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思考

合集下载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 汇报材料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 汇报材料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汇报材料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随着登记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细化,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和探讨。

(一)、正确认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截止目前,我市已完成了244个事业单位的初始登记工作,占符合登记条件事业单位的83.3%,占事业单位总数的66.8%;但是,各事业单位对登记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认识与接受程度仍显不足。

事业单位甚至包括一部分举办单位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必要性缺乏理解,部分事业单位的潜意识中总感到登记不登记没什么两样,也不影响自己开展业务活动,有些事业单位从人、财、物到业务工作都与举办单位分不开,基本上不以本单位的名义开展活动。

还有些举办单位主要是缘于部门小集体利益,把所属事业单位视为人员的蓄水池及财力的支持库,不愿意让所属事业单位参加登记。

因此,我们登记管理机关要把对事业单位登记的宣传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的来抓。

从宣传方面来讲要在宣传意识、宣传内容及宣传方法上有明显改进。

在宣传意识上,应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把宣传工作长时间地开展下去;在宣传内容上,充分宣传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等大背景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要求,宣传事业单位登记后享有的民事权利及对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优势,宣传事业单位登记是明晰举办主体与所属事业单位民事权益,使举办主体脱离承担无限连带民事责任的重要举措等;在宣传方法上,首先抓好了本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学习,其次要着力抓好对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培训工作,充分利用以会代培、宣传标语、广播电视、发放资料等方式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从2xx年开展登记工作至今,我办分系统举办法人培训8次,参加培训人员380多人次,发放登记知识资料近400份,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宣传累计达到160多小时,为登记管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二)、要坚持做好对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和服务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完善监督检查内容,健全监督检查手段,合法有效地履行《条例》所赋予的各项法定职权。

做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做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做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事管理工作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微企业,都需要有效的人事管理来确保员工的稳定和团队的稳定发展。

作为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者,必须不断思考和实践,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

一、关注员工的成长和福利在事业单位中,员工的成长和福利是人事管理的核心内容。

作为人事管理者,应该注重员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晋升机会。

还要关注员工的福利待遇,包括薪酬福利、工作环境、健康保障等方面,以确保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在实践中,可通过定期的员工培训计划和职业规划指导,来帮助员工提升自身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忠诚度。

在薪酬福利方面,可以通过调研员工对薪酬福利的需求和意见,来及时调整和优化薪酬福利体系,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二、建立健全的人事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中,建立健全的人事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人事管理制度涉及到招聘、考核、激励、离职等方方面面,而这些方面的正常运作对于企业的人才储备和管理效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修订、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以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需求。

可以通过调研员工的需求和意见,来修订招聘制度和考核制度,以确保招聘和考核的公平公正。

在激励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奖励机制和晋升机制,来鼓励员工积极工作和发展。

三、建立和谐的员工关系在事业单位中,建立和谐的员工关系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作为人事管理者,应该注重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保持员工之间的和睦关系和团队合作。

还要注重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员工企业关系,以确保员工的忠诚度和企业的稳定发展。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和培训,来增进员工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以建立和谐的员工关系。

在员工与企业关系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员工满意度调研和处理员工诉求,来改善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企业的稳定发展。

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实践与思考

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实践与思考

或者 其他 组 织利 用 国有 资产 举 办 的 ,从 事 教育 、科
2 O 0 1 年 ,宁 波 市 对 这 类 单 位 基 本 情 况 进 行 了
2 9
I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专题 调研 。据 统计 ,这 类单 位有 近2 0 0 0 家 主 要 是 教 育 、卫生 部 门 ,多数单 位 只经过 相关 部 资质认
是摆 在各 级 事业 单 位登 记 管理 机关 面前 的亟需 解 决
步改革 的思考 。

的 问题 。依 据 《 事 业 单位 登 记 管 理暂 行 条 例 》 ,事
业 单 位是 指 国家 为 社会 公益 目的 ,由国家 机关 举 办

宁波市 其他 组织利用 国有资产举 办 事业 单位 的登记管理 实践
目前就事业单位的甸调查制度等手段对慈善组定义而言虽将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勾慈善组织提供信息咨询等单位列人事业单位的范畴但在机构编制人事管理方面由于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系统完备的制度三是通过各种手段为社会组织提供支持性服来规范管理使单位职工无法享受与国家举办事务
i 噩 硒霆 圃 嘎墨 丽隧誉葛 ■
退 出机制 。
保 险体 系 ,实现事业单位工作
化 ,解决 部分未配备事业编制
与传统事业单位 在人员社会保

t 会力 量 和政府 共 同举 办多 元 立条件 、资质认定 、职业资格
与职称评定 、政府 购买服务等方面给予优 惠。对企业 和个人 向多元化投人事业 单位的捐赠 ,参照慈 善公益 组 织的捐赠办法 ,享受 同等的税 收优惠政策 。对 以技
组 织利 用 国有 资产举 办 的事 业 单位 可 以纳入 事业 单 位 登记 管理 的范畴 。但 由于多 方面 原 因 ,很 多地 区 还 没有 开展 对 这类 事业 单位 的登 记 管理 工作 。本 文

单位制度建设存在问题

单位制度建设存在问题

单位制度建设存在问题一、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的内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从静态上讲,内部控制是单位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建立的保障系统,该系统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要素组成,并体现为与行政、管理、财务和会计系统融为一体的组织管理结构、政策、程序和措施;从动态上讲,内部控制是单位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

理解这个概念,还应当注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将对象范围界定为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非经济活动的风险暂时还不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范围。

根据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经济活动通常包括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等。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1.保障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和完整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资金多为财政拨款,如何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减少或防止个人贪污、非法侵占国有资产,必须建立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按照制度有章可循,规范各类收支行为,确保收入及时入账,未设账外账,合理支出。

避免财务工作的随意性,造成国有资产不正当流失,从源头上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

2.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是反映一个单位在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同时也是国家制订各种财政政策的依据。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规范单位的工作流程,不相容岗位分离,相互牵制,杜绝单位内部人员做假账、弄虚作假,串通舞弊,进而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3.有效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在经济发展中,行政事业单位是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事务的监管者,能否有效地履行职责,关键在于是否具备较高的内部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总结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总结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总结引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对公共服务领域的不断加强,社会上不断涌现出了大量的事业单位,这些单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此过程中,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是指向上级机构或组织,市场和公众提供服务的事业单位进行登记、备案和公示等管理工作的总称。

本文就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现状存在的问题1. 登记流程过于繁琐对于许多希望成立事业单位的人员来说,登记流程非常繁琐,需要准备的材料多且复杂,需要的时间也非常长。

这给希望成立事业单位的人员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和压力。

2. 登记标准缺乏统一规定由于对于事业单位的定位不够明确,登记标准缺乏统一规定,导致很多事业单位的性质较为模糊,难以区分。

3. 信息公示不足部分事业单位在登记后,无法及时向社会公示相关信息,这让公众对于这些事业单位的性质、资质等无从得知。

同时,如果事业单位存在一些问题,社会监督也无法及时发起。

改进建议1. 简化登记流程应该在简化材料、实行网上申报等方面,提高申请人员的便利性和办理速度。

2. 规范登记标准应该利用公共资源等方面的性质,明确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区别,为登记标准的制定提供更加明确的参考。

3. 加强信息公示应该在登记公示方面加大力度,完善事业单位的信息公示,让公众更加清楚的了解事业单位的外部标准和管理情况。

结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对于事业单位成立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在改进的确定方向方面,简化繁琐的登记流程、规范登记标准以及加强信息公示几个方面可以为后续优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无。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范文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范文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1. 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工作,保障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并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和管理。

本制度依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依法登记的事业单位及其登记管理机构。

二、登记管理机构1. 设立和组成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构由国家民政部门负责设置,并依法组建。

登记管理机构应设立登记科、审批科、监督科等职能部门。

2. 职责和权力(1)登记科负责受理和办理事业单位的登记申请,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审核和审批。

(2)审批科负责审核各类事业单位的章程、设立方案等相关文件,并提供审批意见。

(3)监督科负责对登记的事业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问题。

三、登记申请1. 条件和程序(1)事业单位登记申请应符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的条件。

(2)申请人应准备齐全相关材料,填写《事业单位登记申请表》并提交给登记管理机构。

(3)登记管理机构应在收到申请后3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并及时通知申请人。

2. 监督和检查登记管理机构应对登记申请进行审核和审批,确保申请人符合法定条件,并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现场检查。

四、登记程序1. 审核和审批登记管理机构应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实际情况,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和审批。

审批结果分为同意登记、不同意登记和暂停登记三种,并向申请人及时发送通知。

2. 公示和反馈(1)同意登记的事业单位应在相关媒体上公示,并接受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2)不同意登记的事业单位应向申请人说明理由,并接受申请人的申诉。

(3)暂停登记的事业单位应进行整改,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整改工作。

五、登记管理1. 记录和档案登记管理机构应设立事业单位登记簿册,对所有的登记事项进行详细记录,并建立事业单位的档案。

2. 变更登记(1)事业单位应按照法定程序,向登记管理机构提出变更登记申请。

(2)登记管理机构应对变更登记申请进行审核和审批,并及时更新相关登记信息。

2024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学习体会范文(三篇)

2024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学习体会范文(三篇)

2024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学习体会范文学习与理解《2024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过程是一次启迪和思考的过程,它对于我们深入认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重要性和规范性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通过仔细阅读和思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启示和体会。

首先,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效益。

《2024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明确指出,人才是事业单位的第一资源,高效的人事管理是事业单位蓬勃发展的基础。

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过程中应坚持公平公正、激励员工积极性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制度,注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从而提高组织效益。

作为一名事业单位的员工,我深刻认识到了自身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和责任,意识到只有通过个人的不断努力和进取心,才能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其次,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应注重公平公正。

《2024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应当遵循的公平公正原则,禁止以种族、性别、年龄、宗教等因素歧视人才。

此条例要求事业单位在招聘、选拔、晋升、薪酬等环节,都要建立阳光透明、公平公正的制度,确保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根据能力和业绩来决定。

这使我对事业单位的公平公正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也让我更加看重自身的能力和努力,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取得公平竞争的机会。

第三,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应关注员工的发展。

《2024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应当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为员工提供继续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这一条例规定督促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培训和晋升制度,从而激励员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我深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激烈的现实环境下,只有不断增强自己的能力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才能适应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

第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应注重员工的权益保护。

《2024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应当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得随意变动工作岗位和职务,不得辞职好精神补偿等措施,保障员工的权益。

优化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关键措施

优化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关键措施

优化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关键措施在我看来,优化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关键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和思考:机构改革、权责明确、激励约束、信息化建设和人员培养五个方面。

下面我将逐一阐述这些关键措施。

一、机构改革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优化需要对机构进行有序的改革和调整。

通过机构改革可以实现权责明确、职能优化和高效运行。

首先,要对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进行合理规划,确立明确的部门设置和职责划分。

其次,要推行精简机构的政策,淘汰冗余岗位,优化编制结构,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要重视事业单位内部的跨部门协同合作,打破“信息孤岛”,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流动。

二、权责明确要优化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必须明确各级各部门的权责。

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指南和条例,明确工作目标和职责范围,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干部和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要建立健全权责对等和层级对等的制度,防止权力滥用和职责不清的情况发生。

各级领导要带头履行职责,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激励约束激励约束是优化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

激励可以通过提高薪酬待遇、提供晋升机会、丰富员工福利等方式来实现。

要建立公正、透明、激励有序的薪酬制度,根据员工的表现和贡献给予相应的奖励。

同时,也要建立严格的约束机制,对违纪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确保权力不被滥用。

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具有重要作用。

要推动事业单位的数字化转型,建立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管理体系。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和错误,同时促进工作的透明化和规范化。

五、人员培养优化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还需要注重人员培养和管理能力建设。

要加强干部培训,提升管理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也要加强对普通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

通过培养和管理能力建设,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从而进一步推动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升级。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在我国亦称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登记和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规定。

它的出台不仅有利于事业单位的规范运作,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还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本文将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加深人们对该制度的理解。

首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是依法设立事业单位的基本制度。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是法律对事业单位设立、组织和管理等方面予以规范的主要途径。

根据我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的具体程序和要求被明确规定,包括申请、审批、登记、备案等环节,确保了事业单位的合法运营和管理。

其次,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有助于优化事业单位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

依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合理而清晰。

通过登记管理,可以使事业单位明确各部门、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的工作备案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明晰度,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另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有助于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创新。

事业单位作为公益性组织,其改革和创新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登记管理制度的指导下,事业单位可以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机构调整、岗位设置、工资待遇改革等改革举措,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总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是我国事业单位管理的基本制度,对于规范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和工作运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进行了初步阐述,但由于篇幅有限,还有许多具体细节未能深入探讨。

希望我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能够在不断完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的调研思考

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的调研思考
加强宣传和培训
加大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同时加 强培训工作,提高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CHAPTER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凸显。
1. 事业单位的合法性和规范性需要依靠有效的法人登记管 理工作来保障。
部分单位对登记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一些单位对法人登记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申请材料不规范、不完整,甚至出现漏 报、瞒报等现象。
监督检查力度有待加强
一些登记管理机关对事业单位法人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和手段,导致一些单位存在违规行 为,如超范围使用名称、超标准使用经费等。
科学性。
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登记管理,可以加强对事业单 位法人的监管,提高其服务质量和 效率,更好地满足社会公益需求。
保障合法权益
通过登记管理,可以保障事业单位 法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其合法权益 不受侵犯。
CHAPTER 03
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 现状及问题分析
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现状
登记管理工作流程规范有序
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 管理工作的调研思考
2023-11-08
目录
• 引言 • 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概述 • 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 改进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CHAPTER 01
引言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事业单位作为重要的社会服务组织, 在教育、医疗、科研等领域发挥着重 要作用。法人登记管理工作是保障事 业单位合法性和正常运营的基础。随 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对其法人登 记管理工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依法成立并从事非营利性活动的组织。

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数量的不断增加,统一登记管理制度日益受到关注。

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对于确保其合法性、规范运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和解读。

二、事业单位的定义和分类事业单位的定义是基于其非营利性质,其收入主要来自于政府拨款、事业收入和其他合法的非营利性收入。

事业单位根据其不同的职能和性质可分为教育事业单位、卫生事业单位、科技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等。

三、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的意义1. 加强事业单位的规范化管理。

通过统一登记管理制度,可以推动事业单位依法合规运营,同时确保其身份合法、职能明确。

2. 提高事业单位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统一登记管理制度能够明确事业单位的基本信息,便于政府和社会公众了解其运作状况,增强其公信力。

3. 促进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统一登记管理制度为事业单位提供了一种规范化的管理框架,有助于其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组织运作,推动事业单位的科学发展。

四、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登记申请。

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向相关行政部门进行登记申请,提供必要的材料和证明文件。

行政部门将依法对登记申请进行审核,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决定。

2. 登记信息的更新。

事业单位在登记后,应当及时向行政部门更新其基本信息,包括机构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等内容的变更。

3. 登记备案。

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将相关文件备案,包括法人登记证书、章程、资产状况报告等。

备案材料应当真实、准确,并在备案后定期更新。

4. 监督检查。

行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登记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确保事业单位的合法性和规范运作。

五、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的实施与建设1. 加强政府部门的组织和协调。

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强事业单位的统一登记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确保统一登记工作的顺利开展。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思考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思考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

“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于建立功能明确、运行高效、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公益服务新格局,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一、当前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1.政事不分。

一方面,事权不立,事业单位管理行政化。

许多事业单位不具备独立的人事权、财产权、管理权,失去完全独立法人地位,资产所有权、资产配置权、行政管理权等职能集中于政府机关,政府机关实际上成为事业单位的所有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直接管理和控制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则完全依附于政府部门成为内设机构,实行封闭式、内向式、“一刀切”管理导致社会服务职能萎缩、弱化。

另一方面以事代政职能定位不规范。

一些事业单位承接了大量本应属于行政机关的行政监督、行政执法权,成为事实上掌控公权力的准行政部门,导致政事边界不清,对外公共服务功能不明显,服务效率低下。

2.资源配置亟待优化。

政府与事业资源混合配置,交叉履行职能,成为政事不分的“顽症”。

一是混编混岗,行政领导兼任事业单位负责人,有的事业单位负责人同时又是行政机关领导。

有的事业单位人员被抽调到行政内设机构岗位,从事行政岗位工作。

二是条块分割。

由于从事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分别隶属不同的部门或不同的组织层级管理,行业发展规划、政策标准、服务规范难以协调统一,相同类别、服务功能相近的事业单位的资源和信息难以有效整合、共享,导致资源配置难以优化,综合效益难以充分体现。

三是投入机制不健全。

各级政府要么“保姆式”大包大揽,要么投入责任不明确,政策引导效果不明显,公益事业投入方式单一,地区和城乡分布不均衡,公共财政费用负担过重。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若干思考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若干思考

结论与展望
05
1
2
3
事业单位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强对其的监督管理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当前事业单位监督管理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如监管力度不足、制度不健全等,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加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管理、引入第三方评估等。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完善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为监管工作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强化员工培训
定期开展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
推行信息公开
通过官方网站、公告等方式及时公开单位的工作进展、财务状况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
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定,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某市环保局
通过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加强对下属单位的监督,有效遏制了违规行为的发生,提高了环保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建立健全外部监督机制,包括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媒体等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外部监督体系。
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舆论监督,及时曝光和纠正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公信力和形象。
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实践与案例
04
加强内部监督
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对单位的财务、业务等方面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确保合规运营。
制定专门的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法律法规,明确事业单位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为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人事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确保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有序、规范。
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和监督,定期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业务活动等进行审计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新形式下如何创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管理水平.doc

新形式下如何创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管理水平.doc

新形式下如何创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管理水平新形式下如何创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管理水平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相关要求,结合我单位工作实际,着眼解决突出问题,我们围绕党政群机关赋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运行、后续监管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调研,调研对象为3个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掌握全县事业单位基本情况并开展调研全县事业单位共443家,除参与改革的47个外,公益一类事业单位327个,公益二类事业单位10个,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5个,其他事业单位54个,改革中撤销事业单位8个,全县事业编制总数6890名,实有6400人。

截止2019年7月,81个党政群行政机构符合赋码的60个,3个符合赋码的垂管单位,共计63个,均已赋码,其中党政机关赋码56个,群众团体赋码4个,垂管单位赋码3个;全县共有各级各类事业单位443家(含教学点),其中符合登记条件的事业单位共有353家,登记率为100%。

(一)创新方法认真开展工作。

县委编办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推行事业单位分类简易注销新模式(将3次拟注销公告变为债权债务承接证明),大力推进“容缺受理,容缺办理机制”,确保事业单位登记工作有序进行。

根据事业单位在改革中的变化情况为本县各类事业单位“量身定制”法人年度报告工作,截至目前,被调研3家单位完成了年度报告,并全部进行了公示,公示率达到100%。

被调研单位也收到了县委编办通过qq群、微信办公平台、门户网站发布登记事项办理流程,清楚了解登记所需材料和方法步骤,县委编办办事人员也主动与单位联系,做到“提前告知”,真正实现了“最多只跑一次”。

县委编办工作人员对网上提交登记材料的规范性、完整性、有效性也进行了认真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及时补充完善,对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及时反馈纠正,保证上交材料齐全,格式规范,准确有效。

(二)运用互联网办结登记情况。

县委编办积极推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零跑腿”改革,充分利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系统、在qq、微信等社交平台建立景泰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群,答复咨询、办理业务、接受监督,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服务质量和效率,努力实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议题,它关系到众多方面,影响着我们社会的运转和发展。

咱就说,我曾经在一个事业单位工作过一段时间,那经历让我对体制改革有了不少切身的感受。

当时,我们单位要组织一次大型的公益活动,原本是件好事儿,可从策划到执行,那过程简直是“山路十八弯”。

光是各种审批流程,就像一道道关卡,文件在各个部门之间转来转去,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等到终于批下来了,活动的最佳时机都差点错过了。

这让我深深觉得,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首先得优化流程。

不能让那些繁琐的程序把好点子、好项目给耽搁了。

就像一辆车,要是发动机里零件之间的摩擦太大,那还怎么跑得顺畅?另外,人员管理也得改改。

我发现有些同事,在一个岗位上干了多年,都快成“化石”了,缺乏创新和进取的精神。

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体制内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差别不大,谁还有动力往前冲?所以得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让真正有能力、肯干事的人得到应有的回报,让那些混日子的人无处可藏。

还有啊,资源分配也得更合理。

有些部门资源多得用不完,有些部门却在“喊渴”。

比如说,我们搞活动需要一些设备,可申请了半天也没批下来,后来才知道别的部门有闲置的,但就是调不过来。

这不是浪费吗?得有个统筹协调的机制,把资源用在刀刃上。

说到这,想起有一次我们和另一个事业单位合作一个项目。

结果两边的沟通协调那叫一个费劲,因为各自的工作方式和标准都不一样,对接起来特别麻烦。

这就说明,事业单位之间的协同合作机制也得加强。

要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不能各唱各的调,各走各的道。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得一步一个脚印地来。

但只要方向对了,总会越改越好。

就像爬山一样,虽然过程辛苦,但当你站在山顶俯瞰风景的时候,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希望咱们的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能顺利推进,让这些单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的调研思考

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的调研思考

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的调研思考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的法人登记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为了探索这一领域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并做出以下一些思考。

一、法人登记管理的意义事业单位作为常人不同的法人实体,登记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法人登记是事业单位的法律地位的确认,是事业单位行使权利、承担责任的基础。

其次,法人登记是事业单位参与社会活动和经济交往的重要凭证,也是事业单位与其他单位和个人进行法律活动的必要手段。

二、法人登记的主要问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仍待解决。

首先是事业单位的登记标准和程序不够透明、公开,加大了事业单位登记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其次,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许多地方的法人登记只是简单粗暴的工作流程,而忽视了更多的细节。

不仅如此,许多地方的管理体制尚待完善,导致事业单位在法人登记管理中出现操作流程失当,信息沟通不畅,数据处理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登记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三、如何加强管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努力构建透明、规范、高效的管理制度,维护和加强法人登记的普遍公正性和合法性,实现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两面受益的目的。

在制度设计、执法及信息化技术等方面,必须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制度的可操作性。

具体如下:1. 建立公正透明的登记标准和程序,确保登记申请的公开透明和简单化,在登记审批方面切实把握好权衡公益和市场效率的平衡点。

2. 完善登记管理的管理制度,设立健全法人登记管理机构,加强法人登记审批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法人登记管理的精细化和普及化水平。

3. 加强登记统计和信息管理,实现登记信息的精准化管理、网络化共享和全程可视化,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优化制度设计和服务创新。

四、未来展望在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中,需要政府、法人及社会各方共同协作,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

未来的法人登记管理工作将依靠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逐步实现“放企业、定权责、奖励创新、互信共治”的目标,进一步提高登记管理的精准度和代表性,增强法人登记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为事业单位的安全稳定运营和长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监管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监管的实践与思考

•引言•事业单位监管的现状与问题•加强事业单位监管的实践探索•对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监管的思考目•加强事业单位监管的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录挑战机遇新形势下的挑战与机遇意义目的事业单位监管的意义与目的汇报的结构和主要内容监管体系初步建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事业单位监管逐渐引入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

信息化手段应用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事业单位监管的当前状况法规制度不完善监管手段单一监管力量不足030201监管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完善监管制度,提高监管效能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管制度01优化监管流程02强化制度执行03推行“互联网+监管”实施分类监管开展第三方评估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水平推进队伍专业化加大引进和培养专业化人才的力度,建设一支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监管队伍,提高监管的专业化水平。

加强人员培训定期组织监管部门人员参加培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方法,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完善监管部门人员的考核、评价和奖惩制度,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

强化监管队伍建设,提升监管能力监管模式创新简政放权与监管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推动监管创新发展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普法宣传强化法治思维,提升监管规范化水平构建社会共治格局,增强监管合力拓展社会监督渠道强化行业自律加强部门协同监管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案例一:某地区事业单位监管制度改革实践背景介绍实践效果创新方式实践效果案例二:创新事业单位监管方式的成功案例培训内容实践效果实践方式案例三:提升监管队伍能力的培训与实践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监管的成果与经验监管体系完善信息化手段应用诚信体系建设未来事业单位监管的挑战与展望法规制度完善多元化监管方式跨国境监管合作1 2 3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创新监管技术手段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持续加强事业单位监管的建议与措施。

优化升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系统的思考

优化升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系统的思考

才。

比如,市场监管纤维检验、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船舶驾驶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市场待遇就高于普通编外聘用人员的工资标准。

五是使用情况评估相对滞后。

编外聘用人员面广量大,流动性较大,相关主管部门难以及时掌握各用工单位的实际使用情况,或了解到的情况在时间上也相对滞后,需要用工单位定期或不定期报告实际使用情况,为相关主管部门规范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三、进一步改革的思考一是建立编外聘用人员管理 联席会议机制。

细化明确牵头部 门、主管部门和用工单位的日常 工作管理,形成执行有力的长效 工作机制,从制度上保证管理办 法的落实和编外聘用人员的精细_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化管理,实现各项管理“头有人 牵、事有人管、责有人负、纷有人 定”的工作格局。

二是落实派遣和用工单位 “双管”责任。

用人单位要根据 招聘公告明确岗位职责、工作要 求,积极提供岗前和在岗培训,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奖惩制度。

劳务派遣单位要加强编外聘用 人员服务支撑,实行依法规范管 理,为用工单位提供优质用人服 务的同时,积极保障编外聘用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是探索与考核挂钩的待遇调整机制。

在对现有人员作后勤服务、专业技术、执法辅助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以工作年限、考核评价为核心评价要素的考核评价机制。

同时,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在编人员的收人增长情况,建 立相应的待遇调整机制。

四是实行高层次专技人才专项 管理。

为保障个性化用工需求, 探索髙层次专技人才专项管理制 度,对特殊岗位、特殊人才采取 年薪制、协议工资制或项目工资 制等多种形式予以保障,所需费 用由财政部门单独保障。

五是完善实际使用情况评估 报告制度。

建立编外聘用人员年 度报告制度,要求用人单位定期 报告编外聘用人员使用情况, 确保主管部门及时掌握面上实 际使用情况。

同时,严肃用工纪 律,对考核不合格、不遵守劳动 纪律、不服从组织领导等不符合 用工要求的情形要在用工合同 里加以明确,畅通能进能出的用 工管理渠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思考
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思考
1998年国务院颁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组织。

这意味着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事业单位也应纳入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范畴。

目前,我区尚未开展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特别是如何做好即将进行的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工作,成为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调研和思索的问题。

一、全区事业单位及公益性机构登记基本情况
(一)区国家机关举办的事业单位登记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事业单位初始登记已基本完成,全区事业单位共计393家,其中公益一类事业单位327家,公益二类55家,暂缓或不分类的有11家;目前已登记发证的有375家,其中教育类73家、卫生类51家、文化艺术类29家、科技类42家、体育类2家、公益慈善类9家、其他类169家;登记率达95%。

(二)区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机构登记有关情况
目前,区利用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机构登记与管理工作是由区民政部门负责。

通过与区民政部门沟通,了解到,目前,我区已登记的利用社会力量举办公益机构共133家,大多为幼儿园、培训机构及养老院等。

其中幼儿园等教育类63家,养老院等公益慈善类34家,文化艺术类23家,其他类13家。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全区国家机关举办的事业单位登记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是部分事业单位对登记管理工作认识不深、重视不够。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对登记管理工作认识不深、重视不够,认为登记与不登记一个样,不登记照样可以运作,单位干部职工也没有受到不利的影响;有些事业单位认为一切业务都以举办单位的名义开展活动,人、才、物都是他们管,没有必要再进行法人登记,因而对法人登记缺乏积极性,登记的作用和效果不明显;
二是部分事业单位变更登记和年检不及时,或不登记、不年检。

每年法定年检期间,总有部分事业单位以怕麻烦不愿年检或年检不及时;有部分单位以单位经费紧张等为由,对单位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开办资金等发生了变化的登记事项,不及时或超时限
进行变更登记,有的甚至拖着不办;
三是登记管理理论研究和监督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目前区登记管理机构由于人员力量较薄弱,往往只忙于应付日常的登记发证工作,而无暇进行登记管理理论研究及开展对全区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特别是现场监督管理;目前我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手段也只限于年检,而且年检时,对事业单位的开办资金、资产负债表的审核也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监督管理作用。

(二)全区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机构设置存在一定随意性。

社会力量举办社会公益机构的设置往往出于出资人的意愿,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以我区农村五保供养机构为例,部分乡镇有两个以上农村五保供养机构,管理水平低下,开办资金、经费渠道及单位的章程都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二是财力得不到充分保障。

社会力量举办社会公益机构与国家机关举办事业单位一样,是以公益为目的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组织收入只能用于自身建设和发展,出资人不能取得任何回报。

但随着时间推移、环境变化,出资人的投入意愿会衰退,投入资金会减少,在很少得到政府财政资助和拨款的情况下,这类单位只能通过“自体输血”发展壮大,一旦业务萎缩,经营不善,资金短缺,就不能保证单位的持续发展。

三是内部人员管理不够规范。

社会力量举办社会公益机构由于没有纳入编制管理,享有更多的用人自主权,单位人员聘用制度不够规范,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学历、职称、年龄结构比例不合理。

以区农村五保供养机构为例,人员年龄普遍偏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有很多是农村村支部书记退休后兼职,绝大多数职工不易接受新技术、新知识,不能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将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机构纳入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的弊端
一是登记条件难把握。

国家机关举办事业单位由各级政府及机构编制部门审批,一般对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责、机构规格、人员编制等都进行核定,审批条件和程序较为规范。

而社会力量举办社会公益机构由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对这类单位职责、规模没有严格的规定,审批条件和程序也不一定规范。

二是给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带来挑战。

将社会力量举办社会公益机构纳入事业单位登记后,会导致部分社会公益机构的从业人员对事业单位概念的误解,认为登记为事业法人就是传统意义上国家机关举办的事业单位,会到机构编制部门和财政部门申请事业编制和财政预算资金,甚至会引发一引些不稳定因素。

三是法定代表人身份不易规范。

社会力量举办社会公益机构法定代表人一般由出资单位委派,人员身份较为复杂,有可能不符合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资格条件。

四是配套政策不完善。

目前,就事业单位定义而言,虽将社会力量举办社会公益机构列入事业单位的范畴,但在机构编制、法人登记、人事财务管理等方面,国家政策法规都没有明确规定,使这类公益机构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相对较弱,管理无法可依,无章可
循,陷入无序状态。

四、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的建议
针对国家机关举办事业单位及社会力量举办社会公益机构登记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对于建立区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有如下的建议。

一是加强事业单位概念的理论学习。

要充分通过媒体、网络等平台,宣传《条例》上规定的事业单位定义,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到,国家机关举办的事业单位是纳入机构编制部门管理的,人员编制、机构级别、人员经费是由编制部门审批并核准的;社会力量举办社会公益机构也是事业单位,但是不纳入机构编制管理范畴,机构编制部门不单独核定编制。

二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建立相关的制约机制。

针对我区国家机关举办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通过多种形式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行广泛宣传,使各事业单位切实认识到取得合法证书的重要性,主动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的管理,同时继续做好举办单位的工作,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针对事业单位不及时进行登记、年检和超业务范围经营等违规行为,登记管理机关应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和监督办法,对不及时办理变更登记,不按规定提交年度报告的单位,实施跟踪监督,对违法的事业单位责令其纠正。

三是坚持公益服务方向,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

社会力量举办社会公益机构主要承担着教育、卫生、科研等公益服务职能的,可以认定其为事业单位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管理可以纳入对事业单位管理的大系统之中,通盘考虑,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机构建议暂缓纳入统一登记范畴。

四是规范“市场准入”条件,确立事业法人主体资格。

怎样解决社会力量举办社会公益机构由谁来登记管理,如何进行登记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呢?首先应规范审批环节和程序。

行业主管部门批准设立这类事业单位时,应统筹考虑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状况和行业特点,科学合理设置机构、配置人员,有关审批事项应事先报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核准并统一由机构编制部门登记。

其次应加强对这类事业单位的监管。

采用实地核查、年度报告、信息公开等有效方式,督促这类事业单位按照《条例》及其他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规范发展。

五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

为解决登记管理机关监管方式单一问题,建议在原有国家机关举办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管理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各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促进各方、各层次举办的公益服务提供主体的权力和义务的均等化,使不同公益服务提供主体能够独立运行、公平竞争、有序发展,从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实现事业单位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公益服务新格局的形成和公益服务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