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工艺复习题

合集下载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复习资料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题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的晶格间隙中所形成的固溶体。

再结晶:金属发生重新形核和长大而不改变其晶格类型的结晶过程。

淬透性: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枝晶偏析:金属结晶后晶粒内部的成分不均匀现象。

时效强化:固溶处理后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显著提高的现象。

同素异构性:同一金属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晶格类型的现象。

临界冷却速度:钢淬火时获得完全马氏体的最低冷却速度。

热硬性:指金属材料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

二次硬化:淬火钢在回火时硬度提高的现象。

共晶转变:指具有一定成分的液态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的固相的转变。

比重偏析:因初晶相与剩余液相比重不同而造成的成分偏析。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质晶格并占据溶质晶格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变质处理:在金属浇注前添加变质剂来改变晶粒的形状或大小的处理方法。

晶体的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方向具有不同性能的现象。

固溶强化:因溶质原子溶入而使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升高的现象。

形变强化:随着塑性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残余奥氏体:指淬火后尚未转变,被迫保留下来的奥氏体。

调质处理:指淬火及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

淬硬性:钢淬火时的硬化能力。

过冷奥氏体:将钢奥氏体化后冷却至A1温度之下尚未分解的奥氏体。

本质晶粒度:指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

C曲线: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冷却转变曲线。

CCT曲线: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马氏体:含碳过饱和的α固溶体。

热塑性塑料:加热时软化融融,冷却又变硬,并可反复进行的塑料。

热固性塑料:首次加热时软化并发生交连反应形成网状结构,再加热时不软化的塑料。

回火稳定性:钢在回火时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

可逆回火脆性:又称第二类回火脆性,发生的温度在400~650℃,当重新加热脆性消失后,应迅速冷却,不能在400~650℃区间长时间停留或缓冷,否则会再次发生催化现象。

过冷度: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

材料热处理复习练习题

材料热处理复习练习题

材料热处理练习题(一)姓名______一、判断题:()1、合金的基本相包括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和这两者的机械混合物三大类。

()2、马氏体是碳在α-Fe的过饱和固溶体,由奥氏体直接转变而来,因此,马氏体与转变前的奥氏体含碳量相同。

()3、钢中合金元素含量越多,则淬火后钢的硬度就越高。

()4、实际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大,则晶粒越细。

()5、在室温下,金属的晶粒越细,则强度越高、塑性越低。

()6、调质和正火两种热处理工艺所获得的组织分别为回火索氏体和索氏体,它们的区别在于碳化物的形态差异。

()7、铝合金的人工实效比自然实效所获得的硬度高,且效率也高,因此多数情况下采用人工实效。

()8、玻璃钢是玻璃和钢丝组成的复合材料。

()9、载重汽车变速箱齿轮选用20CrMnTi钢制造,其加工工艺路线是:下料→锻造→渗碳预冷淬火→低温回火→机加工→正火→喷丸→磨齿。

二、选择题:1、材料的刚度与__有关。

A弹性模量B屈服强度C拉伸强度D延伸率2、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其实际结晶温度将__A越高B越低C越接近理论结晶温度D不受冷却速度的影响3、共析钢正常的淬火温度为___℃。

A850B727C760D12804、T10钢的含碳量为__%A0.01B0.1C 1.0D105、弹簧由于在交变应力下工作,除应有高的强度和弹性外,还应具的高的__A塑性B韧性C硬度D疲劳极限6、某紫铜管由坯料冷压而成,这种管在随后进行的冷弯过程中常常开裂,其原因是__不足。

A RmB RelC AD R-17、机床床身应选用__材料。

A Q235B T10AC HT200D T88、普通机床变速箱中的齿轮最适宜选用__A40Cr锻件B45钢锻件C Q235焊接件D HT150铸件三、填空题:1、铁素体的晶格结构为_________,奥氏体的晶格结构_______。

2、碳素钢的主要缺点是_____,因而常用来制造尺寸小、精度不高、___的工件3、常用铸铁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石墨的___________。

钢的热处理复习与思考及答案

钢的热处理复习与思考及答案

第四章 钢的热处理?复习与思考一、名词解释 1.热处理 热处理是采用适当的方式对金属材料或工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预 期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2.等温转变 等温转变是指工件奥氏体化后,冷却到临界点以下的某一温度区间内等温保 持时,过冷奥氏体发生的相变。

3.连续冷却转变 连续冷却转变是指工件奥氏体化后以不同冷速连续冷却时过冷奥氏体发生 的相变。

4.马氏体 马氏体是碳或合金元素在α-Fe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5.退火 钢的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 工艺。

6.正火 正火是指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7.淬火 钢的淬火是指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以适当方式冷却获得马氏体或(和)贝氏体 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8.回火 回火是指工件淬硬后,加热到 Ac1 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 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9.表面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是为改变工件表面的组织和性能,仅对其表面进行热处理的工 艺。

10.渗碳 为提高工件表层碳的质量分数并在其中形成一定的碳含量梯度,将工件在渗 碳介质中加热、保温,使碳原子渗入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称为渗碳。

11.渗氮在一定温度下于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称为 渗氮,又称氮化。

二、填空题 1.整体热处理分为 退火 、 正火 、 淬火 和 回火 等。

2.根据加热方法的不同,表面淬火方法主要有: 感应加热 表面淬火、 火焰加热 表面淬火、 电接触加热 表面淬火、 电解液加热 表面淬火 等。

3.化学热处理方法很多,通常以渗入元素命名,如 渗碳 、 渗氮 、 碳氮 共渗 和 渗硼 等。

4.热处理工艺过程由 加热 、 保温 和 冷却 三个阶段组成。

5.共析钢在等温转变过程中,其高温转变产物有: P 、 S 和 T。

6.贝氏体分 上贝氏体 和 下贝氏体 两种。

7.淬火方法有: 单介质 淬火、 双介质 淬火、 马氏体分级 淬火 和 贝氏体等温 淬火等。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复习题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复习题

课题一:金属材料的的性能1、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叫(强度、硬度、塑性、弹性)。

P35、当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零件会发生塑性变形。

2、要求耐磨的零件,应选择(塑性、硬度、疲劳极限、强度)好的材料。

3、材料的耐磨性与什么力学性能(塑性、硬度、疲劳极限、强度)关系密切4、在交变载荷工作条件下的零件材料要考虑的主要的力学性能指标为什么?(塑性、硬度、疲劳极限、强度)。

P96、各种硬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各种硬度值之间是可以换算吗?错(各种硬度值之间无直接换算关系,只是相对比较)7、拉伸试验可以测定金属材料的弹性、强度和塑性等多项指标数据。

所以拉伸试验是机械性能试验的重要方法。

对的P3-5。

补充:低碳钢拉伸实验中,应力超过屈服点后不会立刻在局部形成缩颈是因为已变形的部分得到了形变强化而比未变形的部分强度高。

8、退火、正火后的零件用一般用HBS硬度表示,淬火后的零件一般用HRC硬度表示。

P8表1-2(HBS、HRC、HRA、HV)P6、P79、硬度根据测定方法的不同,分为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10、在有关工件的图样上,出现了以下几种硬度标注方法,问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应如何修改?HBW210~300 HRC5~15?HV300 800~900HV前三个标注均不正确,应修改如下:HBW210~300应改为210~300HBW;HRC5~15 HRC的测量范围在:20~70HRC;HV300 应改为300HV;800~900HV标注是正确的。

补充: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1、普通玻璃、沥青、松香、食盐哪种是晶体。

食盐是晶体2、对金属材料来说,晶粒越细小,则力学性能怎样?力学性能越高3、空位是点缺陷,位错是面缺陷,晶界是线缺陷吗?(参考)不对,正确的是:空位是点缺陷,位错是线缺陷,晶界是面缺陷。

4、根据晶体几何特征,晶体缺陷一般分为以下哪三类?•分为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参考)5、工业上将通过细化晶粒以提高材料强度的方法叫做什么?细晶强化细晶强化:细晶强化能使材料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也提高;形变强化(即冷变形强化或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能使材料强度和硬度提高,但塑性和韧性降低。

01金属工艺及热处理练习题

01金属工艺及热处理练习题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题一、判断题(对的在题前的括号中打“√”,错的打“×”)1.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砂型铸造比金属型铸造的铸件晶粒更细。

(×)2.固溶强化是指因形成固溶体而引起的合金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3.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都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4.碳的质量分数对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是:随着钢中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

(×)5.硬度、强度增加,塑性、韧性也随着增加。

(×)6.点焊、缝焊时,焊件的厚度基本不受限制。

(×)7.切削钢件时,因其塑性较大,故切屑成碎粒状。

(×)8.回转体外圆表面加工常采用车削、铣削、刨削、磨削及钻削等加工方法。

(×)9.车削槽时的背吃刀量(切削深度)等于所切槽的宽度。

(√)10.珩磨机床上一般珩磨头及机床主轴采用浮动联接来珩磨孔,保证珩磨孔不会应加工孔的中心及机床主轴不同心而产生圆度误差,这种方式符合自为基准定位原则。

(√)11.冲压加工只能用于加工金属板材。

(×)12.冲压产品的尺度精度主要是由模具保证的。

(√)13.金属的晶粒越细,其强度越高,塑性越好。

(√)σσ。

14.材料强度极限bσ及屈服极限sσ之比值称为屈强比/b s (×)15.刀具的标注角度随着刀具的安装条件和进给量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16.通常切削脆性材料,最容易出现后刀面磨损。

(√)17.在选择车刀的刃倾角s时,粗加工取正值,以保证刀尖强度;精加工取负值或零,使切屑流向待加工表面一侧,以免划伤工件已加工表面。

(×)18.当有色金属(如铜、铝等)的轴类零件要求尺寸精度较高、表面粗糙度值较低时,不能采用磨削加工的方法,而只能采用超精车的工艺方法。

(√)19.在车削细长轴时,为了减小工件的变形和振动,故采用主偏角较大的车刀进行切削,以减小径向切削分力。

(√)20.车削有硬皮的毛坯件时,为保护刀刃,第一次走刀,切深应小些。

热处理复习

热处理复习

一名词解释1. 晶胞——2. 金属化合物——3. 固溶体——4. 相——5. 组织——6. 变质处理——7. 加工硬化——8. 本质晶粒度——9. 黄铜——10. 调质处理——11.晶体——12.合金——13.固溶体——14.组元——15.过冷度——16.固溶强化——17.滑移系——18.热硬性——19.淬硬性——20.共析反应——二填空题1.低碳钢拉伸试验的过程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和(断裂)三个阶段。

2.表征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能力的性能指标是冲击韧性,其单位是J 。

3.实际金属中存在有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类缺陷。

位错是线缺陷,晶界是面缺陷。

金属的晶粒越小,晶界总面积就越大,金属的强度也越高,冲击韧性好。

4.结晶过程是依靠两个密切联系的基本过程来实现的。

这两个过程是________ 和________。

5.当固溶体合金结晶后出现枝晶偏析时,先结晶出来的枝晶轴含有较多的________ 组元。

6.物质在固态下的晶体结构随温度发生变化而改变的现象称为________。

铁的同素异构体转变为。

7.纯铁在912℃发生α-Fe→γ-Fe转变,其体积将________ 。

8.在缓慢冷却条件下,含碳0.8%的钢比含碳1.2%的钢硬度________ ,强度________ 。

9.常温下,金属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方式为________ 和________。

10.造成加工硬化的根本原因是。

11.在金属学中,冷热加工的界限是以________ 来划分的。

因此,Cu(熔点为1084℃)在室温下的变形加工为________ 加工,Sn(熔点为232℃)在室温下的变形加工为12.强化金属材料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13.共析钢加热时,其奥氏体化过程由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等四个步骤组成。

14.马氏体的显微组织形态主要有和两种。

热处理复习题

热处理复习题

热处理复习题热处理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奥⽒体转变, 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是指转变成奥⽒体的变化。

晶粒度,是表⽰晶粒⼤⼩的⼀种尺度。

晶粒度级别的评定标准晶粒度的级别N与晶粒⼤⼩之间的关系为:n=2N-1珠光体转变,过冷奥⽒体在临界温度A1以下⽐较⾼的温度范围内进⾏的转变,共析碳钢约在A1~500℃温度之间发⽣,⼜称⾼温转变。

贝⽒体转变,在珠光体转变区与马⽒体转变区之间的较宽温度区间内,过冷奥体的转变。

(中温转变)马⽒体转变,晶体通过切变(原⼦沿相界⾯作协作运动)进⾏的⾮扩散性相变。

热稳定化,淬⽕冷却时,因缓慢冷却或在冷却过程中等温停留⽽引起A稳定性提⾼,⽽使M转变迟滞的现象称为奥⽒体的热稳定化退⽕,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属或合⾦加热—保温—缓慢冷却(炉冷或砂埋),达到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热处理⼯艺。

完全退⽕,【亚共析钢】将铁基合⾦完全A化,缓冷,获得接近平衡态组织(F+P)。

球化退⽕,【⾼碳钢,共析及过共析钢】使钢中的碳化物球状化的退⽕⼯艺球P:弥散分布于F基本上的球状碳化物组织。

正⽕,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Accm)+30~50℃,保温适当时间,空冷,获得含有P的均匀组织。

淬⽕,将钢加热A化后,以⼤于临界冷速冷却获得M的热处理⼯艺回⽕,将淬⽕后的钢在A1以下温度加热,使其转变成为稳定的回⽕组织,并以适当⽅式冷却的⼯艺过程。

淬透性,指钢在淬⽕时能够获得M的能⼒,它是钢材本⾝的⼀种属性。

它主要与钢的过冷A的稳定性与临界淬⽕冷却速度有关。

淬⽕应⼒,⼯件在淬⽕过程中会产⽣内应⼒,根据内应⼒产⽣原因的不同,淬⽕应⼒分为热应⼒和组织应⼒(或相变应⼒)两种。

热应⼒,由于淬⽕是⼯件冷却不均匀导致的内应⼒组织应⼒,淬⽕时导致的相变的差异或相变的不同时性所造成的内应⼒。

调质处理,结构钢淬⽕+⾼温回⽕,以获得综合机械性能为⽬的,称为调质处理回⽕脆性,随回⽕温度的升⾼,冲击韧性反⽽下降的现象。

第⼀类回⽕脆性200~350℃之间,也称为低温回⽕脆性第⼆类回⽕脆性450~650℃之间,也称为⾼温回⽕脆性。

热处理工艺复习题及答案

热处理工艺复习题及答案

热处理工艺复习题一、填空题1.钢的热处理工艺由加热、保温、冷却三个阶段所组成。

2.热处理工艺基本参数:强度、硬度、淬火温度、冷却介质、有效面积、淬火后硬度、回火温度、回火后硬度。

3.钢完全退火的正常温度范围是Ac3+20-30℃,它只适应于亚共析钢。

4.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使二次渗碳体及珠光体中的渗碳体球状化,以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以及获得均匀组织,改善热处理工艺性能,为以后的淬火做组织准备,它主要适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和合金工具钢。

5.钢的正常淬火温度范围,对亚共析钢是Ac3+30-50℃,对过共析钢是 Ac1+30-50℃。

6.当钢中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原奥氏体中碳含量越高,则MS点越低,转变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就越多。

7.改变钢整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四种。

8.淬火钢进行回火的目的是消除淬火产生的内应力,使不稳定的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转变成稳定组织,获得要求的综合机械性能,回火温度越高,钢的强度与硬度越低。

9.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介质分解、表面吸收、原子扩散等三个阶段。

10.欲消除过共析钢中大量的网状渗碳体应采用正火,欲消除铸件中枝晶偏析应采用扩散退火。

11.低碳钢为了便于切削,常预先进行正火处理;高碳钢为了便于切削,常预先进行退火处理;12.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按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分为高频电子管式加热装置、中频发电机或可控硅中频发生器和工频发电机三种。

而且感应加热电流频率越高,淬硬层越薄。

13.钢的淬透性主要取决于钢的淬火临界冷速大小,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含碳质量分数,钢的表层淬火,只能改变表层的硬度,而化学热处理既能改变表层的硬度,又能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

14.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后,获得一定深度的淬透层的能力,称为钢的淬透性。

淬透层通常以零件表面至内部半马氏体区的深度来表示。

15.中温回火主要用于处理弹簧锻模零件,回火后得到回火屈氏体组织。

16.45钢正火后渗碳体呈片状,调质处理后渗碳体呈球状。

热处理习题及答案(吴超版)

热处理习题及答案(吴超版)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复习题一、金属固态相变有哪些主要特征?哪些因素构成相变阻力?哪些构成相变驱动力?1.相变特征:(1)新相和母相间存在不同的界面(相界面特殊),按结构特点可分为三种: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非共格界面。

(2)新相晶核与母相间有一定的位向关系、存在惯习面(3)产生应变能,相变阻力大(4)易出现过渡相:在有些情况下,固态相变不能直接形成自由能最低的稳定相,而是经过一系列的中间阶段,先形成一系列自由能较低的过渡相(又称中间亚稳相),然后在条件允许时才形成自由能最低的稳定相.相变过程可以写成:母相―→较不稳定过渡相―→较稳定过渡相―→稳定(5)母相晶体缺陷的促进作用:固态相变时,母相中晶体缺陷起促进作用。

新相优先在晶体缺陷处形核。

(6)原子的扩散速度对固态相变有显著的影响。

固态相变必须通过某些组元的扩散才能进行,扩散成为相变的主要控制因素。

2.相变阻力:相界面的存在,产生应变能,原子的扩散3.相变驱动力:存在位相关系和惯习面,过渡相的形成,晶体缺陷二、奥氏体晶核优先在什么地方形成?为什么?奥氏体晶核优先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的两相界面上形成,原因是:(1)两相界面处碳原子的浓度差较大,有利于获得奥氏体晶核形成所需的碳浓度;(2)两相界面处原子排列不规则,铁原子可通过短程扩散由母相点阵向新相点阵转移,形核所需结构起伏小(3)两相界面处杂质和晶体缺陷多,畸变能高,新相形核可能消除部分缺陷使系统自由能降低,新相形成的应变能也容易释放;三、简述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的基本过程。

奥氏体转变(由α到γ的点阵重构、渗碳体的溶解、以及C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重新分布的过程):奥氏体形核→奥氏体晶核向α和Fe3C两个方向长大→剩余碳化物溶解→奥氏体均匀化四、什么是奥氏体的本质晶粒度、起始晶粒度和实际晶粒度,说明晶粒大小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本质晶粒度:根据标准试验方法,在930+ 10℃保温足够时间(3~8小时)后测得的奥氏体晶粒大小。

第七章金属热处理原理复习题(已做完)

第七章金属热处理原理复习题(已做完)

第七章⾦属热处理原理复习题(已做完)第七章《⾦属热处理原理》部分复习题⼀、名词解释:1.实际晶粒度:某⼀具体热处理或热加⼯条件下的奥⽒体的晶粒度叫实际晶粒度2.马⽒体、贝⽒体(上贝⽒体和下贝⽒体):过冷奥⽒体的等温转变中温转变时渗碳体分布在碳过饱和的铁素体基体上的两相混合物称为贝⽒体,上贝⽒体(B上):550℃~350℃,呈⽻⽑状,⼩⽚状的渗碳体分布在成排的铁素体⽚之间,下贝⽒体(B 下):350℃~Ms:在光学显微镜下为⿊⾊针状,在电⼦显微镜下可看到在铁素体针内沿⼀定⽅向分布着细⼩的碳化物(Fe2.4C)颗粒。

贝⽒体:过冷奥⽒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时碳在α-Fe 中的过饱和间隙固溶体。

⼆、填空题:1.钢加热时奥⽒体形成是由奥⽒体形核;晶核的长⼤;未溶碳化物(Fe3C)溶解;奥⽒体成分均匀化等四个基本过程所组成。

2.在过冷奥⽒体等温转变产物中,珠光体与屈⽒体的主要相同点是都是它们都是珠光体类型的组织,不同点是层间距不同,且珠光体层间距较⼤,屈似体层间距最⼩。

3.⽤光学显微镜观察,上贝⽒体的组织特征呈⽻⽑状状,⽽下贝⽒体则呈⿊⾊针状。

4.与共析钢相⽐,⾮共析钢C曲线的特征是多⼀条过冷A→F或(Fe3CⅡ)的转变开始线,亚共析钢左上部多⼀条过冷A转变为铁素体(F)的转变开始线,过共析钢多⼀条过冷A中析出⼆次渗碳体(Fe3CII) 开始线。

5.马⽒体的显微组织形态主要有板条状、针状两种。

其中板条状马⽒体的韧性较好。

6.⾼碳淬⽕马⽒体和回⽕马⽒体在形成条件上的区别是前者是在淬⽕中形成,后者在低温回⽕时形成,在⾦相显微镜下观察⼆者的区别是前者为⽵叶形,后者为⿊⾊针装。

7.⽬前较普遍采⽤的测定钢的淬透性的⽅法是“末端淬⽕法”即端淬试验。

三、判断题:1.所谓本质细晶粒钢就是⼀种在任何加热条件下晶粒均不发⽣粗化的钢。

(×)2.当把亚共析钢加热到A c1和A c3之间的温度时,将获得由铁素体和奥⽒体构成的两相组织,在平衡条件下,其中奥⽒体的碳含量总是⼤于钢的碳含量。

热处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热处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 完全退火主要适用于( A. 亚共析钢 B. 共析钢 2. 扩散退火的目的为(
)。 C. 过共析钢 )。
A. 消除和改善晶内偏析 B. 消除冷塑性变形后产生的加工硬化 C. 降低硬度以便加工 3. 球化退火的温度是( 火温度为( ) A. 550-650 ℃ B. AC1-AC3线之间 C. AC3线以上 )。去应力退
27. 下列组织硬度最高的是( )。 A.回火马氏体 B.回火托氏体 C.回火索氏体 28. 小齿轮的表面热处理用的方法是( )。 A.高频感应加热 B.中频感应 C.工频感应加热 29. 化学热处理与其他热处理方法的基本区别是( )。 A· 加热温度 B.组织变化 C.改变表面化学成分 30. 用l5钢制造的齿轮,要求齿轮表面硬度高而心部具有良好的综 合力学性能,应采用( )处理。
)。
11、含碳量在0.5-0.75%的碳钢,应采用(
A.退火 B.回火C.淬火 D正火12、ya共析钢的正常淬火加热温度是(
A.Acm十(30—50℃) B.Ac3十(30—50℃) C.Ac1十(30—50℃) D.Ac1一(30—50℃)
)。
13 某工件形状简复杂,截面尺寸小,采用( 淬火介质可以减小变形和开裂。
A.淬火+低温回火 B.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C.渗碳+淬火+低温回火
31. 经过热处理过后的刀具,如锯条,其硬度指标应用 ( )表示。
A.HV B.HB C.HRC
32.用45钢制造的齿轮,要求齿轮表面硬度高而心部具有良好的 综合力学性能,应采用( )处理 。
A.淬火+低温回火 B.调质+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C.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33.零件渗碳后一般必须经( 耐磨。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复习思考题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复习思考题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复习思考题一、解释名词本质晶粒度、临界冷却速度、马氏体、淬透性、淬硬性、调质处理、固溶处理、时效二、填空题1.钢的热处理工艺由、、三个阶段所组成。

2.钢加热时奥氏体形成是由等四个基本过程所组成。

3.在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中,珠光体与屈氏体的主要相同点是,不同点是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上贝氏体的组织特征呈状,而下贝氏体则呈状。

5.钢的淬透性越高,则其C曲线的位置越,说明临界冷却速度越6.钢完全退火的正常温度范围是,它只适应于钢。

7.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它主要适用于钢。

8.钢的正常淬火温度范围,对亚共析钢是,对过共析钢是9.马氏体的显微组织形态主要有、两种。

其中的韧性较好。

10.在正常淬火温度下,碳素钢中共析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比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临界冷却速度都11.高碳淬火马氏体和回火马氏体在形成条件上的区别是,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二者的区别是12.当钢中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原奥氏体中碳含量越高,则MS点越,转变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就越13.改变钢整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有、、、四种。

14.淬火钢进行回火的目的是,回火温度越高,钢的强度与硬度越15.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等三个阶段。

16.变形铝合金按热处理性质可分为铝合金和铝合金两类。

17.铝合金的时效方法可分为和两种。

18.变形铝合金的热处理方法有、、19.铝合金淬火后的强度和硬度比时效后的,而塑性比时效后的三、择正确答案1.钢在淬火后获得的马氏体组织的粗细主要取决于:a.奥氏体的本质晶粒度;b.奥氏体的实际晶粒度;c.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

2.奥氏体向珠光体的转变是:a.扩散型转变;b.非扩散型转变;c.半扩散型转变。

3.钢经调质处理后获得的组织是:a.回火马氏体;b.回火屈氏体;c.回火索氏体。

4.过共析钢的正常淬火加热温度是:a.Ac1+30—50℃;b.Accm+30—50℃;c.Ac3+30—50℃.5.影响碳钢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的主要因素是:a.钢材本身的碳含量;b.钢中奥氏体的碳含量;c.钢中碳化物的含量。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复习题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复习题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第一类退火: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得到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扩散退火:将金属铸锭、铸件或锻坯,在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下长期加热,消除或减少化学成分偏析及显微组织的不均匀性,已达到均匀化目的的热处理工艺。

球化退火:使钢中的碳化物球状化,或得到“球状P”的退火工艺。

完全退火:将刚件或钢材加热到Ac3点以上,使之完全奥氏体化,然后缓慢冷却,获得接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马氏体分级淬火等温淬火淬透性淬硬性表面淬火分级淬火碳势调质处理传导传热化学热处理临界淬火冷却速度热应力组织应力反应扩散渗氮二次硬化离子氮化软氮化预热加热随炉加热到温入炉加热高温入炉加热第二类1、化学热处理一般常将它看成由渗剂中的反应,渗剂中的扩散,渗剂与被渗金属表面的界面反应,被渗元素原子的扩散和扩散过程中相变等过程所构成。

2、钢的热处理工艺由、、三个阶段所组成。

3、利用铁碳相图确定钢完全退火的正常温度范围是,它只适应于钢。

4、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它主要适用于。

5、钢的正常淬火温度范围,对亚共析钢是,,对过共析钢是。

6、淬火钢进行回火时回火温度越高,钢的强度与硬度越低。

7、汽车板簧淬火后,应采用中温回火,获得回火屈氏体组织,具有较高的弹性极限和塑性、韧性性能。

8、钢的表面淬火是为了满足表硬里韧的性能要求,最常用的表面淬火工艺是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9、钢的淬透性主要决定于钢的过冷奥氏体稳定性,钢的淬硬性主要决定于马氏体中的含碳量。

10、一般热处理加热方式根据热处理目的不同有随炉加热,预热加热,到温入炉加热和高温入炉加热等数种。

11、实现淬火过程的必要条件是加热温度必须高于临界点以上获得奥氏体组织,其后的冷却速度必须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得到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

热处理复习题

热处理复习题

一、填空题1.分别填出下列铁碳合金组织的符号:奥氏体 A ;铁素体 F ;渗碳体 Fe3C ;珠光体 P ;高温莱氏体 Ld ;低温莱氏体 Ld’。

2.金属晶格的基本类型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与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3.根据晶体缺陷的几何特点,常将其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大类。

4.在固态合金中由于各组元之间相互作用的不同,合金的组织可形成固溶体、金属化合物和机械混合物三种类型。

5.热处理工艺过程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组成。

6.按回火温度范围可将回火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三种。

7.所有断裂过程都是由裂纹的形成和扩展两个基本过程组成的。

8.莱氏体是碳的质量分数为wc=4.3%的液态铁碳合金在1148 ℃时的共晶转变的产物,是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9.形变铝合金可分为防锈铝合金、硬铝合金、超硬铝合金和锻铝合金。

10.在合金相图中固相线与液相线的距离越大,合金铸造性能越差。

11.影响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因素有: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变形程度和加热速度。

12.冷塑性变形后的金属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其组织结构会发生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三个阶段的变化。

13.共析钢在等温转变过程中,其高温转变产物有: P 、 S 和 T 。

14.贝氏体分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两种。

15.铁碳合金相图上的ES线,用代号Acm 表示,PSK线用代号A1表示,GS线用代号A3表示。

16.淬火时,最常用的冷却介质是盐水、水和油。

17.奥氏体在l148℃时溶碳能力可达2.11%。

随着温度的下降,溶解度逐渐减小,在727℃时溶碳能力为0.77%。

18.铸铁中碳的以石墨的形式析出的过程称为石墨化。

影响石墨化的因素有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

19.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所占据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可分为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两类。

20.表面热处理的方法有钢的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21.45钢按用途分类属于碳素结构钢,按碳的质量分数分类属于中碳钢,按质量分类属于高级优质。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习题解答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习题解答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习题班级学号姓名一、选择题1、过冷奥氏体是指过冷到( C )温度以下,尚未转变的奥氏体。

A、MsB、MrC、A12、确定碳钢淬火加热温度的主要依据是(B)。

A、C曲线B、铁碳相图C、钢的Ms线3、淬火介质的冷却速度必须( A )临界冷却速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4、T12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 C )。

A、Ac cm+30-50°CB、Ac3+30-50°CC、Ac1+30-50°C5、钢的淬透性主要取决于钢的(B )。

A、含硫量B、临界冷却速度C、含碳量D、含硅量6、钢的热硬性是指钢在高温下保持( C )的能力。

A、高抗氧化性B、高强度C、高硬度和高耐磨性7、钢的淬硬性主要取决于钢的( C )。

A、含硫量B、含锰量C、含碳量D、含硅量8、一般来说,碳素钢淬火应选择( C )作为冷却介质。

A、矿物油B、20°C自来水C、20°C的10%食盐水溶液9、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后,获得淬硬层深度的能力,称为( B ).A、淬硬性B、淬透性C、耐磨性10、钢的回火处理在( C )后进行。

A、正火B、退火C、淬火11、调质处理就是( C )的热处理。

A、淬火+低温回火B、淬火+中温回火C、淬火+高温回火12、化学热处理与其热处理方法的主要区别是( C )。

A、加热温度B、组织变化C、改变表面化学成分13、零件渗碳后一般须经( A )处理,才能使表面硬而耐磨。

A、淬火+低温回火B、正火C、调质14、用15钢制造的齿轮,要求齿轮表面硬度高而心部具有良好的韧性,应采用( C )热处理A、淬火+低温回火B、表面淬火+低温回火C、渗碳+淬火+低温回火15、用65Mn钢做弹簧,淬火后应进行( C );A、低温回火B、中温回火C、高温回火二、判断题(在题号前作记号“√”或“×”)1、(×)实际加热时的临界点总是低于相图的临界点。

2、(√)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也是通过形核及晶核长大的过程进行的。

热处理工艺习题集 部分答案

热处理工艺习题集 部分答案

热处理工艺习题集部分答案热处理工艺习题集部分答案12.将?5mm的t8钢加热至760℃并保温足够时间,问采用什么样的冷却工艺可得到如下组织: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上贝氏体,下贝氏体,屈氏体+马氏体,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在c曲线上描出工艺曲线示意图。

请问:(1)珠光体:加热至线~550℃范围内等温逗留一段时间,再加热下来获得珠光体非政府。

索氏体:冷却至650~600℃温度范围内等温停留一段时间,再冷却下来得到索光体组织。

屈氏体:加热至600~550℃温度范围内等温逗留一段时间,再加热下来获得屈氏体非政府。

上贝氏体:冷却至600~350℃温度范围内等温停留一段时间,再冷却下来得到上贝氏体组织。

下贝氏体:加热至350℃~ms温度范围内等温逗留一段时间,再加热下来获得下贝氏体非政府。

屈氏体+马氏体:以大于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最小冷却速度并小于获得珠光体组织的最大冷却速度连续冷却,获得屈氏体+马氏体。

马氏体+少量残存奥氏体:以大于赢得马氏体非政府的最轻加热速度加热赢得马氏体+少量残存奥氏体。

(2)13.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生产上常用的退火操作有哪几种?指出退火操作的应用范围。

答:(1)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细化晶粒,调整硬度,并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并为随后的淬火作好组织准备。

(2)生产上常用的退火操作有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

(3)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用于亚共析钢成分的碳钢和合金钢的铸件、锻件及热轧型材。

有时也用于焊接结构。

球化退火主要用于共析或过共析成分的碳钢及合金钢。

去应力退火主要用于消除铸件、锻件、焊接件、冷冲压件(或冷拔件)及机加工的残余内应力。

14.何谓球化淬火?为什么过共析钢必须使用球化淬火而不使用全然淬火?请问:(1)将钢件冷却至ac1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后随其炉缓慢加热至600℃后揭晓觑热。

(2)过共析钢组织若为层状渗碳体和网状二次渗碳体时,不仅硬度高,难以切削加工,而且增大钢的脆性,容易产生淬火变形及开裂。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后习题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后习题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后习题第一章一.填空题1.奥氏体形成的热力条件()。

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转变为奥氏体。

()越大,驱动力越大,奥氏体转变速度越快。

2.共析奥氏体形成过程包括()()()和()四个阶段。

3.( )钢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小,而()钢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小。

4.本质晶粒度是钢的热处理工艺性能之一,对于()钢可有较宽的热处理加工范围,对于()钢则必须严格控制加热温度,以免引起晶粒粗化而是性能变坏。

5.()晶粒度对钢件冷却后的组织和性能影响较大。

6.控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途径主要有()()( )( )和()。

7.()遗传对热处理工件危害很大,它强烈降低钢的强韧性,使之变脆,必须避免和消除。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原因1.奥氏体晶核是在珠光体中各处均匀形成的。

()2.钢中碳含量越高,奥氏体转变速度越快,完全奥氏体化所需时间越短。

()3.同一种钢,原始组织越细,奥氏体转变速度越慢。

()4.本质细晶粒钢的晶粒在任何加热条件下均比本质粗晶粒钢细小。

()5.在一定加热的温度下,随温度时间延长,晶粒将不断长大。

()6.所有合金元素都可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细化奥氏体晶粒。

()三、选择题1.Ac1、A1、Ar1的关系是__________。

A..Ac1>A>1Ar1 B. Ar1>A1>Ac1 C.A1>Ar1>Ac1 D.A1>Ac1>Ar12. Ac1、Ac3、Ac cm是实际()时的临界点。

A. 冷却B.加热C.平衡D.保温3.本质晶粒度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测得的奥氏体晶粒()A.长大速度B. 大小C. 起始尺寸D. 长大极限4.实际上产中,在某一具体加热条件下所得到的奥氏体晶粒大小称为()A. 起始晶粒度B.本质晶粒度C.实际晶粒度D.名义晶粒度四、简答题1.以共析碳钢为例,说明:1.奥氏体的形成过程;2. 奥氏体晶核为什么优先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相界面上形成;3. 为什么铁素体消失后还有部分渗碳体未溶解。

热处理复习题

热处理复习题

热处理复习题第一章1.奥氏体的晶体结构是什么?碳在γ铁中的固溶体,具有面心立方晶格。

2.共析钢由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四个阶段是什么?奥氏体形核、奥氏体的长大、残余渗碳体的溶解、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3.什么叫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其影响因素是什么?起始晶粒度:奥氏体转变刚刚完成,其晶粒边界刚刚相接触时的奥氏体晶粒大小;实际晶粒度:在热处理时某一具体加热条件下最终所得到的奥氏体晶粒大小;本质晶粒度:表示各种钢的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趋势。

影响因素:起始晶粒度:①加热温度越高,起始晶粒尺寸越小;②原始组织越弥散,起始晶粒尺寸越小。

本质晶粒度:①钢的化学成分,含有强碳化合物元素,本质晶粒尺寸越小;②钢的冶炼条件(脱氧条件)。

实质晶粒度:热处理加热条件,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实际晶粒尺寸越大。

4.奥氏体晶粒大小对性能有何影响?奥氏体晶粒尺寸越小,冷却后室温组织的晶粒尺寸越小,强度、硬度、塑性越好。

5.什么叫本质细晶粒钢、本质粗晶粒钢、晶粒粗话温度?本质细晶粒钢:凡是奥氏体晶粒不容易长大的钢叫做本质细晶粒钢;本质粗晶粒钢:凡是奥氏体晶粒容易长大的钢叫做本质粗晶粒钢;晶粒粗化温度:对于本质细晶粒钢,当在某一临界温度以下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很缓慢一直保持细小晶粒,但超过这一临界温度后,晶粒急剧长大突然粗化,这一温度称为晶粒粗化温度。

6.奥氏体晶粒长大的驱动力和阻力是什么?驱动力:界面能下降引起的碳的扩散;阻力:晶界上未溶的第二相粒子。

7.本质细晶粒钢是否一定能获得细小的实际奥氏体晶粒?不一定,本质细晶粒钢在晶粒粗化温度以下加热时,才能获得细小的奥氏体晶粒,超过晶粒粗化温度以后也可能得到十分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加热最终所获得的奥氏体晶粒尺寸除了取决于本质晶粒度以外,还和加热条件有关,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奥氏体晶粒尺寸越大。

第二章1.说明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冷却转变曲线的特点?①曲线由两个C形曲线(转变开始线、转变终了线)、A1线和Ms线四线围成5各区,A1线上是奥氏体稳定区;A1线下转变开始线、Ms线过冷奥氏体区;两C形线间过冷奥氏体转变区,上部是珠光体转变区,下部是贝氏体转变区;终了线以下是转变产物;②过冷奥氏体在各个温度的等温转变并不是瞬间就开始的,而是有一个孕育期,孕育期的长短随过冷度的变化,随过冷度的增加孕育期变长,在大约550℃孕育期达到极小值,此后孕育期又随过冷度的增加而变长,转变终了时间随过冷度的变化也和孕育期相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热处理工艺复习题一、 填空题1.钢的热处理工艺由 、 、 三个阶段所组成。

2.热处理工艺基本参数: 。

3.钢完全退火的正常温度范围是 ,它只适应于 钢。

4.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 ,它主要适用于 钢。

5.钢的正常淬火温度范围,对亚共析钢是 ,对过共析钢是 。

6.当钢中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原奥氏体中碳含量越高,则M S 点越 ,转变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就越 。

7.改变钢整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有 、 、 、 四种。

8.淬火钢进行回火的目的是 ,回火温度越高,钢的强度与硬度越 。

9.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 、 、等三个阶段。

10.欲消除过共析钢中大量的网状渗碳体应采用 ,欲消除铸件中枝晶偏析应采用 。

11.低碳钢为了便于切削,常预先进行 处理;高碳钢为了便于切削,常预先进行 处理;12.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按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分为 、、和 三种。

而且感应加热电流频率越高,淬硬层越 。

13.钢的淬透性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钢的表层淬火,只能改变表层的————————————,而化学热处理既能改变表层的————————————,又能改变表层的————————————。

14.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后,获得一定深度的淬透层的能力,称为钢的淬透性。

淬透层通常以 的深度来表示。

15. 中温回火主要用于处理__ ____零件,回火后得到 组织。

16.45钢正火后渗碳体呈状,调质处理后渗碳体呈状。

17.形变热处理是将塑性变形的强化与热处理时的强化结合,使成型工艺与获得最终性能统一起来的一种综合工艺。

二、单选题1.电阻炉空载功率小,说明炉子热损失: A)小;B)大;C)厉害;D)可忽略不计。

2.检测氮碳共渗零件的硬度时应选用:A)洛式硬度计;B)维氏硬度计;C)布氏硬度计;D)肖氏硬度计。

3.可控气氛炉渗碳时排出的废气:A)必须燃烧后排放;B)不燃烧直接排放;C)通入水中排放; D)通入碱水中排放。

4.在生产中,用来消除过共析钢中的网状渗碳体最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是:A)完全退火;B)正火;C)不完全退火;D)回火。

5.气体渗氮的主要缺点是:A)周期太长;B)劳动强度大;C)硬度低;D)渗层浅。

6.镗床主轴通常采用38CrMoA1钢进行:A)氮碳共渗;B)渗碳;C)渗氮;D)渗硫。

7.确定碳钢淬火加热温度的基本依据是:A)Fe-FeC相图;B)“C”曲线;C)“CCT”曲线;3D)淬透性曲线图。

8.为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38CrMoAl钢制造的氮化件预先热处理应采用:A)退火;B)正火;C)调质;D)渗碳。

9.高速钢淬火冷却时,常常在580~600℃停留10~15分钟,然后在空气中冷却,这种操作方法叫做:A)双介质淬火;B)等温淬火;C)分级淬火;D)亚温淬火。

10.某零件调质处理以后其硬度偏低,补救的措施是:A)重新淬火后,选用低一点的温度回火;B)再一次回火,回火温度降低一点;C)重新淬火后,选用高一点的温度回火;D)再一次回火,回火温度提高一点。

11.钢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淬硬层深度,主要取决于:A)钢的含碳量;B)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C)感应电流频率;D)感应电流电压。

12.为增加T12钢的强韧性,希望控制淬火马氏体的含碳量,减少孪晶马氏体的相对量及获得部分板条马氏体,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加热到接近Accm,充分保温后淬火;B)快速加热到稍高于Ac1,保温较短时间后淬火;C)加热到Accm以上,充分保温后淬火。

D)加热到Ac1以上,Ac3以下充分保温后淬火。

13.齿轮进行渗碳处理+淬火回火,获得表面组织如下:A)低碳马氏体(LM);B)回火高碳隐晶马氏体(PM); C)PM + 残余奥氏体(A');D)M+A'+粒状渗碳体。

14.铸钢件一般要进行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处理温度较高,是为了:A)促进扩散过程,加速转变;B)抑制扩散过程,保持稳定;C)提高元素偏聚程度;D)与上述过程无关。

15.中碳结构钢调质处理后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主要热处理工序是:A)正火+中温回火;B)正火+高温回火;C)正火+低温回火;D)淬火+高温回火。

16.工件在水中淬火冷却的过程中会依次出现:A、蒸汽膜、沸腾、对流;B、蒸汽膜、沸腾、传导;C、沸腾、蒸汽膜、传导;D、沸腾、蒸汽膜、对流。

17.在热处理生产中应尽可能避免在钢的组织中出现的组织是:A、上贝氏体;B、下贝氏体;C、过冷奥氏体;D、马氏体。

18.低碳钢为便于加工,常预先进行:A、淬火;B、正火;C、球化退火;D、回火。

19.亚共析碳钢亚温淬火常用的最佳温为:A)A c1+10~20℃;B)A c3+10~20℃;C)比Ac3略低;D)比Ar3略低。

20.调质处理就是:A.淬火+低温回火;B.淬火+中温回火;C.淬火+高温回火。

21.化学热处理与其他热处理方法的基本区别是:A.加热温度;B.组织变化;C.改变表面化学成分。

22.渗氮零件在渗氮后应采取:A.淬火+低温回火;B.淬火+中温回火;C.淬火+高温回火;D.不需热处理。

23.直径为10mm的40钢其整体淬火温度大约为:A.750℃;B.850℃;C.920℃。

24.T12钢消除网状渗碳体应采用:A. 正火;B. 球化退火;C. 去应力退火;D. 完全退火。

25.T12钢改善切削加工性应采用:A. 正火;B. 球化退火;C. 去应力退火;D. 完全退火。

26.20钢锻件改善切削加工性应采用:A.完全退火;B. 球化退火;C. 去应力退火;D. 正火。

27.用于1300℃以上的热电偶材料是: A)铜-康铜;B)铂铑-铂铑;C)镍铬-镍铝;D)铁-康铜。

28.钢在淬火后获得的马氏体组织的粗细主要取决于:a.奥氏体的本质晶粒度;b.奥氏体的实际晶粒度;c.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

29.钢经调质处理后获得的组织是:a.回火马氏体;b.回火屈氏体;c.回火索氏体。

30.过共析钢的正常淬火加热温度是:a.Ac1+30—50℃;b.Accm+30—50℃;c.Ac3+30—50℃.31.影响碳钢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的主要因素是:a.钢材本身的碳含量;b.钢中奥氏体的碳含量;c.钢中碳化物的含量。

32.若合金元素能使C曲线右移,钢的淬透性将:a.降低;b.提高;c.不改变。

33.马氏体的硬度取决于:a.冷却速度;b.转变温度;c.碳含量。

34.对形状复杂,截面变化大的零件进行淬火时,应选用:a.高淬透性钢;b.中淬透性钢;c.低淬透性钢。

35.对形状复杂,截面变化大的零件进行淬火时,应采用:a.水中淬火;b.油中淬火c.盐水中淬火。

36.若要提高淬火时淬硬层深度,应采取:a.选择高淬透性钢;b.增大零件的截面尺寸;c.选用比较缓和的冷却介质。

37.45钢为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应进行a.淬火+低温回火;b.等温淬火;c.淬火+高温回火。

38.完全退火主要适用于:a.亚共析钢;b.共析钢;c.过共析钢。

39.扩散退火的目的是:a.消除和改善晶内偏析;b.消除冷塑变形后产生的加工硬化;C.降低硬度以便于加工。

40.钢的渗碳温度范围是:a.600—650℃;b.800—850℃;c.900—950℃。

三、问答题1.为什么要对钢件进行热处理?2.零件加热时的入炉方式有哪些,对热应力和加热效率分别如何影响?3.退火的目的是什么?生产上常用的退火有哪几种?指出每种退火工艺的应用范围。

4.对于25#钢,有哪些工艺可以获得F+P的组织?5.确定下列钢件的退火工艺,并指出退火目的及退火后的组织:(1)经冷轧后的15钢板;(2)ZG35的铸钢齿轮;(3)具有片状珠光体的T12钢坯;(4)弹簧钢丝(强化的)经冷卷成的弹簧;(5)消除60钢锻件的过热组织;(6)低碳钢钢丝多次冷拉之间;(7)T10刚车床顶尖锻造以后。

6.指出下列钢件正火的主要目的以及正火后的显微组织? 20钢齿轮;45钢小轴;T12钢锉刀。

7.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生产中应如何选择正火及退火?8.为什么亚共析钢经正火后,可获得比退火高的强度与硬度?9.在生产中常用增加珠光体数量的方法来提高亚共析钢的强度,为此应采用何种热处理工艺,为什么?10.下列零件应选用何种热处理工艺:(1)Wc=0.2%,要求适当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2)Wc=1.2%,要求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3)Wc=1.2%,要求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4)Wc=0.45%,要求具有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5)Wc=0.6%,要求具有好的弹性。

(6)钢丝冷拉后硬度高,要求降低硬度,消除内应力。

11.何谓去氢退火?其工艺特点如何?12.亚共析钢热处理时快速加热可显著地提高屈服强度和冲击韧性,是何道理?13.热轧空冷的45钢钢材在重新加热到超过临界点后再空冷下来时,组织为什么能细化?14.常用的淬火介质有哪些?说明其冷却特性、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15.共析钢加热到相变点以上,用图1所示的冷却曲线冷却,各应得到什么组织?各属于何种热处理方法?图116.有四个碳素钢试样进行淬火:(1)Wc=0.3%,加热至Ac1与Ac3之间;(2)Wc=0.45%,加热至Ac3以上(30—50℃);(3)Wc=1.2%,加热至Ac1以上(20—30℃);(4)Wc=1.2%,加热至Accm以上(30—50℃)。

适当保温后水中淬火,哪个试样硬度最高?哪个试样硬度最低?说明其原因。

17.简述冷却介质的选择原则18.用45钢制造一根Φ10的轴和一根Φ100的轴,用相同淬火工艺淬火,试问两根轴的表面硬度是否相同?淬透层深度是否相同?19.淬透性和淬透层深度有何联系与区别?影响钢件淬透层深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0.分析图2的实验曲线中硬度随碳含量变化的原因。

图中曲线1为亚共析钢加热到AC3以上,过共析钢加热到ACCM以上淬火后,随钢中碳含量增加钢的硬度变化曲线;曲线2为亚共析钢加热到AC3以上,过共析钢加热到AC1以上淬火后,随钢中碳含量增加钢的硬度变化曲线;曲线3表示随碳含量增加,马氏体硬度的变化曲线。

图2 图321.T12钢加热到A C1以上,用图3所示的各种方法冷却,分析其所得到的组织。

22.简述淬火硬度不足的可能原因。

23.淬火介质(以水为例)冷却过程经历哪几个阶段?24.表面淬火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表面淬火方法有哪些?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25.激光淬火的主要优点有哪些?26.确定下列钢件的退火方法,并指出退火目的及退火后的组织:1)经冷轧后的15钢钢板,要求降低硬度;2)ZG35的铸造齿轮;3)锻造过热的60钢锻坯;4)改善T12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27.说明直径为10mm的45钢试样经下列温度加热、保温并在水中冷却得到的室温组织:700C,760C,840C,1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