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家教思想与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 大诗人陆游以诗教子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自幼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期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未能考中进士。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进入蜀地,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陆游的创作诗歌数量超级惊人,现存有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他是中国文学史上产量最丰富的诗人之一,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不仅在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而且由编撰的《南唐史》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这是他史学方面的造诣的表现。在陆游的近万首诗歌中,约200首与教子有关,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写教子诗最多的诗人。陆游的家教思想与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陆游的家教主张寓爱于教。他说:“人莫不爱其子孙,爱而不知教之,犹弗爱也。人莫不思其父祖,思而不知奉其教,犹弗思也。”(《陆游集·渭南文集》卷28《跋范巨山家训》,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256页)这也就是说,天下人都爱他们的子孙,但是只知道爱,而不知道教,也不是真正的爱,因此他主张把爱与教联系起来,爱体现于教之中,这是陆游为解决家教基本矛盾的新思路。同时,陆游也主张,子弟应把对父母的爱体现在接受教育之上,这样,陆游在从教与受教两方面强调了家教的重要性。

第二,陆游提出教子“四戒”。陆游一生常默默地自勉为善,他也希望子孙一辈子都是善人,他说:“小儿教汝书,不用日十纸。字字讲声形,仍要身践履。果能称善人,便可老乡里。勿言五鼎养,肉食吾所鄙。”(《陆游集·剑南诗稿》卷24《示儿》,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685页)。为了达到成为善人的目标,陆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教子“四戒”:

一、戒奢侈。陆游生活的时代,奢靡之风盛行,他说:“旧俗方以大坏,厌黎霍,慕膏梁,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转引自张鸣、丁明编:《中华大家名门家训集成》(上),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38页)这句话的意思是:过去的习俗完全沉沦了,纷纷厌俭慕奢,把祖先的俭朴生活当作忌讳,不敢对子孙说。为此,陆游常常对子孙讲祖上俭朴生活的事例,如高祖陆轸在朝为官40余年,从来没有置过家产,很多天才吃一次肉汤,过年或生日才吃一次

笼饼等,生活非常节俭。身为尚书右丞的祖父陆佃也是如此,他早年家庭贫穷,革带断了,就用麻绳接一下继续用,大概相当于我们现在皮带断了,不去买新的,用绳子接一下,继续使用。有一次,陆佃用了几个月存下来的前做了一件新棉袄,但是在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把菜汤撒到这件新衣服上了,弄脏了,真个尚书右丞居然非常伤心地痛哭,连饭也吃不下,可见陆佃对这件衣服是多么爱惜。陆游以此高祖、祖父为例子来教育子孙不要忘记节俭的陆氏家族的传统,因为“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败于奢靡。”

二、戒贪。陆游在《放翁家训》中指出:“世之贪夫,溪壑无厌,固不足责,至若常人之情,见他人服玩,不能不动,亦是一病。”(转引自张鸣、丁明编:《中华大家名门家训集成》(上),第345页)在他看来贪得无厌的人,固然不值得费口舌去责备。但是,看到别人的东西就动心虽然是人之常情,也是一种毛病。如果这种毛病任由发展下去,就可能会巧取豪夺,为非作歹。因此,他告诫子弟千万不要患这种毛病。

三、戒诉讼。陆游要求子弟不要轻易提起诉讼,即使是公正地打官司,也不可轻易地做,更何况当时的官司是“官行关节,吏取货贿”,根本难有公正性可言。在陆游看来,邻里间的矛盾不过是侵地界、欠钱物、逞凶霸之类,对这类事应“姑徐徐谕之,勿遽兴讼也,若能置而不较尤善。”(转引自张鸣、丁明编:《中华大家名门家训集成》(上),第347页)这也就是说,对付这类事情,需要慢慢来处理,不要着急起诉。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是不与对方计较。

四、戒轻薄。陆游认为,子弟有才华而又轻浮者最容易变坏。父亲、兄长应当经常对子弟加以管教、约束,要求他们做人宽厚恭谨,不要与那些为人浮薄的人往来,这样才能把自己引入正道,否则“可虑之事,盖非一端。”(转引自张鸣、丁明编:《中华大家名门家训集成》(上),第349页)应该说,这“四戒”是陆游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对于治家是相当有益的。

第三,陆游注重对子孙学习的指导。陆游在诗中常提醒儿孙,要珍惜青春年华,勤奋为学,他说:“小儿破帽出求师,老父寒炉夜画诗。不耐青灯写孤影,聊呼薄酒慰长饥。我今仅守诗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陆游集·剑南诗稿》卷31《小儿入城》,第826页)陆游还经常通过父子共读的方式,带动儿孙学习。如《示子聿》:“我钻故纸似痴蝇,汝复孳孳不少惩。父子更兼师友分,夜深

常共短檠灯。”(《陆游集·剑南诗稿》卷26《示子聿》,第719页)诗中生动反映了父子共一盏灯,一起学习的情景。家庭中的浓厚学习风气无疑会对子弟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影响。

作为一位大诗人,陆游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他积极向儿孙传授这些经验。他告诉儿子,做诗不能光在词藻上下功夫,不能靠侥幸,应认真钻研大诗人的作品,还应在诗之外,在思想深度等方面下苦功,才可能写出优秀的作品。

他告诉儿子,要学以致用,反对纸上谈兵,他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集·剑南诗稿》卷42《冬夜读书示子聿》,第1065页)在这里,陆游既指出学习要坚持不懈,又强调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知识,还应在实践中去加深理解,把书本知识变为自己的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当然,他的“躬行”仅指躬行儒家的伦理道德,比如他所说“学贵身行道,儒当世守经”。在当时士人把学习当作应付科举考试的“敲门砖”的情况下,陆游的学以致用主张是有进步意义的。

第四,陆游要求子孙传承廉洁正直的家风,注重气节,廉洁为官。陆游在其《方翁家训》中首先以祖上的廉直家风教育子孙。陆氏在唐代,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转引自张鸣、丁明编:《中华大家名门家训集成》(上),第338页),五代时因不愿为他们认为的“伪国”效力,以谋取功名利禄,最后放弃做官,成为普通百姓。尽管如此,陆氏先人仍“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同上)。北宋统一全国之后,陆氏子弟才开始重新做官,逐渐发展成宋代的世家大族。回顾陆氏的家世之后,陆游谆谆告诫子孙,陆氏家庭最重的就是气节,决不能屈节求贵,拿原则作交易。

陆游还要求做官的儿子廉洁为官。嘉泰二年(1202)初,陆游的次子陆子龙赴吉州(今江西吉安)为吉州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他写了《适子龙赴吉州掾》,要求儿子清白为官:“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一钱亦分明,谁能肆馋毁。聚俸嫁阿惜,择士教元礼。我食可自营,勿用念甘旨。衣穿听露肘,履破从见指。出门虽被嘲,归舍却睡美。”(《陆游集·剑南诗稿》卷50《适子龙赴吉州掾》,第1232页)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说:你去担任吉州的地方官,要廉洁奉公,只可饮当地清清的流水;一文小钱也应公私分明,如果能做到这些,谁又能够任意造谣低毁?你要积攒薪金,以便为女儿阿惜出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