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方案(全套资料含6个附件附表)
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方案

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方案一、背景孕产妇是较为特殊的群体,由于生理上的变化以及孕期阶段特有的疾病发生风险,使得这一群体在出现并发症时,也可能面临较高的危险性。
因此,如何对孕产妇危重症进行准确评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方案,以提高对孕产妇危重症的识别和处理水平。
二、评审内容1.评估指标:根据孕产妇危重症的特点,结合临床实际,建议采用以下评估指标进行评审:(1)生命体征指标: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
(2)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指标等。
(3)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工具:采用重症评分系统(如SOFA评分、APACHEII评分)等进行评估。
2.评估方法:孕产妇危重症评估可以由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组成的评估团队进行,具体流程如下:(1)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年龄、孕周、病史、既往史等。
(2)评估生命体征指标:通过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以及进行病情观察,如皮肤颜色、有无出血等,判断患者病情的稳定与否。
(3)进行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等,以及感染指标。
(4)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采用重症评分系统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给予相应的评分,以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5)制订治疗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医疗团队应立即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三、评审流程1.评估团队成员确定:评估团队成员包括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根据需求确定具体人选。
2.确定评审时间和频率: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确定评审的时间和频率,如:重症患者每天评审一次。
3.收集评估数据:在评审期间,评估团队应收集患者的相关病史、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相关数据,并记录在病历中。
4.分析评估数据:评估团队应对收集的评估数据进行仔细分析,以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孕产妇危急病例评审实施方案

孕产妇危急病例评审实施方案
概述
该实施方案旨在规范孕产妇危急病例的评审流程,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评估和处理这些病例。
通过科学有效的评审,提高危急病例的处理效率和病患的生存率。
评审流程
1. 评审小组成立
- 成立由产科、妇科和___等专业医生组成的孕产妇危急病例评审小组。
- 评审小组每半年组织一次例会,以讨论和评估最近半年出现的危急病例。
2. 评审指标制定
- 评审小组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的相关标准和指南,制定孕产妇危急病例的评审指标。
- 评审指标应包括病例的病情严重程度、诊治方案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医疗操作的规范性等内容。
3. 病例评审
- 每次例会时,评审小组根据收集到的病例资料,进行病例评审。
- 评审小组成员应独立评估每个病例,将评估结果以数字化形式记录,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4. 评审结果分析
- 评审小组根据病例评审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 分析重点应放在病例中常见的问题、存在的漏洞以及改进的建议上。
5. 改进措施提出
- 评审小组根据评审结果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 改进措施应针对评审发现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方案。
6. 实施和监督
- 医院管理层应根据评审结果和改进措施,制定实施方案并确保其落实。
- 监督部门应定期对评审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提供必要
的指导和支持。
结论
通过孕产妇危急病例评审实施方案,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病例
的评估准确性和处理效率,从而提高危急病例的抢救成功率。
同时,通过实施改进措施,可以针对评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保障病患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方案

评审内容与流程(一)评审内容基本要点评审内容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基本要素得评审与医院管理其她要素两个方面,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得内容。
1、回顾医疗服务全过程针对评审对象所经历得每个医疗环节(从入院至出院),确定其环节中恰当或不恰当得医疗服务行为。
2。
原因/因素分析分析不恰当得医疗服务行为产生得原因,就是知识技能还就是管理水平问题。
3。
提出改进建议明确在医疗服务过程中需要改进得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与措施。
比如医疗管理规范得制定与完善,相关知识技能得培训以及医疗文件设计内容上得修改与完善等。
4、总结成功经验在病例审评过程中,不仅要找出存在得不足之处,同时要总结成功经验与好得医疗服务实践,表扬与鼓励正确得、规范得医疗行为,以便继续保持并给她人提供借鉴经验。
(二)评审流程与步骤“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流程”简称“评审流程”,内容丰富、涵盖了对危重孕产妇从入院至出院得医疗管理各环节因素。
它得使用不仅就是对专业知识技能进行评估,而且也就是对产科管理质量得检验、它就是指导各级评审专家组对所评审病例得每个医疗环节进行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全面细致得探讨与分析,避免专家在评审中因跳跃性与过度发散性思维而遗漏所需评审得内容或影响评审速度。
下面详细介绍改“评审流程”得具体内容、1。
医疗服务基本要素得评审1、1入院·当孕产妇到达医院时,她当时得状况就是否符合“孕产妇危重症筛选标准”?·到达医院后,在医生/护士首诊之前,就是否有延误情况?为什么?·从到达医院后至收住院期间有无延误?为什么?1、2诊断首诊时对病人状况得了解就是否正确、充分与全面?包括:(1)病人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就是否全面?为什么?(2)入院时即为危重症者,其以往相关就医情况(当时就医有无延误?诊断就是否正确?就是否给予相关处理?治疗就是否正确?就是否有延误?为什么?)。
·相关辅助检查就是否全面?包括:(1)就是否对所有必要得辅助检查开了医嘱?如实验室检查,B超、心电图等。
孕产妇死亡评审方案

孕产妇死亡评审方案一、背景介绍孕产妇的死亡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严重问题,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指标,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孕产妇的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孕产妇死亡评审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旨在识别并分析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及其与医疗服务的关联,以制定并实施预防和改进措施,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二、评审目的1. 识别和分析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和相关因素。
2. 评估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负责任机构的角色。
3. 制定和实施预防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4. 提高医务人员对孕产妇死亡的关注和警惕。
三、评审程序1. 孕产妇死亡的收集和报告a. 指定专人负责孕产妇死亡事件的收集和报告,确保准确和及时。
b. 建立孕产妇死亡的信息数据库,包括基本情况、死因、医疗服务信息等。
c. 指定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确保统一和标准化。
2. 孕产妇死亡的分类和分组a. 将孕产妇死亡事件按照死亡原因进行分类。
b. 将死亡相关因素进行分组,如疾病性因素、医疗因素、社会因素等。
c. 将不同类型的事件进行不同的分析和评估。
3. 孕产妇死亡的评估和分析a. 收集和整理有关事件的详细信息和数据。
b. 建立评估指标和标准。
c. 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
d. 分析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
4. 孕产妇死亡的评估报告和措施制定a. 编写评估报告,全面总结评估结果。
b. 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详细列出具体行动方案。
c. 指定具体责任人,明确时间表和实施要求。
5. 孕产妇死亡预防和改进监测a. 监测实施改进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
b. 定期进行孕产妇死亡评估,保持警惕和关注。
四、评审参与方1. 评审组成员:由医务管理部门、卫生监督部门、妇幼保健部门、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
2. 评审对象:涉及孕产妇死亡的医疗机构、相关医务人员、社区组织等。
3. 评审程序:评审组成员根据评审方案的要求,进行评审活动。
五、评审指标1. 孕产妇死亡率:对孕产妇死亡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孕产妇死亡率。
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方法及内容

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方法及内容第一节评审对象的筛选一、评审对象定义发生在医疗保健机构内,符合“孕产妇危重症鉴别标准”中任何一种危及生命状况的孕 产妇危重症病例均可考虑为评审对象。
二、评审对象鉴别标准多年来国际资料显示用于鉴别孕产如危重症病例的标准主要有三种: ①基于某种特殊的严重 疾病的临床标准,如子痫、重度子痫前期、肺水肿等;②基于干预措施应用的标准,如进入 1CU 治疗、需要立即切除子宫、需要输血等:③基于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的标准,如心功能 不全、肾衰竭等。
这三种方法在鉴别危重症病例方面各有优缺点。
为了便于数据收集的 统一性和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数据比较,综合考虑上述三种方法的优缺点,WHO 组织专 家于2009年制定了 “孕产妇危重症筛选标准”(详见表2 — 1) 表2—1孕产妇危重症筛选标准 临床症状及体征第二节评审内容和流程一、评审内容基本要点评审内容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基本要素的评审和医院管理其他要素两个方面,涉及以下四 个方面的内容。
1. 回顾医疗服务全过程 针对评审对象所经历的每个医疗环节(从入院至出院),确定 其环节中恰当或不恰当的医疗服务行为。
2. 原因/因素分析 分析不恰当的医疗服务行为产生的原因,是知识技能还是管理水平 问题。
3. 提出改进建议 明确在医疗服务过程中需要改进的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比 如医疗管理规范的制定和完善,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以及医疗文件设计内容上的修改与完善4. 总结成功经验 在病例审评过程中,不仅要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要总结成功经 验和好1 .休克2 .发绀3 .呼吸速率〉40次/分钟或者V 6次/分钟4 .少尿或无尿5 .礙血功能障碍6 .心搏骤停实验室检查1•氧饱和度V 90%持续60分钟及以上2. P aQ/Fi02 <200mmHg3. 肌酐》300 卩 mol /dl or > 3.5mg/dl4. 胆红素 >100mol /1 or >6.0mg/dl管理措施1 .持续使用血管活性药2 .因感染或出血行子宫切除术3 .输入》5U 的红细胞悬液或全血》1000ml 7.先兆子痫伴有黄疸 &子痫抽搐 9. 脑卒中 10. 全身性抽搐持续状态 11. 中度或重度昏迷 5. pH<7.1 6. 乳酸盐〉5mmol /1, (> 45mg/dl ) 9 7 .血小板减少(V 50x10 /L 或 <50 000/ i L ) 4. 非麻醉因素的气管插管 5. 急性肾衰竭所致血液透析 6. 心肺复苏的医疗服务实践,表扬和鼓励正确的、规范的医疗行为,以便继续保持并给他人提供借鉴经验。
危重症孕妇评审实施方案

危重症孕妇评审实施方案一、背景危重症孕妇是指在孕期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和护理的孕妇。
由于孕妇的生理特点和胎儿的存在,危重症孕妇的治疗和护理需要更加谨慎和细致,以确保母婴的安全。
二、评审目的制定危重症孕妇评审实施方案的目的在于规范危重症孕妇的评审流程,明确评审标准,提高评审效率,保障危重症孕妇的权益。
三、评审范围本实施方案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对危重症孕妇的评审工作。
四、评审原则1. 尊重孕妇意愿,保障孕妇知情权和自主权;2. 以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和健康为首要考虑;3. 评审程序公开、公正、透明;4. 评审结果应当客观、准确、合理。
五、评审流程1. 评审申请:医疗机构接收危重症孕妇后,由主治医师提出评审申请,申请内容应包括孕妇病史、诊断及治疗情况等相关资料;2. 评审组成:由医院专家组成评审组,评审组成员应包括产科、内科、麻醉科、护理等相关专业人员;3. 评审程序:评审组对危重症孕妇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情评估、治疗方案评估、护理措施评估等;4. 评审意见:评审组应当就危重症孕妇的治疗和护理提出意见和建议,确保评审意见客观、准确;5. 评审结果:评审组应当形成评审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评审意见、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
六、评审标准1. 孕妇病情评估:包括孕妇的病情严重程度、病情稳定性、对母婴的危害程度等;2. 治疗方案评估:包括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等;3. 护理措施评估:包括护理措施的有效性、适用性、安全性等。
七、评审结果应用评审结果应当作为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评审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以保障危重症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和健康。
八、评审效果监测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危重症孕妇评审效果监测机制,定期对评审结果进行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以提高评审效果和保障危重症孕妇的权益。
九、总结危重症孕妇评审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规范评审流程,提高评审效率,保障危重症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和健康。
孕产妇危重症病例评审实施方案

孕产妇危重症病例评审实施方案第一篇:孕产妇危重症病例评审实施方案危重症孕产妇评审实施方案危重症孕产妇评审是评价和改善产科服务质量的一种手段,可以作为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的补充,对降低孕产妇死亡和提高产科服务质量起到良好的促进效果,将孕产妇死亡控制工作前移。
根据省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工作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以便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整体提高我院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水平。
一、评审目的1、提高医务人员对孕产妇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干预和救治能力。
2、分析我院产科危急症诊治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改善产科服务质量。
3、建立和培养院级评审专家队伍,使产科危重症评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4、提高危重症幸存者的生存质量。
二、评审对象及评审时间每半年1次,对本院符合危重症孕产妇标准的病例进行评审。
三、成立危重症孕产妇评审专家组评审专家组成员应具有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且长期从事临床、妇幼保健工作。
由分管业务副院长、医务科主任、产科、ICU、感染、血液科、麻醉、护理、内外科等专家组成。
四、评审方法根据产科危重症诊断标准,筛选出产科危重症病例,对本院产科、妇科住院病人发生的产科危重症的医疗服务提供情况,依据评审流程进行调查。
每半年进行一次评审,每次进行不同类型的2份典型病例的评审。
五、结果应用及时总结每次评审结果,根据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整改措施,抄告相关部门和人员,并对原有制度进行完善和修正。
第二篇: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制度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制度一、设立孕产妇急危重症接诊及出诊登记本、孕产妇急危重症抢救登记本,转运与反馈登记本、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业务培训登记本等。
二、熟练掌握高危妊娠的基础理论,重点掌握妊娠及分娩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晚期出血、胎儿宫内窘迫、产科出血、休克、DIC、羊水栓塞、严重感染等)、妊娠合并症(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多脏器功能衰竭、外科合并症等)、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艾滋病以及新生儿急救的基础理论。
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技术评估方案(2023年版)

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技术评估方案为贯彻落实母婴安全保障制度,建立完善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保障危重孕产妇救治服务的及时性和安全性,提高孕产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和质量,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依据《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等规定,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2024年在全国全面启动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技术评估工作,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分级开展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技术评估。
到2027年,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技术评估机制。
以体系评估为抓手,引导各地进一步完善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强化孕产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提升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运行效能,持续提高母婴安全保障水平。
二、评估内容重点评估母婴安全保障工作成效、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构建运行情况,以及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管理情况,全面推进母婴安全五项制度落实落细落地。
三、评估方式(一)评估组织。
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省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进行自我评估,对辖区内地市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进行评估;地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地市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进行自我评估,对辖区内县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进行评估。
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县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的部分指标进行现场评估。
有条件的省份,可由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地市级和县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统一进行评估。
(二)评估指标。
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技术评估指标由工作成效、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构建运行、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管理等3个方面28项指标构成,相关评估指标根据工作推进情况适时动态调整。
我委组织制定《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技术评估指标》(详见附件)供各地使用,适时确定部分指标作为国家监测指标。
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结合实际,综合考虑当地妇幼健康信息系统建设等情况,适当补充部分评估指标,所补充的评估指标均不得要求医疗机构重复填表报数,不得增加需要现场评估的指标。
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各项评估指标的权重和赋值,研究确定各项评估指标的基准值或基准区间。
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方案

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方案评审内容和流程(一)评审内容基本要点评审内容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基本要素的评审和医院管理其他要素两个方面,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回顾医疗服务全过程针对评审对象所经历的每个医疗环节(从入院至出院),确定其环节中恰当或不恰当的医疗服务行为。
2.原因/因素分析分析不恰当的医疗服务行为产生的原因,是知识技能还是管理水平问题。
3.提出改进建议明确在医疗服务过程中需要改进的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比如医疗管理规范的制定和完善,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以及医疗文件设计内容上的修改与完善等。
4.总结成功经验在病例审评过程中,不仅要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要总结成功经验和好的医疗服务实践,表扬和鼓励正确的、规范的医疗行为,以便继续保持并给他人提供借鉴经验。
(二)评审流程与步骤“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流程”简称“评审流程”,内容丰富、涵盖了对危重孕产妇从入院至出院的医疗管理各环节因素。
它的使用不仅是对专业知识技能进行评估,而且也是对产科管理质量的检验。
它是指导各级评审专家组对所评审病例的每个医疗环节进行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全面细致的探讨与分析,避免专家在评审中因跳跃性和过度发散性思维而遗漏所需评审的内容或影响评审速度。
下面详细介绍改“评审流程”的具体内容。
1. 医疗服务基本要素的评审1.1 入院·当孕产妇到达医院时,她当时的状况是否符合“孕产妇危重症筛选标准”?·到达医院后,在医生/护士首诊之前,是否有延误情况?为什么?·从到达医院后至收住院期间有无延误?为什么?1.2 诊断首诊时对病人状况的了解是否正确、充分和全面?包括:(1)病人病史、症状、体格检查是否全面?为什么?(2)入院时即为危重症者,其以往相关就医情况(当时就医有无延误?诊断是否正确?是否给予相关处理?治疗是否正确?是否有延误?为什么?)。
·相关辅助检查是否全面?包括:(1)是否对所有必要的辅助检查开了医嘱?如实验室检查,B超、心电图等。
危重孕产妇评审-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在病情危重或发生变化时,是否有良好的医患沟通?
五、“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流程”应用 (二)评审流程具体内容 医疗服务基本要素的评审 4、护理、监测和随后的处理 对病人的护理记录是否恰当、全面
对病人的监测措施是否符合医疗护理常规
是否按医嘱执行监测
执行医嘱是否及时、准确
疗过错鉴定和处理依据 3、主要经治医护人员必须到场参与评审,以利于相关信息的补充、
深入探讨相关问题和及时获得改进产科质量的机会,同事鼓励其 他医务人员积极参与 4、参加评审的专家应接受评审方法的培训,熟悉评审流程,有利于 评审质量的保证。 5、事前做好评审资料手机与准备,选好评审病例,做好其完整病历 的复印,而不是病历摘要。
6、病人及其家属
经济能力(请标明哪些是病人及其家属可以支付的,哪些不是) 拒绝配合或不同意关键的处理(如病人自动要求出院,家属由于某种原
因拒绝手术、输血等)
五、“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流程”应用
(二)评审流程具体内容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需改进的具体措施)
评审过程最后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就是提出已知问题的解决方 法。这些建议必须结合每个医院的实际情况而提出。在评审小组 讨论中会提出许多具体的建议和意见,都应详细记录。在评审结 束后应把评审问题和结果告知所有参加本病例医疗服务的相关人 员,并在以后的医疗服务中和下次评审会时了解其医疗服务改进 情况。
③ 医务人员参与整个评审过程,为医务人员和管理者提供了一个交 流学习的平台,得到专家面对面的点评与指导,一些疑难问题得到 及时解答,效果好于一般的专业理论培训班
三、孕产妇危重症的定义:
WHO 2009年制定了统一的危重孕产妇判定标准。 在妊娠至产后42天以内孕产妇因患疾病濒临死亡经
XX省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方案(全套资料含6个附件附表)

XX省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方案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是由多学科专业人员应用“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流程”对在医疗机构救治的孕产妇危重症病例进行全程的回顾性分析、评审,直接快速获得充分、真实的医疗服务信息,增强多学科交流,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按照国家《孕产妇危重症评审规范》及《XX省孕产期保健工作实施细则》《关于加强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相关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孕产妇危重症救治水平,保障母婴安全,特制定本评审方案。
一、评审目的(一)分析孕产妇危重症在发生和诊治过程中存在的医疗服务和管理问题,总结成功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二)加强专家与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的直接交流,提高医护人员对孕产妇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干预和救治能力,规范孕产期保健和产科服务流程,有效降低孕产妇危重症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率。
(三)加强对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助产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与落实,提高管理层对产科服务质量管理的认识与重视,增强产科与其它相关科室的协作和应急能力。
(四)促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加强辖区内妇幼健康管理,为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提供依据,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改善产妇妊娠结局。
二、评审原则(一)保密原则。
参与评审人员不能将评审过程、内容、结论对外披露、传播。
(二)提升服务质量的原则。
评审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服务质量,评审结论不作为医疗事故、医疗过错鉴定和处理依据。
(三)多学科人员参与的原则。
评审专家组要涵盖不同专业领域,参与医疗救治的医务人员应该在评审现场,鼓励其他医务人员到场听评。
三、评审内容与流程(一)评审对象发生在设有二级以上产科的医疗机构、妊娠至产后42天内,妊娠风险评估为橙色和红色的病例或因妊娠并发症或和合并症导致孕产妇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的病例,且符合“孕产妇危重症病例筛选标准”(详见附件2)要求的病例。
(二)回顾分析孕产妇危重症医疗服务全过程对孕产妇危重症就医至出院的7 个环节(入院、诊断、医疗/管理、监测与随后的处理、出院、病历记录的信息、转诊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如孕产妇危重症到达医院后,医生接诊是否及时;孕产妇危重症诊断是否及时、正确;医疗处理是否恰当;护理、监测是否及时、正确;出院时间是否恰当;随访事宜是否向病人交代清楚;转诊是否规范等。
危重孕产妇评审方法

危重孕产妇评审方法引言危重孕产妇是指妊娠期、分娩过程或产褥期出现严重并发症或高危状态的孕产妇。
针对这一特殊群体,评审方法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危重孕产妇评审方法的重要性、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评审环节一、孕前评估1.危险因素筛查–年龄超过35岁或低于18岁–孕前存在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具有家族遗传性疾病史–孕产史异常,如多次自然流产、早产等2.检查项目–基本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心肺功能等–妇科检查:妇检、B超、宫颈涂片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糖等3.结果分析–根据筛查结果,将危险因素进行细化分类和评估等级–制定相应的孕产计划,指导孕妇进行个体化管理二、分娩评估1.产前准备–制定分娩方式:剖宫产、顺产或其他方法–配置必备设备、药物和人员:呼吸机、输血设备、急救药物等2.评估流程–监测孕妇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呼吸等–股骨头抬高试验:判断骨盆是否适合顺产–产程进展评估:宫口开张情况、宫缩频率等3.危急事件处理–出血控制: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和输血–心肺复苏:如遇到心脏骤停等情况–新生儿抢救:如新生儿窒息等三、产后评估1.产后监护–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监测–小便、大便等排泄情况的观察2.出血评估–估计出血量:通过血色、血块、带腥味等来判断出血量–排除子宫收缩不良:通过触诊来评估子宫收缩情况–针对性处理:给予药物、输液等治疗3.产褥感染评估–判定标准:产妇体温是否超过38℃连续3天等–相关检查:血常规、培养等–给予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实施注意事项1.专家团队的组建: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产科医生、护士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和治疗方案3.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保证信息的及时分享和传递4.定期进行评估方法的更新和改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结论危重孕产妇评审方法是保障孕产妇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手段。
孕产妇危重症评审

开展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实际上是把孕产 妇死亡干预关口前移,进行早期干预, 事前干预,从而减少死亡。
Part
03 如何进行评审
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内容
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流程(一)
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流程(二)
孕产妇危重症评审相关要求
请输入您的标题
评审时限:
(一)院级评审: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对达到《孕产妇危重症筛选标准》 的病例在出院或转出后1个月内进行评审,评审后两周内将相关资料(包 括病历摘要、完整病历复印件、评审记录、评审总结)上报至辖区妇幼保 健机构相关科室。如无此类病例,则要求每季度对急危重症孕产妇抢救病 例或者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孕产妇进行评审1次。
评审时限:
(三)市(州)级评审:各市(州)级妇幼保健机构每年2次, 筛选辖区内上报的孕产妇危重病例至少2例进行评审,并将评 审总结报告至辖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妇幼保健机构。
(四)省级评审:省妇幼保健院每年2次,筛选各市(州)级 上报的孕产妇危重病例至少2例进行评审,并将评审总结报告 至省卫生计生委。
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妊娠合 并内科病、羊水栓塞是导致孕产 妇死亡的前几位主要原因。
如果这些疾病在发展到危机生命之前能 被早期识别,得到及时和正确的治疗, 就可保障孕产妇生命安全,任何医疗过 程的延误都可导致其死亡或影响其生存 质量。
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意义
医疗机构开展评审,有助于产科质量的 改进,提高产科服务能力,从而有利于 减少医院内孕产妇死亡和危重症的严重 程度及医疗纠纷。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职责:
1.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具体负责实施本辖区内孕产妇 危重症评审工作。
2.督促医疗保健机构内开展评审工作,并定期组织辖区内 的评审工作。
3.根据评审发现的问题,组织专家组进行分析和研究,向 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相关建议。
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方案

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方案一、前言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是针对孕产妇在孕期、分娩过程中出现危重症情况的评估和处理方案。
该方案旨在及时发现和诊治孕产妇的危重症,降低孕产妇的病死率和残疾率,保障母婴的安全。
二、评审指标1. 孕产妇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
监测这些指标可以了解孕产妇的生命体征是否稳定,是否存在明显异常。
2. 孕产妇的意识状态:评估孕产妇的意识状态,判断是否存在意识障碍、昏迷等情况,以及其原因。
3. 孕产妇的疼痛评估:通过疼痛评估工具,了解孕产妇的疼痛程度,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镇痛处理。
4. 孕产妇的肢体活动:观察孕产妇的肢体活动情况,是否存在运动障碍或瘫痪等状况。
5. 孕产妇的尿量和尿液情况:了解孕产妇的尿量是否正常,尿液是否有异常,判断是否存在肾功能异常或尿路感染等情况。
6. 孕产妇的血液检查结果:评估孕产妇的血常规、生化指标等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感染、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
7. 孕产妇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观察孕产妇的B超、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器官损伤、出血等情况。
8. 孕产妇的药物治疗情况:了解孕产妇的药物治疗情况,包括用药种类、剂量和疗效等,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三、评审流程1. 收集资料:收集孕产妇的基本信息、病史、体征、检查结果等相关资料。
2. 综合评估: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对孕产妇的危重症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确定病情严重程度。
3.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4. 实施治疗:按照制定的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给药、手术等。
5. 监测疗效: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孕产妇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定期评估:定期对孕产妇的病情进行评估,判断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7. 完善记录:对评估过程、治疗方案和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为后续的评审提供依据。
四、评审团队1. 产科医生:负责孕产妇的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危重症孕妇评审实施方案

危重症孕妇评审实施方案一、前言危重症孕妇是指在妊娠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生命受到威胁的孕妇,需要及时评估和治疗。
危重症孕妇的处理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评审实施方案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
二、评审范围危重症孕妇评审实施方案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产科、重症监护室和急诊科,包括但不限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肾脏疾病等危重症孕妇的评审和抢救工作。
三、评审原则1. 以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尊重孕妇的意愿和家属的意见;2. 严格按照医学指南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评审和抢救,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3. 充分尊重孕妇的人格和隐私权,保护其个人信息不被泄露;4. 加强团队合作,提高医务人员的危重症孕妇救治能力。
四、评审流程1. 孕妇评审小组成员应包括产科医生、重症医生、麻醉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员;2. 对危重症孕妇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病史、实验室检查等;3.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监护治疗等;4. 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及时告知病情和治疗进展,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五、评审标准1. 根据孕妇的病情和孕周,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2. 评估孕妇和胎儿的生命指标,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3. 根据医学指南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治疗,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4. 定期对孕妇进行复查和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六、评审效果1. 提高危重症孕妇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2. 加强医务人员的团队合作和专业能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3. 提高孕妇和家属的满意度,增强医院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七、总结危重症孕妇评审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评审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评审和抢救,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救治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危重症孕妇的救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危重症孕产妇评审表(精编文档).doc

评审专家:
评审日期:
4、诊断评审要点:首诊时对病人状况的了解是否正确、充分和全面,相关辅助检查是否全面?诊断是否正确?做诊断的过程有无延误?是否对需要鉴别的问题给与了充分考虑?
5、医疗/管理/监测 评审要点:治疗原则是什么?是否符合医疗常规?手术前、中、后准备与对应措施、对并发症或感染的药物治疗、输血、终止妊娠时机是否恰当?病情转重是否有调整方案?
6、护理、监测和随后的处理:对病人的护理记录是否恰当执行医嘱是否及时、准确?
7、出院:出院诊断是否正确?出入院诊断是否符合?出院事项是否交代清楚?
8、病历记录的信息:病历记录是否完整?是否有各级医生的诊疗意见?
9、其他情况:从转诊、医务人员资格、设备、药物、组织管理、病人及家属经济能力分析。
10、提出需要改进的具体措施: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危重症孕产妇评审表
姓名 年龄 岁 孕 产 流 孕周 周
住址
分娩日期 分娩地点
入院诊断: 出院诊断
评审总结意见:
1、院外就诊情况:当时就医有无延误?当时处理是否正确?
2、转诊病人情况:转诊指征?时机?途中护送情况?是否通知上级医院?
3、入院评审要点:医生护士首诊之前,
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可编辑修改word版)

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一、医疗服务基本要素的审评1.入院•当妇女到达医院时,她当时的状况是否符合“危重孕产妇病例筛选标准” ?•到达医院后,在医生/护士首诊之前,是否有延误情况?为什么?•从到达医院后至收住院期间有无延误?为什么? 2.诊断•首诊时对病人状况的了解是否正确、充分和全面?包括:①病人病史、症状、体格检查是否全面?②入院时为危重症者,其以往相关就医情况(当时就医有无延误?诊断是否正确?是否给予相关处理?治疗是否正确?是否有延误?)•相关辅助检查是否全面?包括:①是否对所有必要的辅助检查开了医嘱?(如实验室检查,B超、心电图等)②是否做了所有必要的辅助检查?为什么?③是否所做的辅助检查是必须的?为什么?④做辅助检查和出结果报告时有无延误?为什么?•做诊断的过程中有无延误?为什么?•是否对需要鉴别的问题给予了充分的考虑?为什么?•诊断是否正确?如不正确,为什么?3.医疗/管理/监测•治疗原则是什么?是否符合医疗常规?为什么?•最初采取了哪些处理?这些处理是否恰当(如建立静脉通道并且保证了足够的静脉补液量?首次负荷剂量的硫酸镁应用等)?为什么?•其后的处理是否恰当(可能包括手术前、中、后准备与应对措施、对并发症或感染的药物治疗、输血等)为什么?•是否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为什么?•在病情发生变化或由非危重症转变为危重症:①原因是什么?是否适时评估?②是否进行危重症病例讨论?③是否调整治疗方案?④调整治疗方案后的处理是否适宜?为什么?•对必要的处理开医嘱时有无延误?(包括等上级查看病人的延误或对治疗措施必要性认识上的延误)•在执行医嘱时有无延误?(如以剖宫产为例,可将这个处理分为多个步骤:通知手术医生、通知麻醉师等其它人员、手术室接病人、术前准备.麻醉.手术等)为什么?•血制品应用有无延误?为什么?(配血、取血、输血的过程)•麻醉处理是否正确?(麻醉方式.麻醉药应用和计量、术中情况监测与处理等)•医务人员之间的病情交流有无延误?(如医生与护士或上级医生与下级医生或值班人员之间),为什么?•在病情危重或发生变化时,是否有良好的医患沟通?4.护理•监测和随后的处理•对病人所开的医嘱是否恰当.充分?(如护理级别、脉搏、血压、失血量.液体出入量等)•对病人的监测.措施是否符合医疗、护理常规?•是否按医嘱执行了监测?•执行医嘱是否及时.准确? 5.出院•出院诊断是否正确?•出入院诊断是否符合?为什么?•出院时间是否恰当?为什么?•出院后的随访事宜是否充分和清楚地向病人交代? 6.病历记录的信息•病历记录中的信息是否充分?是否准确?是否及时?•病历设置的项目是否完整?•病历记录是否完整?(请列出记录中遗漏的项目)•是否有各级医师的诊疗意见(包括查房、会诊记录、抢救记录等)7.其他情况(1)下级医院转诊病人的转诊情况(通过接诊医生/护士回忆和病例记录了解):•转诊指征是否适当?为什么?•转诊时机是否及时.恰当?为什么?•转诊时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是否有转诊记录?转诊记录包括哪些内容?•在上转的途中,有无医务人员陪同?•转诊前是否通知上级医院?为什么?•转诊交通工具是什么?•如果是急救车,车上急救设备配置?是否专科人员接或送病人?•转诊路途是否有延误?为什么?⑵可能还有些因素没有在以上内容中列出,将其列在“其他"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省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方案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是由多学科专业人员应用“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流程”对在医疗机构救治的孕产妇危重症病例进行全程的回顾性分析、评审,直接快速获得充分、真实的医疗服务信息,增强多学科交流,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按照国家《孕产妇危重症评审规范》及《XX省孕产期保健工作实施细则》《关于加强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相关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孕产妇危重症救治水平,保障母婴安全,特制定本评审方案。
一、评审目的(一)分析孕产妇危重症在发生和诊治过程中存在的医疗服务和管理问题,总结成功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二)加强专家与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的直接交流,提高医护人员对孕产妇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干预和救治能力,规范孕产期保健和产科服务流程,有效降低孕产妇危重症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率。
(三)加强对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助产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与落实,提高管理层对产科服务质量管理的认识与重视,增强产科与其它相关科室的协作和应急能力。
(四)促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加强辖区内妇幼健康管理,为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提供依据,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改善产妇妊娠结局。
二、评审原则(一)保密原则。
参与评审人员不能将评审过程、内容、结论对外披露、传播。
(二)提升服务质量的原则。
评审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服务质量,评审结论不作为医疗事故、医疗过错鉴定和处理依据。
(三)多学科人员参与的原则。
评审专家组要涵盖不同专业领域,参与医疗救治的医务人员应该在评审现场,鼓励其他医务人员到场听评。
三、评审内容与流程(一)评审对象发生在设有二级以上产科的医疗机构、妊娠至产后42天内,妊娠风险评估为橙色和红色的病例或因妊娠并发症或和合并症导致孕产妇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的病例,且符合“孕产妇危重症病例筛选标准”(详见附件2)要求的病例。
(二)回顾分析孕产妇危重症医疗服务全过程对孕产妇危重症就医至出院的7 个环节(入院、诊断、医疗/管理、监测与随后的处理、出院、病历记录的信息、转诊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如孕产妇危重症到达医院后,医生接诊是否及时;孕产妇危重症诊断是否及时、正确;医疗处理是否恰当;护理、监测是否及时、正确;出院时间是否恰当;随访事宜是否向病人交代清楚;转诊是否规范等。
(三)分析不恰当的医疗服务行为产生的原因对医疗服务的6 个影响因素(医务人员、设备、药物、医疗常规/治疗指南、组织和管理、病人及其家庭)进行分析,如医务人员的资质、技能、上下级之间沟通和管理,医疗常规执行是否规范,抢救设备、急救药品的配备是否完善,抢救组织工作是否有序,管理是否到位等。
(四)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评审专家对发现的问题结合每个医院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建设性改进建议,提出需改进的具体措施。
(五)总结经验总结好的医疗服务经验,推广行之有效的适宜技术和管理经验,便于其他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借鉴。
四、评审职责(一)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职责1.领导、组织、监督和协调本辖区内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工作。
2.组建辖区内孕产妇危重症评审专家库。
3.为辖区内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提供相关的经费保障。
4.将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做为产科质量管理和产科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对孕产妇危重症评审的管理及考核。
5.依据评审结果,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医疗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落实。
(二)各级产科质量管理机构(妇幼保健机构)职责1.在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本辖区内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2.逐级收集、审核本辖区孕产妇危重症病例评审相关信息,填写《孕产妇危重症病例评审汇总表》(附件5),与《孕产妇危重症病例评审工作总结》(附件6)及需要上级评审专家组复评的病例资料一同上报上级妇幼保健机构。
3.定期组织辖区内的评审工作,根据评审发现的问题,组织专家组进行分析和研究,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出建议。
4.撰写辖区内评审工作总结,报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上级妇幼保健机构。
5.针对评审中发现的重点技术问题,结合年度计划组织开展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三)设有二级以上产科的助产机构1.建立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制度,将孕产妇危重症评审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常规。
2.组建院内专家组,定期对院内孕产妇危重症病例进行评审,做好评审记录并建立评审档案。
3.指定专人负责收集院内全部孕产妇危重症病例信息,评审结束后填写本机构《孕产妇危重症病例登记表》(附件4)、《孕产妇危重症病例评审汇总表》(附件5),与《孕产妇危重症病例评审工作总结》(附件6)及需要上级评审专家组复评的病例资料一同上报辖区产科管理机构。
(四)评审专家1.接受评审方法培训,了解评审要求和流程。
2.在评审前认真复习评审病历,了解评审病历内容。
3.按照“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流程(见附件1)对孕产妇危重症病例进行全面评审。
4.对评审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改进建议,制定干预措施;为建立、完善和落实相关医疗保健服务规范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
5.省、市级专家除定期参加本级评审工作外,还应定期参与并指导下级助产服务机构的评审工作。
五、评审要求(一)评审时限1.助产机构内部评审。
助产机构内部评审原则上每2个月开展1次,筛选本机构救治的典型孕产妇危重症病例至少1例,在每年的2、4、6、8、10、12月的最后1周前进行院内评审。
2.县(市、区)级评审。
县(市、区)级评审每季度开展1次,选择本辖区助产机构评审的孕产妇危重症典型病例1-2份,在每年的3、6、9、12月的最后一周前进行评审。
可邀请省(市)级专家指导评审。
3.市(州)级评审。
市(州)级评审每半年开展1次,选择本辖区县(市、区)级评审的具有代表性的危重症孕产妇病例2-3份病例,在每年的6月、12月的最后1周前进行评审,可开展主题评审,可邀请省级专家指导评审。
4.省级评审。
每年1次,借助孕产妇死亡评审会议,选择本辖区市(州)级评审的危重症孕产妇病例若干,开展孕产妇危重症示范评审。
(二)成立危重孕产妇评审专家库评审组专家由当地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权威性的卫生管理、妇幼保健、妇产科、麻醉科、内科、外科、重症监护、护理等人员组成。
1.县(市、区)级评审专家组。
由辖区内副主任医师(或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组成,可邀请省、市级专家参加。
2.市(州)级评审专家组。
由辖区内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组成,且长期从事临床、妇幼保健工作。
可邀请省级专家参加。
3.省级评审专家组。
由辖区内主任医师职称人员组成,且长期从事医疗、妇幼保健和教学工作。
(三)评审组织助产机构应为评审专家提供完整的评审病历复印件,以便及时核实相关信息。
1.评审前(1)组建评审专家组。
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持从专家库随机抽取,每次评审会专家组成员应为单数,至少7人及以上,评审病例救治参与人员及相关人员同时参与评审。
(2)评审病例资料准备。
对筛选出的评审病例进行完整病历复印并提前送评审专家阅读,保证评审质量与效率。
(3)评审会场准备。
U型座位、多媒体设备、笔记本电脑、孕产妇危重症评审相关PPT教学课件,孕产妇危重症评审个案记录表(见附件3)、孕产妇危重症病例登记表(见附件4)、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汇总表(附件5)等。
(4)确定评审组长(主持人)与现场记录人。
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确定评审组长(主持人)与现场记录人,负责整个评审现场的组织与记录,组长在评审过程中能够引领专家按照评审流程、有序逐项评审。
2.评审中(1)参与孕产妇危重症病例医疗救治的医生简要报告病历,以便评审专家快速了解病历主要内容。
(2)在主持人的引领下,评审专家按照“评审流程”(见附件1)逐项与参与医疗救治的相关人员进行友好的、相互尊重的交流与讨论,分析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讲解与指导,纠正错误观念和医疗操作,帮助总结医疗服务中的成功经验、提出改进建议或相应的干预措施。
(3)记录人员记录专家对每份病历的详细评审意见,并填写孕产妇危重症评审个案记录表。
3.评审后(1)收集评审记录。
评审结束后,收集、整理每例病例的评审个案记录表。
(2)撰写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工作总结。
对所有病例的评审意见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形成辖区评审工作总结(模板见附件6),经评审组长确认后,上报本辖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一级妇幼保健机构。
(3)建立评审档案。
将评审会议资料如通知、签到表、专家名单、评审个案记录表(附XX省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内容与流程)、病历复印件工作总结等整理装订,归档备查。
六、质量控制(一)质控频次县(市、区)级每季度组织一次,市(州)级妇幼保健机构每半年一次,省级每年1-2次。
(二)质控方法可与妇幼卫生信息质控同时进行,逐级审核上报报表,并与危重孕产妇抢救登记本、分娩登记本、出入院登记本进行核实,发现漏报及时补报同时查看评审档案是否规范。
(三)质控指标与要求1.孕产妇危重症病例信息上报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达100%;2.孕产妇危重症病例漏报率≤1%;3.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档案完整规范(报表,评审通知、签到表、专家名单、评审个案记录表(附XX省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内容与流程)、工作总结等),无缺项。
附件:1. XX省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内容与流程2.XX省孕产妇危重症病例筛选标准3.XX省孕产妇危重症评审个案记录表4.XX省孕产妇危重症病例登记表5.XX省孕产妇危重症病例评审汇总表6.XX省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工作总结模板附件1XX省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内容与流程一、医疗服务基本要素的审评(一)入院1.当孕妇到达医院时,她当时的状况是否符合“孕产妇危重症病例筛选标准”?2.到达医院后,在医生/护士首诊之前,是否有延误情况?为什么?3.从到达医院后至收住院期间有无延误?(二)诊断1.首诊时对病人状况的了解是否正确、充分和全面?包括:(1)病人病史、症状、体格检查是否全面?病人状况的初步评估?(2)入院已有产科并发症/合并症或已为危重症者时,其以往相关就医情况(当时就医有无延误?诊断是否正确?是否给予相关处理?治疗是否正确?是否有延误?2.相关辅助检查是否全面?包括:(1)是否对所有必要的辅助检查开了医嘱?(如实验室检查,B超、心电图等)(2)是否做了所有必要的辅助检查?为什么?(3)是否所做的辅助检查是必须的?为什么?(4)做辅助检查和出结果报告时有无延误?为什么延误?3.诊断是否正确?如不正确,为什么?4.做诊断的过程中有无延误?为什么?5.是否对需要鉴别的问题给予了充分的考虑?为什么?(三)医疗/管理/监测1.治疗原则是什么?是否符合医疗常规?为什么?2.最初采取了哪些处理?这些处理是否恰当(如建立静脉通道并且保证了足够的静脉补液量?首次负荷剂量的硫酸镁应用等)?为什么?3.其后的处理是否恰当(可能包括手术前、中、后准备与应对措施、对并发症或感染的药物治疗、输血等)为什么?4.是否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为什么?5.在病情发生变化或由非危重症转变为危重症:(1)原因是什么?是否适时评估?(2)是否进行危重症病例讨论?(3)是否调整治疗方案?(4)调整治疗方案后的处理是否适宜?为什么?6.对必要的处理开医嘱时有无延误(包括等上级查看病人的延误或对治疗措施必要性认识上的延误)?7.在执行医嘱时有无延误(如以剖宫产为例,可将这个处理分为多个步骤:通知手术医生、通知麻醉师等其它人员、手术室接病人、术前准备、麻醉、手术等)?为什么?8.血制品应用有无延误(配血、取血、输血的过程)?为什么?9.麻醉处理是否正确(麻醉方式、麻醉药应用和计量、术中情况监测与处理等)?10.医务人员之间的病情交流有无延误(如医生与护士或上级医生与下级医生或值班人员之间或医生与麻醉师之间)?为什么?11.在病情危重或发生变化时,是否有良好的医患沟通?(四)护理、监测和随后的处理1.对病人所开的医嘱是否恰当、充分(如护理级别、脉搏、血压、失血量、液体出入量等)?2.对病人的监测、措施是否符合医疗、护理常规?3.是否按医嘱执行了监测?4.执行医嘱是否及时、准确?(五)出院1.出院诊断是否正确?2.出入院诊断是否符合?为什么?3.出院时间是否恰当?为什么?4.出院后的随访事宜是否充分和清楚地向病人交代?(六)病历记录的信息1.病历记录中的信息是否充分?是否准确?是否及时?2.病历设置的项目是否完整?3.病历记录是否完整(请列出记录中遗漏的项目)?4.是否有各级医师的诊疗意见(包括查房记录、会诊记录、抢救记录等)?(七)其他情况1.下级医院转诊病人的转诊情况(通过接诊医生/护士回忆和病例记录):(1)转诊指征是否适当?为什么?(2)转诊时机是否及时、恰当?为什么?(3)转诊时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4)是否有转诊记录?转诊记录包括哪些内容?(5)在上转的途中,有无医务人员陪同?(6)转诊前是否通知上级医院?为什么?(7)转诊交通工具是什么?如果是急救车,车上急救设备配置?是否专科人员接或送病人?(8)转诊路途是否有延误?为什么?2.可能还有些因素没有在以上内容中列出,将其列在“其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