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
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的探讨

摘要本文拟以我国刑法的规定为基础,对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的理论和实践作了一些尝试性的探讨,全文共分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引言。
阐述了侵犯军事秘密与情报违法犯罪的现状,概括介绍了当前几种主要的泄密途径,强调了对军事秘密进行刑法保护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军事秘密的概念、范围和分级。
依据《保密条例》对军事秘密的三要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第三部分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的构成要件。
论述了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的主体是全体军人以及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和其他人员;第四部分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的认定。
重点讨论了本罪与非罪、与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与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界限;第五部分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的刑事责任。
分析了本罪的立案标准、处罚原则和相关刑法条文;第六部分泄露军事秘密犯罪的立法完善。
对如何惩治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提出了三条建议。
关键词: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构成要件,刑事责任,立法完善AbstractThis paper is drafted to base on the regulations of Criminal Law and attempts to makes some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rime of intentionally divulging military secrets. The main content is as follows:Part one is an introduction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iolating military secrets and intelligence and some main ways of divulging secrets is summarized. Part two analyzes the concept, scope and rank of military secrets in detail. Part three discusses the subject of crime of intentionally divulging military secrets.Part four proposes the determination principles of crime of intentionally divulging military secrets.Part five expounds th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on the crime of deliberately divulging military secrets. Part six presents several suggests about the legislative perfection of crime of intentionally divulging military secrets.Key Words:Crime of Intentionally Divulging Military Secrets, Constitutive Elements of a Crime Criminal Liability,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Legislative Perfection1 引言1.1 选题意义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与国家和法律的存在是紧密相联系的。
涉密应负法律后果(3篇)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已经成为国家、企业和社会的重要资源。
在国家安全、经济竞争、科技创新等领域,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涉密是指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不宜公开的信息。
在我国,涉密信息的保护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对于泄露、窃取、非法获取、非法使用涉密信息的行为,法律都有明确的规定和严厉的处罚。
本文将从涉密应负的法律后果角度进行分析。
一、涉密应负的法律后果概述1.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泄露国家秘密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为境外窃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等罪名,对于涉密人员泄露、窃取、非法获取、非法使用涉密信息的行为,将承担刑事责任。
具体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
2.行政责任涉密人员泄露、窃取、非法获取、非法使用涉密信息,还可能承担行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涉密人员泄露国家秘密,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民事责任涉密信息泄露、窃取、非法获取、非法使用,还可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侵权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二、涉密应负的法律后果具体分析1.泄露国家秘密罪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国家保密法的规定,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的规定,犯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是指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二条的规定,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为境外窃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为境外窃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是指为境外机构、组织、人员窃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行为。
泄密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战略资源。
保密工作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泄密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泄密的法律后果,包括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以警示人们珍惜信息安全,共同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
二、泄密的定义及类型泄密,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未经批准,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行为。
根据泄密的内容和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国家秘密泄密:指泄露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国家秘密,如军事、外交、科技、经济等方面的秘密。
2. 商业秘密泄密:指泄露涉及商业利益、商业策略、商业机密等方面的秘密。
3. 个人隐私泄密:指泄露涉及个人身份、家庭关系、健康状况、财产状况等方面的隐私。
三、泄密的法律后果1.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泄密行为可能构成以下罪名:(1)泄露国家秘密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故意泄露商业秘密罪:故意泄露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泄密行为可能受到以下行政处分:(1)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等行政处分。
(2)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
3. 民事责任泄密行为可能给他人造成损害,如侵犯他人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需要承担以下民事责任:(1)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
(2)赔偿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四、防范措施及启示1. 提高保密意识:加强保密教育,提高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的保密意识,形成“人人保密、事事保密”的良好氛围。
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

1、什么是泄露国家秘密?
《保密法实施办法》第三十五条对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作了明确解释:“泄露国家秘密是指违反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下列行为之一:(一)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二)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
”
泄露国家秘密分为故意泄露国家秘密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两种情况。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
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国家秘密失控,给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损害的结果,却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泄露国家秘密的后果,却思想麻痹、疏忽大意,不按照有关规定对国家秘密实施有效管理而泄露国家秘密,或者虽然预见到自己的行为或造成泄露国家秘密的后果,但因过于自信,心存侥幸而造成国家秘密被泄露。
刑法和保密法都明确规定,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也属于犯罪行为。
2、刑法对泄露国家秘密有什么样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
jkj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wal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违反国家保密法规,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
【构成特征】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基本特征是:(一)客体特征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保密制度。
(二)客观特征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保密法规,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
可见,本罪行为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要素:1.违反国家保密法规。
这主要是指违反1988年9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于1989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1990年4月25日国务院颁布的《保密法实施办法》。
2.实施了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这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二是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
泄露的行为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秘密泄露,也可以是公开泄露;可以是口头泄露,也可以是书面泄露;可以是用交原物的方式泄露,也可以是用密写、影印、摄影、复印等方式泄露。
泄露的不同方式,不影响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成立。
3.泄露国家秘密必须是情节严重。
所谓情节严重,一般是从泄密的方法、手段、时间、地点和秘密的内容、密级以及造成的危害后果等事实来加以确认。
司法实践中,以下情形可以认为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1)为谋取私利或出于个人目的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的;(2)为进行非法活动泄露国家秘密的;(3)战时或国家调整某项政策等特殊时期泄露国家秘密的;(4)泄密数量大、扩散面广或者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的;(5)泄密后造成严重后果或者重大损失的。
(三)主体特征本罪的主体一般来说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这是之所以将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规定在渎职罪一章中的根本原因。
但是,根据本条第2款的规定,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但需注意的是,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泄露国家秘密罪的,不具有渎职性质,也即不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
只是出于简化条文的目的,才将其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泄露国家秘密罪规定在一起。
泄密负法律责任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泄密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国家安全和利益。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泄密案件为例,探讨泄密的法律责任。
二、案例经过2019年,某市国家安全机关接到群众举报,称某国有企业员工王某涉嫌泄露国家秘密。
经调查,王某在2017年至2019年间,利用职务之便,将涉及国家重点项目的商业秘密、技术资料等泄露给境外机构,严重危害了国家安全。
三、案件处理1. 调查取证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对王某进行调查取证,调取了王某的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发现大量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和资料。
同时,通过调查王某的社交圈,发现其与境外机构存在联系。
2. 审查起诉根据调查结果,国家安全机关认为王某的行为已构成泄露国家秘密罪,依法将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3. 法院审理法院审理认为,王某作为国有企业员工,明知自己所在岗位涉及国家秘密,却故意泄露国家秘密,严重危害了国家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
四、案例评析1. 泄密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将承担刑事责任。
具体而言,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处罚标准如下:(1)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3)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 泄密案件的特点(1)危害性大:泄密行为可能导致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遭受严重损害。
(2)隐蔽性强:泄密行为往往具有隐蔽性,不易被发现。
(3)涉案人员复杂:泄密案件可能涉及多个部门和人员,调查取证难度较大。
五、启示与建议1. 提高保密意识加强保密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保密意识,是预防泄密事件发生的关键。
2. 完善保密制度建立健全保密制度,明确保密责任,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3. 加强监督检查对涉及国家秘密的部门和岗位,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泄密行为。
4. 严肃查处泄密案件对泄密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形成震慑作用。
刑法 2

一、概念对比。
1.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是指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的行为。
本罪的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行为。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保密制度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罪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本罪在主观上是故意。
界限:两罪主观上都是故意,犯罪对象都是包括国家秘密,都是侵犯国家保密制度的犯罪。
区别:第一,侵犯的客体不同。
前者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安全;后者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保密制度。
第二,犯罪主体不同。
前者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均能成为主体;后者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第三,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
前者在客观上表现为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行为;后者在客观上表现为违反国家秘密法的规定,将自己了解和掌握的国家秘密泄露给他人的行为。
第四,情节方面的要求不同。
前者只要实施了窃取等行为,就构成犯罪,不已情节严重为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后者的构成要求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
2.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骗取集资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骗取集资款数额较大。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本罪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集资款的目的。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什么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什么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作⼈员违反国家保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为。
所谓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定时间内只限⼀定范围的⼈员知情的事项。
关于什么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问题,⾯店铺⼩编为您详细解答。
⼀、什么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1、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作⼈员违反国家保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为。
所谓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定时间内只限⼀定范围的⼈员知情的事项。
据刑法的规定,只有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
2、法律依据:《刑法》
第三百九⼗⼋条国家机关⼯作⼈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特征有哪些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及国家有关保守国家秘密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2、本罪的犯罪主体是有机会获取、知悉、掌握、保管国家秘密的国家⼯作⼈员和其他相关⼈员。
本罪在犯罪主观⽅⾯表现为直接故意故意泄露国家秘密,,即⾏为⼈明知⾃⼰的⾏为会造成泄露国家秘密的严重后果,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的故意⾏为。
在⼀定时间内只限⼀定范围的⼈员知情的事项。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按钮咨询,或者到店铺咨询专业律师。
论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与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区别及处罚原则

论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与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区别及处罚原则作者:黄文涛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33期摘要通常情况下,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容易区分的,但对行为人先获取国家秘密,进而又泄露国家秘密的复杂情形的处罚,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上都争议颇大。
关键词故意泄露国家秘密非法获取国家秘密政治权利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184-01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是指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行为,主观为故意但不具有为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窃取、刺探、收买国家秘密的目的,否则成立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与此罪在客体、主体方面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客观方面。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
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
这里的国家秘密是广义的,包括绝密、机密、秘密级国家秘密。
窃取,是指通过盗取文件或者使用计算机入侵、截取电磁波、照相机拍照等方式取得国家秘密;刺探,是指使用探听或者一定的侦察技术手段获取国家秘密;收买,是指利用金钱、物质或者其他利益换取国家秘密。
获取国家秘密,既可以表现为直接取得国家秘密,也可以表现为通过获取国家秘密的载体进而取得国家秘密。
有学者就此认为前者将知悉的国家秘密泄露于不应知悉、接触的人员,是从内向外的行为方向;后者是以窃取、刺探、收买的方式非法获取国家秘密,是从外向内的行为方向。
笔者认为,其实两罪在客观方面的区别在于前者为泄露,而后者为获取,前者在泄露之前一定要先获取,但不一定以窃取、刺探、收买的方法非法获取,也可能是合法的知悉和接触;后者非法获取后不一定进行泄露,也有可能非法获取后自己保管不让第三人得知,掌握这两方面在通常情况下可以正确认定两罪。
刑法分则犯罪条文的构成

刑法分则犯罪条文的构成:由罪状和法定刑两部分组成。
罪状:是指刑法典分则罪刑事式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的描述。
分类:简单罪状、叙明罪状、引证罪状、空白罪状。
罪名: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具体犯罪的名称,是对犯罪本质特征或主要特征的高度概括。
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过失地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行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指组织、领导或者参加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行为。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特征: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和公民的人身权利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4.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包庇罪犯的目的。
界限:犯罪主体不同、犯罪发生的时间不同、客观方面的表现不同、犯罪目的不同。
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并符合其他法定条件的行为。
招摇撞骗罪:是指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以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
本质特征:1.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所在单位的正常活动2.客观方面表现为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3.主体是一般主体,凡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本罪4.主观方面是故意,典型的行贿罪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领导干部任前廉政知识考试学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

一、简答题(共30题)1、《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领导的主要内容和原则是什么?答: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坚持民主集中制。
4、什么是党的纪律处分?党的纪律处分分有哪几种?党的纪律处分是党的组织对于违犯党纪的党员,根据其错误性质和情节的轻重,按照党章的有关规定作出的处罚。
党纪处分是对违纪党员采取的必要的教育手段和组织手段。
党章规定的党纪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5、领导班子成员在民主生活会上应针对哪些问题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领导班子成员在民主生活会上,应当针对自身存在的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以及党员、群众、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下级党组织提出的意见,负责任地作出检查或说明,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6、《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在保护揭发、检举人的合法权益方面规定了哪些保障措施?答:严禁将检举、控告材料转给被检举、被控告的组织和人员;严禁对揭发、检举人和控告人歧视、刁难、压制,严禁各种形式的打击报复。
对于署真实姓名的揭发、检举人,应以适当方式回访或者回函并告知其处理结果;对揭发、检举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经查证属实的,给予表扬或者奖励。
同时,党组织对于不负责地批评、揭发、检举、控告以及提出处分和罢免、撤换要求的,给予批评教育;对于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对于受到错告或者诬告的党员,应当澄清事实,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7、《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在对流动党员和下岗失业党员方面有什么特别规定?党的基层组织应注意维护流动党员的民主权利,保障其正常行使;对于确有实际困难的党员,其所在基层党组织或者上级党组织可以给予适当帮助并鼓励党员之间开展互助,为党员正常行使权利创造条件。
【司考】考点渎职罪(星考点)

基本概念1.滥用职权罪: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违反法律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2.玩忽职守罪: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3.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国家保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
4.徇私枉法罪: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5.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指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致使当事人或者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6.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概述是指滥用执行判决、裁定职权罪是指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滥用职权,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7.私放在押人员罪:指国家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私自将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非法释放的行为。
私放在押人员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私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行为。
8.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指由于负有监押在押人员的司法工作人员未尽职守或者未严格履行义务或者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在押人员脱逃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所谓的脱逃,指从羁押场所、改造场所或者押解途中逃走。
9.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予以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行为。
10.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指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11.放纵走私罪:指海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放纵走私,情节严重的行为。
秦树松故意泄露国家秘密、受贿、非法持有枪支案

一审: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人民法院(2010)东刑初字第345号(2011年1月12日)
二审: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2011)东刑二终字第17号(2011年9月27日)
【案情】
公诉机关:东营市东营区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秦树松
东营市东营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
(二)被告人供述与辩解
被告人秦树松归案后对受贿事实自始至终未作供认。
三、非法持有枪支罪
被告人秦树松于2009年冬,持其非法持有的一支俄罗斯产小口径步枪让滨海公安局某分局的干警宗某某帮忙校枪,并将该枪交给宗某某。经鉴定,该枪系以火药为动力发射弹丸的枪支。.证人张杰证言证实,2008年8、9月份的一天晚上,秦树松将刻录有某集团总经理夏某某和会计赵某某通话录音的两个U盘交给他,称该录音系他利用工作之便偷录的,录音中有涉及他人违法犯罪的内容,让他听录音并将有问题的内容记录下来,记下通话的时间及长度,以便把有问题的录音摘出来。后秦树松将U盘取走,并称将内容汇总后再给他。一星期后,秦树松给了他一个移动硬盘,让他持该硬盘向夏某某勒索现金,他未同意。2009年5、6月份,秦树松又多次催促他,并称“买房子急需用钱”,他拖着未办,引起秦树松的不满,秦树松向他索要存有录音的硬盘,他未给,并将上述文件存于一电脑中,并修改了文件密码,复制了一个绿色U盘和一个移动硬盘。2.证人张静(系张杰之姐)证言证实,张杰被羁押于看守所期间,委托刑满释放人员樊金亮转告她,让她从张杰办公室的电脑中拷贝过一个大约1G的文件。3.证人吴志江证言证实,张杰之姐张静手中有一个U盘,张静曾让他打开U盘文件,因文件有密码未打开。4.证人樊金亮证言证实,张杰曾委托他转告张杰之姐张静将张杰存储在办公室电脑内的监听录音进行复制。5.证人郭伟证言证实,他系秦树松的同事。公安机关行动技术部门有严格的保密制度,未经领导批准不得私自监听录音,绝不允许私自复制、刻录资料,更不允许将资料私自带出。监听过程中的通话录音是自动存储的。他们的工作具有即时性,一般在办案当时使用,不需要备份,更不需要存储。如果案件尚未办结,也不允许复制,即使硬盘坏了,也不允许拿出去更换,而是必须销毁。
于某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

于某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文章属性•【案由】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审理法院】河南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程序】二审•【裁判时间】2002.05.23裁判规则律师在担任刑事被告人的辩护人期间,将通过合法程序获得的案件证据材料让当事人的亲属查阅,不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正文河南省沁阳市人民检察院诉于某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公诉机关:河南省沁阳市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于某某,女,河南省焦作市路通律师事务所主任。
因本案,于2001年1月8日被逮捕。
被告人于某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由河南省沁阳市人民检察院于2001年3月15日向河南省沁阳市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起诉书指控:2000年8月21日,被告人于某某与助理律师卢鑫(另案处理)共同担任XXX刚贪污案的一审辩护人。
同年11月3日,于某某为准备出庭辩护安排卢鑫去沁阳市人民法院复印了XXX刚贪污案的有关案卷材料。
XXX刚的亲属知道后,向卢禽提出看看复印材料的要求。
卢鑫在电话请示于某某后,将有关复印材料留给了XXX刚的亲属朱克荣、XXX魁等人。
当晚,朱克荣、马峰、XXX魁详细翻看了复印的案卷材料,并针对起诉书进行研究。
次日,朱克荣根据案卷材料反映的情况,对有关证人逐一进行寻找和联系,并做了工作。
后于某某到沁阳进行调查、取证时,证人张云田、吕学旗等人均出具了虚假的证明材料。
与此同时,朱克荣又根据于某某交给他的部分复印的卷宗材料找到证人王全胜做工作,致使王全胜也出具了虚假证明。
由于于某某故意泄露了国家秘密,XXX刚贪污案开庭审理时,有关证人作了虚假证明,扰乱了正常的诉讼活动,造成XXX刚贪污案两次延期审理的严重后果。
检察机关认为,被告人于某某的行为已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的规定,构成了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被告人于某某辩称:她在11月11日没有将复印的案卷材料交给朱克荣,卢義将复印的案卷材料留给朱克荣是误解了她的意思。
此外,卢鑫从法院复印的案卷材料未标明属于国家秘密,因此自己的行为构不成犯罪。
《泄密案件查处办法》解读之泄密认定标准

《泄密案件查处办法》解读之泄密认定标准《泄密案件查处办法》(国家保密局令2017年第2号,以下简称《办法》)第四条、第五条就“泄露国家秘密和按泄露国家秘密处理”的情形作了规定,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分别进行阐述。
一、“泄露国家秘密”的认定标准《办法》第四条规定:本办法所称“泄露国家秘密”是指违反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下列行为之一:(一)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二)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
首先,该条设置了认定“泄露国家秘密”的先决条件,即当事人的行为必须是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一般规范性文件的禁止性规定不在认定范围之内,这是作出泄密认定结论的法律依据的位阶要求。
其次,要准确把握“知悉范围”。
保密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限定在最小范围,能够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具体人员;不能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机关、单位,由机关、单位限定到人员。
《办法》第四条第(一)项、第(二)项直接阐述行为的外部特征,从语法的角度来看缺少主语,但其隐含的意思显而易见,即国家秘密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和人员致使不应知悉者知悉的,即为泄露国家秘密,例如,某省直机关印发的一份机密级文件,下发至市直单位,其知悉范国仅限于该单位主要领导和经办部门有关同志,但若此件内容未经允许被该单位非经办部门人员、其他机关工作人员知悉,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都属于超出了知悉范围,可认定为泄露国家秘密。
再次,要正确认识“接触范围”。
《办法》第四条第(二)项使用了“接触范围”的概念,这与知悉范围有所不同。
从文义上理解,国家秘密被接触了并不必然会被知悉,但知悉的前提却是事先接触,接触的范围应该大于知悉。
从工作实际来看,接触与知悉几乎会同时发生,案件查处所依赖的证据很难证明两者在现实结果中存在的差别,故而第(二)项采用了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则,即有证据证明国家秘密己超出接触范围,而当事人或者其他行为人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其并不知悉具体内容的,就可认定国家秘密已被泄露。
刑法分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分论试题及答案【篇一:刑法分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全)整合版】第四编罪刑各论一、危害国家安全罪1.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借到m国探亲的机会滞留不归。
一年后甲受雇于n国的一个专门收集有关中国军事情报的间谍组织,随后受该组织的指派潜回中国,找到其在某军区参谋部工作的战友乙,以1万美元的价格从乙手中购买了3份军事机密材料。
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2002年试卷二第11题)a、以叛逃罪论处b、以叛逃罪和间谍罪论处c、以间谍罪论处d、以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论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间谍罪和叛逃罪的构成要件(时间要件)。
叛逃罪的构成要件中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叛逃的时间必须是在履行公务期间。
犯罪时间、地点和方法大部分犯罪中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在个别犯罪中却是犯罪构成要件的要素。
例如,军人违反职责罪中的很多规定要求军人违反职责必须是在“战时”和“战场”,刑法第340条的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和第341条第2款的非法狩猎罪都要求要有特定的犯罪时间、犯罪地点和特定的方法,包括“禁渔期、禁猎期或者禁渔区、禁猎区以及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
”一、判断题1.煽动分裂国家罪、颠覆国家政权罪、叛逃罪的法定刑中不包括死刑。
(对)2. 武装叛乱、暴乱罪属于结果犯。
(错)3.是否危害国家安全,是区分危害国家安全罪与非罪或危害国家安全罪与其他犯罪的重要标准。
(对)4.投敌叛变罪,是指中国公民投奔敌方营垒,或者在被捕、被俘以后投降敌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对)5.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
(错)6.投敌叛变罪、分裂国家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
(错)7.犯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颠覆国家政权罪、叛逃罪的,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对)8. 资敌罪,是指战时供给敌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资敌的行为。
(对)9.策动、胁迫、勾引、收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进行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依照武装叛乱、暴乱罪从重处罚。
浅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浅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作者:周琳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22期摘要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在我国涉密罪中是一项较为严重的罪名。
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已经出现了新的特征,而且还在不断的增长中。
本文阐述了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分析了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与非罪的界定标准,最后以实例阐述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关键词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犯罪作者简介:周琳,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7-020-02一、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定义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
但是业界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有专家定义为,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其相关人员,不遵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与非罪的界定(一)主观方面要求出于故意根据我国《刑法》第14条的规定,某种行为要构成故意犯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具备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个方面。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含义主要指行为人因自身原因造成国家秘密外泄并给国家带来的损害,前提是对国家保密制度和安全、利益的严重损害这一事实要素知晓,但从意志因素层面还是对这一后果的产生持故意或放任的心理态度。
有关故意要素的确定,即能够从行为人的认知因素和意志因素两个层面分析,也能够从行为人的行为目的、意愿等相关因素来分析确定。
比如,行为人做出泄露国家秘密的做法是在贪恋财色、徇私舞弊或遭到胁迫的作用下进行的,那么就可以确定其故意泄露。
但若行为人明知某些行为会造成国家秘密泄露的后果,但由于本人太过自信,或者对这一后果的产生心理上放松警惕,而造成的没能依照相关制度对国家秘密进行有效防止产生的国家秘密失控,再或者是行为人无法准确预知、无法及时阻止等原因造成的国家秘密泄露,主观上没有过错,那么都无法定性为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前两类行为属于过失泄密的范畴,后一类行为则不属于犯罪范畴。
刑法:第二十二章1

刑法:第二十二章1第二十二章渎职罪第一节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罪一、滥用职权罪(第397条)(一)概念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二)特征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2、客观方面表现为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滥用职权,是指违背法律授权的宗旨行使职权,超越职权范围或者违反职权行使程序,以不正当目的或不法方法,实施职务行为。
滥用职权行为主要表现为:一是超越职权,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擅自决定或处理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二是不正确地履行职责,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处理公务,随心所欲,胡作非为。
本罪属于结果犯,即只有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才构成本罪。
所谓重大损失,是指:(1)导致1人以上死亡;(2)导致2人以上重伤或轻伤5人以上;(3)导致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4)人身伤亡、经济损失虽不足上述标准,但使工作、生产受到重大损害的,使国家机关活动处于严重混乱状态的,在国内外造成恶劣政治影响的等等。
3、犯罪的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主观方面多数是故意,也有的是出于过失。
二、玩忽职守罪(第397条)(一)概念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二)特征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2、客观方面表现为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所谓玩忽职守,是指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职责或不正确履行职责。
不履行是指行为人应当履行且有条件、有能力履行职责,但违背职责而不履行,其中包括擅离职守的行为;不正确履行是指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职责规定,马虎萋省⒋中拇笠狻R虼耍?婧鲋笆刂饕?硐治?蛔魑?M婧鲋笆匦形?挥兄率构?膊撇?⒐?液腿嗣窭?嬖馐苤卮笏鸬氖Ш蠊??丛斐桑比怂劳觯?橙酥厣恕ⅲ保叭饲嵘嘶蛑苯泳?盟鹗В常巴蛟?⒓浣泳?盟鹗В保埃巴蛟?陨喜殴钩煞缸铮?⑶移渫婧鲋笆匦形?肷鲜龊蠊?姆⑸?凶乓蚬??怠?3、犯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编辑:张智勇律师(重庆市律师协会刑事委员会副主任)刑事知名律师张智勇释义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
一. 概念: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国家保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
所谓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情的事项。
据刑法的规定,只有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
二.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
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保密制度。
保守国家秘密是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每个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它是一项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卫和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
任何泄露国家机密的行为,都会给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每个公民必须坚决同一切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作斗争。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具有违反国家保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
各个有关的国家机关,依据国家保密法所规定的保密范围、保密制度和职责、要求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所作的具体保密规定,都是国家保密法的具体实施规定,违反了这些具体实施规定的,必然违反保密法规,所以在审判实践中都认为属于违反国家保密法的行为。
如果是敌人或他他人以盗窃、侦察、破译、遥测等方式获取了秘密,因而造成的泄露,而本人没有违反保密法规定,不属于泄露国家秘密罪的行为,不能据此而追究主管、经管该项秘密的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的泄密责任。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
主体要件
该罪的主体一般为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构成该罪。
因为通常情况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掌握、了解国家秘密。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可构成该罪,但性质上不属于渎职罪。
主观要件
该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能构成该罪。
其犯罪动机则是多种多样,如为了显示自己消息灵通而加以炫耀;为了贪图私利而加以出售;因贪恋女色或碍于情面而泄露;被威胁利诱而提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