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专题-代数与几何综合题练习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精品试题:《数与代数》综合测试卷

初中数学精品试题:《数与代数》综合测试卷

《数与代数》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008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D ) A .1008×108 B .1.008×109 C .1.008×1010 D .1.008×10112.已知m ,n 互为相反数,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C ) A .2m +2n =0 B .mn =-m 2 C.m n=-1 D.3m =-3n 【解析】 ∵当m ,n 均为0时,mn 无意义,∴C 选项错误.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D ) A .(-2a 3)2=2a 6 B.9=±3C .m 2·m 3=m 6D .x 3+2x 3=3x 3【解析】 A .(-2a 3)2=4a 6,故本选项错误. B.9=3,故本选项错误. C .m 2·m 3=m 5,故本选项错误. D .x 3+2x 3=3x 3,故本选项正确.4.定义一种新运算ʃb a n ·x n -1dx =a n -b n ,例如,ʃh k 2xdx =k 2-h 2.若ʃ5m m -x -2dx =-2,则m =(B )A .-2B .-25C .2 D.25【解析】 由题意,得m -1-(5m )-1=-2, ∴1m -15m =-2,解得m =-25. 经检验,m =-25是原分式方程的解.5.如果▲、●、■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物体,现用天平称两次,情况如图所示,那么▲、●、■这三种物体按质量从大到小排列应为(C ),(第5题))A .■、●、▲B .▲、■、●C .■、▲、●D .●、▲、■【解析】 设▲、●、■的质量分别为a ,b ,c .易得⎩⎪⎨⎪⎧c +a >2a ,a +b =3b ,∴⎩⎨⎧c >a ,a =2b ,∴c >a >b .6.将y =1x 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所得的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C )(第6题)A .y =1x +1+1B .y =1x +1-1C .y =1x -1+1D .y =1x -1-1【解析】 由“左加右减”的原则可知,y =1x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所得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y =1x -1;由“上加下减”的原则可知,函数y =1x -1的图象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y =1x -1+1.(第7题)7.如图,直线y =2x +4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B ,C ,D 分别为线段AB ,OB 的中点,P 为OA 上一动点,则当PC +PD 的值最小时,点P 的坐标为(C )A .(-1,0) B.⎝⎛⎭⎫-32,0 C.⎝⎛⎭⎫-12,0 D .(-2,0) 【解析】 易知点A (-2,0),B (0,4),∴点C (-1,2),D (0,2).作点D 关于x 轴的对称点D ′(0,-2),连结D ′C ,则PC +PD 的最小值即为D ′C 的长.易得直线D ′C 的函数表达式为y =-4x -2.令y =0,得-4x -2=0,∴x =-12,∴点P ⎝⎛⎭⎫-12,0. 8.对于实数x ,我们规定[x ]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例如,[1.2]=1,[3]=3,[-2.5]=-3.若⎣⎡⎦⎤x +410=5,则x 的取值可以是(C )A .40B .45C .51D .56【解析】由题意,得⎩⎪⎨⎪⎧x +410<6,x +410≥5,解得46≤x <56.9.将二次函数y =x 2-5x -6在x 轴上方的图象沿x 轴翻折到x 轴下方,图象的其余部分不变,得到一个新图象,若直线y =2x +b 与这个新图象有3个公共点,则b 的值为(A )A .-734或-12B .-734或2C .-12或2D .-694或-12(第9题解)【解析】 如解图,过点B 的直线y =2x +b 与新图象有三个公共点,将直线向下平移到恰在点C 处相切,此时与新抛物线也有三个公共点.令y =x 2-5x -6=0, 解得x 1=-1,x 2=6, ∴点B 的坐标为(6,0).当直线过点B 时,将点B 的坐标代入y =2x +b ,得 0=12+b ,解得b =-12.将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表达式联立,得x2-5x-6=2x+b,整理,得x2-7x-6-b=0,Δ=49-4(-6-b)=0,解得b =-734.综上所述,b的值为-12或-734.10.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从一个格点移动到与之相距5的另一个格点的运动称为一次跳马变换.例如,在4×4的正方形网格图形中(如图①),从点A经过一次跳马变换可以到达点B,C,D,E等处.现有20×20的正方形网格图形(如图②),则从该正方形的顶点M经过跳马变换到达与其相对的顶点N,最少需要跳马变换的次数是(B),(第10题)) A.13B.14 C.15D.16【解析】如解图①,连结AC,CF,则AF=32,∴两次变换相当于向右移动3格,向上移动3格.(第10题解)又∵MN=202,∴202÷32=203(不是整数),∴按A-C-F的方向连续变换10次后,相当于向右移动了10÷2×3=15(格),向上移动了10÷2×3=15(格),此时点M位于如解图②所示的5×5的正方形网格的点G处,再按如解图②所示的方式变换4次即可到达点N处,∴从该正方形的顶点M经过跳马变换到达与其相对的顶点N,最少需要跳马变换的次数是14,故选B.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若点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点A 表示的数的倒数是__12__.(第11题)12.把多项式a 3-6a 2b +9ab 2分解因式的结果是__a(a -3b)2__. 【解析】 a 3-6a 2b +9ab 2=a(a 2-6ab +9b 2)=a(a -3b)2. 13.若7-2×7-1×70=7p ,则p 的值为__-3__. 【解析】 ∵7-2×7-1×70=7p , ∴-2-1+0=p ,解得p =-3.14.已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x2019+5=2019x +m 的解为x =2020,那么关于y 的一元一次方程5-y2019-5=2019(5-y)-m 的解为__y =2025__.【解析】 整理方程x 2019+5=2019x +m ,得x 2019-2019x =m -5,该方程的解为x =2020,整理方程5-y 2019-5=2019(5-y)-m ,得5-y2019-2019(5-y)=5-m.令n =5-y ,则整理原方程,得n2019-2019n =5-m ,则n =-2020,即5-y =-2020,解得y =2025.(第15题)15.定义[x]表示不超过实数x 的最大整数,如[1.8]=1,[-1.4]=-2,[-3]=-3.函数y =[x]的图象如图所示(-2≤x <2),则方程[x]=12x 2的解为x =0或2.【解析】 当1≤x<2时,12x 2=1,解得x 1=2,x 2=-2(不合题意,舍去).当0≤x<1时,12x 2=0,解得x 1=x 2=0.当-1≤x <0时,12x 2=-1,方程没有实数解.当-2≤x <-1时,12x 2=-2,方程没有实数解.∴方程[x]=12x 2的解为x =0或 2.16.如图,点A ,B 在坐标轴的正半轴上移动,且AB =10,反比例函数y =kx (x >0)的图象与AB 有唯一公共点P ,点M 在x 轴上,△OPM 为直角三角形,当点M 从点(52,0)移动到点(10,0)时,动点P 所经过的路程为__512π__.(第16题)(第16题解)【解析】 如解图,设点A(a ,0),B(0,b),则直线AB 的函数表达式为y =-bax +b.联立⎩⎨⎧y =-ba x +b ,y =k x ,消去y ,得bx 2-abx +ak =0.∵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与AB 有唯一公共点P ,∴点P 的横坐标x P =--ab 2b =a2,∴P 是AB 的中点,∴OP =12AB =5.∵点P 在第一象限,点M 在x 轴上,△OPM 为直角三角形,52≤OM ≤10,∴∠OPM =90°.①当OM =52时,cos ∠POM =OP OM =22, ∴∠POM =45°.②当OM′=10时,cos ∠P ′OM ′=OP′OM′=12,∴∠P ′OM ′=60°,∴∠POP ′=15°,∴l PP′︵=15×π×5180=512π,即动点P 所经过的路程为512π.三、解答题(共66分)17.(6分)(1)计算:-42+38-(π-3.14)0+2cos 245°.【解析】 原式=-16+2-1+2×⎝⎛⎭⎫222=-16+1+1=-14.(2)先化简,再求值:2(a +3)(a -3)-(a -6)+6,其中a =5-1. 【解析】 原式=2(a 2-3)-a +6+6 =2a 2-6-a +12 =2a 2-a +6.当a =5-1时,原式=2a 2-a +6=2×(5-1)2-(5-1)+6=2×(6-25)-5+1+6=19-5 5.18.(6分)(1)解方程:4x 2-8x +1=0. 【解析】 x 2-2x +14=0,x 2-2x +1=34,(x -1)2=34,x -1=±32,x =2±32,∴x 1=2+32,x 2=2-32.(2)解不等式组:⎩⎪⎨⎪⎧2x +5≤3(x +2),2x -1+3x2<1.【解析】⎩⎨⎧2x +5≤3(x +2),①2x -1+3x2<1.②解①,得x ≥-1; 解②,得x <3,∴不等式组的解为-1≤x <3.19.(6分)先化简:⎝⎛⎭⎫3x -1-x -1·x -1x 2-4x +4,再从1,2,3中选取一个适当的数代入求值.【解析】 原式=⎣⎢⎡⎦⎥⎤3x -1-x (x -1)x -1-x -1x -1·x -1(x -2)2 =(2-x )(2+x )x -1·x -1(x -2)2=2+x 2-x.当x =1,2时分式无意义,∴将x =3代入原式,得原式=5-1=-5.20.(8分)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x +2m -1=0有实数根,且m 为正整数,求m 的值及此时方程的根.【解析】 ∵关于x 的方程x 2-2x +2m -1=0有实数根, ∴b 2-4ac =4-4(2m -1)≥0,解得m ≤1. ∵m 为正整数,∴m =1,∴x 2-2x +1=0, 则(x -1)2=0,解得x 1=x 2=1. 21.(8分)阅读理解:如图,点A ,B 在反比例函数y =1x 的图象上,连结AB ,取线段AB 的中点C .分别过点A ,C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G ,CF 交反比例函数y =1x 的图象于点D .点E ,F ,G 的横坐标分别为n -1,n ,n +1(n >1).(1)小红通过观察反比例函数y =1x 的图象,并运用几何知识得出结论:AE +BG =2CF ,CF >DF ,由此得出一个关于1n -1,1n +1,2n 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命题:若n >1,则__1n -1+1n +1>2n__.(第21题)(2)证明命题:小东认为:可以通过“若a -b ≥0,则a ≥b ”的思路证明上述命题. 小晴认为:可以通过“若a >0,b >0,且a÷b ≥1,则a ≥b ”的思路证明上述命题. 请你选择一种方法证明(1)中的命题.【解析】 (1)∵AE +BG =2CF ,CF >DF ,AE =1n -1,BG =1n +1,DF =1n ,∴1n -1+1n +1>2n. (2)方法一: ∵n >1,∴n(n -1)(n +1)>0.∵1n -1+1n +1-2n =n 2+n +n 2-n -2n 2+2n (n -1)(n +1)=2n (n -1)(n +1), ∴1n -1+1n +1-2n >0,∴1n -1+1n +1>2n . 方法二:∵1n -1+1n +12n=n 2n 2-1>1,∴1n -1+1n +1>2n. 22.(10分)某企业安排65名工人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每人每天生产2件甲或1件乙,甲产品每件可获利15元.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经验,乙产品每天产量不少于5件,当每天生产5件时,每件可获利120元,每增加1件,当天平均每件利润减少2元.设每天安排x 人生产乙产品.(1)根据信息填表: 产品种类,每天工人 数(人),每天产 量(件),每件产品可获利润(元)甲,65-x,2(65-x ),15乙,x,x,130-2x (2)若每天生产甲产品可获得的利润比生产乙产品可获得的利润多550元,求每件乙产品可获得的利润.(3)该企业在不增加工人的情况下,增加生产丙产品,要求每天甲、丙两种产品的产量相等.已知每人每天可生产1件丙(每人每天只能生产一种产品),丙产品每件可获利30元,求每天生产三种产品可获得的总利润W(元)的最大值及相应的x 值.【解析】 (2)由题意,得15×2(65-x)=x(130-2x)+550, ∴x 2-80x +700=0,解得x 1=10,x 2=70(不合题意,舍去), ∴130-2x =110(元).答:每件乙产品可获得的利润是110元. (3)设安排m 人生产甲产品,则W =x(130-2x)+15×2m +30(65-x -m) =-2(x -25)2+3200.∵2m =65-x -m ,∴m =65-x3.∵x ,m 都是非负整数,∴取x =26,此时m =13,65-x -m =26, 即当x =26时,W 最大=3198.答:每天生产三种产品可获得的最大总利润为3198元,此时x =26.23.(10分)对任意一个三位数n ,如果n 满足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互不相同,且都不为零,那么称这个数为“相异数”.将一个“相异数”任意两个数位上的数字对调后可以得到三个不同的新三位数,把这三个新三位数的和与111的商记为F(n).例如n =123,对调百位与十位上的数字得到213,对调百位与个位上的数字得到321,对调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字得到132,这三个新三位数的和为213+321+132=666,666÷111=6,所以F(123)=6.(1)计算:F(243),F(617).(2)若s ,t 都是“相异数”,其中s =100x +32,t =150+y(1≤x ≤9,1≤y ≤9,x ,y 都是正整数),规定:k =F (s )F (t ),当F(s)+F(t)=18时,求k 的最大值.【解析】 (1)F(243)=(423+342+234)÷111=9; F(617)=(167+716+671)÷111=14.(2)∵s ,t 都是“相异数”,s =100x +32,t =150+y ,∴F(s)=(302+10x +230+x +100x +23)÷111=x +5,F(t)=(510+y +100y +51+105+10y)÷111=y +6.∵F(s)+F(t)=18,∴x +5+y +6=x +y +11=18,∴x +y =7.∵1≤x ≤9,1≤y ≤9,且x ,y 都是正整数,∴⎩⎪⎨⎪⎧x =1,y =6或⎩⎪⎨⎪⎧x =2,y =5或⎩⎪⎨⎪⎧x =3,y =4或⎩⎪⎨⎪⎧x =4,y =3或⎩⎪⎨⎪⎧x =5,y =2或⎩⎪⎨⎪⎧x =6,y =1.∵s 是“相异数”,∴x ≠2,x ≠3.∵t 是“相异数”,∴y ≠1,y ≠5,∴⎩⎪⎨⎪⎧x =1,y =6或⎩⎪⎨⎪⎧x =4,y =3或⎩⎪⎨⎪⎧x =5,y =2.∴⎩⎪⎨⎪⎧F (s )=6,F (t )=12或⎩⎪⎨⎪⎧F (s )=9,F (t )=9或⎩⎪⎨⎪⎧F (s )=10,F (t )=8. ∴k =F (s )F (t )=612=12或k =F (s )F (t )=99=1或k =F (s )F (t )=108=54, ∴k 的最大值为54. 24.(12分)已知抛物线y =ax 2+bx +3经过点A(1,0)和点B(5,0).(1)求该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2)该抛物线与直线y =35x +3相交于C ,D 两点,P 是抛物线上的动点且位于x 轴下方,直线PM ∥y 轴,分别与x 轴和直线CD 相交于点M ,N.①连结PC ,PD ,如图①,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PCD 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连结PB ,过点C 作CQ ⊥PM ,垂足为Q ,如图②,是否存在点P ,使得△CNQ 与△PBM 相似?若存在,求出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第24题)【解析】 (1)∵抛物线y =ax 2+bx +3经过点A(1,0)和点B(5,0),∴⎩⎪⎨⎪⎧a +b +3=0,25a +5b +3=0,解得⎩⎨⎧a =35,b =-185,∴该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y =35x 2-185x +3. (2)①存在.∵P 是抛物线上的动点且位于x 轴下方,∴可设点P ⎝⎛⎭⎫t ,35t 2-185t +3(1<t <5). ∵直线PM ∥y 轴,分别与x 轴和直线CD 相交于点M ,N ,∴点M(t ,0),N ⎝⎛⎭⎫t ,35t +3, ∴PN =35t +3-⎝⎛⎭⎫35t 2-185t +3=-35⎝⎛⎭⎫t -722+14720. 联立⎩⎨⎧y =35x +3,y =35x 2-185x +3,解得⎩⎪⎨⎪⎧x 1=0,y 1=3,⎩⎪⎨⎪⎧x 2=7,y 2=365. ∴点C(0,3),D ⎝⎛⎭⎫7,365. 如解图,分别过点C ,D 作直线PN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第24题解))则CE =t ,DF =7-t ,∴S △PCD =S △PCN +S △PDN =12PN·CE +12PN·DF =72PN =72⎣⎡⎦⎤-35⎝⎛⎭⎫t -722+14720=-2110⎝⎛⎭⎫t -722+102940, ∴当t =72时,△PCD 的面积有最大值,最大值为102940. ②存在.∵∠CQN =∠PMB =90°,∴当△CNQ 与△PBM 相似时,有NQ CQ =PM BM 或NQ CQ =BM PM这两种情况. ∵CQ ⊥PM ,∴点Q(t ,3),N ⎝⎛⎭⎫t ,35t +3, ∴CQ =t ,NQ =35t +3-3=35t ,∴NQ CQ =35. ∵点P ⎝⎛⎭⎫t ,35t 2-185t +3,M(t ,0),B(5,0), ∴BM =5-t ,PM =0-⎝⎛⎭⎫35t 2-185t +3=-35t 2+185t -3. 当NQ CQ =PM BM 时,有PM =35BM ,即-35t 2+185t -3=35(5-t), 解得t 1=2,t 2=5(不合题意,舍去),此时点P ⎝⎛⎭⎫2,-95. 当NQ CQ =BM PM 时,有BM =35PM ,即5-t =35⎝⎛⎭⎫-35t 2+185t -3, 解得t 1=349,t 2=5(不合题意,舍去),此时点P(349,-5527). 综上所述,存在点P(2,-95)或(349,-5527),使得△CNQ 与△PBM 相似.。

(完整版)《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专题

(完整版)《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专题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专题总论:函数与几何是初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是中考命题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函数中的几何问题,能使代数知识图形化,而几何中的函数问题,能使图形性质代数化;由于函数与几何结合的综合题的形式灵活、立意新颖,能更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数学思想方法,因而成为近几年各地中考的一类热门试题;函数知识与几何知识有机结合的综合题,根据构成命题的主要要素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几何元素间的函数关系问题(这类问题不妨称简称为“几函”问题),这类问题的特点是:根据已知几何图形间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如平行、全等、相似,特别是成比例)建立自变量与函数所表示的几何元素间的等量关系,求出函数关系式,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几何图形中的问题;另一类是函数图像中的几何图形的问题(如三角形、四边形,特别是圆)(这类问题不妨简称为“函几”问题),这类问题的特点是:根据已知函数图像中的几何图形的位置特征,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有关函数、几何问题。

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题是八年级学生初次接触一种用代几综合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和能力是九年级解决中考压轴题所必须具备的。

1.代数(1)表达什么函数(包括其系数的代数意义、几何意义、物理意义)(2)显现怎样的图形(自身、与坐轴、与其他图形)(3)既是一个方程,也是一个坐标4)藏有那些数据,含有什么些关系(5)要建立某种代数关系缺少那些数据2.几何(1)基本图象有几个(2)图象之间有怎样关系(3)图象与所要证明(求解)的结论怎样的关联(4)要建立图象与图象之间的关系缺少那些数据3.代数与几何(1)代数(几何)在那些地方为几何(代数)提供了怎样的数据(2)几何(代数)通过什么方式为几何(代数)提供关系式(3)怎样设数据(坐标或线段长)函数与几何综合题的解题思想方法:“函几问题”与“几函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应用数学方法多、纵横联系较复杂、结构新颖灵活、注重基础能力、探索创新和数学思想方法,它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数学基本功,能从已知所提供的信息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从而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正因如此,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注意解决问题的策略,常用的解题策略一般有以下几种:1.综合使用分析法和综合法。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代数式真题汇编及解析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代数式真题汇编及解析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代数式真题汇编及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a•a 2=a 2B .(a 2)2=a 4C .3a+2a =5a 2D .(a 2b )3=a 2•b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幂的运算.点拨:根据幂的运算法则.解答:2123a a a a +⋅== ()22224a a a ⨯== 325a a a += ()3263a b a b = 故选B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21ab ab -=B 3=±C .222()a b a b -=-D .326()a a =【答案】D【解析】【分析】主要考查实数的平方根、幂的乘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以及完全平方公式.【详解】解:A 项,2ab ab ab -=,故A 项错误;B 3=,故B 项错误;C 项,222()2a b a ab b -=-+,故C 项错误;D 项,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32236()a a a ⨯==.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1)实数的平方根只有正数,而算术平方根才有正负.(2)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222()2a b a ab b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232235x y xy x y +=B .()323626ab a b -=-C .()22239a b a b +=+D .()()22339a b a b a b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积的乘方,完全平方公式以及平方差公式分别化简即可.【详解】A .22x y 和3xy 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该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B .()323628ab a b -=-,故该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C .()222396a b a ab b +=++,故该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D .()()22339a b a b a b +-=-,故该选项计算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合并同类项、幂的运算性质以及乘法公式,熟练掌握相关公式及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如图,下列图形都是由面积为1的正方形按一定的规律组成,其中,第(1)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2个,第(2)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5个,第(3)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9个,…,按此规律.则第(6)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的个数为( )A .20B .27C .35D .40【答案】B【解析】 试题解析:第(1)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2个,第(2)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图象有2+3=5个,第(3)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2+3+4=9个,…,按此规律,第n 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2+3+4+…+(n+1)=(3)2n n +个, 则第(6)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的个数为2+3+4+5+6+7=27个.故选B .考点:规律型:图形变化类.5.下列运算或变形正确的是( )A .222()a b a b -+=-+B .2224(2)a a a -+=-C .2353412a a a ⋅=D .()32626a a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完全平方公式,同底数幂的乘法以及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计算法则解答.【详解】A 、原式中的两项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本选项错误;B 、原式=(a-1)2+2,故本选项错误;C 、原式=12a 5,故本选项正确;D 、原式=8a 6,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单项式的乘法,因式分解,解题关键在于熟记计算法则.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a 5﹣a 3=a 2B .6x 3y 2÷(﹣3x )2=2xy 2C .2212a 2a-= D .(﹣2a )3=﹣8a 3 【答案】D【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单项式除以单项式以及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负指数幂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详解】A 、a 5﹣a 3,无法计算,故此选项错误;B 、6x 3y 2÷(﹣3x )2=6x 3y 2÷9x 2=23xy 2,故此选项错误; C 、2a ﹣2=22a ,故此选项错误; D 、(﹣2a )3=﹣8a 3,正确.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单项式除以单项式以及积的乘方运算、负指数幂的性质,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7.观察下列图形:( )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那么第7个图形中共有五角星的个数为( ) A .20B .21C .22D .23【答案】C【解析】【分析】设第n 个图形共有a n (n 为正整数)个五角星,根据各图形中五角星个数的变化可找出变化规律“a n =3n +1(n 为正整数)”,再代入n =7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设第n 个图形共有a n (n 为正整数)个五角星,∵a 1=4=3×1+1,a 2=7=3×2+1,a 3=10=3×3+1,a 4=13=3×4+1,…,∴a n =3n +1(n 为正整数),∴a 7=3×7+1=22.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根据各图形中五角星个数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a n =3n +1(n 为正整数)”是解题的关键.8.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36a a a -⋅=-B .632a a a ÷=C .()2222a a =D .()326a a =【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和同底数幂的乘除法运算法则对各选项进行计算,最后进一步判断即可.【详解】A :()523a a a -⋅=-,计算错误;B :633a a a ÷=,计算错误;C :()2224a a =,计算错误;D :()326a a =,计算正确;故选:D.【点睛】比特主要考查了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和同底数幂的运算,熟练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9.观察等式:2+22=23-2;2+22+23=24-2;2+22+23+24=25-2;已知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250、251、252、、299、2100,若250=a,用含a的式子表示这组数的和是()A.2a2-2a B.2a2-2a-2 C.2a2-a D.2a2+a【答案】C【解析】【分析】由等式:2+22=23-2;2+22+23=24-2;2+22+23+24=25-2,得出规律:2+22+23+…+2n=2n+1-2,那么250+251+252+…+299+2100=(2+22+23+…+2100)-(2+22+23+…+249),将规律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2+22=23-2;2+22+23=24-2;2+22+23+24=25-2;…∴2+22+23+…+2n=2n+1-2,∴250+251+252+…+299+2100=(2+22+23+...+2100)-(2+22+23+ (249)=(2101-2)-(250-2)=2101-250,∵250=a,∴2101=(250)2•2=2a2,∴原式=2a2-a.故选:C.【点睛】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解决本题的难点在于得出规律:2+22+23+…+2n=2n+1-2.10.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x3+x5=x8 B.(y+1)(y-1)=y2-1 C.a10÷a2=a5 D.(-a2b)3=a6b3【答案】B【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积的乘方运算法则、整式的乘除运算分别计算得出答案.【详解】A、x3+x5,无法计算,故此选项错误;B、(y+1)(y-1)=y2-1,正确;C 、a 10÷a 2=a 8,故此选项错误;D 、(-a 2b )3=-a 6b 3,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以及积的乘方运算、整式的乘除运算,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426x x x +=B .236x x x ⋅=C .236()x x =D .222()x y x y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4x 与2x 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A 错误; 235x x x ⋅=,B 错误;236()x x =,C 正确;22()()x y x y x y -=+-,D 错误.故选C .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12.已知单项式2m 13a b -与n 7a b -互为同类项,则m n +为( )A .1B .2C .3D .4【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同类项的概念求解.【详解】解:Q 单项式2m 13a b -与7a b n -互为同类项, n 2∴=,m 11-=,n 2∴=,m 2=.则m n 4+=.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同类项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同类项定义中的两个“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13.如图,大正方形与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差是60,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30B .20C .60D .40【答案】A【解析】【分析】 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x ,小正方形的边长为y ,表示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结合大正方形与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差是60即可求解.【详解】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x ,小正方形的边长为y ,则2260x y -=,∵S 阴影=S △AEC +S △AED =11()()22x y x x y y -+-g g =1()()2x y x y -+g =221()2x y - =1602⨯ =30.故选A.【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方差公式的应用,读懂图形和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是解此题的关键.14.计算(0.5×105)3×(4×103)2的结果是( )A .13210⨯B .140.510⨯C .21210⨯D .21810⨯ 【答案】C【解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幂的乘方的性质,积的乘方的性质进行计算.解:(0.5×105)3×(4×103)2=0.125×1015×16×106=2×1021.故选C .本题考查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理清指数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15.下列算式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 .(2)(2)a b b a +-B .11(1)(1)22x x +-- C .(3)(3)x y x y --+D .()()m n m n ---+ 【答案】D【解析】【分析】利用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即可.【详解】(-m-n )(-m+n )=(-m )2-n 2=m 2-n 2,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16.如图,从边长为(4a +)cm 的正方形纸片中剪去一个边长为(1a +)cm 的正方形(0a >),剩余部分沿虚线又剪拼成一个矩形(不重叠无缝隙),则矩形的面积为( )A .22(25)a a cm +B .2(315)a cm +C .2(69)a cm +D .2(615)a cm +【答案】D【解析】【分析】 利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小正方形的面积即可,注意完全平方公式的计算.【详解】矩形的面积为:(a+4)2-(a+1)2=(a 2+8a+16)-(a 2+2a+1)=a 2+8a+16-a 2-2a-1=6a+15.故选D .17.按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能使输出y 的值为1的是( )A.a=3,b=2 B.a=﹣3,b=﹣1 C.a=1,b=3 D.a=4,b=2【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每个选项进行计算,即可判断.【详解】解:A、当a=3,b=2时,y=12a-=132-=1,符合题意;B、当a=﹣3,b=﹣1时,y=b2﹣3=1﹣3=﹣2,不符合题意;C、当a=1,b=3时,y=b2﹣3=9﹣3=6,不符合题意;D、当a=4,b=2时,y=12a-=142-=12,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代数式求值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8.下面的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棋子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其中第①个图形有1颗棋子,第②个图形有6颗棋子,第③个图形有15颗棋子,第④个图中有28颗棋子,…,则第6个图形中棋子的颗数为()A.63 B.64 C.65 D.66【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图形中棋子的个数找到规律,从而利用规律解题.【详解】解:∵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第1个图形中棋子的个数为()11211=⨯⨯-;第2个图形中棋子的个数为()62221=⨯⨯-;第3个图形中棋子的个数为()153231=⨯⨯-;第4个图形中棋子的个数为()284241=⨯⨯-;L L第n 个图形中棋子的个数为()21n n -∴第6个图形中棋子的个数为()626166⨯⨯-=.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变化规律的问题,能找出第n 个图形棋子的个数的表达式是解题的关键.19.若(x +4)(x ﹣1)=x 2+px +q ,则( )A .p =﹣3,q =﹣4B .p =5,q =4C .p =﹣5,q =4D .p =3,q =﹣4【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整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x +4)(x ﹣1)=x 2+3x ﹣4∴p =3,q =﹣4故选:D .【点睛】考查整式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整式的运算法则.20.通过计算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验证的公式是( )A .B.C.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大正方形的面积=3个小正方形的面积+6个矩形的面积,分别计算长结果,即可得答案.【详解】∵大正方形的面积=3个小正方形的面积+6个矩形的面积,∴(a+b+c)2=a2+b2+c2+2ab+2bc+2ac,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明确大正方形的面积=3个小正方形的面积+6个矩形的面积是解题关键.。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综合题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综合题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综合题必胜中学2018-01-30 15:15:15题型专项几何图形综合题【题型特征】以几何知识为主体的综合题,简称几何综合题,主要研究图形中点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以及特定图形的判定和性质.一般以相似为中心,以圆为重点,常常是圆与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解题策略】解答几何综合题应注意:(1)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2)掌握常规的证题方法和思路;(3)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几何证明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计算问题.还要灵活运用其他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小结】几何计算型综合问题,是以计算为主线综合各种几何知识的问题.这类问题的主要特点是包含知识点多、覆盖面广、逻辑关系复杂、解法灵活.解题时必须在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及题设的基础上挖掘几何图形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在复杂的“背景”下辨认、分解基本图形,或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并善于联想所学知识,突破思维障碍,合理运用方程等各种数学思想才能解决.【提醒】几何论证型综合题以知识上的综合性引人注目.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几何论证型综合题的难度普遍下降,出现了一大批探索性试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减少几何中推理论证的难度,加强探索性训练,将成为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命题的新趋势.为了复习方便,我们将几何综合题分为:以三角形为背景的综合题;以四边形为背景的综合题;以圆为背景的综合题.类型1操作探究题1.在Rt△ABC中,∠C=90°,Rt△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Rt△ADE的位置,点E在斜边AB上,连接BD,过点D作DF⊥AC于点F.(1)如图1,若点F与点A重合,求证:AC=BC;(2)若∠DAF=∠DBA.①如图2,当点F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判断线段AF与线段B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当点F在线段CA上时,设BE=x,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线段AF.解:(1)证明:由旋转得,∠BAC=∠BAD,∵DF⊥AC,∴∠CAD=90°.∴∠BAC=∠BAD=45°.∵∠ACB=90°,∴∠ABC=45°.∴AC=BC.(2)①AF=BE.理由:由旋转得AD=AB,∴∠ABD=∠ADB.∵∠DAF=∠ABD,∴∠DAF=∠ADB.∴AF∥BD.∴∠BAC=∠ABD.∵∠ABD=∠FAD,由旋转得∠BAC=∠BAD.∴∠FAD=∠BAC=∠BAD=1/3×180°=60°.由旋转得,AB=AD.∴△ABD是等边三角形.∴AD=BD.在△AFD和△BED中:1.∠F=.∠BED=90°;2.AD=BD; 3.∠FAD=∠EBD,∴△AFD≌△BED(AAS).∴AF=BE.②如图由旋转得∠BAC=∠BAD.∵∠ABD=∠FAD=∠BAC+∠BAD=2∠BAD,由旋转得AD=AB,∴∠ABD=∠ADB=2∠BAD.∵∠BAD+∠ABD+∠ADB=180°,∴∠BAD+2∠BAD+2∠BAD=180°.∴∠BAD=36°.设BD=a,作BG平分∠ABD,∴∠BAD=∠GBD=36°.∴AG=BG=BD=a.∴DG=AD-AG=AD-BG=AD-BD.∵∠BDG=∠ADB,∴△BDG∽△ADB.∴BD/AD=DG/DB.∴BD/AD=(AD-BD)/BD∴AD/BD=(1+根号5)/2。

新课标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强效提升分数精华版中考数学复习专题 代数、三角、几何综合问题

新课标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强效提升分数精华版中考数学复习专题 代数、三角、几何综合问题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 代数、三角、几何综合问题概述:代数、三角与几何综合题是较复杂与难度较大的问题,其中包括方程、函数、三角与几何等,内容基本上包含所有的初中数学知识,必须把以前的函数观念、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进行综合来解题.典型例题精析 例1.有一根直尺的短边长2cm ,长边长10cm ,还有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形纸板,它的斜边长12cm ,如图1,将直尺的矩边DE 放置与直角三角形纸板的斜边AB 重合,且点D 与点A 重合,将直尺沿AB 方向平移如图2,设平移的长度为xcm (•0≤x ≤10),直尺和三角形纸板的重叠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cm 2.(1)当x=0时(如图),S=________;当x=10时,S=___________; (2)当0<x ≤4时(如图2),求S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3)当4<x<10时,求S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同学可在图3、•图4中画草图)解析:(1)2;2.(2)在Rt △ADG 中,∠A=45°, ∴DG=AD=x .同理EF=AE=x+2,∴S 梯形DEGF =12(x+x+2)×2=2x+2, ∴S=2x+2.(3)①当4<x<6时,(如图5) GD=AD=x ,EF=EB=12-(x+2)=10-x , 则S △ADG =12x -2,S △BEF =12(10-x )2, 而S △ABC =12×12×6=36,∴S=36-12x 2-12(10-x )2=-x 2+10x-14,S=-x 2+10x-14=-(x-5)2+11,∴当x=5(4<5<6)时,S 最大值=11.②当6≤x<10时(如图6), BD=BG=12-x ,BE=EF=10-x ,S=12(12-x+10-x )×2=22-2x , S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所以S ≤10.由①、②可得,当4<x<10时,S 最大值=11.例2.如图所示,点O 2是⊙O 1上一点,⊙O 2与⊙O 1相交于A 、D 两点,BC⊥AD,垂足为D ,分别交⊙O 1、⊙O 2于B 、C 两点,延长DO 2交⊙O 2于E ,交BA 的延长线于F ,BO 2交AD 于G ,连结AG .•(1)求证:∠BGD=∠C ;(2)若∠DO 2C=45°,求证:AD=AF ;(3)若BF=6CD ,且线段BD 、BF 的长是关于x 的方程x 2-(4m+2)x+4m 2+8=0•的两个实数根,求BD 、BF 的长.解析:(1)∵BC ⊥AD 于D , ∴∠BDA=∠CDA=90°,∴AB 、AC 分别为⊙O 1、⊙O 2的直径.∵∠2=∠3,∠BGD+∠2=90°,∠C+∠3=90°, ∴∠BGD=∠C .(2)∵∠DO 2C=45°,∴∠ABD=45°,∵O 2D=O 2C ,∴∠C=∠O 2DC=12(180°-∠DO 2C )=67.5°, ∴∠4=22.5°, ∵∠O 2DC=∠ABD+∠F , ∴∠F=∠4=22.5°,∴AD=AF .(3)∵BF=6CD ,∴设CD=k ,则BF=6k . 连结AE ,则AE ⊥AD ,∴AE ∥BC ,∴AE AFBD BF∴AE ·BF=BD ·AF . 又∵在△AO 2E 和△DO 2C 中,AO 2=DO 2 ∠AO 2E=∠DO 2C , O 2E=O 2C ,∴△AO 2E≌△DO 2C ,∴AE=CD=k,∴6k2=BD·AF=(BC-CD)(BF-AB).∵∠BO2A=90°,O2A=O2C,∴BC=AB.∴6k2=(BC-k)(6k-BC).∴BC2-7kBC+12k2=0,解得:BC=3k或BC=4k.当BC=3k,BD=2k.∵BD、BF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x2-(4m+2)x+4m2+8=0的两个实数根.∴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BD+BF=2k+6k=8k=4m+2.整理,得:4m2-12m+29=0.∵△=(-12)2-4×4×29=-320<0,此方程无实数根.∴BC=3k(舍).当BC=4k时,BD=3k.∴3k+6k=4m+2,18k2=4m2+8,整理,得:m2-8m+16=0,解得:m1=m2=4,∴原方程可化为x2-18x+72=0,解得:x1=6,x2=12,∴BD=6,BF=12.中考样题训练1.已知抛物线y=-x2+(k+1)x+3,当x<1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当x>1时,y 随x的增大而减小.(1)求k的值及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A在B的左边),抛物线的顶点为P,试求出A、•B、P三点的坐标,并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条抛物线;(3)求经过P、A、B三点的圆的圆心O′的坐标;(4)设点G(0,m)是y轴上的动点.①当点G运动到何处时,直线BG是⊙O′的切线?并求出此时直线BG的解析式.②若直线BG与⊙O相交,且另一个交点为D,当m满足什么条件时,点D在x轴的下方?2.如图,已知圆心A(0,3),⊙A与x轴相切,⊙B的圆心在x轴的正半轴上,且⊙B与⊙A外切于点P,两圆的公切线MP交y轴于点M,交x轴于点N.(1)若sin ∠OAB=45,求直线MP 的解析式及经过M 、N 、B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A 的位置大小不变,⊙B 的圆心在x 轴的正半轴上移动,并使⊙B 与⊙A 始终外切,过M 作⊙B 的切线MC ,切点为C ,在此变化过程中探究: ①四边形OMCB 是什么四边形,对你的结论加以证明;②经过M 、N 、B 三点的抛物线内是否存在以BN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表示出来;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如图,已知直线L 与⊙O 相交于点A ,直径AB=6,点P 在L•上移动,连结OP 交⊙O 于点C ,连结BC 并延长BC 交直线L 于点D .(1)若AP=4,求线段PC 的长;(2)若△PAO 与△BAD 相似,求∠APO 的度数和四边形OADC 的面积.(•答案要求保留根号)LyM CBA xPO N考前热身训练1.如图,已知A 为∠POQ 的边OQ 上一点,以A 为顶点的∠MAN 的两边分别交射线OP 于M 、N 两点,且∠MAN=∠POQ=α(α为锐角),当∠MAN 为以点A 为旋转中心,AM 边从与AO•重合的位置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旋转(∠MAN 保持不变)时,M 、N 两点在射线OP•上同时以不同的速度向右平行移动.设OM=x ,ON=y (y>x ≥0),△AOM 的面积为S ,若cos α、OA•是方程2z 2-5z+2=0的两个根.(1)当∠MAN 旋转30°(即∠OAM=30°)时,求点N 移动的距离;(2)求证:AN 2=ON ·MN ; (3)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量x 的取值范围;(4)试写出S 随x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S 的取值范围.2.如图,已知P 、A 、B 是x 轴上的三点,点A 的坐标为(-1,0),点B 的坐标为(3,0),•且PA :AB=1:2,以AB 为直径画⊙M 交y 轴的正半轴于点C . (1)求证:PC 是⊙M 的切线;(2)在x 轴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 ,使得直线QC 与过A 、C 、B•三点的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若存在,求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画⊙N ,使得圆心N 在x 轴的负半轴上,⊙N 与⊙M 外切,且与直线PC 相切于D ,•问将过A 、C 、B 三点的抛物线平移后,能否同时经过P 、D 、A 三点?为什么?M A Q P O N答案:中考样题看台1.(1)k=1,抛物线解析式y=-x2+2x+3(2)A(-1,0),B(3,0),C(1,4)(3)∵⊙O′过A、B两点,∴O′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M,交⊙O′于N,则有MP×MN=MA×MB,4MN=2×2,∴MN=1,•PN=5,O′P=52<PM,∴O′点在x轴上方,∴O′M=32,∴O′(1,32).(4)①过B点作⊙O′的切线交y轴于点G,直线BO′交y轴于点E,可求出直线BO•′的解析式为,y=-34x+94,∴E(0,94),∵BG是⊙O′的切线,BO⊥EG,∴BO=OE×OG,∴OG=4,•∴G(0,-4),求出直线BG的解析式为y=43x-4.②-4<m<0.2.(1)在Rt△AOB中,∵OA=3,sin∠OAB=45,cos∠OAB=35,∴AB=5,OB=4,BP=5-3=2.•在Rt△APM中,APAM=cos∠OAB=35,∴AM=5,OM=2,∴点M(0,-2),又△NPB∽△AOB,∴BN AB BP OB,∴BN=52,•∴ON=32,∴点B(32,0),设MP的解析式为y=kx+b,∵MP经过M、N两点,∴MP的解析式为y=43x-2,设过M、N、B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a(x-32)(x-4)且点M(0,-2)在其上,可得a=-13,即y=-13x2+116x-2.(2)①四边形OMCB是矩形.证明:在⊙A不动,⊙B运动变化过程中,恒有∠BAO=∠MAP,OA=AP,∠AOB=∠APM=90°,∴△AOB≌△APM,∴OB=PM,AB=AM,∴PB=OM ,而PB=BC ,∴OM=BC ,由切线长定理知MC=MP ,∴MC=OB , ∴四边形MOBC 是平行四边形, 又∵∠MOB=90°,∴四边形MOBC 是矩形.②存在,由上证明可知,Rt △MON ≌Rt △BPN , ∴BN=MN .因此在过M 、N 、B 三点的抛物线内有以BN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MNB 存在,• 由抛物线的轴对称性可知,在抛物线上必有一点M ′与M 关于其对称轴对称, ∴BN=BM ′,这样得到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有两个,△MNB 和△M ′NB . 3.(1)∵L 与⊙O 相切于点A ,∴∠4=90°,∴OP 2=OA 2+AP 2, ∵OB=OC=12AB=3,AP=4, ∴OP 2=32+42,∴OP=5, ∴PC=5-3=2.(2)∵△PAO ∽△BAD ,且∠1>∠2,∠4=90°, ∴∠2=∠APO ,∴OB=OC ,∴∠2=∠3 ∵∠1=∠2+∠3,∴∠2=2∠2=2∠APO ∴∠4=90°,∴∠1+∠APO=90° ∴3∠APO=90°,∴∠APO=30°. 在Rt △BAD 中,∠2=∠APO=30°.∴AD=6sin30°=6×3. 过点O 作OE ⊥BC 于点E ∵∠2=30°,BO=3,∴OE=32,BE=3×cos30°=2,∴∴S 四边形OADC =S △BAD -S △BOC =12AB ·AD=12BC ·OE=12×6×12×3294154.考前热身训练1.(1)易知OA=2,cos α=12,∠POQ=∠MAN=60°, ∴初始状态时,△AON 为等边三角形,•∴ON=OA=2,当AM 旋转到AM ′时,点N 移动到N ′, ∵∠OAM ′=30°,∠POQ=∠M ′AN•′=60°,∴∠M ′N ′A=30°,在Rt △OAN 中,ON ′=2AO=4, ∴NN ′=ON ′-ON=2,∴点N 移动的距离为2.(2)易知△OAN ∽△AMN ,∴AN 2=ON ·MN .(3)∵MN=y-x ,∴AN 2=y 2-xy ,过A 点作AD ⊥OP ,垂足为D ,可得OD=1, ∴DN=ON-OD=y-1,在Rt △AND 中,AN 2=AD 2+DN 2=y 2-2y+4, ∴y 2-xy=y 2-2y+4,即y=42x-. ∴y>0,∴2-x>0,即x<2,又∵x ≥0,∴x 的取值范围是:0≤x<2.(4)S=12·OM ·x ,∵S 是x 的正比例函数,且比例系数2>0,∴0≤S<2·2.即0≤ 2.(1)易知⊙M 半径为2,设PA=x ,则x :4=1:2⇒x=2,由相交弦定理推论得OC=OA .OB=1×3,2=PO 2+OC 2=32+2=12,PM 2=42=16,MC 2=22=4,∴PM 2=PC 2+MC 2,∴∠PCM=90°.(2)易知过A 、C 、B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x+1)(x-3),•假设满足条件的Q 点存在,坐标为(m ,0),直线QC 的解析式为y=-m, ∵直线QC 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方程(x+1)(x-3)∴(2+3m)2=0,∴m=-32,即满足条件的Q 点存在,•坐标为(-32,0);(3)连结DN ,作DH ⊥PN ,垂足为H ,设⊙N 的半径为r ,则∵ND ⊥PC , ∴ND ∥MC ,∴DN PN MC PM =,∴224r r -=, ∴r=23,∵DN 2=NH ·NP ,∴(23)2=NH·(2-23),∴NH=13,∴,∴D(-2).∵抛物线y=-3(x+1)(x-3)平移,使其经过P、A两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3(x+•1)(x+3)又经验证D是该抛物线上的点,∴将过A、C、B三点的抛物线平移后能同时经过P、D、A三点.。

初中数学几何综合-含答案

初中数学几何综合-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13小题)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O是对角线AC与BD的交点,M是BC边上的动点(点M 不与B、C重合),过点C作CN垂直DM交AB于点N,连结OM、ON、MN.下列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结论是()①S四边形ABCD=4S四边形ONBM;②BM2+CM2=2ON2;③△CON≌△DOM;④若AB=2,则S△OMN的最小值是1.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如图,正方形ABCD中,∠EAF=45°,BD分别交AE、AF于M、N,连MF、EF,下列结论:①MN2=BN2+DM2;②DE+BF=EF;③AM=MF且AM⊥MF;④若E为CD 中点,则=.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4,AC与BD相交于点O,N是AO的中点,点M在BC边上,且BM=3,P为对角线BD上一点,当对角线BD平分∠NPM时,PM﹣PN值为()A.1B.C.2D.4.如图,在正方形ABCD内一点E连接BE、CE,过C作CF⊥CE与BE延长线交于点F,连接DF、DE.CE=CF=1,DE=,下列结论中:①△CBE≌△CDF;②BF⊥DF;③点D到CF的距离为2;④S四边形DECF=+1.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B.2C.3D.45.如图,已知E,F分别为正方形ABCD的边AB,BC的中点,AF与DE交于点M.则下列结论:①∠AME=90°,②∠BAF=∠EDB,③AM=MF,④ME+MF=MB.其中正确结论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6.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点D在CG上,BC=1,CE=3,H是AF的中点,EH与CF交于点O.则HE的长为()A.2B.C.2D.或27.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一点,过点E作EF∥CD,交AD于F,交对角线BD于G,取DG的中点H,连结AH,EH,FH.下列结论:①FH∥AE;②AH=EH且AH⊥EH;③∠BAH=∠HEC;④△EHF≌△AHD;⑤若,则.其中哪些结论是正确()A.①②④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⑤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E、F分别为BC、CD上的两点,BE =CF,AE、BF分别交BD、AC于M、N两点,连OE、OF.下列结论:①AE=BF;②AE⊥BF;③CE+CF=BD;④S四边形OECF=S正方形ABCD,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M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点E在AD的延长线上,连接AM、EM、CM,延长EM交AB于点F,若AM=EM,∠E=30°,则下列结论:①FM=ME;②BF=DE;③CM⊥EF;④BF+MD=BC,其中正确的结论序号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AG平分∠BAC交BD于G,DE ⊥AG于点H.下列结论:①AD=2AE:②FD=AG;③CF=CD:④四边形FGEA是菱形;⑤OF=BE,正确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11.如图,以正方形ABCD的顶点A为圆心,以AD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对角线AC于点E,再分别以D,E为圆心,以大于DE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图中的点F处,连接AF并延长,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P,则∠P=()A.90°B.45°C.30°D.22.5°12.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CD上,连接AE,过点A作AF⊥AE交CB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EF,AG平分∠F AE,AG分别交BC,EF于点G,H,连接EG,DH.则下列结论中:①AF=AE;②∠EGC=2∠BAG;③DE+BG=EG;④AD+DE=DH;⑤若DE=CE,则CE:CG:EG=3:4:5,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2个B.3个C.4个D.5个13.如图,矩形ABCD中,O为AC的中点,过点O的直线分别与AB、CD交于点E、F,连接BF交AC于点M,连接DE、BO.若∠COB=60°,FO=FC=2,则下列结论:①FB⊥OC;②△EOB≌△CMB;③四边形EBFD是菱形;④MB=2.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共3小题)14.如图,点E为正方形ABCD外一点,且ED=CD,连接AE,交BD于点F.若∠CDE =40°,则∠DFC的度数为.15.如图,正方形ABCD中,在AD的延长线上取点E,F,使DE=AD,DF=BD,连接BF分别交CD,CE于H,G,下列结论:①EC=2DG;②∠GDH=∠GHD;③S△CDG=S四边形DHGE;④图中只有8个等腰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填番号).1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P为AB的中点,BE⊥PD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AE、BE、F A⊥AE交DP于点F,连接BF,FC.若AE=2,则FC=.三.解答题(共24小题)17.如图,在直线l上将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ECGF的边CD和边CE靠在一起,连接DG,过点A作AH∥DG,交BG于点H.连接HF,AF,其中FH交DG于点M.(1)求证:△AH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若AB=3,EC=4,求DM的长.18.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8,连接AC、BD交于点O,CM平分∠ACD交BD 于点M,MN⊥CM,交AB于点N,(1)求∠BMN的度数;(2)求BN的长.19.如图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点E、F分别在AB,BC的延长线上,且∠EOF=90°,OE与BC交于点M,连接EF,G是EF的中点,连接OG.(1)求证:OE=OF(2)若∠BOG=65°,求∠BOE的度数;(3)是否存在点M是BC中点,且使(1)的结论成立,若存在,请给予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如图,正方形ABCD中,AB=,在边CD的右侧作等腰三角形DCE,使DC=DE,记∠CDE为α(0°<α<90°),连接AE,过点D作DG⊥AE,垂足为G,交E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1)求∠DEA的大小(用α的代数式表示);(2)求证:△A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当CF=时,求点E到CD的距离.21.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CD上(不与点C,D重合),AE交对角线BD 于点G,GF⊥AE交BC于点F.(1)求证:AG=FG.(2)若AB=10,BF=4,求BG的长.(3)如图2,连接AF,EF,若AF=AE,求正方形ABCD与△CEF的面积之比.22.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DC上一点,连结AC,AE.(1)如图1,若AC=8,AE=10,求△ACE的面积.(2)如图2,EF⊥AC于点F,连结BF.求证:AE=BF.23.如图1,正方形ABCD中,点E是边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DE,过点B作BF⊥DE,垂足为点F,BF与CD相交于点G.(1)求证:△BCG≌△DCE;(2)如图2,连接BD,若,求BG的长.2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为OC上动点(不与O、C 重合),作AF⊥BE,垂足为G,分别交BC、OB于F、H,连接OG、CG.(1)求证:△AOH≌△BOE;(2)求∠AGO的度数;(3)若∠OGC=90°,BG=,求△OGC的面积.25.如图,O为正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E为AB边上一点,F为BC边上一点,△EBF 的周长等于BC的长.(1)若AB=24,BE=6,求EF的长;(2)求∠EOF的度数;(3)若OE=OF,求的值.26.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一点,过B作BG⊥AE于G,延长BG至点F使∠CFB=45°(1)求证:∠BAG=∠CBF;(2)求证:AG=FG;(3)若GF=2BG,CF=,求AB的长.27.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P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点E在AD的延长线上,且P A=PE,PE交CD于点F,(1)证明:PC=PE;(2)求∠CPE的度数;(3)如图2,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ABCD,其他条件不变,当∠ABC=120°,连接CE,试探究线段AP与线段C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8.如图,△ABC中,点O为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的外角平分线CF于点F,交∠ACB内角平分线CE于E.(1)试说明EO=FO;(2)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3)若AC边上存在点O,使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猜想△ABC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9.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E是DB延长线上一点,且△ACE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若∠AEB=2∠EAB,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30.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G为线段BD上一点,连接AG,过G作AG⊥GE交BC 于E,连接AE.(1)求证:BG=DG+BE;(2)如图2,AB=4,E为BC中点,P,Q分别为线段AB,AE上的动点,满足QE=AP,则在P,Q运动过程中,当以PQ为对角线的正方形PRQS的一边恰好落在△ABE的某一边上时,直接写出正方形PRQS的面积.3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AD,延长DA于点E,使得DA=AE,连接BE.(1)求证:四边形AEBC是矩形;(2)过点E作AB的垂线分别交AB,AC于点F,G,连接CE交AB于点O,连接OG,若AB=6,∠CAB=30°,求△OGC的面积.3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BC,对角线AC、BD交于点O,BD平分∠ABC,过点D作DE⊥B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OE.(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若DC=2,AC=4,求OE的长.33.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过点A作AE⊥BC于点E,延长BC至F,使CF=BE,连接DF.(1)求证:四边形AEFD是矩形;(2)若BF=8,DF=4,求CD的长.34.已知:如图,点E为▱ABCD对角线AC上的一点,点F在线段BE的延长线上,且EF =BE,线段EF与边CD相交于点G.(1)求证:DF∥AC;(2)如果AB=BE,DG=CG,联结DE、CF,求证:四边形DECF是矩形.35.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过点D作DE⊥BC于E,延长CB到点F,使BF=CE,连接AF,OF.(1)求证:四边形AFED是矩形.(2)若AD=7,BE=2,∠ABF=45°,试求OF的长.36.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C,过点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点M为AB的中点,连接CM.(1)求证:四边形ADEC是矩形;(2)若CM=5,且AC=8,求四边形ADEC的周长.37.如图,已知△OAB中,OA=OB,分别延长AO、BO到点C、D.使得OC=AO,OD =BO,连接AD、DC、CB.(1)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2)以OA、OB为一组邻边作▱AOBE,连接CE,若CE⊥BD,求∠AOB的度数.38.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过点A作AE⊥BC于点E,延长BC到点F,使CF=BE,连接DF.(1)求证:四边形AEFD是矩形;(2)连接OE,若AD=10,EC=4,求OE的长度.3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BPCD中,点O为BD中点,连接CO并延长交PB延长线于点A,连接AD、BC,若AC=CP,(1)求证:四边形ABCD为矩形;(2)在B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连接OE交AD于点F,若AB=9,BC=12,AE=3,则AF的长为.40.如图,菱形ABCD中,AC与BD交于点O,DE∥AC,DE=AC.(1)求证:四边形OCED是矩形;(2)连结AE,交OD于点F,连结CF,若CF=CE=1,求AC长.2021年01月06日杨莲莲的初中数学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3小题)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O是对角线AC与BD的交点,M是BC边上的动点(点M 不与B、C重合),过点C作CN垂直DM交AB于点N,连结OM、ON、MN.下列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结论是()①S四边形ABCD=4S四边形ONBM;②BM2+CM2=2ON2;③△CON≌△DOM;④若AB=2,则S△OMN的最小值是1.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依次判定△CNB≌△DMC,△AON≌△BOM,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BD,AO=AC,BO=BD,AC=BD,∴AO=BO,∠OAN=∠OBM=45°,∠AOB=90°,∵CN⊥DM,∴∠MCN+∠CMD=∠CMD+∠CDM=90°,∴∠CDM=∠BCN,∵CD=BC,∠DCM=∠CBN,∴△CDM≌△BCN(AAS),∴CM=BN,∴AN=BM,∴△AON≌△BOM(SAS),∴S△AON=S△BOM,∴S四边形ONBM=S△AOB=S正方形ABCD,∴S四边形ABCD=4S四边形ONBM;故①正确;∵△AON≌△BOM,∴ON=OM,∠AON=∠BOM,∴∠NOM=∠AOB=90°,∴△NO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N2=2ON2,∵BN2+BM2=MN2,∴CM2+BM2=2ON2,故②正确;∵∠MON=∠COD=90°,∴∠NOC=∠MOD,∵OD=OC,ON=OM,∴△CON≌△DOM(SAS),故③正确;∵AB=2,∴S正方形ABCD=4,∵△AON≌△BOM,∴四边形BMON的面积=△AOB的面积=1,即四边形BMON的面积是定值1,∴当△MNB的面积最大时,△MNO的面积最小,设BN=x=CM,则BM=2﹣x,∴△MNB的面积=x(2﹣x)=﹣x2+x=﹣(x﹣1)2+,∴当x=1时,△MNB的面积有最大值,此时S△OMN的最小值是1﹣=,故④不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以及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解题时注意二次函数的最值的运用.2.如图,正方形ABCD中,∠EAF=45°,BD分别交AE、AF于M、N,连MF、EF,下列结论:①MN2=BN2+DM2;②DE+BF=EF;③AM=MF且AM⊥MF;④若E为CD 中点,则=.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①过B作BD的垂线,截取BH=MD,连接AH,HN,如图,易证△ADM≌△ABH,△AHN≌△AMN,得MN=HN,最后根据勾股定理可作判断;②延长CB,截取BI=DE,连接AI,如图,易证△ADE≌△ABI,△AIF≌△AEF,得IF=EF,即DE+BF=EF,成立.③作辅助线,则可证△AFJ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K=BF=KJ,证明∠JCK=45°,推出四边形BCJK为平行四边形,所以GJ=BC=AD,可证△GJM≌△DAM,则M为AJ的中点,又∠AFJ=90°,故AM=MF且AM⊥MF,成立.④延长CB,截取BL=DE,连接AL,可设DE=a,BF=x,则EF=LF=a+x,CF=2a﹣x,CE=a,由勾股定理可知:3x=2a,则==,成立.【解答】解:①过B作BD的垂线,截取BH=MD,连接AH,HN,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AB,∠ADB=∠ABD=45°,∠BAD=90°,∴∠ABH=45°=∠ADM,在△ADM和△ABM中,∵,∴△ADM≌△ABH(SAS),∴∠DAM=∠BAH,AM=AH,∵∠EAF=45°,∠BAD=90°,∴∠DAM+∠BAN=∠BAH+∠BAN=45°,∴∠MAN=∠HAN=45°,在△AHN和△AMN中,∵,∴△AHN≌△AMN(SAS),∴MN=HN,Rt△BHN中,HN2=BH2+BN2,∴MN2=BN2+DM2,成立.②延长CB,截取BI=DE,连接AI,如图,在△ADE和△ABI中,∵∴△ADE≌△ABI(SAS),同理得△AIF≌△AEF(SAS),∴IF=EF,即DE+BF=EF,成立;③如图,过F作FJ⊥AF交AE的延长线于J,过J作JK⊥BC于K,连接CJ,过J作JG ∥BC交BD于G,∴∠AFJ=∠AFB+∠JFK=90°,∵∠AFB+∠BAF=90°,∴∠BAF=∠JFK,∵∠EAF=45°,∠AFJ=90°,∴△AFJ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在△ABF和△FKJ中,∵,∴△ABF≌△FKJ(SAS),∴AB=FK=BC,BF=KJ,∴CK=BF=KJ,∴∠JCK=45°,∴∠DBC=∠JCK,∴BG∥CJ,∵JG∥BC,∴四边形BCJK为平行四边形,∴GJ=BC=AD,∵AD∥BC∥GJ,∴∠DAM=∠MJK,在△GJM和△DAM中,∵,∴△GJM≌△DAM(AAS),∴AM=MJ,则M为AJ的中点,又∠AFJ=90°,故AM=MF且AM⊥MF,成立.④延长CB,截取BL=DE,连接AL,可设DE=a,BF=x,则EF=LF=a+x,∵E为CD中点,∴CD=BC=2a,∴CF=2a﹣x,CE=a,在Rt△EFC中,由勾股定理得:EF2=CE2+CF2∴(a+x)2=a2+(2a﹣x)2解得:3x=2a,则==,成立.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4,AC与BD相交于点O,N是AO的中点,点M在BC边上,且BM=3,P为对角线BD上一点,当对角线BD平分∠NPM时,PM﹣PN值为()A.1B.C.2D.【分析】作以BD为对称轴作N的对称点N',连接MN',PN',根据PM﹣PN=PM﹣PN'≤MN',当P,M,N'三点共线时,取“=”,再证得△MCN'∽△BCA,从而推得△MC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结合BM=3.正方形的边长为4,求得CM,即为MN',问题可解.【解答】解:如图所示,∵对角线BD平分∠NPM,∴作以BD为对称轴N的对称点N',连接MN',PN',根据轴对称性质可知,PN=PN',∠NPO=N′PO,NO=N′O∵在正方形ABCD中,AB=4∴AC=AB=4,∵O为AC中点∴OA=OC=2∵N为OA的中点∴ON=∴ON'=CN'=∴AN'=3∵BM=3∴CM=4﹣3=1∴==∵∠MCN'=∠BCA∴△MCN'∽△BCA∴∠CMN'=∠ABC=90°∵∠MCN'=45°∴△MC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MN'=CM=1∴PM﹣PN的值为1.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明确正方形的相关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等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在正方形ABCD内一点E连接BE、CE,过C作CF⊥CE与BE延长线交于点F,连接DF、DE.CE=CF=1,DE=,下列结论中:①△CBE≌△CDF;②BF⊥DF;③点D到CF的距离为2;④S四边形DECF=+1.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B.2C.3D.4【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逐项判断即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CD,∠BCD=90°,∵CF⊥CE,∴∠ECF=∠BCD=90°,∴∠BCE=∠DCF,在△BCE与△DCF中,,∴△BCE≌△DCF(SAS),故①正确;∵△BCE≌△DCF,∴∠CBE=∠CDF,∴∠DFB=∠BCD=90°,∴BF⊥DF,故②正确,过点D作DM⊥CF,交CF的延长线于点M,∵∠ECF=90°,FC=EC=1,∴∠CFE=45°,∵∠DFM+∠CFB=90°,∴∠DFM=∠FDM=45°,∴FM=DM,∴由勾股定理可求得:EF=,∵DE=,∴由勾股定理可得:DF=2,∵EF2+BE2=2BE2=BF2,∴DM=FM=,故③错误,∵△BCE≌△DCF,∴S△BCE=S△DCF,∴S四边形DECF=S△DCF+S△DCE=S△ECF+S△DEF=+,故④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四边形的综合问题,涉及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等知识内容,综合程度高,需要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答.5.如图,已知E,F分别为正方形ABCD的边AB,BC的中点,AF与DE交于点M.则下列结论:①∠AME=90°,②∠BAF=∠EDB,③AM=MF,④ME+MF=MB.其中正确结论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BC=AD,∠ABC=∠BAD=90°,再根据中点定义求出AE=BF,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F和△DA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BAF=∠ADE,然后求出∠ADE+∠DAF=∠BAD=90°,从而求出∠AMD =90°,再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可得∠AME=90°,得出①正确;根据中线的定义判断出∠ADE≠∠EDB,然后求出∠BAF≠∠EDB,判断出②错误;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a,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F,再根据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出AM,然后求出MF,消掉a即可得到AM=MF,判断出③正确;过点M作MN⊥AB于N,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解得MN=a,AN=a,得出NB=AB﹣AN=2a﹣a=a,根据勾股定理得BM=a,求出ME+MF=+a=a,MB=a,得出ME+MF=MB,故④正确.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在正方形ABCD中,AB=BC=AD,∠ABC=∠BAD=90°,∵E、F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AE=BF=BC,在△ABF和△DAE中,,∴△ABF≌△DAE(SAS),∴∠BAF=∠ADE,∵∠BAF+∠DAF=∠BAD=90°,∴∠ADE+∠DAF=∠BAD=90°,∴∠AMD=180°﹣(∠ADE+∠DAF)=180°﹣90°=90°,∴∠AME=180°﹣∠AMD=180°﹣90°=90°,故①正确;∵DE是△ABD的中线,∴∠ADE≠∠EDB,∴∠BAF≠∠EDB,故②错误;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a,则BF=a,在Rt△ABF中,AF===a,∵∠BAF=∠MAE,∠ABC=∠AME=90°,∴△AME∽△ABF,∴=,即=,解得:AM=a,∴MF=AF﹣AM=a﹣a=a,∴AM=MF,故③正确;如图,过点M作MN⊥AB于N,则MN∥BC,∴△AMN∽△AFB,∴==,即==,解得MN=a,AN=a,∴NB=AB﹣AN=2a﹣a=a,根据勾股定理得:BM===a,∵ME+MF=+a=a,MB=a,∴ME+MF=MB,故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①③④共3个.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仔细分析图形并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点D在CG上,BC=1,CE=3,H是AF的中点,EH与CF交于点O.则HE的长为()A.2B.C.2D.或2【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分别求得HO和OE的长后即可求得HE的长.【解答】解:∵AC、CF分别是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GFE的对角线,∴∠ACD=∠GCF=45°,∴∠ACF=90°,又∵H是AF的中点,∴CH=HF,∵EC=EF,∴点H和点E都在线段CF的中垂线上,∴HE是CF的中垂线,∴点H和点O是线段AF和CF的中点,∴OH=AC,在Rt△ACD和Rt△CEF中,AD=DC=1,CE=EF=3,∴AC=,∴CF=3,又OE是等腰直角△CEF斜边上的高,∴OE=,∴HE=HO+OE=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的知识,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7.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一点,过点E作EF∥CD,交AD于F,交对角线BD于G,取DG的中点H,连结AH,EH,FH.下列结论:①FH∥AE;②AH=EH且AH⊥EH;③∠BAH=∠HEC;④△EHF≌△AHD;⑤若,则.其中哪些结论是正确()A.①②④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⑤【分析】①根据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即可得结论;②根据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得结论;③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矩形的性质进行角的计算即可得结论;④根据边边边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得结论;⑤根据割补法求四边形的面积,再求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得结论.【解答】证明:①在正方形ABCD中,∠ADC=∠C=90°,∠ADB=45°,∵EF∥CD∴∠EFD=90°,得矩形EFDC.在Rt△FDG中,∠FDG=45°,∴FD=FG,∵H是DG中点,∴FH⊥BD∵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过A点只能有一条垂直于BD的直线,∴AE不垂直于BD,∴FH与AE不平行.所以①不正确.②∵四边形ABEF是矩形,∴AF=EB,∠BEF=90°,∵BD平分∠ABC,∴∠EBG=∠EGB=45°,∴BE=GE,∴AF=EG.在Rt△FGD中,H是DG的中点,∴FH=GH,FH⊥BD,∴∠AFH=∠AFE+∠GFH=90°+45°=135°,∠EGH=180°﹣∠EGB=180°﹣45°=135°,∴∠AFH=∠EGH,∴△AFH≌△EGH,∴AH=EH,∠AHF=∠EHG,∴∠AHF+AHG=∠EHG+∠AHG,即∠FHG=∠AHE=90°,∴AH⊥EH.所以②正确.③∵△AFH≌△EGH,∴∠F AH=∠GEH,∵∠BAF=CEG=90°,∴∠BAH=∠HEC.所以③正确.④∵EF=AD,FH=DH,EH=AH,∴△EHF≌△AHD所以④正确.⑤如图,过点H作HM⊥AD于点M,设EC=FD=FG=x,则BE=AF=EG=2x,∴BC=DC=AB=AD=3x,HM=x,AM=x,∴AH2=(x)2+(x)2=x2,S四边形DHEC=S梯形EGDC﹣S△EGH=(2x+3x)•x﹣×=2x2S△AHE=AH•EH=AH2=x2∴==.所以⑤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等内容,解题关键是综合利用以上知识解决问题.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E、F分别为BC、CD上的两点,BE =CF,AE、BF分别交BD、AC于M、N两点,连OE、OF.下列结论:①AE=BF;②AE⊥BF;③CE+CF=BD;④S四边形OECF=S正方形ABCD,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分析】①易证得△ABE≌△BCF(ASA),则可证得结论①正确;②由△ABE≌△BCF,可得∠FBC=∠BAE,证得AE⊥BF,选项②正确;③证明△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得选项③错误;④证明△OBE≌△OCF,根据正方形被对角线将面积四等分,即可得出选项④正确.【解答】解:①∵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ABE=∠BCF=90°,在△ABE和△BCF中,∵,∴△ABE≌△BCF(SAS),∴AE=BF,故①正确;②由①知:△ABE≌△BCF,∴∠FBC=∠BAE,∴∠FBC+∠ABF=∠BAE+∠ABF=90°,∴AE⊥BF,故②正确;③∵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CD,∠BCD=90°,∴△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D=BC,∴CE+CF=CE+BE==BC,故③错误;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OB=OC,∠OBE=∠OCF=45°,在△OBE和△OCF中,∵,∴△OBE≌△OCF(SAS),∴S△OBE=S△OCF,∴S四边形OECF=S△COE+S△OCF=S△COE+S△OBE=S△OBC=S正方形ABCD,故④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属于四边形的综合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注意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此题的关键.9.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M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点E在AD的延长线上,连接AM、EM、CM,延长EM交AB于点F,若AM=EM,∠E=30°,则下列结论:①FM=ME;②BF=DE;③CM⊥EF;④BF+MD=BC,其中正确的结论序号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分析】①证明△AFM是等边三角形,可判断;②③证明△CBF≌△CDE(ASA),可作判断;④设MN=x,分别表示BF、MD、BC的长,可作判断.【解答】解:①∵AM=EM,∠AEM=30°,∴∠MAE=∠AEM=30°,∴∠AMF=∠MAE+∠AEM=60°,∵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F AD=90°,∴∠F AM=90°﹣30°=60°,∴△AFM是等边三角形,∴FM=AM=EM,故①正确;②连接CE、CF,∵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B=∠CDM,AD=CD,在△ADM和△CDM中,∵,∴△ADM≌△CDM(SAS),∴AM=CM,∴FM=EM=CM,∴∠MFC=∠MCF,∠MEC=∠ECM,∵∠ECF+∠CFE+∠FEC=180°,∴∠ECF=90°,∵∠BCD=90°,∴∠DCE=∠BCF,在△CBF和△CDE中,∵,∴△CBF≌△CDE(ASA),∴BF=DE;故②正确;③∵△CBF≌△CDE,∴CF=CE,∵FM=EM,∴CM⊥EF,故③正确;④过M作MN⊥AD于N,设MN=x,则AM=AF=2x,AN=x,DN=MN=x,∴AD=AB=x+x,∴DE=BF=AB﹣AF=x+x﹣2x=x﹣x,∴BF+MD=(x﹣x)+x=x,∵BC=AD=x+x x,故④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的有①②③;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熟记正方形的性质确定出△AFM是等边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菱10.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AG平分∠BAC交BD于G,DE⊥AG于点H.下列结论:①AD=2AE:②FD=AG;③CF=CD:④四边形FGEA是菱形;⑤OF =BE,正确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分析】①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得:∠BAG=∠CAG=22.5°,由垂直的定义计算∠AED=90°﹣22.5°=67.5°,∠EAD=∠EAD=22.5°,得ED是AG的垂直平分线,则AE=EG,△BE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AD=AB>2AE,可作判断;②证明△DAF≌△ABG(ASA),可作判断;③分别计算∠CDF=∠CFD=67.5°,可作判断;④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可作判断;⑤设BG=x,则AF=AE=x,表示OF和BE的长,可作判断.【解答】解:①∵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AD=90°,∠BAC=45°,∵AG平分∠BAC,∴∠BAG=∠CAG=22.5°,∵AG⊥ED,∴∠AHE=∠EHG=90°,∴∠AED=90°﹣22.5°=67.5°,∴∠ADE=22.5°,∵∠ADB=45°,∴∠EDG=22.5°=∠ADE,∵∠AHD=∠GHD=90°,∴∠DAG=∠DGA,∴AD=DG,AH=GH,∴ED是AG的垂直平分线,∴AE=EG,∴∠EAG=∠AGE=22.5°,∴∠BEG=45°=∠ABG,∴∠BGE=90°,∴AE=EG<BE,∴AD=AB>2AE,故①不正确;②∵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AB,∠DAF=∠ABG=45°,∵∠ADF=∠BAG=22.5°,∴△DAF≌△ABG(ASA),∴DF=AG,故②正确;③∵∠CDF=45°+22.5°=67.5°,∠CFD=∠AFE=90°﹣22.5°=67.5°,∴∠CDF=∠CFD,∴CF=CD,故③正确;④∵∠EAH=∠F AH,∠AHE=∠AHF,∴∠AEF=∠AFE,∴AE=AF,∴EH=FH,∵AH=GH,AG⊥EF,∴四边形FGEA是菱形;故④正确;⑤设BG=x,则AF=AE=x,由①知△BE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x,∴AB=AE+BE=x+x=(+1)x,∴AO==,∴OF=AO﹣AF=﹣x=,∴==,∴OF=BE;故⑤正确;本题正确的结论有:②③④⑤;故选:C.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此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注意掌握正方形的性质,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1.如图,以正方形ABCD的顶点A为圆心,以AD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对角线AC于点E,再分别以D,E为圆心,以大于DE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图中的点F处,连接AF并延长,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P,则∠P=()A.90°B.45°C.30°D.22.5°【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DAC=∠ACD=45°,由作图知,∠CAP=∠DAC =22.5°,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DAC=∠ACD=45°,由作图知,∠CAP=∠DAC=22.5°,∴∠P=180°﹣∠ACP﹣∠CAP=22.5°,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角平分线定义,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CD上,连接AE,过点A作AF⊥AE交CB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EF,AG平分∠F AE,AG分别交BC,EF于点G,H,连接EG,DH.则下列结论中:①AF=AE;②∠EGC=2∠BAG;③DE+BG=EG;④AD+DE=DH;⑤若DE=CE,则CE:CG:EG=3:4:5,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2个B.3个C.4个D.5个【分析】①正确.证明△ADE≌△ABF(ASA)可得结论.②正确.证明△AGF≌△AGE(SAS),推出∠AGF=∠AGE=90°﹣∠BAG,推出∠EGF =180°﹣2∠BAG可得结论.③正确.证明△GAF≌△GAE,推出GF=GE可得结论.④正确.过点H作HM⊥AD于M,HN⊥CD于N,证明△HMA≌△HNE(AAS),推出AM=EN,HM=HN,再证明四边形HMDN是正方形可得结论.⑤正确.当DE=EC时,设DE=EC=a,BG=x,则EG=a+x,GC=2a﹣x,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求出x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ABC=∠ABF=∠ADE=∠BAD=90°,∵AE⊥AF,∴∠EAF=∠BAD=90°,∴∠BAF=∠DAE,∴△ADE≌△ABF(ASA),∴AE=AF,故①正确,∵AG平分∠EAF,∴∠GAF=∠GAE,∵AF=AE,AG=AG,∴△AGF≌△AGE(SAS),∴∠AGF=∠AGE=90°﹣∠BAG,∴∠EGF=180°﹣2∠BAG,∵∠EGF=180°﹣∠EGC,∴∠EGC=2∠BAG,故②正确,∵△ADE≌△ABF,∴DE=BF,∵△GAF≌△GAE,∴GF=GE,∵FG=BF+BG=DE+BG,∴EG=BG+DE,故③正确,过点H作HM⊥AD于M,HN⊥CD于N,∵AE=AF,∠EAF=90°,AH平分∠EAF,∴AH⊥EF,HF=HE,∴HA=HE=HF,∵∠ADE+∠AHE=180°,∴∠HAD+∠DEH=180°,∵∠DEH+∠HEN=180°,∴∠HAM=∠HEN,∵∠AMH=∠ENH=90°,∴△HMA≌△HNE(AAS),∴AM=EN,HM=HN,∵∠HMD=∠HND=∠MDN=90°,∴四边形HMDN是矩形,∵HM=HN,∴四边形HMDN是正方形,∴DM=DN=HM=HN,DH=DM,∴DA+DE=DM+AM+DN﹣EN=2DM=DH,故④正确,当DE=EC时,设DE=EC=a,BG=x,则EG=a+x,GC=2a﹣x,在Rt△ECG中,∵EG2=EC2+CG2,∴(x+a)2=a2+(2a﹣x)2,解得x=a,∴CG=a,EG=a,∴CE:CG:EG=a:a:=3:4:5,故⑤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13.如图,矩形ABCD中,O为AC的中点,过点O的直线分别与AB、CD交于点E、F,连接BF交AC于点M,连接DE、BO.若∠COB=60°,FO=FC=2,则下列结论:①FB⊥OC;②△EOB≌△CMB;③四边形EBFD是菱形;④MB=2.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连接BD,先证明△BOC是等边三角形,得FO=FC,BO=BC,故①正确;因为△EOB≌△FOB≌△FCB,故△EOB不会全等于△CBM,故②错误;再证明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由OB⊥EF推出四边形EBFD是菱形故③正确,先判断出CM=,再由∠CBM=30°,判断出BC=2,进而判断出④,由此不难得到答案.【解答】解:连接BD,∵四边形ABCD是矩形,∴AC=BD,AC、BD互相平分,∵O为AC中点,∴BD也过O点,∴OB=OC,∵∠COB=60°,OB=OC,∴△OBC是等边三角形,∴OB=BC=OC,∠OBC=60°,在△OBF与△CBF中,,∴△OBF≌△CBF(SSS),∴△OBF与△CBF关于直线BF对称,∴FB⊥OC,OM=CM;∴①正确,∵∠OBC=60°,∴∠ABO=30°,∵△OBF≌△CBF,∴∠OBM=∠CBM=30°,∴∠ABO=∠OBF,∵AB∥CD,∴∠OCF=∠OAE,∵OA=OC,∠AOE=∠FOC∴△AOE≌△COF(ASA),∴OE=OF,∴OB⊥EF,∴四边形EBFD是菱形,∴③正确,∵△EOB≌△FOB≌△FCB,∴△EOB≌△CMB错误.∴②错误;∵FO=FC=2,FM⊥OC,∠FCM=30°,∴CM=,∵∠CBM=30°,∴BC=2,∴BM=3,∴④错误.综上可知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2个,故选:B.【点评】本题属于四边形的综合题,考查矩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二.填空题(共3小题)14.如图,点E为正方形ABCD外一点,且ED=CD,连接AE,交BD于点F.若∠CDE =40°,则∠DFC的度数为110°.【分析】根据正方形性质和已知得:AD=DE,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计算∠DAE=25°,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AFD=110°,证明△ADF≌△CDF(SAS),∠DFC=∠AFD =110°.【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DC,∠ADC=90°,∴∠ADB=∠BDC=45°,∵DC=DE,∴AD=DE,∴∠DAE=∠DEA,∵∠ADE=90°+40°=130°,∴∠DAE==25°,∴∠AFD=180°﹣25°﹣45°=110°,在△ADF和△CDF中,∵,∴△ADF≌△CDF(SAS),∴∠DFC=∠AFD=110°,故答案为:110°.【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属于基础题,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是关键.15.如图,正方形ABCD中,在AD的延长线上取点E,F,使DE=AD,DF=BD,连接BF分别交CD,CE于H,G,下列结论:①EC=2DG;②∠GDH=∠GHD;③S△CDG=S四边形DHGE;④图中只有8个等腰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②③(填番号).【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已知推出四边形DECB是平行四边形,得到BD=CE,BD ∥CE,无法证出G为CE的中点;得到BD∥CE,推出∠DCG=∠BDC=45°,求出∠BGC=∠GBC,得到BC=CG=CD,求出∠CDG=∠DHG即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出△CDG和四边形DHGE的面积相等;可得有9个等腰三角形.【解答】解:∵正方形ABCD,DE=AD,∴AD∥BC,DE=BC,∠EDC=90°,∴四边形DECB是平行四边形,∴BD=CE,BD∥CE,∵DE=BC=AD,∴∠DCE=∠DEC=45°,要使CE=2DG,只要G为CE的中点即可,但DE=DC,DF=BD,∴EF≠BC,即△EFG和△BCG不全等,∴G不是CE中点,∴①错误;∵∠ADB=45°,DF=BD,∴∠F=∠DBH=∠ADB=22.5°,∴∠DHG=180°﹣90°﹣22.5°=67.5°,∵BD∥CE,∴∠DCG=∠BDC=45°,∵∠DHG=67.5°,∴∠HGC=22.5°,∠DEC=45°,∵∠BGC=180°﹣22.5°﹣135°=22.5°=∠GBC,∴BC=CG=CD,∴∠CDG=∠CGD=(180°﹣45°)=67.5°=∠DHG,∴②正确;∵CG=DE=CD,∠DCE=∠DEC=45,∠HGC=22.5°,∠GDE=90﹣∠CDG=90﹣67.5=22.5°,∴△DEG≌△CHG,要使△CDG和四边形DHGE的面积相等,只要△DEG和△CHG的面积相等即可,根据已知条件△DEG≌△CHG,∴③S△CDG=S四边形DHGE;正确,等腰三角形有△ABD,△CDB,△BDF,△CDE,△BCG,△DGH,△EGF,△CDG,△DGF;∴④错误;故答案为:②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正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综合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1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P为AB的中点,BE⊥PD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AE、BE、F A⊥AE交DP于点F,连接BF,FC.若AE=2,则FC=2.【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AD,再求出∠BAE=∠DAF,∠ABE=∠ADF,然后利用“角边角”证明△ABE和△AD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E=AF,从而判断出△A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AE的长度求出EF,过点A作AH⊥EF于H,连接BH,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H=EH=FH,利用“角边角”证明△APH 和△BP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E=AH,然后求出△BE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HB=45°,然后求出∠AHB=∠FHB,再利用“边角边”证明△ABH和△FBH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B=BF,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求出BE=DF,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求出∠BAH=∠BFE,然后求出∠BFE=∠ADF,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求出∠EBF=∠FDC,再利用“边角边”证明△BEF和△DFC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FC=EF.【解答】解:在正方形ABCD中,AB=AD,∠BAD=90°,∵F A⊥AE,∴∠EAF=90°,∴∠BAE=∠DAF,∵∠ABE+∠BPE=∠ADF+∠APD=90°,∴∠ABE=∠ADF,在△ABE和△ADF中,,∴△ABE≌△ADF(ASA),∴AE=AF,BE=DF,∵F A⊥AE,∴△A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AE=2,过点A作AH⊥EF于H,连接BH,。

初中数学试卷大题题型

初中数学试卷大题题型

一、应用题1. 实际问题与方程(含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题目:某工厂生产一批产品,甲车间每天生产20个,乙车间每天生产30个。

问:如果甲车间每天生产15天,乙车间每天生产10天,两个车间一共能生产多少个产品?2. 实际问题与不等式题目:小明每天阅读时间为x小时,小华每天阅读时间为y小时。

已知x+y≥3,x <y,求x和y的取值范围。

3. 实际问题与函数题目:某商品原价为m元,打x折后的价格为y元。

已知m=100,x=0.8,求y的值。

二、几何题1. 平面几何题目:已知三角形ABC中,∠A=60°,AB=5cm,AC=8cm,求BC的长度。

2. 立体几何题目:长方体ABCD-A'B'C'D'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AB=BC=4cm,高AD=6cm。

求长方体的体积。

3. 圆与扇形题目:半径为r的圆的面积是S,求圆的周长。

三、代数题1. 代数式化简题目:化简表达式:(a+b)^2 - (a-b)^22. 分式运算题目:计算分式的值:$\frac{3x^2-2x}{x^2-1}$3. 二次方程题目:解二次方程:x^2 - 5x + 6 = 0四、综合题1. 综合应用题题目:某市今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道路建设占30%,绿化建设占20%,其他建设占50%。

求道路建设、绿化建设和其他建设各需要投资多少万元?2. 综合几何题题目: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A=90°,AB=8cm,BC=15cm。

求斜边AC的长度。

3. 综合代数题题目: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1,2)和B(3,4)。

求函数的解析式。

五、探究题1. 探究规律题目:观察下列数列:1, 3, 7, 13, 21,...。

请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2. 探究性质题目:已知正方形ABCD,E、F、G分别为AB、BC、CD的中点。

请探究三角形EFG 的面积与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初三数学】代数几何综合题(含答案)(共15页)

【初三数学】代数几何综合题(含答案)(共15页)

代数几何综合题代数几何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合笥最强的题型,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很多以代数几何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其命题的主要结合点是方程与几何、函数与几何等,解代数几何综合题最常用的数学方法是数形结合,由形导数,以数促形。

例1、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点A (2,0),B (0,2),P (x ,0)()x <0,连结BP ,过P 点作PC PB ⊥交过点A 的直线a 于点C (2,y ) (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x 取最大整数时,求BC 与PA 的交点Q 的坐标。

解:(1) PC PB BO PO ⊥⊥,∴∠+∠=︒∠+∠=︒∴∠=∠CPA OPB PBO OPB CPA PBO 9090, A (2,0),C (2,y )在直线a 上 ∴∠=∠=︒BOP PAC 90∴∆∆BOP PAC ~∴=PO AC BOPA,∴=+||||||x y x 22, x y x y x<<∴=-0022,,∴=-+y x x 122(2) x <0,∴x 的最大整数值为-1 ,当x =-1时,y =-32,∴=CA 32BO a BOQ CAQ OQ AQ BOCA//~,,∴∴=∆∆ 设Q 点坐标为()m ,0,则AQ m =-2∴-=∴=m m m 223287,Q 点坐标为()870,说明:利用数形结合起来的思想,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应用。

关键是搞清楚用坐标表示的数与线段的长度的关系。

练习1.如图,从⊙O 外一点A 作⊙O 的切线AB 、AC ,切点分别为B 、C ,⊙O 的直径BD 为6,连结CD 、AO.(1)求证:CD ∥AO ;(3分)(2)设CD =x ,AO =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分) (3)若AO +CD =11,求AB 的长。

(4分)B2.如图,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x1,0)、(x2,O),其中x1、x2是关于x的方程x2+2x+m-3=O 的两根,且x1<0<x2.(1)求m的取值范围;(2)设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ACB=90°,∠CAB=30°,求m的值;(3)在上述条件下,若点D在第二象限,△DAB≌△CBA,求出直线AD的函数解析式.3.一张矩形纸片OABC 平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O 为原点,点A 在x 的正半轴上,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OA =5,OC =4。

中考数学专项练习 代数式(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数学试题

中考数学专项练习 代数式(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数学试题

代数式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1,按图中所示的规律,用2016个这样的三角形镶嵌而成的四边形的周长是()A.2018 B.2019 C.2017 D.20162.根据如图所示的三个图所表示的规律,依次下去第n个图中平行四边形的个数是()A.3n B.3n(n+1)C.6n D.6n(n+1)3.用四个全等的矩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如图所示的大正方形,已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44,小正方形的面积是4,若用x,y表示矩形的长和宽(x>y),则下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A.x+y=12 B.x﹣y=2 C.xy=35 D.x2+y2=144二、填空题4.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式子:.(ab≠0),其中第7个式子是,第n个式子是(n为正整数).5.搭建如图①的单顶帐篷需要17根钢管,这样的帐篷按图②、图③的方式串起来搭建,则串7顶这样的帐篷需要根钢管.6.定义:a是不为1的有理数,我们把称为a的差倒数.如:2的差倒数是,﹣1的差倒数是.已知a1=﹣,a2是a1的差倒数,a3是a2的差倒数,a4是a3的差倒数,…,依此类推,a2009=.7.把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各边三等分,分割得到图①,图中含有1个边长是1的正六边形;把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各边四等分,分割得到图②,图中含有3个边长是1的正六边形;把边长为5的正三角形各边五等分,分割得到图③,图中含有6个边长是1的正六边形;…依此规律,把边长为7的正三角形各边七等分,并按同样的方法分割,得到的图形中含有个边长是1的正六边形.8.一盒铅笔12支,n盒铅笔共有支.9.观察下列等式:1、32﹣12=4×2;2、42﹣22=4×3;3、52﹣32=4×4;4、()2﹣()2=()×();…则第4个等式为,第n个等式为.(n是正整数)10.观察表一,寻找规律.表二,表三分别是从表一中选取的一部分,则a+b的值为.表一:0 1 2 3 …1 3 5 7 …2 5 8 11 …3 7 11 15 ………………表二:1114a表三:11 1317 b11.将正整数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排列下去,若有序实数对(n,m)表示第n排,从左到右第m个数,如(4,2)表示实数9,则表示实数17的有序实数对是.12.已知21=2,22=4,23=8,24=16,25=32,…,观察上面规律,试猜22008的末位数是.13.用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按图所示的方式摆图形,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个图形需棋子枚.(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14.观察下列图形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20个图形共有个★.15.下列给出的一串数:2,5,10,17,26,□,50.仔细观察后回答:缺少的数是.16.将杨辉三角中的每一个数都换成分数,得到一个如图所示的分数三角形,称莱布尼茨三角形.若用有序实数对(m,n)表示第m行,从左到右第n个数,如(4,3)表示分数.那么(9,2)表示的分数是.17.观察右表,依据表格数据排列的规律,数2008在表格中出现的次数共有次.1 2 3 4 …2 4 6 8 …3 6 9 12 …4 8 12 16 ………………三、解答题18.先观察下列等式,然后用你发现的规律解答下列问题.┅┅(1)计算=;(2)探究=;(用含有n的式子表示)(3)若的值为,求n的值.代数式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1,按图中所示的规律,用2016个这样的三角形镶嵌而成的四边形的周长是()A.2018 B.2019 C.2017 D.2016【考点】平面镶嵌(密铺).【专题】压轴题;规律型.【分析】根据图象显示的规律找到,1个三角形,2个三角形,3个三角形组成的周长,得到规律为第n个三角形的周长为3+(n﹣1),所以可求得2016个这样的三角形镶嵌而成的四边形的周长.【解答】解:由图中可知:1个三角形组成的图形的周长是3;2个三角形组成的图形的周长是3+1=4;3个三角形组成的图形的周长是3+2=5;…那么2016个这样的三角形镶嵌而成的四边形的周长是3+2015=2018.故选A.【点评】本题需注意要以第一图为基数来找规律.2.根据如图所示的三个图所表示的规律,依次下去第n个图中平行四边形的个数是()A.3n B.3n(n+1)C.6n D.6n(n+1)【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专题】压轴题;规律型.【分析】从图中这三个图形中找出规律,可以先找出这三个图形中平行四边形的个数,分析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从而求出第n个图中平行四边形的个数.【解答】解:从图中我们发现(1)中有6个平行四边形,6=1×6,(2)中有18个平行四边形,18=(1+2)×6,(3)中有36个平行四边形,36=(1+2+3)×6,∴第n个中有3n(n+1)个平行四边形.故选B.【点评】本题为找规律题,从前三个图形各自找出有多少个平行四边形,从中观察出规律,然后写出与n有关的代数式来表示第n个中的平行四边形的数目.3.用四个全等的矩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如图所示的大正方形,已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44,小正方形的面积是4,若用x,y表示矩形的长和宽(x>y),则下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A.x+y=12 B.x﹣y=2 C.xy=35 D.x2+y2=144【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压轴题.【分析】能够根据大正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求得正方形的边长,再根据其边长分别列方程,根据4个矩形的面积和等于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的差列方程.【解答】解:A、根据大正方形的面积求得该正方形的边长是12,则x+y=12,故A选项正确;B、根据小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求得该正方形的边长是2,则x﹣y=2,故B选项正确;C、根据4个矩形的面积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小正方形的面积,即4xy=144﹣4=140,xy=35,故C选项正确;D、(x+y)2=x2+y2+2xy=144,故D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关键是能够结合图形和图形的面积公式正确分析,运用排除法进行选择.二、填空题4.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式子:.(ab≠0),其中第7个式子是﹣,第n个式子是(﹣1)n(n为正整数).【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专题】压轴题;规律型.【分析】观察给出的一列数,发现这一列数的分母a的指数分别是1、2、3、4…,与这列数的项数相同,故第7个式子的分母是a7,第n个式子的分母是a n;这一列数的分子b的指数分别是2、5、8、11,…即第一个数是3×1﹣1=2,第二个数是3×2﹣1=5,第三个数是3×3﹣1=8,第四个数是3×4﹣1=11,…每个数都比项数的3倍少1,故第7个式子的分子是b3×7﹣1=b20,第n个式子的分子是b3n﹣1;特别要注意的是这列数字每一项的符号,它们的规律是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正,故第7个式子的符号为负,第n个式子的符号为(﹣1)n.【解答】解:第7个式子是﹣,第n个式子是(﹣1)n.故答案为:﹣,(﹣1)n.【点评】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这类题型在中考中经常出现.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对于本题而言难点就是变化的部分太多,有三处发生变化:分子、分母、分式的符号.学生很容易发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但是如何用一个统一的式子表示出分式的符号的变化规律是难点中的难点.5.搭建如图①的单顶帐篷需要17根钢管,这样的帐篷按图②、图③的方式串起来搭建,则串7顶这样的帐篷需要83 根钢管.【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专题】压轴题;规律型.【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得:搭建如图①的单顶帐篷需要17根钢管,从串第2顶帐篷开始,每多串一顶帐篷需多用11根钢管.【解答】解:第一顶帐篷用钢管数为17根;串二顶帐篷用钢管数为17+11×1=28根;串三顶帐篷用钢管数为17+11×2=39根;以此类推,串七顶帐篷用钢管数为17+11×6=83根.故答案为:83.【点评】本题考查图形中的计数规律,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分析、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6.定义:a是不为1的有理数,我们把称为a的差倒数.如:2的差倒数是,﹣1的差倒数是.已知a1=﹣,a2是a1的差倒数,a3是a2的差倒数,a4是a3的差倒数,…,依此类推,a2009=.【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倒数.【专题】压轴题;规律型.【分析】理解差倒数的概念,要根据定义去做.通过计算,寻找差倒数出现的规律,依据规律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差倒数定义可得: ==, =4,.显然每三个循环一次,又2009÷3=669余2,故a2009和a2的值相等.【点评】此类题型要严格根据定义做,这也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类型题之一,同时注意分析循环的规律.7.把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各边三等分,分割得到图①,图中含有1个边长是1的正六边形;把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各边四等分,分割得到图②,图中含有3个边长是1的正六边形;把边长为5的正三角形各边五等分,分割得到图③,图中含有6个边长是1的正六边形;…依此规律,把边长为7的正三角形各边七等分,并按同样的方法分割,得到的图形中含有15 个边长是1的正六边形.【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专题】压轴题;规律型.【分析】分割含有边长是1的正六边形,其实你可以看个底部,要数六边形,可以看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小三角形是不包含在内的,一开始你可以忽略它们,而底部每个小三角形都由一个正六边形所独有的底三角形,当大的正三角形边长为N时,所以底部有六边形有N﹣2个,上一层的两个顶点小三角形又可以忽略,而第二层有小三角形N﹣1个,所以第二层有六边形有N﹣1﹣2个,即N﹣3个,如此类推,再上几层就是N﹣4,N﹣5,N﹣6个,一直到从上数下第三层,再上一层的三角形已经不能再当六边形的底了,所以到此为止,所以共有的六边形是N﹣2+N﹣3+N﹣4+…+2+1=[(1+N﹣2)(N﹣2)]÷2=.【解答】解:故当N=7时, =15个.【点评】此题考查了平面图形的有规律变化,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分析、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8.一盒铅笔12支,n盒铅笔共有12n 支.【考点】列代数式.【专题】应用题.【分析】本题考查列代数式,要注意文字中的数学关系,一盒12支,n盒则共有12n支.【解答】解:12•n=12n.【点评】本题考查列代数式,要明确一盒12支与n盒的关系.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所求的量的等量关系.9.观察下列等式:1、32﹣12=4×2;2、42﹣22=4×3;3、52﹣32=4×4;4、()2﹣()2=()×();…则第4个等式为62﹣42=4×5 ,第n个等式为(n+2)2﹣n2=4×(n+1).(n是正整数)【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专题】压轴题;规律型.【分析】观察几个式子可得①32﹣12=4×2可化为:(1+2)2﹣12=4×(1+1);②42﹣22=4×3可化为(2+2)2﹣22=4×(2+1);故第4个等式为62﹣42=4×5;第n个等式为(n+2)2﹣n2=4×(n+1).【解答】解:62﹣42=4×5,(n+2)2﹣n2=4×(n+1).【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出数列的规律的能力,要求学生首先分析题意,找到规律,并进行推导得出答案.10.观察表一,寻找规律.表二,表三分别是从表一中选取的一部分,则a+b的值为37 .表一:0 1 2 3 …1 3 5 7 …2 5 8 11 …3 7 11 15 ………………表二:1114a表三:11 1317 b【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专题】压轴题;图表型.【分析】每一竖行相隔的数是相同的,每相邻两个横行之间相隔的数也相隔1.【解答】解:表二从竖行看,下边的数应比上面的数大3,∴a=14+3=17.表三从竖行看,下边的数比上边的数大6,那么后面那行下边的数就该比上边的数大7.∴b=13+7=20∴a+b的值为37.【点评】关键是通过归纳与总结,得到其中的规律.11.将正整数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排列下去,若有序实数对(n,m)表示第n排,从左到右第m个数,如(4,2)表示实数9,则表示实数17的有序实数对是(6,5).【考点】坐标确定位置.【专题】压轴题;规律型.【分析】寻找规律,然后解答.每排的数字个数就是排数;且奇数排从左到右,从小到大,而偶数排从左到右,从大到小.【解答】解:观察图表可知:每排的数字个数就是排数;且奇数排从左到右,从小到大,而偶数排从左到右,从大到小.实数15=1+2+3+4+5,则17在第6排,第5个位置,即其坐标为(6,5).故答案为:(6,5).【点评】考查类比点的坐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图形,寻找规律是关键.12.已知21=2,22=4,23=8,24=16,25=32,…,观察上面规律,试猜22008的末位数是 6 .【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专题】压轴题;规律型.【分析】由题中可以看出,以2为底的幂的末位数字是2,4,8,6顺次循环.那么2008÷4=502,则22008的末位数是应是循环的最后一个6.【解答】解:∵以2为底的幂的末位数字是2,4,8,6顺次循环,且2008÷4=502,∴22008的末位数是应是循环的最后一个6.【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得到以2为底的幂的末位数字的循环规律.13.用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按图所示的方式摆图形,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个图形需棋子3n+1 枚.(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专题】规律型.【分析】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从简单图形入手,抓住随着“编号”或“序号”增加时,后一个图形与前一个图形相比,在数量上增加(或倍数)情况的变化,找出数量上的变化规律,从而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解答】解:第一个图需棋子4;第二个图需棋子4+3=7;第三个图需棋子4+3+3=10;…第n个图需棋子4+3(n﹣1)=3n+1枚.故答案为:3n+1.【点评】此题考查了平面图形,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14.观察下列图形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20个图形共有60个★.【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专题】压轴题;规律型.【分析】排列组成的图形都是三角形.第一个图形中有1×3=3个★,第二个图形中有2×3=6个★,第三个图形中有3×3=9个★,…第20个图形共有20×3=60个★.【解答】解:根据规律可知第n个图形有3n个★,所以第20个图形共有20×3=60个★.【点评】解决此类探究性问题,关键在观察、分析已知数据,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探寻其规律.本题的关键规律为第n个图形有3n个★.15.下列给出的一串数:2,5,10,17,26,□,50.仔细观察后回答:缺少的数是37 .【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专题】规律型.【分析】第一个数是12+1=2;第二个数是22+1=2;缺少的是第6个数应为62+1=37.【解答】解:缺少的是第6个数应为62+1=37.【点评】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找到数列中的数和相应的数的平方之间的关系.16.将杨辉三角中的每一个数都换成分数,得到一个如图所示的分数三角形,称莱布尼茨三角形.若用有序实数对(m,n)表示第m行,从左到右第n个数,如(4,3)表示分数.那么(9,2)表示的分数是.【考点】坐标确定位置.【专题】压轴题;规律型.【分析】观察图表寻找规律:是第几行就有几个分数;每行每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每行第一个分数的分母为行号,如第n行为,第二个的分母为;每行首尾对称.据此规律解答.【解答】解:观察图表可知以下规律:是第几行就有几个分数;每行每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每行第一个分数的分母为行号,如第n行为,第二个的分母为;每行首尾对称.故(9,2)表示第9行,从左到右第2个数,即=.故答案填:.【点评】考查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找出本题的数字规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7.观察右表,依据表格数据排列的规律,数2008在表格中出现的次数共有8 次.1 2 3 4 …2 4 6 8 …3 6 9 12 …4 8 12 16 ………………【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专题】压轴题;规律型.【分析】分析可得:第一行分别为1的1,2,3,…的倍数;第二行分别为2的1,2,3,…的倍数;第三行分别为3的1,2,3,…的倍数;…;2008=1×2×2×2×251;故2008在表格中出现的次数共有8次.【解答】解:2008=1×2×2×2×251,故2008在表格中出现的次数共有8次.【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数据,总结、归纳数据规律的能力,关键是找出规律,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解题技巧.三、解答题18.先观察下列等式,然后用你发现的规律解答下列问题.┅┅(1)计算=;(2)探究=;(用含有n的式子表示)(3)若的值为,求n的值.【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专题】压轴题;规律型.【分析】通过观察数据找到规律,并以规律解题即可.【解答】解:(1)原式=1﹣﹣+﹣+﹣+﹣=1﹣=;(2)原式=1﹣﹣+﹣+﹣+…+﹣=1﹣=;(3)=+…+==由=,解得n=17,经检验n=17是方程的根,∴n=17.【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通过特例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的能力.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用一个统一的式子表示出分式的符号的变化规律是此类题目中的难点.。

三、代数与几何综合题

三、代数与几何综合题

∽ △ P E 得 c.

. 由 再
点 , 交 于点 E. 求证 :
( ) =船 +J 1 P c;
壶得 壶= + 壶.
、 , E与 曰 船 0 c交 于点 肘. 于 由
2 ( ) 结 . 1联
( 1葡. 2 葡=1 ) 南
平分 B C, 以, =E O 上 B B A 所 舾 C, E C, M=C M. 再证△ B E △ B E, B M H 得 H=B M. () 2 先证 △ A C ̄ A 船 , C =丽 再 证 D A 得 D A B
( ) 直 径 2作
BD + A
, 结 D 曰、 .由 ( ) 联 1 知

=90 由于 B D C 0. A = .
D, 得 C+ D=90 0.
3 如 图 1, B . 6 A 为半圆 0的直 径 , P
三 、 数 与 几 何 综 合 题 代
为射线 上 的一个
动点 , T为 O 0 的 P 切线 。 为 切点 , 作 靠近点 A的过程 中, 图l 6 A T的平 分线 船 交 B P T于点 E. : 点 P逐 渐 问 在
张 连 营
( 天津 市南开中学.0 10 30 0 )
代数与几何综合题涉及代数 与几何 两大学科 的
知识 . 最常 见的题 目是 以方程 的思 想方 法去 解证 图 形 中各元素的位置关 系 , 以及 长度 、 度 、 角 面积 等的
( ) B E大小如何变化? 为什 么? 2 P
( ) P B大小如何变化? 为什 么? 3 E 4 如图 l , . 7 已知 o0。 与o0 相交 于点 A、 且 2 曰,
点 0 在o 0 上 . 2 。 ( ) D是o 0 1A 的直径 。 联结 D B并延长交 o0。

适合初中数学刷题练习册

适合初中数学刷题练习册

适合初中数学刷题练习册一、代数基础1. 题目:解一元一次方程- 题目描述:给定方程 \(3x + 5 = 14\),求解 \(x\) 的值。

2. 题目:因式分解- 题目描述:将多项式 \(x^2 - 9\) 进行因式分解。

3. 题目:代数式求值- 题目描述:已知 \(a = 2\),\(b = 3\),求 \(a^2 - b^2\) 的值。

二、几何基础1. 题目:计算三角形面积- 题目描述: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 6 厘米和 8 厘米,求其面积。

2. 题目:圆的周长和面积- 题目描述:给定圆的半径为 5 厘米,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3. 题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题目描述:若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比例为 \(2:3\),求它们的对应角的关系。

三、统计与概率1. 题目:数据的中位数- 题目描述:给定一组数据:\[1, 2, 3, 4, 5, 6, 7\],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 题目:概率计算- 题目描述:一个袋子里有 5 个红球和 3 个蓝球,随机抽取一个球,求抽到红球的概率。

3. 题目:频率分布表- 题目描述:给定一个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制作一个频率分布表,并计算平均身高。

四、综合应用1. 题目:代数与几何的综合题- 题目描述: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 2 米,面积为 20 平方米,求长方形的长和宽。

2. 题目:代数与统计的综合题- 题目描述:一个班级有 30 名学生,其中 15 名男生,15 名女生。

男生的平均成绩是 85 分,女生的平均成绩是 90 分。

求全班的平均成绩。

3. 题目:几何与概率的综合题- 题目描述:一个圆内接一个正六边形,求正六边形的面积是圆面积的几分之几。

结束语通过以上练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初中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并提高解题技巧。

希望这份练习册能够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够享受其中的乐趣,并在数学的世界里不断进步。

初中数学代数与几何综合题

初中数学代数与几何综合题

初中数学代数与几何综合题代数与几何综合题从内容上来说,是把代数中的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几何中的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图形的性质,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图形的变换、相似等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融入了开放性、探究性等 问题,如探究条件、探究结论、探究存在性等。

经常考察的题目类型主要有坐 标系中的几何问题(简称坐标几何问题),以及图形运动过程中求函数解析式问 题等。

解决代数与几何综合题,第一,需要认真审题,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 件,翻译并转化为显性条件;第二,要善于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基本问题,逐个 击破;第三,要善于联想和转化,将以上得到的显性条件进行恰当地组合,进 一步得到新的结论,尤其要注意的是,恰当地使用分析综合法及方程与函数的 思想、转化思想、数行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能更有效 地解决问题。

第一类:与反比例函数相关1. (09北京)如图,点 C 为O O 直径AB 上一点,过点 C 的直线交O O 于点D 、E 两点,且/ ACD=45°,DF _AB 于点 F ,EG _ AB 于点G .当点C 在AB 上运动时,设 AF =x , DE = y ,下列-a -2、、ab b > 0, a b > 2、、ab ,只有当 a = b 时,等号成立.图象中,能表示 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经过正方形 ABOC 的三个顶点 A 、B 、C3. (09延庆)阅读理解:对于任意正实数 a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y结论:在a b > 2 ab ( a , b 均为正实数)中,若 ab 为定值p ,则a b > 2 p ,12(2)探索应用:已知A(-3,0) , B(0,_4),点P 为双曲线y (x ■ 0)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 作PC _ x 轴于点C , PD _ y 轴于D . 求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小值,并说明此时 四边形ABCD 的形状.1 、y x 相交4(m , n )(在A 点左侧)是双曲线y =上的动点.过点B 作xBD // y 轴交x 轴于点D.过N(0, - n)作NC // x 轴交双曲线y 二色于点E ,交BD 于点C .x(1) 若点D 坐标是(―坐标及k 的值. (2) 若B 是CD 的中点,为4,求直线CM(3) 设直线 AM 、BM 分别与y 轴相交于 P 、Q 两点,且 MA=pMP , MB=qMQ ,求p - q 的值.285. (09.5西城)已知:反比例函数y 和y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第一象限中的图 xx82只有当a =b 时,a - b 有最小值2 p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若m ,只有当m 工时,m •丄有最小值mk4. (08南通)已知双曲线 y 与直线x于A 、B 两点.第一象限上的点 Mk 8,0),求A 、B 两点 四边形OBCE 的面积 的解析式•象如图所示,点A在y 的图象上,AB // y轴,与y 的图象交于点B, AC、BDx x与x轴平行,分别与y=2、y=8的图象交于点C、D.x x(1) 若点A的横坐标为2,求梯形ACBD的对角线的交点F的坐标;(2) 若点A的横坐标为m,比较△ OBC与厶ABC的面积的大小;(3) 若厶ABC与以A、B、D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请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点F 的坐标为(2,17).5-S ABC . (3)点A 的坐标为(2,4)函数y = m ( x - 0 , m 是常数)的图象经过 A(1,4),xB(a ,b),其中a 1 .过点A 作x 轴垂线,垂足为C , 连结 AD ,DC ,CB .(1) 若△ ABD 的面积为4,求点B 的坐标; (2) 求证:DC // AB ;(3) 当AD =BC 时,求直线 AB 的函数解析式. 答案: (3)所求直线 AB 的函数解析式是 y = -2x • 6或y = -x 5二、与三角形相关7. (07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抛物线y = mx 2 + 2 .3 mx + n 经过P 「3, 5),A(0, 2)两点.(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 设抛物线的顶点为 B,将直线AB 沿y 轴向下平移两个单位得到直线 I,直线I 与抛物 线的对称轴交于C 点,求直线l 的解析式;⑶ 在⑵的条件下,求到直线OB, OC, BC 距离相等的点的坐标.答案:(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 ^x 2- 3x+ 2 3 3(2) 直线I 的解析式为y =守x(3) 至煩线OB 、OC 、BC 距离相等的点的坐标分别为 :M 1(-"^, 0)、 M 2 (0, 2)、 M 3(0, -2)、M 4 (-2.3, 0).36.( 07上海)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1)点B 的坐标为3,; .3⑺.DC // AB .过点2&(08北京)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抛物线y = x + bx + 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点B 的坐标为(3, 0),将直线y = kx 沿y 轴向上平移3个 单位长度后恰好经过 B, C 两点.(1) 求直线BC 及抛物线的解析式;(2) 设抛物线的顶点为 D,点P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且乙APD =WACB,求点P 的坐标; ⑶ 连结CD,求£OCA 与MOCD 两角和的度数.答案:(1)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 = -x + 3.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 x 2 - 4x + 3.(2) 点P 的坐标为(2, 2)或(2, -2). (3) . OCA 与.OCD 两角和的度数为 45 ... 2 29. (10.6密云) 已知:如图,抛物线 y = -X mx 2m (m 0)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边,C 是抛物线 上一动点(点C 与点A 、B 不重合),D 是OC 中点,连结BD 并延长,交AC 于点E .(1) 求A 、B 两点的坐标(用含 m 的代数式表示);CE(2 )求的值;AE物线和直线BE 的解析式.且OB = OC 二3OA . (I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II) 探究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 P ,使得以点P,代C 为 顶点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 求出P 点坐标,若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III) 直线y x 1交y 轴于D 点,E 为抛物线顶(3)当C 、A 两点到y 轴的距离相等,且SCED答案: (1) A (-m , 0), B ( 2m , 0).(2) CEAE(3)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 -X 2• 2x • 8 .直线BE 的解析式为4丄16 y x3310.(崇文 09)如图,抛物线y =ax 2• bx - 3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求抛3点•若.DBC 二:…CBE = ■-,求爲「?的值. 答案: (I )y = x 2-2x-3(II )R(0,1)P 2(9,0) , P 3(0,0)3(IIIDBO EOBC =45 .11. (11.6东城)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角梯形 OABC 的边0A 在y 轴的正半轴上,O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OA = AB = 2, OC = 3,过点B 作BD 丄BC ,交OA于点D .将/ DBC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的两边分别交 正半轴于点E 和F .(1) 求经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 当BE 经过(1)中抛物线的顶点时,求 CF 的长;(3)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取两点 P 、Q (点Q 在点P 的上方), 且PQ = 1,要使四边形 BCPQ 的周长最小,求出 P 、Q 两点的坐标.答案:(1) y - -2x 24x 2 .333一 2(3)点P 的坐标为(1,3、与面积有相关12. ( 11.6通县)已知如图, AABC 中,AC =BC , BC 与x 轴平行,点 A 在x 轴上,点 C 在y 轴上,抛物线y =ax 2 -5ax - 4经过:ABC 的三个顶点,(1) 求出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 若直线y 二kx 7将四边形 ACBD 面积平分,求此直线的解析式 .(3) 若直线y =kx b 将四边形ACBD 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请你确定y = kx • b 中k 的取值范围.2 2 4⑵由 y 「2x 3x 2 =- 2(x-1)2 8 3 3CF = FM + CM y 轴的正半轴、x 轴的。

2011中考数学专题:例+练——第10课时_综合型问题(含答案)

2011中考数学专题:例+练——第10课时_综合型问题(含答案)

第10课时综合型问题综合型试题是将所学的知识在一定的背景下进行优化组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所用到的知识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点,而是相关的知识,可能同时用到方程、函数,也有可能是三角形与多边形,也有可能是相关学科的知识,这类题目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同时这类题目有相对新颖的背静环境,数学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题型.解数学综合题必须要有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要善于总结解数学综合题中所隐含的重要的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等,要结合实际问题加以领会与掌握,这是学习解综合题的关键.类型之一代数类型的综合题代数综合题是指以代数知识为主的或以代数变形技巧为主的一类综合题.主要包括方程、函数、不等式等内容,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化归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以及代人法、待定系数法等.解代数综合题要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要抓住题意,化整为零,层层深人,各个击破.1.(·安徽省)刚回营地的两个抢险分队又接到救灾命令:一分队立即出发往30千米的A镇;二分队因疲劳可在营地休息a(0≤a≤3)小时再往A镇参加救灾。

一分队出发后得知,唯一通往A镇的道路在离营地10千米处发生塌方,塌方地形复杂,必须由一分队用1小时打通道路,已知一分队的行进速度为5千米/时,二分队的行进速度为(4+a)千米/时。

⑴若二分队在营地不休息,问二分队几小时能赶到A镇?⑵若二分队和一分队同时赶到A镇,二分队应在营地休息几小时?⑶下列图象中,①②分别描述一分队和二分队离A镇的距离y(千米)和时间x(小时)的函数关系,请写出你认为所有可能合理的代号,并说明它们的实际意义。

2.(沈阳市)一辆经营长途运输的货车在高速公路的A处加满油后,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匀速行驶,前往与A处相距636千米的B地,下表记录的是货车一次加满油后油箱内余油量y(升)与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关系:(1)请你认真分析上表中所给的数据,用你学过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中的一种来表示y与x之间的变化规律,说明选择这种函数的理由,并求出它的函数表达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按照(1)中的变化规律,货车从A处出发行驶4.2小时到达C处,求此时油箱内余油多少升?(3)在(2)的前提下,C处前方18千米的D处有一加油站,根据实际经验此货车在行驶中油箱内至少保证有10升油,如果货车的速度和每小时的耗油量不变,那么在D处至少加多少升油,才能使货车到达B地.(货车在D处加油过程中的时间和路程忽略不计)类型之二几何类型的综合题几何综合题考查知识点多、条件隐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解决几何型综合题的关键是把代数知识与几何图形的性质以及计算与证明有机融合起来,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3.(龙岩市)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交x轴于A、B两点,直线FA⊥x轴于点A,点D在FA上,且DO平行⊙O的弦MB,连DM并延长交x轴于点C.(1)判断直线DC与⊙O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2)设点D的坐标为(-2,4),试求MC的长及直线DC的解析式.4.(益阳) △ABC是一块等边三角形的废铁片,利用其剪裁一个正方形DEFG,使正方形的一条边DE落在BC 上,顶点F、G分别落在AC、AB上.Ⅰ.证明:△BDG≌△CEF;Ⅱ. 探究:怎样在铁片上准确地画出正方形.小聪和小明各给出了一种想法,请你在...............Ⅱ.a.的解答记分................... .如果两题都解,只以...Ⅱ.a.和.Ⅱ.b.的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解答Ⅱa. 小聪想:要画出正方形DEFG,只要能计算出正方形的边长就能求出BD和CE的长,从而确定D点和E点,再画正方形DEFG就容易了. 设△ABC的边长为2 ,请你帮小聪求出正方形的边长(结果用含根号的式子表示,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Ⅱb. 小明想:不求正方形的边长也能画出正方形. 具体作法是:①在AB边上任取一点G’,如图作正方形G’D’E’F’;②连结BF’并延长交AC于F;③作FE∥F’E’交BC于E,FG∥F′G′交AB于G,GD∥G’D’交BC于D,则四边形DEFG即为所求.你认为小明的作法正确吗?说明理由.类型之三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综合题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涵盖广、综合性最强的题型.它可以包含初中阶段所学的代数与几何的若干知识点和各种数学思想方法,还能有机结合探索性、开放性等有关问题;它既突出考查了初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又突出了与高中衔接的重要内容,如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圆等.它不但考查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迁移整合能力;既考查学生对几何与代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多角度、多层面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考查学生知识网络化、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5.(·恩施自治州)如图1,在同一平面内,将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和AFG 摆放在一起,A 为公共顶点,∠BAC =∠AGF =90°,它们的斜边长为2,若∆ABC 固定不动,∆AFG 绕点A 旋转,AF 、AG 与边BC 的交点分别为D 、E (点D 不与点B 重合,点E 不与点C 重合),设BE =m ,CD =n.(1)请在图中找出两对相似而不全等的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进行证明. (2)求m 与n 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自变量n 的取值范围.(3)以∆ABC 的斜边BC 所在的直线为x 轴,BC 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2).在边BC 上找一点D ,使BD =CE ,求出D 点的坐标,并通过计算验证BD 2+CE 2=DE 2.(4)在旋转过程中,(3)中的等量关系BD 2+CE 2=DE 2是否始终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6.(茂名)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32x 2+b x +c ,经过A (0,-4)、B (x 1,0)、 C (x 2,0)三点,且x 2-x 1=5.(1)求b 、c 的值;(2)在抛物线上求一点D ,使得四边形BDCE 是以BC 为对角线的菱形;(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四边形B P O H 是以OB 为对角线的菱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并判断这个菱形是否为正方形?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嘉兴市)如图,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00)(20)O A ,,,,点B 在第一象限且OAB △为正三角形,OAB △的外接圆交y 轴的正半轴于点C ,过点C 的圆的切线交x 轴于点D .(1)求B C ,两点的坐标; (2)求直线CD 的函数解析式;(3)设E F ,分别是线段AB AD ,上的两个动点,且EF 平分四边形ABCD 的周长. 试探究:AEF △的最大面积?参考答案1.【解析】本题是一道包含着分类思想的应用综合应用题。

【北师大版2020中考数学专项复习】:几何综合题

【北师大版2020中考数学专项复习】:几何综合题

【北师大版2020中考数学专项复习】:几何综合问题【中考展望】几何综合题是中考试卷中常见的题型,大致可分为几何计算型综合题与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几何知识的能力.这类题型在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不仅有选择题、填空题、几何推理计算题以及代数与几何的综合计算题,还有更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探究性的问题、方案设计的问题等等.主要特点是图形较复杂,覆盖面广、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较隐蔽,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来解答.几何综合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如折叠类型、探究型、开放型、运动型、情景型等,背景鲜活,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考查方式偏重于考查考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几何为主的综合题常常在一定的图形背景下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证明线段、角的数量关系(包括相等、和、差、倍、分及比例关系等);2、证明图形的位置关系(如点与线、线与线、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3、几何计算问题;4、动态几何问题等.【方法点拨】一、几何计算型综合问题,常常涉及到以下各部分的知识:1、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2、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的性质;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函数;4、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6、垂径定理,切线的性质,与正多边形有关的计算;7、弧长公式与扇形面积公式.二、几何论证型综合题的解答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图形的直观提示,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2、注意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发展条件,为解题创造条件打好基础,要由已知联想经验,由未知联想需要,不断转化条件和结论来探求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3、要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几何证明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计算问题,还要灵活运用 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方程等思想来解决问题.【典型例题】类型一、动态几何型问题1.已知正方形中,为对角线上一点,过点作交于,连接,为中点,连接.(1)直接写出线段与的数量关系;(2)将图1中绕点逆时针旋转,如图2所示,取中点,连接,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3)将图1中绕点旋转任意角度,如图3所示,再连接相应的线段,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要求证明)【思路点拨】本题的核心条件就是G 是中点,中点往往暗示很多的全等关系,如何构建一对我们想要的全等三角形就成为了分析的关键所在.连接AG 之后,抛开其他条件,单看G 点所在的四边形ADFE ,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梯形,于是根据我们在第一讲专题中所讨论的方法,自然想到过G 点做AD,EF 的垂线.于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出现了.第三问在△BEF 的旋转过程中,始终不变的依然是G 点是FD 的中点.可以延长一倍EG 到H ,从而构造一个和EFG 全等的三角形,利用BE=EF 这一条件将全等过渡.要想办法证明三角形ECH 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就需要证明三角形EBC 和三角形CGH 全等,利用角度变换关系就可以得证了.【答案与解析】ABCD E BD E EF BD ⊥BC F DF G DF EG CG ,EG CG BEF ∆B 45︒DF G EG CG ,BEF ∆B 图3图2 图1F EA B C D A B C D E FG GF E DC BA(1)(2)(1)中结论没有发生变化,即.证明:连接,过点作于,与的延长线交于点.在与中,∵,∴.∴.在与中,∵, ∴.∴在矩形中,在与中,∵, ∴.∴.∴(3)(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CG EG =CG EG =AG G MN AD ⊥M EF N DAG ∆DCG ∆AD CD ADG CDG DG DG =∠=∠=,,DAG DCG ∆∆≌AG CG =DMG ∆FNG ∆DGM FGN FG DG MDG NFG ∠=∠=∠=∠,,DMG FNG ∆∆≌MG NG =AENM AM EN =Rt AMG ∆Rt ENG ∆AM EN MG NG ==,AMG ENG ∆∆≌AG EG =EG CG =MN图2A BC D E F G【总结升华】本题是一道典型的从特殊到一般的图形旋转题.从旋转45°到旋转任意角度,要求讨论其中的不变关系.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1),射线射线,是它们的公垂线,点、分别在、 上运动(点与点不重合、点与点不重合),是边上的动点(点与、不重合), 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且.(1)求证:∽;(2)如图(2),当点为边的中点时,求证:;(3)设,请探究:的周长是否与值有关?若有关,请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 的周长;若无关,请说明理由.【答案】 (1)证明:∵,∴.∴.又∵,∴.∴.∴∽.(2)证明:如图,过点作,交于点,G图3F E ABCD//AM BN AB D C AM BN D A C B E AB E A B EC DE ⊥a AB DE AD ==+ADE ∆BEC ∆E AB CD BC AD =+m AE =BEC ∆m m BEC∆EC DE ⊥︒=∠90DEC ︒=∠+∠90BEC AED ︒=∠=∠90B A ︒=∠+∠90EDA AED EDA BEC ∠=∠ADE ∆BEC ∆E EF BC //CD F∵是的中点,容易证明. 在中,∵ ,∴ . ∴ . ∴ .(3)解:的周长,.设,则.∵ ,∴ .即.∴ . 由(1)知∽,∴ . ∴ 的周长的周长. ∴ 的周长与值无关.2.在△ABC 中,∠ACB=45º.点D (与点B 、C 不重合)为射线BC 上一动点,连接AD ,以AD为一E AB )(21BC AD EF +=DEC Rt ∆CF DF =CD EF 21=)(21BC AD +CD 21=CD BC AD =+AED ∆DE AD AE ++=m a +=m a BE -=x AD =x a DE -=︒=∠90A 222AD AE DE +=22222x m x ax a +=+-am a x 222-=ADE ∆BEC ∆的周长的周长BEC ∆∆ADE BEAD =m a a m a --=222a m a 2+=BEC ∆⋅+=m a a 2ADE ∆a 2=BEC ∆m边且在AD 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 .(1)如果AB=AC .如图①,且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试判断线段CF 与BD 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果AB ≠AC ,如图②,且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1)中结论是否成立,为什么?(3)若正方形ADEF 的边DE 所在直线与线段CF 所在直线相交于点P ,设AC =,,CD=,求线段CP 的长.(用含的式子表示)【思路点拨】(1)由题干可以发现,正方形中四条边的垂直关系是不动的,于是利用角度的互余关系进行传递,就可以得解.(2)是典型的从特殊到一般的问法,那么思路很简单,就是从一般中构筑一个特殊的条件就行,和上题一样找AC 的垂线,就可以变成第一问的条件,然后一样求解.(3)D 在BC 之间运动和它在BC 延长线上运动时的位置是不一样的,所以已给的线段长度就需要分情况去考虑到底是4+X 还是4-X.分类讨论之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即可求出CP.【答案与解析】(1)结论:CF ⊥BD ;证明如下:AB=AC ,∠ACB =45º,∴∠ABC=45º.由正方形ADEF 得 AD=AF ,∵∠DAF=∠BAC =90º,∴∠DAB=∠FAC ,∴△DAB ≌△FAC , ∴∠ACF=∠ABD .∴∠BCF=∠ACB+∠ACF= 90º.即 CF ⊥BD .(2)CF ⊥BD .(1)中结论仍成立.理由是:过点A 作AG ⊥AC 交BC 于点G ,∴AC=AG可证:△GAD ≌△CAF ∴∠ACF=∠AGD=45º∠BCF=∠ACB+∠ACF= 90º. 即CF ⊥BD3 BC xx(3)过点A 作AQ ⊥BC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Q ,①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时,∵∠BCA=45º,可求出AQ= CQ=4.∴DQ=4-x ,易证△AQD ∽△DCP ,∴ ,∴, .②点D 在线段BC 延长线上运动时,∵∠BCA=45°,∴AQ=CQ=4,∴DQ=4+x .过A 作AQ ⊥BC ,∴∠Q=∠FQC=90°,∠ADQ=∠AFC ,则△AQD ∽△ACF .∴CF ⊥BD ,∴△AQD ∽△DCP ,∴, ∴, CP CD DQ AQ =44CP x x =-24x CP x ∴=-+CD DQ AQ 4+4x x =. 【总结升华】此题综合性强,需要综合运用全等、相似、正方形等知识点,属能力拔高性的题目.3.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cm ,点E 是射线BC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E 交射线DC 于点F ,将△ABE 沿直线AE 翻折,点B 落在点B′ 处.(1)当=1 时,CF=______cm , (2)当=2 时,求sin∠DAB′ 的值; (3)当= x 时(点C 与点E 不重合),请写出△ABE 翻折后与正方形ABCD 公共部分的面积y 与x 的关系式,(只要写出结论,不要解题过程).【思路点拨】动态问题未必只有点的平移、图形的旋转,翻折(即轴对称)也是一大热点.(1)给出比例为1,(2)比例为2,(3)比例任意,所以也是一道很明显的从一般到特殊的递进式题目.需要仔细把握翻折过程中哪些条件发生了变化,哪些条件没有发生变化.一般说来,翻折中,角,边都是不变的,所以轴对称图形也意味着大量全等或者相似关系,所以要利用这些来获得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尤其要注意的是,本题中给定的比例都是有两种情况的,E 在BC 上和E 在延长线上都是可能的,所以需要分类讨论,不要遗漏.【答案与解析】(1)CF=6cm ;(2)① 如图1,当点E 在BC 上时,延长AB ′交DC 于点M ,24x CP x ∴=+CE BE CE BE CEBE 图1∵ AB ∥CF ,∴ △ABE ∽△FCE ,∴ . ∵ =2, ∴ CF=3. ∵ AB ∥CF ,∴∠BAE=∠F .又∠BAE=∠B ′ AE , ∴ ∠B ′ AE=∠F .∴ MA=MF .设MA=MF=k ,则MC=k -3,DM=9-k .在Rt △ADM 中,由勾股定理得:k 2=(9-k)2+62, 解得 k=MA=. ∴ DM=. ∴ sin ∠DAB ′=; ②如图2,当点E 在BC 延长线上时,延长AD 交B ′ E 于点N ,FCAB CE BE =CE BE 13252135=AM DM图2同①可得NA=NE .设NA=NE=m ,则B ′ N=12-m .在Rt △AB ′ N 中,由勾股定理,得m 2=(12-m)2+62, 解得 m=AN=. ∴ B ′N=. ∴ sin ∠DAB ′=. (3)①当点E 在BC 上时,y=; ②当点E 在BC 延长线上时,y=. 【总结升华】动态几何问题当中有点动,线动,乃至整体图形动几种可能的方式,动态几何问题往往作为压轴题出现,所以难度不言而喻,但是拿到题后不要慌张,因为无论是题目以哪种形式出现,始终把握的都是在变化过程中那些不变的量.只要一个个将条件抽出来,将大问题化成若干个小问题去解决,就很轻松了.类型二、几何计算型问题4.已知如图,在梯形中,点是的中点,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梯形是等腰梯形;(2)动点、分别在线段和上运动,且保持不变.设 求与的函数关系式;(3)在(2)中,当取最小值时,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属于纯静态问题,只要证两边的三角形全等就可以了.(2)是双动点问题,所以就需要研究在P,Q 运动过程中什么东西是不变的.题目给定∠MPQ=60°,其实就1529253='AN N B 18x x 1+18x 18x -ABCD 24AD BC AD BC ==∥,,,M AD MBC △ABCD P Q BC MC 60MPQ =︒∠PC x MQ y ==,,y x y PQC△是将静态的那个等边三角形与动态条件联系了起来.因为最终求两条线段的关系,所以很自然想到要通过相似三角形找比例关系.(3)条件又回归了当动点静止时的问题,由第二问所得的二次函数,很轻易就可以求出当x 取对称轴的值时y 有最小值,接下来就变成了“给定PC=2,求△PQC 形状”的问题了,由已知的BC=4,自然看出P 是中点,于是问题轻松求解.【答案与解析】(1)证明:∵是等边三角形∴∵是中点∴∵∴∴∴∴梯形是等腰梯形.(2)解:在等边中, ∴ ∴∴∴ ∵ ∴∴ ∴MBC △60MB MC MBC MCB ===︒,∠∠M AD AM MD =AD BC ∥60AMB MBC ==︒∠∠,60DMC MCB ==︒∠∠AMB DMC △≌△AB DC =ABCD MBC △4MB MC BC ===,60MBC MCB ==︒∠∠,60MPQ =︒∠120BMP BPM BPM QPC +=+=︒∠∠∠∠BMP QPC =∠∠BMP CQP △∽△PC CQ BM BP=PC x MQ y ==,44BP x QC y =-=-,444x y x -=-2144y x x =-+(3)解:为直角三角形,∵ ∴当取最小值时,∴是的中点,而∴∴∴为直角三角形.【总结升华】以上题目是动点问题,这一类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当动点移动中出现特殊条件,例如某边相等,某角固定时,将动态问题化为静态问题去求解.如果没有特殊条件,那么就需要研究在动点移动中哪些条件是保持不变的.举一反三:【高清课堂:几何综合问题 例3】【变式】已知:如图,N 、M 是以O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两点,B 是上一动点(B 不与点M 、N 重合),∠MON=90°,BA ⊥OM 于点A ,BC ⊥ON 于点C ,点D 、E 、F 、G 分别是线段OA 、AB 、BC 、CO 的中点,GF 与CE 相交于点P ,DE 与AG 相交于点Q .(1)四边形EPGQ (填“是”或者“不是”)平行四边形;(2)若四边形EPGQ 是矩形,求OA 的值.PQC △()21234y x =-+y 2x PC ==P BC MP BC ⊥,60MPQ =︒∠,30CPQ =︒∠,90PQC =︒∠PQC △MN【答案】(1)是.证明:连接OB,如图①,∵BA⊥OM,BC⊥ON,∴∠BAO=∠BCO=90°,∵∠AOC=90°,∴四边形OABC是矩形.∴AB∥OC,AB=OC,∵E、G分别是AB、CO的中点,∴AE∥GC,AE=GC,∴四边形AECG为平行四边形.∴CE∥AG,∵点D、E、F、G分别是线段OA、AB、BC、CO的中点,∴GF∥OB,DE∥OB,∴PG∥EQ,∴四边形EPGQ是平行四边形;(2)解:如图②,∵口EPGQ 是矩形. ∴∠AED+∠CEB=90°.又∵∠DAE=∠EBC=90°,∴∠AED=∠BCE .∴△AED ∽△BCE ,∴, 设OA=x ,AB=y ,则 得y 2=2x 2,又∵OA 2+AB 2=OB 2, 即x 2+y 2=12.∴x 2+2x 2=1,解得:x=. 即当四边形EPGQ 是矩形时,OA 的长度为. 5.在中,过点C 作CE ⊥CD 交AD 于点E,将线段EC 绕点E 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EF (如图1)(1)在图1中画图探究:①当P 为射线CD 上任意一点(P 1不与C 重合)时,连结EP 1绕点E 逆时针旋转 得到线段EC 1.判断直线FC 1与直线CD 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②当P 2为线段DC 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时,连结EP 2,将线段EP 2绕点E 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EC 2.判断直线C 1C 2与直线CD 的位置关系,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你的结论.AD AE BE BC=::222x y y x =3333ABCD 909090(2)若AD=6,tanB=,AE=1,在①的条件下,设CP 1=,S =,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图1 备用图【思路点拨】(1)本题在于如何把握这个旋转90°的条件.旋转90°自然就是垂直关系,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直角三角形,于是证角、证线就手到擒来了.(2)是利用平行关系建立函数式,但是不要忘记分类讨论.【答案与解析】(1)①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为互相垂直.证明:如图1,设直线与直线的交点为.∵线段分别绕点逆时针旋转90°依次得到线段,∴.∵,, ∴. 43x 11P FC y y xx 1FG CD 1FG CD H 1EC EP 、E 1EF EG 、111190PEG CEF EG EP EF EC ∠=∠===°,,1190G EF PEF ∠=-∠°1190PEC PEF ∠=-∠°11G EF PEC ∠=∠FDC BAE 图1 G 2 G 1P 1 H P 2∴. ∴. ∵,∴, ∴.∴.∴.∴.②按题目要求所画图形见图1,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为互相垂直.(2)∵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可得.由(1)可得四边形为正方形.∴.①如图2,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11G EF PEC △≌△11G FE PCE ∠=∠EC CD ⊥190PCE ∠=°190G FE ∠=°90EFH ∠=°90FHC ∠=°1FG CD ⊥12G G CD ABCD B ADC ∠=∠461tan 3AD AE B ===,,45tan tan 3DE EBC B =∠==,4CE =EFCH 4CH CE ==1P CH∵, ∴. ∴. ②如图3,当点在线段上(不与两点重合)时,∵, ∴. ∴. ③当点与点重合时,即时,不存在.1114FG CP x PH x ===-,11111(4)22P FG x x S FG PH -=⨯⨯=△212(4)2y x x x =->1P CH C H 、1114FG CP x PH x ===-,11111(4)22P FG x x S FG PH -=⨯=△212(04)2y x x x =-+<<1P H 4x =11PFG △综上所述,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或. 【总结升华】本题着重考查了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图形的旋转变换、三角形全等、探究垂直的构成情况等重要知识点,综合性强,能力要求较高.考查学生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举一反三:【变式】已知,点P 是∠MON 的平分线上的一动点,射线PA 交射线OM 于点A ,将射线PA 绕点P 逆时针旋转交射线ON 于点B ,且使∠APB+∠MON=180°.(1)利用图1,求证:PA=PB ;(2)如图2,若点C 是AB 与OP 的交点,当S △POB =3S △PCB 时,求PB 与PC 的比值;(3)若∠MON=60°,OB=2,射线AP 交ON 于点D ,且满足且∠PBD=∠ABO ,请借助图3补全图形,并求OP 的长.【答案】(1)作PE ⊥OM,PF ⊥ON ,垂足为E 、F∵四边形OEPF 中,∠OEP=∠OFP=90°,∴∠EPF+∠MON=180°,已知∠APB+∠MON=180°,∴∠EPF=∠APB ,即∠EPA+∠APF=∠APF+∠FPB ,∴∠EPA=∠FPB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PE=PF ,∴△EPA ≌△FPB ,即PA=PB ;y x x 212(4)2y x x x =->212(04)2y x x x =-+<<(2)∵S △POB =3S △PCB ,∴PO=3PC ,又∵∠BPC=∠OPB (公共角),∴△PBC ∽△POB ,即PB 2=PO •PC=3PC 2,(3)作BH ⊥OT ,垂足为H ,当∠MON=60°时,∠APB=120°,又∵∠PBD=∠ABO ,∠PBD+∠PBA+∠ABO=180°,在△OBP 中,∵∠BOP=30°,∴∠BPO=45°,在Rt △PBH 中,PH=BH=1,中考冲刺:几何综合问题—巩固练习(提高)【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直角三角板ABC 的斜边AB=12cm ,∠A=30°,将三角板ABC 绕C 顺时针旋转90°至三角板A ′B ′C ′的位置后,再沿CB 方向向左平移,使点B ′落在原三角板ABC 的斜边AB 上,则三角板A ′B ′C ′平移的距离为( )A.6cmB.4cmC.cmD.cm2.如图,△ABC 和△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F=90°,AB=2,DE=4.点B 与点D 重合,点A ,B (D ),E 在同一条直线上,将△ABC 沿DE 方向平移,至点A 与点E 重合时停止.设点B ,D 之间的距离为x ,△ABC 与△DEF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则准确反映y 与x 之间对应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二、填空题3.如图,将两块直角三角板的斜边重合,E 是两直角三角形公共斜边AC 的中点.D 、B 分别为直角顶点,连接DE 、BE 、DB ,∠DAC=60°,∠BAC=45°.则∠EDB 的度数为_______.4.如图,一块直角三角形木板△ABC ,将其在水平面上沿斜边AB 所在直线按顺时针方向翻滚,使它滚动(6-()6cm .三、解答题5.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E ,AF 平分∠BAC ,交BD 于点F.(1)EF+AC =AB ; (2)点C 1从点C 出发,沿着线段CB 向点B 运动(不与点B 重合),同时点A 1从点A 出发,沿着BA 的延长线运动,点C 1与点A 1运动速度相同,当动点C 1停止运动时,另一动点A 1也随之停止运动.如图,AF 1平分∠B A 1 C 1,交BD 于F 1,过F 1作F 1E 1⊥A 1 C 1,垂足为E 1,试猜想F 1E 1,A 1 C 1与AB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在(2)的条件下,当A 1 E 1=3,C 1 E 1=2时,求BD 的长.21216.如图,等腰Rt△ABC 中,∠C=90°,AC=6,动点P 、Q 分别从A 、B 两点同时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沿△ABC 的边运动,当Q 运动到A 点时,P 、Q 停止运动.设Q 点运动时间为t 秒,点P 运动的轨迹与PQ 、AQ 围成图形的面积为S.求S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7.正方形ABCD中,点F 为正方形ABCD 内的点,△BFC 绕着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与△BEA 重合.(1)如图1,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BE=1,FC=,求证:AE ∥BF ;(2)如图2,若点F 为正方形ABCD 对角线AC 上的点,且AF :FC=3:1,BC=2,求BF 的长.8.将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BEFG 如图1摆放,连DF .3∠DMC=_____;∠DMC的值,并证明你的结论;∠DMC=_________.请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用证明).9.已知△ABC≌△ADE,∠BAC=∠DAE=90°.(1)如图(1)当C、A、D在同一直线上时,连CE、BD,判断CE和BD位置关系,填空:CE_____BD.(2)如图(2)把△ADE绕点A旋转到如图所示的位置,试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3)如图(3)在图2的基础上,将△ACE绕点A旋转一个角度到如图所示的△AC′E′的位置,连接10.将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CGEF 如图1摆放,使D 点在CF 边上,M 为AE 中点,(1)连接MD 、MF ,则容易发现MD 、MF 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2)操作:把正方形CGEF 绕C 点旋转,使对角线CE 放在正方形ABCD 的边BC 的延长线上(CG >BC ),取线段AE 的中点M ,探究线段MD 、MF 的关系,并加以说明;(3)将正方形CGEF 绕点C 旋转任意角度后(如图3),其他条件不变,(2)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直接写出猜想,不需要证明.图3D E C F GM B A 图2CF MA B D E G 图1A B G MF ED C【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2.【答案】B.二、填空题3.【答案】15°.4.三、解答题5.【答案与解析】 (1)证明:如图1,过点F 作FM ⊥AB于点M ,在正方形ABCD 中,AC ⊥BD 于点E . ∴AE=AC ,∠ABD=∠CBD=45°, ∵AF 平分∠BAC ,∴EF=MF ,又∵AF=AF ,∴Rt △AMF ≌Rt △AEF ,∴AE=AM ,∵∠MFB=∠ABF=45°,∴MF=MB ,MB=EF ,∴EF+AC=MB+AE=MB+AM=AB .1212证明:如图2,连接F1C1,过点F1作F1P⊥A1B于点P,F1Q⊥BC于点Q,∵A1F1平分∠BA1C1,∴E1F1=PF1;同理QF1=PF1,∴E1F1=PF1=QF1,又∵A1F1=A1F1,∴Rt△A1E1F1≌Rt△A1PF1,∴A1E1=A1P,同理Rt△QF1C1≌Rt△E1F1C1,∴C1Q=C1E1,由题意:A1A=C1C,∴A1B+BC1=AB+A1A+BC-C1C=AB+BC=2AB,∵PB=PF1=QF1=QB,∴A1B+BC1=A1P+PB+QB+C1Q=A1P+C1Q+2E1F1,即2AB=A1E1+C1E1+2E1F1=A1C1+2E1F1,(3)解:设PB=x,则QB=x,∵A1E1=3,QC1=C1E1=2,Rt△A1BC1中,A1B2+BC12=A1C12,即(3+x)2+(2+x)2=52,∴x1=1,x2=-6(舍去),∴PB=1,∴E1F1=1,又∵A1C1=5,6.【答案与解析】当P运动到C点时:t=6当Q运动到A点:t=∴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0≤t≤6时,如图:作PH⊥AB于H,则△AP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AP=t,BQ=t,则AQ=-tPH=APsin45°=t∴S△AQP=AQ·PH=·(-t)·t=t2+3t(2)当6<t≤时,如图:过P过PH⊥AB于H,此时△PB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CP=t,BQ=t∴BP=AC+CB-(AC+CP)=12-t∴PH=BPsin45°=(12-t)∴S四边形AQPC=S△ABC-S△BPQ=AC·BC-BQ·PH=·6·6-·t·(12-t)=18-t+t 2=t 2-t+18.综上,.7.【答案与解析】(1)证明:∵△BFC 绕着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与△BEA 重合∴BE=BF=1,∠EBF=∠ABC=90°,∠AEB=∠BFC在△BFC 中,BC2=22=4∴BF 2+FC 2=BC 2∴∠BFC=90°…(3分)∴∠AEB+∠EBF=180°∴AE ∥BF …(4分)(2)解:∵Rt △ABC 中,AB=BC=2,由勾股定理,得∵AF :FC=3:1,∵△BFC 绕着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与△BEA 重合∵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C=90°∴∠BAC+∠ACB=90°∴∠EAB+∠BAC=90°即∠EAF=90°在Rt△EBF中,EF2=BE2+BF2∵BE=BF8.【答案与解析】(1)如图2,连接BF,∵四边形ABCD、四边形BEFG是正方形,∴∠FBC=∠CBD=45°,∴∠CBD=∠GBC=90°,而BF=BG,BD=BC,∴△BFD∽△BGC,∴∠BCG=∠BDF,=而∠DMC=180°-∠BCG-∠BCD-∠CDF=180°-∠BDF-∠BCD-∠CDF=180-45°-90°=45°,∴=,∠DMC=45°;(2)如图3,∵将图1中的正方形BEFG绕B点顺时针旋转45°,DF的延长线交CG于M,∴B、E、D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22DFCGBFBGDFCG2而四边形ABCD 、四边形BEFG 是正方形,∴△BFD ∽△BGC, 而∠DMC=180°-∠BCG-∠BCD-∠CDF=180°-∠BDF-∠BCD-∠CDF=180-45°-90° =45°,即∠DMC=45°;9.【答案与解析】(1)CE ⊥BD .(2)延长CE 交BD 于M ,设AB 与EM 交于点F .∵∠BAC=∠DAE=90°,∴∠CAE=∠BAD .又∵△ABC ≌△ADE ,∴AC=AE ,AB=AD ,∴∠ACE=,∠ABD=, ∴∠ACE=∠ABD .又∵∠AFC=∠BFM ,∠AFC+∠ACE=90°, ∴∠ABD+∠BFM=90°,∴∠BMC=90°,∴CE ⊥BD .(3)过C ′作C ′G ⊥AM 于G ,过D 作DH ⊥AM 交延长线于点H . 01802CAE -∠01802BAD -∠∵∠∠E ′NA=∠AGC ′=90°,∴∠NE ′A+∠NAE ′=90°,∠NAE ′+∠C ′AG=90°,∴∠NE ′A=∠C ′AG , ∵AE ′=AC ′∴△ANE ′≌△C ′GA (AAS ),∴AN=C ′G .同理可证△BNA ≌△AHD ,AN=DH .∴C ′G=DH .在△C ′GM 与△DHM 中,∠C ′GM=∠DHM=90°,∠C ′MG=∠DMH ,C ′G=DH ,∴△C ′GM ≌△DHM ,∴C ′M=DM ,∴. 10.【答案与解析】如图1,延长DM 交FE 于N ,图1∵正方形ABCD 、CGEF ,∴CF=EF ,AD=DC ,∠CFE=90°,AD ∥FE ,∴∠1=∠2,又∵MA=ME ,∠3=∠4,∴△AMD ≌△EMN ,∴MD=MN ,AD=EN .∵AD=DC ,12DM DC ='∴DC=NE.又∵FC=FE,∴FD=FN.又∵∠DFN=90°,∴FM⊥MD,MF=MD;(2)MD=MF,MD⊥MF.如图2,延长DM交CE于N,连接FD、FN.∵正方形ABCD,∴AD∥BE,AD=DC,∴∠1=∠2.又∵AM=EM,∠3=∠4,∴△ADM≌△ENM,∴AD=EN,MD=MN.∵AD=DC,∴DC=NE.又∵正方形CGEF,∴∠FCE=∠NEF=45°,FC=FE,∠CFE=90°.又∵正方形ABCD,∴∠BCD=90°,∴∠DCF=∠NEF=45°,∴△FDC≌△FNE,∴FD=FN,∠5=∠6,∠DFN=∠5+∠CFN=∠6+∠CFN=90°,∴△DF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FM为斜边DN上的中线,∴MD=MF,MD⊥MF;(3)FM⊥MD,MF=MD.如图3,过点E作AD的平行线分别交DM、DC的延长线于N、H,连接DF、FN.∴∠ADC=∠H,AD∥EH,∴∠3=∠4.∵AM=ME,∠1=∠2,∴△AMD≌△EMN,∴DM=NM,AD=EN.∵正方形ABCD、CGEF,∴AD=DC,FC=FE,∠ADC=∠FCG=∠CFE=90°.∴∠H=90°,∠5=∠NEF,DC=NE.∴∠DCF+∠7=∠5+∠7=90°,∴∠DCF=∠5=∠NEF.∵FC=FE,∴△DCF≌△NEF.∴FD=FN,∠DFC=∠NFE.∵∠CFE=90°,∴∠DFN=90°.∴FM⊥MD,MF=MD.。

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问题(学生版)--初中数学专题训练

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问题(学生版)--初中数学专题训练

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问题目录一、热点题型归纳【题型一】 二次函数与图像面积的数量关系及最值问题【题型二】 二次函数与角度数量关系问题【题型三】 二次函数与线段长度数量关系及线段长度最值问题【题型四】 二次函数与特殊三角形问题【题型五】 二次函数与相似三角形存在性问题【题型六】 二次函数与特殊四边形存在性问题【题型七】 二次函数与代数或几何综合问题二、最新模考题组练1.热点题型归纳题型一:二次函数与图像面积的数量关系及最值问题1【典例分析】1如图,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3,0两点,点C为二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B1,0的交点.(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点P为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一点,且S△POC=2S△BOC,求点P的坐标.2【提分秘籍】对于图形的运动产生的相等关系问题,解答时应认真审题,仔细研究图形,分析动点的运动状态及运动过程,解题过程的一般步骤是:①弄清其取值范围,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②确定其存在的情况有几种,然后分别求解,在求解计算中一般由函数关系式设出图形的动点坐标并结合图形作辅助线,画出所求面积为定值的三角形;③过动点作有关三角形的高或平行于y轴、x轴的辅助线,利用面积公式或三角形相似求出有关线段长度或面积的代数式,列方程求解,再根据实际问题确定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从而证得面积等量关系的存在性.④对于面积的最值问题选择合适的自变量,建立面积关于自变量的函数,并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用二次函数或一次函数的性质来解决.3【变式演练】1如图,抛物线y=ax2+3x+c(a≠0)与x轴交于点A(-2,0)和点B,与y轴交于点C(0,8),点P为直线BC上方抛物线上的动点,连接CP,PB,直线BC与抛物线的对称轴l交于点E.(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直线BC的解析式;(3)求△BCP的面积最大值.2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1,0两点.,B3,0(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观察函数图象,直接写出当x取何值时,y>0?(3)设(1)题中的抛物线交y轴于C点,在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QAC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抛物线y=ax2+bx+4(a≠0)与x轴交于A(-2,0),B(6,0)两点,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l与x轴交于点M.(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设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求△PAC周长的最小值.题型二:二次函数与角度数量关系问题1【典例分析】1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点A(-1,0)和B(3,0),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如图1,若点M为直线BC上方抛物线一动点(与点B、C不重合),作MN平行于y轴,交直线BC于点N,当线段MN的长最大时,请求出点M的坐标;(3)如图2,若P为抛物线的顶点,动点Q在抛物线上,当∠QCO=∠PBC时,请求出点Q的坐标.2【提分秘籍】探究两个角相等的方法:①可转换为满足此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时的点,一般是通过此动点作已知两点连线的中垂线,再通过三角形相似以及中垂线的性质求出中垂线所在直线的解析式,最后通过直线解析式和抛物线解析式联立方程组求得动点的坐标;②通过构造两个三角形相似,再通过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建立等式关系,再通过直线解析式和抛物线解析式联立方程组求得动点的坐标.3【变式演练】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12x2+bx+c过点A-2,0,B4,0,x轴上有一动点P t,0,过点P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直线BC及抛物线分别交于点D,E.连接CE.(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在线段OB上运动时(不与点O,B重合)当△CDE∽△BDP时,求t的值.(3)当点P在x轴上自由运动时,是否存在点P,使∠DCE=∠DEC?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抛物线y=ax2+bx+5(a≠0)与y轴相交于点C,且经过A(1,0),B(5,0)两点,连接AC.(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设P为x轴下方抛物线上一点,M为对称轴上一点,N为该抛物线对称轴与x轴交点,若∠MNP=∠OCA,求点P的坐标.题型三:二次函数与线段长度数量关系及线段长度最值问题1【典例分析】1如图,已知经过A1,0两点的抛物线y=x2+bx+c与y轴交于点C.,B4,0(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C的坐标;(2)若线段BC上有一动点M(不与B、C重合),过点M作MN⊥x轴交抛物线于点N.求当线段MN的长度最大时点M的坐标;2【提分秘籍】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的数量关系的方法:①先设点的坐标,再用点的坐标表示线段的长度,然后分析表示线段长度的代数式,得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直线y=kx+b上点的坐标为(x,kx+b);抛物线y=ax2+bx+c上点的坐标为(x,ax2+bx+c);双曲线y=k x上的点的坐标为y=x,k x③已知点A(x,y),B(m,n),若AB与x轴平行,则AB=|x-m|;若AB与y轴平行,则AB=|y-n|;若AB既不与x轴平行又不与y轴平行,则AB=(x-m)2+(y-n)2。

初中一年级数学总复习题

初中一年级数学总复习题

初中一年级数学总复习题一、数与代数1. 有理数的运算- 题目1:计算下列各题的值:(1) 3 + (-2) - 4(2) 5 × (-3) + 2 ÷ (-1)(3) (-1) × 2 + 3 × (-4)- 题目2:解方程:(1) 2x - 5 = 1(2) 3x + 4 = 2x - 12. 代数式- 题目3:化简下列代数式:(1) 3x + 2y - 5x - 3y(2) 4a² - 3ab + 2b² - a² + 2ab- 题目4:根据题目3中的代数式,求出当x=2,y=-1;a=1,b=-2时的值。

3. 一元一次方程- 题目5: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1) 2x + 3 = 7(2) 3x - 4 = 2x + 14. 一元一次不等式- 题目6:解下列不等式:(1) 2x + 5 > 3x - 1(2) 4 - 3x ≤ 2x + 65. 绝对值- 题目7: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1) |-5|(2) |3 - 5|二、几何1. 线段、射线、直线- 题目8:根据题目所给的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线段有两个端点。

(2) 射线有一个端点。

(3) 直线没有端点。

2. 角- 题目9:根据角的定义,计算下列角的度数:(1) 一个直角的度数。

(2) 一个平角的度数。

(3) 一个周角的度数。

3. 三角形- 题目10:根据三角形的性质,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2) 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

(3)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最长。

4. 四边形- 题目11:根据四边形的性质,计算下列四边形的内角和:(1) 矩形(2) 平行四边形5. 圆- 题目12:根据圆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 圆的周长公式是什么?(2) 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三、统计与概率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题目13:根据题目所给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023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代数几何综合问题

2023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代数几何综合问题

2023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代数几何综合问题【中考展望】代几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题型.近几年的中考压轴题多以代几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解代几综合题一般可分为“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探求解题思路;正确解答”三个步骤,解代几综合题必须要有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数学思想是解代几综合题的灵魂,要善于挖掘代几综合题中所隐含的重要的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方程(不等式)的思想等,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这是学习解代几综合题的关键.题型一般分为:(1)方程与几何综合的问题;(2)函数与几何综合的问题;(3)动态几何中的函数问题;(4)直角坐标系中的几何问题;(5)几何图形中的探究、归纳、猜想与证明问题.题型特点:一是以几何图形为载体,通过线段、角等图形寻找各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代数方程或函数模型求解;二是把数量关系与几何图形建立联系,使之直观化、形象化.以形导数,由数思形,从而寻找出解题捷径.解代几综合题要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数与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关键是要从题目中寻找这两部分知识的结合点,从而发现解题的突破口.【方法点拨】方程与几何综合问题是中考试题中常见的中档题,主要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为背景,结合代数式的恒等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其基本形式有:求代数式的值、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与方程有关的代数式的证明.函数型综合题主要有:几何与函数结合型、坐标与几何、方程与函数结合型问题,是各地中考试题中的热点题型.主要是以函数为主线,建立函数的图象,结合函数的性质、方程等解题.解题时要注意函数的图象信息与方程的代数信息的相互转化.例如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相应方程的根;点在函数图象上即点的坐标满足函数的解析式等.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中考命题的主要考查对象,由于这类题型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因此是各地中考的热点题型.几何综合题考查知识点多、条件隐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1.几何型综合题,常以相似形与圆的知识为考查重点,并贯穿其他几何、代数、三角等知识,以证明、计算等题型出现.2.几何计算是以几何推理为基础的几何量的计算,主要有线段和弧长的计算,角的计算,三角函数值的计算,以及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等.3.几何论证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几何知识的能力.4.解几何综合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数形结合,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图形,挖掘隐含条件,寻找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2)注意推理和计算相结合,力求解题过程的规范化;(3)注意掌握常规的证题思路,常规的辅助线作法;(4)注意灵活地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典型例题】类型一、方程与几何综合的问题1.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D∥BC(BC>AD),∠D=90°,BC=CD=12,∠ABE=45°,若AE =10,则CE的长为_________.第1页共23页。

九年级代数几何综合题

九年级代数几何综合题

代数几何综合题代数几何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题型,近几年中考试题中的综合题大多以代数几何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其解题关键点是借助几何直观解题,运用方程、函数的思想解题,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由形导数,以数促形,综合运用代数和几何知识解题. 【例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内接于⊙O,A 是的中点,AE⊥AC 于A ,与⊙O 及CB 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F 、E ,且,EM 切⊙O 于M 。

⑴ △ADC∽△EBA ; ⑵ AC2=12BC·CE; ⑶如果AB =2,EM =3,求cot∠CAD 的值。

【例2】如图 2-5-2所示,已知直线y=2x+2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 ,以线段AB 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ABC ,∠BAC=90○。

过C 作CD ⊥x 轴,D 为垂足. (1)求点 A 、B 的坐标和AD 的长; (2)求过B 、A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例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 (0,6)、点B (8,0),动点P 从点A 开始在线段AO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 移动,同时动点Q 从点B 开始在线段BA 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移动,设点P 、Q 移动的时间为t 秒. (1) 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 当t 为何值时,△APQ 与△AOB 相似?(3) 当t 为何值时,△APQ 的面积为524个平方单位?【例4】如图2-5-7,矩形ABCD 中,AB =8,BC =6,对角线AC 上有一个动点P (不包括点A 和点C ).设AP =x ,四边形PBCD 的面积为y .(1)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并确定自变量x 的范围.(2)有人提出一个判断:“关于动点P ,⊿PBC 面积与⊿PAD 面积之和为常数”.请你说明此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综合巩固练习1、如图2-5-8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ABC各顶点坐标分别为A (0,3 ),B(-1,0)、C(0,1)中,若△DEF各顶点坐标分别为D( 3 ,0)、E(0,1)、F(0,-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DEF由△ABC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B.△DEF由△ABC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C.△DEF由△ABC绕O点顺时针旋转60○得到;D.△DEF由△ABC绕O点顺时针旋转120○得到2.如图2-5-9,已知直线 y=2x+1与x轴交于A点,与y轴交于B点,直线y=2x—1与x轴交于C点,与y轴交于D点,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3.如图2-5-10所示,在矩形ABCD中,BD=20,AD>AB,设∠ABD=α,已知sinα是方程25z2-35z+ 12=0的一个实根.点E、F分别是BC、DC上的点,EC+CF=8,设BE=x,△AEF面积等于y.⑴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⑵当E、F两点在什么位置时y有最小值?并求出这个最小值.4.如图2-5-11所示,直线y=-43 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M 、N .(1)求M 、N 两点的坐标;(2)如果点P 在坐标轴上,以点P 为圆心,125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y=-43x+ 4相切,求点P 的坐标.5.如图2-5-12所示,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中,AB=2,点P 是AB 边上的任意一点(点P 可以与点A 重合,但不与点B 重合),过点P 作PE ⊥BC .垂足为E ;过点E 作EF ⊥AC ,垂足为F ;过点F 作FQ ⊥AB ,垂足为Q .设BP=x ,AQ=y . ⑴ 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⑵ 当BP 的长等于多少时,点P 与点Q 重合;⑶ 当线段 PE 、FQ 相交时,写出线段PE 、EF 、FQ 所围成三角形的周长的取值范围(不必写出解题过程)6.如图2-5-13所示,已知A 由两点坐标分另为(28,0)和(0,28),动点P 从A 点开始在线段AO 上以每秒3个长度单位的速度向原点O 运动,动直线 EF 从 x 轴开始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向上平行移动(即EF ∥x 轴)并且分别交y 轴,线段AB 交于E 、F 点.连接FP ,设动点P 与动直线EF 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 秒.⑴ 当t =1秒时,求梯形OPFE 的面积,t 为何值时,梯形OPFE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⑵ 当梯形OPFE 的面积等于△APF 的面积时,求线段 PF 的长.⑶ 设t 的值分别取t 1,t 2时(t 1≠t 2),所对应的三角形分别为△AF 1P 1和△AF 2P 2 ,试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请证明你的判断.7.如图2-5-14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 的顶点,A 的坐标为(1,0),对角线的交点P 的坐标为(52 ,1)⑴ 写出B 、C 、D 三点的坐标;⑵ 若在AB 上有一点 E 作,’入过 E 点的直线‘将矩形ABCD 的面积分为相等的两部分,求直线l 的解析式;⑶ 若过C 点的直线l 将矩形ABCD 的面积分为4:3两部分,并与y 轴交于点M ,求过点C 、D 、M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8.已知矩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A、B、D的坐标分别为A(0,0),B(m,0),D(0,4)其中m≠0.⑴写出顶点C的坐标和矩形ABCD的中心P点的坐标(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⑵若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l把矩形ABC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⑶在⑵的前提下,l又与半径为1的⊙M相切,且点 M(0,1),求此矩形ABCD的中心P点的坐标.9.如图2-5-15所示,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6,点D、E分别在边AB,AC上,且AD=AE=2,若点F从点B开始以每秒二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BC方向运动,设点F运动的时间为t秒,当t>0时,直线FD与过点A且平行于BC的直线相交于点G,GE的延长线与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H,AB 与GH相交于点O.⑴设△EGA的面积为S,写出S与 t的函数解析式;⑵当t为何值时,AB⊥GH;⑶请你证明△GFH的面积为定值.10. 如图2-5-16,在矩形ABCD中,AB=10。

专题七 代数与几何综合

专题七  代数与几何综合

代数与几何综合(一)【考点解析】代数与几何的大型综合题通常可分为以下类型: 一、在几何图形背景下建立函数或方程:这类问题通常要建立等式(函数和方程)来解决,在建立等式时常用到以下方式:一是运用有关计算公式(如各类图形的面积公式);二是运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或相似三角形等知识建立起等式(函数和方程),由此得到函数或方程.后者是大家学习和掌握的重点. 二、坐标系下的几何图形:这类问题的解决,关键点有二:一是求点的坐标,要熟练掌握求点的坐标的方法,尤其是方程法;二是点的坐标与线段长的互化,要善于将已知条件转化为线段长,继而转化为点的坐标,同样当已知点的坐标后,可能还需将之转化为有关线段的长,从而与几何图形联系起来.【典型例题】例1.(2009清远)如图,已知一个三角形纸片ABC ,BC 边的长为8,BC 边上的高为6,B ∠和C ∠都为锐角,M 为AB 一动点(点M 与点A B 、不重合),过点M 作MN BC ∥,交AC 于点N ,在AMN △中,设MN 的长为x ,MN 上的高为h . (1)请你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h .(2)将AMN △沿MN 折叠,使AMN △落在四边形BCNM 所在平面,设点A 落在平面的点为1A ,1A MN △与四边形BCNM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当x 为何值时,y 最大,最大值为多少?MNCBEF AA 1例2.(2011宿迁)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中,P 为AB 的中点,Q 为边CD 上一动点,设DQ =t (0≤t ≤2),线段PQ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边AD 、BC 于点M 、N ,过Q 作QE ⊥AB 于点E ,过M 作MF ⊥BC 于点F . (1)当t ≠1时,求证:△PEQ ≌△NFM ;(2)顺次连接P 、M 、Q 、N ,设四边形PMQN 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自变量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S 的最小值.Q PNM FE D C B A2.坐标系下的几何图形:例3.(2009桂林)如图,已知直线3:34l y x=+,它与x轴、y轴的交点分别为A、B两点.(1)求点A、点B的坐标;(2)设F是x轴上一动点,用尺规作图作出⊙P,使⊙P经过点B且与x轴相切于点F (不写作法和证明,保留作图痕迹);(3)设(2)中所作的⊙P的圆心坐标为P(x 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4)是否存在这样的⊙P,既与x轴相切又与直线l相切于点B,若存在,求出圆心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点拨】对于(2),关键是找出圆心;对于(3),由于∣y∣和∣x∣都与垂线段有关,故易于从图中找到有关的直角三角形,从而利用勾股定理列出∣y∣和∣x∣的关系,继而得到y与x的函数关系式对于(4),可用方程思想去分析解决.cm , OC=8cm ,现有两动点P 、Q 分别从O 、C 同时出发,P 在线段OA 上沿OA 方向以cm 的速度匀速运动,Q 在线段CO 上沿CO 方向以每秒1 cm 的速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1)用t 的式子表示△OPQ 的面积S ;(2)求证:四边形OPBQ的面积是一个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3)当△OPQ 与△P AB 和△QPB 相似时,抛物线214y x bx c =++经过B 、P 两点,过线段BP 上一动点M 作y 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N ,当线段MN 的长取最大值时,求直线MN 把四边形OPBQ 分成两部分的面积之比.这类综合题的特点是:先求函数解析式,然后利用解析式确定有关点的坐标,再由点的坐标确定有关线段的长,最后利用图形的几何性质解决问题(注意:到此已经与函数图像无关了,也就是说,解到这里,已经剥离开函数的“外衣”,变成一个纯几何问题了)当然,这种几何问题是一种动态题,常常需要讨论.【典型例题】3.函数图象与几何图形相结合的问题 例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621+-=x y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B 、C 两点. (1)直接写出B 、C 两点的坐标; (2)直线x y =与直线621+-=x y 交于点A ,动点P 从点O 沿OA 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即OP = t ).过点P 作PQ ∥x 轴交直线BC 于点Q .① 若点P 在线段OA 上运动时(如图1),过P 、Q 分别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N 、M ,设矩形PQMN 的面积为S ,写出S 和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 ② 若点P 经过点A 后继续按原方向、原速度运动,当运动时间t 为何值时,过P 、Q 、O 三点的圆与轴相切.图(1)备用图例6.(怀化)在矩形AOBC 中,OB=6,OA=4,分別以OB ,OA 所在直线为x 轴和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F 是B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过F 点的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与AC 边交于点E . (1)求证:AE•AO=BF•BO ; (2)若点E 的坐标为(2,4),求经过O 、E 、F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3)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 ,使得将△CEF 沿EF 对折后,C 点恰好落在OB 上?若存在,求出此时的OF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7.(2011济南)如图,在矩形OABC中,点O为原点,点A的坐标为(0,8),点C的坐标为(6,0).抛物线y=-49x2+bx+c经过点A、C,与AB交于点D.(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点P为线段BC上一个动点(不与点C重合),点Q为线段AC上一个动点,AQ=CP,连接PQ,设CP=m,△CPQ的面积为S.①求S关于m的函数表达式;②当S最大时,在抛物线y=-49x2+bx+c的对称轴l上,若存在点F,使△DFQ为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备用图例8.(2011凉山州)如图,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1x ,0)、B (2x ,0)两点,且12x x <,与y 轴交于点()0,4C -,其中12x x ,是方程24120x x --=的两个根。

数学初中竞赛大题训练:几何专题(含答案)

数学初中竞赛大题训练:几何专题(含答案)

数学初中竞赛大题训练:几何专题1.阅读理解:如果同一平面内的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则称这四个点共圆,一般简称为“四点共圆”.证明“四点共圆”判定定理有:1、若线段同侧两点到线段两端点连线夹角相等,那么这两点和线段两端点四点共圆;2、若平面上四点连成的四边形对角互补,那么这四点共圆.例:如图1,若∠ADB=∠ACB,则A,B,C,D四点共圆;或若∠ADC+∠ABC=180°,则A,B,C,D四点共圆.(1)如图1,已知∠ADB=∠ACB=60°,∠BAD=65°,则∠ACD=55°;(2)如图2,若D为等腰Rt△ABC的边BC上一点,且DE⊥AD,BE⊥AB,AD=2,求AE 的长;(3)如图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等边△EFG内接于此正方形,且E,F,G分别在边AB,AD,BC上,若AE=3,求EF的长.解:(1)∵∠ADB=∠ACB=60°,∴A,B,C,D四点共圆,∴∠ACD=∠ABD=180°﹣∠ADB﹣∠BAD=180°﹣60°﹣65°=55°,故答案为:55°;(2)在线段CA取一点F,使得CF=CD,如图2所示:∵∠C=90°,CF=CD,AC=CB,∴AF=DB,∠CFD=∠CDF=45°,∴∠AFD=135°,∵BE⊥AB,∠ABC=45°,∴∠ABE=90°,∠DBE=135°,∴∠AFD=∠DBE,∵AD⊥DE,∴∠ADE=90°,∵∠FAD+∠ADC=90°,∠ADC+∠BDE=90°,∴∠FAD=∠BDE,在△ADF和△DEB中,,∴△ADF≌△DEB(ASA),∴AD=DE,∵∠ADE=90°,∴△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AD=2;(3)作EK⊥FG于K,则K是FG的中点,连接AK,BK,如图3所示:∴∠EKG=∠EBG=∠EKF=∠EAF=90°,∴E、K、G、B和E、K、F、A分别四点共圆,∴∠KBE=∠EGK=60°,∠EAK=∠EFK=60°,∴△ABK是等边三角形,∴AB=AK=KB=4,作KM⊥AB,则M为AB的中点,∴KM=AK•sin60°=2,∵AE=3,AM=AB=2,∴ME=3﹣2=1,∴EK===,∴EF===.2.问题再现:如图1:△ABC 中,AF 为BC 边上的中线,则S △ABF =S △ACP =S △ABC由这个结论解答下列问题:问题解决:问题1:如图2,△ABC 中,CD 为AB 边上的中线,BE 为AC 边上的中线,则S △BOC =S 四边形ADOE .分析:△ABC 中,CD 为AB 边上的中线,则S △BCD =S △ABC ,BE 为AC 边上的中线,则S △ABE =S △ABC∴S △BCD =S △ABE∴S △BCD ﹣S △BOD =S △ABE ﹣S △BOD又∵S △BOC =S △BCD ﹣S △BOD ,S 四边形ADOE =S △ABE ﹣S △BOD即S △BOC =S 四边形ADOE问题2:如图3,△ABC 中,CD 为AB 边上的中线,BE 为AC 边上的中线,AF 为BC 边上的中线.(1)S △BOD =S △COE 吗?请说明理由.(2)请直接写出△BOD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S △BOD =S △ABC .问题拓广:(1)如图4,E 、F 分别为四边形ABCD 的边AD 、BC 的中点,请直接写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与四边形ABCD 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S 阴= S 四边形ABCD . (2)如图5,E 、F 、G 、H 分别为四边形ABCD 的边AD 、BC 、AB 、CD 的中点,请直接写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与四边形ABCD 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S 阴= S 四边形ABCD .(3)如图6,E 、F 、G 、H 分别为四边形ABCD 的边AD 、BC 、AB 、CD 的中点,若S △AME =1、S △BNG =1.5、S △CQF =2、S △DPH =2.5,则S 阴= 7 .解:问题2:S △BOD =S △COE 成立,理由:∵△ABC 中,CD 为AB 边上的中线,∴S △BCD =S △ABC ,∵BE 为AC 边上的中线,∴S △CBE =S △ABC∴S △BCD =S △CBE∵S △BCD =S △BOD +S △BOC ,S △CBE =S △COE +S △BOC∴S △BOD =S △COE(2)由(1)有S △BOD =S △COE ,同(1)方法得,S △BOD =S △AOD ,S △COE =S △AOE ,S △BOF =S △COF ,∴S △BOD =S △COE =S △AOE =S △AOD ,∵点O 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OA =2OF ,∴S △AOC =2S △COF =S △AOE +S △COE =2S △COE ,∴S △COF =S △COE ,∴S △BOD =S △COE =S △AOE =S △AOD =S △BOF =S △COF ,∴S △BOD =S △ABC , 故答案为问题拓广:(1)如图4:连接BD,由问题再现:S△BDE =S△ABD,S△BDF =S△BCD,∴S阴影=S四边形ABCD,故答案为,(2)如图5:连接BD,由问题解决:S△BMD =S△ABD,S△BDN=S△BCD,∴S阴影=S四边形ABCD,故答案为;(3)如图6,设四边形的空白区域分别为a,b,c,d,∵S△AME =1、S△BNG=1.5、S△CQF=2、S△DPH=2.5,由(1)得出:a+1+2.5=a+3.5=S△ACD①,c+1.5+2=c+3.5=S△ACB②,b +1+1.5=b +2.5=S △ABD ③,d +2+2.5=d +4.5=S △BCD ④,①+②+③+④得,a +3.5+c +3.5+b +2.5+d +4.5=a +b +c +d +14=S 四边形ABCD ⑤而S 四边形ABCD =a +b +c +d +7+S 阴影⑥∴S 阴影=7,故答案为7.3.如图,在△ABC 中,AB >AC ,内切圆⊙I 与边BC 切于点D ,AD 与⊙I 的另一个交点为E ,⊙I 的切线EP 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P ,CF ∥PE 且与AD 交于点F ,直线BF 与⊙I 交于点M 、N ,M 在线段BF 上,线段PM 与⊙I 交于另一点Q .证明:∠ENP =∠ENQ .证明:如图,设⊙I 与AC 、AB 分别切于点S 、T ,连接ST 、AI 、IT ,设ST 与AI 交于点G .则IE ⊥PE ,ID ⊥PD ,故I 、E 、P 、D 四点共圆,∵AS 2=AE •AD =AG •AI ,∵∠EAG =∠DAI ,∴△AEG ∽△AID ,∴∠AGE=∠AID,∴E,G,D,I四点共圆,∴I、G、E、P、D五点共圆,∴∠IGP=∠IEP=90°,即IG⊥PG,∴P、S、T三点共线,对直线PST截△ABC,由梅涅劳斯定理知,∵AS=AT,CS=CD,BT=BD,∴,设BN的延长线与PE交于点H,对直线BFH截△PDE,由梅涅劳斯定理知,∵CF∥BE,∴,∴,∴PH=HE,∴PH2=HE2=HM•HN,∴,∴△PHN∽△MHP,∴∠HPN=∠HMP=∠NEQ,∵∠PEN=∠EQN,∴∠ENP=∠ENQ.4.如图,△ABC的垂心为H,AD⊥BC于D,点E在△ABC的外接圆上,且满足,直线ED交外接圆于点M.求证:∠AMH=90°.证明:作高BP,CQ.连结MB、MC、MP、MQ、PQ.===•①=•=•②由①②得:=,又∵∠MBA=∠MCA,∴△MBQ∽△MCP,∴点M、A、P、Q四点共圆,即点M、A、P、Q、H五点共圆,又AH为直径,∴∠AMH=90°.5.如图,△ABC中,O为外心,三条高AD、BE、CF交于点H,直线ED和AB交于点M,FD 和AC交于点N.求证:OH⊥MN.证明:∵A 、C 、D 、F 四点共圆,∴∠BDF =∠BAC又∵∠OBC =(180°﹣∠BOC )=90°﹣∠BAC ,∴OB ⊥DF .∵CF ⊥MA ,∴MC 2﹣MH 2=AC 2﹣AH 2(①)∵BE ⊥NA ,∴NB 2﹣NH 2=AB 2﹣AH 2 (②)∵DA ⊥BC ,∴BD 2﹣CD 2=BA 2﹣AC 2 (③)∵OB ⊥DF ,∴BN 2﹣BD 2=ON 2﹣OD 2 (④)∵OC ⊥DE ,∴CM 2﹣CD 2=OM 2﹣OD 2,①﹣②+③+④﹣⑤,得NH 2﹣MH 2=ON 2﹣OM 2 MO 2﹣MH 2=NO 2﹣NH 2∴OH ⊥MN .6.在图1到图4中,已知△ABC 的面积为m .(1)如图1,延长△ABC 的边BC 到点D 使CD =BC ,连接DA ,若△ACD 的面积为S 1,则S 1= m .(用含m 的式子表示)(2)如图2,延长△ABC 的边BC 到点D ,延长边CA 到点E ,使CD =BC ,AE =CA ,连接DE .若△DEC 的面积为S 2,则S 2= 2m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3)如图3,在图2的基础上延长AB 到点F ,使BF =AB ,连接FD 于E ,得到△DEF ,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3,则S 3= 6m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4)可以发现将△ABC 各边均顺次延长一倍,连接所得端点,得到△DEF ,如图3,此时,我们称△ABC 向外扩展了一次.可以发现扩展一次后得到的△DEF 的面积是原来△ABC 面积的 7 倍.(5)应用上面的结论解答下面问题:去年在面积为15平方面的△ABC 空地上栽种了各种花卉,今年准备扩大种植规模,把△ABC 内外进行两次扩展,第一次由△ABC 扩展成△DEF ,第二次由△DEF 扩展成△MGH ,如图4,求这两次扩展的区域(即阴影部分)面积共为多少平方米?解:(1)∵CD =BC ,∴△ABC 和△ACD 的面积相等(等底同高),故得出结论S 1=m .(2)连接AD ,,∵AE =CA ,∴△DEC 的面积S 2为△ACD 的面积S 1的2倍,故得出结论S 2=2m .(3)结合(1)(2)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DEC 面积的3倍, 故得出结论则S 3=6m .(4)S △DEF =S 阴影+S △ABC=S 3+S △ABC=6m +m=7m=7S △ABC故得出结论扩展一次后得到的△DEF 的面积是原来△ABC 面积的7倍.(5)根据(4)结论可得两次扩展的区域(即阴影部分)面积共为(7×7﹣1)×15=720(平方米),答:求这两次扩展的区域(即阴影部分)面积共为720平方米.7.(1)如图①,AD 是△ABC 的中线,△ABD 与△ACD 的面积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2)若三角形的面积记为S ,例如:△ABC 的面积记为S △ABC ,如图②,已知S △ABC =1,△ABC 的中线AD 、CE 相交于点O ,求四边形BDOE 的面积.小华利用(1)的结论,解决了上述问题,解法如下:连接BO ,设S △BEO =x ,S △BDO =y ,由(1)结论可得:S,S △BCO =2S △BDO =2y ,S △BAO =2S △BEO =2x . 则有,即. 所以.请仿照上面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①如图③,已知S △ABC =1,D 、E 是BC 边上的三等分点,F 、G 是AB 边上的三等分点,AD 、CF 交于点O ,求四边形BDOF 的面积.②如图④,已知S △ABC =1,D 、E 、F 是BC 边上的四等分点,G 、H 、I 是AB 边上的四等分点,AD 、CG 交于点O ,则四边形BDOG 的面积为 .解:(1)S △ABD =S △ACD .∵AD 是△ABC 的中线,∴BD =CD ,又∵△ABD 与△ACD 高相等,∴S △ABD =S △ACD .(2)①如图3,连接BO ,设S △BFO =x ,S △BDO =y ,S △BCF =S △ABD =S △ABC =S △BCO =3S △BDO =3y ,S △BAO =3S △BFO =3x . 则有,即,所以x +y =,即四边形BDOF 的面积为;②如图,连接BO ,设S △BDO =x ,S △BGO =y ,S△BCG =S△ABD=S△ABC=,S△BCO =4S△BDO=4x,S△BAO =4S△BGO=4y.则有,即,所以x+y=,即四边形BDOG的面积为,故答案为:.8.我们初中数学里的一些代数公式,很多都可以通过表示几何图形面积的方法进行直观推导和解释.例如: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提出问题】如何用表示几何图形面积的方法推证:13+23=32?【解决问题】A表示1个1×1的正方形,即:1×1×1=13B表示1个2×2的正方形,C与D恰好可以拼成1个2×2的正方形,因此:B、C、D就可以表示2个2×2的正方形,即:2×2×2=23而A、B、C、D恰好可以拼成一个(1+2)×(1+2)的大正方形.由此可得:13+23=32【递进探究】请仿用上面的表示几何图形面积的方法探究:13+23+33=62.要求:自己构造图形并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推广探究】请用上面的表示几何图形面积的方法探究:13+23+33+…+n3=.(参考公式:)注意:只需填空并画出图形即可,不必写出解题过程.【提炼运用】如图,下列几何体是由棱长为1的小立方体按一定规律在地面上摆成的,如图(1)中,共有1个小立方体,其中1个看的见,0个看不见;如图(2)中,共有8个小立方体,其中7个看的见,1个看不见;如图(3)中,共有27个小立方体,其中19个看的见,8个看不见;求:从第(1)个图到第(101)个图中,一切看不见的棱长为1的小立方体的总个数.解:【递进探究】如图,A表示一个1×1的正方形,即:1×1×1=13,B、C、D表示2个2×2的正方形,即:2×2×2=23,E、F、G表示3个3×3的正方形,即:3×3×3=33,而A、B、C、D、E、F、G恰好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边长为:1+2+3=6,,∵S A+S B+S C+S D+S E+S F+S G=S大正方形∴13+23+33=62;【推广探究】由上面表示几何图形的面积探究知,13+23+33+…+n3=(1+2+3+…+n)2,又∵1+2+3+…+n=,∴13+23+33+…+n3=()2=.【提炼运用】图(1)中,共有1个小立方体,其中1个看的见,0=(1﹣1)3个看不见;如图(2)中,共有8个小立方体,其中7个看的见,1=(2﹣1)3个看不见;如图(3)中,共有27个小立方体,其中19个看的见,8=(3﹣1)3个看不见;…,从第(1)个图到第(101)个图中,一切看不见的棱长为1的小立方体的总个数为:(1﹣1)3+(2﹣1)3+(3﹣1)3+…+(101﹣1)3=03+13+23+…+1003=50502=25502500.故一切看不见的棱长为1的小立方体的总个数为25502500.故答案为:62;.9.问题引入:如图,在△ABC中,D是BC上一点,AE=AD,求:尝试探究:过点A作BC的垂线,垂足为F,过点E作BC的垂线,垂足为G,如图所示,有=,=,.类比延伸:若E为AD上的任一点,如图所示,试猜S四边形ABEC 与S△ABC的比是图中哪条线段的比,并加以证明.拓展应用:如图,E为△ABC内一点,射线AE于BC于点D,射线BE交AC于点F,射线CE交AB于点G,求的值.解:问题引入:∵在△ABC中,D是BC上一点,AE=AD,∴,,∴==;尝试探究:∵AE=AD,∴=,∵AF⊥BC,EG⊥BC,∴AF∥EG,∴△EDG∽△ADB,∴=;∵===,∴=1﹣=;故答案为:,,;类比延伸:=,∵E为AD上的一点,∴=,=,∴==;拓展应用:∵==,同理:=,=,∴==2.10.如图,在凸四边形ABCD中,M为边AB的中点,且MC=MD,分别过点C、D作边BC、AD 的垂线,设两条垂线的交点为P,过点P作PQ⊥AB于Q,求证:∠PQC=∠PQD.证明:连接AP、BP,取AP的中点E,取BP的中点F,连接DE、ME、QE、CF、QF、MF,如图.∵E为AP的中点,F为BP的中点,M为AB的中点,∴EM∥BP,EM=BP,MF∥AP,MF=AP.∵E为AP的中点,F为BP的中点,∠ADP=∠BCP=90°,∴DE=AE=EP=AP,FC=PF=BF=BP,∴DE=MF,EM=FC.在△DEM和△MFC中,,∴△DEM≌△MFC(SSS),∴∠DEM=∠MFC.∵EM∥BP,MF∥AP,∴四边形PEMF是平行四边形,∴∠PEM=∠PFM.又∵∠DEM=∠MFC,∴∠DEP=∠CFP.∵DE=AE,FC=BF,∴∠DAE=∠ADE=∠DEP,∠FBC=∠FCB=∠CFP,∴∠DAE=∠FBC,即∠DAP=∠PBC.∵∠ADP=∠AQP=90°,E为AP中点,∴ED=EA=EQ=EP=AP,∴D、A、Q、P四点共圆,∴∠PQD=∠DAP.同理可得:∠PQC=∠PBC,∴∠PQD=∠PQC.11.如图:D是以AB为直径的圆O上任意一点,且不与点A、B重合,点C是弧BD的中点,作CE∥AB,交AD或其延长线于E,连接BE交AC与G,AE=CE,过C作CM⊥AD交AD延长线于点M,MC与⊙O相切,CE=7,CD=6,求EG的长.解:连接OC,如图.∵MC与⊙O相切,∴OC⊥MC.∵CM⊥AD,∴OC∥AM.∵CE∥AB,∴四边形AOCE是平行四边形,∴OA=CE=7,∴AB=14.∵点C是弧BD的中点,∴BC=CD=6.∵AB是⊙O的直径,∴∠ACB=90°,∴AC===4.∵CE∥AB,∴△CGE∽△AGB,∴===,∴AG=AC=.在Rt△ACB中,cos∠BAC===.∵点C是弧BD的中点,∴∠BAC=∠CAD,即∠BAC=∠EAG,∴cos∠EAG=.在△EAG中,cos∠EAG=.∴=.∵AG=,AE=CE=7,∴=.整理得:GE2=.∵GE>0,∴GE=.∴EG的长为.12.如图,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边AB、DC的延长线交于E,AD、BC延长线交于F,EF中点为G,AG与圆交于K.求证:C、E、F、K四点共圆.证明:延长AG到H,使得GH=AG,连接EH、FH、CK,如图所示.∵GH=AG,EG=FG,∴四边形AEHF是平行四边形,∴∠EAG=∠GHF,∠GAF=∠GHE.∵A、B、C、K四点共圆,∴∠KCF=∠EAG,∴∠KCF=∠GHF,∴K、C、H、F四点共圆.∵K、C、A、D四点共圆,∴∠KCD=∠KAF,∴∠KCD=∠GHE,∴K、C、E、H四点共圆,∴K、C、E、H、F五点共圆,∴C、E、F、K四点共圆.13.在半圆O中,AB为直径,一直线交半圆周于C、D,交AB延长线于M(MB<MA,AC<MD),设K是△AOC与△DOB的外接圆除点O外的另一个交点,求证:∠MKO=90°.证明:连接CK,BK,BC,如图所示.∵AB是⊙O直径,∴∠ACB=90°,∴∠OAC+∠ABC=90°.∵A、B、C、D四点共圆,∴∠BDC=∠BAC.∵A、O、C、K四点共圆,∴∠CKO=∠OAC.∵D、O、B、K四点共圆,∴∠BKO=∠BDO.∴∠BKC=∠BKO﹣∠CKO=∠BDO﹣∠OAC.∵OB=OD,∴∠ABD=∠BDO.∴∠BMC=∠ABD﹣∠BDC=∠BDO﹣∠BAC=∠BKC.∴B、C、K、M四点共圆.∴∠ABC=∠MKC.∴∠MKO=∠MKC+∠CKO=∠ABC+∠OAC=90°.14.已知,在△ABC中,AC>AB,BC边的垂直平分线与∠BAC的外角∠PAC的平分线相交于E,与BC相交点D,DE与AC相交于点F.(1)如图1,当∠ABC=3∠ACB时,求证:AB=AE;(2)如图2,当∠BAC=90°,∠ABC=2∠ACB,过点D作AC的垂线,垂足为点H,并延是点D关于直线AC的对长DH交射线AE于点M,过点E作BP的垂线,垂足为点G,点D1称点,试探究AG和M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解:(1)证明:连接BF,如图1.设∠A CB=x,则∠ABC=3x,∵FD垂直平分BC,∴FB=FC,∴∠FBC=∠FCB=x,∴∠ABF=∠AFB=2x,∴AB=AF,∠PAC=4x.∵AE平分∠PAC,∴∠EAC=2x.∵∠AFE=∠DFC=90°﹣x,∴∠AEF=180°﹣∠EAF﹣∠AFE=180°﹣2x﹣(90°﹣x)=90°﹣x,∴∠AEF=∠AFE,∴AE=AF,∴AB=AE..(2)AG=MD1证明:作EN⊥AC于N,取EC中点O,、NM、MC、MO、NO、EB、EC,如图2.连接AD1∵AE平分∠PAC,EN⊥AC,EG⊥AP,∴EG=EN,∠EGA=∠ENA=90°.∵∠BAC=90°,∴∠EGA=∠ENA=∠BAC=90°,∴四边形EGAN是矩形.∵EG=EN,∴矩形EGAN是正方形,∴AG=AN,∠EAN=45°,∠GEN=90°.∵ED垂直平分BC,∴EB=EC.在Rt△BEG和Rt△CEN中,,∴Rt△BEG≌Rt△CEN(HL),∴∠GBE=∠NCE,∠GEB=∠NEC,∴∠GEN=∠BEC=90°∵EB=EC,∴∠ECB=∠EBC=45°.∵∠BAC=90°,∠ABC=2∠ACB,∴∠ABC=60°,∠ACB=30°,∴∠ABE=∠ACE=15°.∵∠BAC=90°,点D为BC中点,∴AD=CD,∴∠DAC=∠DCA=30°.∵点D与点D关于AC对称,1AC=∠DAC=30°,∴∠D1=45°﹣30°=15°.∴∠MAD1∵DA=DC,DM⊥AC,∴DM垂直平分AC,∴MA=MC,∴∠CMH=∠AMH=90°﹣45°=45°,∴∠AMC=90°,∴∠ENC=∠AMC=90°.∵点O为EC中点,∴ON=OM=OE=OC=EC,∴E、N、C、M四点共圆,∴∠EMN=∠ECN=15°,∴∠MAD=∠EMN=15°,1中,在△AMN和△MAD1,,∴△AMN≌△MAD1,∴AN=MD1.∴AG=MD1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2),AB⊥y轴于B,AC⊥x轴于C.(1)如图1,E为线段OB上一点,连接AE,过A作AF⊥AE交x轴于F,连EF,ED平分∠OEF交OA于D,过D作DG⊥EF于G,求DG+EF的值;(2)如图2,D为x轴上一点,AC=CD,E为线段OB上一动点,连接DA、CE、F是线段CE的中点,若BF⊥FK交AD于K,请问∠KBF的大小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改变,求其变化范围.解:(1)∵AB⊥y轴于B,AC⊥x轴于C,∴∠ABO=∠ACO=90°.∵∠BOC=90°,∴四边形ABOC是正方形,∴AB=AC=BO=CO=2,OA平分∠BOC,∠BAC=90°.∵AF⊥AE,∴∠EAF=90°,∴∠BAC=∠EAF,∴∠BAC﹣∠EAC=∠EAF﹣∠EAC,即∠BAE=∠CAF.在△ABE和△ACF中,,∴△ABE≌△ACF(ASA),∴AE=AF,BE=CF.设BE=CF=t,OE=2﹣t,OF=2+t.∵ED平分∠OEF,∴点D是△OEF的内心.如图1,作DM⊥OB于M,作DH⊥OF于H,且DG⊥EF于G,∴DG=DM=DH,∴四边形MOHD是正方形,∴MO=HO=DM=DG.设DG=MO=x,∴x=,∴x=,∴EF=4﹣2x,∴WF=2﹣x.∴DG+EF=x+2﹣x=2.即DG+EF的值为2;(2)∠KBF的大小不变,∠KBF=45°如图2,延长BF交AC于G,连接KG,作KM⊥AB于M,KN⊥AC于N,∵四边形ABOC是正方形,∴O B∥AC.∴∠EBF=∠CGF,∠BEF=∠GCF.∵F是CE的中点,∴EF=CF.在△BEF和△GCF中,,∴△BEF≌△GCF(AAS),∴BF=GF.∵BF⊥FK,∴∠BFK=∠GFK=90°.在△BFK和△GFK中,,∴△BFK≌△GFK(SAS)∴BK=GK.∵AC=CD,∠ACD=90°,∴△A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D=45°.∵KN⊥AC,∴∠ANK=90°,∴∠AKN=45°,∴AN=KN.∵KM⊥AB,∴四边形AMKN是正方形,∴KM=KN.∠M=∠GNK=90°AM∥KN.在Rt△BKM和Rt△GKN中,,∴Rt△BKM≌Rt△GKN(HL),∴∠MBK=∠NGK.∠GKN=∠BKM.∵AM∥KN,∴∠BKN=∠MBK.∵∠BKM+∠BKN=90°,∴∠GKN+∠BKN=90°,即∠BKG=90°.∵BK=GK,∴△BK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KBF=45°,∴∠KBF的大小不变,∠KBF=45°.16.如图,已知⊙O1与⊙O2相交于A,B两点,直线MN⊥AB于A,且分别与⊙O1,⊙O2交于M、N,P为线段MN的中点,又∠AO1Q1=∠AO2Q2,求证:PQ1=PQ2.解:连接MQ1、BQ1、BQ2、NQ2,过点P作PH⊥Q1B于H,如图所示.则由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可得:∠Q1MA+∠ABQ1=180°,∠ABQ2+∠ANQ2=180°,∠MAB=∠BQ2N.由圆周角定理可得:∠ABQ 1=∠AO 1Q 1,∠ANQ 2=∠AO 2Q 2. ∵∠AO 1Q 1=∠AO 2Q 2, ∴∠ABQ 1=∠ANQ 2, ∴∠ABQ 2+∠ABQ 1=∠ABQ 2+∠ANQ 2=180°, ∴Q 1、B 、Q 2三点共线.由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BQ 1=∠ANQ 2, ∴∠Q 1MA +∠ANQ 2=∠Q 1MA +∠ABQ 1=180°, ∴MQ 1∥NQ 2.∵AB ⊥MN ,∴∠MAB =90°,∴∠Q 1Q 2N =∠MAB =90°. ∵PH ⊥Q 1B ,即∠Q 1HP =90°, ∴∠Q 1HP =∠Q 1Q 2N , ∴PH ∥NQ 2,∴MQ 1∥PH ∥NQ 2.∵P 为线段MN 的中点, ∴H 为线段Q 1Q 2的中点, ∴PH 垂直平分Q 1Q 2, ∴PQ 1=PQ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专题-代数与几何综合题练习解决代数与几何综合题,第一,需要认真审题,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翻译并转化为显性条件;第二,要善于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基本问题,逐个击破;第三,要善于联想和转化,将以上得到的显性条件进行恰当地组合,进一步得到新的结论,尤其要注意的是,恰当地使用分析综合法及方程与函数的思想、转化思想、数行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教学建议:(1)因为代数与几何综合比较难,所以注意层次,由易到难,逐步递进,别使学生畏惧,应该增强学生的信心;(2)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挖掘条件、展开联想,尽量多角度来分析问题,开阔学生思路;(3)养成类比、归纳形成方法的习惯。

第一类:与反比例函数相关1.(北京)如图,点C 为⊙O 直径AB 上一点,过点C 的直线交⊙O 于点D 、E 两点,且∠ACD=45°,DF AB ⊥于点F ,EG AB ⊥ 于点G . 当点C 在AB 上运动时,设AF x =,DE y =,下列 图象中,能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二次函数)0(22≠+=a am ax y 的图象经过正方形ABOC 的三个顶点 A 、B 、C ,则m 的值为 .3.(延庆)阅读理解:对于任意正实数a b ,,2()0a b -Q ≥,20a ab b ∴-+≥,2a b ab ∴+≥,只有当a b =时,等号成立.A B C D结论:在a b +≥a b ,均为正实数)中,若ab 为定值p,则a b +≥, 只有当a b =时,a b +有最小值.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若0m >,只有当m = 时,1m m+有最小值 . (2) 探索应用:已知(30)A -,,(04)B -,,点P 为双曲线12(0)y x x=>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 作PC x ⊥轴于点C ,轴于y PD ⊥D . 求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小值,并说明此时 四边形ABCD 的形状.4.(南通)已知双曲线k y x =与直线14y x =相交于A 、B 两点.第一象限上的点M (m ,n )(在A 点左侧)是双曲线ky x=上的动点.过点B 作BD ∥y 轴交x 轴于点D .过N (0,-n )作NC ∥x 轴交双曲线k y x=于点E ,交BD 于点C . (1)若点D 坐标是(-8,0),求A 、B 两点坐标及k 的值. (2)若B 是CD 的中点,四边形OBCE 的面积为4,求直线CM 的解析式.(3)设直线AM 、BM 分别与y 轴相交于P 、Q 两点,且MA =pMP ,MB =qMQ ,求p -q 的值.5.(西城)已知:反比例函数2y x =和8y x=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第一象限中的图象如图所示,点A 在8y x =的图象上,AB ∥y 轴,与2y x =的图象交于点B ,AC 、BD 与x 轴平行,分别与2y x =、8y x=的图象交于点C 、D . (1)若点A 的横坐标为2,求梯形ACBD 的对角线的交点F 的坐标;(2)若点A 的横坐标为m ,比较△OBC 与△ABC 的面积的大小;(3)若△ABC 与以A 、B 、D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请直接写出点A 的坐标.(第3题)(第4题)答案:(1) 点F 的坐标为17(2,)5.(2)OBC ABC S S ∆∆>. (3)点A 的坐标为(2,4)6.(上海)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函数my x=(0x >,m 是常数)的图象经过(14)A ,,()B a b ,,其中1a >.过点A 作x 轴垂线,垂足为C ,过点B 作y 轴垂线,垂足为D ,连结AD ,DC ,CB .(1)若ABD △的面积为4,求点B 的坐标; (2)求证:DC AB ∥;(3)当AD BC =时,求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 答案:(1)点B 的坐标为 433⎛⎫ ⎪⎝⎭,; (2)DC AB ∴∥. (3)所求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是26y x =-+或5y x =-+二、与三角形相关7.(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 抛物线 y = mx 2 + 23mx + n 经过P (3, 5), A (0, 2)两点. (1) 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 设抛物线的顶点为B , 将直线AB 沿y 轴向下平移两个单位得到直线l , 直线l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C 点, 求直线l 的解析式;(3) 在(2)的条件下, 求到直线OB , OC , BC 距离相等的点的坐标. 答案:(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x x 332312++ 2(2)直线 l 的解析式为 y =33x (3) 到直线OB 、OC 、BC 距离相等的点的坐标分别为: M 1(-332, 0)、 M 2 (0, 2)、 M 3(0, -2)、M 4 (-23, 0).xCO D BAy8. (北京)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 = x 2 + bx + c 与x 轴交于A ,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 与y 轴交于点C , 点B 的坐标为(3, 0), 将直线 y = kx 沿y 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恰好经过B , C 两点. (1) 求直线BC 及抛物线的解析式;(2) 设抛物线的顶点为D , 点P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 且∠APD =∠ACB , 求点P 的坐标; (3) 连结CD , 求∠OCA 与∠OCD 两角和的度数.答案:(1) 直线BC 的解析式为 y = -x + 3.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 x 2 - 4x + 3.(2)点P 的坐标为 (2, 2) 或 (2, -2).(3) ∠OCA 与∠OCD 两角和的度数为45︒. 9.(密云) 已知:如图,抛物线222(0)y x mx m m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边,C 是抛物线 上一动点(点C 与点A 、B 不重合),D 是OC 中点,连结BD 并延长,交AC 于点E .(1)求A 、B 两点的坐标(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 (2)求CEAE的值; (3)当C 、A 两点到y 轴的距离相等,且85CED S =V 时, 求抛物线和直线BE 的解析式.答案:(1)A (m -,0),B (2m ,0). (2)23CE AE =. (3)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28y x x =-++.直线BE 的解析式为 41633y x =-+ 10.(崇文)如图,抛物线两点轴交于与B A x bx ax y ,32-+=,与y 轴交于点C ,且OA OC OB 3==.(I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II )探究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点C A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III )直线131+-=x y 交y 轴于D 点,E 为抛物线顶点.若α=∠DBC ,βαβ-=∠求,CBE 的值. 答案: (I )322--=∴x x y(II ))31,0(1P )0,9(2P ,)0,0(3P(III )︒=∠=∠-∠=∠-∠45OBC DBO αβα.11. (11.6东城) 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角梯形OABC 的边OA 在y 轴的正半轴上,O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OA =AB =2,OC =3,过点B 作BD ⊥BC ,交OA 于点D .将∠DBC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的两边分别交y 轴的正半轴、x 轴的正半轴于点E 和F .(1)求经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BE 经过(1)中抛物线的顶点时,求CF 的长; (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取两点P 、Q (点Q 在点P 的上方),且PQ =1,要使四边形BCPQ 的周长最小,求出P 、Q两点的坐标.答案:(1)224233y x x =-++. (2)由224233y x x =-++=228(1)33x --+. CF =FM +CM =73.(3)点P 的坐标为(1,23)三、与面积有相关12.(11.6通县)已知如图,ABC ∆中,AC BC =,BC 与x 轴平行,点A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上,抛物线254y ax ax =-+经过ABC ∆的三个顶点, (1)求出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直线7+=kx y 将四边形ACBD 面积平分,求此直线的解析式.(3)若直线b kx y +=将四边形ACBD 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请你确定b kx y +=中k 的取值范围.13.(11.6顺义)已知,如图,抛物线24(0)y ax bx a =++≠与y 轴交于点C ,与x 轴交于点A B ,,点A 的坐标为(40)-,,对称轴是1x =-.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M 是线段AB 上的动点,过点M 作MN ∥AC ,分别交y 轴、BC 于点P 、N ,连接CM .当CMN △的面积最大时,求点M 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求CPNABCS S ∆∆的值. 四、与最值相关14.(石景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张矩形纸片OABC ,O 为坐标原点,A 点坐标为(10,0),C 点坐标为(0,6),D 是BC 边上的动点(与点B 、C 不重合).如图②,将△COD 沿OD 翻折,得到△FOD ;再在AB 边上选取适当的点E ,将△BDE 沿DE 翻折,得到△GDE ,并使直线DG ,DF 重合.(1)图①中,若△COD 翻折后点F 落在OA 边上,求直线DE 的解析式.(2)设(1)中所求直线DE 与x 轴交于点M ,请你猜想过点M 、C 且关于y 轴对称的抛物线与直线DE 的公共点的个数,在图①的图形中,通过计算验证你的猜想. (3)图②中,设E (10,b ),求b 的最小值.答案:(1)直线DE 的解析式:y =-x +12(2)直线DE :y =-x +12与抛物线:21624y x =-+只有一个公共点 (3)b 2111(5)66m =-+ 115,6m b ∴==最小值当15.已知抛物线22y ax bx =++的图像经过点A 和点B .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 把(1)中的抛物线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或向下图① 图②By6平移多少个单位能使抛物线与直线AB 只有一个交点? 求出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3)将(2)中的抛物线向右平移5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t 个单位(t >0),此时,抛物线与x 轴交于M 、N 两点,直线AB 与y 轴交于点P ,当t 为何值时,过M 、N 、P 三点的圆的面积最小?最小面积是多少?答案:(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32y x x =-+.(2) 析式为21()2y x =-(3)当5t =时,过M 、N 、P 三点的圆的面积最小,最小面积为9π16.(海淀)如图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233+-=x y 分别交x 轴、y 轴于C 、A 两点.将射线AM 绕着点A 顺时针旋转45°得到射线AN .点D 为AM 上的动点,点B 为AN 上的动点,点C 在∠MAN 的内部. (1) 求线段AC 的长;(2) 当AM ∥x 轴,且四边形ABCD 为梯形时,求△BCD 的面积; (3) 求△BCD 周长的最小值;(4) 当△BCD 的周长取得最小值,且BD =3时,△BCD 的面积为 . 答案:(1) AC =4.(2)当AM ∥x 轴,且四边形ABCD 为梯形时,S △BCD = 23-2. (3)∴△BCD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42. (4)43.五、与四边形及圆相关17.(12.1年西城)已知:在如图1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C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3)A ,(,3)C n -(其中n >0),点B 在x 轴的正半轴上.动点P 从点O 出发,在四边形OABC 的边上依次沿O —A —B —C 的顺序向点C 移动,当点P 与点C 重合时停止运动.设点P 移动的路径的长为l ,△POC 的面积为S ,S 与l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所示,其中四边形ODEF 是等腰梯形.(1)结合以上信息及图2填空:图2中的m = ; (2)求B ,C 两点的坐标及图2中OF 的长;(3)在图1中,当动点P 恰为经过O ,B 两点的抛物线W 的顶点时, ① 求此抛物线W 的解析式;② 若点Q 在直线1y =-上方的抛物线W 上,坐标平面内另有一点R ,满足以B ,P ,Q ,R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求点Q 的坐标.答案:(1)中的m =13. (2)221335D OF x DE =+=+. (3)符合题意的点Q 的坐标是1(0,0)Q ,2(2264,42619)Q --.18.(石景山)如图,矩形'''O BC A 是矩形ABCO 绕点B 顺时针旋转得到的.其中点CO ,'在x 轴负半轴上,线段OA 在y 轴正半轴上,B 点的坐标为()3,1-.(1)如果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图象经过'O O 、两点且图象顶点M 的纵坐标为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边''A O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3)在(1)中求出的二次函数图象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D CO MPO S S ''3∆∆=,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x x y 22+= (2)3834+=x y (3)⎪⎪⎭⎫ ⎝⎛-+-217721731,P , ⎪⎪⎭⎫⎝⎛+-2177217-32,P .19.(12.1怀柔)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为(4,x1-)的抛物线交y 轴于A 点,交x 轴于B ,C 两点(点B 在点C 的左侧). 已知A 点坐标为(0,3).(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过点B 作线段AB 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D , 如果以点C 为圆心的圆与直线BD 相切,请判断抛物线的对称轴l 与⊙C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3)已知点P 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且位于A ,C 两点之间,问:当点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PAC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此时P 点的坐标和PAC ∆的最大面积.答案:(1)抛物线为2211(4)1244y x x x =--=-+ (2) 答:l 与⊙C 相交.(3)PAC ∆的面积最大为274. 此时,P 点的坐标为(3,34-).20.(11.6朝阳)在△ABC 中,D 为AB 边上一点,过点D 作DE ∥BC 交AC 于点E ,以DE 为折线,将△ADE 翻折,设所得的△A’DE 与梯形DBCE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1)如图(甲),若∠C=90°,AB=10,BC=6,31=AB AD ,则y 的值为 ; (2)如图(乙),若AB=AC=10,BC=12,D 为AB 中点,则y 的值为 ; (3)若∠B=30°,AB=10,BC=12,设AD=x. ①求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②y 是否有最大值,若有,求出y 的最大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A 图(甲) 图(乙) 备用图答案:(1)38. (2)12.(3)''DA E MA Ny S S∆∆=-292010103x⎛⎫=--+⎪⎝⎭.当203x=时,y值最大,最大值是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