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考研真题练习
(完整版)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库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句中,“之”用作指示代词的一句是()A曰:否,以票易之。
B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C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D此车一人殿之,可以成事。
2、下列句中,“其”作人称代词的一句是()A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B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D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
3、下列句中,“所”字结构表示动作对象的一句是()A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B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C诺,恣君之所使之。
D其人—一为具言所闻。
4、下列句中,“见”表示对他人行为的接受,有指代宾语作用的一句是()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B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5、下列句中,“相”表示一方发出动作、另一方接受动作的偏指关系的一句是()A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C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6、下列句中,“其”表示祈使语气的一句是()A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B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C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D一之为甚,其可再乎?7、下列句中,“以”用作连词,表示后一项动作是前一项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A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B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车,尽破之以归秦。
D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8、下列句中,“为”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的一句是()A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且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9、下列句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A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子岂识之?然子病矣。
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代汉语 考研真题
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古代汉语部分(40 分)一、单选(18分)1.《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
”“谢”的意思:A.道歉B.感谢C.告诉D.辞却2.《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说"的意思:A.说服B.喜悦C.解释D.学说3.以下繁体字书写无误的是:A.曆史B.往復C.鯀統D.屍位素餐4.以下属于牙音的是:A.见溪辜疑B.帮滂并明C.端透定泥D.精清从心邪5.下列人物,按出生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哪一组?A.孔子,子思,孟子,曾子B.孔子,曾子,孟子,子思C.孔子,子思,曾子,孟子D.孔子,曾子,子思,孟子6.下列四项中的划线部分,与其他三项语法现象不同的是:A.《诗》云“他人有心,余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B.《兑命》日:“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C.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D.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二、请将下面这段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2 分)坎坎伐輸兮,置之河之溽兮。
河水清且淪猗。
不稼不稿,胡取禾三百困兮?不狩不獵,胡瞻雨庭有縣鶉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现代汉语部分(40 分)三、下列各组词语的前后两个音节次序都正好相反。
请从词汇学和语言规范化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分析。
(20 分)蔬菜——菜蔬介绍——绍介健康——康健演讲——讲演离别——别离察觉——觉察感情——情感和平——平和路线——线路故事——事故雪白——白雪办法——法办四、根据以下例子,分析现代汉语趋向补语与宾语共现时的语序变化及其对句式、语义、语用的影响。
(20 分)她噙着泪珠一步一步走进了房间外面太冷,你还是回屋去吧爬上山来拿出一盒香烟来收回成本来冲出两个人来冲出来两个人语言学概论部分(20分)五、请简单定义辅音和元音,并解释两者的区别。
(10 分)六、语言是否有难易程度或是优劣之分?请举例说明你的观点。
(10分)小论文写作部分(50 分)七、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资料——古代汉语试题
A相似关系 B因果关系 C动静关系 D时空关系(9)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中与其它各项不同的一组是( )A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B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
C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D壁有瑕,请指示王.(10)同义词“比/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A范围广狭不同 B性状情态不同C程度轻重不同 D感情色彩不同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汉字是属于体系的文字。
(2)所谓古今词义的变化主要指同一个词表示的基本意义或理性意义和一些古今并不相同.(3)《左传》是一部体历史著作,相传其作者是。
(4)词义引申的基本规律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到。
(5)同义词间差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词的差异,二是的差异,三是情感色彩的差异.(6)《经传释词》是清王引之着,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特殊用法的著作。
(7)近人张相着,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词537个,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8)“匍匐、参差、萧条、狼藉"属于古代汉语复音词中的。
(9)“宋何罪之有?”这句话中的“之”的语法作用是。
(10)“郄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句式。
(11)“愬—诉、俛—俯、泪—涙,”三组字前字和后字属于关系.三、解释句中划线的词(每题1分,共20分)(1)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2)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3)愿无伐善,无施劳。
(4)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6)如或知尔,则何以哉?(7)不义不昵,厚将崩。
(8)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9)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10)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11)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12)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13)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14)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古代汉语考研校古代汉语考研真题
古代汉语考研校古代汉语考研真题1、河北大学818古代汉语考研真题材料分析题請仔細閱讀下面一段文字,然後完成後面各題。
[西南大学2011研]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
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取諸夬。
夬,“揚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也。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完成以下各題:(1)以上一段文字選自漢代許慎的著作,請根據這段文字的内容斷定這部書的名稱,並簡介這部書的内容。
(2)上文中的“庖犧氏”,古文獻中又寫作“伏犧氏”,為何有這種差異?(3)上文中的“迒”“書契”“乂”“諸”分別是什麽意思?(4)“文”和“字”在上段引文中有無區別?請予以說明(不能照抄原文而無自己的表述)。
(5)按上段文字提供的材料,說明倉頡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答:(1)①书的名称:《说文解字》。
②书的内容:《说文解字》由东汉许慎所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收字以小篆为主,便于从字形上说明本义的由来,建立了“六书”理论和文字学原则的540部首。
它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每个字都是先列小篆形体后作说解,先释字义,后说形体结构。
创造了汉字字典的体例,开创了以部首统帅汉字的编纂法。
它为上古音的研究提供了多方面的材料,如谐声偏旁、重文、读若、声训。
它也是一部系统阐明词本义的训诂专著。
(2)古无轻唇音,指的是只有双唇音声母“帮”“滂[p']”“并”“明[m]”,没有唇齿音声母“非[pf]”“敷[pf‘]”“奉[v]”“微[w]”。
唇齿音声母是从双唇音声母演变出来的。
所以“伏”是由“庖”的音演变而来的。
(3)①迒:行走。
古代汉语:硕士研究生试题
杜甫的五律诗《春望》颔联的出句“感时花溅泪”,这句诗的平仄应是( )
1
A、仄仄平平仄 B、平平仄仄平 C、平平平仄仄 D、仄仄仄平平
2
以下各个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缩小现象的是( )
3
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
4
響:古义为“回声”,今义为“声音”
5
劝,古义为“鼓励、勉励”,今义为“劝阻”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有美玉于斯。
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 8、或五十步而后止,或百步而后止。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谏而不入,则莫之寄也。 10、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
添加标题
05
溥天之下,[莫] 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添加标题
5、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 6、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7、[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8、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9、[]虽[户]说经眇论,终不能化。 10、[]钢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
翻译下面一段古文(10分)
温人之周, 周不纳客,部之日:“客耶?”对日:“主人。”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日:“子非周人也,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日:“臣少也诵<>诗”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君天子,则我天子臣也,岂有为人之臣而又为之客哉?帮日主人也。”君使出之。
添加标题
物( )
添加标题
根据所给的句子,分析其中加[ ]号的词的词义,并说明其古今词义的异同。(10分) 例题:赦之,以劝事君者。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爱]死。 厉王虐,国人[谤]王。 颜高夺人弱弓,籍丘子鉏击之,与一人俱[毙],偃,且射子鉏,中颊,殪。 听事前[除]除,雪后犹湿。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古代汉语考研研究生试题
中山大学汉语史与古文字专业03及04年博士生入学古汉语试题(部分)古汉语试题(汉语史、古文字专业通用)03年翻译《汉书-师丹传》04年一、据《左传》一段文字,分析“于”、“以”用法。
二、标点并翻译《左传》中一段文字。
三、简述下列出土材料的大意及语言学价值。
(碑刻)四、失记。
前两个题是《国语》中的材料,一段是曹刿问何以战,第二段是标点并翻译”庄公观社“。
第三题是段墓志材料。
问题一:隶定并标点。
问题二:概述大意,并指出汉语史研究的价值。
清华大学2001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古代汉语试题一、名词解释。
每题2分,共10分。
1、简牍2、汗青3、帙4、付梓5、句读6、衍文7、文、字8、《马氏文通》9、押韵10、破读二、请简答并举例(每题4分,共20分。
)1、连绵字2、三十六字母3、反切4、今体诗及其特点5、十三经注疏三、填空。
每空0.5分,共30分1`中国古代研究语言的学问称作(),包括()、()、()三个部门。
2、汉字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其形体演变大致经历了()时期、()时期、()时期、()时期、()时期、()时期。
3、迄今发现最早的系统汉字是()年前的(),是()世纪末在()出土的。
4、说文解字是()时期的()撰写的中国第一部字典。
书中把所受的万余字分成()部首,以()为正体,兼收()、()。
5、“六书”始见于(),一般指()()()()()()。
6、汉字记录汉语的基本特点是()。
汉字基本上属于()文字,严格讲现代汉字是()文字。
7、清正确读出下面的地名、人名:龟兹月氏吐番镐京涪陵米芾女娲皋陶单于?食其8、请分析下面汉字的音节结构|声|韵|调|9、填补空缺书名作者成书年代价值———————————————————————————————————广雅疏证说文解字注中原音韵———————————————————————————————————四、请回答。
每字0.5分,共10分,第二题酬情加5—10分1、指出下面词语的本义写、书、题、临、陵、天、鄙、即、既、因2、请为下列几组汉字正确标音,并试解释形声字声符变读的原因。
华南师范大学21年708古代汉语考研真题
2021年华南师范大学708汉语基础--古代汉语(150分)一、名词解释(5个,30分)联绵词;如字;互文;形训;反切二、简答(20分,各10分)1.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系统和现代汉语有什么区别?2.中古的四声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声有什么区别?三、材料分析韩非的《五蠹》(给的是繁体字)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
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
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
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眼养不亏于此矣。
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函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
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
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
夫山居而谷汲者,媵腊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
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欀岁之秋,疏客必食。
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
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古代汉语硕士研究生试题【精选】
2.厉王虐,国人[谤]王。
3.颜高夺人弱弓,籍丘子鉏击之,与一人 俱[毙],偃,且射子鉏,中颊,殪。
4.听事前[除]除,雪后犹湿。
5.[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6.誓将[去]女,适彼乐土。 7.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8.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
4、查找《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 劳其筋骨……”的具体出处,应该使用的工具书是 ( )。
A、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B、经典释文
C、十三经索引
D、汉语大字典
5、下列各组字,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异体字的一组 是( )
A、村-邨 B、雕-凋 C、游-遊 D、斗-鬥
6、“(巫峡)两岸连山,略无缺处。若非亭午夜
硕士研究生试题
鲁东大学文学院
古代汉语部分(2004年)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20分,每题 2分)
1.隶变 2.因声求义 3.小篆 4.避讳 5.《经传释词》
6.假借 7.姓与氏 8.年与岁 9.脱文 10.疏
二、用“六书”理论分析下列文字的结构方 式,指明各字属于“六书”的哪一书。(10 分,每题1分)
下。
9.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 不戚。
10.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四、说明下列加[ ] 号各词在句中的词 性、意义或用法
1、辅之以晋,可以[少]安。 2、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3、[或]为孔子曰:“子奚不为政?” 4、溥天之下,[莫] 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5、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 6、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窃]以为过矣。 9、[]虽[户]说经眇论,终不能化。 10、[]钢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
古代汉语精选名校考研真题和典型常考题-汉字形体演变与构形分析【圣才出品】
故为行来之来。《诗》曰:‘诒我来麰。’凡来之属皆从来,洛哀切。” (2)形声字。本义为牛颈下垂的肉。 【解析】许慎《说文解字》:“胡,牛颔垂也。从肉古声,户孤切。” (3)会意字。本义为生育。 【解析】许慎《说文解字》:“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字即生育,字形采用
“子、宀”会义。
4.请指出以下汉字的形体构造各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中国传媒大学 2014 研]
5 / 22
答: 修,形声;甘,指事;祭,会意;先,会意;念,形声。 的,形声;碧,形声;鹿,象形;看,会意;臭,会意。
5.根据“六书”理论分析下列汉字的古字形和本义。[武汉大学 2011 研] (1)败 (2)斤 (3)元 (4)载 (5)寸 答:(1)败,会意。从贝,从攴。本义为“毁坏,搞坏”。 (2)斤,象形,本义为“砍木头用的斧子”。 (3)元,会意。从一,从兀。本义为“头”。 (4)载,形声。从车,声。本义为“乘车”。 (5)寸,指事。从又,从一。本义为“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 简称‘寸’”。
6.说明下列汉字的结构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河北大学 2012 研] (1)本
6 / 22
(2)征 (3)及 (4)沐 (5)刃 (6)上 (7)信 (8)集 (9)栽 (10)日 答:(1)本,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 本义是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2)征,形声。从彳,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是到 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3)及,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抓住前面的人。 本义是追赶上,抓住。 (4)沐,形声。从水,木声。本义是洗头发。 (5)刃,指事。小篆字形,在刀上加一点,表示刀锋所在。本义是刀口,刀锋。 (6)上,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 意思。本义是高处、上面。 (7)信,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是真心诚意。 (8)集,会意。字形采用“隹、木”会意。集,是“雧”的异体字,省略了两个“隹”。 (9)栽,形声。从木,声。本义是筑墙立板。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之乎者也”中“之”的用法是:A. 代词B. 助词C. 动词D. 形容词答案:B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A. 《诗经》B. 《论语》C. 《孟子》D. 《大学》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子路问于孔子B. 于我如浮云C. 子曰:学而时习之D. 子不语怪力乱神答案:C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的“长”字的意思是:A. 经常B. 长久C. 长处D. 长度答案:A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和“矩”分别指:A. 圆规和直尺B. 规则和方法C. 法律和道德D. 工具和工具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中的______。
答案:《周南·桃夭》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教育原则,其中“愤”指的是______。
答案:心求通而未得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中的______。
答案:《梁惠王下》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______。
答案:学子的衣领5.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论语》中的______。
答案:《子张》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诗经》中的“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答案:赋是直接陈述事物,比是通过类比来表达,兴则是通过触景生情来引发联想。
2. 孔子提出的“仁”的概念是什么?答案: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3. 解释《孟子》中“性善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会影响人的行为。
4. 《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和意义是什么?答案:这是儒家思想中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八个步骤,从个人修养到治理国家,再到实现天下大同。
四、翻译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翻译《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古代汉语考研精选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研精选试题及答案模拟试题:古代汉语考研精选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连绵词的是()。
A. 江河B. 朋友C. 昼夜D. 国家2. “之乎者也”被称为文言虚词,其中“之”字在古代汉语中通常用作()。
A. 代词B. 助词C. 动词D. 形容词3. 在古代汉语中,“吾”和“我”都可以用作第一人称代词,但用法上有所区别。
“吾”更常用于()。
A. 口语B. 书面语C. 谦辞D. 敬语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被动句式的是()。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 臣诚恐见欺于王。
C. 吾日三省吾身。
D.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 “六书”是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其中“形声”属于()。
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6. 古代汉语中的“鼎”是一种______,常用于______。
7.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形容的是女子的______。
8.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形容的是桃花的______。
9.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______。
10.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中的“匹夫”指的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解释“之”在下列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2. 简述“对仗”在古代汉语诗歌中的作用。
四、阅读理解(共25分)13. 阅读下列古文,回答问题。
(15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 这段古文出自哪部经典著作?- “天下为公”的含义是什么?- “选贤与能”在当今社会有何启示?14. 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其中的重点词汇。
古代汉语考研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研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字不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假借字?A. 来B. 莫C. 无D. 尔答案:D2. “之乎者也”在古代汉语中的作用是什么?A. 表示疑问B. 表示感叹C. 表示语气的舒缓D. 表示停顿答案:C3.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是什么意思?A. 喜悦B. 说话C. 说服D. 说教答案:A4.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形容的是什么?A. 桃树B. 桃花C. 桃子D. 桃叶答案:B5.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诗经》中的?A. 《关雎》B. 《蒹葭》C. 《离骚》D. 《鹿鸣》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古代汉语经典《________》。
答案:《礼记》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的“君子”和“小人”分别指代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有德之人、无德之人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________》。
答案:《离骚》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________。
答案:学子的衣领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的“温故”指的是________。
答案:复习旧知识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解释“之乎者也”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和意义。
答案:在古代汉语中,“之乎者也”是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语气的舒缓和停顿,有时也用于加强语气。
2. 简述《诗经》的分类。
答案:《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各地民间歌谣,“雅”包括“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则是祭祀时的颂歌。
3. 描述“赋、比、兴”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
答案:“赋”是直接陈述事物,“比”是比喻,“兴”是起兴,即通过描写景物引起情感的抒发。
4. 解释“言必信,行必果”的含义。
答案:“言必信,行必果”意味着说话要守信用,做事要果断。
古代汉语考研真题
一,填空30分1最早发现甲骨文的学者是2现存最早的纸写本书是3前人把儒家十三部经典著作比较好的注疏和正义和刻在一起,名为4历代王朝祭祀的三皇是5明清时代的最高学府是6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是7乾嘉学派以和的治学方法为主8汉字结构的六书是指9南宋四大书院是指10佛教禅宗的创立者是11我国古代音乐的五声音阶是12古代婚俗的六礼是13二十四史的前四史是14古人奉为四灵的祥瑞动物是15中国历史的准确纪年是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开始16春秋五霸一般指17儒家教学的六艺是指礼乐射18三礼是指19玄学家谈玄论道所依据的三玄是指20宋代理学中的濂学是指的学术思想21汉代实施以选考和推举为主的选举制度22行省制度始于元朝23我国古代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是和2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主张25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的思想26尚书·禹贡中的九州是27明清之际的三大启蒙思想家是28乾嘉学派的皖派领袖是29新学伪经考的作者是,新学是指之学、30王国维治史学主张的法。
二名词解释24分五德终始谶纬之学象山学派中体西用三简答题36分1谈谈中国文化务实性的特点2简述两汉的历史发展3简述孟子的学术思想四论述40分1宋代理学主要有哪几派?主要思想是?2试述明清科举考试的三级考试情况五标点并翻译古文。
20分或问曰尧舜传诸贤禹传诸子信乎(原来是简体字的我改成繁体,以便锻炼。
另外此段出自四库全书)或問曰堯舜傳諸賢禹傳諸子信乎曰然然則禹之賢不及於堯與舜也歟曰不然堯舜之傳賢也欲天下之得所也禹之傳子也憂後世争之之亂也堯舜之利民也大禹之慮民也深曰然則堯舜何不以憂後世曰舜如堯堯傳之禹如舜舜傳之得其人而傳之堯舜也無其人而不傳慮其患而不得如已者禹也舜不能以傳禹堯為不知人禹不能以傳子舜為不知人堯以傳舜為憂後世禹以傳子為慮後世[/]版友协助找到的03年到05年的真题。
如果你还有知道的,欢迎上传。
[]中国文学史 2003年1月19日上午一、指出下列作品所属的文学体制(2*5=10)1. 班固《咏史》2.庾信《哀江南赋》3.许尧佐《柳氏传》4.李商隐《马嵬》5.欧阳修《秋声赋》二、指出下列几段话所评论的对象(2*5=10)1. 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古代汉语考研真题试卷(北师大华东师大师大等大综合小综合)
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科目代码:437研究方向:以上专业所有方向考试科目:古代汉语与语言学一、填空(15分)1.与国际音标[x]和[y]对应的汉语拼音是和2.和是语言的两大关系。
3.“在火车上写字”有歧义,其一是,其二是指。
4.日文属于表音文字的。
5.《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著作着是,他开创了。
6.德语属于语系语族。
7.从形态角度来分,汉语属于,日语属于。
8.和克里奥耳与是的特殊形式。
二、请证明下列各组音素在普通话里是属于两个不同的音位?(8分)[A]/[а][ι]/[ψ][t∫]/[ts][x]/[k]三.“美丽”和“漂亮”都是形容人长的好看的形容词,请说明为什么可以说“美丽的姑娘”而不能说“美丽的小伙儿”,但“漂亮的姑娘”和“漂亮的小伙儿”却可以说。
(8分)四、下列语言形式的结构关系和语言关系有什么异同?(14分)。
⒈存活期⒉筹备晚会3.美国队败了4.跑了一个小偷儿5.他走了6.捆绳子五、用简单例子说明汉字与拼音文字的不同(5分)。
六、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1.关于古代汉语的界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
B.古代汉语是古代文献语言。
C.古白话不属于古代汉语,只有文言文才是古代汉语。
D.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汉语都是古代汉语。
2.《广韵》的编排方式是()A按206韵部编排,每韵下又分平、上、去、入四声B以平、上、去、入四声分类,将206个韵部分属四声之下C按反切下字编排,共分206D按声纽编排,每纽下又分206韵3.关于“六书”的定义,下面哪一句是错误的()A,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B,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C,会意者,比类合谊,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D,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4.《毛诗诂训》的作者是()A许慎B黄侃C毛泽东D毛亨5.下列“是”字的用法不同的一句是()AB舍其旧而新是谋。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上古汉语时期的是()。
A. 于是B. 所以C. 然而D. 因为2. “之乎者也”是古代汉语中的()。
A. 语气词B. 助词C. 动词D. 名词3. 在古代汉语中,“吾”和“我”的区别在于()。
A. 人称不同B. 语气不同C. 用法不同D. 时代不同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倒装句式的是()。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B.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D.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其意为()。
A. 苗条B. 美丽C. 贤淑D. 温柔6. 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是()。
A. 吾射不中而反B. 被明月兮佩宝璐C.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 吾日三省吾身7.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形容的是()。
A. 桃花的颜色B. 桃花的形状C. 桃花的香气D. 桃花的生命力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
A.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B.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9. “温故而知新”出自()。
A. 《诗经》B. 《尚书》C. 《论语》D. 《左传》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
A.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B.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________》。
12. “________,死而后已”出自《左传》,表达了忠诚不渝的精神。
13. “________,白露为霜”是《诗经》中的名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14. “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出自《琵琶行》,表达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15. “________,死亦为鬼雄”出自《离骚》,表达了屈原的坚定意志。
古代汉语考研真题练习(DOC)
古代汉语加点词和语法二,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带点词得词性、意义或用法(共20分,每小题2分)1,丞相亮其悉朕意。
2,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
3,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4,舜其大知也与!5,故先王有所取有所与。
6,来,予与尔言。
7,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1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带点词得意义(共20分,每小题2分)1,祸将作矣。
齐将伐晋,不可以不惧。
2,逼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
3,驱诸婢妾数十人出路,任其所之。
4,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
5,在中庭晒头,神气傲迈,了无相酬意。
6,每一令处,平伐其攻。
7,梗阳人有狱,魏戊不能断,以狱上。
8,古之明王,奉此六者以牧万民,民用而不失。
9,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
10,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特殊得语法现象(共14分,每小题2分)1,既入焉,而示之璧,曰:“活我,吾与女璧”。
2,今郑人贪懒其田,而不我与。
我若求之,其与我乎?3,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
4,鲍先入晋地,士鲂御之,少秦师而弗设备。
5,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
”6,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
7,憻父亡走歧下,而豳人悉从憻父而邑焉。
一,解释加点的词,有特殊用法的请说明是哪种情况,如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等。
(共20分)1,蒯通说不听,已佯狂为巫。
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3,庄共寤生,惊姜氏。
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5,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9,彼且奚适也?10,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有特殊用法的请说明试哪种情况,如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等。
1,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2,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3,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
4,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考研资料古代汉语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考研资料古代汉语章节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练习题一、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2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3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4 、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5 、厉王虐,国人谤王。
6 、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
7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8 、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9 、其始播百谷。
10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11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
12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13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14 、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15 、江水又东,经巫峡。
16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7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18 、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19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20 、官显职闲,而府寺宽敞。
21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22 、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23 、是何祥也?吉凶安在?24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25 、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26 、吾闻汉购吾头千金,邑万户。
27 、臣有一术,曰五禽之戏。
28 、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
29 、瓦,土器已烧之总名。
30 、石亨、徐有贞等奉英宗复辟。
31 、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32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
二、举例说明古今词义差异的在范围、感情色彩、及程度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三、阅读《九方皋相马》《景公射出质》《扁鹊之卫》三篇文章,完成以下问题。
1 、找出几篇文章中活用的词,并说明用法。
2 、找出几篇文章中的判断句及被动句,并说明其类型。
3 、找出几篇文章中的宾语前置句式,并说明其类型。
第二章练习题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其属于本义还是引申义。
1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齐發。
2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3 、舜发于畎亩之中。
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6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古代汉语是学习中文专业的研究重点之一,也是考研中语言文学类学科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考试,以下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古代汉语题库,包含常见的古代汉语试题,供考生参考和练习。
一、词语解释1. 解释下列古代汉语词语的含义:- 至乎- 夙兴- 诋诃- 隆准- 志趣相投2. 下列句子中的古代汉语词语有哪些现代意义:- 乾坤扇,神通广,皆与众生不同。
- 除却巫山不是云,真个庐山真面目。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以下文言文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红楼梦》一百六十回畸笏志怀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更峰前一尺雪。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丛被禽惊。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日暮闲云山,松间磬竹阴。
坐地愚公移山志,拈花只许剪春风。
1. 这首诗出自《红楼梦》,请简要概括其主题思想。
2. 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简要介绍一下他的背景和贡献。
三、古代汉语总结1. 简要总结古代汉语的特点和变迁过程。
2. 为什么学习古代汉语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献非常重要?四、造句练习根据以下古代汉语词语,造出一至两个完整的句子。
1. 枭雄2. 玉石俱焚3. 悲欢离合4. 予取予求5. 无边无际五、古代汉语用法辨析从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句子中。
1. 牵挂、忧心、焦急、忧伤、担忧a) 听到他出了车祸的消息,我一直______。
b) 考试成绩一直没有出来,我的______越来越大。
2. 担当、负责、负担a) 解决问题需要大家共同______。
b) 他尽职尽责,毫不推______。
六、句子翻译将以下现代汉语句子翻译成古代汉语。
1. 我爱你。
2. 今天天气很好。
3. 他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七、填空题根据上下文,填入合适的古代汉语词语。
1. 大雁南飞,______天涯。
2. 昔日______,今朝不再。
3. 纷纷扬扬的______,给大地增添了生机。
以上为考研古代汉语题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考生们可以利用这份题库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提高古代汉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古代汉语考研真题练习
古代汉语考研真题练习咱都知道,古代汉语这门学问,那可真是博大精深!对于准备考研的小伙伴们来说,搞定古代汉语的真题练习,那就是通往成功的关键一步。
就拿我当年的一个学生小敏来说吧。
小敏这姑娘,一开始对古代汉语那是又爱又怕。
爱是因为觉得这玩意儿充满了神秘的魅力,怕是因为觉得太难,怕自己搞不定。
咱先来说说古代汉语考研真题里常见的字词解释。
比如说“君子不器”中的“器”,可别简单地理解成器具,这里是指“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用途”。
这就要求咱们对古代字词的含义有精准的把握。
还有像“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寡人”,可不是现在说的孤独的人,而是古代君王的自称。
再说说语法部分。
古代汉语的语法和现代汉语那差别可大了去了。
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这是个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该是“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要是没搞清楚这一点,那理解句子意思可就容易跑偏啦。
翻译题也是真题里的重头戏。
记得有一年的真题是让翻译《论语》里的一段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可不仅考验字词的理解,还考验对整个语境和文化背景的把握。
小敏一开始做这些真题的时候,那真是错得五花八门。
字词解释张冠李戴,语法分析一塌糊涂,翻译更是惨不忍睹。
但是这姑娘有股子倔劲儿,她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去琢磨这些真题。
她把做错的题目都整理出来,一个一个地去分析错误的原因。
有时候为了弄清楚一个字词的意思,她能翻好几本参考书。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敏的进步那是肉眼可见。
再做真题的时候,她不仅能准确地回答问题,还能举一反三,说出相关的知识点。
所以啊,小伙伴们,做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别害怕犯错,关键是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多积累字词,多分析语法,多练习翻译,相信你们也能像小敏一样,攻克这道难关!古代汉语的音韵部分也是个难点。
像什么“三十六字母”“上古音”“中古音”,听着就让人头疼。
但是真题可不会放过这些知识点。
比如说让你根据给定的汉字,判断它在上古音中的韵部,这就需要我们对音韵学的知识有扎实的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加点词和语法二,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带点词得词性、意义或用法(共20分,每小题2分)1,丞相亮其悉朕意。
2,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
3,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4,舜其大知也与!5,故先王有所取有所与。
6,来,予与尔言。
7,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1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带点词得意义(共20分,每小题2分)1,祸将作矣。
齐将伐晋,不可以不惧。
2,逼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
3,驱诸婢妾数十人出路,任其所之。
4,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
5,在中庭晒头,神气傲迈,了无相酬意。
6,每一令处,平伐其攻。
7,梗阳人有狱,魏戊不能断,以狱上。
8,古之明王,奉此六者以牧万民,民用而不失。
9,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
10,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特殊得语法现象(共14分,每小题2分)1,既入焉,而示之璧,曰:“活我,吾与女璧”。
2,今郑人贪懒其田,而不我与。
我若求之,其与我乎?3,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
4,鲍先入晋地,士鲂御之,少秦师而弗设备。
5,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
”6,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
7,憻父亡走歧下,而豳人悉从憻父而邑焉。
一,解释加点的词,有特殊用法的请说明是哪种情况,如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等。
(共20分)1,蒯通说不听,已佯狂为巫。
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3,庄共寤生,惊姜氏。
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5,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9,彼且奚适也?10,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有特殊用法的请说明试哪种情况,如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等。
1,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2,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3,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
4,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5,小国寡民。
6,封书,谢孟尝君。
7,上下相愁,民无所聊。
8,亟请于武公。
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1,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2,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3,师进,次于泾。
4,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5,晋不可启,寇不可魭。
6,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7,《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8,弃命之官,不信。
9,臣不才,不胜其任。
10,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八,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虚词德词性、词意及语法功能1,海女知之乎?2,是乃仁术也。
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彼秦者,弃礼仪而尚首功之国也。
5,吾乃梁人也。
6,余收尔骨焉。
7,君子病无能焉。
8,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9,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10,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九,指出下列句中()内得语法特点1,居则曰:“(不吾知也)。
”2,臣实不才,(又谁敢怨)?3,(武丁朝诸侯)4,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5,舜勤于民事而(野死)三、解释下列例句中带点的词语(每词1 分,共17 分)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
2、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
3、俄而,柳生其左肘。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5、舜有诽谤之木。
6、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7、楚罢于奔命。
8、周文公之诗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9、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10、君子引而不发。
四、请具体分析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每小题2 分,10 分)1、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
2、君子远庖厨也。
3、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4、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五、请具体分析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法(每小题2 分,共8 分)1、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2、大宛闻漠之饶才,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3、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一、八、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虚词德词性、词意及语法功能1、海女知之乎?2、是乃仁术也。
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彼秦者,弃礼仪而尚首功之国也。
5、吾乃梁人也。
6、余收尔骨焉。
7、君子病无能焉。
8、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9、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10、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九、指出下列句中()内得语法特点1、居则曰:“(不吾知也)。
”2、臣实不才,(又谁敢怨)?3、(武丁朝诸侯)4、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5、舜勤于民事而(野死)解释加点字,翻译句子(25分)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
三,国2.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
适,会3.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
什一,已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举,劝'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劳,无乃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封,肆列子御风而行,旬有五日而后反。
御,旬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揭,客9.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鄙二、解释句中带下划线的字,并翻译全句:1、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剩,将袭郑2、师进,次于陉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5、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6、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详。
赫之,以劝事君者7、苟无岁,何以有民8、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9、(阳货)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世而往拜之二解释加点字的词义,词性,用法,并翻译句子。
20分1汝为我唤入,吾得兄事之兄:2河东凶亦然然:3秦师遂东东:4 教女知之乎?女:5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与晋,且贰于楚也。
以:6焉用亡郑以陪邻以:7 其是之谓乎?其:8父母唯其疾之忧。
之:9 晋侯饮赵盾酒饮:10 秦王车裂商鞅以徇。
车:二、解释加点词 10分(实词说明词义,虚词说明词性及语法功能)1、今京不度非制也2、后秦稍蚕食魏3、父母宗族皆为戮没4、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5、王其庶几召我三、分析句子成分(任选一句,要求分析到词)5分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而贰于楚也。
2、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者也。
2、下列各句中黑体字书写的词语应怎样理解(10)(1)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论语;宪问》)(2)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3)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之心。
(屈原《离骚》)(4)臣欲封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李密《陈情表》)(5)(上官)桀、(上官)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刘侯尚公主者,(霍)光不许。
(《汉书霍光传》)3、句中“以”的义项和词义(1)终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离骚》)(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孟子梁惠王上》)(3)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左传僖公四年》)(4)宫之奇以其族行。
(《左传僖公五年》)(5)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
(《战国策楚策》)(6)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战国策赵策》)(7)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楚辞卜居》)(8)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论语微子》)4、句中“与”的义项和词义(1)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
(《孟子滕文公上》)(2)天与弗取,反受其殃。
(《史记信陵君列传》)(3)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耳。
”(《论语先进》)(4)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5)晋未可与争。
(《左传成公三年》)(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7)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
(《左传宣公二年》)(8)因人之功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武,不整。
(《左传僖公三十年》)一、解释词1、(什佰)之器而不用2、强自取(柱)3、纷披(风什)4、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之上二、解释句法现象1、为之斗斛而量之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3、仁以为己任一、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词性、用法、今译)(10分)(1)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2)乃生女子,载弄之瓦。
(3)赦之,以劲事君者。
(4)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5)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6)尔供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洒,寡人是征。
(7)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8)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9)案剑瞋目,声如乳虎。
(10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词性、用法、今译)。
(10分)1、公诚以都虞侯命某者,能为公已乱。
2、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4、杞伯于是骤朝于晋。
5、靖诸内二败诸外,所获几何?6、父母唯其疾之忧。
7、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医疮,手注善药。
8、才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
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0、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一、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词性、用法、今译)(10分)(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4)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5)百姓足,君孰与不足?(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7)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8)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9)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10)默而识之,学而不大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一、解释句中带【】的词的意义,答案写在括号内(10分)1、【亟】请於武公,公费许。
()2、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3、君【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4、穆公【访】诸蹇叔。
()5、犹不改,宣子【骤】谏。
()6、(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於东海。
()7、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9、【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0、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二)解释题(解释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义。
每小题0.5分,共4分)①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
(《左传·隐公元年》)②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池,虽众,无所用之。
(《左传·僖公四年》)③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点:人名)也。
”(《论语·先进》)④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梁惠王上》)⑤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诗经·卫风·氓》)⑥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庄子·秋》)⑦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韩愈《答李翊书》)⑧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王勃《腾王阁序》)2、下列各句中黑体字书写的词语应怎样理解(10)(1)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