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分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外交研究综述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外交研究综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外交是指中国在1949年至1971年期间,坚定地支持社会主义和第三世界国家,并与西方世界形成鲜明的对立。
这一时期,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倡导反殖民主义、不结盟政策和亚非团结,为世界和平和民族独立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综述将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外交进行研究,分析其背景、原因和影响。
一、背景二、原因1.历史背景:在近代史中,中国长期遭受列强侵略和殖民主义的折磨,深受屈辱和苦难。
新中国的一边倒外交是对历史上不平等条约和殖民统治的反思和抗争。
2.共同意识形态:中国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党。
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追求,选择一边倒外交符合中国革命的本质和方向。
3.国际形势:在国际上,东西方世界意识形态对立激烈,冷战逐渐升温。
中国选择一边倒外交有助于形成统一战线,同时借力于社会主义阵营的集体力量来保护自身利益。
三、影响1.提升中国国际地位: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言权得到提高,国际地位日益提升。
中国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一员,为反殖民主义和亚非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
2.支援抵抗运动: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和经济援助,支持了众多亚非拉国家的抵抗运动。
例如,中国在越南战争中给予越南民主共和国巨大的支持,对美帝国主义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3.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中国与苏联、东欧国家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牢固的友谊和合作关系,分享了技术、经验和资源。
这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4.推动全球民族独立运动:中国积极捍卫世界和平和民族独立,为亚非拉国家争取民族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坚定支持非洲、亚洲等地的解放运动,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伙伴和盟友。
几十年的一边倒外交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拓展了中国的国际关系网络,促进了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逐渐调整其外交政策,探索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外交模式。
浅析建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浅析建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敌对政策,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对缓解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它稳定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缓解建国初期经济困难的局面以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包围禁运,增强了人民的精神力量,对我们当下外交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标签:建国初期;外交环境;“一边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一边,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从政策实行到中苏关系恶化,“一边倒”外交政策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打破了建国初期外交困局。
一、“一邊倒”外交政策的形成背景1.苏联的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明确了要建立继苏联之后在东亚的又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而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新中国的经济百废待兴,急需得到其他国家对我国经济建设上的援助。
新中国建立之后,在两级格局下,“中国要想中立,那简直就是一种骗人的鬼话”[1]。
因此,中国必须依靠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稳定的国内外条件。
其次,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头号大国,在冷战初期处于劣势,也需要争取新中国作为它在远东地区同美国抗衡的伙伴,客观上为中国外交环境的制定提供了有利条件。
2.美国的敌对与封锁。
美国在解放战争初期便制定了扶蒋反共的政策,并且直到国民党败退台湾新中国成立,美国依然对新中国采取遏制的态度,。
例如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就对中国东北边境经行了轰炸,趁中国解放台湾时直接出动第七舰队对台湾海峡进行封锁,都是粗暴干涉新中国内政和直接威胁新中国国家安全的表现。
这些举动无疑加速了新中国导向苏联的速度。
其次,新中国其实也曾尝试与美国缓和关系进行合作,然而由于冷战特殊形势,社会意识形态对立尖锐,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对新中国实施军事包围和禁运,外交孤立等手段。
“美国政府不给我党留下选择余地”[2],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中国推向苏联。
课件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2011·海南单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 在 1955 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 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 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获得重大突破,中美、中日 关系实现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原因: 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急于改善 同中国的关系,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影 响。
(4)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不结盟政策”。由于东欧剧变 和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由美、苏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 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经济建设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要一个和 平安全的国际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 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 D
(2011·上海单科)“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 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 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 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解析 扣住中心词“周恩来”、“共同基础”、“不是互相 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即可知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对 发展中国家发表演讲时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中国与印度、缅甸等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过程中逐渐形成。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 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一节新中国初期外交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
要在于
()
A.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B.它是我国外交成熟的标志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意在考查学生获 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日内瓦会议时,中 苏关系尚未恶化,A项错误;中国尚未恢复在联合国的合 法席位,B项错误;当时,中美关系尚未缓和,更谈不上 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C项错误;“必须走出去”意 为参加国家间的活动,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D 项正确。
作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 以达到上述共同目的。
原则:
各国主权平等;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会员国不得侵犯它国的领土完 整或政治独立;
不得干涉它国内政;
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的必要范围内应确保非会 员国遵循上述原则;
联合国组织不得干涉在本质上 属于任何国家内管辖的事 项,但这项规定不应妨碍 对威胁和平、破坏和平以 及侵略行径采取强制行动
总
国际形势
国家性质
国家利益
原
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基本方针
①“另起炉灶” “学习思考”
②“一边倒”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949年底至1950年初 毛泽东出访苏联
1950年2月,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新中国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原因
新中国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原因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重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新中国领导层实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即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与资本主义国家对抗。
这种外交政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与国际形势有关当时国际政治形势的主要特征是冷战格局的形成。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崛起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由于意识形态和利益的冲突,形成了一种新的对抗性极强的格局。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美国推行的“遏制苏联”政策,使新中国陷入了严重的安全困境。
为了争取安全的空间和立足点,新中国选择与社会主义阵营结盟,以对抗西方国家,确保自身独立自主地发展。
二、与国内政治形势有关三、与国家发展需要有关新中国初期经济落后,人口众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任务繁重。
国家需要大量的外援和合作来加强国内建设。
在这个背景下,选择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得到它们的技术、经济和军事援助,对新中国的国家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与意识形态有关新中国成立后,坚定地将自己的制度和道路定为社会主义,与剥削制度完全不同。
在这样的框架下,中国革命者对社会主义阵营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和认同。
他们认为只有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才能推进世界革命,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
因此,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也成为中国革命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坚定选择。
五、与历史记忆有关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为了实现独立和自由,长期以来受到西方列强的压迫和侵略。
这使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和抵制情绪非常强烈。
新中国成立后,希望通过与社会主义阵营结盟,来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尊严。
这种选择被看作是对历史上几百年来受到侵略的国家的一种必然反应。
总之,新中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有多种原因。
这种政策在当时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下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支持和条件。
关于新中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中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几点思考关于新中国初期“一边倒” 外交政策的几点思考外交政策作为一个国家政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时候都不是孤立的。
它反映着一个时期一个国家的国际处境、国际地位、执政倾向以及为维护国家利益而制定的各项内政方针的立场和出发点。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两国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中苏两党和两国关系密切,相互支援和合作,苏联向中国提供大量贷款,派遣大批专家帮助中国建立了156项大型工业项目。
同时,双方经过协商决定,苏联把在中国大连租用和代管的中国财产、大连的行政权和长春铁路移交给了中国。
“一边倒”的决策功不可没,它使新中国得以站稳脚跟,打破西方的封锁,并发展了自己的经济。
一、“一边倒” 外交政策的提出“一边倒”是指在西方国家对我敌视的情况下,我国外交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这方面的一个主要标志是1950年初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同盟条约。
但“一边倒”并不意味着放弃独立自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向两极化方向发展。
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即将建立的新中国在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必然要有所倾斜。
1949年6月30日,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之际,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提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这就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的最早也是最准确的阐述。
因此,新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的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外交成就1 外交成就
1、同苏联等17国建交, 同苏联等17国建交, 17国建交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1950)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 1949年12月 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内容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 另起炉灶” 关系, “关系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先清除帝国主义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 屋子再请客”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屋子再请客”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一边倒” 一边倒” 坚定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 阵营一边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经济封锁、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经济封锁、政治孤 军事包围; 立、军事包围;苏联支持新中国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2、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原
因 : 从 国 家 利 益 出 发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 (根本原则) 外交 :
新中国三大外交方针(毛泽东) 新中国三大外交方针(毛泽东)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 材料二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 受到, 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 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 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 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 和对立。 和对立。” 材料二:“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材料二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 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讲话 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讲话 2.根据材料二和课文, 求同” 2.根据材料二和课文,“求同”和“存异”分别指什 根据材料二和课文 存异” 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互 不 干 涉 内 政
互 不 侵 犯
平
必然结 果
领互 土相 互 相 完尊 尊 整重 重 主 领 权 土 和 主 权
1955 必备条件和基础, 是核心
共
1954 实现共处 条件 保 证
处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期间,同印、缅两国 总理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图为
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回答: 万隆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材料:(万隆会议)会议发言中,大多数代表都谴责殖民 主义、种族主义,但由于受到美国的挑拨,有一个国家的代表 团团长诬蔑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还有一个国家的代 表团团长也声称,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 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知识梳理
背景
国家 利益 国家 性质 国际 环境 国家 实力
政策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 子 再请客”
成就
出现第一次建交热 初期实践成果: 与苏联结盟
独 立 自 主( 的基 本 和方 平针 外) 交 政 策
外 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 外交政策成熟: 就 参加日内瓦会议 走向
参加万隆会议 国际舞台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 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和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 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3、正如周恩来所说;“我们的方针是宁愿 等一等”,这是为了“先把帝国主义势力 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他们活动的余地 。”与此直接相关的外交方针是() • A“另起炉灶” B 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 • C 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 请客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1.建国初期:外交的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包括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建立正常国家关系、争取国际支持等。
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一政策旨在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和侵略行为。
2.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在这段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更加积极,坚定地支持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解放运动。
中国积极参与亚非大陆会议,提出“亚洲深层次国际问题”,并支持非洲国家在联合国争取独立和平等的地位。
此外,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在一系列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援助朝鲜抵抗美国侵略、支持越南抗法斗争等。
3.文化大革命时期:外交政策受到革命理论的影响,中国强调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反对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主张打破“大国霸权”。
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国内政治动荡,外交政策受到影响,国际交往受限。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内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并倡导和平崛起和公平正义。
中国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进行贸易,同时倡导多边主义,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中国于1971年恢复对联合国合法代表性,重塑了其在国际社会的声誉。
从那时起,中国就致力于多边主义、国际合作和国际制度的改革。
5.新世纪以来:中国外交政策进一步从注重国内改革和经济建设转向全球影响力的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倡议和合作机制,如“一带一路”倡议、亚信、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
中国也加大了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大国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外交手段参与解决一系列的国际问题,如朝核问题、气候变化等。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保卫国家安全到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从在国际事务中扮演“弱者”的角色到积极主动推动国际合作的变化。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分析
2005年4月24日胡锦涛出席纪念万隆会议召开50周年活动
胡锦涛在这次亚非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 指出,万隆会议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一座重要里 程碑,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从那时起, 亚非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新兴力量,更加有 力地登上了国际舞台。万隆会议所确立的处理国家 关系的十项原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 新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础。会议所倡导的团结、友谊、 合作的万隆精神,成为半个世纪以来激励广大发展 中国家为实现民族振兴和推动人类进步而不懈奋斗 的强大动力,有力地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 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内容 Nhomakorabea“另起炉灶”
含义(P109)
意义(P109)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 1、什么是“炉灶”? 2、这一政策针对谁? 民地的地位,在国 3、为什么要“另起炉灶”? 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 1、屋子里的垃圾是什么? 立与主权,奠定了 “打扫干净 2、请客请的是谁? 3、这一政策解决的问题 与世界各国建立平 屋子再请客”是什么? 等互利外交关系的
周恩来语录四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召开的有色 人种会议,是世界历史的新起点。……殖 民主义并没有死亡,必须予以铲除!让我 们记住,为了这一切,我们亚洲人和非洲 人必须团结起来!”
1955年4月18日,在化解了以美国为首 的西方殖民主义国家重重阻挠后,代表了世 界人口将近三分之二的29个亚非国家代表, 第一次在没有任何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代表参 加的情况下,聚首万隆举行了七天紧张的亚 非会议。这七天是历史性的七天,也是风风 雨雨的七天,亚非会议就像是暴风骤雨中一 只努力飞翔的海燕,艰难地前行。
我们同兄弟之邦不是没有差别。换 言之,对兄弟国家战略上要联合,但战 术上不能没有批评。在处理中国与苏联 的关系时,“不能让自己的党和国家的 独立性失掉”。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点总结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点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欢迎大家阅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必考知识点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建国—50年代)1、建国初的环境1)国际形势: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A、有利形势:1) 资本主义阵营(削弱)2) 社会主义阵营(壮大)3)亚非拉大批民族国家独立 4)新中国的成立B、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包围(建国后采取的外交政策必须巩固政权、保卫和平、卫主权、打破封锁)2)国内形势: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2、外交方针的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①另起炉照,这就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
②打扫屋子干净再请客,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③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3、建国初的外交建树1)、建国后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建国一周年,中国已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另有英国、荷兰等8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
2)、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原则③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家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世界上解决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 、日内瓦会议 (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问题)1954年,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4)、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955年,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同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条约。
毛泽东和斯大林在一起
1.湘绣斯大林大元帅全身像一幅 送 2.杭州丝织斯大林像二幅 给 3.江西瓷烧斯大林相片二块 斯 4.江西瓷烧带斯大林像的盘子十个 5.24人用的江西西餐用具全套(共100余件) 大 6.北平铜底烧瓷寿盘一对 林 7.景泰蓝茶具(大小共五件)两套 的 8.康熙青花大瓷花瓶一对 礼 9.象牙雕刻的宝塔一尊 物 10.象牙雕刻的女英雄像一对 单 11.象牙雕刻圆球三个 12.象牙雕刻八仙一套共八个 13.象牙雕刻的龙船一具 另外,还有苏联紧缺的大量蔬菜水果(大白菜、大葱、 冬笋、梨等),西湖龙井和各地名茶就达一吨。
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基本方针: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国际环境
一、有利形势
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
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二、不利形势 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
新中国的外交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 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 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 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第54条规定
1949-1950新中国建交情况一览表
建交国家 苏联 时间 10月2日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10月4日
10月5日 10月6日 10月7日 10月16日 10月27日
阿尔巴尼亚
11月23日
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主席 离京访问苏联。图为12月16日 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 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毛泽东访苏长达2个多月。 1950年2月17日乘专列离开莫 斯科,2月27日到达满洲里,3 月4日回到北京。
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 1.日内瓦会议
A.时间: 1954年4月到7月 B.参加国家:中、美、苏、英、法五大国 C.人物:周恩来及所率的中国代表团 D.主题: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外长会议。 E.意义: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F.成果:
•
与会各方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 内瓦协议》,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 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 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 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 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
1950年,美国 海军第七舰队 进入台湾海峡
1949.10.2苏联政府首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0月5日, 任命罗申为第一任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图为罗申(前 排右6)向毛泽东主席呈递国书后的合影。
—— 周恩来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战后世界形势图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外交 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背景:
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国家性质: 国家独立,向社会主义过渡
国家利益: 捍卫主权、打破封锁
巩固政权、保卫和平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2.建国初期的外交总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 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 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在《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上
外交成就1
同苏联等17国建立友好关系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与17国建交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是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在推进国家建设的同时,新中国必须积极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并与各国建立稳定的关系,确保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新中国初期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一、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这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这些原则体现着中国坚守独立自主和国际公平正义的立场。
二、友好邻邦关系的建立新中国在国际关系中注重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
与苏联的友好关系和援助是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联对新中国进行经济援助,提供了军事支持,并在国际舞台上支持中国的声音。
与印度、缅甸等邻国的友好关系也是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重点。
实现与周边国家的和平共处,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国际势力博弈与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初期的国际关系也受到了国际势力博弈的影响。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对朝鲜的支持引发了美国的强烈反应,导致冷战武装冲突升级。
这场战争不仅检验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坚持,也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实力和意愿参与国际事务。
四、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新中国初期积极参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加强了国际交流与互动。
例如,中国积极参与亚非会议,提倡亚非国家的合作与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也参与了国际红十字会等组织,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展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参与和负责任的角色。
五、与联合国的合作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获得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标志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合法地位得到了认可。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和各类国际会议,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贡献力量。
此外,中国积极推动亚洲和非洲国家在联合国的地位和发言权的提升,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是新中国重要的发展任务之一。
通过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友好邻邦关系、积极参与抗美援朝战争、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以及与联合国合作等方面的努力,新中国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独立和发展的权益,并为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找到了合适的定位。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解析
①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②隔断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不利于中国的发展 ③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后来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中国的社 会主义建设和国际环境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⑶不矛盾:
①不仅不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相悖,相反是我国独立自主 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②原因:“一边倒”并不拒绝与西方国家交往;它是根据我 国国情和国际形势而制定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49-19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大楼
外交无小事 。 ——周恩来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 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 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 因素有哪些?
(1)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4)认识: 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最终目的是 为了维护、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 会主义阵营,只是因为新中国受到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的打 压,并不意味着中国就盲目的、无原则地顺从苏联,而不维 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一边倒”实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 的严正立场。
二、建国初期外交成就(1949-50年代中期)
1、与苏联建交,迎第一次建交高潮(17国), 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政策。
2、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
3、出席日内瓦会议——大国身份(和平解决 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4、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三、建国初期外交特点: “一边倒”
外交成就:
1)建国第一年与17国建交; 2)1949年毛泽东访问苏联; 3)1950年周恩来出访苏联,签 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外交事务也开始有序开展,这是中国现代史上新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中国推行了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建立了一整套的对外政策体系。
这种外交体系除了是新中国建国之初获得国际认可的重要原因之一外,其主要特征和强大吸引力也被广泛认可,被不少新兴国家所效仿模仿。
因此,本文将从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和主要特征两个方面来探讨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一、新中国外交的形成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当时新中国处于外交上的万里长城之内,中国需要在国际上树立一个新的形象,并与国际接轨。
新中国外交的初期主要依赖苏联这个强大的后盾,但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中国与苏联的关系由友好转向敌对,迫使中国重新审视自己的外交政策并与国际上的各个国家展开深入的交往。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有以下三个阶段:1、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是在世界上争取国际地位和和平发展的环境。
中国的外交政策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提出自己的对外政策:“一边倒”、“三个世界”和“不结盟”。
2、调整期: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至70年代初期,中国与苏联出现矛盾并被孤立,中国认识到必须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
这一时期,在争取国际地位和和平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发展自己的经济、建立贸易关系,加强与拉美、中东等国的外交交往。
3、改革开放后: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中国进一步调整了自己的外交走向。
主张“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 大力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更为积极的角色。
新中国外交在这个时期已成为现代的、既注重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又关注维护和发挥自己在国际事务中应有的作用。
二、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征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避免历史的重复,中国高度重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毛泽东时代,中国坚持“自力更生,实事求是”原则,在与各国建交后,不仅不会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也绝不容许任何其他国家的干涉。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一、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战略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三大外交政策。
这种“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实施时间大体上是从 1949 年 10 月到 50 年代末。
其基本特点是: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主张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主权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不急于解决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承认和建交问题,而是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与残余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决定与苏联结成同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道,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斗争,以此来维护国家的安全,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促进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具体来讲,所谓“另起炉灶”,周恩来解释说,就是要同旧中国丧权辱国外交一刀两断,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所谓“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重新加以审查,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影响之后,再请外国客人进来。
所谓“一边倒”,就是要站在当时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的一边。
但是,一边倒”并不意味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丧失独立性而跟着苏联亦步亦趋,并不意味着中国成为苏联的“卫星国”,中国的外交政策仍然是独立自主的,中国与苏联是平等的。
平等原则、独立自主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我们一边倒是和苏联靠在一起,这种一起是平等的。
”一边倒”战略方针是新中国政府从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地制定出来的。
二、新中国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40年代末50 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战略是三方面选择的结果。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一、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战略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三大外交政策。
这种“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实施时间大体上是从 1949 年 10 月到 50 年代末。
其基本特点是: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主张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主权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不急于解决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承认和建交问题,而是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与残余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决定与苏联结成同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道,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斗争,以此来维护国家的安全,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促进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具体来讲,所谓“另起炉灶”,周恩来解释说,就是要同旧中国丧权辱国外交一刀两断,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所谓“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重新加以审查,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影响之后,再请外国客人进来。
所谓“一边倒”,就是要站在当时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的一边。
但是,一边倒”并不意味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丧失独立性而跟着苏联亦步亦趋,并不意味着中国成为苏联的“卫星国”,中国的外交政策仍然是独立自主的,中国与苏联是平等的。
平等原则、独立自主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我们一边倒是和苏联靠在一起,这种一起是平等的。
”一边倒”战略方针是新中国政府从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地制定出来的。
二、新中国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40年代末50 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战略是三方面选择的结果。
即苏联在国共两党之间的选择、美国在国共两党之间的选择、中共在美苏之间的选择。
当然,最关键的无疑是中共自己的选择。
首先我们来看苏联在中国的选择。
影响其决策的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战后初期苏联的对外政策,二是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战略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 绝对是超乎想象的。
彩
3、走向国际舞台 (1)日内瓦会议
主要议题: 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周恩来提出了六点建设性意见, 中国贡献: 推动了会议进展,达成了《关于恢
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特点: 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
重要的国际会议 影响: 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③结合教材以及材料分析为何这是“历史性的七天”?
历史意义: 对中国
对世界
2005年4月24日胡锦涛出席纪念万隆会议召开50周年活动
胡锦涛在这次亚非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 指出,万隆会议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一座重要里 程碑,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从那时起, 亚非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新兴力量,更加有 力地登上了国际舞台。万隆会议所确立的处理国家 关系的十项原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 新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础。会议所倡导的团结、友谊、 合作的万隆精神,成为半个世纪以来激励广大发展 中国家为实现民族振兴和推动人类进步而不懈奋斗 的强大动力,有力地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 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周恩来语录四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召开的有色 人种会议,是世界历史的新起点。……殖 民主义并没有死亡,必须予以铲除!让我 们记住,为了这一切,我们亚洲人和非洲 人必须团结起来!”
1955年4月18日,在化解了以美国为首 的西方殖民主义国家重重阻挠后,代表了世 界人口将近三分之二的29个亚非国家代表, 第一次在没有任何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代表参 加的情况下,聚首万隆举行了七天紧张的亚 非会议。这七天是历史性的七天,也是风风 雨雨的七天,亚非会议就像是暴风骤雨中一 只努力飞翔的海燕,艰难地前行。
(2)万隆会议 时间 地点 特点
①结合教材分析为何是“风风雨雨的七天”?
帝国主义阴谋破坏会议; 各国间存在矛盾和分歧有可能使会议走向 歧途。
②结合教材分析这次会议能“前行”的原因及表现?
成果:会议的圆满成功-----《关于促进世界和平 与合作的宣言》
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③结合教材以及材料分析为何这是“历史性的七天”?
20世纪最伟大的外交家,国 际上公认完美的外交家。
周恩来语录一 周恩来语录二 周恩来语录三
周恩来语录四
周恩来语录二
“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 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 平共处的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
和 平平 互 互 领互互
1、背景①新中国与周边邻国有和平相处的基础 ②回应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中国威胁论” ③中印存在边境争端 ④中国经济建设需要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
2、内容 3、过程 1953年 1954年 4、意义 中国 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世界 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20世纪最伟大的外交家, 国际上公认完美的外交家。
平 共 处
等 互 利等互惠
不 干 涉 内 政
不 土相相
侵 犯
完整尊重领土主权尊重主权和
1954
1955
全班同学重点研究讨论新中国初 期的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提出,选派一个同学作为中心发 言人,上台向各位记者发布外交新 闻,并接受在座各位记者的提问。
新闻发布会 News Conference
成功的起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20世纪最伟大的外交家, 国际上公认完美的外交家。
周恩来语录一
周恩来语录二 周恩来语录三 周恩来语录四
周恩来语录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 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 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 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 辱的外交史。”
内容
含义(P109) 意义(P109)
1、什么是“炉灶”?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
“另起炉灶” 2、这一政策针对谁? 民地的地位,在国
3、为什么要“另起炉灶”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1、屋子里的垃圾是什么?巩固了新中国的独
“打扫干净 2、请客请的是谁? 立与主权,奠定了
屋子再请客”3是、什这么一?政策解决的问题
三、新中国外交成功的主要原因
国 波兰(10.7)
家 蒙古(10.16)
民主德国(10.27)阿尔Fra bibliotek尼亚(11.23)
越南(1950.1.18)
印度(1950.4.1) ——第一个与中国建 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瑞典(1950.5.9) ——第一个与中国 建交的西方国家
英国 ——最早承认中国的 西方大国(1950.1.6) 1954.6,互设代办处
与世界各国建立平 等互利外交关系的
基础。
1、倒向谁?
“一边倒” 2、“一边倒”与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在国际交往中 不致孤立。
矛盾吗?
二、外交成就
1、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苏联(1949.10.2)
保加利亚(10.4)
罗马尼亚(10.5)
社 匈牙利(10.6)
会 主 义
朝鲜(10.6) 捷克斯洛伐克(10.6)
新中国必须实行新外交!
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 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 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政对民持完 自保交 中 1、外交政策策帝间久整由障政 华
《共同纲领》独立自和 战 争 政 策 。主国主义的侵略的友好合作,反和和平和各国人平,拥护国际的外和领土主权的交本 国 的 独 立 、政策 的 原 则 , 为策人 民 共 和 国 外
万隆会议
(2)万隆会议 时间 地点 特点
①结合教材分析为何是“风风雨雨的七天”?
帝国主义阴谋破坏会议; 各国间存在矛盾和分歧有可能使会议走向 歧途。
②结合教材分析这次会议能“前行”的原因及表现?
成果:会议的圆满成功-----《关于促进世界和平 与合作的宣言》
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周恩来语录一
周恩来语录二 周恩来语录三 周恩来语录四
周恩来语录三
“开第一次会时,我心也在跳”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当今世界,解决
任何重大国际问题,
都不能离开中国和
周恩来。”他告诫
“
他的西方盟友:
“你们早晚都会清
楚,周恩来是个不
平凡的人。”
-----英国外交大臣
艾登(日内瓦会议)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