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知识点小结
煤矿地质课程心得体会(2篇)
![煤矿地质课程心得体会(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4149b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9.png)
第1篇一、引言煤矿地质课程是矿业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煤矿地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煤矿生产、地质勘探、安全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煤矿地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煤矿地质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课程内容概述煤矿地质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煤矿地质基本理论:介绍了煤矿地质的基本概念、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等基本理论。
2. 煤层与煤田:讲述了煤层的成因、分布规律、煤质评价等内容,以及煤田的形成、分类和分布。
3. 煤矿地质勘探:介绍了煤矿地质勘探的基本方法、技术手段和成果评价。
4. 煤矿开采地质条件:分析了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地质条件,如断层、陷落柱、岩浆侵入体等,以及相应的地质保障措施。
5. 煤矿安全生产与地质保障:探讨了煤矿安全生产与地质保障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地质保障措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三、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煤矿地质课程的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这些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验证和巩固。
例如,在学习煤矿地质勘探时,我们了解了各种勘探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2. 注重细节,提高地质意识煤矿地质是一门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学科,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注重细节、提高地质意识的重要性。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地质条件的变化对安全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地质条件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3. 团队合作,共同进步煤矿地质课程的学习,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
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使我在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
4. 深入了解地质构造,提高地质预报能力通过学习煤矿地质课程,我对地质构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煤矿地质学总结
![煤矿地质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ca5b4e87375a417876f8f5d.png)
煤矿地质学总结煤矿地质学总结1,什么是煤矿地质学?答: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煤矿建设.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包括煤层赋存,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瓦斯地质,煤尘等方面情况。
2.为什么学煤矿地质学?答:研究煤矿地质条件,矿井地质工作,矿井储量管理,水文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预防预测,环境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3.陆地表面的形态包括;答.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和洼地等4.海底表面的形态:答: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海岭,海沟,深海盆地(深海丘陵,深海平原).5.莫霍面: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
6.古腾堡面:地核与地幔的分界层。
7.地壳:是指有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从地表到莫霍面,由各种岩石构成的圈层。
8.地幔:指莫霍面至深2900km的古登堡面的圈层。
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
9.地核:地球的中心部分,指位于2900km深处以下直至地心。
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分为外核(E层),过渡层(F层),内核(G层)。
10.上地幔:地幔的一部分,即B层(莫霍面~400千米)和C层(400~670千米),11.下地幔:地幔的一部分,即D层(670~2885千米12.地球外圈的划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圈:地壳,地幔,地核。
13.地球的物理性质:密度,压力重力地热磁性电性放射性。
14.重力异常:大地水准面上的重力值与相应点在地球椭球面上的正常重力值之差。
或地球自然表面上的重力观测值与相应点在近似地形面上的正常重力值之差。
15.地磁异常:而实际上测得的地球磁场强度和理论磁场强度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称地磁异常16.地热增温率:即地热梯度,是指常温层以下受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所产生的热能控制。
温度随深度增加而有规律地升高。
通常把每向下100m温度增高的数值,17.内地质作用及包括形式:作用于整个地壳或岩石圈,能源主要来自地球本身的内力地质作用,形式:构造运动(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矿井知识点总结大全
![矿井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0573663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0.png)
矿井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矿床类型矿床是指自然界中含有矿产的地质体,对于矿井开采来说,了解矿床类型是十分重要的。
常见的矿床类型有: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火成岩矿床、变质岩矿床、沉积岩矿床等。
不同类型的矿床有不同的产状、成因和分布规律,矿工需要根据矿床类型来设计开采方案和确定开采工艺。
1.金属矿床金属矿床是指含有金属矿物的矿床,如铁矿石、铜矿石、铅锌矿石、金矿石、银矿石等。
金属矿床通常分布于岩石构造和矿床成因等方面有规律的地区,开采难度较大,通常需要进行深部开采和复杂的选矿工艺。
2.非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指的是不含金属元素的矿床,如煤矿、石灰岩、大理石、花岗岩、石膏、膨润土等。
非金属矿床的开采一般较为简单,但对于其中的特种矿石,如石棉矿、硼砂矿等,则存在一定的危害性和技术难度。
3.岩浆矿床岩浆矿床是指由岩浆活动产生的矿床,如铜镍硫化物矿床、磷灰石矿床等。
这类矿床通常分布于构造活动区域,形成规模较大的矿床,其开采难度较大,对矿石的选矿技术要求较高。
4.变质岩矿床变质岩矿床是指在岩石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矿床,如石英脉、蛭石矿床等。
变质岩矿床多分布于构造断裂带和褶皱构造带,开采方法通常采用深部开采和钻孔爆破爆破技术。
5.沉积岩矿床沉积岩矿床是指由沉积作用形成的矿床,如铁矿床、煤矿床等。
这类矿床分布广泛,开采成本较低,是矿石资源中较为丰富的矿床类型。
二、矿石成分及结构矿石是指含有矿物成分和规模化成矿的矿床产状的矿石体,是矿井开采的主要对象。
了解矿石的成分及结构对于矿山工作者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选矿流程具有重要意义。
1.矿石成分矿石中主要包含有有用元素的化合物,如铁矿石中的铁化合物、铜矿石中的铜化合物等。
矿石成分常常是决定选矿工艺和矿石加工流程的关键因素。
2.矿石结构矿石结构主要指矿石中矿物成分的组合、产状和分布等。
了解矿石的结构有助于矿山工作者合理地进行采矿和选矿工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矿石的综合利用率。
三、矿井工程技术矿井工程技术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地下采矿工程进行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技术手段的总称。
煤矿基本地质知识
![煤矿基本地质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2cf9c4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6.png)
煤矿基本地质知识第一篇:煤矿基本地质知识聚煤期:地质历史中形成煤炭资源的时期,也称为成煤期。
主要分为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新生代的古近纪和新近纪。
含煤岩系:在一定的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套含有煤层、具有共生关系、多相组合的沉积岩系,简称煤系。
煤田:同一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区。
煤层顶板:赋存在煤层之上的邻近岩层称为顶板。
煤层底板:赋存在煤层之下的邻近岩层称为底板。
根据岩层相对于煤层的位置及垮落性能,将煤层顶板分为伪顶、直接顶和基本顶(老顶)。
伪顶:位于煤层之上随采随落的极不稳定岩层,其厚度一般在0.5米以下,多为炭质页岩、泥页岩,并非所有煤层都有伪顶。
直接顶:位于煤层或伪顶之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采煤时移驾或回柱后能自行垮落的岩层,多为粉砂岩、泥岩等。
基本顶:又称老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通常为厚度及岩石强度大、难于垮落的岩层。
通常为砂岩、石灰岩、砂砾岩等。
夹矸:煤层中有时含有厚度较小的岩层,这些岩层称为夹矸。
根据煤层中有无较稳定的夹矸层,将煤层分为2类:简单结构煤层:这类煤层不含夹矸层,但可能有较小的矿物质透镜体和结核。
复杂结构煤层:这类煤层中含有较稳定的夹矸层,少则1—2层,多则数层。
煤层按倾角分为四类:近水平煤层小于8°;缓(倾)斜煤层8°至25°;中斜煤层25°至45°;急(倾)斜煤层大于45°。
煤层按厚度分类:薄煤层小于1.3米;中厚煤层1.3至3.5米;厚煤层大于3.5米。
第二篇:煤矿地质一、解释下列概念:1、沉积岩:在地表及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种地质体,它是在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或某种火山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经过改造而形成的岩石。
2、地质作用:促使地壳物质发生运动和变化的各种自然作用。
3、岩床:地下岩浆沿煤、岩层层面方向侵入的层状侵入体。
4、勘探程度:勘探区在不同阶段,在相应工程基本线距控制的基础上,对各种地质问题及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和查明程度5、矿井瓦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从煤和围岩中释放出来的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
矿井地质总结
![矿井地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b0b7b1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4e.png)
矿井地质总结矿井地质总结矿井地质是矿产资源勘探和采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矿井地质的总结和分析,可以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效率和采矿安全,为矿山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持。
本文将对矿井地质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为矿山的管理者和矿井地质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矿井地质的基本特征和研究方法1.1 矿井地质的基本特征矿井地质是指矿井所处的地质环境,包括矿床的分布、成因特征和地层结构等。
矿井地质的基本特征对矿山的规划、设计和开采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矿井地质的分布规律是不均匀的。
不同类型的矿床在地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需要通过详细的矿山地质调查和勘探来确定其分布范围。
其次,矿井地质的成因特征是多样而复杂的。
不同类型的矿床由于成因不同,矿石的性质和赋存状态会存在差异,因此对于矿床的成因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可以为矿床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矿井地质的地层结构是关键影响矿井稳定性和开采效果的因素。
地层的变异和变形可能导致矿井发生塌陷和冒顶等地质灾害,因此,地层结构的研究对于保证矿井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2 矿井地质的研究方法矿井地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矿山地质调查和矿床勘探。
矿山地质调查是通过现场勘查和采样等方式获取矿山地质资料的过程。
矿山地质调查的主要任务包括:地质剖面观测、地质断面测量、地质剖面绘制、矿块测量和采样等。
通过矿山地质调查,可以获取矿山地质的基本信息,为后续的矿床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矿床勘探是通过详细的地质勘探工作对矿床进行调查和评估的过程。
矿床勘探的主要任务包括:地质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化学分析等。
通过矿床勘探,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矿床的形态、规模和质量,为矿床的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二、矿井地质的研究成果2.1 矿井地质勘探技术的应用矿井地质勘探技术是指通过地质勘探手段获取有关矿床形态、规模和质量的信息的方法和工艺。
在矿井地质勘探技术的应用上,我国在矿山地质调查、地质钻探和地球物理勘探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煤矿地质基本知识
![煤矿地质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6b52d7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13.png)
走向地层还表现为地层重复或缺失。
化开采更为困难。
煤层的空间形态及展布方向用产状要素
二、地质构造
• 原始沉积的煤(岩)层,由于后来地质变迁、地壳运动而造成岩层空 间形态个产状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结构称为地质构造。
• 地质构造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即单斜构造、褶曲构造、断裂构造。 • 单斜构造 • 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一个井田)岩层向一个方向倾斜的构造形态叫单
2)煤层的底板。
• 煤层的底板岩石可分为直接底和老底两种, 如图2-1b所示。
• a-煤层顶板;b-煤层底板 • 1-中粒砂岩;2-砂质页岩;3-炭质页
岩;4-煤;5-粘土岩;6-粉砂岩
• (1)直接底――以富含炭质的粘土岩最为常见, 厚度一般几十厘米。如果直接底的岩性是遇水后 膨胀粘土岩,则可造成巷道底板隆起(底鼓)现 象,轻者影响巷道运输于支护,重者使巷道遭受 破坏。
着一个面,而是沿着一个破碎带发生时,这个带称为断层破碎带。②断层线。 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即断层面在地面的出露线。它大致反映断层的延伸方 向。 • ③交面线。断层面与煤层底板面的交线。 • ④断盘。被断层面分开的两侧岩块。若断层面是倾斜面的,根据岩块与断层 面的相对关系,分为上盘和下盘。上盘位于断层面上方;下盘位于断层面下 方。 • ⑤断距。断层两盘相对移动的距离。未错开前的某点,错动后分裂为两点, 分别在两个盘上,测得两点的实际距离称总断距。 • ⑥落差。断层两盘上对应点的铅直断距,如图2-7所示。
地质矿业知识点总结
![地质矿业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3baaaf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4.png)
地质矿业知识点总结地质矿业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岩石成因、矿产资源分布、勘查开采等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学科领域。
它关乎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本文将从地球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形成、矿产勘查开采等方面对地质矿业知识进行总结。
地球地质构造地球的地质构造是地质矿业的基础,地质构造是指地球的外部和内部形成的构造特征。
地质学家将地球的地质构造区分为岩石圈、地幔和地核三大层。
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部的地幔构成,它是地球表面的硬壳,厚度约为 5~70 公里,地幔则位于岩石圈下面,厚度约为2850 公里,地核则位于地幔下面,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
地球地质构造的分布决定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的分布。
矿产资源形成矿产资源是指经济利用的地球内部自然矿物和岩石。
矿产资源形成的基本过程是岩浆活动、岩石变质和沉积作用。
岩浆活动是指地球深部岩浆上升到地表形成的岩浆岩,包括火山喷发和火山活动,岩石变质是指地球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沉积作用是指岩石在地表遭受风化和侵蚀后重新沉积形成的沉积岩。
这些不同的形成过程决定了地球上的矿产资源种类和分布。
矿产勘查矿产勘查是矿产资源保障的重要环节,它是指对潜在的矿产资源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调查、评价和探测的活动。
矿产勘查主要包括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和遥感勘查。
其中,地质勘查是通过地质勘探人员对地质条件进行实地调查和勘探,地球物理勘查则是借助地球物理学的方法探测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和形成情况,地球化学勘查则是通过采集地表物质进行分析,遥感勘查则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对地表进行矿产资源调查。
矿产勘查是发现新的矿产资源和提高已知矿产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的关键。
矿产资源开采矿产资源开采是指通过采矿技术、采矿设施对地下、地表的矿产资源进行开挖、提取和利用的过程。
矿产资源开采主要包括露天矿开采和地下矿开采。
露天矿开采是指对地表露头的矿床进行露天开采,地下矿开采则是指对地下矿床进行采掘。
煤矿地质重点
![煤矿地质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27d80250740be1e650e9aa1.png)
1.地质作用:所有由地球的自然动力使地壳,岩石圈甚至整个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
按照能量来源不同:内能(地内热能,重力能,地球旋转能),外能(太阳辐射能,日月引力能,生物能)引起的地质作用2.地球内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地球外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3.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
亦作丰度。
4.解理是指结晶矿物在力的作用下,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断口是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的断开面。
5.矿物摩氏硬度的十种标准矿物,按顺序: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可简记为:滑石方、萤磷长、石英黄玉刚。
6.地层划分与对比主要方法: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岩石地层对比。
岩石地层单位分为正式地层单位,非正式地层单位,特殊岩石地层单位。
常用底层单位有:组,段,层,群,岩石地层面。
特殊有:岩群,岩组。
7.地质构造:指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外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形与变位。
平行的或近似平行的两个界面所限制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
岩层的上界面称为顶面,下界面称为底面。
(名词解释)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测定岩层产状的方法:使用地质罗盘直接测定;通过作图与计算,间接确定岩层的产状。
8.断裂构造:地壳中的岩石受地应力作用所产生的断裂。
岩石断裂后根据断裂面两侧岩块的相对位移大小及断裂面的显著程度,可将断裂构造分为节理与断层。
褶皱构造:层状岩石经过塑性形变后保持其连续完整性,形成弯弯曲曲的形态。
褶皱是由一系列的褶曲所组成,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向斜与背斜。
9.断层的识别:岩层破碎带。
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时,不仅使破碎带中的岩石破碎,研细,揉皱,形成各种构造岩,而且在断面上留下擦痕,阶步,摩擦镜面等特有迹象。
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岩层不连续。
褶曲突然变窄或变宽。
派生结构。
10.成煤作用:自然界植物遗体从堆积到转变成煤的作用。
煤矿开采学知识点总结
![煤矿开采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a1bd43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9.png)
煤矿开采学知识点总结一、煤炭资源地质特征1. 煤炭的形成煤炭是一种化石燃料,是在地质年代中,经历了数百万年的沉积、煤化作用而形成的。
煤炭主要是由植物残体在地质条件下发生煤化作用形成的。
2. 煤炭的地质特征煤炭常常存在于地质构造运动活跃的地区,主要包括褶皱带、断裂带、煤田盆地等地质构造形式。
煤炭的分布规律受地质构造、沉积环境、地下水、煤矿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
3. 煤炭矿床的分类按照其地质构造、沉积特征、采矿条件等不同,煤炭矿床可以分为构造煤、沉积煤、火山煤等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的煤矿对开采方式、采矿技术有不同的要求。
二、煤炭开采工程1. 煤矿地质工程勘察煤矿地质工程勘察是确定煤炭矿床的规模、分布、储量、煤矿地质条件等重要依据,为煤矿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2. 矿山设计与规划矿山设计与规划是根据煤炭矿床规模、坡度、厚度、品位、采矿条件等因素,确定矿山的开采方式、采煤方法、矿山设施布置等内容的过程。
3. 煤炭开采方法常见的煤矿开采方法包括露天开采、巷道开采、综采开采等。
这些开采方法根据不同的煤矿地质条件、煤矿规模和采矿技术的发展选择。
4. 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矿通风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能够保证矿井内部的气氛清新,并且有效地排出有害气体和矿井瓦斯,防止矿井的火灾和爆炸事故。
5. 煤矿电气工程煤矿电气工程主要是设计和建设煤矿的电气系统,包括照明、输送、排水和通风等设施。
同时也要保证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6. 煤矿地质环境保护煤矿开采会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和植被等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重视煤矿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采取措施减少煤矿对环境的影响。
三、煤炭资源利用与开发1. 煤炭资源利用方式煤炭资源可以通过燃烧、气化、液化等方式进行利用,其中煤炭的燃烧是最常见的利用方式,而气化和液化是未来煤炭资源利用的发展方向。
2. 煤炭资源开发技术目前,煤炭资源开发技术主要包括洗煤、煤泥处理、煤焦化等技术,这些技术可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煤炭的污染排放。
煤矿地质知识点小结
![煤矿地质知识点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49338b40fe4733687e21aa39.png)
煤矿地质专业考试题库一、填空题1、矿山开发程序及地质工作阶段可分为准备时期、矿山基建时期、矿山生产时期三个阶段。
2、矿山地质按其性质和任务的不同,又分为基建地质、生产地质、闭坑地质和矿区深部、边部隐伏矿体的勘查等四个组成部分。
3、地下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相邻含水层间和人工补给。
4、地下水按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类。
5、斜坡变形的形式有松动和蠕动,斜坡破坏的形式主要有崩塌和滑坡。
6、确定边界品位和最低工业品位的方法主要有类比法、统计法、价格法、地质方案法和综合方案法等几种。
7、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原则:统一性、客观性、明确性、及时性、系统性五种。
8、确定工程间距的方法有:类比法、验证法、计算法三种。
9、生产探矿的主要技术手段有探槽、浅井、钻探和地下坑探工程。
10、地层单位包括宇、界、系、统、阶。
11、影响工程网度(间距)的因素有矿床地质因素、工作要求、生产因素、经济因素等。
12、矿山地质取样按取样目的与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化学取样、物理取样、矿物取样和矿石加工取样四类。
13、综合地质编录按成果性质可分为综合图件、综合台账、综合文字资料及计算机资料。
14、褶皱构造中褶曲的形态有两种:向斜褶曲、背斜褶曲。
15、根据矿产勘查工作成果不同精度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4种:16、对地质可靠程度不同的查明矿产资源,经过不同阶段的可行性评价,按照评价当时经济上的合理性可以划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
17、生产矿山块段的地质可靠程度为五分,从低到高分别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探明的、准确探明的。
18、矿山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有几何法和地质统计法两大类。
19、凡是地表没有直接出露的矿体,称为盲矿体(或隐伏矿体)。
20、依据接触面产状和围岩产状关系,可将接触构造分为整合接触构造、交错接触构造、超覆式接触构造等。
21、地层年代表中相应的每个时代单位为宙、代、纪、世,形成的地层单位为宇、界、系、统。
煤矿地质学考试总结
![煤矿地质学考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f31579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0.png)
煤矿地质学考试(kǎoshì)总结煤矿地质学考试(kǎoshì)总结一.名词解释1.地质作用:所有由地球的自然(zìrán)动力使地壳、岩石圈甚至整个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zuòyòng)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3.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4.煤炭资源/储量(chǔ liànɡ):储量是资源量的一局部,来源于资源量,没有资源量就没有储量。
5.矿井充水:指矿井开采时,矿区范围内及其附近的各种来源水,通过各种方式流入矿井的现象。
6.矿物: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7.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8.希尔特定律:在地层大致水平的条件下,没百米煤的挥发分降低约2.3%,即煤层的变质程度随埋藏深度的增加。
9.瓦斯梯度:在瓦斯风化带以下,深度每增加一单位时,相对甲烷涌出量增加的量10.古生物:一般将更新世及以前的生物统称为古生物。
二.填空1.矿井地质图件三大图:矿井地质剖面图、矿井地质水平切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2地球内、外部圈层的划分:地核、地幔、地壳3地质年代表:奥陶〔O〕志留〔S〕白恶〔K〕4腐植煤的宏观煤岩成分:镜煤、亮煤、暗煤、丝炭。
5矿井三量: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6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7老窑积水特点:突发性、呈酸性状态、破坏性强8煤炭地质勘查的程序划分阶段:预查、普查、详查、勘探9地下水的分类有哪些:1按地下水埋藏条件分类10地质作用分类: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11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及含义可行性评价程度〔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经济意义〔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地质可靠程度〔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12矿物的摩氏硬度计有哪十种标准矿物: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三.简答1煤层厚度变化控制因素有哪些:1泥炭沼泽基底不平对煤层厚度的影响2沉积环境对煤层厚度的影响3后期构造变动对煤层厚度的影响4岩浆侵入对煤层厚度的影响5喀斯特陷落柱对煤层厚度的影响2地质历史上的三个重要的成煤期一.石炭-二叠,成煤植物为孢子植物,成煤煤质好二.侏罗-白垩,成煤植物为裸子植物,其中早-中侏罗成煤规模大三.新生代第三纪,成煤植物为被子植物4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的编制包括哪些内容:主要包括文字说明和图件两局部。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3a5a47910a6f524ccbf85b4.png)
续性,厚度变化较大; (3)非层状煤层,形状像鸡窝或扁豆状,层位连续性差,常有大范
围尖灭。层状煤层比较方便,而非层状煤层常给开采带来一定难度。
煤层除在形态上有所不同以外,在构造上也有很大差别,在 有的煤层中,有时含有厚度较薄且很不稳定的岩层,这类含在煤 层内的岩层称作夹石或夹石(矸)层。根据煤层中有无稳定的夹 石层,可将煤层分为两类,即简单结构煤层和复杂结构煤层。简 单结构煤层一般不含夹石层,复杂结构煤层含夹石层者1—2层, 多者可达几层或十几层。由于夹石层的存在,不仅使煤的灰分增 高,而且给开采带来一定的难度。
根据采煤技术特点,煤层倾角分为4类:
近水平煤层
<8°
缓倾斜煤层
8°—25°
倾斜煤层
25°—45°
急倾斜煤层
>45°
5、煤矿地质构造及其安全生产的影响 岩(煤)形成初期,一般都是水平或近水平的,并在一定范围
内是连续完整的,后来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使岩层的形态发生 了变化,出现了倾斜、褶皱,有的还发生了断裂或延断裂面产生 了位移,使岩层失去了完整性。这种有地壳运动造成的岩石的空 间形态(如褶曲、断层等)称为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的形态多种 多样,大致可分为单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
பைடு நூலகம்
一、煤矿埋藏特征
1、煤层的厚度 煤层按厚度不同分成: (1)薄煤层:小于1.3m的煤层; (2)中厚煤层:厚度在1.3~3.5m的煤层; (3)厚煤层:厚度大于3.5m的煤层。 在生产工作中,习惯将厚度大于6m的煤层称特厚煤层。
2、煤层的顶、底板 煤层顶底板是指煤系地层中位于煤层上下一定距离内的岩层。
煤矿地质学知识点大一
![煤矿地质学知识点大一](https://img.taocdn.com/s3/m/7d9843b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e9.png)
煤矿地质学知识点大一煤矿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煤炭的形成、煤层的分布、煤炭资源的评价以及煤炭勘查与开采等内容。
作为大一学生,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煤矿地质学的基本知识点,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几个方面。
一、煤的形成煤是由古代植物经过演化、压实形成的有机岩石,它是一种可燃的矿石。
煤的形成主要经历了植物残体的堆积、物质分解和压实化学反应等过程。
煤炭的形成与煤层的厚度、煤质等因素有关。
二、煤层的分布煤炭资源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但分布并不均匀。
煤层的分布与地质构造、沉积环境、煤质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
大一学生主要了解煤炭资源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包括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和内蒙古等地区。
三、煤炭的分类根据煤的形成过程和煤质特征,煤炭可以分为无烟煤、炼焦煤、褐煤和泥炭等不同类别。
它们在燃烧特性、能源利用以及煤炭加工利用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应用价值。
四、煤炭资源的评价煤炭资源的评价是指对煤层的储量、品质和可采性等进行评估。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勘探、地质统计学和煤质分析等内容。
这些评价结果对于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五、煤炭的勘查与开采煤炭的勘查是指通过地质勘查技术,对潜在的煤炭资源进行调查和确定,目的是为了实现煤炭的开采利用。
煤矿地质学的内容之一就是研究煤炭的勘查方法和技术,为煤炭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六、煤矿地质灾害防治煤矿地质灾害是指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如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爆炸、顶板事故等。
煤矿地质学通过研究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七、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当前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大一学生需要了解煤炭的高效利用、清洁燃烧以及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等内容,为煤炭资源的应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起来,煤矿地质学作为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涉及到煤的形成、煤层分布、煤的分类、煤的勘查与开采、地质灾害防治以及煤的可持续利用等知识点。
煤矿地质学复习要点
![煤矿地质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08375c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d.png)
煤矿地质学复习要点煤矿地质学复习要点⼭科⼤采矿⼯程第⼀部分矿物与岩⽯⼀、矿物1.矿物的概念矿物是在地质作⽤下,有⼀种元素或两种以上元素组合在⼀起,具有⼀定的外部形态、物理性质和⽐较固定的化学成分的⾃然物质。
它是成地壳岩⽯的基础。
通常,⾃然物质多以固态存在于地壳中,少数呈液态(如⽯油、⽔银)和⽓态(如天然⽓)。
⾃然界中,有⼀种元素组成的单质矿物,如⾃然⾦Au,铜Cu、⽯墨C等,也有两种以上的元素化合⽽形成的矿物,如⽯英SIO2,⽅解⽯caco3等。
2.矿物的⾁眼鉴定⽅法通常,对矿物⾁眼鉴定的主要依据是矿物的形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
(1)矿物的形态矿物的形态是指矿物的单体及集合体的形态。
1)矿物单体的形态结晶习性矿物晶体在形成过程中,往往⽣成某⼀习见形态的趋势。
根据矿物晶体在三维空间发育成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向延伸:呈柱状、针状。
如六⽅柱状的⽯英。
②⼆向延伸:呈板状、⽚状、鳞⽚状。
如⽚状云母、板状⽯膏等。
③三向等长:呈粒状。
如⽴⽅体的黄铁矿。
晶⾯特征主要指晶⾯条纹。
如⽴⽅体的黄铁矿晶⾯上条纹互相垂直,⽔晶的柱⾯上有平⾏的横纹。
2)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取决于个体形态和集合⽅式。
常见的集合体的形态有针状、柱状、纤维状、板状等。
(2)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的物理性取决于矿物的内部构造和化学成分。
1)颜⾊颜⾊是矿物对光线中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波长的光波吸收的结果。
由于矿物对各种波长的光波吸收不同,则呈现的颜⾊也就不同。
取不吸收的可呈现⿊⾊,基本不吸收的呈现⽩⾊,质吸收其中某些⾊光则呈现混合⾊。
根据成因不同,颜⾊可分为以下三种:①⾃⾊指矿物本⾝固有的颜⾊。
它是由矿物化学成分中含有的⾊素离⼦所引起的。
⾃⾊⽐较固定,具有重要的鉴定意义。
产⽣⾃⾊的另⼀个原因,使矿物晶体的结构构造引起的。
②他⾊是指混⼊矿物中的带⾊杂质或⽓泡等所引起的颜⾊,它与矿物本⾝的内部构造和成分⽆关。
他⾊随杂质成分的不同⽽发⽣变化。
采煤概论知识点总结
![采煤概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6283c8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1a.png)
采煤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矿石地质学知识1. 煤矿主要分布在低丘、山地、高原等地形,属于火山岩、沉积岩层地质矿床。
2. 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煤矿煤层地质情况有所不同,主要包括煤层产地、煤层数量、煤质等。
3. 煤矿的地质勘探可以通过地质勘探钻孔、地球物理勘探、无人机勘探等多种方法进行。
4. 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是寻找煤层含量、煤质、地质构造、煤矿的可采性等。
5. 煤矿的地质条件对采煤过程中的采煤技术、安全生产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采煤工程学知识1. 采煤工程主要包括井下采煤和露天采煤两种采煤方法。
2. 井下采煤主要包括硬岩煤、综采、柱状矿等多种采煤方式。
3. 井下采煤的主要设备有采煤机、重型支架、运输设备等。
4. 井下采煤的主要生产工艺包括爆破、掘进、支架、清渣、运输等。
5. 露天采煤主要包括装载、运输、清理、破碎等过程。
6. 采煤工程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产量、生产率、采煤效率等。
7. 采煤工程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安全、高效、低成本等。
8. 采煤工程的环境保护主要包括大气、水源、土壤等。
三、采煤机械知识1. 采煤机械主要包括连续式采煤机、破碎装载机、轮式装载机等。
2. 采煤机械的主要作用是开采煤炭、提高生产效率。
3. 采煤机械的结构主要包括采煤机、轮式装载机、破碎装载机等。
4. 采煤机械的性能主要包括采煤效率、功率、可靠性等。
5. 采煤机械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井下、露天、煤炭加工等领域。
四、安全生产知识1. 采煤安全生产主要包括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教育等。
2. 井下采煤的主要安全隐患包括瓦斯、火灾、顶板等。
3. 采煤安全生产的主要措施包括排除隐患、预防事故、提高救援能力等。
4. 安全生产的主要监管机构包括煤矿安监局、国家安监局等。
5. 安全生产的主要法律法规包括《煤矿安全规定》等。
六、环境保护知识1. 采煤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大气、水源、土壤等。
2. 采煤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包括污水处理、煤尘防治、废弃物处理等。
个人整理的煤矿地质资料知识
![个人整理的煤矿地质资料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db7845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0.png)
个人整理的煤矿地质资料知识从传统时期至今,煤矿开采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尽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呼声越来越高,但作为目前主要的燃料之一,煤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考虑到开采能源的安全和可持续性,个人整理煤矿地质资料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1.煤的基本知识煤是一种化石燃料,一般形成于地下一千米左右的白垩纪或第三纪大陆演化过程中。
它是由植物残渣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时间作用下形成,主要成分为碳、氢、氧、氮、硫和水。
煤的分类与组成根据固定碳和热值的含量可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和泥炭四类,从“软煤”到“硬煤”的级别较之有差异。
在煤的质量检测中,固定碳含量的多少是衡量煤品质标准的一个重要因素。
2.形成地质背景在理解煤炭的开采,必须了解煤的形成地质背景,因为它有助于我们了解煤的含量、品质、结构、分布以及在采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煤床是经过数百万年的生物体残留物在地质过程、压力、温度、氧化或还原等作用下形成的。
在地质过程中,不仅矿床形成要素的物质发生了有序的利用,而且还有时空相互的互动,如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岩浆侵入、断裂等。
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下,煤的组成、分布、矿床类型均可能呈现出区别于其他煤矿的特点。
3.地质条件对采煤的影响在采煤过程中,地质条件是对矿井安全、生产效率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地质条件方面如下:(1)煤层厚度,是影响开采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关键条件。
不同厚度的煤层需要采取不同的开采方式和设备。
(2)煤的性质,是关键的技术参数和安全生产方面的考虑。
煤的可燃性、膨胀性、水分含量、自燃性等特性会对采矿安全和煤炭利用带来潜在的危险。
(3)周围岩性,高岭土含量以及裂缝发育的岩层都可能会影响采煤方式的选择、煤的接触面积和矿井稳定性的评估。
(4)地质构造、断层以及地温和地应力,是影响矿井运行的重要因素。
在不同的构造和地质环境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支护措施,以确保采煤安全。
4.开采技术煤矿开采技术的进步对于提高煤炭生产效率和保障煤炭质量,双重起着重要作用。
煤矿地质学总结
![煤矿地质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5360d4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2.png)
煤矿地质学总结煤矿地质学是研究煤矿地质问题的科学,它主要包括煤层地质、矿山地质、矿井地质、勘探地质、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内容。
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于煤矿的开发利用、煤矿灾害防治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煤矿地质学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首先,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煤炭及其赋存环境。
煤炭是一种由植物残体经过生物、物化作用形成的一种燃料。
煤炭赋存于地壳中的煤矿中,其成因与赋存环境直接相关。
煤矿地质学主要研究煤层的形成、演化、分布规律以及不同类型煤层的特征、成因等。
其次,煤矿地质学研究的内容还包括矿山地质和矿井地质。
矿山地质主要研究矿山的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岩石性质等,为矿山的选址、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矿井地质是指研究矿井内部的地质情况,主要包括矿井构造、矿井岩层、矿井水文地质等。
矿井地质的研究对于矿山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勘探地质是煤矿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煤炭资源的分布、储量、成矿规律等。
勘探地质旨在确定煤层的位置、厚度、品质等,并通过勘探方法进行筛选,为煤炭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另外,煤矿地质学还关注地质灾害问题。
煤矿开采过程中常常发生的一些地质灾害,如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管柱、顶板和底板等问题,都需要通过煤矿地质学的研究来解决。
地质灾害的研究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煤矿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分析等。
实地考察是煤矿地质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勘察煤矿地质条件来了解其地质特征。
地质勘探是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探测和研究,通过测量、采样、分析等手段获取更多的地质信息。
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地球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地下煤炭资源的勘探。
地球化学分析是通过对煤炭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了解煤炭的品质和成分。
总之,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煤层地质、矿山地质、矿井地质、勘探地质、地质灾害等方面。
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相关行业提供科学的地质依据和技术支持。
煤矿的有关知识点总结
![煤矿的有关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9c54ee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b.png)
煤矿的有关知识点总结一、煤矿的分类根据煤矿的形成特点和经济利用价值,煤矿可以分为煤炭地质类型、煤炭资源分布范围等不同类型。
根据地质类型,煤矿可分为煤炭地质类型、煤炭储量地质形态类型、纲煤类型、品位分级类型等;根据煤炭资源分布范围煤矿可分为煤炭资源规模等级、煤炭资源丰度等级等。
1.煤炭地质类型根据煤炭地质类型,煤矿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主要有以下几种:煤层、无烟煤、褐煤、石煤、掺煤,无烟煤是具有较高挥发物质和固定碳的一种特殊煤炭品种,主要用作冶金和化工原料;褐煤最大的特点是含水量较高,水分约占20%~30%,富有机体化学成分约占50%~60%;石煤是一种特殊的煤种,煤中含有挥发分在20%以下,排出进行了干燥后可以用于加工,目前多用于化工原料和燃料;掺煤是指含煤和较多有机质的岩石,以及燃煤的石炭接触。
2.煤炭资源分布范围根据煤炭资源分布范围,煤矿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主要有以下几种:规模小的、规模适中的、规模大的等几种。
二、煤矿的开采方法煤矿的开采方法主要包括露天开采和井下开采两种。
1.露天开采露天开采是指在地表开采煤矿的一种方法。
露天开采的主要工艺包括:破碎挖掘、装载搬运、堆体工艺等几个步骤。
2.井下开采井下开采是指在地下开采煤矿的一种方法。
井下开采的主要工艺包括:钻孔炸破、装载搬运、支护工艺、通风工艺、排水工艺等几个步骤。
三、煤矿的安全管理煤矿的安全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煤矿作为一种危险制造业,需要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的正常生产。
1.安全生产管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是煤矿企业为了确保生产安全,保护和改进员工生活条件与环境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进行的管理工作。
主要包括:制定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传达并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加强对生产现场的安全监督等。
2.安全生产措施煤矿安全生产措施是为了防范煤矿事故,保障煤矿生产和员工的安全。
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措施的覆盖范围、安全设备使用、职业危害防护、事故应急救援等。
《煤矿地质学》重考点归纳总结 第四章 地质构造
![《煤矿地质学》重考点归纳总结 第四章 地质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5d37ff118bd63186bdebbcc2.png)
矿 单斜构造 在地质剖面图上的表现
上单
矿
的斜
表构
现造
在
水
平
切
面
图
矿 单斜构造 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的表现
矿 单斜构造 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的表现
矿 地形地质图上 求岩层产状
矿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 求煤层产状
返回
矿
4.2 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12、15解)
岩层受力后形成的连续弯曲 变形。
• 倒转褶曲:
矿
2.2.6褶曲构造与煤矿生产的关系
• 褶曲类型: 大型褶曲 中型褶曲 小型褶曲
矿
大型褶曲
大型褶曲:指影 响井田划分和整 个矿井开拓系统 的褶曲构造。
1.褶曲轴线可作 为井田边界,划 分成两个或者几 个井田进行开采。
矿
大型褶曲
2.如果褶曲一翼煤炭资源储量不能满足矿井 设计要求,有时需要把一个褶曲两翼划在一 个井田内。这种情况下,大型褶曲构造影响 开拓系统的布置。立井或斜井的井筒一般不 应布置在向斜的枢纽部位,以免留设井筒保 护煤(岩)柱占用资源太多,造成资源浪费。
罗盘的基本使用,见下方链接视频。这个考点 可以试试。
https:///video/BV1YE411s777/
,但是很有趣,
矿
岩层的厚度
水平岩层的厚度是指岩层顶面和底面之间的垂 直距离。
对于倾斜岩层而言,岩层的厚度包括真厚度、视 厚度,铅垂厚度、水平厚度。
这部分有一个很厉害的公式。 P76,公式4-3。 但是,根本没有考过! 根本没有考过! 根本没有考过!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单独问我。
矿
褶曲分类
穹窿
构造盆地
矿 2.2.4褶曲在煤矿地质图上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地质专业考试题库一、填空题1、矿山开发程序及地质工作阶段可分为准备时期、矿山基建时期、矿山生产时期三个阶段。
2、矿山地质按其性质和任务的不同,又分为基建地质、生产地质、闭坑地质和矿区深部、边部隐伏矿体的勘查等四个组成部分。
3、地下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相邻含水层间和人工补给。
4、地下水按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类。
5、斜坡变形的形式有松动和蠕动,斜坡破坏的形式主要有崩塌和滑坡。
6、确定边界品位和最低工业品位的方法主要有类比法、统计法、价格法、地质方案法和综合方案法等几种。
7、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原则:统一性、客观性、明确性、及时性、系统性五种。
8、确定工程间距的方法有:类比法、验证法、计算法三种。
9、生产探矿的主要技术手段有探槽、浅井、钻探和地下坑探工程。
10、地层单位包括宇、界、系、统、阶。
11、影响工程网度(间距)的因素有矿床地质因素、工作要求、生产因素、经济因素等。
12、矿山地质取样按取样目的与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化学取样、物理取样、矿物取样和矿石加工取样四类。
13、综合地质编录按成果性质可分为综合图件、综合台账、综合文字资料及计算机资料。
14、褶皱构造中褶曲的形态有两种:向斜褶曲、背斜褶曲。
15、根据矿产勘查工作成果不同精度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4种:16、对地质可靠程度不同的查明矿产资源,经过不同阶段的可行性评价,按照评价当时经济上的合理性可以划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
17、生产矿山块段的地质可靠程度为五分,从低到高分别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探明的、准确探明的。
18、矿山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有几何法和地质统计法两大类。
19、凡是地表没有直接出露的矿体,称为盲矿体(或隐伏矿体)。
20、依据接触面产状和围岩产状关系,可将接触构造分为整合接触构造、交错接触构造、超覆式接触构造等。
21、地层年代表中相应的每个时代单位为宙、代、纪、世,形成的地层单位为宇、界、系、统。
是国际统一规定的名称和划分单位。
22、岩层产状有两种表示方法:方位角表示法、象限角表示法。
23、断裂构造主要分为节理和断层两大类。
24、逆断层的基本特征是上盘相对上移,下盘相对下移。
25、矿山地质工作是指矿山从基建、生产、直至开采结束所进行的一系列地质工作。
这些工作是指在找矿评价和地质勘探的基础上进行的。
26、矿山地质工作的组要内容是:生产地质工作、矿山地质技术管理和监督工作、地质综合研究工作、矿区找矿勘探工作和推进计算机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27、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原则:统一性、客观性、明确性、及时性和系统性。
生产勘探的地质编录:钻探、槽探、井探、坑探地质编录。
28、固体矿产资源的地质可靠程度根据矿产勘查工作成果不同精度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4种。
29、矿山地质工作是指矿山从基建、生产、直至开采结束所进行的一系列地质工作。
30、确定生产勘探工程间距的方法有类比法、验证法和计算法。
31、生产采场地质编录:包括露天采场掌子面地质编录、坑下采矿场地质编录。
32、在采矿生产过程中,按取样地点可分为爆堆取样、采矿掌子面取样、矿车取样、贮矿取样、皮带取样。
33、根据矿产勘查工作成果不同精度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4种。
34、平均品位计算方法主要有算术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
35、露采剥离前,矿山地质部门已进行工程密度很大的生产勘探工作,矿体总的边界已经控制。
二、选择题1、在岩层产状中如:N65。
W/25。
SW为那种表示方法( D )A、倾角表示法B、方位角表示法C、倾向表示法D、象限角表示法2、在张节理与剪节理的对比中张节理节理面特征( CD )A、节理面平直光滑B、裂缝小成闭合状态C、节理面弯曲粗糙 D、裂缝较宽,常被岩脉填充3、断层根据两盘相对运动可分为( ABCD )A、正断层B、逆断层C、平移断层D、组合断层4、岩体的强度小于岩石的强度主要由于(A )A、岩体中含有大量的不连续面B、岩体中含有水C、岩体为非均质材料D、岩石的弹性模量比岩体大5、泥石流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 ABC )A、有徒峭便于集水的适当地形B、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C、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水流来源D、坡面植被稀少,固体物质坚固。
6、矿石平均品位计算中加权平均法的条件:( CD )A、矿石矿化比较均匀B、品位、厚度变化不大C、矿石矿化不均匀D、品位、厚度变化大7、查明矿产资源中121b表示:(B)A、探明的预可采储量B、探明的基础储量C、控制的预可采储量D、控制的基础储量8、矿体边界线的圈定方法中无限推断法包括:(ABCD)A、地质法B、形态法C、几何法D、统计法9、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原则:(ABCDE)A、统一性B、客观性C、明确性D、及时性E、统一性10、生产勘探工程的布置原则:(ABCDE)A、统一性原则B、代表性原则C、继承性原则D、灵活性原则E、生产性原则11、矿山建设阶段地质工八的特点( A B D )。
A、针对性B、继承性C、系统性D、生产性12、压力等于零时的抗剪断强度称为( B )。
A.抗拉强度 B.抗切强度 C. 抗剪强度 D.抗压强度13、下列关于褶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褶皱构造使同一岩层产生明显的错动B.褶皱核部为新老地层,翼部为新地层C. 褶皱的基本类型有背斜和向斜D.褶皱使岩层产生了一系列波状弯曲14、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组合正确的是( C )。
A. 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B.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只有一个C. 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可有多个D.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也可有多个15、在垂直压力作用下,岩石沿已有破裂面剪切滑动时的最大剪应力称为岩石的( D )。
A.抗拉强度 B.抗切强度C. 抗剪断强度 D.抗剪强度16、未经构造变动影响的沉积岩,其上下两套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为( C )。
A.无法确定 B.上老下新 C. 上新下老 D. 同一时代17、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为( C )。
A.正断层 B.平推断层 C. 逆断层 D.阶梯断层18、下列哪项不是地质年代单位( D )。
A.宙 B.代 C. 纪 D.统19、斜坡的变形方式有蠕动和下列哪种形式( C )。
A.崩塌 B.滑动 C. 松动 D.弯曲20、未经构造变动影响的沉积岩,其原始产状应当是( D )。
A.无法确定 B,倾斜的 C.垂直的 D.水平的21、—幅完整的地质图包括地质平面图、地质剖面图和下列哪个图件( B )。
A.钻孔分布图 B.地质柱状图 C. 踏勘路线图 D.测点分布图22、斜坡的破坏方式有滑坡和下列哪项( D )A.流动 B. 松动 C. 流砂 D. 崩塌23、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震作用、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和下列哪项( B )。
A. 风化作用 B.变质作用 C. 成岩作用 D.沉积作用24、在综合地层柱状图上不能反映的是(C)A、地层单位及代号B、地层厚度及地层岩性C、褶皱和断裂情况25、下面哪一个是属于岩浆岩的构造( C )A.片麻状构造B.层面构造C.流纹状构造D.板状构造26、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 A )。
A.剥蚀作用 B.岩浆作用 C. 地质作用 D.地壳运动27、露天开采时,某些生产勘探工程间距取决于台阶高度及爆破间距。
台阶高度与采场生产能力和工程设备有关,一下确定工程间距的方法正确的是D。
A、地质钻探B、断面法C、平台探槽D、验证法28、矿山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C。
A、服务生产B、管理生产C、地质综合研究工作D、监督生产29、生产勘探工程水文布置原则C。
A、统一性B、系统性C、全局性D、勘探线、网和水平勘探30、采矿工程地质编录A。
A、开拓工程地质编录B、采场掌子面地质编录C、坑下采场地质编录D、探槽编录31、综合地质编录按成果性质的分类那一项正确BA、矿石质量台账B、综合台账C、资源储量台账D、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报告32、特殊地质取样那一项正确DA、矿石爆堆取样B、掌子面取样C、潜孔钻矿粉取样D、X射线荧光分析品位测得取样33、矿石、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取样包括DA、岩石的比重B、硬度及抗压强度C、抗拉抗剪切强度D、岩石标本取样34、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是指BA、111B、111bC、121bD、122b35、块段地质可靠程度的地质条件正确的是BA、变化的B、控制的C、一般的D、经济的36、生产勘探工程布置原则中,当矿体走向发生改变时,勘探线方位也发生改变是属于( C )A、系统性原则B、继承性原则C、灵活性原则D、生产性原则37、生产勘探主要目的是提升储量级别,为此必须加密工程,通常加密一倍,必要时加密2-4倍。
每当工程加密一倍,勘探工程量可增加( B )倍以上。
A、1-3B、2-3C、2-4D、3-438、下列不属于采矿工程地质编录的选项是( A )A、槽探工程地质编录B、穿凿工程地质编录C、硐室工程地质编录D、开拓工程地质编录39、综合文字资料不包括的选项是( D )A、生产勘探总结报告B、专题科研、技术总结报告C、专项试验、测试总结报告D、矿石质量总结报告40、大型运矿汽车(20-50t)的取样,应采用( A )点拣块法采取试样。
A、3B、4C、5D、641、原始地质编录不包括( D )A、生产勘探地质编录B、生产采场地质编录C、采矿工程地质编录D、水文地质编录42、刻槽法是在探槽规定的位置,按一定的规格、取样长度用取样钎、锤或取样机开凿槽子,将槽子中取下来的( A )矿石作为样品的取样方法。
A、全部B、一半C、1/3D、1/443、下列矿产中,黑色金属矿产是( B )A、煤B、铁C、锌D、稀土三、判断题1、地质图的地层图例,如果放在图的下方,应按照自左至右,由新到老的顺序排列。
(√ )2、断层只能造成地层的缺失,不能造成地层的重复。
(× )3、勘察一般分为选址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阶段。
(× )4、矿物是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元素单质和化合物。
(√ )5、地质图是反映一个地区各种地质条件的图件。
( √ )6、由构造作用产生的断裂、裂隙称作解理。
(×)7、残积物是洪流地质作用形成的是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8、已知岩层的走向,便可知道该岩层的倾向。
(×)9、含有软弱夹层的沉积岩边坡最易发生顺层滑动。
(√)10、某地区的地层时代出现缺失,据此即可判定该地区必有断层存在。
(×)11、坚硬的岩石不可能产生韧性变形。
(×)12、岩层的褶皱构造中,岩层向下拱起的弯曲称为背斜褶曲;岩层向下凹的弯曲为向斜褶曲,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背斜为山,向斜为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