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合集下载

努力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努力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心。
力,落实 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也应该以一个合 作学习中的首席的身份参与其中,和孩子共同 学习探究。在探究当中灵活地来提出学习的任 务和要求 ,把学生的 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指 导结合起来。举个例子说 ,有个教师在上阅读 课时,她让孩子分组阅读课文,每个小组提出 一个有价值的请其他小组来解答的问题 ,然后 各个小组注意提出自己的问题,由指定的其他 小组和同学来解答 ,全班再进行补充。在充分 交流研讨各组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以学习 者的身份也提出两三个问题 ,而这两三个问题 或者是各个小组忽略的,或者是和教学 目 标密 切相关的,然后 由全班同学来讨论交流,这体 现了教师的有效的指导引导,把学生 自主好学 和教师围绕着教学 目标引导结合起来。 这位教师 的教学设计寓有形 的预设于无 形 、动态的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为动态的生成留有空白,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 的包容度和 自由度 ,故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
现代教育论丛
2006 年第 3 期
学校文化探讨
努 力建构开放 而有活力的语 文课 堂
郑碧药
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已经好几年了, 它对我 们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但传统的教学 理念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我们大多数的教师心 中, 再加上学生必须应试的压力, 使新课程标准所 提倡的 “ 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才能让课堂变活。所以新课程强调课程的开放 性与动态生成性。提倡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 接经验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 尊重 儿童文化 ,发掘 “ 童心” “ 童趣”的课程价 值 ,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产生新的思路 、方 法和知识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单 是去完成预设好的教案 ,更加重要的是同学生 一同探讨 、一同分享 、一同创造 ,共同经历一 段美好的生命历程。 正因为如此 ,语文课堂 ,在关注学生语文 听说读写等基本功的同时 ,也应该是一个能激 发学生情感智慧的课堂,一个能开拓学生观察 视野的课堂,一个能够让学生体验社会角色的 课堂,一个学生历练交往本领的课堂。而要营 造这样一个充满开放而又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 课堂 ,我们必须在教学实施中注重课堂的动态 生成 ,发掘并利用课堂现场生成的课程资源, 加强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探 究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弘扬个性。 生成 ,是指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情的变 化 ,对 目标 、内容 、过程方法的适切调整。是 师生的 “ 即席创造” ,被誉为 “ 无法预约的美 丽”。然而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就成为了谬误。 强调动态生成并不能否定预设 ,好的课堂教学 也同样需要科学的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 废。因而 ,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教学课堂 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教师在考虑 课堂教学 目标时,既要考虑显性的、直接的、 预设性的短期 目标 ,更要着眼于隐性的、间接 的、动态生成的长期 目标 ,坚持短期与长期相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初中语文课堂[论文]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初中语文课堂[论文]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初中语文课堂语文是一门开放型学科,因此语文教学的思路不能封闭和限制,不应该被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限制住,构建一个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学习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初中语文教学正处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理应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将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到实处,培养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不能仅靠教授教材知识。

语文属于语言类学科的范畴,兼具人文性,因此建设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初中语文课堂应该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社会性。

一、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初中语文新课堂建设的关键初中语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查方法还是语文试卷考试,而语文学习并不是单纯为了考试。

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要求下,没有一位老师会绕开语文考试而去教授语文,语文应试和语文能力之间的关系需要老师协调好。

如今初中语文课堂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摒弃,将语文基础知识传递给学生,布置背诵作业和书写作业记忆基础知识,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般流程。

即使一些老师在课堂上有新点子,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学生进入良好的语文学习状态,但是不会持久,一次两次地进行“花样教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没有显著作用。

因此,如何建设一个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离不开语文老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水平的提高。

首先应该以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为基本原则,抛弃固定僵化的模式,变革传统中单一、枯燥的教学课堂。

课堂时间的分配上,语文老师要将讲课的时间和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分配好。

一堂课中,老师不能喋喋不休,也不能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

很明显,喋喋不休的老师不是一位能够掌握好分寸的好老师,如果任由学生自由活动一节课,也是很不负责任的,因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并不强;所以可以分配一部分时间由老师讲解基本语文知识,另一部分时间由学生讨论、自主学习,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创造性地学习语文。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语文教学素材的获取是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就是语文素材的发源地,仅依靠课本教材无法使语文课堂开放有活力,须向教材以外延伸。

如何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

如何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

如何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一、引言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课堂环境、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

二、课堂环境的构建1.温馨宜人的教室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的首要任务。

教室要保持清洁整齐,让学生感受到舒适和安全。

同时,可以在教室布置一些与语文学习相关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装饰品,如各类图画、书籍、字句等。

2.注重学生间的互动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互动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

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让学生在语境中感受语言运用的实际效果,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3.创设合理的学习区域在课堂中设置学习区域,让学生有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增加学习的动力。

学校可以设置图书角、写作角、诗歌角等,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里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1.由“灌输型”转为“引导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而在开放而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引导者。

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根据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归纳。

2.由“评判型”转为“赏识型”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上。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力,并在适当的时机给予肯定和奖励。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3.由“主宰型”转为“合作型”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尊重和合作的关系,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共同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开展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交流,增加语言运用的实践机会。

四、教学内容的设计1.及时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语文课堂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及时为学生提供适合其阅读能力、喜好的阅读材料。

第四章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第四章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 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 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 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第四章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主题一 研习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主题二 探究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内涵 主题三 摸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技能 主题四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实训实作
教材文本的多层次结构: “语体层”资源 “语象层”资源 “语义层”资源
主题三 摸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技能
深度挖掘教材文本资源: 语文课程必须关注课文的表达方法与形式 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挖掘隐藏在教材文字背后的“怎么写
”与“为什么写” 阅读教学有三个最基本的功能: 提取信息,体现工具性方面的内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熏陶情感,培养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
主题四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实训实作
利用课堂异样的生成性资源
主题四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实训实作
根据课程理念设计教学片段: 在阅读教学中“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基本
理念,必须高度重视教材文本,充分发掘利用教材文本资源,“用 好教材”。
何为语文课程的开放与活力: “开放”意味着打破封闭。语文课程的开放,必须符合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即向生活回归。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 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 等。
“活力”意味着语文课程其内部要有“创生”机制,无论课程 观念与内容,还是教学途径、形式和方法都要不断创新。
第四章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

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语文双课型课堂

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语文双课型课堂

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双课型课堂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效率,实现学生活动参与率、课堂生成率,目标达成率三个百分百,成为时下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以为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适应课程改革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

一、如何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双课型课堂(一)模糊师生界限,从形式上构建开放而活力的课堂在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基础上,我们要尽可能放大学习主体,建立学习小组,模糊师生等级界限,让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学生可以提问、质疑,也可以相互讲解,老师穿插于班级各个学习小组中进行个别问题个别辅导。

(二)改变授课模式,从内容上构建开放而活力的课堂传统课堂以单课为主,课堂容量较小,一篇课文常常要有几天才能分析完,缺乏整体性和紧凑感,我们坚持双课联排,第一节课为引导疏通课,以小组学习为主,重在理清文章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分为四个环节:明确目标,分组学习,穿插指导,重点讲解。

这四个环节没有绝对的先后顺序,各个学习小组的目标也不一定完全相同,教师穿插于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帮助学生解疑答难,遇到共性问题再集中讲解。

第二节课为拓展反馈课,这节课以创造活动为主,重在培养能力,以丰富的展示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实现寓学于乐,使学生学中乐、乐中学,也分为四个环节:分组展示、评价交流、集中检测、查漏补缺,分组展示的形式是在老师的授意下,有相对的目标要求,有创意地编排内容,每组可以确定展示形式和展示人员,可以是小品,课本剧,可以是朗诵、讲故事,甚至于是默词造句,不拘泥于单一形式,只要能根据小组学习要求。

二、怎样才能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双课型课堂一是解放思想,消除顾虑。

让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师在讲台前大讲特讲,中差生讲了也听不懂,讲了也听不进,优等生听了又感觉在浪费时间,倒不如不集中讲,采取有针对性和个别辅导效果更好;使教师真正意识到,学生的自学能力来自于后天的培养,只有高低之分,不会没有。

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

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
将 这 些零 散 的知 识 进 行 归 纳 总结 , 之概 括 化 、 使 系 统 化 , 成 知 识和 技 能 的 迁 移 。看 似 孤 立 的 课文 , 形
其触角往往会触及学 过的或将来要 学的知识 , 或 在 内容 方 面 , 在方 法 领 域 里 。 篇 课 文犹 如 一 条 或 一 线 段 , 教 学 中 , 们 可 将封 闭的 线 段 向前 后 作 射 在 我
会责任感。例如 , 习了课 文《 学 麋鹿 》 , 后 可以让学生做
小 导 游 , 去 向 家 长 、 友 介 绍 这 种 动 物 , 强 保 护 动 回 朋 增
物 的意 识 。又如 , 对 当 今社 会 上 一 些 时 髦 的广 告 词 或 针
另 类 的 小 店 招 牌 — — “ 用 蓝 天 六 必 治 , 让 您 牙 口无 使
挖 掘 学 生 的 创 新 精 神 和 潜 力 ,语 文 教 学 才 能 进 行 良 『 生
循环 , 生 的 语 文素 养 才 能 得 到 全 面提 高 。 学
( 责编
侯艳星 )

堂教学 时, 应停留在教本上 , 不 而要 看 到 课 程 改 革 的 前
沿 , 但 要 时 时 关 注 本 门 学科 的 发 展 变 化 , 要 关 注 其 不 也 他学科 的改革发展 , 新 课程要 求出发 , 心 选择 、 从 精 组
合 、 化教 学 内容 。 优
阔 天 地 , 分 利 用 现 实 生 活 中 的 语 文 教 育 资源 , 动 和 充 调
不 如 把 铁 棒 拿 到铁 匠铺 去 , 以 做 许 许 多 多 的 针 , 奶 可 老
教 学 中要 千
方 百 计增 强 自 身 的开 放 性 课堂 教 学 理 念 ,充 分 认 识 到 学 生这 种 开 放 性 思 维 的重 要 作 用 ,避 免 因 自 己开 放 性 教学 意 识 的 薄 弱 而扼 杀 了学 生 的创 造性 思 维 。

针对教材的几点建议

针对教材的几点建议

针对教材的几点建议1、顺应课程改革,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教师注意学习,从整体思考语文教学,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更新观念,构筑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立足实际,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能得法于课内。

3、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能让学生受益于课外。

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研究如何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建议整体设计富有创意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活动带动和丰富课外阅读。

4、加强作文教学,加强识字与写字教学。

识字与写字和写作教学的改革相对落后,对初中阶段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

规范的书写是对祖国语言热爱的体现,有活动带动和丰富课外阅读。

要点指点:语文教学必须立足实际,优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一、切实帮助学生过好识字关。

识字就是写作和作文的基础,就是自学语文的第一关口。

此第一关不过,难以入门。

一个人识字不多,不但写下没法作文,连写作也可以困难重重。

现在规定小学阶段要识个至个汉字,这被指出就是识字教学的一条关键界线。

如果超过没这个识字量,那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将受非常大的管制。

有人戏称“没三千兵马,怎么回去踢仗呢?”存有专家说道,如果一个人识字严重不足个,那他就是文盲或半文盲,当然更谈不上正常的写作和文学创作了。

所以,我国从古至今都十分重视识字,特别强调要过识字第一关。

张志公先生说得好:“汉字得一个一个地学,一个一个地记,学会一个算是一个。

”又说道:“识字、写字就是个硬功夫,一点儿无法含糊。

它既无窍门无迹可寻,又无捷径Champsaur,只有扎扎实实一个一个地回去掌控。

”目前,我们的识字教学状况不容乐观,说道得再明晰些,学生的辨字关并没过不好。

研习过的生字不稳固,大量林蝠;作文的时候,提笔忘字,连一些常用字也写下不下,有时就用同音字、音将近字去替代。

浅谈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浅谈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浅谈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
课程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
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首先,建设开放的语文课程应该注重课程内容的选择。

教师们应该在选择教学内容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选择一些容易理解、生动有趣的内容作为教学材料,同
时也要注重融入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

通过多样化的内容选择,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感
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其次,建设开放的语文课程还需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

教师们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
群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讨论、运用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
生们在多种学习方式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语文课程的
教学效果。

再次,建设开放的语文课程还需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教师们应该注重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
我评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加强学生对语
文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效率。

最后,建设开放的语文课程还需要注重评价方式的改进。

教师们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期中期末考试、作业评价、日常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评价
学生的语文水平。

同时,教师们还应该注重在评价中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评价
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反思,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动的课程体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所谓大视野,即语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语文教育要有时代气息,世界胸怀,超前意识,无论从观念、内容到方法,都要符合时代的需要,成为名副其实的21世纪的语文课程。

所谓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

在课程内容上,不仅语文教科书增加选学、选读、选做的内容,教科书给地方、学校留有补充乡土教材的空间,而且鼓励教师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

在课程实施上,既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探索形式多样的、与自然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形式。

可以说,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语文课程内容,由于地方、学校、教师参与开发,将成为源源不断、经常更新的一泓活水;语文课程体系,由于打破了学校与社会、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相结合,将变得开放、创新,充满活力。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如何构建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如何构建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如何构建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传统的语文教学每节课都以是否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成功,这种评价标准显然已不符合素质教育下学生的发展要求,因此我们要改变陈腐的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营造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生动而有兴趣”的语文课堂。

一、用放射式语文课堂使课堂内容更加广博课堂教学按照既定的单一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进行是完全不可取的。

抓住课堂或课文中的某一点,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思维方式呈放射状散开,语文教学就会丰富多彩得很多。

课堂上,教师如果能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会表现出很多难以预见的闪光点,让教师不得不叹服他们灵动的思维。

例如,读完《〈呐喊〉自序》,通过深入思考与分析“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学生会明白:“他”在向黑暗的旧世界挑战;“他”在极力地唤醒沉睡中的人们;“他”和他们将要推翻一个旧的世界,建立一个新的世界;“他”让人肃然起敬。

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从这篇序言中找到某些关联的内容,并将其拓宽到现实领域,学生在人文精神方面受到的滋养就会极大地丰厚。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能够为语文课堂提供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育资源,改变传统的信息呈现方式,为我们语文课堂营造了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现多元化的情境。

由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把以往以文字为单一载体的信息呈现方式变为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综合呈现,为语文教学营造了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现多元化的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常常有规律要循,每个单元的课文通常或者是围绕一个主题,或者是同为一种文体,或是一种体裁,有一定的系统性。

但这样就会比较单一,这时我们利用多媒体,可以将同一题材或同一作者的作品进行重组,能让学生在具体的实例中学习某一种题材或是作家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思想及情感。

努力构建开放、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努力构建开放、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努力构建开放、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摘要:亲其人,才能信其言。

以良好的形象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同学型关系,不囿于旧有的严肃、沉闷的课堂气氛,代之以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和学生共同探讨富有乐趣和挑战性的问题,为构建开放、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而努力。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师素养人格魅力胡东芳先生在《谁来改造我们的课堂》中这样描述:“在中国的课堂,只见所有的孩子都是腰杆挺直,双手背后,两脚并齐。

教师讲课的时候,学生们鸦雀无声,老师提问的时候,学生们无声地举手的姿势都是统一规范的。

这样的画面犹如到了军营一般。

”这是对封闭的、缺乏活力的课堂教学典型的描述,是古时孩子们齐读“三字经”的私塾教育的翻版,只不过是把“三字经”的朗读换成了现代某篇诗文而已。

胡先生也说:“(这样的课堂)在让人感到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

”1 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德国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育的东西。

”语文课堂教学就应打破“赶鸭子、填鸭子、考鸭子、板鸭子”这四部曲,变单一的教师讲解、提问为师生共同研究问题与提高能力的综合训练。

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自主明确学习目标,积极地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

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是受尊重的。

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更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调整教学各环节的安排,不再刻意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

在原计划时间内完成的教学环节,如果出现了教师未曾预料的情节,这一情节激起了学生们的探究欲望,这种课堂上的“火花”很难得,教师千万不要把它理解成“多事”,应适当延长学生活动的时间,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这样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轻松的、活跃的,学生应该是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超越的。

2 上好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需要的条件(1)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关心学生。

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语文课改工作的重中之重

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语文课改工作的重中之重
合素养的提高。 五 、 用 信 息 技 术 拓展 学 习 空 间 利 如 今 , 代 教 育 技 术 正 以其 独 特 的优 势 , 步 深 入 到 各 学 现 逐 科 领 域 。 入 到 课 堂教 学 改 革 中 , 追 求 的是 教 育 、 学 的 高 深 它 教
规 律 , 能 局 限于 课 堂 和课 本 。 立 大语 文 观 , 宽 语 文学 习 的 不 树 拓 领 域 。 学 生 在 生 活 的课 堂 中 学 习 语 文 . 社 会 的 大 舞 台 中获 让 在 得 的 知识 , 应 该 是语 文 课 程 改革 的工 作 重点 。 这 突 破 教 材与 传 统 课 堂 的 局 限 语 文课 堂 教 学 在 力 求 把 握 教 材 的 前 提 下 .应 该 把 语 文 学 习 的 触 角伸 向更 为 广 阔 的 空 间 。 在 课 内 可 以 给 文 本 注 入新 的 内容 , 富 学 生 的 知 识 , 课 外 可 以培 养 学 生 关 注 生 活 , 导 丰 在 引 学 生关 注 报 刊 、 电视 、 络 上 的 热 点 话题 。还 可 以 开展 各种 演 网 讲 竞赛 活动 , 办优 秀作 文 展 , 学 生 自编 自演课 本 剧 等 。 这 举 让 样 , 文 教 学 不 再 局 限 于 四 十 分 钟 , 是 从 课 内 延 伸 到课 外 , 语 而 将 课 内 外 紧 密 地 结 合 起 来 , 到 学 以致 用 、 会 贯 通 的 目的 。 达 融 如我在教学《 只有 一 个 地 球 》 课 时 , 前 让 学 生 多 方 收 集 有 一 课
鼋 试 周刊21 6 0o 期 年第
构 建 开 放 而 有 活 力 的 语 文 课 堂 是 语 文 课 改 工 作 的 重 中 之 重
罗 梅

如何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如何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如何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摘要】《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愈发地感到,创设适当的情境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厌学”为“乐学”,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呢?为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设情境;乐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能注意运用具体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的思考,促进对学生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所以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求知情境。

情境是人们对事物进行形象感受的最为直接的方式和方法。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进入角色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设身处地的感受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

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真正含义。

教师必须清楚,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肯定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心理。

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设能够增强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像演员一样进入自己的角色去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和乐趣。

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彻底摈除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当中去。

要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时候都动起来。

以文言文教学荀子的《劝学》为例。

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动情地朗读,然后让他们根据课文的注解疏通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在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让学生再次朗自由朗读几遍。

在朗读疏通字句之后,接着就让学生深入研究课文,进行鉴赏性阅读,并质疑,与同学进行交流辩论。

教师收集有代表性的问题在全班归纳总结。

最后让学生结合现在的学习实际,谈谈我们从文中应该得到什么思想上的启迪。

这样的过程,基本体现阅读的基本规律:感知——理解——评价——鉴赏——积累——迁移——创造。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学生的个体的文本体验应该是有个性的,我们要以后现代的观点指导教学,倡导开放、多元的价值取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具个性的见解,摒弃机械呆板和权威。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开放-更有活力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开放-更有活力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开放\更有活力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是构建活力课堂的有效途径。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不是“信息技术”“语文阅读教学”这么简单。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是有力而巧妙的手段,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信息技术是阅读教学的载体,而文本才是其中的内容。

这形式与内容又必须是相互融合、相互适应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选用适合的文本信息素材我们所说的“适合”,是指信息技术所涉及的文本、图片、音频、动画等内容,要与语文课程内容符合,要与阅读教学的教与学内容切合。

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教师不能因为信息技术的介入而喧宾夺主。

曾有实验表明,人类通过感官刺激收集到的信息中,视觉占65,听觉占20,触觉占10,味觉占2。

可见,视觉和听觉占了人类感官收集信息量的85。

信息技术的介入,就是利用其本身的优势,丰富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视觉、听觉等方面的感官刺激,使学生能够加大信息的收集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要建立在“对症下药”的前提之上。

如果在课堂上展现给学生的是一些错误的信息,或者是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那加大的不是学生的信息接收量,而是学生的负担。

错误或无关的信息,混淆了学生的视听,反而要“事倍功半”了。

在教学《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我制作了三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加深理解。

其中第一个课件形象地显示了斑羚群的危险处境;第二个课件直观生动地演示了斑羚老少结成对子飞渡的场景,学生在观看飞渡的动画,聆听老斑羚的落水声和小斑羚成功飞渡兴奋的“咩”叫声时,会惊讶于斑羚的牺牲精神和集体精神;第三个课件用彩虹的图画、悲壮的乐曲渲染了头羊的牺牲精神,学生看完后,再组织学生谈感想,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信息技术呈现的文本、图片、音乐等方式,必须是“适合”的,这才能对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内容起到相得益彰、锦上添花的作用。

怎样让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

怎样让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

怎样让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语文课程是学生在学校必修的课程之一,它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学、修辞和写作等知识的基础。

传统的语文课程往往以繁重的课业为主,缺乏趣味和活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厌倦和抵触情绪。

为了让语文课程更加开放而有活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要注重创新教学模式。

现如今,教学模式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统模式,而是应该多元化,包括师生互动、合作探究、问题解决等多种教学方式。

可以采用PBL(项目制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实践探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老师要注重让学生开放式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将一些有趣的文学作品和课外阅读引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一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例如做一些与文学相关的手工作品、创意写作、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等,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快乐和成就。

老师也要注意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关注时事热点,使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

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处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效果会更好。

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氛围的调节来让学生感到放松和愉快。

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小游戏、小竞赛,或者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音乐、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程更加生动有趣。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要突出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课堂作业,包括朗读、演讲、写作、阅读等多种技能的训练。

注重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要想让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需要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堂氛围和教学目标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调整和创新。

如何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如何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如何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者:陈广富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2年第04期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围绕这一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的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下面结合教学实际,从不同侧面就如何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谈几点体会。

一、拓展语文教学空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社会就是一座语文大矿藏,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因此,就语文教学时间来讲,绝不应被局限在语文课时,它可在教学数理化生、艺史哲法时,可在研究探索、创造发明时,可在听报告演讲观赏影视时,可在休闲娱乐或静思默想时,甚至可延伸到生命呼吸的任何时候。

就语文的教学空间来讲,也不该被微缩在狭小的教室、课本、教参、练习册,它可移往图书馆、阅览室、家庭、社区、市场、工厂、田野、旅游胜地、实验基地,移往报刊、声像传媒,移往思维王国想象世界。

面对群体的、个体的、现实的、虚幻的、校园的、家庭的、社会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师生都要有广阔胸襟开放意识,拓展眼界,多维扩张,超越课堂。

要有效组织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步入自然社会,投身于更广阔更丰富的生活天地教学语文,磨炼语文本领、生活本领。

当然特别要督促学生养成阅读、琢磨、推敲、研习、反思、品味、觉悟、积累的语文意识和自学习惯。

二、挖掘语文教学素材学科知识是一个动态系统,处于变化、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之中。

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瞬息万变,又能从语文学科中得到最快捷、全面、深刻、生动的反映。

因此,语文教学不应将目光短视于相对滞后的课本,始终在教材“纯理性化”的“死”的语文知识里兜来转去,而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足快手勤脑机灵,把心灵的触觉伸向时代生活各领域,伸进源头活水。

关于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建设策略

关于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建设策略

关于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建设策略开放而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新时代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所期盼的。

教学改革从未停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x]语文教师深知自己的责任,也明白应不断追求,与时俱进。

于是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求语文课堂既有生机,又能促使学生学有所获,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很多的教学实践表明,只要遵循教师“导”、学生“主”的原则,合理地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就能促使课堂充满活力,从而建设开放而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1)追求大容量,课堂缺乏生机。

长期以来,我们追求环节完整、容量较大、节奏紧凑的课堂,我们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最多的知识,我们希望零遗憾,于是行云流水式的课堂越来越多。

而这样的课堂中,大多教师既是主导,又是主体,教师的告知代替了学生的体验,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思悟,个别学生的学习代替了全班学生的学习……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我们只是获得了眼前的顺利,渐渐地,慢慢地,那丰富多彩的语文在学生面前失去了生机和活力,语文课堂也渐渐沉闷。

(x)为应试而教学,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为要成绩,很多教师殚精竭虑,凡是教科书上的一字不落地要讲给学生,觉得这是重点,那也是重点,即便是同类型的细节,也认为不拎出来不行,如果考到,就是自己的失职。

结果,同一类型的内容,老师不强调,很多学生还是不知道。

因为学生不会迁移,不会变通。

老师在追求成绩的时候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更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我们的学生渐渐变得死板。

二、建设开放而高效的语文课堂的策略(一)牢记学生是“本”,科学运用教学方法什么是高效的好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x]。

科学运用好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辨力、创新力等,比如“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它从数学学科成功走向其他学科,包括语文学科。

究其原因是这种教学方法凸显了教学的根本:发展学生。

浅谈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浅谈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浅谈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充实教育资源、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激发学生兴趣三个方面谈论如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必须注重充实教育资源。

语文教材应该包含丰富多样的经典文学和优秀散文,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使学生在对文学艺术的感受和理解上更加广泛而深入。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引入网络文学、电影、音乐等新兴的文学形式和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到不同文化和时代的精神世界。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讲座、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写作、口语表达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应该设计一些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文学赛事和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并提供相应的阅读指导和交流机会,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价值。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充实教育资源、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激发学生兴趣,可以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到成长和进步的快乐。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调动起来。
二 、 激 发 想 象 , 发 展 思 维 能 力 想 象 是 在 已有 表 象 的基 础 上 在 头脑 中创 造新形象的过程。 小学 的想象力必须从具体、 直 观 的水 平 逐 步过 渡 到 程标准 》要求 表象 的联系。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 高 中语 文教 学 应 为 学 生创 造 良好 的 自主 学 习情 培 养他 们 丰 富 的想 象 力 和独 立 思考 的能 力 。 景 。构建语 文课 堂教 学 自主学习,教学 目标要 如 《 五彩池 》中有一句话 : “ 只见漫 山遍野 自主 定 向 ,要 激 发 学 生 学 习动 机 和 加 强 意 志 控 贵州 省的 织金县官 寨 小学 贵, 州 织金 李 艳萍 都 是 大大 小 小 的水 池 ,无 数 的水 池在 阳光 制能力的培养 要强调语文 自主 学习的开放性 , 照 耀 下 ,闪 耀 着各 种 不 同颜 色 的 光辉 ,好 像 还要要 求学生 自主探 究与合 作学习。另外 ,语 是 铺 展着 的巨 幅地 毯 上 的 宝石 。 ”教 学 时 , 文教 师还 要 加 强 自主 学 习理 论 的 学 习 ,确 定 在 让学生边读句子边想象书中所描述的画面。 自主 学 习中 的地 位 。 通过朗读与想象,学生了解 了五彩池是在山 【 关键词 】 高中 语曳 课 堂教学;自 主学 习 ; 上 ,而且数量很多,在阳光 的照射下 ,还会 构建 策 略 闪 耀 出奇 光 异 彩 ,与 平 常所 见 的 水 池不 同。 并 在 头脑 中形 成一 幅五 彩池 的画 面 ,这 样 学 《 高 中语文新课程标 准 》明确要求 : 语文 生 理解 书 中的 比 喻句 就 容 易多 了 。这 时我 再 教学应为学生创造 良好的 自主学 习情景 ,帮助 让学生说 出句中把什么 比作宝石 ,把什么 比 他们树立主体意识 ,根据各 自的特点和需要 , 作巨幅地毯 ,就加深 了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 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究适合 自己的学 并 培养 了学 生 的想 象力 。 习 方 法 和 和 途 径 。 就 是 让 学 三 、以读代讲 ,不能越俎代庖 生 真正 的成 为教学 的主体。 学生主体地位 的发挥在语文课堂上尤为 为此 ,在高 中构 建语文课 堂 重 要 ,教 师 教 授 为 主 的教 学方 法 已禁 不起 时 自主学习迫在眉睫。 自主 学 习 的 策 略 很 多 , 代 的考验 ,它虽然有一定的好处 ,但对学生 长 远 的、可 持 续 的 发展 却 利 益不 大 。 将学 生 我 们 有 时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往 往 放 在 被 动 的位 置 上 ,使 其 因 不能 充 分 发挥 个 表 现 出很 多 的随 意 性 ,甚 至 性 而 失 去兴 趣 ,从 而产 生 依 赖 的心 理 。很 多 简 单 片 面 的 理 解 自主 学 习 , 黑 时候 ,教师在台前讲得津津有味,却收之甚 使教学任务不能很好 的完成 。 微 ,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仍然不深入、不透彻 。 针对这种 现象 ,我结 合具体 。 而这时 ,以读代讲 ,更能有利于学生对文章 的语文教 学实践 和新 课标 的 鲁 内容 的理解 。 “ 读”并不是单纯地朗诵,而 要求来初 步构建语 文课堂 自 州 主学 习的一些策 略,希望对 省 是 以读为途径 , 引导学生展开对课文 的学习, 边读边思 ,融情人文,精心斟酌 ,并从中推 语文 教 学有 所 帮 助 。 敲文章的含义、情调 、韵味。从而达到掌握 、 教学目标的自主定向 深入理解课文的 目的。 反复朗读 、 反复吟诵 , 教 师要教会 学生设 置 目 荠 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就会 自然地得 以流露 。 标 ,教师可做如下的指导 : 台 在 学 习课 文 过 程 中 ,有 些地 方 老 师 可 以 ( 1 ) 指导学生 设置近 期 喜 略讲或不讲 的, 就 以读代讲。而遇到重难点 , 的、具体 的学 习 目标。如在 就 更应 重 视 朗读 ,思 考 和讨 论 三 者结 合 。 把 高 中语文必修 三第一单 元 , 垒 无 声 的文 字 变 为有 声 的语 言 ,主 动去 体 会 理 可结 合单元教学 教师先介绍 解 ,让学生在朗读 的过程 中,强化对读物的 总的教学 目 标, 如《 林黛玉 枣 情感体验 ,受到读物强烈感染 ,让学生处于 进贾 府 》一文就 可以交 给学 主动的、学习化 的状态 ,才利于学生 的思维 生 自主设定 目标学 习。在 这 仨 发展、能力的培养。 个环 节中学生 可以借助 老师 怀 的 背 景 提 示 , 以及 与 文 本 相 . 四、百家争鸣,允许百花齐放 放飞心灵就是要冲破束缚 ,就是要允许 关的资料作初步阅 读, 形成 皇 答案的多元化, 允许不同意见的产生和存在 , 对文本的初步感知理解。在 ≥ 不再以教参为唯一标准 ,而是 ,你有理 ,你 此 基 础 上 ,学 生 根 据 自身 的 就是正确的。 允许 “ 百家争鸣… ‘ 百花齐放”, 兴趣 、能力确定 学习 的基本 让课堂精彩纷呈 。 目标。这有利 于激发学 生的 例如 美 国教 师上 了一 节美 术 课 ,指 导 学 自主 学 习 动 机 ,提 高 他 们 的 生 画 苹果 。学 生在 画完 苹 果后 ,将 画纷 纷 贴 自我 效 能感 。 在 黑 板上 ,而有 一 个 同 学 的方 苹 果 显得 特 别 ( 2) 指 导 学 生 设 置 高 水 扎 眼。 于是 ,老 师请 他 说 明 一下 ,为什 么 画 平 但 可 以 实 现 的 学 习 目标 。 的苹 果 是方 的 。该 生说 ,家 里买 的 圆苹果 特 比如学 了 《祝福 》这 篇小说 可 引 导学 生 设 定 研 究 性 学 习 目标 ,开展 相 关 的 别容易从桌子上 、茶几上滚下来 ,而他不得 不钻到桌子底下 、茶几底下去捡 。所以 ,他 研究性学习, 如以《 鲁迅笔下的女人形象研究 》 、 希望苹果是方 的,这样 ,不但不容易滚落 , 《 鲁迅笔下人物 的个性描写 》等探究性 问题进 也便于装箱。结果 ,他 的方苹果得到了老师 行 自主的 研究 。 的大力表扬 。一个方苹果使课堂精彩起来 。 ( 3墩 会学生把复杂的 目标分解成简单的、 苹果在��

怎样让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

怎样让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

怎样让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要让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建议:1. 多种教学内容的引入语文课程应该拓宽教学内容的范围,引入更多前沿的文学作品、时事热点、社会现象等,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接触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实践活动、多媒体展示等,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通过实践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能力。

3. 强调学生参与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而不是纯粹的被动接收。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演讲、写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思考、探索和表达,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交流能力。

4. 创设宽松而活跃的学习环境语文课程教学环境应该是宽松而活跃的,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不要过分强调严肃和规范。

可以设置一些创新的教学区域,允许学生在其中自由学习和探索,比如创意写作角、语文展示区、活动交流区等,为学生创造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他们勇于表达和分享。

5. 结合现实生活语文课程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比如参观博物馆、走进社区、采访文化名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语文的力量和魅力,让他们明白语文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是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6.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语文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创新。

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创意写作比赛、语文艺术展览、朗诵比赛、话剧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进一步说,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多关注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构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我们现在该如何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呢?《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改变以往“一讲到底”或“一问到底”的传统模式,而应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注重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自主、合作和探索中发展能力,在开放、活泼的语文课程中快乐地学习。

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和课本,要树立大语文观,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去学习语文,在生活的大舞台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1、突破课堂四十分钟的局限
语文课堂教学在力求学好教材的基础上,还应该把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学习之根扎在广袤的土地上。

在教学中可以给文本注入新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在课外可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报刊、电视、网络上的热点话题,还可以开展各种演讲竞赛活动,举办优秀作文展,自编自演课本剧等。

这样的语文教学就不仅仅满足于课堂的四十分钟,而是要学生把课内课外的语文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

如教《月球之谜》一课,课前让学生多方收集有关月亮和月球的一些未解之谜的资料,查找、积累描写月亮的古诗词,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月球的情况,畅谈自己对月球未解之谜的种种猜想,吟诵月亮的诗句,学生交流积极踊跃,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这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内容,还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把学生学习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课后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研究的成果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展示,有的写了有关月球的日记,有的把自己查找的资料打印整理贴在教室的专栏里,也有办成手抄报进行展示。

总之,因这一节课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是我们无法用四十分
钟来衡量的。

2、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语文这门学科不是孤立、自成一体的,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为我们的学生要借助于语文这个工具去学习其他的学科,同时其他学科的教学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各种实践的机会,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和语文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改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状态。

如《捞铁牛》、《称象》这样的课文就涉及到了科学课中的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如果学生不懂浮力的原理是很难理解课文的,教学时可引用科学课程知识;《草原》一课的美景可借助音乐课中的《草原之夜》那美妙的乐曲来烘托,使学生能很快地入情入境,感受到草原的广阔和美丽;《功到自然成》中徐悲鸿所画的栩栩如生的马,美术课上老师已给学生进行了鉴赏,语文课上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徐悲鸿对艺术的孜孜以求;《诚实的孩子》这篇课文所讲的道理和品德课中的《要诚实》是相互印证的,孩子们早已熟知于心了;就连作文教学中的学钉扣子也离不开劳技课中的实践体验,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试试才能把作文写生动具体。

而数学现在也提倡在生活中学数学,有许多
的数学知识是在一种生活场景的表述出现的,学生也要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是如何去解决问题的。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也是相关学科知识和能力迁移运用的过程。

学生不仅在语文课堂中学到语文知识,也可以在其他学科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包含着语言文字的运用实践,它们是相通的,不可分割的。

3、走向校外更广阔的天地
古人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联系起来,当作求学的两大途径,就在于人不光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即观察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了解风土人情等,把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与生活的外延。

校外远足,郊外野炊、工厂参观,市场调查、上街宣传……这样融学校、社会为一体的语文训练形式可谓丰富多彩,学生沐浴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就会潜滋暗长。

我校开展的“五体验,五实践”活动给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机会。

如:体验在农村的实践活动,金秋时节带学生去橘园采摘橘子。

那挂满枝头像红灯笼般的橘子,热情好客的果农,热火朝天的采摘场面,使学生无比兴奋。

大家比赛谁摘的橘子大,谁摘的橘子多,
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

当大家满载而归回到学校时,仍然抑制不住那种“丰收”后的喜悦,再问学生你们收获了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说自己看到的,自己听到的,怎么摘的,谁的大,谁的多,也有的学生感悟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快乐。

无论交流什么,都是一种分享,都是一种“碰撞”。

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了表达。

当把这次活动再现于作文中时,学生自然不会无话可说了,好词妙句是陈出不穷。

4、建立课外阅读的学习阵地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其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因此,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

可见,课外阅读的意义深厚而广泛。

语文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要给足读书的时间,要指导阅读的方法,还要读写结合,强化语文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阅读的活动。

比如“我最喜爱的一
本书”、“读书月活动”、“读书知识竞赛活动”;举办读书沙龙,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搞课前3分钟讲演、语文开心辞典、巧接诗词名句等趣味阅读活动等。

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个别阅读和小组阅读相结合,积累运用相结合。

课外阅读要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听说读写思有机结合,并努力将学生阅读所获运用于学习生活中。

通过几年的培养,学生普遍反映,课外阅读及其活动虽然挤用了我们一定的课余时间,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的间接生活经验,丰富了我们的人文知识,培养了健康的审美情趣。

课外阅读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和借鉴样式,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只要学生坚持以读促写,为写而读,读写结合,就能真正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5、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空间
如今,现代教育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步深入到各学科领域,深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它追求的是教育、教学的高效率和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巧妙运用信息技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与自
主探索的机会,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在教学《天安门广场》一课前,我了解到不少学生没有到过北京,对天安门广场是非常陌生的。

如果像以前的教学一样,只是让孩子们读读课文,听听教师枯燥的讲解,是很难感觉到天安门广场的雄伟壮丽的。

为了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天安门广场的雄伟,从而在情感上激起共鸣,我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

教学时,当那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激动得叫了起来:“真是太美了,太壮观了!”那一幅幅直观的图片加上教师简单的介绍,孩子们很快就对天安门广场的主要建筑物有了深刻的了解,参与的积极性大大加强了。

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的非常壮观的,也是孩子们渴望一睹为快的。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选择恰当的时机,播放了升旗仪式的录像片断。

国旗班战士优良的作风、雄壮的国歌声、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还有数以万计的围观群众,无不吸引着学生的眼球。

观看后,我让他们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有的说想到了在奥运赛场上奋力拼搏的体育健儿,有的说想到了解放军战士保卫边疆的辛苦,有的说自己将来也要为国争光……这一节课,架起了学生认知和理解教材之间的桥梁,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

学生还利
用信息技术来检索、搜集、分析、处理所给的相关资料。

这不仅是一个有利于学科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文化修养的过程。

信息技术的运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实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实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等目标,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还在语文学科中渗透了信息文化的培养,实现了跨领域学习目标的综合。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是绝妙词。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也处处用语文。

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从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生活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

(沈凯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