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公因式法(说课稿)
14.3.1提公因式法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4.3.1 提公因式法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理解提公因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2.掌握利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提公因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2. 教学难点•利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复杂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提公因式法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举例说明提公因式法的应用场景,如化简分式、求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等。
通过这些例子,激发学生对提公因式法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2. 知识讲解(20分钟)2.1 提公因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提公因式法是一种将一个多项式表达式分解为两个因式的方法。
通过提取出多项式中的公因式,将多项式分解为乘法形式。
例如,对于多项式7x + 14y,我们可以提取出公因式7,得到7(x + 2y)。
通过提公因式法,我们成功将多项式分解为两个因式。
2.2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在提公因式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利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例如,对于多项式x^2 - 4,我们可以将其因式分解为(x + 2)(x - 2)。
通过提公因式法,我们成功将多项式分解为两个因式。
3. 实例演练(25分钟)在讲解完提公因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后,通过多个实例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从简单的例子开始,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逐步掌握提公因式法的运用技巧。
示例1:将多项式3x + 9分解为公因式和提公因式。
解:3x + 9 = 3(x + 3)示例2:将多项式a^2 - 4a进行因式分解。
解:a^2 - 4a = a(a - 4)示例3:将多项式2x^3 + 4x^2 + 6x进行因式分解。
解:2x^3 + 4x^2 + 6x = 2x(x^2 + 2x + 3)4. 板书总结(5分钟)将提公因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进行总结,并通过板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重点标记提公因式法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以便后续复习和巩固。
《提公因式法》说课稿
《提公因式法》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提公因式法》,所选用的教材为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第2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习因式分解一是为解高次方程作准备,二是学习对于代数式变形的能力,从中体会分解的思想和逆向思考的作用。
它不仅是现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本章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运算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事实上,它是整式乘法的逆向运用,与整式乘法运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因式分解的变形不仅体现了一种“化归”的思想,而且也是解决后续——分式化简、解方程等学习的基础,为数学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因此,因式分解这一章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1、八年级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较敏感,并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2、八年级学生对整式的运算比较熟悉,对互逆过程也有一定的感知。
3、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如何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3)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观察出多项式的公因式,并根据分配律把公因式提出来。
◆教学难点:让学生识别多项式的公因式。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多项式公因式的意义,初步会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能力目标:通过找公因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在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时,先让学生自己找公因式,然后大家讨论结果的正确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说课稿1可修改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说课:14.3.1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一、 教材分析
提公因式法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3节第一部分的内容,它是既整式乘法和整式除法后的又一重要的内容,这也是整式乘法的延续,与前面的知识联系十分紧密,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化简,一元一次运算的重要基础,学习好此节内容会使学生以后运算更加简单。
二、 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两个班均为普通班,多数学生基础较差,他们自我学习能力很弱,上课只能以课本基础的知识为主,来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
而在知识基础上,学生们已经学过整式的乘法,而且他们在小学已经接触了公因数的概念和乘法分配率,因此学习本节内容稍显容易,但在分解过程中的常规易错点问题,必需让学生反复训练,才能达预期目的。
三、 教学目标
1、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能够准确的判断什么是因式分解。
2、明白公因式的概念,熟练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3、经历探索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过程,学会逆向思考和整体看待的数学思想。
重点: 理解因式分解的定义及运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难点: 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熟练运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四、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运用类比,演绎归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归纳。
五、 教学流程图。
提公因式法(说课稿)
《提公因式法》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分解因式》的第二节内容《提公因式法》。
本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运算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在整个教科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事实上,分解因式是整式乘法的逆向变形,与整式乘法运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分解因式的变形不仅体现了一种“化归”的思想,而且也是分式化简、解方程等的基础。
本节则介绍一种最基本的分解因式的方法——提公因式法。
基于新课改和新理念,所以在这节课我极力体现“以合作探究精神及实践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基础上,能自主探究发表见解,并能和同学交流。
总之,要让课堂完全回归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
一、教学理念及设计:课堂是由老师和学生构成的一个活的机体,师生都是有生命力的,有感情的,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摈弃以往教学中的既定课程计划,而是要与学生共同建构一个充满笑声的孕育着无限生机的课堂。
在新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我的教学设计如下:《课改纲要》中强调:“对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这个理念指引我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要体现课改的“三个维度”的要求,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目标。
因此,我的三个学习目标的制定如下:知识目标:会确定多项式中各项的公因式,掌握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渗透化归、类比及整体的思想。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仔细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并在预定目标实现的同时,能突出重点即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的方法;突破难点即对隐含的公因式要注意符号的变化,提公因式时不能漏提系数;并尽量化难为易,各个击破。
《课改纲要》中明确指出,“教材只是教学工作的参考”所以既要遵循教材而又不唯教材,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
”所以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的教法学法如下:我注重问题情景的设置,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最新文档】提公因式法说课稿-范文模板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提公因式法说课稿篇一:因式分解说课稿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说课稿课题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专业指导教师吕晓亚班级201X级5班姓名李志春学号201X年5月8日一、课题介绍本节课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X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第十三章整式的乘除第五节的内容的第一课时.二、教材分析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因式分解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整式的乘除》第五节课的内容.因式分解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恒等变形.又是分式通分、约分的基础知识, 就本节课而言,着重阐述了两个方面,一是因式分解的概念,二是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它是继乘法的基础上来讨论因式分解概念,继而,通过探究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来寻求因式分解的原理.这一思想实质贯穿后继学习的各种因式分解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原理,而且又为后面学习因式分解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结合本节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特点等,考虑初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知目标):(a)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以及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b)理解公因式的概念和提公因式的方法;(c)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2)能力目标:通过对因式分解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观察、抽象、概括类比、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a)感悟数学的简洁美;(b)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习的信心.3、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的本质属性是学习整章因式分解的关键,而学生由乘法到因式分解的变形是一个逆向思维.在前两节整式乘法的较长时间的学习,造成思维定势,学生容易产生“倒摄抑制”作用,阻碍学生新概念的形成.因此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重点: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难点:确定公因式以及提出公因式后的另外一个因式.三、教法分析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成为他们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指导者.初二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因式分解的类型,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师生之间的探索,引导学生归纳出因式分解的定义,让学生参与思考,主动探究,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内容.本节课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有类比思想、归纳思想等.四、学法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考虑到这节课主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在自己的发现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我主要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归纳、分析,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并使学生从中体会学习的兴趣.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问题: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填空:?1?m?a?b?c??__________;?2?5?2x?y?3z??___________;?3?2xy?3?7x?11y?8z??__________.设计说明:从寻求简单算法入手的三个题目学生容易接受,由此提出因式分解的概念,一方面突出了多项式因式分解本质特征是一种式的恒等变形,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它可以与因数分解进行比较,从而对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也渗透着数学中的类比思想.在讲解新知识之前,我先让学生先完成下面的几个填空题:?1?ma?mb?mc?_________;?2?10x?5y?15z?___________;?3?6xy?14x2y?22xy2?16x2y2?________.鼓励学生根据整式乘法与逆向思维原理对上面三个题进行计算,若有学生能正确给出答案,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若没有的话,就再次解说复习时所做的填空题,引导学生观察所填的内容和此题的题干之间的联系,等学生都把答案说出来之后,我再归纳整理并板书:像这样,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多项式的因式分解(factorization),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2、展示新知辨一辨:下列变形是否是因式分解?为什么??1?3x2?xy?y?y?3x2?x?;?2?x2?2x?3??x?1?2?4;?3?x2y2?2xy?1??xy?1??xy?1?;?4?xn?x2?x?1??xn?2?xn?1?xn.有了因式分解的概念之后,为巩固概念,根据变式理论我特意设置了辨一辨环节共四个小题,它们都不是因式分解,从侧面巩固了概念.在辨一辨之后,我再让学生回头看做的第二个填空题,请学生归纳我板书:多项式ma?mb?mc中的每一项都含有相同的因式m,我们称之为公因式(common factor).把公因式提出来,把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显然,由定义知,提公因式法的关键是如何正确的找到公因式.让学生观察上面的公因式的特点,找出确定公因式的方法:(1)公因式的系数应取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2)字母取各项的相同字母,而且各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低的.有了找公因式的方法,接下来当然就是练习找公因式了.我设置了如下四个例题:例1:指出下列各多项式中各项的公因式:?1?ax?ay?az;?2?3mx?6mx2;?3?4a2?10ah;?4?x2y?xy2.设计说明:理解清楚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公因式的概念时教学继续进行的关键,而所谓的因式分解就是把多项式化为积的形式,分清它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对因式分解的概念的建立很有必要,而在学生中间展开辨析,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3、例题讲解,运用新知(通过实例演练,形成技能)学习了新的知识,就要会用它解决问题.结合本节课开始给出的第二个填空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记忆,同时给他们“学以致用”的思想.例2:请同学们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1?8a3b2?12ab3c;?2?2a?b?c???b?c?;?3??4a3?16a2?18a.和学生一起解答这三个问题之后,做出点评:(1)提出公因式后,要满足另一个因式不再有公因式才行.概括为:括号里分到“底”.这里“底”是指到不能再分解为止.(2)公因式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是多项式时应整体考虑直接提出.当1作为项的系数时,通常可以省略.但如果单独成一项时,它在因式分解时不能漏掉,概括为:某项提出莫漏1.。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提公因式法说课稿
14.3因式分解(一)14.3.1提公因式法说课稿古丽娜尔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3节因式分解的第一课时《提公因式法》。
学习分解因式一是为解高次方程作准备,二是学习对于代数式变形的能力,从中体会分解的思想、逆向思考的价值。
它不仅是现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严重基础。
事实上,因式分解是整式乘法的逆向运用,与整式乘法运算有密切的联系.分解因式的变形不仅体现了一种“化归”的思想,而且也是解决后续——分式化简、解方程、恒等变形等学习的基础,所以因式分解这一节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理解因式分解是式子的变形,而提公因式法是因式分解这一节学习的第一种分解因式的方法,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严重的方法,本节课确定如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1、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2、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关系,并能运用这种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3、了解公因式的概念,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学习重点:因式分解的概念及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学习难点:正确找出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及提公因式后另一个因式的确定;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情分析:1、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乘法,有了初步的逆变形思维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和运用法则的能力,对乘法的分配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解。
2、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三学小组模式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互学能力,所以本节课中应努力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怎样确定公因式和如何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注意学法指导,更要重视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思想。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分析: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选择“三学小组”模式组织教学,采用观察、讨论、演示、类比、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探究,由浅入深,由分外到大凡地提出问题。
湘教版七下数学3.2提公因式法(第1课时)说课稿
湘教版七下数学3.2提公因式法(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数学3.2提公因式法是本册书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介绍了提公因式法在因式分解中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因式分解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更复杂因式分解方法的前提。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提公因式法的规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提公因式法的基本步骤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式的乘法,对因式分解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运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时,往往会存在对公因式的确定不准确,以及对提公因式法的应用范围把握不清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认知困惑,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提公因式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提公因式法,并能运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提公因式法的基本步骤和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确定公因式,以及如何判断运用提公因式法的适用范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提公因式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尝试进行因式分解,引发学生对提公因式法的思考。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如何运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引导学生发现提公因式法的规律。
3.讲解与演示:对提公因式法的基本步骤进行讲解,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公因式的确定方法。
4.练习与反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提公因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提公因式法(说课稿)
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设计说明(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青岛版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本章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运算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事实上,它是整式乘法的逆向运用,与整式乘法运算有密切的联系.分解因式的变形不仅体现了一种“化归”的思想,而且因式分解是通分、约分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在解一元二次或高次方程、方程组、不等式中,因式分解是一种重要的解法;在研究代数式、三角式的恒等变形中,分解因式是主要手段之一;在数的计算中,因式分解也是进行简便计算的一种常用技巧。
本章的教育价值还体现在使学生接受对立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正确预见、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因此,分解因式这一章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学生分析:学情是教师确定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依据,本节课学情主要有:1、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乘法及因式分解的意义,有了初步的逆变形思维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和运用法则的意义,对乘法的分配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解。
2、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内容感兴趣,但学习急于求成,同时主动性和目地性不够明确,学习方法还比较欠缺,特别是符号问题,这对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尤其要对他们进行数学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培养。
(三)目标分析A: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会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2、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联系与区别.B: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多项式各项公因式的过程,并在具体问题中,能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会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进一步了解分解因式的意义,并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C: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又要培养大家合作交流意识。
(四)教法分析: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选择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法.就是让学生共同讨论,并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学习.的方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
【说课稿】 提公因式法(2)
提公因式法下面我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及评价等五部分来说这一节课,其中教学过程分为:复旧孕新、类比引入、学习新知、巩固新知、自主小结及学生作业6个部分,整个过程以计算题为载体,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新的知识。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因式分解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恒等变形。
它是学习分式的基础,又在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函数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是继整式乘法的基础上来讨论因式分解概念,继而,通过探究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来寻求因式分解的原理。
这一思想贯穿后继学习的各种因式分解方法。
2.教学重点: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3.教学难点: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之间的关系。
二、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以及它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学会用提取公因式方法分解因式。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分解因数到分解因式的类比过程,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通过与多项式的乘法相比较,发展逆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因式分解的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培养积极的进取意识,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含义与价值。
三、过程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了向学生提供更多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定为以下六个环节,分别为复旧孕新、类比引入、学习新知、巩固新知、自主小结及学生作业。
1.复旧孕新,算一算(看谁算得快)①-25×4+75×4②a()③(a+1)(a-2)④(2y)2[设计意图]通过算一算,让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给自己带来收获的愉快,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知作出铺垫。
2.类比引入,填一填①将60分解成质数的乘积的形式为:。
②将99分解成质数的乘积的形式为:。
③将x2+x写成整式的乘积的形式为:。
X2-1写成整式的乘积的形式为:。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分解因数到分解因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类比思想。
提公因式法说课稿
14.3( 1 ) 提公因式法说课与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提公因式法》第一课时。
学习分解因式一是为解高次方程作准备,二是学习对于代数式变形的能力,从中体会分解的思想、逆向思考的作用。
它不仅是现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本章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运算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事实上,它是整式乘法的逆向运用,与整式乘法运算有密切的联系.分解因式的变形不仅体现了一种“化归”的思想,而且也是解决后续——分式化简、解方程、恒等变形等学习的基础,为数学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分解因式这一章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A: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分解因式方法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整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联系. 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会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B: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多项式各项公因式的过程,并在具体问题中,能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会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多项式中的字母指数仅限于正整数的情况);进一步了解分解因式的意义,加强学生的直觉思维并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C: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又要培养大家合作交流意识。
二、本课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根据《标准》的要求,本章教材介绍了最基本的分解因式的方法:提公因式法和应用公式法.每一节课的引入,立足渗透类比这种重要的思想方法.通过如类比因数分解的意义导入因式分解的意义等.另外本章的设计多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观察、发现、类比、归纳、总结、反思的过程,感受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之间的互逆变形关系,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本章在呈现形式上力求突出:通过因数分解与因式分解的类比,让学生体会、理解、认识因式分解的意义;设置了对比整式的乘法来探索因式分解方法的相关活动,让学生感受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之间的这种逆向恒等变形的价值;通过设置恰当的有一定梯度的题目,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习分解因式的作用主要是为后继学习方程与多项式的恒等变形作准备,虽然内容简单,课时也较少,但是,分解因式问题的提出,实际上是对整式乘法的逆过程的思考并运用,逆向思考的方法也是我们处理一般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而且也是人们发现问题的重要方法(发现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观察出多项式的公因式,并根据分配律把公因式提出来。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3.2提取公因式法(1)》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3.2提取公因式法(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3.2提取公因式法(1)》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提取公因式法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提取公因式法的基本原理,能够正确运用提取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提取公因式法的概念、提取公因式法的基本步骤、提取公因式法的应用实例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提取公因式法,提高解题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乘法等基础知识,对整式的运算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提取公因式法这一概念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因式分解这一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提取公因式法是因式分解的一种特殊形式,学生需要通过对比和分析,理解提取公因式法的特点和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提取公因式法的概念,掌握提取公因式法的基本步骤,能够正确运用提取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提取公因式法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2.难点:如何正确运用提取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以及提取公因式法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理解提取公因式法的概念和步骤;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整式的加减、乘法等基础知识,引出提取公因式法这一概念。
2.讲解:讲解提取公因式法的概念、基本步骤和应用实例。
12.5.1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福建省石狮市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12.5.1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福建省石狮市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能够应用提公因式法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3.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因式分解的基本过程和提公因式法的运用;2.教学难点:因式分解和提公因式法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福建省石狮市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教具:黑板、粉笔、教辅资料;3.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回顾多项式的基本概念和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何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并说明本节课将学习的提公因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
2. 概念与方法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因式分解的定义和提公因式法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提公因式法的基本思想和操作步骤。
让学生了解提公因式法是将多项式中的公因式提取出来,使其它项都成为公因式的倍式,并通过示例演示提公因式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过程和意义。
3. 练习与巩固(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包括单项式的公因式和多项式的提公因式法,通过个别示范解题和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4. 拓展与应用(10分钟)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问题,要求学生利用提公因式法解决,并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5. 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到的重点知识和方法,总结提公因式法的应用场景和解题方法,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 课堂小结(2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再次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并预告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公因式法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提公因式法说课稿
提公因式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提公因式法》。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提公因式法》是初中数学整式运算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之一。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续学习其他因式分解方法以及分式运算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提公因式法的概念和方法,能够熟练地将多项式分解因式,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因式分解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解方程、化简代数式等,因此本节课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式的乘法运算,对乘法分配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学生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
此外,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他们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提公因式法的概念,掌握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方法。
(2)能够准确地找出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并熟练地运用提公因式法将多项式分解因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类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探索提公因式法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通过因式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地找出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提取公因式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提公因式法》第一课时。
学习分解因式一是为解高次方程作准备,二是学习对于代数式变形的能力,从中体会分解的思想、逆向思考的作用。
它不仅是现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本章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运算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事实上,它是整式乘法的逆向运用,与整式乘法运算有密切的联系.分解因式的变形不仅体现了一种“化归”的思想,而且也是解决后续——分式化简、解方程、恒等变形等学习的基础,为数学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分解因式这一章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以下几个目标:A: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会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2、B: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多项式各项公因式的过程,并在具体问题中,能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会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进一步了解分解因式的意义,并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C: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又要培养大家合作交流意识。
二、本课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根据《标准》的要求,本章教材介绍了最基本的分解因式的方法:提公因式法和应用公式法.每一节课的引入,立足渗透类比这种重要的思想方法.通过如类比因数分解的意义导入因式分解的意义等.另外本章的设计多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如观察多项式 x2- 25和9x2- y2,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能否将它们分别写成两个因式的乘积?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等,让学生经历观察、发现、类比、归纳、总结、反思的过程,感受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之间的互逆变形关系,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本章在呈现形式上力求突出:通过因数分解与因式分解的类比,让学生体会、理解、认识因式分解的意义;设置了对比整式的乘法来探索因式分解方法的相关活动,让学生感受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之间的这种逆向恒等变形的价值;通过设置恰当的有一定梯度的题目,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分解因式的作用主要是为后继学习方程与多项式的恒等变形作准备,虽然内容简单,课时也较少,但是,分解因式问题的提出,实际上是对整式乘法的逆过程的思考并运用,逆向思考的方法也是我们处理一般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而且也是人们发现问题的重要方法(发现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观察出多项式的公因式,并根据分配律把公因式提出来。
提取公因式法说课稿
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教案刘强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学习分解因式一是为解高次方程作准备,二是学习对于代数式变形的能力,从中体会分解的思想、逆向思考的作用。
它不仅是现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本章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运算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事实上,它是整式乘法的逆向运用,与整式乘法运算有密切的联系.分解因式的变形不仅体现了一种“化归”的思想,而且也是解决后续——分式化简、解方程、恒等变形等学习的基础,为数学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分解因式这一章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以下几个目标:A: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会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2、B: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多项式各项公因式的过程,并在具体问题中,能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会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进一步了解分解因式的意义,并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C: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又要培养大家合作交流意识。
二、本课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观察出多项式的公因式,并根据分配律把公因式提出来。
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识别多项式的公因式。
三、学生分析:1、七年级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较敏感,并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2、七年级学生对整式的运算比较熟悉,对互逆过程也有一定的感知。
3、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如何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分析:针对七年级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选择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法.就是让学生共同讨论,并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学习.的方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提取公因式法说课稿
9.13(1)提取公因式法(1) 说课稿金沙中学方正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
本次说课的内容是数学第九章第13小节《提取公因式法》的第一课时。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是学习下一章节《分式》的基础,是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
因式分解方法灵活,技巧性强,学习这些方法与技巧,不仅是掌握因式分解内容所必需的,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就本节内容而言,着重阐述了两个方面:一是因式分解的概念,以及它与整式乘法的互逆关系;二是理解什么叫多项式的公因式,掌握用提取公因式法来分解因式。
因式分解的概念是建立在整式乘法的基础之上的。
通过类比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这两种恒等变形,既能验证因式分解的结果的正确性,又能为其他因式分解的方法提供参考,为其后的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为《分式》一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通过将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这两种代数恒等变形进行类比,体会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互逆关系,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在讨论因式分解的方法的过程中,掌握提取公因式这种基本的因式分解的方法,会找公因式、提公因式,并能用整式乘法验证结果的正确性;让学生在分析、探究与讨论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获得成功体验,克服对抽象的代数公式的畏惧感,同时培养了严谨的学习习惯,更渗透了类比思想、化归思想。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掌握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多项式因式分解.因为这一节是学习因式分解的开头,当然要把概念理解透彻,熟练掌握以乘法的分配律为依据,先找公因式,再提取公因式,最后用整式乘法来检验因式分解的正确性。
难点是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确定多项式中各项的公因式。
因为学生由乘法到因式分解的变形是一个逆向思维。
在前一章整式乘法的较长时间的学习,造成思维定势,学生容易产生“倒摄抑制”作用,阻碍学生新概念的形成。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提公因式法解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提公因式法解方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提公因式法解方程》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提公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因式分解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不仅巩固了学生对因式分解的理解,还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因式分解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提公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提公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和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提公因式法解方程,以及如何判断方程是否可以使用提公因式法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提公因式法解方程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尝试解决,发现无法直接解决,从而引出提公因式法解方程的方法。
2.讲解新课: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讲解提公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巩固新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一些类似的方程,加深对提公因式法的理解。
4.拓展与应用: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更复杂的方程,提高他们运用提公因式法解方程的能力。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提公因式法解方程的步骤,反思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