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发育》高中地理教案

合集下载

《河流地貌的发育》高中地理教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高中地理教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掌握其发育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河流地貌的定义和分类2. 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发育过程3. 主要河流地貌类型的特点和分布4. 河流地貌在我国的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发育过程和主要类型。

2. 教学难点:河流地貌的形成机制和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河流地貌的图像和实例。

2. 利用地理模型,直观地展示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不同河流地貌类型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4. 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河流地貌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河流地貌的图像,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河流地貌的定义和分类:阐述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介绍不同类型的河流地貌。

3. 分析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发育过程:讲解河流地貌的形成机制,展示地理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

4. 讲解主要河流地貌类型的特点和分布:详细介绍各种河流地貌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5.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典型的河流地貌实例,让学生了解河流地貌在实际中的应用。

6.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分析不同河流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7.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学生反馈。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学生对河流地貌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发育过程和类型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分析实际河流地貌实例时的地理知识和思维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河流地貌的发育》高中地理教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高中地理教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高中地理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河流地貌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河流地貌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教学内容:1. 河流地貌的定义和分类。

2. 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3. 河流地貌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入河流地貌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地貌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

2. 介绍河流地貌的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河流地貌特征。

3. 讲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和过程,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机制。

4. 介绍河流地貌的研究方法和应用,让学生了解河流地貌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河流地貌的定义和分类。

2. 学生能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3. 学生能掌握河流地貌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第二章:河流侵蚀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河流侵蚀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掌握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因素。

教学内容:1. 河流侵蚀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因素。

教学活动:1. 引入河流侵蚀作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河流侵蚀作用的过程和影响。

2. 讲解河流侵蚀作用的定义和过程,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河流侵蚀作用的机制。

3. 介绍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因素,让学生了解影响河流侵蚀作用的各种因素。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河流侵蚀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学生能理解影响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河流搬运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河流搬运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掌握河流搬运作用的主要因素。

教学内容:1. 河流搬运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河流搬运作用的主要因素。

教学活动:1. 引入河流搬运作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河流搬运作用的过程和影响。

2. 讲解河流搬运作用的定义和过程,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河流搬运作用的机制。

3. 介绍河流搬运作用的主要因素,让学生了解影响河流搬运作用的各种因素。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河流搬运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学生能理解影响河流搬运作用的主要因素。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发育过程。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河流地貌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发育过程。

2.难点: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及分析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河流地貌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学生准备:学习河流地貌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著名河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地貌。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河流是如何形成地貌的吗?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2.理论讲解(1)讲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地壳运动、气候变化、水流侵蚀、沉积等。

(2)讲解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河流侵蚀、搬运、沉积等。

(3)讲解河流地貌的类型:河谷、河漫滩、三角洲等。

3.案例分析(1)展示长江、黄河等河流地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发育过程。

(2)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河流地貌类型,分析其特点及形成原因。

(3)小组分享: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4.实践应用(1)引导学生观察学校周边河流地貌,分析其特点及形成原因。

(2)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地貌保护,提高环保意识。

五、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河流地貌的知识。

2.结合所学,分析家乡河流地貌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六、教学反思1.进一步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发育过程。

2.难点: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及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平时看到的河流,它们不仅仅是水流那么简单,它们还能塑造出独特的地貌。

你们知道河流是如何一步步改变地形地貌的吗?生(齐声):不知道,老师能给我们讲解一下吗?师:当然可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考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7篇)

高考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7篇)

高考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7篇)高考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高考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篇1)随着盛夏的来临,20__——20__学年度渐行渐远,回首来时路,没有惊喜,多的只是一份坦然,踏踏实实又一年。

一年来,按照学校部署和上级安排,我主要承担了七年级的地理课和兼职学校信息稿的书写以及学校博客反思的审核推荐,每月二七区多彩期刊中心校荐稿筛选上传,二七区教师进修网反思审核编辑,校教研组长和区地理兼职教研员。

一切都需要按部就班,一切都需要行走于惯常之间,也为了保证突出重点,我很自然地这样分割自己的时间,每天到校后重点备课、整理课件、导学案,批阅学生的作业、试卷,梳理待发信息稿件,以不耽误上课为基本点。

晚上回家进行策划信息稿方案,以及完成博客审核等,按要求进行教研策划和材料的搜集编撰。

虽然看起来忙了一点儿,但是有挑战就有拓展的空间,有参与就有学习提升的历练,慢慢多了一些从容,也就多了一些淡然。

不经意间,一年来,每周的课都能按时上完,每周平均三篇的信息稿也能及时上传,间周一次的教科研活动也有效上演,博客审核等工作也及时打点儿,另外也见缝插针参与了学习力课题等报告的完善。

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一份付出一分收获,只要自己积极去干,不抱怨,忙中偷闲也会感受到快乐多一点。

比如博客中收获博友的关注和祝愿,让自己的成长看得见,再比如专注于教学方案设计的创新性实践,不断追求基于课程标准教学把握学生的兴趣点,课堂导入重在学习目标的唤醒和切入点,注重课堂中学生的体验和学以致用观,分别代表学校进行了课程纲要分享课和复习课,还进行了区观摩课教研,课堂达标中也频现亮点。

特别是在市教育局组织的送课下乡中受到与会教师的认同评点。

《河流地貌的发育》高中地理教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高中地理教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河流地貌的定义、形成原因及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河流侵蚀、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在河流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地质作用。

2. 难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中各地质作用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2. 利用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河流地貌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地貌的定义及形成原因。

2. 讲解:详细讲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地质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河流地貌案例,让学生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河流地貌在实际中的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河流地貌在实际中的应用。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河流侵蚀作用:讲解河流侵蚀作用的原理,通过实例分析侵蚀对河流地貌的影响。

2. 河流搬运作用:介绍河流搬运作用的过程,展示不同地质时期的河流搬运现象。

3. 河流沉积作用:阐述河流沉积作用的机制,分析沉积物在河流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七、教学内容与步骤:4. 河流地貌类型:介绍常见的河流地貌类型,如河谷、峡谷、三角洲等,并通过图片进行展示。

5. 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分析不同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解释地貌形成与地质作用的关联。

6. 河流地貌的实际应用:探讨河流地貌在水利工程、土地利用、旅游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八、教学内容与步骤:7. 河流地貌的观察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观察和描述河流地貌,提高学生的实地观察能力。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地球表面的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和类型,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能够理解不同类型的河流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育规律,分析形成原因和特点。

3.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实地参观掌握不同类型的河流地貌,并了解河流地貌的地理环境特点和演变历史,加强对地理知识和地理观念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河流地貌的形成机制和演变特点3.河流地貌的实地观测和分析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通过积极、生动、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地理中的河流地貌进行认识,开启学生的地理双眼,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实践操作能力。

3.2 新课讲解1.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和类型•河流地貌是以河流为主体的地形地貌•主要类型有河流冲积平原、河流剖切谷地、河流峡谷和河流三角洲等几种基本类型2.河流地貌的形成机制和演变特点河流是在地壳中水文环境下形成的,在各种地质构造背景条件下地貌过程和演化过程都会有所不同。

主要为下面四种:•冲积平原是由河流在其下游平原区冲积而成的地形类型。

•剖切谷地是河流在其中上游段长期抬升,侵蚀作用比贮存作用强烈的地形类型。

•峡谷是由河流在其中下游段线性地穿切而成的狭长地形类型。

•三角洲是由河流冲积到海、湖、库中而形成的三角形地形。

3.河流地貌的实地观测和分析在实地观察和分析中,主要应注重以下几点:•着重解决河流地貌的历史发展和地形条件问题•地形测量工具的使用,以及测试样本数据的精确记录和处理•解决方案:在领队带领下,办好现场调查观察前期的准备工作,建议由地质学、生物学和气象学等学科教师组成小组统一组织实地观察行动3.3 总结反思在本节地理学习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总结反思:•突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让每位同学都能够熟悉掌握河流地貌基本概念和类型,以及河流地貌形成的机制和特点•在探究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掌握地理实践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能力四、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堂听说表现;2.学生本节课认知水平的提升;3.学生在实地观察探究中的积极性和表现。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精选7篇)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精选7篇)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精选7篇〕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精选7篇〕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篇1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分析^p 法、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p 河流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事物是开展的,开展既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河流的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河流侵蚀的不同类型。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以山岳地貌为例,学习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在外力作用中,流水是一种最强大而普遍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板书)。

[教师精讲]师:河流所形成的地貌,是我们在自然界中所见到的最常见的地貌种类之一。

请看下面两幅图片。

(出示图片“三峡地貌”“崇明岛”)师:以上两幅图片都是河流地貌,但它们的成因一样吗?生:成因不同。

三峡是长江切割巫山而形成的,是河流的侵蚀地貌;崇明岛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而成,是河流的堆积地貌。

师:分析^p 得很正确!这两种地貌都是外力作用--流水作用的结果,只不过它们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的地貌,让我们首先来认识河流侵蚀地貌。

(板书)(一)河流侵蚀地貌师: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带走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流的侵蚀主要有三种类型,由于它们对地表的侵蚀方向不同,因此对河谷形态的影响也不同。

这三种类型是溯侵蚀、下蚀和侧蚀。

(播放录像“虎跳峡”或出示图片)师:同学们一定为虎跳峡汹涌而澎湃的激流所震撼,湍急的河水从高处奔流跌落而下,对河谷的岩石有着强烈的冲刷作用。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种侵蚀的最终结果会使河谷怎样开展?这是三种类型中的哪一种?生:(讨论后答复)强大的流水作用会侵蚀岩石,使岩石向着河流的上游方向逐渐消退,这是溯侵蚀。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2篇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2篇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为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河流地貌的发育。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河流地貌的特征、形成的原因以及不同类型河流地貌的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不同地区的河流地貌现象。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河流地貌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类型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河流地貌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1. 河流地貌的特征和形成原因;2. 不同类型河流地貌的特点和分布。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河流地貌的图片、实物等教具;3. 测评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师生对话引入:教师和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了解学生对河流地貌的了解程度,并讨论一些常见的河流地貌。

2. 导入问题:通过问题导入,如「什么是河流地貌?」「你们听说过哪些有名的河流地貌?」等。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河流地貌的特征:通过PPT等教具,讲解河流地貌的定义和特征,如河谷、冲淤平衡、气候、地质等。

2. 河流地貌的分类和形成原因:结合具体地理实例,讲解不同类型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如冲积平原、峡谷、三角洲等。

3. 河流地貌的演变:简要讲解河流地貌的演变过程,重点讲解河流的侵蚀、冲淤平衡和沉积等问题。

三、案例分析和讨论(15分钟)1. 学生小组活动: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河流地貌进行研究和讨论,了解其特点和形成原因,并向全班进行汇报。

2. 全班讨论:组织全班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对其他组的汇报提出补充和互动的问题。

四、巩固与延伸(15分钟)1. 教师巩固: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强化重点知识点的记忆,解答学生的疑惑。

2. 拓展延伸: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材料或自主学习任务,如阅读一篇相关的地理杂志文章,撰写一份针对某个地理问题的报告等。

关于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关于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关于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

2. 使学生掌握河流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在河流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特征及其发育过程。

2. 难点:河流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在河流地貌形成中的具体表现。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及特征。

2. 利用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等方法,直观展示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相关案例资料3. 教学卡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著名河流地貌景观,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地貌。

1.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河流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吗?2. 讲授新课2.1 讲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

2.2 分析河流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在河流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2.3 举例说明河流地貌在实际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3.1 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

3.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及特征。

4. 课堂练习4.1 发放教学卡片,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4.2 讲解答案,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5.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

6. 课后作业6.1 观察身边的河流地貌,了解其形成原因及特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观察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了解他们对河流地貌形成原因和特征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的参与度: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3. 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改进?八、教学延伸1. 邀请地理学科的专家或者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讲座,分享更多关于河流地貌的知识和实际案例。

《河流地貌的发育》高中地理教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高中地理教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河流地貌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提高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分类。

2.教学难点: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动力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河流相关知识,如河流的源地、流域、流域面积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河流在地表形态上会产生哪些影响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河流地貌的发育。

2.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河流地貌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3.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1)讲解河流侵蚀作用,展示河流侵蚀地貌实例,如峡谷、河流侵蚀岸等。

(2)讲解河流搬运作用,展示河流搬运物质的过程及特点。

(3)讲解河流沉积作用,展示河流沉积地貌实例,如三角洲、河流沉积平原等。

4.河流地貌的类型及特点(1)分析河流地貌的类型,如侵蚀地貌、搬运地貌、沉积地貌等。

(2)展示各类型河流地貌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5.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1)分析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水资源的利用、土地的开发等。

(2)讨论人类活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如河道整治、水资源保护等。

6.课堂小结(2)强调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7.作业布置(1)整理课堂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2)观察身边的河流地貌,分析其成因及特点。

四、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

2.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

3.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重难点补充:1.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教师展示侵蚀、搬运、沉积的动画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大家能解释一下这个侵蚀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解释:“河流侵蚀作用主要是由水流的冲刷和侵蚀力,它能够塑造出峡谷等侵蚀地貌。

我们看搬运作用,水流如何搬运物质呢?”教师通过实例解释:“水流搬运物质的大小和数量取决于流速和流量,较大的石块会在河床滚动,而细小的沙粒则随水流悬浮。

《河流地貌的发育》高中地理教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高中地理教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河流地貌的定义及分类;(2)掌握河流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及其对地貌形成的影响;(3)能够分析不同河流地貌的特点及成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河流地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3)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河流地貌的分类及特点;(2)河流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及其对地貌形成的影响;(3)实际案例分析,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河流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在地貌形成中的定量关系;(2)不同河流地貌成因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河流地貌图片及案例;(2)准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相关教学资料;(3)制定课堂讨论方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内容;(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河流地貌的实例;(3)准备小组讨论发言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河流地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地理环境;(2)提问:“你们听说过哪些河流地貌?它们是如何形成的?”2. 课堂讲解:(1)讲解河流地貌的定义及分类;(2)阐述河流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及其对地貌形成的影响;(3)分析不同河流地貌的特点及成因。

3. 课堂互动:(1)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所了解的河流地貌实例;(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解答学生疑问;(3)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实际案例,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强调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2. 作业布置:(1)绘制河流地貌示意图,标注各种地貌类型;(3)收集相关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关于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关于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关于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发育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河流侵蚀、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河流地貌的定义及分类2. 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3. 河流侵蚀作用4. 河流搬运作用5. 河流沉积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的原理。

2. 教学难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发育过程。

2. 利用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河流地貌的认识。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著名河流地貌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地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河流地貌的定义、分类及形成原因,引导学生理解侵蚀、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河流地貌案例,让学生了解河流地貌在实际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河流地貌形成原因和地质作用的掌握程度。

2. 结合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 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七、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PPT、案例资料、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相关河流地貌的视频、文章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3. 配备地理模型或沙盘,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河流地貌的定义、分类及形成原因。

2. 第3-4课时:讲解河流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及其在河流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河流地貌的发育》高中地理教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高中地理教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河流地貌的定义、特点和形成原因。

2. 使学生掌握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在河流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河流地貌的类型、形成原因和发育过程。

2. 难点: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在河流地貌形成中的具体过程和机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河流地貌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我国典型河流地貌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形成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河流地貌的定义与特点2. 河流侵蚀作用及其对河流地貌的影响3. 河流搬运作用及其对河流地貌的影响4. 河流沉积作用及其对河流地貌的影响5. 我国典型河流地貌案例分析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河流地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地貌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河流地貌的定义与特点:阐述河流地貌的概念、形成原因和主要类型。

3. 分析河流侵蚀作用:讲解河流侵蚀作用的原因和过程,通过实例展示侵蚀作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

4. 分析河流搬运作用:讲解河流搬运作用的原因和过程,通过实例展示搬运作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

5. 分析河流沉积作用:讲解河流沉积作用的原因和过程,通过实例展示沉积作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

6. 案例分析:以我国典型河流地貌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形成过程。

7.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讨论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在河流地貌形成中的具体表现。

8.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0.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河流地貌的定义、特点和形成原因的理解程度。

b. 学生对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在河流地貌形成中的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发育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发育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发育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河流侵蚀、搬运、沉积等基本地质作用。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地质作用。

2. 难点:河流地貌的实际应用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地质作用。

2. 利用图表、案例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图表、案例等教学资料。

2. 安排实地考察河流地貌的机会,如河流峡谷、瀑布等。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节: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讲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重点介绍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对河流地貌的影响。

2. 第二节:河流地貌的特点分析河流地貌的基本特点,如河谷、峡谷、瀑布、三角洲等。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河流地貌的特点。

3. 第三节:河流的侵蚀作用讲解河流侵蚀作用的基本原理,包括流水侵蚀、冰川侵蚀等。

通过实地考察,使学生了解侵蚀作用在河流地貌形成中的重要性。

4. 第四节:河流的搬运作用介绍河流搬运作用的基本过程,包括悬浮搬运、推移搬运等。

分析不同搬运方式对河流地貌的影响。

5. 第五节:河流的沉积作用讲解河流沉积作用的基本原理,包括悬浮沉积、推移沉积等。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沉积作用在河流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教案编写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内容:6. 第六节:河流地貌的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河流地貌实例,如尼罗河的峡谷、亚马逊河流的三角洲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7. 第七节: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探讨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农业、城市规划、水利工程等方面。

分析人类活动对河流地貌的改变和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

8. 第八节:河流地貌的观察与研究方法介绍河流地貌观察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地面测量、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案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案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和影响因素。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河流地貌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河流地貌的分类和发育过程。

2.难点:河流地貌的发育机制及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教材: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章节。

2.教具:地形图、河流地貌模型、PPT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PPT展示我国著名河流(如长江、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河流地貌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所了解的河流地貌,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1.讲解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展示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河流地貌的空间分布。

(2)讲解河流地貌的分类,如河流阶地、河流三角洲、河流冲积扇等。

2.讲解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

(1)利用河流地貌模型,演示河流侵蚀、搬运、堆积等过程。

(2)分析河流地貌发育的不同阶段,如初期侵蚀阶段、中期拓宽阶段、晚期堆积阶段等。

3.讲解河流地貌的影响因素。

(1)分析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因素对河流地貌的影响。

(2)讲解人为因素,如水利工程、土地利用等对河流地貌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以某地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其成因及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对该地区河流地貌的保护和利用建议。

(四)课堂小结2.强调河流地貌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结合所学内容,绘制某地河流地貌示意图。

2.分析家乡河流地貌的特点,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资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河流地貌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内容可能未能充分展开,需在课后加强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教师:“同学们,请大家观察这张地形图,你能找出几种不同的河流地貌类型?”学生:“这里有一个河流三角洲,那里有一个河流阶地。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河流侵蚀、搬运、沉积等地貌作用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观察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

2. 河流侵蚀、搬运、沉积等地貌作用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河流地貌形成机制的理解。

2. 实际地貌现象与河流地貌作用的对应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 利用图表、案例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内容:1. 河流地貌的概念及其分类。

2. 河流侵蚀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峡谷、V 形谷等。

3. 河流搬运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河流阶地、洪积扇等。

4. 河流沉积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三角洲、河漫滩等。

5. 河流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河流地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地貌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和特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河流地貌形成原因和特点的理解。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地理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案例。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河流地貌现象,提高实践能力。

九、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教材相关章节。

2. 图片:河流地貌图片及案例。

3. 视频:有关河流地貌形成的视频资料。

4. 练习题:相关习题及答案。

十、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讲解河流地貌的概念及其分类。

2. 第2周:讲解河流侵蚀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大全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大全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案大全第一章: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1.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河流地貌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地貌的定义和特点。

1.2 讲解:讲解河流地貌的概念,包括河流侵蚀、河流搬运和河流沉积三个过程。

1.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河流地貌的案例,如河谷、峡谷、三角洲等,让学生理解其形成过程。

1.4 练习:让学生绘制河流地貌的示意图,加深对河流地貌的理解。

第二章:河流侵蚀作用2.1 引入:通过展示河流侵蚀作用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河流侵蚀的特点。

2.2 讲解:讲解河流侵蚀的原理,包括流水冲刷、流水侵蚀和流水磨蚀等。

2.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河流侵蚀的案例,如侵蚀岸坡、侵蚀峡谷等,让学生理解其形成过程。

2.4 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河流侵蚀的实验,观察侵蚀过程并绘制侵蚀示意图。

第三章:河流搬运作用3.1 引入:通过展示河流搬运作用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河流搬运的特点。

3.2 讲解:讲解河流搬运的原理,包括流水带动沉积物移动和流水对沉积物的筛选等。

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河流搬运的案例,如河流中的沙洲、河岛等,让学生理解其形成过程。

3.4 练习:让学生观察河流中的沉积物,分析其来源和搬运过程。

第四章:河流沉积作用4.1 引入:通过展示河流沉积作用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河流沉积的特点。

4.2 讲解:讲解河流沉积的原理,包括流速降低、沉积物沉积和沉积物堆积等。

4.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河流沉积的案例,如三角洲、河漫滩等,让学生理解其形成过程。

4.4 练习:让学生观察河流沉积物,分析其堆积形态和沉积环境。

第五章: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5.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河流地貌发育过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

5.2 讲解:讲解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包括侵蚀、搬运和沉积三个环节的相互作用。

5.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河流地貌发育过程的案例,如河谷的形成、峡谷的形成等,让学生理解其发育过程。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课方案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大全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认识流水侵害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害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认识流水聚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1)依据资料,能够剖析不一样河段河流侵害作用的差别。

(2)阅读河流聚积地貌表示图,能够剖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色。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1.流水侵害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聚积地貌的形成。

【教课难点】1.流水侵害地貌的形成原理。

2.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害和凸岸聚积的剖析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洪 ( 冲) 积扇与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和差别。

教课工具多媒体设施教课过程教课过程设计导入设计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积厚流光的学识。

其目的是教育公众,在河山大地之间,精选一处适合人类生计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踊跃奋斗,努力不懈,从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安全又兴盛成功。

固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括着中国古代朴实地理学的思想。

比方,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 ( 汭:河水内湾环绕处,为凸岸 ) 就包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也表现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一、河流侵害地貌与聚积地貌( 一) 河流侵害地1.溯源侵害及其形成地貌学生活动:辨别图中所显示的河流的侵害方式并说出判断依据。

教师活动:联合图片解说溯源侵害。

甲河源泉处遇到流水侵害的作用,基岩坍塌,河流的长度被延长。

经过长久发展,甲河的源泉不断向乙河处挪动,最后与之交流。

可见,经过溯源侵害作用,河流向源泉部分延长,河谷加长。

承转:那么,图中显示的甲河的河谷形态还有什么变化呢 ? 图中甲河谷不只变长了,还变宽了、变深了 ! 指引学生剖析致使这类变化的外力作用是什么 ?2.下蚀、侧蚀及其形成地貌师生共同总结河流侵害地貌的种类及其侵害方式,同时联合幻灯片让学生认识“ V 形谷”过渡: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河流也不是一天形成的。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大全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大全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案大全第一章:河流地貌概述1.1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河流1.2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发育1.3 河流地貌的类型及特征第二章:河流侵蚀作用2.1 河流侵蚀的原理与过程2.2 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2.3 河流侵蚀作用的影响因素第三章:河流沉积作用3.1 河流沉积的原理与过程3.2 河流沉积地貌的形成3.3 河流沉积作用的影响因素第四章:河流地貌的演化4.1 河流地貌演化的基本规律4.2 河流地貌演化的过程与模式4.3 河流地貌演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五章:河流地貌的应用5.1 河流地貌在地理研究中的价值5.2 河流地貌在资源与环境评价中的应用5.3 河流地貌在工程建设与规划中的意义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类型及应用,提高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1. 描述和解释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发育过程;2. 识别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河流地貌及其特征;3. 探讨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的原理及影响因素;4. 理解河流地貌演化的规律和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5. 应用河流地貌知识进行地理研究、资源与环境评价以及工程建设与规划。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深入理解和掌握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应用。

第六章:河流侵蚀地貌实例分析6.1 河谷地貌的形成与特点6.2 峡谷地貌的形成与特点6.3 河谷与峡谷地貌的生态环境效应第七章:河流沉积地貌实例分析7.1 三角洲地貌的形成与特点7.2 河漫滩地貌的形成与特点7.3 河流沉积地貌的生态环境效应第八章: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8.1 河流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8.2 河流地貌对城市发展的影响8.3 人类活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第九章:河流地貌研究方法9.1 河流地貌野外调查方法9.2 河流地貌遥感与GIS分析9.3 河流地貌数值模拟与应用第十章:河流地貌案例研究10.1 我国著名河流地貌案例分析10.2 国际河流地貌案例分析10.3 河流地貌研究的前沿问题与挑战本教案继续致力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类型及其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地貌的发育》高中地理教案
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自主学习,分析法、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河流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理解事物是发展的,发展既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

1.河流的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侵蚀的不同类型。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以山岳地貌为例,学习了内力作用对地表
形态的影响。

在外力作用中,流水是一种最强大而普遍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板书)。

师:河流所形成的地貌,是我们在自然界中所见到的最常见的
地貌种类之一。

请看下面两幅图片。

(出示图片“三峡地貌”“崇明岛”)
师:以上两幅图片都是河流地貌,但它们的成因相同吗?
生:成因不同。

三峡是长江切割巫山而形成的,是河流的侵蚀
地貌;崇明岛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而成,是河流的堆积地貌。

师:分析得很正确!这两种地貌都是外力作用--流水作用的结果,只不过它们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的地貌,让我们首先来认识河流侵蚀地貌。

(板书)(一)河流侵蚀地貌
师: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带走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流的侵蚀主要有三种类型,由于它们对地表的侵蚀方向不同,因而对河谷形态的影响也不同。

这三种类型是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

(播放录像“虎跳峡”或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一定为虎跳峡汹涌而澎湃的激流所震撼,湍急的河水从高处奔流跌落而下,对河谷的岩石有着强烈的冲刷作用。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种侵蚀的最终结果会使河谷怎样发展?这是三种类型中的哪一种?
生:(讨论后回答)强大的流水作用会侵蚀岩石,使岩石向着河流的上游方向逐渐消退,这是溯源侵蚀。

师:非常好。

这种侵蚀会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从而使河流向上游方向发育。

请大家再看虎跳峡的横剖面图,像英语字母中的哪个字母?
生:“V”字形
师:对!虎跳峡处于长江的上游,在长江的发育过程中处于较晚的时期,也就是河流发育的初期,河谷的集水面积较小。

(出示图片“长江三峡”)
李白的诗《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这首诗描写了三峡壮丽的景色,江如奔马,舟若飞箭。

请大家思考:三峡的横断面像英语字母中的哪个呢?这种侵蚀是三种类型中的哪一类呢?
生:三峡横断面呈“U”形,属于“下蚀”.
师:很好!三峡的成因是地壳运动导致构造裂隙,水流顺构造裂隙强烈侵蚀、下切而形成的,它使河床加深,河谷向纵深方向发展。

材料:荆江是长江自中国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

全长420千米,而直线距离仅约185千米。

河道曲折之程度,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因此,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每逢汛期,从上游汹涌而至的洪水在这里左冲右突,两岸堤防险象环生。

据史载,新中国成立以前的450年间,荆州江河堤防溃口186次,平均不到3年一次。

师:人们常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请同学们看图片和材料思考讨论,为什么说荆江河段险呢?
生:(讨论后回答)因为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所以水流不畅,容易溃堤。

师:说得很好。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荆江河段的河流侵蚀属于哪一种类型呢?它又会产生怎样的河流侵蚀地貌呢?
生:属于侧蚀。

它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师:不错。

我们已经了解了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向及其对河谷地貌的影响,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呢?即陆地上本没有河流,那么河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阅读课文并思考讨论。

(出示图片“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面貌”)
师:黄土高原上有着这么多的沟谷,为什么它们却没有形成河谷呢?沟谷和河谷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
生: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来的。

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很强,从而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

当沟谷深及地
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

如果沟谷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沟谷就逐渐演变成了河谷。

师:很好!发育初期的河谷的集水面积比较小,横剖面呈“V”字形。

“V”字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用加强。

请看下图并思考讨论:图中A、B两点哪里更适于建河运码头,说明理由。

生:B点。

A点是凸岸,水流缓慢,泥沙堆积;B点是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烈,因此水深较深,适合做码头。

师:分析得很好!请读教材图4.17,这种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不停地进行,河谷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呢?
生:出现连续的河湾。

河湾不断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大量泥沙。

师:对!这个
时候,河谷的发育就进入了成熟期。

同学们看c图,成熟期的河谷的形态有何特点?
生: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槽形。

师:不错。

我们了解了河谷的形成过程,它主要是外力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例,看看大家对刚才学的内容掌握得如何?
(P84活动)
(学生阅读材料,教师出示张家界有关图片)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张家界的澧水源头、娄水上游、茅岩河段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河谷之所以多隘谷、峡谷,是由于地壳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强烈,来不及将河流拓宽,从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峡谷。

河的谷底极窄成线形,河流两岸壁立千仞,河谷中间滩多水急。

师:从张家界的河谷地貌形成过程可以知道,虽然河谷地貌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但张家界特殊而秀险的河谷地貌也离不开地壳的抬升作用。

课后让学生自己到网上寻找一些冰川、风等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图片,试着描述它们的特点并推测其形成过程。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