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肉价格形成机制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政治试题(海南)解析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政治试题(海南)解析版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政治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一卷时,选择每个小问题的答案,并用铅笔涂黑答题卡上相应问题的答案标签。
如果需要更换,用橡皮擦擦干净,然后选择涂上其他答案标签。
写在这张试卷上是无效的。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卷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小倩和母亲一起去农贸市场,发现市场上出售的鸡肉价格在养鸡场约为50元/只,农村约为150元/只。
在以下选项中,与小倩的发现相同的价格现象是a。
在一家老裁缝店定制的旗袍价格是一家服装公司的三倍。
B.北京市场3月份的草莓价格是海南三亚草莓价格的三倍。
C.在中国销售的进口汽车的价格是同一辆外国汽车的两倍。
D.广州的租金大约是合肥的1.5倍[答]a考点:影响价格的因素2.移动支付是指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结算商品或服务交易的一种方式。
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通过移动支付完成交易。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移动支付对货币流通的影响是显著的①货币流通速度加快②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减少第1页③货币周转次数减少④货币的实际供应量增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 【解析】问题分析:移动支付的出现将减少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加快货币流通速度。
① ② 对的移动支付可以直接支付到位,这减少了支付的中间环节,进而增加了资金周转量。
③ 错误移动支付不会增加实际的货币供应,④ 未选中。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a.测试点:货币流通规律3.发行国债是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方式,这些债务最终是要偿还的。
政府偿还国债的主要资金来源是a、发行新国债的收入B.国有企业支付的利润C.国债投资收入D.国家税收[答]D考点:财政收入与支出4.根据调查,每位消费者背后大约有250位亲友。
养鸡的调研报告
养鸡的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鸡肉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养鸡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备受。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养鸡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为养鸡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资料等多种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养鸡户和消费者,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访谈对象包括养鸡专家和业内人士,以获取行业内部的观点和经验;文献资料主要包括相关政策文件、研究报告和市场数据等,以补充和验证调研结果。
三、调研结果1、行业现状养鸡业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已经成为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调研结果,全国有大量的养鸡户,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河北、江苏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为养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存在的问题尽管养鸡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疾病问题是养鸡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疾病的发生会导致鸡的死亡,降低生产效益。
环境污染问题也备受。
鸡粪和污水等废弃物的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市场竞争激烈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由于养鸡户数量众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价格波动大,不利于行业的稳定发展。
四、解决方案与发展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1、加强疾病防治加强疾病防治是解决疾病问题的关键。
一方面,养鸡户应加强日常管理,定期消毒、清洁鸡舍,提高鸡的免疫力;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疾病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2、推广环保技术推广环保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
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养鸡户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如生物发酵床、有机肥料等,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3、建立合作机制建立合作机制是解决市场竞争问题的可行途径。
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养鸡户可以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稳定价格波动。
政府应加强对合作机制的引导和支持,提供政策优惠和技术培训等服务。
(整理)鸡肉价格形成机制
我国肉鸡产业发展要素及价格形成机制探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肉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丰富城乡居民菜蓝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自2003年特别是去年人感染H7N9流感事件以来,我国肉鸡价格波动频繁,部分肉鸡业生产场(户)亏损严重,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因此,从供给和需求两大角度探析我国肉鸡业发展要素和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对于维护我国肉鸡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 肉鸡生产的要素与特点1.1 品种我国肉鸡业主要有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两大品种,其中白羽肉种鸡完全依赖进口,黄羽肉种鸡是我国特有的地方鸡种。
由于2004、2005年禽流感暴发,致使2006年肉鸡价格暴涨,自此我国白羽肉种鸡引种数量不断增加,由2006年的55万套左右,上涨至2012年的约120万套,年均增速达12.5%。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居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对优质黄羽肉鸡消费量增加,黄羽肉鸡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2009~2012年我国祖代黄羽肉种鸡保有量维持在134万套左右。
根据我国商品肉鸡约90亿只(白羽肉鸡50亿只、黄羽肉鸡40亿只)年生产量,当前我国祖代肉种鸡供远大于求。
1.2 存出栏根据存出栏量(见图1)变化,我国肉鸡业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61~1978年稳定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内,由于机械化养殖技术不完善,增长速度较为缓慢。
第二阶段为1979~2002年迅猛发展阶段。
此阶段肉鸡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增长幅度较大。
第三阶段为2003年至今深度调整阶段。
一方面由于禽流感等疫病的频繁暴发,肉鸡业生产者风险和利益不确定性增大;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肉鸡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肉鸡品种的持续改良与创新,我国肉鸡生产效率有所提高。
1.3 区域分布从鸡肉生产规模和数量来看,2012年山东、广东、江苏、广西、辽宁及河南六省市鸡肉总产量约占全国鸡肉产量的53.2%。
需求、供给及均衡价格案例解析
案例分析:需求、供给及均衡价格案例(1)减少香烟需求量的两种方法公共政策制定者常常想减少人们吸烟的数量。
政策可以努力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有两种。
减少吸烟的一种方法是使香烟或其他烟草产品的需求曲线移动。
公益广告、香烟盒上有害健康的警示、以及禁止在电视上做香烟广告,都是旨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水平时减少香烟需求量的政策。
如果成功了,这些政策就使香烟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此外,政策制定者可以试着提高香烟的价格。
例如,如果政府对香烟制造商征税,烟草公司就会以高价格的形式把这种税的大部分转嫁给消费者。
较高的价格鼓励吸烟者减少他们吸烟的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吸烟量的减少就表现为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移动到价格更高而数量更少的点上。
吸烟量对价格变动会有多大的反应呢?经济学家试图通过研究香烟税变动时出现的情况来回答这个问题。
他们发现,香烟价格上升10%会引起需求量减少4%。
还发现青少年对香烟价格特别敏感:香烟价格上升10%使青少年的吸烟量减少12%。
——转引自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案例(2)1988年旱灾对供给的冲击1988年,美国中西部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旱灾。
当年的玉米产量比原来雨季下降35%,黄豆产量下降超过20%,小麦产量下降超过10%,有必要对其后果作出预测,以便供政府参考,制定有关应变措施。
而他们的预测依据并不是什么特别高深的手段和理论,而是有关供求关系的基本法则。
首先我们确定一件事,即这场旱灾已经大幅度减少了谷物的产量,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不可避免。
因此这场旱灾可以看做是将谷物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我们由此得出结论:在需求曲线一定的前提下,供给曲线大幅度左移应该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
具体而言就是当年夏末时节玉米价格已经迅速上升80%,黄豆价格也上升了接近70%,而小麦价格则上升50%。
由于谷物是许多其他产品(尤其是畜牧产品)的基础,经济学家同时运用供求关系模型预测这场旱灾对其他产品的供求状况的影响。
中国肉鸡生产的成本收益与效率研究
中国肉鸡生产的成本收益与效率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食品市场的日益繁荣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肉鸡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肉鸡生产国之一,中国肉鸡产业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饲料成本的上涨以及环保政策的收紧,中国肉鸡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深入研究中国肉鸡生产的成本收益与效率问题,对于提升产业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中国肉鸡生产的成本收益与效率,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梳理和实证分析,揭示中国肉鸡生产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文章首先对中国肉鸡生产的成本构成进行详细解析,包括饲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固定资产折旧等,并探讨各成本因素对生产效益的影响。
文章将运用经济学原理和计量分析方法,评估中国肉鸡生产的收益状况,分析价格波动、市场需求等因素对收益的影响。
文章将对中国肉鸡生产的效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养殖场的生产效率,提出提升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政府决策部门、肉鸡养殖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为推动中国肉鸡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肉鸡生产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中国肉鸡生产的成本收益与效率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理解肉鸡产业的运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在成本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饲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养殖技术和管理成本等方面。
其中,饲料成本是肉鸡生产中最大的成本项,其波动直接影响到生产者的经济效益。
一些研究指出,饲料价格的上涨会导致肉鸡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影响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
同时,劳动力成本也是中国肉鸡生产中的重要成本组成部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劳动力成本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摘要
摘 要2020年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总结回顾了18个(种)主要农产品2019年市场形势,对未来10年尤其是2020年、2025年和2029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生产、消费、贸易、价格走势进行了展望,对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未来10年中国宏观经济与政策假设。
中国经济加快转向高质量发展,综合各机构预测,假设2020—202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5.2%;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3.1%和5.8%(以2019年为基期,扣除价格因素);人口总量继续增加,年均增长2.6‰;城镇化率稳步提高,2029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8.5%;CPI涨幅先升后降,展望前半段涨幅在3.0%~3.5%,之后涨幅保持在2.0%~3.0%;人民币汇率稳中趋强走势,年度间小幅波动,2020—2029年1美元兑人民币的名义汇率年均值在6.3~7.0区间波动;国际原油价格短期波动剧烈且低位运行,长期呈震荡上涨态势。
从农业自身看,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现,将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2019年,农业农村发展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六连丰”,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7.4亿亩a(1.16亿公顷)以上,全年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66 384万吨,连续5年站稳6.5亿吨台阶。
棉油糖、果菜茶等生产保持稳定,油料、糖料产量分别较上年增长1.8%和2.2%;肉品稳产保供和非洲猪瘟防控取得明显成效,牛肉、羊肉、禽肉、禽蛋产量分别较上年增长3.6%、2.6%、12.3%、5.8%。
农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农业结构持续调优调精,大豆种植面积增加1 400万亩(93.33万公顷),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近3 个百分点;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扩大到3 000万亩(200万公顷),启动实施长江重点流域禁捕,新认定41个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提高到95%以上。
农产品价格传导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_许世卫
农产品价格传导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许世卫,李哲敏,孔繁涛,董晓霞,崔利国,任育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81,农业部智能化农业预警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智能化农业预警技术与系统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摘要:农产品价格波动及传导不仅仅关系到农业自身的发展、各环节主体的利益分配,更关系到全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农业稳定事关大局,如何确保农产品价格传导的顺畅,稳定市场价格,更是农业政策制定者和宏观经济调控者的重要着眼点。
本文针对农产品价格传导相关内涵、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稳定市场价格的价格传导促进措施,为早期预测农产品价格,提早做出市场预警,维持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传导机制;内涵;特点;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323.7文献标识码:AAgro-products Price Transmission and its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Xu Shiwei,Li Zhemin,Kong Fantao,Dong Xiaoxia,Cui Liguo,Ren Yufeng(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of CAAS,Beijing100081,China,Key Lab of IntelligentAgricultural Early-Warning Technology and System of MOA,Beijing100081,China,Key Lab of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Early-Warning Technology and System of MOA of CAAS,Beijing100081,China)Abstract:Fluctuation and transmission in agro-product price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distribution of vari-ous stages'benefits in the whole agricultural chain,also affects the stability of the socio-economic order.During the perio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ition in China,agricultural stability is related to the overall situation.Decision-makers in agricultural policy and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focus on how to ensure the smooth agricultural prices transmission and stable market price.In view of relatively weak on theoretical research in agricultural price transmission,the meaning,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suggestions for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stabilize the market price were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in order to promptly discover and predict the probability fluctuations in agricultural prices,make the early warning,maintain the market's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Key words:Agricultural product;Price transmission;Meaning;Features;Influencing factors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12BAH20B04),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2ZL017),农业部农业信息预警专项“农业信息分析与预警研究”项目,农业部“948”项目(2012—Z1)。
1-2-1影响价格的因素
气候因素 雹灾苹果减产 供应减少 气候因素 禽流感期间
季节因素 西瓜刚上市 供应少、需求大 地域因素 内陆吃海鲜 供应少、需求大 生产因素 减产石油 供应少,需求大
石油价格狂涨
★供给与需求是怎样影响价格的?
★价格与供求的关系: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①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供求 供过于求: 价格 下跌 关系 供不应求: 价格 上涨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3、商品价值的大小。
价值 ↑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价值↓ 决定 基础 价格↑ 价格↓
考点
价值 货币表现
价格
(2)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正比例 考点 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量 (正比) 价格 (正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 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 程度和劳动 价值由劳动形成 强度下制造某种 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名称 一种商 品 另一 种商 品 结 论 图 示
价格上 升,需求 互为 量减少 替代 品 价格下 降,需求 量增加
需求 量增 互为替代品价格 加 变动而引起的需 需求 求量的变化是同 量减 方向的 少
名称
一种商 品
另一 种商 品
结
论
图
示
价格上 升,需求 互补 量减少 商品 价格下 降,需求 量增加
BC
Ⅲ、非选择题
河北某地外销的无公害蔬菜价格比普通 蔬菜高30%~40%。全市已有13个蔬菜品种 获河北省无公害蔬菜资质认证,2万亩达 到A级绿色食品标准。河北省的无公害蔬 菜以其优良的品质热销北京。
(1)无公害蔬菜价格比普通蔬菜高30%~40%, 反映的经济生活的哪些道理? (2)商品交换应实行优质优价,但在实际生活 中,为什么会出现优质低价的现象?
新最新时事政治—均衡价格理论的解析(2)
②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③该商品的互为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④生产者可能会扩大该商品生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9.超市里商品的陈列是有讲究的,香皂与皂盒,剃须刀与剃须泡沫往往是放在一起的。商品陈列的讲究之处在于
A.方便顾客购买,促进商品销售
B.使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④错误,国际油价下跌将导致传统能源汽车销量增加,新能源汽车销量减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9.甲与乙是互为替代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假定甲的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则乙的需求变动图示是
A.
B.
C.
D.
20.下图中P和Q分剐表示产品的价格和数量,D、D1表示需求曲线,S表示供给曲线,E、E1表示均衡价格点。下列现象与图中所示变化相符的是( )
A.大蒜价格飙升,居民减少大蒜的消费
①甲可能是新能源汽车需求变化曲线
②乙可能是燃油汽车需求变化曲线
③丙可能是燃油汽车供给变化曲线
④丁可能是新能源汽车供给变化曲线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AB:一般而言,限制价格低于均衡价格,P0是均衡价格,图中P1高于P0,故P1应该为支持价格,不是限制价格,AB不符合题意。
A. B.
C. D.
17.下图为近期国际市场的现货黄金价格变动情况。对图中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2020年以来,国际黄金市场呈现“牛市”的景象
B.国际金价高位运行,将会吸引投资者增加投资
C.这波金价上涨,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放缓有关
经济生活一轮复习 1.2多变的价格
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
——易卜生高密五中2012级政治复习课教学案 必修一 经济生活 No.2 129(3)关系内容2.价值规律运行的三大机制价格机制: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并受供求关系、纸币发行量、国家的价格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价格机制可以调节生产和投资的方向及规模, 从而调节资源的配置;调节商品供求关系;调节消费需求方向和结构;调节收入分配;调节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
价格机制起着推动和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商家常常通过降价来 扩大市场占有率。
供求机制:供求关系在不断变动中取得相对的平衡,是供求机制作用的实现形式。
供求机制可以调节商品的价格,调节商品的生产与消费的方向和规模。
供求结构的变化能调节 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竞争机制:竞争性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它能够促进企业改进生产技术。
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消费服务;它有利于打破地区和部门分割,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交流;它有利于实现优胜劣汰,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经营者应开展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同时,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建立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规则和价格体系,消除各种垄断行为,创造有序的竞争环境。
总之,价值规律就是在上述三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中发挥着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2课 多变的价格编写:赵长荣 审核:郑来福 课时:3课时 使用时间:2014.4.8【考点归纳】考点一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与价格) ★★★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反之,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消耗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经济学中的市场均衡如何分析
经济学中的市场均衡如何分析在经济学的广袤领域中,市场均衡是一个核心概念,它对于理解资源配置、价格形成以及经济运行的机制至关重要。
那么,究竟如何来分析市场均衡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市场均衡。
简单来说,市场均衡就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市场中,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的状态。
此时,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既不存在短缺,也不存在过剩,价格也相对稳定。
为了更清晰地分析市场均衡,我们先来看看需求。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曲线通常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这意味着价格越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越多;价格越高,愿意购买的数量越少。
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偏好、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等。
举个例子,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对于正常商品(比如衣服、食品等)的需求通常会增加,需求曲线就会向右移动;反之,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减少,对正常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再比如,如果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比如牛肉和鸡肉)价格下降,那么对该商品的需求可能会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如果互补品(比如汽车和汽油)价格下降,对该商品的需求则可能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接下来,我们看看供给。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即价格越高,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越多;价格越低,愿意提供的数量越少。
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生产成本、生产技术、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等。
比如说,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就会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如果生产技术进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生产者就会愿意提供更多的商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当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时,就会形成市场均衡。
在均衡状态下,需求等于供给,对应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对应的数量就是均衡数量。
经济学的产生
§ 三、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 (一)、静态分析:假定自变量是已知的和既定的 情况下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的条件和在均衡状 态下的情况。
§ 比较静态分析:对变化之后的自变量再作一次静态 分析,然后比较自变量变化前后因变量的变量值。 但不考虑变化过程。
§ (二)、动态分析:考察自变量变化前后两种均衡 状态间的变化过程。
经济学的产生
§ 二、供给、供给量和供给曲线 § (一)、供给:在某一时期内,厂商愿意并且有能
力提供的商品量。 § (二)、供给量:某一时期内厂商愿意向市场提供
的商品和服务数量。 § 注意:供给与供给量的区别,类似于需求与需求量
的差别。 § (三)、供给法则:一般来说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
格呈同方向变化。 § 供给曲线 如P13 图1.4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学的产生Biblioteka § 3、简化并抽象化后,纯粹的市场经济的特征。
§ ①个人所有:一切要素的产权归个人所有
§ ②私人利益:个人被假设为“经济人”,其 做出决策的出发点是私人利益,每个人都寻 求个人利益极大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最大 利润。
§ ③小型经济:市场经济被进一步抽象和简化。 大多数情况下,市场经济被简化为两个消费 者或生产者,两种产品、两种要素等等的活 动。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学的产生
本章基本内容
•第一节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 一、资源配置 § (一)经济学概念。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
资源分配于不同的用途,以满足经济主体多样化需 求的科学。
§ (二)有用资源:满足人们各种需求的条件手段和 物质,如人力、物力、财力。
§ (三)资源的稀缺性:指相对于人们无限多样、不 断上升的需要的资源是相对不足的。
世界的主要农产品和农业贸易
应对措施: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推动农业政策和法规的协调和统一,减少贸易壁垒和摩擦,促进农 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国际农业政策与法规的协调与合作
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趋势 农业政策与法规的国际合作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协调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合作
YOUR LOGO
THANK YOU
谷物类:小麦、稻米、玉米等 豆类:大豆、绿豆、红豆等 蔬菜类:菠菜、胡萝卜、洋葱等
水果类:苹果、香蕉、葡萄等 肉类:猪肉、牛肉、鸡肉等 乳制品类:牛奶、奶酪、黄油等
农产品的重要性
农产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和能量。 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各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产品生产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密切相关,保障农产品供应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农产品生产还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产生影响,可持续发展需要重视农业的环保问题。
玉米:全球第二 大粮食作物,主 要生产国为美国、 中国和巴西。
大米:全球约一 半人口的主食, 主要生产国为印 度、中国和泰国 。
土豆:全球第四 大粮食作物,主 要生产国为中国 、印度和俄罗斯 。
经济作物
棉花:全球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 包括中国、美国、印度等。
可可:全球可可产量最高的国家 是科特迪瓦和加纳。
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
地区间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差异导致农产品种类和产量不同。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消费习惯和需求存在差异。 国际贸易政策和关税壁垒等因素影响农产品贸易。 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差异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价格。
世界主要农产品
02
粮食作物
小麦:全球种植 面积最广、产量 最高的粮食作物, 主要生产国为我 国、印度和美国。
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格局
农产品价格指数构建与实证
2023年第35卷第9期农产品价格指数构建与实证赵安平,张琳,王存存,王增飞,赵浩森*,王晓东(北京市数字农业农村促进中心,北京100083)摘要:[目的/意义]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价格的稳定直接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编制农产品价格指数,对于建立健全农产品价格指数体系、各方参与者直观了解农产品市场发展状况,提高市场监测预警水平有重要意义。
[方法/过程]以当前农产品价格及价格指数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农产品价格指数构建原则、农产品价格指数体系框架、指数分类分级、测算模型及权重确定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并基于统计数据和调研数据开展了农产品价格指数构建实证研究。
[结果/结论]实证结果表明,农产品价格指数体系框架和指数分类分级方式合理,指数测算模型以及权重确定方式科学可行,不仅丰富和完善了农产品价格指数体系构建理论和方法,形成的北京市农产品批发价格系列指数,也为北京市农产品市场运行监测预警,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提升以及农业保险实施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价格指数;模型;农产品;北京;数字经济中图分类号:F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248(2023)05-0091-09引用本文:赵安平,张琳,王存存,等.农产品价格指数构建与实证[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3,35(5):91-99.收稿日期:2023-07-11基金项目:2023年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项目(BAIC11-2023-10)作者简介:赵安平(1981-),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农产品市场流通。
张琳(1990-),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农业信息化。
王存存(1982-),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信息化。
王增飞(1983-),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农业信息化。
王晓东,正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产品价格预警*通信作者:赵浩森(1990-),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品牌。
Email:*****************DOI :10.13998/ki.issn1002-1248.23-03341引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价格稳定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关于猪肉涨价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关于猪肉涨价的分析及对策建议近年来,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猪肉是我国最主要的肉类产品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因此猪肉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本。
为了更好地了解猪肉涨价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将进行相关分析和探讨。
一、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猪肉价格的上涨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养殖成本上升:随着劳动力成本、饲料成本、养殖场租金等成本的不断上涨,养殖猪的成本逐渐增加,导致猪肉的生产成本提高,从而影响到了最终的市场价格。
2. 疫情影响:近年来,非洲猪瘟等疾病的蔓延导致了猪肉产量的减少,供应不足使得价格上涨成为必然。
3. 市场需求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猪肉的消费量也在不断上升,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
以上三个方面是导致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解决的,需要通过不断的调整和改善来逐步缓解和解决。
二、对策建议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养殖业的扶持力度,降低养殖业的生产成本,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猪肉的市场价格。
2. 提高科技水平: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疫病控制技术和先进的饲料加工技术,可以提高猪肉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有效地提高供给量,稳定市场价格。
3. 发展多元肉类产业:政府可以通过扶持其他肉类产业的发展,如鸡肉、牛肉、羊肉等,来分担猪肉的市场需求压力,减轻对猪肉的过度依赖。
4. 加强市场监管:严格监督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打击商家的不当行为,防止猪肉价格的过度波动。
5. 培育绿色有机农业:引导养殖户逐步向绿色有机养殖转变,提高养殖质量和效益,降低环境负担,也有助于稳定市场价格。
结语猪肉价格上涨对人们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因此急需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养殖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市场监管水平,促进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同时也需要提高人们对肉类消费的合理认识,引导人们逐渐实现健康合理膳食,减少对猪肉需求的过度依赖。
2014年不可不看的农业部50条支农惠农政策措施
农业部网站4月25日发布2014年国家深化农村改革、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政策措施50条。
具体如下:1.种粮直补政策2014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给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014年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2014年种粮直补资金151亿元。
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2014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补贴资金按照动态调整制度,根据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遵循“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及时安排和增加补贴资金,合理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
2014年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2014年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
3.良种补贴政策2014年,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东北和内蒙古的大豆、长江流域10个省(市)和河南信阳、陕西汉中和安康地区的冬油菜、藏区青稞实行全覆盖,并对马铃薯和花生在主产区开展试点。
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青稞每亩补贴10元。
其中,新疆地区的小麦良种补贴15元;水稻、棉花每亩补贴15元;马铃薯一、二级种薯每亩补贴100元;花生良种繁育每亩补贴50元、大田生产每亩补贴10元。
水稻、玉米、油菜补贴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方式,小麦、大豆、棉花可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或差价购种补贴方式,具体由各省(区、市)按照简单便民的原则自行确定。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继续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补贴对象为纳入实施范围并符合补贴条件的农牧渔民、农场(林场)职工、农民合作社和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补贴机具种类涵盖12大类48个小类175个品目,在此基础上各省(区、市)可在12大类内自行增加不超过30个其他品目的机具列入中央资金补贴范围。
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省域内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
吉芬商品和供求曲线的研究
吉芬商品和需求曲线的研究一、“吉芬商品”概念的由来吉芬商品”又称为季棻财,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名词,它是指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价格如果上升,消费者对其需求量反而增加的商品。
这是英国人吉芬于19世纪发现,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土豆价格上升,但是土豆的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
这一现象在当时被称为“吉芬难题”。
这类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以后也因此被称作“吉芬商品”或“吉芬物品”。
二、“吉芬商品”产生的原因分析一般来说, 由于商品的价格上升, 人们会降低对它的采购和消费, 而为什么1845年的爱尔兰会出现相反的现象呢?原来, 19世纪中叶爱尔兰还不是很发达, 还有很多贫困的人, 这些贫困家庭的收入没有节余, 只能维持基本生活。
在许多贫困家庭的食物消费中, 土豆这种最低档次的食物占有较大比例。
当然, 在贫困家庭中还有一部分钱用于购买比土豆高级的食物和用于其它消费。
由于灾荒, 当年的土豆价格上升。
土豆价格上升后, 如果要买同样的土豆就需要花更多的钱, 而花了更多的钱后, 原来用于购买其它食物的钱就变少了, 能够购买到其它食物的量就会减少。
这样, 当土豆价格上升后, 如果还按照原来的食物比例来购买土豆, 贫困家庭的食物将不能满足他们的基本消费。
怎么办呢? 人们只好多买些土豆。
因此, 就出现了这种价格愈高需求量愈大的特殊现象。
从现象上说,“吉芬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但是, 并不是说凡是满足这种现象的商品都叫“吉芬商品”。
分析一下1845年爱尔兰的情况, 如果土豆不是必须消费的商品, 它涨价了人们当然可以不买; 如果这种商品不是低档次的劣等品,如果它涨价后还有比它更低档次的商品可以买, 人们对它的需求也不会增多; 如果消费者比较富裕, 它涨价后人们仍然有钱买够其它更高档次的商品, 那也可能不会增加对它的需求。
这样就得到了一个较为精准的吉芬商品出现的条件:第一, 这种商品是消费者的必须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肉鸡产业发展要素及价格形成机制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肉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丰富城乡居民菜蓝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自2003年特别是去年人感染H7N9流感事件以来,我国肉鸡价格波动频繁,部分肉鸡业生产场(户)亏损严重,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因此,从供给和需求两大角度探析我国肉鸡业发展要素和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对于维护我国肉鸡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 肉鸡生产的要素与特点
1.1 品种
我国肉鸡业主要有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两大品种,其中白羽肉种鸡完全依赖进口,黄羽肉种鸡是我国特有的地方鸡种。
由于2004、2005年禽流感暴发,致使2006年肉鸡价格暴涨,自此我国白羽肉种鸡引种数量不断增加,由2006年的55万套左右,上涨至2012年的约120万套,年均增速达12.5%。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居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对优质黄羽肉鸡消费量增加,黄羽肉鸡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2009~2012年我国祖代黄羽肉种鸡保有量维持在134万套左右。
根据我国商品肉鸡约90亿只(白羽肉鸡50亿只、黄羽肉鸡40亿只)年生产量,当前我国祖代肉种鸡供远大于求。
1.2 存出栏
根据存出栏量(见图1)变化,我国肉鸡业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61~1978年稳定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内,由于机械化养殖技术不完善,增长速度较为缓慢。
第二阶段为1979~2002年迅猛发展阶段。
此阶段肉鸡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增长幅度较大。
第三阶段为2003年至今深度调整阶段。
一方面由于禽流感等疫病的频繁暴发,肉鸡业生产者风险和利益不确定性增大;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肉鸡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肉鸡品种的持续改良与创新,我国肉鸡生产效率有所提高。
1.3 区域分布
从鸡肉生产规模和数量来看,2012年山东、广东、江苏、广西、辽宁及河南六省市鸡肉总产量约占全国鸡肉产量的53.2%。
在肉鸡生产十强省份中,十多年来山东、广东和江苏一直占据第一、第二和第三位且地位相对稳固,而安徽、河北、辽宁、吉林等省份一直维持在十强之列,近年来吉林省鸡肉生产较2000年有所弱化,相对而言,广西鸡肉生产及其地位一直处于上升阶段,2010年以后一直处于鸡肉产量的前五位,这可能与西南地区饮食尤其是对黄羽肉鸡的偏好相关。
而上海、浙江及贵州由于产量增速放缓,被剔除十强之外。
从鸡肉主产区变化来看,华东和华南一直为我国鸡肉生产的传统大省,近年来西南产区的地位逐渐降低,并向华北、华中及东北转移(见表1)。
2 肉鸡消费的要素与特点
2.1 城乡差异
从禽肉消费的增长速度来看,农村居民的禽肉消费增速略快于城市居民。
1990~2012年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禽肉消费由1990 年的3.42 kg上升至2012年的10.75 kg,年均增速为5.34%;在农村消费市场上,2012年农村居民的禽肉消费量为4.25 kg,比1990年
增长了3 kg,年均增长速度为5.72%。
从禽肉消费量来看,城市居民的禽肉消费量较高。
1990年和2012年城市居民的禽肉消费量分别是农村居民禽肉消费量的2.74倍和2.53倍。
从消费结构来看,禽肉消费占肉类消费份额不断增加,而猪肉比重逐渐减少,近年城市居民牛羊肉消费量逐渐上升,但在农村地区不明显。
以城市居民为例,在肉类消费上猪肉、牛羊肉和禽肉的比重,2000年分别为65.61%、13.06%和21.33%。
而2012年分别为59.45%、10.45%和30.10%,猪肉和牛羊肉消费分别下
降6.16%和2.61%,而禽肉消费则增长8.77%。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也符合相同的规律(见表2)。
2.2 区域差异
在我国肉鸡销售市场上,白羽肉鸡产品多以屠宰或分割形式上市,而黄羽肉鸡多以鲜活产品上市。
白羽肉鸡消费对象主要以长江以北居民、快餐馆、机关、学校和城市农民工为主体,而黄羽肉鸡消费则以传统口味(煲鸡汤、白斩鸡等)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居民为主体。
以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禽肉消费量为例,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数据显示,我国东部地区鸡肉消费最多(6.02 kg),西南地区(3.44 kg)和东北地区(3.08 kg)次之,西北地区(2.54 kg)和华北地区(2.35 kg)最少。
3 肉鸡价格形成需求要素
3.1 居民收入水平与结构
鸡肉作为一般畜产品,大多数情况下其需求收入弹性为正,消费者对鸡肉的购买需求随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下降)而同步增长(下降),但当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阶段时,鸡肉消费量对价格的反应程度有所下降。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在选择肉鸡消费品种时,逐渐偏好高质量、好口感且价位相对较高的鸡肉制品,黄羽肉鸡由于其优质的口感日益成为消费者首选,而白羽肉鸡由于其工厂化生产方式有逐渐成为低档产品的可能。
由表3可见,2011年城镇居民最低收入与最高收入户的鸡肉人均消费量为5.33 kg和10.35 kg,两者相差1.94倍。
农村也是类似情形。
收入的结构性差异也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鸡肉需求。
以城镇居民肉类消费为例,不同的收入等级其肉类消费结构各有不同。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城镇居民肉类消费中猪肉、牛羊肉、禽肉的消费比例,低收入户约为68.94%,11.90%,19.16%;中等收入户约为67.07%,13.46%,19.47%;高收入户为65.55%,13.21%,21.24%。
3.2 鸡肉自身价格
鸡肉自身的价格是影响鸡肉需求的重要因素,一般以鸡肉需求的自价格弹性和鸡肉消费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
根据弹性理论,鸡肉产品的需求自价格弹性可正可负,而鸡肉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其替代品的多少、用途是否广泛、其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及其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比重有关。
鸡肉作为正常商品其自价格弹性一般为负值,即鸡肉价格与居民需求量呈同方向变动。
3.3 鸡肉替代品与互补品价格
鸡肉替代品及互补品价格是影响鸡肉需求量的另一重要因素。
鸡肉的替代品主要是猪肉和牛羊肉,以2012 年猪肉和牛羊肉平均消费比重为
例,城镇居民分别为59.45%和10.45%,而农村居民则为71.30%和7.00%,所以,在收入水平变化不大的前提下,猪肉和牛羊肉消费会对鸡肉消费形成一定的替代关系。
具体而言,当猪肉等肉类替代品价格上升时,猪肉需求量下降,鸡肉需求量上升;而蛋品等互补品价格上升时则会引发鸡肉需求量的下降。
3.4 消费者的心理因素
影响消费者购买愿望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两种:一是消费者的偏好。
鸡肉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呈正相关,鸡肉的需求量随着消费者自身喜好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二是未来预期水平。
消费者未来预期水平主要包括对于未来收入水平和鸡肉价格的理性预期,这些都与鸡肉的需求量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4 肉鸡价格形成供给要素
4.1 生产投入要素
我国肉鸡生产要素的投入主要包括直接生产费用、间接生产费用、用工价格、税金和其它费用。
直接生产费用主要有饲料费用、肉雏鸡费用、防疫费及死亡损失费,其中精饲料费用和肉雏鸡费用为主要生产要素投入成本。
在肉鸡价格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肉鸡饲料与肉鸡供给量呈现反方向变动关系,即肉鸡相关生产要素价格上升,肉鸡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其收益降低。
4.2 生产技术水平
生产技术水平是影响肉鸡产量的重要因素。
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将带动肉鸡生产效率的改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肉鸡的供给量,降低肉鸡产品的市场价格。
4.3 生产者的价格预期
生产者对于未来肉鸡价格的预期也对肉鸡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生产者预期未来肉鸡价格可能上升时,肉鸡生产有利可图,其会加大肉鸡生产投入规模,从而造成肉鸡供给量增加。
4.4 疫病等自然灾害
疫病等外部冲击因素对肉鸡价格短期波动有着剧烈影响。
2003年“非典”,2004、2005年禽流感、2013年人感染H7N9流感,使得当年鸡肉价格出现剧烈波动。
由于白羽肉鸡规模化养殖水平较高,疫病等突发事件对于白羽肉鸡价格的波动影响很大,而黄羽肉鸡产业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不如白羽肉鸡,所以波动幅度及波动周期要略小于白羽肉鸡。
5 结论
在肉鸡生产方面,一是我国肉种鸡保有量充足有余,完全能满足生产需要;二是我国肉鸡生产已由原来的起步、快速发展时期,进入深度调整期;三是我国肉鸡生产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华北及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地位逐渐降低。
在鸡肉消费方面,一是我国居民鸡肉
消费呈现东部>中部>西部序列;二是我国城乡居民在鸡肉消费量、肉类消费结构上相差较大,但在鸡肉消费增长速度上农村居民高于城市。
从需求方面来看,鸡肉价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有:鸡肉及其制品的价格、鸡肉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未来自身收入水平和鸡肉价格的预期。
从供给方面看,肉鸡生产成本、肉鸡生产技术水平、生产者的价格预期以及外部突发事件是肉鸡价格形成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