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全国通用版)模拟卷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通用版)模拟卷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卷模拟试题语文2020.2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云南民族体育文化源于人民的劳动和生产,发展于特定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经济基础,随着社会的变迁,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些传统的体育文化因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而逐渐被破坏,乃至消失。

传统的一些体育运动项目也随着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的变化处于濒临灭绝或退化变异的状况。

从目前来看,云南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不成熟、学科体系不健全、基本概念表述不全面、传统运动项目的挖掘和保护不科学、特色体育文化村寨开发不合理等问题制约了云南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导致了民族体育文化越来越不受到重视,人民传承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人民在参与体育活动时过于追求现代化的运动项目,阻碍了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人民在传承云南民族体育文化过程中缺乏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性,很多人眼中只看到了外国西方体育运动项目的优越性,在参与体育运动中过多地选择西方体育运动项目,缺乏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认识,缺乏对民族体育文化内涵、价值的理解,导致民族体育文化在发展、传承中失去了原有的体育文化价值,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和土壤。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4月)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4月)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4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的价值之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它能够满足时代需要的程度。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文化也是如此。

今天,我们只能立足于当代中国去甄别并择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摒弃那些不能与时俱进的消极成分。

这应该成为衡量一切文化遗产的基本坐标。

偏离了它,我们就有可能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淖,要么“食古不化”,要么“喝祖骂宗”。

对传统文化采取原教旨主义态度,也是不符合历史辩证法的。

这种复古读经的做法,抹杀了当代人类生存方式的新特点,难以适应新的文化需要。

同时,对于历史上的中国,我们更不能采取虚无主义态度。

但也应看到,今天的中国毕竟是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经历了社会主义历史实践的重构,经历了近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激荡,经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在本来意义上被复制和再现。

中国传统文化只有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适应时代发展,从而显示出它的当代价值。

传统文化如何才能“活”起来,活在当代人的观念和生活实践中,而不是仅仅存在于典籍、文物古董和博物馆中?传统文化只有在不断回应时代的挑战、质询和诉求中才能真正得以弘扬光大。

所以,它只能“活”在不断的损益中,这恰恰是一种文化的常态。

不然的话,传统文化就有可能沦为现代新儒家所焦虑的“木乃伊”或死古董。

传统文化只有通过创造和创新,才能实现有活力的传承。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我们应采取“神似”而非“形似”的态度。

譬如中国传统社会提倡的“二十四孝”,今天的人们既不可能也不应该拘泥于模仿它所描述的具体情形,而是借鉴和继承“二十四孝”所体现出来的孝道精神。

不然的话,就难免走向“愚忠愚孝”之类的愚昧。

冯友兰当年所提出的“抽象继承法”,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包含着这层用心的。

道德的具体表征会随着不同民族、不同时代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具体形态;但道德之为道德的那个“理”,却能纵贯古今中外、超越时空限囿。

2020高考语文复习模拟练习:语言得体(附答案解析)

2020高考语文复习模拟练习:语言得体(附答案解析)

, 恭敬地
等候”,用来说对方,不当。故选 D 。
5. 下面是李博在参加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所做的一分钟自我介绍,其中有些内容游
离中心,有些地方表达不够得体,对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叫李博,今年 18 岁,来自 ××中学。
②我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多有建树。
③我喜欢户外运动,每个周末都要和朋友们到郊外爬山。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与运用中的得体及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得体”指的是能够恰当地
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
具体包括: 语言表达适合
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的需要,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
有分寸感, 做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说话的对象与场合的不同,
C“斗山安仰”“福寿双全”是给长辈的祝福语, 而这封书信是写给好友的。 故 C错误。 ABD正确。故选 C。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爷爷常说: “我今年八十高寿了,能看到你们这么和睦,我也就知足了。

B. 小儿子出世后,郭德纲高兴地在微博上写 “郭门弄璋之喜 ”来表示庆祝。
C. 徒弟送我一盆君子兰, 推辞不过, 我只好说: “这次我就笑纳了, 下次可不许再送了啊。 ”
自己“笑纳”别人的东西; D 项,“贵庚”是问对方的年纪,不是问在哪里工作。故选
B。
4. 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今日亲聆诸位先贤的高论,真是茅塞顿开。
B. 我们荣幸地莅临母校参加校庆活动,真是感慨万千。
C. 明天我准时到府上拜望,请务必在家恭候。
D. 令尊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真令人钦敬。 【答案】 D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卷(附参考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卷(附参考答案)

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 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关系之
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西人所说的
“关联思维 ”、 “关联宇宙
论”、“有机宇宙哲学 ”或“有机主义宇宙观 ”,今人所说的 “系统思维 ”,实际上就是 “整体思维 ”。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 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整体思维从整体原
年,中国登山队重回珠峰 ,在这里架起了举世闻名的 “中国梯 ”但,当时 ,队员们只能用最原始的
“人梯 ”方式战胜困难。冰雪太滑 ,登山队员屈银华便脱下鞋子 ,赤脚踩在队友身上向上攀登。 与电影 《攀登者》 中的曲松林一样 ,受伤的屈银华最后不得不截去了双脚十个脚趾。 电影《攀
立论的理论依据, 并且将这一整体思维观念具体化、 实践化。 中国医学理论将人体看成一个
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认为人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及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

可割裂的,又是互相制约的、互为作用的。并且,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因此 人之保健养生等都应合乎天地之道、 日月之行。 在临床治疗中, 中医反对单纯的 “头痛医头,
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 得天而未始遗人, 《易》所谓不遗、 不流、
不过者也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张载在《正蒙 ·乾称篇》中提出了宝贵的 “民胞物与 ”思想,
为合乎德性的实践行为提供了一种观念阐释, 将儒家的天人观、 物我观、 知行观提升至新的
境界和层次。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医学, 亦以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等思想观念为
脚痛医脚 ”,强调整体而观、全面诊断、辩证论治,亦即《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所说 “治病

2020年全国语文高考模拟卷(含答案)

2020年全国语文高考模拟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1.现代文阅读:由“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变成了“现代文阅读Ⅰ和现代文阅读Ⅱ,文本和题型都有变化。

(1)现代文阅读Ⅰ共5小题,19分。

以科幻小说为命题背景,三则材料,第一则文学评论,是对刘慈欣的科幻作品的评论,500多字。

第二则论述类文本,是关于科幻小说为何缺少文学性的讨论,1000来字;第三则是对科幻文学风格的评论,400多字。

三则材料共2000字左右。

三个四选一的单选题和两个问答题。

1~3小题单选题各3分,第4小题4分,第5小题6分。

第1题属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第2题是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推断,第3题属对材料外论据的分析。

这三个题目与历年来论述类文本的题型既有继承,也有发展。

第1、2小题是对原来论述类文本第1、3小题的继承,而第3小题是对原来论述类文本第2小题的发展,原来是对材料中的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实际上还是属于对信息的筛选和提炼,而这个小题的选项均为阅读材料外的论据,要求选择”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完全是在看学生是否真正看懂了文章没有。

两个问答题中,第一个问”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这样的设问在之前的考试中几乎没有遇到过,相信学生看后,会感觉不知如何下手,可能会怪老师怎么从未教过论证方式的特点呢,估计语文老师会成为背锅侠;第二个问”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完全是开放性试题,你可以回答”是“,也可以回答”否“,关键得自圆其说,有根有据,并非从材料中选择信息组合答案即可。

(2)现代文阅读Ⅱ共4小题,16分。

材料为一首现代诗歌,材料为辛笛的《刈禾女之歌》。

题目设置了两个四选一的单选题和两个问答题。

6、7小题(单选题)每题3分,第8小题4分,第9小题6分。

第6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第7题考查对艺术特色的理解,第8题考查炼字,第9题考查人称。

(3)文言文阅读多了一道问答题文言文阅读5小小题,20分。

浙江省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浙江省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浙江省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所有的人都习惯了一个现状,那就是在信息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透明的。

街道上密布的天眼监控摄像头记录着你所有的活动。

在公安机关的监控大厅里,通过多个摄像头的联动,你的行走轨迹一览无余。

出入机场、车站.甚至住店的信息都被完整记录着,传统意义上的隐私已经不再成立。

买房、买车、子女入学,你登记的个人信息早已经泄露,人们부已经使用了隐私权被逐渐剥夺的信息化社会。

但是,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服务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

隐私权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基本权利,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译剥夺人类的基本权利为代价。

恰恰相反,人工智能应该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基本权利,其中就应该包括隐私权,这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正确方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普通用户的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身份认证信息,例如我们的用户名和登录密码,另一类是我们的内容信息,例如订餐、打车、购物、租房等信息。

身份认证信息必须由用户本人绝对掌控,不能让渡给任何商家,甚至也不能让渡给政府,这应该是人工智能的一条铁律。

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的身份认证信息一旦泄露和被坏人利用。

就可能遭受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甚至可能危及到你的生命安全。

如此重大的事项,绝不能相信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

不仅不能相信他们的诚信,也不能相信他们的能力,但防护能力不够,就被黑客抄了家。

我们订餐、打车、购物、租房的内容信息呢?与身份认证信息不同,这部分信息就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为了享受人工智能的服务,有时必须的让渡出去,这部分信息就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为了享受人工智能的服务,有时必须得让渡出去。

人工智能有智能感知、智能推理、智能学习、智能行动四个环节,而这些环节都是受数据驱动的,你不给它提供数据,它如何理解你的需求?又如何通过学习和推理为你提供精准的服务?但内容信息即使让渡,也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数据统计结果归商家,个人信息所有权归自己”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例来说,使用滴滴打车APP时,我们个人用车的车型、时段、路线、费用等信息会上传到滴滴公司的服务器,海量的信息形成了大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财富,这个统计结果归滴滴公司所有。

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2020年高考山东模拟卷

2020年高考山东模拟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模拟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资源”这一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资源是指人类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材料)和动力的天然来源。

广义的资源,则是指人类用来帮助从事一定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一切要素和有利条件的总和。

简单地说,资源就是人类活动所必需的一切东西。

从形态上看,人类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贮存、节约的资源,如资金、材料、能源等;另一类是不可贮存、节约的资源,如时间、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在信息社会中,正确认知注意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注意力是一种资源呢?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定向性,即有意识、有计划地达到一定的目的。

人类活动的定向性,要求人在活动过程中,必须使自己的意志服从这个过程的目标。

人的定向活动是由提出的任何或某种活动计划来组织的,而要完成这种组织活动,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就是注意力。

所以,注意是人的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人的有目的活动和定向探索活动的前提,是人的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必要条件;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是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人的心理过程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它的选择性和指向性。

当我们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时,就是注意。

注意和认识过程分不开,它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

虽然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认识活动,但它表现在认识过程(知觉、记忆、思维等)的内部而与这些过程不可分离,在人的一切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

(全国I卷)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附答案解析

(全国I卷)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附答案解析

(全国I卷)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

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这里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一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

“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一种消费和闲暇来对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人的目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的生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

正因如此,“五四”文学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在其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竭力赞美青年。

《新青年》杂志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自己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2卷1号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成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

“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

由此“五四”文学运动在这一背景中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新文学的创作主体这一角度来说,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

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陈独秀、鲁迅两人算是比较大一些,其余李大钊29岁,周作人33岁,钱玄同31岁,刘半农28岁,沈伊默35岁,胡适27岁,都是很年轻的,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石评梅、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文坛时许多人只20出头。

2020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两套,附解析)

2020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两套,附解析)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两套,附解析)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进士科考试,在唐玄宗时代,是先考贴经,再考诗赋,最后考策问,这三场考试每一场考完后都要淘汰一些考生,古人称之为“黜.(chū)落”。

B.偶尔在山里或僻乡留宿,却翻来复去睡不着,那份静太陌生、太异常了,习惯受虐的耳朵不适应这犒赏,就像一个饿者乍食荤.(hūn)腥会滑肠。

C.就像修葺.(rónɡ)古旧建筑那样,参照老舍原著的语汇以及行文风格,把译文中所有的专有名词以及非老舍语言习惯表达尽可能全部替换下来。

D.这两年翡翠市场再一次火爆,老陈也难免心动眼热,正好又有亲戚在旁边撺掇.(duo),想着带侄孙子赚点钱,这才重新出了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清点故宫艺术珍藏工作起动..后,封存的奇珍拱璧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甲]其中有足以乱真的玉琢西瓜,有“雨过天青”色的瓷器,有经历三千年沧桑的铜器,还有皇帝御用的玉玺。

[乙]唐宋元明清历代名画,更是美不胜收....。

有些山水画,描写大自然的朝暾夕阴,气象万千;有些名家画的马惟妙惟肖,跃然纸上;鱼儿遨游水中,栩栩如生;鹅鸣鸡唱,如闻其声;竹影扶疏,迎风摇曳;荷塘新叶,晨露欲滴;兰蕙飘香,清芬可挹....。

[丙]中国的名画,不仅力求形似,而且要表现动态、声音、色泽等特征,希望启发想象、甚至..激发情感。

换一句话说,就是要摹写事物的神韵。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动B.美不胜收C.清芬可挹D.甚至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现行体育中考的弊端已非常明显——在应试化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倾向于短期突击为主,学校也专攻考试项目,兴奋剂也容易大行其道。

2020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0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请直接在答题卡上答题,答题时,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概.括(kài)屏.气凝神(bǐng)游说.(shuì)咬文嚼.字(jiáo)B.校.对(jiào)不辨菽.麦(shū)折.本(shé)椎.心泣血(zhuī)C.看.押(kān)法不阿.贵(ē)埋.怨(mán)追本溯.源(shuò)D.便.宜(pián)丢三落.四(là)忖.度(duó)一暴十寒(pù)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蕴涵压岁钱始终不逾按部就班B.告罄捅娄子秘而不宣和盘托出C.精粹萤光屏不刊之论断发文身D.松驰掉书袋流芳百世人情世故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说到此人,多谋是其优点,寡断为其不足。

他一生的行事,在好几个关键时刻都是引而不发....,错失机遇。

老天已给了他机会,但他抓不住。

B.2007年,有相当多的大中型煤矿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产量不断创新高。

他们的好经验实在值得发生事故的煤矿依样..画葫芦...,好好学习。

C.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歼—10”战机,设计新颖,性能先进,这在我国此前的战机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D.以钢筋水泥的建筑取代传统材料、传统工艺、传统样式的民居,意味着这些地区文化传统的流失,民族特色的削减,而有人却用推陈出新....作为解释,显然是荒谬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广大球迷希望,经过两个多月的严格训练,中国足球队前锋线攻击乏力的问题能大为改善。

【2020】【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0】【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0】【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2020年【江苏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 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 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⑥⑤④②① C.⑤⑥③①④② D.⑤⑥③④②①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2020年高考山东省高考最新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高考山东省高考最新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高考山东省高考最新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

那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

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

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

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

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

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

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

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象。

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

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意象可分为五大类:自然界的,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社会生活的,如战争、游宦、渔猎、婚丧等;人类自身的,如四肢、五官、脏腑、心理等;人的创造物的,如建筑、器物、物饰、城市等;人的虚构物,如神仙、鬼怪、灵异、冥界等。

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

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

”“暖云”则是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

”“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辛弃疾《贺新郎》:“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由“柳”构成的意象,如“杨柳依依”,这意象带着离愁别绪。

“柳丝无力袅烟空”,这意象带着慵倦的意味。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这意象带着诗人早朝时的肃穆感。

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如“白发三千丈”“黄河之水天上来”。

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长有归心悬马首,可堪无寐枕蛩声。

”这些诗都写到“心”,心本来不能离开身体,但李白的“愁心”却托给了明月,杜甫的“故园心”却系在了孤舟上,秦韬玉的归心则悬在了马首上。

这些意象都具有了“心”原来并不具备的性质。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还可以用某一物象为联想的起点,创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李贺诗中的牛鬼蛇神大多属于这一类。

火炬都是明亮的,李贺却说“漆炬迎新人”,阴间的一切都和人间颠倒着。

“忆君清泪如铅水”,铅泪,世间也不存在。

但既然是金铜仙人流的泪,那么当然可以是铅泪了。

总之,物象是意象的基础,而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的模仿。

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

(摘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物象是客观的,意象是主观的,物象是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不依赖人存在。

B.意象是带上诗人主观感情的物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意趣就是意的内容。

C.由于反复地运用,有些意象已经固定的带上了某种意趣,不可创造新的意趣。

D.物象可分为五类,有自然的和社会的,也有人自身的,还有人创造和虚构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主要从物象与意象的关系角度展开论证,指出物象是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

B.文章主体部分按意象的定义、分类和构成的顺序展开论证,说理清楚,条理分明。

C.文章举“梅”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古代诗歌中,意象具有某种固定意趣这一观点。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思路清晰,举例论证是这篇文章主要的论证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创造的过程,意象不是对物象的简单模仿。

B.同一个物象,由于加工它的诗人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C.抓住物象特点,运用夸张或转移的方法,创造出的意象会更独特。

D.“康桥”是典型意象,金柳、青荇等意象带着诗人独特的审美趣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1926年出生于天津的于敏,自谓青少年时代在一种“亡国奴的屈辱”中度过。

内向、好静思的他,喜欢科学,而且对科学有一种特殊的寄托。

1949年他以北京大学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考取研究生,1951年研究生毕业后被我国核物理学家彭桓武和钱三强所器重,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1960年12月,我国作出部署,集中攻关原子弹,并先行一步对氢弹作理论探索。

翌年1月,钱三强请于敏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

氢弹虽然以原子弹为基础,但其理论基础和材料结构比原子弹复杂得多。

于敏喜欢做基础研究,自认为不适合从事研制氢弹这种大系统科学工程。

不过,他没有犹豫,“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

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

”于敏后来说。

于敏带领30多名青年科研人员组成的氢弹预研小组,从基本物理学原理出发,凭借一张桌子、一把计算尺、一块黑板、一台简易的104型电子管计算机,以自强不息的信念,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不仅解决了大量基础研究问题,而且探索出设计氢弹的途径,为氢弹原理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氢弹研制进入冲刺阶段。

1965年1月,于敏和邓稼先、周光召等科学家一起,向氢弹原理的突破发起总攻。

1965年9月底,于敏带领一批年轻人前往上海,利用华东计算所J501计算机对氢弹原理作进一步探索。

他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形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当他将整理出来的方案向大家报告时,群情激奋,高呼“老于请客!”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取得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又成功进行了全威力氢弹的空投爆炸试验,爆炸威力同于敏计算的结果一致。

试验成功的那天晚上,于敏“睡得很踏实”。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时7年3个月,苏联为6年3个月,英国为4年7个月,法国为8年6个月,而我国仅用了2年8个月。

西方科学家评论:“中国闪电般的进步,对西方来说,是神话般的不可思议……”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于别人送来的“氢弹之父”称呼,于敏婉拒了:“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

”氢弹技术突破后,于敏曾想过离开,回到自己喜欢的基础研究,但最终还是留了下来。

他认为,第一代热核武器虽然解决了有无问题,但性能还需提高。

于是,他把后半生献给了我国中子弹、核武器小型化、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以及其他核武器研制工作,并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

”于敏曾经直言,“这种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

”这位喜欢古诗词的科学家,向往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和“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仰慕文天祥威武不屈和“留取丹心照汗青”,教会孙子的第一首古诗词是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正如他心目中的这些英雄,于敏在事业上鞠躬尽瘁,在科学上唯实不唯上。

与于敏共事三十余年的邓稼先曾说:“于敏是很有骨气的人。

他坚持真理,从不说假话。

”毕生信奉“宁静以致远”的于敏,如此解释他心中的那片宁静:“所谓宁静,对于一个科学家,就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害所移,始终保持严格的科学精神。

”于敏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

今年1月,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于”的于敏去世。

老于走了,但这种情怀和精神永远地留了下来。

(摘自《于敏:“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光明日报》2019年9月19日第4版)相关链接:①“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

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这是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事业重要奠基人于敏的自白。

②1966年12月28日,我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为确保能拿到测试结果,试验前于敏顶着戈壁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刺骨严寒,半夜爬上102米的铁塔顶端,检查和校正测试项目屏蔽体的摆置。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敏喜欢做基础理论研究,他并不适合从事研制氢弹这种大系统科学工程。

B.于敏团队花费四年时间研究解决基础问题,为氢弹原理试验成功奠定基础。

C.氢弹设计方案的形成,既离不开团队的力量,更离不开于敏的带领和贡献。

D.婉拒“氢弹之父”称呼,因为于敏认为这是团队的成绩,表现其谦虚淡泊。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敏好静思,喜欢科学,物理成绩优异,这是他研制氢弹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B.氢弹研究条件落后却取得神话般的进步,说明我国科学家比外国科学家更优秀。

C.喜欢基础研究,却把一生都奉献给核武器研制,民族情感是于敏的精神动力。

D.中华古诗词给了于敏精神养分,在古代英雄身上他学到了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

6.简要概括于敏身上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的具体表现。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合欢树史铁生①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

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②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为了我的腿,母亲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尽管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