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的形成
饶优锋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理论2
•
他从西方借来上帝,用来否定、推翻 和扫荡中国土地上的封建统治,经他改造 的教义成为发动和组织农民斗争的思想武 器。 • 三 、洪秀全反清思想 • 1. 洪秀全把上帝树立为农民利益的代 表,提倡“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多 兄弟,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 姊妹之群”,一方面借以摧毁满清王朝统 治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以此树立自己的合 理性,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 “三原”集中反映了农民要从封建制度下解放 出来的历史要求,代表了他们对于太平理想世 界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了洪秀全个人思想的 里程,它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准备了理论武 器。 • 2.“三原”的时代局限性。 • (1)利用偶像、宗教虽然在运动初期对于团结下 层群众能够起到很大作用,但是,它是反科学 的,在本质上是反动的,脱离不了宗教的羁縻。 • (2)其次,“三原”所追求的理想,实质上是落 后的小生产者的平均主义,对于破除旧的封建 等级制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当面临建设 新制度的任务时,平均主义往往成为起破坏作 用的酵母。
太 平 天 国 形 势 图
• 二、洪秀全的天国理论 • 1、1845 至1847 年间,洪秀全写成《原道救 世歌》、《原道醒世论》以及《原道觉世训 》,从而奠定了太平天国的理论基础。 • 2、思想核心: 争取政治、经济、民族和男女 平等的民主主义。 • 3、 评价:“三原”强调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农民应该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权利。在 “三原”里,洪秀全为人民描绘了太平天国 的美好前景,并为天国的人们制定了严格的 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同时也是太平军的 纪律约束和处理军民关系的法则。
•
2、社会的高度军事化
•
长年不断的盗匪活动以及客家人和本 地人的村社之间愈演愈烈的仇杀,结果使 广西社会在团在农村到处出现。除 流动性匪股以外,地方三合会分会(堂) 也自行武装起来搞小抢小掠和进行自卫。 • 《中国晚清史.第六 章》
洪秀全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
洪秀全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总是穿着宗教的外衣。
如果说,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多半受道教和佛教的影响, 那么,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却是和基督教的影响联系在一起。
基督教新教各教派, 产生于十六、七世纪欧洲封建制度没落时期,它是为资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工具。
鸦片战争前夕传入中国的新教,主要是充当资本主义殖民侵略的先锋。
英国带教士马礼逊, 是新教在中国布道的开山祖; 梁发是新教在中国的第一个华人牧师, 他所编写的《劝世良言》,是第一本中文传道书; 而使《劝世良言》的教义同太平天国厉史发生联系, 并让一个外来的上帝为中国农民起义所用的, 则是洪秀全。
人们一定会想: 基督教的社会原则颂扬怯懦、自卑、顺从、屈服, 为什么反而为农民起义所用了呢? 奥秘就在于,是“人创造了宗教, 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
”创立宗教的人, 不仅本身感到宗教的需要, 还必须懂得群众和社会风暴对宗教的需要。
洪秀全恰恰具备了这些条件。
对于《劝世良言》所传布的教义, 洪秀全最初曾经虔诚阪依, 后来,随着自己对农村实际状况和农民思想愿望的进一步了解, 才逐渐有所怀疑,以至对外来的上帝作了一番改造。
对基督教义, 洪秀全有吸收的一面, 也有批判的一面。
主要表现在:第一,信仰和借用基督教的“独一真神唯上帝”的权威,扫荡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一切传统权威和偶象崇拜。
《劝世良言》宣扬,上天只有一位“独一真神”,那就是“原始造化天地人万物”之“上帝爷火华”。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所谓神权,无非是皇权在天国或冥间的反映。
农民要起来造皇帝的反,就必须冲破为封建政权服务的神权,就必须创立一种与之相对立的宗教权威。
洪秀全创立的“皇上帝”,就是农民起义所需要的新的权威。
第二, 由拜上帝的平等, 引伸为人间所有“兄弟姐妹”的政治平等、经济平等。
《劝世良言》宣称,就世人而言,“有上下尊卑贵贱之分”,但是,“论拜求天上神父者,不拘上下尊卑贵贱人等,淮以谢罪求免”。
洪秀全突破了《劝世良言》的界限,他认为, 既然一切人都是上帝的子女,在上帝面前就应是平等的。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洪秀全(1868-1924),清政府守边将领,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先驱。
他是英勇的中国民主政治运动的领导者,也是中国民主革命和国民党的先驱者。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对中国民主政治运动及国民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是在古典思想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实践,形成的一个独特的思想体系,即“新农民复兴、新军队建设、新国家建设”。
洪秀全认为,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从农民复兴开始,通过强有力的军队捍卫新国家,才有可能实现民族解放和民权的实现。
他希望中国农民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在农业及工业方面得到发展;而建设新军队,则是为了维护新国家的安全与统一。
除此之外,洪秀全还注重友好的对外政策,并提出“发展一流商业,发展一流的军队”的主张,希望通过这个主张来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他还提出了“发展经济、发展民族、发展文化”的思想,把经济发展、民族解放和文化发展统一起来,从而形成他独特的统一发展思想。
洪秀全除了有着深刻的思想,在实践方面也做出了贡献。
在民主政治运动中,他带头发起辛亥革命,建立了国民党,执行了改良思想,努力推动进步,他改革志愿军,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部署政治教育,组织党内教育宣传等,引导全国上下,把国民党的思想及组织理念深植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洪秀全的思想和实践,为中国民主政治和国民党发展提供了基石。
他不仅是国民党的先驱者,而且是中国民主政治运动的领袖。
洪秀全的思想和实践,对于中国往后的民主发展,深深影响着中国政治的发展和进步。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对于中国的民主发展,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他的思想和实践,不仅是中国民主政治运动及国民党的发展,而且也为中国政治和经济现代化提出了有力的基础。
未来,我们必须继续在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的指导下,不断完善中国的民主制度,使中国人民能更加自由,社会发展更加健康。
洪秀全成败原因
洪秀全的成败原因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运动,在南京建立了和满清政府相对抗的革命政权。
他能成功发动这场农民起义,首先是由于当时的环境背景:19世纪中叶,清政府腐败残暴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华大地,老百姓们的生活苦不堪言。
洪秀全起义之前,正是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同时因为此次战争的失败,所签订的《南京条约》,不仅使得外国资本主义开始大肆侵华,也使得中国人民的生活越发水深火热。
清朝为了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以及因为鸦片大量输入而造成的财政亏空,开始横征暴敛,增加税收一至三倍以上。
这使得本来就勉强维持生活的百姓们,生活更加不堪。
而外国资本主义带来的大量工业商品,使中国传统的手工制造业受到严重打击,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在这样严峻的生活状态下,寻求出路的百姓们,纷纷开始举起旗帜,进行反抗清王朝统治的运动。
内忧外患的同时,天灾也是不断,广大农民家破人亡,很多农民纷纷投入到了反抗清政府的事业中。
洪秀全借此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
其次,洪秀全也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实行了许多有效的措施,例如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的均分土地符合百姓的心理需求,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太平天国的领导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所提出的平分土地方案,是农民阶级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否定。
它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强烈地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要求,以及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
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地权‟和…平均土地‟的思想,无非是为了完全推翻地主权力和完全消灭地主土地占有制而斗争的农民力求平等的革命愿望的表现而已。
”但是,《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分配土地和“通天下皆一式”的社会经济生活方案,是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浅谈洪秀全的思想
浅谈洪秀全的思想作者:哈贵林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第01期[摘要]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洪秀全的指导思想。
宗教唯心主义与一神论思想、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对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作用;同时分析了洪秀全思想的局限性:在道德标准上表现为追求“正道”的伦理思想和封建传统伦理思想的冲突;在政治思想上表现为追求“平等主义”的思想和追求“皇权”思想的矛盾;体现出浓厚的宗教思想和进步农民运动革命思想的时立。
[关键词]洪秀全;太平天国;皇上帝一、宗教唯心主义与一神论思想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领袖,他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和阐述分析他的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洪秀全生于清嘉靖十八年,出生于广东省花县一个农民家庭。
自幼接受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教育。
1837年洪秀全23岁,他再次去广州应试,考试未中却得到一本《劝世良言》。
《劝世良言》是梁发写的宣传西方基督教教义的书,初刊于1832年,全书九卷,他并不是系统的讲“圣经”。
而是一本浅薄的传道书。
该书对洪秀全的思想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的平等思想和中国农民的“均贫富,等贵贱”的思想结合起来,预想天下,设想出一个“皇上帝”,并提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洪秀全早期对于“皇上帝”思想的宣传并没有革命的政治要求在内,他所谓的平等只是信仰的平等,人人都有信仰“皇上帝”的自由。
使得洪秀全思想从保守转向革命的关键人物是冯云山,冯云山是洪秀全的密友。
1844年同洪秀全到广西后就独自到桂平紫荆山扎根,冯云山本身是一个贫苦的劳动人,通过他个人的亲身深入群众传播拜上帝的道理,所以两三年组织人数已达几千人。
在这个组织中人人拜上帝,人人敬仰“洪先生”。
洪秀全早对这个邪恶腐败的社会不满,如今他来到广西,这一切使得他的思想从早先的救世扫除妖邪变为反清。
洪秀全声称自己是上帝的次子,是奉命救世人,室上帝是雎一的真神,众人都是皇上帝所造,而不应该去拜其他的神。
从洪秀全诗歌创作看其思想之矛盾
从洪秀全诗歌创作看其思想之矛盾何宇虹*[内容提要]太平天国运动留下了丰富的文书材料与文学作品,太平天国文学是中国近代文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中国历史上突出的广泛使用文书、具备完善文书制度的农民起义政权,对其领导人的创作实践展开研究,对于研究太平天国史具有不容小觑的价值,也为更为客观、理性地评价历史人物提供一个有益的角度。
本文从洪秀全的创作实践出发,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了洪秀全思想的发展历程,明确了洪秀全的矛盾思想的几个表现:坚决反对儒家思想与抹不去的儒学烙印之间的矛盾;建立新型大同理想与浓厚帝王思想的矛盾;锐意进取的改革者与沉迷声色的昏庸君王的矛盾。
[关键词]太平天国洪秀全诗歌创作矛盾思想太平天国运动对文书运用的广泛和深入在历代农民政权中是较为突出的,留下了丰富的文书材料与文学作品,太平天国文学是中国近代文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研究得最深入、最广泛的课题之一,对太平天国的研究,重点研究领域集中在对太平天国历史、疆域、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宗教、历史功过、影响等方面。
对于天王洪秀全的个人研究,主要从政治、历史的角度展开,相对而言,从文学角度出发对于太平天国及洪秀全进行研究的较少,甚至对于太平天国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也有不同意见。
但是,作为一个中国历史上突出的广泛使用文书、具备完善文书制度的农民起义政权,对其领导人的创作实践展开研究,对于研究太平天国史具有不容小觑的价值,也为更为客观、理性地评价历史人物提供一个有益的角度。
洪秀全作为这次农民革命的主要领袖,他的一生与整个太平天国的兴衰历史进程紧密相连。
他的思想庞杂而矛盾,既是这次农民运动的精神产物,又指导着革命的发展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思想解放、学术民主的研究氛围,学界对洪秀全思想领域的研究逐渐客观而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洪秀全思想是一个矛盾结构,这个矛盾主要体现在反封建、提倡平均平等的进步思想与封建主义、皇权主义的对立上。
论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与实践
论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与实践作者:方之光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点击数:858 更新时间:2007年08月25日洪秀全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创始人和思想指导者,与整个运动相始终。
认识了洪秀全,可以说基本上认识了太平天国整体事业。
这里就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形成和发展、学习西方的反侵略思想与实践,以及对19世纪末中国革命运动的影响,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求正于各位专家学者。
一、洪秀全反清爱国革命思想的形成洪秀全,广东花县官禄布人,1814年出生于一个中等农民家庭。
青年时代的洪秀全,也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曾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力图走“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科举的老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光宗耀祖。
1843年,即鸦片战争失败后一年,他第四次赴广州应试,结果又名落孙山,为此他愤怒万分地说:“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等我自己来开科取士吧!”为不平之心所刺激的洪秀全,“发现研读孔子不再是获取功名的途径。
正当日后宏图伟业岌岌可危之机,圣经的真相,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基督教的教义也就深入其心。
”〔1〕当时,他读了1837年赴广州应试得到的被束之高阁的《劝世良言》,“如梦初觉”,遂抛弃了科举致仕的老路,创立了中西结合的拜上帝教,决心“要开创新朝”,来代替满清封建王朝。
这是洪秀全早期思想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对于洪秀全由读书做官到造反当皇帝的思想转变,中国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标志着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的形成;另一种则认为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是1847年形成的。
这里就涉及到洪秀全早期著作,即1845~1847年《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的理解问题。
现将这三篇著作,略加剖析。
《原道救世歌》宣传独拜“真神惟上帝”,不准拜邪神,反对邪淫、忤父母、行杀害、盗贼、巫觋、赌博等六不正行为〔2〕。
《原道醒世训》抨击了当时“世风日下”是“一出于私”造成的,提出要建立一个“公平正直之世”——“大同世界”,来代替那个“陵夺斗杀之世”的旧世界〔3〕。
第三章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时期的农民政治思想
第三章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时期的农民政治思想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高潮,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太平天国运动结合了中外政治思想,也包括理想主义思想,从而形成太平天国特有的革命思想体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洪仁玕的发展资本主义思想,使农民革命运动染上了现代政治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洪秀全的革命思想;洪仁玕的革命思想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是中国近代农民运动的一次高潮。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固有矛盾在外国侵略刺激下的一次总爆发。
由于中国社会已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这一次农民革命就具有许多不同于以往许多大规模的农民革命的特点。
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在反抗封建统治、反对资本主义千涉和侵略的斗争中,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显示了反侵略的坚强决心和意志。
太平天国农民政治思想,作为近代中国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太平天国革命前的中国社会状况一、太平天国革命前的中国社会背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所取得的侵略特权,开始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中国社会经济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不能不发生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变化。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迫使清政府先后开放了东南沿海的五个通商口岸。
这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便打开了进入中国的途径。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了进入中国的途径,就积极开展对中国的掠夺。
它们一方面扩大对华工业品的输出,一方面仍然源源不断地把鸦片输入中国。
外国商品的输入,据不完全的统计,从1842年至1845年的三、四年间,仅棉纱、棉布的输入总量,就从每年71万英镑增加到173万英镑。
外国鸦片的输入,在鸦片战争结束的那一年,即1842年,有33000箱输入中国。
而到了1858年,鸦片贸易终于“合法化”,那年进口的鸦片达到78000箱之多。
2、外国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廉价商品大规模的输入中国市场和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其严重后果在于:1)、自然经济解体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世界资本主义的洪流已经不可阻挡地冲击着中国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的基础。
清朝的革命思潮探究
清朝的革命思潮探究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持续了267年。
清朝在其晚期存在了许多社会矛盾与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了推动革命思潮兴起的动力。
本文将探究清朝的革命思潮及其影响。
清朝的社会矛盾与问题清朝晚期,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处于一个动荡的时期。
首先是经济落后和财政危机,清朝的经济落后到了极致,农业生产方式一直延续着封建时代的基本形式,而西方的垄断资本主义则占有着优势地位,纺织、铁路、航运等基本产业都为洋人所垄断。
财政危机是由于军费开支过大,政府整体的收入不足以支撑改革开支的高耗费。
这些问题导致了清朝内部经济政治治理趋于脆弱。
其次是民族问题,清朝治理边疆困难,出现了许多地方势力的割据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困扰,像是金瓯教案、漕运惨案等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
最后,是文化的落后。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封闭的一个时期,整个社会都处于封闭状态中,文化的交流受到了限制,同时清朝的思想也开始落后,儒家思想和经典文化受到严重损失,西方文化的输入成为了必须的。
上述种种问题成为了促成革命思潮崛起的主要原因。
清朝的革命思潮清朝革命思潮兴起始于当时科举考试取得的一系列失败。
清朝对科举制度的依赖,使其内部的经济和政治以一种保守的姿态得以维持。
科举制度根据出身上的区别进行排斥,产生出许多社会阶层之间的忌讳,这种分裂和排斥容易引起民间怨恨,使得社会矛盾愈发加剧。
第一位直接公开反清复明者是洪秀全。
他提倡“洪门派”倡导削弱清政府的统治力,通过回归儒家经典来进行变革。
然而,他的计划在历史上并没有获得真正的成功。
另外一个影响深远的是太平天国。
它是由拜上帝教运动发展而来的,在清朝的治理期间,太平天国是由发生在滇、云、贵等地的一些民间起义组织而形成的,主要是郑成功、张元鼎等人对清政府的反抗。
由于太平军在当时初期得到的战争胜利不断,占领了江苏、河南、安徽、湖南和湖北等地,一度拥有大片领土和庞大的军队力量,曾给清王朝带来深远的影响。
太平天国激励了广大的人民,为清朝后期波澜壮阔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清末民初的社会变革与革命思潮
清末民初的社会变革与革命思潮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社会变革与革命思潮。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来探讨这一时期的变革和思潮。
首先,清朝的内外困境催生了许多社会变革的动力。
在内部,清朝的腐败和统治不力引发了社会的不满情绪,人民对于清朝统治的不满逐渐上升,并形成了一定的反清情绪。
同样,清朝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也陷入了困境,封建制度的束缚限制了社会的发展,使得人民对于社会变革的渴望愈发强烈。
而在外部,清朝在近代西方列强的压力下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这也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契机。
其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革命思潮开始在中国蔓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由洪秀全领导,他将基督教思想与中国传统秩序相结合,提出了平等、公正、反对清朝的口号,吸引了大量的追随者。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很强的农民色彩,它反映了清末农民对于社会不公的愤怒,同时也对封建制度提出了挑战。
虽然太平天国最终失败,但它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
除了太平天国运动,革命思潮在清末还表现出多样性。
在北方,冯国璋领导的北洋政府通过改革军事和行政体制,试图改变清朝的困局。
而在南方,则出现了众多的反清组织,如黄花岗起义和洪门民团。
这些组织力图通过武装革命来推翻清朝统治,真实地体现了人民的权利和民主要求。
另一方面,民间的社会变革也在这一时期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改变。
一方面,作为反封建的象征,维新思潮在清末民初蓬勃发展。
这些维新思潮主张借鉴西方文化和制度,提倡科学、进步和现代化。
维新思潮对于后来中国知识分子的成长和觉醒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女性解放运动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
在清末,中国的女性地位十分低下,受到封建传统的严厉束缚。
然而,一些先进思想家提出了男女平等的观念,如康有为的《新民丛报》中的女权思想。
这些新思潮引发了中国妇女的觉醒,成为后来女性解放运动的先锋。
最后,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和革命思潮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洪秀全
一,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反封建思想(一)继承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反封建思想1.洪秀全在《原遭醒世训》以及其他著作中,曾多次提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这乃是对一千多年来中国农民所追求的理想的继承。
如公元一八四年(东汉灵帝中平元年)的黄巾起义,他们根据《太平清领书》而创立太平道,虽然其详细教义巳不大可考,但据有关史籍的记载,他们认为只有把天下“合成一家”,才能“立致太平静,说明“天下一家,共享太平修的口号,远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成为农民起义所追求的理想了。
金田起义前夕,洪秀全创立圣库制度,实行供给制,取消一切私有财产。
类似这种制度,在古代农民战争中也出现过,如三国时张鲁的“五斗米道".(二)对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反封建思想的发展(平等观)1. 洪秀全不是简单地缝承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反封建思想,而是进一步发展了这些思想。
如把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和成一家,立致太平”,的理想加以具体化,提出建立以二十五家为单位”,以公有制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基础的农村公社式的生活,做到。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他又把古代农民战争的天道观加以具体化,认为“天修的代表者是·上帝.“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
信仲的对象越具体,在斗争中就越能发挥更大的物质力量,这也是一个进步。
综上所述,洪秀全的太平观、天道观和平等观,就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反封建思想,从而成为把农民战争推向最高阶段的思想武器.二,继承和提高了天地会的反清思想`1.洪秀全建立的武装称称”太平军”,建立的国号叫“太平天国.查“太平一语,也为天地会的常用语。
洪秀全早年受天地会的影响颇深,故宗族革命意识之强,观其所用国号,隐语,实皆天地会之遗义, 洪秀全的初期革命活动.虽然与天地会有密切联系,但是,他却不赞同天地会“反清复明"的斗争目标。
他说:“此种主张(指“反清复明彦——引者),在康熙年闾该会初创时,果然不错的,但如今已过去二百年,我们可以仍说反清,但不可再说复明了。
近代第二讲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思想评析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思想评析
主要是反清革命思想和发展资本主义实现社会现代化的思想。
主要文本为《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前者反映了农民的要求。
代表人物为洪秀全和洪仁玕。
一、洪秀全的反清革命思想
1、基督教
2、变革社会思想
3、人间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二、洪仁玕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资政新篇》
讨论:
一、农民大起义为什么首先发生在广西?
乾隆末年至咸丰初年的湘黔苗民起义、川楚白莲教起义和广西金田起义,都集中崛起于东径110度附近的中南山区。
其中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清代二百多年人口西迁。
二、外来的基督教为什么能动员那么多有农民参加起义,形成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运动?
与中国历史传统有重合之处;适合现实的一定需要;传播者的中国化改造。
三、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为什么总是不能建立一个新的社会?
即使胜利了,也是重新封建制度。
过去被人吃,今天去吃人。
四、如果评价农民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依靠重视农民,还要改造农民,不仅经济上的富民,还要有思想文化上的启
蒙,创造新的农民。
农民“革命”思想评析(农民政治思想)
1、皇权主义
2、清官意识
3、大同理想
4、平均主义愿望
5、保守心理(小富即安,缺乏进取)
6、浓厚的宗教意识
7、盲从、被利用
8、逆来顺受
9、反抗、“革命”
为什么?
小生产者、贫穷、没有知识、不可能自我进行制度创新。
洪秀全早期思想及发展
Photos
洪秀全的人物经历
关键词:科举
1.洪秀全的科举经历大约从十六岁直到三十一 岁,即从1828年到1843年。然而洪秀全应科 举的情况并不乐观,十六岁应试不中(1828 年);1936年,二十三岁应试失败,但带回 一本小册子《劝世良言》,搁床头落灰,此 为伏笔;下一年在院试中又落榜;此次落第, 洪秀全大病四十多天,但其取仕的雄心不改, 1843年,三十一岁的洪秀全再度步入考场, 然而重整旗鼓的他还是被现实狠狠打击了, 他再次落榜。
正确的解读
部分学者认为出于对清朝统治的反抗情 绪,和洪秀全结合梦中异象,使得洪秀 全通过“斩邪留正诗”表达成就帝王之 业的抱负,特别是后一句诗更是被认为 是洪秀全产生反清革命思想的起始。
错误的解读
阶 段 总 结
洪秀全是一个接受传统儒学教育,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深 刻地影响着他。4次参加科举考试,表明了他想通过科举取仕,施展 抱负,光宗耀祖的思想,这种封建正统思想也是他这个阶段的主导 思想。与此同时,洪秀全的思想还受到农民阶级思想的影响。洪秀 全出生在农村,参加过农业生产活动,亲友乡邻都是农民或者农村 知识分子,因此,洪秀全对于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状况是十分了解 的。此外,洪秀全十分赞同农民阶级向往平均社会,特别是平均土 地的愿望。我们还必须注意到一个事实,经历过数次应试失败的洪 秀全心中也产生了对清朝科举制度的不满情绪,洪仁玕谈到洪秀全 应考之事就说:“自此时至三十一岁,每场榜名高列,惟道试不售, 多有抱恨”,因此不满其实已经在洪秀全内心里酝酿和萌芽。更重 要的是当时的时代潮流和社会氛围给洪秀全以更加深刻的影响。当 然这种不满与反抗情绪在洪秀全当时的思想中是比较隐晦与深藏不 露的 。 因此,早期的洪秀全是一个一个有着多种思想因索与倾向的复杂 混合体。
洪秀全的学识及思想
洪秀全的学识及思想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大事件,任何一部近代史都重点论述之乃当然之事,进而近代中国哲学和思想史著作论及洪秀全等人,那么,洪秀全的学识及思想如何呢?洪秀全酝酿起义之际,撰写了《太平天日》、《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还有《十款天条》(可能是他与冯云山合拟的),再就是金田起义以来他不断颁发的天王诏旨,最重要的就是建都南京后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不知是谁的手笔)。
了解洪秀全的学识及思想,除了他的作为而外,这些是最主要的文件了。
这些文件的大多数,对人既无思想之启迪,也谈不上文采,毫无文章魅力,读之如同啃一枚酸果。
笔者硬着头皮啃了啃的感觉是:东拼西凑,文词粗鄙,缺乏理性,不合逻辑。
洪秀全是反孔的,他创拜上帝会后亲自砸毁塾中孔子牌位。
起义后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孔孟之书砸孔庙之事不胜枚举,有人认为“此犹从来叛逆所不敢者”,“自古流寇毒祸,未有如是烈者”。
太平天国始则不准读中国古籍,“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
后来准删改后阅读,如|“上帝”前面必加一“皇”字,《诗经》中“荡荡上帝”改为“荡荡皇上帝”,《论语》中“夫子”改为“孔某”,“子曰”改为“孔某曰”,可谓滑天下之大稽。
洪秀全只是假托上帝说“孔丘所遺传之书”“甚多差谬”,并描绘孔丘受到上帝怒责鞭挞而哀求讨饶,至于其书谬在何处却不指出。
洪秀全反孔是为了捧出“天下大共之父”的上帝这个独一无二的神而作的一种姿态,他对孔孟之道不仅仅没有理性的审视,相反,如“三纲”、“忠怒孝”、“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等腐朽思想在他自撰的文稿和颁布的诏旨中比比皆是。
他也说到历史,认为中国上古之世众人即信奉了西方的上帝,“自秦政出,……祀虞舜,祭大禹”才把事情弄坏了,不啻胡说八道。
我们的祖先何能不祀虞舜祭大禹呢?难道能够叫他们去敬拜根本不知道的西方的上帝吗?至今中国的基督教信徒也不多。
他说到秦政时汉武时,对其利弊得失竟无一语,只说及当时怪人诳言,他似乎对怪异之书,阴曹地府之类的书更有兴趣。
洪秀全反清思想产生于何时
作者: 陈周棠
作者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版物刊名: 开放时代
页码: 61-63页
主题词: 洪秀全 反清 太平天国 武装斗争 革命思想 冯云山 思想形成 拜上帝会 广西 宗教信徒
摘要: <正> 洪秀全早期的反清思想始于何时?以往史学界有1837年、1843年两种说法。
近几年,这个问题又有了新的发展。
有的同志认为:1843年洪秀全虽然抛弃了仕途,但他还只是个“纯正的宗教信徒”,到1847年第二次赴广西之后才产生反清革命思想;也有同志认为,应以1848年冬《太平天日》问世为洪秀全反清思想形成的标志。
我认为:1843年洪秀全已经有了反清思想,1848年他的反清思想不仅完全成熟,而且开始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
略论洪秀全反侵略的爱国思想
作者: 黄碧琴
作者机构: 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开放时代
页码: 64-66页
主题词: 洪秀全 爱国思想 反侵略斗争 太平天国革命 太平军 外国侵略者 中国人民 鸦片战争 鸦片贸易 十九世纪
摘要: <正> 洪秀全是中国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革命的领导者。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农民革命领袖,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本文试就洪秀全反侵略爱国思想的产生、表现及作用等问题,作些粗浅的论述。
(一)洪秀全反侵略爱国思想的产生,是和当时中国社会阶级矛盾激化、民族危机加深的客观形势密切。
洪秀全的皇权思想
•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
• 1.阶级矛盾尖锐 : 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 阶级矛盾的激化。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 加紧搜刮人民。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 机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根本 原因) • 2.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 带来新的灾难。(重要原因)
君权神授
• 神权是皇权的护符,皇权主义又是和神权相结合的。洪秀 全曾用皇上帝的权威反对过阎罗妖和一切邪神,但他也是 神权主义者。建都天京后,他深居宫中,从不出户,日益 脱离群众和现实,化费大量时间研究神学。当革命形势逐 日逆转的情况下,他拿不出有效的办法,更加乞灵于宗教, 幻想出现奇迹,经常以“梦兆”鼓舞人心,用以安慰自己, 麻痹群众。一八六一年三月六日,他发布诏旨,“改太平 天国为上帝天国”。改国号的理由是“到底爷为独尊,全 敬上帝,改太平天国为上帝天国,更合真理”。(《洪秀 全选集》,65页。)爷为独尊,就是唯我独尊;取消太平, 就是不要平等;以上帝的天堂,代替追求人间的平等了。
朕即国家
• “朕即国家”的含义有三层:一是皇帝拥有这个国家,皇 帝是国家范围内一切财产和权力的最终拥有者,尽管臣民 的财产可以买卖,但臣民的财产处分权仅来自皇权的默认 和授予,皇帝只要愿意可以任何方式剥夺臣民这一权利, 宰相及官僚系统的权力都来自于皇权的授予。二是皇帝代 表这个国家,皇帝是整个国家的象征,皇帝的形象代表国 家的形象,皇帝的意志代表国家的意志。三是皇帝的家族 之命运即国家之命运,皇家灭亡即国家灭亡,皇家富有即 国家富有,臣民必须承担保证皇家永远兴旺的义务。
• (食)“朝晚两食,掌庖用金碗二十四只,备水陆珍撰, 杯筋亦用金镶,后尔用玉盆玉杯,群贼多效之。”富礼赐 在《天京游记》中还记载了他在天京访问时曾亲自碰到天 王进膳的情形:"忽然间声音杂起,鼓声,钹声,锣声与 炮声交作--是天王进膳了;直至膳毕,各声始停。"再据 《天父诗》第"一百七十"对宫内所作的规定,不但天王吃 饭进要奏乐,而且宫内必须日日夜夜不断地听得到琴声: "日夜琴声总莫停,停声逆旨处分明。天堂快乐琴声好, 太平天下永天平。"天王进膳,不但要击鼓奏乐,竟还要 配上炮声,其威风张扬与封建帝王如出一辙。为了向来晋 见的世界各国使臣显示他的赫濯威严,洪秀全头戴纯金制 成的王冠,颈挂金制项练一串,身穿金纽绣金龙袍,乘坐 由美女牵的金车,他使用的各利物品大都是金制的。
帝王之志 救世之心——论洪秀全的反清动机
作者: 方志钦
出版物刊名: 广东社会科学
页码: 45-53页
主题词: 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基督教;救世;拜上帝会;反清;《劝世良言》;帝王;异梦;农民起义
摘要: <正> 洪秀全作为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领袖,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他领导的农民武装斗争,推动了历史前进,其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他之所以能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主要是受到种种社会因素的推动,而他个人的主观努力,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未可忽视。
但其主观愿望自相矛盾,且多杂质。
本文就此细作分析,“揭短”、“挑刺”之论在所不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的形成作者:陈华新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点击数:1480 更新时间:2007年08月25日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原名仁坤,小字火秀,1814年1月1日(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出生于广东花县西北福源水(今花山公社境内)的一个农民家庭,后举家迁居官禄□村(今新华公社大□大队)。
他七岁开始入学读书,聪慧异常,五、五年间,即已博览经史,为塾师所称许。
十六岁时(1828年)第一次参加县试失败,因家贫辍学,在家里务农。
十八岁(1830)被聘为本村塾师。
但是,他的父兄及亲族都希望他科举成名,因此,洪秀全一面教书,一面准备赴考。
1836年第二次赴广州应试不售,在广州龙藏街得到一本华籍传教士梁发写的《劝世良言》(洪秀全得《劝世良言》之年,各家记载有1833、1834、1836、1837诸说,此据《太平天国起义记》原注有“因自彼得获赠书以迄开始研究读书之时,已历七年矣”推论,洪秀全于李敬芳家研读《劝世良言》为1843年,上推七年当为1836年。
)。
“秀全考毕即携之回乡间,稍一涉猎其目录,即便置之书柜中;其时并不重视之。
”(见《太平天国》丛刊本第六册第840页。
)由于洪秀全出身于农民家庭,又长期在农村中生活和劳动,这使他能够接近和了解农村被压迫农民的疾苦,为他后来走上反清革命道路打下思想基础,但是,从上述洪秀全的活动轨迹看来,在1836年以前,其活动均没有超出参加农业生产,应科举,当塾师的范围,与当时一般农村知识分子并无二致,其确立反清革命思想,应在1838年之后。
根据洪秀全的经历和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反清思想酝酿时期,以1837年的“异梦”为标志。
1837年,洪秀第三次赴省考试,又一次名落孙山,回家后得了一场大病。
这并不是什么普通疾病,据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说:“秀全病时,神游四方,常在其室内走动跳跃,或如兵士战斗状,常大声疾呼:‘斩妖,斩妖,斩呀!斩呀!这里有一只,那里有一只,没有一只可以挡我的宝剑一砍的’。
”(见《太平天国》丛刊本第六册第842页。
)原来洪秀全在病中做了一场异梦,梦见“天上至尊的老人”,命他降世救人,还封他为“天王大道君王全”呢!从此便改名为洪秀全。
在病中他做了二首诗:“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眼过西北江山外,声震东南日月边。
展爪似嫌云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风雷鼓舞三千浪,易象飞龙定在天”。
另一首是:“鸟向飞(晓)兮必如我,我今为王事事可;身照金鸟灾尽消,龙虎将军都辅佐”。
(见《太平天国》丛刊本第六册第843页。
)这二首诗反映了他对清朝统治的不满和表现了胸怀天下的抱负。
近年来有人对此表示怀疑,认为“关于洪秀全在1837年病前和病中的上述两首诗,其真实性极可能受了后来突出神化洪秀全的异梦异象这种政治作用的影响”。
(王庆成:《论洪秀全的早期思想及其发展(上)》,见《历史研究》1979年第八期。
)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从一般常识来说,神化洪秀全最有效办法,是直接用中文著书出版,以广为宣传。
但《太平天国起义记》是1852年由洪仁□向瑞典籍传教士韩山文口述,经韩山文于1854年整理成英文出版,在整个太平天国运动中从未翻译,直到1935年才由简又文首次翻译成中文,根本无从发挥神化洪秀全的政治作用。
可见此说不通。
第二,洪仁□早年虽参加拜上帝活动,但未参加金田起义,口述此书时仍蛰居香港,直到1859年才到天京。
在到天京前的洪仁□,实在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神化洪秀全的。
第三,此书的记录和整理出版者韩山文,更不会神化洪秀全。
韩山文死于1854年5月13日,在临终前九天曾写了一封信,声明他与太平天国“革命军人物素不相识”,发表此书的目的,实“望其书之销售可以收回二百元之款也”。
(见《太平天国》第六册第831—832页。
)因此,我认为《太平天国起义记》的可靠性,当不下于洪仁□于1859年至天京后所刻的官书如《英杰归真》等。
在没有找到充分史实证据之前,实不可轻易怀疑以至否定此二诗的真实性的。
对于洪秀全的“异梦”。
也不能从一般病理学、心理学去附会和理解,而应从社会学、政治学去探索和研究。
首先,洪秀全要斩的“妖”是指什么呢?当然不是指神权世界妖魔鬼怪的“妖”,而是指现实生活存在的“妖”。
从洪秀全当时的思想水平来看,这个“妖”尚不是指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而是指具体的某些封建统治者,如掌功握科举取士实权的封建官吏。
洪秀全“其才学之优俊如此,人皆谓取青紫如拾芥。
”(见《太平天国》第六册第838页。
)他对名得失看得很重,亲友又对他寄着很大的希望,视中试之易如拾草芥,结果却连续三次考不中,以个人遭遇而产生不满情绪,这是很自然的。
其次,洪秀全附会粗浅涉猎的《劝世良言》,假借“天上至尊的老人”之神威,来发泄对科举、取士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不满,蔑视掌握科举取士实权的封建官吏为“妖”,这应该是反抗思想的表现。
因反抗思想不是抽象的,而是往往由某一种不合理的事情形成主客观的强烈矛盾而激发出来的。
最后,“秀全之亲属以其病状请教于几位医生,医生开方投药以治之,但均无效。
一日,其父发见有一小纸塞在门柱之缝隙中,纸上有朱色字云:‘天王大道君王全’。
……自此之后,秀全身体即日渐康健。
”(见《太平天国》第六册第843页。
)也可证明这次“异梦”不是一般的病变,而是借“异梦”发泄心头的愤懑。
他从此改名洪秀全,后来领导太平天国革命自称“天王”,也是由这次“异梦”第一次提出来的。
如果不把这次“异梦”理解为洪秀全反抗思想的初萌,则对以后太平天国革命史如称天王的问题,便无法解释。
但是,由于洪秀全这时所理解的“妖”尚不是指整个封建统治阶级,他对清政府还存在某些幻想,加上知识分子的动摇性和冷热病的思想弱点,后来还到广州赴考。
所以,这一段时间,只能说是洪秀全反清思想的酝酿时期,还没有与封建科举考试作最后的决裂。
第二阶段:决心进行反清革命,以1843年最后一次应试失败为标志。
1843年,也就是鸦片战争结束后一年,洪秀全又到广州考试,与以前几次一样,都是失败告终,他乘船回家,在舟中吟了一首诗:“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乾坤。
”(《洪仁□自述》,见《太平天国》第二册第848页。
案洪仁□:误记此诗写于1837年,查1837年秀全应试不售,带病乘轿归里,1843年再试失败,始乘舟回家,洪仁□既说“在舟吟诗云”,则此诗当作于1843年,又诗的内容也与乘舟吟咏相符。
)诗中自比为潜伏深渊的蚊龙,要等待时机平定天下。
他回到家中,怒火未熄,将家中经书抛弃地上,破唇大叫说:“等我自己来开科取天下士罢。
”(据洪氏族人洪显初口述。
此转引自简又文《太平军广西首义史》第86页。
)民间流传的口碑资料,也说洪秀全愤激地说过:“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要自己来开科取士。
”(《金田起义》,广西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3页。
)昔年深埋胸中的不满情绪,象点燃了的雷管,终于爆发了,每论时势,无不慷慨激昂。
他对洪仁□说:“弟生中土,十八省之大受制于满清狗之三省,以五万万兆之花(华)人,受制于数百万之鞑妖。
诚足为耻为辱之甚者。
”又说:“每年化中国之金银几千万为烟土,收花(华)民之脂膏数百万为花粉。
一年如是,年年如是,至今二百年,中国之民富者安得不贫?贫者安能守法?”(《太平天国》第二册第570页。
)谈到这里,洪秀全“拍案三叹”,决心进行反清革命,于是便创立拜上帝会,(“拜上帝会”的提法不见于太平天国官书,仅见于《太平大国起义记》,近来有人怀疑洪秀全是否建立过“拜上帝会”组织。
我认为当时洪秀全虽没有明确提出建立“拜上帝会”组织,但在1843年开始进行拜上帝活动,并进行吸收成员参加,太平天国运动是在广大拜上帝群众参加下进行的,因此,沿用“拜上帝会”说法也无不可。
)捣毁孔子牌位。
洪秀全特请著名铁匠“打铁罗”铸了两把数斤重的“斩妖剑”,并作《咏宝剑》诗一首:“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好宄落天罗。
东南西北效(敦)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统乐如何!”(《太平天国》第二册第848—849页。
)表示进行反清武装起义的决心。
可见,1843年是洪秀全革命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如果说在第一阶段洪秀全仍没有摆脱对清政府的幻想,那么,现在这种幻想已经不存在了,代之而起的是坚决的反清思想。
为什么一个沉醉士途的知识分子,这时却走向反抗的道路呢?这除了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的激化外(当在后面论述),还与他的际遇有很大的关系。
“县考时,秀全每试必冠其曹,惟从未能得中秀才。
”(《太平天国》第六册第840页。
)他屡试不售,并不是他没有才学,而是另有原因的。
首先,清朝的科举制度发展到鸦片战争前后,已经十分腐败,弊端百出,它不是考取真才实学的,而是看你是否出身于封建地主阶级,是否为所谓“世代书香”的缙绅子花县县考时,知县任考官,……每人须填报姓名及三代,并须得一已有功名之士保证其确为弟。
“其在本县籍贯。
”(《太平天国》第六册第839页。
)对考生进行查祖宗三代,出身寒微的洪秀全,其祖先又是从嘉应州石坑祭下村(今梅县公社祭岭大队下村)迁来的客族,在封建宗派观念相当严重的花县,这样一个客族普通农民家庭出身的子弟,是很难在科场找到出路的。
其次,自道光末年开始,广州出现一种“围姓”的赌博,据方志记载:“广州赌风俗甚炽,县属(指花县——引者)亦然,其名目曰番摊、曰白鸽票、曰花会、曰围姓……无赖棍徒,借祈年报赛为名,开场聚赌,高搭戏台,男女群聚,往观废时失业,盗贼日炽。
”(《重修花县志》卷二,《舆地志·风俗》。
)“围姓”即“闱姓”,又称“卜榜花”,利用闱场考试士子中式者的姓氏聚赌,以猜中多少决定输赢。
这种“围姓”对科场的取录有很大的影响,“赌厂”为了诈取金钱,巧立各种名目。
有时故意提拔差的,出枪手代考,称为“扛鸡”,取扛无力之鸡使之啼鸣之意;有时便专门打击好的,称为“禁蟹”,取蟹虽有十只足,禁缚后便不得伸之意。
“禁蟹”之法有三:一是收买考生临场不应试,使猜该姓的赌徒落空;二是收买试场小吏故意把该考生试卷弄污,使之落试;三是收买阅卷幕僚,固意压下试卷。
洪秀全后来两次应试,正是这种赌风兴起,即使才通八斗,学富五车,也逃不出“禁蟹”的厄运。
洪秀全对这种“围姓”赌博,因亲受其害,所以恨之入骨。
在后来的《天条书》第十条“不好起贪心”中,特注明“赌博、买票、围姓,皆是犯天条。
”(《太平天国》第一册第80页。
)说明洪秀全坚决走上反抗的道路,实与目睹清朝科举制度的腐败有密切关系。
闱场公然变赌场,世俗败坏无以复加,因而决心与封建科举制度作最后决裂。
第三阶段:1845年—1851年为确立农民革命理论和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时期。
拜上帝会成立后,冯云山、洪仁□等首先洗礼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