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指引 担保业务

合集下载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制订指引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制订指引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制订指引担保业务是指在贷款、融资等经济活动过程中,通过提供信用保证、抵押担保等形式,为债务人提供担保的一种金融服务。

担保业务在金融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担保业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1.风险评估和控制建立担保业务风险评估和控制制度,包括明确担保业务的风险特征和风险定级标准,建立客户信用评估机制,对担保业务的风险进行定期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例如,对于风险较大的业务,可以要求债务人提供更多的抵押担保或增加担保公司的担保比例。

2.内部机构设置和运作明确担保业务的内部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避免信息不畅通和责任不清晰的情况发生。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担保业务的风险控制和监管,并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审查和决策担保业务的风险管理情况。

3.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制定明确的担保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包括担保业务的申请、审批、风险管理和资金运作等各个环节。

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权限,加强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确保业务操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制定严格的业务审核流程,确保担保业务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4.内部控制监督和审计建立内部控制监督和审计制度,包括内部控制自评和内部审计。

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自评,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对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同时,对于存在较大风险的担保业务,可以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风险评估和审计。

5.信息披露和合规管理加强对担保业务的信息披露和合规管理,包括及时公开担保业务的相关信息,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充分的信息和决策依据。

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制度,确保担保业务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并建立与监管部门的沟通渠道,及时反馈业务情况和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以上是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制订指引的主要内容,担保公司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制订,确保担保业务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1. 总则
- 明确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和范围。

- 规定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配。

2. 风险评估与控制
- 描述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和监控的流程。

- 制定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应对策略。

3. 担保业务管理
- 规定担保业务的审批流程和操作规范。

- 明确担保项目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要求。

4. 资金管理
- 规范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监控流程。

- 制定资金流动性管理和投资策略。

5. 财务管理
- 规定财务报告的编制、审计和披露要求。

- 明确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措施。

6. 信息系统管理
- 规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和数据保护措施。

- 明确信息系统的维护、升级和应急响应流程。

7. 人力资源管理
- 规定员工招聘、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

- 明确员工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要求。

8. 法律合规管理
- 规定公司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的要求。

- 明确合规审查和监督机制。

9. 内部审计
- 规定内部审计的职责、权限和审计程序。

- 明确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和跟踪流程。

10. 内部控制评价与改进
- 规定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频率和报告要求。

- 明确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报告和改进措施。

11. 附则
- 规定本指引的解释权和修订程序。

- 明确本指引的生效日期和适用范围。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严控担保风险促进稳健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中所称担保,是指企业作为担保人按照公平、自愿、互利的原则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协议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行为。

担保制度起源于商品交易活动,但早期的简单商品交易,往往是以物易物,或者是钱货两清的即时交易,交易主体间失信问题不突出,也就没有担保的必要。

随着商品交换形式不断发展,非即时交易大量出现,商品和货币的交付有了时间差,债权债务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在对债务人没有百分之百信赖的情形下,债权人需要通过某种方式确保债权的实现,而担保制度正好满足了这种需要。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担保一方面有利于银行等债权人降低贷款风险,另一方面使债权人与债务人形成了稳定可靠的资金供需关系。

但是,必须看到担保业务具有“双刃剑”特征,一些企业包括上市公司陷入担保怪圈和旷日持久的诉讼拉锯战,导致发生重大经济损失的案件时有发生。

财政部会计司发布的《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在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287家存在预计负债,占18.28%,这287家上市公司2007年确认的预计负债总额为148.50亿元,其中,因担保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达到22.26亿元,占到了14.99%。

另有研究资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担保业务增速快、金额大、风险高、违规情况较为严重,仅2001~2004年,平均每年新增121家上市公司涉及担保事项,年均增速达到35%;截至2004年10月,837家沪市上市公司中,有180家存在违规担保情况,涉及金额为279.98亿元,违规担保金额占上市公司担保总额的26.72%;在深市505家上市公司中,涉及担保的公司311家,担保总额达420亿元,其中违规担保金额为131亿元,占担保总额的31.19%。

鉴于担保业务的“双刃剑”特征,《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对严控担保风险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财政部解读内控指引之担保业务

财政部解读内控指引之担保业务

财政部解读内控配套指引之担保业务简介:严控担保风险促进企业稳健发展—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中所称担保,是指企业作为担保人按照公平、自愿、互利的原则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协议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行为。

担保制度起源于商品交易活动,但早期的简单商品交易,往往是以物易物,或者是钱货两清的即时交易,交易主体间失信问题不突出,也就没有担保的必要。

随着商品交换形式不断发展,非即时交易大量出现,商品和货币的交付有了时间差,债权债务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在对债务人没有百分之百信赖的情形下,债权人需要通过某种方式确保债权的实现,而担保制度正好满足了这种需要。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担保制度一方面有利于银行等债权人降低贷款风险,另一方面使债权人与债务人形成了稳定可靠的资金供需关系。

但是,必须看到担保业务具有“双刃剑”特征,一些企业包括上市公司陷入担保怪圈和旷日持久的诉讼拉锯战,导致重大经济损失案件时有发生。

财政部会计司发布的《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在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287家存在预计负债,占18.28%,这287家上市公司2007年确认的预计负债总额为148.50亿元,其中,因担保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达到22.26亿元,占到了14.99%。

另有研究资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担保业务增速快、金额大、风险高、违规情况较为严重,仅2001年至2004年,平均每年新增121家上市公司涉及担保事项,年均增速达到35%;截至2004年10月,837家沪市上市公司中,有180家存在违规担保情况,涉及金额为279.98亿元,违规担保金额占上市公司担保总额的26.72%;在深市505家上市公司中,涉及担保的公司有311家,担保总额达420亿元,其中违规担保金额为131亿元,占担保总额的31.19%。

内控指引12之制度详解——担保业务

内控指引12之制度详解——担保业务

第12章企业内部控制——担保业务12.3 担保评估与审批控制12.3.4 担保风险评估制度担保风险评估制度对企业相关负责部门及担保风险评估程序进行了明确规定,有利于防范担保业务风险,为担保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是某企业的担保风险评估制度,供读者参考。

担保风险评估制度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1.防范担保业务风险,确保担保业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企业的担保政策。

2.规范企业担保风险评估工作,合理、客观地评估担保业务风险,确保风险评估为担保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2条责任部门1.财务部担保业务负责人、审计部、法律顾问共同组成担保风险评估小组,负责担保业务的风险评估工作。

2.在担保经办人员受理担保申请,并经过财务部担保业务负责人、财务总监审核通过后,组建担保风险评估小组并开展担保业务的风险评估工作。

第2章担保风险评估程序规定第3条收集担保风险评估资料风险评估小组应认真收集或要求申请担保人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资料。

1.申请担保人的营业执照、企业章程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能反映与本企业关联关系的文件等基础性资料。

2.担保申请书、担保业务的资金使用计划或项目资料。

3.近年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等财务资料。

4.申请担保人的资信等级评估报告及还款能力分析报告等资料。

5.申请担保人与债权人签订的主合同复印件。

6.申请担保人提供反担保的条件和相关资料。

第4条评估担保风险企业对担保业务进行风险评估,至少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1.审查担保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需要。

2.审查担保项目的合法性、可行性。

3.评估申请担保人的资信状况,评估内容一般包括:申请人基本情况、资产质量、经营情况、行业前景、偿债能力、信用状况、用于担保和第三方担保的资产及其权利归属等。

4.综合考虑担保业务的可接受风险水平,并设定担保风险限额。

5.评估与反担保有关的资产状况。

第5条撰写评估报告1.担保评估结束后,担保风险评估小组应向企业财务总监提交担保风险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中所称担保,是指企业作为担保人按照公平、自愿、互利的原则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协议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行为。

担保制度起源于商品交易活动,但早期的简单商品交易,往往是以物易物,或者是钱货两清的即时交易,交易主体间失信问题不突出,也就没有担保的必要。

随着商品交换形式不断发展,非即时交易大量出现,商品和货币的交付有了时间差,债权债务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在对债务人没有百分之百信赖的情形下,债权人需要通过某种方式确保债权的实现,而担保制度正好满足了这种需要。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担保一方面有利于银行等债权人降低贷款风险,另一方面使债权人与债务人形成了稳定可靠的资金供需关系。

但是,必须看到担保业务具有“双刃剑”特征,一些企业包括上市公司陷入担保怪圈和旷日持久的诉讼拉锯战,导致发生重大经济损失的案件时有发生。

财政部会计司发布的《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在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287家存在预计负债,占18.28%,这287家上市公司2007年确认的预计负债总额为148.50亿元,其中,因担保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达到22.26亿元,占到了14.99%。

另有研究资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担保业务增速快、金额大、风险高、违规情况较为严重,仅2001~2004年,平均每年新增121家上市公司涉及担保事项,年均增速达到35%;截至2004年10月,837家沪市上市公司中,有180家存在违规担保情况,涉及金额为279.98亿元,违规担保金额占上市公司担保总额的26.72%;在深市505家上市公司中,涉及担保的公司311家,担保总额达420亿元,其中违规担保金额为131亿元,占担保总额的31.19%。

鉴于担保业务的“双刃剑”特征,《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对严控担保风险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制订指引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制订指引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制订指引一、背景介绍担保业务是金融机构业务中的一种风险业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为了规范担保业务的运作,保护金融机构和客户的合法权益,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1.保护金融机构的资金和财产安全,降低风险损失;2.提高业务准确性和及时性,防范操作风险;3.提高业务效率,降低业务成本;4.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提升客户满意度;5.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障金融机构的合规性。

三、内部控制制度的制订原则1.客户至上原则:根据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2.风险防范原则:识别和评估担保业务风险,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防止风险的发生和扩大;3.分工与协作原则: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协作机制,确保内部控制的连续性和有效性;4.错误防控原则:制定明确的操作规程,加强员工培训和沟通,降低产生错误的可能性;5.审计与监督原则:建立内部审计和监控机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并及时纠正不足。

四、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1.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担保业务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和方法,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等环节;2.客户管理制度:制定客户资格审查、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建立客户档案,定期检查客户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3.业务审批制度:明确担保业务的审批流程和授权权限,确保审批程序的规范性和合规性,防止违规操作;4.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规范资金的使用和担保义务的履行;5.财务管理制度:制定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准确性,建立预算和会计制度,规范资金的运作和核算;6.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制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与监督1.建立内部控制执行机构和审计部门,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2.对相关岗位的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并能够正确执行内部控制制度;3.设立内部审核和内部监控机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4.推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外部审计制度,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合规性;5.设立违规处理机制,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进行追责和处罚。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方法及措施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方法及措施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方法及措施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这个话题一听就有点让人头大。

要说起来,很多人可能觉得这就是一堆死板的规章制度,看得眼睛发花,根本不理解到底能不能管用。

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打个比方,就像是一个大家庭里的规矩和“家法”。

你想啊,家里如果每个人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讲道理,什么都不管,那这个家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所以呢,担保业务也得有一些明确的控制方法和措施,避免那些不负责任的事情发生,确保公司能稳步发展。

说白了,担保就是一方为另一方背书。

这听起来简单,但背后风险可大着呢。

想象一下,你朋友跟你借钱,你帮他担保了一下,结果他不还,你不就得自己承担这笔账了吗?问题是,你根本就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能力还钱。

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好的内部控制,那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第一步,得先做“风险排查”。

谁能担保,谁不能担保,得搞清楚。

这个就像是家里给孩子设立规矩——哪些地方能去,哪些地方不能去。

担保的风险评估就得做到细致,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再说了,担保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做的事儿。

你总不能听说谁家借钱,自己就跟着跑去担保吧?没有深入了解,谁敢轻易下这个决定。

那怎么做呢?就得靠“审查流程”了。

担保业务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审查机制。

什么是审查机制?就是确保每个担保项目都能经过专业团队的层层把关,保证没有漏洞,避免盲目决策。

拿着放大镜审一审,看看对方的财务状况怎么样,经营能力是否靠谱,银行记录怎么样,这些都得认真琢磨。

这不仅仅是为了避免损失,更是为了保护整个公司的利益。

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不仅仅是通过审查来防范风险,更得有“预警机制”。

如果万一出现什么风险,咱们得第一时间知道,才能采取措施。

想想看,一家人如果发生了什么意外,能早点发现,才能及时处理,对不对?内部控制的“预警机制”就像是家里安的防盗报警器,提前响了,大家立马警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我们还得提到一个事儿,那就是“权责分离”。

你想啊,如果担保业务里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大家各自都想当“甩手掌柜”,那最后可就会像打乱了的麻将牌一样,乱成一团。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工程项目 担保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工程项目 担保业务

工程造价(编制概预算、审核概预算、审批概预算)
审批概预算(本指引第17条规定)
工程项目概预算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 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 准后执行。
工程建设(采购、监理、结算、变更)
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本指引第18条规定)
企业应当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监控,实行严 格的概预算管理,切实做到及时备料,科学施 工,保障资金,落实责任,确保工程项目达到 设计要求。 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
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 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财政部会计司 王宏
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
为什么要制定本指引 对工程项目应关注哪些主要风险 对工程项目实施内部控制的总体要求 如何对工程项目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控
一、为什么要制定本指引
四、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控
梳理工程项目的工程流程和各个环节 工程立项:可行性研究、项目评审、项目决策、项目报建 工程招标:招标;开标、评标和定标;确定中标人 工程造价:编制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概预算审核; 概预算审批 工程建设:采购工程物资;严格工程监理;办理价款结算; 控制工程变更 工程验收:编制竣工决算;竣工决策审核;竣工验收;工程 项目档案管理;工程项目评价
工程造价(编制概预算、审核概预算、审批概预算)
审核概预算(本指引第17条规定)
企业应当组织工程、技术、财会等部门的相关 专业人员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编 制的概预算进行审核 概预算进行审核,重点审查编制依据、项 概预算进行审核 目内容、工程量的计算、定额套用等是否真实、 完整和准确。 谁审、审什么
三、实施内部控制的总体要求
本指引第四条规定(两点) 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全面 建立和完善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 梳理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规范工程立项、 招标、造价、建设、验收等环节的工作流程,明确 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 职责权限,做到可行性研究与决 职责权限 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 工决算与审计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强化工程建 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设全过程的监控,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资 金安全。

第12章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担保业务.讲述

第12章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担保业务.讲述

第 12 章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担保业务112.1调查评估与审批控制12.1.1 担保业务综合管理流程1.担保业务综合管理流程与风险控制图 担保业务综合管理流程与风险控制 不相容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职责分工与审批权限划分 阶 业务风险股东大会/董 财务总监 事会/总经理 担保违反国家法律 法规,可能导致企业 遭受外部处罚、经济 损失和信誉损失 审批 审核 开始 1 拟定《担保 业务管理 制度》 财务部 法律顾问 经办人 申请人 审计部及 担保 担保段D1担保业务未经适当 审批或超越授权审 批,可能因重大差 错、舞弊、欺诈而导 致损失2 审批 审核 审核 3 审查担 保业务 内容 4 参与受理担 保业务 申请提出担 保业务 申请D2 政策 法规 不符合 退回 担保业 务申请担保评估不适当,可 能因诉讼、代偿等遭 受损失符 合评估担 保业务 风险 5 提交 《担 保风险 评估报 告》 接下页 提供 相关 资料审批审核D3接下页2(续) 担保业务综合管理流程与风险控制 不相容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职责分工与审批权限划分 阶 业务风险股东大会/董 财务总监 事会/总经理 担保业务未经适当 审批或超越授权审 批,可能因重大差 错、舞弊、欺诈而导 致损失;担保执行监 控不当,可能导致企 业经营效率低下或 资产遭受损失 结束 执行担 保业务 财务部 法律顾问 经办人 申请人 审计部及 担保 担保段接上页 6 设定担 保业务 限额接上页签定 《担 保合同》 D432.担保业务综合管理流程控制表 担保业务综合管理流程控制控制事项 详细描述及说明1.企业为了防范担保业务风险,确保担保业务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需制定《担保业 D1 务管理制度》规范担保业务阶 段 控 制 D22.企业各项担保业务必须经过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企业任何部门或个人均无权代表 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3.财务部审查担保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需要 4.审计部及法务部相关人员参与对担保业务的审查 5. 《担保风险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担保申请人提出担保的经济背景、接受担保业务 D3 的利弊分析、拒绝担保业务的利弊分析、担保业务的评估结论及建议等 D4 应建 6.综合考虑担保业务的可接受风险水平,设定担保风险限额相 规范 关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规 范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 《担保风险评估报告》文件资料 《担保合同》责任部门 及责任人 股东大会、董事会、财务部、审计部、法务部  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担保业务经办人、法律顾问412.1.2 担保业务风险评估流程1.担保业务风险评估流程与风险控制图 担保业务风险评估流程与风险控制 不相容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职责分工与审批权限划分 阶 业务风险股东大会/董 事会/总经理 担保业务不能适当审 批或超越授权审批, 可能因重大差错、舞 弊、欺诈而导致损失 2 成立 评估小组 审查担保 业务内容 D2 政策 法规 不符合 退回 担保业务 申请 审批 1 审核 财务 财务部 总监 开始 受理担保 业务申请 提出担保 业务申请 D1 法律顾问 经办人 申请人 审计部及 担保 担保段审查担保业务不符合 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 及本企业发展战略和 经营需要,将会造成 担保业务不具有可行 性,风险性过高参与担保评估不合理,企 业可能因诉讼、代偿 等遭受损失3 评估担保 申请人 资信状况符 合提供相关 资产及 财务资料反 担保 是 评估 反担保 资产状况 综合评 估担保 风险 风险评估报告的参考 性不高,可能导致企 业决策层做出错误的 决定 结束 4 提交《担 保风险评 估报告》 D4 否 D352.担保业务风险评估流程控制表 担保业务风险评估流程控制控制事项 详细描述及说明1.企业各项担保业务必须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任何其他部门或个人均无权代表企 D1 业提供担保业务2.对担保风险进行评估时要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小组成员包括财务部、审计部及法务部 相关人员,需要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申请担保人的营业执照、企业章程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反映与本企业有 阶 段 控 制 D2 关联关系的资料等 (2)担保申请书、担保业务资金使用计划或项目资料 (3)近___年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等财务资料 (4)申请担保人的资信等级评估报告及还款能力分析报告等 (5)申请担保人与债权人签定的主合同复印件 (6)申请担保人提供反担保的条件和相关资料 3.申请担保人的资信状况评估内容一般包括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资产质量、经营情况、 D3 行业前景、偿债能力、信用状况,以及用于担保和第三方担保的资产及其权利归属情 况等 D4 相 关 规 范 应建 4.担保业务风险评估完成之后,由评估小组负责人撰写《担保风险评估报告》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规范 参照 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 《担保风险评估报告》  股东大会、董事会、财务部、审计部  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担保业务经办人、法律顾问文件资料 责任部门 及责任人612.1.3 担保业务审核批准流程1.担保业务审核批准流程与风险控制 担保业务审核批准流程与风险控制 不相容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职责分工与审批权限划分 业务风险股东大会 担保评估不合 理, 企业可能因 诉讼、 代偿等遭 受损失 董事会 总经理 财务总监 财务部 开始 评估担 保业务 风险 提交 《担保 风险评 估报告》 职责分工、 权限 范围、 机构设置 和人员配备不 当导致担保业 务未经适当审 批或超越授权 审批, 可能因重 大差错、舞弊、 欺诈而导致损 失 权限外 进行 担保 是 3 审批 权限 否 通过 2 审核 未通过 退回 担保业 务申请 1 受理担 保业务 申请 担保经办人阶 段D1权 限 内权限外 审批 权限 审批D2权 限 内审批 审批 4 不按照规定程 序办理担保业 务, 可能会给企 业带来资产损 失 结束 办理 担保 业务D372.担保业务审核批准流程控制表 担保业务审核批准流程控制控制事项 详细描述及说明1.担保经办人应当掌握与担保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企业在受理担保业务时,要 D1 经过担保经办人初审,对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担保业务不予受理 阶 段 控 制 D22.财务总监根据《担保风险评估报告》给出的结论及担保业务的可接受风险水平决定企 业是否接受此担保业务 3.企业应当建立担保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并明确审批人对担保业务的授权批准方 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担保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 要求,并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办理担保业务 D3 应建 4.担保业务风险评估完成之后,由评估小组负责人撰写《担保风险评估报告》相 规范 关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规 范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文件资料 责任部门 及责任人 《担保风险评估报告》  股东大会、董事会、财务部、审计部  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担保业务经办人812.2担保执行与监控12.2.1 担保项目跟踪监督流程1.担保项目跟踪监督流程与风险控制图 担保项目跟踪监督流程与风险控制 不相容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职责分工与审批权限划分 业务风险总经理 《担保合同》中的某 些项目不符合国家法 律法规和政策的规 定,可能导致企业不 必要的损失 签定 《担保合同》 审批 1 拟定 《担保合 同》 D1 财务部 开始 担保业务经办人 被担保人阶 段不能及时发现被担保 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 题,尤其是财务方面 的问题,可能会导致 企业不必要的代偿责 任2 建立担保 事项台账 3 跟踪担保 事项进程D2记录担保业 务进展情况企业不能及时了解被 担保企业担保项目的 执行和资金使用情 况、 贷款的归还情况、 财务运行及风险情 况,将会导致企业担 保风险增加定期检查 担保项目 财务状况 4 担保协议到 期时, 为综合 评估被担保 人的偿债能 力提供资料提供相关财 务资料D3结束92.担保项目跟踪监督流程控制表 担保项目跟踪监督流程控制控制事项 详细描述及说明 1.为避免《担保合同》中某些项目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企业拟定的《担 D1 保合同》应首先由法律顾问审核 2.企业应当建立担保事项台账,详细记录担保对象、金额、期限、用于抵押和质押的物 品、权利和其他有关事项 3.担保经办人员负责对担保项目的执行状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踪和监督,主要包括 阶 监督检查时限和检查监督项目两个方面的内容,一般来说,监督检查时限的规定如下 段 (1)担保期限在___年以内的,担保风险在___级以上的担保项目,担保经办人员需每月 控 制 (2)担保期限在___年以上的担保项目,担保经办人员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监督检查 检查监督的内容包括担保项目进度是否按照计划进行、被担保人的经营状况及财务 状况是否正常、被担保人的资金是否按照《担保合同》的规定使用,有无挪用现象、 被担保人的资金周转是否正常等 D3 应建 4.担保合同到期时,财务部门要提供有关被担保单位的财务状况 D2 进行一次跟踪检查 《担保执行管理制度》相 关 规 范 参照 规范 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文件资料 责任部门 及责任人 《担保合同》 、 《担保项目书》  董事会、财务部  董事长、总经理、担保业务经办人1012.2.2 担保项目信息披露流程1.担保项目信息披露流程与风险控制图 担保项目信息披露流程与风险控制 不相容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职责分工与审批权限划分 业务风险主管机构 董事会及秘书 总经理 财务总监 财会人员 开始 1 建立担保 事项台账 记录担保 业务进展 状况 D1 及时正确 填报《担保 业务会计 报表》阶 段担保业务信息记录不 完整、不及时,将会 导致《担保业务会计 报表》信息失真担保信息披露不符合 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 规定,可能使企业遭 受外部处罚、经济损 失和信誉损失 审核 2 汇集整理 企业要披 露的信息 形成《披露 信息报告 初稿》 3 审议 3 审核 审核编制包含 担保项目 信息的《财 务报告》D2 编制《董事 会决议 公告》 审核 报送主管 机构审核发布包含担 保项目的 《担 保业务财务 报告》 将报备 文件报送 主管机构 结束112.担保项目信息披露流程控制表 担保项目信息披露流程控制控制事项 详细描述及说明 1.企业应当建立担保事项台账,详细记录担保对象、金额、期限、用于抵押和质押的物 阶 段 控 制 D2 2.企业董事会秘书负责整理汇总需要披露的信息 3.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定期的财务报告,董事会秘书编写《披露信息初稿》 ,经过 董事会审议之后,编制《董事会决议公告》 ,并把相关材料报送主管机构审核 应建 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相 关 规 范 参照 规范 规范 D1 品、权利和其他有关事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 》  《担保业务会计报表》  《财务报告》文件资料 《披露信息报告初稿》  《董事会决议公告》责任部门 及责任人 董事会、董事会秘书处、财务部  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财会人员12。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1. 引言担保业务在金融机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于管理风险、提供信贷支持以及维护金融机构声誉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担保业务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来管理和减轻这些风险。

本文将介绍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加强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

2. 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目标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担保业务的风险能够被及时识别、评估和控制,以保证担保行为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风险管理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应能够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

这包括对担保对象的风险评估、对担保合同的审查和评估以及对担保方式的评估和控制等。

2.2 内部审查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应包括定期的内部审查,以确保担保业务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内部审查应对担保合同的执行情况、担保物的处置情况以及担保准备金的计提等进行评估和检查。

2.3 风险报告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应能够及时提供风险报告,以帮助管理层了解担保业务的风险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3.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的建议3.1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金融机构应根据担保业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担保风险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3.2 加强对担保对象的风险评估金融机构应加强对担保对象的风险评估,包括对担保债务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以及债务人所处行业的开展情况等的评估。

3.3 健全担保合同的审查和评估机制金融机构应建立担保合同的审查和评估机制,确保担保合同的合规性、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3.4 强化风险报告和监测机制金融机构应加强对担保业务的风险报告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识别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4. 总结担保业务在金融机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减轻和管理担保业务风险的重要手段。

本文介绍了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的目标,并提供了一些建议来加强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希望能够对金融机构有所帮助。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之担保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之担保业务

财政部解读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严控担保风险促进稳健发展——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中所称担保,是指企业作为担保人按照公平、自愿、互利的原则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协议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行为。

担保制度起源于商品交易活动,但早期的简单商品交易,往往是以物易物,或者是钱货两清的即时交易,交易主体间失信问题不突出,也就没有担保的必要。

随着商品交换形式不断发展,非即时交易大量出现,商品和货币的交付有了时间差,债权债务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在对债务人没有百分之百信赖的情形下,债权人需要通过某种方式确保债权的实现,而担保制度正好满足了这种需要。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担保一方面有利于银行等债权人降低贷款风险,另一方面使债权人与债务人形成了稳定可靠的资金供需关系。

但是,必须看到担保业务具有“双刃剑”特征,一些企业包括上市公司陷入担保怪圈和旷日持久的诉讼拉锯战,导致发生重大经济损失的案件时有发生。

财政部会计司发布的《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在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287家存在预计负债,占18.28%,这287家上市公司2007年确认的预计负债总额为148.50亿元,其中,因担保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达到22.26亿元,占到了14.99%。

另有研究资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担保业务增速快、金额大、风险高、违规情况较为严重,仅2001~2004年,平均每年新增121家上市公司涉及担保事项,年均增速达到35%;截至2004年10月,837家沪市上市公司中,有180家存在违规担保情况,涉及金额为279.98亿元,违规担保金额占上市公司担保总额的26.72%;在深市505家上市公司中,涉及担保的公司311家,担保总额达420亿元,其中违规担保金额为131亿元,占担保总额的31.19%。

企业内部控制-担保业务1

企业内部控制-担保业务1

企业内部控制-担保业务1•相关推荐企业内部控制-担保业务1XX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担保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投资者的利益,规范XX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的对外担保行为,有效防范公司对外担保风险,确保公司资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华懋(厦门)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以下简称“《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对外担保是指公司以第三人身份为他人提供保证、抵押、质押或其他形式的担保,包括公司对控股子公司的担保。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控股子公司是指公司出资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公司的股权比例超过 50%的子公司和公司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参股公司。

公司控股子公司的对外担保,视同公司行为,比照本制度的规定由公司进行审批、披露和管理。

第四条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审慎对待和严格控制担保产生的债务风险,并对违规或失当的对外担保产生的损失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第五条公司对外担保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互利的原则,严格控制担保风险。

第六条公司对外提供担保,应当采取反担保等必要的措施防范风险,反担保的提供方应具备实际承担能力。

第七条公司对外提供担保,必须经过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依照法定程序审议批准。

未经公司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通过,董事、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公司的分支机构不得擅自代表公司签订担保合同或其他类似的法律文件。

第二章对外担保的权限与审批程序第八条公司对外担保的最高决策机构为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根据《公司章程》有关董事会对外担保审批权限的规定,行使对外担保的决策权。

超过《公司章程》规定的董事会的审批权限的,董事会应当提出预案,并报股东大会批准。

董事会组织管理和实施经股东大会通过的对外担保事项。

第九条公司日常负责对外担保事项的职能部门包括:财务部与证券部。

内部控制指引----担保业务PPT课件

内部控制指引----担保业务PPT课件
案例来源:中国会计报
9
因此:就本案而言,在保证合同签订时,A公司是B
公司的股东,该担保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应当确认无效。同时,由于B公司是上市公司,其股 东信息已经有效地向社会公开,故工商银行某支行在 审核担保人资格时理应知道A公司的股东地位。该支 行与B公司对保证合同的无效均有过错,B公司依法应 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A公司不能清偿部分的 二分之一。据此,判决A公司还某支行借款本金人民 币800万元及相应利息;B公司对上述付款不能清偿部 分承担50%的赔偿责任。
7
案例介绍
A公司,债务人
2000年4月,工商银行上海某支行与住宅开发公司 签订了人民币800万元的借款合同,借款期限至同年11 月。该支行还与某房产上市公司签订保证合同,约定
由该房产公司承担借款债务的连带保证责任。该笔借 款到期后,住宅开发公司和某房产公司均未履行还款
B公司义,务担保。人经催讨不成,原告工商银行上海某支行将两公 司诉至法院。 经查,B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根据其刊登的年报 记载,A公司是B公司的大股东之一,在1998年和1999 年的持股比例分别为5.02%和1.37%。2000年至2001年, A公司陆续将其所持B公司的股票抛售完毕。
(一)对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调查不深,审批不严 或越权审批,可能导致企业担保决策失误或遭受欺诈。 (二)对被担保人出现财务困难或经营陷入困境等状 况监控不力,应对措施不当,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 责任。 (三)担保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经办审批 等相关人员涉案或企业利益受损。
4
对担保方来说,担保风险还具有以下特点需引 起注意:
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 案例来源:中国会计报
11
事前控制

银监会:《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银监会:《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银监会:《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部门:《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已经2010年7月23日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请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各融资性担保机构。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健全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防范融资性担保业务风险,促进融资性担保公司稳健经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监管部门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负责监督管理本辖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部门。

第三条本指引是监管部门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评价的依据。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遵循本指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内部控制是融资性担保公司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纠正的动态机制和过程。

第五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一)确保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确保公司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经营目标和效率的充分实现。

(三)确保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四)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第六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公司的各项业务流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并由全体人员参与,任何决策或操作均应有案可查。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和高风险事项。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并有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

内部控制指引 担保业务

内部控制指引    担保业务

案例来源:中国会计报
事前控制
国会计报
事前控制
1.树立风险意识,明确担保原则,确定担保标准,制定担保条件。
企业必须辨识担保的高度风险,在担保前就制定严格的担保原则、担保条 件、担保标准,并以此来规范担保业务。
2.完善担保业务的授权批准制,严格限制担保审批权限。
3.合理限定担保总额和单笔担保的最大额度。
案例来源:中国会计报
因此:就本案而言,在保证合同签订时,A公司是B
公司的股东,该担保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应当确认无效。同时,由于B公司是上市公司,其股 东信息已经有效地向社会公开,故工商银行某支行在 审核担保人资格时理应知道A公司的股东地位。该支 行与B公司对保证合同的无效均有过错,B公司依法应 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A公司不能清偿部分的 二分之一。据此,判决A公司还某支行借款本金人民 币800万元及相应利息;B公司对上述付款不能清偿部 分承担50%的赔偿责任。
对担保方来说,担保风险还具有以下特点需引 起注意:
(一) 担保不在会计账簿上直接反映,具有 隐蔽性。 (二) 被担保方的经营管理难以监控,风险 爆发常常,具有突然性。 (三) 对担保方的资金影响可能被放大:风 险金额超过担保方可承受范围;爆发在担保方 经营或资金的困难及短缺时期;多头担保,重 复担保,循环担保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
企业对担保申请人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提供担 保:
(一)担保项目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企业担保政策的。
(二)已进入重组、托管、兼并或破产清算程序的。 (三)财务状况恶化、资不抵债、管理混乱、经营风险较大的。 (四)与其他企业存在较大经济纠纷,面临法律诉讼且可能承 担较大赔偿责任的。 (五)与本企业已经发生过担保纠纷且仍未妥善解决的,或不 能及时足额交纳担保费用的。

内控指引12--担保业务

内控指引12--担保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担保业务单选题(10)1. 担保业务应当建立(B),详细记录担保对象、金额、期限、用于抵押和质押的物品、权利和其他相关事项。

A、担保事项明细账B担保事项台账C、担保事项登记簿D担保事项总账2. 下列哪项不是对外担保时,需向对方提供的资料(C)A、项目可行性报告B、向银行借款的合同书或意向书C、银行对账单D、当期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3.(C)应该对单位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

A、董事会B、理事会C、单位负责人D、单位财务负责人4. (B)是担保业务的第一道关卡A、提出申请B、受理申请C、审批D、实施调查5. 在担保业务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是(C)A、受理申请B、签订担保合同C、审批D、实施调查6. 为了明确审批人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及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企业应当对相关业务的(C)。

A、经济责任制B、目标责任制C、岗位责任制D、成本责任制7. 对于被担保项目发生变动的情况,企业应建立(C)制度A、内部审计B、内部牵制C、担保评估D、担保审批8. 果被担保企业的担保业务符合企业关于反担保规定的,企业应该要求申请人提供( D )A.担保B.保证C.承诺D.反担保9.(C)是担保企业决定是否提供对外担保的依据A.担保项目的审批结论B.担保项目总体风险评价C.担保项目评估的结论D.现场观察情况10.担保企业应在担保合同到期前(C )左右通知被担保企业做好还款准备A.10天B.15天C.一个月D.二个月多选题(10)1.申请担保企业提供的申报资料有( ABCD )A.企业的财务资料B.反担保措施的相关资料C.企业的主体资料D.担保申请书2.对申请担保企业资信评估评估的内容应包含( ABCD )A.企业的基本情况分析B.企业的经营素质和管理水平分析C.企业产品市场和行业分析D.企业财务分析3.被担保人出现以下(ABCD )情形之一的,企业不得提供担保A.与其他企业出现较大经营纠纷B.财务状况恶化C.已进入兼并程序D.被担保人经营风险较大4.如果被担保企业符合担保条件,担保企业要对其进行审查和评估,包括( ABCD )A.对申请担保企业申报资料的审查B.对申请担保企业的实地考察C.申请担保企业的资信情况的分析和评价D.评估形成的结论反映在评估报告上,供审批决策者使用5. 担保申请人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提供担保的有(ABD)A、担保项目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企业的担保政策B、担保申请人已进入重组、托管、兼并或破产清算的C、担保申请人已变更法定代表人的D、担保申请人财务状况恶化,资不抵债,管理混乱、经验风险较大的6. 下列哪些属于担保业务不相容岗位(ABC)A、担保业务的评估与审核B、担保业务的审批、执行和监督C、相关财产保管和相关业务的记录D、担保业务的评估和会计核算7. 下列哪些属于会计控制的主要措施(AB)A、加强反担保财产管理 B.建立担保事项台账,详细记录担保对象等事项C、加强法制观念和责任观念D、启动担保业务后评估工作落实责任追究制度8. 对担保业务的日常监控包括(ACD)A、定期检测B、实施监控C、异常情况即使报告D、保证追索权9. 下列关于内部控制规定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C )。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严控担保风险促进稳健发展——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中所称担保,是指企业作为担保人按照公平、自愿、互利的原则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协议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行为。

担保制度起源于商品交易活动,但早期的简单商品交易,往往是以物易物,或者是钱货两清的即时交易,交易主体间失信问题不突出,也就没有担保的必要。

随着商品交换形式不断发展,非即时交易大量出现,商品和货币的交付有了时间差,债权债务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在对债务人没有百分之百信赖的情形下,债权人需要通过某种方式确保债权的实现,而担保制度正好满足了这种需要。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担保一方面有利于银行等债权人降低贷款风险,另一方面使债权人与债务人形成了稳定可靠的资金供需关系。

但是,必须看到担保业务具有“双刃剑”特征,一些企业包括上市公司陷入担保怪圈和旷日持久的诉讼拉锯战,导致发生重大经济损失的案件时有发生。

财政部会计司发布的《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在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287家存在预计负债,占18.28%,这287家上市公司2007年确认的预计负债总额为148.50亿元,其中,因担保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达到22.26亿元,占到了14.99%。

另有研究资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担保业务增速快、金额大、风险高、违规情况较为严重,仅2001~2004年,平均每年新增121家上市公司涉及担保事项,年均增速达到35%;截至2004年10月,837家沪市上市公司中,有180家存在违规担保情况,涉及金额为279.98亿元,违规担保金额占上市公司担保总额的26.72%;在深市505家上市公司中,涉及担保的公司311家,担保总额达420亿元,其中违规担保金额为131亿元,占担保总额的31.19%。

鉴于担保业务的“双刃剑”特征,《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对严控担保风险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解读内控配套指引之担保业务

解读内控配套指引之担保业务

解读内控配套指引之担保业务简介:严控担保风险促进企业稳健发展—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中所称担保,是指企业作为担保人按照公平、自愿、互利的原则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协议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行为。

担保制度起源于商品交易活动,但早期的简单商品交易,往往是以物易物,或者是钱货两清的即时交易,交易主体间失信问题不突出,也就没有担保的必要。

随着商品交换形式不断发展,非即时交易大量出现,商品和货币的交付有了时间差,债权债务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在对债务人没有百分之百信赖的情形下,债权人需要通过某种方式确保债权的实现,而担保制度正好满足了这种需要。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担保制度一方面有利于银行等债权人降低贷款风险,另一方面使债权人与债务人形成了稳定可靠的资金供需关系。

但是,必须看到担保业务具有“双刃剑”特征,一些企业包括上市公司陷入担保怪圈和旷日持久的诉讼拉锯战,导致重大经济损失案件时有发生。

财政部会计司发布的《我国上市公司xx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在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287家存在预计负债,占%,这287家上市公司xx年确认的预计负债总额为亿元,其中,因担保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达到亿元,占到了%。

另有研究资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担保业务增速快、金额大、风险高、违规情况较为严重,仅2001年至xx年,平均每年新增121家上市公司涉及担保事项,年均增速达到35%;截至xx年10月,837家沪市上市公司中,有180家存在违规担保情况,涉及金额为亿元,违规担保金额占上市公司担保总额的%;在深市505家上市公司中,涉及担保的公司有311家,担保总额达420亿元,其中违规担保金额为131亿元,占担保总额的%。

鉴于担保业务的“双刃剑”特征,《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对严控担保风险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
案例来源:中国会计报
事前控制
1.树立风险意识,明确担保原则,确定担保标准,制定担保条件。
企业必须辨识担保的高度风险,在担保前就制定严格的担保原则、担保条 件、担保标准,并以此来规范担保业务。
2.完善担保业务的授权批准制,严格限制担保审批权限。
3.合理限定担保总额和单笔担保的最大额度。
从以上分析来看,担保业务虽然不常发生,但对企业影响巨大, 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应加以重点关注。
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
企业应当依法制定和完善担保业务政策及相关管理制 度,明确担保的对象、范围、方式、条件、程序、担保 限额和禁止担保等事项,规范调查评估、审核批准、担 保执行等环节的工作流程,按照政策、制度、流程办理 担保业务,定期检查担保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效果,切实 防范担保业务风险。
企业在活动中的身份
担保申请人
被担保人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要求企业 办理担保业务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对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调查不深,审批不严 或越权审批,可能导致企业担保决策失误或遭受欺诈。 (二)对被担保人出现财务困难或经营陷入困境等状 况监控不力,应对措施不当,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 责任。 (三)担保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经办审批 等相关人员涉案或企业利益受损。
限定企业最高对外担保额度是控制企业担保风险的有力工具。为确保企业 财务状况的稳健,企业最高担保额应不超过企业净资产与企业负债之差。同 时,企业每年应重新评估对外担保的总额度和单笔担保的最大限额。
企业必须对担保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防止层层担保、任意担保。 对一般企业而言,适当的集中管理和事先核准是控制担保风险的有效手段。
事后控制
担保期间,一旦收到担保受益人的书面索赔通知,企业应 认真核对担保时效、索赔金额等信息,经被授权人同意后, 方能支付垫付款项。在款项支付后,应及时向被担保企业发 送垫付通知书,向反担保单位发送《履行担保责任通知书》, 并及时审查、收回垫付款项。 当被担保企业未按期偿还债务、债权人以诉讼方式追讨债 务人以及担保人的连带清偿责任时,担保企业应采取积极的 态度应对诉讼,迅速成立专案组,在律师的协助下,制订应 对方案,确认反担保措施的可靠、安全,与债权人充分沟通, 以债务人资产为追偿目标,坚决制止债务人逃废债务的企图, 积极配合债权人实现债权,敦促债务人以实际行动履约。
企业担保业务指引
——09会计17班
制定本指引的目的:
为了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 程进度,控制工程成本,防范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 定本指引
·什么是担保
担保:是指企业作为担保人按照公平、自愿、互利的
原则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照法 律规定和合同协议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行为。担保作 为一种制度安排,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架构,在我 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 计,担保贷款作为银行发放贷款的主要形式,占到了 除信用贷款以外贷款的50%左右,是公司间接融资的 主要方式和途径。 但担保业务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从下面的案 例可以看出,对外担保可能对公司带来巨大损失; 担保合同无效的法律规定不能完全对抗第三人; 关联人(例如大股东、企业高管)可能利用担保 侵害公司利益。
案例来源:中国会计报
因此:本案而言,在保证合同签订时,A公司是B
公司的股东,该担保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应当确认无效。同时,由于B公司是上市公司,其股 东信息已经有效地向社会公开,故工商银行某支行在 审核担保人资格时理应知道A公司的股东地位。该支 行与B公司对保证合同的无效均有过错,B公司依法应 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A公司不能清偿部分的 二分之一。据此,判决A公司还某支行借款本金人民 币800万元及相应利息;B公司对上述付款不能清偿部 分承担50%的赔偿责任。
4.慎选担保对象,加强对被担保单位的资信情况和财务经营状 况的调查了解
担保对象到期是否偿还债务是担保人承担担保风险的关键。企业对外提供 担保,必须要求对方提供近几年的财务报告、审计报告等有关资料并聘请第 三方机构进行验证。除经济实力之外,准确评估担保对象的信用状况是回避 担保风险的重要环节。在确信对方具有良好的经济实力和信用状况后,还应 对被担保债务的用途及其可行性进行分析。通过以上三点评估后,方可与担 保对象确认担保关系。
事中控制
在对被担保单位的综合情况进行了解和有效的分析评 价之后,在符合本企业的担保原则、担保标准和担保条件 的情况下,企业就可以和被担保单位签订担保合同了。但 在担保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同样存在很多风险隐患,需要 企业严格把关。 1.注意担保合同的订立及细节的推敲 严密有效的担保合同对维护合同双方的正当权益具有 重要作用。担保合同在订立时,必须明确约定担保种类、 金额、期限、担保资金用途及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 项。担保合同必须经过担保双方法定代表人签章,并加盖 企业公章。 一般地,企业签订担保合同时,应由企业法务人员参 与或认真听取法律顾问意见,对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条 款,应要求对方澄清并予以明确化。必要时,担保企业应 当要求被担保企业提供以资产物资为抵押的反担保协议书 或保证书。
案例来源:中国会计报
案例介绍
A公司,债务人
2000年4月,工商银行上海某支行与住宅开发公司 签订了人民币800万元的借款合同,借款期限至同年11 月。该支行还与某房产上市公司签订保证合同,约定 由该房产公司承担借款债务的连带保证责任。该笔借 款到期后,住宅开发公司和某房产公司均未履行还款 义务。经催讨不成,原告工商银行上海某支行将两公 B公司,担保人 司诉至法院。 经查,B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根据其刊登的年报 记载,A公司是B公司的大股东之一,在1998年和1999 年的持股比例分别为5.02%和1.37%。2000年至2001年, A公司陆续将其所持B公司的股票抛售完毕。
案例来源:中国会计报
据此案例所述,我们认为:本案的借款合同合法
有效,A公司理应承担清偿债务的民事责任。保证合 同的效力和由此产生的民事责任是本案的争议焦点。 依据我国公司法和担保法司法解释的规定,“董事、 经理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股东的债务提供担保属于禁 止性法律规定”,法律本身没有对此种担保行为的效 力作出例外的规定。并且国家证券监管部门通过发布 有关规范性文件:明确上市公司不能为其股东提供担 保。
企业对担保申请人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提供担 保:
(一)担保项目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企业担保政策的。
(二)已进入重组、托管、兼并或破产清算程序的。 (三)财务状况恶化、资不抵债、管理混乱、经营风险较大的。 (四)与其他企业存在较大经济纠纷,面临法律诉讼且可能承 担较大赔偿责任的。 (五)与本企业已经发生过担保纠纷且仍未妥善解决的,或不 能及时足额交纳担保费用的。
对担保方来说,担保风险还具有以下特点需引 起注意:
(一) 担保不在会计账簿上直接反映,具有 隐蔽性。 (二) 被担保方的经营管理难以监控,风险 爆发常常,具有突然性。 (三) 对担保方的资金影响可能被放大:风 险金额超过担保方可承受范围;爆发在担保方 经营或资金的困难及短缺时期;多头担保,重 复担保,循环担保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
2.对已提供的担保进行即时监控和事后监督 一般情况下,多数担保往往存续一个时期而非一个时 点。企业对外担保风险的发生,往往与企业对担保对象 重大经营财务情况了解滞后有关。如果企业能及时准确 掌握这些情况的变化,就能避免担保风险或尽量将担保 损失降到最低。 担保企业应要求被担保企业提供被担保期间的财务 会计报告、定期报告经营情况及借款运用情况和偿还债 务的资金来源及资金预算。一旦发现被担保企业出现异 常情况、财务状况或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出现恶化, 如发生合并、分立、解散、破产、严重亏损等,应采取 合法措施避免、减轻、转移自身的担保责任。
调查评估与审批
企业应当指定相关部门负责办理担保业务,对担保申请人 进行资信调查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应出具书面报告。企业也 可委托中介机构对担保业务进行资信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
企业在对担保申请人进行资信调查和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 关注以下事项: (一)担保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企业担保政策等相关 要求。 (二)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一般包括:基本情况、资产质量、 经营情况、偿债能力、盈利水平、信用程度、行业前景等。 (三)担保申请人用于担保和第三方担保的资产状况及其权利归 属。 (四)企业要求担保申请人提供反担保的,还应当对与反担保有 关的资产状况进行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