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潮汐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经验值划分法及实例应用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讲解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ade46d7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7.png)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讲解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进行详细讲解。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是指为保障饮用水安全,将饮用水源周围区域划定为保护区域,并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进行管理和保护。
本文档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进行详细阐述。
2.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的目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的目的在于保障饮用水的安全和可持续供应。
通过划定饮用水源周围的保护区域,可以限制人类活动对水源的污染和破坏,进一步保护水质,减少饮用水安全风险。
3.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标准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标准是根据当地水源特点和相关法规规定制定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水源地类型:根据水源地的地理、地貌特点,将其分为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水源地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 水源地水质要求:根据饮用水质量标准,确定水源地水质的基准要求。
对于地表水源,应考虑降低水中悬浮物、富营养化物质和微生物的浓度;对于地下水源,应关注水质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
- 周边环境特征:考虑水源地周边的地质、地下水动态、降水、气候等因素,以及周边活动对水源的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保护区划分参数。
- 管理措施:根据水源地特点和保护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限制开发、控制污染源、加强监测和管理等。
4.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步骤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搜集相关资料:收集水源地地质、水质、地下水动态等方面的数据资料,并整理建立数据库。
2. 划定保护区范围:根据水源地类型和周边环境特征,结合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划定保护区的范围界限,包括核心区、一般保护区和缓冲区等。
3. 制定管理规范:根据划定的保护区范围,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确保水源地的有效管理和保护。
4.实施保护措施:根据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包括禁止活动、控制污染源、加强监测和管理等。
5. 监测和评估:建立定期监测和评估机制,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标准
![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6126be49b89680203d8258b.png)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1.1 前言为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科学、合理地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控制饮用水源污染对策提供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的要求,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基本方法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文件的编制要求。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01月09日发布。
本标准自2007年02月0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1.2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基本方法。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集中式(包括备用和规划的水源地)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
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可参照本技术规范执行。
1.3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技术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749-200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1.4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1.4.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国家为保护水源洁净而划定的加以特殊保护、防止污染和破坏的一定区域。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可分为地表水源保护区和地下水源保护区。
按照不同的水质标准和防护要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可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1.4.2 潮汐河段潮汐是海水受月球吸引力作用,出现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并产生涨潮流和落潮流。
涨潮时潮水溯流而上,使河水水位升高,并出现溯河流;落潮时则使河水水位回落,并出现顺河流,通常把河流中受潮汐影响明显的河段称为潮汐河段。
1.4.3 孔隙水孔隙水是存在于土层或岩层孔隙中的地下水。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dab91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e.png)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一、引言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保障人们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饮用水的质量和供应,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本方案旨在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提供有效的指导。
二、背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是为了保护水源的纯净性,预防水源污染的发生。
通过划定特定区域作为水源保护区,可以限制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直接影响,减少污染源的释放,确保饮用水源的质量可持续。
三、划定原则1.科学性原则:根据水体特性、水质指标等科学依据,确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标准和范围。
2.可行性原则:在划定方案中考虑社会与经济因素,确保划定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3.综合性原则:合理综合各类因素,如地质、水文、生态环境等,确保划定方案符合整体的综合要求。
四、划定步骤1.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的地质、水文、环境等方面的数据。
2.确定划定标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地方规划等,确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标准。
3.划定水源保护区范围:根据划定标准,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具体范围。
4.划定界线:根据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等特征,在地图上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界线。
5.评估效果:对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评估,监测饮用水源的质量和水源保护措施的实施情况。
五、划定结果根据本方案的划定原则和步骤,确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范围和界线,并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
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严格限制该区域内的开发和污染活动,确保饮用水源的质量和供应的可持续性。
六、管理和保护措施1.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管理机构、责任分工和管理制度,确保水源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保护。
2.加强水源保护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掌握水源质量变化情况,制定应对措施。
4.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水源污染的处罚力度,增强管理和保护的法制依据。
国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国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73ef0ec5fbfc77da269b1fe.png)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1.1 前言为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科学、合理地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控制饮用水源污染对策提供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的要求,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基本方法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文件的编制要求。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01月09日发布。
本标准自2007年02月0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1.2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基本方法。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集中式(包括备用和规划的水源地)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
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可参照本技术规范执行。
1.3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技术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749-200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1.4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1.4.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国家为保护水源洁净而划定的加以特殊保护、防止污染和破坏的一定区域。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可分为地表水源保护区和地下水源保护区。
按照不同的水质标准和防护要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可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1.4.2 潮汐河段潮汐是海水受月球吸引力作用,出现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并产生涨潮流和落潮流。
涨潮时潮水溯流而上,使河水水位升高,并出现溯河流;落潮时则使河水水位回落,并出现顺河流,通常把河流中受潮汐影响明显的河段称为潮汐河段。
1.4.3 孔隙水孔隙水是存在于土层或岩层孔隙中的地下水。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ffc35b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7.png)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一、引言饮用水源保护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是饮用水源保护的基础工作,对净化水源、防止污染以及保护饮用水源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确保饮用水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二、术语和定义1.饮用水源:指用于人类直接饮用和生活用水的自然水体或经过处理后供应给人类饮用的水。
2.饮用水源保护区:指为保护饮用水源水质安全而划定的特定区域。
3.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指根据饮用水源的水质、水源地特征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将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划定。
三、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原则和方法1.原则:–科学性原则: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需基于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确保划定的区域科学合理。
–综合性原则: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需综合考虑水质特征、水源环境和用地利用状况等因素。
–可操作性原则: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需便于管理和实施,确保划定的区域可以有效监测和控制。
2.方法:–水质分级法:根据饮用水源的水质状况,将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为不同的水质分级区,如优质饮用水源保护区、一般质量饮用水源保护区等。
–水源环境特征法:根据饮用水源地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候等特征,划分相应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如山地饮用水源保护区、平原饮用水源保护区等。
–用地利用状况法:根据水源地周边的土地利用情况,将饮用水源保护区分为不同的用地类型区,如农业用地限制区、工业用地限制区等。
四、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内容和要求1.内容:–界址标志:明确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范围,并设置界址标志,确保区域边界清晰可辨。
–划定标准:根据划分原则和方法,确定不同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标准。
–监测点设置:根据饮用水源特征,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合适的监测点,用于监测水质和环境变化。
–管理措施: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饮用水源保护区禁止性规定、环境保护措施等。
2.要求:–科学性要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需基于科学数据和可靠的监测手段,确保划定的区域科学可信。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 T338-2007)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 T338-2007)](https://img.taocdn.com/s3/m/7972bf795acfa1c7aa00cc46.png)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集中式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备用和规划水源地)的划分。农 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749 GB 15618 GB/T14848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指国家为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地环境质量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面 积的水域和陆域。 3.2 潮汐河段 指河流中受潮汐影响明显的河段。 3.3 潜水 指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3.4 承压水 指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3.5 孔隙水 指赋存并运移于松散沉积物颗粒间孔隙中的地下水。 3.6 裂隙水 指赋存并运移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
6322依据地形条件分析法63221小型水库可将上游整个流域一级保护区陆域外区域设定为二级保护63222小型湖泊和平原型中型水库的二级保护区范围是正常水位线以上一级保护区以外水平距离2000米区域山区型中型水库二级保护区的范围为水库周边山脊线以内一级保护区以外及入库河流上溯3000米的汇水区域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
HJ/T338—2007 4.3 水质要求
4.3.1 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要求 4.3.1.1 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水质基本项目限值不得低于 GB 3838-2002 中的Ⅱ类标准,且 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应满足该标准规定的限值要求。 4.3.1.2 地表水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的水质基本项目限值不得低于 GB 3838-2002 中的Ⅲ类标准,并 保证流入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满足一级保护区水质标准的要求。 4.3.1.3 地表水饮用水源准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应保证流入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满足二级保护区水质标 准的要求。 4.3.2 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要求 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水质各项指标不得低于 GB/T14848 中的 Ⅲ类标准。 5 5.1 一级保护区 5.1.1 水域范围 5.1.1.1 通过分析计算方法,确定一级保护区水域长度。 5.1.1.1.1 一般河流型水源地,应用二维水质模型计算得到一级保护区范围,一级保护区水域长度范 围内应满足 GB 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的要求。二维水质模型及其解析解参见附录B,大型、边界 条件复杂的水域采用数值解方法,对小型、边界条件简单的水域可采用解析解方法进行模拟计算。 5.1.1.1.2 潮汐河段水源地, 运用非稳态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 计算可能影响水源地水质的最大范围, 作为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 5.1.1.1.3 一级保护区上、下游范围不得小于卫生部门规定的饮用水源卫生防护带1) 范围。 5.1.1.2 在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采用类比经验方法确定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同时开展跟踪监 测。若发现划分结果不合理,应及时予以调整。 5.1.1.2.1 一般河流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域长度为取水口上游不小于 1000 米,下游不小于 100 米范 围内的河道水域。 5.1.1.2.2 潮汐河段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上、下游两侧范围相当,范围可适当扩大。 5.1.1.3 一级保护区水域宽度 为 5 年一遇洪水所能淹没的区域。通航河道:以河道中泓线为界,保留一定宽度的航道外,规 定的航道边界线到取水口范围即为一级保护区范围;非通航河道:整个河道范围。 5.1.2 陆域范围 一级保护区陆域范围的确定,以确保一级保护区水域水质为目标,采用以下分析比较确定陆域 范围。
饮用水源地划分技术指南
![饮用水源地划分技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e56a83d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8.png)
饮用水源地划分技术指南《饮用水源地划分技术指南》嘿,朋友,想要搞懂饮用水源地划分呀,那我就跟你好好唠唠。
一、基本注意事项首先呢,你得知道这是个很严肃的事儿,就像守护我们的命根子一样。
饮用水源地保护的范围划分是为了确保我们喝的水干净、安全。
你不能瞎划,得有依据。
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根据水源地的类型来,比如是地表水,像河流、湖泊啊,还是地下水。
这就跟你分东西,得先知道这是啥东西一样。
我一开始也是这样想的,觉得只要大概圈个范围就行,后来才知道大错特错。
二、实用建议要是地表水的话,像河流。
你得考虑水流的速度、流量这些。
就好比你看水流得快的地方呢,污染物就不容易积累,那划分的时候可以稍微宽松点?不,不对,这里特别重要,再宽松也得保证水到我们嘴里的时候是干净的。
你得看上游有啥,要是有工厂啥的,那上游得划得更远点。
一般来说,我们沿着河岸两边都要划出一定的范围,这个范围根据河流大小来。
我有个诀窍,你可以查看这河流过去的一些数据,像是污染的情况、水流量的变化等。
对于湖泊呢,差不多也是这个道理。
但是湖泊要多考虑它的形状,圆形的和长方形的湖泊肯定有不同的划分方式。
要想到湖中心到岸边各个方向的距离因素。
而且湖边可能有很多活动,例如有钓鱼的、游船的,这些活动的区域如果可能影响水质,也要包含在保护范围内。
要是地下水,这就复杂点了。
你得知道地下水流向哪里,就像追踪地下的河一样。
要先搞清楚水源在哪儿冒出来的,我们叫它补给区,这个补给区一定要好好保护起来,因为要是这儿被污染了,地下水也就完蛋了。
我们划分的时候得请专业的人来用仪器探测,像那种能看清楚地下水流向的设备。
三、容易忽视的点对了,还有一个很容易忽视的点。
不管是地表还是地下水源地,周围的土壤状况也得考虑。
就像你种树,土壤不好树也长不好一样。
要是土壤被污染了,雨水一泡,污染物就可能渗到水里。
而且周边的小沟小渠也不能放过,它们可能虽然小,但是直接连着水源地呢。
我当时就是没太注意这些小沟渠,差点出问题。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d52f01a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1.png)
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
制定应急预案的 目的:确保饮用 水源保护区的安 全和稳定
应急预案的内容: 包括应急组织机 构、应急响应程 序、应急处置措 施等
应急预案的实施: 定期进行应急演 练,提高应急处 置能力
应急预案的评估 与改进:根据实 际情况,对应急 预案进行评估和 改进,提高应急 预案的实用性和 可操作性。
保护区管理措施
管理机构设置
设立专门的保护 区管理机构,负 责保护区的日常 管理和监督
管理机构应具备 相应的专业技术 人员和管理人员, 确保保护区的科 学管理和有效保 护
管理机构应制定 保护区的管理制 度和保护措施, 确保保护区的生 态环境得到有效 保护
管理机构应定期 对保护区进行巡 查和监测,及时 发现和处理保护 区内的环境问题
建立举报机制: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公众举报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违法行为,并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和保护。
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
信息公开:饮用 水源保护区划分 技术规范应公开 发布,便于公众 查询和监督
公众参与:鼓励 公众参与饮用水 源保护区划分技 术规范的制定和 实施,提高公众 环保意识
监督机制:建立 完善的监督机制, 对饮用水源保护 区划分技术规范 的执行情况进行 监督检查
保护区分类
一级保护区:水源地核心区域, 水质要求最高
二级保护区:水源地周边区域, 水质要求较高
三级保护区:水源地外围区域, 水质要求一般
四级保护区:水源地周边生态敏 感区域,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区划分原则
科学性原则
依据科学理论, 遵循自然规律
考虑水文、地质、 生态等因素
采用先进的技术 手段和方法
确保保护区划分 的合理性和准确 性
代表性原则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7b34a3a376baf1ffc4fad87.png)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研讨会
三、法律的适用性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规定第二十条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由有 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协商划定;协商不成的,由 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会同国务院水利、国土资源、卫生、建 设等有关部门提出划定方案,报国务院批准。 其他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有关市、县人民 政府协商提出划定方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 境保护部门会同同级水利、国土资源、卫生、建设等有关部 门提出划定方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研讨会
四、地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要点
(1)关于保护区划分的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式饮用水水源地。由于分散式饮用水源由 于在地域分布、供水量大小,取水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若 完全按照本规范实施在操作上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因此,分 散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仅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研讨会
六、河流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析疑
潮汐河段水源地,运用非稳态水动力—水 质模型模拟,计算可能影响水源地水质的最大 范围,作为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 • 一级保护区上、下游范围不得小于卫生部 门规定的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规定的范围。 在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采用类比经 验方法确定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同时开展跟 踪监测。若发现划分结果不合理,应及时予以 调整。 •
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 一级保护区 通过分析计算方法, 通过分析计算方法,确定一级保护区水域 长度。一般河流型水源地,应用二维水质模型 长度。 计算得到一级保护区范围,一级保护区水域长 度范围内应满足GB 3838—2002 类水质标准的 要求。二维水质模型及其解析解参见附录B, 大型、边界条件复杂的水域采用数值解方法, 对小型、边界条件简单的水域可采用解析解方 法进行模拟计算。 •
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标准
![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8eae40e76c66137ee06191f.png)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1.1 前言为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科学、合理地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控制饮用水源污染对策提供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的要求,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基本方法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文件的编制要求。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01月09日发布。
本标准自2007年02月0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1.2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基本方法。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集中式(包括备用和规划的水源地)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
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可参照本技术规范执行。
1.3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技术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749-200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1.4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1.4.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国家为保护水源洁净而划定的加以特殊保护、防止污染和破坏的一定区域。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可分为地表水源保护区和地下水源保护区。
按照不同的水质标准和防护要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可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1.4.2 潮汐河段潮汐是海水受月球吸引力作用,出现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并产生涨潮流和落潮流。
涨潮时潮水溯流而上,使河水水位升高,并出现溯河流;落潮时则使河水水位回落,并出现顺河流,通常把河流中受潮汐影响明显的河段称为潮汐河段。
1.4.3 孔隙水孔隙水是存在于土层或岩层孔隙中的地下水。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3a355b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5.png)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日期:2008-04-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01]HJ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338-200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Technical Guideline for Delineating Source Water Protection Areas of Drinking Water2007-01-19发布 2007-02-01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1.1 前言为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科学、合理地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控制饮用水源污染对策提供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的要求,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基本方法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文件的编制要求。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01月09日发布。
本标准自2007年02月0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1.2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基本方法。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集中式(包括备用和规划的水源地)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
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可参照本技术规范执行。
1.3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技术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749-200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1.4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1.4.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国家为保护水源洁净而划定的加以特殊保护、防止污染和破坏的一定区域。
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精品
![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2687fe2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1b.png)
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精品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成为保护城市供水安全、维护生态平衡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介绍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方法,旨在为相关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一、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基本原则水源保护区划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生态学原则:考虑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确保水体质量不受污染。
2. 技术可行性原则:基于科学数据,结合可行性评估,确保划定的水源保护区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施性。
3. 综合治理原则:考虑水源区的综合治理,包括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因素。
二、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方法1. 水源地敏感区划分法水源地敏感区划分法是一种定量评估水源地脆弱性的方法。
通过考虑地表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岩性、土壤类型、地下水埋深、地下水抽取量等因素,将水源地划分为不同的敏感区域,根据敏感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保护。
2. 水资源质量评估法水资源质量评估法主要针对水源地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估和划分。
通过收集并分析水源地的水样数据,结合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质要求,将水源地划分为不同的水质区域,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3. 土地利用规划法土地利用规划法是结合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土地利用的关系,划定水源保护区的一种方法。
根据水资源的敏感性和土地利用的限制性,将水源地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保护区、控制区和开发区,以实现水源的合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4. 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水资源量、水质状况、生态环境等,通过建立评价模型和权重体系,对水源地进行综合评估和划分。
该方法强调全面性和科学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水源地的现状和潜在风险,为水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实施步骤1. 收集相关数据:包括地质地貌数据、水资源量数据、水质监测数据等。
2. 数据分析与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获取水源地的相关信息。
3. 制定划分指标体系:根据水资源特点和保护目标,制定合适的划分指标体系。
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标准
![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47b9606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9.png)
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标准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
一级保护区:以取水点起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
二级保护区:从一级保护区上界起止溯2500米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
准保护区:从二级保护区上界起止溯50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
若水源地所在水功能区为单一功能的饮用水功能区,将饮用水功能区全部水域划为水源保护区;
若水源地所在水功能区是以饮用为主导功能的多功能型水功能区,将取水口上游2~3km至下游100m的河道水域划为水源保护区,但不超过水源地所在水功能区的上边界;
河网地区和感潮河段的水源地,其下游保护区范围可根据水流状况适当扩大;
有堤防河道保护区宽度为河道堤防之间的区域;
无堤防河道保护区宽度为河道设防洪水位所能淹没的陆域,未定设防洪水位的河道可按河流5年或10年一遇洪水位划定;
如水功能区未划及对岸,则保护区水域宽度以水功能区在河流中的边界为准。
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四)
![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四)](https://img.taocdn.com/s3/m/5357822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c.png)
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水源地,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业结构改革在水源地保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方案旨在通过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水源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二、工作原理1. 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和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水资源评估:对水源地进行全面的水资源评估,包括水量、水质、水生态等方面的指标,为后续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划定保护区范围:根据水资源评估结果,确定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范围,包括核心区、缓冲区和过渡区。
4. 产业调整计划:根据水资源评估和保护区划分结果,制定产业调整计划,包括限制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的发展,鼓励水资源利用效率高、环境友好的产业的发展。
5. 实施措施:根据产业调整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经济激励等,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6. 监测与评估:建立水源地保护区的监测与评估体系,定期监测水资源状况和产业结构调整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措施。
三、实施计划步骤1. 水资源评估:对水源地进行全面的水资源评估,包括水量、水质、水生态等指标的调查和分析。
2. 划定保护区范围:根据水资源评估结果,确定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范围,包括核心区、缓冲区和过渡区。
3. 制定产业调整计划:根据水资源评估和保护区划分结果,制定产业调整计划,包括限制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的发展,鼓励水资源利用效率高、环境友好的产业的发展。
4. 实施措施:根据产业调整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经济激励等,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5. 监测与评估:建立水源地保护区的监测与评估体系,定期监测水资源状况和产业结构调整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措施。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各地水源地保护工作,特别是在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
五、创新要点1. 科学评估:通过全面的水资源评估,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比较
![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fa03339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6.png)
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比较发布时间:2021-07-08T10:31:00.83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作者:朱俊霞[导读] 摘要:水资源安全是保障人类生存的基础。
长江生态(湖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 430010摘要:水资源安全是保障人类生存的基础。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加剧和不合理开发等因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严重。
为此,我国加大了污染防治力度,关停并转了大批污染排放超标的企业,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本文重点阐述了水源保护区划分原则以及中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饮用水水源;河流型;保护区1水源保护区划分原则1.1保护优先、健康至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338-2018)中明确规定,饮用水水源地都应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湖库型水源应该增加准保护区。
跨县级及以上行政区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应纳入有关流域、区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
在水环境功能区和水功能区划分中,应优先考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和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监测与污染监测应作为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
因此,通过水源保护区的划分,设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可以明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保护范围,从而具体落实好保障饮用水水源地的供水安全,体现人民健康至上的发展理念。
1.2严格考量、科学合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338-2018)中规定,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水质基本项目限值不得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类水水质标准,同时符合相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水质基本项目限值不得低于GB3838-2002中III类水水质标准,同时还要保流入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满足一级保护区水质标准的要求;准保护区则要保证流入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满足二级保护区水质标准的要求。
这就要求划分的过程中考虑到湖泊特征、水文、地形等指标,将污染物的迁移与稀释考虑进去。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d1968a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e.png)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一、定义1.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指将饮用水水源纳入明确界线的范围内,保护饮用水水源全部或部分水系及混合水质保持不变或稳步改善,下限不低于比较无风险水质要求水域。
1.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饮水安全法》及省、市、县三级水源地管理的规定,把饮用水水源纳入明确界线的范围内,划分为半径以内区、半径以外区和环境敏感区以及三个在划分范围内和在实施保护措施时所整合考虑的主要因素,对饮用水水源进行保护和规划。
二、规定2.1 保护区划分应考虑以下因素:(1)水源地所处地区的气候、地质、水源地因地形影响的污染物传播和水系流动范围;(2)水源地附近的污染物源;(3)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保障,受到的污染类型及抵抗力;(4)水源地附近的社会经济建设,以及其他影响水源净化的设施等。
2.2 在保护区划分中,应当把饮用水水源划分为半径内区、半径外区和环境敏感区:(1)半径内区: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直径在2 km以内的范围,尤其是内部水体损坏程度大、污染持续性强、水质水量控制难度大的水域。
(2)半径外区: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直径在2-5 km以外的范围,水体环境和水质状况较为稳定,通常可实行地区的综合治理。
(3)环境敏感区:指一些水质较敏感的区域,如沿河两岸、湖面上升和排放口等,有限但较多风险污染源聚集。
2.3 对保护区划分过程中,应采用生态环境承载力及水质指标进行评价,并根据实施保护需要结合乡镇(街道)的实际情况备选增减专项保护水域。
三、实施3.1 保护区划分和管理应在水源安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强调预防,突出治理污染源;重点抓好尾水污染的综合治理,促进污染物产生源头封锁,实现污染点控制,确保水源水质可继续保护、保持或稳步改善。
3.2 对保护区划分需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水源地保护水域水质,把水源安全放在首位:(1)建立保护区活动监管机制,强化保护监测,提升污染苗头报警能力;(2)加强环境管理,控制人工污染,配合农村饮水安全的水质安全保障要求;(3)构建多引污排防护系统,及时缩小污染物进入水源水深的范围;(4)建设规范的水源取用和排放设施,确保取水排水的质量。
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
![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062b531b0717fd5370cdc28.png)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简述饮用水安全关系千百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证饮用水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对饮用水越来越高的要求,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以及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
设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是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最大可能免受人类活动影响、保证水质安全的重要措施。
保护区分级如下:一级保护区:在取水口附近划定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以保证取水口水质安全。
二级保护区:在一级保护区外围划定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以保证在正常情况下满足水质要求,同时在出现污染饮用水源的突发情况下,保证有足够的采取紧急措施的时间和缓冲地带。
准保护区:在二级保护区外围划分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以防范二级保护。
目前我国饮用水水源主要有二维水质模型计算法与经验法。
1)二维水质模型计算方法水质模型(water quality model):根据物质守恒原理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描述参加水循环的水体中水质组分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生态学诸方面的变化、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
水质模型可按其空间维数、时间相关性、数学方程的特征以及所描述的对象、现象进行分类和命名。
从空间维数上可分为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模型。
二维水质模型能反映的问题:实际河渠或水库湖泊都有固体边壁存在,当污染物迁移、扩散遇到边界时有3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一种是物质被边界完全吸收;另一种是物质被边界完全反射;第三种介于完全吸收与完全反射之间,对于水质而言,完全反射为最不利情形。
因此可以利用模型的反映特征以及计算得到的污染带长度可以确定各级保护区的水域范围。
2)经验法;针对不通的水源类型和保护区级别有不同的经验。
列如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水域长度为取水口上游不小于1000米,下游不小于100米的河道水域。
一级保护区水域宽度为按5年一遇洪水所能淹没的区域作为保护区水域的宽度。
通航河道一级保护区宽度以河道中泓线为界靠取水口一侧范围,非通航河道为整个河宽。
饮用水源地划分方案
![饮用水源地划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72312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b.png)
饮用水源地划分方案一、为啥要划分饮用水源地。
咱每天都得喝水,这水要是不干净,那可就麻烦大了。
所以呢,得专门划出一块地方作为饮用水源地,就像是给咱们的饮用水找一个超级安全的老家一样。
这个地方要是保护好了,咱们喝的水就干净、健康,身体也能棒棒哒。
要是不划分好,啥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能影响水源,那水的质量就没法保证啦。
二、划分的依据是啥。
1. 水源的类型。
首先得看看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
地表水就是那些河流、湖泊里的水,地下水呢,就是藏在地下的水。
不同类型的水源有不同的特点,保护起来的方法也不太一样。
比如说地表水,要是河流旁边有很多工厂乱排污水,那河水肯定就脏了。
而对于地下水,要是地上到处乱扔垃圾,垃圾里的有害物质可能就会慢慢渗到地下水里去。
2. 周边环境。
水源地周边的环境也很重要。
如果周围都是农田,那得小心农药、化肥啥的会不会流到水源里。
要是周边有居民区,那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就得特别注意。
还有像一些工业区域,那更是要离水源地远远的,不然那些工业污染可就像小恶魔一样钻进水里去了。
3. 水量和水质的现状。
要知道这个水源现在有多少水,水的质量咋样。
要是水量本来就不多,还不保护好,以后咱可就没水喝啦。
水质要是已经有点差了,那划分的时候就得更加严格,想办法让它变好。
三、具体的划分范围。
1. 一级保护区。
这可是水源地的核心保护区域,就像皇宫里最核心的内殿一样。
对于地表水的一级保护区,一般是以取水口为中心,向周围画一个圈。
这个圈的大小呢,河流可能是取水口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这样的范围,湖泊可能是半径500米的范围。
在这个区域里,那可是超级严格的,基本上除了必要的取水设施,啥都不能有。
不能有工厂,不能有养殖场,人也不能随便进去搞破坏。
对于地下水的一级保护区,就是以开采井为中心,半径可能是50米左右的一个圆形区域。
这里面同样不能有污染源,要保证地下水源的纯净。
2. 二级保护区。
二级保护区就像是一级保护区的外层保护圈。
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b0207c1c4b35eefdc9d3332e.png)
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篇一:沙河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沙河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为加强我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依法保护饮用水水源,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特拟定我镇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一、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确定已作为水源地的水源有:五郞沟水库、柴家沟水库。
二、饮用水源地基本情况介绍(一)五郞沟水库饮用水源地五郎沟水库位于南江县沙河镇五郎村三社,距南江县城约46km,是一座以农田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重点小(2)型水利工程。
总库容44万m,死水位为927.0m。
五郞沟水库饮用水源地20XX年投入使用,五郞沟水库沙河镇饮用水水源取水口位置:东经106°43′13.2″,北纬32°14′57.9″,服务人口5000人,年提供饮用水20万立方米。
(二)柴家沟水库饮用水源地柴家沟水库位于南江县红四乡石梁村,是一座以农田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重点小(2)型水利工程。
总库容40万m。
柴家沟水库饮用水源地20XX年投入使用,柴家沟水库沙河镇饮用水水源取水口位置:东经33106°39′48.4″,北纬32°12′55.1″,服务人口5600人,年提供饮用水22万立方米。
三、划定保护区的有关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XX)(四)《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五)《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XX)(六)《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七)国家环保总局《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纲要》四、水源保护区划定范围(一)五郞沟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一级保护区:五郎沟水库正常水位线以下的全部水域及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米范围内的陆域,面积0.113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五郎沟水库上游除一级保护区外的整个流域,面积3.5平方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01 20* 1&-)%&,.)%3 *)4&*)%& 506*+& 7,.&* (*0.&+.)0% ,*&,5 ,%1 ).5 ,((-)+,.)0%
8# 9&%% ,:; <)%3! ,=>?@A B)%3C/6)! ,D>?@ E),0C7&%8 ,FG E),0C’)%3% ,F# H0%3% ,F#; I6%% (% ! "#$%&’(%& )*(+,%-,$. /%+,*(%01%2$. 3(%,2(*,%& 41%21* ,"#$%&56(# I%$$#I,46,%$ ; ! ! 46,%171 8171$*-6 9-$’10: (; /%+,*(%01%2$. <-,1%-17 , =1,>,%& %$$$%!, 46,%$ ; 8 ! "#$%&’(%& )*(+,%-,$. =#*1$# (; ?,>,$%& 8,+1* =$7,% 9’0,%,72*$2,(% ,@6#6$, I%9$9$,46,%$ ) $J5.*,+.:LB>EM 3? NOE EBP4C@DBP?=?Q H3?HERN,B? EAR=P=HB4 AENO3M S3P ME4=?EBN=?Q ?3?@N=MB4 P=TEP=?E >37PHE DBNEP RP3NEHN=3? BPEB> DB> RP3R3>EM D=NO B H3ARPEOE?>=TE PESEPE?HE N3 NOE S3PE=Q? EUREP=E?HE B?M NOE BHN7B4 >=N7BN=3?> 3S .O=?B, =?H47M=?Q NOE NCRE 3S DBNEP >37PHE 3S >37NOEP? ?3?@N=MB4 P=TEP>,AB<3P R3447NB?N>,OCMP3MC?BA=H HOBPBHNEP=>N=H>,B?M E?T=P3?AE?NB4 AB?BQEAE?N,>3 B> N3 =ARP3TE NOE 3REPBV=4=NC 3S PEQ74BP NPBM=N=3?B4 EAR=P=HB4 AENO3M> 5 (OE RP3R3>EM AENO3M DB> BRR4=EM N3 NOE J H=NC 3S W7B?QM3?Q /P3T=?HE 5 (OE A3?=N3P=?Q MBNB >O3D NOBN NOE ME4=?EBNEM BPEB => PEB>3?BV4E 5 K&L 70*15:>37PHE DBNEP RP3NEHN=3? BPEB>;P=TEP=?E MP=?X=?Q DBNEP >37PHE;ME4=?EBN=3? NEHO?=Y7E;EAR=P=HB4 AENO3M>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既是一个区域地理概念, 又
[+, -] 不规范 。!..* 年之后, 原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
施的 /0 1 2 ""-—!..* 《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 规范》 , 逐步规范了我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 作。该技术规范要求, 根据取水区域所在的水体特 征、 距离取水口远近和水质保护目标的需要, 划分为 即: 一级保护区、 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 ! 3 " 个区, [,] 区, 划定技术方法有经验值法和数值模型法 。
的判断标准。由于数值模型法技术上要求较高, 既 需要较详尽的水文资料, 又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值模 拟计算专业人才, 故经验值法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普 遍。本研究提出的经验值法借鉴美国迁移时间法 的应急和预警理念, 即基于污染物传递时 (2<2 法) 间, 以污染物与河流相同的流速计算从上游的监测 , 该时间为管理者 点到下游取水口的迁移时间 (2<2) 提供了污染事件的反应时间, 以便管理者对污染事件
[%] 是一个法律概念 。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目
M
系
河流型水源保护区划分研究进展
发达国家一般都有较完备的水源地保护法律体
[!]
的, 在于采取预防性措施保护饮用水源免受污染, 确 保公众健康。在我国当前经济高速发展、 土地供应 紧张的现状下, 科学合理地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解决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是一 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 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经验值划分技术
我国河流众多, 长度在 + ... 45 以上的河流有 流域面积超过 + ... 45! 的河流有 + 6.. 多 !. 多条, 条。!..* 年全国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显 示, 我 国 河 流 型 水 源 地 + !(" 个, 占水源地总数的 从区域分布看, 河流型水源主要分布在南方 "+7+8 , 地区。因此, 研究南方地区河流型水源保护区划分方 法对我国河流型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9" 河流型水源分类 河流水源类型以潮汐影响因素可分为不受潮汐 影响的非潮汐河段水源和潮汐河段水源; 以流速和 水力坡降因素分为山区河流水源和平原河流水源; 另有一种特殊类型, 即闸坝型水源, 是用拦河闸 (坝) 截断河流, 抬高水位形成的河流型水源, 包括河口闸 坝型和低水头拦河闸坝型水源两种。 !9! 河流型水源特征 不同类型的河流型水源, 水文特征有明显不同, 当排放条件一定时体现在空间和时间上较明显的水 质差异。 !#!#" 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水源 山区河流通常位于流域的上游和中游, 河谷狭 窄, 横断面多呈 : 或 ; 形, 两岸山嘴突出, 岸线犬牙 交错很不规则; 流量大, 河道纵向坡度大, 水流急, 污 染降解快, 因此, 山区河流型水源地的区位条件和水
, 相应的具备了较成熟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
分技术。欧美许多国家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方面 积累了大量经验, 其中德国有 %$$ 多年的水源保护
[8] 区建设史, 保护区划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 德国尽
可能将取水口所在流域区全区划定为水源保护区,
作者简介: 易雯 (%9:8 —) , 女, 湖南怀化人,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饮用水源水质安全管理技术研究。 )@AB=4: C=DE?$$FG %:8 5 H3A
・ :! ・
水源保护区至少要包括流域区内取水口上游区, 水 分级保护 ; 源保护区内部分级划出 ! 到 " 个分区, 美国 #$% 规定, 地表水水源保护区 ( &’$%) 必须包 括公共供水系统取水口的整个上游流域直到州边 界, 划分方法主要有地形边界划分法、 阶梯式后退
[( )] ! (又叫缓冲地带法) 和迁移时பைடு நூலகம்计算法 ; 俄罗斯依 ["]
h <% $ = >! $ ?@A!$ @ B _8 $ %BC%$ 4
北京 I%$$#I; ! 5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D% $ E
F%
(% 5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广东 广州 I%9$9$)
广东 珠海 %$$$%!; 8 5 广东省西江流域管理局,
摘要: 为提高河流型水源保护区经验法划分的针对性、 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借鉴国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的相关理念, 在充分考虑我国南方非潮汐河段河流型水源地类型、 主要污染源、 水文水动力特征、 管理监督等 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预警的非潮汐河段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经验值划分方法, 并以此划分了广 东省 J 市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跟踪验证监测显示, 划分范围基本合理。 关键词: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河流型饮用水水源; 划分技术; 经验值法 中图分类号: K8!%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988 $# $$:! $I ! ! !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水 资 源 保 护 &’()* *)+,-*.)+ /*,().(0,1
2345 !" 135 # 6745 !$%%
!"#: %$ 5 89:9 ; < 5 =>>? 5 %$$# :988 5 !$%% 5 $# 5 $%: !
非潮汐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经验值划分法及实例 应用
[)] 的预警概念, 针对 做出正确的反应并采取有效对策
非潮汐河段水源特征, 在 /0 1 2 ""-—!..* 《饮用水水源 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基础上, 提出基于预警的非潮 汐河段河流型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 ・ )" ・
!"#"$ 划分考虑因素 河流型水源水质的影响因素众多, 包括水源所 在的地理位置、 水文、 气象、 集水汇流特征、 地质特 征、 土地利用、 水动力特性、 水域污染特征、 污染源分 布、 排水区分布、 水源地规模、 水量需求等。经验值 法既要从时空尺度考虑水源水质, 又要遵循科学性、 代表性、 针对性、 可度量性、 易获取性等原则, 综合考 虑水源类型与区位特征、 污染状况、 环境监管、 环境 风险等对水源水质有高度关联影响的因素: 尤其是区分山区 % & 识别不同类型的河流水源, 河流与平原河流和特殊类型的闸坝河流水源, 以提 高保护区划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对山区河流, 因 水力坡降大、 水流急, 从保护和应急角度考虑, 水域 长度应长些; 对闸坝河流水源要考虑其特殊性。 分 ’& 依据对水源水质和水源地周边污染源结构、 布、 排放量等的分析, 判断水源地的污染状况、 主要污 染类型和较不利水文条件, 提高经验值法的代表性。 ( & 依据水源环境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程度, 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等因素, 判断环境监管水 平, 作为保护区划分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分析水质恶化的驱动 )& 识别各种环境风险, 力, 充分考虑潜在风险带来的环境压力, 做好防范预 警。具体划分见表 ! 所示。 !"#"! 参数值的确定 !"#"!"$ 河段平均流速 影响河流污染物扩散输移的水文参数很多, 如: 流速、 流量、 扩散系数、 水力坡降等, 但大多难以获 取。为使山区河流与平原河流的界定简单化, 从易 获取性出发, 选择影响河流污染物扩散输移的重要 水文参数河段平均流速作为划分指标, 提高方法的 可操作性。广东省多年水文资料显示, 丰水期大江 大河上游河段平均流速为 !"# $ % & ’ (, 枯水期为 )"* $ !"# & ’ (。本研究选择此范围的河段平均流速作 为不同水期、 不同污染类型非潮汐河段河流型水源 保护区的划分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