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课外阅读交流课的教案
初中课外唐诗教案
初中课外唐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唐诗《春晓》。
(2)理解唐诗《春晓》的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3)了解唐代诗人孟浩生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唐诗,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追求美好未来的信念。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唐诗《春晓》。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3)了解唐代诗人孟浩生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和意境的把握。
(2)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唐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唐诗《春晓》及其作者孟浩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唐诗《春晓》,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诗的内容,思考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意象,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
(2)分析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文学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唐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追求美好的情感。
6.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中意象和意境的理解。
(2)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展示自己的才华。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8.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唐诗《春晓》。
(2)写一篇关于诗中意象和意境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诗歌解析、文学鉴赏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唐诗《春晓》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初中古诗伴读教案
初中古诗伴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指定的古诗,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的字词理解、句子翻译、作者背景、思想内容和文化价值。
2. 教学难点:古诗中的关键字词、句子翻译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与古诗相关的故事、历史背景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古诗,通过查找工具书或参考资料,理解古诗的字词、句子,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古诗中的难点问题,如关键字词的解释、句子的翻译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4.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价值意义,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5.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重点讲解古诗中的难点问题。
6.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古诗的字词填空、翻译和赏析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的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古诗背诵情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背诵古诗。
2.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学生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古诗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学生学习反思:收集学生的学习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改进需求。
五、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指定需要学习的古诗。
2. 参考资料:与古诗相关的背景资料、注释、译文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文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七、教学内容1. 古诗文本的学习和理解。
《九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九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四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2.多样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4.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教学难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这四首古诗词的作者、写作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月夜忆舍弟一、知识备查,扫清障碍(一)文本知识1.作者简介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唐朝的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谁吗?预设:杜甫(出示课件4)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唐代诗人。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世人尊为“诗圣”。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
因此被称为“诗史”。
有《杜工部集》传世。
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望岳》等。
2.诗歌背景教师:了解本诗的背景资料,有助于我们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本诗背景吧。
预设:(出示课件6)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七(中华书局1979年版)。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中,杜甫客居在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分散在河南、山东等地,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之情。
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同学们,下面我们把诗歌疏通一下,注意重点字词的意思和读音。
(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朗读停顿。
)朗读提示: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学生对照注释,疏通诗歌大意。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教案
细节建议:学生易忽视诗歌前后四十余年这样巨大的时间跨度,教师宜就此内容通过译诗作必要的明确;“几度”之意为“多次”,学生易理解为“几次”,而忽视诗人言“多”之意。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参考译诗
(九九重阳)我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战乱行军)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2.小组展示诗歌翻译,一组一诗,其他组在翻译后即时提出质疑、补充,教师基于各组意见进行点评、明确。
《江南逢李龟年》参考译诗
(想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多次聆听你的乐音。
(现如今)在这风景正一派大好的江南,我竟会在落花时节再遇你这位老相识。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细节建议:“沙似雪”“月如霜”两处宜以较两句前四字更沉缓的语调娓娓读出,更好地烘托边城的苍茫夜色;第三句语速宜有明显加快,有急切感,让人感受到芦管声在这个深夜扎进了征人的心中;“一夜”“尽”两处宜停顿(“尽”的停顿宜更长,有一种欲说还休,“望乡”二字说不出之感),并重读,总体给人以整整一夜难眠,无一人幸免的深彻之感。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堂教案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堂教案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是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课内古诗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阅读视野,丰富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
本部分的诗词都是精选的经典古代诗词,内容丰富,风格各异,既有写景抒情的,也有咏史言志的,既有豪放派的作品,也有婉约派的作品。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他们对于一些简单的古诗词能够进行自主阅读和理解。
但是,由于古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此外,对于一些历史文化背景和诗词鉴赏技巧,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意义,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诗词鉴赏方法,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所学的古诗词,掌握一定的古诗词鉴赏方法,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让他们在阅读和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词,掌握一定的古诗词鉴赏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词的意义,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古诗词的美。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探究学习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学内容,备好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和诗词鉴赏技巧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所学的古诗词,了解诗词的大意。
课外古诗整合阅读教案及反思
课外古诗整合阅读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课外古诗整合阅读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的古诗材料,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整合相关背景知识,如作者简介、古代社会背景等。
3. 引导学生进行古诗的朗读和理解,包括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等。
4.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如模仿古诗写作、改编古诗等。
教学步骤:引入:1. 创设情境,介绍古诗的魅力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一些古诗,了解古诗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主体:1. 分发选定的古诗材料,让学生阅读并理解诗意。
2. 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意境、修辞手法等,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歌。
3. 进行诗歌朗读和模仿,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如模仿古诗写作、改编古诗等,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古诗的特点和学习收获。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古诗的学习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古诗的阅读和创作,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的古诗材料,并整合相关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读和理解,同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结束后,要及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古诗的学习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以加深他们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课外古诗词的诵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古诗词,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教学内容1. 诗词选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选取适合的古诗词进行诵读。
如《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诗词解析:对每首诗词的作者、背景、意境等进行简要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背诵所选古诗词。
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
2. 互动教学法: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朗读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词解析:对每首诗词的作者、背景、意境等进行简要介绍。
3. 朗读训练: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5. 展示环节: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朗读展示,其他组成员评价。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背诵所学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2.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水平、讨论表现等。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诗词的情况,以及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4. 期末考试评价:设置有关古诗词的题目,测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表演能力。
2. 开展古诗词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经典古诗词,扩大阅读面,提高文学素养。
八、教学反思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3.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选入了多首经典的古诗词,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
本册书中的诗词既有唐代大家的豪放派作品,也有宋代词人的婉约派佳作。
这些诗词在表达技巧、修辞手法和情感抒发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学习这些诗词,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古诗词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他们也面临着课业压力大、学习任务重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情况,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所选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其意境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诗词朗诵、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难点:深入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理解诗词意境的学习氛围。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朗诵教学法:通过诗词朗诵,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诗词原文、译文、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材,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3.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教案,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同时,播放与诗词相匹配的音乐,营造氛围。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本辅助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同时,扩大阅读面,加深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理解。
本册选入了多首经典的古代诗词,题材丰富,风格各异,既能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也能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阅读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意象和表达方式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鉴赏诗词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不能很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对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理解不透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内容,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选入的诗词,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诗词的基本内容、结构和背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对比法: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背诵、默写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学内容,准备相关的讲解资料和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选入的诗词,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以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选入的诗词,让学生初步感知诗词的内容和风格。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
如: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人是如何表达这个主题的?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和默写,巩固他们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拓展(10分钟)教师提供相关的诗词,让学生进行鉴赏和分析,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了解四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2.多样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分享阅读感受。
2.采用诵读的方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研究《月夜忆舍弟》【教学过程】一、解读文题,了解背景1.解读文题师:同学们,在古典诗歌中,思亲XXX是常见的题材。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XXX的《月夜忆舍弟》,研究诗人如何匠心独运地表达这份深挚的情感。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预设: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诗人想起他的弟弟。
教师补充:舍,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戚,如舍弟、舍妹、舍侄。
题目中的“舍弟”就是谦称自己的弟弟。
2.了解背景课件出示: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的战火中。
XXX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他几个弟弟分散在河南、山东等地,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之情。
《月夜忆舍弟》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设计意图】创作背景,是作品生长的土壤,是作品内容的底色。
读背景,知文识人,有助于下一个板块学心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感。
解题,了解“舍弟”一词属于谦辞,复1古代的称谓,也能初步感受诗人所写之情。
二、描画诗境,感悟诗情1.诵读想象,指导学生走进诗人的糊口师:同学们,秋夜本来是美好的,但在战火纷飞、颠沛流离的糊口中,诗人在秋夜又看到了什么?请你用心朗读,睁开想象,描述看到的内容。
(1)学生多种形式诵读(自由读—分组诵读—指名诵读)。
(2)想象描述。
(3)学生分享。
预设:生1:我看到了XXX旁皇在城墙边,望着天上的月儿,泪水涟涟。
我听到,边防驻军的鼓声在夜空回荡,悠远又孤单。
生2:恰逢白露时节,XXX披着衣服走出小院,月光照着几个匆忙赶路的行人,他们是那样的瘦弱和疲惫。
孤雁悲戚的叫声划过天际,边防驻军的鼓声一声声敲击着诗人的心。
初中现代文古诗文阅读教案
初中现代文古诗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古诗文阅读,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3.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文选材:选取初中阶段适合学生阅读的古诗文作品,如《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等。
2. 阅读技巧:字词理解、句子翻译、意境感悟、作者情感分析等。
3. 文化传承:介绍古诗文背后的历史背景、人物故事、民间传说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与古诗文相关的故事、历史背景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逐句理解古诗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3. 意境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古诗文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4. 文化传承:教师讲解古诗文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引导学生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 拓展训练:教师提供与所学古诗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阅读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四、教学策略1. 实例教学:以具体的古诗文作品为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提高课堂氛围。
3.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营造古诗文所描述的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4. 启发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后练习、课堂提问等方式,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对古诗文背后文化的了解: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古诗文背后文化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通过观察学生的作文、绘画等作品,评估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资源1. 古诗文选材:选用经典古诗文作品,如《春晓》、《静夜思》等。
2. 参考资料:古诗文注释、译文、背景资料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初中古文诗歌阅读教案
初中古文诗歌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文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体裁、韵律、意象等;培养学生阅读古文诗歌的能力,能够理解、欣赏古文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古文诗歌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文诗歌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文诗歌的基本知识:诗歌的体裁、韵律、意象等。
2. 古文诗歌的阅读方法:如何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主旨等。
3. 选取适当的古文诗歌进行教学,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介绍古文诗歌的历史地位、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古文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体裁、韵律、意象等,为学生阅读古文诗歌奠定基础。
3. 阅读指导:教师示范如何阅读古文诗歌,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如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主旨等。
4.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古文诗歌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交流。
5. 诗歌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文诗歌,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文诗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对古文诗歌阅读理解的能力。
3.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了解学生对古文诗歌的态度和兴趣。
五、教学资源1. 古文诗歌教材: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古文诗歌教材,如《古诗十九首》等。
2. 教学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古文诗歌的背景资料、解析等,为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时间本节课计划用时45分钟。
初中语文古诗课外阅读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课外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古诗,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 通过古诗阅读,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诗作品:《登鹳雀楼》、《春晓》、《望庐山瀑布》等。
2. 阅读技巧:了解古诗的背景,把握古诗的意象,理解古诗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阅读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古诗。
示例:- 阅读《登鹳雀楼》,了解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 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诗中的景象。
- 解读诗中的情感,探讨诗人登高远望时的胸怀和感慨。
3. 学生自主阅读: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主阅读选定的古诗。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悟,互相交流。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阅读古诗的方法和技巧,强调阅读古诗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讨论发言等,评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
2. 学生阅读兴趣的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古诗的热爱程度。
3. 学生文学素养的评估:通过学生的作文、诗歌创作等,评估学生在阅读古诗过程中的文学素养提升。
五、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古诗作品。
2. 阅读指导资料:有关古诗的背景知识、阅读技巧等。
3. 辅助教学材料: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为学生讲解古诗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技巧。
2. 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 互动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对古诗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初中生的古诗文阅读教案
初中生的古诗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提高古诗文的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古诗文的朗读、解析、品鉴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感受古诗文的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文选材:选取初中阶段适合学生阅读的古诗文,如《春晓》、《登鹳雀楼》等。
2. 古诗文解析:介绍古诗文的语言、意象、节奏、韵律等特点,分析诗句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
3. 古诗文品鉴: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的艺术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如介绍诗人李白、杜甫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好奇心。
2. 朗读:让学生朗读古诗文,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的把握,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
3. 解析:分析古诗文的语言、意象、节奏等特点,讲解诗句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
4. 品鉴: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的艺术美感,如描绘的画面、表达的情感、运用的修辞手法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实践:让学生进行古诗文的创作或仿写,如编写一首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文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文的基本知识、解析诗句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文。
2. 示范法:教师进行朗读、品鉴的示范,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美。
3.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古诗文的创作或仿写,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古诗文创作或仿写,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单元测试:进行古诗文阅读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古诗词的理解与鉴赏,以及诗词诵读技巧的掌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运用恰当的诵读技巧表达诗词的情感。
2.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精神。
难点: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古诗词素养。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课外古诗词诵读》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旨在让学生在已有古诗词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诗词诵读的范畴,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诵读技巧。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熟悉并背诵九年级下册推荐的课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背景及作者生平。
(3)参加学校组织的古诗词诵读比赛,锻炼自己的胆量和表达能力。
3.个性化作业: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1)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增加古诗词鉴赏的难度,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2)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古诗词填空、翻译等练习,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
3.诵读技巧讲解:结合实例,讲解古诗词的停顿、重音、语调等诵读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讨论,探讨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等。
2.交流分享: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教师点评: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性反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1.增强对古诗词的热爱,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2.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培养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课外古诗教案》
《课外古诗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课外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学会欣赏和分析古诗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4. 能够背诵和默写指定的古诗。
二、教学内容1. 古诗的选择:挑选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课外古诗。
2. 古诗的翻译:对古诗进行准确的翻译,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3. 古诗的赏析:分析古诗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4. 背诵和默写:鼓励学生背诵和默写指定的古诗,加强他们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古诗进行翻译和赏析,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义。
2. 互动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增强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3. 背诵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古诗的背诵和默写,提高他们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频率。
2. 背诵和默写:检查学生对指定古诗的背诵和默写情况。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速度。
4. 单元测试:进行一次单元测试,测试学生对所学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安排1. 课前准备:教师挑选合适的古诗,准备翻译和赏析的资料。
2. 课堂教学:每节课安排一首古诗的学习,包括翻译、赏析和背诵。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包括古诗的默写和练习题。
4. 单元总结: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总结和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提供清晰的古诗文本,包括原文和翻译。
2. 相关背景资料:介绍古诗的作者、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多媒体教具: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具,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 学习指导手册:编写一份学习指导手册,帮助学生系统和全面地学习课外古诗。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作者的背景或相关故事,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呈现古诗:展示古诗的文本,让学生先自由朗读,感受语言韵律。
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精选4篇)
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精选4篇)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精选4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精选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精选4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王维、李白、岑参、韩愈,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四首诗。
2.结合旁批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体会每首诗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背诵四首诗歌教学方法:知(知作者)、诵(诵古诗)、解(解诗意)、悟(悟情感)、背(背古诗)、练(做练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型:自读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颗明珠,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婉转动听的歌。
也是初中生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几首古诗。
二、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王维、李白、岑参、韩愈,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四首诗。
2.结合旁批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体会每首诗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授新课:(一)知:知作者完成下列有关作家的填空:1、王维(701年-761年)字,号摩诘居士,时期的著名、。
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外号“诗佛”。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李白,中国伟大的诗人,被后人尊称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终身不得志,在其诗中表达出追求自由和对未来积极向上的精神。
3、岑参(约715~770)边塞诗人。
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
趣味古诗串读教案设计
趣味古诗串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能够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能够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古诗的意境和情感,韵律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精选一些优美的古诗,准备相关的课件和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提前让学生了解一些古诗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好感。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古诗相关的音乐或视频,营造出一种古典的氛围,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导入古诗,引发学生联想。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念一首古诗,然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联想,比如诗中的意境、情感,以及诗中所描绘的景象等。
3. 分组朗诵,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诵,要求学生在朗诵时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古诗串读,激发联想和想象。
教师可以将不同意境和情感的古诗进行串读,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古诗之间的呼应和联想,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5. 创作古诗,培养创造力。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尝试创作一些古诗,可以是仿古诗,也可以是自创古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
6. 总结讨论,提高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和特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
同时,通过创作古诗和讨论交流,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六、教学延伸。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所学的古诗词,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分析和鉴赏。
2. 教学难点:古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典故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比较法等。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古诗词书籍、网络资源等。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课时:《登鹳雀楼》王之涣诗词背景介绍诗句解析诗词意境分析背诵练习2. 第二课时:《春晓》孟浩然诗词背景介绍诗句解析诗词意境分析背诵练习3. 第三课时:《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诗词背景介绍诗句解析诗词意境分析背诵练习4. 第四课时:《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诗词背景介绍诗句解析诗词意境分析背诵练习5. 第五课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诗词背景介绍诗句解析诗词意境分析背诵练习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速度。
3. 背诵情况:学生对所学古诗词的背诵情况。
4. 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测试。
六、教学策略与指导:1. 针对不同的学生学习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2. 通过举例、比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中的押韵、节奏和韵律等特点,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七、教学实践与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诗词的感悟。
2. 开展古诗词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3. 邀请家长参与诗词主题的活动,增进家庭对古诗词的关注和传承。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定期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教案共3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教案共3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教案1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章将学习《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诗词,学习鉴赏诗词的方法,通过朗读感受诗词的美。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熟练掌握《唐诗三百首》中的十首经典诗词。
2. 了解诗词的鉴赏方法,能够对诗词进行简单的鉴赏。
技能目标:1. 能够准确、感情真挚地朗读相应的诗词。
2. 能够借助语音语调,自然流畅地达到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效果。
情感目标:1. 能够感悟诗词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意蕴,理解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诗词、品味诗词的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三、教学重点1. 学习掌握诗词的朗读技巧和鉴赏方法,领悟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效果。
2. 针对不同诗词的情感表现,引导学生展开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生活、对人情世态的感悟力。
四、教学难点1. 使学生能够真正领悟诗词的意蕴和情感表达,感受到诗歌和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情感价值。
2. 帮助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进一步提高,提高语言表达和朗读的水平。
五、教学方法1. 演唱法:教师示范,让学生跟读,加深印象。
2. 情境还原法:把课文中的情景还原到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其中情感变化和心态转换。
3. 对比法:对比不同种类的诗词,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特点和不同之处,提高鉴赏能力。
六、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首先问学生是否喜欢诵读古诗词,为什么喜欢。
2. 分享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并请学生谈谈他们的感受。
步骤二:新课学习(40分钟)1. 学生跟着教师朗读每首诗词。
2. 针对每首诗词,教师进行简单分析,介绍背景、情感表达等,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内涵和背景。
3. 分组阅读,每组选取一首诗词,翻译、解释、评论。
4. 教师进行诗词鉴赏,结合每一首诗词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分析诗词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步骤三:巩固(10分钟)1. 由学生选取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背诵和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课外阅读交流课的教案
1、让学生在古诗交流活动中认识更多、更好、内容更加丰盛的古诗。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积累古诗的兴趣,养成优良的阅读习惯。
2、在古诗交流活动中,进行积累方法的总结。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
3、在交流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通过积累、交流古诗,领略古代诗歌馨香独具的魅力。
一、导入,激起学习欲望。
1、听一听,猜一猜。
老师说的是哪位诗人写的那首古诗?
2、看一看,猜一猜。
画面上展现的是那首古诗的景色?
3、读一读,猜一猜。
课件上的内容描述的是哪位诗人?
4、教师小结。
二、交流积累的古诗句。
1、小组交流。
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出代表再在全班
2、全班交流。
3、分类交流。
4、总结积累方法。
5、教师小结
三、考考你,古诗积累填空。
1、古诗成语接龙。
2、请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鸟名
3、抢填“花”诗句,再连线。
4、读古诗,填修辞手法
5、教师小结
四、学以致用:
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自己积累的诗句填空。
五、课外书推荐
1、古诗文:《诗经故事》《宋词故事》《唐诗故事》《元曲故事》《唐诗300首》《语文知识精致》
2、少数民族史诗:
藏族史诗《格萨尔》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嘎达梅林》
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
六、欣赏乐曲《读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