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划定九州吗
关于禹历史传说记载
关于禹历史传说记载禹其父名鲧,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因治理滔天洪水而广受世人传颂。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禹的传说故事,供大家参考。
一、禹基本介绍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以阳城为都城(另有说都城是平阳或安邑或晋阳),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
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现仍存禹庙、禹陵、禹祠。
二、禹概述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
出生地有争议(一说在汶山石纽地区;一说在石坳。
母亲是有辛氏(今山东曹县)之女,名叫女志,也叫脩己。
禹幼年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中原。
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
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
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
接着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
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 正是他劳心劳力治水的最好证明。
禹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治水失败的原因。
禹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
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测量仪器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
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也不敢休息。
他亲自率领老百姓风餐露宿,过家门而不入,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
经过13年治理,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
因为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皆了如指掌。
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
帝夏禹王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
《尚书·禹贡》中的九州:战国时代的中国范围
《尚书·禹贡》中的九州:战国时代的中国范围《尚书·禹贡》这篇文章,从标题来看,是“大禹时期的贡赋”的意思,实际上,该文所涉及到的地理范围,早就超越了夏商时期的地理认知范围,而是战国时期后期的地理。
传说大禹在治水后,把中国化为九州,“茫茫禹迹,画为九州”。
而这个九州具体在什么范围并不为人所知,而后来的九州也是随着版图的不断扩大而变化。
《周礼·夏官·职方氏》曰:“东南曰扬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曰青州”,“河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
和禹贡里面的大致相同,只是禹贡中没有“并州”,“幽州”而多了“徐州”,“梁州”。
《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中把九州和各国位置地理结合一起:“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
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
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
东方为青州,齐也。
泗上为徐州,鲁也。
东南为扬州,越也。
南方为荆州,楚也。
西方为雍州,秦也。
北方为幽州,燕也。
”战国版图一,冀州位于黄河以西,以北,相当于今天的山西和京津冀一带,属于当时的晋国,燕国。
既载壶口,治梁及岐。
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厎绩,至于衡漳。
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
恒、卫既从,大陆既作。
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
这里的从壶口(山西和陕西交界)经过梁(吕梁山)及其支脉,到太原(古代山西一带),岳阳(岳山之南,指的山西南部),覃怀(今天焦作一带,是漳河发源地带),最后是华北平原,海河流域的衡水河漳水,在碣石(并非今天的碣石)入黄河。
《吕氏春秋》:“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
”,这里的两河指的就是黄河和济水,而恒,卫是漳水支流。
这里的土壤质量属于上上,而田这是中中等级。
而其他版本把燕国一带(京津冀地区)单独划出来,作为幽州,因此古代北京又叫做“幽燕”。
《吕氏春秋》:“北方为幽州,燕也。
”。
《周礼》:“东北曰幽州。
九州是什么意思
九州
九州,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最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
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而自汉朝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又称为"汉地九州" 。
汉族先民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
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顺序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尔雅》中有幽州与营州,没有青州和梁州。
《周礼》中有幽州与并州,没有徐州和梁州。
先秦的华夏之域仅限于鲁、晋、齐、郑、蔡、卫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诸国及行周礼的宋、陈等中原诸国,汉代在先秦诸国的基础上萌芽出后世汉族九州的概念。
至迟自汉代起的华夏之区域与《禹贡》所载九州之区域等同,九州等同于汉地。
又有"东夏" 、"南夏" 、"西夏" 等词称呼汉地内的局部地区。
九州,意即汉地。
五岳五镇四渎都在九州这个地理范围内,九州这个地理范围是在汉代确立。
为什么称中国为九州
为什么称中国为九州?
禹治水成功,解除了百姓的灾难,还开发出良田沃土,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威望与日俱增。
年事已高的舜决定让禹继承王位,公元前2070年,禹在阳城即位,做了部落联盟首领。
为了使各部落进一步融合,禹又去今安徽怀远境内的涂山巡视,召集天下诸侯拜会,场面宏大,各路诸侯没有不服从禹的,都献上玉和帛,向禹表示臣服。
那些没有臣服的诸侯就被禹下令杀掉了。
经过两次大会首领,禹的权威遍及四海。
在治水期间,禹考察了全国的地形和水势,他把当时所能掌握的土地划分为9个行政区域,就是九州,分别叫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
中国分为九州,是中国领土初具规模的一个象征,氏族部落的那种社会形态已经逐渐消失,多部落融合的华夏民族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前身。
《今文尚书》28篇释意(四)[夏书·禹贡]
《今文尚书》28篇释意(四)[夏书·禹贡]三、夏书·禹贡【原文】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
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释文]大禹将天下划为九州,主要依据山脉走向,通过梳导川流水道,借以辨别地理土质,进而确定了各州向朝廷进贡的产品和能力。
大禹不仅明确且拓展了华夏疆土,而且在大山树木上做下了州界的标记,并举行盛大祭奠山川神灵的仪式,祈祷天地神祇的庇护。
【原文】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厎绩,至于衡漳。
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
恒、卫既従,大陆既作。
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
[释文]一、冀州的边界连接壶口处。
大禹在此处治理水道时,先从梁山到岐山,又从太原地区达到太岳山之南,再由临近河道的潭怀地区,一直到河水横流的漳水。
这一地界的土质,以白色土壤为主,此地产的赋税处于上等居中偏上,其土地品质处于中等居中。
经过治理,恒水和卫水灌流其中,陆地已经适合居住。
在这一地界上,近海岛上的居民还穿着兽皮,陆地河水与大海在地标“右碣石”的两边交集一起。
【原文】济河惟兖州。
九河既道。
雷夏既泽,灉、沮会同。
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
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条。
厥田惟中下,厥赋贞。
作十有三载,乃同。
厥贡漆丝,厥篚织文。
浮于济、漯,达于河。
[释文]二、兖州地界的标记是济水。
大禹在此地界,疏通了九条河流(有的认为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絜、钩盘、鬲津)汇入济水。
此界有雷夏大泽,澭水和沮水注入其中。
此处土地适合桑树养蚕,水退后是适合居住的丘陵。
土质是淤积黑土,野草茂盛,灌木丛生。
耕田品质中等偏下,赋税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
自全面治理洪水以来,一直到了第13年时,才将这一地界梳理完成。
此地界的贡品主要有树漆和蚕丝,再就是竹木器具和蚕丝织品。
舟船通过济水和漯水,可通达海上。
【原文】海岱惟青州。
嵎夷既略,潍、淄其道。
厥土白坟,海滨广斥。
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
厥贡盐絺,海物惟错。
夏代疆域、夏朝国号及氏国、夏朝建立时间和夏代纪年差40年的真相
夏代疆域、夏朝国号及氏国、夏朝建立时间和夏代纪年差40年的真相夏代疆域、夏朝国号及氏国、夏朝建立时间和夏代纪年差40年的真相文|黄饮冰1、夏朝疆域:禹贡九州,即是夏朝疆域《禹贡》记载了大禹治水的九州区域划分,并设立了九州之贡(贡赋),所以《史记.夏本纪》说“自虞、夏时,贡赋备矣。
”。
《禹贡》还提出了《五服体系》,五服之内,均为天子所辖。
禹贡九州图(古地图)《禹贡》记载以天子之国为中心的五服体系:(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为甸服:百里赋纳裛,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国,三百里诸侯。
侯服外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
绥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禹贡》的天下并不大,五服体系不会超越东亚的范围。
如果以河洛(周天子之国)为中心,向外辐射2500里,2500里就是周天子影响力的极限边界了。
商周一里相当于现在的407米,换算成现在的里:2500×407÷500=2035,即2035里,1017.5公里。
夏代疆域图(现代地图)二、夏朝国号和氏国夏代氏国分布示意图(仅作参考)夏代氏国分布图只是一个示意图,我这里借用一下。
夏朝的称号是“夏后”,不是“夏”。
这一点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说得很清楚:“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夏禹在冀都之域建立都城,以平阳为上都,先以安邑后以晋阳为下都,夏后朝立都在北方的冀都之域,统摄南方广大区域,所以说“南面朝天下”。
夏后是夏后氏国集团的宗主,也是天下(九州)的共主(天子)。
夏后氏、有扈氏、斟寻氏、斟灌氏等是夏后的宗族。
九州之内诸氏国均以夏后氏为天子。
在《古本竹书纪年》中,出现的氏国有:防风氏(夏禹灭)、费侯伯益的费氏、有扈氏(夏启灭)、彭伯寿的彭氏、弈的有穷氏、斟鄩氏、胤侯、羲和、昆吾(殷灭)、斟灌、邳侯、淮夷、风夷、黄夷、余夷、商侯、戈、斟抃、有仍氏、有鬲氏、有虞氏、伯靡、纯狐氏、方夷、不窋(后稷之后,姬周之祖)、九夷、洛伯、河伯、有苏、有易、畎夷、白夷、玄夷、赤夷、九苑、皮氏(殷灭)、豕韦氏(殷灭)、歧踵戎、有缗氏、有洛(殷灭)、荆、温(殷灭)、顾(殷灭)、三朡(zong)(殷灭)、郕(殷灭)。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不同
侯国逐渐强大,开始发展中央集权制度。他们在新开拓的疆土上不再进行分封,而由君主直 接统治,为了便于统治,开始萌生了县、郡等行政区划的单位。
县的出现 县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始于春秋初期,最初设置在边地,带有国防作
用。据现有文献记载,最早设县的是西方大国秦。《史记·秦本纪》曰:武公十年(前 688 年)“伐邽、冀戎,初县之”;武公十一年(前 687 年)“初县杜、郑”。就是说在春秋初,秦 武公在新开拓的疆域首先设立邦县(今甘肃天水市)、冀县(今甘肃 甘谷县),第二年又设置 杜县(今陕西杜陵县)、郑县(今陕西华县)。接着,楚、晋等国亦置县。《左传》载哀公十 七年(前 478 年),子谷曰:楚文王“实县申、息”;《左传》载僖公三十三年(前 627 年) 晋襄公以先茅之县赏胥臣。楚文王在位是前 689 至前 672 年,晋襄公在位是前 627 至前 621 年。可见,在春秋前期即前 7 世纪,秦、楚、晋等大国已先后在新兼并的土地上置县。(图 2)在古文中,县是古悬字。因这些新拓的疆域,远离诸侯国的国都,悬于诸侯的采邑之外 而命名。
是种种传说而已。
十二州 说 它是传说中的尧舜氏族社会时代的行政区划制度,起于《尚书·尧典》的“肇十有二州”。
西汉学者谷(前?—前 4 年)最先把“肇十有二州”解释为“尧遭洪水,天下分绝十二州”。 (4)东汉史学家班固(32—92 年)撰《汉书》即从其说。他们认为这“十二州”是尧舜时代 的行政区划制度,而且在禹设置“九州”之前。可是,东汉马融(79—166 年)认为“十二 州”产生于禹治水之后,它是由当时氏族首领舜在禹置“九州”的基础上,增置幽、并、营 三州而成。后世的释经家多从马融之说。自顾颉刚(1893—1980 年)在 20 世纪 30 年代以 确凿证据考证《尚书·尧典》乃汉人之作,“十二州”说是汉人影射汉武帝所置刺史部十三 州而起,马氏所叙的十二州名只是调和了《禹贡》、《尔雅》、《职方》“九州”之名的矛盾而 形成的混合物。(5 )(6)现代 的秦汉史和先秦 史学者都从顾氏之 说,否定了“十二 州”说是尧 舜时代行政区划制度的观点。
道九山、导九川、陂九泽、定九州,图解大禹治水与中国九州
道九山、导九川、陂九泽、定九州,图解大禹治水与中国九州导读传说从帝尧时代开始,每年到了雨季,中国就洪水泛滥,百姓流离。
帝尧最早派鲧去治水。
鲧修坝筑堤,九年未成。
到了帝舜时代,舜任命鲧的儿子禹代父治水。
禹改变父亲治水之策,以疏通河道为主,经过十三年的努力,治水终获成功。
导河副图《钦定书经图说》﹝清﹞孙家鼐等.编'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千古,至今为国人所熟知。
但大禹治水具体做了些什么,可能多数人就不清楚了。
而要把这些事情说清楚,可要费些功夫。
在《尚书.禹贡》中,记载了大禹治水的事迹,后来司马迁在著《史记》时,基本照搬了禹贡中的叙述。
总结来说,大禹做过如下几件大事:1.道九山,开通了九条山路。
2.导九川,疏导了九条江河。
3.陂九泽,修筑了九个湖泊的堤坝。
4.定九州,划定了九个行政区域的范围。
5.定高山大川,定下高山、大河的名称。
就个人理解,开凿山路的主要目的,自然也是为了治水。
毕竟治水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连路都没有,谈何治水呢?我们都知道所有功劳中,以治理黄河为最,那么黄河为什么又经常泛滥呢?黄河及其支流流经黄土高原,因此黄河水中,携带了大量黄土高原的泥沙。
当到了广袤的下游平原地区,尤其是在河道较宽的地方,水流变缓,泥沙就都沉积下来。
长年累积之下,河床就越来越高,就相当于堤坝变矮了,形成了地上河,所以很容易溃堤。
黄河地上河,图片来源于网络所以在尧、舜时代,平原区域的人民就为了躲避洪水,只能搬到地势较高的山上居住。
“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就是对这时期洪水的贴切形容。
古代中国有“四渎”,即河水、济水、淮水、江水,这四条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入海水系。
那时“河”专指黄河,属于专有名词,不指代其它河流。
淮水就是淮河,江水就是长江。
那么济水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好像没有听说有一条叫“济”的大河。
其实现在黄河下游的入海河道,基本就是占据了古济水的河道,济河就是如此消失的。
不过,济河的影响却遗存至今,比如山东省会济南之所以得名,就是因为在济水之南。
中国古代史之先秦时期
名臣:范蠡
(1) 兔死狗烹,人称“商圣”,号陶朱公,后人把他视为财神。
(2) 四大美人
①沉鱼:西施浣纱
②落雁:昭君出塞
③闭月:貂蝉拜月
④羞花:贵妃醉酒赏花。
文物:越王勾践剑
被誉为“天下第一剑”,是青铜武器中的珍品。
天文历法:《墨经》
(1) 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时,由墨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写成《墨子》一书,
《墨经》是《墨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墨经》中记录了很多光学知识,而且最早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发现了光是直线传
播的原理,还记载了关于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成像,说明了焦距和物体成像的关系。
(3) 在 2016 年 8 月成功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用墨子的名
字命名,是为了纪念墨子在早期物理光学方面的成就。
战国
1.标志事件: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1)三家分晋:晋国的三家卿大夫实力不断强大,将晋国一分为三, “三家” 指赵、
魏、韩。
(2)田氏代齐:齐国的国君本来是姜子牙的后代,但是后来被田氏取代成为齐国的
诸侯。
2.战国七雄
经过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后,诸侯国数量减少,形成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统称为战国七雄。
考查位置排列。
最西边是秦,在陕西一带;
最南边是楚,在湖北一带(湖北是荆楚大地);最东边是齐,山东是齐鲁大地;最北边是燕,在最北边;中间部分从北到南排布为赵、魏、韩。
齐、楚、秦、燕、赵、魏、韩
3.主要事迹。
一些国家和城市的别称
一些国家和城市的别称中国别称一、九州,相传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
《淮南子·地形》又载:古代中国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
后来,九州泛指中国。
二、赤县神州,《史记·孟子荀子列传》战国邹衍言:“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赤县,《诗北山传》:“中国名曰赤县。
赤县内,自有九州。
”《谷梁恒五年传》又载:“九州之内,名曰赤县。
”三、神州,《中华大字典》:“神州,中国之别称。
”始于战国后。
四、海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外国叫海外。
五、华夏,《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
”《左定十年传》:“夷不乱华。
”夏原为国号,华原为国名。
后称华夏为中国。
六、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七、函夏,《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
”晋朝张景阳《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谧宁。
”八、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
”又据《汉书·郊祀志》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九、九区,晋朝陆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九区克咸,燕歌以咏。
”十、九域,《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
”据宋朝《九域图》、《九域志》,皆记全国各地的地理图志。
十一、八州,《汉书·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Shanghai: The Paris of the East.Qingdao: A seaside city.Beijing: A city of colour.Hong Kong: A city with different culture. Pearl of the EastShenyang: A city with folk arts.Qinghuangdao: A forest city.Tian Jin: An old and new city.长沙-- 潭城漳州-- 果城宜兴-- 陶都咸宁-- 桂花之乡泉州-- 鲤城重庆-- 山城景德镇-- 瓷都浏阳-- 花炮之乡福洲-- 榕城自贡-- 盐城鞍山-- 钢都上杭-- 山歌之乡抚顺-- 煤城拉萨-- 日光城东川-- 铜都吴桥-- 杂技之乡鹤岗-- 煤城洛阳-- 牡丹城保康-- 木耳之乡广州-- 花城南京-- 石头城个旧-- 锡都东莞-- 游泳之乡济南-- 泉城西宁-- 石堡城平阳-- 矾都漳州-- 水果之乡开封-- 河城上海-- 不夜城铜仁-- 汞都菏泽-- 牡丹之乡昆明-- 春城绍兴蠡城自贡-- 盐都平阴-- 玫瑰之乡苏洲-- 水城哈尔滨-- 冰城湘潭锰都台山-- 排球之乡武汉-- 江城齐齐哈尔-- 鹤城金昌镍都永定-- 烤烟之乡厦门-- 鹭城呼和浩特-- 青城潍坊风筝城四川省-- 天府之国惠州--鹅城柳州--龙城聊城凤凰城海南岛-- 椰子之乡许昌--烟城温州--鹿城曲靖--麒麟城梅县-- 足球之乡蚌埠--珠城泸州--酒城成都-- 芙蓉城瑞丽--小香港扬州--芜城内江--甜城南昌-- 英雄城花城--广州水城--苏州江城--武汉泉城--济南榕城--福州蓉城--成都山城--重庆冰城--哈尔滨春城--昆明日光城--拉萨石头城--南京陶都--宜兴瓷都--景德镇中国城市别称广州———花城,羊城重庆———山城,雾都湘潭———锰都,莲城重庆———雾都,山城长沙———星城,潭城成都———蓉城,锦城昆明———春城,花城南阳———宛南宁———邕宁波———甬开封———汴武汉———江城上海———淞沪金华———婺城承德———热河莆田———荔城潮州———凤城济宁———任城徐州———彭城大同———平城嘉兴———禾城安庆———宜城西昌———月城抚顺———煤都扬州———芜城宜兴———陶都杭州———武林温州———鹿城衢州———柯城蚌埠———珠城泉州———鲤城漳州———芗城许昌———烟城惠州———鹅城柳州———龙城泸州———酒城内江———甜城个旧———锡都金昌———镍都青岛———岛城烟台———港城曲阜———圣城东营———油城湘潭———莲城衡阳———雁城福州———榕城大连———滨城长春———车城十堰———车城苏州———水城厦门———鹭城鞍山———钢城呼市———青城哈市———冰城吐鲁番——火洲哈尔滨——冰城景德镇——瓷都冷水江——锑都齐齐哈尔—鹤城潍坊———风筝城拉萨———日光城石狮———服装城聊城———凤凰城瑞丽———小香港曲靖———麒麟城拉萨———日光城南京———宁,石头城,金陵延安———革命圣地绍兴———越,蠡城太原———并,龙城济南———泉城,历城南昌———洪城,英雄城包头———鹿城,草原钢城温州--鹿城绍兴--越城湖州--湖城丽水--莲城舟山--岛城常州--龙城徐州--彭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平顶山--鹰城佛山--禅城潮州--凤城--瓷都吉林市--江城青岛—岛城烟台—港城安庆--宜城太原--龙城柳州--龙城常德---柳城衡阳--雁城澳门----濠江、濠海、濠镜、马交、濠澳、香山澳“ 南京”名称始于明代。
禹划九州的神话
禹划九州的神话(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知识、练习题、试卷大全、教案教学、课件大全、知识扩展、阅读答案、课文内容、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Chinese knowledge, practice questions, exam papers, lesson plans, courseware, knowledge expansion, reading answers, text content, composition,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禹划九州的神话中国有“九州”的说法,“九州”之称来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
在《史记·夏本纪》里,司马迁为什么会详写大禹治水时的制度,略写王朝内部对政权更迭?
在《史记·夏本纪》里,司马迁为什么会详写大禹治水时的制度,略写王朝内部对政权更迭?书海泛舟,人间清欢《夏本纪》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章,列于《史记》第二篇。
这篇文章里,司马迁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说,系统地为我们叙述了由大禹治水到夏桀约400年间的历史,向我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
初读这一篇文章时,灵遥曾经一度怀疑它是后人借司马迁的名义编写而成。
从内容上来看,这篇文章里叙述的内容,与我们了解到的夏朝历史,存在着不少出入。
比方说,司马迁在写到帝太康失国时,只是寥寥几笔带过,并未告诉我们从帝太康失国,到中康、相帝、少康帝即位期间都发生了些什么。
从结构上来看,这篇文章中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联系,也并不是十分地紧密,甚至有复制、粘贴、拼凑的嫌疑。
比方说,司马迁在讲了大禹治水时,用了大段大段的文字,来告诉我们大禹都是如何分封九州的,九州又各自都有哪些特产等等。
如果不是看到左上角明明白白地写着《夏本纪》这三个大字,灵遥还以为自己正在读一本地理书。
那么,为什么司马迁要以这样的笔法,来告诉我们夏朝都发生过哪些事?难道司马迁没有编选的眼光,分辨不出来自己写的哪些好看,哪些不好看?还是说司马迁是一个不够严谨的史学家,连如实记录史实这么简单的工作都做不到?当然不是。
仔细读过《史记·夏本纪》这一篇文章,配合相关史料对于司马迁的认识,你便会明白,这个问题的真切答案是:司马迁这样写是故意的,因为他想要书写的,从来就不只是一本记录史料的书。
或者说,对于《夏本纪》,乃至整本《史记》,司马迁有着更为广阔的动机与目的。
因此,我们在阅读这篇《夏本纪》时,也不能够只关注史料是否详尽、或是这个故事本身是否精彩,而是要看到下面这3个点。
01.大禹治水从《史记·夏本纪》的开端,我们便可以看出大禹的与众不同。
首先,从大禹的身世来看,他是上古五帝中黄帝的玄孙,是颛顼帝的孙子。
禹铸九鼎文言文
禹铸九鼎文言文
《史记·武帝本纪》记载,禹治水后,划神州大地为九州,州设州牧。
后以“鼎”代指国家政权和各朝各代一统天下。
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象征九州,一直受全国百姓及帝王将相之尊崇。
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圆柱形,三足两耳,和现在吐蕃地区牧民的牦牛角的形状很相似。
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三足,故有“鼎足”之说;置于灶口之上,就是锅的意思。
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演变为传国的宝器。
统治者对鼎或者三足或者四足的神秘解释,表明了在今人的理智范围之外天意决定人事的神话的思路。
丁新治水十三年继位划九州的大禹
治Array国理政 民惟邦本006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绢本 局部007008大禹约公元前21世纪大禹(约公元前21世纪),亦称“禹”“夏禹”“戎禹”,夏朝建立者。
姒姓,名文命。
出生于今四川阿坝州境内。
大禹领导人民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
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因治水有功,被舜选为继承人,舜死后即位。
大禹划定天下九州,铸造九鼎,第一次确立了君主世袭的政治制度;结束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建夏朝,在中国历史上首创“国家”这一新型社会政治形态。
大禹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勇于探索、务实求真的科学精神,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九州一家、共同发展的民族团结和谐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四川历史名人专刊009丁新:治水十三年 继位划九州的大禹 文/《巴蜀史志》编辑部 考拉看看(创生文化)上古时期,南北各地洪水泛滥,制约人们的生产与劳作。
人们无法单独对抗洪水,所以有治水才能的人,往往被选举为管理部落的首领。
英雄治水传说中,大禹治水妇孺皆知。
不过因大禹治水已有4000年历史,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大禹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人物。
比如在学术界,就有“尧舜禹抹杀论”,甚至国外一些学者一口咬定尧舜禹只是儒家的传说。
对此,研究夏商周历史多年的丁新表示,丁 新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南京大学博士、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夏商周考古与早期民族认同。
010治国理政 民惟邦本ZHIGUOLIZHENG MINWEIBANGBEN大禹为建夏王朝扫清了障碍,治水积累的名望,也对其划定天下九州、铸造九鼎有所助益。
大禹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在古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家天下的国家这一新型政体,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大禹因治水成为千古传诵的英雄,其治水中表现出的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渊源。
据《史记》记载:“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
方古文释义
方古文释义方方指四方。
《尔雅·释地》:“东曰扬州”,“西曰雍州”,“南曰荆州”,“北曰幽州”,“中曰冀州”。
这里的方是指四方。
后泛指各地。
禹辟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以其所奠,赐姓曰夏后。
禹立国号夏,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县。
大禹治水成功,划分天下为九州,他把其中的冀州赐给了他的后人,以此作为夏朝国土的疆界。
箕子既封于朝鲜,走之朝鲜。
朝鲜曰朝鲜,在东方也。
在我国古代典籍《书经·尧典》、《书经·皋陶谟》、《尚书·禹贡》中,都曾有过“东为青州”的说法,而《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又有“海外青州”的说法。
所谓“东方青州”,指的是今山东省境内的东莱地区。
秦置青州。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作什器,什器皿皆不苦窳。
舜,传说中的圣人,尧的贤臣。
史载舜任用禹治理洪水。
夏禹即位后,以阳城(今登封县)为国都,称阳城。
商汤居亳,迁都于亳。
周武王克商后,营建东都洛邑,今洛阳城。
武王崩,成王继位,因其父封于周,故名周。
武王灭商后,命召公,周公相分陕而治,都镐京(今陕西长安西)。
汤始居亳,亳亦作颜。
武王克殷,迁九鼎于商邑,以示天下归周。
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辅政,命成王处理政务。
命宗人井伯代管东部的成周(今河南洛阳市一带),井伯善于治理那一带的民众,使之安居乐业,其地由此兴盛起来,成为“天下之中”。
周公东征,营建洛邑。
成王五年,东伐淮夷。
九年,营建东都洛邑。
东方黄河以南诸国,姬姓诸国以鲁为首,姜姓诸国以齐为首。
《诗经·鲁颂·閟宫》中写道:“思皇多士,生此王国。
保有周王,维彼鲁侯。
”《国语·鲁语上》说:“周公思文王、武王之遗德,故营洛邑而居之,以朝诸侯。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云:“八月,王才新邑,将朝诸侯于成周。
”皆言王才造成周城时,营建东都洛邑。
这里的成周应是指东都洛邑。
周武王灭商,分封天下诸侯,其中姬姓国53个,姜姓国26个。
禹出生的传说
禹出生的传说
关于大禹出生目前有两种常见的传说。
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禹的父亲崇伯鲧擅长治水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鲧死后,禹继父志,逐太行山东麓的共工氏并联合其他部落,在伊洛河一带进一步展开治水工程,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各部落首领及百姓的支持与拥戴,从而取代了虞舜的地位,成为诸夏之族最高的君长。
古神话中有关禹的出生颇奇诡,《山海经》说“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复生禹。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鲧复生禹”一处按照现在的说法是说禹是从父亲鲧肚子里生出来的;《归藏.启筮》中也说到:“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是以出禹。
”
另有一种记载说:“……化生于石纽山泉。
女狄暮汲水,得石子如珠,爱而吞之,有娠,十四月生子。
及长,能知泉源,代父鲧理洪水。
”《竹书纪年》中云“禹母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即吞神珠而生禹”;《帝王世纪》也说禹母“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
无论何种神话传说,几乎都与禹治水有关,而且说是尽心尽力,“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使百姓得以平土而居,天下划为九州而治。
相传他得九州后,用青铜铸造了九个大鼎,以示他统治的九州。
九鼎不仅是夏的传国之宝,至商亦然。
秦攻西周,取九鼎,其一沉泗水,余八无考。
鲧禹治水小古文
鲧禹治水小古文鲧禹治水原文1.《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①窃帝②之息壤③以堙④洪水,不待帝命⑤。
帝令祝融⑥杀鲧于羽郊⑦。
鲧复⑧生禹,帝乃命禹卒⑨布⑩土以定九州?。
”2.《吕氏春秋》:“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
”3.《淮南子》:“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
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
”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
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
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鲧禹治水原文和文言文翻译注释1.鲧(gǔn):人名,禹的父亲。
2.帝:指天帝。
3.息壤:一种神土,传说这种土能够生长不息,至于无穷,所以能堵塞洪水,故名。
息,生长。
4.堙(yīn):堵塞。
5.不待帝命:没有得到天帝的命令。
6.祝融:火神的名字。
7.羽郊:羽山的近郊。
8.复:通“腹”。
传说鲧死三年,尸体不腐,鲧腹三年后自动裂开,禹乃降生。
9.卒:率领部下。
10.布:同“敷”,铺陈,即陈设,布置。
11.九州:古代分中国为九个州,这里泛指全国的土地。
西汉以前认为禹治水后划定九州。
12.私:家事。
13.害:耽误。
14.化为熊:古人觉得熊的力量大,所以认为禹化做熊有了强大的力量。
15.饷:送饭食给人叫饷。
16.跳石:踏动石块。
鲧禹治水原文和文言文翻译鲧禹治水文言文翻译1.大水漫上天际,鲧盗取了天帝的息壤来堵塞洪水,违抗了天帝的命令。
天帝让祝融在羽山近郊杀死鲧。
鲧的部落里分出了禹氏族,天帝就命令禹率部下铺填土壤平治洪水来安定九州。
禹采用疏导法来治水,平定水患。
2.大禹娶了涂山氏的女人以后,没有因为家事耽误公事,每次回家住4天,再去治水。
3.禹治理洪水,要打通轩辕山。
禹化作大熊开山,又怕妻子涂山氏看见,便嘱咐妻子:“要送饭,听我敲鼓再来。
”禹化熊开山,踏动石块,误落在鼓上。
涂山氏听到鼓声,前来送饭。
她见丈夫这副样子感到十分羞惭,于是逃开了,来到嵩高山脚下,化作一块大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禹划定九州吗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自古就有华夏、神州、赤县、九州等名称。
“九州”之称来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是大禹把中华大地划分成冀州、青州、豫州、扬州、徐州、梁州、雍州、兖州、荆州等九州。
然而,一些古文献所记九州的名称并不一致。
上述九州典出《尚书·禹贡》,而《周礼·职方》所记九州,有幽州、并州,而无徐州、梁州;《尔雅·释地》有幽州、营州,而无青州、梁州;《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幽州而无梁州。
古文献存在不同的记载,世间就出现“三代九州”的概念,即《尚书·禹贡》所记为夏九州,《周礼》所记为周九州,《尔雅》所记为殷九州。
由于九州名称不一致,于是产生大禹究竟有没有划定九州的疑问。
肯定禹划九州的主要记载,有《尚书》、《左传》、《诗经》、《山海经》、《淮南子》、《史记》及传世《齐侯钟》、《秦公簋》等青铜器铭文。
《禹贡》说禹“奠高山大川”,并详细叙述了九州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物产贡赋等。
《吕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
”《左传·襄公四年,》:“芒芒禹迹,划为九州,经启九道。
”《诗·商颂·长发》:“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
”《山海经·海内经》,“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齐侯钟》铭曰:成汤受天命,“咸有九州,处塥之堵”。
《秦公簋》铭曰:秦祖先受天命,“鼎宅禹赉,十又二公在帝之环”’。
可见,禹划九州的证据凿凿。
最早对禹划九州持怀疑态度的是屈原《天问》:“九州安错? 川谷何湾?”《淮南子·堕形训》似乎回答了《天问》的问题,说大禹派一个叫太章的人,测量了东西间的距离,又派竖女测量了南北间的距离,还测量了洪水的深度,从昆仑山取来息壤,治平洪水,划定九九州。
《史记·夏本纪》也解答说,大禹“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屈原的怀疑,难道不成立吗?
近现代疑古派学者顾颉刚、童书业《九州之戎与戎禹》和《鲧禹的传说》,从论证大禹的天神性和神职出发,进一步肯定屈原的怀疑。
他们认为大禹只是神话中的人物,是主管山川田土的神,不可能治水,更不可能划定九州,“无论如何,遍治四方名山一事,在禹的时代决计不是人力所能的”。
进而考证《禹贡》中提到的地名、山川名,都是战国时代才出现的。
《禹贡》作于战国时代,因此禹划九州的事,就纯属后世附会,纯属神话。
这样看来,禹根本没有划定过九州。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看待禹划九州的神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