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观沧海》《天净沙秋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把苏武被流放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让汉使对单于讲:“汉 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 的信,上面写着苏武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 照常惠的话来责问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讶,再也无法抵赖,只 好将苏武放回。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 而“鸿雁传书”亦被传为美谈。
原文: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注释:
丛生、丰茂:都是指树木、草木长势旺盛。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发出的声音。 洪波:巨大的波涛。
译文:
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长势也很旺盛。秋风
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原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
哉,歌以咏志。
【难点探究】《次北固山下》一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 间有怎样的关系?
【答案】 开头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 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指 行客前进的路,即 驿道,驿道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象,表明 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 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 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 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颈联既写景
一 读一读字音
jié 碣石
二 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东临碣石 古义:到达;今义:靠近。
(二)词类活用 东临碣石 名词作状语,向东。
(三)一词多义
以观沧海 来,连词 歌以咏志 用来,介词 水何澹澹 多么,副词 乡以何处达 什么,疑问代词
(四)文言句式 省略句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注释: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青山:指题目中的北固山,也可理解为长江岸边的山。 风正:即风顺江吹来。
译文: 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轻快的航
船追逐着碧波。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
分开阔,顺风行船,船帆高挂。
风 正 一 帆 悬
原文: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阅读方法解密
古诗文描绘画面技巧法。此类试题为中考古诗词考查的常见题 型之一,答题时一般是先反复朗读有关内容,结合作者的情感理解 画面内容,体会作者所描绘画面的意境,然后在大脑里构建出一幅 生动、鲜活、优美的图画来,这幅图画要涵盖所要求的主要内容, 突出景物的特征,并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志。最后用描述 性的语言,准确、生动、优美地把这幅画的画面内容描述下来。具 体步骤为:先找出描写的所有景物,然后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 最后运用联想和想象用顺畅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为画面。
“鸿雁传书”的典故
《汉书·苏武传》记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 使节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归降,单 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天的贝加尔湖)牧羊。汉昭帝继位后,汉匈 修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 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出使匈奴,和苏武一 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秘密会见了汉
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 际。夜还未消 尽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还未逝去而江上已呈露春意一时 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 慨?何况诗人离家日久,见 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诗人自然想到要借大雁来给家人 传递家书了。最后一 联紧承第三联而来,又遥应首联,使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客路 次 北 观景 固 山 下 思乡
总领全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观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沧 实写(壮丽景象)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海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虚写(博大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歌 以 咏 志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雄浑壮 阔的景象抒发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 襟,表现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2. “潮平两岸阔”中“阔”是否可以改用“失”?为什么?
【答案】不能。因为“阔”字不仅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 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给人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 与“悬”字对应,读起来也更为响亮,所以不能更换。
3.颈联蕴涵着怎样的哲理? 【答案】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 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 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表现 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 的力量。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放舟于江水之 上,看到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诗人想起“ 雁足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使全诗在清新明快中又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 绪。
重难点小结
诗歌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 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
青山之外,绿水之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北归大雁,捎书洛阳
江南 早春, 游子 思乡。
写舟行江中的所见所感。诗人借助对长江雄奇壮 阔的风景描写,流露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
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几句寓情 于景,景为情设,情因景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蕴含哲理,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 “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 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4 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观沧海》、 《天净沙丶秋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次北固山下
古 诗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 曲是我国文学艺术的三座高峰,许多名篇佳句脍炙人 口,源远流长。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成为 了诗人吟诵歌咏的对象,并借此抒发思想情感。今天 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次北固山下》。
2.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句诗。 【答案】“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 “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赞美之词;“竦 峙”,是高高屹立的样子。句意是:茫茫的大海上 碧波动荡,一望无垠,只有山脚下的山岛突兀耸立 在海心。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上,使大海显的神 奇壮观。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注释:
若:好像。 其:代词,代大海。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幸,幸运。至,达到极点。
译文:日月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
仿佛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庆幸得很,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 志向。
1.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和对 象。“观”字统领全篇。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东汉建安十二年(207) 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以观沧海:以,来。沧海,即大海,这里指渤海。 水何澹澹:何,起强调作用,可译为“多么”。澹澹,水 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译文: 向东伐乌桓时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
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观沧海》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翻译课文
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注释:
1.若出(于)其中 点拨:省略介词“于”。 2.若出(于)其里 点拨:省略介词“于”。 倒装句
歌以咏志 点拨:宾语前置,即“以歌咏志”。
雄心壮志
导思1. 这首诗描写 了哪些景物?显示了 诗人怎样的胸怀?
关键词: 借景抒情
实写虚写
导思2. 《观沧海》 这首诗哪几个诗句 是写现实的?哪些 诗句是诗人想象的?
【手法探究】《观沧海》“诗言志”,曹操是怎样 借助诗句来抒发他的豪情壮志的呢?
【答案】诗人借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 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 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 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 奇激发读者的想象,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一 写一写字形
xuán( 悬 )
二 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次北固山下 古义:停留;今义:次序;等第。 乡书何处达 古义:书信;今义:装订成册的著 作。
(二)文言句式 省略句 海日生(于)残夜 点拨:省略介词“于”。 倒装句 行舟绿水前 点拨:状语后置,应为“绿水前行舟”。
所见所感
导思1.本诗描绘了 哪些壮丽景象?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1.全诗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的。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渴望建 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 描写当中,寓情于景,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2.想象丰富,夸张手法运用巧妙,意境开阔。 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作者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象。“日月之行,若出 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 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这是何等的气魄啊!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 者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设了一种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 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注释:
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乡书:家书。
译文: 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家书什
么时间才能送到啊,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
洛阳。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 展现的画面。
【答案】春潮涌涨,大江奔 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 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使得长 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关键词: 借景抒情
抒情句子
导思2.哪两句是直 接抒情?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次北固山下》课文朗读。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课文
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江南意 王湾
江南新意多,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盛夏早已过去,寒冬即将来临。沐浴着冬天这亮 丽的阳光,让我们绽放出学习的热情,走进碣石山, 跨越的千年时空跟随诗人一起去观赏沧茫的大海!
观沧海
古 诗
1、初步学会鉴赏诗词,领会乐府诗优美语句和深 邃内涵。 (重点)
1.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重点) 2.掌握诗歌的内容并理解诗歌的情感。(难点) 3.领会诗歌中的情感色彩。
王湾, 唐代诗人, 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现存诗不多,有《次北 固山下》《奉使登终南 山》等。
王湾的诗追求壮美的意境,具有北方诗派的风格。 但由于他“尝往来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 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 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作于他游江南之时。
2、通过朗读来体会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 (难点) 3、培养想象和再造想象能力。
曹操(155-220),字孟 德,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 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 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有《 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 等诗篇。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
《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公元 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 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 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 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答案】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四句是虚 景。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现大海吞吐日 月星辰的气概,同时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于诗 中,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重难点小结
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 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 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 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 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