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业务内部控制

合集下载

内部控制制度-担保5篇

内部控制制度-担保5篇

内部控制制度-担保5篇第一篇:内部控制制度-担保内部控制制度——担保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某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对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担保,是指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担保合同或者协议,按照公平、自愿、互利的原则向被担保人提供一定方式的担保并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行为,不包含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及按揭销售中涉及的担保等具有日常经营性质的担保行为。

公司下属分公司不得从事对外担保活动。

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未经适当授权和审批不得从事对外担保活动。

第三条公司在发生担保业务过程中,至少应关注涉及担保业务的下列风险:(一)担保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二)担保业务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

(三)担保评估不适当,可能因诉讼、代偿等遭受损失。

(四)担保执行监控不当,可能导致公司经营效率低下或资产遭受损失。

第四条公司在建立与实施担保业务内部控制过程中,至少应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关键环节的控制:(一)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科学合理。

(二)担保的对象、范围、条件、程序、限额和禁止担保的事项应明确规范。

(三)担保评估应科学严密。

(四)担保执行环节的控制措施应充分有效。

第二章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第五条公司应建立担保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担保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担保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一)担保业务的评估与审批。

(二)担保业务的审批与执行。

(三)担保业务的执行和核对。

(四)担保业务相关财产保管和担保业务记录。

第六条公司办理担保业务的人员应掌握与担保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风险意识。

第七条公司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人员办理担保业务。

公司指定财会部门负责办理担保业务。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制订指引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制订指引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制订指引担保业务是指在贷款、融资等经济活动过程中,通过提供信用保证、抵押担保等形式,为债务人提供担保的一种金融服务。

担保业务在金融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担保业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1.风险评估和控制建立担保业务风险评估和控制制度,包括明确担保业务的风险特征和风险定级标准,建立客户信用评估机制,对担保业务的风险进行定期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例如,对于风险较大的业务,可以要求债务人提供更多的抵押担保或增加担保公司的担保比例。

2.内部机构设置和运作明确担保业务的内部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避免信息不畅通和责任不清晰的情况发生。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担保业务的风险控制和监管,并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审查和决策担保业务的风险管理情况。

3.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制定明确的担保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包括担保业务的申请、审批、风险管理和资金运作等各个环节。

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权限,加强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确保业务操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制定严格的业务审核流程,确保担保业务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4.内部控制监督和审计建立内部控制监督和审计制度,包括内部控制自评和内部审计。

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自评,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对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同时,对于存在较大风险的担保业务,可以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风险评估和审计。

5.信息披露和合规管理加强对担保业务的信息披露和合规管理,包括及时公开担保业务的相关信息,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充分的信息和决策依据。

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制度,确保担保业务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并建立与监管部门的沟通渠道,及时反馈业务情况和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以上是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制订指引的主要内容,担保公司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制订,确保担保业务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设计流程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设计流程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设计流程担保业务内部控制设计建立在担保业务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是担保业务内部控制设计的关键环节,基本程序为:确定担保业务关键控制;明确担保业务控制目标;提出担保业务控制措施;设计担保业务控制证据;完善担保业务相关制度;绘制担保业务控制流程图;编制担保业务控制矩阵。

1、设计关键控制点。

企业在构建与实施担保业务内部控制过程中,要针对担保业务风险评估结果,确定担保业务的一般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并编制担保业务控制要点表。

2、设计控制目标。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的主旨就是要保证担保业务合法、安全、有效、可靠,从而有效控制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

实际工作中,内部控制目标应根据识别出来的担保业务具体风险来确定,不能固定化、模式化。

一般而言,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目标包括:一、确保担保业务的合法性。

担保业务是一项法律行为,需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二、确保担保业务在授权下进行。

担保业务充满风险,为了加强风险控制、将风险降至最低,担保业务必须在严格的授权下进行;三、确保担保业务记录的真实性。

通过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确保所有担保业务记录均能如实反映实际情况,保证账面担保责任与实际担保责任相一致;四、保障担保业务会计披露的及时性、正确性和恰当性。

担保业务作为会计上的或有事项,可能会带来或有负债及预计负债,应当分别不同情况在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中及时、正确、恰当地加以反映,以客观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设计控制措施。

企业在构建与实施担保业务内部控制过程中,要强化对担保业务控制点、尤其是关键控制点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控制措施要与担保业务相融合,嵌入到担保业务流程当中,主要包括:严格控制担保行为,建立担保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明确担保原则、担保标准和条件以及担保责任等相关内容;加强担保合同订立的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被担保人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防范潜在风险。

4、设计控制证据。

为使担保业务制度能够有效实施,需要制定必要的表单,为担保业务过程留下控制证据。

公司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办法

公司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办法

公司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办法1.目的为降低担保风险,保证公司资产安全,规范公司对外担保行为,保证对外担保真实、合法,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为外单位(包括为公司)提供担保行为。

3.担保申请、审批3.1 公司可以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较强偿债能力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提供担保:3.1.1 公司自身。

3.1.2 具有互相担保关系的财务状况良好、银行信用资质良好的公司。

3.1.3 与公司有现实或潜在重要业务关系的企业3.1.4 董事会认可的其他情况。

3.2 公司不得为控股股东及本公司持股50%以下的其他关联方、任何非法人企业或个人提供担保;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股东的控股子公司、股东的附属企业或者个人债务提供担保;不得直接或间接为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被担保对象提供担保。

3.3 公司在决定担保前,应当掌握申请担保人的资信状况。

要求申请担保人报送的资料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3.3.1 企业基本资料(包括营业执照、企业章程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反映与本公司关联关系及其他关系的相关资料等)。

3.3.2担保方式、期限、金额等。

3.3.3 近3年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及还款能力分析。

3.3.4 与借款有关的主要合同的复印件。

3.3.5 申请担保人提供反担保的条件。

3.3.6 其他重要资料。

3.4 经办责任人应根据申请担保人提供的基本资料,对申请担保人的财务、经营状况和信用、信誉情况及行业前景进行调查,确认资料的真实性,报公司分管领导审核后提交董事会。

公司可在必要时聘请外部专业机构对实施对外担保的风险进行评估,以作为董事会进行决策的依据。

3.5 董事会根据有关资料,认真审查申请担保人的情况,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或提供资料不充分的,不得为其提供担保:3.5.1 资金投向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国家产业政策的。

3.5.2 在最近3年内财务会计文件有虚假记载或提供虚假资料的。

3.5.3 公司曾为其担保,发生过银行借款逾期、拖欠利息等情况的。

公司内部控制之担保业务模版

公司内部控制之担保业务模版

第一章担保业务一、业务目标➢规范担保业务审核审批程序,组织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合理的管理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担保评估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担保执行控制体系;➢确保担保业务规范,防范和控制或有负债风险;➢建立规范的担保事项台账记录制度;➢建立并完善担保业务执行过程中的财务监控管理体系;➢保证担保业务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准确,满足担保信息披露的需要。

二、业务风险➢部门或个人越权担保,造成担保失败的风险;➢未经适当审核审批,擅自变更合同标准文件中涉及权利、义务的条款而导致的风险;➢为资信不良的企业担保,承担担保连带责任可能会导致资产损失;➢担保执行监控不当,可能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低下或资产遭受损失;➢担保事项因归集、汇总和核销不及时、不完整而导致担保信息披露不适当;➢因未合理预计担保损失而导致当期费用核算不规范。

三、业务范围该子流程主要描述了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关于对外担保的范围、申办程序、审批程序及监控程序的相关流程。

四、业务步骤流程1.担保的范围集团公司对子公司作为主债务人给债权人提供的担保;集团公司或者子公司因经营需要在其他企业作为主债务人时给债权人提供的担保。

担保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抵押、质押三种担保类型2.担保的申办程序2.1集团公司提供对外担保的,由被担保人(主债务人)向集团公司提出书面申请。

子公司提供对外担保的,由该子公司提出。

2.2担保申请书应写明下列内容:2.2.1债权人名称以及债权发生的原因或事由;2.2.2债权数额和拟提供担保的金额、类型、期限、范围等;2.2.3董事会同意提供担保的决议;2.2.4集团公司财务部认为必要时,可以要求被担保单位或子公司提供关于债权关系发生的基础性文件如合同、协议等。

2.3申请书应由被担保人或子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2.4集团公司收到申请后,由财务部对申请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初步意见并根据规定审批程序报请审批或核准。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课件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课件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 PPT课件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介绍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其基 本概念、目标和原则,以及实施该控制的方法和步骤。
内部控制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
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为达到经营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 政策、流程和控制措施。
重要性
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减少风险 和损失,并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步骤
收集信息、评估风险、制定控制措施、建立监测和评价机制、持续改进。
总结和展望
总结
良好的担保业务内部控制能够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发展 和风险防控能力。
展望
未来,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将不断 完善和创新。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1 担保业务
2 内部控制
3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
指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担保 或担保相关的业务。
是指组织内部为达到经营目 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流 程和控制措施。
Hale Waihona Puke 是指为担保业务设立的特定 的内部控制措施和制度。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目标
确保担保业务风险的合理控制和防范。
原则
合规性、风险控制、审慎性、可行性、信息透明和持续改进。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的要素和内容
要素
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环境、监测和评价、信息和沟通、 控制活动。
内容
内部控制政策和流程、风险管理和控制、内部审计、 人员培训和意识提升。
实施《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的方法和 步骤
1
方法
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分工合作、培训和沟通。

内部控制指引 担保业务

内部控制指引    担保业务

案例来源:中国会计报
事前控制
国会计报
事前控制
1.树立风险意识,明确担保原则,确定担保标准,制定担保条件。
企业必须辨识担保的高度风险,在担保前就制定严格的担保原则、担保条 件、担保标准,并以此来规范担保业务。
2.完善担保业务的授权批准制,严格限制担保审批权限。
3.合理限定担保总额和单笔担保的最大额度。
案例来源:中国会计报
因此:就本案而言,在保证合同签订时,A公司是B
公司的股东,该担保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应当确认无效。同时,由于B公司是上市公司,其股 东信息已经有效地向社会公开,故工商银行某支行在 审核担保人资格时理应知道A公司的股东地位。该支 行与B公司对保证合同的无效均有过错,B公司依法应 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A公司不能清偿部分的 二分之一。据此,判决A公司还某支行借款本金人民 币800万元及相应利息;B公司对上述付款不能清偿部 分承担50%的赔偿责任。
对担保方来说,担保风险还具有以下特点需引 起注意:
(一) 担保不在会计账簿上直接反映,具有 隐蔽性。 (二) 被担保方的经营管理难以监控,风险 爆发常常,具有突然性。 (三) 对担保方的资金影响可能被放大:风 险金额超过担保方可承受范围;爆发在担保方 经营或资金的困难及短缺时期;多头担保,重 复担保,循环担保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
企业对担保申请人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提供担 保:
(一)担保项目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企业担保政策的。
(二)已进入重组、托管、兼并或破产清算程序的。 (三)财务状况恶化、资不抵债、管理混乱、经营风险较大的。 (四)与其他企业存在较大经济纠纷,面临法律诉讼且可能承 担较大赔偿责任的。 (五)与本企业已经发生过担保纠纷且仍未妥善解决的,或不 能及时足额交纳担保费用的。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制订指引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制订指引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制订指引一、背景介绍担保业务是金融机构业务中的一种风险业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为了规范担保业务的运作,保护金融机构和客户的合法权益,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1.保护金融机构的资金和财产安全,降低风险损失;2.提高业务准确性和及时性,防范操作风险;3.提高业务效率,降低业务成本;4.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提升客户满意度;5.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障金融机构的合规性。

三、内部控制制度的制订原则1.客户至上原则:根据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2.风险防范原则:识别和评估担保业务风险,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防止风险的发生和扩大;3.分工与协作原则: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协作机制,确保内部控制的连续性和有效性;4.错误防控原则:制定明确的操作规程,加强员工培训和沟通,降低产生错误的可能性;5.审计与监督原则:建立内部审计和监控机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并及时纠正不足。

四、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1.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担保业务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和方法,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等环节;2.客户管理制度:制定客户资格审查、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建立客户档案,定期检查客户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3.业务审批制度:明确担保业务的审批流程和授权权限,确保审批程序的规范性和合规性,防止违规操作;4.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规范资金的使用和担保义务的履行;5.财务管理制度:制定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准确性,建立预算和会计制度,规范资金的运作和核算;6.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制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与监督1.建立内部控制执行机构和审计部门,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2.对相关岗位的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并能够正确执行内部控制制度;3.设立内部审核和内部监控机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4.推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外部审计制度,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合规性;5.设立违规处理机制,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进行追责和处罚。

担保业务内控风险点及应对措施

担保业务内控风险点及应对措施

担保业务内控风险点及应对措施一、引言在金融行业中,担保业务作为一种常见的业务形式,具有其特定的风险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担保业务内控风险点及应对措施,以提高担保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

二、担保业务内控风险点1.信息不对称风险在担保业务中,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即担保人与被担保方对交易相关信息的了解程度不同。

这可能导致担保人无法全面了解被担保方的真实信用状况,从而增加了业务风险。

2.贷款款项流向风险由于担保业务涉及贷款款项的流向,存在被担保方将贷款资金用于非法用途的风险。

例如,被担保方可能将资金用于自身经营亏损的企业,或者将资金用于虚假投资项目等,这将对担保业务的正常运行造成重大风险。

3.评估标准不一致风险不同机构在对担保资格和价值评估上可能存在差异,这导致了评估标准的不一致性。

这可能会使担保业务的风险管理难以把控,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4.担保品价值风险担保业务通常涉及担保品的抵押或质押,担保品的价值波动将对担保业务带来风险。

例如,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动,担保品的价值可能出现大幅度波动,从而使得担保风险加大。

三、应对措施1.信息共享与合作加强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机构的合作,共同打造一个更加透明、公正的担保业务环境。

2.严格尽职调查在担保业务中,加强对被担保方的尽职调查,确保真实了解其信用状况。

这可以通过多角度、多渠道的信息获取、信用报告、财务数据分析等手段来实现。

只有通过充分的尽职调查,才能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

3.建立风险管控措施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措施,包括明确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评估模型和监测机制等。

同时,定期组织风险审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

4.多元化担保品组合在担保业务中,应充分考虑多元化的担保品组合,降低单一担保品价值波动对业务的风险影响。

例如,可以将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担保品进行组合,使得整体风险得以分散。

5.加强监管与整治加强对担保业务的监管与整治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严禁出现违规行为,并对违规机构进行严厉处罚。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方法及措施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方法及措施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方法及措施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这个话题一听就有点让人头大。

要说起来,很多人可能觉得这就是一堆死板的规章制度,看得眼睛发花,根本不理解到底能不能管用。

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打个比方,就像是一个大家庭里的规矩和“家法”。

你想啊,家里如果每个人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讲道理,什么都不管,那这个家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所以呢,担保业务也得有一些明确的控制方法和措施,避免那些不负责任的事情发生,确保公司能稳步发展。

说白了,担保就是一方为另一方背书。

这听起来简单,但背后风险可大着呢。

想象一下,你朋友跟你借钱,你帮他担保了一下,结果他不还,你不就得自己承担这笔账了吗?问题是,你根本就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能力还钱。

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好的内部控制,那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第一步,得先做“风险排查”。

谁能担保,谁不能担保,得搞清楚。

这个就像是家里给孩子设立规矩——哪些地方能去,哪些地方不能去。

担保的风险评估就得做到细致,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再说了,担保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做的事儿。

你总不能听说谁家借钱,自己就跟着跑去担保吧?没有深入了解,谁敢轻易下这个决定。

那怎么做呢?就得靠“审查流程”了。

担保业务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审查机制。

什么是审查机制?就是确保每个担保项目都能经过专业团队的层层把关,保证没有漏洞,避免盲目决策。

拿着放大镜审一审,看看对方的财务状况怎么样,经营能力是否靠谱,银行记录怎么样,这些都得认真琢磨。

这不仅仅是为了避免损失,更是为了保护整个公司的利益。

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不仅仅是通过审查来防范风险,更得有“预警机制”。

如果万一出现什么风险,咱们得第一时间知道,才能采取措施。

想想看,一家人如果发生了什么意外,能早点发现,才能及时处理,对不对?内部控制的“预警机制”就像是家里安的防盗报警器,提前响了,大家立马警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我们还得提到一个事儿,那就是“权责分离”。

你想啊,如果担保业务里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大家各自都想当“甩手掌柜”,那最后可就会像打乱了的麻将牌一样,乱成一团。

担保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担保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担保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提高担保业务的风险防范能力,保障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子公司和关联企业的担保业务内部控制。

第三条担保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覆盖担保公司所有业务领域和环节,确保业务运作合规、稳健;2. 风险导向原则:以风险防范为核心,强化风险评估、监控和预警;3. 分级管理原则:根据业务性质、风险程度和责任划分,实施分级管理;4. 持续改进原则:根据业务发展、市场变化和监管要求,不断优化内部控制体系。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担保公司设立内部控制委员会,负责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监督执行和持续改进。

内部控制委员会由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业务部门负责人、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等组成。

第五条内部控制委员会下设以下工作机构:1. 风险管理部门:负责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预警,制定风险控制措施;2. 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3. 法律合规部门:负责法律合规审查,确保业务运作符合法律法规要求;4.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考核和激励。

第三章风险管理第六条担保公司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1. 风险识别:全面识别担保业务中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2. 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确定风险等级;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内部控制措施、业务流程优化、风险分散等;4. 风险监控:定期监测风险状况,及时调整风险控制措施;5. 风险预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报告风险信息。

第七条担保公司应建立健全信用评估体系,对担保对象进行信用评级,确保担保对象具备一定的偿债能力。

公司公司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办法

公司公司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办法

公司公司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办法1.目的为了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公司对外担保行为,有效控制公司资产运营风险,保证公司资产安全,促进公司健康稳定地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公司章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以自有资产或信誉为任何其他部门或个人提供的保证、资产抵押、质押以及其他担保事宜。

具体包括借款担保、银行开立信用证和银行兑汇票担保、开具保函担保等。

3.担保要求3.1 本公司为子公司提供的担保视同对外担保。

3.2 公司对外担保应遵守下列基本规定:3.2.1 遵守《公司法》《担保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并符合公司章程有关担保的规定。

3.1.2 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互利的原则,拒绝强令为他人提供担保的行为。

3.1.3 对外担保实行统一管理,公司的分支机构不得对外提供担保。

未经公司批准,子公司不得对外提供担保,不得相互提供担保。

3.1.4 对外担保必须要求被担保人提供反担保等必要的防范措施,且反担保的提供方应当具有实际承担能力。

3.1.5 任何对外担保均应当取得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的批准。

3.1.6 公司对外担保的内部控制应遵循合法、审慎、互利、安全的原则,严格控制担保风险。

3.2 公司董事应审慎对待和严格控制担保产生的债务风险。

4.担保对象4.1 公司可以为具有独立资格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担保:4.1.1 因公司业务需要的互保企业。

4.1.2与公司有现实或潜在重要业务关系的企业。

4.1.3 公司所属全资公司、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

4.1.4 董事会认为需担保的其他主体。

4.2 以上企业必须同时具有较强偿债能力,且具有3A级银行信用资质,公司对以上企业提供担保,必须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担保方式应尽量采用一般保证担保,必须落实包括但不限于资产抵押、质押或公司认可的被担保人之外的第三人提供的保证等反担保措施,对以上企业实施债务担保后,其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1. 引言担保业务在金融机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于管理风险、提供信贷支持以及维护金融机构声誉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担保业务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来管理和减轻这些风险。

本文将介绍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加强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

2. 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目标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担保业务的风险能够被及时识别、评估和控制,以保证担保行为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风险管理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应能够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

这包括对担保对象的风险评估、对担保合同的审查和评估以及对担保方式的评估和控制等。

2.2 内部审查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应包括定期的内部审查,以确保担保业务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内部审查应对担保合同的执行情况、担保物的处置情况以及担保准备金的计提等进行评估和检查。

2.3 风险报告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应能够及时提供风险报告,以帮助管理层了解担保业务的风险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3. 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的建议3.1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金融机构应根据担保业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担保风险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3.2 加强对担保对象的风险评估金融机构应加强对担保对象的风险评估,包括对担保债务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以及债务人所处行业的开展情况等的评估。

3.3 健全担保合同的审查和评估机制金融机构应建立担保合同的审查和评估机制,确保担保合同的合规性、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3.4 强化风险报告和监测机制金融机构应加强对担保业务的风险报告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识别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4. 总结担保业务在金融机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减轻和管理担保业务风险的重要手段。

本文介绍了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的目标,并提供了一些建议来加强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希望能够对金融机构有所帮助。

某上市公司《担保内部控制实施细则》

某上市公司《担保内部控制实施细则》

某上市公司《担保内部控制实施细则》
一、管理前瞻性
(一)本公司董事会(以下简称“董事会”)重视本公司担保事项的内部控制,特制定本细则(以下简称“本细则”),以明确本公司担保事项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流程。

(二)本公司董事会认为,完善本公司担保事项的内部控制,有利于本公司提高担保管理效率、规范担保管理行为、降低担保管理风险、维护本公司信誉、保护本公司股东权益和投资者权益,确保本公司担保事项符合本公司董事会的方针、规章、行政管理规定和关联法律法规等要求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

二、担保内部控制
(一)董事会筹建本公司担保内部控制框架,向董事会报告本公司担保内部控制发展情况:
1、担保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是:实施遵循责任分类、相互制约、渐进完善的原则。

2、聘请专业机构对担保内部控制风险进行评估,不定期对担保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制定担保内部控制流程,确保本公司担保事项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

3、建立健全本公司担保内部控制体系,存在重大担保事项的,董事会应当及时了解核查其相关情况。

(二)董事会应当建立本公司担保内部控制体系。

担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担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担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1.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

担保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管理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

公司高层应当明确担负起对内部控制的领导责任,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来指导和监督各级管理人员。

2.内部审计和风控管理。

担保公司应当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监督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和风险,并提出改进和防范措施。

风控部门则负责制定并实施风险管理制度,对担保业务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确保公司的担保业务风险可控。

3.业务流程和授权管理。

担保公司应当规范担保业务的审批、核准和执行流程,确保各环节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担保签约应当经过严格审核,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合规,并控制担保风险。

授权管理方面,担保公司应当明确岗位职权,确保各级人员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同时进行适当的层级审批。

4.财务管理和信息报告。

担保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公司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包括会计制度、财务报告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等。

同时,公司应当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向主管部门和股东报告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5.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

担保公司应当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一系列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包括风险评估流程、资金使用和监管流程、担保风险衡量和控制流程等。

这些流程和制度需要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和程序,并进行执行和监督。

在担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公司特点和业务模式。

不同的担保公司有不同的业务模式和风险特点,因此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需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细化。

2.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担保业务受到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确保公司的合规经营和风险可控。

3.信息化和科技支持。

随着信息化和科技的发展,担保公司可以借助各类信息系统和科技手段来强化内部控制。

担保业务内控设计要点(5篇)

担保业务内控设计要点(5篇)

担保业务内控设计要点(5篇)第一篇:担保业务内控设计要点担保业务内控设计要点一、担保业务一般流程:企业办理担保业务,一般包括受理申请、调查评估、审批、签订担保合同、进行日常监控等流程。

具体而言,一是担保申请人提出担保申请;二是担保人对担保项目和被担保人资信状况进行调查,对担保业务进行风险评估;三是担保人根据调查评估结果,结合本企业担保政策和授权审批制度,对担保业务进行审批,重大担保业务应提交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批准;四是担保人依据既定权限和程序,与被担保人签订担保合同;五是担保人切实加强对担保合同的日常管理,对被担保人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担保项目执行情况等进行跟踪监控;六是如果被担保人不能如期偿债,担保人应履行代为清偿义务并向被担保人追偿债务;同时,应当按照本企业担保业务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担保业务关键控制点和主要控制措施(设计要点)(一)受理申请受理申请是企业办理担保业务的第一道关口,其主要风险是:企业担保政策和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难以对担保申请人提出的担保申请进行初步评价和审核;或者虽然建立了担保政策和相关管理制度,但对担保申请人提出的担保申请审查把关不严,导致申请受理流于形式。

这一业务环节的主要控制措施:第一,依法制定和完善本企业的担保政策和相关管理制度,明确担保的对象、范围、方式、条件、程序、担保限额和禁止担保的事项;第二,严格按照担保政策和相关管理制度对担保申请人提出的担保申请进行审核。

比如,担保申请人是否属于可以提供担保的对象。

一般而言,对于与本企业存在密切业务关系需要互保的企业、与本企业有潜在重要业务关系的企业、本企业的子公司及具有控制关系的其他企业等,可以考虑提供担保,反之,则必须十分慎重。

又如,对担保申请人整体实力、经营状况、信用水平的了解情况。

如果担保申请人实力较强、经营良好、恪守信用,可以考虑接受申请,反之不应受理。

再如,担保申请人申请资料的完备情况,如果资料完备、情况翔实,可予受理,反之不予受理。

企业内部控制-担保业务1

企业内部控制-担保业务1

企业内部控制-担保业务1•相关推荐企业内部控制-担保业务1XX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担保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投资者的利益,规范XX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的对外担保行为,有效防范公司对外担保风险,确保公司资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华懋(厦门)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以下简称“《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对外担保是指公司以第三人身份为他人提供保证、抵押、质押或其他形式的担保,包括公司对控股子公司的担保。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控股子公司是指公司出资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公司的股权比例超过 50%的子公司和公司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参股公司。

公司控股子公司的对外担保,视同公司行为,比照本制度的规定由公司进行审批、披露和管理。

第四条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审慎对待和严格控制担保产生的债务风险,并对违规或失当的对外担保产生的损失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第五条公司对外担保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互利的原则,严格控制担保风险。

第六条公司对外提供担保,应当采取反担保等必要的措施防范风险,反担保的提供方应具备实际承担能力。

第七条公司对外提供担保,必须经过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依照法定程序审议批准。

未经公司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通过,董事、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公司的分支机构不得擅自代表公司签订担保合同或其他类似的法律文件。

第二章对外担保的权限与审批程序第八条公司对外担保的最高决策机构为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根据《公司章程》有关董事会对外担保审批权限的规定,行使对外担保的决策权。

超过《公司章程》规定的董事会的审批权限的,董事会应当提出预案,并报股东大会批准。

董事会组织管理和实施经股东大会通过的对外担保事项。

第九条公司日常负责对外担保事项的职能部门包括:财务部与证券部。

担保公司业务的规章制度及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担保公司业务的规章制度及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担保公司业务的规章制度及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担保公司是一种金融机构,为借款人提供担保或担保服务,帮助他们获取贷款或融资。

担保公司业务的规章制度及内部风险控制制度非常重要,能够保障公司的正常运作,并有效降低风险。

一、担保公司业务的规章制度:1.组织架构:担保公司应建立相应的组织架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董事长、总经理等职位的设立,明确责任与权限。

2.资金管理:担保公司应建立和完善资金管理制度,规定资金的使用和监管程序,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利用。

3.客户尽职调查:担保公司应建立客户尽职调查制度,包括对客户的信用调查、资产评估和现金流分析等,以确保提供担保的可行性和风险可控性。

4.担保审核与决策:担保公司应建立担保审核与决策制度,明确担保业务的申请、审核和决策流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防范风险。

5.合同管理:担保公司应建立合同管理制度,规定合同的签订、履行和终止等流程,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6.风险防控:担保公司应建立风险防控制度,包括战略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方面的管理措施,确保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

7.监督检查:担保公司应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包括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以及对员工行为和管理过程的监督与检查。

二、担保公司内部风险控制制度:1.内部控制:担保公司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风险控制、信息披露和内部审计等方面的管理措施,确保业务的规范和合规性。

2.风险分类与管理:担保公司应将风险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不同类别,并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流程,用以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和控制风险。

3.风险评估与监测:担保公司应建立风险评估与监测制度,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并通过风险监测系统对业务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

4.业务流程控制:担保公司应建立业务流程控制制度,对业务流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确保风险的合理分散和业务的流程化。

5.内部审计:担保公司应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对公司各项业务、流程及操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

企业内部控制——担保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担保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担保业务12.3 担保评估与审批控制12.3.4 担保风险评估制度担保风险评估制度对企业相关负责部门及担保风险评估程序进行了明确规定,有利于防范担保业务风险,为担保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是某企业的担保风险评估制度,供读者参考。

担保风险评估制度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1.防范担保业务风险,确保担保业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企业的担保政策。

2.规范企业担保风险评估工作,合理、客观地评估担保业务风险,确保风险评估为担保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2条责任部门1.财务部担保业务负责人、审计部、法律顾问共同组成担保风险评估小组,负责担保业务的风险评估工作。

2.在担保经办人员受理担保申请,并经过财务部担保业务负责人、财务总监审核通过后,组建担保风险评估小组并开展担保业务的风险评估工作。

第2章担保风险评估程序规定第3条收集担保风险评估资料风险评估小组应认真收集或要求申请担保人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资料。

1.申请担保人的营业执照、企业章程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能反映与本企业关联关系的文件等基础性资料。

2.担保申请书、担保业务的资金使用计划或项目资料。

3.近年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等财务资料。

4.申请担保人的资信等级评估报告及还款能力分析报告等资料。

5.申请担保人与债权人签订的主合同复印件。

6.申请担保人提供反担保的条件和相关资料。

第4条评估担保风险企业对担保业务进行风险评估,至少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1.审查担保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需要。

2.审查担保项目的合法性、可行性。

3.评估申请担保人的资信状况,评估内容一般包括:申请人基本情况、资产质量、经营情况、行业前景、偿债能力、信用状况、用于担保和第三方担保的资产及其权利归属等。

4.综合考虑担保业务的可接受风险水平,并设定担保风险限额。

5.评估与反担保有关的资产状况。

第5条撰写评估报告1.担保评估结束后,担保风险评估小组应向企业财务总监提交担保风险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担保业务的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
中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使管理者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上存在哪些不足和缺陷,完善担保内部控制体系,对于防范担保业务存在的风险、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担保业务,风险管理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涉及担保业务的上市公司数量多,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表1:2014-2016年我国涉及对外担保的上市公司数量情况
(2)担保金额巨大
表2:20012-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发生额和对外担保总额情况
总额情况
(3)巨额担保和超负荷担保的现象频繁发生
表3:2016年我国4家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发生额占净资产比例情况
(4)违规担保现象严重
表4:2015-2016年上市公司违规担保情况
(5)关联担保现象严重
表5:2015年我国4家上市公司关联担保余额占净资产比例情况
(6)担保信息披露不规范
表6: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公告处罚上市公司担保信息披露问题统计表
二、研究意义
(1)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规范企业的担保行为;
(2)基于以上背景的分析,加强企业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成为了规范企业担保行为的第一要务;
(3)本文通过对担保业务风险的分析,能使管理者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上存在哪些不足和缺陷,完善担保内部控制体系,对于防范担保业务存在的风险、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二、担保业务的含义
(一)法律角度
法律为确保特定的债权人实现债权,以债务人或第三人的信用或者特定财产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制度。

担保是为了担保债权实现而采取的法律措施。

(二)企业担保
债权人为了防范债务人无法按期偿还债务的风险,降低资金损失的可能性,由担保人对债权人承诺,当债务人未按合同约定按期偿还到期债务,担保人应当履行代为清偿到期债务
的义务。

(三)本文阐述
企业作为担保人,按照公平、自愿、互利的原则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协议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行为。

二、案列分析与简介
一、案例简介:担保合同判无效、过错责任判赔偿
2000年4月,工商银行上海某支行与住宅开发公司(A公司,债务人)签订了人民币800万元的借款合同,借款期限至同年11月。

该支行还与某房产上市公司(B公司,担保人)签订保证合同,约定由该房产公司承担借款债务的连带保证责任。

该笔借款到期后,住宅开发公司和某房产公司均未履行还款义务。

经催讨不成,原告工商银行上海某支行将两公司诉至法院。

经查,B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根据其刊登的年报记载,A 公司是B公司的大股东之一,在1998年和1999年的持股比例分别为5.02%和1.37%。

2000年至2001年,A公司陆续将其所持B公司的股票抛售完毕。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的借款合同合法有效,A公司理应承担清偿债务的民事责任。

保证合同的效力和由此产生的民事责任是本案的争议焦点。

依据我国公司法和担保法司法解释的规定,“董事、经理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股东的债务提供担保属于禁止性法律规定”,法律本身没有对此种担保行为的效力作出例外的规定。

并且国家证券监管部门通过发布有关规范性文件明确上市公司
不能为其股东提供担保。

因此就本案而言,在保证合同签订时,A公司是B公司的股东,该担保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应当确认无效。

同时,由于B公司是上市公司,其股东信息已经有效地向社会公开,故工商银行某支行在审核担保人资格时理应知道A 公司的股东地位。

该支行与B公司对保证合同的无效均有过错,B公司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A公司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

据此,判决A公司还某支行借款本金人民币800万元及相应利息;B公司对上述付款不能清偿部分承担50%的赔偿责任。

二、案例分析
担保,是指企业作为担保人按照公平、自愿、互利的原则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
协议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行为。

担保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架构,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担保贷款作为银行发放贷款的主要形式,占到了除信用贷款以外贷款的50%左右,是公司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但担保业务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从本案例可以看出,对外担保可能对公司带来巨大损失;担保合同无效的法律规定不能完全对抗第三人;关联人(例如大股东、企业高管)可能利用担保侵害公司利益。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要求企业办理担保业务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对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调查不深,审批不严或越权审批,可能导致企业担保决策失误或遭受欺诈。

(二)对被担保人出现财务困难或经营陷入困境等状况监控不力,应对措施不当,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

(三)担保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经办审批等相关人员涉案或企业利益受损。

对担保方来说,担保风险还具有以下特点需引起注意:(一)担保不在会计账簿上直接反映,具有隐蔽性。

(二)被担保方的经营管理难以监控,风险爆发常常具有突然性。

(三)对担保方的资金影响可能被放大:风险金额超过担保方可承受范围;爆发在担保方经营/资金的困难/短缺时期;多头担保,重复担保,循环担保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

从以上分析来看,担保业务虽然不常发生,但对企业影响巨大,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应加以重点关注。

三、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
企业应当依法制定和完善担保业务政策及相关管理制度,明确担保的对象、范围、方式、条件、程序、担保限额和禁止担保等事项,规范调查评估、审核批准、担保执行等环节的工作流程,按照政策、制度、流程办理担保业务,定期检查担保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效果,切实防范担保业务风险。

具体包括:
(一)事前控制
1.树立风险意识,明确担保原则,确定担保标准,制定担保条件。

企业必须辨识担保的高度风险,在担保前就制定严格的担保原则、担保条件、担保标准,并以此来规范担保业务。

2.完善担保业务的授权批准制,严格限制担保审批权限
企业必须对担保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防止层层担保、任意担保。

对一般企业而言,适当的集中管理和事先核准是控制担保风险的有效手段。

3.合理限定担保总额和单笔担保的最大额度
限定企业最高对外担保额度是控制企业担保风险的有力工具。

为确保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健,企业最高担保额应不超过企业净资产与企业负债之差。

同时,企业每年应重新评估对外担保的总额度和单笔担保的最大限额。

4.慎选担保对象,加强对被担保单位的资信情况和财务经营状况的调查了解
担保对象到期是否偿还债务是担保人承担担保风险的关键。

企业对外提供担保,必须要求对方提供近几年的财务报告、审计报告等有关资料并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验证。

除经济实力之外,准确评估担保对象的信用状况是回避担保风险的重要环节。

在确信对方具有良好的经济实力和信用状况后,还应对被担保债务的用途及其可行性进行分析。

通过以上三点评估后,方可与担保对象确认担保关系。

(二)事中控制
在对被担保单位的综合情况进行了解和有效的分析评价之后,在符合本企业的担保原则、担保标准和担保条件的情况下,企业就可以和被担保单位签订担保合同了。

但在担保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同样存在很多风险隐患,需要企业严格把关。

1.注意担保合同的订立及细节的推敲
严密有效的担保合同对维护合同双方的正当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担保合同在订立时,必须明确约定担保种类、金额、期限、担保资金用途及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担保合同必须经过担保双方法定代表人签章,并加盖企业公章。

一般地,企业签订担保合同时,应由企业法务人员参与或认真听取法律顾问意见,对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条款,应要求对方澄清并予以明确化。

必要时,担保企业应当要求被担保企业提供以资产物资为抵押的反担保协议书或保证书。

2.对已提供的担保进行即时监控和事后监督
一般情况下,多数担保往往存续一个时期而非一个时点。

企业对外担保风险的发生,往往与企业对担保对象重大经营财务情况了解滞后有关。

如果企业能及时准确掌握这些情况的变化,就能避免担保风险或尽量将担保损失降到最低。

一般来讲,担保企业应要求被担保企业提供被担保期间的财务会计报告、定期报告经营情况及借款运用情况和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及资金预算。

一旦发现被担保企业出现异常情况、财务状况或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出现恶化,如发生合并、分立、解散、破产、严重亏损等,应采取合法措施避免、减轻、转移自身的担保责任。

(三)事后控制
担保期间,一旦收到担保受益人的书面索赔通知,企业应认真核对担保时效、索赔金额等信息,经被授权人同意后,方能支付垫付款项。

在款项支付后,应及时向被担保企业发送垫付通知书,向反担保单位发送《履行担保责任通知书》,并及时审查、收回垫付款项。

当被担保企业未按期偿还债务、债权人以诉讼方式追讨债务人以及担保人的连带清偿责任时,担保企业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应对诉讼,迅速成立专案组,在律师的协助下,制订应对方案,确认反担保措施的可靠、安全,与债权人充分沟通,以债务人资产为追偿目标,坚决制止债务人逃废债务的企图,积极配合债权人实现债权,敦促债务人以实际行动履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