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管理的差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管理的差异性-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中西方管理的差异性
摘要: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管理的差异,从中西方管理差异的表现出发,分析探究中西方文化深层的起源和根基,在管理规律、管理方式和管理技巧与艺术方面发现其不同之处,目的在于管理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中国标准与西方理论的管理上的内在融合。
关键字:管理差异性管理模式管理对象管理情理法
企业文化管理方式管理流程
正文: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管理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差异,由此产生了不同的管理方式和不同的管理心理管理,思想在各个国家的发展面对着各自的生产环境、社会背景、发展目标,会发生不同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结果,形成各自相对应的管理学说和管理模式与方法。
一、管理“整体模式”不同。
1.管理之“整体模式”差异的具体表现。
西方管理注重个性培养,以激发个体动机为主,满足员工个人需要为主。重视生产效率、科学制度、个人成就的管理风格。激励手段以强调物质的满足、鼓励创新与挑战。西方管理侧重于有奖有罚、分工明确、标准作业,很少开会动员、集思广益。中国式管理特点具有培养和重视员工集体主义精神和团体合作精神,激励方式建立在共同目标的实现,从而获得个人价值的体现和各类需要的满足。强调群体意识,协商共识,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集中式管理最为突出的表现是上传下达、层层动员,用动员会、誓师会等方式突显集体力量和智慧,统一思想、群策群力。
2. 管理之“整体模式”不同来源于中西文化的起源根基不同。
西方文化源于商业社会,属商业文化。商人“重利轻情”,于物于人都不易产生感情,他们对手中的货物产生不了农民对土地那样的深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稍纵即逝,不能长久,奉行个人主义的原则。因此形成了强调个人努力,用成功与致富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这必然导致对个人独立性和个人主义的尊重与互助精神的并存。管理激励手段同样以个人的物质激励为主。中
国传统文化源于农业社会,人和土地的关系密切,很少迁徙,人情味较浓。同时,人们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即认为人与自然、人性与自然性是有机统一的,遵循着同样的规律,“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所有万物和谐协作,都是构成宇宙和有机体的统一体的组成部分,它们所服从的正是其自然界的内在指令”“天人合一”包含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认识,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和谐统一文化的根源,是集体主义思想的基础。以上文化起源,形成了中国式管理特点的重人情管理、重集体主义思想培训、重和谐统一的企业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氛围。
二、管理“对象”不同。
三、1. 管理之“对象”差异的具体表现。
西方管理中“人性本恶”的管理思想让西方的管理者眼中的管理对象是对恶的管理。侧重于有奖有罚、分工明确、标准作业,西方企业管理认为人的发展价值大于物质发展,主张遵循组织平等的前提下发挥人的创造性,人本管理与科学管理相互补充和修正,人际氛围中以平等互利为突出表现。
与之相反,中国儒家文化中有一个重要的主张就是性善论,由此产生了一种由德引导为主的管理方式,因此,东方社会重人治、重感化;轻法治、轻惩戒。中国式管理侧重员工是可以教化的,管理对象是能被感悟的。关系和面子相对于法律法规对员工的约束力更强大。管理所关注的就是人际的和谐关系。
2.管理之“对象”不同来源于中西方文化对人性的解读不同。
西方文化强调人的“认知属性”和“自然属性”。西方管理中一直流行着经济人、社会人、文化人等人性假设,几种人性假设中更多地以个人需求的满足为主导思想。“经济人”假设主张多数人天生懒惰,厌恶工作,胸无大志,不愿负责,缺乏抱负,管理重点是提高生产率;“社会人”假设关心人的生活,利用物质的、精神的手段和方式激励职工,充分调动人的劳动积极性;“文化人”假设认为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是人格塑造的最核心因素,群体效率依赖于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着眼点在于管理模式的建构,与培育职工价值观念和树立企业形象这两方面的工作可说是同一事情。
中国文化注重人的“社会属性”和“道德属性”。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性”的解读
是以儒、道、佛思想为主线。中国传统人性论最具代表性的儒家思想承认人的可教化性,坚持人性是可塑的。既然员工的人性道德是可塑的,以“德”管理的思想让管理者关注企业文化对员工的道德教化作用,管理者自身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其身正,不令而行”。“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主要就是因为被自身利欲私好所困扰、左右着而不能自拔。
三、管理之“情理法”不同。
1. 管理之“情理法”差异的具体表现。
西方式管理重程序、重法理,其关注程度顺序是:法、理、情。不存在说情和关系管理,以管理国家的方式来管理企业和家庭。
中国习惯以管理家庭的方式来管理企业和国家,重态度、重情理,其关注程度顺序是:情、理、法;中国企业管理模式中传统权威主义是重要方向,“关系管理”和“人情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人际氛围,等级和权威在一定范围内是管理模式的主流,“三分做事七分关系”的思想在员工行为中不为罕见,感情管理和人情关系在企业中广为存在。
2. 管理之“情理法”不同来源于中西文化的伦理原则不同。
西方社会看重的原则是法律法制和市场规范。以商业文化为特点,各种行为以法律规范为准绳,人们对法律非常尊重,法律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婚姻、公众福利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美国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契约型关系基础上的,市场规范原则下,人们平等竞争,以成文的规定为行为原则,尊重法律和法规是主要的价值倾向。另一方面,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也正是法律法规的作用所在,如果某个人通过对法律条文和社会道德规范中相对不够完善的部分而获利,只为个人获利而妨害别人的利益自由,这就要求从另一侧面必须完善法律,来匡正每个人的行为,尽可能公平获利。所以,法律法规更加严密与精细,西方社会的法制建设才更加完善。西方伦理突出平等与尊重,相信个体的独立权利。等级观念较差,不太论资排辈、人人平等没有权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长中起不了多大作用。
中国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观主张:礼、忠、恕。建立在亲缘的感情纽带基础上的中国人更相信:为了达到整体的和谐和利益,而要克服和牺牲个人的私利和欲望。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论资排辈、绝对权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