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如何保护自己
医生自我保护必读31条真话
医生自我保护必读31条真话01、门诊的诊断须谨慎,尽量全面但模糊,留回旋余地,如“黄疸原因待查”等。
02、住院部收治后再次详细问诊及查体,莫以门诊或其它医院为准,门诊诊断仅作参考。
03、部分患者(车祸,暴力伤,医保,社保等须由第三家负医疗费用)的病例禁止学生书写。
04、扩展入院常规检查,以免部分入院时即存在的疾病因未查出而导致患者认为“住院期间因医疗错误所至”。
检查应多做,尽量让病人做决定。
凡患者拒绝之检查(包括颅脑CT,各项血生化,乃至肛门指诊(这可交由学生练习))须于病程记录描述,并由患者或其家属签字加带“后果自负”。
病情交待要重,因为每项病情的恶化、加重的都会死人------也要患者或家属签字。
他们签字越多,你的风险越小。
05、勿向患者及家属过多解释病情,告知其病名及严重即可!06、详细而且有选择的记录患者及家属的于病情治疗不利的要求及行为,部分要求其签字。
07、按治疗的要求书写病案,而不是按实际情况书写。
如感染创口至少每日换药,其余可按其是几级手术,几级愈合分别对待,病案须如此记载,但实际你根本忘记了换药是另一回事。
08、每次的检查及治疗都要上医嘱,患者未行或拒绝的,千万别忘记入病程记录,并再行医嘱停止执行。
09、自己管好自己的病人,禁止他人管理,别帮熟人的忙,你和他熟但患者也是和他熟,不是和你熟。
永远不要收“红包”,收了你就是他“乖孙子”了。
记住病人不是父母,也不是朋友,因为朋友和父母不会把你推上被告席。
病人是会把你推上被告席上的人,所以要时时刻刻记住病人就是明天会把你推上被告席上的原告,那末,你就能以最大限度来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10、上级医师的指示一定照做,切记将其分析及医嘱纳入当天的病程记录。
这是为推卸责任而采取的弃帅保车法。
11、永远不要把希望寄托在领导身上,但记得自己搞不定的一定要请示上级,搞不定的推向上级医生,不要逞强,这不丢人。
12、碰到危重病人,掌握以下步骤,有百利无一害:第一氧气,第二盐水,第三想上级!13、该下病危下病危,该下病重下病重,然后让家属签字,若他死了,你有已通知家属的证据,若他侥幸活了,你更不会有事,那显示了你的本事。
医生建议的自我保护方式
医生建议的自我保护方式
当前,面对新冠疫情,尤其是一些高风险人群所在的场所,如医院、病房等,
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医生等医护人员来说,自我保护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医生建议的自我保护方式:
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在接触患者时,医生要穿戴好防护服、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防护服要选择质
量较好的,并确保防护服可以完全覆盖身体、头部及四肢。
佩戴口罩时,要将口罩扣在耳后,然后调整一下边缘的位置,避免空隙。
2.勤洗手
医生要勤洗手,这也是预防传染的重要方法。
洗手时要用肥皂,并搓揉至少
20秒,洗完后要用清水冲干净。
如果手上有伤口或溃疡,还要包扎好。
3.加强自我监测
医生要多加自我监测,对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及时到医院接受诊治,并在
接触患者前进行自我体温检测,确保自身没有发热等异常症状。
4.保持体力和心理健康
在长时间的工作后,医生容易产生疲惫、焦虑和情绪低落等情况,这时候要注
意放松自己,保持体力,进行适当休息和睡眠,以及进行适当的运动、户外活动等,帮助调整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5.加强交流和互助
医生应该加强与同事交流和互助,积极寻求帮助和支持。
这样做可以帮助自己
减轻工作压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团队协作力。
6.遵守防疫规定
医生在工作时应严格遵守防疫规定,按照流程要求操作,并及时清理和消毒工作场所、设备和物品等。
总之,医生的自我保护是非常关键的。
尤其是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注意安全,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自身的安全,也能为更好地对患者提供帮助。
医疗纠纷中医生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医疗纠纷中医生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中,医疗纠纷时有发生,这给医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困扰。
医生不仅要专注于治病救人,还需要在面对可能出现的纠纷时,懂得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首先,医生要严格遵守医疗规范和操作流程。
这是医疗工作的基础,也是避免纠纷的重要防线。
在诊断、治疗、用药、手术等各个环节,都应当依据科学的医疗原则和标准进行操作。
每一项医疗行为都要有充分的依据和记录,包括病历的书写,要做到及时、准确、完整。
详细记录患者的症状、诊断依据、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以及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情况等。
一旦发生纠纷,这些记录将成为重要的证据,证明医生的医疗行为是合规合理的。
其次,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至关重要。
良好的沟通是建立信任、避免误解的关键。
在治疗前,医生应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可能的风险和预后,确保他们充分理解并知情同意。
在治疗过程中,要及时告知患者治疗进展和病情变化,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
对于患者和家属的不合理要求,要以理性和专业的态度进行解释和说明,避免产生冲突。
同时,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语气,保持尊重和耐心,让患者和家属感受到医生的关心和负责。
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也是医生维护权益的重要手段。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掌握最新的医疗技术和方法,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因技术失误导致的纠纷。
而且,精湛的医术往往能够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即使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患者和家属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面对医疗纠纷时,医生要保持冷静和理智。
不要被患者和家属的激动情绪所影响,避免在情绪激动时做出不恰当的言行。
及时向上级报告,按照医院的纠纷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如果纠纷可能升级为法律诉讼,医生应当积极配合医院的法务部门,提供相关的证据和资料。
医生还应当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
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等与医疗行业相关的法律规定,知道自己在医疗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这不仅有助于在日常工作中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违法违规,也能在纠纷发生时,清楚自己的法律地位,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医生职业防护措施
医生职业防护措施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生作为医疗行业中最重要的从业人员之一,与疾病紧密接触,面临着各种潜在健康风险。
因此,采取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对医生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医生职业防护措施,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1.个人防护装备医生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医生应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这包括戴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等。
戴口罩可以有效地阻挡呼吸道飞沫的传播,手套可以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护目镜可以保护眼睛免受潜在的伤害,而防护服可以防止身体被病原体污染。
2.良好通风和环境清洁医院是一个复杂的工作环境,存在着各种微生物和病原体。
为了降低感染的风险,医生应确保工作区域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并保持环境的清洁。
定期消毒工作区域、经常清洗手术器械和表面,以及妥善处理医疗废弃物都是重要的防护措施。
3.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生在处理感染性疾病时可能会使用抗生素。
然而,滥用抗生素不仅会导致耐药性的发展,还会对医生本身造成健康风险。
因此,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合理使用的原则,并根据病情进行准确的药物选择和剂量控制。
4.注重个人卫生医生应注重自身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尤其是在与患者接触后、用完卫生间后以及处理污染物之前。
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用肥皂和温水搓洗至少20秒,并充分清洗双手的各个部位,尤其是指缝和指甲周围。
5.接种疫苗医生接触患者时,可能会面临某些传染病的风险。
因此,接种相关疫苗是一种重要的职业防护措施。
例如,医生应接种流感疫苗以预防季节性流感的传播。
此外,对于与血液接触较多的医生,如外科医生和护士,还应接种乙肝疫苗以预防乙型肝炎的传播。
6.定期体检医生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以确保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并及时发现和处理与工作相关的健康问题。
体检内容可以包括体温测量、血液检查、肺功能测试等。
综上所述,医生作为医疗行业的核心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职业防护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医生如何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医生如何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环境的日益复杂,医生如何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医生作为医疗团队的核心成员,承担着诊断、治疗和护理等重要责任,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医生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医生如何从个人行为、医疗流程和团队合作等方面来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一、个人行为上的保护医生作为医疗团队的核心,需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行为模范。
首先,医生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伦理,坚决抵制各种不良行为,例如虚假宣传、收受回扣和滥用权力等。
其次,医生应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不断学习更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提升自身水平。
此外,医生应注重自我保护,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抗压能力。
个人行为上的规范和保护对医生的职业发展和患者的信任建立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医疗流程中的安全保障医疗流程是保障医生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医生应遵循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和严格的流程要求。
首先,医生应正确执行所有必要的操作步骤,例如洗手、穿戴手套、面罩等,确保洁净操作环境。
其次,医生应正确使用医疗设备和药物,遵循规范的剂量和使用方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此外,医生还应做好医疗记录和随访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全面和连续的医疗服务。
医疗流程中的安全保障是医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确保医疗流程的规范和完整,才能有效保护医生和患者的安全。
三、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医生从个人行为到医疗流程的安全保障都需要团队合作的支持和配合。
医生作为医疗团队的核心,需与其他成员紧密配合,形成科学高效的工作模式。
首先,医生需要主动与护士、技师和其他医疗人员沟通和合作,共同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其次,医生还需积极参与团队的会诊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医疗方案,并及时反馈和更新重要信息。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医疗工作中不言而喻,只有形成团结协作的氛围,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医生和患者的安全。
医生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医生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身体健康是医生使职业能够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
医生们长时间站立或者坐着,他们熬夜加班,以及压力巨大的工作影响着医生的身体健康。
在行业中,工作繁忙常常导致医生们忽视了自身健康的重要性。
要保持身体健康,医生们可以尽量加强锻炼,饮食和睡眠管理。
医生们时常可以参加一些运动项目,如休闲散步、健身比赛、瑜伽、游泳等可以帮助减轻身体负担,释放压力。
此外,医生们应该有规律的健康饮食,从而保持健康状态不断前进。
医生们必须保持每晚足够的睡眠时间,以惬意的身心,准备迎接接下来一天的工作。
保护心理健康同样非常重要。
医生们在日常工作当中,经常面临患者不断的治疗失败、手术失误、患者痛苦的经历。
同时,增加治疗成果的压力、社会舆论的压力以及不必要的争执与切割。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医生的情绪紧张,并影响到医生的健康。
因此,医生必须具备合理管理情绪的方法。
这包括与家人和好朋友进行交流,转移压力,找到一个心理医生或者现在很流行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
同时,医生要注重自我调节与感情管理,不断进步节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更加中立,更加充满信心。
医生们应该学习放松的技巧,如听音乐、读书,爱好,对身心健康好处良多。
由于医生们意识到情绪健康的重要影响,形形色色的课程用来缓解这一问题已经开始在整个医学行业中普及。
医生们必须在工作中保持专业,进一步增强信心和自信。
医生们经常面临着各种未知的因素,这些因素不可预知,控制它们有时是不可行的。
但是,即使面对这些未知的因素,医生们不能放弃。
“关键在于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熟练度。
要成为出色的医生是需要长期不断努力的。
简单说,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和熟练度,从而为更多的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
”结语:医生这份职业因为具有强烈的复杂性而使医生的身心健康面临巨大压力。
无论健康还是心理问题,医生们应该像照顾患者一样的致力于关心和照顾自己。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提高自己的身心,还有助于提高医疗水平。
医生如何保护自己免受传染病的感染
医生如何保护自己免受传染病的感染在医疗领域从事工作的医生们面临着许多职业风险,其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就是感染传染病。
在工作中接触到大量的患者和疾病原体,医生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并在同时提供有效的医疗护理。
本文将以医生如何保护自己免受传染病的感染为主题展开讨论。
首先,医生应遵守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
这包括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防护衣。
这些装备不仅能防止医生直接接触到病原体,还能防止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等易受感染的部位受到污染。
此外,医生还应注意使用合适的防护设备,如吸管、针头等,以避免被刺伤或暴露于污染的血液和体液中。
其次,医生需严格遵循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
这些政策和程序包括洗手和消毒规范、废物处理、患者隔离等。
医生应按照规定的程序正确洗手,并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手部消毒。
医生还需妥善处理和处理医疗废物,确保其不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感染的风险。
在必要时,医生应将患者隔离,以防止疾病传播。
另外,医生必须接受相关的疫苗接种。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医生应定期接种针对流感、肺结核、乙肝等疾病的疫苗,以增强自己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除了个人防护和感染控制措施外,医生还应注意与患者的沟通和教育。
医生应教育患者如何正确使用面罩、咳嗽与打喷嚏的礼仪以及正确洗手等。
通过教育患者,医生可以帮助减少病原体的传播,从而降低自身感染的风险。
此外,医生还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病原体筛查。
通过定期的体检,医生可以及早发现自身患有传染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
定期的病原体筛查可以帮助医生检测自身是否感染了潜在的病原体,以及是否已对病原体产生免疫。
除了个人防护和感染控制措施外,医生还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病原体筛查。
通过定期的体检,医生可以及早发现自身患有传染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
定期的病原体筛查可以帮助医生检测自身是否感染了潜在的病原体,以及是否已对病原体产生免疫。
医生如何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医生如何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在当前严峻的医疗环境下,医生作为医疗队伍的核心人员,其自身安全和患者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保障自己和患者的安全,医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本文将从个人防护、病人管理和医疗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医生如何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一、个人防护个人防护是医生保障自身安全的第一步。
在与患者接触前,医生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医生应佩戴医用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以及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病原体传播,护目镜可以保护眼部免受飞沫感染,防护服和手套能减少直接接触病患的风险。
2.勤洗手:医生需要严格遵守洗手的时间和步骤。
在接触患者前后、换手套前后、使用洗手间后都要进行洗手消毒。
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湿润双手、涂抹适量肥皂、搓手指缝、揉掌心、清洗干净并用纸巾擦干等步骤。
3.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医生应注意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住口鼻。
同时,要养成勤洗脸、经常更换工作服和内衣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二、病人管理病人管理是保护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也间接保护了医生的安全。
以下是医生在病人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患者分诊:医生应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将疑似或有传染性的患者及时引导至隔离区,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对于一般病情的患者,要做好分流和分类管理,避免病房内患者交叉感染。
2.科学用药: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用药,遵循临床指南和用药原则。
避免滥用或不当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3.严格消毒:医生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手卫生习惯,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医疗设施和病房等区域的表面、空气等也需要进行定期消毒,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三、医疗环境医疗环境也是影响医生和患者安全的关键因素,以下是医生应关注的几个环境因素:1.通风设置:医院应保证门诊和病房的通风良好,及时排除污染物和异味,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同时,定期检查通风设备和过滤器,确保其正常运行。
医生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处理与危机应对
医生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处理与危机应对医生是社会上备受尊重的职业之一,他们在工作中经常面临各种突发事件和危机情况。
如何处理这些突发事件并做好危机应对,是医生们必须具备的重要技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医生在工作中遇到突发事件时如何处理与应对危机。
护士在医院里工作一、心态调整医生在日常工作中难免会遇到突发事件,如突然出现的重症患者、医疗事故等。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首先需要做到心态平和,保持冷静。
只有保持冷静的头脑,医生才能清晰地思考问题、迅速做出决策。
二、紧急应对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医生需要迅速做出应对。
首先要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然后及时与团队协作,分工明确,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善于沟通在处理突发事件中,医生必须善于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及时告知患者和家属病情严重程度,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现实,避免情绪失控。
同时,也要和医疗团队保持良好的沟通,密切合作,共同努力应对突发事件。
四、积极应对医疗事故医生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医疗事故,如手术失败、药物过敏等。
对于医疗事故,医生需要积极应对,首先要立即停止错误操作,并采取紧急措施保护患者。
然后要如实报告医疗事故,并及时做好医疗纠纷处理工作,维护医疗秩序。
五、防止感染传播在医院工作中,防止感染传播是医生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旦发生感染传播,可能会影响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生命安全。
因此,医生在工作中要注意个人防护措施,遵守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六、应对人员伤亡在医院工作中,医生难免会遇到人员伤亡的情况,如病患突发心脏骤停、医务人员工作中受伤等。
在应对人员伤亡时,医生需要冷静应对,迅速展开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同时,也要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难关。
临床医生看望病患七、保护自身安全在处理突发事件和危机情况时,医生要时刻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安全。
尤其是在面对暴力伤医事件时,医生要冷静处置,避免冲突升级。
医生自我保护31条
“医生自我保护31条”的背后13医学影像 1330507038 赵倩医生,一个自古以来就被赋予无限荣誉与使命的职业,有多少人曾为那一袭白衣而彻夜苦读,在成为医生的那一刻就如同获得了这天下最珍贵的东西。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白衣”在群众眼中不再变得“天使”,一个个拳头,一把把砍刀向医生投掷去,救死扶伤的医生变成了大众口中黑心无良的无情职业。
是什么让医患关系如此恶化?在如今还处于尴尬状态的医患背景下,一则《医生自我保护31条》引起了大众的关注。
毫无疑问,患者方面看见后更加大肆指责医生的无良,而作为一个医学生,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医生在面对这样一种局面的无奈。
在药价和疗效之间,医生可谓是“骑虎难下”,而面对患者,医生也并不能用一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在这种背景下,医生及医学生都开始自嘲“一入医门深似海,从此尊严是路人”。
从医方角度看,医生工资水平普遍较低,并非某些居心叵测的人口中的“吃上万回扣”。
工作任务重,例如急救科的医生,时时刻刻都在与时间赛跑,与死神竞争。
许多医务工作者就像一根绷紧的弦,随时都处于高压、紧张的状态,医生们天天都在满负荷运转,内地三甲医院一个科室一个上午要诊治100多人,如此大的负荷更容易导致医务工作者情绪的失调。
中国的医生越是节假日,可能越忙,即便是真的休息,早上也要来查房,对于外科医生,作息时间更是没规律。
然而近年来医务工作职业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不断地学习、进修、发论文……重压之下,医生很难再有职业激情,疲惫易怒成为他们的常态。
社会地位上,医生在西方国家和律师一样都是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但在中国,医生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尊重感仅仅存在于想象中。
现实中,病人对医生的尊重似乎只在手术前,一旦手术出了问题,患者及家属经常就会翻脸不认人,医生也就成了敲诈和打、骂的对象,特别是在医闹猖獗的今天。
而医院为了息事宁人,不管谁对谁错,往往都是赔钱了事,在大多数领导眼里,重要的是任期内“和谐”,谁对谁错无关紧要,导致“不和谐”的根源有没有消除也无所谓。
医生工作医疗风险防范
医生工作医疗风险防范医生作为社会的守护者和生命的守护者,在工作中面临着许多医疗风险。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和患者,医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范医疗风险。
接下来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医生工作中的医疗风险并提出防范措施。
首先,医生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医疗风险之一是误诊。
误诊可能会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为了避免误诊,医生应该认真核实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并辅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此外,医生还应该多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主观臆断造成误诊。
其次,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意外事件,如手术失败、术中出血等。
为了降低手术风险,医生在手术前应该进行充分准备,包括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方案、做好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确保手术环境的清洁安全等。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还应保持专注和细心,随时应对可能的突发情况做出正确反应。
除此之外,医生还可能受到患者家属的言语和行为侵害,对医生的情绪和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预防患者家属的侵害,医生需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尊重患者家属的情感需要,及时解答他们的疑虑和困惑,提高患者家属对医生和医疗团队的信任感。
此外,医生在长期的工作中可能会面临着工作压力和身心疲劳的风险。
为了保持身心健康,医生需要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定期参加休息和娱乐活动,避免长时间过度劳累。
此外,医生还应该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学会应对各种应激事件,避免情绪化对医疗工作的影响。
另外,医生在工作中还可能受到患者感染的风险。
为了防范感染风险,医生需要严格遵守感染控制规范,包括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严格执行洗手消毒制度、定期接受感染控制培训等。
此外,医生还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传染病流行病学资料,提前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
此外,医生可能会在与患者沟通中出现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为了提高沟通质量,医生需要多倾听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切实提高患者对医疗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感。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经典语录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经典语录一、正确处理情绪1.要及时分析自己当下的情绪,把握好情绪的境界,不要被其冲昏头脑,更不要有冲动行为,在情绪上可以选择一个平衡健康的状态。
2.知道自己强烈的情绪会带来怎样的问题,当遇到情绪低落时,分析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会从内在的力量和能力中深刻改变,改善情绪上的失衡。
3.学会倾听自己的内心,深入思考自身的情绪,识别不同的情绪,从而去正确的处理它们,情绪不是因为外部的客观因素而产生的,而是来自于我们自我感知中的情感变化。
4.尊重自己的情绪,一种情绪也不是好也不是坏,它只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而我们可以从中学习,追寻最切实的解决办法。
二、不要过度责备自己1.学会把失败看成可以致使成功的助推器,不要给自己太多额外的负担,也不要过多的去责备自己或放大问题,做不到的事情暂时先让它过去,一步步再完善我们的目标。
2.先为自己的想法定出合理的边界,清晰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及时释放自己力所能及的负担,每个人都有过错,我们可以从中受益得到自信,鼓励自己分析,责任可以被拆解成更容易控制的部分。
3.发现自我的抗拒心理,不要一下子放弃,学会温文尔雅的角度观察分析自身的心理,看清自己焦虑、犹豫、抗拒的原因,重新定位自我,重新认识自己的力量与能力,从而改变自我的抗拒心理。
三、体谅和保护自己1.建立自信,因为自信是十分重要的品质,每一个人都是唯一的,我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让失败不再影响自信心,要有足够的勇气去走自己喜欢的路,及时给自己安慰,肯定自己的付出。
2.带着积极的态度,给自己一定的宽容,不要一下子答应承担过重的责任,我们有时也会出现身心疲惫,要重视自己的休息、精神和情绪,真正做到保护自己,给自己留出和它们交流的机会。
3.及时释放压力,放松心情,发现自己喜欢的、能让心情舒畅的事情,让自己拥有平常心,及时放松一下,让自我受到安抚,获得心智上的宁静。
4.不要过于担心为自己设定的目标,也不要把更多顾虑给自己,只许梦想,不许迹象,所有的责任都是自己的,但却也享受自我赋与的自由和关怀。
《医生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心得体会2篇【精品范文】
《医生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心得体会2篇《当前医疗环境下医生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心得体会2篇篇一:今天,在三楼会议室听了xx同学的讲座,从她讲的案例中我感觉到现在医患关系已经处于一个非常紧张的状态,我现在就她的讲座谈一谈个人的观点,我觉得医患之间有冲突,这一点是正常的,就像是平时你与家人,与朋友也有冲突一样,但是冲突不代表就一定会发生恶性事件,有了冲突就应该去解决,现在医院的普遍做法可能会有,请律师,或者让医生带好装备,我觉得这样对解决冲突没有任何帮助,相反有可能会加大冲突,这样会使医生与患者的距离感更加遥远,试想如果医院把这些精力放在对医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以及建立专门的患者安抚中心上,我觉得这样可能对解决冲突更有意义。
如果医生能与患者恰当的沟通,这样会对解决冲突有很大的帮助,而建立专门的沟通机构对医院,对患者都是一个相对好的措施,毕竟有专门的机构处理这些问题,会使效率大大提高,专门的机构的医生就类似于心理医生,对他们的要求就与心理医生相似,对患者进行开导,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而且在医生的培训上,可以加强沟通能力的培训,医生是一个压力很大的职业,其实定期的释放压力,对医生本身,对患者都是有好处的,如果医生压力极大而且疲惫,对患者的态度也不会和风细雨,医院的领导者,可以定期为医生减压,通过一些活动,一些奖励政策等等,这样对整个医院的发展都会有极大的好处,压力小了,自然心情会愉悦,这样会减少许多的冲突,有些患者的无理取闹,这种要运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而一些可能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则必须通过专门的沟通部门处理。
篇二:2015年10月29日18时,时事评论组,迎来了当前医疗背景下医生如何应用法律保护自己!目前的医疗环境着实让人堪忧,医闹也源源不断,归因于谁,是医生乱开药,乱开化验单,太忙没功夫解释,还是患者无理取闹。
我想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临床大夫认真思考!诸如排几个小时队看病不到几分钟;全身上上下,里里外外都做检查,结果却是:没什么大事,回家休息休息就好了,这些问题几乎每天都在上映!当然不少患者也每天放映着老虎要发威的角色,不是恐吓,就是打骂!问题在哪,我想真不是哪一方的错,恐怕医患双方都有忽视的地方!我觉得人心都是肉长的,如果每个大夫,护士都把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家属对待。
医生在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
医生在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医生作为医疗行业的从业者,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
他们不仅仅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专业人士,更是社会的守护者和健康的守护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医生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并深入了解他们对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影响。
1. 保护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医生的首要责任是保护患者的健康与生命。
他们通过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以确保正确地诊断和治疗患者的病情。
他们还需要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以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2. 促进公共健康医生不仅关注个体患者的健康,还承担着促进公共健康的责任。
他们通过参与疾病预防和控制、推广健康教育和宣传、制定公共卫生政策等方式,为整个社会提供健康服务。
医生需要关注社区的健康需求,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和指导,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3. 保护患者权益医生作为患者的主要医疗服务提供者,有责任保护患者的权益。
他们需要遵守医疗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确保患者的隐私和机密得到保护。
医生还应当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和知情权,提供充分的信息和选择权,让患者参与医疗决策。
此外,医生还应当积极回应患者的投诉和意见,提供及时的解决方案。
4. 不断学习与创新医学科学不断发展,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
医生应当参加持续医学教育课程,与同行交流和分享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此外,医生还应当积极参与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创新。
5.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医生作为健康的代言人,应当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他们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向社会传递正确的健康知识和信息,引导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医生还可以在诊疗过程中向患者提供健康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综上所述,医生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
医院职业病揭密:医生如何保护自己
医院职业病揭密:医生如何保护自己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医生作为医疗卫生系统中的重要一员,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巨大的精神压力,同时也面临着许多职业病的威胁。
为了保护自己的健康,医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职业病的重要基础。
医生应该经常洗手,并注意手部卫生。
在接触病人之前和之后,务必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充分清洗双手,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此外,医生还应注意饮食健康,合理搭配营养,增强身体免疫力。
其次,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也是医生保护自己的重要方式。
医院环境中存在着各种病原体和有害物质,如细菌、病毒、尘埃等,这些对医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医生在工作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等。
同时,医生还需定期更换这些装备,保持其有效性。
第三,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是医生保护自己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生的工作常常需要长时间的连续劳动,特别是在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等岗位上。
长时间的劳累和高强度的工作会削弱医生的身体抵抗力,容易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因此,医生应合理分配工作和休息时间,适当放松身心,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
此外,加强职业病防护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也是医生保护自己的重要手段。
医生应了解与自己工作相关的职业病类型、病因和防护方法等知识,提高自己的防护意识。
医院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医生的职业病防护培训,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装备,并定期组织职业病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职业病问题。
最后,医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加强心理健康的管理。
医生每天都面临生死、病痛等压力和挑战,如果长期处于压力之下,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影响到医疗质量。
因此,医生应积极参加心理健康培训,了解压力管理技巧,并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
总之,医院职业病对医生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具有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自己的健康,医生需要从个人卫生习惯、个人防护装备、工作和休息安排、职业病防护知识学习和心理健康管理等方面入手,全面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自己在工作中健康、稳定地发展。
医生工作中的卫生与环境保护措施
医生工作中的卫生与环境保护措施在医疗领域,卫生与环境保护是医生工作中至关重要的方面。
医生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卫生与环境保护措施,以确保患者和工作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本文将探讨医生在工作中应当采取的卫生与环境保护措施。
一、医生的个人卫生医生作为医疗团队的核心成员,其个人卫生至关重要。
在医生工作中,他们需要经常接触患者和医疗设备,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是必要的。
首先,医生应常洗手,并确保正确洗手的步骤和时机。
洗手液或肥皂应该充足,并且容易获取。
此外,医生应遵守身体清洁和穿戴干净的工作服的规定。
二、严格遵守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医疗废物是医生工作中需要特别关注的环境保护问题之一。
医生必须确保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和处置,以避免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威胁。
医疗废物应在专门的容器中分类收集,并根据规定进行妥善处理。
相关人员还需定期检查和清理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确保其正常运作。
三、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医生工作中,他们常常需要处理各种危险物质和病原体。
为了保护自己和患者,医生应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这包括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根据需要和工作环境的具体情况使用。
医生应定期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状况,确保其有效性和清洁。
四、正确使用和处理药物医生在工作中难免使用药物,正确使用和处理药物是一项重要的卫生措施。
首先,医生应遵守药物的使用规定,包括正确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其次,医生应妥善保管和处理过期或不再使用的药物,避免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医生还应详细记录和报告不良反应,与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处理密切相关。
五、确保清洁和安全的工作环境医生应当确保工作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这包括定期清理和消毒工作区域、医疗仪器和设备,以及保持良好的通风。
医生还应熟悉紧急情况的处理流程,并参与相关培训和演练,以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
综上所述,医生在工作中应当采取一系列卫生与环境保护措施,以确保患者和工作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这包括医生的个人卫生、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正确使用和处理药物,以及确保清洁和安全的工作环境。
医生如何有效防止感染和传染疾病
医生如何有效防止感染和传染疾病在医疗领域工作的医生们常常面临着感染和传染疾病的风险,因此有效地防止感染对于医生们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医生可以采取的措施,以有效地预防感染和传染疾病。
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医生在接触患者时应始终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原体的传播,保护医生自己和患者。
医生应确保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佩戴和更换,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 手卫生的重要性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医生应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体液或污物后以及戴上或脱下手套后。
使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洗手液进行彻底的洗手,并确保手部各个部位都得到充分清洁。
此外,医生应避免触摸自己的脸、眼睛和口鼻,以防止病原体通过黏膜进入体内。
3. 安全注射和穿刺操作医生在进行注射或穿刺操作时应严格遵循安全操作规范。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并确保正确的处置,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医生还应遵循正确的穿刺操作流程,避免自己受伤和感染。
4. 良好的环境卫生医生在医疗环境中应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定期清洁和消毒医疗设备、工作台面和其他表面,以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医生还应注意垃圾分类和正确处置,以防止病原体通过废物传播。
5. 接种疫苗医生应及时接种各种疫苗,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例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和破伤风疫苗等可以有效地预防某些传染疾病的发生。
医生应根据自身的工作环境和风险评估来确定接种哪些疫苗。
6. 教育和培训医生应接受相关的感染控制教育和培训,了解最新的感染预防指南和措施。
通过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医生可以更好地应对感染和传染疾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总结起来,医生在工作中面临着感染和传染疾病的风险,但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的风险。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安全注射和穿刺操作、良好的环境卫生、接种疫苗以及接受相关教育和培训,都是医生有效预防感染和传染疾病的重要措施。
医生明哲保身案例
医生明哲保身案例摘要:1.医生明哲保身的含义2.医生明哲保身的案例3.医生明哲保身的重要性4.如何做到医生明哲保身正文:一、医生明哲保身的含义医生明哲保身,是指医生在行医过程中,为了避免医疗纠纷,采取一些自我保护的措施。
这些措施既可以保护医生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维护医患关系,使医疗工作更加顺利进行。
二、医生明哲保身的案例案例一:某医生在为患者进行手术时,由于患者病情复杂,手术风险较高。
为了降低自身风险,医生在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说明手术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让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但因医生事先已做好沟通工作,未发生医疗纠纷。
案例二:某医生在接诊过程中,发现有患者疑似患有传染病。
为了保护自己和其他患者的安全,医生遵循防护措施,及时报告疫情,并转诊患者至专业医疗机构。
这样做既保障了患者的健康,也避免了医生因感染传染病而产生的职业风险。
三、医生明哲保身的重要性1.保护医生的合法权益:医生明哲保身有助于维护医生的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
在医疗过程中,医生可能会面临患者的误解、投诉甚至诉讼。
采取一定的自我保护措施,有助于避免这些风险,使医生能够安心地为患者服务。
2.维护医患关系:医生明哲保身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通过积极沟通、充分告知,医生能够赢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降低医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3.提高医疗质量:医生明哲保身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
在避免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关系的同时,医生能够更加专注于提高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四、如何做到医生明哲保身1.提高医疗技能:医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能和专业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减少医疗失误,降低医疗风险。
2.积极沟通:医生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充分告知患者病情、治疗方案以及可能的风险,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
3.遵守规章制度:医生要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的规章制度,做到合规行医,避免因违规操作而产生的法律风险。
4.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医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在医疗过程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因医疗纠纷而受到不公平待遇。
医务人如何保护自己的双手
医务人如何保护自己的双手一直以来,一次性医用手套都是医生工作的好帮手。
医生佩戴的一次性手套,不仅能够保持手部卫生,防止病菌传播;也能保护自身、病人和身边其他的接触者。
但是具体保护自己的双手具体该怎么做呢?一、无粉无粉的手套相较于有粉少了很多副作用。
有粉有可能会使医生有接触性皮炎、患上气喘、降低其牙本质粘结剂粘合强度等等副作用。
美国FDA已经明文建议医护人员禁用有粉手套。
二、一次性从健康卫生的角度来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医院所用的无论是检查手套还是手术手套,必须是一次性的。
否则会引起患者之间的相互感染。
正如下图中的医生为患者检查皮肤,如果你是患者,皮肤本身就容易过敏,愿意让医生在不佩戴手套的情况帮你检查皮肤问题吗?三、CFDA认证优质的产品一定是经过高标准、高要求而产出的。
CFDA(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中国食药监是国务院直属机构。
通过该机构认证的产品在质量上一定是有所保障的。
含有CFDA食品药品安全认证的一次性手套可以用于医疗领域。
同时,医院所用的一次性手套必须拥有相关产品的注册证和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资格。
四、灭菌医院人多复杂,平日里浓浓的消毒水味就能体现其对环境无尘无菌的高要求。
而接触病人皮肤甚至进行侵入性手术质量的手套怎么能有细菌呢?所以佩戴一副灭菌手套至关重要。
其灭菌方式主要包括:环氧乙烷和伽马射线灭菌。
五、丁腈很多医务人员对乳胶蛋白过敏,佩戴手套后会出现红疹等过敏现象。
而医用丁腈手套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丁腈材质不致过敏,保证医生健康不过敏的同时,也保证了对乳胶手套过敏的患者健康。
同时贴合手部肌肤根据人体温度变化而变化。
对于在手术室长时间手术的医生来说,佩戴丁腈手套也不会感觉疲劳。
医生保护措施
医生保护措施在当代社会中,医生作为一线抗击疾病的重要角色,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风险。
为了保护医生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各种医生保护措施被提出和实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医生保护措施,以及它们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
1. 医院环境的改进医生在工作的环境中承受着各种潜在的健康危害,如细菌感染、辐射暴露和化学物质接触等。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医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空气净化:在医院各个区域安装高效过滤器,以减少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生物和污染物的浓度。
•辐射防护:为医生提供适当的辐射防护装备,如护目镜和防护服,用于保护医生免受放射性物质的辐射。
•化学物质管理:对医院内常用的化学品进行储存和管理,确保医生在使用时能够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以减少可能的危险。
2. 个人防护措施医生直接接触患者,面临各种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为此,医生需要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健康:•手部卫生:医生需要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之前和之后。
若无法使用水和肥皂,可使用含酒精的手部消毒剂。
•戴口罩:在与病人进行会诊或处理可能存在呼吸道飞沫传播的情况下,医生应戴上口罩以防止病原体的侵入。
•佩戴手套和防护眼镜:在处理体液、接触有潜在感染风险的物品或进行手术操作时,医生应佩戴合适的手套和防护眼镜。
3. 心理健康关怀医生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
为了帮助医生应对这些问题,保护其心理健康,医疗机构需要提供以下支持措施:•心理咨询和支持:医疗机构可以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医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这有助于医生解决压力和焦虑问题。
•培训和教育:为了帮助医生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医疗机构可以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供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的技巧。
•定期检查:医疗机构可以定期对医生进行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问题。
4. 急救培训和装备医生在工作中可能会面临各种突发状况,如意外伤害和突发疾病的紧急情况。
因此,医疗机构需要提供以下急救培训和装备:•急救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生进行急救培训,使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正确有效地处理急救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生如何保护自己【推荐】医生如何保护自己(维权)近年来,由于医疗纠纷等原因产生的医患矛盾日益突出,患者及其家属打砸医院,殴打医务人员的事件在全国屡有发生,医生被谩骂、恐吓、威胁的事件更不鲜见,这种现象已严重挫伤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医疗质量。
医师及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长期下去,必然损害整个医疗行业的利益,最终患者就医的质量必将得不到保障。
因此,无论是从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保护医务人员的行医权,还是从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考虑,都应提出医疗维权的问题。
一、医疗维权概述(一)医疗维权的实质那么医疗维权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呢?我们说医疗维权就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维护其合法行医的权利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其他权利。
因此,维护医方的权利应该包括依法履行医疗行为的权利和由此派生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两个方面。
所谓依法履行医疗行为的权利就是行医权。
(二)行医权的概念事实上,行医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执业医师法》)第3条有明文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医师。
医师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
”这里所说的“医师依法履行职责”,并且该行为“受法律保护”,就是指的行医权。
行医权的主要内容反映在该法第3章中。
行医权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确认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赋予具体的医疗单位或执业医师依照法律的规定享有的与诊疗活动有关的各项权能。
行医权一般应包括6个方面的权能,即获知病情权、诊疗方案决定权、处方权、强制缔约权、病史资料使用权和过失豁免权。
(三)行医权派生的其他权利主要是指医师在行使行医权过程中派生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
财产权利主要是医师可以依据法律的规定获得相应的报酬,医师用于诊疗工作的工具、仪器设备等等。
人身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荣誉权、名誉权等。
这些内容都体现在《执业医师法》第3章中。
(四)医疗维权的种类根据维权的内容和方式的不同,医方维权包括主动维权和被动维权两种。
1.主动维权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主动地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在医疗过程中完善和保全依法行医的医疗文件,减少和避免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充分应对医疗纠纷诉讼的行为。
这是从防范医疗纠纷的角度入手的维权,并且能够提高医技水平和保障医疗质量。
即使一旦引发诉讼也能够从容应对,胜算把握较大。
因而是一种积极有效的维权。
2.被动维权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发生侵害自己权益的事件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
这是一种被动的、事后弥补行为,对于已经造成的损害只能减少损失和寻求补偿,但是难以彻底消灭权利被侵害的情况。
目前各种机构和组织所谈的维权,主要是所的被动维权,主动维权谈得很少。
我们提倡以实施主动维权为主导,以被动维权为补充的维权模式。
二、医疗机构维权的内容具体说,医疗维权应当是维护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以下权利:(一)获知病情权作为一名执业医师,为诊断和治疗患者的疾病,首先要询问患者的病因、病史。
而患者一方一般不得拒绝医师的提问,必须全面、正确地把真实的病情告诉医师。
《执业医师法》第21条就明确规定了医师有进行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的权利。
另外,医师的获知病情权还应包括有权获悉患者与疾病有关的“隐私”。
医师在这里的获悉“隐私”行为并不构成侵犯隐私权。
(二)诊疗方案决定权医师医疗技术上的独占性优势决定了在诊疗活动中医师对诊断、治疗方案的决定权。
国务院《执业医师法》第21条在规定医师的权利时就指出,医师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
它在法律上保障了由执业医师来决定医疗方案的选择。
医师拥有诊疗方案的决定权,并不完全排斥患者对自身利益的自主意思表示,而只是在一些特别的情况下才征求患者或其家属的意见。
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规定:“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
”诊疗方案决定权还表现为医师有权为患者提供医学意见或医学建议、出具医学证明文件等行为上。
(三)处方权所谓处方权,就是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具体选用哪种处方类药物(当然也包括某些非处方药物OTC),药店或药房只有在拥有相应处方权的执业医师的医嘱下才能调剂处方药,医师的这种权利就是处方权。
医师在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后,必须要在所执业的医疗机构进行处方权登记(个体开业者要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后方能取得处方权。
执业医师只能在其执业的范围内进行执业处方活动,除非是抢救危重病人或科室轮转学习等特殊情况,否则就是滥用处方权。
滥用或超越处方权而造成不良后果的,执业医师对自己的过失行为不能得到豁免,而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处方权是执业医师的独占权。
医疗单位授予某一医师处方权是一种很庄重的形式,同样,取消医师的处方权也是非常严厉的处分。
(四)取得受益权《劳动法》第3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执业医师法》第21条第1款第6项也规定,医师有权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执业医师的行医行为是一种特殊的脑力劳动,有权取得与此种劳动相对应的劳动报酬。
然而,我国执业医师的工资现状与其所承担的职业风险显然是不成比例的。
行医权中的这种受益权还表现在医师在非工作岗位上只要行使了行医权就应获得相应的报酬。
(五)强制缔约权医疗合同中的强制缔约不但表现为医方不得拒绝患方的就医要求(宪法规定患者有权获得医疗保障),还表现为医方在特殊情况下可强制与患方缔约。
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1条规定:“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
”《执业医师法》第24条也同样规定:“对急危重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
”《传染病防治法》也有对传染病人实行强制治疗和留验的规定,但是这种强制缔约权只限于对法定的危、急、重患者或传染病人的行使,在非法定的情形下仍然要适用要约、承诺的方式。
需要指出,虽然这种缔约方式是强制的,但仍然是为患者提供了医疗服务,患方不能以自身没有请求医方行使行医权为由而拒绝付款。
(六)病史资料使用权《执业医师法》第21条第1款第3项指出,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有权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本人认为,这实际包含了医师可以占有并无偿使用在行医中获取的医学资料的意思。
医师在行使行医权中获取的病史资料的所有权目前尚无定论,但医方有法定的病史资料保管权、法定范围的使用权。
如《执业医师法》第33条有此规定。
但病史资料只能是在行使行医权过程中取得的,其使用也只能是在医学界内部研究或交流使用,若向医学领域外泄露患者的隐私并造成了严重后果的,就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七)过失豁免权医疗行业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业,根据风险合理分配原则,这种风险应由医患双方共同承担,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具有行医权者享有过失豁免权。
但是这里的过失仅指一般的过失,对重大过失或故意行为时行为人仍就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执业医师法》对此也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如第五章对法律责任的规定中就基本可分为重大过失和故意这两种情形。
可见,我国《执业医师法》中对执业医师在行使行医权时的一般过失是不要求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
医疗案件中确定责任的过失属于重大过失,即执业医师只有在行医中存在重大过失或故意的情形下才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执业医师在一般过失情况下不负民事法律责任并不代表其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他仍有可能要受到来自行政方面的处理。
另外,医师与单位可以说是一种职务代理关系,代理人(医师)在代理的范围内相对独立地进行诊疗活动,根据民法理论,其代理活动中出现的不良后果是由被代理人(医疗机构)来承担的,医师只在重大过失(不履行勤勉义务、疏于处理代理义务)或故意而给医疗机构遭受损失的情况下才承担法律责任,也就是医师在行使行医权中的一般过失是免于追究法律责任。
(八)人身权利及其他权利以上7种权利是与行医权密切相关的权利,此外,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还享有宪法和国家法律赋予的其他合法权利,如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荣誉权、名誉权等。
这些权利是国家赋予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三、医疗维权与医疗告知的关系(一)行医权的行使必须以履行法定义务为前提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行医权是国家授予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依据法定程序取得后属于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合法权利,但行医权的行使必须以履行法定义务为前提。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医方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不折不扣地履行其法律规定的义务,包括依法设立医疗机构并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之下行医;医务人员执业资格的取得也必须要经过法定的程序,办理相应的手续。
其次,医疗机构在具体行医过程中,要按照国家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来执行。
根据《执业医师法》第26条的规定,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1条也有类似规定。
显然告知义务是法律规定的医务人员在行使行医权时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
行医权是法律赋予医务人员的一项具有很强专业性的权利,与公民的健康权、生命权关系极大。
同时,这项权利在行使过程中又带有很强的风险性,因此,需从制度上、程序上约束该权利,避免医务人员滥用权利或者不适当行使权利,从而侵犯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另外,医方的权利就是患者的义务,患者的权利就是医方的义务。
因此,要切实保障患者的就诊权,也必须强调医方的义务,医疗义务的履行是保证患者权利的重要措施。
(二)医疗维权与告知义务的履行医疗维权与医疗告知义务不是简单的等号关系,医疗告知是医疗维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维护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的前提是医疗行为没有过错,医疗行为没有过错的衡量标准是医疗行为符合国家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操作规程,具体地说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行医主体符合法律规定医疗主体符合法律规定,即是医疗机构是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在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登记、核准设立的,是合法的医疗主体。
其聘用的医务人员依据《执业医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的规定注册并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
只有这样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才具备合法的行医权主体资格。
2.医疗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医疗行为符合法律规定,主要是指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医疗主体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诊疗科目内行医。
二是医疗主体的具体医疗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具体要求,包括采用的诊疗方法、诊疗技术、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也包括医疗行为要符合法律规定的医疗诊疗制度。
3.切实履行法定的医疗义务《执业医师法》第22条到第29条规定的有关内容都是执业医师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
概括起来医疗义务有以下几种:(1)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2)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3)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