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2020年《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精品版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我校对300多名学生、300多名家长和30多位教师问卷调查,发现在学习方面,60%的学生学习习惯不良;为人处事方面,50%的学生比较自私,做事缺乏责任感;守纪方面,40%的学生不遵守校规校纪;卫生方面,25%的学生不具备个人卫生意识和公共环保意识;自护、劳动方面,38%的学生胆小,不敢单独睡觉,缺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等。
对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们作了认真的分析:一是被调查的对象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孩子生活在蜜罐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私任性、丢三落四等;二是小学生是非观念模糊,加之一些传媒的负面影响,感觉好玩就去模仿,在有意和无意之中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惯;三是由于缺乏坚强的毅力,使本来有的好习惯转化成了不好的习惯。
比方说:相当一部分学生爱好体育活动,这本来是好习惯,但有怕吃苦,怕挫折的因素,不去参加体育锻炼,做起了温室里的花朵……坏习惯是“祸根”。
若不重视好习惯的培养,必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加深了我们对培养学生习惯的认识。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等。
《数学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健康安全地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愉快积极地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等。
一句话,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对于习惯的研究古已有之。
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内容详细】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我国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原则和主要内容,为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奠定了基础。
对于学校而言,"纲要"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对学生具体素质的培养,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少年儿童在成长中养成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法国学者培根也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
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从这个角度说,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我校学生家长较多是农村进城的打工者,文化素质和教育能力普遍较低,工作忙,教育孩子力不从心,难以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不少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存在许多不良习惯,如:不会问候教师、父母、长辈;不尊重他人,不会接待客人;自我中心,同学间缺乏宽容、谅解,常因小事闹矛盾、吵架、打架等,这些问题必须分析矫正,否则,会耽误孩子们一生。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
一旦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再想改正就难多了。
我们认识到好习惯的培养关系着学生一生的幸福,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是教育者的重要职责。
但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养成好习惯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而,经过讨论研究,我们拟订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能有效地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改善班级面貌,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二、课题的界定:本课题中所提及的学生,是指在本校就读一、二年级的学生。
“习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最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6篇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6篇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不能等同于科学家搞科学研究,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观察、分类、比较等等。
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学生很难重复体验科学家当年的科学发现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可能只涉及科学探究的一个要素或多个要素,学生需要探究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探究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
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科学探究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
探究式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合作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协作完成,凭借学生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
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大脑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
使学习内容有更强的内在联系、更容易理解,同时实现学生认知策略的发展。
所以学生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是将学生带入一个固有的套路中,而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素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多样化的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对于实现课改新课标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无疑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实用主义探究式教学理论杜威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探究式教学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开辟了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引起人们对学生主体性的极大关注以及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反思。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课题总结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课题总结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风气和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针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课题研究中,我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首先,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容易分心。
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持之以恒的培养。
其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中应该逐渐培养独立思考、自学能力,而不是依赖他人的指导和提供的答案。
家长和教师应该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寻找答案的能力。
第三,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提供一个适合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要有充足的学习用具和书籍,保持教室和家庭的整洁和安静。
精神环境要积极向上,鼓励孩子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第四,家长和教师要给予小学生恰当的学习指导。
家长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反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家长和教师要给予小学生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最后,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能力。
小学生的学习任务较多,时间安排紧凑。
因此,要培养他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并按计划执行。
这样既可以帮助他们高效学习,也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其他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综上所述,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
家长和教师要共同努力,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和指导,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
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低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结题报告
这样持之以恒, 不断强化训练, 使学生在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同时, 逐渐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
(4) 优化环境重培养。
校园是师生生活学习地方, 校园环境是丰富育人资源。构建优美、高雅教室环境, 做到整体布局、精心设计, 让每一面墙壁, 每一个角落都能发挥独特育人功能, 让师生在享受美丽环境同时, 陶冶情操, “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师生行为和思想。
做作业时, 特别是家庭作业拖拉, 耗时长, 做一会儿, “玩”一会儿, 不能一次做完, 效率不高, 做完后没有认真检查习惯, 包括考试也一样。
②认真倾听、做笔记习惯欠缺
上课能认真听老师讲课习惯是很好, 但许多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发言, 至于评价或补充意见就更谈不上,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往往只顾自己想发言, 而不听他人在说什么, 以至于自己站起来回答及前面某人回答一模一样, 他都浑然不知, 说明没认真倾听别人发言。
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21世纪教育首先应该关心人们如何在密切相关地球上求同存异,协力发展,进行有关人类共同生存基本意念教育,这其实是一种行为习惯教育。”对此,我们在内心产生了深深共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目睹了一届届学生成长历程,有成才了,有却走了歪路。这里面问题多多,原因种种,但有一点是共同:养成好习惯者成,染坏习惯者败。对教育而言,培养习惯是头等重要事。因此,本组成员选定了这个课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2)学校方面原因
学生在书写、倾听、预习、积累、作业、阅读等习惯方面存在问题, 跟老师教育也有直接关系。在调查中发现, 一些教师存在如下问题: ①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心中只装着教案, 没有注意调控课堂纪律, 没有采取有利措施引导学生参及学习活动, 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②有教师教法比较陈旧, 教学内容枯燥, 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没有确立, 课堂氛围不够民主、和谐, 致使部分学生思维不活跃, 发言不积极;③有教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出要求不明确, 学生不明白这种良好学习习惯内涵, 自然也不知道怎么做;④有教师不注意以身示范。⑤教师培养措施不多, 效果不是很好。
《农村小学生礼仪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的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内容摘要】目前,在校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追求分数,养成教育反而被淡化甚至放弃。
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内在素质、外在素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加强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
礼仪行为的养成必须从学生中抓起。
本课题从营造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教育氛围;对学生进行礼仪行为习惯的认知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发挥家长、社区的礼仪行为习惯的教育作用这四方面来阐述通过礼仪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礼仪行为习惯礼仪认知教育礼仪实践活动礼仪之花盛开礼仪之果累累《农村小学生的礼仪教育实践研究》研究报告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
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研究,使孩子们从小系统地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多年来,我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特别重视礼仪教育,特别重视对学生礼仪素养的提高,把礼仪教育贯穿于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2007年3月把学生礼仪习惯作为我校特色教育来抓,2012年3月,我校微型课题《农村小学生的礼仪教育实践研究》开题以来,学校更是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个个喜人的阶段性成果。
现将我校课题研究情况作一个汇报:一、课题研究前期工作:1、课题背景认识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且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家长文化水平较低,道德修养也不尽人意,许多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教育。
周边环境更为复杂,城区人口、农村人口、外来人口混杂,不少学生耳濡目染的是扑克、麻将、粗言秽语。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XXX课题组一、研究背景XXX健康教育是整个健康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
《XXX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实施,如何提高学生的研究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
素质教育论者都强调学生要“学会研究”。
既是“学会了”,也就形成了能力。
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
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研究惯,就不可能使学生的研究行为自动、历久地坚持下去,其研究过程就有可能中断。
研究过程一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本领了。
结合国教科文组织继《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之后,又发表了题为《研究:内在的财富》的专题报告,为21世纪教育提出了计谋性思绪与行动建议,指出“教育的任务是使每一个人(无例外埠)开展自己的才干和创造性潜力”,其中也强调这个目标“需要历久的努力才干实现”。
这也通知我们,学生要“开展自己的才干和创造性潜力”,就必须“历久的努力”坚持下去。
而要能够“历久的努力”坚持下去,就必须得养成良好的研究惯。
尤其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更需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使学生具有开拓和竞争意识,健全开放的人格,能够独立自主接纳他人,友爱宽容,健康文明,有积极向上的研究、生活方式和良好惯,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目标的实现最基础的根源在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应把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因此,我们的教育应与之相适应,让学生在研究生活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研究,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研究惯。
我校在就确立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这一研究课题。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中国古语曰:“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
国内外许多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
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地位。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因此,让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的学习方式,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是学生学业路上的助推器。
当今中国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之间的智力因素差异越来越小,学习的习惯等积极的个性特征日益重要。
目前,多数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有些家庭过度宠爱孩子,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较忽略;有些家庭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与管束,导致孩子学习习惯极差。
有些学生天资聪明,但课堂纪律散漫,注意力不够集中,常在课上摆弄东西,或是身在教室心在外;有的在家里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或是边吃东西边写作业;不愿去复习和查找学习资料。
在中国经济社会重大转型的今天,我校绝大多数学生的父母们都在为改变目前的经济现状而奔波劳作,部分家庭疏于对孩子的管理;我校又地处城**结合部,许多好玩事物都在极力诱惑着孩子以更多的精力去体验,因此,部分孩子对于学习是应付了事。
素质教育中一个极重要的方面——让孩子“学会学习”,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的。
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学习能力就比较低下,其学习效果就不会太好;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行为也不可能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界定与内容:“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本课题着重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和实验研究;2.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初步实验研究。
这几方面的研究重点是小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
小学生在这三方面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她们人格的健全发展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课题在如何做人、做事和学习具体化为一系列习惯,并通过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1、科研方法:本课题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
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
辅助方法是问卷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实验中依据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这种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知行统一,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
根据人本主义道德教育论,在实验中注重现实生活和儿童品德发展实际需要,激发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兴趣,注重发展儿童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
2、研究过程:第一阶段:开题(2011.4.5-2011.4.30)课题的准备阶段,搜集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理论资料,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学习了大量素质教育的理论,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跟踪记录。
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道德判断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加强了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的研究,对养成教育与我国的传统美德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
第二阶段:材料搜集与研究(2011.5.1-2011.5.31)实施课题研究阶段,积累研究资料,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跟踪纪实。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 课题研究背景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然而,当前我国很多学生存在学习习惯不好的问题,很多学生习惯于拖延、抄袭、死记硬背等不良的学习方式,导致学习成绩难以提高。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 课题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与策略,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3. 研究内容3.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进一步分析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因素,然后针对调查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和方法,并通过实验研究法验证其有效性。
3.2 研究步骤1.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确定本研究的目标和实施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具体流程。
2.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3.数据处理分析: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因素。
4.提出建议和方法:针对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学习习惯培养方法和策略。
5.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提出的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6.结果总结与论文撰写:总结研究结果,撰写结题论文。
3.3 实验设计本实验将在一所初中进行,选取初一学生30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人。
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实验组将进行学习习惯培养干预。
实验干预时间为2个月,其中第一个月进行训练,第二个月进行巩固。
实验组的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训练学生领会题意和积极思考:教学生如何仔细阅读题目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意识到只有发散性思考才能达到深刻理解。
2.训练学生科学记笔记:通过提高记笔记的质量和数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和技巧。
良好习惯养成结题报告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及意义:1. 时代发展的要求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日益发展的国内情况,学校学生的思想和其家庭情况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德育工作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用于今天的工作和对象,探究一种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学生变化的新的德育模式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面临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德育工作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的变化,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的有效进行。
2. 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要求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新时代的学校教育工作,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还要立德树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3.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要求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还未成熟,思维方式受外界影响大,可塑性强,分辨是非的能力水平还不够高。
因此,在他们平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稍不注意,不良行为及不良行为习惯就会轻易地在他们身上找到缺口而附在他们身上,出现了社会责任感不强、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不强、行为习惯不文明、拜金主义等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4. 基础教育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推进的客观需要课中学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就是要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培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引导学生的行为朝符合历史客观要求的方向发展,从而教会他们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本领。
因此研究当代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构成,探讨产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从学生主体出发,探究当代中学生心理,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发现、排除不良行为习惯,促使学校德育工作得到加强和改进成为本课题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而这也正是开展本课题研究深层次意义和价值所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1.课题研究目标使学生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探索出新时期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特点、主要方法和对策等,制定出一系列细致、有效的适合我校德育管理的规章制度。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培养学生良好研究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生良好研究惯的培养的研究》于2009年经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自课题实施以来,在学校领导和市局教科室的重视和支持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著名教育家XXX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惯。
”“教育的本旨是,养成能力、养成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新课改中也反复强调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培养终身研究的愿望和能力,培养良好的研究惯。
著名教育家XXX说:“好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在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研究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
而在非智力因素中,惯又占有重要的位置。
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促使学生自主自觉有效地研究。
多年的教学实践更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研究惯,是研究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从小养成良好的研究惯,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养,将来才能自觉地去研究,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研究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研究,而且对今后的研究、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研究的自信心和良好的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研究方法。
”然而,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轻惯的现象。
教师以知识为本位,疲于奔命,学生苦不堪言。
不良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要改变这一现状,一定要转变观念,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将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作为重中之重。
我校以理论研究为抓手,以培养研究惯为努力方向,开展小学生良好研究惯的培养的研究,实施素质教育。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说研究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研究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工作报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工作报告(天城小学课题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于2006年4月提出~预期研究时间两年~系万州区级课题。
两年多来~在区教科所、进修校的组织领导下~我们较好地完成了课题研究~达到了预期目的~从理论与实践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现将课题研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研究的背景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他的利息。
”而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的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国内外许多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
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地位。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因此~让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的学习方式~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学生由于家庭、社会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不善于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2.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3.习惯听老师讲~而缺乏主动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4.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根本做笔记的习惯,5.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6.不善于温故而知新~有的甚至没有复习的习惯,7.学习懒散~依赖性强~常常照抄作业~有的甚至经常不完成作业,8.学习往往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过程~缺乏探究问题、大胆质疑……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了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上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随意性很大。
年级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和过渡~学习习惯的年级特征不明显~没有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提出更高的要求~没有进行更严格的训练。
《小学阶段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158学习版一、问题的提出: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素来有着“礼仪之邦”的美称。
从西周的“国之大柄”到现代的“五讲四美”;从荀子的“国无礼而不宁”到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文明礼仪一直是我们华夏五千年文化的核心。
“虚席以待”“倒履相迎”“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的成语和典故,更是众口皆碑,广泛流传。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 “礼仪之邦”的美名响誉中外。
小学生是未来的公民,今天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养成,为明天成长为文明社会的公民打下基础。
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青少年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场所,所以文明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手段之一,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长期课题和任务。
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1、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
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并且已被列入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目前,在每个家庭只有1-2个孩子,家长狠抓孩子学习成绩,参加各级各类特长培训,养成教育反而被淡化甚至放弃。
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内在素质、外在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
加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文明行为的养成必须从小抓起。
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
这样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
2、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指出: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昌盛,世界的多局化,社会分工的多样化,使得国与国之间强调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地区与地区之间强调交流合作、协调发展,因此人类文明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更高层次的提升,社会对人的素质也有了新的要求。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中学生良好行为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中学生的良好行为惯养成成为了教育界和家庭关注的重点。
良好的行为惯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生良好行为惯的养成过程和方法。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学生良好行为惯养成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
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了解中学生良好行为惯的定义、特点和影响因素。
然后,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对一个中学进行了调查,以了解中学生现有的行为惯和对良好行为惯的认知。
最后,通过实地观察,观察了几个中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表现,分析他们的行为惯养成过程。
4. 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良好行为惯的养成与个体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家庭教育是中学生行为惯养成的基础,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对中学生的行为惯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教育则在学生日常生活和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学校的规范管理和良好的校风可以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此外,社会环境也对中学生的行为惯有着一定的影响,同伴关系和社会风气会对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5. 研究结论通过对中学生良好行为惯养成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中学生良好行为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 家庭教育对中学生行为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家长应注重培养中学生的良好行为惯。
- 学校教育在中学生行为惯养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学校应加强规范管理和校风建设。
- 社会环境对中学生行为惯的养成有一定的影响,社会应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6. 研究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家长要加强对中学生良好行为惯的培养,提供积极的家庭教育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实践。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讲,记忆力、意志力都比较差,有些要求往往讲过了他们
也不会记住。对于每一项内容,首先教给孩子们正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组
织练习,在多次的重复中强化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了提高,学生
注意学生各种行为习惯的表现,找出他们的共性和个性;针对其不良行为,指出缺点,分
析利害关系,研究设计教育活动方案,进行行动实施,对研究的设想及方案进行完善。
4、 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
法。
5、 文献法。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内容,阅读、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专著,增强课题研
种竞赛活动,有六名教师参加了德育案例评选活动。每位课题老师都认真撰写教育随笔并
及时上交。
(二)加强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切实做行了学
生实验初期的调查问卷并作出现状分析。制订学期的课题个人计划,并作好实验的准备。
2、针对本班学生所存在的具体问题,选择研究的方向。每个成员都根据自己确立的
47 31%B.、没有 100 66%C、经常乱写乱画 4 4% 14、你有没有
乱扔垃圾?A、 经常这样做 3 2%B、
没有这样做 83 55%C、
有时这样做 65 43% 15、你有参加危险的活动吗?A、 曾经有
42 28%B、
没有 72 48%C、
经常有 37 24%二年级
有乱扔垃圾?A、 经常这样做 3 2%B、
没有这样做 38 23%C、
有时这样做 123 75% 15、你有参加危险的活动吗?A、 曾经有 8 5%
B、
没有 147 90%C、
经常有 9 5%
2、实施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12月):组织参加课题论证会、课题实验培训
会,教师教育科研方法培训,开展课题研究,课题老师负责做好每一个阶段的观察记录及
阶段性小结,按计划进行具体的操作、实践和收集、积累、整理资料,形成阶段性的科研
成果。组织教师撰写养成教育科研论文、教育随笔,探讨习惯培养途径与方法。
本阶段采用的课题研究方法:
1、 调查法。调查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及家庭教育状况,通过调查了解学生以前受教
课前做预习准备的习惯吗?A、一直坚持 83 51%B、从来没有 7C、偶尔有
74 45%3、课堂上,你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吗?A、会 58 36%B、不会
47 28%C、有时会 59 36%4、你每天能按时交作业吗?A、能按时交
116 71%B、有时按时交 28 17%C、经常不按时交 70 12%5、你经常
究意识,学习相关课题。
本阶段课题研究过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适应新形势。
1、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课题方案,明确研究方向。
2、鼓励教师广泛收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
理论和先进的经验,以提高思想认识,借鉴他人成果,做好自学笔记。
3、组织教师参加外出培训活动,共有四名教师参加了德育研讨会。鼓励教师参加各
65 40%B、不能 9 5%C、 有时会违反 90 55%9、在校遇到老师,你
能主动打招呼吗?A、 能 43 24%B、 不能 12 7%C、 偶尔
71 43%D、 胆小,见老师就回避 38 23% 10、如果不能上课,你会
向老师请假吗?A、 会 158 96%B、 不会 6 4% 11、你有浪费粮
77 51%B、不能 4 3% C、在老师或班干部的督促下能 70 46%2、你有课
前做预习准备的习惯吗?A、一直坚持 78 52%B、从来没有 10
·103 C、偶尔有 63 42%3、课堂上,你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吗?A、会
60 40%B、不会 7 4%C、有时会 84 56%4、你每天能按时交作业吗?
使用文明用语吗?A、经常用 72 46%B、有时用 86 52%C、不用 6 2%
6、课间,你会在走廊追逐打闹吗?A、有时 56 34%B、经常 49 30%C、从不
59 36%7、你在家帮爸爸妈妈做事吗?A、经常做 83 50%B、偶尔做
65 40%C、没有 16 10%8.上课或聚会,你会遵守纪律吗?A、能
食的行为吗?A、 没有 38 23%B、 有时 64 39%C、 有 62 38%
12、用完水电,你会自觉关开关吗?A、.经常有 107 65%B、.偶尔有
39 24%C、.从不会有 18 11% 13、你有没有在桌椅上乱画A.、没有
132 80%B.、有过 17 10%C、经常乱写乱画 15 10% 14、你有没
A、能按时交 126 83%B、有时按时交 25 17%C、经常不按时交 5、
你经常使用文明用语吗?A、经常用 101 67%B、有时用 48 32%C、不用
2 1%6、课间,你会在走廊追逐打闹吗?A、有时 11 7%B、经常
3 2%C、从不 137 91%7、你在家帮爸爸妈妈做事吗?A、经常做
向老师请假吗?A、 会 105 70%B、 不会 46 30% 11、你有浪费
粮食的行为吗?A、 有 5 3%B、 没有 113 75%C、 有时有
33 22% 12、用完水电,你会自觉关开关吗?A、.经常有 92 61%B、.偶
尔有 5 4%C、.从不会有 54 36% 13、你有没有在桌椅上乱画A.、有过
赖与信任感,他们视老师为自己的教导者和指挥者,而且在其小小的心灵看来,教师是高
大的、无所不会、无所不能的。因此,钦佩、崇敬、爱戴之心油然而生。从而,他们就会
去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注重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带
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的同时,教师必须注重自身
61 40%B、偶尔做 84 56%C、没有 6 4%8.上课或聚会,你会遵守纪
律吗?A、能 16 64%B、不能 5 3%C、 有时会违反 50 33%9、在校
遇到老师,你能主动打招呼吗?A、 能 106 70%B、 不能 13 9%C、 偶
尔 22 15%D、 胆小,见老师就回避 10 6% 10、如果不能上课,你会
班级
人数一班二班三班四班164人41人41人4042人调查情况分析:
在调查中看出课前预习、追逐打闹、浪费粮食习惯有待提高。
学生问卷(前测卷)调查结果如下
问题 回答 人数(人) 百分比1、早晨到校:你能自觉早读吗?A、能
62 38%B、不能 9 5%C、在老师或班干部的督促下能 93 57%2、你有
组员:赵海英、郝静、陈茜、马爱玲、王翠萍、杨智华、高珊、李金慧(参加研究)
研究对象:1-2年级全体学生
一年级
班级
人数一班二班三班四班151人39人37人37人39人调查情况分析:
从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早读习惯、在楼道里追逐打闹、请假、乱扔垃圾的问
题最大。
学生问卷(前测卷)调查结果如下
问题 回答 人数(人)百分比1、早晨到校:你能自觉早读吗?A、能
方向,扎扎实实地在平时的工作中进行研究,组织课题活动,如有的教师认为家庭是人生
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更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和行为楷模。所以父母良好的行为可以为孩子树
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地接受。基于此,她定期召开家长会,征得家长的协助,形成
教育合力。 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对老师的依
的各种素质和修养,言谈、行为必须为人榜样,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更是重要。如果只对
学生讲这讲那,平时自己都做不到,会导致学生产生混乱认识,从而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
习惯的形成。
(三)教给方法,反复练习。
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的养
成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动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多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中所提及的学生,是指在本校就读一、二年级的学生。"习惯"一词在《现代汉 语词典》中解释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行为习惯是有意识、有目的培养的,由于重复而巩固下来并变成人类社会需要的,长时 间里逐渐养成的个人行为方式。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 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从心理上来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 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当你再遇到这类情景的时候,不用过脑子就会这样做。如果不这样 做,就会觉得很别扭。这说明行为已经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具有了自动化的作用。它不 需要人们去监督、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去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也就 是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学校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 行为。学校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表 现。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探索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 和方法。 2、通过课题研究,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08年9月--10月):撰写课题申请评审书;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成立 课题研究小组,初步调查、分析我校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确定研究课题,拟定开题报 告,修改制订实施方案。 负责:于萍校长(负责研究工作的组织协调) 组长:曲仁环 ( 具体组织开展研究工作) 副组长:孙璟婷(具体参与方案的制订,参与研究报告的起草、结题报告的撰写工作)
育的状况,学习活动现状,实际水平及成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2、 个案法。选择有代表性的个体学生进行建档分析。围绕教育活动,对其个体开展
纵深的研究,以寻求有效的教学措施。
3、 行动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行为、家庭情况,分析他们的心理障碍,
对反馈信息做出调整,制订出适合学生行为习惯的计划,探寻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