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成长型思维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成长型思维模式

让孩子不畏难、肯坚持

——这是最重要的成功素质!

总有很多家长问我,孩子做事遇到困难就退缩、放弃,不肯坚持,怎么办?

这个问题,我在今年年初录制的《养育大目标+开启孩子内在动机》网课里详细讲到。我的网课里提到,帮幼儿形成八大基本信念,其中的一个信念就包括这个内容。

考虑到有些朋友看网课不方便,我在这里把这部分简要整理出来。更详细的内容请大家去看网课,在我的新浪微博@罗玲的空间置顶微博里有链接。

努力、坚持、坚毅,这是最重要的成功素质

近年来,心理学家做了很多研究。他们对那些能在西点军校严苛残酷的训练、筛选中坚持到最后的毕业生、医学院预科生(因为入学考核难度很大)、拼字大赛获胜者等等人群进行研究。他们想要发现,究竟是哪些特质,使得他们中的一些人能够成功,另一些人却不能。结果,专家们发现有一种素质是成功的关键——坚毅(grit)!

坚毅是什么?坚毅是——热情,加上坚持为长期目标而努力。就是说,成功,取决于一个人有热情地勤奋努力的程度。

最终成功的人,是那些面对困难、挑战和逆境,肯于坚持、努力去战胜的人!

那么,究竟如何可以培养出孩子的坚毅品质呢?对此,目前专家们所知不多,唯一有确切结论的,只有一点——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这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所提出的理论。她的关于“心智模式”(Mindset)的研究,大概是近几十年里最有影响的心理学研究之一。

心智模式、或者叫“间接理论”,是指我们对于自己的智力、能力、性格等等方面,是否可以改变的基本看法。她的研究发现,关于这一点,人们大概有两类看法:一是:这是可以改变的,即“成长型心智模式”,这样的人有“能力增长观”;另一类是:这是固定的、不可改变的,这是“僵固型心智模式”,他们有“能力实体论”。

那么这两种模式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您是哪一种呢?我们来看一看。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表现有这些:

他们有“掌握目标”(精熟目标),是“能力渐进论者”。他们所关心的是——进步!他们相信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可以得到提升。他们关注发展自己,在意跟自己的过去比较,是一种发展的、进取的状态。

他们做事的特点是——不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更强。他们不怕错误和失败,因为反正哪里也不是终点,也没有盖棺定论,我的能力还在随时提高呢,继续努力就好了,发现错误,能改进了,就能进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事实上,他们越是感觉糟糕时,就越是加速行动,去做更多的事情。

比如说,有这种想法的学生,他们比较在乎自己是否学到了东西,而不仅仅是考试能够通过。老师很容易就会辨别出这些人来——他们是那些下课会问感兴趣、但不会考的问题的学生!

有位专家甚至在小学生里也能发现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小朋友,他们在情人节,会给他们真正喜欢的人送卡片,而不是只给他们有把握能回送卡片的同学!他们在意的是——发展新的、自己看重的友谊,而不是怕自己没面子。

我们再来看看僵固型思维模式的表现:

他们有“表现目标”,而不是“掌握目标”。就是说,他们更在乎自己看起来怎样,是否显得聪明,而不关心是否真的掌握了。

事情是这样的——如果我们相信,我们只有固定量的智力或其他能力,那么,具体拥有多少、特别是能向外界证明自己到底拥有多少,这就变成了头等重要的事!所以,相比进步,他们更在乎的是——外界的标准,以及如何证明自己。

这种想法的结果就是,他们会避免挑战和冒险,免得显得自己不聪明;他们常说自己其实没怎么费劲,这样也可以显得自己聪明;他们不肯付出太多努力,因为那样也说明自己很笨;急于为错误辩解找借口;不愿寻求帮助,因为那意味着自己能力不足;对待挫败,很容易放弃,因为他们认为反正能力是固定的有限的,所以不必努力……

实验表明,有僵固型思维模式的人、实体论者,他们在奖惩激励下,可能表现更好。但是,当有难度、有障碍和干扰时,他们轻易会放弃。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这时受到的影响则更少,他们更能继续努力,更能保持乐观。也就是说,他们表现出了更强的抗挫力、韧性。并且他们也有更多的积极情绪,能从克服困难中享受到更多乐趣。

如何让孩子有成长型思维模式?

先引用《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中的一段话:研究表明:“年幼儿童持有能力增长观,他们相信能力是可以改变的而非稳定的,通过更多努力和大量练习,他们可以变得更聪明、更有能力。”

我想,或许,每个孩子头脑中的默认模式,本是成长型模式,大概这是进化的功劳,他们需要靠这个来成长!然后,在长大过程中,他们才慢慢地学到了僵固型思维模式!

我们成人常常需要练习才能改回来。而对于孩子来说,只要在成长过程中,家长清楚这一点,做得恰当,那么孩子们就会比较容易做好。

那么家长具体可以怎样做呢?

对于孩子来说,这取决于我们如何表扬孩子,如何对待错误和失败,如何对孩子的行为恰当反馈,如何跟孩子总结每个事件,如何解释现象和孩子的感受!

如何表扬:

真诚、如实地表扬。

有研究说:夸大的表扬,对于本来就高自尊的孩子或许有些好处,可以给他们足够强的动力,但是,对低自尊的孩子会使他更加低自尊。我的想法始终是,家长要对孩子真诚、如实地沟通。

过程表扬——表扬他为形成有效的解决办法而付出的努力,并侧重表扬孩子的可控因素,而不是环境或外界因素。

这样可以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实验表明:仅仅告诉孩子,努力比基因遗传更重要,就导致了大脑有积极改变。

常常鼓励、欣赏,而不仅仅是表扬。更多关注具体行为,而不是结果。

对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家长具体描述,然后提问,引导孩子来总结,并表达自己的感想。

或许这是最好的表扬方式!让孩子自己总结自己的成功之处,这会鼓励他独立思考、也强化了他的自主感受——他并非因别人的评价而感觉好!这时得出的结论和经验,才真的是他自己的,他以后才会更好地去利用这些经验。

不做比较表扬。比较表扬,就是类似“你比其他小朋友都做得好啊!”这样的话。很显然,比较就导致我们过多去关注自己在他人眼里的形象,是在引导表现目标,容易培养僵固型思维模式。我们要引导孩子多关注自身成长。

这一点,集体环境里的老师们需要多留意。让孩子们互相比,这是很有效、便利的管理方式,我觉得教育者对此应慎重,注意权衡利弊。

如何对孩子的失败和错误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