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A1》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非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以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知识,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机械设计基础能力训练。

三、课程目标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2、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3、进行较为全面的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等的训练。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

后续课程:专业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毕业设计等。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1、选用教材:杨可桢等主编.《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2、王昆等主编.《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六、课程设计进度表七、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讲解和设计过程的现场指导相结合,通过具体的设计对象和任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学习的机器设计以及机械零件设计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机械设计工作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备简单机械的设计能力。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本课程是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束后的一个综合训练环节。

要结合具体的设计任务,掌握机器设计程序和通用零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要多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如标准、规范等),认真地进行机械设计工作基本技能的训练。

2、学生完成本课程须耗费的时间为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投入全部精力到为期2周的课程设计中,达到具备简单机械的设计能力的目标。

3、学生的上课、讨论、计算说明书等方面的要求认真听好设计指导课,做好笔记,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在设计过程中,主动与老师探讨问题;针对课程设计题,积极思考,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组成、特点和应用 场景。
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分 析方法,能够绘制运动曲线图。
平面连杆机构的力分析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受力分析方法,能够计 算各构件的受力情况。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步骤和方法,能够 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机构设计。
螺纹连接结构设计
了解螺纹连接结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能 够设计出满足使用要求的螺纹连接结构。
键连接设计
键连接类型与特点
了解常见键连接类型(如平键连接、半圆键连接、楔键连接等) 及其特点,掌握各类型键连接的适用场合。
键的选择与强度计算
熟悉常用键的标准和规范,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键,并 掌握键连接的强度计算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
• 课程概述与目标 •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 常用机构设计 • 传动系统设计 • 轴系零部件设计 • 连接与紧固件设计 • 课程设计与实践环节 • 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概述与目标
课程背景与意义
机械设计是制造业的基础,对于 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
要意义。
了解销孔的加工方法和装配要求,能够正确加工和装配销连接。
07
课程设计与实践环节
课程设计任务书解读与选题指导
解读任务书
详细解读课程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目标、要求 和限制条件。
选题指导
提供选题建议,引导学生选择符合自身兴趣和专 业方向的课题。
课题分析
帮助学生分析课题,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和实施 计划。
02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机械设计基本概念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这方面的分析、设计能力,并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由于本课程的特点,它不仅为学习后续课程,也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建立基础。

其功能让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建立基础。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机电一体化预备技师高级技工专业。

本课程120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是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桥梁,同时,本课程的知识也可直接用于生产实际,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尽可能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将本课程的内容与其他专业课或技术基础课的内容集合起来。

讲课中尽量将机械原理部分和机械设计部分分开讲。

四、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l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2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技能,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4具有通过实验和观察去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

5了解机构组成原理,掌握机械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自由度计算和运动条件的判定。

6了解机构运动和受力分析方法,并能用于简单机构的分析。

7掌握常用机构的类型、特点和应用,以及相关的基本设计和计算方。

8了解刚性转子的静、动平衡原理,周期性与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简易计算方法。

9了解其它常用机构和组合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和传动特点。

10了解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创新设计的基本知识。

11建立机械设计的总体概念,掌握静强度、疲劳强度计算的概念和公式,学会用图解法确定零件的极限应力,了解零件接触强度、摩擦与磨损的性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学科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涵盖了机械零件的选择、设计、分析、制造和测试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使其能够独立设计和开发机械系统。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机械零件的类型、结构、材料和制造工艺等基本知识。

2、掌握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和性能特点,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

3、能够应用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基本理论进行机械系统的分析和计算。

4、熟悉机械系统的测试技术,能够进行测试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机械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零件的类型、结构、材料和制造工艺等基本知识。

2、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和性能特点,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

3、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基本理论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4、机械系统的测试技术,包括测试方案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处理。

5、机械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创新设计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小组讨论和课外作业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课外作业和实验成绩等。

2、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

3、设计作品:学生分组完成一项机械系统设计任务,通过作品展示和答辩的方式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和参考书:选用优秀的机械设计基础教材和参考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料。

2、实验设备:提供各种机械零件和机械系统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机械设计Machine Design课程负责人:龙振宇二、学时与学分:60学时3学分三、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四、课程教材:龙振宇主编,机械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8月五、参考教材:濮良贵纪名刚主编,机械设计(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邱宣怀主编,机械设计(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2月余俊等主编,机械设计(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六、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七、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任务《机械设计》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

在机械类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它是主要课程。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创新思维,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应着重创新能力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

本课程的目的及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1.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机械系统综合设计能力。

2.树立正确的设计思维,了解国家当前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

3.具有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

4.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5.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6.对机械设计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1.教学基本内容机械设计总论: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机械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机器设计的基本原则,标准化等。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机械零件的失效,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计算准则,摩擦、磨损和润滑,寿命和可靠性概述,机械零件常用材料和选用原则,机械零件的工艺性等。

联接件设计:螺纹联接,键、花键联接,过盈配合联接等。

传动件设计: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螺旋传动等。

轴系零、部件设计:轴,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

其它零部件设计:弹簧,机架零件,减速器,无级变速器等。

创新设计:创新设计重要性、基本原则及基本方法,实例分析。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Exercise of Mechanical Principle一、设计的性质与任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可在本课程讲授2/3后进行,亦可在本课程学完后集中进行。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是:1.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2.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独立解决有关本课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于机械的运动学、动力学的分析和设计有一较完整和系统的概念;3. 使学生能受到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训练,具有初步的机构选型与组合,确定运动方案的能力。

4. 使学生掌握进行机械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和设计的图解方法,以及借助于计算机进行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和设计的解析方法;5.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制图和运用计算机及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6. 通过编写说明书,培养学生表达归纳、总结、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的基本要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要求包括下述几个部分:1.主体机构设计图(A3或A4图纸)和辅助机构设计图(A2或A3图)各1张;2.机器运动简图(全部或一部分)(A2图纸)1张;3.运动分析及运动线图(A1图纸)(4~5人一组)1张;4.动态静力分析及等效力矩线图(A1图纸)(4~5人一组)1张;5.编写设计说明书约6000字。

若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则要求用2号图作任意一位置的运动分析和动态静力分析,在说明书中附上打印的计算机程序(子程序除外)及其计算结果和线图。

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工程图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理论力学、机械原理等。

四、课程设计内容1.确定执行构件的运动及其相互协调配合关系机器的工作原理确定之后,用运动循环图来表示机器预定职能所需的所有执行构件的动作形式、运动参数和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关系。

2.确定原动机的类型和运动参数原动机的类型和运动参数将影响机械传动的形式、机构类型的选择和机构系统的复杂程度,选择时应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部分的重量、尺寸、价格、机构系统的复杂程度以及机械效率等各方面的因素。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代码:54E01325学时分配:32学时赋予学分:2学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后续课程:毕业设计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

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它在培养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本课程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备机械设计中的一般通用零部件设计方法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开设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关于机构的运动分析、受力分析和机器动力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初步的分析和设计能力,逐渐形成规范的设计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且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及技能,对于一些机械领域的新成果和开展定向有一定的了解。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1、课时分配按照课程内容,分成15个教学单元,各单元的课时安排如下表。

2、教学内容安排绪论【教学内容】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基本要求】•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了解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培养的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对机械设计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第1单元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教学内容】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大学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大学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涉及到机械结构设计、机械零件绘制和机械系统设计等内容。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机械结构、机械零件和机械系统等内容。

2.学习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机械力学、机械材料和机械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3.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技能,包括机械结构设计、机械零件绘制和机械系统设计等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基础(1)机械设计概述(2)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3)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4)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2.机械结构设计(1)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2)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3)机械结构设计的常用工具和软件3.机械零件绘制(1)机械零件绘制的基本原理(2)机械零件绘制的基本方法(3)机械零件绘制的常用工具和软件4.机械系统设计(1)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2)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3)机械系统设计的常用工具和软件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2.实验教学:进行机械结构设计、机械零件绘制和机械系统设计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课程设计:安排机械设计的实践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课程设计等内容。

2.期末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践能力评估:考察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课程设计中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与机械设计相关的的教材。

2.教学软件:使用常见的机械设计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等。

3.实验设备:提供机械设计实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设计的一门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应用机械设计软件进行设计与分析,并获取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机械零件的基本设计方法和计算原理;3. 熟悉机械设计软件的使用,能够进行零件三维建模和装配设计;4. 能够分析和评估机械设计的性能和可靠性;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1)机械设计的概念与分类(2)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3)机械零件的功能、特性和要求2. 机械零件的设计(1)标准零件的选择与使用(3)轴类零件的设计与计算(4)轴承的选择与安装(5)齿轮传动的设计与计算3. 机械设计软件的应用(1)CAD软件的基本操作(2)三维建模与装配设计(3)有限元分析与性能评估4. 机械设计案例分析(1)实际机械设计案例的讲解和分析(2)学生个人或小组设计项目实践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理论讲授、实例演示、案例分析、软件操作实践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机械设计基础》2. 参考书目:(2)《机械设计与制图》(3)《机械CAD设计与计算》(4)《机械设计案例分析》六、考核与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应用能力。

4. 设计实践项目: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一个机械设计项目,包括设计方案、设计报告和实物展示。

七、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期的周数和课时安排,制定具体的教学进度安排和实施计划,确保课程内容的全面覆盖,并留出一定时间进行案例分析和设计实践。

八、其他注意事项为了提高课堂效果,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CAD软件操作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sk034211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of Machine Design课程类型:实践教学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2周/2适用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一、课程设计性质与任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对典型的传动装置进行设计,其中包括连接件设计、传动件设计、轴系零件设计及箱体类零件设计。

主要设计任务有:典型零部件的设计计算与选择、零部件结构设计、总装配图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

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培养设计能力。

二、课程设计与其他课程或教学环节的联系先修课程:工程制图、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几何量精度设计与检测等。

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与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好掌握机械设计基础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

2.通过课程设计,掌握相关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机械设计能力。

3.通过课程设计,培养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通过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培养资料分析与归纳的能力。

5.通过设计及答辩过程,锻炼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最终成绩由平时表现、图纸及说明书质量、答辩情况等组合而成。

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平时表现:30%。

主要考核设计过程中态度是否端正,能否按时出勤,独立完成设计。

图纸及说明书质量:50%o主要考核结构设计是否做到正确合理,表达清楚,线条清晰, 内容齐全。

说明书撰写是否规范正确,内容是否齐全,书写工整。

答辩情况:20%o主要考核能否正确描述设计原理及所解决问题,正确回答与设计相关的问题。

八、课程设计参考资料[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王连明.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宋宝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杨可桢,程光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024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024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辅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
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 学生完善和优化设计方案。
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
针对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 给予解答和指导,确保设计过程顺利进行。
课程设计成果展示与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安排适当的时间和地点,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成果展示, 以便互相学习和交流。
根据机械零件的特殊要求,选 择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
陶瓷等。
复合材料
根据机械零件的综合性能要求, 选择复合材料,如金属基复合
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等。
材料选择原则
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工艺性能 良好、经济性合理和环境友好。
03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
轴承与轴的设计
轴承类型与选择
了解各种轴承类型、特点及应用 场景,掌握轴承选择方法。
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和目标,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学 生的课程设计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进行课程设计答辩 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答辩,就设计思路、设计过程、设 计成果等方面进行阐述和答辩,以便进一步检验学生的设 计能力和水平。
课程设计总结与反思
指导学生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对课程设计过程进行总结,包括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设计步骤等方面的总结, 以便在今后的设计中加以借鉴和应用。
学生未来学习方向建议
深入学习机械设计理论 建议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机械设计相关的 理论知识,掌握更加扎实的设计基础。
关注机械设计前沿技术 建议学生关注机械设计领域的最新技 术和发展趋势,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
态度。
拓展现代设计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 优化设计等现代设计方法,提高设计 能力和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A1》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10111010课程英文名称:Machine Design (A1)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能源与动力工程装甲车辆工程等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机械设计A1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

在培养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为学生从事机械方面的设计、制造、研究和开发奠定重要的基础,具有增强学生适应机械技术工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二)知识、能力、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机械设计A1是一门概念性强,应用灵活的课程,要求明确机构、机构压力角、机构倒置、自锁、死点、基本机构、基本参数、尺寸等基本知识点的概念。

熟练掌握运动分析、结构分析、力分析的方法;熟练掌握主要机构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熟练掌握速度波动调节的方法和计算。

能够设计一个简单机械装置的传递方案,包括机构综合和尺寸设计。

(三)实施说明机械设计A1课程,除课堂理论教学外,还包含了实验教学及课程综合设计两大实践性教学内容,后两者已独立设课,单独记分,将单独编写教学大纲。

本大纲为机械设计A1课程理论教学的大纲。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根据教学进程安排1-2次课程大作业,部分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自学。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应在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大学物理、理论力学等课程之后开出,理论力学应特别讲清楚速度瞬心、相对运动原理、点的复合运动、动能定理等概念。

(五)对习题、实践环节的要求课后作业要少而精,但对重要概念和基本方法要尽量覆盖面宽。

课程实验部分和课程设计部分均单独设课,单独考核,具体要求见相关大纲。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2.考核目标:考查学生对机构的组成、常用机构、机构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应用机构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80%)(七)参考书目1.《机械原理》,孙桓,陈作模,葛文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2.《机械原理》,邹慧君,郭为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3.《机械原理》,申永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二、中文摘要机械设计A1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研究机构的组成原理、各种常用机构的运动及动力性能分析与设计方法、机构运动学及机器动力学和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等基本问题。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达到可以解决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构运动设计问题,并具备拓展机械设计知识,解决相应的机械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部分机构的结构分析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 实验:0 上机:0第1.1部分机构的组成(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学习方法等;2)掌握机器、机构、构件、运动副等基本概念。

第1.2部分机构运动简图(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掌握构件、运动副的表达形式;2)熟练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

第1.3部分机构自由度的计算(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掌握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2)熟练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3)掌握机构自由度计算时的注意事项。

第1.4部分机构的组成原理及机构分析(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掌握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2)掌握平面机构的结构分类,掌握基本杆组的构成及应用意义;3)能熟练进行平面机构的高副低代;4)熟练掌握机构的结构分析,并能准确判定机构的级别。

重点: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机构的结构分析难点: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及计算自由度时虚约束的考虑习题: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的自由度计算;机构的结构分析第2部分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第2.1部分瞬心法求机构的速度(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正确理解速度瞬心的基本概念;2)掌握速度瞬心位置的确定方法;3)熟练掌握用速度瞬心法对平面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重点:速度瞬心的概念;速度瞬心法对平面机构进行速度分析难点:速度瞬心位置的确定方法,利用速度瞬心法对平面机构进行速度分析习题:速度瞬心位置的确定,利用瞬心对平面机构进行速度分析第3部分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第3.1部分连杆机构特点,四杆机构类型及应用(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组成及其主要优缺点;2)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3)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方法和演化型式;4)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情况。

第3.2部分四杆机构的基本知识(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掌握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条件;2)掌握四杆机构的机会运动和行程速比系数;3)掌握四杆机构的传动角和死点。

第3.3部分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了解四杆机构设计的基本问题;2)掌握按连杆位置、连架杆对应位置、急回特性等要求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方法;3)了解解析法设计四杆机构的基本思想。

重点:四杆机构的类型;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难点:有关机构倒置的问题、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设计习题:有关平面四杆机构的传动角、压力角、急回运动、曲柄存在条件等的分析计算;四杆机构的设计问题第4部分凸轮机构及其设计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第4.1部分凸轮机构的应用分类(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1)了解凸轮机构的应用、组成;2)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及功能。

第4.2部分推杆的运动规律(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掌握推杆的运动规律基本形式及其特点;2)了解推杆运动规律的选择和组合原则。

第4.3部分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掌握凸轮廓线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2)掌握图解法设计凸轮廓线;3) 了解解析法设计凸轮廓线。

第4.4部分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1)掌握凸轮机构中的作用力情况和压力角的选择;2)掌握确定凸轮基圆半径的原则;3) 掌握凸轮滚子半径、平底推杆尺寸的选择原则。

重点:推杆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及其选择原则,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凸轮基圆半径与压力角及自锁的关系难点:凸轮廓线设计中所应用的“反转法”原理,压力角及自锁习题:凸轮机构的分析,凸轮机构的设计第5部分齿轮机构及其设计总学时(单位:学时):12 讲课:12 实验:0 上机:0第5.1部分齿轮机构类型及渐开线齿廓曲线(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及应用场合;2)掌握平面齿轮机构的齿廓啮合基本定律;3)掌握渐开线齿廓及其啮合特点。

第5.2部分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几何尺寸(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了解齿轮各部分的名称、符号;2)熟练掌握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参数;3)熟练掌握渐开线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第5.3部分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2)熟练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中心距和啮合角的关系;3)深入理解一对齿轮的啮合过程;4)熟练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连续传动条件。

第5.4部分渐开线齿轮的切制及变位齿轮(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了解渐开线齿轮的范成原理;2)掌握渐开线齿轮的根切、最小齿数、变位齿轮传动概念;3)了解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机构的传动类型及特点;4)了解变位齿轮的设计计算过程。

第5.5部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了解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机构的特点;2)掌握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机构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3)掌握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机构的啮合传动;4)了解斜齿轮当量齿轮和当量齿数的概念。

第5.6部分直齿圆锥齿轮传动及蜗轮蜗杆传动(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了解直齿圆锥齿轮机构和蜗轮蜗杆机构的特点;2)了解直齿圆锥齿轮机构的背锥及当量齿轮的概念;3)掌握直齿圆锥齿轮机构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4)了解蜗轮蜗杆机构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重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外啮合传动的基本理论和设计计算。

难点:一对轮齿的啮合过程;变位齿轮的概念;根切产生的原因及不发生根切的条件,斜齿轮和锥齿轮的当量齿轮和当量齿数。

习题: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及变位齿轮的设计计算,有关斜齿圆柱齿轮机构、蜗杆蜗轮机构、圆锥齿轮机构的设计计算第6部分齿轮系及其设计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第6.1部分齿轮系及定轴轮系传动比(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掌握齿轮系的分类及应用情况;2)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第6.2部分周转轮系、复合轮系传动比(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掌握周转轮系和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2)了解轮系的功能、应用和设计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重点:轮系的传动比计算难点: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轮系设计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习题:各种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第7部分其它常用机构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等间歇机构的运动原理;2)了解机构的组合方式与组合机构,组合机构的类型及功能及设计方法。

重点:间歇机构的运动原理,组合机构的类型难点:间歇机构的运动原理,组合机构的设计习题:组合机构的设计第8部分机械系统动力学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第8.1部分机械的平衡(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了解机械平衡的目的和内容2)掌握刚性转子静平衡、动平衡的原理和计算方法;3)了解刚性转子的平衡实验及转子的许用不平衡量。

4)了解平面机构平衡的基本概念。

重点:刚性转子静、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难点:刚性转子动平衡概念的建立习题:刚性转子的动、静平衡设计计算第8.2部分机械的运转及运动方程式(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了解作用在机械上的力及机械的运转过程;2)理解单自由度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的概念及建立方法;3)了解机械运动方程式的建立及求解。

第8.3部分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了解产生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原因;2)掌握机械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原理;3)熟练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近似计算方法。

重点:等效的概念,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原理,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

难点:机械运动方程式的建立及求解,最大盈亏功的计算方法习题:飞轮设计第9部分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了解机械工作原理的拟定;2)了解执行构件的运动设计和原动机的选择;3)掌握机械的工作循环图设计;4)掌握机械系统方案的拟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