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营造有特色社区环境及资源整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營造有特色社區環境及資源整合

台南市南區金華社區理事長長柯崑城 97-12-23 一、推展目的、

社區環境改造及空間營造在政府政策的積極推動下,已成為社會改革的主流運動,也是台灣經濟奇蹟之後的反思行動,更是與國際接軌的必然趨勢;優質的生活環境空間、健康的生活品質層次,成為普羅大眾共同的需求指標;在社區自主的潮流下,讓社區環境的營造,透過社區自主性的參與、經營、管理,將更能發掘出不同的社區特色,以居民的需求為環境改造空間營造之考量,權衡居民的意見,達成社區居民對環境改造與空間營造之共識。

二、具體目標、

從事社區環境改造、空間營造,首先要發揮草根立場,根據社區特色,分別從不同角度切入,再帶動其它相關項目,整合成一個營造計劃,社區環境改造不是齊頭式的什麼都作,別社區有的我都要,而是要瞭解社區特殊資源,以有限的資源,透過社區創意的發揮,產生最大的效益,改善和提昇社區的居住環境品質。

為了讓里、社區逐漸具備自我營造的能力,本社區工作團隊花時間進入子社區了解與學習,和居民共同面對困難,成為子里、社區的「夥伴」,以社區專業團隊結合社區組織,培訓社區幹部、義工、建立民主參與的機制,建構社區願景,規劃社區

公共事務,激勵居民參與執行社區事務,營造新的社區環境,創造新的社區社會,培養新的公民意識,以嶄新的構思,勾勒出社區的魅力激勵社區互動起來,集體發揮創意、創造魅力,展現出社區的活力。

並以輔導、推動之方式,除協助進行社區總體生活環境的掃描外,擬針對支持性的空間環境規劃與空間營造之推動,藉有社造及空間環境改善經驗之優質社區,聯合其他初步社區,以經驗的相互交流、學習、觀摩、教育,傳導各社區正確的生活環境改造共識,以社區為單位營造基礎,漸次擴及區域內社區,期逐一完成整體空間之營造及居民生活環境之改善。三、社區之特色與代表性-

以「金華經驗」成功案例引言:

成就與驕傲─金華社區城鄉風貌成果

金華里里長柯崑城金華社區位於台南市南區的西北側,由金華路二段、健康路、中華西路、新孝路所圍,面積僅0.2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二千戶七千餘人。這個地區早期是荒廢的鹽田,1974年起市政府在此進行市地重劃並興建兩期國民住宅,本區才開始吸引人口進住。隨著民間土地開發而人口漸增,1982年配合市政府進行行政區整編後才獨立設里,稱為金華里。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里內多為四至五層樓的集合住宅、三層樓的透天店舖住宅,居住密度高,但仍有若干地主保留的土地尚未開發。

如同我們曾分析過的,都市內的新興社區都是住民彼此不

相識的陌生鄰里,在社區營造上的首要課題是如何無中生有創造出「社區感」。在各地的真實經驗中,絕大多數新興社區之所以啟動對社區的認同,多半是因為遭遇生活環境的威脅,為確保社區內的「公共服務品質」而發起。金華里的起步也是如此,他們為爭取公園而發起的集體行動,成了營造社區的第一步。為爭取公園而起步

金華社區與許多新興住宅區一樣,都是經過市政府土地重劃才形成的住宅區,重劃區內除了道路之外,通常還劃有公園預定地、市場預定地等,但市府限於財政往往都未加以闢建。隨著新住人口增加,幼稚園、學校、公園等集體消費需求也快速增高,但市政府仍無力提供。聰明的商人便設法向市政府租用公園保留地,開闢為幼稚園,美其名為政府獎勵民間投資。70年代,台南市有許多新興社區內的公園用地陸續被民間業者租用興建為私立的幼稚園,金華社區也遇到相同的問題。

75年,社區居民知道社區內唯一的一塊公園用地將出租興建幼稚園,遂集體動員,提出「我們要公園,不要幼稚園」的清楚訴求。里民們的意志堅定,透過集體的力量,終於成功擋下市府的獎勵民間投資案,對於生活環境品質的意識也隨而萌芽,他們積極地希望興闢公園。但因為幼稚園事件,金華社區難以從市政府獲得補助,只能向民間尋求資源,這也促成金華社區從此建立善用民間資源的獨特作法。里長柯崑城發動社區募款,短短三天內就募得一百七十七萬餘元,並號召居民參與營造,合力打造完成一千六百坪的「金華公園」。

金華公園行動有效地喚起居民為社區奉獻的心,後來在公園中增建一棟社區活動中心則進一步讓整個園區成為社區行動的核心基地。居民親手栽植園中的花木,主動照料修剪。各種年齡層的居民在此各取所需,休閒、泡茶、聚會、運動、學習、構思、企劃,在柯里長的帶領下陸續推出許多社區營造行動。來到金華社區,肯定會對他們善用每一吋土地之用心,深感折服,社區裡頭的空地經過里長與社區幹部奔走協調,以及居民的支持與努力,變身成為公園、停車場、好望角、樹苗銀行、都市農園、鄉土文化館、綜合福利館等等,動員社區人力、財力並結合社會資源,開創「地方出錢、建設地方」的最佳典範,社區營造的魅力聚落在金華,都市裡難得的開闊綠境,優質的人文教育、環境景觀、健全的健康、福利體系、安全聯防系統、讓這裡的居民感受到離不開、走不遠、有了一股難以割捨的鄉土情感。

持續營造社區環境

近十年來,金華社區針對都市居住生活的需求,陸續推展環境營造行動。譬如社區內有一塊地是市場用地,但市府沒有經費整建,遂被佔用違建且雜草叢生。76年,柯崑城先生當時擔任社區發展促進會主委,發動居民向市府申請代管這片荒地,並向環保署爭取經費改造為美麗的開放空間,金華社區交出亮麗的社區改造成績單後,以服務的績效,整頓的成果做敦親睦鄰的基礎,進而展開一系列「視覺景觀」的改造工作,規劃

出角落造景,將髒亂的違建區,自力開闢成中庭式的花園,從里辦公處的落地窗望出去,隔著馬路就是一座優美的小公園,微微起伏的綠草坡,一條蜿蜒曲折的石板小徑,幾株挺拔沖沖的雨豆樹,印度紫檀,樹下散佈著幾顆白色風景石,公園雖小(750坪),卻散發著清新疏朗的氣質,都市難得一見的綠野風景,週邊刻意設計停車空間,疏減居民停車的困擾,以民眾福祉為優先考量的規劃,深獲全體社區居民高度認同與讚賞,社區將它命名為「觀心園」。

83年社區發展協會又針對社區四處可見的角落空地,遊說地主讓居民認養並設置為小型停車空間、轉角綠地等。經過努力,總計有三十二塊土地被整理出來,可供停車數百輛。這個行動的總花費僅68萬元,即把社區內四處可見的髒亂空地改變成方便使用的停車空間、小綠地甚至小菜園。此外住宅區內的道路車流量較少,社區也推動路邊植樹增加綠意。

金華里的環境改造由內而外,由簡單而漸向困難挑戰。在住宅區內大致完成改造之後,便向外拓展到商店街的改造。新孝路是重要的商店街,社區向外申請經費補助後鼓勵店家配合作店招的調整,讓商店街統一招牌,街景煥然改觀。這些切合實際需求、又花費儉省的作法與成果,讓金華社區在88年參加第二屆全國城鄉新風貌展示觀摩會時,囊括最佳效益、最佳效果、最佳名嘴、最佳推手、最佳人氣、熱心參與等六項大獎。

最近,金華社區將環境營造的重心擴展到社區內荒廢多年始終無法處理的大台南觀光城。這個觀光城是早年配合河溝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