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正投影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 29.1 投影 正投影》公开课教案_8
29.1正投影(1)一、教学目标:1.经历实践探索,了解投影、投影面、及平行投影的概念;2.了解中心投影、平行投影的区别。
.3.了解正投影的含义,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投影的特征;教学难点:在投影面上画出平面图形的平行投影.二、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出示图片,大树在太阳下的影子,导入本课投影。
2.观察实物和图片,了解投影及其有关概念。
问题1 物体在日光或灯光的照射下会形成影子,你发现影子能反应物体哪些方面的特征?影子的形成与那些因素有关?问题:那什么是投影呢?出示投影让学生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投影现象。
问题2:你能说明下面实例中投影。
投影线、投影面分别是什么吗?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3.分析光线特征,了解投影的分类有时光线是一组互相平行的射线.例如太阳光或探照灯光的一束光中的光线(如图).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例如.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的影子(简称日影)就是平行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例如.物体在灯泡发出的光照射下形成影子就是中心投影.。
问题3:分别利用探照灯和灯泡作为光源,在教室的墙面形成三角尺的影子,在4、上面的两个投影中,投影线间的位置关系有什么不同?探究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和性质和区别由于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投射线具有不同的性质,因此,在这两种投影下,物体的影子也就有明显的差别。
5、练习教科书88页练习6、.观察思考,了解正投影的含义问题4:观察下面三幅图中的投影线有什么区别?它们分别形成了什么投影?教师展示教科书中的三幅图片,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发表见解。
问题:(1)、(2)、(3)的投影是什么投影?它们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区别?(1)(2)(3)(中心投影的投影线集中于一点;平行投影的投影线互相平行.)图片2,3中三角板的投影各是什么投影,你发现了什么?(两图都是平行投影.投影线与投影面位置不同.)7、.观察探究,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投影: 在平行投影中,如果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那么这种投影就称为正投影。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配套教案设计:29.1第2课时正投影
29.1 投影第2课时正投影1.理解正投影的概念;(重点)2.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难点)一、情境导入观察下图,这三个图分别表示同一块三角尺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其中图①与图②③的投影线有什么区别?图②③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区别?二、合作探究探究点:正投影【类型一】确定正投影的形状如图所示,左面水杯的杯口与投影面平行,投影线的方向如箭头所示,它的正投影图是( )解析:依题意,光线是垂直照下的,故只有D符合.故选D.方法总结:当投影面垂直于入射光线时,球体的投影是圆形,否则为椭圆形.若投影面不是平面,则投影形状要复杂得多.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2题【类型二】物体与其正投影的关系木棒长为1.2m,则它的正投影的长一定( )A.大于1.2m B.小于1.2mC.等于1.2m D.小于或等于1.2m解析:正投影的长度与木棒的摆放角度有关,但无论怎样摆都不会超过1.2 m.故选D.方法总结:当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正投影与原线段相等,当线段不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正投影小于原线段.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6题【类型三】画投影面上的正投影画出下列立体图形投影线从上方射向下方的正投影.解析:第一个图投影线从上方射向下方的正投影是长方形,第二个图投影线从上方射向下方的正投影也是长方形,第三个图投影线从上方射向下方的正投影是圆且有圆心.解:如图所示:方法总结:在画图时一定要将物体的边缘、棱、顶点都体现出来,看得见的轮廓线都画成实线,看不见的画成虚线,不能漏掉.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探究点二:正投影的综合应用【类型一】正投影与勾股定理的综合一个长8cm的木棒AB,已知AB平行于投影面α,投影线垂直于α.(1)求影子A1B1的长度(如图①);(2)若将木棒绕其端点A逆时针旋转30°,求旋转后木棒的影长A2B2(如图②).解析:根据平行投影和正投影的定义解答即可.解:如图①,A1B1=AB=8cm;如图③,作AE⊥BB2于E,则四边形AA2B2E是矩形,∴A2B2=AE,△ABE是直角三角形.∵AB=8cm,∠BAE=30°,∴BE=4cm,AE=82-42=43cm,∴A2B2=43cm.方法总结:当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正投影与原线段相等,当线段不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正投影小于原线段,可以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得投影的长度.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类型二】正投影与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在长、宽都为4m,高为3m的房间正中央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只白炽灯泡,为了集中光线,加上了灯罩(如图所示).已知灯罩深AN=8cm,灯泡离地面2m,为了使光线恰好照在相对的墙角D、E处,灯罩的直径BC应为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1.414)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则AN=0.08m,AM=2m,由房间的地面为边长为4m的正方形可计算出DE 的长,再根据△ABC∽△ADE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解答.解:如图,光线恰好照在墙角D、E处,AN=0.08m,AM=2m,由于房间的地面为边长为4m的正方形,则DE=42m.∵BC∥DE,∴△ABC∽△ADE,∴BCDE=ANAM,即BC42=0.082,∴BC≈0.23(m).答:灯罩的直径BC约为0.23m.方法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画出图形,根据图形相似的性质和判定解题.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三、板书设计1.正投影的概念及性质;2.正投影的综合应用.本节课的学案设计,力求具体、生动、直观.因此,学生多以操作、观察实物模型和图片等活动为主.比如通过观察铁丝、圆柱、圆锥等图形在不同位置时的正投影特征,归纳出物体正投影的一般规律,并能根据此规律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在介绍投影概念时,借助太阳光线进行投影实例的观察,这样不仅直观而且富有真实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若干个全等的正五边形排成环状,图中所示的是前3个正五边形,要完成这一圆环还需正五边形的个数为( )A.10 B.9 C.8 D.7【答案】D【解析】分析:先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求出正五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再延长五边形的两边相交于一点,并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求出这个角的度数,然后根据周角等于360°求出完成这一圆环需要的正五边形的个数,然后减去3即可得解.详解:∵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2)•180°=540°,∴正五边形的每一个内角为540°÷5=18°,如图,延长正五边形的两边相交于点O,则∠1=360°﹣18°×3=360°﹣324°=36°,360°÷36°=1.∵已经有3个五边形,∴1﹣3=7,即完成这一圆环还需7个五边形.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延长正五边形的两边相交于一点,并求出这个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注意需要减去已有的3个正五边形.2.已知关于x的方程x2+3x+a=0有一个根为﹣2,则另一个根为()A.5 B.﹣1 C.2 D.﹣5【答案】B【解析】根据关于x的方程x2+3x+a=0有一个根为-2,可以设出另一个根,然后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求得另一个根的值,本题得以解决.【详解】∵关于x的方程x2+3x+a=0有一个根为-2,设另一个根为m,∴-2+m=−31,解得,m=-1,故选B.3.如图,小颖为测量学校旗杆AB的高度,她在E处放置一块镜子,然后退到C处站立,刚好从镜子中看到旗杆的顶部B.已知小颖的眼睛D离地面的高度CD=1.5m,她离镜子的水平距离CE=0.5m,镜子E离旗杆的底部A处的距离AE=2m,且A、C、E三点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则旗杆AB的高度为()A.4.5m B.4.8m C.5.5m D.6 m【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得出△ABE∽△CDE,进而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答案.【详解】解:由题意可得:AE=2m,CE=0.5m,DC=1.5m,∵△ABC∽△EDC,∴,即,解得:AB=6,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根据题意得出△ABE∽△CDE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30x x m-+=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A.94m<B.94m C.94m>D.94m【答案】A【解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建立关于m的不等式,求出m的取值范围即可.【详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2﹣4ac=(﹣3)2﹣4×1×m>0,∴m<94,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即:(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0⇔方程没有实数根.5.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是( )A .0abc >B .20a b +<C .30a c +<D .230ax bx 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答案】C 【解析】观察图象:开口向下得到a <0;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得到a 、b 异号,则b >0;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的上方得到c >0,所以abc <0;由对称轴为x=2b a -=1,可得2a+b=0;当x=-1时图象在x 轴下方得到y=a-b+c <0,结合b=-2a 可得 3a+c <0;观察图象可知抛物线的顶点为(1,3),可得方程230ax bx 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据此对各选项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观察图象:开口向下得到a <0;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得到a 、b 异号,则b >0;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的上方得到c >0,所以abc <0,故A 选项错误;∵对称轴x=2b a-=1,∴b=-2a ,即2a+b=0,故B 选项错误; 当x=-1时, y=a-b+c <0,又∵b=-2a ,∴ 3a+c <0,故C 选项正确;∵抛物线的顶点为(1,3),∴230ax bx c ++-=的解为x 1=x 2=1,即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故D 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对于二次函数y=ax 2+bx+c (a≠0)的图象,当a >0,开口向上,函数有最小值,a <0,开口向下,函数有最大值;对称轴为直线x=2b a-,a 与b 同号,对称轴在y 轴的左侧,a 与b 异号,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当c >0,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的上方;当△=b 2-4ac >0,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6.如图,在△ABC 中,∠C=90°,点D 在AC 上,DE ∥AB ,若∠CDE=165°,则∠B 的度数为( )A .15°B .55°C .65°D .75°【答案】D 【解析】根据邻补角定义可得∠ADE=15°,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ADE=15°,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B=75°.【详解】解:∵∠CDE=165°,∴∠ADE=15°,∵DE∥AB,∴∠A=∠ADE=15°,∴∠B=180°﹣∠C﹣∠A=180°﹣90°﹣15°=7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7.甲、乙两人在笔直的湖边公路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步行2400米,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4分钟,在整个步行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米)与甲出发的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甲步行的速度为60米/分;②乙走完全程用了32分钟;③乙用16分钟追上甲;④乙到达终点时,甲离终点还有300米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结论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由图可得,甲步行的速度为:240÷4=60米/分,故①正确,乙走完全程用的时间为:2400÷(16×60÷12)=30(分钟),故②错误,乙追上甲用的时间为:16﹣4=12(分钟),故③错误,乙到达终点时,甲离终点距离是:2400﹣(4+30)×60=360米,故④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弄清题意,读懂图象,从中找到必要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8.在一个不透明的袋中装有10个只有颜色不同的球,其中5个红球、3个黄球和2个白球.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白球的概率为()A.12B.13C.310D.15【答案】D【解析】一个不透明的袋中装有10个只有颜色不同的球,其中5个红球、3个黄球和2个白球.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共有10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摸出白球的所有等可能结果共有2种,根据概率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根据题意: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白球的概率为=210=15.故答案为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概率的求法,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m n.9.已知函数()()()()22113{513x xyx x--≤=-->,则使y=k成立的x值恰好有三个,则k的值为()A.0 B.1 C.2 D .3【答案】D【解析】解:如图:利用顶点式及取值范围,可画出函数图象会发现:当x=3时,y=k成立的x值恰好有三个. 故选:D.10112233499100++++++()A.3 B.5 C.9 D.6 【答案】C21 +2123+3299100+99100,∴原式2﹣3299100=﹣1+10=1.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1.我们知道:1+3=4,1+3+5=9,1+3+5+7=16,…,观察下面的一列数:-1,2,,-3,4,-5,6…,将这些数排列成如图的形式,根据其规律猜想,第20行从左到右第3个数是.【答案】2【解析】先求出19行有多少个数,再加3就等于第20行第三个数是多少.然后根据奇偶性来决定负正.【详解】∵1行1个数,2行3个数,3行5个数,4行7个数,…19行应有2×19-1=37个数∴到第19行一共有1+3+5+7+9+…+37=19×19=1.第20行第3个数的绝对值是1+3=2.又2是偶数,故第20行第3个数是2.12.一次函数y=kx+3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5,则k的值为______.【答案】3 4±【解析】首先求出一次函数y=kx+3与y轴的交点坐标;由于函数与x轴的交点的纵坐标是0,可以设横坐标是a,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的值;再把(a,0)代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kx+3,从而求出k的值.【详解】在y=kx+3中令x=0,得y=3,则函数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3);设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a,0),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2+32=25,解得a=±4;当a=4时,把(4,0)代入y=kx+3,得k=34 -;当a=-4时,把(-4,0)代入y=kx+3,得k=34;故k的值为34或34-【点睛】考点:本体考查的是根据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求出函数与y轴的交点坐标,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进而求出k的值.13.化简:18=_____.【答案】2 4【解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求出答案.【详解】111284822===,故答案为24.【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是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建而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则搭建这个几何体所需要的小正方体至少为____个.【答案】8【解析】主视图、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详解】由俯视图可知:底层最少有5个小立方体,由主视图可知:第二层最少有2个小立方体,第三层最少有1个小正方体,∴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最少是5+2+1=8(个).故答案为:8【点睛】考查了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知识,根据题目中要求的以最少的小正方体搭建这个几何体,可以想象出左视图的样子,然后根据“俯视图打地基,正视图疯狂盖,左视图拆违章”很容易就知道小正方体的个数.15.如果某数的一个平方根是﹣5,那么这个数是_____.【答案】25【解析】利用平方根定义即可求出这个数.【详解】设这个数是x(x≥0),所以x=(-5)2=25.【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方根的定义.16.分解因式:a3b+2a2b2+ab3=_____.【答案】ab(a+b)1.【解析】a3b+1a1b1+ab3=ab(a1+1ab+b1)=ab(a+b)1.故答案为ab(a+b)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提取公因式法以及公式法分解因式,熟练应用乘法公式是解题关键.17.如图AB是O直径,C、D、E为圆周上的点,则C D∠+∠=______.【答案】90°【解析】连接OE,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连接OE,根据圆周角定理可知:∠C=12∠AOE,∠D=12∠BOE,则∠C+∠D=12(∠AOE+∠BOE)=90°,故答案为:9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解题要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18.如图,已知,第一象限内的点A在反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上,第四象限内的点B在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且OA⊥OB,∠OAB=60°,则k的值为_________.【答案】-6【解析】如图,作AC⊥x轴,BD⊥x轴,∵OA⊥OB,∴∠AOB=90°,∵∠OAC+∠AOC=90°,∠AOC+∠BOD=90°,∴∠OAC=∠BOD,∴△ACO∽△ODB,∴OA OC AC OB BD OD==,∵∠OAB=60°,∴33 OAOB=,设A(x,2x ),∴BD=3OC=3x,OD=3AC=23x,∴B(3x,-23x),把点B代入y=kx得,-23x=3kx,解得k=-6,故答案为-6.三、解答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9.某校七年级(1)班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进行了“我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的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分为书法和绘画类记为A;音乐类记为B;球类记为C;其他类记为D.根据调查结果发现该班每个学生都进行了等级且只登记了一种自己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班主任根据调查情况把学生都进行了归类,并制作了如下两幅统计图,请你结合图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七年级(1)班学生总人数为_______人,扇形统计图中D类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为_____度,请补全条形统计图;学校将举行书法和绘画比赛,每班需派两名学生参加,A类4名学生中有两名学生擅长书法,另两名擅长绘画.班主任现从A类4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两名学生参加比赛,请你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出抽到的两名学生恰好是一名擅长书法,另一名擅长绘画的概率.【答案】48;105°;【解析】试题分析:根据B的人数和百分比求出总人数,根据D的人数和总人数的得出D所占的百分比,然后得出圆心角的度数,根据总人数求出C的人数,然后补全统计图;记A类学生擅长书法的为A1,擅长绘画的为A2,根据题意画出表格,根据概率的计算法则得出答案.试题解析:(1)12÷25%=48(人)14÷48×360°=105°48-(4+12+14)=18(人),补全图形如下:(2)记A类学生擅长书法的为A1,擅长绘画的为A2,则可列下表:A1 A1 A2 A2A1 √√A1 √√A2 √√A2 √√∴由上表可得:考点:统计图、概率的计算.20.某兴趣小组为了了解本校男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情况,随机抽取本校300名男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整理并绘制了如下两幅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课外体育锻炼情况扇形统计图中,“经常参加”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请补全条形统计图;该校共有1200名男生,请估计全校男生中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并且最喜欢的项目是篮球的人数;小明认为“全校所有男生中,课外最喜欢参加的运动项目是乒乓球的人数约为1200×27300=108”,请你判断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答案】(1)144°;(2)补图见解析;(3)160人;(4)这个说法不正确,理由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360°×(1﹣15%﹣45%)=360°×40%=144°;故答案为144°;(2)“经常参加”的人数为:300×40%=120人,喜欢篮球的学生人数为:120﹣27﹣33﹣20=120﹣80=40人;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3)全校男生中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并且最喜欢的项目是篮球的人数约为:1200×40300=160人;(4)这个说法不正确.理由如下:小明得到的108人是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男生中最喜欢的项目是乒乓球的人数,而全校偶尔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男生中也会有最喜欢乒乓球的,因此应多于108人.考点:①条形统计图;②扇形统计图.21.如图,△BAD是由△BEC在平面内绕点B旋转60°而得,且AB⊥BC,BE=CE,连接DE.求证:△BDE≌△BCE;试判断四边形ABE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DB=CB,∠ABD=∠EBC,∠ABE=60°,然后根据垂直可得出∠DBE=∠CBE=30°,继而可根据SAS证明△BDE≌△BCE;(2)根据(1)以及旋转的性质可得,△BDE≌△BCE≌△BDA,继而得出四条棱相等,证得四边形ABED 为菱形.【详解】(1)证明:∵△BAD是由△BEC在平面内绕点B旋转60°而得,∴DB=CB,∠ABD=∠EBC,∠ABE=60°,∵AB⊥EC,∴∠ABC=90°,∴∠DBE=∠CBE=30°,在△BDE和△BCE中,∵DB CBDBE CBE BE BE=⎧⎪∠=∠⎨⎪=⎩,∴△BDE≌△BCE;(2)四边形ABED为菱形;由(1)得△BDE≌△BCE,∵△BAD是由△BEC旋转而得,∴△BAD≌△BEC,∴BA=BE,AD=EC=ED,又∵BE=CE,∴BA=BE=ED= AD∴四边形ABED为菱形.考点: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22.如图,在△ABC中,∠ABC=90°,以AB为直径的⊙O与AC边交于点D,过点D的直线交BC边于点E,∠BDE=∠A.判断直线D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若⊙O的半径R=5,tanA=34,求线段CD的长.【答案】(1)DE与⊙O相切;理由见解析;(2)92.【解析】(1)连接OD,利用圆周角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D⊥DE,进而得出答案;(2)得出△BCD∽△ACB,进而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D的长.【详解】解:(1)直线DE与⊙O相切.理由如下:连接OD.∵OA=OD∴∠ODA=∠A又∵∠BDE=∠A∴∠ODA=∠BDE∵AB是⊙O直径∴∠ADB=90°即∠ODA+∠ODB=90°∴∠BDE+∠ODB=90°∴∠ODE=90°∴OD⊥DE∴DE与⊙O相切;(2)∵R=5,∴AB=10,在Rt △ABC 中 ∵tanA=34BC AB = ∴BC=AB•tanA=10×31542=, ∴AC=2222152510()22AB BC +=+=, ∵∠BDC=∠ABC=90°,∠BCD=∠ACB ∴△BCD ∽△ACB ∴CD CBCB CA= ∴CD=2215()922522CB CA ==. 【点睛】本题考查切线的判定、勾股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相关性质定理灵活应用是本题的解题关键.23.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前夕,我市某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的每周课外阅读时间(用t 表示,单位:小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按0t 2≤<,2t 3≤<,3t 4≤<,t 4≥分为四个等级,并依次用A ,B ,C ,D 表示,根据调查结果统计的数据,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由图中给出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本次调查的学生人数;2()求扇形统计图中等级B 所在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并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若该校共有学生1200人,试估计每周课外阅读时间满足3t 4≤<的人数.【答案】()1本次调查的学生人数为200人;()2B 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54,补全条形图见解析;()3全校每周课外阅读时间满足3t 4≤<的约有360人.【解析】()1根据等级A 的人数及所占百分比即可得出调查学生人数;()2先计算出C 在扇形图中的百分比,用()1[A D C -++在扇形图中的百分比]可计算出B 在扇形图中的百分比,再计算出B 在扇形的圆心角;()3总人数⨯课外阅读时间满足3t 4≤<的百分比即得所求.【详解】()1由条形图知,A 级的人数为20人,由扇形图知:A 级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10%, 所以:1002010%20200(10÷=⨯=人), 即本次调查的学生人数为200人;()2由条形图知:C 级的人数为60人,所以C 级所占的百分比为:60100%30%200⨯=, B 级所占的百分比为:110%30%45%15%---=, B 级的人数为20015%30(⨯=人), D 级的人数为:20045%90(⨯=人), B 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36015%54⨯=, 补全条形图如图所示:;()3因为C 级所占的百分比为30%,所以全校每周课外阅读时间满足3t 4≤<的人数为:120030%360(⨯=人), 答:全校每周课外阅读时间满足3t 4≤<的约有360人.【点睛】本题考查了扇形图和条形图的相关知识,从统计图中找到必要的信息进行解题是关键.扇形图中某项的百分比100%=⨯该项人数总人数,扇形图中某项圆心角的度数360=⨯该项在扇形图中的百分比.24.先化简,再求值:()()()2111x x x x +-+-,其中2x =-.【答案】3x -1, -9.【解析】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最后把x=-2代入即可. 【详解】原式=323211x x x x --=-+, 当x=-2时,原式=-8-1=-9. 【点睛】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及化简求值,关键是先按运算顺序把整式化简,再把对应字母的值代入求整式的值.25.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期间,某商店销售一批足球纪念册,每本进价40元,规定销售单价不低于44元,且获利不高于30%.试销售期间发现,当销售单价定为44元时,每天可售出300本,销售单价每上涨1元,每天销售量减少10本,现商店决定提价销售.设每天销售量为y 本,销售单价为x 元.请直接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和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当每本足球纪念册销售单价是多少元时,商店每天获利2400元?将足球纪念册销售单价定为多少元时,商店每天销售纪念册获得的利润w 元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答案】(1)y=﹣10x+740(44≤x≤52);(2)当每本足球纪念册销售单价是50元时,商店每天获利2400元;(3)将足球纪念册销售单价定为52元时,商店每天销售纪念册获得的利润w 元最大,最大利润是2640元.【解析】(1)售单价每上涨1元,每天销售量减少10本,则售单价每上涨(x ﹣44)元,每天销售量减少10(x ﹣44)本,所以y=300﹣10(x ﹣44),然后利用销售单价不低于44元,且获利不高于30%确定x 的范围;(2)利用每本的利润乘以销售量得到总利润得到(x ﹣40)(﹣10x+740)=2400,然后解方程后利用x 的范围确定销售单价;(3)利用每本的利润乘以销售量得到总利润得到w=(x ﹣40)(﹣10x+740),再把它变形为顶点式,然后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得到x=52时w 最大,从而计算出x=52时对应的w 的值即可. 【详解】(1)y=300﹣10(x ﹣44), 即y=﹣10x+740(44≤x≤52);(2)根据题意得(x ﹣40)(﹣10x+740)=2400, 解得x 1=50,x 2=64(舍去),答:当每本足球纪念册销售单价是50元时,商店每天获利2400元; (3)w=(x ﹣40)(﹣10x+740) =﹣10x 2+1140x ﹣29600 =﹣10(x ﹣57)2+2890,当x <57时,w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而44≤x≤52,所以当x=52时,w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10(52﹣57)2+2890=2640,答:将足球纪念册销售单价定为52元时,商店每天销售纪念册获得的利润w元最大,最大利润是2640元.【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决二次函数应用类问题时关键是通过题意,确定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然后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确定其最大值;在求二次函数的最值时,一定要注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6.某商场以每件280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商品,当每件商品售价为360元时,每月可售出60件,为了扩大销售,商场决定采取适当降价的方式促销,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商品降价1元,那么商场每月就可以多售出5件.降价前商场每月销售该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要使商场每月销售这种商品的利润达到7200元,且更有利于减少库存,则每件商品应降价多少元?【答案】(1) 4800元;(2) 降价60元.【解析】试题分析:(1)先求出降价前每件商品的利润,乘以每月销售的数量就可以得出每月的总利润;(2)设每件商品应降价x元,由销售问题的数量关系“每件商品的利润×商品的销售数量=总利润”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试题解析:(1)由题意得60×(360-280)=4800(元).即降价前商场每月销售该商品的利润是4800元;(2)设每件商品应降价x元,由题意得(360-x-280)(5x+60)=7200,解得x1=8,x2=60.要更有利于减少库存,则x=60.即要使商场每月销售这种商品的利润达到7200元,且更有利于减少库存,则每件商品应降价60元.点睛:本题考查了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销售问题,解答时根据销售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是关键.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计算:9115()515÷⨯-得()A.-95B.-1125C.-15D.1125【答案】B【解析】同级运算从左向右依次计算,计算过程中注意正负符号的变化.【详解】919111551551515⎛⎫⎛⎫÷⨯-=⨯⨯-=⎪ ⎪⎝⎭⎝⎭-112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反比例函数y= bx的图象在第一象限有一个公共点,其横坐标为1,则一次函数y=bx+ac的图象可能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抛物线y=ax2+bx+c与反比例函数y=bx的图象在第一象限有一个公共点,可得b>0,根据交点横坐标为1,可得a+b+c=b,可得a,c互为相反数,依此可得一次函数y=bx+ac的图象.详解: ∵抛物线y=ax2+bx+c与反比例函数y=bx的图象在第一象限有一个公共点,∴b>0,∵交点横坐标为1,∴a+b+c=b,∴a+c=0,∴ac<0,∴一次函数y=bx+ac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故选B.点睛: 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性质,关键是得到b>0,ac<0.3.方程(m–2)x2+3mx+1=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A.m≠±2B.m=2 C.m=–2 D.m≠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可知m-2≠0,解得m≠2.故选D4.如图,是由一个圆柱体和一个长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其主视图是( )A.B.C.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长方体的主视图为矩形,圆柱的主视图为矩形,根据立体图形可得:主视图的上面和下面各为一个矩形,且下面矩形的长比上面矩形的长要长一点,两个矩形的宽一样大小.考点:三视图.5.如图,在平行线l1、l2之间放置一块直角三角板,三角板的锐角顶点A,B分别在直线l1、l2上,若∠l=65°,则∠2的度数是()A.25°B.35°C.45°D.65°【答案】A【解析】如图,过点C作CD∥a,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如图,过点C作CD∥a,则∠1=∠ACD,∵a∥b,∴CD∥b,∴∠2=∠DCB,∵∠ACD+∠DCB=90°,∴∠1+∠2=90°,又∵∠1=65°,∴∠2=25°,故选A.。
29.1 投影(第二课时:正投影)教学设计
公开课投影(第二课时:正投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正投影,进一步让学生形成数学抽象和空间想象能力.2.学习目标(1)明确正投影的概念.(2)理解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区别.明确平行投影包括斜投影与正投影。
(3)理解正投影的性质,能根据投影图形正确找出投影面,能画出简单几何图形的正投影.3.学习重点明确正投影的概念,理解正投影的性质,能正确找出投影面,能画出简单几何图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正投影.4.学习难点理解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几何图形的正投影.二、教学设计1.知识回顾(PPT展示,学生一起回答,营造课堂氛围,为新课做准备)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或墙壁等)上得到的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叫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叫做投影面.由平行光线(如太阳光和探照灯光等)形成的投影叫做投影.由一点(点光源,如灯泡等)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投影. 2.新知呈现——正投影概念(观察分析,探究讨论,自然呈现)(1)观察思考,解决正投影概念问题一块三角尺在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如图所示,其中图(1)与图(2)、(3)的投影线有什么区别?图(2)、(3)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区别?(1)(2)(3)(学生观察后小组讨论总结,并由学生回答然后得出正投影概念)投影线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正投影.图(只填序号)产生投影的就是正投影.3.新知检测(随机抽学生回答,便于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1)下列投影是正投影的是(填序号)(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把第一个认成正投影了,及时更正,再次强调正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异同)(2)如图(甲)所示,水杯的杯口与投影面平行,投影线的方向如箭头所示,在图(乙)中它的正投影图是()(3)如图所示,两幅图形都是一个圆柱体的正投影,试判断哪一幅图形正确,并说明原因.。
4.新知呈现——正投影的性质(小组合作,动手试验,观察思考,自然呈现)(从几何的基本图形线段开始探究很容易让学生接受与掌握)(1)如图,把一根直的细铁丝(记为线段AB )放在三个不同的位置: (1)铁丝平行于投影面; (2)铁丝倾斜于投影面;(3)铁丝垂直于投影面(铁丝不一定要与投影面有交点).三种情况下铁丝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这些正投影与线段AB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合作交流,归纳性质(1)当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其正投影的形状是 ,其长度与这条线段的长度;(2)当线段倾斜于投影面时,其正投影的形状是 ,其长度比这条线段的长度 ;(3)当线段垂直于投影面时,其正投影的形状是 . 观察思考,解决投影问题如图,把一个正方形硬纸板P (记为正方形ABCD )放在三个不同的位置:(1)纸板平行于投影面; (2)纸板倾斜于投影面; (3)纸板垂直于投影面.三种情况下纸板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这些正投影与P 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1)(2)(3)21123B 3)(C')A'A A'合作交流,归纳性质(1)当某个平面图形平行于投影面时,其正投影的形状与这个平面图形 ,其面积大小与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 ; (2)当某个平面图形倾斜于投影面时,其正投影的形状与这个平面图形 ,其面积比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 ;(3)当某个平面图形垂直于投影面时,其正投影的形状是 . (性质的归纳完全由小组合作完成,并由小组代表发言说出自己小组的意见后总结得出结论)5.新知检测,运用新知 (由浅入深,先看图再画图) (1)、根据下列图中正三棱柱在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完成题目. (1)正三棱柱的一个面ABCD 平行于投影面时, 其正投影为矩形 ;(2)正三棱柱的面ABEF 与面CDFE 倾斜于投影面, 其正投影分别为矩形 和矩形 ; (3)正三棱柱的底面ADF 与面CBE 垂直于投影面, 其正投影为 与 .(学生完成的同时教师巡视察看,有的学生完成有可能有难度,可以适当提醒:侧棱EF 的投影是什么?正三棱柱的侧棱EF 的投影是矩形上下两边中点的连线E 1F 1.)(2)画出如图所摆放的正三棱柱在投影面P 上的正投影(提醒学生注意运用线与面的正投影。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9.1投影第2课时
29.1投影第 2课时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认识正投影的观点,能依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过程与方法】在经历察看、研究、思虑、归纳的过程中,掌握正投影的特点.【感情态度】培育学生的抽象、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正投影的含义及其性质.【教课难点】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课前准备无教课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如图表示一块三角尺在光芒照耀下形成投影. 此中哪些是平行投影,哪些是中心投影?图( 2)、( 3)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地点关系有什么差别?【教课说明】联合上述三幅图来复习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稳固所学知识,并联合图(2)、(3)的投影线和投影面的地点关系,可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 教课时,学生互相沟通能正确获得结论 .二、思虑研究,获得新知正投影定义: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正投影. 如上述三幅图中图(3) 中的投影就是正投影 .研究 1 如图,把一根直的细铁丝(记为线段AB)放在三个不一样地点:(1)铁丝平行于投影面;(2)铁丝倾斜于投影面;(3)铁丝垂直于投影面(铁丝不必定要与投影面有公共点).三种情况下铁丝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在什么状态下正投影与线段AB完整同样?研究2如图,把一块正方形硬纸板P(记为正方形ABCD)”在三个不一样地点:(1)纸板平行于投影面;(2)纸板倾斜于投影面;(3)纸板垂直于投影面 .三种情况下纸板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哪一种状态下的正投影和这个面的形状、大小完整同样?由题意可知:( 1)当铁丝平行于投影面时,它的正投影A1B1与线段 AB是相等的;(2) 当纸板P平行于投影面时,它的正投影A′B′C′D′与 P 的形状、大小同样.【教课说明】教师用实物演示或展现图片,提出问题,经过学生主动察看、踊跃思虑、相互沟通,归纳出物体正投影的规律. 教师要注意聆听,指引学生正确归纳出正投影的性质.【归纳结论】当物体的某个面平行于投影面时,这个面的正投影与这个面的形状、大小完全同样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 1画出如图摆放的正方体在投影面P上的正投影.(1)正方体的一个面ABCD平行于投影面P(如图( 1)) ;(2)正方体的一个面ABCD倾斜于投影面P,上底面ADEF垂直于投影面P,而且上底面的对角线 AE垂直于投影面 P (如图(2)).【教课说明】出示问题后,教师应指引学生来剖析问题:1.猜想( 1) 、( 2) 中的正投影各应当是什么形状?2.如何画出各自平行光芒下的正投影?而后让学生互相沟通,获得感性认识后,再让学生联合教材的剖析和解答过程进行自查,感遇到物体的正投影与从正面察看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是同样的,既掌握本节知识,又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例 2若线段 AB 在投影面上的正投影为A1B1,则线段 AB 与线段 A1B1的大小关系是()A. AB=ABB.AB>AB1111C.< A BD.AB≥A B1111【剖析】线段与投影面的地点关系决定线段AB与投影 A1B1的大小关系,当线段AB平行于投影面时, AB=A1B1;当线段AB 倾斜于投影面时, AB>A1B1;当线段 AB 垂直于投影面时, A1与 B1重合,即 A1B1=0,也就是 AB>A1B1.综上所述, AB≥ A1B1【答案】D【教课说明】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观察正投影的性质之一:当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它的正投影长短不变;当线段倾斜于投影面时,它的正投影变短;当线段垂直于投影面时,它的正投影为一个点 .教师在解说本题时,应指引学生领会到正投影的其余性质:当平面图形的面平行于投影面时,它的正投影与这个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完整同样,当平面图形的面倾斜于投影面时,它的正投影相对这个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发生变化;当平面图形的面垂直于投影面时,它的正投影为一条线.一个物体(立体图形)的正投影的形状、大小与它相关于投影面的地点相关. 立体图形的正投影能够归纳为点、线段及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在达成上述例题后,教师指引学生达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四、师生互动,讲堂小结1.回首正投影的含义及其性质;2.反省作简单几何图形的正投影的过程及自己作图过程中失误的原因,领会正投影的作图方法与技巧;3.物体的正投影的形状、大小与它相关于投影面的地点能否相关系?【教课说明】让学生在回首反省过程中梳理本节学过的知识,找出问题,查漏补缺. 教师巡视时,听取学生的见解,帮助学生查找和剖析问题,达到领悟本节知识的目的.课后作业1.部署作业:从教材 P92 ? 93习题 29.1 中选用 .2.达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课时作业”部分.教课反省本课时是在上一课时基础长进一步学习投影的相关知识,教课时要注意让学生自己着手操作,教师巡视并同学生一同归纳结论. 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应注意让学生在实质操作中发现问题,教师关于学生的疑问要进行采集,此外还要充足提高学生的空间想像力.。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配套教案设计:29.1第2课时正投影
29.1 投影第2课时正投影1.理解正投影的概念;(重点)2.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难点)一、情境导入观察下图,这三个图分别表示同一块三角尺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其中图①与图②③的投影线有什么区别?图②③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区别?二、合作探究探究点:正投影【类型一】确定正投影的形状如图所示,左面水杯的杯口与投影面平行,投影线的方向如箭头所示,它的正投影图是( )解析:依题意,光线是垂直照下的,故只有D符合.故选D.方法总结:当投影面垂直于入射光线时,球体的投影是圆形,否则为椭圆形.若投影面不是平面,则投影形状要复杂得多.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2题【类型二】物体与其正投影的关系木棒长为1.2m,则它的正投影的长一定( )A.大于1.2m B.小于1.2mC.等于1.2m D.小于或等于1.2m解析:正投影的长度与木棒的摆放角度有关,但无论怎样摆都不会超过1.2 m.故选D.方法总结:当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正投影与原线段相等,当线段不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正投影小于原线段.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6题【类型三】画投影面上的正投影画出下列立体图形投影线从上方射向下方的正投影.解析:第一个图投影线从上方射向下方的正投影是长方形,第二个图投影线从上方射向下方的正投影也是长方形,第三个图投影线从上方射向下方的正投影是圆且有圆心.解:如图所示:方法总结:在画图时一定要将物体的边缘、棱、顶点都体现出来,看得见的轮廓线都画成实线,看不见的画成虚线,不能漏掉.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探究点二:正投影的综合应用【类型一】正投影与勾股定理的综合一个长8cm的木棒AB,已知AB平行于投影面α,投影线垂直于α.(1)求影子A1B1的长度(如图①);(2)若将木棒绕其端点A逆时针旋转30°,求旋转后木棒的影长A2B2(如图②).解析:根据平行投影和正投影的定义解答即可.解:如图①,A1B1=AB=8cm;如图③,作AE⊥BB2于E,则四边形AA2B2E是矩形,∴A2B2=AE,△ABE是直角三角形.∵AB=8cm,∠BAE=30°,∴BE=4cm,AE=82-42=43cm,∴A2B2=43cm.方法总结:当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正投影与原线段相等,当线段不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正投影小于原线段,可以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得投影的长度.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类型二】正投影与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在长、宽都为4m,高为3m的房间正中央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只白炽灯泡,为了集中光线,加上了灯罩(如图所示).已知灯罩深AN=8cm,灯泡离地面2m,为了使光线恰好照在相对的墙角D、E处,灯罩的直径BC应为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1.414)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则AN=0.08m,AM=2m,由房间的地面为边长为4m的正方形可计算出DE 的长,再根据△ABC∽△ADE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解答.解:如图,光线恰好照在墙角D、E处,AN=0.08m,AM=2m,由于房间的地面为边长为4m的正方形,则DE=42m.∵BC∥DE,∴△ABC∽△ADE,∴BCDE=ANAM,即BC42=0.082,∴BC≈0.23(m).答:灯罩的直径BC约为0.23m.方法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画出图形,根据图形相似的性质和判定解题.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三、板书设计1.正投影的概念及性质;2.正投影的综合应用.本节课的学案设计,力求具体、生动、直观.因此,学生多以操作、观察实物模型和图片等活动为主.比如通过观察铁丝、圆柱、圆锥等图形在不同位置时的正投影特征,归纳出物体正投影的一般规律,并能根据此规律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在介绍投影概念时,借助太阳光线进行投影实例的观察,这样不仅直观而且富有真实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BC在正方形网格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cosB的值为( )A.55B.255C.12D.2【答案】A【解析】解:在直角△ABD中,BD=2,AD=4,则AB=22222425BD AD+=+=,则cosB=25525BDAB==.故选A.2.如图钓鱼竿AC长6m,露在水面上的鱼线BC长32m,钓者想看看鱼钓上的情况,把鱼竿AC逆时针转动15°到AC′的位置,此时露在水面上的鱼线B'C'长度是()A.3m B.33m C.23m D.4m【答案】B【解析】因为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B′C′均为直角三角形,且BC、B′C′都是我们所要求角的对边,所以根据正弦来解题,求出∠CAB,进而得出∠C′AB′的度数,然后可以求出鱼线B'C'长度.【详解】解:∵sin∠CAB=32262 BCAC==∴∠CAB=45°.∵∠C′AC=15°,∴∠C′AB′=60°.∴sin60°=''3 62B C=,解得:B′C′=33.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本题的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3.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它的左视图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从左边看得到的图形是左视图,可得答案.详解:从左边看是等长的上下两个矩形,上边的矩形小,下边的矩形大,两矩形的公共边是虚线,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从左边看得到的图形是左视图.4.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的顶点在第一象限,且过点(0,1)和(﹣1,0).下列结论:①ab<0,②b2>4a,③0<a+b+c<2,④0<b<1,⑤当x>﹣1时,y>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5个B.4个C.3个D.2个【答案】B【解析】解:∵二次函数y=ax3+bx+c(a≠3)过点(3,3)和(﹣3,3),∴c=3,a﹣b+c=3.①∵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右侧,∴bx2a=-,x>3.∴a与b异号.∴ab<3,正确.②∵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b3﹣4ac>3.∵c=3,∴b3﹣4a>3,即b3>4a.正确.④∵抛物线开口向下,∴a<3.∵ab<3,∴b>3.∵a﹣b+c=3,c=3,∴a=b﹣3.∴b﹣3<3,即b<3.∴3<b<3,正确.③∵a﹣b+c=3,∴a+c=b.∴a+b+c=3b>3.∵b<3,c=3,a<3,∴a+b+c=a+b+3<a+3+3=a+3<3+3=3.∴3<a+b+c<3,正确.⑤抛物线y=ax3+bx+c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3,3),设另一个交点为(x3,3),则x3>3,由图可知,当﹣3<x<x3时,y>3;当x>x3时,y<3.∴当x>﹣3时,y>3的结论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①②③④.故选B.5.如图所示,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在边AB,AC上,将△ABC沿着DE折叠压平,A与A′重合,若∠A=70°,则∠1+∠2=()A.70°B.110°C.130°D.140°【答案】D【解析】∵四边形ADA'E的内角和为(4-2)•180°=360°,而由折叠可知∠AED=∠A'ED,∠ADE=∠A'DE,∠A=∠A',∴∠AED+∠A'ED+∠ADE+∠A'DE=360°-∠A-∠A'=360°-2×70°=220°,∴∠1+∠2=180°×2-(∠AED+∠A'ED+∠ADE+∠A'DE)=140°.6.已知二次函数y=(x+m)2–n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mx+n与反比例函数y=mnx的图象可能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观察二次函数图象可知: 00m n ,,∴一次函数y=mx+n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mn y x=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 故选D.7.如图,将Rt ABC △绕直角顶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 B C '',连接'A A ,若120︒∠=,则B 的度数是( )A .70︒B .65︒C .60︒D .55︒【答案】B 【解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C =A′C ,然后判断出△AC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AA′=45°,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A′B′C ,最后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B =∠A′B′C .【详解】解:∵Rt △ABC 绕直角顶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 ,∴AC =A′C ,∴△AC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A′=45°,∴∠A′B′C =∠1+∠CAA′=20°+45°=65°,∴∠B =∠A′B′C =65°.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各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点D 、E 分别为△ABC 的边AB 、AC 上的中点,则△ADE 的面积与四边形BCED 的面积的比为( )A .1:2B .1:3C .1:4D .1:1【答案】B 【解析】根据中位线定理得到DE ∥BC ,DE=12BC ,从而判定△ADE ∽△ABC ,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 【详解】解:∵D 、E 分别为△ABC 的边AB 、AC 上的中点,∴DE 是△ABC 的中位线,∴DE ∥BC ,DE=12BC , ∴△ADE ∽△ABC , ∴△ADE 的面积:△ABC 的面积=21()2=1:4,∴△ADE 的面积:四边形BCED 的面积=1:3;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9.下列几何体中,俯视图为三角形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俯视图是从上面所看到的图形,可根据各几何体的特点进行判断.【详解】A.圆锥的俯视图是圆,中间有一点,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几何体的俯视图是长方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三棱柱的俯视图是三角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圆台的俯视图是圆环,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几何体判断三视图,正确把握观察角度是解题关键.10.估计)A.5和6之间B.6和7之间C.7和8之间D.8和9之间【答案】C【解析】先化简二次根式,合并后,再根据无理数的估计解答即可.【详解】=,∵49<54<64,∴,∴7和8之间,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估算出无理数的大小.二、填空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1.数学的美无处不在.数学家们研究发现,弹拨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弦的长度,绷得一样紧的几根弦,如果长度的比能够表示成整数的比,发出的声音就比较和谐.例如,三根弦长度之比是15:12:10,把它们绷得一样紧,用同样的力弹拨,它们将分别发出很调和的乐声do、mi、so,研究15、12、10这三个数的倒数发现:111112151012-=-.我们称15、12、10这三个数为一组调和数.现有一组调和数:x,5,3(x>5),则x的值是.【答案】1.【解析】依据调和数的意义,有15-1x=13-15,解得x=1.12.若m是方程2x2﹣3x﹣1=0的一个根,则6m2﹣9m+2016的值为_____.【答案】2.【解析】把x=m代入方程,求出2m2﹣3m=2,再变形后代入,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m是方程2x2﹣3x﹣2=0的一个根,∴代入得:2m2﹣3m﹣2=0,∴2m2﹣3m=2,∴6m2﹣9m+2026=3(2m2﹣3m)+2026=3×2+2026=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代数式的值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解此题的关键是能求出2m2﹣3m=2.13.在我国著名的数学书《九章算术》中曾记载这样一个数学问题:“今有共买羊,人出五,不足四十五;人出七,不足三,问人数、羊价各几何?”其大意是:今有人合伙买羊,若每人出5钱,还差45钱;若每人出7钱,还差3钱,问合伙人数、羊价各是多少?设羊价为x钱,则可列关于x的方程为______.【答案】x45x3 57 --=【解析】设羊价为x钱,根据题意可得合伙的人数为455x-或37x-,由合伙人数不变可得方程.【详解】设羊价为x钱,根据题意可得方程:453 57x x--=,故答案为:453 57x x--=.【点睛】本题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列出相应的方程.14.如图,点O(0,0),B(0,1)是正方形OBB1C的两个顶点,以对角线OB1为一边作正方形OB1B2C1,再以正方形OB1B2C1的对角线OB2为一边作正方形OB2B3C2,……,依次下去.则点B6的坐标____________.【答案】(-1,0)【解析】根据已知条件由图中可以得到B1所在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B2所在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2,B3所在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3;B4所在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4;B5所在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5;可推出B6所在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6=1.又因为B6在x轴负半轴,所以B6(-1,0).解:如图所示∵正方形OBB1C,∴OB12B1所在的象限为第一象限;∴OB 2=(2)2,B 2在x 轴正半轴; ∴OB 3=(2)3,B 3所在的象限为第四象限;∴OB 4=(2)4,B 4在y 轴负半轴;∴OB 5=(2)5,B 5所在的象限为第三象限;∴OB 6=(2)6=1,B 6在x 轴负半轴.∴B 6(-1,0).故答案为(-1,0).15.如果点P 1(2,y 1)、P 2(3,y 2) 在抛物线22y x x =-+上,那么 y 1 ______ y 2.(填“>”,“<”或“=”).【答案】>【解析】分析:首先求得抛物线y=﹣x 2+2x 的对称轴是x=1,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点M 、N 在对称轴的右侧,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得出答案即可.详解:抛物线y=﹣x 2+2x 的对称轴是x=﹣22-=1.∵a=﹣1<0,抛物线开口向下,1<2<3,∴y 1>y 2.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得对称轴,掌握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解决问题.16.如图,若点 A 的坐标为 ()1,3 ,则 sin 1∠ =________.【答案】32【解析】根据勾股定理,可得OA 的长,根据正弦是对边比斜边,可得答案.【详解】如图,由勾股定理,得:OA=22OB AB +=1.sin ∠1=32AB OA =,故答案为32.17.若-2a m b 4与5a 2b n+7是同类项,则m+n= .【答案】-1.【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同类项是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可得方程组,根据解方程组,可得m、n的值,根据有理数的加法,可得答案.试题解析:由-2a m b4与5a2b n+7是同类项,得,解得.∴m+n=-1.考点:同类项.18.已知反比例函数21kyx+=的图像经过点(2,1)-,那么k的值是__.【答案】32 k=-【解析】将点的坐标代入,可以得到-1=212k+,然后解方程,便可以得到k的值.【详解】∵反比例函数y=21kx+的图象经过点(2,-1),∴-1=21 2 k+∴k=−32;故答案为k=−3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图像上的点满足其解析式,可以结合代入法进行解答三、解答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9.为落实“美丽抚顺”的工作部署,市政府计划对城区道路进行了改造,现安排甲、乙两个工程队完成.已知甲队的工作效率是乙队工作效率的32倍,甲队改造360米的道路比乙队改造同样长的道路少用3天.甲、乙两工程队每天能改造道路的长度分别是多少米?若甲队工作一天需付费用7万元,乙队工作一天需付费用5万元,如需改造的道路全长1200米,改造总费用不超过145万元,至少安排甲队工作多少天?【答案】(1)乙工程队每天能改造道路的长度为40米,甲工程队每天能改造道路的长度为60米.(2)10天.【解析】(1)设乙工程队每天能改造道路的长度为x米,则甲工程队每天能改造道路的长度为32x米,根据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结合甲队改造360米的道路比乙队改造同样长的道路少用3天,即可得出关于x的分式方程,解之经检验后即可得出结论;(2)设安排甲队工作m天,则安排乙队工作12006040m-天,根据总费用=甲队每天所需费用×工作时间+乙队每天所需费用×工作时间结合总费用不超过145万元,即可得出关于m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取其中的最大值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设乙工程队每天能改造道路的长度为x 米,则甲工程队每天能改造道路的长度为32x 米, 根据题意得:360360332x x -=, 解得:x=40,经检验,x=4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32x=32×40=60, 答:乙工程队每天能改造道路的长度为40米,甲工程队每天能改造道路的长度为60米;(2)设安排甲队工作m 天,则安排乙队工作12006040m -天, 根据题意得:7m+5×12006040m -≤145, 解得:m≥10,答:至少安排甲队工作10天.【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2)根据各数量间的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20.如图,在东西方向的海岸线MN 上有A ,B 两港口,海上有一座小岛P ,渔民每天都乘轮船从A ,B 两港口沿AP ,BP 的路线去小岛捕鱼作业.已知小岛P 在A 港的北偏东60°方向,在B 港的北偏西45°方向,小岛P 距海岸线MN 的距离为30海里. 求AP ,BP 的长(参考数据:2,3,5);甲、乙两船分别从A ,B 两港口同时出发去小岛P 捕鱼作业,甲船比乙船晚到小岛24分钟.已知甲船速度是乙船速度的1.2倍,利用(1)中的结果求甲、乙两船的速度各是多少海里/时?【答案】(1)AP =60海里,BP =42(海里);(2)甲船的速度是24海里/时,乙船的速度是20海里/时【解析】(1)过点P 作PE ⊥AB 于点E ,则有PE=30海里,由题意,可知∠PAB=30°,∠PBA=45°,从而可得 AP =60海里,在Rt △PEB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BP 的长;(2)设乙船的速度是x 海里/时,则甲船的速度是1.2x 海里/时,根据甲船比乙船晚到小岛24分钟列出分式方程,求解后进行检验即可得.【详解】(1)如图,过点P 作PE ⊥MN ,垂足为E ,由题意,得∠PAB=90°-60°=30°,∠PBA=90°-45°=45°,∵PE=30海里,∴AP=60海里,∵PE⊥MN,∠PBA=45°,∴∠PBE=∠BPE=45°,∴PE=EB=30海里,在Rt△PEB中,BP=22PE EB+=302≈42海里,故AP=60海里,BP=42(海里);(2)设乙船的速度是x海里/时,则甲船的速度是1.2x海里/时,根据题意,得604224 1.260x x-=,解得x=20,经检验,x=20是原方程的解,甲船的速度为1.2x=1.2×20=24(海里/时).,答:甲船的速度是24海里/时,乙船的速度是20海里/时.【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分式方程的应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1.A粮仓和B粮仓分别库存粮食12吨和6吨,现决定支援给C市10吨和D市8吨.已知从A粮仓调运一吨粮食到C市和D市的运费分别为400元和800元;从B粮仓调运一吨粮食到C市和D市的运费分别为300元和500元.设B粮仓运往C市粮食x吨,求总运费W(元)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若要求总运费不超过9000元,问共有几种调运方案?求出总运费最低的调运方案,最低运费是多少?【答案】(1)w=200x+8600(0≤x≤6);(2)有3种调运方案,方案一:从B市调运到C市0台,D市6台;从A市调运到C市10台,D市2台;方案二:从B市调运到C市1台,D市5台;从A市调运到C市9台,D市3台;方案三:从B市调运到C市2台,D市4台;从A市调运到C市8台,D市4台;(3)从A市调运到C市10台,D市2台;最低运费是8600元.【解析】(1)设出B粮仓运往C的数量为x吨,然后根据A,B两市的库存量,和C,D两市的需求量,分别表示出B运往C,D的数量,再根据总费用=A运往C的运费+A运往D的运费+B运往C的运费+B 运往D的运费,列出函数关系式;(2)由(1)中总费用不超过9000元,然后根据取值范围来得出符合条件的方案;(3)根据(1)中的函数式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出费用最小的方案.【详解】解:(1)设B 粮仓运往C 市粮食x 吨,则B 粮仓运往D 市粮食6﹣x 吨,A 粮仓运往C 市粮食10﹣x 吨,A 粮仓运往D 市粮食12﹣(10﹣x )=x+2吨,总运费w =300x+500(6﹣x )+400(10﹣x )+800(x+2)=200x+8600(0≤x≤6).(2)200x+8600≤9000解得x≤2共有3种调运方案方案一:从B 市调运到C 市0台,D 市6台;从A 市调运到C 市10台,D 市2台;方案二:从B 市调运到C 市1台,D 市5台;从A 市调运到C 市9台,D 市3台;方案三:从B 市调运到C 市2台,D 市4台;从A 市调运到C 市8台,D 市4台;(3)w =200x+8600k >0,所以当x =0时,总运费最低.也就是从B 市调运到C 市0台,D 市6台;从A 市调运到C 市10台,D 市2台;最低运费是8600元.【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函数模型的构建,考查利用一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解答实际应用题,解答一次函数的应用问题中,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还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22.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1k y x=和一次函数21y ax =+的图象相交于第一象限内的点A ,且点A 的横坐标为1.过点A 作AB ⊥x 轴于点B ,△AOB 的面积为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若一次函数21y ax =+的图象与x 轴相交于点C ,求∠ACO 的度数.结合图象直接写出:当1y >2y >0时,x 的取值范围.【答案】(1)y 1=2x;y 2=x+1;(2)∠ACO=45°;(3)0<x<1. 【解析】(1)根据△AOB 的面积可求AB ,得A 点坐标.从而易求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求出C 点坐标,在△ABC 中运用三角函数可求∠ACO 的度数;(3)观察第一象限内的图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一次函数的图象的上面部分对应的x 的值即为取值范围.【详解】(1)∵△AOB 的面积为1,并且点A 在第一象限,∴k=2,∴y 1=2x; ∵点A 的横坐标为1,∴A(1,2).把A(1,2)代入y 2=ax+1得,a=1.∴y 2=x+1.(2)令y 2=0,0=x+1,∴x=−1,∴C(−1,0).∴OC=1,BC=OB+OC=2.∴AB=CB,∴∠ACO=45°.(3)由图象可知,在第一象限,当y 1>y 2>0时,0<x<1.在第三象限,当y 1>y 2>0时,−1<x<0(舍去).【点睛】此题考查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解题关键在于结合函数图象进行解答.23.阅读材料:已知点00(,)P x y 和直线y kx b =+,则点P 到直线y kx b =+的距离d可用公式d =计算.例如:求点(2,1)P -到直线1y x =+的距离.解:因为直线1y x =+可变形为10x y -+=,其中1,1k b ==,所以点(2,1)P -到直线1y x =+的距离为:d ====根据以上材料,求:点(1,1)P 到直线32y x =-的距离,并说明点P 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已知直线1y x =-+与3y x =-+平行,求这两条直线的距离.【答案】(1)点P 在直线32y x =-上,说明见解析;(2【解析】解:(1) 求:(1)直线32y x =-可变为320x y --=,0d == 说明点P 在直线32y x =-上;(2)在直线1y x =-+上取一点(0,1),直线3y x =-+可变为30x y +-=则d ==∴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为2.24.高考英语听力测试期间,需要杜绝考点周围的噪音.如图,点A 是某市一高考考点,在位于A 考点南偏西15°方向距离125米的C 点处有一消防队.在听力考试期间,消防队突然接到报警电话,告知在位于C 点北偏东75°方向的F 点处突发火灾,消防队必须立即赶往救火.已知消防车的警报声传播半径为100米,若消防车的警报声对听力测试造成影响,则消防车必须改道行驶.试问:消防车是否需要改道行驶?说明理由.(3取1.732)【答案】不需要改道行驶【解析】解:过点A 作AH ⊥CF 交CF 于点H ,由图可知,∵∠ACH=75°-15°=60°,∴()3 1.732AH AC sin60125125108.252=⋅︒==⨯=米. ∵AH >100米,∴消防车不需要改道行驶.过点A 作AH ⊥CF 交CF 于点H ,应用三角函数求出AH 的长,大于100米,不需要改道行驶,不大于100米,需要改道行驶.25.如图,AC=DC ,BC=EC ,∠ACD=∠BCE .求证:∠A=∠D .【答案】证明见试题解析.【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根据∠ACD=∠BCE得出∠ACB=∠DCE,结合已知条件利用SAS判定△ABC 和△DEC全等,从而得出答案.试题解析:∵∠ACD=∠BCE ∴∠ACB=∠DCE 又∵AC=DC BC=EC ∴△ABC≌△DEC∴∠A=∠D考点:三角形全等的证明26.今年3月12日植树节期间,学校预购进A,B两种树苗.若购进A种树苗3棵,B种树苗5棵,需2100元;若购进A种树苗4棵,B种树苗10棵,需3800元.求购进A,B两种树苗的单价;若该学校准备用不多于8000元的钱购进这两种树苗共30棵,求A种树苗至少需购进多少棵.【答案】(1)A种树苗的单价为200元,B种树苗的单价为300元;(2)10棵【解析】试题分析:(1)设B种树苗的单价为x元,则A种树苗的单价为y元.则由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解答即可;(2)设购买A种树苗a棵,则B种树苗为(30﹣a)棵,然后根据总费用和两种树苗的棵数关系列出不等式解答即可.试题解析:(1)设B种树苗的单价为x元,则A种树苗的单价为y元,可得:352100{4103800 y xy x+=+=,解得:300200 xy=⎧⎨=⎩,答:A种树苗的单价为200元,B种树苗的单价为300元. (2)设购买A种树苗a棵,则B种树苗为(30﹣a)棵,可得:200a+300(30﹣a)≤8000,解得:a≥10,答:A种树苗至少需购进10棵.考点: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已知函数3y x =-与k y x =的图象在第二象限交于点()1,A m y ,点()21,B m y -在k y x =的图象上,且点B 在以O 点为圆心,OA 为半径的O 上,则k 的值为( )A .34-B .1-C .32-D .2-【答案】A【解析】由题意(),3A m m -,因为O 与反比例函数k y x=都是关于直线y x =-对称,推出A 与B 关于直线y x =-对称,推出()3,B m m -,可得31m m =-,求出m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函数3y x =-与k y x=的图象在第二象限交于点()1,A m y , ∴点(),3A m m -O 与反比例函数k y x=都是关于直线y x =-对称, A ∴与B 关于直线y x =-对称, ()3,B m m ∴-,31m m ∴=-,12m ∴=- ∴点13,22A ⎛⎫- ⎪⎝⎭133224k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圆的对称性及轴对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本题的突破点是发现A ,B 关于直线y x =-对称. 2.如图,数轴上有M 、N 、P 、Q 四个点,其中点P 所表示的数为a ,则数-3a 所对应的点可能是( )A .MB .NC .PD .Q【答案】A【解析】解:∵点P所表示的数为a,点P在数轴的右边,∴-3a一定在原点的左边,且到原点的距离是点P到原点距离的3倍,∴数-3a所对应的点可能是M,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判断-3a一定在原点的左边,且到原点的距离是点P到原点距离的3倍.3.如图1,一个扇形纸片的圆心角为90°,半径为1.如图2,将这张扇形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O恰好重合,折痕为CD,图中阴影为重合部分,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4233π-B.8433π-C.8233π-D.843π-【答案】C【解析】连接OD,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D,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OD,根据扇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得到答案.【详解】解:连接OD,在Rt△OCD中,OC=12OD=2,∴∠ODC=30°,CD=2223OD OC+=∴∠COD=60°,∴阴影部分的面积=260418223=23 36023π⨯-⨯⨯π-,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扇形面积计算、勾股定理,掌握扇形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AB是⊙O的直径,点E为BC的中点,AB=4,∠BED=12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A .1B .32C .3D .23【答案】C【解析】连接AE ,OD ,OE .∵AB 是直径, ∴∠AEB=90°.又∵∠BED=120°,∴∠AED=30°.∴∠AOD=2∠AED=60°.∵OA=OD .∴△AOD 是等边三角形.∴∠A=60°.又∵点E 为BC 的中点,∠AED=90°,∴AB=AC .∴△ABC 是等边三角形,∴△EDC 是等边三角形,且边长是△ABC 边长的一半2,高是3.∴∠BOE=∠EOD=60°,∴BE 和弦BE 围成的部分的面积=DE 和弦DE 围成的部分的面积.∴阴影部分的面积=EDC 1S =23=32∆⋅⋅.故选C .5.根据如图所示的程序计算函数y 的值,若输入的x 值是4或7时,输出的y 值相等,则b 等于()A .9B .7C .﹣9D .﹣7【答案】C【解析】先求出x=7时y的值,再将x=4、y=-1代入y=2x+b可得答案.【详解】∵当x=7时,y=6-7=-1,∴当x=4时,y=2×4+b=-1,解得:b=-9,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值,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函数值的计算方法.6.如图,直线a∥b,一块含6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A=60°)按如图所示放置.若∠1=55°,则∠2的度数为()A.105°B.110°C.115°D.120°【答案】C【解析】如图,首先证明∠AMO=∠2,然后运用对顶角的性质求出∠ANM=55°;借助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AMO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如图,对图形进行点标注.∵直线a∥b,∴∠AMO=∠2;∵∠ANM=∠1,而∠1=55°,∴∠ANM=55°,∴∠2=∠AMO=∠A+∠ANM=60°+55°=11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7.某市公园的东、西、南、北方向上各有一个入口,周末佳佳和琪琪随机从一个入口进入该公园游玩,则佳佳和琪琪恰好从同一个入口进入该公园的概率是()A.12B.14C.16D.116【答案】B【解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然后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可求得佳佳和琪琪恰好从同一个入口进入该公园的情况,再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详解】画树状图如下:由树状图可知,共有16种等可能结果,其中佳佳和琪琪恰好从同一个入口进入该公园的有4种等可能结果,所以佳佳和琪琪恰好从同一个入口进入该公园的概率为41= 164,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概率.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注意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8.“山西八分钟,惊艳全世界”.2019年2月25日下午,在外交部蓝厅隆重举行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山西经济结构从“一煤独大”向多元支撑转变,三年累计退出煤炭过剩产能8800余万吨,煤层气产量突破56亿立方米.数据56亿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A.56×108B.5.6×108C.5.6×109D.0.56×1010【答案】C【解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是易错点,由于56亿有10位,所以可以确定n=10﹣1=1.【详解】56亿=56×108=5.6×101,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的方法,准确确定a与n值是关键.9.如图,△OAB∽△OCD,OA:OC=3:2,∠A=α,∠C=β,△OAB与△OCD的面积分别是S1和S2,△OAB与△OCD的周长分别是C1和C2,则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 29.1 投影 正投影》公开课教案_5
26.1投影第二课时(正投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学习《正投影》这一节以前,我们已学习了投影知识,正投影是一种特殊的投影。
学习正投影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也是学习后面视图知识的必要知识储备。
本节从日常生活常见的具体实例入手,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分析不同的几何体由于位置摆放的不同,它们的正投影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理解正投影的规律。
然后介绍了视图这一概念。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基础不同,素质也参差不齐。
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投影知识,具备了学习正投影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但也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分析中心投影、平行投影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不能把握中心投影、平行投影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在判断物体的正投影时引起错误。
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和归纳能力;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他们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正投影的概念。
(2)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几何图形的正投影。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观察探究正投影性质,以及动手画几何图形正投影的过程,感受正投影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作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数学活动过程,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正投影性质,画几何图形的正投影。
【教学难点】正投影性质,画几何图形的正投影。
【教学媒体与手段】课件、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观察、交流探究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提问:什么叫投影?它分几类?分别是怎么形成的?(学生举手回答)2、新课引入观察下列投影说出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学生小议,举手回答出平行投影中的特殊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正投影,板书课题——正投影 教师根据特殊的平行投影介绍什么叫正投影,板书正投影定义。
二、课堂探究:探究1:把一根直的细铁丝(记为线段AB )放在三个不同的位置: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动画,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出规律。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优质教学设计29-1 第2课时《 正投影》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优质教学设计29-1 第2课时《正投影》一. 教材分析《正投影》是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9-1课时的内容,这部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正投影的定义、性质及其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正投影,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三维空间中的图形变换,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变换的基础知识,对于新的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同时,由于正投影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耐心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正投影的定义和性质。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变换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正投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正投影的定义和性质。
2.正投影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对正投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正投影的图片和案例。
2.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正投影现象,如建筑物的影子、手影等,引导学生关注正投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正投影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正投影。
同时,通过几何图形的正投影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投影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每组选择一个几何图形,讨论其在不同角度下的正投影,并绘制出来。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正投影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正投影的问题,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通过提问和回答,巩固学生对正投影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正投影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建筑设计中的正投影应用,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对正投影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投影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 29.1 投影 正投影》教案_23
29.1投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环境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正投影的概念;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正投影;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展示丰富的实物图片,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帮助建立概念,了解性质,应用于生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热情.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投影的含义及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正投影.教学难点: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选择利用人教数字平台进行备课,补充正投影相关应用资料.2、选择配备电子白板的教室.学生准备:准备细铁丝、正方形纸板、魔方等学具.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下图表示一块三角尺在光线照射下形成投影,其中哪个是平行投影哪个是中心投影?图(2) (3)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区别?师生活动:教师白板展示教科书88页图29.1-5中的三幅图片,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发表见解.(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有助于分析问题的本质.经过对比,不仅能更清楚地认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还为引出正投影的概念作必要的铺垫.)追问(2)(3)图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区别?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投影线与投影面的角度不同,给出正投影的概念.并指出这种由特殊位置关系产生的投影既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也是实际制图中经常应用的.(设计意图:通过经历观察、分析、比较的过程,抽象出正投影的概念,并从中再次体会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从一般定义出发,主要研究特殊情形下图形的性质.)(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如图,把一根直的细铁丝(记为安线段AB)放在三个不同位置:(1)铁丝平行于投影面;(2)铁丝倾斜于投影面,(3)铁丝垂直于投影面(铁丝不一定要与投影面有公共点).三种情形下铁丝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大小有何关系?师生活动:教师白板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学生观察、猜想,要求小组实践,得到结果,教师几何画板课件演示对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1)当线段AB平行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A1B1,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AB = A1B1(2)当线段AB倾斜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A2B2,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AB > A2B2(3)当线段AB垂直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一个点A3【信息技术应用点】:在学生动手实践基础上教师几何画板演示,更形象直观。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29.1投影正投影》教案_3
②归纳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
平行投影 中心投影
光线
区别
物体与投影面 平行时的投影
联系
平行的投 射线
从一点出 发的投射
线
全等
放大 (位似变 换)
都是物体在 光线的照射
下,在某个 平面内形成 的影子。 (即 都是投影 )
③回顾正投影的概念和性质 ④布置作业
七、教学评价设计
1、 回答问题是否全面正确; 2、 课堂上的表现; 3、 学生自我的评价; 4、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
2. 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本设计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通过合作 与交流,得出问题的解答;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方法、注意点等进行归纳.
3. 本节课 ,提出问题, 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出学习的必要性. 在每个环节的安排 中,突出了问题的设计,教师以一个个的问题为引线,把学生的思维激发起来,力求使 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八、板书设计
听讲,回顾
加深学生 对本节课的学 习内容
一 . 投影 1. 投影 2. 投影线 3. 投影面 二 . 投影的分类 1. 平行投影 2. 中心投影 3. 正投影 三 . 正投影的性质
29.1.1 投影( 1)
九、实践反思
1. 从影视及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 , 引入物体投影的相关概念 , 通过观察图片等活 动 , 使学生认识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区别与联系 , 再通过实验演示等实践活动 , 重点放 在对平行投影规律的探索 . 归纳出物体正投影的一般规律 .
(1)纸板平行于投影面; (2)纸板倾斜于投影面; (3)纸板垂直于投影面;
先通过学
生观察图形, 发
现两个投影有
区别, 特别是物
生 1:图( 1) 为中 心投影, 另 外两个是 平行投 影;
部审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29.1 第2课时《正投影》
部审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29.1 第2课时《正投影》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9.1节《正投影》是立体几何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正投影的概念,学会如何运用正投影来描述和分析几何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正投影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几何的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时,往往难以摆脱平面几何的思维定势,对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认识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平面思维的束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正投影的概念,学会运用正投影来描述和分析几何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投影的概念及其在描述几何体形状和位置关系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突破平面思维的束缚。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正投影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正投影模型、投影仪、幻灯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题、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正投影实例,如房屋、树木等,引导学生关注正投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正投影?”让学生初步了解正投影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幻灯片呈现正投影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学习正投影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9.1 第2课时 正投影
29.1 投影第2课时正投影1.理解正投影的概念;(重点)2.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难点)一、情境导入观察下图,这三个图分别表示同一块三角尺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其中图①与图②③的投影线有什么区别?图②③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区别?二、合作探究探究点:正投影【类型一】确定正投影的形状如图所示,左面水杯的杯口与投影面平行,投影线的方向如箭头所示,它的正投影图是()解析:依题意,光线是垂直照下的,故只有D符合.故选D.方法总结:当投影面垂直于入射光线时,球体的投影是圆形,否则为椭圆形.若投影面不是平面,则投影形状要复杂得多.【类型二】物体与其正投影的关系木棒长为1.2m,则它的正投影的长一定()A.大于1.2m B.小于1.2mC.等于1.2m D.小于或等于1.2m解析:正投影的长度与木棒的摆放角度有关,但无论怎样摆都不会超过1.2 m.故选D.方法总结:当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正投影与原线段相等,当线段不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正投影小于原线段.【类型三】画投影面上的正投影画出下列立体图形投影线从上方射向下方的正投影.解析:第一个图投影线从上方射向下方的正投影是长方形,第二个图投影线从上方射向下方的正投影也是长方形,第三个图投影线从上方射向下方的正投影是圆且有圆心.解:如图所示:方法总结:在画图时一定要将物体的边缘、棱、顶点都体现出来,看得见的轮廓线都画成实线,看不见的画成虚线,不能漏掉.探究点二:正投影的综合应用【类型一】正投影与勾股定理的综合一个长8cm的木棒AB,已知AB平行于投影面α,投影线垂直于α.(1)求影子A1B1的长度(如图①);(2)若将木棒绕其端点A逆时针旋转30°,求旋转后木棒的影长A2B2(如图②).解析:根据平行投影和正投影的定义解答即可.解:如图①,A1B1=AB=8cm;如图③,作AE⊥BB2于E,则四边形AA2B2E是矩形,∴A2B2=AE,△ABE是直角三角形.∵AB=8cm,∠BAE=30°,∴BE=4cm,AE=82-42=43cm,∴A2B2=43cm.方法总结:当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正投影与原线段相等,当线段不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正投影小于原线段,可以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得投影的长度.【类型二】正投影与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在长、宽都为4m,高为3m的房间正中央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只白炽灯泡,为了集中光线,加上了灯罩(如图所示).已知灯罩深AN=8cm,灯泡离地面2m,为了使光线恰好照在相对的墙角D、E处,灯罩的直径BC应为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1.414)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则AN=0.08m,AM=2m,由房间的地面为边长为4m的正方形可计算出DE的长,再根据△ABC∽△ADE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解答.解:如图,光线恰好照在墙角D、E处,AN=0.08m,AM=2m,由于房间的地面为边长为4m的正方形,则DE=42m.∵BC∥DE,∴△ABC∽△ADE,∴BCDE=ANAM,即BC42=0.082,∴BC≈0.23(m).答:灯罩的直径BC约为0.23m.方法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画出图形,根据图形相似的性质和判定解题.三、板书设计1.正投影的概念及性质;2.正投影的综合应用.本节课的学案设计,力求具体、生动、直观.因此,学生多以操作、观察实物模型和图片等活动为主.比如通过观察铁丝、圆柱、圆锥等图形在不同位置时的正投影特征,归纳出物体正投影的一般规律,并能根据此规律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在介绍投影概念时,借助太阳光线进行投影实例的观察,这样不仅直观而且富有真实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教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29-1 投影》(教案)
人教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29-1 投影》(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投影》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投影的概念、特点以及各种类型的投影。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投影的定义,掌握正投影和斜投影的性质,能够运用投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几何学习的一个拓展,也是对立体几何学习的铺垫。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平面几何有较深入的了解。
但投影概念的引入,需要学生对三维空间有一定的认识,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二维平面几何过渡到三维空间几何,建立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投影的概念,掌握正投影和斜投影的性质。
2.能够识别各种类型的投影,并运用投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投影的概念和性质。
2.不同类型投影的识别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2.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各种类型的投影,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投影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投影相关图片和实例。
3.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投影实例,如影子、建筑物的投影等,引导学生关注投影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这些投影有什么观察和思考?2.呈现(10分钟)介绍投影的定义,展示正投影和斜投影的性质。
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类型的投影。
同时,给出一些投影的性质和规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识别给出的各种投影实例,并解释其投影类型。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巩固(10分钟)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解答题,涵盖投影的概念、性质以及应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9.1投影正投影(教案)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投影正投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如树木、房屋的影子)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正投影的奥秘。
4.几何体的正投影:研究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体在正投影下的表现,掌握其投影规律。
5.实践与应用: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投影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直观想象能力,通过正投影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现实生活中的几何体及其投影,提高对空间物体和几何图形的认识。
-举例:以正方体为例,指导学生如何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并绘制对应视图。
-几何体的正投影规律:掌握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体在正投影下的投影规律。
-举例:分析正方体在正投影下的投影特点,如正方形的投影是正方形,棱的投影是线段等。
2.教学难点
-投影与实际物体之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将三维物体与二维投影建立联系,理解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显得有些无所适从。特别是在分组讨论时,有些小组在分析正投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思路不够开阔,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个知识点还不够熟悉,或者是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结合的经验。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将正投影的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可能需要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比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然后根据模型绘制三视图。这样的实际操作可能会让学生对几何体的投影有更直观的认识。
人教版第2套人教初中数学九下 29.1 正投影教案
第2课时正投影了解正投影的概念,并利用概念解决有关问题.【重点难点】了解正投影的概念,并利用概念解决有关问题.【新课导入】1.什么是投影?它是如何分类的?2.将一个三角板放在太阳光下,它所形成的投影是什么图形?你能画出这些图形吗?【课堂探究】一、有关正投影的判断1.如图所示,水杯的杯口与投影面平行,投影线的方向如箭头所示,它的正投影图是( )2.当物体的某个面平行于投影面时,这个面的正投影与这个面的形状、大小(填“相同”、“不一定相同”或“不相同”).总结过渡:(1)正投影属于平行投影,特殊性在于投影线和投影面是垂直的.(2)你能由不同的投影面确定物体的正投影吗?二、正投影的画法3.如图,箭头表示投影线的方向,则图中圆柱体的正投影是( )(A)圆(B)圆柱 (C)梯形(D)矩形4.请画出光线由上到下照射一个茶叶盒(长方体)时的正投影,并分别指出长方体的各个面的正投影是什么?解:这个茶叶盒是一个长方体,其中这个长方体的上下底面是边长为6 cm的正方形,其他四个侧面是边长为6 cm和9 cm的长方形,光线的方向是由上往下,而所求正投影,上下面平行于投影面,四个侧面垂直于投影面,因此上下底面的正投影是边长为6 cm的正方形,四个侧面的正投影是长度为6 cm的线段.小结:(1)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2)物体的正投影成像规律是怎样的?1.正投影的概念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正投影. 2.正投影的一画法物体正投影的形状、大小与它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有关.1.正方形在太阳光下的投影不可能是( )(A)正方形(B)一条线段 (C)矩形(D)三角形2.在同一时刻,两根长度不等的竹竿置于阳光之下,但看到它们的影长相等,那么这两根竹竿的相对位置是( )(A)两竹竿都垂直于地面 (B)两竹竿平行斜插在地上(C)两根竹竿不平行 (D)一根竹竿倒在地上3.太阳光照射一扇矩形的窗户,投在平行于窗户的墙上的影子的形状是( )(A)与窗户全等的矩形 (B)平行四边形 (C)比窗户略小的矩形 (D)比窗户略大的矩形4.一个与投影面平行的圆形铁片在阳光下的正投影为.5.正六棱柱的各个面的正投影是多边形,这些多边形中不同的多边形有种.6.如图所示是一个圆锥在某平面上的正投影,则该圆锥的侧面积是.教后反思:。
29.1 投影(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九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29.1 投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29.1 投影(第二课时),内容包括:理解正投影的概念.2.内容解析在学习本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关于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知识,并且在七年级上册接触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及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等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问题,上一节课,学生又学习了投影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投影、中心投影、平行投影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这节课主要学习正投影概念及探究正投影的成像规律,以正投影为平台,进一步深入研究投影的性质更深一层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为过渡到三视图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更为高中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正投影的概念及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简单图形的正投影.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 理解正投影的概念;2. 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图形的正投影.3. 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理解正投影的概念.达成目标2)3)的标志是:会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简单图形的正投影.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先研究线、平面图形的正投影,进而继续探究立体图形正投影。
而学生对这个知识无从下手,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本节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要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因此运用多媒体,制作演示动画课件等,通过学生观察,动手实践,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原有认知迁移到本课中来,从而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正投影.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画简单图形的正投影.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巩固【提问一】简述投影的概念?【提问二】投影是如何进行分类的?试举例说明?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之前所学知识尝试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之前所学内容,为接下来学习正投影打好基础.(二)探究新知【问题一】观察下图,并填空1)图(1)与图(2)(3)的投影线有什么区别?2)图(2)(3)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区别?师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中的影子,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给出正投影的概念:如果投射线垂直于投影面,那么这种投影称为正投影.【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引出正投影的概念,激发学习投影的欲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能力.【问题二】由平行投影与正投影的概念,你发现了什么?师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中的影子,回答问题,教师引导与补充,得出:1)正投影是特殊的平行投影.2)平行投影分为斜投影与正投影.【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正投影是特殊的平行投影.【探究一】如图,把一根直的细铁丝(记为线段AB) 放在三个不同位置.1) 铁丝平行于投影面;2) 铁丝倾斜于投影面;3) 铁丝垂直于投影面(铁丝不一定要与投影面有交点). 三种情形下铁丝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它们的大小关系呢?师生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三种情形下铁丝的正投影,学生观察结果,探讨它们大小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理解三种情形下线段正投影的形状.【探究二】如图,把一块正方形卡片P(记为正方形ABCD) 放在三个不同位置.1) 卡片平行于投影面;2) 卡片倾斜于投影面;3) 卡片垂直于投影面三种情形下卡片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它们的大小关系呢?师生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三种情形下卡片的正投影,学生观察结果,探讨它们大小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理解三种情形下平面图形正投影的形状.【问题三】简述线段正投影的投影规律?师生活动:学生尝试回答问题.【问题四】简述平面图形正投影的投影规律?师生活动:学生尝试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理解线段正投影、平面图形正投影的投影规律.【探究三】如图,把一个正方体纸盒P(记为正方体ABCDEFGH) 放在两个不同位置.1)纸盒的一个平面ABCD平行于投影面;2)纸盒一个面ABCD倾斜于投影面P,底面ADEF垂直于投影面,并且其对角线AE垂直于投影面;观察两种情形下正方体纸盒的正投影,你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理解两种情形下立体图形正投影的形状.【问题五】观察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正投影,由此你发现了什么?师生活动:先由学生回答问题,再由教师引导与归纳,最后得出:当物体的某个面平行于投影面时,这个面的正投影与这个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并且物体正投影的形状、大小与它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有关.【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正投影的形状、大小与它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有关.(三)典例分析与针对训练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角形的正投影一定是三角形B.长方体的正投影一定是长方形C.球的正投影一定是圆D.圆锥的正投影一定是三角形【针对训练】1. 直立在投影面上的圆锥的正投影是()A.圆B.三角形C.矩形D.正方形2. 木棒长为2.5m,则它的正投影的长一定()A.大于2.5m B.小于2.5mC.等于2.5m D.小于或等于2.5m3.如图,长方体的一个底面ABCD在投影面P上,M,N分别是侧棱BF,CG的中点,矩形EFGH与矩形EMNH的投影都是矩形ABCD,设它们的面积分别是S1,S2,S,则S1,S2,S的关系是_____(用“=、>或<”连起来)4.(2022下·广东河源·九年级校考期末)把下列物体与它们的投影连接起来.5.(2023·湖北恩施·校考模拟预测)物体正投影的形状、大小与它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有关.一个三角板的正投影不可能是()A.一条线段B.一个与原三角板全等的三角形C.一个等腰三角形D.一个小圆点6.(2022上·山西大同·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A1B1是线段AB在投影面P上的正投影,AB=10cm,∠A1AB=110°,则投影A1B1的长为()A.10sin70°cm B.10sin20°cmC.10tan70°cm D.10cos70°cm7. 如图所示,一条线段AB在平面Q内的正投影为A′B′,AB=4m,A′B′=2√3,则AB与A′B′的夹角为( )A.45°B.30°C.60°D.以上都不对8. 已知一纸板的形状为正方形ABCD如图所示.其边长为10厘米,AD、BC与投影面β平行,AB、CD与投影面不平行,正方形在投影面β上的正投影为A1B1C1D1.若∠ABB1=45°,求投影面A1B1C1D1的面积.(四)归纳小结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2. 简述正投影的概念?3. 简述物体正投影的形状、大小与什么有关?(五)布置作业P92:习题29.1 第3题、第4题、第5题五、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9章29.1投影(第2课时)教案
29.1 投影(第 2 课时)一、内容和内容分析1.内容人教版教科书九年级《数学》下册90 页例题,三维图形在投影面上的正投影。
2.内容分析投影是生活中常有的现象,而三视图是从不一样的三个方向获得的投影。
所以,本节内容对培育学生空间观点,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为空间图形是三维的,地点确实定一定从三个方素来描绘。
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是成立学平生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互相转变的要点,也使学生对投影的认识从感性上涨为理性,更是为学生学习三视图做铺垫。
鉴于以上剖析,本课的教课要点是:画出简单几何体的正投影。
二、目标和目标分析1.目标能画出简单几何体的正投影。
2.目标分析达到目标的标记:依据性质正确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正投影。
经过学生猜想、察看、亲身着手实践,感觉投影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三、教课识题诊疗剖析本节教课是在上节课研究线、面的正投影的相关知识基础上,持续研究立体图形的相关正投影问题。
而学生对这个知识无从下手,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本节内容对学生来说有必定难度,要增强与实质的联系,所以运用多媒体,制作演示动画课件等,经过学生察看,着手实践,联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原有认知迁徙到本课中来,进而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正投影。
本节课的教课难点是:剖析并能画出立体图形每个面的正投影。
四、教课条件支持剖析本节教课要借助多媒体,利用幻灯片及学新手中的正方形、魔方,演示一维、二维、三维图形的正投影,帮助学生稳固旧知并理解新知,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几何体,培育学生几何直观能力,促使对知识的理解。
本课还要准备正方体模型协助教课,让学生多察看,进而正确地画出简单几何体的正投影。
五、教课过程设计1.察看图片,复习投影及相关观点问题1你能指出下边哪幅图表示的是平行投影,那幅图表示的是中心投影吗?为什么?师生活动:教师出示幻灯片,展现平行投影及中心投影的图片。
教学设计4:29.1 投影(1)
29.1投影(1)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物体在日光或灯光的照射下,会在地面、墙壁等处形成影子,影子与物体的形状有密切的关系.二.自主探究(一)基本概念1.观察图片,尝试叙述:投影、投影线、投影面.2.师明确叙述,生举生活实例.3.简述皮影戏、日晷与投影.(二)投影分类1.下图表示一块三角尺在光线照射下形成投影,观察图形,找异同.2.师明确叙述中心投影、平行投影,辨别下图中哪个是平行投影,哪个是中心投影?二者有什么区别?3.图(2)(3)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区别?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投影的有关概念,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物体的投影.2.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3.了解正投影的含义,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正投影过程方法通过探索物体与其投影关系的活动,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对物体投影的学习,提高学习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应用意识.教学重点了解正投影的含义及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正投影教学难点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结论:图(1)中的投影线集中于一点,形成中心投影;图(2) (3)中,投影线互相平行,形成平行投影;图(2)中,投影线斜着照射投影面;图(3)中投影线垂直照射投影面〔即投影线正对着投影面).指出:在平行投影中,如果投射线垂直于投影面,那么这种投影就称为正投影.3.平行投影与正投影之间什么关系?三.课堂训练1.完成课本88页练习2.补充练习: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2、我们是用哪些方法获得这些知识的?用到哪些数学思想方法?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没有新的想法或发现?4.你觉得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继续讨论吗?五.作业教材习题29.1 1,2。
人教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29-1 投影》(教学设计)
人教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29-1 投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9-1 投影》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投影的概念和性质。
投影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通过对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在平面上的影子进行分析,引出投影的定义,进而探讨投影的性质。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投影的知识,为后续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图形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较强。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光线照射下的投影现象理解不够直观,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动手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缺乏认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投影的概念,掌握正投影和斜投影的性质,能够运用投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投影的概念,正投影和斜投影的性质。
2.难点:投影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投影的概念和性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投影实验,增强对投影现象的理解。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投影仪、实物模型、幻灯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铅笔、橡皮等。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有利于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环境,保证光线充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模型或者图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投影现象,如太阳光下的影子、电影院里的投影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与数学中的投影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教材中的相关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投影的定义和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相交B.平行C.垂直D.无法确定
2、球的正投影是( )
(A)圆面.(B)椭圆面.(C)点.(D)圆环.
3、正方形在太阳光的投影下得到的几何图形一定是( )
(A)正方形.(B)平行四边形或一条线段.(C)矩形.(D)菱形.
①当阳光垂直照射地面时,标杆在地面上的投影是什么图形?
②当阳光与地面的倾斜角为60°时,标杆在地面上的投影是什么图形?并画出投影示意图;
【总结提高】
(一)师生小结
你的收获()
你的不足()
【布置作业】
作业:教科书93页第3题、第5题.
4、如图所示,右面水杯的杯口与投影面平行,投影线的方向如箭头所示,它的正投影图是( )
5、将一个三角形放在太阳光下,它所形成的投影是;
6、在同一时刻,身高1.6m的小强的影长是1.2m,旗杆的影长是15m,则旗杆高为()
A、16m B、18m C、20m D、22m
7、地面上直立一根标杆AB如图,杆长为2cm。
正投影的性质:。
活动3
按照图中所示的投影方向,画出矩形和三角形的正投影。
活动4
出示例题:例画出如图摆放的正方体在投影面P上的正投影。
(1)正方体的一个面ABCD平行于投影面P;
(2)正方体的一个面ABCD倾斜于投影面P,投影面P.
【巩固练习】
(2)当线段AB倾斜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A2B2,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ABA2B2;
(3)当线段AB垂直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
设计意图:用细铁丝表示一条线段,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它的正投影简单直观,易于发现结论。
活动2
如图,把一块正方形硬纸板P(记为正方形ABCD)放在三个不同位置:
(1)纸板平行于投影面;
(2)纸板倾斜于投影面;
(3)纸板垂直于投影面。
三种情形下纸板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
通过观察、讨论可知:
(1)当纸板P平行于投影面时,P的正投影与纸板P的一样;
(2)当纸板P倾斜于投影面时,P的正投影与纸板P的;
(3)当纸板P垂直于投影面时,P的正投影成为。
归纳总结:通过活动1、活动2你发现了什么?
(四)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
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难点】
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准备】手电筒、三角尺、作图工具等。
【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
正投影的概念:投影线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正投影。
【自主探究】
活动1
出示探究1
如图29.1—7中,把一根直的细铁丝(记为线段AB)放在三个不同位置:
(1)铁丝平行于投影面;
(2)铁丝倾斜于投影面:
(3)铁丝垂直于投影面(铁丝不一定要与投影面有公共点)。
三种情形下铁丝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
通过观察、讨论可知:
(1)当线段AB平行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A1B1,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ABA1B1;
29.1 投影
第2课时 正投影
【学习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进一步了解投影的有关概念。
2.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二)数学思考:在探究物体与其投影关系的活动中,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通过对物体投影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