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购买力平价--是什么什么叫是什么意思
购买力平价(PPP)理论及案例
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即购买力平价。
CPI是消费价格指数PPI是生产者价格指数RPI是零售价格指数。
购买力平价(PPP)在短期中,市场汇率会对货币政策、政治事件和预期变化做出反应,表现得很不稳定。
但长期中,汇率基本上还是由各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来决定的。
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汇率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国的汇率将倾向于使在国内购买贸易品的成本等于在国外购买这些商品的成本。
所得数值单位不再是美元,而是虚拟的“国际元”。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由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的。
简单地说,购买力平价是国家间综合价格之比,即两种或多种货币在不同国家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商品和服务时的价格比率,用来衡量对比国之间价格水平的差异。
购买力平价是一个特殊的空间价格指数,与比较某一国家两个时期价格水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l)不同,它是比较某一时期内两个国家的综合价格水平。
巨无霸指数一个测量购买力平价的简单而幽默的例子就是巨无霸指数。
这个指标由于《经济学人》杂志的使用而闻名于世。
《经济学人》杂志将麦当劳的在各国的分店中卖的巨无霸汉堡包的价格进行了比较。
算法是以一个以当地货币计算的巨无霸价格,除以另一个以当地货币计算的巨无霸价格。
该商数用来跟实际的汇率比较;要是商数比汇率低,就表示第一国货币的汇价被低估了(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相反,要是商数比汇率高,则第一国货币的汇价被高估了。
单选题以巨无霸汉堡为例,如果在中国一个要卖15元,在美国买一个需要3美元,那么如果只参考这一个数据,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计算,现在的人民币是被高估还是被低估?•被高估•被低估•持平•不好说用汉堡包测量购买力平价是有其限制的。
比方说,当地税收、商业竞争力及汉堡包材料的进口税可能无法代表该国的整体经济状况。
在许多国家,像在麦当劳这样的国际快餐店进餐要比在当地餐馆贵,而且不同国家对巨无霸的需求也不一样。
购买力平价理论名词解释
购买力平价理论名词解释
购买力平价理论,又称“商品价格相等定律”,是政策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提出任何两个价格关系相同的商品间的汇率应该相等,并且应随着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因此,购买力平价理论有助于确定汇率。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皮亚杰(Irving Fisher)在1911年提出的,主要提出购买力平价原理,即在任何时候,货币的购买力必须相等。
也就是说,汇率必然相等,而当汇率发生变化时,价格也会随之变化,这就是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表明,货币价值与汇率密切相关,因此,当一国币值改变时,其他国家的汇率也会相应地变化,从而导致其他国家货币价格的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调节汇率,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购买力平价理论还指出,只有当国家的商品购买力和货币的购买力互相抵消时,汇率才能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要求而发挥作用,这就是所谓的“汇率平衡”。
因此,当汇率发生偏差时,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平衡汇率。
此外,购买力平价理论还提出,当一国的通货膨胀率与另一国的通货膨胀率有明显差异时,国际汇率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本国的出口和进口,因此政府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也需要充分考虑国际汇率的变化。
总之,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政策经济学定律,它提出汇
率应该相等,并且应随着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改变,这样才能保持汇率的平衡,影响国家出口和进口,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深以及国际贸易的欣欣向荣,购买力平价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国际贸易中。
本文将着重论述购买力平价理论以及它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一、购买力平价简介购买力平价是指以货币购买同一篮子商品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相等。
也就是说,不同国家的货币汇率应当反映出该国商品和劳动力的相对价值。
简而言之,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用于解释各国消费者所需要支付的成本,主要通过比较商品与服务的价格,同时考虑不同国家的物价水平和汇率。
二、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应用2.1内部应用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内部应用主要是为国内货币政策制定提供支持。
通过购买力平价理论,国家可确定其货币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之间的差异,从而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信息。
此外,购买力平价也是初始点汇率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确定初始点汇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2.2 外部应用购买力平价理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2.2.1 比较国际贸易中的商品价格购买力平价理论可用于比较不同国家的商品价格。
当货币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之间存在差异时,不同国家间的商品价格就不容易比较。
此时采用购买力平价理论可以有效地消除货币汇率带来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同一商品的价格反映出各国商品所具有的实际价值。
2.2.2 参考国际投资决策购买力平价理论可用于参考国际投资决策。
由于国际收支最终体现出具体的实际需求和供给关系,而购买力平价则是其中最基本的需求要素,因此通过购买力平价可以比较不同国家间的实际生产能力和生产成本,评估投资价值,进而有效地指导国际投资决策。
三、购买力平价的局限性购买力平价理论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 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购买力平价理论只考虑了市场因素,而未能充分考虑非市场因素的影响。
例如政府政策、制度和文化等因素对各国经济水平和商品价格的影响,若未能将这些非市场因素考虑进去,购买力平价理论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什么是购买力平价
什么是购买力平价在经济学领域,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用以衡量不同国家间货币的相对价值。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相同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应该在一定的汇率条件下保持一致。
本文将详细探讨购买力平价的定义、历史背景、应用场景以及其对经济政策和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购买力平价的定义购买力平价是一种用来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经济数据的方法,尤其是涉及到货币和价格水平时。
其核心思想是:在无运输成本、无贸易壁垒及商品市场完全竞争的理想情况下,相同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应该通过汇率调整后保持一致。
PPP的主要表达方式有两种:相对购买力平价和绝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侧重于某一特定商品在不同国家价格的一致性,而相对购买力平价则强调随着时间推移,由于通货膨胀等因素导致的价格变化。
二、购买力平价的历史背景购买力平价理论最早由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Gustav Cassel)在20世纪初提出。
当时,他试图通过将国际贸易中出现的商品价格差异归于汇率波动来解释各国经济的不均衡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意识到,购买力平价不仅可以用于解释国际贸易现象,还可以作为全球经济比较的重要工具。
启动PPP理论的关键事件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该体系促进了货币稳定与国际贸易的发展。
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贸易日益增多,调查和理解不同国家间价格水平差异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三、购买力平价的计算方式计算购买力平价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基于单一商品和基于一揽子商品。
基于单一商品的方法通常使用“汉堡指数”,即通过比较汉堡包在不同国家的价格来估算其PPP。
而基于一揽子商品的方法,则旨在通过比较多个代表性商品(如食品、衣物、住房等)的价格来得出更加全面的PPP指标。
1. 汉堡指数汉堡指数是最为著名的单一商品比较法,它来源于《经济学人》杂志的一项研究。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在平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某个国家的货币币值被“低估”或者"高估”,那么,什么是币值"低估”或者“髙估”呢?如何来判断货币币值的低估或髙估呢?这就涉及到均衡汇率水平的汁算。
计算均衡汇率水平又和汇率理论密切相关。
最早提岀的汇率决定理论是购买力平价。
简单介绍下什么是购买力平价。
一、购买力平价的用途正式提出购买力平价的,是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在1922年提出的。
当时提出这个理论的目的,是为一战后遗留的赔款问题提供一个货币标准。
从目前来看,购买力平价理论在经济学上有两个用处:第一,测算长期均衡汇率,判断货币价值是否高估或低估,或者是寻找实际汇率波动的中心。
第二,比较各国经济实力。
作为一种换算工具,将一国的GDP或者是GNP由本国货币换算成另一国货币来表示,来进行经济实力的国际比较。
二、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形式1、基本思想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是,中国人为什么需要美元是因为它能够在美国购买商品,同样, 美国人为什么需要人民币,是因为它能够在中国购买商品。
人民币交换美元的比率,实际上就是用人民币购买力交换美元购买力的比率。
所以,汇率主要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比较, 所以称为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础是一价定律,我们来介绍下一价定律。
2、一价定律一价左律是指,在不考虑交易成本和贸易限制的条件下,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用相同货币表示的价格应该相同。
用公式来表示就是:P a=SP b, S是以本币表示的单位外币,属于直接标价法,Pa是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Pb是用外国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
如果这一等式不成立,就会产生套利行为。
比如,一件衣服在美国的市场价格是100美元,同样的衣服在中国的市场价格是800人民币,那么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就是8RMB/$o如果市场汇率不是8,是9RMB/$,那么就会出现套利机会,衣服在中国的价格转换成美元就是800/9 =89美元,套利者就会用89美元在中国购买一件衣服,然后到美国以100美元的价格卖岀,获利11美元。
论人民币购买力平价
论人民币购买力平价[摘要]近年来,对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问题,国内外给予了空前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是购买力平价。
但同时,对于购买力平价理论也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议。
随着购买力平价理论研究的深入,统计方法的发展,统计数据的充实,购买力平价理论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购买力平价人民币汇率偏离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回顾及对汇率决定因素的描述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含义是:一种货币同另外—种货币之间的比价,是由两种货币在各自国内购买力之比决定的。
当本国价格水平相对上升时汇率水平上升,本币购买力下降,本币贬值;当本国价格水平相对下降时,汇率水平下降,本币的购买力上升,本币升值。
相对购买力平价表述了汇率与通货膨胀率间的关系: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决定对外价值,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
影响汇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致来讲这些因素可分三大类:一是基本经济因素。
二是政治因素。
三是汇市的“人气”状况。
对过去信息的分析,以及对将来行情的预期,都会影响汇率的走势。
二、人民币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汇率的比较1.人民币汇率与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最早对中国经济实力进行购买力平价分析的是美国的克拉维斯教授。
他估计1975年中国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等于0.46人民币。
中国学者首先系统研究此问题的是任若恩教授。
他估计1991年中国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等于1.13元人民币。
易纲和范敏估计的1995年中国购买力平价1美元等于4.2人民币。
可以看出,绝对购买力平价对汇率的预测往往与实际汇率偏差较大。
虽然各种测算结果都不一致,但一个共同之处是: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存在被低估的情况,因此汇率应升值。
这也是目前国内外主张人民币升值的学者所持理论依据之一。
不过,人民币是否被低估如此之多,我们是不是应该完全按照所得到的PPP数值对汇率进行如此大幅度的调整,是个值得进一步分析的问题。
2.人民币汇率与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含义是,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在平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某个国家的货币币值被“低估”或者“高估”,那么,什么是币值“低估”或者“高估”呢?如何来判断货币币值的低估或高估呢?这就涉及到均衡汇率水平的计算。
计算均衡汇率水平又和汇率理论密切相关。
最早提出的汇率决定理论是购买力平价。
简单介绍下什么是购买力平价。
一、购买力平价的用途正式提出购买力平价的,是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在1922年提出的。
当时提出这个理论的目的,是为一战后遗留的赔款问题提供一个货币标准。
从目前来看,购买力平价理论在经济学上有两个用处:第一,测算长期均衡汇率,判断货币价值是否高估或低估,或者是寻找实际汇率波动的中心。
第二,比较各国经济实力。
作为一种换算工具,将一国的GDP 或者是GNP 由本国货币换算成另一国货币来表示,来进行经济实力的国际比较。
二、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形式1、基本思想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是,中国人为什么需要美元是因为它能够在美国购买商品,同样,美国人为什么需要人民币,是因为它能够在中国购买商品。
人民币交换美元的比率,实际上就是用人民币购买力交换美元购买力的比率。
所以,汇率主要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比较,所以称为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础是一价定律,我们来介绍下一价定律。
2、一价定律一价定律是指,在不考虑交易成本和贸易限制的条件下,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用相同货币表示的价格应该相同。
用公式来表示就是:b a SP P =,S 是以本币表示的单位外币,属于直接标价法,Pa 是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Pb 是用外国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
如果这一等式不成立,就会产生套利行为。
比如,一件衣服在美国的市场价格是100美元,同样的衣服在中国的市场价格是800人民币,那么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就是8RMB/$。
如果市场汇率不是8,是9RMB/$,那么就会出现套利机会,衣服在中国的价格转换成美元就是800/9=89美元,套利者就会用89美元在中国购买一件衣服,然后到美国以100美元的价格卖出,获利11美元。
什么是购买力平价
什么是购买力平价?利用经济指标进行跨国比较是衡量经济体经济增长绩效和评价发展阶段的重要方法,这需要将各经济体货币转化为同一货币。
通常,人们使用官方汇率将各经济体货币转化为同一货币。
但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汇率易受国际资本流动、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只体现了不同经济体可贸易品间的比价关系,未能消除经济体间价格水平差异,利用汇率进行国际比较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比较结果。
为克服汇率作为货币转换因子的弊端,经济学家发明了“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这一指标。
一、基本概念及作用与汇率类似,PPP 是反映经济体间交换同一组货物和服务的货币比率。
以单一商品巨无霸汉堡为例,其在中国和美国的售价分别是23 元人民币和5 美元,则以美国为基准,巨无霸汉堡的PPP=23 元人民币/5 美元=4.6。
与汇率相同,可利用PPP 将不同经济体的经济指标调整至同一货币单位。
例如,中国2017 年GDP 为820754 亿元人民币16,则经当年汇率6.7617 折算后的GDP(汇率法GDP)为121413 亿美元,经当年PPP 4.18 折算后的GDP (PPP 法GDP)为196353 亿美元。
与汇率不同,PPP 是人为构造出的一个货币转换因子。
因此,尽管其避免了汇率的诸多缺陷,但其准确性受基础数据、统计测度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影响较大。
构造和生产PPP 的项目很多,目前影响力最大的是由联合国和世界银行主导的国际比较项目(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ICP)。
从2017 年起,ICP 大约每3 年组织实施一次,各轮次PPP 测算方法可能存在差异。
新一轮结果公布后,需调整之前轮次的测算结果。
二、ICP 中PPP 的测算方法测算PPP 需要两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来自国民经济核算。
参与ICP 的经济体需将其以本币表示的支出法GDP 拆分至155 个细项(即基本分类)。
什么是购买力平价?
什么是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用于衡量不同国家之间货币的相对购买力。
它是指在两个国家之间,以相同货币单位计量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应该是相等的。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货币汇率应该调整到能够使得两个国家购买力相等。
购买力平价的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卡塞尔(Cassel)于1918年提出。
他认为,不同国家之间的货币汇率应该根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来决定,而不是根据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同样的商品在不同国家应该有相同的价格,因为人们可以通过汇率调整来实现跨国购买。
购买力平价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比较物价指数。
物价指数是衡量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指标,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物价指数,可以计算出购买力平价汇率。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物价指数比另一个国家高10%,那么购买力平价汇率就应该调整为前者的货币值比后者的货币值高10%。
购买力平价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
传统的汇率只能反映货币之间的相对价值,而不能反映商品和服务的实际购买力。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传统的汇率会认为该国的经济实力下降,但实际上可能是因为该国的物价上涨导致的。
购买力平价可以消除这种误导,更准确地反映不同国家的经济状况。
购买力平价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国际贸易、投资决策、经济政策制定等方面。
在国际贸易中,购买力平价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有利的市场和定价策略。
在投资决策中,购买力平价可以帮助投资者评估不同国家的投资回报率。
在经济政策制定中,购买力平价可以帮助政府确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方向。
然而,购买力平价理论也存在一些限制和争议。
首先,购买力平价假设商品和服务在不同国家之间是完全可替代的,忽略了贸易壁垒、运输成本和非贸易因素的影响。
其次,购买力平价只能反映短期的汇率调整,不能解释长期的汇率波动。
购买力平价
概念介绍
购买力平价的理论指出,在对外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汇率将会趋向于靠拢购买力平价。一般来讲, 这个指标要根据相对于经济的重要性考察许多货物才能得出。
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购买力平价,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购买力水平。百科x混知:图解汇率
作用介绍
谢谢观看
购买力平价ICP项目方法的传统理论依据主要是本世纪二十年代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的商品购买力平价 理论。所谓商品购买力平价(简称PPP)就是指“购买等同于基准国家的一个货币单位(或一组国家的一个共同 货币单位)所能购买的货物(或服务)所需的目标国家货币单位数量”。它也可以表示不同国家用该国货币购买 一定数量的商品和劳务所花费的该国货币量之比。多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围绕PPP的计算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研究者们的辛勤劳动已取得丰硕的成果,然而由于PPP计算出发点的局限性,这些改进的计算方法仍不能取得令 世界各种类型国家都满意的比较结果。
多数数据来源都不提供计算购买力平价所用的商品,所以在统计学上具有欺骗性——例如可以通过精心的选 择所用的商品获得对某国有利或者不利的结果。购买力平价与生活水平即使使用正确的购买力平价,
平价方法
依据原则
购买力平价方法要求对比国收集两个方面的统计数据:一是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新增 库存、净出口等GDP基本支出分类数据,大约150~200项。二是在每一基本支出分类下若干个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数 据,具体为居民消费品和服务、机械设备品、建筑品价格以及政府公务员职务工资等资料。并且,要求提供的统 计数据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什么是购买力平价
什么是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是一种经济理论和经济指标,它用于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价值,评估在不同经济体之间相同商品或服务的购买能力。
其核心理念是,假设在一个理想条件下,相同的商品在不同国家应该以相同的价格出售,这个价格通过货币汇率进行调整。
这一理论广泛应用于国际经济学、比较经济研究以及全球经济政策制定等领域。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概念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原理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经济学家大卫·休谟。
他提出,由于市场力量和消费者行为,商品价格会趋向于在全球范围内均衡。
因此,如果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能够反映出它们对相同商品的购买能力,那么汇率就能正确衡量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价值。
简单来说,PPP认为,不同国家的物价水平应当趋于一致,特别是在考虑到汇率之后。
因此,各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应当能够通过计算特定商品篮子中的平均价格来进行比较。
购买力平价的计算方式购买力平价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计算:绝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通过比较一篮子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来确定两国之间的汇率。
这种方法主要基于“无套利”原则,即在自由市场中,没有人能够从价格差异中获利。
例如,如果某国的一篮子商品价格为100元,而另一国同样的一篮子商品价格为200元,则按照绝对PPP法则,两国的汇率应该是1:2。
相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则考虑了两国之间物价变化的影响。
其公式通常为: [ = ] 其中,(E)代表汇率,而(P)代表物价水平。
此公式表示的是两个时间点之间汇率的变化与物价水平变化之间关系。
统计方法:有时,为了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会采取大量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大量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建立模型进行推算,以估算一国货币的购买力。
购买力平价的重要性国际贸易分析:PPP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衡量标准。
了解各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可以帮助各国更好地进行国际贸易决策,避免由于汇率波动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在平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某个国家的货币币值被“低估”或者“高估”,那么,什么是币值“低估”或者“高估”呢?如何来判断货币币值的低估或高估呢?这就涉及到均衡汇率水平的计算。
计算均衡汇率水平又和汇率理论密切相关。
最早提出的汇率决定理论是购买力平价。
简单介绍下什么是购买力平价。
一、购买力平价的用途正式提出购买力平价的,是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在1922年提出的。
当时提出这个理论的目的,是为一战后遗留的赔款问题提供一个货币标准。
从目前来看,购买力平价理论在经济学上有两个用处:第一,测算长期均衡汇率,判断货币价值是否高估或低估,或者是寻找实际汇率波动的中心。
第二,比较各国经济实力。
作为一种换算工具,将一国的GDP 或者是GNP 由本国货币换算成另一国货币来表示,来进行经济实力的国际比较。
二、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形式1、基本思想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是,中国人为什么需要美元是因为它能够在美国购买商品,同样,美国人为什么需要人民币,是因为它能够在中国购买商品。
人民币交换美元的比率,实际 上就是用人民币购买力交换美元购买力的比率。
所以,汇率主要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比较,所以称为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础是一价定律,我们来介绍下一价定律。
2、一价定律一价定律是指,在不考虑交易成本和贸易限制的条件下,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用相同货币表示的价格应该相同。
用公式来表示就是:b a SP P =,S 是以本币表示的单位外币,属于直接标价法,Pa 是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Pb 是用外国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
如果这一等式不成立,就会产生套利行为。
比如,一件衣服在美国的市场价格是100美元,同样的衣服在中国的市场价格是800人民币,那么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就是8RMB/$。
如果市场汇率不是8,是9RMB/$,那么就会出现套利机会,衣服在中国的价格转换成美元就是800/9=89美元,套利者就会用89美元在中国购买一件衣服,然后到美国以100美元的价格卖出,获利11美元。
购买力平价名词解释
购买力平价名词解释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是一种经济学概念,用于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货币价值和人民生活水平。
它是根据同一组商品和服务在不同国家的价格来计算的。
购买力平价的概念是基于一个假设,即在没有贸易壁垒和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货币应该具有相同的购买力。
这个概念主要用于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表现和人民生活水平。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一个国家的货币价值应该反映该国物价水平的差异。
如果一个国家的物价水平较高,那么该国货币的购买力就较弱。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物价水平较低,那么该国货币的购买力就较强。
购买力平价可以用于进行国际间的比较。
举个例子,如果一辆汽车在美国售价为1万美元,在英国售价为1.2万英镑。
如果使用汇率来进行比较,假设汇率为1美元=0.8英镑,那么这辆汽车在英国售价将会折合成1.25万美元。
但是,如果基于购买力平价进行比较,发现英国物价水平较高,购买力较低,那么这辆汽车在英国的价格就更为合理。
购买力平价的计算方法可以使用“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概念。
这个概念包含了一组常见的商品和服务,如食品、住房、交通、医疗等。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可以计算出各国的购买力平价指数。
购买力平价在经济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收入的真实水平,进行国际贸易的比较和评估,以及预测货币汇率的走势。
购买力平价的概念也可以揭示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差异和发展潜力。
总之,购买力平价是一种用于比较不同国家货币价值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经济学概念。
它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物价水平来计算,可以用于进行国际比较和预测货币汇率走势,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购买力平价说 简介
购买力平价说购买力平价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学说,早在16世纪就出现了该思想的萌芽。
16世纪中叶,西班牙的萨拉蒙卡学派研究了货币供给与价格的关系,并指出国内价格上涨是一国货币供给量增加所引起的;货币贬值则是由国内物价上涨所导致的。
1802年,英国经济学家桑顿(H.Thornton)最早提出购买力平价思想。
其后,它又成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中的组成部分。
1916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ustavCassel)在总结前人学术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两国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
这一理论被称为购买力平价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
购买力评价说分为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PPP)。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
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
根据这一关系式,本国物价的上涨将意味著本国货币相对外国货币的贬值。
相对购买力平价弥补了绝对购买力平价一些不足的方面。
它的主要观点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
它表明两国间的相对通货膨胀决定两种货币间的均衡汇率。
从总体上看,购买力平价理论较为合理地解释了汇率的决定基础,虽然它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等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但该学说至尽仍受到西方经济学者的重视,在基础分析中被广泛地应用于预测汇率走势的数学模型。
传统的购买力平价说以两国总的价格对比来计算购买力平价,并以此作为均衡汇率。
实际上,它假定所有的商品都是贸易品,但是,总的价格对比中包括了许多非贸易品(无法进行国际交换的商品),这些商品有些由于本身的特点,有些由于人为的限制,而不能进入国际商品流通。
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它指的是不同国家或地区消费者在相同货币价值下购买相同数量的商品和服务所需的成本。
也就是说,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货币汇率的变化并不会对不同国家或地区消费者的购买力产生影响。
购买力平价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经济学家巴尔萨拉和萨缪尔逊首次提出了这个理论。
他们认为,国际贸易中,货币汇率的变化会影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价格,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
然而,他们也发现,在某些情况下,货币汇率的变化并不会对购买力产生影响,这就是购买力平价的概念。
购买力平价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不考虑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等因素的情况下,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来计算购买力平价。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或地区消费者的购买力是否相等。
相对购买力平价则是指在考虑了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等因素的情况下,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收入和商品价格水平来计算购买力平价。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否相对平衡。
购买力平价对于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影响不可忽视。
如果两个国家的货币汇率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将会受到影响,可能出现货币升值或贬值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可能会失效,因为货币汇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不同国家或地区消费者的购买力。
在实际应用中,购买力平价理论常常作为衡量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价格和国民收入水平,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
总之,购买力平价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它对于了解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购买力平价的计算,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或地区消费者的购买力是否相等,进而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繁荣。
2023年度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汇率
2023年度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汇率2023年度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汇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货币汇率问题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购买力平价是一种衡量不同国家之间价格水平的方法。
它将不同国家的货币转换为同一种货币后,比较他们购买相同数量的商品和服务所需的成本。
本文将探讨2023年度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023年度购买力平价是指在该年内,一个国家的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的货币购买相同数量的商品和服务时的实际汇率。
购买力平价的计算方法是将不同国家的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进行比较,得出价值水平的相对大小,然后进行货币汇率的计算。
2023年度全球购买力平价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印度、日本、德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英国、巴西和法国。
其中,中国排名第二,在该指标方面的表现非常优秀。
购买力平价越高,意味着该国的经济实力越强。
购买力平价也可以影响到货币汇率。
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如果一个国家的购买力平价水平高于其官方汇率,那么该国的货币就被低估。
如果一个国家的购买力平价水平低于其官方汇率,那么该国的货币就被高估。
在2023年,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将不断加快,这将为推动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提升打下基础。
此外,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贸易摩擦的影响也将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
从过去几年的趋势来看,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
尽管发生了一些波动,但整体上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政府通过一些政策手段来稳定汇率,如改善中国经济的结构、加强货币政策协调、积极发展外贸、开放金融市场等。
总之,2023年度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提升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购买力平价则是评估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注重平衡各方利益,采取适当措施来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和推进购买力平价的提升。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在平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某个国家的货币币值被“低估”或者“高估”,那么,什么是币值“低估”或者“高估”呢?如何来判断货币币值的低估或高估呢?这就涉及到均衡汇率水平的计算。
计算均衡汇率水平又和汇率理论密切相关。
最早提出的汇率决定理论是购买力平价。
简单介绍下什么是购买力平价。
一、购买力平价的用途正式提出购买力平价的,是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在1922年提出的。
当时提出这个理论的目的,是为一战后遗留的赔款问题提供一个货币标准。
从目前来看,购买力平价理论在经济学上有两个用处:第一,测算长期均衡汇率,判断货币价值是否高估或低估,或者是寻找实际汇率波动的中心。
第二,比较各国经济实力。
作为一种换算工具,将一国的GDP 或者是GNP 由本国货币换算成另一国货币来表示,来进行经济实力的国际比较。
二、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形式1、基本思想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是,中国人为什么需要美元是因为它能够在美国购买商品,同样,美国人为什么需要人民币,是因为它能够在中国购买商品。
人民币交换美元的比率,实际上就是用人民币购买力交换美元购买力的比率。
所以,汇率主要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比较,所以称为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础是一价定律,我们来介绍下一价定律。
2、一价定律一价定律是指,在不考虑交易成本和贸易限制的条件下,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用相同货币表示的价格应该相同。
用公式来表示就是:b a SP P =,S 是以本币表示的单位外币,属于直接标价法,Pa 是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Pb 是用外国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
如果这一等式不成立,就会产生套利行为。
比如,一件衣服在美国的市场价格是100美元,同样的衣服在中国的市场价格是800人民币,那么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就是8RMB/$。
如果市场汇率不是8,是9RMB/$,那么就会出现套利机会,衣服在中国的价格转换成美元就是800/9=89美元,套利者就会用89美元在中国购买一件衣服,然后到美国以100美元的价格卖出,获利11美元。
购买力平价说名词解释
购买力平价说名词解释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是一种用于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
简单来说,购买力平价指的是一种根据货币汇率和物价水平来衡量不同国家或地区购买力的指标。
它的核心思想是,相同金额的货币在不同国家的购买力应该相等。
也就是说,当货币汇率和物价水平给定的情况下,同样的商品或服务在不同国家购买所需的款项应该保持一致。
购买力平价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两种:绝对法和相对法。
绝对法是通过比较两个国家或地区的物价水平和货币汇率之间的关系来计算购买力平价。
相对法则是选择一种商品篮子,然后按照该商品篮子在两个国家或地区的价格比较来计算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更加准确和公平的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水平的方法。
传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只考虑货币的实际价值,忽略了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物价水平差异。
而购买力平价则将货币的实际购买力考虑进去,更加全面地反映了经济的真实情况。
购买力平价的应用领域广泛。
在国际贸易中,购买力平价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国家的竞争力和相对优势。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购买力平价可以用来估算实际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的变化。
在国际比较或跨国投资中,购买力平价可以用来评估投资回报率和成本效益。
此外,购买力平价也可以用于货币政策制定、财政规划和社会发展政策等方面。
然而,购买力平价也存在一些限制和争议。
首先,购买力平价的计算依赖于大量的数据,包括物价指数和汇率数据。
这些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可能会有所差异,影响到购买力平价的准确性。
其次,购买力平价只是一种相对指标,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
最后,购买力平价只考虑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差异,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如文化差异、政策环境、市场规模等对购买力的影响。
综上所述,购买力平价是一种衡量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它考虑了货币汇率和物价水平对购买力的影响。
购买力平价在国际贸易、宏观经济分析和国际比较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和争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站内文章搜索
雅虎统计网站统计
雅虎统计网站统计 �
购买力平价理论
1916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ustavCassel)在总结前人学术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两国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这一理论被称为购买力平价说(TheoryofPurchasingPowerParity,简称PPP理论)。购买力评价说分为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PPP)。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根据这一关系式,本国物价上涨将意味着本国货币相对外国货币的贬值.相对购买力平价弥补了绝对购买力平价一些不足的方面。它的主要观点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
什么是CCI指标
什么是基金
什么是OBV指标
什么是权证投资
什么是股票指数
版权声明:《什么是购买力平价》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若标明本站原创或者来源的,转载时请注明,谢谢!所有文章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操作建议!
什么是购买力平价--是什么|什么叫|是什么意思 您现在的位置: 什么是 >> 商业金融 >> 文章正文《什么是购买力平价》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点击数:218 日期:2007-12-6
问题:什么是购买力平价?济学上之术语,顾名思义即是取得收入之后购买货品和服务的能力。
mail:(AT)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友情链接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注册会员 会员登陆 问答中心 订阅RSS
栏目分类
商业金融 艺术文化 社会人文 电脑通讯 科学技术 健康常识 生活资讯 运动体育 休闲天地 教育学习
评论
什么是J曲线效应
什么是货币政策
什么是流动性过剩
什么是三线开花
什么是120日均线
什么是限售股解禁
什么是除权除息日
什么是股票市值
什么是股票的基准日
什么是大小非解禁
什么是流动性溢价
什么是溢价
什么是圈钱
什么是KDJ指标
什么是BIAS指标
什么是BOLL指标
什么是股票
什么是RSI指标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是,通货膨胀意味着国内物价上涨,而物价是一国货币价值在商品市场的体现,物价的上涨意味着该国货币代表的价值量下降。在国内外商品市场相互紧密联系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使该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出口减少,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相对下降,进口将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产生影响,导致该国汇率的下跌。因此,一国货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导致其对外价值的下降。购买力平价理论是解释这种机制的代表性学说。
购买力平价:就是两种(或多种)货币对于一定数量的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力之比,亦即两种货币在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商品时的价格之比。例如,购买同等数量和质量的一揽子商品,在中国用了80元人民币,在美国用了20美元,对这些商品来说,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是4:1。也就是说,在这些商品上4元人民币的购买力等于1美元的购买力
购买力风险不同于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因为一种投资者有可能在其价格持续上升的情况下丧失购买力,许
[1] [2] 下一页
上一条文章: 什么是利率风险
下一条文章: 什么是浮动利率债券
什么是外汇基本面
什么是黄金市场
什么是货币点差
什么是货币掉期
什么是财富效应
什么是货币互换
什么是本币
在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比较时,通常采用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用官方汇率对各国货币进行统一换算,但官方汇率并不能完全反映各国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价,使比较的结果不太准确。购买力平价是通过价格调查收集对比国家150多类、2000多种代表规格品(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资料,并利用支出法计算的各国国内生产总值作基础,用国内生产总值按150多类划分的支出构成作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购买力平价。它是不同国家、不同货币的价格之比,是一种比价指数,实质上是一种计算真实的汇率。
它表明两国间的相对通货膨胀决定两种货币间的均衡汇率。从总体上看,购买力平价理论较为合理地解释了汇率的决定基础,虽然它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等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但该学说至尽仍受到西方经济学者的重视,在基础分析中被广泛地应用于预测汇率走势的数学模型。
购买力风险:是由价格总水平变动而引起资产的总购买力的变动,投资者应该有理智地处理购买风险的能力。否则,通货膨胀将会把投资者财富的购买力侵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