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辨识与评价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风险(LEC)评价作业指导书

风险(LEC)评价作业指导书

1. 目的为了能够正确使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以下简称LEC)开展风险评价工作,依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控制措施,控制风险,做到安全生产。

2。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产品的生产过程、原料及产品的购销过程、服务过程和办公区域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3。

职责3。

1 安全部负责本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修订、培训;3.2 各部、分厂负责依据本作业指导书对相应的作业活动开展风险评价工作;3.3 总经理负责本作业指导书的批准并督促各部、分厂认真执行;4。

工作程序4。

1 组成LEC工作小组各部门、分厂按作业活动选定相关人员组成LEC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应包含设备、工艺技术、操作、电气、安全等专业的人员,但就某项特定作业活动的LEC 分析参与人数要保证 3人以上,所选人员应经验丰富、知识面较广.4.2 选定风险评价的岗位、部位、装臵或常规作业活动;4.3 进行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填写《危险源调查表》;4。

3。

1 危险源的辨识参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附件《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分类》;4.3.2 危险源识别方法a。

询问和交流;b。

现场观察;c。

查阅有关记录、事故案例;d. 工作任务分析;e. 安全检查表;4.4 依据以下风险评价准则进行风险评价:使用LEC法进行风险评价时要考虑危险源在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情况下的风险.通过定量的评价法分析危险源导致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的大小,定量评价主要采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用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其计算公式是:D=LECL-—事故或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害事件环境的频率;C--事故或危害事件的可能结果。

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表二:暴露于危害事件环境的情况(E)表三:发生事故的后果(C)表四:危险等级划分(D)4。

5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重大风险,建立《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若现有安全控制措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应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危险性仍然较大时,还应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强管理,甚至为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加以防控.假如以上措施还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应做出停工、改变工艺等决定.4。

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价管理制度范文(3篇)

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价管理制度范文(3篇)

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价管理制度范文1、目的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财产的伤害和工作环境破坏。

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辨识额评价评价管理工作。

3、危险源辨识(1)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可分为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两大类.(2)常见危险、危害因素为易燃易爆物质、腐蚀和腐蚀性物质、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采光与照明等.(3)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要全面、有序地进行,禁止漏项,按规定以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及运输、建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措施等顺序和方面进行.(4)重大危险源辨识申报登记工作须按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一____)进行.4、评价方法(1)工作危害分析法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

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

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5、评价时机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6、评价准则采用风险度R____可能性L____后果严重性S的评价法,具体评价准则规定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等级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为加强安全管理,有效指导各生产岗位班组落实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消除或者减少危害,有效控制重大危害因素,降低安全风险,杜绝和减少各类事故隐患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合用于公司的所有车间、岗位、班组的所有活动,包括生产活动、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等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评价、分级、管控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882—202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或者健康伤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3.2 可接受风险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3.3 重大风险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3.4 危(wei)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者)健康伤害和(或者)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者行为,或者它们的组合。

注: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wei)险源可称为危(wei)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3.5 风险点风险伴有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者以上两者的组合。

3.6 危(wei)险源辨识识别危(wei)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3.7 风险评价对危(wei)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3.8 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wei)险源所伴有的风险进行定性或者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3.9 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范本

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范本

典型案例 案例 108
1.工作班成员应认真参加安全交底会,注意力集中,用心听讲,有疑问的要及时提出;
5.现场任务分工不明确导致事故。 如:任务分工没有责任到人,或作 业参与人不清楚分工容等
工作负责人现场 作业前考问
2.现场工作负责人工作交底后,由工作班成员本人在工作票(或指导书、交底卡)上履行签 名确认手续; 3.未参加现场安全交底会的人员严禁进入施工现场,新增工作人员须进行安全交底及确认后
故。如:工作时体力不支、神情恍
察、询问和检查 3.工作负责人发现作业人员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时,应询问、提醒,必要时更换合格的
惚、未穿全棉工作服等
1.1
人员要求
人员
2.作业人员业务技能不适合现场工 作要求,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如:误登杆塔、误碰带电设备等
工作负责人对 所有工作班成员 按作业性质合理 分工
3.特殊人员现场管理不严格,导致 人身和设备事故。如:对新参加工 作的人员、临时工、外协人员和外 单位承建工作人员等,未按要求进 行安全培训和现场告知
工作前,工作负 责人认真履行职 责
1.作业前应对临时工、外协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考试,方可参加工作。确保所有选派的工作 成员各项素质符合工作要求。 2.工作前,设备运行单位应告知现场电气接线情况、危险点和安全注意事项等。现场工作负 责人应进行全面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名确认手续
案例 3
..
..
..
序号 1.3
辨识项目 作业准备
..
..
风险辨识 容
辨识要点
典型控制措施
2.工作所需各类生产工器具、物料、 工作负责人工作
图纸资料等准备不充分,导致人身 前,认真进行机
和设备事故。如:工器具缺失、器 械、工器具等准

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作业指导书

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作业指导书

中科园智能网络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信息系统风险评佔•作业指导书1、作业目的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作业是我公司的主要服务内容之一,其口的是通过发现客户系统中的安全风险和威胁,对客户系统进行真实、可靠的安全评估,为客户信息系统的安全整改提供依据和建议,从而帮助客户切实改进自身信息系统,使客户系统顺利达到相关安全接入标准。

2、作业范围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作业的范用主要包括:2. 1信息系统用户访问针对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作业的主要依据和方法是对信息系统的用户访问,通过访问发现系统资产的重要性、操作方法、业务流程、依赖程度、受攻击情况、安全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管理机构设置以及管理状况等等。

2.2信息系统现场勘察针对信息系统的现场勘察作业,可以发现系统的物理安全环境、实际拓扑结构以及实际的管理状况,并可通过现场勘察验证资产信息和配置状况。

对于内网系统, 现场勘察过程中也可进行必要测试和验证作业。

2. 3信息系统远程测试针对信息系统的远程测试主要U的是通过远程方式,在时间相对宽裕的条件下通过善意扫描和渗透,测试客户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和安全程度,并提出适当报告和相关建议。

但远程测试并非每个评估作业项LI都必需的作业方式,除非经过用户许可或现实条件允许,否则不应采用远程测试方式进行评估作业。

2.4信息系统威胁分析通过人员访问、现场勘察、远程测试等途径,从客户资产识别、脆弱性识别以及威胁性识别三个方面出发,基于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完整性、安全性三原则出发, 根据资料对比、客户沟通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

2. 5信息系统评佔报告针对客户信息系统威胁分析结果生成评佔报告并附加安全整改建议。

2. 6信息系统安全演练信息系统安全演练的主要U的是基于作业员工的评佔素质出发,进行日常训练。

内容包括评估方法训练、测试技术训练、资料分析训练等等。

3、职责划分3. 1评估管理小组因为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佔丄作本身带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加强作业管理、重视客户沟通就必然成为评估作业首要的保障手段。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word资料12页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word资料12页

伊犁南岗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2011年8月1日发布2011年8月5日实施目录一、目的 (1)二、定义 (1)三、范围 (2)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3)1、组织机构 (3)2、职责 (3)五、评价准则 (3)六、评价程序 (5)七、评价方法 (5)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5)1.1 定义 (5)1.2 分析流程 (6)1.3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 (6)2、安全检查表法(SCL) (7)2.1 定义 (7)2.2 分析流程 (7)2.3 安全检查表类型 (8)2.4 安全检查表格式 (9)八、风险控制 (9)九、隐患治理 ............................................................................... - 9 -十、风险信息更新 ..................................................................... - 10 -为规范风险评价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有效辨识在生产、管理、服务、活动过程中存在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评定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合理划分风险等级,确定优先控制顺序,为安全生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在生产过程中识别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发生,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二、定义1、风险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者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2、风险识别应包括组织活动三种状态下有各种潜在的风险。

三种状态是指: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

作业活动、生产系统等连续长时间运行的工作状态,是正常状态。

在进行开车、停车、检修等临时性工作时,与正常状态有较大的不同,属异常状态。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东营市泰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二零一七年五月目录一编制目的 (3)二编制依据 (2)三编制要求、目标与原则 (4)四编制机构 (5)五编制程序 (6)六编制方法 (6)七危险源辨识(危害因素辨识) (7)八风险评价和风险分级 (17)一编制目的为落实省政府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要求,特制定本指导书。

指导书规定了公司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各项要求的指导性方法和实施建议,旨在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实现“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治理、精准管理、科学预防、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要求,使公司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提升公司本质安全水平,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本指导书适用于公司风险分级管控。

二编制依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公司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安办发【2016】10号)DB37/T-2882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2883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东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东营市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东安发【2017】4号)及其他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相关政策等要求。

三编制要求、目标与原则明确开展该项工作的严肃性和总体要求,以及开展该项工作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和坚持的原则,确保该项工作开展的长期性、有效性。

3.1总体要求:结合本公司特点,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公司风险实施标准化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有效推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工作,特制订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

2.成立组织机构公司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厂长、生产部长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分管负责人及各岗位人员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3.实施全员培训本公司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

4.编写体系文件公司建立了风险管控制度、作业指导书、风险点统计表、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等有关记录文件,确定危险源辨识、分析、风险评价方法及等级判定标准。

5.工作程序和内容5.1风险点确定5.1.1风险点划分原则5.1.1.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公司风险点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将风险点划分按照原料、产品储存区域、生产车间、装置、公辅设施等功能分区进行划分。

5.1.1.2操作及作业活动公司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作为风险点。

5.1.2风险点排查5.1.2.1风险点排查的内容公司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风险点统计表,见表6-7。

5.1.2.2风险点排查的方法风险点排查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等进行。

5.2危险源辨识5.2.1辨识方法5.2.1.1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控制程序(含表格)

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控制程序(含表格)

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控制程序(ISO45001-2018)1.0目的为建立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目标,实施有效安全运行控制和改善安全环境卫生,持续识别并评价公司各类生产作业活动及服务中的危害因素,进而评价其危险程度,科学的判定危险级别,分类分级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作业活动及作业活动风险评估。

3.0术语本程序采用ISO45001-2018的术语定义。

4.0危害(危险源)辨识4.1危害辨识主要内容有:a) 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b) 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c) 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d) 工序: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e) 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f) 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g) 特殊装置、设备:危险品库房等;h) 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i) 各种设施:管理监控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j) 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4.2危害类别按GB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及导致事故、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起因物、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危险/危害因素综合分为4大类,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5.4.2评价发生危害事故、事件旳也许性有多大,重点考虑危害发生旳条件(例如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发生)、现场有否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品、应急措施、监测系统、作业指导书、员工培训)、事件或事故一旦发生,与否能发现或察觉,同类事故此前与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旳频繁程度;
5.4.3评价风险。结合所辨别旳危害事件发生旳也许性及后果旳严重性,并决定其风险旳大小以及与否可以容忍旳风险;
5.8.2识别作业活动过程中旳危险、有害原因一般要划分作业活动,作业活动旳划分可以按生产流程旳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部门划分或者将上述措施结合起来进行划分。进入受限空间,储罐内部清洗作业,带压堵漏,物料搬运,机(泵)械旳组装操作、维护、改装、修理,药剂配制,取样分析,承包商现场作业,吊装等皆属作业活动。作业活动划分后,应填写《作业活动清单》。
5.4评价风险和影响
评价小组应对所识别旳危害事故、事件或环境原因加以科学评价,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也许影响旳最大范围,以便采用有效或合适旳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减少或控制在可以容忍旳程度,详细环节包括:
4)
5.4.1决定所识别旳危害及影响发生旳后果有多严重,重点考虑法律法规规定、伤亡程度、经济损失、环境影响旳程度大小、持续时间以及对分企业形象旳影响;
5.4.4对所识别旳不可容忍旳风险以及重大风险进行汇总,编制《重大风险信息登记表》。
5.5风险控制
一般及一般以上风险必须制定针对性旳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潜在事故旳发生。对各单位辨识、评价出来旳重大或不可容忍,单独制定管理、控制、改善方案,报企业审查。
5)
5.5.1风险控制措施旳内容
风险分值D=LEC。D值越大,阐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长安全措施,或变化发生事故旳也许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旳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容许范围内。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指对工作场所和相关活动中的危险源进行系统辨识,并评估其可能带来的风险程度的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存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防范。

二、目的本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份详细的指导,以便能够正确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三、步骤1.了解工作场所及相关活动:首先,学生需要了解所要评价的工作场所和相关活动的情况。

包括工作场所的位置、规模、业务类型等信息,以及所涉及的活动的具体流程和涉及的人员和设备。

2.辨识危险源: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工作场所和相关活动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这些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因素(如高温、高压等)、化学因素(如有毒物质、易爆物等)、生物因素(如病原体、细菌等)、人为因素(如操作不当、缺乏安全意识等)等。

3.评估风险程度:学生应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工作场所及相关活动的实际情况,对风险进行评估。

评估风险程度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

定性评估可以使用风险矩阵法,将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界定,确定其风险等级。

定量评估可以使用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出具体的风险值。

4.控制和防范措施:根据评估的结果,学生需要提出相应的控制和防范措施,以降低风险。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完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加强培训与教育等。

5.报告撰写:最后,学生需要将评估结果和相应的控制和防范措施整理成一份报告。

报告包括工作场所和相关活动的详细介绍、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估的风险程度、提出的控制和防范措施等内容。

四、注意事项1.要重视实地考察:学生应到实际工作场所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亲身观察和交流了解实际情况。

2.要慎重评估风险:在评估风险时,学生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基于科学依据进行评估。

切勿主观臆断或盲目估计风险值。

3.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和防范措施:学生在提出措施时,应考虑其可行性和实际操作性。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四篇)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四篇)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是组织内部的一项制度,其目的是为了规范风险评价工作流程,确保风险评价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的制度内容:1. 目的和适用范围: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适用范围,例如对某个项目、业务流程或组织整体进行风险评价。

2. 责任和权限: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和权限,例如风险评价的负责人、风险评价小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3. 评价方法和工具:介绍风险评价的方法和工具,例如风险矩阵、风险金字塔、故障树分析等。

说明各个工具的使用范围和操作流程。

4. 数据收集和分析:说明数据的收集方式和来源,例如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专家咨询等方式收集数据。

指导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以得出风险评价结果。

5. 风险等级划分和评价指标:明确风险等级的划分标准,并列举评价指标。

指导评价人员如何根据评价指标对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

6. 报告和沟通:规定风险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以及报告的提交和审批流程。

指导如何与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沟通,以便针对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

7. 更新和审查:规定风险评价的更新和审查周期,以及应进行更新和审查的情况。

例如,新项目启动、现有项目变更、内外部环境变动等。

8. 监督和纠正措施:明确对风险评价过程的监督和纠正措施,例如内部审核、外部审计、持续改进等。

阐明违背风险评价制度规定的行为将受到什么样的处罚或制裁。

以上是一个可能的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的制度内容,具体制度的内容可以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二)是指为了规范风险评价作业,并确保风险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组织制定的一套具体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指南。

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目的和依据:明确风险评价作业的目的和依据,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组织内部要求等。

2.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明确风险评价作业的组织机构,包括风险评价委员会、风险评价组织负责人和评价人员等,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责分工。

风险辩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制度范文(3篇)

风险辩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制度范文(3篇)

风险辩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制度范文一、编制目的全面识别项目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风险源,准确做出评价检测,为有效控制管理提供途径和方法。

二、适用范围1.本制度适用于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涉及所有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活动与过程。

2.安全科为本项工作的主控部门,负责本制度的编制、修订并予监督实施。

三、术语(一)风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二)风险源辨识识别风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三)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四)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的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五)可容许风险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安全生产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四、工作制度(一)职责____项目经理审核批准项目风险源清单及各科室、各施工队上报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2.安全科负责风险源综合监督管理,汇总项目部风险源清单,编制风险危险源台帐。

负责组织对风险源辨识评价成果、管理方案的审查。

3.各施工队负责对设备购置、使用、维护过程中的风险源进行监督管理,参加对项目上报的风险源辨识评价成果、管理方案的审查。

4.综合办公室负责办公区风险源的辨识评价及管理。

5.各施工队负责人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辨识辖区内的风险源并组织评价,编制、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二)工作程序1.风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时机____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之初和变更时。

1.2工程项目开工前。

1.3法律法规要求发生重大变更时。

1.4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职业病、财产损失或相关方重大投诉时。

1.5每年年初进行风险源辨识和评价更新时。

1.6施工工艺或条件发生重大变更时。

2.风险源辨识的过程2.1各科室、各施工队应指定风险源辨识人。

2.2各科室、各施工队指定的风险源辨识人应具有相应的辨识能力,并经过风险源辨识的专项培训。

2.3各科室、各施工队依据生产经营活动或服务过程,确定所管辖的作业活动。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二〇一目录1.规范性引用文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260号)《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年完整版)《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AQ3013《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该行业涉及的其他标准、规范、文件。

2.术语与定义危险有害因素:简称危害因素。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害因素辨识: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害因素并确定每个危害因素特性的过程。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和程度。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指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

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作业指导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作业指导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作业指导书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为了实现企业安全和事故预防管理的目标,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作业指导书,对企业安全事故预防管理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作业目的本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制定符合安全监管要求的风险分级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地进行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生产经营的持续发展。

三、作业原则1.以人为本,注重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做到安全文化教育全覆盖。

2.确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以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

3.实施科学的风险评估、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措施。

四、作业内容1.制定企业风险分级管理制度。

(1)安全生产文化培训:制定安全培训计划,为员工安排必要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2)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确定安全生产管理的各层级职责和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3)安全标准化建设: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贯穿全流程的安全标准化体系,使企业安全管控更为严格。

2.风险分级管控(1)风险评估:对从事的所有作业和生产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并将其分为高、中、低三级风险。

(2)分级管控:根据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和管理措施,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

(3)平稳换班:对高风险部门或岗位进行平稳换班管理,及时调整人员安排,面对高风险时刻做好备选措施。

3.隐患排查与治理(1)隐患排查:通过定期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潜在危险隐患,记录隐患信息和清单,及时处理。

(2)隐患治理:对发现的隐患,及时分级治理,采取相应措施消除隐患,确保生产过程中不再发生同类事故。

(3)隐患督办:对于发现的隐患记录和解决过程进行督办管理,确保隐患清零。

五、作业流程1.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2.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3.风险评估测算4.制定风险分级防范措施5.隐患排查6.制定隐患治理方案7.隐患督办六、注意事项1.秉承“安全第一”的原则,把安全管理工作摆在首位,使员工安全工作成为企业的重要生命线。

2024年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2篇)

2024年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2篇)

2024年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风险也与日俱增,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因此,建立和完善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对于有效应对各类风险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____年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以期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风险辨识1. 概述风险辨识是指通过全面了解和识别潜在风险源及其特点,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辨识和定性分析的过程。

优化风险辨识工作,将有助于事先发现风险和问题,从而在其发展成为实际危机之前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减轻损失。

2. 主要内容(1)制定风险辨识指南:明确风险辨识的目标、方法、流程和程序,指导各级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风险辨识。

(2)梳理风险清单:收集、汇总和编制各类风险清单,明确涉及的风险类型、特征和可能造成的损失,为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基础数据。

(3)开展风险调查研究: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各类潜在风险的具体情况、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

(4)建立风险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风险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发布,提高风险辨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风险评估1. 概述风险评估是对辨识出的各类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确定其可能产生损失的程度和可能性。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量化风险,为制定相应风险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主要内容(1)数据收集和处理:收集和整理与风险相关的数据,包括历史数据、现场采集数据、统计数据等,进行预处理和适当加工。

(2)风险分析方法选择:根据风险特点和数据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分析方法,如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风险矩阵分析等。

(3)风险评估指标确定:确定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风险程度、风险值、风险优先级等,以量化风险评估结果。

(4)风险评估模型建立:基于所选风险分析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风险评估模型,进行数据输入和计算分析。

(5)评估结果解释与应用:对评估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确定各类风险的优先级和风险控制措施,为下一步风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辨识与评价作业指导书
编制:______________ 201X年X月X日审核:______________ 201X年X月X日批准:______________ 201X年X月X日
风险辨识与评价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是整个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基础。

如何充分理解和正确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是体系完善与运行控制的关键环节,并直接影响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经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建立系统化的预防管理机制,消除事故和疾病隐患,严格控制各种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本作业指导书就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范围、方法、人员、程序作出了规定。

2适用范围
本工作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我公司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工作。

3、定义
危险源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可以是存在危险的一台设备、一套装置、一处设施或一个系统,也可是其中的一部分。

危险因素
是指能造成人员伤亡,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设备、装置、设施或系统造成慢性或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如作业场所、设备、装置、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等。

危险源辨识
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不但包括对危险源的识别,而且必须对其性质加以判断。

风险评价
评价危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存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

是针对存在的危险源的发生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分析,以确定这种危害是否可接受。

风险控制
指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4、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人员
风险评价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5、工作范围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人的不安全行为;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10、周边环境影响;
11相关影响等。

6、风险辨识过程实施
1)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
在列作业活动清单时,主要列出企业自身的作业活动,常规的作业活动如操作、巡检、维护等一般比较容易列出,值得注意的是异常和紧急情况时的作业活动也要列出,不要遗漏。

2)风险辨识的方法
辨识危害的前提是收集作业活动信息,作业活动信息通常可按照作业流程依次排出,包括:
①作业任务期限、人数、频次等;
②作业所涉及的机械、设备、电器与工具等;
③作业所接触到的物料形态、性质与作用;
④作业人员的素质水平;
⑤体系控制的作业文件;
⑥作业活动有关数据的监测;
⑦同类作业发生过的事故记录等。

然后,依据收集的作业信息,再按照前文提到的危害的四大类别,分别进行危害的细化辨识。

3)风险评价准则
(1)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准则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是L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和C (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用这三个因素分值的乘积D= L X E X C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值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也越大。

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别准则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定性表达了事故发生概率。

必然发生的事故的概率为1,规定对应的分值为10;绝对不发生的事故的概率为0,而生产作业中不存在绝对不发生的事故的情况,故规定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情况对应的分值为0.1 ;以此为基础规定其它情况相对应的分值,见下表:
事故发生可能性分值(L)
②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程度(E)判别准则
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受到伤害的可能性越大,相应的危险性也越大。

规定人员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分值为10,最小的分值为0.5,分值0表示人员根本不暴露危险环境中的情况没有实际意义。

具体打分标准见下表: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值(E)
③发生事故要可能造成的后果(C)判别准则
由于事故可能造成人员的伤害程度的规范很大,规定把需要治疗的轻伤对应分值为1,许多人同时死亡对应的分值为100,其他情况打分标准见下表,并可依据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应用插分法取值、赋分。

事故造成的后果分值(C)
④危险等级划分标准:
根据经验,规定危险性分值在20以下为低危险性;在70〜160之间,有显著的危险性;在160〜320之间,有高度危险性;大于320时,有异常危险性。

按危险分值划分危险性等级的标准见下表:
危险等级划分准则(D)
(2)人员、财产、环境影响评价准则
对人的影响判别准则
对财产的影响判别准则
对环境的影响判别准则
(3)风险辨识与评价表式样
7、风险控制的策划
风险的受控是保证标准化体系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保证标准化体系安全方针与目标的实现。

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措施需遵循下列原则:
①限制风险(可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或管理措施);
②将风险源与危害承受者隔离(可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或管理措施);
③消除危害或风险(通过工艺革新、技术改造或组织措施,从源头控制危害或风险);
④制定安全作业制度,包括制定管理性的控制措施来消弱危害或风险的影响;
⑤采用上述方法仍然不能控制残余危害或风险时,必须提供个体防护用品,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其得到使用和维护。

8风险信息更新
a)每年6月公司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隐患。

b)每年6月公司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效果。

c)在下列情形发生时公司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2)操作条件变化或工艺改变;
3)技术改造项目;
4)有对事件、事故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9、其它要求
(1)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重大风险,并制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2)评价出的重大隐患项目,应建立档案和整改计划。

(3)风险评价的结果由各单位组织从业人员学习,掌握岗位和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和控制措施。

(4)按照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风险评价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