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理学消化和吸收
生理学第五章消化和吸收
如环境许可,大脑皮层即发出冲动使排便中枢兴奋 增强,产生排便反射,使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 门括约肌舒张。
残余物质排出
同时腹肌和膈肌收缩,腹压增加,促进粪便排出体 外。
06
消化和吸收的调节与控制
神经调节在消化和吸收中的作用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消化腺和消化道平滑肌的调节
交感神经兴奋时,抑制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平滑肌收缩;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促进消化 腺分泌和消化道平滑肌收缩。
生理学第五章消化和吸收
目
CONTENCT
录
• 消化系统概述 • 口腔消化 • 胃内消化 • 小肠内消化和吸收 • 大肠内消化和吸收 • 消化和吸收的调节与控制
01
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是食物消化和吸 收的主要场所。
消化腺
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分泌消化液,参与食物 的消化。
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碳水化合物在小肠内被分解为单糖,如葡萄糖和 果糖等,通过主动转运或易化扩散的方式被吸收 进入血液。
脂肪的吸收
脂肪在小肠内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通过淋巴 途径进入血液循环。
蛋白质的吸收
蛋白质在小肠内被分解为氨基酸和多肽,通过主 动转运或易化扩散的方式被吸收进入血液。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
水溶性维生素通过主动转运或易化扩散的方式被 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则与脂肪一起通过淋巴途径 进入血液循环。矿物质如钙、铁和锌等主要通过 主动转运的方式被吸收。
05
大肠内消化和吸收
大肠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大肠包括盲肠、结肠、直肠和肛门四 部分,是消解质, 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
生理学研究内容
生理学研究内容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各种生命现象的科学,主要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生命过程的发生和调节机制。
下面将介绍生理学的几个重要研究内容。
1. 细胞生理学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理学研究细胞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以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比如细胞的代谢过程,如蛋白质合成和降解,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如三磷酸腺苷(ATP)的产生和利用,以及细胞的运输过程,如离子和分子的跨膜转运等。
2. 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理学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神经细胞的电活动、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传递、神经网络的形成和功能等。
通过研究神经元如何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可以揭示神经系统在感知、运动、认知等方面的机制。
3. 心血管生理学心血管系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系统,心血管生理学研究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制。
研究内容包括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血管的张力调节、血液循环的调节等。
通过研究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功能,可以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并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4. 呼吸生理学呼吸生理学研究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气体交换的机制。
研究内容包括肺的解剖和生理结构、呼吸肌的收缩和放松、呼吸中枢的调节等。
通过研究呼吸系统的生理过程,可以揭示呼吸系统的适应能力和调节机制,进一步了解呼吸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治疗。
5. 消化生理学消化生理学研究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食物消化和吸收的机制。
研究内容包括消化道的解剖和生理结构、消化液的分泌和作用、食物的运动和吸收等。
通过研究消化系统的生理过程,可以了解食物消化和吸收的机制,进一步了解消化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治疗。
生理学研究内容广泛,涉及细胞、神经、心血管、呼吸和消化等多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可以揭示生命的奥秘,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生理学的进步不仅推动了医学的发展,也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消化系统概述学习教案
消化系统概述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人体生理学》第四章“消化系统”,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消化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其调节机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消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了解各个器官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2. 使学生理解消化过程中食物的分解、吸收和转化,掌握营养物质吸收的途径和机制。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及消化吸收过程。
难点:消化过程中各种消化酶的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PPT、实物模型、显微镜。
学具:笔记本、彩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消化系统的挂图,引导学生思考: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它们有什么作用?2. 知识讲解(10分钟)(1)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消化过程:食物的分解、吸收和转化。
(3)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其调节机制。
3.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食物的消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消化酶的作用。
4.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与消化系统相关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与消化系统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 消化过程食物的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转化3. 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解释消化过程中食物的分解、吸收和转化。
(3)阐述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2. 答案:(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
(2)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经过物理和化学分解,转化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
(3)营养物质通过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和淋巴系统吸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消化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在理解消化酶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
消化与吸收生理学
消化与吸收生理学消化与吸收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过程,它们在维持机体正常运转和提供能量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消化的过程、各器官参与消化的机制以及吸收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消化的过程消化的过程主要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两个阶段。
机械消化是指通过咀嚼、胃肠蠕动等力量的作用,将食物破碎成较小的颗粒。
化学消化是指在消化道内,通过消化液的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
二、消化器官参与的机制1. 口腔口腔是消化的起始位置,牙齿通过咀嚼食物,使食物颗粒变小并增加其表面积,有利于后续消化酶的作用。
同时,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酶类物质,如淀粉酶和溶菌酶等,能够开始对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
2. 胃胃是储存和消化食物的器官之一。
胃黏膜分泌胃酸和胃酶,通过胃酸的作用,将胃中食物颗粒酸性处理,抑制细菌生长,并促进胃蛋白酶的活性化。
3. 肠道肠道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在十二指肠中,胆汁和胰液的分泌起到重要作用。
胆汁中含有胆盐,可以促进脂肪的乳化,使之易于被消化酶分解。
胰液中含有消化酶,包括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它们对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进行降解,使其转化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4. 大肠大肠主要参与水分的吸收和残余物质的排泄。
在大肠中,水分和电解质被吸收,同时细菌对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进行发酵并生成维生素K等物质。
三、吸收的方式1. 蛋白质吸收蛋白质主要在十二指肠和回肠被吸收,并转运到血液循环中。
蛋白质被分解成小肽链和氨基酸,通过肠壁上的蛋白质载体转运至细胞内,再经过蛋白质转运体进入血液。
2. 碳水化合物吸收碳水化合物主要以单糖形式被吸收。
单糖经过肠壁上的载体转运蛋白进入肠细胞内,再通过葡萄糖转运体进入血液循环。
3. 脂质吸收脂质在十二指肠被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并与胆盐结合形成胆盐酯。
胆盐酯在肠壁上形成乳状微粒,再经过淋巴途径入血液。
4. 维生素和矿物质吸收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在肠道被吸收。
生理学II 名词解释
生理学II 名词解释免责声明:本资料仅供临床医学10级学习交流使用,基本覆盖上课重点。
凡应只使用本资料应试而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均由使用者承担,本人不承担任何责任。
Fei2012年5月6日第5章:肺通气:是指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实现肺通气的结构是呼吸道、肺泡、胸廓、胸膜腔和呼吸机等。
肺内压:是指肺内气道和肺泡内气体的压力。
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
肺顺应性C L:是指肺容积变化与跨肺压变化的比值,正常人平静呼吸时,肺顺应性约为0.2L/cmH2O。
潮气量TV:是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人平静呼吸时,平均潮气量约为500ml。
补吸气量IRV:是指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正常成人为1500~2000ml。
补呼气量ERV:是指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人为900~1200ml。
残气量/余气量RV:是指最大呼气末仍存留于肺内的不能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人约为1000~1500ml。
深吸气量IC:是指平静呼气末做最大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等于潮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
功能余气量FRC:是指平静呼气末肺内存留的气体量,等于补呼气量与余气量之和,正常成人约为2500ml。
肺活量VC:是指尽力吸气后,从肺中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等于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之和,正常成人男性约为3500ml,女性约为2500ml。
肺总容量TLC:是指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等于肺活量与余气量之和,正常成人男性约为5000ml,女性约为3500ml。
用力呼气量/时间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地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并分别测定第1秒末、第2 秒末、第3秒末呼出的气体量所占肺活量的百分比称为用力呼气量(时间肺活量),正常成人各为80%、96%、99%。
解剖无效腔:从鼻至终末细支气管气道内的气体,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这部分气道的容积称为~。
通气/血流比值V A/Q: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0.84。
人体解剖生理学消化系统课程思政
人体解剖生理学消化系统课程思政一、引言人体解剖生理学消化系统课程作为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载体,更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渠道。
通过学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我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人体内部的奥秘,还能在思政教育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精神,进而促进学生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消化系统是人体用于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并排出废物的重要系统。
它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体等组成,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肝胆系统等。
每个器官都担负着特定的功能,协同工作,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
三、消化系统与思政教育的结合1. 强调科学精神消化系统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科学精神,如严谨的态度、精确的观察和实验技巧等。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同时,通过消化系统的学习,学生也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培养社会责任感消化系统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消化系统与饮食习惯、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同时,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如食品安全、营养不良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 培养创新思维消化系统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培养创新思维,学生不仅能够在学术研究中有所建树,还能在工作中有所作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1. 借助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消化系统相关的疾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生理学知识点整理
生理学知识点整理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基础。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重要的生理学知识点。
一、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是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
1、单纯扩散这是一种简单的物质转运方式,物质从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一侧移动,例如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扩散。
2、易化扩散分为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和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具有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等特点;经通道的易化扩散具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特性。
3、主动转运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的代表是钠钾泵,它通过分解 ATP 来实现钠离子和钾离子的逆浓度梯度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依赖于原发性主动转运形成的离子浓度差。
4、出胞和入胞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进出细胞的方式。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也是重要的知识点。
静息电位是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主要由钾离子的平衡电位形成。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快速、可逆的电位变化,具有“全或无”特性、不衰减传播和脉冲式发放等特点。
二、血液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1、血浆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和溶质,溶质包括血浆蛋白、无机盐、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等。
血浆蛋白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功能等。
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其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对血液的携氧能力有重要影响。
白细胞具有免疫防御功能,可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血型和输血也是需要了解的内容。
ABO 血型系统是最常见的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和血清中的抗体来划分血型。
输血时要遵循同型输血原则。
三、血液循环心脏的泵血功能是血液循环的核心。
心动周期是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名词解释
(一)诸论1.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2.刺激:能使细胞或机体发生反应的一些环境因素的变化称为刺激。
3.兴奋:细胞功能变化由弱变强的过程称为兴奋。
4.抑制:细胞功能变化由强变弱的过程称为抑制。
5.阈值:是指使细胞膜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总和。
6.阈刺激:能使组织细胞发生变化的最小刺激称为阈刺激。
7.内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8.反应:活组织接受刺激后发生的功能改变。
9.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10.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中最主要的一种调节方式。
11.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方式。
12.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13.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14.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形式较固定及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15.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数量无限,是一种高级的反射活动。
16.反馈: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17.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后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18.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称为负反馈。
(二)细胞基本功能1.静息电位: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刺激,可触发其发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3.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时,要使膜去极化是最小的膜电位,称为阈电位。
4.局部电位:由于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和少量离子通道开放产生的主动反应叠加尔形成的。
生理学常考重点笔记
生理学常考重点笔记•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目录•血液•循环系统•呼吸•消化和吸收01绪论生理学的定义与任务定义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任务揭示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及其调节,阐明生物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生理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为医学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医学以人体为研究对象,而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规律是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生理学与医学密切相关。
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医学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推动医学的发展。
010203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揭示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规律。
动物实验人体观察与实验细胞与分子水平研究数学建模与计算机模拟通过对人体的观察和实验,了解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现象和过程。
运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生理活动及其调节机制。
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建立生理活动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和分析。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02细胞的基本功能膜泡运输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被运输时并不直接穿过细胞膜,都是由膜包围形成膜泡,通过一系列膜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转运的过程。
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转运的方式。
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或带电离子顺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的方式,包括经通道易化扩散和经载体易化扩散两种类型。
主动转运细胞通过本身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的跨膜转运过程,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01细胞外信号与细胞质膜上的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后,激活质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产生的第二信使通过激活细胞内相应的靶酶,引起级联反应,放大信号,最终引起细胞反应。
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02细胞外信号与细胞表面的酶联型受体结合,导致受体构象改变,激活受体的酶活性,进一步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引起细胞反应。
生理学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A.胃内食糜
B.十二指肠酸性食糜
C.胃的扩张
D.迷走神经兴奋
思考题
5.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
A.胃
B.小肠
C.结肠
D.回肠
6.在所有消化液中,含有 3 种主要营养物质消化酶,对食物消化最为重
要的是 ( )
A.胰液
B.唾液
C.胃液
D.小肠液
7.维生素B12与内因子结合后,在消化道吸收的部位是( )
吸收 食物经过消化,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概述
1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2 吸收
3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口腔内消化
唾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性质 近中性 量 1~1.5L/D 成分:水、粘蛋白、球蛋白、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无机物 唾液的作用: 润、化、洁、泄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蠕动--始于胃中部,节律3次/分钟,每一蠕动波需1min达幽 门,并在前进过程中逐渐增强。磨碎食物并与胃液充分混合; 推进胃内容物入十二指肠。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胃的排空 胃内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胃排空的动力 胃运动造成的胃与十二指肠的压力差
食物的排空速度 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有关。
三大营养物质的排空时间 脂肪 > 蛋白质 > 糖类
便秘
吸收部位和途径
口腔 无吸收 胃 酒精、少量水分和某些药物 小肠 十二指肠和空肠:
糖、蛋白质、 脂肪的分解产物 回肠: 胆盐、维生素B12 大肠 水分、无机盐
吸收部位和途径
①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 ②绒毛运动可加速血液和淋巴液 的流动,促进吸收。 ③含有多种消化酶,使食物被充 分消化成小分子的物质; ④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长;
医学基础经典试题分科(详细)
第一部分:解剖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第五章呼吸第六章消化与吸收一、单选题1、心藏传导速度最快的细胞是DA. 窦房结P细胞B. 心房肌C. 房室交界D. 浦肯野纤维E. 心室肌2、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时的动脉收缩压为BA. 80 ~120mmHgB. 100 ~ 120 mmHgC. 90 ~ 140 mmHgD. 120 ~ 150 mmHgE. 100 ~ 160 mmHg3、交感神经兴奋后,对对心机细胞的影响是DA. 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加快、心机收缩力减弱B. 心率加快、心内传导加快、心机收缩力减弱 C. 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减慢、心机收缩力增强 D. 心率加快、心内传导加快、心机收缩力增强 E. 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加快、心机收缩力减弱4、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是EA. 减慢心率B. 增加冠脉流量C. 降低平均动脉压D. 重新分布各器官血流量E. 稳定快速波动的血压5、正常人平静呼吸时的频率为DA. 6 ~ 8 次B. 8 ~ 10 次C. 10 ~ 12 次D. 12 ~ 18 次E. 20 ~ 25 次6、外周化学感受器感受的适宜刺激是它所处环境的AA. 氧分压B. 氧含量C. 氧容量D. 氧饱和度E. 氧利用系数7、唾液中除有淀粉酶和舌酯酶外,还有CA. 蛋白水解酶B. 凝乳酶C. 溶菌酶D. 肽酶E. 麦芽糖酶8、容量血管是指EA. 大动脉B. 中动脉C. 小、微动脉D. 毛细血管E. 静脉9、能使动脉血压波幅增大的原因是DA. 心动过速B. 房室瓣狭窄C. 主动脉瓣狭窄D. 大动脉硬化E. 小动脉硬化10、在下列各微循环结构中,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调节的是BA.微动脉B.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C. 通血毛细血管D. 真毛细血管E. 微静脉11、肺表面活性物质BA. 能增加肺泡表面张力B. 能增加肺顺应性C. 由肺泡I型细胞分泌D. 主要成分时二脂酰卵磷脂E. 分布于肺泡上皮细胞与表面液体层之间12、产生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位于BA. 脊髓B. 延髓C. 脑桥D. 下丘脑E. 大脑皮层13、调节呼吸最重要的生理因素是AA. CO2B. O2C. H+D. 2,3-DPGE. CO14、下列那种物质能促使胃蛋白原变为胃蛋白酶BA. Cl-B. HClC. K+D. Na+E. 内因子15、最重要的消化液是BA. 胃液B. 胰液C. 胆汁D. 小肠液E. 唾液16、小肠特有的主要以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运动形式是EA. 紧张性收缩B. 蠕动C. 逆蠕动D. 集团运动E. 分节运动D. 清洁与保护口腔E. 部分消化淀粉17、呼吸一般是指EA. 呼气与吸气之和B. 气体进出肺的过程C. 气体进出组织细胞的过程D.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E.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18、房室瓣开放见于EA. 等容收缩期末B. 心室收缩期初C. 等容舒张期初D. 等容收缩期初E. 等容舒张期末19、影响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是DA. 血液粘滞度B. 红细胞数C. 血管长度D. 小动脉口径E. 大动脉弹性20、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由于CA. 半月瓣关闭B. 半月瓣开放C. 房室瓣关闭D. 房室瓣开放E. 心室射血入大动脉引起管壁振动二、多选题1、大肠内细菌活动的作用是CDA. 促进大肠吸收水分B. 刺激大肠的运动C. 可合成维生素K 及B族维生素D. 腐败和酵解食物E. 促进脂肪吸收2、肺回缩力来自BDA. 胸内负压B. 肺弹性纤维的回缩力C. 气道阻力D. 肺泡内液-气界面表面张力E. 肺内压3、能使心肌收缩能力增强的因素有ABA. 肾上腺素B. 去甲肾上腺素C. 乙酰胆碱D. 腺苷E. 乳酸4、可使有效呼吸膜面积减小的病理改变有ABCDEA. 肺不张B. 肺实变C. 肺气肿D. 肺毛细血管关闭E. 肺结核5、评价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有ABDEA. 博功B. 心指数C. 心电图D. 射血分数E. 每分心输出量6、心肌的电生理特性是指ABDA. 自律性B. 兴奋性C. 收缩性D. 传导性E. 以上都是7、CO2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有ACDA. 物理溶解B. 和水结合形成碳酸C. 形成碳酸氢盐D. 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E. 形成一氧化碳血红蛋白8、对中枢化学感受器叙述,正确的是DEA. 存在于延髓呼吸中枢B. 对脑脊液中的氧张力的变化敏感C. 对血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变化非常敏感D. 对脑脊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变化非常敏感E. 动脉血中CO2张力增高,可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9、盐酸具有多种作用,其中包括ACEA. 激活胃蛋白酶原B. 有利于唾液淀粉酶继续发挥作用C. 为胃蛋白酶提供酸性环境D. 有利于脂肪分解E. 有利于小肠吸收铁10、有推进食糜的消化道运动是CDA. 紧张性收缩B. 受容性收缩C. 蠕动D. 蠕动冲E. 分节运动三、填空题1、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包括(兴奋性),(自律性)和(和传导性)。
生理学胃内消化(二)
生理学胃内消化(二)引言概述:生理学胃内消化是指人体胃腔内的消化过程,主要包括胃酸分泌、胃蛋白酶的产生以及胃内的消化吸收等过程。
这个过程对于正常的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胃酸分泌、胃蛋白酶产生、胃内的消化作用、胃酸调节以及胃内的物质吸收等五个大点,详细阐述胃内消化的过程。
正文:一、胃酸分泌1. 胃酸分泌机制:胃壁中的壁细胞通过质子泵的作用分泌胃酸。
2. 胃酸的组成:胃酸主要由胃壁细胞分泌的盐酸构成,还包括壁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和黏液等。
二、胃蛋白酶的产生1. 胃蛋白酶的类型:主要包括胃蛋白酶A、胃蛋白酶B和胃蛋白酶C。
2. 胃蛋白酶的分泌细胞:胃蛋白酶主要由胃壁中的主细胞分泌。
三、胃内的消化作用1. 蛋白质消化:胃蛋白酶在胃内起到分解蛋白质的作用,将蛋白质降解为肽段和氨基酸。
2. 碳水化合物消化:胃内的酸性环境不利于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四、胃酸调节1. 胃酸分泌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局部调节。
2. 神经调节:神经传导物质通过神经分支的方式调节胃酸分泌。
3. 内分泌调节:胃壁细胞分泌的胃酸调节素和胃泌素等激素参与胃酸的分泌调节。
五、胃内的物质吸收1. 其他物质吸收:胃腔内的少量水分和电解质可以通过被动扩散方式进入血液。
2. 药物的吸收:某些药物可以通过胃壁进入血液循环。
总结:生理学胃内消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胃酸分泌、胃蛋白酶产生、胃内的消化作用、胃酸调节以及胃内的物质吸收等多个环节。
这些环节相互作用,共同保证了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
深入了解这些生理过程对预防和治疗胃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的激活
(自身催化 )
肠激酶 ↓
胰蛋白酶原 → 胰蛋白酶 ↓
糜蛋白酶原 → 糜蛋白酶
胰液分泌的调节
神经调节 迷走神经促进胰液分泌 体液调节
——促胰液素(secretin) 由小肠上段粘膜的S 细胞分泌;促进胰腺分泌水分和碳酸氢盐;胃酸、 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 ——缩胆囊素 (cholecystokinin, CCK) 由小肠 粘膜的I细胞分泌;促进胰腺分泌胰酶和促进胆 囊收缩;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胃酸、脂肪 引起CCK释放
图6-4 胃肠激素分泌方式示意图
A.内分泌 B.旁分泌 C.神经分泌 D.腔分泌 E.自分泌
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 营养作用 促进消化道组织代谢和生长的作用 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5种胃肠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唾液
唾液(saliva)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小唾液腺分泌; 1~1.5L/d; pH6.6~7.1
胆汁
胆汁由肝细胞分泌; 800~1000ml/d
胆汁分肝胆汁(金 黄色,pH7.4)和 胆囊胆汁(颜色较 深,pH6.8)两种
胆汁的主要成分: 水、无机物、胆盐、 胆色素、胆固醇、 脂肪酸、卵磷脂、 黏蛋白
胆汁的作用
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分解 促进脂肪的吸收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其他作用
MMC)
从胃体中部开始,向尾区推进 1次/90min, 3min/次 起“清道夫”作用
图6-10 从胃窦和十二指肠记录到的消化间期移行性 复合运动 (MMC) 的时相变化
呕吐
呕吐 (vomiting) 是机体将胃及小肠内容物 从口腔驱出体外的过程。
呕吐中枢位于延髓
简述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几大系统
简述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几大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构造和功能的综合学科,主要关注
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机体的内部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它由解剖学、生理学和临床医学三部分组成。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
内容,可以大致归纳为五大系统:
一、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研究了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涉及到神经、脊髓和肌肉的结构、功能和发育,及其他方面的研究。
它是人体整体
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协调、控制和调节人体其他系统的
作用。
二、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又叫血液循环,它研究的是血液的流动、转氧、散热、调节温度、包含营养及药物物质等。
它是把营养物质、
氧气和活性物质传送到全身每一个细胞的过程。
三、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摄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协调人体的运动,维持血液中水和电解质的平衡,调节血液中和代谢
和体温等。
四、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其中的营
养物质,将其转化为机体能够使用的各种物质。
它还有保护身体的功能,可以使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五、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是一个重要的人体系统,由多种不
同的内分泌腺体组成,这些腺体周期性地分泌内分泌激素,来调节人
体的代谢活动和维持家庭平衡。
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激素有甲状
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催乳素等。
医学考研生理学第6章消化和吸收内部测试题(含答案)
1医学考研内部测试题生理学第6 章消化和吸收(请大家认真对待平时测试卷,本套题结合最新命题趋势出题,含金量极高,请做题后务必看配套讲解视频课程,会讲解今年考试的命题趋势哦)姓名:考试日期:得分:A 型题01.下列关于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性比骨骼肌高B.伸展性小C.收缩缓慢D.对化学刺激不敏感E.自律性频率较高且稳定02.消化道平滑肌的慢波电位起源于A.纵行肌B.环行肌C.Cajal 间质细胞D.交感神经E.副交感神经03.对胃肠平滑肌收缩节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静息电位的数值B.动作电位的幅度C.动作电位的频率D.慢波的频率E.平滑肌本身的节律04.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相主要依赖的离子是A.Na+内流B.K+内流C.Ca2+内流D.Ca2+与K+内流E.K+与Na+内流05.下列关于肠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指消化道壁内的神经丛B.能独立行使其功能B.不受外来神经的调节D.含有大量的神经纤维和神经元E.参与消化道运动和消化液分泌的调节06.下列关于消化道外来神经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参与肠壁的局部神经丛反射B.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消化液分泌增加C.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消化道括约肌舒张D.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消化道运动加强E.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消化道括约肌收缩07.胆汁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主要是因为含有(先不要看选项,想一想?)A.详情配套视频讲解B.胆红素C.胆固醇D.胆绿素E.脂肪酶08.下列关于食管下括约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环行肌极度增厚而形成B.其静息张力低于大气压C.食管蠕动波到达时舒张D.主要受激素调节E.由骨骼肌构成09.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A.Cl-B.Na+C.K+D.HCl E.内因子10.下列关于胃酸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B.可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而易于分解C.可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D.可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E.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肠液、胆汁的分泌11.胃黏膜屏障的作用是A.防止胃蛋白酶消化胃黏膜B.防止Cl-由胃腔侵入黏膜C.防止Ca2+从黏膜向胃肠弥散D.防止H+由胃腔侵入黏膜E.防止Na+从黏膜向胃肠弥散12.头期胃液分泌的特点是A.酸度高,胃蛋白酶原含量尤其低B.酸度低,胃蛋白酶原含量尤其高C.酸度及胃蛋白酶原含量均高D.酸度及胃蛋白酶原含量低K.分泌量很少,消化力很低13.胃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描述,错.误.的是A.扩张刺激胃底胃体,通过迷走-迷走长反射B.扩张刺激胃底胃体,通过壁内神经丛短反射C.蛋白质消化产物引起促胃液素释放D.盐酸进入小肠引起促胃液素释放E.盐酸进入十二指肠抑制胃液分泌14.不.能.刺激胃酸分泌的是A.迷走-迷走反射B.壁内神经丛短反射C.食物机械扩张刺激胃幽门部D.促胰液素E.促胃液素15.可以促进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是A.促胰液素B.抑胃肽C.AChD.表皮生长因子E.生长抑素16.下列各因素中,哪一项不.能.引起促胃液素分泌增多A.刺激迷走神经B.扩张刺激幽门部黏膜C.肉汤灌注幽门部黏膜D.盐酸灌注幽门部黏膜E.食物刺激小肠上端黏膜17.下列关于促胃液素对胃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刺激壁细胞分泌大量盐酸B.促进胃腺黏液细胞分泌大量黏液C.促进胃黏膜生长D.促进胃的运动E.对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有轻度刺激作用18.胃的容受性舒张是通过下列哪一途径实现的A.交感神经兴奋B.迷走神经引起胃黏膜释放前列腺素C.迷走神经末梢释放肽类物质D.迷走神经末梢释放AChE.壁内神经丛兴奋19.三大营养物质经胃排空的速度由快至慢的排列顺序是A.糖类、蛋白质、脂肪B.蛋白质、脂肪、糖类C.蛋白质、糖类、脂肪D.糖类、脂肪、蛋白质E.脂肪、糖类、蛋白质20.关于头期胃液分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只有食物直接刺激口腔才能引起B.分泌量占整个消化期胃液分泌量的30% C.包括条件反射D.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E.酸度高、消化力强21.肠期胃液的分泌主要是通过十二指肠释放哪种胃肠激素实现的A.缩胆囊素B.促胰液素C.肠抑胃肽D.促胃液素E.生长抑素22.使胰蛋白酶原活化的最主要的物质是A.盐酸B.肠激酶C.胰蛋白酶原本身D.组织液E.糜蛋白酶23.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因素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为A.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盐酸B.脂肪酸、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C.盐酸、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D.盐酸、脂肪酸、蛋白质分解产物E.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脂肪酸24.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A.生长抑素B.生长激素C.神经降压素D.胰多肽E.胰高血糖素25.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胰液分泌特点是A.水分少,碳酸氢盐和酶含量丰富B.水分和碳酸氢盐的含量少,酶含量丰富C.水分多,碳酸氢盐和酶含量也丰富D.水分少,碳酸氢盐和酶含量也少E.水分和碳酸氢盐的含量多,酶含量少26.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A.大量水分和碳酸氢盐,酶含量较少B.少量水分和碳酸氢盐,酶的含量也很少C.少量水分和碳酸氢盐,酶的含量很丰富D.大量水分,而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很少E.大量的碳酸氢盐,水分和酶含量也丰富27.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引起大量胰液分泌的主要机制是A.交感神经兴奋B.迷走神经兴奋C.小肠黏膜释放促胃液素D.小肠黏膜释放促胰液素E.小肠黏膜释放缩胆囊素28.关于胰腺分泌HCO3¯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由胰腺内小导管上皮细胞分泌B.缩胆囊素可引起大量分泌C.可防止盐酸对十二指肠黏膜的侵蚀D.可为胰酶提供适宜的作用环境E.胃酸进入十二指肠后可间接刺激HCO3¯的分泌29.下列哪一项不.是促胰液素的作用A.促进胃酸分泌B.促进胰液中水和HCO3¯的大量分泌C.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D.促进小肠液的分泌E.与缩胆囊素有协同作用30.下列关于胆汁的描述,正确的是A.非消化期无胆汁分泌B.消化期时只有胆囊胆汁排入小肠C.胆汁中含有脂肪消化酶D.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胆盐E.胆盐可促进蛋白的消化和吸收3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胆汁的作用的是A.分解脂肪B.乳化脂肪C.促进脂肪吸收D.刺激胆汁分泌E.中和进入十二指肠内的胃酸32.胆汁的生理作用不.包.括.A.中和一部分胃酸B.乳化脂肪C.促进蛋白质的吸收D.促进脂肪酸的吸收E.促进维生素A、D、E、K 的吸收33.下列因素中,不.刺激胆汁分泌的是A.迷走神经兴奋B.促胃液素释放C.交感神经兴奋D.促胰液素释放E.胆盐的肠-肝循环34.分泌促胰液素的细胞是A.D 细胞B.G 细胞C.S 细胞D.L 细胞E.嗜铬细胞35.进食引起的唾液分泌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和体液双重调节D.正反馈调节E.负反馈调节36.下列关于胆汁生理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胆盐、胆固醇、卵磷脂都可乳化脂肪B.胆汁可与脂肪酸结合,促进脂肪酸的吸收C.胆汁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D.胆汁的消化酶可促进脂肪的消化E.胆汁在十二指肠可中和一部分胃酸37.下列哪一种因素促进胃的排空A.胃内的氨基酸和肽浓度升高B.十二指肠内的酸刺激C.十二指肠内的脂肪浓度升高D.十二指肠内渗透压升高E.扩张十二指肠38.下列哪种物质不.刺激胃酸分泌A.促胃液素B.生长抑素C.组织胺D.糖皮质激素E.甲状旁腺素39.胃排空速度受下列各项因素的调节,但不.包.括.A.胃内容物的碳水化合物B.胃黏膜G 细胞的分泌物C.十二指肠的扩张刺激D.十二指肠内容物的渗透压E.进入十二指肠的食糜的酸度40.氨基酸和葡萄糖在小肠的吸收机制是A.渗透和滤过B.原发性主动转运C.入胞作用D.继发性主动转运E.易化扩散41.维生素B12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在A.十二指肠B.空肠C.回肠D.结肠E.胃42.关于胆盐肠-肝循环的描述,下列哪项一是错.误.的A.胆盐在回肠吸收B.经门静脉回到肝脏C.可被肝脏重新分泌出来D.每次进餐后可循环2〜3 次E.每次循环将损失20%以上的胆盐43.胆盐可协助下列哪一种酶消化食物A.胰蛋白酶B.糜蛋白酶C.胰脂肪酶D.胰淀粉酶E.肠致活酶44.胃容受性舒张是通过哪一途径实现的(先不要看选项,想一想?)A.交感神经兴奋B.迷走神经引起胃黏膜释放前列腺素C.详情配套视频讲解D.迷走神经末梢释放AChE.壁内神经丛兴奋45.消化道平滑肌共有的运动形式为A.紧张性收缩B.容受性舒张C.分节运动D.痉挛E.袋状往返运动46.对脂肪、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A.唾液B.胃液C.胰液D.胆汁E.小肠液47.下列关于交感神经兴奋对胃肠功能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胃纵行肌舒张B.幽门括约肌舒张C.腺体分泌减少D.小肠环行肌舒张E.胆囊收缩加强48.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使食管下括约肌舒张A.促胰液素B.促胃液素C.缩胆囊素D.前列腺素A249.将蛋白类食物通过胃瘘直接放入胃内,所分泌的胃液的特点是A.酸度低,消化力高B.酸度高,消化力更高C.酸度高,消化力比头期弱D.酸度低,消化力低E.酸度高,消化力高,黏液多50.下列胃肠激素中,不.能.被盐酸刺激而引起释放的是A.促胃液素B.缩胆囊素C.抑胃肽D.胃动素E.胆囊收缩素51.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A.胆盐B.脂肪酸C.胆色素D.胆固醇E.水和无机盐52.胆汁中有利胆作用的成分是A.卵磷脂B.胆固醇C.胆色素D.脂肪酸E.胆盐53.在实验中,将离体小肠置于适宜环境当中,可见其节律性收缩运动,表明A.小肠平滑肌伸展性好B.小肠平滑肌具有紧张性C.小肠平滑肌兴奋性低D.小肠平滑肌兴奋性高E.小肠平滑肌具有自律性54.关于铁的吸收正确的是A.对铁吸收与机体对铁的需要无关B.吸收部位在回肠C.在酸性环境中不易吸收D.以Fe3+形式吸收E.VitC 能促进铁的吸收55.关于促胰液素的作用错.误.的是A.促进胃酸的分泌B.促进胰液的分泌C.促进小肠液的分泌D.促进胆汁的分泌56.小肠黏膜对葡萄糖的转运直接依靠A.血浆中糖的浓度B.血浆中胰岛素的浓度C.血浆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D.肠腔中钾的浓度E.肠腔中钠的浓度57.下列关于钙在小肠被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缺钙或对钙的需要增加时吸收增加B.维生素D 可促进钙的吸收C.只有离子状态的钙才能被吸收D.草酸盐、磷酸盐、植酸抑制钙的吸收E.胃酸及维生素C 抑制钙的吸收58.胰脂肪酶分解中性脂肪时,必须借助以下哪个酶起锚定作用(先不要看选项,想一想?)A.肠致活酶B.胰蛋白酶C.详情配套视频讲解D.磷脂酶E.糜蛋白酶59.下列哪种物质的吸收需钠泵参加A.氨基酸B.一酰甘油C.脂溶性维生素D.长链脂肪酸E.中、短链脂肪酸60.下列关于紧张性收缩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胃肠共有的运动形式B.有助于消化管保持正常的位置和形态C.有助于消化液渗入食物中D.当紧张性收缩减弱时,食物吸收加快E.是消化道其他运动形式进行的基础61.小肠以肠壁环行肌舒缩为主的节律性运动形式是A.紧张性收缩B.蠕动C.分节运动D.集团运动E.蠕动冲62.下列关于糖在小肠被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糖的吸收都与钠离子同向转运B.哇巴因可抑制果糖的吸收C.果糖的吸收速度比葡萄糖快D.果糖的吸收速度比半乳糖慢63.与血浆渗透压不.相等的消化液是A.胃液B.胰液C.小肠液D.胆汁E.唾液64.在肠上皮细胞内,重新合成的三酰甘油与脱辅基蛋白结合形成(重点题)A.微胶粒B.混合微胶粒C.乳糜微粒D.卵磷脂E.胆盐65.中、短链脂肪酸吸收后可直接进入A.肠绒毛毛细林巴管B.肠绒毛毛细血管C.乳糜池D.胸导管E.肝门静脉B 型题A.胃肠道平滑肌慢波频率B.胃肠肌平滑肌动作电位幅度C.胃肠道平滑肌慢波幅度D.胃肠道平滑肌动作电位频率66.胃肠道平滑肌慢波去极化达到或超过机械阈时(未达到电阈时),与平滑肌收缩幅度呈正相关的是67.胃肠道平滑肌慢波去极化达到或超过电阈时,与平滑肌收缩幅度呈正相关的是A.紧张性收缩B.分节运动C.蠕动冲D.逆蠕动68.在小肠运动形式中,可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于化学性消化的是69.在小肠运动形式中,可把食糜很快很远地从小肠始段推送到末段的是A.容受性舒张B.分节运动C.蠕动D.紧张性收缩E.袋状往返70.胃特有的运动形式是71.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自身调节E.正反馈调节72.进食引起胃容受性舒张属于73.进食引起胃液分泌属于A.缩胆囊素B.抑胃肽C.胃动素D.促胰液素74.促进胃运动的是75.促进稀的碱性胆汁分泌的是X 型题76.消化道平滑肌对下列各种刺激敏感的是A.机械刺激B.电刺激C.温度刺激D.化学刺激77.能刺激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有A.前列腺素B.乙酰胆碱C.促胃液素D.组胺78.下列食物的消化产物中,经小肠黏膜绒毛中毛细血管吸收的是A.各种氨基酸及寡肽B.葡萄糖及其他单糖C.短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D.中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E.长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79.在实验中,电刺激家兔迷走神经,会出现A.胃的收缩加强B.小肠的收缩加强C.胃液分泌增加D.胃肠道括约肌收缩E.促胰液素释放80.小肠分节运动的作用包括A.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于消化B.使食糜快速向下推进C.使食糜与肠壁黏膜紧密接触,有利于吸收D.挤压肠壁,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81.大肠内的细菌可利用肠内物质合成下列哪种维生素A.维生素K B.维生素E C.维生素B D.维生素A 82.下列选项中,能促进胃排空的神经或体液因素包括A.迷走-迷走反射B.肠-胃反射C.促胃液素D.壁内神经丛反射E.促胰液素83.下列关于促胃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促进胃酸的分泌B.促进胰液的分泌C.促进胃平滑肌运动D.促进胃排空E.促进胃蛋白酶原的分泌84.下列物质可促进钙在小肠吸收的是A.葡萄糖B.草酸C.乳酸D.脂肪酸E.磷酸85.胃的运动形式有A.紧张性收缩B.分节运动C.容受性舒张D.蠕动86.下列哪些物质的吸收需钠泵的参加A.葡萄糖B.脂溶性维生素C.半乳糖D.氨基酸E.果糖F.寡肽87.胃和小肠都具有的运动形式是A.蠕动冲B.紧张性收缩C.移行性复合运动D.蠕动E.分节运动88.促进胰液分泌的因素有A.迷走神经兴奋B.促胰液素C.缩胆囊素D.交感神经兴奋E.生长抑素89.胆汁的生理作用包括A.中和胃酸,有利于肠内消化B.乳化脂肪C.促进脂肪酸的吸收D.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E.重吸收后促进胆汁分泌90.调节胆汁分泌的神经体液因素有A.迷走神经兴奋B.促胰液素C.胆盐D.促胃液素E.胆囊收缩素91.主要促进胰腺腺泡细胞分泌消化酶的是A.促胃液素B.促胰液素C.胆囊收缩素D.迷走神经兴奋92.主要在回肠吸收的物质有A.脂肪酸B.内因子C.维生素B12D.胆盐E.氨基酸参考答案A 型题01-10 C C D C C D A C D D11-20 D C D D C D B C A A21-30 D B C B B A D B A D31-40 A C C C A D A B A D41-50 C E C C A C B/E B C A51-60 A E E E A E E C A D61-65 C D E C BB 型题66-75 C D B C A B A C C DX 型题76 ACD 77 BCD 78 ABCD 79 ABC 8O ACD81 AC 82 AD 83 ABCE 84 ACD 85 ACD86 ACD 87 BCD 88 ABC 89 ABCDE 90 ABCDE91 ACD 92 BCD。
医学基础 食物消化和吸收
五、消化道血液循环的特点
• 储存1/3(静息状态) • 进餐后小肠黏膜血流量增加平时的8倍, 2~4小时后降至进餐前水平。 • 消化期消化道血流量增加,受局部代谢产 物、胃肠激素、神经等调节。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 • • • 3对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众多散在的小唾液腺 一、唾液及其分泌 ㈠ 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性质:无色无味液体,pH为6.6~7.1 分泌量:1~1.5L/日 成分:①水(占99%) ②有机物(粘蛋白、粘多糖、淀粉酶、免疫球蛋 白、氨基酸、尿素、溶菌酶等) ③无机物(Na+、k+、HCO3-、Cl-等) ④气体分子
躯体神经:口腔、咽、食道上 端肌肉和肛门外括约肌为躯体 N支配。 2. 自主神经: ①交感神经:消化道运动减弱、腺 体分泌减少、血流量减少,而 括约肌收缩。 ②副交感神经:消化道运动增强、 腺体分泌增加,而括约肌却松 弛。 3.肽能神经:释放P物质、脑啡肽、 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等。 1.
消化系统的局部和中枢反射通路
动作电位直接引起平滑肌收缩。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消化液: 唾液、胃液、胰液、胆汁、小肠液、大肠液 每天的分泌量:6-8升 消化液的功能: 1、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为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PH环境; 3、稀释食物,利于营养物质吸收; 4、其中的黏液、抗体可保护消化道黏膜。
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1. 静息电位 平滑肌静息电位较小(-50~-60mV),由K+外流形成;也 与钠泵的生电作用有关。 特点:电位低、不稳定、波动较大。 慢波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能够自发地周期性地去极化和复极 化形成缓慢的电位波动,称为慢波电位或基本电节律。 特点:幅度(5~15mV)、持续时间长(数秒到十几 秒)、频率变动在3-12次/分。
消化生理学食物如何被吸收
消化生理学食物如何被吸收在消化道中,经过一系列的生理过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逐步被吸收进入体内,以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
本文将介绍食物在消化道中的吸收过程,并探讨其中的关键环节和相关机理。
一、食物的消化过程食物的消化开始于口腔。
当食物被咀嚼和混合唾液后,形成食物团,接下来通过咽喉进入食管。
食物团通过食管运动,到达胃腔,在胃内经历机械和化学的消化过程。
在胃腺的作用下,胃内分泌胃液,其中的胃酸和酶能够将蛋白质分解为小肽和氨基酸。
进入小肠后,胃内的食物被称为胃内容物,其中包含了胃液中的物质和乳化后的脂肪。
小肠在消化与吸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胆囊和胰腺分泌的胆汁和胰液进入小肠,胆汁能够帮助乳化和吸收脂肪,而胰液则含有多种酶,包括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二、食物吸收的关键环节1. 营养物质在小肠中的吸收在小肠的吸收过程中,大部分的营养物质都通过肠道上皮细胞主动或被动地吸收。
葡萄糖和氨基酸等单体被主动转运蛋白质帮助吸收,而脂肪酸和甘油则会与胆盐形成胆盐-脂肪酸复合物,通过被动扩散进入肠道上皮细胞。
2. 营养物质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被吸收进入肠道上皮细胞的营养物质,在肠道上皮细胞内发生一系列的转运和代谢过程。
一部分的营养物质通过肠上皮细胞内的转运蛋白质进入血液循环,而另一部分则通过淋巴系统进入体循环。
三、食物吸收的相关机制1. 肠道上皮细胞的转运蛋白质肠道上皮细胞表面存在多种转运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能够将特定的营养物质转运进入肠道上皮细胞或从细胞内转运出来。
比如,GLUT-5和SGLT-1是负责葡萄糖吸收的转运蛋白质,PEPT1则负责氨基酸的吸收。
2. 肠道内的菌群和吸收肠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参与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例如,部分纤维素无法被人体自身的酶消化,但肠道内的益生菌可以将其分解为有机酸,进而被人体吸收利用。
3. 营养物质的排泄除了被吸收进入体内,有一部分营养物质并未被吸收,通过消化道被排泄出来。
生理学概述人体的基本生理过程
生理学概述人体的基本生理过程生理学是研究活体生命体进化、维持和传递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和调节机制。
本文将对人体的基本生理过程进行概述,包括新陈代谢、体温调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神经系统。
一、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指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包括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能量转化。
这些反应使细胞得以维持正常生活和生理功能,包括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DNA复制等。
新陈代谢过程受到内外环境的调节,如内分泌调节、温度变化、饥饿和运动等。
二、体温调节人体的体温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协调作用实现的。
当体温过高时,神经系统会促使血管扩张、出汗和呼吸加快,以帮助散热。
当体温过低时,神经系统会促使血管收缩、肌肉颤抖和新陈代谢加快,以产生热量。
这些调节机制保持了人体体温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三、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循环,将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循环系统还参与了体温调节、免疫和内分泌功能的调节。
四、呼吸系统呼吸系统通过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将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呼吸过程是通过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实现的。
呼吸系统还参与了酸碱平衡和声音产生的调节。
五、消化系统消化系统通过消化道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和排泄。
消化过程包括机械和化学消化,机械消化是指食物在口腔、胃和肠道中的物理分解,化学消化是指消化酶对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进行分解。
吸收过程将消化产物吸收到血液中,供给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六、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脏、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器官,通过排尿调节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同时还参与了酸碱平衡和血压调节。
七、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边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控制和协调人体的生理功能。
周边神经系统包括神经根、神经节和神经纤维,将中枢神经系统传递的信息传递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消化腺的分泌过程
受刺 体激
刺激
9
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㈠ 内在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
包括: 黏膜下神经丛(麦氏) 肌间神经丛(欧氏) 感觉、中间和运动N元,
各种神经元之间通过短的神 经纤维形成网络联系,组成 结构功能复杂而相对独立完 整的网络整合系统,故有肠脑 (gut brain)之称。 功能:调节胃肠运动和分泌 以及胃肠血流。
机械性消化:消化道的运动,粉碎、混合搅拌、 推送(形变)
化学性消化: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分解为小 分子物质(质变)
吸收(absorption):食物经消化后形成的小分
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 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4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㈠ 一般生理特性
1.舒缩迟缓: 2.富有伸展性:容纳—胃尤其明显 3.具有紧张性:形状、位置、压力 4.节律性收缩:缓慢,不规则 5.对电、切割刺激不敏感,
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s) 多数胃肠肽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
这种双重分布的肽总称为脑肠肽。
17
㈢ 胃肠激素的分泌方式
1.远距分泌(telecrine): 如胃泌素、促胰液素、CCK、抑胃肽等
2.旁分泌(paracrine): 如生长抑素、组胺等 3.神经分泌(neurocrine): 如VIP、P物质等 4.腔分泌(solinocrine):有些胃肠激素可直接分泌入
13
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从胃到大肠的黏膜层内存在多种内分泌 细胞;数量巨大。所以,消化道是体内最大 的内分泌器官。
由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激素, 统称为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这类激素在化学结构上都属于肽类物质, 故又称胃肠肽(gastrointestinal peptide) 。
对化学、温度、牵张刺激敏感
5
㈡ 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50~-60mV,K+外流与生电性钠泵
2.慢波(slow wave) 3.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去极化:Ca2+内流 复极化:K+外流
6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消化液:唾液、胃液、胰液、胆汁、肠液 分泌量:6~8L/d 成分:水、无机盐、多种有机物(消化酶) 消化液的功能:
生理学消化 和吸收
Liver Gallbladder
Salivary glands
Pancreas
消化 吸收 内分泌 免疫
2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第三节 胃内消化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第六节 吸
收
3
第一节 概 述
消化(digestion):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糖、
蛋白质和脂肪等)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 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10
㈡ 外来神经系统
1.躯体N:口腔、咽、食管上
端的肌肉和肛门外括约肌
2.自主N:
T5-L2交感N
副交感N: 迷走N、盆
神经节
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壁内N 丛
-
血管平滑肌 胃肠平滑肌 分泌细胞
壁内N丛
+
血管平滑肌 胃肠平滑肌 分泌细胞
11
消化系统的中枢和局部反射通路
中枢神经系统
交感及副交感传出 交感及副交感
传入
肠神经系统
2.营养作用 一些胃肠激素具有促进消化道组织代谢和
生长的作用,称为营养性作用(trophic action)。 3.调节其它激素的释放
20
激素
胃泌素 (gastrin)
促胰液素 (secretin)
缩胆囊素 (CCK)
抑胃肽 (GIP) 胃动素
(motilin)
主要生理作用
促胃窦收缩 促胃酸、胃蛋白酶原、胰液(主要是 酶)、胆汁、胰岛素分泌 促消化道粘膜生长
胃肠腔内而发挥作用。如胃泌素、胰多肽。 5. 自 分 泌 (autocrine): 如 胰 岛 素 可 抑 制 B 细 胞 自 身
分泌胰岛素
18
19
㈣ 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
• 不同胃肠激素对不同器官、组织调节作用不同 • 一种激素可调节多个器官 • 一个器官往往受多种激素调节
迷走神经兴奋 盐酸>蛋白产物>脂肪酸钠
迷走神经兴奋 蛋白产物>脂肪酸钠>盐酸
脂肪及分解产物、糖、氨基 酸 迷走神经、盐酸、脂肪
21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一、唾液及其分泌
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小唾液腺分泌
促胰液(水和HCO3-)分泌 促胆汁(水和HCO3-)分泌 加强CCK的作用 抑胃酸和胃泌素的释放 抑胃的运动
促胆囊收缩排胆汁 促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 加强促胰液素的作用 促胰腺外分泌组织生长
促胰岛素分泌 抑胃液分泌和胃、肠运动
在消化间期刺激胃和小肠 的运动
刺激释放因素
蛋白质分解产物 迷走神经兴奋、扩张胃、组 胺、ACh
14
主要胃肠激素的分泌细胞及其分布部位
胃肠激素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生长抑素 胃泌素 缩胆囊素 抑胃肽 胃动素 神经降压素 胰多肽 促胰液素
细胞名称
A细胞 B细胞 D细胞 G细胞 I细胞 K细胞 Mo细胞 N细胞 PP细胞 S细胞
分泌部位 胰岛 胰岛 胰岛 胃 小肠 结肠 胃窦 十二指肠 小肠上部 小肠上部 小肠 回肠 胰岛 胰腺 胃 小肠 大肠 小肠上部
15
㈠ 消化道的内分泌细胞
• 开放型细胞:大多数,顶端有微绒毛伸入 腔内,感受腔内食物成分和pH等化学刺激。 胃窦部G细胞
• 闭合型细胞:少数,顶端不暴露于腔内, 感受机械性刺激、温度变化和组织液、血 液等局部环境的变化。胃泌酸腺区D细胞
16
㈡ APUD细胞的概念
消化道的内分泌细胞都具有摄取胺前体、 进行脱羧而产生肽类或活性胺的能力,这类 细胞统称为APUD细胞(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 cell)。
肌间神经丛 黏膜下神经丛
消化道壁内的机 械、化学和温度 感受器
胃肠平滑肌 分泌细胞 血管平滑肌
12
例如:
迷走-迷走反射(vagovagal reflex):是一种 传入和传出信息分别经迷走神经中传入 和传出纤维而完成的胃肠反射活动。
胃-结肠反射(gastrocolic reflex): 食物充 张胃引起的结肠收缩运动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