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成长与追求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成长与追求之路
一、教师成长一般必经的几个阶段
有的概括为“一三五七”,有的概括为“一三六九”四个阶段,即一年入门、一年胜任教学,三年胜任、开始冒尖,五年或六年成为骨干,七年或九年成为学科带头人、成为名师。这四个阶段就是:新任教师“上路”阶段;青年教师“过关”阶段;骨干教师“提高”阶段;“名师”锻造阶段。
二、多数教师的心理轨迹与工作“抛物线”
1、“初出茅庐”阶段。
刚刚步出大学的校门,信心百倍地走上神圣的讲台,一腔热血,满怀激情,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无限的期盼,欲将真情换人生,想把青春赌明天,立志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誓言要“混”个出人头地。这是猛虎下山的阶段,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阶段,这是热血沸腾的阶段,这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心中有事业、有目标,有追求,眼中无困难、无波折、无羁绊,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敢想敢干敢冲。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所有的真心、爱心和耐心,所有无法高涨的热情都投入到教学中、灌注到学生身上。由此,青年教师完成了华丽转身,实现了由学生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飞跃。这是最难能可贵的精神,是人生档案中最珍贵的记忆,是两鬓斑白时最值得回味的岁月。假使人生始终能以这种状态前行,什么样的奇迹不能创造?
2、困惑彷徨、自满自足、停滞不前阶段。
胜任上路、过关斩将、成为骨干、特别是高级职称评聘兑现之后,自我满足感油然而生,前进的步伐不由自主地放缓甚或停止而消极怠工,此其一。举目四望,人皆碌碌庸庸,举世皆浊何能独清?举世皆醉何能独醒?淤泥深深何能玉立亭亭?不前不后随大溜,“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此其二。岁月在流逝,激情也在流逝,昨天的“琴棋书画诗酒花”变成了今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家务与日俱增,两头忙得焦头烂额,“他生未卜今生休”,追求被转嫁到孩子身上,理想被浸泡得无影无踪,炒菜铲与教科书共举,肥皂泡与粉笔沫齐飞,此其三。“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人间没有难行路,世上哪个不成仙”?一遇困难就灰心,一遇波折就泄气,一遇崎岖就悲观,一遇批评就赌气,一遇议论就心慌,一遇挫折就心凉,被颠簸得生发出“人生不过尔尔,工作不过尔尔”的悲叹,意志消沉,“看破红尘”,怨天尤人,一蹶不振,随波逐流,自甘沉沦,此其四。拼搏多年,虽未长成参天大树,但也已经是响当当、硬邦邦的名牌教师,虽然没有自我满足,但下一回如何分解?理不清头绪,找不到路径,四顾茫茫,徘徊不进,难以克服进一步发展
的“高原”和“瓶颈”,日久生厌,“职业倦怠”心理挥之不去,此其五。
五谷杂粮,七情六欲,风寒暑湿,疾病乃生。生理上是如此,精神上也是如此。自我满足,自甘平庸,消极悲观,迷失彷徨,经历着起伏与曲折、新鲜与厌倦、成功与困惑、拼搏与失望的心灵揉搓,生气顿减,元气渐消,锐气不再,勇气难找,神气无影,志气全抛,像一只被扎破的原本充气十足的气球渐小渐瘪。因为“容易走的路都是下坡路”,因此,多数人一劫不复,从此堕入茫茫人海、无底的黑洞、绝望的深渊。只有少数意志坚定、坚韧不拔的人才能坚持不懈,渐入佳境,终跃高峰。
如何才能破除自满心态,克服倦怠心理,突破自我发展的“高原”与“瓶颈”,实现冲天的梦想?
3、名师导航,树立远大目标,追求更高境界,努力实现自我阶段。
目标指引人生。人生最大的追求是幸福,而人生最大的幸福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位优秀教师,应该以魏书生、任小艾、钱梦龙、李镇西、李希贵等当代教育名人为榜样,把平时的教学实践与深度的教育教学研究结合起来,从“草根”教研起步,走教学研究之路,向“名师”、“名家”、“导师”、“塑造师”等更远大的目标冲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专家为伍,高手为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自己体悟。成熟的优秀教师,在实现由“教书匠”向教学艺术的层面甚或教学艺术家的高度飞跃,向国家、省、市特级教师的目标冲刺,摘取“杏坛名师”、“齐鲁名师”、国家级名师的桂冠的进程中,可以说是“高路入云端”,身边能够帮助自己的人越来越少,应借助网络资源、名家高层论坛、取之不尽的专家论著资源等,向高手学习,博采众长,熔于一炉,自我锻造,自成一家。
只有坚持才能成功。从田埂上走出来的青年歌唱家、原任城区安居镇农民刘大成说:只要有梦想,就非常了不起;只要坚持就能成功。他在农家小院里坚持着,坚持着走向“星光大道”,冲向全国。我们的近邻、单县农民朱之文也在坚持着,在田间地头、河畔沟崖、建筑工地上坚持着,也坚持着走向“星光大道”,冲向全国。
一生磨一镜。在荷兰,一个刚刚中学毕业的青年农民,在一个小镇找到了一份替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他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工作了60多年,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再也没有换过工作。为了打发时间,他选择了又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当自己的业余爱好。他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样的专注和细致,锲而不舍。他的技
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了,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他们的都要高。借着研磨的镜片,他终于发现了当时科技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从此,他声名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拜会过他。创造如此奇迹的“小人物”,就是科学史上大名鼎鼎的、活了90岁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他老老实实的把手头上的每一个镜片磨好,用尽毕生的心血,致力于每一个平淡无奇的细节的完善。终于,他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他的“上帝”,科学也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自己更广阔的前景。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我们能执著地把手上的小事情做到完美的境界吗?我们能数年如一日、十几年如一日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工作干得平常叫职业,干得出色叫事业。把细活当精品磨,肯定出大精品;把工作当学问做,肯定有大学问:把职业当事业干,肯定成大事业。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当从手边、身旁、脚下、本职做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会一行。“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敬业为本,狠练“蹲”功,贵在坚持。“飞瀑之下必有深潭。”所谓厚积薄发,所谓居高临下,所谓游刃有余,所谓水到渠成,都离不开敬业之根、蹲功之本和坚持之恒!
巴拉昂是一位年轻的媒体大亨,以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迅速跻身于法国五十大富翁之列。1998年因前列腺癌在法国博比尼医院去世。临终前,他留下遗嘱,把他4.6亿法郎的股份捐献给博比尼医院,用于前列腺癌的研究;另有100万法郎作为奖金,奖给揭开贫穷之谜的人。
巴拉昂去世后,法国《科西嘉人报》刊登了他的一份遗嘱。他说:“我曾是一位穷人,去世时却是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走进天堂的。在跨入天堂的门槛之前,我不想把我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现在秘诀就在法兰西银行我的私人保险箱内。谁若能通过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而猜中我的秘诀,他将得到我的祝贺。当然,那时我已经无法从墓穴中伸出双手为他的睿智而欢呼,但是他可以从那只保险箱里荣幸地拿走100万法郎,那就是我给予他的掌声。”
遗嘱刊出之后,绝大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钱;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还有的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帮助和关爱。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巴拉昂逝世周年纪念日,律师和代理人按巴拉昂生前的交代打开了那只保险箱。在48561封来信中,有一位叫蒂勒大小姑娘猜对了巴拉昂的秘诀。蒂勒和巴拉昂都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即成为富人的野心。在颁奖之日,《科西嘉人报》带着所有人的好奇,问年仅9岁的蒂勒,为什么想到是野心,而不是其他的。蒂勒说:“每次,我姐姐把她的男朋友带回家时,总是警告我说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也许野心可以让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巴拉昂的谜底和蒂勒的回答见报后,引起不小的震动,这种震动甚至超出法国、波及英美。好莱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