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报批稿2017)
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市政工程信息模型专篇
![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市政工程信息模型专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a9daf0551810a6f52486c7.png)
附件4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市政工程信息模型专篇8 市政工程信息模型8.1 一般规定8.1.1施工图各专业模型应在初步设计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使其满足施工图设计阶段模型深度要求。
8.1.2 市政工程信息模型采用不同方式表达的信息应具有一致性,模型宜具有可扩展性。
8.1.3 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宜具有兼容性,能基本满足工程项目其他阶段对模型的基本需要,包括信息的获取、更新、修正和管理,模型数据的交付和存储宜采用通用格式,具有兼容性,以满足信息数据互通互用的要求。
8.1.4 对于同一项目中的同专业,提交的模型文件宜使用统一的软件和版本。
8.1.5 模型在交付前,进行正确性、协调性检查,提交的成果模型与设计图纸保持一致。
8.1.6 施工图模型设计应与各专业设计工作同步进行,使项目在各专业协同工作中的沟通、讨论、决策在三维模型的状态下进行,有利于对项目进行合理优化。
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设计、施工等知识框架体系,进行地形分析、视距分析、碰撞检查等基本应用,完成对施工图设计的最终优化。
8.1.7施工图模型设计对施工图的优化应直接反映到各专业的设计图纸及说明中,包括直接应用模型出部分施工图纸,同时模型可在施工阶段及后期运维阶段持续完善及应用,在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发挥作用。
8.1.8 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电子文件与模型设计说明书(见附录A,以表格形式填写提交)扫描件一起通过U盘或光盘交付。
8.2 市政工程信息模型交付要求8.2.1市政工程信息模型设计说明书(详见附录A)1市政工程信息模型设计总则1)项目模型的建模说明:(1)模型坐标体系、高程体系(或定位基点)设置;(2)文件的基本命名规则;(3)模型的拆分设置说明。
2市政工程信息模型软件平台1)各专业模型创建所采用的软件平台及版本;2)各专业模型的数据格式与兼容性说明。
8.2.2 市政工程信息模型设计模型1基本要求1)设计模型应表现模型实体的几何特征及关键尺寸,构件所含信息包含构件的主要尺寸、安装定位、类型、规格及其它必要的参数或属性,具体要求见深度要求表;2)设计模型应提交原始文件,且该文件格式能在必要时转换成至少一种通用文件格式(如IFC格式);3)设计模型应为多专业合并模型。
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报批稿2017)
![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报批稿2017)](https://img.taocdn.com/s3/m/368d9de5bb68a98270fefa64.png)
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二○一七年六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住建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的有关要求,提升建筑设计质量与水平,根据市城乡建委《关于下达重庆市建筑和市政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及审查要点编写任务的通知》(渝建〔2017〕116号)的要求,由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组织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设计院、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结合我市实际,编制了本技术规定。
本技术规定对重庆市民用建筑、工业厂房、仓库及其配套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初步设计的一般要求、设计说明书、图纸、计算书、人防专篇、装配式建筑专篇、建筑信息模型专篇等具体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是指导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技术依据。
本技术规定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
组织单位: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主编单位: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设计院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参编单位:重庆博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卓创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重庆医药设计院重庆市信息通信咨询设计有限公司重庆机三院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重庆渝海建设工程施工设计审图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向渊明谢自强汤启明薛尚铃周爱农王仁华秦岚张珂张冯秋熊联波蒋煜徐革张红川徐梅肖佑坤戴辉自康骏肖国泓周莲石理平龚曼琳吴胜达周显毅杨越来武清赵华徐诗童徐海张胜强贺刚黎明孙曼莉汪洋杨勇张鹏童愚易小期游红王卫民李全闫兴旺胡宗郭凯生付佳珊张政伟刘贤凯万里鹏周海鹰张文正芦子奕万芸陈山泉曾虹静熊卫东张元刚何学荣罗宏伟程振宇余周张冬梁拥军王渝杨繁艾松马骁焦振宇刘四明审查专家:段晓丹郑灿营黄萍李英军刘正荣张陆润李玲赵启林冯建平刘小梅吴欣陈泽嘉余庆利陶洪明赵世海陈希昌钱志雄游兴芬王小飞目录1 总则 (1)2 一般要求 (2)3 设计说明书 (3)3。
谈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
![谈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dc3c1cd201f69e31433294da.png)
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发布时间:2009-11-3被阅览数:159次信息来源:技术处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重庆市市政公用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的通知渝建发〔2009〕126号各区县(自治县)建委,工程设计、建设及有关单位:为加强初步设计审批管理,规范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提高初步设计质量和审批效率,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和原建设部《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年版),在总结我市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已有建设成果和成熟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我委委托市勘察设计协会组织有关单位编写了《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重庆市市政公用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经公开征求意见,专家审查通过,现批准颁布,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
上述规定由重庆市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编制单位负责解释。
各单位应根据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有关意见、建议及时反馈到我委勘察设计处及编制单位。
二〇〇九年八月三日1、总则1.1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和管理工作,确保初步设计质量,满足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要求,依据国家及部委有关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初步设计。
1.3本规定所指的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由初设文本和初设图纸两大部分组成。
其中初设文本中包括初设说明、节能计算书、概算书等相关技术文件*。
*注:涉及结构安全及消防隐患的建筑工程,还需提供结构计算书和消防计算书等相关技术文件。
2、设计说明书2.1概况2.1.1反映整个工程状况的鸟瞰图、效果图或模型照片。
2.1.2工程概况:介绍工程的基本情况和各专业特点等内容,可按表2.1.2填写。
表2.1.2 工程概况表2.1.3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1设计中应贯彻的国家政策、法规。
重庆地区建筑项目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报批稿2017年度)
![重庆地区建筑项目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报批稿2017年度)](https://img.taocdn.com/s3/m/38b5bde6b0717fd5360cdc96.png)
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二○一七年六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住建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的有关要求,提升建筑设计质量与水平,根据市城乡建委《关于下达重庆市建筑和市政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及审查要点编写任务的通知》(渝建〔2017〕116号)的要求,由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组织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设计院、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结合我市实际,编制了本技术规定。
本技术规定对重庆市民用建筑、工业厂房、仓库及其配套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初步设计的一般要求、设计说明书、图纸、计算书、人防专篇、装配式建筑专篇、建筑信息模型专篇等具体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是指导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技术依据。
本技术规定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
组织单位: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主编单位: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设计院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参编单位:重庆博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卓创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重庆医药设计院重庆市信息通信咨询设计有限公司重庆机三院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重庆渝海建设工程施工设计审图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向渊明谢自强汤启明薛尚铃周爱农王仁华秦岚张珂张冯秋熊联波蒋煜徐革张红川徐梅肖佑坤戴辉自康骏肖国泓周莲石理平龚曼琳吴胜达周显毅杨越来武清赵华徐诗童徐海张胜强贺刚黎明孙曼莉汪洋杨勇张鹏童愚易小期游红王卫民李全闫兴旺胡宗郭凯生付佳珊张政伟刘贤凯万里鹏周海鹰张文正芦子奕万芸陈山泉曾虹静熊卫东张元刚何学荣罗宏伟程振宇余周张冬梁拥军王渝杨繁艾松马骁焦振宇刘四明审查专家:段晓丹郑灿营黄萍李英军刘正荣张陆润李玲赵启林冯建平刘小梅吴欣陈泽嘉余庆利陶洪明赵世海陈希昌钱志雄游兴芬王小飞目录1 总则 (1)2 一般要求 (2)3 设计说明书 (3)3.1 总说明 (3)3.2 总平面 (4)3.3 建筑 (9)3.4 结构 (3)3.5 建筑电气 (18)3.6 给水排水 (20)3.7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20)3.8 热能动力 (25)3.9 消防 (27)3.10 节能与绿色建筑 (30)3.11 岩土工程 (38)3.12 建筑幕墙 (38)3.13 建筑智能化 (39)3.14 轨道保护 (40)3.15 工程投资概算 (41)4 图纸 (45)4.1 总平面 (45)4.2 建筑 (46)4.3 结构 (45)4.4 建筑电气 (48)4.5 给水排水 (49)4.6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50)4.7 热能动力 (51)4.8 岩土工程 (50)4.9 建筑幕墙 (52)4.10 建筑智能化 (53)4.11 轨道保护 (56)5 计算书 (55)5.1 节能与绿色建筑计算书 (55)5.2 结构计算书 (55)5.3 建筑电气计算书 (55)5.4 给水排水计算书 (55)5.5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计算书 (55)5.6 热能动力计算书 (56)5.7 建筑幕墙计算书 (56)6 人防专篇 (57)6.1 一般要求 (57)6.2 设计总说明 (57)6.3 建筑 (58)6.4 结构 (59)6.5 通风与空气调节 (61)6.6 给水排水 (60)6.7 电气 (59)7 装配式建筑专篇 (63)7.1 一般要求 (63)7.2 专项设计说明书 (63)7.3 专项图纸 (65)7.4 专项计算书 (65)8 建筑信息模型 (66)8.1 一般要求 (66)8.2 建筑信息模型交付要求 (66)附录A:设计概算封面、签署页、目录式样 (70)附录B:概算表格格式 (73)附录C 建筑工程项目BIM设计说明书封面 (76)731 总则1.0.1 为了进一步规范本市民用建筑、工业厂房、仓库及其配套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和管理工作,保证设计文件的质量和完整性,并满足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依据国家及部委有关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
![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149b4d3a0912a21615792906.png)
1、总则1.1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和管理工作,确保初步设计质量,满足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要求,依据国家及部委有关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初步设计。
1.3本规定所指的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由初设文本和初设图纸两大部分组成。
其中初设文本中包括初设说明、节能计算书、概算书等相关技术文件*。
*注:涉及结构安全及消防隐患的建筑工程,还需提供结构计算书和消防计算书等相关技术文件。
2、设计说明书2.1概况2.1.1反映整个工程状况的鸟瞰图、效果图或模型照片。
2.1.2工程概况:介绍工程的基本情况和各专业特点等内容,可按表2.1.2填写。
表2.1.2 工程概况表项目名称项目所在地项目业主方建筑性质建筑面积(地上/地下)最大建筑高度(地上/地下)最大建筑层数(地上/地下)建筑占地面积建筑总面积建筑抗震设防分类类别建筑场地类别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主要结构体系是否高切坡(深基坑)是否超限高层人防保护等级最高日用水量最高日污水量电力安装总容量总冷/暖负荷动力负荷概算总造价备注2.1.3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1设计中应贯彻的国家政策、法规。
2项目立项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选址意见书、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文件的文号或名称、方案文件等,并应在说明书后附件。
3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地灾评估报告、环境评估报告等。
4公用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5规划、用地、环保、卫生、绿化、消防、人防、抗震、节能、轻轨等要求和依据资料。
6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等资料。
7项目的分期实施情况和设计范围。
2.1.4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1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
2环境保护、防火安全、交通组织、用地分配、节能、安保、人防设置以及抗震设防等主要原则。
3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对总体布局和选用标准的综合叙述。
2.2总平面2.2.1 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1摘述方案依据资料及批准文件中与本专业有关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doc 87页)
![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doc 87页)](https://img.taocdn.com/s3/m/b59d0cc2dd36a32d72758103.png)
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doc 87页)技术规定〔2021年版〕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二○一七年六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住建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1版)»的有关要求,提升建筑设计质量与水平,依照市城乡建委«关于下达重庆市建筑和市政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及审查要点编写任务的通知»〔渝建〔2021〕116号〕的要求,由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组织中机中联工程、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重庆市设计院、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重庆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结合我市实际,编制了本技术规定。
本技术规定对重庆市民用建筑、工业厂房、仓库及其配套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初步设计的一样要求、设计说明书、图纸、运算书、人防专篇、装配式建筑专篇、建筑信息模型专篇等具体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是指导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技术依据。
本技术规定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治理,由中机中联工程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说明。
组织单位: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主编单位:中机中联工程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重庆市设计院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重庆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参编单位:重庆博建建筑设计重庆卓创国际工程设计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医药集团重庆医药设计院重庆市信息通信咨询设计重庆机三院施工图审查重庆渝海建设工程施工设计审图要紧起草人:向渊明谢自强汤启明薛尚铃周爱农王仁华秦岚张珂张冯秋熊联波蒋煜徐革张红川徐梅肖佑坤戴辉自康骏肖国泓周莲石理平龚曼琳吴胜达周显毅杨越来武清赵华徐诗童徐海张胜强贺刚黎明孙曼莉汪洋杨勇张鹏童愚易小期游红王卫民李全闫兴盛胡宗郭凯生付佳珊张政伟刘贤凯万里鹏周海鹰张文正芦子奕万芸陈山泉曾虹静熊卫东张元刚何学荣罗宏伟程振宇余周张冬梁拥军王渝杨繁艾松马骁焦振宇刘四明审查专家:段晓丹郑灿营黄萍李英军刘正荣张陆润李玲赵启林冯建平刘小梅吴欣陈泽嘉余庆利陶洪明赵世海陈希昌钱志雄游兴芬王小飞目录1 总那么 (1)2 一样要求 (2)3 设计说明书 (3)3.1 总说明 (3)3.2 总平面 (4)3.3 建筑 (9)3.4 结构 (3)3.5 建筑电气 (18)3.6 给水排水 (20)3.7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剂 (20)3.8 热能动力 (25)3.9 消防 (27)3.10 节能与绿色建筑 (30)3.11 岩土工程 (38)3.12 建筑幕墙 (38)3.13 建筑智能化 (39)3.14 轨道爱护 (40)3.15 工程投资概算 (41)4 图纸 (45)4.1 总平面 (45)4.2 建筑 (46)4.3 结构 (45)4.4 建筑电气 (48)4.5 给水排水 (49)4.6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剂 (50)4.7 热能动力 (51)4.8 岩土工程 (50)4.9 建筑幕墙 (52)4.10 建筑智能化 (53)4.11 轨道爱护 (56)5 运算书 (55)5.1 节能与绿色建筑运算书 (55)5.2 结构运算书 (55)5.3 建筑电气运算书 (55)5.4 给水排水运算书 (55)5.5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剂运算书 (55)5.6 热能动力运算书 (56)5.7 建筑幕墙运算书 (56)6 人防专篇 (57)6.1 一样要求 (57)6.2 设计总说明 (57)6.3 建筑 (58)6.4 结构 (59)6.5 通风与空气调剂 (61)6.6 给水排水 (60)6.7 电气 (59)7 装配式建筑专篇 (63)7.1 一样要求 (63)7.2 专项设计说明书 (63)7.3 专项图纸 (65)7.4 专项运算书 (65)8 建筑信息模型 (66)8.1 一样要求 (66)8.2 建筑信息模型交付要求 (66)附录A:设计概算封面、签署页、名目式样 (70)附录B:概算表格格式 (73)附录C 建筑工程项目BIM设计说明书封面 (76)731 总那么1.0.1 为了进一步规范本市民用建筑、工业厂房、仓库及其配套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和治理工作,保证设计文件的质量和完整性,并满足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依据国家及部委有关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形,特制定本规定。
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doc 87页)
![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doc 87页)](https://img.taocdn.com/s3/m/ac75ba2127284b73f24250bc.png)
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doc 87页)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二○一七年六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住建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的有关要求,提升建筑设计质量与水平,根据市城乡建委《关于下达重庆市建筑和市政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及审查要点编写任务的通知》(渝建〔2017〕116号)的要求,由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组织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设计院、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结合我市实际,编制了本技术规定。
本技术规定对重庆市民用建筑、工业厂房、仓库及其配套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初步设计的一般要求、设计说明书、图纸、计算书、人防专篇、装配式建筑专篇、建筑信息模型专篇等具体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是指导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技术依据。
本技术规定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
组织单位: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主编单位: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设计院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参编单位:重庆博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卓创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重庆医药设计院重庆市信息通信咨询设计有限公司重庆机三院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重庆渝海建设工程施工设计审图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向渊明谢自强汤启明薛尚铃周爱农王仁华秦岚张珂张冯秋熊联波蒋煜徐革张红川徐梅肖佑坤戴辉自康骏肖国泓周莲石理平龚曼琳吴胜达周显毅杨越来武清赵华徐诗童徐海张胜强贺刚黎明孙曼莉汪洋杨勇张鹏童愚易小期游红王卫民李全闫兴旺胡宗郭凯生付佳珊张政伟刘贤凯万里鹏周海鹰张文正芦子奕万芸陈山泉曾虹静熊卫东张元刚何学荣罗宏伟程振宇余周张冬梁拥军王渝杨繁艾松马骁焦振宇刘四明审查专家:段晓丹郑灿营黄萍李英军刘正荣张陆润李玲赵启林冯建平刘小梅吴欣陈泽嘉余庆利陶洪明赵世海陈希昌钱志雄游兴芬王小飞目录1 总则 (1)2 一般要求 (2)3 设计说明书 (3)3.1 总说明 (3)3.2 总平面 (4)3.3 建筑 (9)3.4 结构 (9)3.5 建筑电气 (19)3.6 给水排水 (21)3.7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21)3.8 热能动力 (26)3.9 消防 (28)3.10 节能与绿色建筑 (32)3.11 岩土工程 (39)3.12 建筑幕墙 (41)3.13 建筑智能化 (42)3.14 轨道保护 (42)3.15 工程投资概算 (43)4 图纸 (48)4.1 总平面 (48)4.3 结构 (51)4.4 建筑电气 (52)4.5 给水排水 (52)4.6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54)4.7 热能动力 (54)4.8 岩土工程 (54)4.9 建筑幕墙 (56)4.10 建筑智能化 (56)4.11 轨道保护 (56)5 计算书 (58)5.1 节能与绿色建筑计算书 (58)5.2 结构计算书 (58)5.3 建筑电气计算书 (58)5.4 给水排水计算书 (58)5.5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计算书 (59)5.6 热能动力计算书 (59)5.7 建筑幕墙计算书 (60)6 人防专篇 (61)6.1 一般要求 (61)6.2 设计总说明 (61)6.3 建筑 (62)6.5 通风与空气调节 (63)6.6 给水排水 (65)6.7 电气 (66)7 装配式建筑专篇 (68)7.1 一般要求 (68)7.2 专项设计说明书 (68)7.3 专项图纸 (70)7.4 专项计算书 (70)8 建筑信息模型 (71)8.1 一般要求 (71)8.2 建筑信息模型交付要求 (71)附录A:设计概算封面、签署页、目录式样 (75)附录B:概算表格格式 (78)附录C 建筑工程项目BIM设计说明书封面. 811 总则1.0.1 为了进一步规范本市民用建筑、工业厂房、仓库及其配套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和管理工作,保证设计文件的质量和完整性,并满足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依据国家及部委有关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重庆市市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市政工程信息模型专篇
![重庆市市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市政工程信息模型专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635b5acc175527072208fe.png)
附件2市市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市政工程信息模型专篇9 市政工程信息模型9.1 一般规定9.1.1市政工程信息模型文件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包含市政工程信息模型设计说明书和设计模型两部分容。
9.1.2市政工程信息模型采用不同方式表达的信息应具有一致性,模型宜具有可扩展性。
9.1.3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宜具有兼容性,能基本满足工程项目其他阶段对模型的基本需要,包括信息的获取、更新、修正和管理,模型数据的交付和存储宜采用通用格式,具有兼容性,以满足信息数据互通互用的要求。
9.1.4对于同一项目中的同专业,提交的模型文件宜使用统一的软件和版本。
9.1.5 模型在交付前,应进行正确性、协调性检查,提交的成果模型与设计图纸保持一致。
9.1.6 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电子文件与模型设计说明书(见附录D,以表格形式填写提交)扫描件一起通过U盘或光盘交付。
9.2 市政工程信息模型交付要求9.2.1 市政工程信息模型设计说明书(详见附录D)1 市政工程信息模型设计总则1)项目模型的建模说明:(1)模型坐标体系、高程体系(或定位基点)设置;(2)文件的基本命名规则;(3)模型的拆分设置说明。
2 市政工程信息模型软件平台1)各专业模型创建所采用的软件平台及版本;2)各专业模型的数据格式与兼容性说明。
9.2.2 市政工程信息模型设计模型1基本要求1)设计模型宜表现模型实体的主要几何特征及关键尺寸,可不表现细节特征和部构件组成;构件所含信息宜包含构件的主要尺寸、安装定位、类型、规格及其他关键的参数或属性,具体要求见深度要求表;2)设计模型应提交原始文件,且该文件格式能在必要时转换成至少一种通用文件格式(如IFC格式);3)设计模型应为多专业合并模型。
对于模型拆分情况,还宜提交拆分模型及其定位参照与分专业模型;模型拆分文件的命名应与9.2.1市政工程信息模型设计说明书一致;4)设计模型的构件命名应符合市《市政工程信息模型设计标准》的相应规定;5)设计模型可根据实际项目的情况和需求对本规定中的深度要求增加表达容。
重庆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建筑信息模型专篇
![重庆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建筑信息模型专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96cb283968011ca30091c7.png)
附件3重庆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建筑信息模型专篇7 建筑信息模型7.1一般规定7.1.1 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图设计阶段的信息模型应包括该项目设计的各个专业模型(总平面、建筑、结构、电气、给水排水、暖通专业)。
7.1.2 模型在交付前,进行正确性、协调性检查,提交的成果模型与设计图纸保持一致。
7.1.3 施工图建筑信息模型应与各专业设计工作同步进行,使项目在各专业协同工作中的沟通、讨论、决策在三维模型的状态下进行,有利于对建筑空间进行优化。
同时汇集各专业设计数据,以满足施工图设计阶段模型深度要求。
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设计、施工等知识框架体系,宜进行三维管线综合、冲突检测、竖向净空优化等基本应用,完成对施工图设计的最终优化。
7.1.4宜提交满足项目实际需求,并源于模型数据提取的分类工程量清单或其他必要的统计表、数据分析表等,数据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材料数量,面积统计,性能化分析,土石方平衡表等,以作为设计文件的有效补充。
7.1.5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对施工图的优化应直接反映到各专业的设计图纸及说明中,包括并不限于工程量统计与模型出图。
建筑、公用专业宜从模型中生成二维图纸。
宜在设计图纸成果中提交符合项目实际难点需求、并源于模型生成的三维设计详图,以作为各专业设计图纸的有效补充。
7.1.6 建筑信息模型应在施工阶段、后期运维阶段持续更新与数据管理,从而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发挥作用。
7.1.7 同一项目中的同专业或相同的结构形式应使用统一的软件和版本,软件版本不宜低于2016版。
7.1.8幕墙、景观等专项设计宜按重庆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设计标准》及《重庆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交付导则》实施。
7.1.9 绿色建筑及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评价所需数据宜从建筑信息模型中提取,并满足其评价标准相关规定。
7.1.10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等相关数据宜从建筑信息模型中提取,并应满足其评价标准相关规定。
7.1.11建筑信息模型电子文件与模型设计说明书(见附录A,以表格形式填写提交)扫描件一起通过U盘或光盘交付。
重庆初设要求
![重庆初设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47177d49cf84b9d528ea7a17.png)
1、总则1.1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报批深度,使建筑工程设计更加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和确保质量,依据建设部颁布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重庆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
1.2本《重庆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适用于本市的建筑工程初步设计阶段。
1.3本《重庆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内容由初设文本和初设图纸两大部分组成。
其中初设文本中包括初设说明、节能计算书、概算书、必要的结构计算书和消防计算书等技术文件。
2、设计说明书2.1概况2.1.1反映整个工程状况的鸟瞰图、效果图或模型照片。
2.1.2工程概况:简略介绍工程的基本情况和各专业特点等,可按表2.1.1填写。
表2.1.22.1.3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1设计中贯彻国家政策、法规。
2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书、选址意见书、方案文件等的文号或名称。
3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初勘条件、地灾评估报告、环境评估报告等。
4公用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5规划、用地、环保、卫生、绿化、消防、人防、抗震、节能、轻轨等要求和依据资料。
6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等资料。
7分期和设计范围。
2.1.4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1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
2环境保护、防火安全、交通组织、用地分配、节能、安保、人防设置以及抗震设防等主要原则。
3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对总体布局和选用标准的综合叙述。
2.2总平面2.2.1 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1摘述方案依据资料及批示中与本专业有关的主要内容。
2有关主管部门对本工程批示的规划许可技术条件(道路红线、建筑红线或用地界限、建筑物控制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车位数等),以及对总平面布局、周围环境、空间处理、交通组织、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分期建设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3本工程地形图采用的坐标、高程系统。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批管理办法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批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805e8e8cf524ccbff1218474.png)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法规类别】勘察设计【发文字号】渝建发[2003]52号【发布部门】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日期】2003.03.24【实施日期】2003.03.2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渝建发[2003]52号)市级各有关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市)建委,各勘察设计单位:我委以渝建发[1998]264号文颁发的《重庆市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审批(审查)管理办法》,5年来,对规范我市初步设计管理、保证设计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市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区县经济的迅猛发展,原渝建发[1998]264号文的部分条文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关于增强区县党政统筹能力、简政放权、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加强区县(自治县、市)政府对城市建设的综合管理,加强我委对区县(自治县、市)建委初步设计审批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提高全市建设系统初步设计审查审批的质量和效率,我委对原《重庆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批(审查)管理办法》(渝建发[1998]264号)作了调整与修改,现将修改后的《重庆市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审批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初步设计审批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为保证初步设计审批工作的质量,各区县(自治县、市)建委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配备具有相应技术能力的管理人员,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重庆市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审批管理办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设计规范,以高度政治责任心认真进行权限范围内的初步设计审批工作。
在审批中严格把关,并不得擅自越权进行审批,凡越权审批和把关不严的,一经发现,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各区县(自治县、市)建委在适用本办法进行初步设计审批工作中遇到问题,须及时报告我委。
附:重庆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批管理办法二0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重庆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市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审批管理,保障建设工程项目依法建设、有序实施。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4年版)》的通知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4年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99b864f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b.png)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4年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4.04.10
•【字号】渝建[2014]124号
•【施行日期】2014.06.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
正文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4年版)》的通知
(渝建[2014]124号)
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建管局,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区建设局,万盛、双桥经开区建管局,各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新颁布的各项技术标准规范,提高全市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水平,结合我委近年初步设计管理经验,我委委托市勘察设计协会,组织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设计院、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了《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4年版)》,经公开征求意见、组织专家审查,现予发布,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
《重庆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09年版)同时废止。
各设计单位要严格新版技术规定的格式、范围、深度等要求编制初步设计文件。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督促设计单位落实,加强初步设计管理。
各施工图审查机构要在施工图审查阶段,对设计单位落实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情况进行把关。
《技术规定》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解释。
附件:《重庆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4年版)》(略)
2014年4月10日。
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
![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748af00b87c24028915fc345.png)
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二OO九年八月前言本规定依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加强对本市行政区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管理的要求进行编写,旨在配合贯彻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279号令)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293号令),并针对重庆特点,加强对建筑工程初步设计的设计深度管理。
本规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编写,并针对重庆的实际情况作了如下补充和规定:——概况中,对各专业设计基本情况增加了一个简要的归类说明,以便日后查询。
——针对重庆的特殊地理条件,对场地环境、边坡、基坑等增加了设计内容要求。
——细化了抗震设计要求,对抗震概念设计作了一定规定。
——增加了消防设计中对结构专业的要求。
——根据重庆特点,对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作出了进一步细化要求。
本规定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批准。
本规定由重庆市设计院负责解释。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为重庆市设计院,参编单位为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分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分院。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重庆市市政公用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的通知渝建发[2009]126号各区县(自治县)建委,工程设计、建设及有关单位:为加强初步设计审批管理,规范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提高初步设计质量和审批效率,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和原建设部《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年版),在总结我市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已有建设成果和成熟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我委委托市勘察设计协会组织有关单位编写了《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重庆市市政公用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经公开征求意见,专家审查通过,现批准颁布,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
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市政工程信息模型专篇
![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市政工程信息模型专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a9daf0551810a6f52486c7.png)
附件4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市政工程信息模型专篇8 市政工程信息模型8.1 一般规定8.1.1施工图各专业模型应在初步设计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使其满足施工图设计阶段模型深度要求。
8.1.2 市政工程信息模型采用不同方式表达的信息应具有一致性,模型宜具有可扩展性。
8.1.3 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宜具有兼容性,能基本满足工程项目其他阶段对模型的基本需要,包括信息的获取、更新、修正和管理,模型数据的交付和存储宜采用通用格式,具有兼容性,以满足信息数据互通互用的要求。
8.1.4 对于同一项目中的同专业,提交的模型文件宜使用统一的软件和版本。
8.1.5 模型在交付前,进行正确性、协调性检查,提交的成果模型与设计图纸保持一致。
8.1.6 施工图模型设计应与各专业设计工作同步进行,使项目在各专业协同工作中的沟通、讨论、决策在三维模型的状态下进行,有利于对项目进行合理优化。
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设计、施工等知识框架体系,进行地形分析、视距分析、碰撞检查等基本应用,完成对施工图设计的最终优化。
8.1.7施工图模型设计对施工图的优化应直接反映到各专业的设计图纸及说明中,包括直接应用模型出部分施工图纸,同时模型可在施工阶段及后期运维阶段持续完善及应用,在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发挥作用。
8.1.8 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电子文件与模型设计说明书(见附录A,以表格形式填写提交)扫描件一起通过U盘或光盘交付。
8.2 市政工程信息模型交付要求8.2.1市政工程信息模型设计说明书(详见附录A)1市政工程信息模型设计总则1)项目模型的建模说明:(1)模型坐标体系、高程体系(或定位基点)设置;(2)文件的基本命名规则;(3)模型的拆分设置说明。
2市政工程信息模型软件平台1)各专业模型创建所采用的软件平台及版本;2)各专业模型的数据格式与兼容性说明。
8.2.2 市政工程信息模型设计模型1基本要求1)设计模型应表现模型实体的几何特征及关键尺寸,构件所含信息包含构件的主要尺寸、安装定位、类型、规格及其它必要的参数或属性,具体要求见深度要求表;2)设计模型应提交原始文件,且该文件格式能在必要时转换成至少一种通用文件格式(如IFC格式);3)设计模型应为多专业合并模型。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设计阶段落实装配式建筑实施要求的通知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设计阶段落实装配式建筑实施要求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e7592b9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f.png)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设计阶段落实装配式建筑实施要求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03.09•【字号】渝建发〔2018〕16号•【施行日期】2018.03.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设计阶段落实装配式建筑实施要求的通知渝建发〔2018〕16号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双桥经开区建设局,各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有关单位: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7〕185号),加快装配式建筑发展,现将设计阶段落实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7〕185号)规定,主城各区、涪陵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荣昌区等重点发展区域的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资、主导建设的建筑工程项目,装配式建筑发展专业规划中的建筑工程项目,噪声敏感区域的建筑工程项目(这三类项目以下统称“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桥梁、综合管廊、人行天桥等市政设施工程项目从2018年3月1日起应为装配式建筑或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文件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执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2、《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3等标准(前述标准以下统称“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要求,应按《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重庆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渝建〔2017〕743号)(这两项评价要求以下统称“装配式建筑评价规定”)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分别进行装配式建筑预评价,并按设计文件计算装配率。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5b1d610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7.png)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日期】2003.03.24•【字号】渝建发[2003]52号•【施行日期】2003.03.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勘察设计正文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渝建发[2003]52号)市级各有关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市)建委,各勘察设计单位:我委以渝建发[1998]264号文颁发的《重庆市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审批(审查)管理办法》,5年来,对规范我市初步设计管理、保证设计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市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区县经济的迅猛发展,原渝建发[1998]264号文的部分条文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关于增强区县党政统筹能力、简政放权、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加强区县(自治县、市)政府对城市建设的综合管理,加强我委对区县(自治县、市)建委初步设计审批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提高全市建设系统初步设计审查审批的质量和效率,我委对原《重庆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批(审查)管理办法》(渝建发[1998]264号)作了调整与修改,现将修改后的《重庆市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审批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初步设计审批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为保证初步设计审批工作的质量,各区县(自治县、市)建委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配备具有相应技术能力的管理人员,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重庆市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审批管理办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设计规范,以高度政治责任心认真进行权限范围内的初步设计审批工作。
在审批中严格把关,并不得擅自越权进行审批,凡越权审批和把关不严的,一经发现,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各区县(自治县、市)建委在适用本办法进行初步设计审批工作中遇到问题,须及时报告我委。
附:重庆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批管理办法二0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重庆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市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审批管理,保障建设工程项目依法建设、有序实施。
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报批稿2017)
![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报批稿2017)](https://img.taocdn.com/s3/m/18422fc1b52acfc788ebc942.png)
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二○一七年六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住建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的有关要求,提升建筑设计质量与水平,根据市城乡建委《关于下达重庆市建筑和市政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及审查要点编写任务的通知》(渝建〔2017〕116号)的要求,由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组织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设计院、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结合我市实际,编制了本技术规定。
本技术规定对重庆市民用建筑、工业厂房、仓库及其配套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初步设计的一般要求、设计说明书、图纸、计算书、人防专篇、装配式建筑专篇、建筑信息模型专篇等具体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是指导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技术依据。
本技术规定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
组织单位: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主编单位: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设计院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参编单位:重庆博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卓创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重庆医药设计院重庆市信息通信咨询设计有限公司重庆机三院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重庆渝海建设工程施工设计审图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向渊明谢自强汤启明薛尚铃周爱农王仁华秦岚张珂张冯秋熊联波蒋煜徐革张红川徐梅肖佑坤戴辉自康骏肖国泓周莲石理平龚曼琳吴胜达周显毅杨越来武清赵华徐诗童徐海张胜强贺刚黎明孙曼莉汪洋杨勇张鹏童愚易小期游红王卫民李全闫兴旺胡宗郭凯生付佳珊张政伟刘贤凯万里鹏周海鹰张文正芦子奕万芸陈山泉曾虹静熊卫东张元刚何学荣罗宏伟程振宇余周张冬梁拥军王渝杨繁艾松马骁焦振宇刘四明审查专家:段晓丹郑灿营黄萍李英军刘正荣张陆润李玲赵启林冯建平刘小梅吴欣陈泽嘉余庆利陶洪明赵世海陈希昌钱志雄游兴芬王小飞目录1 总则 (1)2 一般要求 (2)3 设计说明书 (3)3.1 总说明 (3)3.2 总平面 (5)3.3 建筑 (14)3.5 建筑电气 (28)3.6 给水排水 (30)3.7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34)3.8 热能动力 (38)3.9 消防 (41)3.10 节能与绿色建筑 (47)3.10.1 一般规定 (47)3.10.2 设计说明 (47)3.10.3 建筑专业 (50)3.10.4 结构专业 (53)3.10.5 电气专业 (53)3.10.6 给水排水专业 (55)3.10.7 暖通专业 (56)3.10.8 相关支撑材料清单 (57)3.11岩土工程 (58)3.12 建筑幕墙 (60)3.13 建筑智能化 (61)3.14 轨道保护 (61)3.15 工程投资概算 (63)4 图纸 (69)4.1 总平面 (69)4.2 建筑 (71)4.3 结构 (73)4.4 建筑电气 (74)4.5 给水排水 (75)4.5.1 在初步设计阶段,建筑给水排水专业设计图纸应包括图纸目录、图例、给水排水总平面图、系统原理图、建筑给排水平面图。
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建筑信息模型专篇
![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建筑信息模型专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e23b1de87101f69e3195c7.png)
附件1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建筑信息模型专篇8 建筑信息模型8.1一般规定8.1.1 建筑信息模型初步设计阶段的信息模型应包括该项目设计的各个专业模型(总平面、建筑、结构、电气、给水排水、暖通专业)。
8.1.2 模型在交付前,进行正确性、协调性检查,提交的成果模型与设计图纸保持一致。
8.1.3 建筑信息模型应与各专业设计工作同步建立,各专业协同工作中的沟通、讨论、决策在三维模型的状态下进行,有利于对建筑空间进行优化。
根据专业设计的知识框架体系,宜进行冲突检测、空间优化、土石方计算等应用,完成对初步设计的最终优化。
建筑、公用专业宜从模型中生成二维图纸。
8.1.4建筑信息模型宜具有可扩展性,能满足工程项目其它阶段对模型的基本需要,包括信息的获取、更新和管理;建筑信息模型数据的交付和存储宜采用通用格式,具有兼容性,以满足信息数据互通互用的要求。
8.1.5同一项目中的同专业或相同的结构形式应使用统一的软件和版本,软件版本不宜低于2016版。
8.1.6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等相关数据宜从建筑信息模型中提取,并应满足其评价标准相关规定。
8.1.7 建筑信息模型电子文件与模型设计说明书(见附录C,以表格形式填写提交)扫描件一起通过U盘或光盘交付。
8.2 建筑信息模型交付要求8.2.1建筑信息模型设计说明书(详见附录C)1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总则1)建筑信息模型所包含的各专业组成。
2)建筑信息模型的建模说明:(1)模型定位基点设置;(2)文件的基本命名规则;(3)模型的拆分设置说明。
2建筑信息模型软件平台1)各专业模型采用的软件平台及版本;2)各专业模型的数据格式与兼容性说明。
8.2.2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模型1基本要求1)设计模型宜表现模型实体的主要几何特征及关键尺寸,可不表现细节特征和内部构件组成;构件所含信息宜包含构件的主要尺寸、安装定位、类型、规格及其他关键的参数或属性,具体要求见深度要求表;2)设计模型应提交原始文件,且该文件格式能在必要时转换成至少一种通用文件格式(如IFC格式);3)设计模型应为多专业合并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二○一七年六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住建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的有关要求,提升建筑设计质量与水平,根据市城乡建委《关于下达重庆市建筑和市政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及审查要点编写任务的通知》(渝建〔2017〕116号)的要求,由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组织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设计院、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结合我市实际,编制了本技术规定。
本技术规定对重庆市民用建筑、工业厂房、仓库及其配套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初步设计的一般要求、设计说明书、图纸、计算书、人防专篇、装配式建筑专篇、建筑信息模型专篇等具体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是指导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技术依据。
本技术规定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
组织单位: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主编单位: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设计院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参编单位:重庆博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卓创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重庆医药设计院重庆市信息通信咨询设计有限公司重庆机三院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重庆渝海建设工程施工设计审图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向渊明谢自强汤启明薛尚铃周爱农王仁华秦岚张珂张冯秋熊联波蒋煜徐革张红川徐梅肖佑坤戴辉自康骏肖国泓周莲石理平龚曼琳吴胜达周显毅杨越来武清赵华徐诗童徐海张胜强贺刚黎明孙曼莉汪洋杨勇张鹏童愚易小期游红王卫民李全闫兴旺胡宗郭凯生付佳珊张政伟刘贤凯万里鹏周海鹰张文正芦子奕万芸陈山泉曾虹静熊卫东张元刚何学荣罗宏伟程振宇余周张冬梁拥军王渝杨繁艾松马骁焦振宇刘四明审查专家:段晓丹郑灿营黄萍李英军刘正荣张陆润李玲赵启林冯建平刘小梅吴欣陈泽嘉余庆利陶洪明赵世海陈希昌钱志雄游兴芬王小飞目录1 总则 (1)2 一般要求 (2)3 设计说明书 (3)3.1 总说明 (3)3.2 总平面 (5)3.3 建筑 (15)3.5 建筑电气 (31)3.6 给水排水 (34)3.7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39)3.8 热能动力 (44)3.9 消防 (47)3.10 节能与绿色建筑 (54)3.10.1 一般规定 (54)3.10.2 设计说明 (55)3.10.3 建筑专业 (59)3.10.4 结构专业 (61)3.10.5 电气专业 (62)3.10.6 给水排水专业 (64)3.10.7 暖通专业 (66)3.10.8 相关支撑材料清单 (67)3.11岩土工程 (68)3.12 建筑幕墙 (70)3.13 建筑智能化 (71)3.14 轨道保护 (72)3.15 工程投资概算 (74)4 图纸 (82)4.1 总平面 (82)4.2 建筑 (85)4.3 结构 (87)4.4 建筑电气 (89)4.5 给水排水 (90)4.5.1 在初步设计阶段,建筑给水排水专业设计图纸应包括图纸目录、图例、给水排水总平面图、系统原理图、建筑给排水平面图。
对于简单工程项目(如无室内消防给水的的多层建筑等),初步设计阶段一般可不出单体图,只绘制给水排水总平面图。
(90)4.5.3 给水排水总平面图 (91)4.6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93)4.7 热能动力 (94)4.7.3 室内外动力管道:室外动力管道根据需要绘制平面走向图。
(94)4.8 岩土工程 (94)4.9 建筑幕墙 (96)4.10 建筑智能化 (97)4.11 轨道保护 (98)5 计算书 (100)5.1 节能与绿色建筑计算书 (100)5.2 结构计算书 (100)5.3 建筑电气计算书 (101)5.4 给水排水计算书 (101)5.5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计算书 (102)5.6 热能动力计算书 (102)5.7 建筑幕墙计算书 (102)6 人防专篇 (104)6.1一般要求 (104)6.2 设计总说明 (104)6.3 建筑 (105)6.3.1建筑专业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105)6.3.2设计说明书: (105)1 设计依据: (105)1)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标准文件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105)2 主体平面、剖面:概述防空地下室的选址,平面布局和防护单元的划分,与上部建筑及环境的竖向关系,战时电站的设置等情况。
(106)3 口部防护与疏散 (106)1)主(次)要出入口、洗消间或简易洗消间、滤毒室、扩散室等防空地下室功能房间设置; (106)2)主要出入口防倒塌设计; (106)3)战时疏散宽度计算表。
(106)4 战时辅助房间:战时机房、水箱、干厕等辅助房间及设施的设置要求。
(106)5 防护设备表。
(106)6 平战功能转换设计 (106)1)平战转换项目; (106)2)平战转换的时限要求; (106)3)平战转换方式或措施。
(106)7 防水和装修要求 (106)1)防水等级、抗渗等级; (106)2)防空地下室的装修要求。
(106)6.3.3设计图纸除应符合本技术规定关于民用建筑设计深度的相关要求外,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106)1 总图:表达防空地下室范围,主要出入口、战时通风竖井、警报台(如有)等位置,防空地下室技术指标表。
(106)2 平时平面图 (106)1)注明人防门的型号、位置、开启方向等; (106)2)如防空地下室只占地下室的局部,应表示防空地下室范围或缩略图示意; (107)3)标注防空地下室功能房间的名称,有特殊使用要求的地方应做必要的说明。
(107)3 战时平面图:应按照工程的战时功能要求,在平时平面图的基础上增加下列内容。
(107)1)战时需封堵的部位,口部防护系统布局,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分隔,各防护设备的型号、位置、开启方向等;标注各防护单元的编号、防护单元面积、掩蔽数量; (107)2)战时防护单元明细表和缩略图; (107)3)战时辅助房间,并标注名称。
(107)4 防空地下室所在层与地面首层(含)之间各层平面图。
(107)1)表达防空地下室轮廓与周边建筑的平面关系; (107)2)标注战时主、次要出入口。
(107)5 剖面图: (107)1)应剖在能充分反映防空地下室与上部结构、外部环境竖向关系的部位; (107)2)标明防空地下室范围,标注尺寸、标高。
(107)6.4 结构 (107)6.4.1 结构专业初步设计文件应有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计算书。
(107)6.4.2 设计说明除应符合本技术规定关于民用建筑设计深度的相关要求外,尚应满足以下要求: (107)1 工程概况:包括防空地下室的防护类别、平时功能、战时功能、防护单元划分及防护单元抗力级别、防化级别。
(107)2 设计依据 (107)1)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标准文件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107)2)地质勘察报告; (107)3)其它依据性文件名和文号。
(108)3 主要荷载取值与荷载组合 (108)1)战时等效静荷载取值; (108)2)平时、战时荷载工况组合。
(108)4 主体结构设计 (108)1)简述结构体系; (108)2)说明与上部结构体系的关系(是否为嵌固层、是否为转换层); (108)3)表达主要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包括顶板、楼板、底板(如有)、外墙、临空墙、门框墙、单元隔墙等。
(108)5 材料选用 (108)1)材料类别及强度等级选用; (108)2)材料强度的综合调整系数。
(108)6 平战转换。
(108)7 与人防设计相关的超长结构处理措施。
(108)6.4.3 设计图纸:应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表达主要防护构件编号、截面尺寸等。
结构复杂时,绘制必要的剖面。
(108)6.4.4 计算书:表达战时荷载取值依据、主要防护构件计算。
(108)6.5 通风与空气调节 (108)6.5.1 一般规定 (108)1 通风与空气调节专业初步设计文件包含:初步设计说明、初步设计图纸、计算书。
(108)2 通风与空气调节专业初步设计内容包括平时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战时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和平战转换设计,其中平时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深度要求详其他相关章节,本节不再另作说明。
(108)6.5.2 初步设计说明书 (109)1 工程概况:表述防护类别、抗力级别、防化级别、平时战时功能、掩蔽面积、掩蔽数量等。
(109)1)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标准文件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109)2)建设方提供的基础资料及设计要求; (109)3)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109)4)其它依据性文件名和文号。
(109)3 设计范围:根据设置意见、设计要求和基础资料,说明本次设计的范围、主要内容和分工。
(109)4 设计参数 (109)1)室外气象参数:按本规定第3.7章执行; (109)2)室内设计参数: (109)平时通风空调设计标准按本规定第3.7章执行;战时防护通风设计标准按表6.5.1要求,可按具体工程合理取舍。
(109)表6.5.1战时防护通风设计参数表 (109)清洁通风新风量 (109)(m3/h.人) (109)滤毒通风新风量 (109)(m3/h.人) (109)隔绝防护时间(h) (109)最小防毒通道 (109)换气次数(次/h) (109)物资库清洁通风量(次/h) (109)隔绝通风时二氧化碳允许浓度 (109)超压(Pa) (109)电站贮油间换气次数(次/h) (109)柴油机燃烧空气量(m3/kW) (109)5 通风空调方式与主要技术措施 (109)1)防护通风的设置原则; (109)2)本工程采用的防护通风方式; (110)3)管道的材料及保温材料的选择; (110)4)主要设备的选择。
(110)6 平战功能转换设计 (110)1)说明平战功能转换措施,明确临战转换时限; (110)2)穿过临空墙和防护单元隔墙的通风空调管道,说明其战时防护密闭防护措施。
(110)7 主要设备材料表:列举出防空地下室通风空调主要设备材料的名称、型号、规格、总数量。
(110)6.5.3 设计图纸:防空地下室暖通专业初步设计图应包括通风空调系统原理图、通风空调平面图、平战转换图。
(110)1 通风空调系统原理图:反映出清洁式、滤毒式、隔绝式三种通风方式及其相互转换的原理,管道走向,阀门位置等。
(110)2 通风空调平面图 (110)1)反映各防空地下室单元进排风系统的设备布置、管道走向、管径尺寸,与平时风管的接口索引; (110)2)通风、空调设备的轮廊位置及编号; (110)3)防空地下室通风穿墙预埋短管、孔的平面位置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