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原卷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作者,字景濂,号,()代文学家。
序是一种文体形式,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
本文是一篇,作者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告诫年轻人。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俟.()衾.()嗜.学()硕.师()媵.人()容臭.()绮.绣()耄.老()冻něi()遇其chì duō()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2)弗之怠.()(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5)执经叩.问()(6)门人弟子填.其室:()。
(7)援.疑质.理。
()()(8)或.遇其叱咄()(9)不敢出一言以复.()(10)负.箧曳屣()(11)寓逆旅..()(12)日再.食()4.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四支僵劲不能动同意思:(2)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意思: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 B.不敢稍.逾约稍.出近之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D.礼愈至.至.则无可用6.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的意思(1)。
俯身倾耳以请答:(2)、门人弟子填其室,未、稍降辞色_答:(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答:(4)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答:(1)、写借书的句子:(2)、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的句子是:(3)、最能体现作者幼时抄书刻苦精神的句子是:(4)、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是:(5)、表明作者坚守信用,决不耽误还书日期的句子:(6)、表现作者平时求教恳切和虔诚的句子是:(7)、揭示作者学有所成原因的句子是: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略/无慕艳意 B.先达德隆/望尊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9.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作者现身说法,对马生的殷切希望,寓于其中。
24.送东阳马生序(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一、解释下列加线字。
余幼时即嗜.学致.书以观假借..于藏书之家弗.之怠录.毕走.送之稍逾约..因得遍.观群书益慕圣贤..之道无硕师..名人尝.趋百里外执经叩.问德隆望尊....稍降辞色..援.疑质.理礼愈至.俟.其欣悦卒.获有所闻负箧曳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寓逆旅...主人日再食.腰.白玉之环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緼袍敝衣....口体之奉....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下列各题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B 叩:请教)(2分)A.录毕,走送之走:跑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敲门C.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 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 A)(2分)A 或.遇其叱咄B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或.王命急宣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若.为佣耕,何富贵也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4、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摘录原文回答)5、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
6、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7、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8、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①刻苦学习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9、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3分)(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3)学习要敢于发问(4)学习要有主动性(5)学习要勤奋刻苦(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送东阳马生序》试题及答案参考
《送东阳马生序》试题及答案参考《送东阳马生序》试题及答案参考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援疑质理。
援:提出。
3、俟其欣悦。
4、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5、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6、四支僵劲不能动。
7、同舍生皆被绮绣。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8、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9、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10、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1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三、回答下列问题1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1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16、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17、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答案:1、致:买2、援:提出。
质:询问。
3、俟:等到。
4、再:两顿。
5、走:跑。
逾约:超过期限。
6、支:通肢肢体。
7、被:通披,穿着。
8、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9、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含答案《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含答案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试题精练:古诗文阅读(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6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①,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文不识:人名。
18.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1)无从致书以观致(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3)色愈恭,礼愈至至(4)邻舍有烛而不逮逮19.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和()(3分)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21.两文的作者是怎样解决读书的困难的?(每一点各四字)(2分)[甲][乙]22.从这两段文字看,主人公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相同原因有哪些?(说出两点即可)(3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23.24两题。
(4分)早梅唐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销”同“消”。
23.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
试谈谈你的看法。
(2分)24.“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完整版)《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_含答案.docx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一、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假:走: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粗字⑴①余因得遍观群书得: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⑵①色愈恭,礼愈至至: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至:③至理名言至:⑶① 稍稍宾客其父稍:②不敢稍逾约稍:3、请写出一个表现作者读书刻苦的句子:4、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 、先达德隆 / 望尊B、益慕圣贤 /之道C、门人弟子 /填其室 D 、手指不可 /屈伸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中的“稍”字的作用是___,它照应了“___”一句。
6、选出下面各句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 、门人弟子填其室B 、或遇其叱咄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D、俟其欣悦7、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________(2)________ (3)________9、划分朗读节奏⑴余因得遍观群书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0、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___”与“___”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11、“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你认为这种态度对吗?谈谈你的观点。
12、在原文中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13、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14、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二、阅读并完成“当余之从师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含答案《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含答案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试题精练:古诗文阅读(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6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①,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文不识:人名。
18.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1)无从致书以观致(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3)色愈恭,礼愈至至(4)邻舍有烛而不逮逮19.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和()(3分)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21.两文的作者是怎样解决读书的困难的?(每一点各四字)(2分)[甲][乙]22.从这两段文字看,主人公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相同原因有哪些?(说出两点即可)(3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23.24两题。
(4分)早梅唐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销”同“消”。
23.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
试谈谈你的看法。
(2分)24.“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弗之怠(dài)既加冠(guàn)以乡人子谒余(yè)B. 烨然(yè)容臭(xiù)言和而色夷(yí)C. 朱缨(yīng)执经叩问(kòu)有裘葛之遗(wèi)D. 逾约(yú)绮秀(qǐ)主人日再食(sì)2.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益慕圣贤之道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B. 援疑质理非天质之卑C. 故余虽愚今虽耄老D.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撰长书以为贽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B.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C.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既然成年了,更仰慕那些学问和道德极高的人的学说)D. 辞甚畅达。
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文辞很顺畅通达。
同他论辩,言辞温和,脸色平易)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示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包括立春、小满、芒种、重阳等。
B. 古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已成年。
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即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C.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 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为之所立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宋濂的谥号是“文宪”。
5.下面对文章《送东阳马生序》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作者现身说法,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B. 作者意在告诉马生,学习条件越苦,成就便会越大。
C. 本文从得书之艰、叩问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四个方面讲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D. 本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
6.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参考答案)《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参考答案)一、阅读: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岀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句子。
(3分)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 (2分)3、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2) (3) (3分)1、3分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
(原句中词语翻译错一个扣分,句子不通顺扣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2、2分因为我守信,按时还书。
3、3分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各1分)二、对比阅读:[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于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乎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②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皴裂而不知。
至舍③,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久而乃和。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注]①怠:懈怠。
②箧:书箱。
③舍:学舍,书馆。
④媵人:服侍的人。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 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 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 暗则缚麻蒿⑥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D任末:人名。
②笈: 书箱。
③或:有时。
④庵:茅草小屋。
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1.基础知识题1) 嗜学 (shì xué) 2) 逾约(yú yuē) 3) 俟 (sì) 4) 叱咄(chì duō)5) 皲裂(jūn liè) 6) 媵人 (yìng rén) 7) 箧 (jié) 8) 缊袍 (yùnpáo)2)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无从致书以观:没有钱买书来看)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不敢稍微超过借书的时间限制)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加冠:指成年,益慕:更加崇敬)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患:遇到困难,硕师:指大师,先达:指学问高深的人)⑤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欣悦:高兴)3) A4) ①僵(jiāng) ②舍 (shè)5) B6) “余缊袍敝衣,与黄巢齐名。
”(缊袍:指质地粗糙的衣服)7)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作者遇到困难,想要寻找名师问学,不惜走远路。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有足够的乐趣,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㈡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寒暑易节,惟岁计之不暇。
或托疾于床笫,命曰“危”,则视死如归。
或乘醉于傍路,言曰“乐”,则以醉为常。
东篱菊庐,西藩石屏。
颍川赤壁,XXX。
《诗》云:“君子于役,不知疲倦。
”盖大丈夫之志,岂在物化之际乎!1、解释下列句中的文言实词。
①逆旅________________②岁计________________③托疾________________④归________________⑤疲倦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无从致书以观A、以中有足乐者B、录毕,走送之C、俯身耳以请3、下列选项中的文言句式与“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也出一言以复”一句相同的一项是()A、天大寒,XXX,手指不可屈伸,XXX。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_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一、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假:走: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粗字⑴①余因得遍观群书得: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⑵①色愈恭,礼愈至至: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至:③至理名言至:⑶①稍稍宾客其父稍:②不敢稍逾约稍:3、请写出一个表现作者读书刻苦的句子:4、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先达德隆/望尊B、益慕圣贤/之道C、门人弟子/填其室D、手指不可/屈伸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中的“稍”字的作用是___,它照应了“___”一句。
6、选出下面各句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门人弟子填其室B、或遇其叱咄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D、俟其欣悦7、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________(2)________ (3)________9、划分朗读节奏⑴余因得遍观群书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0、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___”与“___”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11、“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你认为这种态度对吗?谈谈你的观点。
12、在原文中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13、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14、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二、阅读并完成“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经典习题精选(附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经典习题精选(附答案)篇一:《送东阳马生序》70练(附答案)《送东阳马生序》70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1)媵人持汤.沃灌()(2)同舍生皆被.绮绣()(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俟.其欣悦()(5)腰.白玉之环()(6)无从致.书以观()(7)以.衾拥覆,久而乃和()(8)录毕,走.送之.( ) (9)寓.逆旅主人 () (10)援疑质.理( ) (11)弗之怠.()(12)未尝稍降辞色.( ) (13)右备容臭..()(1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15)余幼时即嗜.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5)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8)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9)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
(10)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11)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1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1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1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5)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找出表现作者幼时守信用的句子。
(2分)答:。
4、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艰”告诉马生,用意是什么?(2分)答:。
5.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2分)我的概括:6.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2分)我的感悟:7.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2分)我的看法: 8.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3分)9.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的感受或体会。
10.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D.烨然/若神人11.第②段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作对比,体现作者的精神追求。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及答案(内含3课时)
《送东阳马生序》第一课时检测题含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
(1)宋濂字,号潜溪,初文学家。
著有《》。
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2)本文是作者晚年辞官后写的一篇的文章。
洪武十一年,作者从家乡进京朝见。
同乡马君则是国子监的学生,回原籍探亲前,来拜见作者。
于是,作者写了这篇文章作为赠序送与马生。
二、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解释。
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三、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1.走送之(走古义:今义:)2.日再食(再古义:今义:)3.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今义:)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今义:)5.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古义:;今义:)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今义:)四、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余幼时即嗜学。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①,辄以水沃面②;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③,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就。
沃:浇。
这是“洗”的意思。
③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1.解释加点的词。
(4分)①余幼时即嗜学()②录毕,走送之()③益慕圣贤之道()④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2.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肉食者谋之3.翻译句子(6分)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2分)5.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2分)6.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第一课时检测题答案一、一.文学常识填空。
《送东阳马生序》过关测试(有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过关测试(有答案)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一)解释带点的词①以中有足.乐者②走.送之③媵人持汤.沃灌④尝趋.百里外⑤当余之从.师也⑥况才之过.于余者乎⑦色愈恭,礼愈至.⑧主人日再食..⑨穷.冬烈风(二)翻译句子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手自笔录,计日以还3.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4.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5.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
(三)常识和内容理解1.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和“”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2.用两个字概括作者求学的经历,应是文章的“”字和“”字。
全文的总领句是“”;全文的主旨句是“”。
3.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是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
B.从第一段看,我最终能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和虚心请教。
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表现宋濂勤学苦读,不畏艰难的品质。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检测(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检测(满分:80分时间: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47分)1.文学常识填空。
(6分)本文选自《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字景濂,号潜溪,__________(朝代)初文学家。
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体裁),这是一种__________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__________之辞。
2.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弗之怠(dài) 既加冠(ɡuàn) 以乡人子谒余(yè)B.烨然(yè) 容臭(xiù) 言和而色夷(yí)C.朱缨(yīnɡ) 执经叩问(kòu) 有裘葛之遗(wèi)D.逾约(yú) 绮绣(qǐ) 主人日再食(sì)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先达德隆/望尊B.益慕圣贤/之道C.门人弟子/填其室D.手指不可/屈伸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录毕,走送之(完成)B.色愈恭,礼愈至(至于)C.尝趋百里外(曾经)D.无从致书以观(得到)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C.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D.岂他人之过哉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烨然若神人判若两人B.腰白玉之环腰缠万贯C.右备容臭臭味相投D.主人日再食再接再厉7.下列加点词的古今词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2分)A.不敢稍逾约B.媵人持汤沃灌C.主人日再食D.右备容臭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腰白玉之环A.有仙则名B.披发文身C.以乐其志D.一狼洞其中9.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译文: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
)B.未尝稍降辞色。
(译文:不曾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答:②人若不学,则何以成?(2分)
答:
4.请选用一句诗或对联来概括这两段文字体现出来的共同意思,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诗句或对联:(1分)理由
【答案:1.(1)到了成年;对精神实质有所领会(各1分)(2)参考答案: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字句不要求完全一致,意对即可,但顺序不能颠倒。每空1分,计3分)2.(1)等到(2)曾经(3)即使(4)写(4分)3.该题考的是理解句子的意思。(4分)(1)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是获得了很多知识(终于还是有所收获)。(意思对即可)(2分)(2)(一个)人如果不学习,那么他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意思对即可)(2分)4.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答案示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或“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诗一句即可,1分)理由:上述两段文字均揭示了学习须不怕艰苦,勤学不辍的道理,与所选对联(诗句)的含义一致。(2分)】
3、下列句子中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
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____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
一、阅读: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经典习题精选(附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经典习题精选(附答案)篇一:《送东阳马生序》70练(附答案)《送东阳马生序》70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1)媵人持汤.沃灌()(2)同舍生皆被.绮绣()(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俟.其欣悦()(5)腰.白玉之环()(6)无从致.书以观()(7)以.衾拥覆,久而乃和()(8)录毕,走.送之.( ) (9)寓.逆旅主人 () (10)援疑质.理( ) (11)弗之怠.()(12)未尝稍降辞色.( ) (13)右备容臭..()(1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15)余幼时即嗜.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5)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8)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9)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
(10)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11)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1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1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1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5)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找出表现作者幼时守信用的句子。
(2分)答:。
4、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艰”告诉马生,用意是什么?(2分)答:。
5.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2分)我的概括:6.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2分)我的感悟:7.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2分)我的看法: 8.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3分)9.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的感受或体会。
10.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D.烨然/若神人11.第②段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作对比,体现作者的精神追求。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试题3(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为以下加点字注音。
①瞥学()②迨约()③俟()④哆型()⑤救裂()⑥睽人()⑦箧()⑧继袍()2.以下句子中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为哪一项()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口以还。
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1).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皴裂而不知。
3.以下关于《送东阳马生序》这一课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宋濂是明初文学家。
B.在这篇课文里,作者用自己少年求学的艰辛来激励后进要勤奋读书不怕吃苦。
C.东阳是一个地方名,马生就是宋濂门下一个姓马的学生。
D.古代用“冠”或“加冠”来表示年已经到了二十岁,己经成年。
4.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又审无硕师名人与游,学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A.②俟其欣悦,那么又请焉。
()A. ①忧虑、担忧经常②等到B.①忧虑、担忧曾经②看见C.①忧虑、担忧曾经②等到D.①忧虑、担忧经常②看见5.以下各句中说法,与本文不相符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 “先达”就是指那些有道德又有学问的老前辈的尊称。
B.在古代,有些学生经常佩戴香袋来增加身上香气。
C.作者年少家贫,因此常常借别人家的书来读,每一次读完后就急忙送给人家。
D.明代初年,学子游学,经常是把书箱背在肩肪上。
6.作者认为自己“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用课文中原话回答。
7.翻译句子。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
二、阅读与鉴赏(-)课内阅读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暮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A级:基础题一.阅读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勤且艰若此。
1.本文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
明初散文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指临别送别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爱好,喜爱)(2)无从致.书以观(取得,买到)(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4) 弗之怠.( 懈怠,放松 )(5) 走.送之( 跑 ) (6)不敢稍逾约..(超过)(7) 既加冠..名人与游(才学渊博的老师)..( 指成人 ) (8) 无硕师(9) 尝趋.百里外(快步走) (10) 门人弟子填.其室( 充满 )(11) 未尝稍将辞色..(语言和脸色) (12) 援.疑质.理 ( 提出;询问 )(13) 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 (14) 俟.其欣悦(等到)(15) 负箧.曳屣.(书箱;鞋) (16) 持汤.沃灌(热水)(17) 以衾.拥覆(被子) (18) 寓逆旅..主人( 旅社 )(19) 腰.白玉之环 ( 挂在腰间 ) (20) 烨.然若神人(光彩照耀)(21) 緼.袍敝.衣(旧絮;破)(22)略无慕艳..意(羡慕;欣赏)3,找出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着4.根据要求默写:○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一、文学常识。
1、宋濂,字,号,朝人。
有《宋学士文集》。
2、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
*是一篇赠序。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3、解题:洪武十一年(1378),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
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生前来拜访。
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东阳,现在浙江省东阳市,明朝属于金华府。
马生,即马君则,当时是国子监太学生;生,是长辈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作者当时已经69岁。
二、解释下列加线字。
余幼时即嗜学致书以观假借于藏书之家弗之怠录毕走送之稍逾约因得遍观群书益慕圣贤之道无硕师名人尝趋百里外执经叩问德隆望尊稍降辞色援疑质理礼愈至俟其欣悦卒获有所闻负箧曳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寓逆旅主人日再食腰白玉之环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緼袍敝衣禀稍之供岁有裘葛之遗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冻馁之患博士为之师非天质之卑流辈甚称其贤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言和而色夷故道为学之难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四、解释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4、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5、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6、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8、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9、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10、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1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含答案)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含答案)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写出意思。
(1)或遇其叱咄( )____________(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______ ___(3)负箧曳屣( )____________(4)烨然若神人( )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东阳马生序(序言) 腰白玉之环(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B.媵人持汤沃灌(热水) 走送之(跑)C.寓逆旅(旅店) 俟其欣悦(等待)D.卒获有所闻(终于) 无冻馁之患(饥饿)3.下列句子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
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 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 “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 作者将穿戴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凸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
5.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富有,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本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习题一.阅读题。
1.本文作者,字,号,浙江金华人。
明初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指,内容多是。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2)无从致.书以观()(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4) 弗之怠.( )(5) 走.送之( ) (6)不敢稍逾约..()(7) 既加冠..名人与游()..( ) (8) 无硕师(9) 尝趋.百里外() (10) 门人弟子填.其室( )(11) 未尝稍将辞色..() (12) 援.疑质.理 ( )(13) 或遇其叱咄..() (14) 俟.其欣悦()(15) 负箧.曳屣.() (16) 持汤.沃灌()(17) 以衾.拥覆() (18) 寓逆旅..主人( )(19) 腰.白玉之环 ( ) (20) 烨.然若神人()(21) 緼.袍敝.衣()(22)略无慕艳..意()3,找出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4.根据要求默写:○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⑤写出先达德高望重,弟子众多的一句:⑥面对先达呵斥时的表现::6.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7.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8.“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9.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与“”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13.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高度概括回答即可)14.写老师的严厉有何作用?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5.“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17.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18.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
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
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19.作者并不因衣食住行的条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卑,足见其内心充实,志存高远。
请结合他的生活补充出所缺下联。
负箧曳屣求师苦;。
二.阅读题。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 县官..之供()(2) 岁有裘葛之遗.()..日有廩稍(3) 无冻馁.之患矣()(4)非天质..之卑.()4.“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
5.“太学生”没有成就的原因在于“”而不是“”。
6.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论点)这句话要说明什么意思?(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9.本文为更好的达到启迪,鼓励和教育青年人立志勤学的目的,还功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种写法的作用。
13.作者认为太学生德不成业不精的原因在于什么?你是否也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1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的含义是什么?16.对联(根据文章内容和下列所给的词语属对)上联:昔日宋景濂下联:今朝太学生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流辈..甚称.其贤()(2)乡人子谒.余()(3)撰.长书.以为贽.()(4)言和.而色夷.()(5)自谓()(6)论辩()(7)是可谓.()10.读书要善于整体把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15.读完此文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A级:基础题一.阅读题。
1.本文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
明初散文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指临别送别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爱好,喜爱)(2)无从致.书以观(取得,买到)(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4) 弗之怠.( 懈怠,放松 )(5) 走.送之( 跑 ) (6)不敢稍逾约..(超过)(7) 既加冠..名人与游(才学渊博的老师)..( 指成人 ) (8) 无硕师(9) 尝趋.百里外(快步走) (10) 门人弟子填.其室( 充满 )(11) 未尝稍将辞色..(语言和脸色) (12) 援.疑质.理 ( 提出;询问 )(13) 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 (14) 俟.其欣悦(等到)(15) 负箧.曳屣.(书箱;鞋) (16) 持汤.沃灌(热水)(17) 以衾.拥覆(被子) (18) 寓逆旅..主人( 旅社 )(19) 腰.白玉之环 ( 挂在腰间 ) (20) 烨.然若神人(光彩照耀)(21) 緼.袍敝.衣(旧絮;破)(22)略无慕.艳.意(羡慕;欣赏)3,找出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着4.根据要求默写:○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⑤写出先达德高望重,弟子众多的一句: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⑥面对先达呵斥时的表现::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6.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或四个方面:家境贫寒,无书可读;无师求教难;远道求学,备受艰苦;艰苦的求学生活。
或读书难,要借书,抄书;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求教难,常遭“叱咄”;生活难,“日再食,”穿“緼袍敝衣”。
7.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8.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9.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10.“加冠”一词是什么意思?你还能从古代汉语中找出类似的用法吗?试举一例。
○1古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戴上成人帽子,后来常已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2“及笄”女子满15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表示已成年。
12.从文中找出几处形象描写的例句,并写出从什么角度写的?叩问之难:“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旅途之艰:“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生活之苦,与同舍生的对比:“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3.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高度概括回答即可)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14.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
15.“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不愚笨,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旨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收获的。
和“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相照应17.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18.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
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
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吕蒙;启示:后天学习很重要;勤能补拙,学能治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19.作者并不因衣食住行的条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卑,足见其内心充实,志存高远。
请结合他的生活补充出所缺下联。
负箧曳屣求师苦;俯身倾耳读书勤。
二.阅读题。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称他为“当今文章第一”。
他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首;“明初四学士”之一。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 县官..之供(指朝廷;国家供给的粮食)(2) 岁有裘葛之遗.(夏衣;给..日有廩稍予)(3) 无冻馁.之患矣(饥饿;忧患)(4)非天质..之卑.(天资,人的智力;低下)3.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写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4.“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
四个方面:衣食无忧(无冻馁之患);无需奔走(无奔走之劳);有疑能解(无求师之难)(或有良师指教);书目齐全)。
5.“太学生”没有成就的原因在于“心不若余之专”而不是“天质之卑”。
6.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论点)这句话要说明什么意思?(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得出结论:说明学业,道德上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取决于主观上是否努力。
7.文中“心不若余之专耳”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告诉后生“们,求学之道在于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人的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8.写出本段中与上文四组对比关系的词语。
○1“日有廩稍之供”与“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对比;○2“岁有裘葛之遗”与“緼袍敝衣”相对比;○3“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对比○4“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对比9.本文为更好的达到启迪,鼓励和教育青年人立志勤学的目的,还功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种写法的作用。
○1“我”与“同舍生”生活条件的对比;○2“我”求学经历与太学生优越的学习环境对比。
作用:通过对比,自然得出结论,(或推出论点)突出主旨。
鲜明而有说服力。
10.“太学生”没有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太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就,就因为他们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勤奋学习的恒心和毅力11.第一段作者求学条件的艰辛和第二段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形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