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自考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笔记

自考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笔记

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一节李商隐1.识记:李商隐的生平。

李商隐,少时艰苦清贫。

中进士后卷入党争,仕途坎坷。

理解:李商隐的政治讽谕诗和咏史诗。

李商隐的政治讽谕诗直诉胸头愤慨,悲壮沉郁;更多的是通过个人的身世遭遇的歌咏,表现自己对现实重大政治问题的肯定或批判。

在精深、婉丽的辞藻中,含有丰富的感情和爱憎,多忧危凄苦之词,充满着浓厚的感伤气息。

李商隐的咏史诗的深刻性,在于能够从政治着眼来看待一些历史现象。

许多都是借托史事,寄其吊古伤今之意,具有深刻的讽刺性。

能注意构思的凝练、取材的精当,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融合在一起,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将自己的感情和议论自然地寓含在鲜明的形象中,达到审意的深刻性与形象的鲜明性,情味的隽永和谐统一,增强了咏史诗的艺术表现力。

理解:李商隐的无题诗主要分两类,寄托说和爱情说。

《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

李商隐的无题诗主要分两类,寄托说和爱情说。

他的无题诗,在爱情篇章中融入对社会人生的凄凉体验和若有所失的情感,可以理解为爱情诗,又不仅仅是爱情诗。

如《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写青年女子与对方邂逅,渴望相见而不得见的心情,寄寓了作者仕进机缘稍纵即逝后落拓不遇的感伤。

大部分无题诗属于纯粹的情诗,作者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写爱情生活中的种种感受。

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伤别复伤春,明知别后会合无望,仍痴心不改、生死不渝,这种执著于苦恋的怨旷之情,已近于爱情绝唱。

《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写两心相应一点通,但徒留回忆,非常失意。

简单运用:李商隐无题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①李商隐的无题诗对后代有很大影响。

晚唐韩偓等人、宋初西昆派诗人,直到清黄景仁、龚自珍等,都在诗的风格上受到他的影响。

唐宋婉约派词人、元明清许多爱情戏曲作家都不断向他学习。

②李商隐表现感伤情调的诗歌,追求一种细美幽约的美,诗而词化的特征较显著,在诗与词之间搭起了一座过渡的桥梁。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学作品不仅代表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风貌和精神风格,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为自考课程,主要涉及到了古代文学史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与代表作品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下面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文学史的基本概念1.文学史的定义:文学史研究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包括文学作品的产生、流派的形成、作者的传世与影响等。

2.文学史的分类方法:按时间分期、按流派分类、按地域分区等。

二、古代文学的三纵三横1.三纵:时间纵,即古代文学历史沿袭的时间轴;主题纵,即古代文学作品所追求的主题内容;情感纵,即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体验。

三、古代文学的流派与代表作品1.古文流派代表作:《左传》、《国语》、《史记》2.诗歌流派代表作:《诗经》、《楚辞》、《陆机集》3.散文流派代表作:《庄子》、《文心雕龙》、《傅雷家书》4.戏剧流派代表作:《诸子百家戏》、《汉赋》、《元杂剧》5.文言小说流派代表作:《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6.白话小说流派代表作:《红岩》、《家》、《孽子》四、古代文学史的发展阶段1.原始阶段:包括《诗经》等早期文献的创作和保存。

2.古代文学的萌芽阶段:以《楚辞》和《古文观止》为代表,出现了大量的散文和乐府诗。

3.古代文学的兴盛阶段:以唐代为代表,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4.古代文学的衰退与复兴阶段:由于社会政治的变革和文化传统的断绝,古代文学走向了衰落,但在近现代出现了一些新的文学流派,如白话小说。

五、古代文学史的评价与思考1.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古代文学作品中存在着一些与现代价值观念不符的内容,这需要我们进行审视和思考。

3.古代文学的时代特点:古代文学作品以婉约、豪放、诗性等特点为主,反映出古代人们不同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

4.古代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古代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参考和借鉴对象。

古代文学史 (一)自考笔记

古代文学史 (一)自考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章先秦文学第一节上古传说文学一、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领会)(选择)1、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形式。

2、原始歌舞是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1)《吕氏春秋》: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2)《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载于《吴越春秋》。

(3)《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二、我国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应用)(选择)1、创世神话:初民对天地开辟和人类诞生的解释。

如: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地。

2、自然灾害神话:原始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经历,以及他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和伟力。

如: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3、战争神话:远古战争神话,最精彩是黄帝的故事。

黄帝大战蚩尤。

三、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应用)(选择)(简答)1、主题:中国古代神话都紧紧围绕人的生存主题。

2、英雄气概:神话中的英雄都充满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3、浓烈情感:神话中浓烈的情感,塑造鲜明形象、有丰富想象力。

4、集体创作:神话是集体创作,在流传中不断丰富变化并成型。

四、神话和传说的联系与区别(识记)(简答)1、神话和传说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1)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涵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五、神话的影响(识记)(简答)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第二节《诗经》一、《诗经》(识记)(选择)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或《诗三百》,有三家诗鲁、齐、韩,先后散佚。

今传为《毛诗》。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按音乐不同分为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40篇。

另有笙诗6篇,不在其中。

《诗经》是以四言为基本句式,同时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间杂二言句到八言句。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重点知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重点知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重点知识汇总
章节/主题重点知识上 Nhomakorabea歌谣- 古籍中的原始歌舞记载,如《吕氏春秋·古乐》中的“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歌谣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甲骨卜辞中表现了初民的心态和愿望,可视为原始古歌的风貌。- 原始歌谣的存留,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上古神话传说
《诗经》
-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分类: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收集方式:采诗、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孔子删诗(司马迁提出)。- 流传:秦以前用于祭祀、宴享、外交辞令、教育;汉代四家诗(鲁、齐、韩、毛);东汉末年郑玄为毛诗作笺,毛诗独行于世。- 艺术特色:抒情与写实的统一;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节奏鲜明,音律谐洽,有天然音乐美感。- 内容: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恋爱的曲折和苦恼、夫妇间深挚情爱、弃妇诗、揭露宫闱丑行、描写繁重劳役、颂美统治者、对分配不平等现象的不满等。- 史诗篇章:《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叙述了周人之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歌颂先祖功勋,提出治国思想。
- 神话的基本特性:想象或幻想;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反映征服自然的愿望;产生于史前时代。- 神话类型:创世神话(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自然灾害神话(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特征:围绕人的生存;英雄人物斗志激扬、能力神异;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丰富。-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题材源泉。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必背知识点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必背知识点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必背知识点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必背知识点如下:
1. 先秦时期:《诗经》是最早的中国文学集合之一,记录了早期的诗歌创作和社会风貌;《楚辞》是楚国的文学作品,以其深刻的哲理和激情澎湃的情感而著称。

2. 秦汉时期:以《史记》为代表的古代史书出现,文学逐渐与历史结合;汉赋兴盛,代表作品有《离骚》和《九歌》。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文人群体出现,他们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作品包括诗、赋、文等多种形式。

4.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白头吟》、《古风集》等;贞观文学是指贞观年间的文学创作,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是《文选》。

5. 宋代:宋词首先出现,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水调歌头》和李清照的《如梦令》;元曲在戏曲发展过程中崭露头角,代表作品有关汉卿的《汴京图》和郑光祖的《窦娥冤》。

6. 明清时期:明代小说逐渐兴起,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和《水浒传》;清代古文运动兴盛,代表作品有纪昀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黄宗羲的《明儒学案》。

以上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必背的知识点,掌握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中国古代文学史_自考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_自考笔记

科目: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秦汉文学:单项选择题:1.1.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秦国文学可以提及的是(B)。

A.李斯的《谏逐客书》B.吕不韦组织其门人编撰的《吕氏春秋》C.李斯的《之罘刻石》D.韩非的《五蠹》1.2.从文学的角度看,《吕氏春秋》最大的成就是(A)。

A.创作了丰富多采的寓言故事B.开创了集体编书的先例C.保持了战国纵横家的文风D.文风平实畅达,不求华丽1.3.秦代散文作家可提及者仅有(C)。

A.吕不韦B.韩非C.李斯D.苟卿1.4.《谏逐客书》的作者是(B)。

A.吕不韦B.李斯C.贾谊D.晁错多项选择题:1.1.下列作品属于李斯的有(BCD)。

A.《吕氏春秋》B.《谏逐客书》C.《狱中上书》D.《之采刻石》E.《陈政事疏》1.2.下列作品属于西汉前期政论文的有(ABCE)。

A.陆贾的《新语》B.贾山的《至言》C.贾谊的《治安策》D.王充的《论衡》E.晁错的《论贵粟疏》1.3.下列文章属于贾谊的有(ABD)。

A.《治安策》(一名《陈政事疏》)B.《论积贮疏》C.《论贵粟疏》1).《过秦论》E.《狱中上书》1.4.西汉中后期,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是(BE)。

A.王充B.董仲舒C.桓谭D.仲长统E.刘向名词解释题目录:1.1.《吕氏春秋》2.1.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在史学思想及写作上有何主要不同?2.2.简述《汉书》刻画人物细腻的特点。

2.3.简述《吴越春秋》的内容及写作特点。

3.1.辞赋4.1.乐府民歌4.2.古诗十九首。

4.3.苏李诗名词解释题答案:1.1.《吕氏春秋》是秦统一中国之前,由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的一部书,成书约在公元前239年前后。

《吕氏春秋》历来被视为杂家著作,其中以儒、道、法、阴阳家思想成分更多一些。

其文章一般篇幅短小,以事实说理,平易畅达,不求华丽。

从文学的角度看,它的最大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在阐述某一道理时,往往采用一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加以说明,形象生动,趣味盎然。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编先秦文学(考试比重25%)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尚书尧典》: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原始歌舞是初民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周易》的筮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原始歌舞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

《蜡词》是冬令蜡祭时的祝词。

神话:关于神的故事。

基本特征:想象或幻想。

远古人类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说明。

反映远古人类解释征服自然的愿望。

神话是人类没有能力符合实际的解释自然社会现象的产物。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神话产生比传说早,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神话具有明显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伴随初民的劳动生活产生。

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万物有灵的观念。

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生。

我国神话:女娲、羿、鲧、禹、黄帝我国神话的特征:1.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其中的英雄人物斗志激扬、能力神异,有英雄气概。

对人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3.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丰富。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影响后世文学并成为后世文学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后尊为“经”。

2.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3.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诗经》的收集和编定:采诗、献诗、孔子删诗汉代学者的“采诗”说法: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班固《汉书食货志》)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国语周语上》)最早提出“孔子删诗”的说法是司马迁。

《诗经》分类:风、雅、颂最早明确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笔记熟记版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笔记熟记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1.“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弹歌》出自《吴越春秋》;葛天氏之乐和《候人歌》出自《吕氏春秋》。

2.保存神话较多的材料《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第二章《诗经》1 汉代采诗说(关于诗经编订情况):班固《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天子。

”;何休《春秋公羊传》“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

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天子。

”2《诗经》内容上分1.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之中《维天之命》、《武》、《载芟》《閟宫》2.颂赞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3.怨刺诗《民劳》、《桑柔》、《节南山》、《小弁》)、《北山》等;4.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静女》、《野有蔓草》5.征役诗《载驰》、《采薇》、《无衣》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1.《尚书》:上古之书,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

以记言为主。

2.《春秋》:鲁国的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重大史实。

上起鲁隐公元年(-722),下至鲁哀公十四年(-481),共二百四十年的史实。

(《春秋》的记事极为简略,在记事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

《春秋》以一字为褒贬的写法和微婉含蓄的风格,对后代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3.《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年。

以记言为主。

记载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

(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

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1.《论语》:语录体散文。

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编纂而成。

传至汉代出现了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

今天所见《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而成。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笔记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笔记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复习笔记1第一章 上古传说文学 第一节 初民的歌谣 识记: 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②《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卦》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 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 《周易·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筮辞) 理解: 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②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 上古神话传说 识记:神话的性质(基本特性)。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我国神话系统创世神话:主要包括初民对天地开辟和人类诞生的解释(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三五历纪》、女娲造人《楚辞.天问》《山海经.大荒西经》)。

自然灾害神话:表现了原始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经历,以及他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和伟力(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淮南子.览冥训》《列子.汤问》、羿的神话、鲧禹治水的故事)。

自考《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学史以古代文学的产生、发展和变革为线索,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出了历史的总结和评价。

自考《古代文学史一》主要内容涵盖了上古文学、先秦文学、汉赋与骈文、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文学等。

自考《古代文学史一》考试的重点知识点总结如下:1.上古文学上古文学主要包括《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后世诗文创作的重要参照和借鉴对象。

《楚辞》是一部以楚国民族情感和抒发为主要内容的诗文集合,反映了楚国在历史上的兴衰荣辱。

2.先秦文学先秦文学主要包括《论语》、《孟子》、《道德经》等。

这些作品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研究和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汉赋与骈文汉赋是汉代兴起的一种具有散文结构的辞章,主要以抒发感情和描绘景物为主,写作技巧独特,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骈文是古代一种具有特殊句式和行文结构的文体,起初用于政治演讲和纪实性文字记述,后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4.汉乐府汉乐府是汉代乐府文学的总称,是一种与音乐结合的文学形式。

其中以《长歌行》、《孔雀东南飞》等作品最为著名,以其自由、真实、生动的描写方式而成为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

5.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代表了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期。

此时期以文人雅士的作品为主,表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其中以曹操、陶渊明、陶弘景等人的作品最具代表性。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史一》的重点知识点主要包括上古文学、先秦文学、汉赋与骈文、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文学等。

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掌握,需要学生对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熟悉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创作特点。

此外,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的内涵和发展,还需要学生通过实际的阅读和学习,加深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重点知识点,才能顺利通过《古代文学史一》的考试。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编先秦文学(考试比重25%)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尚书尧典》: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原始歌舞是初民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周易》的筮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原始歌舞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

3.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诗经》的收集和编定:采诗、献诗、孔子删诗汉代学者的“采诗”说法: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班固《汉书食货志》)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国语周语上》)最早提出“孔子删诗”的说法是司马迁。

《诗经》分类:风、雅、颂最早明确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分类根据:以音乐不同来解释风、雅、颂。

“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风: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正声,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分为大雅、小雅。

颂: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诗经》的流传1.秦以前,《诗经》作用:祭祀、宴享时奏唱、外交辞令、教育课本。

2.汉代传授《诗经》的四家:鲁、齐、韩、毛四家诗3.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毛诗遂独行于世,今天看到的《诗经》便是毛诗。

《诗经》:社会政治诗、情爱诗、史诗、农事诗及其他社会政治诗——对生活愤懑忧伤,抒发感慨,对政治赞美或讥讽抨击。

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揭露宫闱丑行,表达人民爱憎:《邶风新台》《墙有茨》批判贵族统治者荒淫无耻:《相鼠》《七月》最为着名的农事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止的辛苦劳作。

依照时间顺序按月歌唱,平铺直叙。

闻一多说《七月》是“一篇韵语的《夏小正》或《月令》”艺术水平较高的农事诗:《芣苢》《十亩之间》简练浅白的词语反复咏唱,引人联想,情韵悠长。

《芣苢》妇女采集车前子时的歌唱。

《十亩之间》劳动者呼唤同伴踏歌归去的情景。

《诗经》的文学成就: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

自考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重点笔记

自考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重点笔记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笔记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壹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贰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叁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二、主要文学创作基本特点归类壹《论语》的艺术特色有:①浅显、简练、富于哲理性。

②在简单的对话中表现人物形象。

《墨子》的艺术特色有:①质朴少文采,但逻辑性很强。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笔记(22)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笔记(22)

第四章杜甫 简述杜甫以时事⼊诗的新题乐府《兵车⾏》的创作特点。

盛唐诗⼈杜甫,字⼦美。

他的乐府古体诗,将“歌”与“⾏”在表现职能上分开来。

《兵车⾏》的创作特点: ⼀、此诗讽刺唐⽞宗不顾百姓死活穷兵黩武,标题不⽤《从军⾏》⼀类乐府旧题,⽽是⾃创新题,直接针砭时弊。

⼆、在写法上,⼀开始记事,叙述送别悲惨情景,继之纪⾔,为征夫的诉苦,采⽤客观纪实描写⼿法。

简述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创作风格的⼀种描述,出⾃他的《进雕赋表》。

主要表⽰⾃⼰学⼒深厚,写作技巧娴熟。

“沉郁顿挫”具有忧愤深⼴、潜⽓内转⽽波澜⽼成的含义。

“沉郁顿挫”可以概括杜甫诗歌艺术的主体风格。

⼀、忧愤深⼴的时代特征:杜甫的代表作,反映的是⼀种时代加在⽆辜者⾝上的悲剧,笼罩着由于悲凉的⽓氛。

如《登楼》哀切之极,悲怆沉郁。

⼆、潜⽓内转和波澜⽼成:由于⽣活的折磨,使原本⽣⽓勃勃的诗⼈变得沉郁了。

但他是⼀个有⾻⽓的⼈,起郁积⼼头的悲慨涌⾄⼝边时,往往⼜⼀⼝⽓强咽下去,⼼中的情感往复,流露不笔端的是潜⽓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以波澜⽼成之感。

杰出的代表作《秋兴⼋⾸》,⼀次⼀次的忆长安、感盛衰和伤沦落,沉郁回环,悲慨深沉,极顿挫之致。

以诗⼈⾝世飘零,忧念长安的悲怆⼼情作为基调,每⼀乐章从不同的⾓度共同表现基调的凝重感情。

简述杜甫七律代表作《登⾼》的艺术特⾊。

这是杜甫诗中最有名的⼀⾸七律。

《登⾼》的艺术特⾊有: ⼀、此诗⼋句皆对,⼀⽓贯注,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深厚的感情和精严的诗律相融和。

⼆、写得景象壮观,⽓势磅礴飞动,悲怆⽽不消沉。

三、风格深雄悲壮,慷慨激昂,此诗是杜诗中最有名的⼀⾸七律,被后⼈评为古今七⾔律第⼀。

试述杜诗写实⼿法的表现。

(即写实⼿法的特点) 杜甫以时事⼊诗,直⾯社会现实,确实是杜诗很突出的特点,在他创作的新题乐府和古体诗中体现得尤为充分。

写实⼿法的特点有: ⼀、杜甫的诗歌主要反映社会⼈⽣,取材多是当代时事和⾃⼰经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复习笔记1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识记: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②《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卦》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周易·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筮辞)理解: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②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1.神话及其产生识记: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

神话的宗教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

当他们从崇拜敬畏,变而为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也就产生了。

神话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极大联系。

简单运用: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2.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综合运用:①中国神话的特征(1)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2)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3)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不断变化和成型。

②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一方面,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

另一方面,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1.识记:《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又称《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尊为“经”。

收录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

包括《国风》(分为十五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40篇。

(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

)2.《诗经》的收集和编定识记:①采诗说。

(汉代学者)②献诗说。

(产生于先秦时期)③删诗说。

(汉代“孔子删诗”说,司马迁提出)理解: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意义。

(最早明确地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以音乐的不同作分类依据。

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正声,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缘于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小雅。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3.《诗经》的流传识记:《诗经》在先秦时代的三个作用。

一是在祭祀、宴享时奏唱,二是作为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三是作为教育的课本。

理解:《诗经》的流传。

秦火后遭焚,靠学者记诵保全。

汉传授《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

汉代经学兴,为五经之一。

东汉末,郑玄为毛诗作笺,随郑学大昌,毛诗独行,余三家诗亡。

今日所见《诗经》即毛诗。

第二节社会政治诗对生活愤懑忧伤,发抒感慨,对政治或赞美或讥讽抨击,这类诗称为社会政治诗。

1.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简单运用:简要说明下层人民社会政治诗的具体内容。

一些诗篇揭露宫闱丑行,用一件典型事例活画出统治者令人厌恶的行止,表达人民的爱憎。

如《邶风·新台》讽刺卫宣公霸占儿子的新娘;《鄘风·墙有茨》的宫廷秽闻。

《鄘风·君子偕老》、《齐风》的《南山》、《敝笱》和《陈风·株林》等。

有些诗对贵族统治者的荒淫无耻,人民极度愤慨,予以严厉批判,如《鄘风·相鼠》,用令人厌恶的老鼠,比衬出贵族统治者道德品格的低劣,表达了人民的憎恶情感。

还有不少诗篇反映了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愤怨情绪。

如《邶风·击鼓》、《王风·君子于役》,揭露繁重的徭役使百姓骨肉生离,不得安定和生息。

一些诗作,直接描述了征夫对徭役的痛苦体验,如《豳风·东山》、《小雅·采薇》、《唐风·鸨羽》。

少数诗篇,对剥削现象表示不满,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2.官史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简单运用:简要说明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的具体内容。

有的作品从自身的体会入笔,抱怨劳逸不均。

如《邶风·北门》、《小雅·北山》。

《大雅》、《小雅》中还有一些诗作,或发抒忧国忧民的心情,或直斥高层统治者的昏庸无道。

如《小雅》的《正月》、《节南山》、《十月之交》、《雨无正》、《小》。

《大雅》的《抑》、《荡》等。

3.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简单运用:简要说明其具体内容。

一些诗抒发了生活的郁懑和人生的忧伤。

如《桧风·隰有苌楚》用拟人化的手法反映出有知识的人多有生存的苦闷;《魏风·园有桃》抒写“士”人不被别人理解的苦恼;《王风·黍离》以深沉忧伤的笔调,写东周大夫家国沦丧的悲哀。

这种家国哀思、黍离之悲,对后代文学影响深远。

4.称颂执政者的诗简单运用:简要说明其具体内容。

一些诗作,赞美尽瘁为公的执政者。

如《召南·甘棠》是人民歌颂、怀念召公的作品,《鄘风·定之方中》歌颂卫文公重建卫国的业绩、《卫风·淇奥》赞美卫武公德美才俊。

第三节情爱诗1.歌唱爱情和婚姻的诗理解:大胆直爽与温文典雅的两种风格。

一种是直率、大胆而浪漫的,如《郑风·溱洧》,写春光明媚之日,青年男女徜徉水边,相约游嬉,表达爱慕之意;《召南·摽有梅》,将一位待嫁女子焦急等待求婚、成亲的心情毫不掩饰地展露出来;《郑风·褰裳》写女子求爱的爽快、泼辣态度,毫无掩饰;《召南·野有死麇》写男女幽会嬉戏,十分大胆而浪漫。

另一种温文典雅。

如《邶风·静女》,以馈赠信物抒写纯真的爱情,娴雅美好;《周南·关睢》写青年男子爱慕采荇女子而求之不得的痛苦相思;《陈风·月出》描写月下美人的绰约风姿,咏唱自己的爱慕相思之情,明净、纯洁;《郑风·狡童》写一个姑娘寝食不安的深切相思;《秦风·蒹葭》描绘了一个美丽冷清、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主人公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于景象和意象,委婉含蓄地表达相思和追怀之情。

还有许多抒写婚姻生活的诗。

《周南·桃夭》与女子的出嫁;《郑风·女曰鸡鸣》、《齐风·鸡鸣》表现了一对夫妇缠缠绵绵的情爱;《郑风·风雨》是写夫妇久别重逢的诗。

2.反映与爱情婚姻相关社会问题的诗简单运用:简要说明其具体内容。

反映爱情同礼教、社会舆论的矛盾,如《郑风·将仲子》女畏人言。

被丈夫无情抛弃的妇女的咏唱,如《卫风·氓》控诉丈夫始乱终弃的行径,《谷风》伤怨丈夫喜新弃旧,哀怨凄切。

综合运用:《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一、社会政治诗的内容:1.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①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治国政策的批评。

a.揭露宫闱丑行,如《邶风·新台》。

b.批判贵族统治者荒淫无耻,如《鄘风·相鼠》。

②反映繁重徭役带来的苦难,抒发愤怨情绪。

a.如《邶风·击鼓》、《王风·君子于役》,徭役使夫妻生离。

b.如《魏风·涉岵》,繁重徭役造成不人道结局。

c.如《豳风·东山》,征夫对徭役的痛苦体验。

③对剥削不满。

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2.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①从自身的体会入笔,抱怨劳逸不均。

如《邶风·北门》;②《小雅》、《大雅》中有一些诗作,或发抒忧国忧民的心情,或直斥高层统治者的昏庸无道。

如《小雅·正月》;3.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①《桧风·隰有苌楚》比衬隐托出人有知有识所以多有生存的苦闷。

②《魏风·园有桃》表达了“士”的人生悲哀,抒发了不被理解的苦恼。

③《王风·黍离》,是东周大夫悲叹西周沦亡之作,这诗的家国哀思,对后代文学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4.称颂执政者的诗:赞美尽瘁为公的执政者。

如《召南·甘棠》是人民歌颂、怀念召公的作品,《卫风·淇奥》赞美卫武公德美才俊。

二、情爱诗的内容:1.歌咏美丽的爱情。

如《郑风·溱洧》写男女自由表达爱情;①表白男女的悦慕,直率、大胆而浪漫。

如《召南·摽有梅》,这是一位待嫁女子的咏唱,把女子焦急待嫁的心情毫无掩饰的展露出来。

②表现为温文典雅。

如《邶风·静女》,以馈赠信物抒写纯真的爱情,娴雅美好。

2.抒写婚姻生活。

如《周南·桃夭》写女子的出嫁,《郑风·女曰鸡鸣》写夫妇间缠绵的情爱,《郑风·风雨》写夫妇久别重逢。

3.反映某些相关社会问题。

①反映爱情同礼教、社会舆论的矛盾。

如《郑风·将仲子》女畏人言。

②关于弃妇的问题。

如《卫风·氓》控诉丈夫始乱终弃的行径。

第四节史诗及其他1.史诗识记:最著名的五篇周人史诗。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综合运用: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

《大雅》的五篇史诗叙述了自周人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五篇史诗都是叙述和歌颂周先王领导人民兴建周邦的历史功绩,在艺术表现上有其突出的特点:1. 重点突出,有选择地描绘具体的事件,从而歌颂先祖的功勋,抒发了周民对先王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