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去除在自然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机理
水体中污染物去除

污水中污染物去除一、自然水体有机污染物降解污染物的稀释降解过程主要是水体对污染物进行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的共同结果。
物理作用主要包括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吸附、沉淀、凝聚等方面,例如高浓度废污水进入水体后,首先会受到水体的混合、稀释,水量越大或径污比越大,稀释效果越好;污染物同时也会被水体中的悬浮物如泥沙所吸附、沉淀,致使污染物浓度下降;化学作用是污染物与水体组份发生化学反应,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化学作用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分解等方面。
例如水体中亚硝酸盐等一些还原性污染物会在氧的作用下,逐步氧化至硝酸盐;一些重金属离子如Fe、Pb等,在碱性水环境条件下(如黄河水体的PH值一般在8.0左右,呈弱碱性),会和水中的OH-结合产生沉淀,使水中重金属离子浓度下降;水体的生化作用是污染物被水体中各种微生物所分解的过程,如水中的好氧微生物会在氧的作用下,把一些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把氨转化为硝酸盐,使水体得到净化。
有机污染物降解又称BOD降解。
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因氧化分解而发生的衰减变化过程。
它是水体污染物发生化学或生物化学转化反应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一种,也是可为人们利用的自净作用。
在有机物氧化降解时,将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当水体中的耗氧速率大于供氧速率时,水体将出现缺氧,以致使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水体中可生成甲烷气等发臭气体,使鱼类乃至原生动物死亡。
污水生物处理时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
微生物代谢由分解代谢(异化)和合成代谢(同化)两个过程组成,是物质在微生物细胞内发生一系列复杂生化反应的总称。
微生物可以利用污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和部分无机物作为营养源,这些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物质,通常称之为底物或基质。
或者更确切地说,一切在生物体内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而进行生物化学变化的物质都被称为底物。
分解代谢是微生物在利用底物的过程中,一部分底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降解并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这个过程也称作生物氧化。
生活污水污染物去除机理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生活污水处理主要是SS、BOD、COD、NH3-N、TN和TP的去除,其去除的有关机理如下:(1)SS的去除污水中SS的去除主要靠沉淀作用。
污水中的无机颗粒和大直径的有机颗粒靠自然沉淀作用就可去除;小直径的有机颗粒靠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而小直径的无机颗粒(包括尺度大小在胶体和亚胶体范围内的无机颗粒)则要靠活性污泥絮体的吸附、网捕作用,与活性污泥絮体同时沉淀被去除。
污水厂出水中悬浮物浓度不仅涉及到出水SS指标,出水中的BOD5、COD Cr、TP等指标也与之有关。
因为组成出水悬浮物的主要成分是活性污泥絮体,其本身的有机成份就高,而有机物本身就含磷,因此较高的出水悬浮物含量会使得出水的BOD5、COD Cr和TP增加。
因此,控制污水厂出水的SS指标是最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
(2)BOD5的去除污水中BOD5的去除是靠微生物的吸附作用和代谢作用,然后通过泥水分离来完成的。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将污水中的一部分有机物用于合成新的细胞,将另一部分有机物进行分解代谢以便获得细胞合成所需的能量,其最终产物是CO2和H2O等稳定物质,其实质是将液相的有机污染物质转化为固相物质,表现为活性污泥量的增长。
(3)COD Cr的去除污水中COD C r去除的原理与BOD5基本相同。
污水厂COD Cr的去除率,取决于进水的可生化性,它与城市污水的组成有关。
对于主要以生活污水及其成份与生活污水相近的工业废水组成的城市污水,其BOD5/COD Cr≥0.5,污水的可生化性较好,出水COD Cr 值可以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能够满足COD Cr≤50mg/L的要求。
而成份主要以工业废水为主的城市污水,或BOD5/COD Cr比值较小的城市污水,其污水的可生化性较差,处理后污水中剩余的COD C r较高,要满足出水COD Cr≤50mg/L,有一定难度。
(4)氮的去除污水除氮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两大类,在市政污水处理行业中生物法除氮是主流,也是城市污水处理中经济和常用的方法。
水生态系统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机制

水生态系统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机制水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提供了许多生态服务,并维持着生命的存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工业化的加速,水体受到了大量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深入了解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机制变得尤为重要。
有机污染物主要指的是由人工合成或天然形成的化学物质,如农药、工业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有机废弃物等。
这些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水中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一种常见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机制是微生物的降解作用。
水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具有多样的代谢途径和降解酶系统,能够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具体而言,微生物通过酶的作用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较小的分子,然后利用这些分子进行能量和营养物质的代谢。
例如,水生态系统中的细菌和真菌能够降解农药、有机溶剂等有机污染物,将其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害物质。
除了微生物,水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也参与了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过程。
例如,一些水生动物如浮游生物、水母和藻类等通过摄食和吞噬有机污染物的方式,从水中吸收有机污染物并进行降解代谢。
这种生物摄食降解机制在水生态系统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
此外,光照和氧气也对水生态系统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光照可以照射到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使其发生光解反应并分解为无害物质。
氧气则是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所必需的底物,它可以促进微生物代谢途径的进行,加速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速度。
综上所述,水生态系统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生物摄食降解、光解和氧气参与等多种机制进行生物降解。
这些降解机制相互作用,共同发挥作用,最终减少有机污染物对水生态系统的危害。
随着对有机污染物降解机制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水中有机物污染与清理的机理及技术

水中有机物污染与清理的机理及技术近年来,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其中,水中有机物(OM)污染是目前水环境治理面临的一大难题。
OM污染不仅会给水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还会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有必要对水中OM污染的机理和清理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建立高效的治理方案。
一、水中OM污染的机理水中OM污染指的是水中存在的各种天然或人为的含氧和不含氧化合物,如石油、农药、柴油等,其化学结构和毒性各异。
OM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农业污染等,这些污染源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OM。
OM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会通过溶解和悬浮两种方式存在于水体中。
其中,溶解OM是水中OM的主要组分,而悬浮OM相对较小。
OM通过溶解和悬浮两种方式存在于水体中的形态不同,因此污染物释放的方式和治理技术也略有不同。
二、水中OM污染清理技术1.“化学氧化还原”化学氧化还原技术是目前常用的水处理技术之一,可以有效地降解OM污染物。
该技术主要通过添加氧化还原剂使OM的化学键断裂,从而将OM污染物分解成无害的物质。
其中,常用的氧化还原剂有臭氧、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
2.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是目前常用的水处理技术之一,可以通过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降解有机化合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生物反应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界的湿地生态系统,另一种是人工制造的生物处理系统。
生物反应器可分为生物过滤器和生物反应器两种类型。
生物过滤器是利用自然矿物质过滤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对水中OM进行净化的一种技术。
而生物反应器则是利用生物处理技术将水中OM降解成无害物质的一种技术。
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膜、悬浮生物等方式去除OM,其效果十分显著。
3.吸附吸附是目前常用的OM污染物清理技术之一,可以有效地去除有毒或有害的OM污染物。
吸附技术是利用吸附剂将污染物分离出来,从而对水中OM进行净化。
吸附剂是一种具有活性表面的物质,可在水处理系统中有效地吸附OM污染物。
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方法

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方法
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沉淀和过滤:将污染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沉淀下来,然后通过过滤器过滤掉。
2. 吸附:使用吸附剂(如活性炭、沸石等)将污染水体中的有机物或重金属离子吸附降解。
3. 生物方法: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或者通过生物处理系统对废水进行处理。
4. 光解:利用紫外线、光催化剂等方式将污染物在光的作用下进行分解。
5. 氧化:使用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等)将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
6. 反渗透:通过反渗透膜,使水分子通过膜而阻止污染物通过,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7. 离子交换: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水中的离子与树脂上的离子进行置换,从而去除水中的一些离子。
8. 蒸馏:利用水的沸腾温度低于污染物的沸点的特性,将水加热蒸发,然后重
新冷凝成净水,从而去除污染物。
需要根据实际污染情况和处理需求选择合适的去除方法,也可以结合多种方法进行处理。
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方法和原理

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方法和原理水是生命之源,但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发展的不合理,水体中的有机物污染日益严重。
有机物污染不仅影响水质,还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成为了重要的环境治理课题之一、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方法和原理。
一、生物处理方法1.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通过给水中添加悬浮性生物物质(活性污泥),使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分解降解有机物。
有机物经过微生物降解分解为较小的无机物,在氧气的作用下进一步氧化为CO2和H2O。
该方法具有去除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成本低的优点。
2.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一种利用生物膜对有机物进行过滤和降解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过滤介质(如沙子、活性炭)上形成一层生物膜,有机物通过生物膜时,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吸附。
生物膜法具有去除效果好、处理效率高的优点。
二、化学处理方法1.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吸附方法。
活性炭具有大量微细的孔隙结构,可以吸附水中的有机物。
活性炭吸附有机物的原理是其孔隙结构能够提供吸附位点,通过吸附作用使有机物分子附着在活性炭表面,从而从水中去除有机物。
2.混凝沉淀法混凝沉淀法是一种利用化学物质使水中的有机物聚集形成较大颗粒并沉淀的方法。
该方法通常使用金属盐或有机聚合物作为混凝剂,可以与水中的有机物结合形成絮凝物,从而实现有机物的去除。
混凝沉淀法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物的水体。
三、高级氧化法高级氧化法是一种利用强氧化剂或光催化剂对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的方法。
常用的高级氧化法包括臭氧氧化法、超声波氧化法、紫外光氧化法等。
高级氧化法通过氧化剂或催化剂的作用,将有机物分子中的碳氢键断裂,从而实现有机物的降解。
高级氧化法具有去除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的优点,但也存在操作复杂、能耗较高等问题。
四、电化学方法电化学方法是一种利用电流产生的化学反应对有机物进行降解的方法。
常见的电化学方法包括电沉积、电氧化、电还原等。
水处理过程中化学物质的去除机理分析

水处理过程中化学物质的去除机理分析随着工业、农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水污染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对于生产和人类健康来说,清洁的水资源至关重要。
而现代的水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让被污染的水变得干净可用。
其中一种主要的水处理方式就是化学处理。
那么,在水处理过程中,化学物质的去除机理是什么?一、氧化还原反应(Redox Reaction)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有机化学反应,其中一种化合物在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而另一种化合物发生还原反应。
在水处理中,氧化还原反应通常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氨氮化合物。
氧化反应可以将不稳定的有害物质(例如汞和硒等)转化为较稳定的化合物。
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是:氧化剂和还原剂交换电子,从而引起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向还原剂捐赠电子,还原剂则接受氧化剂捐赠的电子。
因此,氧化还原反应也被称为电子转移反应。
例如,氯气(Cl2)可以在水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离子(Cl^-)和氧气(O2)。
Cl2 + 2H2O → H+ + Cl^- + HClO2HClO → 2Cl^- + 2H+ + O2在这个反应中,氯气是氧化剂,它接受了水中的电子,从而被还原。
水是还原剂,它捐赠了电子,从而被氧化。
二、絮凝沉淀(Coagulation and Precipitation)絮凝沉淀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化学水处理方法,它可以通过添加化学药品,使悬浮在水中的小颗粒凝结成大颗粒,便于沉淀。
这项技术可以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颜色,氨氮化合物,重金属和其他固体物质。
絮凝剂通常是铝盐和铁盐。
这些化合物在水中形成一种正电荷,可以中和其它的负电荷,比如悬浮在水中的颗粒和负电荷的化学物质。
负反应后产生的新化学物质起到的作用使得原本悬浮在水中的负离子与絮凝剂的阳离子组合成大颗粒。
最终,这些颗粒沉淀和被捕捉,从而被从水里去除。
三、微量元素去除(Trace Element Removal)一些微量元素(例如,重金属,砷和铬)是在水污染中比较难去除的化学物质。
研究水体中不同污染物的降解机制

研究水体中不同污染物的降解机制水是生命之源,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水体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还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水体中不同污染物的降解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制1. 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主要通过微生物的降解来去除。
微生物通过吸附、吞噬或分解有机污染物,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例如,水体中的细菌和藻类可以降解有机物,还可以分解有机物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减少水体中的富营养化问题。
2. 光解降解光解降解是指有机污染物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从而降解为无害物质。
光解降解主要依赖于紫外线辐射的作用,通过紫外线的能量激发有机污染物的分子结构,使其发生断裂,从而实现降解。
例如,水中的苯等芳香烃类物质可以通过紫外线的作用发生光解降解。
3. 化学降解化学降解是指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使有机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降解为无害物质。
化学降解可以分为氧化降解和还原降解两种方式。
氧化降解是通过添加氧化剂,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使有机污染物发生氧化反应,从而降解为无害物质。
还原降解则是通过添加还原剂,如亚硫酸钠、亚硝酸钠等,使有机污染物发生还原反应,从而降解为无害物质。
二、无机污染物的降解机制1. 吸附降解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可以通过吸附作用与水中的悬浮物、沉积物等发生结合,从而降低其浓度。
吸附降解是一种物理过程,通过吸附作用可以将无机污染物从水体中转移到固体表面,从而实现降解。
例如,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可以通过吸附作用与沉积物结合,从而降低其浓度。
2. 沉淀降解沉淀降解是指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与其他物质结合形成沉淀,从而降低其浓度。
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与水中的离子、悬浮物等发生反应,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质,从而实现降解。
例如,水中的磷可以与钙离子结合形成磷酸钙沉淀,从而降低水体中磷的浓度。
3. 氧化还原反应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发生降解。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电子转移过程,通过给予或接受电子来实现物质的转化。
水净化的基本原理

水净化的基本原理1.溶解物去除:水中的溶解物主要包括溶解有机物、无机盐等。
水净化过程中,通常采用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等方法去除水中的溶解物。
吸附是指将水中的溶解物附着到吸附剂表面,常用的吸附剂例如活性炭;离子交换是指通过树脂将水中的溶解物与树脂上的离子进行交换,常用的树脂包括阴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膜分离则是通过选择性透过的膜将水中的溶解物截留。
2.悬浮物去除:水中的悬浮物主要包括泥土、砂砾和有机颗粒等。
常用的悬浮物去除方法包括沉淀和过滤。
沉淀是指将悬浮物利用重力沉降,通常通过添加絮凝剂促使悬浮物凝结成较大的颗粒,然后沉淀下来;过滤则是将水通过过滤介质如砂、石英砂、煤炭等进行过滤,过滤介质可以截留水中的悬浮物。
3.消毒:水中常常存在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消毒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杀灭或抑制水中的微生物。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和电解消毒等。
氯消毒是通过加入氯化物或次氯酸盐使水中生成次氯酸,进而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臭氧消毒则是通过将空气中的臭氧注入水中,臭氧氧化微生物,达到消毒的目的;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照射水体,破坏微生物的DNA,从而使其失去能够生存和繁殖的能力;电解消毒则是通过电解法产生次氯酸钠溶液,将其加入水中,达到消毒的目的。
4.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利用一系列强氧化剂产生高级氧化物,使水中有机物被氧化降解。
常用的高级氧化技术包括臭氧氧化、紫外线-臭氧氧化、Fenton氧化和光催化等。
臭氧氧化是将臭氧加入水中,臭氧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可以将水中的有机物氧化降解;紫外线-臭氧氧化则是将紫外线和臭氧结合使用,加强有机物的氧化降解效果;Fenton氧化是利用过氧化氢和铁离子产生强氧化剂,氧化降解有机物;光催化则是通过半导体材料的带隙结构,生成活性氧物种,实现有机物的氧化降解。
综上所述,水净化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溶解物去除、悬浮物去除、消毒和高级氧化技术。
去除有机物的原理

去除有机物的原理
去除有机物的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
1. 氧化处理:有机物的氧化是指将有机物中的碳-碳或碳-氢键断裂,生成氧化产物。
常见的氧化剂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过氧化钠等可以将有机物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从而去除有机物。
2. 还原处理:还原处理是指将有机物中的氧元素还原成水或其他无机物。
常见的还原剂如硫酸亚铁、亚硫酸钠等可以将有机物中的氧元素还原,从而去除有机物。
3. 化学吸附:化学吸附是指利用吸附剂对有机物进行吸附,从而去除有机物。
吸附剂可以是活性炭、分子筛等,它们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一定的化学反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吸附有机物分子。
4. 生物降解:生物降解是指利用微生物或酶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或较简单的有机物,从而去除有机物。
微生物降解主要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来实现,而酶降解则是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来实现。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还可以通过膜分离、活性污泥法等方式去除有机物。
具体的去除原理取决于具体的情况和处理方法。
五种去除在自然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机理

五种去除在自然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吸附机理发生在有机物与水体内部或底部固体颗粒之间,在达到饱和之后,有机物将随固体颗粒的沉降被水体截留。
决定该部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有机物分离系数(Koc) 和水体颗粒的浓度。
系数越大,水体可吸附颗粒越多,有机物被吸附的可能越大。
在地表水体中,颗粒成分一般不超过10g/L,多数有机物的Koc在10-3以下,所以有机物在地表水中被吸附的量一般不会超过10%。
其影响力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地下水,可吸附土壤超过1000g/L,停留时间超出百倍,故大多数有机物都能被地下含水层截留。
生物降解(biodegradation):可分为有氧和无氧两种。
前者一般存在于浅层地表水中,而后者多为地下中。
由于微生物的无处不在,生物降解几乎发生在任何地方。
它对有机物的去除速度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物理因素(如温度、阳光)、化学因素(如营养物的存在,氧气),生物因素(如微生物的种类、数目、驯化程度),等等。
对此机理比较抗拒的有机物多为农药(如666),洗涤剂(TDE)等含氯程度比较高的物质。
气提(volatilization):其主要影响因素有自身因素如亨利常数、在水中的扩散系数,也受水文因素(流动速度、搅拌程度),温度、及空气流动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的数值越大,一般就越容易被气提。
所以,气提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快速流动、搅动剧烈的水体中,如山泉、瀑布等。
此外,以离子状态存在的有机物(如有机酸)有很强的亲水性能,也不容易被气提。
所以有机物的酸碱分离常数pKa 也常常是鉴别有机物是否能被气提的标记。
水解(hydrolysis):莱特莱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从分子结构讲,水解的程度和速度主要受化学熵能量的影响。
因此,有机物的分子量大小,化学键种类,和结构都是水解的控制因素。
从反应速率角度讲,水解可能由水的酸性,碱性,和中性情况决定,不同的化学物表现不同。
基于这些控制因素,通过了解化学物在某两个或三个温度或酸碱度条件的表现,就能推导出其在其它任何条件的表现。
水生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制

水生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制在现代社会,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其中,水生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了解有机污染物在水生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机制,对于科学有效地减少水体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有机污染物的迁移机制有机污染物在水生环境中的迁移受到水流、沉积物和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水流是主要的迁移途径之一。
当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其随着水流的运动而迁移。
水流的速度以及水体的流动情况都会对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路径和距离产生影响。
此外,沉积物也是有机污染物迁移的重要载体。
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吸附或结合到沉积物中,从而随着沉积物的迁移而改变位置。
同时,生物活动也会对有机污染物的迁移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水生生物的摄食和代谢活动能够加速有机污染物的迁移速度。
2. 有机污染物的转化机制有机污染物在水生环境中还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生物和物理过程,导致其发生转化。
其中,化学转化是有机污染物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和水解等反应发生转化。
此外,生物转化也是有机污染物转化的重要过程。
水生生物可以通过代谢作用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更简单的物质。
这些转化物质可以更易于在环境中分解和消除。
物理过程也会对有机污染物的转化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光照会促使有机污染物发生光解反应,从而改变其结构和性质。
3. 影响有机污染物迁移与转化的因素有机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有机污染物的物化性质对其迁移与转化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有机溶剂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更容易迁移。
其次,环境条件也会对有机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产生一定影响。
如温度、pH值和氧气浓度等环境因素都会对有机污染物的稳定性和活性产生影响。
此外,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结构也会对有机污染物的转化产生重要影响。
水中存在的微生物能够通过吸附、降解和转化等过程,促进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和降解。
养殖水体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

养殖水体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有效的处理技术对养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养殖水体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
一、生物法生物法是一种较为常见和经济的养殖水体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
利用水体中的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1. 厌氧处理法厌氧处理法主要利用厌氧微生物处理有机污染物。
在厌氧条件下,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通过发酵和产生气体进行有机物的分解。
厌氧处理法具有占地面积小、能耗低的优点,但对进出水水质的要求较高。
2. 好氧处理法好氧处理法是利用充足供氧条件下的细菌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
这种处理技术需要提供充足的氧气,并需要定期对水体进行搅拌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好氧处理法通常可以达到较高的处理效果,但也需要较高的能耗。
二、物理法物理法是通过物理手段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常见的物理法处理技术包括:1. 倾倒式沉淀池倾倒式沉淀池可以根据有机污染物的密度差异将其分离。
水体通过沉淀池后,沉淀到底部的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管道排出,从而达到处理的目的。
2. 薄膜分离技术薄膜分离技术利用半透膜将养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水分离。
这种技术在过滤有机污染物的同时保留水分子,实现了水的净化和回收利用。
三、化学法化学法是利用化学物质对养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
常见的化学法处理技术包括:1. 维生素C氧化法维生素C氧化法是采用维生素C溶液对养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降解。
维生素C在与有机污染物接触后会发生氧化反应,将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针对特定有机污染物效果较好。
2.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通过将活性炭颗粒投入养殖水体中,利用活性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去除有机污染物。
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性能,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水环境中有机物的去除及其机理研究

水环境中有机物的去除及其机理研究随着人类工业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尤其是有机物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因为有机物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伤害,同时还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非常严重的危害。
因此,研究水环境中有机物的去除及其机理,成为了当前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一、有机物去除方法目前,水环境中主要有机物的污染控制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处理方法。
其中,物理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超滤法和吸附法等。
沉淀法是利用物理原理,通过控制水的运动速度,使有机物自然沉淀到水底部,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量浊度较高的废水,如钢铁、纺织和造纸等行业的废水。
离子交换法主要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如离子交换树脂,将废水中的离子附着在吸附剂表面上,从而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
超滤法是利用微孔膜过滤,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颗粒物、细菌和高分子物质等,对于废水的净化和回收非常有效。
吸附法是将吸附剂与废水混合,吸附剂的粘附能力可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
近年来,吸附剂材料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使吸附法在废水处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化学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法、光催化法、自凝法和电化学法等。
氧化还原法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易于分离的小分子,然后再通过沉淀、过滤等方法将其去除。
光催化法是利用光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加速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使有机物质在短时间内被分解为小分子,从而达到废水净化的目的。
自凝法则是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聚合反应生成大分子物质,然后再通过沉淀、过滤等方法将其去除。
电化学法则是利用电化学原理,通过电解、电沉淀等方法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分离和去除。
生物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处理法和人工湿地处理法等。
活性污泥法是利用细菌和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小分子,从而达到废水净化的目的。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理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理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但由于人类的活动,水体中含有各种污染物,其中有机污染物是最常见的一种。
有机污染物不仅影响水体的生态环境,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研究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水中有机污染物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所产生的,其主要来源有以下几种:1. 农业活动所产生的农药和化肥,这些化学物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用于防虫和肥料,但不法生产厂家在制造过程中可能会添加违禁成分,严重威胁水体生态环境。
2. 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所放出的污水,工业废水一般含有各种重金属和有机物质,城市污水处理厂放出的污水也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
3. 医疗活动所产生的医疗废水,医院内使用的一些化学药品、放射性物质和医疗废液等都会污染水体。
二、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理由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种类繁多,因此降解机理也有所不同。
但总体来说,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可分为3种形式:生态红化、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其中,最常见的是生态红化和生物处理。
1. 生态红化生态红化是指通过天然生态环境对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
其主要原理是,将污染源与生态环境相结合,让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将污染物降解。
例如,水体中的底泥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有机质,可以通过增加水体氧化还原电位或改变水流速度等方法,将底泥中的有机质释放到水中。
底泥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这些有机质进行生长和繁殖,吸收并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2.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指通过添加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化学物质来完成降解过程。
目前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有氧化、还原、硫化和氢化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添加催化剂等来促进反应过程,以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例如,在常温下,将氢氧化钠(NaOH)和盐酸(HCl)混合使用,并加入氧化剂,可以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在反应过程中,氧化剂会加速氧化反应,而NaOH和HCl则可以调节反应的酸碱度,促进反应的进行,并保持反应体系的稳定性。
自来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机理与调控因素

自来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机理与调控因素自来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但自来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却给我们的健康带来潜在的风险。
为了保障自来水的质量,研究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机理和调控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自来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机理以及影响其降解的调控因素进行探讨。
一、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机理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其具体机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吸附与解吸附:有机污染物首先会被微生物吸附到其细胞表面,然后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发生解吸附,使污染物进入到微生物体内。
2. 生物转化:微生物体内的酶会催化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反应,将其转化为较为简单的物质,如醛、酸、酮等。
这些代谢产物具有较低的毒性。
3. 反应活化:在代谢的过程中,有机污染物的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形成更活跃的代谢物。
这些代谢物可能进一步参与其他化学反应,如进一步降解、酸化等。
4. 最终降解:经过一系列反应之后,有机污染物会最终被降解为无毒的无机物,如水、二氧化碳等。
这样就实现了有机污染物的彻底清除。
二、调控因素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个重要调控因素:1. 微生物菌群:不同类型的有机污染物适合不同的微生物菌群进行降解。
研究表明,富集适宜菌群并优化其环境条件,可以显著提高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
2. 温度:温度是影响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而言,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从而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3. 有机负荷:有机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输入给生物系统的有机物质质量。
过高的有机负荷可能导致微生物菌群无法完全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降解效率受到限制。
4. 氧气供应:氧气在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氧气可以提供微生物代谢的需氧条件,从而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5. pH值:pH值对于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具有直接影响。
污染物去除机理及其技术研究

污染物去除机理及其技术研究第一章污染物去除机理污染物是指在环境中存在而对环境、人体、动植物等造成危害的物质,例如,大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等;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
对于污染物的治理,了解其去除机理是非常重要的。
1.1 物理去除机理物理去除是通过机械、电场、波菲尔德等手段将污染物从大气、水体、土壤等中排除。
物理去除的关键是污染物与其他物质的不同性质,例如颗粒物的密度、大小、形状,化合物的易挥发、表面张力等。
物理去除手段包括沉降、过滤、吸附、分离等。
1.2 化学去除机理化学去除就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例如,将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将氧气转化为氮氧化物等。
化学去除需要注意反应条件、催化剂、反应速率等因素。
1.3 生物去除机理生物去除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对污染物进行降解、转化等处理。
例如,利用某些微生物可以将有机物降解为水和CO2。
生物去除需要注意生物体的种类、生长条件、代谢机制等。
第二章污染物去除技术2.1 大气污染物去除技术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大气污染通过化学反应、吸收、过滤等手段进行治理。
例如,通过SO2吸收剂将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通过静电过滤器将颗粒物从烟气中去除等。
2.2 水体污染物去除技术水体污染主要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重金属等。
治理水体污染的手段包括喷气、生物法、化学沉淀、膜过滤等。
例如,将生物体放置在废水中降解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将污染水通过反渗透膜过滤去除重金属等。
2.3 土壤污染物去除技术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
治理土壤污染的手段包括植物修复法、化学法、生物法等。
例如,利用植物的吸收能力和代谢反应降低重金属离子浓度,利用生物菌群将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物质等。
第三章技术研究进展随着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污染物去除技术也不断涌现。
例如,利用电化学技术对水中有机物进行电解降解,通过光催化剂使有害物质光解,利用高压等离子技术对大气污染进行降解等。
生活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去除原理

生活污水中各样污染物的去除原理城市污水主要的污染物有三类,第一类为悬浮物SS,第二类为有机污染物 COD和 BOD5,第三类为无机营养盐N和 P。
几种污染物的去除机理及方法分别简述以下:1.SS的去除污水中的 SS 去除主要靠积淀作用,污水办理厂中悬浮物的浓度不只是只波及到出水的 SS 指标,并且出水的 BOD5、COD等指标也与其相关,这是因为构成出水悬浮物主假如活性污泥絮体,所以控制污水办理厂出水的 SS指标是最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环节。
为了尽量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浓度,需在工程中采纳适合的举措。
常用的举措是采纳适合的污泥负荷,以保持活性污泥的凝集及沉降性能,采纳较小的二次积淀池表面负荷、较低的出水堰负荷或充分利用活性污泥悬浮层的吸附网捕作用等。
2.BOD5的去除污水中 BOD5的去除主假如靠微生物的吸附与代谢作用,而后对吸附代谢物进行泥水分别来达成。
在活性污泥与污水接触早期,会出现很高的 BOD5去除率,这是因为污水中有机颗粒和胶体被吸附在微生物表面,进而被去除所致,可是这种吸附作用仅对污水中悬浮物和胶体起作用,对溶解性有机物不起作用。
溶解性有机物需靠微生物的代射来达成,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将污水中一部分有机物合成新的细胞,将另一部分有机物进行分解代谢以便获取细胞合成所需的能量,其最后产物是CO和 H O 等稳固物质,这也是污水中BOD的降解过程。
微生物的好氧代谢作用对污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和非溶解性有机物都起作用,并且代谢产物是无害的稳固物质,所以,能够使办理后污水中的节余BOD5浓度降低,当污泥负荷≤0.3kgBOD5/kgMLSS·d 时,就能达到≤ 20mg/l。
3.COD去除污水中的 COD去除的原理与 BOD基真同样,即 COD的去除率取决于原污水的可生化性,它与城市污水的构成相关。
关于那些主要以生活污水及其成分与生活污水邻近的加工工业废水构成的污水,这种城市污水的 BOD5/COD比值常常靠近 0.5 ,甚至可达 0.6 以上,其污水的可生化性较好,出水中 COD值可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而成分主要以工业废水为主的城市污水,其 BOD5/COD 比值较小,其污水的可生化性较差,办理后污水中残余的 COD会较高,要知足出水 COD≤40mg/l 有必定的难度。
水体自净的机制

水体自净的机制
水体自净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沉淀作用:水中的一些悬浮物通过重力作用自然沉降,形成沉淀物,从而减少水中的杂质。
2. 植物吸收:水生植物通过根部直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从而减少水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达到净化的目的。
3. 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质被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质,从而减少水中的有机物质含量。
4. 生物转化:一些水生生物能够通过生物转化作用,将水中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减少水中的有毒物质含量。
5. 空气扩散:通过空气扩散作用,一些气体物质会溶解在空气中,从而减少水中的气体物质含量。
6. 自然蒸发:通过自然蒸发作用,一些水分会转化为水蒸气,从而减少水中的水分含量。
以上这些机制共同作用,使得水体能够自我净化,保持生态平衡。
地表水治理机理

地表水治理机理
地表水是指从地表流动或静态存在的水体。
地表水的污染来源很多,如农业、工业、城市排污等,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地表水治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地表水治理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降解:利用微生物和植物等生物体的作用,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物质,达到清洁地表水的目的。
2. 物理处理:包括过滤、沉淀、吸附等方法,通过物理作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泥沙和重金属等杂质。
3. 化学处理:采用化学药剂对水中污染物进行氧化、还原等反应,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常用的药剂有氯化铁、高锰酸钾等。
4. 电化学处理:利用电化学反应将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常用的方法有电解和电沉积。
5. 膜分离技术:利用不同孔径的膜过滤、透析等分离技术,将水中的污染物分离出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以上是地表水治理机理的主要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以达到净化地表水的效果。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处理技术:生物或人类活动能产生很多的有机物污染对自然界产生影响,如农药PCB,洗涤剂TDE,医药残留物(pharmaceuticals),或内分泌紊乱化学品(EDC)、消毒副产物(DBP)、藻毒素、等等。
虽然其中很多可能在现有的废水处理厂被去除,但排放到或已存在于自然水体的这些污染物仍可能对环境及未来对环境的使用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有必要对这些物质在环境中的自然去除机理程度。
此外,对自然机理的理解也能够促进人类对这些机理的有针对性使用,具有仿生学的重要意义。
吸附(adsorption):
吸附机理发生在有机物与水体内部或底部固体颗粒之间,在达到饱和之后,有机物将随固体颗粒的沉降被水体截留。
决定该部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有机物分离系数(Koc) 和水体颗粒的浓度。
系数越大,水体可吸附颗粒越多,有机物被吸附的可能越大。
在地表水体中,颗粒成分一般不超过10g/L,多数有机物的Koc 在10-3以下,所以有机物在地表水中被吸附的量一般不会超过10%。
其影响力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地下水,可吸附土壤超过1000g/L,停留时间超出百倍,故大多数有机物都能被地下含水层截留。
生物降解(biodegradation):
可分为有氧和无氧两种。
前者一般存在于浅层地表水中,而后者多为地下中。
由于微生物的无处不在,生物降解几乎发生在任何地方。
它对有机物的去除速度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物理因素(如温度、阳光)、化学因素(如营养物的存在,氧气),生物因素(如微生物的种类、数目、驯化程度),等等。
对此机理比较抗拒的有机物多为农药(如666),洗涤剂(TDE)等含氯程度比较高的物质。
气提(volatilization):
其主要影响因素有自身因素如亨利常数、在水中的扩散系数,也受水文因素(流动速度、搅拌程度),温度、及空气流动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的数值越大,一般就越容易被气提。
所以,气提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快速流动、搅动剧烈的水体中,如山泉、瀑布等。
此外,以离子状态存在的有机物(如有机酸)有很强的亲水性能,也不容易被气提。
所以有机物的酸碱分离常数pKa 也常常是鉴别有机物是否能被气提的标记。
水解(hydrolysis):
从分子结构讲,水解的程度和速度主要受化学熵能量的影响。
因此,有机物的分子量大小,化学键种类,和结构都是水解的控制因素。
从反应速率角度讲,水解可能由水的酸性,碱性,和中性情况决定,不同的化学物表现不同。
基于这些控制因素,通过了解化学物在某两个或三个温度或酸碱度条件的表现,就能推导出其在其它任何条件的表现。
或者,通过了解某类化学品中2到3个化学品在某固定条件的水解速率,也可以推导出其它化学品的水解速度。
光解(photolysis):
很久以来,化学物品在不同光波的反应不同这个现象就已经被认识了。
普遍存在的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光谱仪都广泛存在于各类实验室。
甚至荧光光谱也正在迅速发展。
同时,也正是这类光能对化学物质的影响,导致了很多有机物的降解。
其影响因素概括起来有光的因素(光强,光波范围),化学品自身因素(敏感波段,强度、化学键和结构)、媒介因素(水的深浅,清澈度),干扰因素(其它化学品的存在、云层)等。
所以整体看来,在浅层清澈水体中有机物有被光解的可能性比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不容易被其它机理降解的物质,如NDMA(二甲基亚硝胺),能很快的被光解。
以上机理中的重要影响指标都可以在美国环保署的化学品特性软件(EPIWIN)被预测。
妥善的使用这些预测数据可以帮助理解有机污染在自然解的“生存”状态,指导科研人员从事更有效的现场调查活动。
随后的文章将举例说明此五类机理在三种不同地表水文状况下的表现,包括:水浅而快速流动的小溪,水深而几乎凝滞的湖水,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