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哲学第一课高中教案

哲学第一课高中教案

哲学第一课高中教案在高中的哲学教育中,第一课往往承担着引导学生入门的重要角色。

它不仅要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还要为他们揭示哲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和价值。

以下是一个哲学第一课的教案范本,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

##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引导学生认识哲学思考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

3.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哲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 教学内容### 哲学是什么?- 定义哲学:哲学是对人类存在、知识、价值等问题的根本思考。

-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它与科学、宗教、艺术等领域相互影响。

### 哲学的历史- 简介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到现代哲学家如康德、尼采等。

- 简介东方哲学的特点: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流派的影响。

### 哲学的主要分支- 形而上学:探讨存在的本性和宇宙的根本原理。

- 伦理学:研究行为的道德性,人应该如何生活。

- 知识论:分析知识的来源、结构和限制。

- 政治哲学:思考国家、政府、法律和公民权利等问题。

### 哲学的价值- 提升思维能力:哲学训练人们清晰、逻辑地思考问题。

- 增强自我认知:哲学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

- 促进社会进步:哲学为解决道德、政治和社会问题提供指导。

##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讲授基本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 案例分析:选取经典哲学问题或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

-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哲学问题。

##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或视频短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哲学的兴趣。

2. 讲授基础知识:系统介绍哲学的定义、历史和主要分支。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简单的哲学问题,如“什么是正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4.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并进行全班交流。

教育哲学.pdf

教育哲学.pdf

《教育哲学教育哲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2.课程名称:教育哲学 3.学时/学分:51/3.04.开设课程系(部)、教研室:人文教育系综合教研室 5.先修课程:哲学;教育学 6.面向对象:人文教育专业学生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课程性质与目标 1.课程性质教育哲学是关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追问与反思,是从哲学的角度对教育生活进行的分析与批判。

教育哲学课程是教育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唤醒并促使教育者更好地理解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教育生活,使之不断获得认识、了解和重建教育生活的意识、知识、能力与信念。

从哲学的角度和高度对现实教育问题进行理论批判和反思,对教育知识进行批判和反思,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导言 哲学与教育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哲学对于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对“哲学是否为一门高深的学问”的形成正确地认识,教育哲学与一般哲学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要求:了解哲学研究和哲学学习的性质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理解哲学对于教育活动的必然性、教育哲学与一般哲学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具体内容 一、教育活动需要哲学吗湖南省高校数字教学资源中心202.197.127.140二、哲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门吗 三、一般哲学可以替代教育哲学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教育活动需要哲学码;一般哲学可以代替教育哲学码。

教学难点: (四)思考题1、教育为什么需要哲学?2、为什么说一般哲学不可以代替教育哲学?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哲学 (一)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教育哲学家和外国教育哲学家对教育哲学的 定义,教育哲学的学习与研究。

正确地理解20世纪末哲学的转向,21世纪教育哲学的新定义,教育哲学的实践性、反思性、批判性和价值性等特点,教育哲学的价值危机。

能够运用教育哲学的理念对教育价值的重估。

大学一年级哲学课程教学案

大学一年级哲学课程教学案

大学一年级哲学课程教学案引言:哲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教学案旨在通过设计合理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大学一年级学生建立起对哲学的基本认识和理解,提高其思维品质,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第一节: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为大学一年级学生介绍哲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以及基本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

通过学习哲学,学生将了解到人类思维的进程,思考人类存在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对社会和个人问题的深入思考。

第二节:课程目标1. 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流派;2. 掌握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的基本方法;3. 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4. 培养对社会和自身价值观的深入思考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第一节:哲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 哲学的概念和定义;2. 哲学的起源和发展;3.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方法。

第二节:主要流派概述1. 古希腊哲学: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2. 西方哲学:启蒙时代哲学、现代哲学等;3. 东方哲学:儒家哲学、道家哲学等。

第三节:思维方式与方法1. 归纳与演绎;2. 分析与综合;3. 推理与论证。

第四节:现代哲学问题探讨1. 伦理学与道德;2. 形而上学与存在;3. 知识与真理;4. 社会与政治哲学。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2. 案例分析:教师针对特定问题设计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3.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课堂任务,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4. 课外阅读: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达能力;2. 作业评估: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估,包括思辨能力、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等方面;3. 小组合作作业:对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估,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成果;4.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哲学基本概念和主要流派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大纲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大纲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大纲XXX《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和“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

其任务是帮助学生研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一)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世界运动的规律性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指导学生从主客观条件出发,正确进行人生选择,增强自信自强的意识,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教学要求1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等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

应用: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动作、善于动作的人。

教学内容1.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客观实际既包括工具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道路的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人生选择及其作用。

分析人生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正确选择适合本人发展的人生道路。

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2.物质运动与人生动作(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教育名著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名著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名著选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教育名著选读课程类别:教师教育选修课适用专业:小学教育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分、2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了解中外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发展,总结学校教育发展的规律,与其他相关课程共同协作,培养有开阔的教育眼界、丰富的理论素养的学校教育工作者。

二、课程教学要求1.注意本课程与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等课程相关内容的分工与衔接、以免遗漏或不必要的重复。

2.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学生能运用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去独立探寻教育的历史问题;能通过古今中外的对比,集思广益,借古明今,对当今我国教育改革提出建议。

3.注意帮学生确立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使学生能正确评价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家的思想观点及其产生原因,理解其现实意义。

4.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幻灯及录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

5.在讲授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课后小组讨论,写出读书报告,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本课程以教育学原理、普通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等课程作为先行课。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如何将名著中的教育思想放在特定历史时期去考察,同时思考其现实意义,这是本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教学方法:第一,讲授法。

通过讲授法系统讲解、分析、评价重要教育家教育。

第二,小组讨论法。

鼓励学生课上思考、讨论、辩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及综合分析评价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三,自学指导法。

名著阅读是专业发展重要基础,但课时有限,自主阅读要很好地与课程教学配合。

因此,布置课后阅读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并要求其做好读书笔记,组织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第四,研究法。

要求学生在查阅大量参考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主题研究,写出主题研究报告,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课程教学手段:第一,图书资料。

教师可以围绕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书目。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小学教育学2.课程类别:必修3.适用专业: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4.课程地位:5.总学时:××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6.总学分:7.先修课程: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外教育史、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一般原理及其教育新成果,研究小学教育的特点与规律。

师范生学习本门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本学科的基本原理,掌握小学教育目标,运用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手段,提高小学教育质量。

三、课程内容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绪论主要阐明什么是教育学、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和如何学习教育学这三个问题。

通过学习,让学习者了解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育基本理论素养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

第一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概述二、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和任务第二节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教育学的地位二、教育学的作用第三节怎样学习教育学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三、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四、注意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第一章教育[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通过教学阐明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概念、功能、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使师范生了解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以提高师范生从事小学教育的信心和责任感。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二、教育的发展历程三、教育的功能第二节现代教育一、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二、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第三节小学教育一、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二、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三、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第二章学校[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通过教学使师范生了解学校的性质、特点及其开展活动的方式。

第一节学校概述一、学校及学制的产生二、学校的公益性特点第二节学校文化一、什么是学校文化二、学校物质文化三、学校制度文化第三节学校管理一、学校管理概述二、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三、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四、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五、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第四节学校与家庭和社会一、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第三章学生[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师范生可以了解正确的儿童发展观和儿童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明确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应有的地位(本章的“儿童”主要指的是“学生”)。

23《教育哲学导论》-王海涛

23《教育哲学导论》-王海涛

教育哲学导论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为面向全校学生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意在通过教育哲学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扩展和深化重要教育问题及哲学问题的理解。

2.设计思路通过哲学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加深对教育哲学问题的认识。

指导学生阅读重要教育哲学文献,分享同学们的简介。

3.无先修课程要求。

二、课程目标1.引导和帮助同学们思考和讨论一些重要的教育哲学问题,如人生与教育、知识与课程、理性与教学、自由与教育、民主与教育等。

通过讨论,帮助同学们了解教育哲学思考的特征,学习对一些教育问题进行教育哲学的思考。

2.指导同学们阅读一些重要的教育哲学文献,学习批判性理解和讨论哲学家及教育哲学家们的主要观点。

3.分享同学们的见解,帮助同学们获得基于理性思考的积极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经验。

4.结合课程的学习与问题的讨论,对同学们的内在成熟有所助益。

三、学习要求要求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根据指导修读教育哲学文献,完成作业及论文。

二、教学内容四、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教材:《新编教育哲学导论》,石中英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主要参考书: (1)黄济著:《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2)陆有铨著:《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

(3)崔相录著:《20世纪西方教育哲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

(4)石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金生鈜著:《理解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6)周浩波著:《教育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7)谢夫勒著:《人类的潜能》,石中英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 Peters, R.S.,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9) Hirst, .P. & White, P.,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the AnalyticTradition, Routledge, 1988.五、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 C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六、学术诚信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教育哲学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教育哲学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教育哲学教案模板范文初中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教育哲学的历史发展脉络。

3. 理解教育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育哲学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PPT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现实案例,引发学生对教育哲学的思考,如:“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二、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教育哲学的定义: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哲学学科。

2. 解释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哲学关注教育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如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等。

三、教育哲学的历史发展(20分钟)1. 教师介绍教育哲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古希腊、德国、美国等国家的教育哲学思想。

2. 强调教育哲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和思想,如柏拉图、康德、杜威等。

四、教育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15分钟)1. 教师阐述教育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如指导教育政策制定、教育改革等。

2. 举例说明教育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取等。

第二课时五、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20分钟)1. 教师介绍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

2.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教育哲学研究,如选择研究问题、收集和分析数据等。

六、教育哲学的实践意义(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育哲学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实践意义。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教育哲学的理解和体会。

七、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教育哲学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2. 学生反思自己对教育哲学的认识和理解,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提问、讨论、分享等。

2. 学生作业和课后实践成果,如撰写教育哲学论文、参与教育哲学研究项目等。

备注: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时安排和教学内容。

《教育哲学》教学大纲

《教育哲学》教学大纲

《教育哲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教育哲学课程类别:教师教育必修课适用专业:小学教育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时、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教育哲学是教育学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也是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思维类、工具性课程。

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如教育本质、教育目的、知识与课程、理性与教学、自由与教育、民主与教育、公正与教育等知识,从哲学的角度加深对教育的理解。

二、课程教学要求1.注意本课程与教育科学体系中相关内容的分工与衔接、以免遗漏或不必要的重复。

2.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新动向。

3.因学时有限,而内容较多,因此有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部位不占总学时,但仍然是大纲要求掌握内容。

学生自学部分,采用由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自学并提出问题,老师课后解答的方式。

4.必要时对重点章节,可在讲授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写出读书报告,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本课程以教育学原理、心理学等相关课程为先行课。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唤醒并促使教育者更好地理解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教育生活,使之不断获得认识、了解和重建教育生活的意识、知识、能力与信念。

从哲学的角度和高度对现实教育问题进行理论批判和反思,对教育知识进行批判和反思,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采用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

通过阅读主要参考书目、网上查询、资料整理和专题讨论,加深对教育哲学的理解,并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

六、课程教学内容导论教育与哲学(2学时)一、教育活动需要哲学吗(一)教育活动(二)教育活动与哲学(三)教育理论与哲学二、哲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吗(一)什么是哲学(二)哲学高深之所谓(三)哲学与生活三、一般哲学可以替代教育哲学吗第一章什么是教育哲学(3学时)1.教学内容教育哲学的定义;教育哲学的价值;教育哲学的学习与研究。

教育哲学 教学大纲

教育哲学 教学大纲

教育哲学教学大纲教育哲学:探索教学大纲的意义与目标教育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价值的学科。

它探索教育的哲学基础,并提供指导教育实践的理论框架。

在教育哲学中,教学大纲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为教育活动提供了方向和目标。

本文将探讨教育哲学中教学大纲的意义与目标,并阐述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大纲是一种规划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文件,它为教师提供了指导,帮助他们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大纲的制定需要考虑到教育的目的、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

教学大纲的意义在于它能够确保教育活动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使教学过程更加有序和有效。

教学大纲的目标是指明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它反映了教育的目的和价值观,同时也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教学大纲的目标应该具有可量化和可评估性,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学大纲的目标应该是具体、明确和可操作的,以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理解和实施。

教学大纲的意义和目标与教育哲学的核心理念相一致。

教育哲学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公正与平等。

教学大纲可以帮助教师根据这些理念来规划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大纲还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教学大纲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教育机构内部。

它还可以用作教育政策制定和评估的工具。

教学大纲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了解教育目标和价值观,并为教育改革提供指导。

教学大纲还可以用于评估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以便对教育政策和实践进行调整和改进。

然而,教学大纲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些人认为教学大纲过于规范和僵化,限制了教师的自由和创造性。

他们认为教学大纲应该更加灵活和开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和社会环境。

另一些人则认为教学大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以促进个体的发展和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在面对这些挑战和争议时,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大纲的意义和目标是为了提供一个基本的框架和指导,而不是限制和束缚。

《课程论》大纲+绪论

《课程论》大纲+绪论
元教育学 教育学史
2.“道-法-术”的教育学分支学科体系划分
教育“道”学:教育学原理、教育史学、教育哲学、元教育学、教育学史
教育“法”学:课程论、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教育政策与法学、教育心理
学、教育文化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人类学
教育“术”学:教育测量学、教育评价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技术学、教育
(二)课程论的研究对象 1.课程论的对象观 理解课程论定义的关键是理解课程论的研究对象。《教育大辞典》的界定并 未明确指出课程论的研究对象。课程论对象观有以下三种: “课程”说:课程论是关于课程的学问。 “课程规律”说:课程论应探索课程现象较深层次的普遍的规律。 “课程问题”说:课程论应研究课程理论和实践领域的各类和各层次问题。 在以上三种课程论对象观中,“课程问题”得到我国学者的普遍认可。 2.课程问题的层次 课程理论层:关于课程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是人们对课程的最根本认识, 通常由思辨性的命题、概念化的观点及其论证构成。例如,课程的本质,课程的 价值,课程与学习者的关系等问题。 课程实践层:关于课程设计或开发的探讨,通常由一些操作性很强的原则、 要求、步骤、方法等的说明和规定构成。例如,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规 划,课程实施的步骤,课程评价的技术等问题。 三、课程论的学科品格 (一)课程论的基础理论品格 课程论是追问课程本质的解释之学,探讨课程的基本问题。 课程论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社会学、哲学。 课程论有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流派。 (二)课程论的中介学科品格 课程论是规范课程开发的价值之学,探索课程理论和实践的方法论。 (三)课程论的实践应用品格 课程论是改进课程实施的实用之学,研究课程的开发、设计与实施。 四、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一)课程论与教学论学科地位之辨 课程论与教学论同属教育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二者所关注的课程问题和 教学问题也是密切相关。学界对这两个领域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以下四种观点: “大课程”观:课程是教育实践过程,在时间上包含教学;教学论应归入 课程论的范围之内。 “大教学”观:课程是教学的内容,课程论是教学论的一部分。 并列论:课程论和教学论是教学学领域内的两门各自独立的学科,各有各 的对象和体系。

《教育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哲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教育哲学》是小学教育专业(文科理科)的学科基础课程。

本门课程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讨论与教育相关的各种哲学问题,阐明教育的伦理、经验、理性、心理等方面的哲学基础,并从这些哲学基础出发对先修课程所呈现的各种教育概念、理论及观点作批判性的反思及回顾,最终归纳出教育行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本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旨在提升学生对教育知识进行批判和反思的能力,对深化学生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教育的伦理基础。

理解教育伦理的客观依据(生命的特性);掌握教育行动的伦理法则。

()掌握教育的经验基础。

理解经验的特性及其客观依据(知识和意义的起源);理解沟通的机理及个体活动在知识建构中的作用;掌握教育行动的经验法则。

()理解教育的理性基础。

理解理性与思维的特性及其客观依据(信念的源由);理解认识的发生条件;掌握教育行动的理性法则。

()理解教育的生理心理基础。

理解人的生理心理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理解认识与身心机能之间的关系,掌握教育行动的生理心理法则。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基础来反思、评析先前习得的各种教育概念、理论及观点,分析、论述切身的教学经验与事例。

()掌握运用哲学理论来分析、厘清一个教育主张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本课程通过对精选教学材料的阅读,引发自由的讨论与问答,反思先在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切身的经验,将思维引导到科学的方向上来,尝试引领学生用情感去体悟科学的精神和方法,逐步养成批判和审慎的思维习惯,摆脱独断和专制的思维方式。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后续课程可以有:教育法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

先修课程为本课程提供反思及评析的先在概念、理论和观点;本课程在深化对先修课程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为后续课程提供深一层的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哲学》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教育哲学》是小学教育专业(文科理科)的学科基础课程。

本门课程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讨论与教育相关的各种哲学问题,阐明教育的伦理、经验、理性、心理等方面的哲学基础,并从这些哲学基础出发对先修课程所呈现的各种教育概念、理论及观点作批判性的反思及回顾,最终归纳出教育行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本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旨在提升学生对教育知识进行批判和反思的能力,对深化学生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教育的伦理基础。

理解教育伦理的客观依据(生命的特性);掌握教育行动的伦理法则。

()掌握教育的经验基础。

理解经验的特性及其客观依据(知识和意义的起源);理解沟通的机理及个体活动在知识建构中的作用;掌握教育行动的经验法则。

()理解教育的理性基础。

理解理性与思维的特性及其客观依据(信念的源由);理解认识的发生条件;掌握教育行动的理性法则。

()理解教育的生理心理基础。

理解人的生理心理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理解认识与身心机能之间的关系,掌握教育行动的生理心理法则。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基础来反思、评析先前习得的各种教育概念、理论及观点,分析、论述切身的教学经验与事例。

()掌握运用哲学理论来分析、厘清一个教育主张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本课程通过对精选教学材料的阅读,引发自由的讨论与问答,反思先在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切身的经验,将思维引导到科学的方向上来,尝试引领学生用情感去体悟科学的精神和方法,逐步养成批判和审慎的思维习惯,摆脱独断和专制的
思维方式。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后续课程可以有:教育法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

先修课程为本课程提供反思及评析的先在概念、理论和观点;本课程在深化对先修课程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为后续课程提供深一层的理论基础。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选用教材:
采用自编教学材料。

、推荐参考书:
()(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版。

()(美)奈尔·诺丁斯著、许立新译,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

()奥兹门、克莱威尔合著,教育的哲学基础,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年版。

()(美)海伦·凯勒著、李汉昭译,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北京:华文出版社,版。

六、课程进度表
表理论教学进程表
七、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小组学习、共同阅读和讨论教学法。

本课程内容较为深刻和抽象,相关材料需要反复的研读和省察,如果仅通过教师的直接讲授来学习,将难以记忆,不利于反思回味和理解接受。

所以,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