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学课件:第4章 4.1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件【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5bb53dcbec3a87c24128c402.png)
第1章 绪论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物理学与自然规律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144页 0232页 0349页 0374页 0468页 0509页 0571页 0609页 0637页 0675页 0677页 0701页 0747页 0763页 0845页
第1章 绪论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 高中物理教材特点 导入 认识运动 第2节 质点和位移 第3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第4章 相互作用 第1节 重力与重心 第3节 摩擦力 导入 感悟平衡之美 第2节 力的分解 第4节 平衡条件的应用 导入 跨越时空的对话 第2节 牛顿第二定律 第4节 超重与失重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怎样学习物理学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高中物理教材特点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1节 运动、空间和时间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2章 运动的描述
鲁科版高一物理
高中物理第4章怎样求合力与分力1怎样求合力课件必修1高中必修1物理课件
![高中物理第4章怎样求合力与分力1怎样求合力课件必修1高中必修1物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74e2ff0740be1e640e9a76.png)
1.图中一个成年人或两个小孩都能提起相同质量的一桶水, 这是我们常见的情景.两个小孩的合力作用效果与那个成年人 相同吗?
提示:力作用效果相同.
12/9/2021
第四页,共四十七页。
二、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 1.实验探究 (1)实验依据:两个力共同作用使橡皮筋的伸长与一个力 作用使橡皮筋发生的形变_相__同___时,这一个力就是那两个力的 合力. (2)实验操作:让两个测力计互成任意夹角来拉,把橡皮筋一端 拉到某一位置 O,再用一个测力计也把橡皮筋一端拉到 _同__一__位__置___.
12/9/2021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七页。
物体受到两个力 F1 和 F2 的作用,F1=30 N,方向水平 向左;F2=40 N,方向竖直向下. (1)求这两个力的合力 F. (2)两个力的合力能简单理解为两力的数值之和吗?
[思路点拨] 根据两分力的方向画出两分力的示意图,利用图解 法或计算法求解.
12/9/2021
第十一页,共四十七页。
关于合力与分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力与分力是物体同时受到的力 B.合力比分力大 C.合力是各分力共同作用时产生效果的等效替代 D.两物体间的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思路点拨] 解答此题时应注意以下关键点: (1)理解合力与分力概念时抓住“等效”“替代”四个字. (2)理解合力概念,合力不等于“力之和”,力的合成遵循平行 四边形定则. (3)有相互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
12/9/2021
第十六页,共四十七页。
探究合力与分力关系的实验 1.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需先选取再用,将两只弹簧 测力计钩好水平对拉,若两只弹簧测力计示数一样即可使用, 检查两弹簧测力计水平放置时,指针是否指零刻度线,拉动时, 弹簧及指针是否跟外壳相摩擦,这些可以减小实验的系统误差. 2.施加拉力时要沿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且要注意橡皮条、 弹簧测力计和细绳均不可与木板相接触,而且还要与木板保持 平行.
高中物理必修1课件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高中物理必修1课件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95a3e06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7.png)
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要止
在一个地方
力不是 维持 物体运动的原因
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 以同一速度
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 偏离原来的方向
二、理想实验的魅力 1.伽利略理想实验:让小球沿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向下运动,小球将“冲” 上另一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 的高度.减小第二个斜面 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将达到同一 高度,但它要运动得远些.继续 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球达到同一高度时就会离得更远 .若将第二个 斜面放平,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2.结论:力不是 维持 物体运动的原因. 想一想 有人认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为理想实验,无法在实验中验证,故不 能揭示自然规律.该说法是否正确? 答案:该说法是错误的.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反映了一种物理思想,它建 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深刻揭示了自 然规律.
(教师备用) 例1-1:(多选)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规律 B.运动物体速率不变时可能不受力 C.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D.运动的物体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核心点拨〛解答该题时应把握牛顿第一定律的三层含义: (1)不受外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2)受外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3)速度与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
答案:1.× 2.√ 3.√ 4.× 5.√ 6.×
课堂探究
要点一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问题导学】
核心导学·要点探究
答案:(1)沿斜面向下,小车做加速运动;水平面上时合力方向向左,做减速 运动;说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三图中,由上到下小车沿水平面运动距离逐渐变远,原因是小车受到 的阻力逐渐减小,可以猜想,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将做什么运动? 答案:(2)一直运动下去.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件 第4章 相互作用 4.1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件 第4章 相互作用 4.1](https://img.taocdn.com/s3/m/5b4332b5d1f34693daef3ec9.png)
学习目标
物理 必修1
第4章
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基础导学 疑难突破 典例精析 易错辨析 随堂演练 课时作业
1.会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来描述力. 2.理解重力的概念及方向,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 3.知道重心的概念及重心与稳定的关系.
物理 必修1
第4章
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基础导学 疑难突破 典例精析 易错辨析 随堂演练 课时作业
物理 必修1
第4章
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基础导学 疑难突破 典例精析 易错辨析 随堂演练 课时作业
三、重心与稳定 1.重心 (1)定义: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从作用效果看,可认为各部分所受
重力 作用集中于一点,即为物体的重心. 到的______
(2)决定物体重心位置的因素
形状 . ①物体的______ 质量 分布情况. ②物体的______
基础导学
物理 必修1
第4章
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基础导学 疑难突破 典例精析 易错辨析 随堂演练 课时作业
一、力的描述 1.力的概念
物体 和______ 物体 之间的相互作用. (1)力:力是______ 牛顿 ,简称牛,符号 N. (2)单位:力的单位是______ 形状 和___________ 运动状态 发生改变. (3)作用效果:力能使物体的______ 大小 ,而且有______ 方向 ,力是______ 矢量 . (4)矢量性:力不但有______
物理 必修1
第4章
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基础导学 疑难突破 典例精析 易错辨析 随堂演练 课时作业
第4章
相互作用
物理 必修1
第4章
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基础导学 疑难突破 典例精析 易错辨析 随堂演练 课时作业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1课《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共36张PPT)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1课《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91b2334ad51f01dc381f16e.png)
B A
所以,一提到“惯性”,必须弄清楚物体“一开始(即原来)”的状态;
D.抛物线 没有研究一开始是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又会怎样呢?
才能利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θ
练一练
4.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 1/6,同一个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上时与在地球表面上时 相比较( C)
A.惯性减小为1/6,重力不变 B.惯性和重力都减小为1/6 C.惯性不变,重力减小为1/6 D.惯性和重力都不变
阻力对物体 运动的影响。
伽利略的伟大发现
维持运动不需要力
匀速直线运动 笛卡儿的补充与发展 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这些科学理论,是不全面的,是不完善的。
他们只研究了一开始是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会怎样-;没 有研究一开始是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又会怎样呢?
存在的问题:
虽然对物体的运动作了准确的描述,但是没有指 明原因是什么,这个原因跟运动的关系是什么。
是
D
A.该实验为牛顿第二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B.该实验是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 验基础,故其结果并不可信
C.该实验充分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 原因”的结论
D.该实验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练一练
2.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如果下落过程中某时刻重力 突然消失,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是( C)
冰壶在冰面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很小,可以在 较长时间内保持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
二、 牛顿物理学的基石----牛顿第一定律
3、两层含义
①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因果关系!
1、一开始是运动的
保持匀速 直线运动
结果
原因
原因
一
2019-2020鲁科版物理必修1 第4章 第1节 重力与重心课件PPT
![2019-2020鲁科版物理必修1 第4章 第1节 重力与重心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82109c7ef7ec4afe05a1df03.png)
第1节 重力与重心
栏目导航
[学 习 目 标]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重点) 2.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描述力.(重点) 3.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和测量方法.(重点) 4.知道重心的概念及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的位置. 5.知道重心与稳定的关系.
栏目导航
自主预习 探新知
(1)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其_几__何_中__心__上. (2)对不规则的细棒和薄板,可用支撑法或_悬_挂__法__确定其重心. 4.物体重心与稳定的关系:重心_越_高__,物体的稳定性越差; 重心越__低__,物体的稳定性越好.
栏目导航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只要两个力的大小、方向相同,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就相
同.
(× )
(2)重力的大小会随位置变化,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所以方向不
变.
(× )
(3)重心的位置可以不在物体上.
(√ )
栏目导航
(4)物体的稳定程度与重心高低有关.
(√ )
(5)一个物体的重心是唯一确定的,与形状变化无关. ( × )
(6)同一物体在地球上和在月球上质量是一样的,但重力不同.
栏目导航
二、重力及其测量 1.重力
(1)定义:由于地__球__吸__引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大小:可用公式G=_m_g__计算得出,式中g是比例系 数,g=_9_.8_N__/k_g__________. (3)重力的方向:总是_竖__直__向__下_.
栏目导航
2.重力的测量:重力的大小可以用_弹__簧__测__力_计__测出,测量时物 体必须保持_静__止_,这样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大小才等于物体受到的
【新教材】高中物理 新鲁科版 必修1 第4章 第1节 重力与重心 课件
![【新教材】高中物理 新鲁科版 必修1 第4章 第1节 重力与重心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7ae3ec0029bd64783e2cf3.png)
012课前堂0自探3课主究后学评课习价时作业
(3)作用点:重心。 ①重心并不是实际存在的一个特殊点,也不是地球只吸引那一点,而是 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如图丙所示。
②可以等效于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重心,但实际上物体的各部分 都受重力,重力并不只作用于重心上,重心也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第1节 重力与重心
1.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物质性及其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方向,会计算重力。 4.知道重心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知道重心对物体的稳定的影响。
012课前堂0自探3课主究后学评课习价时作业
01课前自主学习
1.力的描述
012课前堂0自探3课主究后学评课习价时作业
[变式训练2] 水平地面上有一辆小车,甲水平向左推小车,用力 6 N; 乙向左上方与水平方向成 30°角拉小车,用力 9 N。作出这两个力的图示。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取标度一小段表示 3 N,两力的图示如图所示。
012课前堂0自探3课主究后学评课习价时作业
012课前堂0自探3课主究后学评课习价时作业
答案
(1)力的图示作图步骤遵循“四定三标”: 四定:定标度、定作用点、定力的方向、定线段长度。 三标:标箭头、标力的符号、标力的大小。 具体步骤:①选定标度,选某一长度表示多少牛顿的力;②沿力的方向 并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按照标度以一定比例画出一线段;③在线段的末端标 出箭头,表示方向。
1.力的产生方式 物体间力的产生方式有两种: (1)直接接触,如推力、拉力等。 (2)不直接接触,如重力、电荷间、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012课前堂0自探3课主究后学评课习价时作业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套PPT课件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620aec49649b6649d74726.png)
4、物理学是关于“万物之理”的学问,是一门 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 的科学,是极富洞察力和想象力的科学。学习 物理能够极大的提高我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维能力。
三、怎样学习物理学
1、要重视观察研究身边的物理现象,体会探究的乐趣。
2、关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选修1—2 选修2—2
选修3—2
选修1—1 选修2—1
选修3—1
---------------------------------------------------------
选修1—1 选修2—1 选修3—1
------------------------------------------------------
激光 技术
为什么要学习物理?
• 1、使人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全面普及,并且以前所未 有的速度飞速发展, 人要想适应现代社会,必须学习科学技术。
普通劳动者对物理知识的需求已经远远超出了 高中物理知识的范围。
2、使人能够进一步学习
物理学习是人们从事进一步学习的必要 准备。一个人的物理学习水平决定了他在什 么层次上开始某门科学技术的学习,也会显 著影响到他今后学习的水平。正因为如此, 各大学理工科招生时,都把考生的物理成绩 高低作为录取与否的重要依据。
3、电学: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
4、光学: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性。 5、原子物理:主要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
五、几点要求:
1、每节新课前,都要自学。 2、课上积极参与,做好笔记。 3、课后按时完成作业,整理难题和错题笔记本。 4、不懂要多问,绝不把问题积压到明天!
习题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受力分析和共点力的平衡)力与平衡教学课件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受力分析和共点力的平衡)力与平衡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c92c5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0.png)
未定,故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可能沿斜面向上、可能沿斜面
向下、也可能为 0,故选项 D 正确,C 错误。
答案:BD
3.如图所示,物体 A 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 F 作用
下,A、B 保持静止,物体 B 的受力个数为 ( )
A.2
B.3
C.4
D.5
解析:若使物体 A 保持静止,物体 B 必对物体 A 施加一个垂 直接触面向上的弹力,由力的相互性可知,物体 A 必然对物体 B 施加垂直接触面向下的作用力。再对物体 B 受力分析,由于 物体 B 处于静止状态,则它必然受到重力、力 F、物体 A 对物 体 B 的弹力和摩擦力共四个力的作用,故 C 正确。 答案:C
4.矢标性:平均速度是____矢__量___,其方向与这段时间内发生 的____位__移___方向相同.
(2)区分内力和外力:对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 时,这几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为内力,不能在受力示意图中出现; 当把某一物体单独隔离分析时,原来内力变成了外力,要画在受 力示意图上。
[即时训练]
1.如图所示,壁虎在竖直玻璃面上斜向上匀速爬行,关于它在此
平面内的受力分析,下列图示中正确的是
()
解析:因为壁虎是匀速爬行的,故它受到的力是平衡的, 根据选项中对壁虎的受力分析可知,B、C、D 都不可能是 平衡的,只有 A 中的重力与摩擦力才是相平衡的,故选项 A 正确。
(2)在图甲中,设 AB=s,则由几何关系可知绳长 l=0.6s+ 0.8s=1.4s;若将挂钩换成滑轮,则两根绳子的张力大小相等, 对 C 点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 cos θ=
0.7s02.-7s0.5s2,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得重物所受最大重力为:G =2Tcos θ=168 N。
2021-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第一册课件:第4章
![2021-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第一册课件:第4章](https://img.taocdn.com/s3/m/114afbb81eb91a37f1115cd8.png)
01第1节重力与重心刷基础题型1对“力”的理解1.[江西九江一中2019高一上月考]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BA.对于力,只需要说明其大小,不需要说明其方向B.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C.一个力,可能既没有施力物体,也没有受力物体D.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和方向共同决定,与作用点的位置无关解析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对于力,既要说明其大小,也要说明其方向,故A错误.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故B正确,C错误.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故D错误.第1节重力与重心刷基础2.[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高一上期中]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CA.力的作用效果只由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B.运动员把球踢出,在空中飞行的足球受到运动员的力和重力的作用C.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的D.用拳头击打棉花包,不会感到拳头疼痛,说明棉花包对拳头没有作用力解析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选项A错误;运动员把球踢出,在空中飞行的足球只受到重力作用,而不受运动员的力的作用,选项B错误;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的,选项C正确;用拳头击打棉花包,虽然不会感到拳头疼痛,但是棉花包对拳头产生了力的作用,选项D错误.题型2对重力和重心的理解3.[山东新泰一中2019高一上质量检测](多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B.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故地球上一切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方向都相同C.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D.弹簧测力计可以测出物体的重力,但读数时必须保持弹簧测力计和物体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析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故A说法错误;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但在地球不同位置,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不同,故B说法错误;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故C说法正确;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受到的重力时,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弹簧弹力才是一对平衡力,故D说法正确.A、B符合题意.4.[河北石家庄辛集中学2019高一上月考]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任何物体的重心一定在这个物体上B.在物体上只有重心受到重力的作用C.一个球体的重心一定在球心处D.一辆空载的货车装上货物后,重心会升高解析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所以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比如均匀圆环的重心在环外),故A、B错误.重心除了与几何形状有关外,还与密度分布有关,因此一个球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球心处,故C错误.一辆空载的货车装上货物后,汽车上方的质量增加,重心升高,故D正确.5.[湖北荆门2019高一上月考]如图所示,A为矩形匀质薄板,B为半圆形钢条,C、D均为直角形支架,把这些物体分别用细绳竖直悬挂,静止时所处的位置符合实际的是(ꢀꢀ)C解析当用绳子悬挂物体时,绳子的延长线必过物体的重心.根据物体重心的位置,可知C正确,A、B、D错误.题型3ꢀ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6.(多选)一个重20 N的物体沿着斜面下滑,如图所示,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不正确的是(ꢀBCꢀ)解析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的,不一定与接触面垂直;另外,选取不同的标度,表示力的大小的线段长度会有所不同,则选项A、D图示正确,选项B、C图示错误,B、C 符合题意.7.如图所示,匀质球A置于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上并用竖直光滑挡板挡住,已知球A的重力G=40 N,斜面对A的弹力N1=50 N,挡板对A的弹力N2=30 N,要求在图中用直尺作出球A所受的力的图示.(作图要求:直尺作图,各力作用点均在球的重心上,标明各力名称)解析如图所示易错点ꢀ忽略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而变化8.[河北邢台二中2019高一上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物体的重力总是垂直接触面向下的C.物体运动时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受到的重力D.同一物体在地球两极处所受到的重力比在赤道处所受到的重力大解析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并不等同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选项A错误;物体的重力总是竖直向下的,选项B错误;物体运动时受到的重力等于它静止时受到的重力,选项C错误;同一物体在地球两极处所受到的重力比在赤道处所受到的重力大,选项D正确.9.[陕西西安长安一中2019高一上月考]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DA. 地球上的物体只有静止时才会受到重力的作用B.物体从赤道移到北极,重力的大小逐渐减小C.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就是其对水平面的压力D.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解析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与是否静止无关,故A错误;同一物体从赤道移到北极,重力逐渐增大,故B 错误;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而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该物体,故C错误;物体的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故D正确.易错分析重力加速度与纬度和高度有关:随纬度的升高而变大,随物体离地面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地球上不同地理位置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相同.02题型1ꢀ认识形变1.如图所示,在用横截面为椭圆形的墨水瓶做坚硬物体微小弹性形变的演示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D(ꢀꢀ)A.沿椭圆长轴或短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均上升B.沿椭圆长轴或短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均下降C.沿椭圆长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上升;沿椭圆短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下降D.沿椭圆长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下降;沿椭圆短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上升解析沿椭圆长轴方向压瓶壁,瓶子容积变大,管中水面下降;沿椭圆短轴方向压瓶壁,瓶子容积变小,管中水面上升,故D正确.2.如图所示,在一张大桌子上放两个平面镜,让一束激光依次被两平面镜反射,最后射到墙上,形成一个光点P,用力压桌面,可以观察到墙上光点P位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装置中平面镜的作用是通过光的反射把桌面形变放大,便于观察B.力F越小,光点P下移越多C.减小两个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光点P上移D.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于桌面的形变产生的解析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会使物体发生形变,但硬度越大的物体,其形变越不容易被觉察,为了证实硬度较大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也发生了形变,可采用题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该装置是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它可以把微小形变“放大”到直接看出来,故A正确;若在两平面镜之间用力F压桌面,M、N将向中间倾斜,光束的入射角减小,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光点P的位置下移,力越大,移动越明显,故B错误;减小两个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光点P的位置下移,故C错误;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的,而桌面是受力物体,故D错误.题型2ꢀ弹性形变和弹力3.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9高一上期中](多选)在各项体育运动中,有弹力出现的情况比较普遍,如图所示就是一个实例,在运动员离开跳板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A.跳板发生形变,运动员的脚没有发生形变B.跳板和运动员的脚都发生了形变C.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是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D.跳板受到的压力是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解析跳板和运动员的脚在相互作用过程中都要发生形变;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是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跳板受到的压力是运动员的脚发生形变而产生的.选项B、C正确.4.[江苏江阴四校2019高一上期中]水平桌面上覆盖有玻璃板,玻璃板上放置一木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木块受到的弹力是由木块发生弹性形变造成的,因为玻璃板没有形变B.木块的重力就是木块对玻璃板的压力C.木块对玻璃板的压力与玻璃板对木块的支持力从性质上来说都是弹力D.木块对玻璃板的压力大小等于玻璃板对木块的支持力大小,因此二者合力为零解析木块受到的弹力是由施力物体玻璃板的微小形变造成的,故A错误;木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木块对玻璃板的压力的施力物体是木块,它们不是同一个力,故B错误;木块对玻璃板的压力与玻璃板对木块的支持力从性质上来说都是弹力,故C正确;木块对玻璃板的压力与玻璃板对木块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两力不能抵消,故D错误.5.(多选)下面关于弹力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BꢀCꢀD)A.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B.压力、支持力、绳中的张力都属于弹力C.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D.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解析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两物体接触不一定有弹性形变,故不一定产生弹力,故A错误,D正确.压力、支持力、绳中的张力都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都属于弹力,故B正确.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故C正确.题型3ꢀ弹力有无的判定6.下列各图中P、Q两球之间不存在弹力的是(所有接触面都是光滑的)(ꢀꢀ)B解析A图中若两球间无弹力,则小球将向凹面的底部运动,故P、Q间有弹力;B图中两球间若有弹力,则小球将向两边运动,故P、Q间无弹力;C图中两球间若无弹力,则小球P将向下运动,故P、Q间有弹力;D图中两球间若无弹力,则小球P将向右下方运动,故P、Q间有弹力.本题选无弹力的,故选B.7.下列四个图中,所有的球都是相同的,且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甲球放在光滑斜面和光滑水平面之间,乙球与其右侧的球相互接触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丙球与其右侧的球放在另一个大的球壳内部并相互接触,丁球用两根轻质细线吊在天花板上,且其中右侧一根线沿竖直方向.关于这四个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甲球受到一个弹力的作用B.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C.丙球受到三个弹力的作用D.丁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解析甲球受重力和地面给它的竖直向上的弹力两个力,斜面没有给其弹力,如果有的话甲球不会保持静止,故只受一个弹力,故A正确.乙球受重力和地面给它的竖直向上的弹力两个力,与乙球接触的球不会给乙球弹力,如果有的话乙球不会保持静止,故B错误.丙球受重力,球壳给它的指向圆心的弹力和与它接触的球给它的沿两球圆心连线向左的弹力,如果它接触的球不给它沿两球圆心连线向左的弹力的话,它不能保持静止状态,故丙球受两个弹力的作用,故C错误.丁球受重力和绳子给它的竖直向上的拉力,倾斜的绳子不会给它拉力的作用,如果有的话丁球不能保持平衡状态,故丁球只受一个向上的弹力,故D错误.题型4ꢀ胡可定律8.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弹簧竖直悬挂,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逐个挂钩码,所用的每个钩码质量为50 g,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下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g取10 N/kg).(1)表中l值没有读出,根据图甲读出l=__1_4_._0_0____cm,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x=222__2_._2__0__cm.(2)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图乙)作出弹簧弹力大小F与伸长量x的关系图象.44.1(3)根据图乙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N/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1)由题图甲可知l2=14.00 cm;x2=14.00 cm-11.80 cm=2.20 cm.(2)根据表中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出对应的图象如图所示.(3)根据胡克定律及图象可知,劲度系数N/m=44.1 N/m.9.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重物的重力G=3 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BꢀA.3 N,0B.3 N,3 NC.1.5 N,1.5 N D.0,3 N解析对A:由重物受力平衡得到,弹簧的拉力大小F A=G=3 N,则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为3 N.对B:由左侧重物(或右侧重物)平衡得到,弹簧的拉力大小F B=G=3 N,则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为3 N.10. [辽宁2019高一模拟选课联考]如图所示,甲、乙为两根完全相同的轻质弹簧,甲弹簧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悬挂一质量为m的物块;乙弹簧一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另一端连接一质量也为m的物块.两物块静止时,测得甲、乙两根弹簧的长度分别为l1和l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两弹簧均在弹性限度内.则这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BA. B. D.C.解析设弹簧的劲度系数是k,原长为l0,甲弹簧的伸长量为Δx=l-l,弹簧受到拉力为F=kΔx=k(l-l)=mg,1101110乙弹簧的压缩量为Δx=l-l,弹簧受到的压力为F=kΔx=k(l-l)=mg,2022202联立解得k=,故B正确,A、C、D错误.题型5ꢀ弹力的方向11.(多选)关于弹力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A.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体B.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物体C.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并指向绳收缩的方向D.杆对物体的弹力总是沿着杆,并指向杆收缩的方向解析压力是弹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体,故A正确.支持力是弹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物体,故B正确.绳对物体的拉力是弹力,总是沿着绳,并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故C正确.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着杆收缩的方向,与物体的状态有关,要根据物体的状态进行判断,故D错误.12. [黑龙江哈尔滨三中2019高一上段考]在光滑半球形容器内,放置一细杆,细杆与容器的接触点分别为A、B,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细杆在A、B两点所受支持力的说法,正确的是(ꢀꢀ)CA.A点处支持力方向指向球心,是由于细杆的形变产生的B.A点处支持力方向垂直细杆向上,是由于容器的形变产生的C.B点处支持力方向垂直细杆向上,是由于容器的形变产生的D.B点处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是由于细杆的形变产生的解析细杆在A点处所受支持力方向垂直圆弧切面指向球心,是由于容器的形变产生的;细杆在B点处所受支持力的方向垂直细杆向上,是由于容器的形变产生的,C正确.易错点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混淆物体所受支持力、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与重力13.(多选)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A.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该物体的重力B.压力、支持力、绳中的张力的大小都可以根据胡克定律求出C.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D.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解析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是同一性质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而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该物体,故A错误.压力、支持力、绳中的张力都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都属于弹力,但并不都可以根据胡克定律求出,故B错误.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故C正确.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故D正确.第2节ꢀ形变与弹力刷易错14.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物体A对C有向下的压力作用B.物体A和B对地面都有压力作用C.地面对C的支持力是由于地面发生形变要恢复原状产生的D.物体A对B的压力是由于B物体发生形变要恢复原状产生的解析根据弹力产生的原理可知,弹力是接触力,因此A对C没有压力,故A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物体A 和B对地面没有压力作用,故B错误.物体由于发生了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会对使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施加弹力,因此地面对C的支持力是由于地面发生形变要恢复原状产生的,故C正确.由C选项分析可知,A对B的压力是由于A物体发生形变要恢复原状产生的,故D错误.易错分析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或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不是一回事,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而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支持物,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被支持物体,性质不一样,不能说压力或支持力就是重力.第2节ꢀ形变与弹力刷易错易错点2ꢀ弹力产生的条件不明确,忽略物体的平衡状态,弹力分析出错15.[四川南充2018高一上期末]匀速前进的车厢顶部用细线竖直悬挂一小球,如图所示,小球下方与一光滑斜面接触.关于小球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细线可能对小球没有拉力作用B.小球受重力、细线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弹力C.若细线对小球有拉力,则这个拉力是细线发生形变引起的D.斜面对小球一定有弹力解析假设细线对小球没有拉力,则小球受到重力和斜面的弹力,不能平衡,故假设不成立,故A错误;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假设斜面对小球有弹力,小球将受到三个力作用,重力和细线的拉力在竖直方向上,斜面的弹力垂直于斜面向上,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小球将向右上方运动,与题设条件矛盾,故斜面对小球没有弹力,故B、D错误;若细线对小球有拉力,则这个拉力是由于施力者——细线发生形变引起的,故C正确.易错分析弹力是接触力,分析物体受到的弹力时,首先确定物体与几个物体接触,要逐一分析各接触面是否都有弹力,不能多力,也不能漏力.判断弹力是否存在,常常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条件法;二是假设法:假设不存在弹力,物体的状态被破坏,说明存在弹力;假设存在弹力,物体的状态被破坏,说明不存在弹力.有些同学忽略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时易多力而导致出错.第2节ꢀ形变与弹力刷提升1.[河北石家庄辛集中学2019高一上月考]足球运动是目前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深受青少年喜爱.如图所示为四种与足球有关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甲图中,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的弹力就是它的重力B.乙图中,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足球由于相互接触而受到相互作用的弹力C.丙图中,踩在脚下且静止在水平草地上的足球可能受到3个力的作用D.丁图中,落在球网中的足球受到弹力是由于足球发生了形变解析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的弹力与重力不是同一个力,A错误;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足球之间如果存在弹力,则单个足球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合力不为零,不能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两足球间没有弹力,B错误;踩在脚下且静止在水平草地上的足球至少受到重力、支持力及人脚的压力的作用,故可能受到3个力的作用,C正确;由于球网的形变,而使球受到了弹力,D错误.2.[陕西西安长安区一中2019高一上期中]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小球的质量均相同,弹簧和细线的质量均不计,一切摩擦忽略不计,平衡时各弹簧的弹力分别为F1、F2、F3,其大小关系是(ꢀꢀ)AA .F =F =F 123B .F =F <F 123C .F =F >F213D .F >F >F 312解析由于弹簧为轻弹簧,其两端所受弹力始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0,其每一端所受弹力均为弹簧的弹力大小,因此三个图中弹力大小相等,故选A.3.[江西南昌二中2019高一上月考]如图所示,物体A分别与水平面、竖直墙面以及物体B紧密接触,所有接触面均光滑,A、B均静止,则(ꢀꢀ)DA.物体A受三个弹力作用B.物体A受两个弹力作用C.物体B受两个弹力作用D.物体A和物体B均只受一个弹力作用解析假设整体受墙壁的弹力,则整体将不能处于静止状态;同理可知,A、B均不可能受对方弹力作用,则它们均只受一个弹力,即地面的支持力,故只有D正确.4.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两端分别与质量为m、m的物块相连,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上端与质1122量为m2的物块相连,整个装置放在水平地面上,开始时两物块都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用力提上面的物块,直到下面的弹簧刚离开地面时,上面物块移动的距离为(重力加速度为g)(ꢀCꢀ)A. C.B. D.解析开始时设上面弹簧压缩的长度为x,下面弹簧压缩的长度为x,则有m g=k x,m g+m g=k x,121111222得到x1=x2=.当下面的弹簧刚离开地面时,上面的弹簧伸长的长度为x′1=,故在此过程中,上面的物块移动的距离为h=x+x′+x=,故A、B、D错误,C正确.1125.[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高一上月考]一个长度为L的轻弹簧,将其上端固定于O点,下端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时,弹簧的总长度变为2L.现将两个这样的弹簧按如图所示方式连接,A、B两小球的质量均为m ,则两小球平衡时,B小球距悬点O的距离为(不考虑小球的大小,且弹簧都在弹性限度内)(ꢀꢀ)CA.3LB.4LC.5LD.6L解析当挂一个小球时,根据胡克定律,有mg=k·Δx=kL;当挂两个小球时,对上面弹簧,有2mg=k·Δx,对下面弹簧,有mg=k·Δx,12可得B球距悬点O的距离为x=2L+Δx+Δx=5L,故C正确.126.[河北武邑中学2019高一上月考] (多选)如图所示,轻质弹簧连接A、B两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B 的上端通过细线挂在天花板上.已知A的重力为8 N,B的重力为6 N,弹簧的弹力为4 N.则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和细线上的拉力大小可能是(ꢀꢀ)BCA.18 N和10 NB.4 N和10 NC.12 N和2 ND.14 N和2 N解析A受重力、弹簧的弹力及地面的支持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若弹簧弹力向上,则支持力F=G-F=8 N-4A1N=4 N,若弹簧弹力向下,则支持力F′=G+F=8 N+4 N=12 N.对整体分析,整体受重力、拉A1力及地面的支持力,若支持力为4 N,则拉力F=G+G-F=10 N,若支持力为12 N,则拉力F′=2A B2G+G-F′=2 N.故B、C正确,A、D错误.A B7.画出下列图中A物体所受弹力的示意图.解析如图所示第2节ꢀ形变与弹力刷素养8.[浙江宁波余姚中学2018高一上期中]一款可调握力器结构如图所示,通过调节右侧旋钮可令弹簧下悬点在A到B间移动,从而使弹簧初始弹力在0到25 N之间变化.已知弹簧下端处于A点时,弹簧与水平杆成53°角,当其调节到B点时,弹簧与水平杆成37°角,已知AB间长3.5 cm,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C A.80 N/mB.900 N/mC.1 000 N/mD.1 200 N/m解析。
(新教材)【鲁科版】20版必修一4.1.1(物理)
![(新教材)【鲁科版】20版必修一4.1.1(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aaada7c651e79b896902263f.png)
值 方向与较大的一 ②当两个较小分力之和F1+F2
个分力方向相同 小于第三个较大分力F3时,
合力F最小值Fmin=F3-(F1+F2)
合力 范围
合成 法则
两个力的合成
三个力的合成
|F1-F2|≤F≤F1+F2
Fmin≤F≤Fmax
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角形定则
3.合力与分力的三性:
【思考·讨论】 滑滑梯是现在小孩子非常喜欢的一项运动(如图甲), 有人分析小孩子沿滑梯下滑时受到重力、下滑力、对 滑梯的压力的作用(如图乙),这个人的分析对吗?
分力
合力
二、平行四边形定则 1.平行四边形定则:以表示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有向 线段为邻边作___________,则两边所夹的_______这条 有向线段就表示平该行共四点边力形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对向角。线
2.标矢性: (1)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称为 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矢相量加时遵循代数位相移加法则的速叫度_________加,速度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观念)
提示:合力和分力只是作用效果相同,并不是同时作 用在物体上。
【典例示范】
(多选)一物体置于光滑面①上,同时受到两个大小分别
为10 N和2 N的水平力作用,则该物体所受这两个作用
力的合力可能是② 世纪金榜导学号 ( )
A.2 N
B. 8 N
C.12 N
D.20 N
【审题关键】
序号 ① ②
【补偿训练】 1.(多选)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同一弹簧测力计按图甲 、乙两种方式测量某小桶的重力,甲图中系小桶的轻 绳较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力与平衡 第1节 科学探究:力的合成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力与平衡 第1节 科学探究:力的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2970b56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0.png)
|F1-F2|
2.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1)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所示,以表示互成角度的两共点力的有向线段为
__________作__________,则__________的对角线所对应的这条有向线段
平行四边形
邻边
两邻边间
就表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多力合成的方法: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先求出其中两个力的合力,然后再
解析 两个共点力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同向时合力最大,为F合
1=F1+F2=5
N,反向时合力最小,为F合2=F2-F1=1 N,即1 N≤F≤5 N,所以它
们的合力F大小不可能是6 N,故A符合题意。
探究二
力的合成
【情境探究】
两人同拉一辆车,如图所示,每人都用100 N的力拉。
(1)车受到的拉力一定是200 N吗?
把这个合力与第三个力合成。直到把所有外力都合成为止,最后得到这些
力的合力。
(3)平行四边形定则的适用范围:所有________合成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矢量
易错辨析判一判
(1)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任一个分力。( × )
解析 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合力在两个分力之差与两个分力之
和之间,合力不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分力,也可能小于其中任意一个分力。
D.21 N
解析 F1、F2的合力范围是|F1-F2|≤F≤F1+F2,故7 N≤F≤23 N,不在此范
围的是25 N,应选择B选项。
3.如图所示,三个大小相等的力F,作用于同一点O,则合力最小的是( C )
本 课 结 束
对合力与分力的理解
【情境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B
3.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就是物体最重的那个点 B.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重力只作用在重心上 D.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重心只是一个抽象的等效作用 点
【答案】D
主题 1:力的描述 问题:阅读教材中“力的描述”标题下的内容,回答问题。 我国民间有句俗话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成语叫“孤掌难 鸣”,试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其中的道理。
课时 4.1 重力与重心
序号 1
知识目标 力的概念 力的特征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与图示 重力的概念 重力的三要素
学法建议 阅读课本 联系生活实践 科学语言概括 阅读课本 联系生活实践 理解等效代替法
标准要求 理解
2
理解
3
基本相互作用
阅读课本 查阅资料 归纳推理
知道
重点难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及重心位置的判定。 教学建议:本节课需安排 1 课时教学。本节首先可从力的概 念入手来研究“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一表达比较抽象,是 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可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概念的内在含义。对重 力概念的理解难点在“重心”上,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但重心的 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都有关系。教学中可通过演示把抽 象问题具体化,这是解决难点的好办法。 导入新课:给学生展示思想者、健美图,让他们感受力量之美; 接着给他们播放椭圆形水珠反映重力的奇妙以及失重环境的视 频,思考如果没有重力,我们的生活会怎样。用薄板剪一幅中国地 图,寻找中国版图的重心。
知识链接: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重力(重量)是由 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两者概念不同,测量仪器也不 同。
主题 3:重心与稳定 问题: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一根密度和粗细均匀的直铜棒,它的重心在何处?水平放置、 竖直放置和倾斜放置时,它的重心在棒上的位置是否相同?为什 么?如果把直铜棒变成弧形,它的重心在棒上的位置是否改变?为 什么?
古希腊有一位科学家叫阿基米德,他有一句名言:“给我一个 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
我国东汉时期有一个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他在《论 衡·效力篇》中说:“古之多力者,身能负荷千钧,手能决角伸钩, 使之自举,不能离地。”(大意是力气再大的人也 不能把自己举起来) 西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真不知道是他双手拔山 的力大,还是他双脚蹬地的力大。 缺少支点就撬不起地球;大力士不能自举;若双手拔山,必 “脚踏实地”。这些都向我们显示了一个道理:力是物体与物体 间的相互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必同时存在。
解答:(1)不能。因为平面不同,其垂直向下的方向也不同,但 重力的方向只与当地水平面垂直,即竖直向下。 (2)依据二力平衡条件,用弹簧秤悬挂物体,当物体静止时, 对弹簧秤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匀速运动的时候也可 以,因为物体也处于平衡状态,变速运动的时候就不行了。不能说 “就是”,因为拉力和重力的性质不同,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不 同。
解答:这种说法不对,只能说拉力的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 小,拉力和重力是不同性质的力。
3.重心是不是物体上实际存在的一个特殊点?物体的重心是 不是一定在物体上?
解答:重心不是物体上实际存在的一个特殊点,物体的重心 不是一定在物体上。
1.画出下列情境中的力的图示。
【答案】如图
2.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物体重力的大小总是恒定的 B.同一地点,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C.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小大于它静止时受到的 重力大小 D.物体的重力大小总等于它对竖直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解答:直铜棒的重心在棒的几何中心。当变换放置方式时,重 心位置相同,这是因为物体重心与物体形状和物体的质 量分布有关。物体形状发生了改变,所以,铜棒的重心位置也 发生了改变。
知识链接:几何中心是一个数学概念,只有外形规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物体 才有几何中心,像正方形、长方体、圆柱体等。 主题 4:重力的应用 问题:(1)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重垂线测量墙壁是否竖直。 重垂线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重力及其测量 重力是由于⑧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方向总 是⑨ 。在实验室里,测量重力常用的仪器是⑩ 。 另外,也可根据物体的质量(m)计算出物体的重力,即物体所受的 重力 G= 。 3.重心与稳定 (1)重心: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从 上看,可 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作重心,重 心的位置与物体的 和 有关,物体的重心不 一定在物体上。 (2)稳定:当重力作用线落到物体的 倾倒。 外时,物体将
①运动状态 ②形变 ③弹簧秤 ④牛顿(或牛) ⑤带有箭头 ⑥箭头或箭尾 ⑦作用线 ⑧地球的吸引 ⑨竖直向下 ⑩弹 簧秤 mg 作用效果 形状 质量分布 支持面
1.力是否存在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的情况呢? 解答: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离开施力物 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 2.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就是物体重力,这种说法对 吗?为什么?
解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每一个力的产生必须同时联系着 两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知识链接:力可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不管哪种力都离不 开两个物体。
主题 2:重力及其测量(重点探究) 问题:阅读教材中“重力及其测量”标题下的内容,回答下列 问题。 (1)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能不能说成“垂直向下”? (2)用弹簧秤悬挂物体,当物体静止时对弹簧秤的拉力大小 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用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原理讨论上面的结 论:为什么要以“静止时”作为前提?匀速运动行不行?变速运动 呢?为什么说“大小等于”?能不能说“就是”?
1.力的描述 (1)人们把改变物体的① (2)力的大小可以用③ 位是④ ,符号是 N。
、产生②
的原因,
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力。 测量。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
(3)可以用⑤ 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 大小,线段上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⑥ 表示力 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作力的⑦ 。这种表示力的 方法,叫作力的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