中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的形成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封建官僚制度的演变与变革

中国封建官僚制度的演变与变革

中国封建官僚制度的演变与变革中国的封建官僚制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

从古代到现在,经历了很多变革和演变。

这篇文章旨在探讨中国封建官僚制度的演变与变革,以了解这种复杂的体制是如何从早期的封建制度发展到现代官僚制度。

1. 早期官僚制度在古代中国,官僚制度起源于周朝。

周朝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封建王朝,建立了以君主为中心的政治体系。

各个州县的政府官员负责地方行政和司法案件。

到了商朝,已出现了类似官僚制度的体系。

商王与诸侯、大夫之间的关系形成的类似契约的封建体系,为官员和官僚制度赋予了更为明确的职责和义务。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体系趋于碎片化,不再有完整的中央政权。

这时,官僚制度也开始发生演变。

国家权力逐渐向地方政府下放,地方政府逐渐成为朝廷集权的重要支持力量。

官员制度也由职位世袭逐渐转向选拔资质优秀的人才。

2. 宋元明清时期的官僚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政治制度也在不断变革。

到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官僚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宋朝时期,官僚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根据考试制度,官员需经过三级考试才能担任官职。

文、武、贡三科考试考察的对象不限于富家子弟,这为士人上位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同时,宋朝逐渐引入执政的理念,规范各级官员的行为准则,提高了公务员的职业素质。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被继承和发扬光大。

明代的科举制度较为完善,分流考试、省试和殿试三个环节,同时省级机构逐渐形成。

明朝时期的官僚制度比较稳定,官员层级分明,官衔有严格的序列等级制度,这些都是中国官僚制度的标志性特征。

到了清朝,普通民众也能参与到科举制度中,礼部试、殿试成为青年才俊一生荣耀的标志,而科举制度也成为中国封建官僚制度的最高荣誉。

3. 官僚制度的演变与变革中国实行官僚制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种制度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和演变。

受到时代背景、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官僚制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化,也在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结构和形态。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演变与历史变迁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演变与历史变迁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演变与历史变迁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是中国特有的制度,并且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制度之一。

官僚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之一,也是中国社会运转的重要保障。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官僚制度的演变和历史变迁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一、官僚制度的早期形成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成书于《周易》之后,尤以信奉儒家思想、讲究德行礼仪而著称于世。

“周礼”则成为了最早的官僚制度规范,其中就包括了与官僚制度相关的很多内容。

在周朝时期,官员分为九品,牧、工、卿、大夫、士、庶长、正卿、郎、仆九品。

其中卿和大夫是重要官员,给予他们的土地和躬身礼,都比较有限制。

在西周时期,官僚制度较为完备和规范,官僚是依照血缘和军功、功劳来任命的。

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政治局面的动荡变化,产生了很多新兴势力和新的政治形式,官僚制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国也都有了自己的官僚制度。

二、中央集权时期的官僚制度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央集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政治管理的一种模式。

中央集权时期的官僚制度在制度上更加完备,也更加规范。

在秦朝时期,始设三公九卿制,由中央负责任命和调度,辖制河内、河东、河外三省,实行大一统的封建官僚制。

但是由于秦朝时期官僚制度过于严格,数量过多,不管是在掌握权力这一方面还是在管理能力方面都显得比较弱,不利于官员之间的协调和管理,短暂的统一也随即而崩溃。

汉朝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化,官僚制度也再次发生了一些变化。

汉朝初年,汉武帝为了强化官僚制度,制定了太初法律,就是制定了官员的升降、考核、惩戒、奖励等之类的法律法规,以此来确保官僚制度的规范和完整。

汉朝中后期,封建统治集中了权利,致使官僚制度出现了过于专制的倾向,难以实现官员内部的协调和管理。

三、私人官僚制度的盛行进入唐朝时期,官僚制度倾向于朝廷拥有专权,而裙带关系开始渐渐盛行起来,私人官僚制度开始在中国社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古代官僚制度及其变迁

古代官僚制度及其变迁

古代官僚制度及其变迁古代官僚制度是指在古代社会中,政治权力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方式所形成的一种制度体系,由官员组成,能够协调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古代官僚制度在中国、印度、欧洲等地多有出现,对于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为例,从其形成、特点以及变迁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代官僚制度的形成古代官僚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当时的周王朝实行的是封建制度,重视君臣之间的义务和责任关系,建立了严格的官员选拔和管理制度,像是贵族之间的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等。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壮大,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吏治体系。

在秦朝的统一中国后,秦始皇采用了官吏制度,将天下划分为三公九卿二十四郡,实行统一的政治管理和经济规划,标志着官僚制度的成型。

二、古代官僚制度的特点1. 严格的选官和考核制度在古代官僚制度中,选拔和考核制度是非常严格的。

从汉代开始,形成了科举制度,大大推动了官僚制度的发展。

科举制度进行了全国性普遍实行,让更多有能力、有才干的人才能进入官场,不再局限于出身和资质。

同时,还建立了严格的从政规条,规定清楚了官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加强了官员的自律和责任感。

2. 京官和地方官的分层管理古代官僚制度中,京官和地方官是两种不同级别的官员,彼此之间的职责和权利都有所不同。

京官是高层领导管理者,地方官则是进行地方管理的中层领导。

这种分层管理方式使得政治运行系统化,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领导者权力过度集中化。

3. 高度制度化古代官僚制度具备极高的制度化,这使得官僚制度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公务处理、考核评估、惩罚制度等方面的制度,都有具体规定和办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

制度的实施,能够让社会中的各个方面得到合法合规的处理。

三、古代官僚制度的变迁1. 官员身份与执政理念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背景的不断变化,古代官僚制度的某些方面出现了变化。

汉朝的社会制度官僚体制与封建等级的形成

汉朝的社会制度官僚体制与封建等级的形成

汉朝的社会制度官僚体制与封建等级的形成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汉朝的社会制度中,官僚体制和封建等级是两个重要的方面,它们相互作用并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汉朝社会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机制。

一、官僚体制的形成1. 开创官僚制度: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官僚体制的朝代之一。

官员的选拔与任用主要通过举荐和选拔考试等形式进行。

汉初实行的乡举制逐渐发展为郡举制和国举制。

这种体制保证了政府的稳定性和生效性,使得官员的选拔更加公正科学。

2. 建立官吏等级制:汉朝逐渐建立起了一套严格的官吏等级制度,将官吏分为九等,分别是九卿、中二千石、外二千石、千石、六百石、四百石、二百石、百石和二十石。

官吏的等级和地位与其功勋和贡献密切相关,这一制度对于官员的晋升和地位的确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推行县制:汉朝还推行了县制,将全国划分为数百个县,并设立县官进行管理。

县官负责管理本地的土地、税收、治安等事务,并向上级政府汇报。

通过县制的落实,汉朝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二、封建等级的形成1. 封建制度的开始:公元前206年,刘邦作为汉朝的开国皇帝,推行封建制度。

他封战功卓著的将领和功臣为诸侯王,并赋予他们土地和特权。

这一举措将朝廷与地方诸侯之间的关系固定化,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

2. 封建制度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朝的封建等级制度进一步发展。

除了封王外,还设置了公主、郡王、侯爵、卿大夫等封号,形成了复杂的等级制度。

封建制度在农民、地主和官僚之间形成了三重等级关系,实现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共同发展。

3. 明确封建地权:汉朝政府对于封建地主的土地权益给予了明确的规定和保护。

地主享有土地自由买卖、继承和赠与的权利,可以收取农民的租税和劳役。

这一政策鼓励了地主对土地的投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但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总结:在汉朝的社会制度中,官僚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汉朝社会的基本框架。

中国古代官僚文化的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官僚文化的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官僚文化的演变历程中国古代官僚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来探讨中国古代官僚文化的演变历程。

一、原始社会的官僚文化中国古代的官僚文化起源于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是指人类还没有进入文明社会前的阶段,社会生活还处于原始状态。

原始社会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社会系统,人们的社会地位主要由血缘关系和财产来决定。

在这个阶段,官僚文化的表现形式是部族的族长和长老会。

原始社会的官僚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权力分散,每个部落的族长都拥有一定的权力,他们之间互不干涉,掌握各自部落的权利;二是崇尚财富,某些富裕的人会成为长老会成员,享有很高的声望和权威;三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只有通过血缘关系才能够拥有权力,并且这种权力是世袭的。

这种官僚文化的表现形式在后来的封建社会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二、封建社会的官僚文化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官僚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封建社会里,各级官员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宰,在国家的建设和治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个时期的官僚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官职世袭、科举制度、儒家思想。

1. 官职世袭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官僚体系主要以八品、九品、十品制为基础,官员们按照官职的高低划分等级,并且不同的职位拥有不同的名号和衔位。

在这个官僚体系中,官员的晋升主要靠父母亲的官位和家族名声,这被称为“世袭制度”。

官职世袭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官僚的家族和阶级利益,但也导致了权力过于集中、腐败现象严重的问题。

因此,在后来的历史中,该制度经过多次改革和调整。

2.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官员的选拔不再以出身、家庭为标志,而是以才能、学问、技能为根据。

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得官员更加专业化,能够更好地承担治国理政的任务。

科举考试的严格性、公正性和内在的选拔原则,得到了中国官僚文化的推广和稳定发展。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制度及其演变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制度及其演变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制度及其演变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形态,其制度体系日渐完善,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生了不断的演变。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制度及其演变。

一、政治制度1. 封建王朝的形成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封建王朝制度。

最早的封建王朝可以追溯到商朝,此后的周朝进一步发展了封建制度,形成了以天子为核心的封建王朝体系。

这一制度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君主制度的确立随着封建王朝的发展,君主制度在政治制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古代的君主拥有最高的权力,他们根据封建等级体系,授予诸侯不同的封号和土地,并对其实行统治和管理。

同时,君主也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以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3. 官僚体系的建立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建立了官僚体系。

朝廷设立各类官职,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官员按照官阶等级制度进行管理。

这一官僚体系在封建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经济制度1. 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以农业经济为主导。

绝大多数人口从事农业生产,通过种植粮食和养殖家畜来谋生。

土地是封建制度下的基本生产要素,贵族和地主通过控制土地,从中获取经济利益。

2. 农民的地位和义务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农民地位低下,承担着重税和苛捐杂税的压力,他们的土地和产出大部分都被统治者或地主霸占。

农民需要将绝大部分的农产品上交给统治者或地主,只能保留少量用于自己和家庭的生活需求。

3. 商业和手工业的兴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的商业和手工业也逐渐兴起。

在城市中,商贾纷纷出现,市场逐渐繁荣起来。

同时,手工业也有所发展,各类手工艺品通过交换和贸易方式得到流通。

三、社会制度1. 封建等级制度封建社会中的社会制度主要以封建等级制度为核心。

人们根据出身和地位,被分为贵族、士人、百姓等不同的阶层。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它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种长期存在的制度,封建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兴盛于秦汉唐宋时期,消亡于清初中期。

封建制度不仅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在中国的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一、封建制度的定义和形成过程封建制度是指一种利益交换关系的组织形式,以土地和荣誉为主要的交换物,产生紧密的等级与阶层,并以家族和宗法的原则进行相互联系和统治。

封建制度是由古代人类社会从农业生产中发展而来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农业生产中土地的私有制不能被保证,需要通过某种限制性的封建组织来确保土地的稳定性和流转性,从而使农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中国封建制度的具体内涵和特征包括:土地私有制、世袭制度、贵族阶层、等级制度、农民贡赋等。

二、封建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在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主要采用了“地主受封,官吏世袭”的基本组织形式。

其中,地主受封,是指封建君主将一定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亲属、功臣和官僚等,让他们在被封的领地上享有一定的主权地位;官吏世袭,则是指封建君主下发的官职可以按照官员的世袭制度一代代传承,使其家族的利益得以长期得到维护。

这种基于主权和地权两方面的传承方式,使得中国古代的封建结构比欧洲的封建结构更加稳定和紧密。

三、封建制度的权力结构在中,权力结构主要包括皇帝、诸侯、官员和士人。

皇帝是封建君主的最高权利来源,掌握着大权独揽的封建制度核心,任命和罢免官员、颁布法令、决定战争等都是其职责范围之内。

诸侯则是指封建君主所封的分封诸侯,按照封地大小分为:国公、郡公、辅国公、世子、公子、观国公等,并履行保卫国家和征战出征等职责。

官员是封建社会中的职业人员,他们的职业属制,在每一级政权中有严格的官员分类和阶层关系,官职、造诣和功绩决定自身地位和荣誉。

士人指的则是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他们往往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参与到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中发挥作用。

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

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

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中国古代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而官僚制度则是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官僚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不仅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塑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面貌。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官僚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官僚制度在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但它的真正发展和成熟,则要追溯到秦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通过设立郡县等行政机构,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官僚系统。

这个系统在随后的汉朝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以中央官吏和地方官吏为核心的官僚阶层。

二、官僚制度的组成与职责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由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构成。

中央官僚系统主要由朝廷设置的各级官职组成,包括尚书、大夫、卿、令等,每个官职都有相应的职责范围。

地方官僚系统则由各地方政府设置的官职组成,包括郡守、县令、乡长等,这些官职负责管理和治理相应的行政区域。

官僚制度的职责主要包括政务、民生和军事等方面。

政务方面,官员需要参与朝廷的决策和实施,如制定法律法规、处理政务文件等。

民生方面,官员需要管理和发展各地的经济、教育、文化等事务,以保障人民的生活和福利。

军事方面,官员需要参与军队的组织、训练、指挥等活动,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三、官僚制度的特点与影响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官僚制度具有严密的等级结构,官职之间存在明确的层级关系,官员之间的晋升和选拔也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规则。

其次,官僚制度注重官员的考核和奖惩,通过科举制度等选拔和评价官员的表现,以激励官员的进取和奉公守法。

最后,官僚制度有着强大的统治力量,通过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全国各地的严密控制和管理。

官僚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维护了统一的政权和社会秩序,为中国古代的政治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它推动了政府的管理和发展,促进了社会各项事务的运行和改善。

再次,它促进了社会的流动与发展,通过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官僚系统,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培养了人才。

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演变与发展中国古代官僚体制是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制度特点。

官僚体制的演变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不同朝代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影响力。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演变与发展。

首先,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期,官僚体制已经初具雏形。

早期的官僚体制主要通过设立官职来管理地方行政事务,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在战国时期,官僚体制将权力高度集中,形成了以国家机构为核心的官僚体系,由统治者和贵族阶层组成,地方政府的职能逐渐丧失,中央政权逐渐掌握了对地方事务的直接管理权力。

其次,中国古代官僚体制在秦汉时期经历了重大的改革和发展。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官员考试制度、巡视制度以及严格的奖励和惩罚机制。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并增强中央政权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汉武帝时期,更是进一步完善了官僚制度,建立了太守、州郡、县令等级结构,使得官僚体制在实践中得以更加规范化和有序化。

再次,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演变与发展在唐宋时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官僚制度最为完备和庞大的时期之一,官僚体制的规模和人员数量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唐朝实行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这使得朝廷决策更加合理和科学。

此外,唐朝还实行了职官等级制度,使得官员的权力和地位得以明确。

而宋代,则进一步发展了科举制度,并倡导文治主义,这使得官僚体制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后,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演变与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明代实行了科举制度,并设立了六部制,使得官僚体系得以更加巧妙地连接中央政权与地方政府,并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清代则继续沿用了明代的制度,并在政治体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官僚体制的规模和力量进一步增强。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和官僚制度有哪些特点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和官僚制度有哪些特点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和官僚制度有哪些特点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和官僚制度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在这个独特的社会制度中,封建社会和官僚制度相互作用,共同建构了一个严格等级分明、权力集中的社会结构。

本文将从制度特点、社会等级和权力运行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和官僚制度的特点。

一、制度特点1. 封建社会的基础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础,其核心特征是基于封土和宗法制度。

在这个社会中,君主统治着全国,通过封赏土地给贵族和功臣来建立统治体系。

同时,宗法制度规定了家族和血亲之间的关系,强化了贵族的地位和权力。

2. 官僚制度的形成官僚制度是封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官僚制度建立了一套科举制度来选拔、培养和管理官员。

这个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分级让人逐步晋升,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等级体系。

同时,官员之间还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力划分,并通过进士、乡试等考试来评判他们的能力。

二、社会等级1. 君主和贵族封建社会中最高的权力来源于君主,君主是整个社会的核心。

君主通过封赏贵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贵族是君主的亲信和助手,享有特权和优待。

封建社会中有明确的爵位等级,贵族享有土地、人民和生产资料等权益。

2. 士人阶层士人阶层是封建社会中的重要一环,他们是精通文化艺术、具备批判思维的知识分子。

士人通过学习和考试,可进入官场担任各级官员,享受社会地位和国家福利。

士人阶层在封建社会中既充当君主的忠诚支持者,也是人民的代表和维护者。

3. 平民百姓封建社会中的百姓则是社会等级中最底层的群体。

他们是劳动者和需要保护的群众,生活的权益往往受到贵族和官员的严格控制。

封建社会中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平民百姓无法迈入贵族和士人阶层,他们的地位和权益受到限制。

三、权力运行1. 君主专制封建社会中的权力是高度集中的,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法律和道德的最终裁决者。

君主决定国家大政方针、封赏土地、选拔官员等,对整个社会的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君主之下的官员必须忠诚执行君主的命令,否则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分析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分析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分析中国封建社会是指从周朝开始,历时约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度的核心,而封建制度又是封建社会的基础。

因此,本文将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以探究封建社会的本质特点和历史发展轨迹。

一、天命思想与封建之始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建立在天命思想的基础之上。

中国古代人们普遍认为,天地有理,人皆备位,各自担负着不同的职责和使命。

这种思想渗透到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中,首先表现为天子、诸侯、卿士、庶民等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等级。

在天命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的政治制度渐趋封建化。

周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起点,周天子以“天命”自居,世袭而不易,这就是“天命思想”在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中的具体体现。

周天子还掌握了土地的所有权,并对领土划分进行了规范,大力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建立。

这种中央集权的体系在封建社会中得以长期存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特殊之处。

二、封建官僚制度的确立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中,封建官僚制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封建性和自给自足的性质,土地成为了财富的核心,而地方官僚则成为了土地管理、税收征集和司法审判等事务的主要负责人。

在官僚体系之中,地方官员的任职和晋升主要是靠天子任命和升官晋级制度决定的。

随着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官僚制度也不断完善,主要包括科举制度和三省六部制度的引入。

科举制度是唐朝时期逐渐形成的,它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得封建官吏的选拔制度逐渐向公正、公平的方向发展。

而三省六部制度则是明清两代建立的,它将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相结合,使得官员选拔与地方民众关系、资质、文书等多方面考虑,形成了复杂而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

封建官僚体系的存在,既是中国封建社会得以长时间存在的丰厚果实,也是封建社会治理机制不断更新换代的原动力。

三、封建经济制度的发展及其政治体系衍生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离不开其经济基础。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最初建立在农业经济和农耕文化的基础之上。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是一个源远流长的话题,它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演变过程,塑造了中国特有的政治文化和制度面貌。

其中,我认为最为明显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封建制度的兴起和演变中国的封建制度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割据和战争,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和东汉时期的封建割据,到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三司、九卿、尚书、六部等各级官僚制度。

通过这些封建制度的演变,中国的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壮大,而封建秩序则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

二、官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随着封建制度的不断演变,中国政治制度中逐渐加入了官僚制度,即依据地位等级设立各级官职。

这种制度在唐代进一步完善,宋元时期则成为最为完备的官僚制度,在明清时期也基本沿用至今。

官僚制度的主要作用是加强政府管理和掌控权力,同时也能够有效地贯彻各种政策和措施,保证社会秩序稳定。

三、科举制度的推广和普及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作用在于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成为一个人晋升社会阶级的重要途径。

科举制度从隋唐时期开始逐渐兴起,到宋元时期取代了贵族的嫡传制度,形成了一个更加公正、公平的选拔制度。

这种制度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推广,成为控制人民思想和掌控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四、天命思想在政治中的应用天命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特有内容,它认为所有王朝的兴衰都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历代政治家利用天命这一观念控制人民思想,为政治统治提供合法性。

同时,天命思想又被赋予了一种神秘的力量和意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极为独特和复杂的政治格局。

通过封建制度、官僚制度、科举制度以及天命思想等内容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的政治制度逐渐趋于合理、完备和稳定,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发展与演变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演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制度演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本文将围绕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发展与演变进行探究。

一、起源与初期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是中国自然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后,为适应大规模生产和长期战争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

当时,国家权力需要大量的文武人才来维持,因此周王朝设立了尚书、大司马、太史、少府等七卿和八卿,掌管朝政,治国有方。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率先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严格、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大力推行法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官僚制度的初步基础。

同时,秦朝设置地方太守、郡守等地方行政官员,着手推行县制,完成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基本制度安排。

这一制度在为秦朝维护统一和稳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中国官僚制度向更加完整和系统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唐代的官僚制度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逐步发展,唐朝时期,中国的官僚制度日趋完善。

唐德宗时期,制订并施行了唐律和唐令,书写了唐代官僚制度的蓝图。

当时,唐朝尊儒,下令将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三省合为了尚书省,设立了翰林院,以翰林编修为中央学士,参知政事为门下省,侍读为中书省,成为了唐代官僚制度中的三品以上的文官。

唐朝还规定了科举制度,即进士科、明经科和举人科,从而确立了官员的选拔制度。

唐代的官僚制度使得官职得以非世袭化,政府地位得以明确,同时国家的官僚管理机构得以大幅度完善。

三、宋代的官僚制度宋代时期,中国官僚制度的作用更加显著。

当时,宋朝设立了三省六部制,即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为三省,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部为六部。

每个部都设有若干丞、正、参等官员,逐渐形成了完善、规范的中央官僚体制。

同样,宋代也大力发展科举制度,设立了科举机构,招收士子为官员。

宋代的官僚制度在其功能性和知识性上之前强化。

除了晋升制度外,宋朝还通过梯次晋位训练官员的管理能力。

封建官僚制度中国

封建官僚制度中国

封建官僚制度中国:历史回顾与影响介绍:中国的封建官僚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回顾封建官僚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封建官僚制度的起源与发展1. 封建制度的构成: 封建官僚制度是封建制度的核心,由皇帝任命的官员组成。

官员根据自身的等级和职位享有特权和权力。

这种制度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商代和周代。

2. 区分等级: 封建官僚制度将官员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等级高低决定官员的权力和地位。

在等级制度中,高级官员享有更多的特权和权力,而低级官员则要服从高级官员的指挥。

3. 考试选拔: 为了确保官员的能力和才干,封建官僚制度采用了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知识和能力。

这也为普通百姓提供了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社会地位的机会。

二、封建官僚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 统治稳定: 封建官僚制度为中国的统治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官员们必须服从上级的指挥,确保政府的有效运作。

这一点有助于维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2. 社会分层:封建官僚制度将人们分为不同的社会等级,从而导致社会的分层。

等级制度使得社会上层的人们享受特权和权力,而底层的人们则往往受到剥削和压迫。

3. 士人文化:封建官僚制度对于士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士人崇尚儒家思想,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僚体系,这种文化认同被视为社会的精英。

4. 国家治理体系:封建官僚制度构建了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系。

官僚制度通过对官员的选拔和管理,为政府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和治理手段。

5. 社会弊端:封建官僚制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官僚体系的特权和腐败现象,使得权力滥用和公正的缺失成为一些社会问题的原因。

三、封建官僚制度的终结1. 外部影响:互联网和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中国面临许多外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挑战。

这些变革带来社会需求的变化,进而对封建官僚制度产生了冲击。

2. 内部改革:封建官僚制度内部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形成和演变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形成和演变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形成和演变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影响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主要是指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政治权力逐渐向官员集中,形成的一种官员管理系统。

这种制度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经历了许多不同的阶段和变化,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官僚制度的初步形成官僚制度的初步形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的政治结构由君主、贵族和诸侯组成,国家地位高的大夫拥有重要的官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了中央集权,设置三公九卿,建立完整的官僚制度。

此后,各朝代都相继沿用了类似的政治体制,不断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官僚体系,建立了一套精细的官僚体系和官员选拔制度。

二、官僚制度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官僚制度的发展大体有三个时期:封建时期、玄机时期和科举时期。

1.封建时期封建时期是官僚制度的初步阶段。

随着国内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官僚制度开始进行一些重要的变革。

这个时期,官员们开始由世族家族成员逐渐向功臣和吏员过渡。

在中国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官僚制度逐渐得到完善,特别是科举制度的建立和推广,使得官员选拔的公正性得到了保证。

与此同时,大量优秀人才被较为公正地选出,有助于国家治理和社会进步。

这期间,官僚制度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受到了一些质疑。

这种制度的弊端在于他较为缓慢的反应速度和选择不太公正的昏暴党派,导致了无法防止的天灾和人祸的发生。

2.玄机时期玄机时期是指隋朝之后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官僚制度演变时期。

这个时期,官员的地位和权力更加稳固,官僚系统更加完整,科举制度的不完善长期困扰着人类历史,社会出现了官品和左右两衙门、内阁随之而生。

这个时期,官僚制度开始面临各种挑战,对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这个时期的改革思路逐渐从变法之初的局部改革转化为全面改革,进一步提高了官僚制度的质量。

3.科举时期科举时期主要是指几代朝代采用科举制度进行官员选拔的历史时期。

中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的形成分析

中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的形成分析

中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的形成[内容摘要]官僚制度是古代历史上国家行政管理的方式之一。

中国古代封建官僚政治制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思考,运用所学知识,从分析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形态入手,对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主要表征、与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关系及其对后代社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揭示了我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

以史为鉴,可明得失。

在提高政府创新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此课题的研究对于正确认识我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史和社会史,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将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封建官僚制度背景过程影响官僚制度作为古代历史上国家行政管理的方式之一,它实行集权式的政治统治,官吏直接受权于君主,整个统治机构具有等级隶属、职责明确、分工细密等特点。

在这样的古代国家中,官僚的行政管理控制着全社会。

各种诏书律令的颁布,行政文书的运转使官僚制度得以发挥其功能。

中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国家性质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发展,直到我国封建社会末期趋于终结。

在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突出特点的中国皇权政治中,官僚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一定的背景和根源。

一、中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的产生背景官僚政治是一种特权政治,在中国,这种政治制度源远流长,古代贵族政治中其实已经孕育演生出官僚政治制度的若干因素。

据史书记载:在贵族制度下,大夫或士以上才能称为官,庶民或奴隶出身的家臣是不在官的范围之内的。

而官僚一词初见于《国语·鲁语下》:“今吾子之教官僚。

”其义为官奴。

可见,中国古代的官僚由君主的家臣发展而来。

因此说,这种政治制度是由封建贵族政治向帝国皇权政治转化的产物。

1、封建的经济基础是其孕育滋长的“温床”。

官僚政治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形态。

其产生的原因首先应当从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中去找寻。

中国的封建社会与官僚体制

中国的封建社会与官僚体制

中国的封建社会与官僚体制封建社会和官僚体制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社会制度,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特点以及相互关系等方面来探讨中国的封建社会与官僚体制。

一、封建社会的兴起与特点封建社会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拥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而农民则被束缚于土地的束缚。

封建社会以家族为单位,权力世袭,社会地位的差距明显。

封建社会的特点之一是等级制度的形成。

在封建社会中,人的地位和身份主要由出身来决定。

人们的社会地位主要分为皇帝、贵族、官吏、士人、农民等不同阶层,身份地位严格区分,上层阶级享有特权。

此外,封建社会还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生产主要依靠农业。

封建社会中,农民是经济的基础,他们为地主阶级提供经济贡献。

二、官僚体制的形成与特点官僚体制是封建社会下的一种行政体制,一般由皇帝任命的官员组成。

在中国历史上,官僚体制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汉代和唐代。

在官僚体制中,官僚通过考试选拔,按照等级和职位来区分,负责行政、军事和司法等事务。

官僚体制的特点之一是官员的选拔考试制度。

在古代中国,科举考试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这使得社会上的人才得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官员的选拔考试不仅考察知识,而且涉及到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另一个特点是官员的职权稳定和继承。

官员的职位和权力往往与他们的家族和地位有关,他们的权力可以世袭。

这种体制使得权力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也容易导致腐败和贪污的问题。

三、封建社会与官僚体制的关系封建社会和官僚体制是中国历史上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官僚体制是封建社会下政治组织和行政管理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统治者对封建社会的维护和控制手段。

封建社会提供了官僚体制的社会基础。

官员们的权力来源于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土地所有权的集中,他们依靠这些特权维系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同时,官僚体制也对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官僚体制的存在使得政府行政管理更加规范和有序,为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中国古代官僚集团形成与利益分化

中国古代官僚集团形成与利益分化

中国古代官僚集团形成与利益分化中国古代的官僚集团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社会形态,其形成和发展历程和现代的政治集团形成、演变过程紧密相连,对于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官僚集团形成的历史背景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一直以来都是通过建立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来实现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始形成自己的官僚体系,为自己服务。

而到了秦汉以后,通过统一的中央政府,建立了更为庞大的官僚体系,并建立了相应的法律制度。

官僚集团的形成,正是在这样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二、官僚集团的形成过程1. 官僚的划分在古代社会,官员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文官、武官和工匠官。

而这三类官员之间的关系,也是逐渐形成了相应的官僚集团。

2. 地方的权力地方的权力同样也是官僚集团相应的体现。

在地方的治理中,地方的权力会通过一些特定的人群来传递,这就成为了地方官僚集团。

3. 官员的升迁在官员的升迁过程中,常常需要一些官员为之争斗。

而这些官员之间,也会形成各自的官僚集团。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官僚集团,是通过官员之间的互相配合和合作,逐渐形成起来的。

三、官僚集团的利益分化在官僚集团形成的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相应的利益分配问题。

1. 官僚之间的利益分化在官僚集团的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官僚之间会有自己不同的利益诉求。

这样,就会出现利益分化现象。

如果一个官僚集团相互之间没有相应的利益协同作用,就会导致整个官僚集团之间的分化和瓦解。

2. 地方官僚集团的利益分化在地方的治理中,地方官僚集团同样会出现自己的利益分化。

例如某个地方的姓氏官僚集团在某一时期将力量集中起来,软硬兼施地互相攻击。

3. 整个官僚集团的利益分化在官僚集团的形成过程中,也会存在整体的利益分化现象。

当整个官僚集团无法对外表现出一个协调的态势时,往往会导致内部权力争斗的激化,同时还会导致政治的不稳定。

在现代政治学中,官僚集团的研究是非常关键的。

而对于中国古代,官僚集团的研究,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了解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和官僚体系

了解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和官僚体系

了解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和官僚体系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和官僚体系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和官僚体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运行机制和特点,并为我们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是在封建制度下形成的。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封建社会的核心是封建政权。

封建政权一般由君主或皇帝掌握着政治权力,通过封赏土地和爵位来维持封建统治的稳定。

其次,封建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封建家庭。

封建家庭是指以家族为基础的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单位,有明确的家族等级地位和家族财产继承规则。

再次,封建社会以地权为基础。

封建时期的土地所有权归属于君主或皇帝,而封建领主则通过封赏和土地赋税从中获得利益。

最后,封建社会里存在着封建等级制度。

封建社会按照君主授予的爵位和地权划分为不同等级,社会地位由高到低依次为皇帝、王侯、士大夫、农民等。

二、官僚体系的组织结构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官僚体系起到了重要的管理和控制作用。

官僚体系包括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层面。

中央政府的组织结构包括皇帝、丞相、尚书等一系列职位,他们负责制定重要的政策和法律,决策国家大事。

地方政府则是按照地域划分,分为一级一级的行政区域。

每个行政区域都有地方官员负责管理和治理,地方官员由皇帝任命。

在官僚体系中,官员的选拔普遍采取科举制度。

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官员的选拔与晋升可以更加公平和公正,而不仅仅依靠世袭或贵族血统。

三、封建社会和官僚体系的影响与启示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和官僚体系对中国历史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封建社会和官僚体系使得社会形成了稳定的等级结构,确立了权力的传承规则。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其次,官僚体系的实施为中国古代的政府管理提供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制度框架,为现代政府的运作和管理奠定了基础。

再次,科举制度的实施为后来的中国社会带来了良多启示。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与官僚体系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与官僚体系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与官僚体系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和官僚体系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封建制度是指以皇帝为首的君主统治下的政治和社会体系,官僚体系则是指由官吏组成的行政机构。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以及官僚体系的组成、作用和变迁。

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以皇帝为核心,等级分明、层次清晰。

封建制度建立在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上,各级官员和地方豪强享有特权,他们被封为爵位,掌握一定的政治和军事权力。

主要的爵位包括公、侯、伯、子、男等,而世袭制度则使得这些爵位可以世代相传。

在封建制度下,各级贵族和官员都有严格的礼仪规范,以保证社会秩序和稳定。

封建制度下的官僚体系是中国古代政府的核心组成部分。

官僚体系由官吏组成,他们负责处理政府事务、管理地方和领导人民。

官吏是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和任命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通过一系列的考试选拔优秀的人才。

科举制度使得官员选拔更加公平和规范,也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和能力。

官僚体系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官员负责管理地方,执行政策,维护社会稳定。

他们还担任着司法和审判的角色,处理各类纠纷和争议。

此外,官僚体系也参与到军事、教育和经济管理等方面。

官员的任命和晋升是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评估来进行,这保证了官员的素质和能力,也使得官员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和官僚体系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封建等级制度和爵位世袭使得贵族权势逐渐膨胀,导致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加剧和腐败现象的产生。

官僚体系中的官员腐化、贪污等问题也逐渐增多。

此外,封建制度下的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对君主的制衡和监督,导致了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和官僚体系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封建制度的等级分明和官僚体系的科举制度使得政府管理和社会秩序更加有序和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的形成[内容摘要]官僚制度是古代历史上国家行政管理的方式之一。

中国古代封建官僚政治制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思考,运用所学知识,从分析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形态入手,对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主要表征、与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关系及其对后代社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揭示了我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

以史为鉴,可明得失。

在提高政府创新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此课题的研究对于正确认识我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史和社会史,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将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封建官僚制度背景过程影响官僚制度作为古代历史上国家行政管理的方式之一,它实行集权式的政治统治,官吏直接受权于君主,整个统治机构具有等级隶属、职责明确、分工细密等特点。

在这样的古代国家中,官僚的行政管理控制着全社会。

各种诏书律令的颁布,行政文书的运转使官僚制度得以发挥其功能。

中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国家性质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发展,直到我国封建社会末期趋于终结。

在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突出特点的中国皇权政治中,官僚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一定的背景和根源。

一、中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的产生背景官僚政治是一种特权政治,在中国,这种政治制度源远流长,古代贵族政治中其实已经孕育演生出官僚政治制度的若干因素。

据史书记载:在贵族制度下,大夫或士以上才能称为官,庶民或奴隶出身的家臣是不在官的范围之内的。

而官僚一词初见于《国语·鲁语下》:“今吾子之教官僚。

”其义为官奴。

可见,中国古代的官僚由君主的家臣发展而来。

因此说,这种政治制度是由封建贵族政治向帝国皇权政治转化的产物。

1、封建的经济基础是其孕育滋长的“温床”。

官僚政治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形态。

其产生的原因首先应当从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中去找寻。

对封建制有全面决定作用的因素,乃是主要由农业劳动力与土地这种自然力相结合的生产方式。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导致旧的生产关系解体。

特别是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这种经济的特点便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是封建的个体的小农经济。

它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同时,广大、分散的私有小生产者无法团结起来代表自己的利益,客观上必须要有封建官僚阶层进行分派贡税、徭役的武断统治。

这一切的变化都促使非集中的贵族政治形态向集中的专制官僚政治形态的转变,促使“分田制禄”的领主经济向“履田而税”,“佃田而租”的地主经济转变。

随着这种转变,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朝便诞生了。

秦虽只有短短十五年寿命,但它却开了中国封建专制官僚政治的先河。

李斯“废分封,行郡县”的建议彻底地将领主经济和贵族政治的余孽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专制官僚政治统治的时代。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其滋生的“助产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它是在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大发展的冲击下,地主阶级的政治与血缘宗法势力进行长期的斗争中完成的。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生气、光彩夺目的年代。

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其变革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以家族土地所有制代替宗族土地所有制,它的政治表现就是以君主集权制代替贵族制,从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到海内一统的秦汉,分封制的废除可以说是加强中央集权所走过的最重要的一步,但是,秦朝虽然废分封而行郡县,但是相权却难以制约,难怪会出现赵高指鹿为马的一幕;而西汉分封制与郡县制并行,中央集权一度削弱,而后的削藩和推恩等措施,又使集权加强;到了东汉,宦官和将军专权、地主豪强横行,中央集权又是岌岌可危,再到后来魏晋南北朝,战争和政权变更频繁,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隋唐建立起来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唐末的藩镇割据却又大大削弱了了集权。

宋通过剥夺统兵大将的兵权、任用文官做之州等措施再次加强了集权。

元代统一以后,建立起了行省制度,经历了从早期的家长制贵族制到家国一体的官僚政治的发展历程。

明朝废丞相,设三司和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这是专制主义强化的突出表现。

清朝一方面,官僚制度继续沿着宋元以来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使君权空前加强,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也给新的制度以深刻影响。

至此,通过若干朝代的不断继承和改造,中央集权体制不断成熟,达到了时代顶峰,封建官僚制度也随着它的灭亡走到了末日。

在皇权不断加强及其合法性和神圣性得到承认的同时,它也成为官僚政治的权威来源和观念支柱。

法制法规是官僚体制理性行政的命脉。

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体制中,皇权是至高无上的、绝对的,而各种对皇权的制约是相对的,包括宰相的权力也是由皇帝赋予的。

但是,皇帝与宰相在政治体制中的具体地位和作用,并非固定不变。

随着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以及政治制度的调整和国家机器的完善,不同时期的君、相权力的实际行使情况各不相同。

官僚机器对皇权的制约越来越大,原本属于皇帝侍从的人员成为了宰相之下制约皇权的官职。

特别是后来的三省在制度上对皇权加以制约,以避免君主过于独裁造成的失误,是统治经验不断丰富、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的结果,是官僚政治发展成熟的必然要求。

3、人才择优选拔原则是其存活的“营养源”。

古代中国的政治是专制政治,但是,统治者还是需要一定的社会阶层做自己的统治工具。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后,地主阶级不断要求建立和完善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镇压农民的反抗。

这就需要有一个载体来满足他们的政治需求,这个载体就是官僚集团。

前面说过,最初的官僚集团主要是“臣仆用事”,可是,随着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为控制地方,统治者越来越重视对地方官员的任用和监督,也越来越重用无血缘关系的士人和近臣,逐渐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官僚政治体系。

这是古代官僚制国家统治与古代非官僚制国家统治在政治上存在的重大差别。

而中国古代的知识阶层,为了自己的生存,积极地对政治加以干预。

而统治者也需要有一批维护自己统治的知识分子,二者之间的相互需要一方面产生了统治者控制知识阶层的企图,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知识阶层靠拢统治者的愿望。

不过,双方缺乏一个有力的制度作为维系的保障。

多元化选官制度的推行,把知识阶层最大限度地吸收到官僚集团之中,从而使在歧路上徘徊的古代中国知识阶层与专制阶层最大限度地合流,并源源不断地被充到官僚机构中来,从而形成了庞大的官僚集团。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世卿制的衰败,官僚制逐步兴起,出现了许多新的选官方法,许多没有继承权的“士”通过荐举、学校、游说自荐、招贤、军功等途径取得了任官资格,有的还受到重用,以至在战国时游说纵横之士遍布天下,其中被擢为大臣、声名卓著的有荀况、商鞅、张仪、苏秦、李斯等人。

这些士都是以自己的才能和取得的业绩博取到重用的,并在此基础上奠定了官僚制度。

此外,以功授官也是这一时期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之一。

因为“功”比较容易看到,以此为标准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因此“授官、予爵、出禄不以功,是无当也”。

功在军事上最好表现,各国多以军功提拔人才为将领。

后演变为军功入仕制度。

当时,在官僚制度中还有世官的遗存,且这种荫子制度也是比较普遍的。

隋朝时,开创了科举制的先河,这种以追求公平竞争为特点的考试录用方式,以“依资序迁”为准绳的官僚选任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可以吸收各阶层的优秀人才,使官僚队伍得到不断流动和更新,防止官僚的世族化、贵族化,同时,也使官僚政治建立在子一个更深更广的土壤之上。

4、独一无二的政治文化背景是伴其成长的“摇篮”。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阶层,各种政治势力在各种领域用各种形式进行着反复的较量,这种局面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学说纷纷问世,形成了“文吏”和“学士”这样两个主要的社会群体。

文吏群体的发达与国家机器官僚制化,呈现为同一过程;学士群体的发达也不仅与战国“百家争鸣”的辉煌文化,而且与其时与此后的政治变迁息息相关。

就整个中国古代史而言,王朝以学士为官僚的主要来源,以儒学为正统意识形态,也构成了其独一无二的政治特点,构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官僚政治形态。

因此,忽略了政治的文化方面,就无法透彻理解传统古代官僚政治的发展与变迁。

任何一个新政权建立以后,它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它自认为各种合理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

在这一点上,周的统治者继承了殷商的做法,利用神权为自己的统治服务,提出了“敬德保民”这一思想,愚昧了被统治者,强化了自己的统治。

这种天道观念对后世专制官僚政治的形成与强化有很大的影响。

但官僚政治者并不会自己去将这些东西拿过来作为自己统治的法律思想,毕竟它们是贵族政治这种自身所取代的政治形态下的产物,自己去拿过来似乎在面子上过不去。

于是,儒家便充当了这个中介者的身份。

但是,“替天行道”的工作是纷繁复杂的,皇帝一个人又怎么做的了呢?而这时贵族已经被众多的官僚所取代,众多的官僚显然是皇帝得力的助手。

但是,这里有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天道观念只是解决了皇帝统治的合法性,而并没有证明众多的官僚们也具有管理人民的权力,也就是说这种专制官僚政治的统治秩序还并没有取得像天子或帝王那样先天的存在依据。

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董仲舒的出现使之得到了圆满解决。

他说:皇帝选拔一些官员帮助他管理国家,就如同“天之分岁之变”一般正常,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这一通所谓的正统理论最大的作用就在于将皇权和专制官僚政治的统治合理化和天意化,让被统治者觉得这是上天的安排,是理所当然的,只有安于现状,才能有安定幸福的生活。

后来,其思想被儒家所继承并完善。

事实已经证明:那些旨在维护专制官僚政治制度的儒学正是中国封建官僚制度得以长期存活的“摇篮”。

二、中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的形成过程1、萌芽阶段中国古代政治具有早熟性。

三代政治社会中已经初步具备官僚制度的早期发展模式,尽管它们与后代官僚制度差异明显,但商周政治体制的若干制度因素,其实已经开了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先声。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专制官僚政治开始形成的时期,当然这个形成的过程在各个诸侯国的进程是不一致的。

特别是战国时期,各个封建国家为了巩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统治,扫除旧贵族残余势力的羁绊,进行激烈的兼并战争,都加强了国家机器,初步形成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建立了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官僚政府。

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使早期官僚制度渐渐脱离了贵族政治的纠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