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方程的求解

合集下载

求差分方程的通解步骤

求差分方程的通解步骤

求差分方程的通解步骤差分方程是描述离散变量之间关系的方程。

通解指的是差分方程的所有解的集合。

为求差分方程的通解,一般可以遵循以下步骤:1.确定差分方程的阶数和形式。

差分方程的阶数指的是方程中最高阶的差分项的阶数。

形式指的是差分方程的表达式,一般可表示为y_{n+k}+a_{k-1}y_{n+k-1}+...+a_1y_{n+1}+a_0y_n=f(n)。

其中,n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k为差分方程的阶数,a为系数,f(n)为已知函数。

2.特解方法一:常系数特解。

如果差分方程的右侧函数f(n)为常数,形如f(n)=C,则差分方程的特解y(n)应呈线性增长或线性减少的形式,可设y(n)=A,其中A为常数。

将y(n)代入差分方程,求解A的值。

3.特解方法二:线性递推特解。

如果差分方程的右侧函数f(n)为线性递推型函数,形如f(n)=r^n,则差分方程的特解y(n)应呈指数增长或指数衰减的形式,可设y(n)=A*r^n,其中A为常数,r为非零实数。

将y(n)代入差分方程,求解A的值。

4.特解方法三:多项式特解。

如果差分方程的右侧函数f(n)为多项式类型,形如f(n)=g(n),其中g(n)为多项式,则差分方程的特解y(n)可设为多项式形式,例如y(n)=a_k*n^k+a_{k-1}*n^{k-1}+...+a_1*n+a_0。

将y(n)代入差分方程,求解a_k,a_{k-1},...,a_1,a_0的值。

5.特解方法四:递推特解。

如果差分方程右侧不存在已知函数,或者求解特解方法一至三困难时,可尝试通过观察一系列已知解的递推关系来推导特解的形式。

6.通解的求解。

差分方程的通解应满足两个条件:(1)包含所有的特解;(2)满足差分方程本身。

通解的形式与差分方程的阶数和形式有关,一般可表示为y(n)=y_n+y_p,其中y_n为齐次方程的通解,y_p为特解。

齐次方程是将差分方程中的非齐次项f(n)设为零得到的方程。

差分方程的求解

差分方程的求解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讲义
17
4.6 方框图及其分析
脉冲传递函数也可用方块图表示,增加一个部件 —— 采样开关
4.6.1 采样开关位置与脉冲传递函数的关系
1、连续输入,连续输出 2、连续输入,离散输出 3、离散输入,离散输出 4、离散输入,连续输出
例:方框图分析
例1、例2、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讲义 18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讲义 2
做Z反变换,由于 Y ( z) 1 1 1 2 z z 3z 2 z 1 z 2 z z 则Y ( z ) z 1 z 2 查Z变换表可得 y (k T) Z 1[Y ( z )] (1) k (2) k , k 0,1,2,...
两个环节中间无采样开关时
a z (1 e aT ) G ( z ) Z [G1 ( s )G2 ( s )] Z s ( s a ) ( z 1)( z e aT )
G1 ( z )G2 ( z ) G1G2 ( z )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讲义 13
T
Y (s)
D( z ) G1 ( z ) R( z ) Y ( z ) G2 ( z ) D( z ) G1 ( z )G2 ( z ) R( z )
Y ( z) G( z) G1 ( z )G2 ( z ) R( z )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讲义
脉冲传递函数等于两个环 节的脉冲传递函数之积。
但是,对离散系统而言,串联环节的脉冲传递函数不 一定如此,这由各环节之间有无同步采样开关来确定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讲义
10
二、离散系统串联环节 1、串联各环节之间有采样器的情况
G( z)
G1 ( z ) G2 ( z )

求解差分方程的三种基本方法

求解差分方程的三种基本方法

求解差分方程的三种基本方法一、引言差分方程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方程类型,它描述了随时间变化的某一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求解差分方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介绍求解差分方程的三种基本方法。

二、递推法递推法是求解差分方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递推法的基本思想是从已知条件开始,通过不断地递推求出未知条件。

具体步骤如下:1. 将差分方程转化为递推关系式。

2. 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初始值。

3. 通过递推关系式不断计算出后续值,直到得到所需的未知条件。

4. 验证得到的结果是否符合原来的差分方程。

三、特征根法特征根法也称为特征值法或本征值法,它是求解线性齐次差分方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特征根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求解差分方程对应齐次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来得到其通解。

具体步骤如下:1. 将差分方程转化为对应齐次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

2. 求出该微分方程对应的特征方程。

3. 求解特征方程得到其特征根。

4. 根据特征根求出微分方程的通解。

5. 将通解转化为差分方程的通解。

四、拉普拉斯变换法拉普拉斯变换法是求解非齐次差分方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拉普拉斯变换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差分方程转化为对应的积分方程,并通过求解积分方程来得到其通解。

具体步骤如下:1. 对差分方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将其转化为对应的积分方程。

2. 求解积分方程得到其通解。

3. 对通解进行反变换,得到差分方程的通解。

五、总结本文介绍了求解差分方程的三种基本方法:递推法、特征根法和拉普拉斯变换法。

其中递推法适用于求解线性或非线性齐次或非齐次差分方程;特征根法适用于求解线性齐次差分方程;而拉普拉斯变换法则适用于求解非齐次差分方程。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7.3 差分方程及其求解

§7.3 差分方程及其求解

P,Q为待定系数
M 1 y n 为等幅正弦序列 M 1 y n 为增幅正弦序列 M 1 y n 为减幅正弦序列
X
2.特解
线性时不变系统输入与输出有相同的形式
第 21 页
输入 an x n e
x n e
jn
输出 an y n Ae
y n Ae
第 11 页
X
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求解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解法
1.迭代法
13 页
2.时域经典法:齐次解+特解; 3.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利用卷积求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4. z变换法反变换y(n)
X

一.迭代法
解差分方程的基础方法 差分方程本身是一种递推关系。
缺点:得不到y n 输出序列的解析式
通式 : a k y n k br x n r
k 0 r 0 N M
X
差分方程的特点
(3)微分方程可以用差分方程来逼近,微分方程解是 精确解,差分方程解是近似解,两者有许多类似之 处。
(4)差分方程描述离散时间系统,输入序列与输出序 列间的运算关系与系统框图有对应关系,应该会写 会画。
yn C
yn C r
n
x n r (r与特征根重)
yn C1nr C2 r
n
n
X

例3
y n 2 y n 1 5u n 求全解 且 y 1 1
22 页
r 2 0 r 2
由递推关系,可得输出值:
y n 1, 4, 13, 40, n 0

(完整版)差分方程的常见解法

(完整版)差分方程的常见解法

(完整版)差分方程的常见解法差分方程的常见解法差分方程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方程类型,常用于描述离散事件系统的发展规律。

在求解差分方程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解法。

1. 直接求解法直接求解法是最简单且常用的差分方程求解方法之一。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观察差分方程的规律,找到解的形式,并通过代入验证得到确切的解。

举例来说,对于一阶线性差分方程$y_{n+1} = ay_n + b$,我们可以猜测解的形式为$y_n = c\lambda^n$,其中$c$和$\lambda$为待定常数。

将此解代入方程,再通过已知条件解得$c$和$\lambda$的值,从而得到原差分方程的解。

2. 特征方程法特征方程法是一种常用于求解线性齐次差分方程的方法。

对于形如$y_{n+2} = ay_{n+1} + by_n$的差分方程,我们可以通过构造特征方程来求解。

具体步骤是,我们将差分方程中的项移动到一边,得到$y_{n+2} - ay_{n+1} - by_n = 0$。

然后,假设解的形式为$y_n =\lambda^n$,将其代入方程,得到特征方程$\lambda^2 - a\lambda - b = 0$。

解这个特征方程,得到特征根$\lambda_1$和$\lambda_2$,然后通解的形式为$y_n = c_1\lambda_1^n + c_2\lambda_2^n$,其中$c_1$和$c_2$为待定常数。

3. Z 变换法Z 变换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差分方程求解的方法,特别适用于线性时不变差分方程。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并利用 Z 变换的性质求解。

对于差分方程$y_{n+1} = ay_n + b$,通过取 Z 变换,我们可以得到转化后的方程$Y(z) = azY(z) + b \frac{1}{1 - z^{-1}}$,其中$Y(z)$代表$y_n$的Z 变换。

然后,将方程整理,求解得到$Y(z)$,再通过反 Z 变换将其转换为差分方程的解$y_n$。

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及其应用

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及其应用

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及其应用差分方程是数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支,用于描述离散化的动态系统和过程,广泛应用于物理、工程、生态、经济、金融等领域。

通过离散化,可以将连续的问题转化为离散的数值计算问题,从而可以用计算机进行求解。

本文将介绍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及其应用,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差分方程的定义差分方程是指包含有未知函数的离散变量的函数方程。

通俗的说,就是说差分方程用来描述离散的数学模型。

一般的差分方程可以写成如下形式:$$y_{n+1} = f(y_n, y_{n-1}, \cdots, y_{n-k+1}, n)$$其中,$y_n$ 是未知函数在 $n$ 时刻的值,$f$ 是一个给定的函数,$k$ 是差分方程中自变量的个数。

当 $k=1$ 时,常常称为一阶差分方程,如下所示:$$y_{n+1} = f(y_n, n)$$此外还有二阶、三阶等高阶差分方程。

差分方程与微分方程相似,都是用来描述某种动态系统的变化规律,只是微分方程是描述连续变化的模型,而差分方程是描述离散变化的模型。

二、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解析解法,即用数学公式直接求解;另一类是数值解法,即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求解。

1. 解析解法对于一些特殊的差分方程,可以用解析解法求出解析解。

解析解法就是通过数学公式直接求解,得到函数在论域上的解析表达式,从而可以对解析表达式进行分析求得有关该函数的很多重要信息。

以一阶线性差分方程为例,即:$$y_{n+1} = ay_n + b, \ \ (n=0,1,2,\cdots)$$其中 $y_0$ 是已知值, $a$ 和 $b$ 是常数。

可以通过数学公式得到该差分方程的解析解:$$y_n = a^ny_0 + b\frac{a^n-1}{a-1}, \ \ (n=0,1,2,\cdots)$$其它的高阶差分方程可以运用代数学、矩阵论、微积分等方法求解。

2. 数值解法数值解法是一种通过数值计算来求解差分方程的方法。

差分方程的解法

差分方程的解法

差分方程的解法1. 引言差分方程是描述离散系统的一种数学工具。

在许多科学领域和工程应用中,差分方程被广泛使用,例如物理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等。

对于一个给定的差分方程,寻找其解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解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系统的演化和预测其行为。

2. 常用的差分方程解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差分方程解法:2.1. 递推法递推法是差分方程解法中最常见和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基于差分方程的递推关系,通过迭代计算不同时间步长下的解,并逐步逼近真实解。

递推法适用于一些简单的线性差分方程,例如一阶和二阶差分方程等。

2.2. 特征方程法特征方程法主要用于解线性恒定系数差分方程。

通过将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然后求解特征方程的根,可以得到差分方程的通解。

特征方程法适用于一些具有周期性和稳定性的差分方程。

2.3. 变换法变换法是一种将差分方程转化为其他类型方程然后求解的方法。

常见的变换方法有Z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离散傅里叶变换等。

通过变换法,我们可以将差分方程转化为易于求解的形式,从而得到解析解或近似解。

2.4. 迭代法迭代法是一种通过迭代计算逼近差分方程解的方法。

常见的迭代方法有欧拉法、龙格-库塔法和蒙特卡洛方法等。

迭代法适合于解决非线性、复杂或高阶的差分方程,并能够提供数值解。

3. 解法选择的依据在选择差分方程的解法时,我们需要根据差分方程的特性和给定问题的要求来确定一个最合适的解法。

以下是一些选择解法的依据:- 差分方程的类型和形式:不同类型和形式的差分方程可能适用于不同的解法。

- 解的精确性要求:如果需要求得解的精确值,可以选择特征方程法或变换法;如果只需要求得近似解,可以选择递推法或迭代法。

- 计算效率和速度要求:某些解法可能更加高效和快速,适合在大规模计算中使用。

- 可行性和实际性要求:选择对于给定问题实现可行并且实际可行的解法。

4. 结论差分方程的解法多种多样,每种解法都各具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问题的要求和特点选择最合适的解法。

差分方程求解

差分方程求解

差分方程求解什么是差分方程差分方程是离散时间系统模型中常用的数学工具之一。

它描述了在不同时间点上,系统状态之间的关系,其中系统状态是离散的。

差分方程在许多科学领域都有应用,如物理学、工程学和经济学等。

差分方程可以看作是微分方程在离散时间上的等效形式。

微分方程描述了连续时间系统的动态行为,而差分方程描述了离散时间系统的动态行为。

差分方程通常通过递推关系来表示系统状态之间的转移。

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x[n+1] = f(x[n], x[n-1], ..., x[n-k])其中,x[n]表示系统在时间点n的状态,f表示系统状态之间的转移函数,k表示系统的阶数。

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1. 递推法递推法是一种直接求解差分方程的方法。

通过已知初始条件x[0], x[1], ..., x[k],可以逐步递推得到系统在任意时间点上的状态。

递推法的步骤如下:1.根据初始条件,求得x[k+1];2.迭代计算,依次求得x[k+2], x[k+3], ...。

递推法的优点是简单易用,并且不需要求解复杂的代数方程。

但它的缺点是只能求得系统的局部解,无法得到整个系统的行为。

2. 特征根法特征根法是一种求解差分方程的解析方法。

通过求解差分方程的特征方程,可以得到系统的特征根,进而得到系统的解析解。

特征根法的步骤如下:1.将差分方程转化为对应的特征方程;2.求解特征方程,得到系统的特征根;3.根据特征根的性质,推导得到系统的解析解。

特征根法的优点是能够得到系统的全局解,对于高阶差分方程尤为适用。

但它的缺点是求解过程较为繁琐,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

差分方程的应用举例差分方程在许多科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举例:1. 自然科学中的应用在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中,差分方程常用于描述动态系统的行为。

例如,可以用差分方程描述弹簧振子的运动过程、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等。

2. 经济学中的应用在经济学中,差分方程常用于描述经济系统的演化过程。

§2.8 差分方程的求解

§2.8 差分方程的求解

X

例2-8-3
学 院
9 页
求方程yn 6 y n 1 12 yn 2 8 y n 3 0的解。
特征方程
y n C1 2 C 2 n 2 C 3 n工 2 程
n n 2
r 6 r 2 0 电r 12 r 8 0 邮 京 所以r 2 三重根 北
3
学 2 大




3
院 学 n
学 C1 , C 2 , C 3 给定初始(边界)条件即可求出常数 大 北 京 邮 电


X

例2-8-4
j r2 Me j 设 r1 Me n n 院 y n C 1 r1 C 2 r2 学
10 页
C 1 Me Me n 大学 cos n j sin n C 2 M n cos n j sin n C1 M 电 邮 n n P C1 C2 京 PM cos n QM sin n 北 Q j (C 院 1 C2 ) P,Q为待定系数 学 程 M 1 y n 为等幅正弦序列 子工 子 C2 电

j n




j n

M 1 M 1
yn 为增幅正弦序列 大 电 邮 为减幅正弦序列 京 yn 北学 电 NhomakorabeaX

2.特解
线性时不变系统输入与输出有相同的形式。
输入 输出
j n
11 页
x n e an
电 邮 x n cos 京 n 北
x n e
电 jn 学 y n A e 大

2 学 r 特征方程 电大 5r 6 0 r 2r 3 0 特征根 京邮 r1 2, r2 3 北 n n y n C1 2 C 2 3 齐次解 院 学 n 0 y 0 C1 C 2 2 工程 定 C1 , C 2 子 电 n 1 y 1 2C1 3C学 2 1 大 解出 C1 5, C 2 3 邮电 n 京 n 所以y n 52北 33

求解差分方程的通解

求解差分方程的通解

求解差分方程的通解差分方程是一类描述离散时间系统动态行为的数学方程。

与微分方程类似,差分方程也是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方程,只不过差分方程是在离散时间下进行描述。

求解差分方程的通解是研究差分方程性质和系统行为的重要一步。

差分方程的通解是指能够满足差分方程所有解的解集。

与微分方程的解析解不同,差分方程的解析解很难找到,通常采用迭代法或数值方法求解。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方法——特征方程法,用于求解一阶和二阶差分方程的通解。

一、一阶差分方程的通解一阶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为:$x_{n+1}=ax_n+b$,其中$a$和$b$为常数。

为了求解该差分方程的通解,我们可以假设其通解为$x_n=r^n$,其中$r$为待定常数。

将假设的通解代入差分方程中,得到$r^{n+1}=ar^n+b$。

进一步化简,得到$r=a+\frac{b}{r}$。

令$r=a+\frac{b}{r}$,解得$r_1$和$r_2$为方程的根。

根据一阶差分方程的特性,其通解可以表示为$x_n=c_1r_1^n+c_2r_2^n$,其中$c_1$和$c_2$为待定常数。

二、二阶差分方程的通解二阶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为:$x_{n+2}=ax_{n+1}+bx_n$,其中$a$和$b$为常数。

为了求解该差分方程的通解,我们可以假设其通解为$x_n=r^n$,其中$r$为待定常数。

将假设的通解代入差分方程中,得到$r^{n+2}=ar^{n+1}+br^n$。

进一步化简,得到$r^2-ar-b=0$。

这是一个二次方程,解得$r_1$和$r_2$为方程的根。

根据二阶差分方程的特性,其通解可以表示为$x_n=c_1r_1^n+c_2r_2^n$,其中$c_1$和$c_2$为待定常数。

三、应用举例假设有一个一阶差分方程:$x_{n+1}=2x_n+1$,其中$x_0=1$。

根据上述方法,我们可以求解其通解。

将差分方程转化为特征方程:$r=2+\frac{1}{r}$。

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与应用

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与应用

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与应用差分方程是一类描述离散系统动态演化的数学模型。

与微分方程相比,差分方程更适用于描述离散时间下的系统变化规律。

在物理、经济、生物等各个领域中,差分方程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主要有直接求解法和递推求解法两种。

直接求解法是通过将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组,然后求解方程组得到方程的解。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差分方程,例如线性差分方程。

例如,对于一阶线性差分方程y(n+1) = a*y(n) + b,我们可以通过代入法得到y(n) = (a^n)*y(0) +b*(a^n-1)/(a-1)。

递推求解法是通过递推关系式求解差分方程。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递推性质较强的差分方程,例如递推差分方程。

例如,对于递推差分方程y(n+2) = y(n+1) +y(n),我们可以通过给定初始条件y(0)和y(1),然后利用递推关系式y(n+2) = y(n+1) + y(n)逐步求解出y(2)、y(3)、y(4)等。

二、差分方程的应用差分方程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差分方程在物理、经济和生物领域中的一些应用。

1. 物理领域差分方程在物理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对于自由落体运动,可以通过差分方程描述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和速度变化。

另外,差分方程还可以用于描述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从而帮助工程师设计和优化电路。

2. 经济领域经济学中的一些经济模型可以通过差分方程进行建模和求解。

例如,经济增长模型可以用差分方程描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此外,差分方程还可以用于描述金融市场中的股票价格变化、货币供给和需求等问题。

3. 生物领域生物学中的一些生态模型和遗传模型可以通过差分方程进行建模。

例如,种群动力学模型可以用差分方程描述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数量变化规律。

另外,差分方程还可以用于描述基因传递和突变的过程,从而帮助科学家研究生物遗传学问题。

数字信号处理的差分方程求解技巧

数字信号处理的差分方程求解技巧

数字信号处理的差分方程求解技巧数字信号处理中,差分方程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用于描述离散时间系统的行为。

差分方程是离散时间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通常表示为递推关系式。

求解差分方程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差分方程求解技巧。

1. 齐次差分方程的求解:齐次差分方程是指其右侧没有任何输入项的差分方程。

求解齐次差分方程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假设解为指数函数形式,然后将其代入原方程,解出未知常数。

例如,对于差分方程y[n] - y[n-1] = 0,假设y[n] = A^k,代入方程得到A^k - A^(k-1) = 0,解得A = 1,即解为y[n] = A^n = 1^n = 1。

2. 非齐次差分方程的求解:非齐次差分方程是指其右侧包含输入项的差分方程。

求解非齐次差分方程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将其分解为齐次解和非齐次解的和。

首先求解对应的齐次方程,得到其解y_h[n],然后考虑对应的非齐次方程,假设其解为y_p[n],代入原方程求解非齐次解。

最终的解为y[n] = y_h[n] + y_p[n]。

例如,对于差分方程y[n] - y[n-1] = x[n],假设齐次解为y_h[n] = A^n,代入方程得到A^n - A^(n-1) = 0,解得A = 1。

然后假设非齐次解为y_p[n] = B,代入方程得到B - B = x[n],解得B = x[n]。

因此,原方程的解为y[n] = y_h[n] + y_p[n] = A^n + x[n]。

3. 递推关系的求解:递推关系是差分方程的一种表示形式,用于描述当前时刻的输出与之前时刻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求解递推关系的一种常用方法是使用Z变换。

Z变换是一种用于分析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的数学工具,通过将差分方程转换为代数方程来求解。

首先对差分方程进行Z变换,将差分方程转换为代数方程,然后通过求解代数方程得到系统的频率响应或系统函数。

最后,对代数方程求逆Z变换,得到系统的脉冲响应或差分方程的解析解。

差分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差分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差分方程的解法及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数学这一学科的探索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在数学的众多分支中,差分方程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

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比如利用差分方程可以对物理、化学、生态学和经济学等领域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建模和预测。

一、差分方程的定义与类型差分方程是一种描述序列之间关系的数学工具。

简单来说,差分方程就是一种具有递推性质的方程。

通过对序列中前一项和后一项之间的差值进行分析,差分方程可以对序列之间的关系进行确定。

根据差分方程的形式,我们可以将其分为线性差分方程和非线性差分方程两种类型。

线性差分方程通常可以表示为:$$a_n=c_1a_{n-1}+c_2a_{n-2}+···+c_ka_{n-k}+F(n)$$其中,$a_n$表示数列中第n项的值,$F(n)$为非齐次项,$c_1,c_2,...,c_k$为系数。

非线性差分方程则不具有这种明显的简洁形式,但是常常可以利用变量代换的方法将其转化为线性差分方程的形式求解。

二、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差分方程的解法依赖于方程的类型和系数,不同的差分方程往往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求解。

1.一阶线性差分方程一阶线性差分方程的形式通常为:$$a_n=c·a_{n-1}+F(n)$$其中,$c$为常数,$F(n)$为非齐次项。

为求解这种类型的差分方程,我们可以采用欧拉定理,得到方程的通解为:$$a_n=A·c^n+\frac{F(n)}{1-c}$$其中$A$是待定系数。

2.二阶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二阶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形式通常为:$$a_n=c_1·a_{n-1}+c_2·a_{n-2}+f(n)$$其中$c_1,c_2$为常数,$f(n)$为非齐次项。

为了求解这种类型的差分方程,我们需要先找到其特征方程:$$\lambda^2-c_1\lambda-c_2=0$$然后,我们可以根据该特征方程的根以及非齐次项来计算该方程的通解。

差分方程求解公式

差分方程求解公式

差分方程求解公式
差分方程是一种涉及逐步变化的重要数学问题,最早出现于17世纪末的德国数学家德明斯特(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后来又有多位数学家介入它的探索,包括斯特拉斯基和牛顿等。

差分方程的求解公式是利用有限差分和有限元展开式来获得微分方程解析解,从而确定解析解上存在的动态行为,可以理解复杂的量瞬变过程,为微分方程的解决提供有价值的数学视角。

差分方程的求解公式包括逐步近似法、有限差分法、离散变换法等,可以有效求解实际变动量的变化规律,在许多实际应用领域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逐步近似法是从所求函数的弱导数实现逐步估计,可以通过不断迭代获得真实曲线上的几何形状,更加准确;其次,有限差分法有助于我们通过差分形式求解方程,从而确定变化量及其对应的曲线方向;最后,离散变换法则可以将连续变化的动态行为转换成离散的序列,以此来求解离散行为的最优解决方案。

总之,差分方程的求解公式是实现复杂量变形式求解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为我们提供理解微分方程模型特性的极具价值的数学指导方针,对各类领域的理解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差分方程求解

差分方程求解

差分方程求解什么是差分方程?差分方程是一种求解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工具。

与常微分方程相似,差分方程也是描述系统变化的方程,只不过它适用于离散时间点上的模型。

差分方程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比较相邻时间点上的状态值来描述系统的变化规律。

差分方程可以用来对许多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建模,例如人口增长模型、物理系统的离散模拟等等。

对差分方程进行求解,可以得到系统随时间变化的解析解或数值解。

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x(t+1) = f(x(t))其中,x(t)表示系统在时间点t的状态,x(t+1)表示系统在时间点t+1的状态,f为状态转移函数,描述了系统从t到t+1的映射关系。

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可以分为解析解法和数值解法。

解析解法解析解法通过对差分方程进行变换、代换和求解等数学方法,得到其解析解。

解析解通常是对问题的一种精确描述,可以给出系统在任意时间点上的状态。

常见的解析解法包括递推法、特征方程法和变换法等。

递推法通过逐个计算时间点上的状态值,从而得到整个系统的演化过程。

特征方程法则将差分方程转化为线性代数方程组,通过求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得到解析解。

变换法通过对差分方程进行变换,将其转化为已知的方程形式,从而简化求解过程。

数值解法数值解法通过离散化差分方程,近似求解系统的状态值。

数值解法通常需要选择合适的离散化方法和数值计算算法,同时需要注意误差控制和稳定性等问题。

常见的数值解法有欧拉法、改进的欧拉法、龙格-库塔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近似计算状态转移函数的值,从而得到系统在每个时间点上的状态。

数值解法的结果通常是离散的,需要对结果进行插值和拟合等处理,以得到系统在连续时间上的状态。

结论差分方程是一种描述离散时间系统变化的数学工具。

对差分方程进行求解,可以得到系统在不同时间点上的状态。

解析解法和数值解法是求解差分方程的主要方法。

解析解法通过数学变换和求解,得到系统的精确解析解;数值解法通过近似计算,得到系统的数值解。

差分方程_精品文档

差分方程_精品文档

程)法。本节主要讲述前3种方法,后2种方法将在后续章节中讲
解。
一、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边界条件)
二、差分方程的解法(前3种方法)
三、传输算子的概念
返回
一、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边界条件)
相应于连续时间系统中的起始条件和初始条件, 在离散时间系统中存在着起始样值与初始样值。
起始样值即在激励信号加入之前系统已具有的 一组样值, 以符号y-(n)表示。
返回
例7-4-6 已知 y(n)+2y(n-1) =5u(n), 且y(-1) =1,
求完全解。
特征方程 a +2=0 a = -2
齐次解
yhn C1 2n
特解
因为x(n)=5u(n), n³0时为5(常数)
所以 yp(n) =D
代入原方程求特解 D+2D =5 (n 0)
完全解
所以 D 5
“E”表示将序列超前一个单位时间的运算。 E也称为移
序算子,利用移序算子可y(n写-1)出= 1: y(n)
对y于(n差+分1方)=程Eyy((nn)+1)
-
ay(n)
E
=x(n)
可改写为: (E - a)y(n) =x(n)
对于二例,可以引入
传输算子 HE 1
于是有:
Ea
而对于方程式 y(n) - ay(n-1) =x(n -1)
N
akCa nk 0
k 0
消去常数C,逐项除以a n-N 并化简得:
a0a N+a1a N-1+……+ aN-1a + aN=0
该式称为差分方程的特征方程,特征方程的根a1. a2 、……、 aN称为差分方程的特征根。

差分方程求解

差分方程求解

B 1, 2
所求特解为
yx
1x2x .2
x2x.
27
同样可定义三阶差分3yx, 四阶差分4yx, 即 3yx = (2yx),
4yx = (3yx) .
.
3
例1 求(x3), 2(x3), 3(x3), 4(x3). 解 (x3) = (x + 1)3 x3 = 3x2 + 3x + 1,
2(x3) = (3x2 + 3x + 1) = 3(x + 1)2 + 3(x + 1) + 1 (3x2 + 3x + 1) = 6x + 6,
式(1)中, 当 n = 1时, 称为一阶差分方程;当n = 2时, 称为二阶差分方程.
.
5
例2 将差分方程 2yx + 2yx = 0
表示成不含差分的形式. 解 yx = yx+1 yx , 2yx = yx+2 yx+1 + yx ,
代入得
yx+2 yx = 0.
由此可以看出, 差分方程能化为含有某些不同下标
定义1 设函数 y = f (x), 记为 yx, 则差 yx+1 yx
称为函数 yx 的一阶差分, 记为yx, 即
yx = yx+1 yx.
.
2
(yx) = yx+1 yx = (yx+2 yx+1) (yx+1 yx) = yx+2 2 yx+1 + yx
为二阶差分, 记为2 yx, 即 2 yx = (yx) = yx+2 2 yx+1 + y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讲义
17
4.6 方框图及其分析
脉冲传递函数也可用方块图表示,增加一个部件 —— 采样开关
4.6.1 采样开关位置与脉冲传递函数的关系
1、连续输入,连续输出 2、连续输入,离散输出 3、离散输入,离散输出 4、离散输入,连续输出
例:方框图分析
例1、例2、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讲义 18
9
10T 1 z z ( 1 e ) 直接查表得:G ( z)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讲义 z 1 z e 10T ( z 1)( z e 10T )
4.5.3 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一、连续系统串联环节 方框图
R(s) Y(s)
G1(s)
G2(s)
Y ( s) G( s) G1 ( s)G2 ( s) R( s )
11
2、串联各环节之间无采样器的情况
G( z)
Y * ( s)
R(s)
R* ( s)
T
G1(s)
D( s)
G2(s)
Y (s)
C ( z) G( z ) Z G1 ( s)G2 ( s) G1G2 ( z ) R( z )
没有采样开关分隔的两个线性环节串联时,其脉冲传 递函数为这两个环节的传递函数相乘之积的Z变换。
差分方程的求解

差分方程求解方法有两种: (1)基于解析方法的Z变换法 (2)基于计算机求解的迭代法 用Z变换法求解差分方程较为简便,且可求得差分方 程解的数学解析式。
(1)对差分方程进行Z变换; (2)用Z变换的平移定理将时域差分方程转化为Z域差分方程,代入 初始条件并求解; (3)将Z变换写成有理多项式的形式,再求Z反变换,得到差分方程 的解。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讲义 12
例设
1 a G1 ( s) , G2 ( s) s sa
两个环节串联,分别求出中间有采样开关和无采样开关时系 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解: 两个环节中间有采样开关时
z az G( z ) G1 ( z )G2 ( z ) z 1 z e aT
Y ( z) G( z ) R( z ) 1 G ( z ) E( z) 1 R( z ) 1 G ( z )
16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讲义
例:已知采样控制系统如下图,求计算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 函数
r(t) + —
10 s ( s 1)
Y(z)
y(t)
解: 系统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g * (t ) g (k T) (t k T)
k 0

3. 对g*(t)进行Z变换,求得该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G(z)
G ( z ) Z [ g * (t )] g (kT) z k
k 0

脉冲传递函数还可由G(s)经部分分式法,直接查找Z变换 和拉普拉斯变换对应表求得。
k 0
则g * (t ) [1( k T ) e 10t ]z k 方法一: G ( z ) Z [ g * (t )] 1( k T) z
k 0 k
e 10t z k
k 0
z z z (1 e 10T ) 10T z 1 z e ( z 1)( z e 10T ) 方法二: G(s) 1 1 s s 10
单输入单输出离散系统方框图 r(k) R(z) y(k) Y(z)
4
G(z)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讲义
4.5.2 脉冲传递函数与差分方程
差分方程和脉冲函数是对系统特性的不同的数学描述, 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一样,可互相转换 一、离散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 一个线性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通式为: yk a1 yk 1 a2 yk 2 ... an yk n
三、有零阶保持器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Ts 1 e 零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为Gh(s) = s
1 e Ts s
G(s)
带有零阶保持器的控制系统方框图
采样后经零阶保持器相当于串联环节之间无采样开关的情况
1 e Ts G ( z ) Z [Gh ( s ) G ( s )] Z [ G ( s )] s 1 1 Z [ G ( s )] Z [ G ( s ) e Ts ] s s 1 1 Z [ G ( s )] z 1 Z [ G ( s )] s s 1 z 1 G(s) 1 (1 z ) Z [ G ( s )] Z[ ] s z s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讲义
但是,对离散系统而言,串联环节的脉冲传递函数不 一定如此,这由各环节之间有无同步采样开关来确定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讲义
10
二、离散系统串联环节 1、串联各环节之间有采样器的情况
G( z)
G1 ( z ) G2 ( z )
Y * ( s)
R(s)
T
R* ( s)
G1(s)
D( s)
D* ( s)
G2(s)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讲义
Y ( z) G( z) R( z ) 1 GH ( z )
15
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Y ( z) G( z) R( z ) 1 GH ( z ) E( z) 1 R( z ) 1 GH ( z )
误差脉冲传递函数
对于单位反馈系统
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误差脉冲传递函数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讲义 2
做Z反变换,由于 Y ( z) 1 1 1 2 z z 3z 2 z 1 z 2 z z 则Y ( z ) z 1 z 2 查Z变换表可得 y (k T) Z 1[Y ( z )] (1) k (2) k , k 0,1,2,...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讲义 5
若已知离散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同样也可得到相应的 差分方程,将上式交叉相乘,则得
(1 a1 z 1 ... an z n )Y ( z ) (b0 b1 z 1 ... bm z m ) R( z )
再对函数Y(z)和R(z)进行Z反变换,得到各自的离散形式 y(kT)和r(kT),而z的负幂表示延迟因子,因此可得到相 应的n阶差分方程。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讲义 1


用Z变换法求解差分方程的步骤为:



例:用Z变换求解差分方程:
y (k 2) 3 y (k 1) 2 y (k ) 0 初始条件为:y (0) 0, y (1) 1
解:
方程两边做Z变换得: Z [ y (k 2) 3 y (k 1) 2 y (k )] 0 由线性定理有 Z [ y (k 2)] Z [3 y (k 1)] Z [2 y (k )] 0 由超前定理可得 [ z 2Y ( z ) z 2 y (0) zy (1)] 3[ zY ( z ) zy (0)] 2Y ( z ) 0 代入初始条件得 (z 2 3z 2) Y (z) z z 所以Y ( z ) 2 z 3z 2
T
Y (s)
D( z ) G1 ( z ) R( z ) Y ( z ) G2 ( z ) D( z ) G1 ( z )G2 ( z ) R( z )
Y ( z) G( z) G1 ( z )G2 ( z ) R( z )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讲义
脉冲传递函数等于两个环 节的脉冲传递函数之积。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讲义 8
10 例:已知采样系统的连续传递函数为: G ( s) s( s 10)
试求该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G(z) 解: 由已知条件可得:
g ( t ) L-1[ 10 1 1 ] L1[ ] 1( t ) e 10t s(s 10 ) s s 10
14
4.5.4 采样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Y * ( z)
R( z ) E( z)
E * ( z)

B(z)
T
H ( z)
G( z)
Y ( z)
误差为: E (z) R( z ) B( z )
Y ( z ) G( z ) E ( z )
反馈为:B( z ) GH ( z ) E (பைடு நூலகம்z )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讲义
6
二、连续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

所谓连续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是指连续系统的输入与输 出采样函数Z变换之比,即: 在输出端虚设一采样开关,对输出的连续时间信号做假 想采样,采样周期与输入端采样开关的周期T相同。
G(z)
r(t) 实际采样系统 T
r*(t) G(s)
T
y*(t) y(t)
等价离散系统
R(z)
G(Z)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讲义
Y(z)
7

如果已知采样系统的连续传递函数G(s),并且当其输入端加 入虚拟开关变为离散系统时,采样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求 解步骤为: 1. 对连续传递函数G(s)进行拉氏变换,求出脉冲响应函数 g(t) = L-1[G(s)] 2. 求出g(t)的采样函数g*(t)
两个环节中间无采样开关时
a z (1 e aT ) G ( z ) Z [G1 ( s )G2 ( s )] Z s ( s a ) ( z 1)( z e aT )
G1 ( z )G2 ( z ) G1G2 ( z )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讲义 13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讲义
3
4.5 脉冲传递函数
4.5.1 基本概念
脉冲传递函数的定义: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采 样信号的Z变换Y(z)与输入采样信号的Z变换R(z)之比,称为该 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或Z传递函数,记为G(z), 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