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易经与文化
「周易篇」03-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周易篇」03-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叫做:国学易经,「易经」和「国学」经常都会同框出现。
易经我们就不解释了,国学乃一国之学,是能担得起国之重器之学问,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中国传统文化。
那么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它们到底有什么关系?何谓传统文化什么是易经,在前面的章节已有做介绍,这里来看看什么是「传统文化」,它有一个比较官方的解释: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简单理解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决定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三观。
它是我们的祖先,探索人与人相处,人与自然相处,这一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这些都镌刻在我们的文化基因中,我们的基因来自父辈,父辈的基因承自祖辈,祖辈的基因源于三皇五帝。
“文化”这个概念,在中国典籍中,第一次是在《易经》中提到的,“贲卦”彖辞中是这样说的:「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字面意思就是:日月交替,天行不息,这是天文;常变常新,日久成俗,这是人文。
观天象,而知道四时变化,观人事,而可以教化群生。
这就是“文化”,将天地之道,人事之道,总结下来,传于后世,教化世人。
而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在有起源,有发展,有沉淀,有岁月风霜的基础上,大浪淘沙后留下的精华。
它与时俱进,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给每个历史阶段的人们,都能提供养分。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我们文化长河中的主角《易经》。
文化长河中的主角按神化传说,我们人都女娲造的,正经讲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
我们的文化是从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是那里传下来的,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被称为华夏大地,中国的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地处中原,所以我们又叫中华儿女,华夏子孙。
要去寻找我们文化的根源,那么就要弄明白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主画了这张关系图,来帮大家梳理一下,从盘古开天辟地,到诸子百家争鸣的文化传承过程:红色部分为权力传递方向,虚线省略中间亲缘人物盘古时代「盘古」:盘古,是中国神话中的创世之神,开天辟地,化生万物。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易经》及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班级:11级电子信息工程(专升本)班级代号:119441姓名:赵林旺学号:1109634006泰卦在《易经》的卦序中“泰”列第十一卦,是由“坤”卦演化而来。
在“坤”宫第四卦为“泰”卦所在的位置,“泰”卦达到了阴爻与阳爻的平衡。
泰卦上坤下乾,天下地上,乃天地交通、阴阳和畅之象,故名泰卦。
泰大通也。
内乾“健”而外坤“顺”,这其中以阳刚主导于内,则阴柔听命于外,这样的一种格局就很吉祥,而六爻上下交流自然感应所以亨通。
泰卦以上下大通为象,阴居上而求乎下,阳居下而应乎上,上下相应相通。
泰者,君子之道大行也,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故亨通无碍也。
然泰久必否,此为天理之必然也,故处泰之道,当居安思危,常守正固,修人事以胜之,则可保其泰也。
世之小人不可胜尽,必欲迫而逐之,使之穷而无归,其势必至于争,争则胜负之势未有决焉,故独安夫“泰”,使君子居中,常制其命;而小人在外,不为无措,后君子之患无由而起,此“泰”之所以为最安也。
卦意:第11卦地天泰(泰卦)应时而变象曰:学文满腹入场闱,三元及第得意回,从今解去愁和闷,喜庆平地一声雷。
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坤)相叠,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阴阳交感,上下互通,天地相交,万物纷纭。
反之则凶。
万事万物,皆对立,转化,盛极必衰,衰而转盛,故应时而变者泰(通)。
事业:坚持由小而大,循序渐进的原则,事业已达到顺利的境地,更应小心从事,居安思危,积极寻求、开拓新的事业,方可继续前进,若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必遭失败。
经商:顺利。
务必注意市场动向,开拓新的领域,展开新的竞争。
为此,密切与他人的合作,争取各方面的帮助,但需谦虚谨慎,警惕巧言令色的小人。
求名:具有成功的条件,但一定得更加努力,刻苦追求,最忌聪明反被聪明误。
外出:一帆风顺。
婚恋:美满姻缘。
谈恋爱却不可不认真对待。
决策:吉祥如意。
适应能力强,各项事业能成功。
能谋善断,长于人际关系,能团结他人共创业绩,灵活机动,很能适应形势的变化,不断向新的领域迈进。
学习易经的感悟(精选10篇)
学习易经的感悟(精选10篇)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典籍,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根基”。
通过学习易经,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和智慧。
在我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感悟到了易经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
本文将精选十篇感悟,与大家分享。
篇一:易经的智慧易经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它包含了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学习易经可以帮助我们触类旁通,从中获取启迪,指导我们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篇二:易经的养生之道易经不仅仅涉及哲学思考,还包含了养生之道。
其中蕴含的阴阳五行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调和身心,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通过学习易经的养生之道,我们可以增强体质,更好地抵御外界的疾病。
篇三:易经与人际关系易经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提供了对人际关系的独特见解。
它告诉我们要先修身,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才能处理好家庭、工作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学习易经,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与他人的和谐相处。
篇四:易经与领导力易经中的“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对于领导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易经强调了领导者应当站在更高的层次,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机遇与挑战。
通过学习易经,我们可以培养出卓越的领导能力,更好地引领团队取得成就。
篇五:易经与创新思维易经不仅是一种智慧的积累,也是一种创新思维的开启。
其中的卦象和变爻,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多维度的思考方式。
在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中,学习易经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路,寻找更多可能性。
篇六:易经与文化传承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易经通过千百年来的传承,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学习易经,我们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继承优秀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
篇七:易经与人生哲学易经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人生哲学,帮助我们认识自我,思考生命的意义。
通过学习易经,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人生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前行。
篇八:易经与情绪调节人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学会调节情绪意味着更好地掌握自己。
易经中的阴阳五行思想,提醒我们情绪的平衡与和谐。
传统文化易经的象数理
一、《易经》的起源及历史对一部流传六、七千年的书,要追溯它出于何年何月,作者何如,恐怕不是一件寻常之事。
但对于像《易经》这种震动世界的宝典,人们去追溯它,考证它,以便找出更能破译宝籍的理论依据,情之所钟,自然无可非议。
于是千百年来,无数学者穷经皓首,花毕生的精力去论证它、考究它,追踪其具体成书年月,论证谁是《易经》的作者,许多学者对孔子说的一句话“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曾引出大规模的争论,如清朝康有为引经据典地对孔子《论语》中的这句话一再提出质疑,便是一例。
笔者认为,今天我们重视易学,不仅仅是要追踪其根源,更重要的是要如何使《易经》得以发展运用,《易经》虽起源于华夏,却迟迟不能昌盛于华夏,使中华瑰宝无法发展和传承,不能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困,犹如空中楼阁,即使再优秀,也不为民之所受。
人类生存和发展中面临着数不清的困难,需要科学的指引,发展预测学是人类良好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否则,盲目的生存和发展,难以踏上健康发展之路。
对于《易经》的起源。
历代流传下来一些传说。
《易经》一书,最早由伏羲氏创立先天八卦,到周朝周文王(西伯侯姬昌〉改变了伏羲氏的坐标系,创立了后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并写了每一卦的卦辞,历史上称为《周易》。
这也可以说是最早的《易经》。
至于《易经》中的系辞按当代大易学家刘大钧教授考证了很多历史资料,得出的结论是,《系辞》成书于老子以后,庄子以前,而《彖传》、《说卦》、《文言》等文也应在庄子以前。
《文言》早于《系辞》,《彖传》早于《文言》,《大象》早于《彖传》,《说卦》早于《系辞》也早于《彖传》和《大象》。
中山大学杨维增教授认为,《周易古经》成书于殷周之际。
这是一部占筮书,通过一定的筮法起卦和占断,即利用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丫如)的变化来预测吉凶。
这标志着古人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力量,由迷信转向科学的人类觉醒,是科学与迷信相混淆的一种认知体系。
春秋战国的大圣人孔子及其弟子们熟读《周易古经》,创作《周易大传》,把蕴藏在占筮之中的哲理提升上来,并且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周易》成为一本关于宇宙和人类的充满伟大哲理的书,标志着哲学从神学中脱胎而出的人类新觉醒。
国学易经知识大全
国学易经知识大全一、易经简介《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哲学典籍,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阴阳五行为基础,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各种现象的观察和总结,阐述了一种独特的宇宙观和道德观。
同时,《易经》还具有占卜和预测的功能,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易经的起源与发展《易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占卜活动。
在殷商时期,人们通过观察天象、卜筮等手段来预测吉凶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占卜的理解逐渐深化,开始从哲学角度思考宇宙和人类的关系,从而形成了最初的易学思想。
周朝时期,易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易学家,如孔子、老子等。
他们的思想和理论为易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易经的体例与构成《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经》是全书的主体,由六十四卦组成,每卦包括卦辞、爻辞和象辞。
《传》是对《经》的解释和发挥,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
其中,《彖传》解释六十四卦的卦辞,《象传》解释六十四卦的象辞,《系辞传》则对全书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四、易经的宇宙观《易经》认为宇宙是由阴阳两个对立面构成的,万物皆由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变化。
它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人与宇宙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同时,《易经》还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互联系的,强调在时间和空间中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
五、易经的道德观《易经》注重人类的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
它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主张人们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标准。
同时,《易经》还提倡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对社会和谐和人性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易经的占卜与预测《易经》具有占卜和预测的功能。
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卜筮来预测吉凶祸福。
《易经》通过阴阳五行、八卦等原理,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各种现象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占卜和预测体系。
同时,《易经》还强调了人的主观努力和客观规律的相互关系,认为占卜只是一种参考,关键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和选择。
用《易经系传》和儒家文化解读企业家文化
孔子在 易经系传 中谈 出了自己对
,
就是引导人们以一种善 良的心态去 炼
易经 的理解, 通过对 易理) ) 的解读 做事。 人在一生中总会被各种各样 的 “ 欲 和延伸, 结合 自己人生的阅历, 从历史的 望” 所包围, 有欲 必有所求 。 所有 的追
发展上 , 从世问万物万事的变化中总结 求, 其终极的目的都是为了I 为什么 央乐。
是为了 “ 物欲” 私欲 ” 最终不会有长 人、 、“ , 自己与系统相互依存的关系。 做事的
说到企业家文化, 离不开企业领导人 久的快 乐。 要么只考虑 自 要么消极地依赖 己, 只有为团队追求、 为社会追 时候, 的素质修养。 近年来, 中国在改革开放过 求、 为众生追求, 将己之欲求融入其中, 于社会。 程中, 引进了国外大量的先进理论, 许多 才能乐此不疲 。 所以, 如果说 素质是建 成功的人就其思维认知而言, 一定是
诚如庄子所言 “ 水之积也不厚 ,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风之积也 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因此 , ”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必然是一 个不断学习、 不停反思 不断提高自己的人。
易经 在卦、 爻辞中对结果的判定
孔子在 “ 系传” 中说 : 一阴一 阳之谓 “
“ 水之积也不厚 ,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有几种现象 : 凶、 、 吉、 悔 吝和无咎。 孔子 道。 因为 “ ” 继之者善也 , 成之者性也,
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因 ”
在谈到无咎时曾评论:‘ 咎者, 善补过 仁者见之谓之仁,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必然是一个不断 智者见之谓之智。 所 此, ” 也。 反思是一个具有高素质的企业 家 以应该 “ ” 显诸仁, 藏诸用” 能够兼容并 学习、 , 不停反思、 不断提高自己的人。 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之一。 人要善于反 蓄就能够很好的平衡 “ 阴阳” 事 隋有正 。
易经——精选推荐
易经《易經》是中國最古⽼的⽂獻之⼀,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易》事實上是集合了古代的《连⼭》、《归藏》和《周易》[1],但《连⼭》和《归藏》已經失传。
《易經》以⼀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變易,表現了中國古典⽂化的哲學和宇宙觀。
它的中⼼思想,是以陰陽兩種元素的對⽴統⼀去描述世間萬物的變化。
廣義的《易》包括《易經》和《易傳》。
《易經》分為《上經》三⼗卦,《下經》三⼗四卦。
由于《易經》成書很早,⼤約在西周時期,⽂字含義隨時代演變,《易經》的内容在春秋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懂,因此春秋戰國時代的⼈撰寫了《⼗翼》,⼜稱為《易傳》,以解讀《易經》。
普遍認為《易經》最初是占⼘⽤的書,但它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醫學、天⽂、算数、⽂學、⾳樂、藝術、軍事和武術。
⾃從⼗七世紀開始,《易經》亦被介绍到西⽅。
名字的由來《周易》⼀名有幾種不同的解釋。
「周」,東漢鄭⽞《易論》,認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無所不備,周⽽復始。
⽽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認為「周」是指岐陽地名,是周朝的代稱。
有⼈認為《易經》流⾏於周朝故稱《周易》,亦有⼈依據《史记》的記載「⽂王拘⽽演周易」,認同《易經》乃周⽂王所著。
然⽽在幾種較早期的⽂獻,例如《論語》、《莊⼦》、《左傳》卻只稱《易經》為《易》,「周易」之名最早⾒於《周禮》;然⽽《周禮》的年代,學者還有爭議。
所以,就⽂獻⽽⾔,「周」應該是後來加上去。
若以《周禮》的系統來看,《三易》的名稱皆無朝代名,所以《周易》的「周」解釋為「周普」和其它兩種占筮書,⽐較能夠相應。
然⽽夏代是否有《連⼭》、商代是否有《歸藏》也都還是問題。
兩書很可能也是「古史積累說」所⾔的現象。
所以⽐較肯定的是,《易經》或《周易》原來只稱為《易》。
「易」,也有幾種解釋:1. 易由蜥蜴⽽得名,為⼀象形字,此說出⾃許慎《說⽂解字》;⽽蜥蜴能夠變⾊,俗稱「變⾊⿓」,所以「易」的變易義,為蜥蜴的引申義。
2. 必须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为条件。
国学经典《周易》简单介绍(精选)
1.国学经典《周易》简单介绍《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
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
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
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
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2.《周易》成书时间成于西周顾颉刚关于《周易》卦爻辞制作年代的考证结论,认为周初作。
李学勤也认为顾颉刚此文“推定经文卦爻辞‘著作年代当在西周初叶’”,“为学者所遵信,可以说基本确定了《周易》卦爻辞年代的范围,是极有贡献的”。
成于战国大多学者认为《易传》成书于战国。
易传的成书问题,自欧阳修《易童子问》与苏轼之后,数百年来已经罕有人再信是孔子所做了,钱穆、顾颉刚、冯友兰、郭沫若、李镜池等等海内外的学者名家均断定司马迁《史记》的说法不足信。
其称易传为孔子所做,若非司马迁之误,就必是汉儒刘歆所伪窜。
根据《易传》的内容来看,应是在孟子、荀子的性命天道之学出现以后的作品,有明显的黄老道家与阴阳家色彩。
成于西汉顾颉刚根据箕子和康侯两条卦爻辞,指出《周易》卦爻辞为文王所作的传统说法不可信。
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本经典著作,它对中国文化与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哲学思想
易经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篇章,它包含了关于自然、人类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易经的核心思想是阴阳五行,这些概念贯穿于中国哲学的各个领域,例如道家、儒家和佛家等。
## 文学艺术
易经的文学价值在中国文学艺术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文学作品都融入了易经的思想,例如《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等经典作品。
## 领导力和管理
易经的思想也被应用于领导力和管理领域。
许多中国的企业家和政治领袖都学习易经,以此来指导他们的领导方式和决策能力。
## 社会习俗
易经也对中国的社会习俗和文化传统产生了影响。
例如,中国人在结婚、搬家、修建房屋等重大事件中都会参考易经,以此来寻求吉祥和避免不祥之兆。
总之,易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和价值观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李正超易学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辩证思想以及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等都深深的受到了易学的影响。
而作为易学的著作《周易》在汉朝时,就已经成为了“五经”之首。
当时有许多天文学家用《周易》来解释天象,有许多医学家引用《周易》来解释人的生理现象,还有许多人用《周易》来算卦,所以《周易》在各个方面应用很广。
易学对中国的文学作品有这重要的影响,《周易》是中国文学作品的智慧的来源。
同时,中国古代的血多名著的写作和内容大多都受到易学的影响。
如《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虽然如此,但里面不乏易学的思想。
《三国演义》中的“三”易经中有变化的意思!三国“换言”之也就是变化中之国!你们也看到三国中处处充满着变化!易中还有常道,非常道一说!常道便是汉的基础,非常道,便是黄巾起义以及各种灾害!常也就是汉是不会变的非常道,也就是黄巾带来了变化!瞬息万变!阴阳变化,也就是“天”“地”“人”。
“天”讲究“时”,也就是“天时”,代表就是曹操,动于“天时“!“地”讲究“利”,也就是“地利”,代表就是孙权,守于地利。
“人”讲究“和”也就是合作、变化,代表就是刘备以人为本,数败最终却成就帝王之霸业!天与地相对比较稳定而人却变化无常就像刘备的一生一样!再如《西游记》讲述了师徒五人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历经十四年,途经十一国,行程十万八千里(刚好是孙悟空翻一个筋斗云的路程,也就是中医把脉的六部十八侯诊法),苦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得成正果的故事。
师徒五人就是“五行”的代表:唐僧为水(江流、玄奘,是金蝉子转世,取经有功)、孙悟空为金(金公、心猿、心主、心君、行者,护驾有功)、猪八戒为木(木母、悟能、木龙,天河水神临凡为猪妖,挑担有功)、沙僧为土(悟净、弱水河神、刀圭、黄婆。
周易对文化的定义
周易对文化的定义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部涵盖哲学、宗教、卜算等多个领域的典籍,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通过对《易经》中的观念和理论的理解,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周易对文化的定义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首先,周易对文化的定义体现在其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和解释上。
《易经》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符号系统,阐述了宇宙的原理和运行规律,揭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它认为自然界和人生都遵循着阴阳和五行的变化,以及卦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这种对宇宙和人生的解释,构成了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整体。
因此,《易经》的文化定义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其次,周易对文化的定义还包含了对道德和人伦的思考。
《易经》中的“君子”概念,强调了个体的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准则。
它主张以仁爱为核心,倡导以“天命”为依据的行为准则,提倡“中和”的道德观念。
这种道德伦理观念渗透到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对道德规范和家庭伦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易经》中的“父子、夫妇、兄弟”等关系的论述,也为中国社会的家庭和社会秩序提供了指导。
此外,周易对文化的定义还体现在其卜筮和预测的功能上。
《易经》通过对卦象的解读和卦爻的变换,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和预测未来。
这种或复杂或简单的卜算系统,成为了古代中国社会中占卜和预测的工具。
卜筮作为周易文化的一部分,在古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神秘而神圣的仪式。
虽然在现代社会,卜筮已经逐渐被科学所取代,但仍然有很多人对其保持兴趣,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传承。
综上所述,周易对文化的定义包涵了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道德和人伦的探讨,以及卜筮和预测的应用。
它不仅阐释了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也对中国社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是因为周易的存在和传承,中国文化得以延续至今,并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人生智慧。
介绍易经风俗知识点总结
介绍易经风俗知识点总结1.易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易经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易经不断得到各代学者的阐发和补充,形成了包括《周易》在内的经典著作。
易经的内容主要包括六十四卦和相关的卦辞、彖辞、爻辞等,这些内容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运行规律和人生道德修养的认知。
易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中国哲学、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易经与传统风俗易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风俗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中国古代,易经的卜筮和象数学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无论是婚嫁、丧葬、祭祀还是商贸活动,都存在着与易经相关的风俗习惯。
在中国古代社会,易经的作用不仅仅是一部古典文学,更是人们生活和社会实践的重要指南。
在后世,易经与传统的风俗依然保持着一定的联系,无论是在宗教信仰、节庆活动还是民间传统习俗中,都不难找到与易经相关的痕迹。
3.易经的卜筮与生活易经最早的用途之一就是卜筮,也就是通过投掷硬币或竹签等方式来解答人们的问题。
在古代社会,人们对于自身命运和未来的探索时刻都是持有极大的兴趣的,于是卜卦成为了古人解决难题、寻求答案的一种方式。
无论是对于个人的婚姻、事业,还是对于国家的兴衰、战争,易经卜筮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而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卜筮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人们对于未来的探索和对于命运的控制欲依然没有减少。
4.易经与婚姻习俗在中国传统的婚姻习俗中,易经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古代,婚姻是由父母和长辈们包办的,他们常常会借助易经的卜筮来为子女寻找合适的姻缘。
通过卜卦,他们可以推测出两个人的性格特点和相处的利弊,也可以预测两人婚后生活的幸福与否。
同时,易经中的卦辞、爻辞等也被用来解答夫妻间的矛盾和纠纷,指导他们如何相处和处理家庭事务。
在现代社会,虽然婚姻的选择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是易经在婚姻中的作用依然被人们所重视,并且在一些婚礼仪式中,易经的元素依然不乏身影。
周易对文化的定义
周易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广泛而抽象的概念,涵盖了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活动和表现。
而周易作为中国古代经典之一,对于文化的定义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启示。
周易将文化理解为一种精神的传承和价值的传递,是人类智慧和经验的积累,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石。
文化在周易中被视为一种精神的传承。
周易强调了人类智慧的延续和传递。
《周易》中的卦辞、爻辞等内容,是古代先贤们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运行规律的深刻思考和总结,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这些智慧通过文字的形式被传承下来,并且在后世得以解读和应用。
这种精神的传承使得周易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世的学者和思想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思考。
文化在周易中被理解为价值的传递。
周易中的卦象和卦辞不仅仅是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描述,更是对人类价值观念的反思和阐释。
周易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与人的品德和道德观念联系在一起,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了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这种价值观的传递,使得周易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了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易还将文化视为人类智慧和经验的积累。
《周易》中的卦象和卦辞是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入观察和研究的结果,是古代先贤们对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总结和归纳。
这些智慧和经验通过文字的形式被传承下来,为后世的学者和思想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这种智慧和经验的积累,使得周易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了中国古代思想的瑰宝。
总的来说,周易对文化的定义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价值的传递,也是人类智慧和经验的积累。
文化在周易中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或习俗传统,更是一种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深刻思考和理解,是人类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周易所传达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为后世的学者和思想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思考,也使得周易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周易对文化的定义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易经文化(易经 传统文化)
传统易经文化(易经传统文化)今天给各位分享传统易经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易经传统文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对中国传统文化《易经》有何看法2、为何《易经》中记载的传统文化,被评为世界最伟大的文化?3、易经文化是什么对中国传统文化《易经》有何看法中国古代,有一伏羲氏,一画开天,生阴阳,创八卦,属一无字天书。
之后出现周文王,用当时文字整理和记载下来,成为了一共四千多字的《易经》,也叫《周易》。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为《易经》作传。
所以说孔子—至圣先师,成了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其最初的源头就是《易经》。
《易经》是我们中国的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它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是我们的先贤对宇宙自然规律的长期观察而得出的经验总结。
由于《易经》具有占卜功能,使人们仅能了解并热衷于其玄之又玄的卜筮功能,这使得人们长久以来对《易经》这本书的具体看法有失偏颇为何《易经》中记载的传统文化,被评为世界最伟大的文化?那是《易经》之中包罗万象,以术法的形式归纳了世间万物的变化规律,是一本教人智行于先的书,无论哪一种事物变化都能在《易经》之中找到其规律,所以才让人感觉到可怕。
真正的《易经》是由三本书组成的,分别是:《连山》、《归藏》和《周易》。
世世辈辈的传承下来,《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了,现代能读到的就只有周文王所作的《周易》。
当时周文王被帝辛所囚,于牢中推演而作,周文王善卜筮之术,就是卜卦预知的术法,而这术法其实也是一种术数,其实就是一种利用数字,结合环境、条件,利用规律,用一些技巧计算出最终的结果答案。
而在这其间,规律和技巧,决定了最后计算结果,不同于数学的精准,卜卦之术更为模棱两可,更为困难一些。
本来就艰涩难懂的计算,加上卜卦的规律掌握,让《易经》更难学,所以很多人并不能学会其中的奥秘,似懂非懂就开始装神弄鬼,才上《易经》给打上了宣传封建的标记,是骗子拿人骗人的。
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
为什么要学习周易?
3.就个人自己而言,涵养道德,变化气质。
4.理解生活本身:为现实社会服务,活学活
用。 5.进一步研究《周易》的需要。
学习《周易》的方法
(一)以经传为本,打好基础
(二)学习易学史,对易学有个整体的把握 (三)象数义理兼顾
(四)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
课程内容结构
夏朝易经——《连山》 商朝易经——《归藏》
周朝易经——《周易》
《周易》的基本构成
(一)周易《古经》
符号系统 (卦爻画——象数) 文字系统 (卦爻辞——义理) 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上经与下经
(二)易传(十翼)
彖传(上、下) 象传(上、下) 文言传(乾、坤) 系辞传(上、下) 说卦 序卦 杂卦
(二)众学之源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道广大,无所
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 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 说。”
为什么要学习周易?
1、从宏观上讲,为了弘扬传统文化。
《周易》当中蕴涵着宇宙人生的大道理。易
学研究的任务是发掘其中的大道理,使圣人 之道发扬光大。 (1)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 (2)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 2.从微观上讲,为《周易》正名。
六十四卦
由八个单卦以不同的次序两两重合、就产生
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别由六个爻组成, 也叫别卦或重卦,其中由八个单卦自身相重 所成的六爻之卦,也叫做纯卦,其卦名同单 卦。
文王《周易》卦序
上经:1乾 2坤 3屯 4蒙 5需 6讼 7师 8比 9小畜 10履 11泰 12否 13同人 14大有 15谦 16豫 17随 18蛊 19临 20观 21噬嗑 22贲 23剥 24复 25无妄
易经入门之易经数理在生活与文化中的影响
易经入门之易经数理在生活与文化中的影响在前面文库的文章当中,已经介绍了易经的基本情况。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易经数理在生活当中潜移默化的影响。
八卦是《易经》的主要内容,“八”这个数字非常的玄妙,在中国文化当中土有八方、乐有八音、神有八仙、佛有八戒、人有八字、书有八体、菜有八珍、清朝有八旗等!在饮食方面又有:八宝菜、八宝饭;在其他的方面有:八宝箱、八辈子等;在形容品德方面又有八德,桌子有八仙桌,中医有奇经八脉,连军队都有八路军!还有不少跟八有关的词语,如八拜之交、八面玲珑、八面威风、八方支援等等!八卦当中,每一个卦当中是三爻,“三”这个数字,在我们文化以及生活当中也有不少的影响。
古代有“三皇”之说,三国时期的刘备三顾茅庐而收获好军师,文学作品当中有三字经,道教有三官大帝,道家有三生万物,儒家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而现代有“三个代表”,还有三维空间等等。
再来看八卦当中的阴爻、阳爻,总共有三十六个笔画(阴爻两个,阳爻一个)!无论是在易经上面,还是在中医经典当中,或者是在其它的中国文化经典当中,三十六都是一个被认为是吉祥的数字!故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汉朝皇帝将后殿设为三十六宫,而计谋有三十六计,在手艺界中有三十六行。
道教有三十六个天罡星,小说梁山泊中有三十六位头领。
九在《易经》中为大数,故将阳爻称九。
而八卦图中的每一个卦共有三圈组合而成,每一圈共有十二笔画,那么九乘十二是一百零八,所以,易经理论认为一百零八有极高之意。
再来看108这个数字,在很多中国文化当中有深刻的影响,如《水浒传》中讲述了108位梁山好汉,《红楼梦》一书有108回,佛教中的念珠有108颗,袈裟也是由108块布料组成,宁夏青铜峡有108塔,青海塔尔寺大经堂粗柱有108根等等。
再看十二这个数字,一年有十二个月,一天有十二时辰(对应十二地支),动物有十二生肖,音乐中有十二平均律,中医有十二正经!还有更多从易经延伸出来的数字,从这些数字与生活当中的例子来看,其实,日常生活当中很多人已经在应用易经的智慧了,只是有些人有意用,有些人无意用而已,因为他们还不知道这就是易经的奥秘所在。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放下,便是担当
• 有人问慧海禅师:什麽是修行:禅师说:“饥 餐困眠。”学人不理解,说:我也是困了就 睡,饿了就吃,为什麽就不是修性?禅师告诉 他:“通常世人在吃饭的时候,不肯吃饭,总 是想这想那,千般计较;在睡觉的时候不肯睡 觉,总是梦这梦那,万种思量。所以他们吃饭 的时候是在分别计较,睡觉的时候是在颠倒梦 想。” • 禅宗常说:“舍得舍得,能舍才能得。放下妄 想,得到的是智慧。”
无极 → 太极 → 两仪 → 四象 → 八卦
“无为而治”
• • • •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 “为无为,事无事。”“以无事取天下”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治大国若烹小鲜”
三、禅宗与心态管理
禅宗经典:《般若波罗密多心 经》、《金刚经》、《六祖坛经》
•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2005年11月16日在中国外 交学院的演讲)
谢谢各位领导同志!
E-mail:matao60811@
道家经典:三玄
《易经》、《道德经》、《南华真经》。 “道统有无” “有无相生。”“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 无,欲以观其妙。” •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墉以 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 之以为用。” 。 • • • •
宇宙万物生发链条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复旦大学教授 博导 马涛
温总理9月23日联大发言
• “我们将继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国家发展、 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 强大的文化力量。五千年中华文明所凝结的道 德和智慧,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 “我们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加强不同文明 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构建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 中化民族不仅能够创造经济奇迹,也一定能够 创造新的文化辉煌。”
中国易学文化
中国易学文化
中国易学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称为“易经文化”或“周易文化”。
易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哲学、宗教、数学、文化等多个领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一门学问之一,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价值。
易学的核心著作是《易经》,是一部阐述宇宙变化规律和人生哲理的经典著作。
《易经》包含64卦和爻辞,通过卦象和爻辞的解析,揭示出宇宙中无始无终的变化规律以及人生的道路和修行之道。
同时,易学还包括了奇门遁甲、风水、紫微斗数、八字算命等多个分支,这些分支都是以《易经》为基础,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来探索宇宙和人生之间的联系。
易学文化深入人心,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语言、文学、绘画、建筑等方面都能看到易学文化的影子。
例如,许多古代诗词中都用到了易学的卦象和爻辞,许多文献中也有对易学的讨论和引用。
在建筑和风水方面,人们也常常根据易学的原理来规划建筑和布置房屋。
总之,中国易学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理论和哲学上的价值,还具有实践和应用上的意义,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社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薛学潜的《易与物质波量子力学》、《超相对
论》可以说是物理易的代表作,薛氏从易方阵“引
出”几乎所有物理方程,新是新矣,可惜多有谬误,
主要是其“推导”逻辑有问题──先罗列已知的科学
成果并直接引用,然后反因为果地说从易方阵“引
出”了科学方程。
科学易代表(2)
▪
邹学熹《易学十讲》(四川科技出版社,1986)
易经与文化
当代易学文化
▪ 易与哲学 ▪ 易与文史 ▪ 易与科学
易与哲学
▪ 易之本体论
▪
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
卦”,--> 一元太极本体论。
▪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张岱年先生在“论《易大
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中论断:“在《易大传》的理
论体系中,最高范畴应该是‘易’、是‘太极’,其次才是
之德方以智,蓍之德圆而神。易本隐以之显,其隐
者理也,其显者象与数也。”
哲学易代表(2)
▪ 冯友兰的主要易著为“《易经》的哲学思想” 和“《易传》的哲学思想”两文及其《中国哲学简 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七卷本)等中有关章节, 其主要观点是:《易经》“八卦……是唯物主义世界 观的胚胎。《易传》……的整个体系是一个客观唯 心主义的体系。《周易》哲学可以称为‘宇宙代数 学’,又是一部‘精神现象学’。”
中介绍的蔡福裔之“八卦原子论”和郑军《太极太
玄体系》(中国社科出版社,1992)中提出的“太极
太玄周期表”可谓化学易之代表。但太极太玄周期
表与通用化学元素周期表相比没有优势。当然,太
极太玄周期表未象蔡福裔八卦原子说那样预报出一
些1x,2x……之类的子虚乌有的元素应该说是一种
进步。
科学易代表(3)
▪
“上篇《易经》思想研究”和“下篇《易传》思想
研究”,其特点是认为“《易经》和《易传》当是
两个不同历史时期与思想体系的著作”,他“试着
较为严格地将它们区别开来,历史地、具体地进行
剖析,与甲骨文比较研究”,具有一定新见。
哲学易代表(5)
▪
吕绍纲的代表性易著为《周易阐微》,其基本观点是:
《周易》是哲学书,卜筮是它的形式;经传一体,传的哲学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大业。易同时
也以三分法作为辅助和统合方法: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
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
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
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
作为天、地、人之本的“道”是二分的:阴阳为天道,
重要方法论价值的大易思维模式,成先生则提出了
具有统综意义的易的象、数、义、理四阶段发生说。
易与文史
▪
文史易家众多,其共同特征是多赞成将──和
--解释为男、女或男根、女阴,重视性关系,强
调经中所记载的史实等。
文史易代表
▪
文史易代表人物包括郭沫若、顾颉刚、闻一多、
胡朴安、蔡尚思、黎子耀、钱世明等。作为文史易
基础的传统重义派也在发展中,尤以考据训诂见长,
代表人物如高亨、李镜池、屈万里等。
文史易代表(1)
▪
郭沫若的主要易著是《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
和《周易之制作时代》(皆收入《十家论易》),前
一著主要见解是:“八卦的根柢我们很鲜明地可以
看出是古代生殖器崇拜的孑遗。画一以象男根,分
而为二以象女阴,所以由此而演出男女、父母、阴
的唐明邦、成中英等。
哲学易代表(1)
▪
金景芳的主要易著为《易通》(今收入其《学
易四种》中,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主要见解
是:“周为代名,易取于变易,兼涵易简、不易二
义;经作于周初,传为孔子所作。易为形而上学,
其方法纯用符号以表抽象观念。易兼象数义理,象
寓于卦而数生于蓍,卦为易之体,数为易之用,卦
▪
作为圣人,首先当有“忧患”意识,“崇德而广业”,
其次得“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才能“以
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哲学易代表
▪
当代哲学易代表人物,主要有熊十力、方东美、
苏渊雷、金景芳、冯友兰、张岱年、张立文、余敦
康、吕绍纲、高怀民、程石泉、朱伯昆、乌恩溥、
徐志锐、宋祚胤、邓球柏等,以及兼治哲学与科学
《易经》系一人所作、作成后原封未动保存至今,
从而推断说上经是周克殷历史、下经是作者南宫括
自传。
易与科学
▪
科学易是西方科学输入以后、在象数易基础上发展出的
易学新分支,尽管褒贬不一,特色却不容否认。张岱年先生
在为徐道一《周易科学观》作序中比较象数、义理、史事、
科学各派进即认为“以现代科学观念与《周易》相参照是最
科学易代表(5)
▪
徐道一的《周易科学观》(地震出版社,1992)
既是地学易之代表,也是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科
学易研究的一次总结,其中提出用1960年意大利
F.Masetti发现、1989年命名为太极序列的公式来解
释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各种周期(有序)现象,对促
进《周易》与天地生综合研究有一定意义。
易与中医
阳、刚柔、天地的观念。……八卦就这样得着二重
的秘密性:一重是生殖器的秘密,二重是数学的秘
密。”
文史易代表(2)
▪
蔡尚思的主要易著是《周易思想要论》,认为
“《周易》的中心思想多在乾、坤、咸、泰四
卦,……乾…全卦皆阳,象天,如日,其道成男,
其位尊贵,其性刚健,能知大始。……坤…全卦皆
阴,象地,如月,其道成女,其位卑贱,其性柔顺,
划清它与《周易》本身的界限。
哲学易代表(6)
▪
唐明邦和成中英主要以论文形式推进了易学的
综合性研究,在架通哲学易与科学易、哲学史与管
理易等方面其功甚多,唐先生的“《周易》和《黄
帝内经》”、“太极思维与东方管理原则”等都属此
类论作,成先生提出的C理论则传播中外;唐先生
的“易学传统中的象数思维模式”等文研究了具有
哲学易代表(3)
▪
张岱年的主要易著为“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
思想”以及《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中有
关论述。“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一文分论
了易传的本体论学说、辩证法思想、人生理想与政治观点,
认为“《易大传》中的天地万物起源论是一种简单朴素的唯
物论”、“《易大传》关于‘易’、‘道’、‘神’的思想
柔、刚为地道,仁、义为人道,但天、地、人三才作为一个
整体又是三分。简称“二分三辅”。
易与哲学
▪ 易之人生观:可分为百姓、君子、圣人三个层次
▪
作为平民百姓,可对大易“日用而不知”,只须“安土
敦乎仁”,即能“利用安身” 。
▪
作为君子,自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己之
厚德去“振民育德”、“容民畜众”。
▪
中医是举世公认的中华国宝,几千年来为中华
民族的健康蕃衍作出过重大贡献。向来有医易相通
之说,唐代名医孙思邈说过:“不知易,不足以言
太医。”
▪
如果从医源于巫技,易也源于巫卜考虑,医易
同源应是无疑的。而若从医、易各自自成体系的历
代经典来看,医、易却有相对独立性。
▪ 参考结论:应用易学与中医在汉唐后交融
谢谢 !
道。”故易之本体实一本(太极)而二名(太极、道)是也。
▪
若将太极视为混沌未分的物质性实体,则太极本体论是
一种唯物一元论;而若将太极看作是一种纯粹形上观念,则
学
▪ 易之方法论
▪
易在总体上是以二分法为主、三分法为辅,二分的思维
模式与操作方法通贯《周易》:“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有价值的尝试”。易与科学的相通之处主要是思维模式的相
通:易的二分法与面向主、客二分的科学可以相互启发。
▪
科学易中也多牵强附会之说,凡言及中国古代的《易经》
已包含全部现代科学者皆属此列。
科学易代表
▪
科学易代表人物:薛学潜、刘子华、丁超五、
董光壁、邹学熹、潘雨廷、朱灿生、郑军、徐道一
等。
科学易代表(1)
能作成物。……咸卦在于两性感通,泰卦在于两性
交通。……只要了解此四卦,至少也是‘思过半
矣’”。
文史易代表(3)
▪
黎子耀的主要易著是《周易秘史》和《周易导
读》,其核心观点是认为《周易》是一部奴婢起义
史,恐为误“导”。香港谢宝笙也著有《易经之谜
打开了》、《易经之谜是如何打开的》,凭“悔亡”
等断语的统计分布和意义起伏加上先入为主地预设
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而且有深刻的内容;关于‘天’与
‘鬼神’的问题,则未能摆脱原始宗教的影响,可以说徘徊
于唯物论与唯心论之间”;指出了“《易大传》中的辩证思
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宝贵遗产”、“《易大传》重视变
革”、“《易大传》的思想是复杂的”等等。
哲学易代表(4)
▪
张立文的主要易著为《周易思想研究》,内分
就是经的哲学;经文作于殷周之际,作者可能是文王、周公,
传是孔子作的,《周易》的哲学就是孔子哲学;《周易》哲
学的中心在人生论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直接渊源在《周易》;《周易》与《老子》是两
个不同的思想体系,不应混淆;《周易》是一部有历史学价
值的书;汉人象数派《易》学把《易》的研究引上歧路,应
潘雨廷的“科学易”(载《周易纵横录》,
423-437 页)等文可以说是生物易之代表,其中指出
六十四卦与三联体遗传密码之间有内在对应关系,
其机理值得深入研究。
科学易代表(4)
▪ 刘子华的《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四川科技 出版社,1989,后收入《十家论易》)可看作是天 文易之代表。刘将八卦用于太阳系行星研究,预言 有冥外行星“木王星”存在,法国天文学界鉴于其 方法技巧独特、对此文在揭示古代直觉符合现代科 学方面的价值的肯定而授予作者博士学位,其中主 要见解是根据行星与八卦的配偶推导出太阳系主要 行星运行的平均速率、密度和平均距离等参数,认 为存在未知的第十大行星——木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