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官方哲学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复苏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
——动乱中的教育
—教育的复兴
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
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
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框架高中历史必修3必备知识框架历史学科的特点就是知识点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在掌握必修三的历史内容时需要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3必备知识框架,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历史必修3必备知识框架一、汉代儒学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提出: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目的是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②实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③影响: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太学: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在中央兴办太学。
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二、宋明理学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①宋明理学的形成:北宋时,儒学家们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②代表人物及基本主张:程颢、程颐(北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后有物。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同时,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朱熹(南宋):理学集大成者。
著作《四书章句集注》。
A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陆九渊(南宋):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
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王阳明(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
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
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二、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春秋末期,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以德治民”。
(2)战国时期初步发展: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赋,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
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还提出“三纲五常”,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四单元归纳整理word版本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复习资料重点难点精归纳一、我国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的不同作用(一)对中国1.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古典文化的保存,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指南针的发明早期有利于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后来成为进行迷信活动的工具。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使用火药武器的国家,后来火药却成为搞迷信,敬鬼神所使用的物品。
(二)对西方1.造纸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欧洲人的远洋航行,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以新航路的开辟为开端人类历史开始形成一个整体。
4.火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
【特别提醒】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作用大不相同,说明科技发挥何种效益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这对我们今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长期繁荣的原因及明清时期走向衰落的原因(一)特点1.科技内容:实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的方法,缺少科学实验。
3.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并使生产力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4.分布领域: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
5.发展程度:在传统科技领域全面繁荣,多项成就领先世界。
(二)长期繁荣的原因1.根本保障: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及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2.政府重视:统治阶级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发展给与重视及相应支持。
3.技术交流:中国古代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频繁,使古代科技在交流中进一步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知识框架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知识框架高中历史太难学了,内容多、头绪繁、很多问题很难理解。
其中必修三的历史课本是很强调知识点的记忆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三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等。
孔子观点:思想的核心是仁;统治者要“以德治民”,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观点:把孔子的“仁”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本善”。
荀子观点: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主张“性本恶”。
与孔孟相比,增加了法治的内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为了推广儒学,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
此后,儒学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宋明理学:南宋:朱熹,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观点: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其著述《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离经叛道”的李贽,自称“异端”,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共同观点:反对君主专制独裁,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还主张“经世致用”,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搜索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而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已有的美德。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官方哲学
第十六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复苏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档可自行编辑和修改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高中历史必修三各章框架图汇总

⾼中历史必修三各章框架图汇总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重点:“百家争鸣”局⾯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孟⼦、荀⼦、⽼⼦和韩⾮⼦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重点意⼤利的⽂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
难点⽂艺复兴的实质、认识⽂艺复兴和宗教改⾰时期的⼈⽂主义。
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1.罗斯福新政(1933—1939年)(1)背景:世界经济⼤危机下胡佛的⾃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膏肓。
资本主义制度⾯临崩溃的边缘。
(2)特点:国家全⾯⼲预经济。
(新政的“新”之处)(3)过程:两个阶段及阶段成果第⼀阶段:1933年3⽉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直接稳定⼈⼼,摆脱危机;第⼆阶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4)主要措施:整顿银⾏、恢复⼯业⽣产(中⼼措施)——《全国⼯业复兴法》)、调节农业⽣产——《农业调整法》、举办救济和公共⼯程(作⽤: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恢复⽣,稳定社会秩序。
)、保护劳⼯权利、建⽴社会保障体系。
(5)实质:资本主义⽣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影响:①在⼀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产⼒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6.了解⼆战后美国经济发展:(1)⼆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50-70年代初,⾼速发展的黄⾦时代;20世纪70年代滞胀;20世纪80年代⾛出衰退;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时代。
(2)90年代新经济:克林顿的政策“宏观调控、微观⾃主”,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由放任,⼜反对过度的⼲预,结果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被成为新经济时代。
高中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每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图

⾼中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每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图⾼中历史的学习需要有⼀个知识点框架图来对整体的思路进⾏梳理,⼀个好的思维导图对于历史的学习也是⾮常帮助的。
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整理⾼中必修三历史必考知识点专题⼀:中国古代的思想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和发展历程)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荀⼦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后三教合⼀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孔⼦与⽼⼦(⼀)孔⼦1、⽣平著述:春秋鲁国⼈,“三家⼀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 B、“礼”(“克⼰复礼”) 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神⽽远之”③教育思想: “有教⽆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知新”;“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发扬光⼤,成为中国传统⽂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整理孔⼦⾔⾏为《论语》,尊孔⼦为圣⼈,历世景仰。
(⼆)⽼⼦:1、⽣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盾对⽴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为⽽治”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化产⽣了深远的影响。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产⼒发展和社会⼤变⾰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时代,造成思想和⾔论的空前⾃由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批⼈才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招揽⼈才(⼆)儒家:孟⼦和荀⼦1、孟⼦A仁政学说 B性善说 C义利观:养浩然之⽓;先义后利、舍⽣取义;②历史地位:A《孟⼦》成为四书之⼀ B他被称为“亚圣”2、荀⼦①荀⼦的思想:A“天⾏有常”、“制天命⽽⽤之” B、性恶论 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②荀⼦思想的历史地位A、被视作儒家异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三)墨家1、墨⼦:墨家学派的创始⼈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攻③尚贤、尚同尚⼒、节⽤、节俭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业者的利益②战国⼀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四)道家1、庄⼦与道家2、庄⼦的思想: “齐物” “逍遥” 天与⼈“不相胜”(天命观)(五)法家1、韩⾮与《韩⾮⼦》2、韩⾮的思想:①法、术、势相结合,建⽴⼀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新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①在当时适应了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体系-高中课件精选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两汉时期宋明时期明清之际程朱理学(二程*朱鳶)确立正统思想地位陆王心学(陆九渊,王阳阴)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异端"思想经世致用思想儒学创立和发展发展到理学新阶段发生变化Ml臓鰭駄M孵—sb贽步n明王心费Z義主M炎夫古爪民彫—反H4負的电PH公元前公励公元前公元前公蘭770年476年朝年221年血年徜年618年907年蝴年弼年1271年13解164年年18«I年A2rn^T代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学现者出*祓改马询 w碱仇十 运动勰五条濟》t i国案英法箪大发S爆1300^ 1400年1487年1517年1519年1640年侧年师年公元血公元前 594年期年克里斯&公元滋公元冊公元刖公元 4孵400年趣年元年|iM±||ew|Ml1765年17孵义欧 主在现 本芽出 资萌讯麹常阶孵命 开始第一—1命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文学酸戏曲艺术中国书画槪(飆)!1!大发明科深远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把“凤…卑”并峙汉赋气势恢宏唐诗高'宋词流瀚呈元曲生动活泼,明清小说鼎盛'元代杂剧占主流斗明代^盛.清代京剧最流行f独具特色的书法I形神兼备的国画'Hxl侪酬L(删B糊a 瞬(Ml讯辆脚1M附膽殆2解瓣511轴眸帅辄挪轴6年卩解御引训韌解WB3二一II .,」I1B糊i IW高考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t f AV T Xi田心虑i i4 t t R舟1 S A^f f n±±^f l rTH^T田呼p w —nf f i7^3二一貼古兀sm 帼胖 佯飙魏1必一址恰社ATrv !BS T S A ”dis ^ wm=Lj+T f=孵[縣年1瓣厠年pi 附瓣]91强 卩1评191眸1卿1辦 186库鞍爍鞠fit 0 轉 轍徹渤跚 勘 竝 n ^TimrM K%T A U K nHu vf fi —4—罪的&— 4J运远% 务开ATf tts rc加 irTAS l +A#开辛半会r t s用民串!WioH段常U C1±1A l A r^ SAAr-u u ,£nt f A s HX N l ff l e—W E h二1M M 懈1辦能1麟瓣1瓣[辦懈狮稠W w Iw IttI 卜吃中帳H 快伍tB 辛胖t 卿Sfe I 瑚$賺捡耶tO 册大砺 i!18Kk4T—AST T-r-r-b r - u % S TM K i AS ^A f f -1t ^I , s ^4A f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牛顿览苦 伽利略提出燃柝学口由壽住定弹的数学恵吗》浪鰹:E 义文学 义其术浪漫左义其术160416X71765 17R51789闲皿1B15 1330 蛊盹力 第次 瓦特制 社国大法兰西 即诫 払国七宁建茫T.业蚯 嵐改良 第一睛 帝王0 月革命命开蜡 襪利机国建立 复胖— --- - --- ---------- I - - ----- - -------- — -- — -- --- ----- ---- -- —””””= ”"= = --- = ”*现代主义芸术惣闪斯皿苏联社逸主义文学累荣叫方现代 主义文学[価1914IW 19271929 1939冇卢电 W*tA第二*世总出理琵界整耕界大战爆園匕乐出现 电观艺术诞生 十-……十 瞒出现— " = = — —— — = — ==” = = ^r” ” ”1445第二次世 界大覘结東 站二直科技 革命开孙现实上.丈丈学1831 1» 501839 IS6OIS661870195现电礁愉 现实屯 戯现象饕隸电厳诞生英、it^恫完腔丁 业朋俞业非拉民族咒学靠荣电子计算 K ^f . 机出现 亦劇m 搖屢乐出现文学川现讎机S i网舞技术境掘普斥亚井礼民 藪册放运IW9 199020M 2010爭視艺术贯展高考第十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文学艺术一现代教育的发展—人民教育的奠基 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I 耕 I 般I 解M 酬瓣|弼1姗瓣—建国以来的重现代 中国 的科 技教育与 大科技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双百”方针的提出 --- 曲折的年代 —文艺的春天 I TWAL IA iwi mi。
(完整)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知识框架(一篇)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知识框架(一篇)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知识框架1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知识一、欧洲共同体1、原因:①根本原因: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②主要原因: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③直接原因:为了摆脱美国控制。
2、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性质: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4、合作内容:关税、农业、货币,加强科技合作(其中关税同盟和共同农业政策是欧共体的两大支柱)5、影响①促进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增强。
②美国霸权地位严重消弱,不得不改变对欧政策。
③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多极化的发展。
二、__1、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基本前提:__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残余的封建因素。
②美国大力扶植__。
③__政府重视科技和教育,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2、影响①__经济逐渐达到和超过战前水平,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②__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国、__、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加速了多极化进程。
高中历史易错易混知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易错点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对__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研究、学习__之先河。
2、坚持“中体西用”的不只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还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3、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则喊出“打倒孔家店”,但二者的本质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易混点1、近代史上几次不同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是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对当时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如__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则是用__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问题,并把__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思维导图--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

想
王夫之——唯物主义
(《船山遗书》)
主张: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②认识论:一切事物通过观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③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意义: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意义
①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传统文化重焕生机 ②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 ③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宋 形成发展:
1、创立者:陆九渊(南宋)
明 理 学
核心: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 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陆王 心学
认识论: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2、集大成者:王阳明(明朝)
核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吸收了佛教思想(禅宗)
认识论:“致良知”、“知行合一”。
4
背景:古希腊工商业繁荣;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代表:普罗泰戈拉
主张: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强调人的价值
智者 学派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意义:
积极:体现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程朱 理学
1、二程(北宋)
核心: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
伦理
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人伦者,天理认也识”
论:提出“格物致知”
“父2、子理君学臣集,大天成下者之:定
朱熹(南宋)
《四书章句集注 》 理”。
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框架图

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框架图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框架图》的内容,具体内容:我们学习历史,决不能"为历史而历史",而是要有一定目性的。
学习历史,主要是为了以史为鉴、学以致用,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希望大家喜欢。
欣赏12...我们学习历史,决不能"为历史而历史",而是要有一定目性的。
学习历史,主要是为了以史为鉴、学以致用,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希望大家喜欢。
欣赏12345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一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1973年,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在国际上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956年4月,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
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这是一个基本性的、长期性的方针。
贯彻"双百"方针后的出色作品: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杨沫《青春之歌》。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同时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在基础教育方面,为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二1、文学浪漫主义: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现实主义:法国:巴尔扎克——小说集《人间喜剧》(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2、美术:俄国: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印象画派:早期代表:法国:莫奈——《日出印象》(印象画派因此画而得名)后期代表:荷兰:凡高——《向日葵》("扑向太阳的画家" )现代主义美术: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3、音乐:贝多芬——《英雄(第3)交响曲》("乐圣" )《命运(第5)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合唱(第9)交响曲》常识:中共一大: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框架
2017-07-30
人文精神的成熟
17 -- 18世纪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
伏尔泰卢梭康德生而平“社会
人非工等、信仰契约”论具;尊重、人民主他人自由、民主政治权说
《社会契(最终世约论》确立了(“18纪是伏(最为基人类的
尔泰的金的民主主体地世纪”)
主义者)位)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人文精神的传播
自然科学的进步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理性主义
反对专制王权、宗教神权、贵族特权、愚昧迷信,追求民主、科学,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 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承认人的价值,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
反封建、反宗教神学反封建、反封建专制、反宗教神学
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人文精神的.再发展――科学精神
16 -- 19世纪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兴起发展
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瓦特太阳中心开创了牛顿力学创立生改良蒸说
近代科的创立
物进化汽机(近代天文学;(标注着人论学的奠基类科学时代
人;根本上(“近代的开始)
1859《物第一次动摇欧洲中科学之
种起源》工业革世纪宗教神父”)《自然哲1871《人命(蒸汽学的理论基学的数学类的起时代)
础)
原理》
源》
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上对自然科学的迫切需要自然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框架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地圆说的推动
爱迪生发明多种电器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