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湾特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及荔湾区的名称由来,许多人都会吟起耳熟能详的“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而这样的美景其实便源于荔枝湾涌。

10几年前,荔枝湾涌因为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而被石板盖上,成为马路下的一条暗涌,风华不再。

10几年后,顶着重压,荔湾区毅然启动荔枝湾文化休闲区一期建设,“揭盖复涌”是其中的重头戏。如今荔枝湾盖头掀开,清水蜿蜒,曲桥佳木,亭台楼榭,美不胜收。

近日,历时大半年建设的荔枝湾涌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正式通水。目睹重见天日的荔枝湾涌,不少街坊坦言“与之前马路场景有天壤之别”,曾经的工程反对者也直呼“想不到,真是太漂亮了”。记者了解到,荔枝湾涌还在不断完善节点细化工作,已纳入新广州一日游线路,今后市民游客均可乘游船啖荔枝。

水脉打通旧城肌理,串起各类文化元素,原本河涌周边被一些旧房遮掩的文物景点都一一得以展现并连通。据透露,荔湾区将通过对西关大屋的保护、荔枝湾水系旧观的恢复,岭南园林之冠“海山仙馆”的重建,把荔湾湖自然园林景观与周边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有机融合,打造融文化、生态、休闲、环保为一体,凸现岭南水乡文化特色的地标性文化休闲区,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广州会客厅”,成为以“尊贵”为旗帜的中高端国际休闲区。

溯源

曾有小秦淮之称

历史百转千回。实际上,荔枝湾拥有2000多年历史,其故址可远溯到公元前206年赵佗南越王的时候,是千百年来著名的休闲娱乐消遣之地,素有小秦淮之称。相传汉朝时,荔枝湾已开始种荔枝。南汉王刘长所经营的“昌华苑”建在荔枝湾这块地方。每年夏季蝉唱荔枝熟时节,南汉王在荔枝湾大摆“红云宴”,饱啖红荔;此后也一直保留着岭南水乡的氛围。

然而,解放后由于城里的人口逐渐增加,荔枝湾的河溪两面成为菜农、贫民聚居之地,变成了若干条村了(如荔溪东约、南约、北约等,泮塘首约至五约等)。1960年广州调整行政区域时,荔枝湾所在的西区便更名为荔湾区。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变迁,荔枝湾已成为中心城区一部分,除1958年开挖的荔湾湖和保留一段与珠江相接的荔枝湾涌为明涌,其他众多河涌也多已填没、上筑房屋,或成为暗渠、上为道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荔湾湖公园南缘的荔枝湾涌因生活和工业污水汇集,变成人见人厌的臭涌,因而也逃脱不了掩盖成暗渠的命运,其上就是后来的荔枝湾路。1997年,相关部门单位沿路两侧建起临时性商铺,成为古玩专业市场。

曾经的美景消失不见,这成了许多老广难言的遗憾。在许多人看来,位处西关腹地的荔枝湾涌一带,不仅是岭南水乡风情的典型代表,更蕴承了千年的西关文化精髓。涓涓的荔枝湾水脉,如玉带打通城市肌理,串联起周边历代名人、名园故所以及千年名胜等文化元素,仁威庙、文塔、小画舫斋、海山仙馆、陈廉伯故居、梁家祠及西关大屋历史街区等“珍宝”也因水而灵。

起因

复活水乡记忆串联文化元素

为了复活荔枝湾涌的水乡文化记忆,同时传承岭南文脉,在2009年中段,荔湾区决定以迎接2010年广州亚运会为契机,贯彻落实广州市“中调”战略,并

根据省市领导关于加快推进西关特色文化商业街区建设的要求,对荔湾湖公园及周边西关古玩城、荔湾涌、文塔、西关大屋社区等进行综合整治和升级改造,建设具有浓郁岭南文化特色的荔枝湾文化休闲区,其中最大手笔的动作,便是“揭盖复涌”。

据悉,整个荔枝湾文化休闲区东起泮塘路—龙津西路,西至黄沙大道,北起中山八路,南至多宝路,总用地面积约58万平方米。目前基本完成建设的一期项目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主要包括:荔枝湾河涌景观带、车行桥、景观桥,岭南博物馆组群(十三行博物馆、蒋光鼐故居、荔湾博物馆、小画舫斋)、陈廉伯公馆、何香凝艺术中心、西关大屋区、文塔广场等。在荔枝湾文化休闲区中,荔枝湾涌复涌属重中之重,对日后休闲区的规划建设起到关键作用。

经历

荔枝湾涌重见天日来之不易

风雨之后方见彩虹。正如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所说的那般,荔枝湾涌的惊艳重生也经历了一段阵痛。

2009年11月18日,荔湾区正式公布了荔枝湾文化休闲区规划方案,“揭盖复涌”方案随之出炉,沿街临建商铺按规划将拆除。记者了解到,起初工作时可谓困难重重,动工日期一再推迟,直到2010年3月,荔枝湾路“揭盖复涌”才落下第一锤,有关部门开始封路迁树、拆除个别临建商铺。

除了资金压力,期间还有部分西关古玩城商户对改造不理解,不配合搬迁;有的居民也认为改造会影响其生活……。对此,荔湾区有关部门不断耐心做工作,今年4月,“揭盖复涌”工程终于得以全面启动,区建设、水务、环保等部门协同进入荔枝湾路,封路,绿化迁移,揭盖清淤截污,调水补水,搭建桥梁,河堤景观及绿化建设……工序环环相扣,经过施工者日积月累的努力,荔枝湾的原貌被一点一滴打造出来。

据介绍,荔枝湾涌复涌后长743米,为此工程,揭盖6687平方米,清淤1.3万立方米,水利堤岸建设1400多米。建设过程中拆除建筑物2.6万多平方米,新种大树727棵,新增绿化面积1.7万平方米。这连串数据背后凝聚着众多的汗水。“前段时间工程收尾,我每天只睡四个钟,现在看到这里变得这么漂亮,感觉很值得。”负责监工的人员说道。

收获

荔枝湾涌通水惊艳亮相

四座石桥横跨两岸,一湾碧水蜿蜒而去,古色古香的文塔倒映在水中,四周亭台楼榭,佳木葱茏,一派岭南水乡风光。这里是重见天日后的荔枝湾涌。曾几何时,她因为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而被石板盖上,成为马路下的一条暗涌。如今,在政府果断“揭盖复涌”后,这里换了天地,惊艳亮相。

上周六(16日)重阳节当天,张广宁于中午时分再度来到牵挂的荔枝湾涌整治工程现场。与此前仍在紧张赶工的景象相比,已于15日晚完成主体工程并成功通水的荔枝湾涌热闹依旧,但这份热闹已由工地上的“热火朝天”化作了大功告成后市民欢呼雀跃的感情。

闻讯赶来观看荔枝湾涌成功调水的市民群众摩肩接踵,800米长的河涌两岸到处是欢乐的人群,争着表达对荔枝湾风情再现的兴奋之情。有街坊坦言,原来的荔枝湾路那么窄,马路底下又是一条臭涌,很担心能不能搞好,没想到弄得这么漂亮。

“现在看来,广州举全市之力治水的付出和艰辛没有白费,治水效果得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