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改革背景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培养壮大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策略研究
培养壮大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职学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
而“双师型”教师作为中职教育中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具备与行业结合紧密的能力和视野。
但当前中职学校中存在着“双师型”教师队伍不足、教师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师资培训不够到位等问题,制约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壮大和成长。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加强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有必要深入研究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培养壮大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对“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为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和壮大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以适应日益发展的职业教育需求。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当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成和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探讨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教育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
3. 提出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策略和措施,包括加强师资培训、建立激励机制等方面,为中职教育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希望能够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科学的指导和策略,促进中职教育的进步和发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对于提高国家整体技术水平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双师型”教师作为中职学校的核心力量,既具备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双重素养,又能够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培养。
培养壮大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如今,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显得格外迫切。
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教师业务水平不高、实践能力不足、理论知识薄弱等。
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理念,不断探索适合我国高职院校特点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这也是本研究的重要背景和动机。
通过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的分析、路径的探讨和策略的分析,可以为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借鉴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旨在深入分析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为高职院校提供有效的建设策略和实施方法。
具体目的如下:1. 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 探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和方向,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3. 分析不同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不同策略,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4. 提出针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措施,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5. 评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效果,为未来改进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将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1.3 意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在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增强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而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中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更好地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满足我国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
本文旨在探讨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现状及对策。
1. 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现代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教学。
2. 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能够更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3. 推动中职教育的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还能够推动中职教育的改革。
通过教师队伍建设,可以更好地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由于中职院校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整体教师队伍的素质不高。
一些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难以满足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2. 教师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虽然中职院校教师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他们的专业技能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提高。
现实中一些教师并没有充分重视专业技能的提升,导致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3. 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改善一些中职院校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较为传统,缺乏创新意识和教学热情。
这种情况导致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不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1. 完善教师培训机制中职院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通过举办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教学方法研讨会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双师型教师研究结题报告
双师型教师研究结题报告篇一:关于《高职课程改革背景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关于《高职课程改革背景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关于《高职课程改革背景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主持人:沈文娟课题组成员:殷正国张文利钱轲琛曾锡琴何雪芬吴小红、王丽、郭晓阳夏世民唐英徐玉从2007年8月开始至今,在为期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校开展了市级教科研课题《高职课程改革背景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现报告如下: ? 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概况1.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及选题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职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关注的热点。
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乌克兰等国家纷纷把职校教师素质及培养模式纳入研究的视野。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针对职教界在师资建设与评价中一度出现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应用倾向,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
1998年2月16日,原国家教委首次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并将“双师型”教师队伍确定为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
至今为止,关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研究还处在比较热门的阶段。
人们针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概念和内涵的界定、素质结构的分析和评定标准及制度的制定、培养途径和培养模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若干开创性的探讨,但在理论深度和具体操作上还比较欠缺。
总体而言,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主流至今尚未真正形成。
2006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发表重要讲话,其中就谈到:“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而截至2006年底,我国高职院校总数已达1145所,在校生达800万,实际上已经是高校的“半壁江山”。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高职课程改革背景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课题界定:1.本课题中的“双师型”师资特指高职院校教师中符合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关于双师素质教师要求的教师。
本研究调查的对象、列举的案例、提出的问题、解决的对策均以这一类教师为对象。
2.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及基本策略假设模型验证以江苏电大武进学院等学校为基础而展开。
一、课题概况(一)选题的价值1.选题的理由近三十年来,我国自上而下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推动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
2003年2月,教育部高教司发布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通过评估,促进了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但是,对照发达国家职教师资的培养经验,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就我国宏观政策制度层面来看,高职师资的保障激励、培养培训等配套机制不够完善;就高职院校自身微观操作层面来看,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校企合作等实际工作还存在许多现实困难。
目前,既需要自上而下从国家层面,也需要自下而上从高职院校层面,共同来探索、研究,总结出有中国特色的“双师型”高职教师培养规律,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素质优化的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保障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对照教育部2008年5月新发布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双师素质教师达标和优秀的比例,我们江苏电大武进学院还有较大差距,如何抓住评估契机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值得研究。
2.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重点:引导高职院校在整体扎实推进高职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有效拉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各项举措的实质进展。
难点: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实效问题。
3.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尽力解决学校重视“双师型”师资建设结果,而长期建设规划不够的问题。
(2)尽力解决学校重视“双师型”师资数量增加,其实际作用发挥不力的问题。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适应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中职院校一直在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
“双师型”教师是中职院校优质教学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旨在探讨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双师型”教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兼顾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教师。
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把握行业动态,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他们既是教学的实施者,又是教育的传播者,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辅导。
中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1.专业素养不足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实践操作的指导相对较少。
由于专业知识更新换代快,很多教师的专业水平已经跟不上现代行业的发展,这导致了他们无法完全胜任“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2.实践经验不足由于一些中职院校教师长期脱离生产一线,缺乏实践操作的经验,导致他们无法将教材内容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真正的实践机会。
这也是中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教学理念不同一些老师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上,他们认为只有把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就足够了,对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缺乏重视。
这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理念不符,需要逐步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1.加强师资培训中职院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引进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等作为教师的业务培训师,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全面提升。
培训内容涵盖行业前沿知识、最新技术和实践操作经验,并且要求教师定期参加培训,保持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更新。
2.加强教师的实践锻炼中职院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师实践基地,鼓励教师参与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亲自执行实践项目,让教师真正走进企业一线,了解实际生产运作的全过程,掌握最新技术动态,积累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中职教育的需求也愈发迫切,但目前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分析中职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和关键内容,为解决当前面临的挑战提供可行性建议和路径。
本研究将结合相关理论和案例分析,以期为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新思路和创新方案,促进中职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1.2 研究目的为了有效推动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目的的明确,为相关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措施。
通过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工作的意义和影响,有助于为中职院校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和师资支持。
研究目的也旨在探索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未来改进和完善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通过明确研究目的,可以更好地引导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使研究成果更具有实际价值和可操作性。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全面分析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为后续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参考和启示。
2. 正文2.1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通过引入产业和企业的专业人才,可以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生产和工作需求,从而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也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
通过与企业合作,教师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还可以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学生和企业的关注和支持。
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调研报告
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调研报告根据对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的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已经被广泛实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以下是我们总结出的调查结果。
中职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教师教学能力和相关专业技能的教师,他们既能够懂得教学理论,也能够驾驭实践技能。
他们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宝贵资源,能够保证学校课程教学、学生素质培养等教育任务的完成。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1、课程设置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习教育教学知识,还要掌握实用技能,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比单一教育学科的教师培养方案更具综合性。
2、实践教学对于实践教学,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同样给予足够的重视。
针对实践培训,多数学校都会安排教师到企业或社会实践一段时间,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教育实习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仅仅是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还需要经历教育实习阶段,学生教师积极参与到教育实践中,通过实践磨练教学能力。
三、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1、不同学校的方案差异性大虽然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呼声增高,但是各地面临的问题也很明显。
一些学校的方案缺乏具体性,无法给学生提供令人信服的教育方案。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除了需要学习教育教学知识,还要实现技能的掌握,但是受到微信推币群、小游戏等方面的干扰,实践教学任务难度较高。
1、统一标准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是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一个创新增加概念,因此,需要制定更为详细和统一的标准,以保证每所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一致。
正是勇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教育教学理念,使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成为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教育教学模式。
因此,需要加强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
五、结论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是一种优化教育教学的创新,是促进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增强教育人才的素质的有效途径。
然而,它的实施还面临着艰巨的困难,需要不断总结、改进,努力将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不断推向成功。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报告提纲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报告提纲第一篇: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报告提纲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报告一、“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提出背景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历程(一)“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二)“双师型”教师的定义与标准(三)“双师型”师资建设的发展(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一)“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策略和途径1.“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策略(1)“双师型”教师培养应以实践性培养为主(2)“双师型”教师培养应兼顾教学工作(3)“双师型”教师培养应按需培养(4)“双师型”教师培养应鼓励自我提高2.“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1)着眼于教育素质的培养途径(2)着眼于实践技能的培养途径(3)通过校本职业课程的开发进行培养(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对策1.加大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和完善培训制度2.大力引进具有“双师型”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和完善人才需求机制3.营造开放宽松的用人氛围,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用人机制4.准确定位新形势下的高职高专教育功能,建立“双轨制”的高职高专教师资格评审制度第二篇:试析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版)论文摘要:职业学校要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应用型劳动者,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这就需要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文章从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及建设思路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国家教委1998年制定的《面向2l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操能力的、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能证书)。
“双师型”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区别在于是否同时掌握专业技能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精品文档】双师型教师研究结题报告-范文模板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双师型教师研究结题报告篇一:关于《高职课程改革背景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关于《高职课程改革背景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关于《高职课程改革背景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主持人:沈文娟课题组成员:殷正国张文利钱轲琛曾锡琴何雪芬吴小红、王丽、郭晓阳夏世民唐英徐玉从201X年8月开始至今,在为期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校开展了市级教科研课题《高职课程改革背景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现报告如下: ? 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概况1.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及选题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职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关注的热点。
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乌克兰等国家纷纷把职校教师素质及培养模式纳入研究的视野。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针对职教界在师资建设与评价中一度出现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应用倾向,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
1998年2月16日,原国家教委首次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并将“双师型”教师队伍确定为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
至今为止,关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研究还处在比较热门的阶段。
人们针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概念和内涵的界定、素质结构的分析和评定标准及制度的制定、培养途径和培养模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若干开创性的探讨,但在理论深度和具体操作上还比较欠缺。
总体而言,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主流至今尚未真正形成。
201X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发表重要讲话,其中就谈到:“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而截至201X年底,我国高职院校总数已达1145所,在校生达800万,实际上已经是高校的“半壁江山”。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中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现阶段中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却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如教师培训水平不高、教学内容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中职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中职院校迫切需要建立起一支符合“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师资力量。
所谓“双师型”教师,即具有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他们不仅要熟悉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给学生。
本文将围绕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展开研究,探讨目前建设现状、重要性、关键措施、实施路径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中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2000字】1.2 问题提出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提高,中职院校需要更多具有产业实践经验和教育专业知识的“双师型”教师来支持教学工作。
在现实中,许多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师资不足的问题。
许多中职院校缺乏具有产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职业需求脱节,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
部分中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管理混乱、培训不到位等现象,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低下,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探讨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为中职院校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参考和借鉴。
【字数:287】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旨在分析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探讨其重要性及作用,提出关键的建设措施和实施路径,并探讨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问题与对策: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问题与对策: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1. 引言1.1 研究背景职业学校作为我国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的加快,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日益增长,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也面临着严峻考验。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提出了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目标。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擅长教学,又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工作技能的教师,其培养模式符合实践性强、行业适应性好的要求,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储备不足、教师培训机制不完善、与企业合作不够紧密等。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已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调查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旨在促进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掌握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完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推动职业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本研究,期望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和理论指导。
2. 正文2.1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目前,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在职业学校中,总体的教师数量虽然在增加,但真正具备双师型资质的教师却相对稀缺,导致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进度较慢。
双师型教师在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方面存在差异。
部分双师型教师在工作中缺乏实践经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影响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部分职业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投入不足,缺乏长远规划和有效的政策支持。
这导致教师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结合不紧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受到限制。
问题与对策: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问题与对策: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摘要】本次调查旨在了解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以提出有效的问题对策建议。
在调查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分析了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主要问题包括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培训不足、师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完善师资培训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激励机制等对策建议,并明确了对策实施路径和评估方式。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总结出了在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和分析,能够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调查目的,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存在问题分析, 问题对策建议, 对策实施路径, 对策效果评估, 结论总结, 建议和展望, 职业学校, 教师队伍建设, 调查报告。
1. 引言1.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明确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校和相关部门更好地制定发展策略,并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调查结果将为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参考,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可以为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贡献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为各地职业学校中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这些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教育教学理论与能力。
他们需要不仅能够进行教学,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贴近实际工作的教学内容。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次调查将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建设情况,分析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中期报告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中期报告1.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注重提高教师素质,并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本研究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分析其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2. 研究背景众所周知,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系统,其中师资力量是关键环节。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教育的需求出发,中等职业学校要求教师领域知识专业化和实践经验丰富化,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方式上要有创新性,能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3.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重点探讨: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其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概念和内涵(2)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3)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原因和影响因素(4)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4.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研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文献研究:对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
(2) 问卷调查:设计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相关的问卷,并在河北省邯郸市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调查。
(3) 访谈调研:通过与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现状和问题,并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5. 初步成果目前,本研究已经完成了问卷调查和文献综述的工作。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文献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良好,但存在专业技能不足、教育教学观念陈旧等问题。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研究报告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研究一、“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本质与内涵、特征1、“双师型”教师一词产生的背景及“双师型”教师的本质“双师型”教师是由“双元制”教育模式演变而来的。
双元制是德国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
所谓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
该模式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德国的企业中应用很广。
近些年来,它在我国职教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并积极学习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
在国家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双师型”教师一词是在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我们国家的“双师型”教师,泛指既有一定的理论教学能力,又有一定的相关专业实践指导能力,并能把这两种能力有效付诸教学实践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师。
2、“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我们认为“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主要是指: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操作指导能力的职业学校教师。
3、“双师型”教师的特征我们认为“双师型”教师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具备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结构。
(2)具有过硬的技术技能素质。
(3)具有相当的职业素质水平。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研究意义1、培养“双师型”教师是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2、培养“双师型”教师是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要求。
3、培养“双师型”教师是提高中职院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手段。
4、培养“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研究价值(1)“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社会意义○1从学生方面看它的研究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素质,快捷高速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2从学校方面看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高职课改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堕筌堡墼些蕉查兰堕兰垫!Q!!生笙!塑!!!!!!!!!坚!!皇!!∑!!!!!!!!!垒!!!垒!!!!!里竺!!!£!9高职课改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刘丽,张晗(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1)摘要:高职课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问题包括:师资来源单一,制度建设缺失、实训配套设施不完备,竞争与培训机制不健全等等。
本文针对高职课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种种现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保障机制及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策略;途径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970一(2013)02一0009一02近年来,高职院校通过不断的进行课程改革来提高教学效果,以达到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目的。
然而,课程改革并不是孤立的,它必须要以提高教师的素质,打造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前提。
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那么,教师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既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在高职课程改革中要将课程改革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课程改革条件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优势(一)基础条件好,起点较高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不足。
但是,这些教师大多拥有较高的学历及较强的学习能力,只要稍微给他们一些指点和实践发挥的空间,他们往往进步神速且能够又好又快的掌握最新的技术并加以运用。
而课程改革无疑是这些实践经验较少的青年教师的成长舞台。
课改主持人通常具备较高的职称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只要参加课改的年轻教师肯学习、肯探索,在课程改革的探索中必将为他们日后成为“双师型”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校企合作,为“双师”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校企合作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它根据行业和企业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有针对性的培养高端技能人才。
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调研报告
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调研报告一、关于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背景中职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又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
中职双师型教师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新型教师培养目标。
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他们成为具有出色技能的职业人才。
现在社会发展迅速,经济建设和技术进步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这一需求,并提高中职教育质量,我国职业教育部门逐渐开始关注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加大对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投入力度,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加强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
在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为了解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现状,我们对相关部门、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总如下。
二、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现状调研结果1. 学校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中职学校对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非常重视,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教育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并进行了实施。
学校积极引进了高水平的教师,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和提升,鼓励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学校还加大了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投入,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以便学生更好地接触和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学校由于师资力量不足、经费紧张等原因,导致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由于学校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了一些学校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些学校也存在一些教师对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法和理念的认识不深,无法真正将双师型教师培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2. 教师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中职教师非常重视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积极响应学校的培养要求,并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这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内容与实践经验的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也变得愈发重要。
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构建能够适应时代需求、具有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就显得尤为关键。
当前,虽然中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等,这些问题制约了中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加强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已成为当前中职教育的紧迫任务之一。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对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分析和梳理,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实质和研究的重点,为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因素,提出有效的策略和措施,以促进中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研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效果,为中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持续深入,为中职院校培养更多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研究对于学术界和实践界的重要性和意义。
对于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来说,其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职院校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双师型”教师是中职院校教育的核心力量。
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职院校教育的特点和需求,为提升中职教育质量和培养更多合格技术人才提供参考和支持。
地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地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地方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当前地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教师队伍中缺乏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即既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又具备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
地方高职院校面临着教师队伍结构老化、学科建设滞后等问题,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校发展的可持续性。
加强地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地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问题,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意义地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地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求。
只有建设一支符合时代要求、具有高水平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升地方高职教育质量。
地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是符合国家“教育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促进地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推动地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深入研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促进地方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地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其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通过本研究,旨在帮助地方高职院校更好地理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推动地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向“双师型”转变,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推动地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课程改革背景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课题界定:1.本课题中的“双师型”师资特指高职院校教师中符合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关于双师素质教师要求的教师。
本研究调查的对象、列举的案例、提出的问题、解决的对策均以这一类教师为对象。
2.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及基本策略假设模型验证以江苏电大武进学院等学校为基础而展开。
一、课题概况(一)选题的价值1.选题的理由近三十年来,我国自上而下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推动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
2003年2月,教育部高教司发布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通过评估,促进了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但是,对照发达国家职教师资的培养经验,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就我国宏观政策制度层面来看,高职师资的保障激励、培养培训等配套机制不够完善;就高职院校自身微观操作层面来看,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校企合作等实际工作还存在许多现实困难。
目前,既需要自上而下从国家层面,也需要自下而上从高职院校层面,共同来探索、研究,总结出有中国特色的“双师型”高职教师培养规律,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素质优化的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保障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对照教育部2008年5月新发布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双师素质教师达标和优秀的比例,我们江苏电大武进学院还有较大差距,如何抓住评估契机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值得研究。
2.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重点:引导高职院校在整体扎实推进高职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有效拉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各项举措的实质进展。
难点: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实效问题。
3.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尽力解决学校重视“双师型”师资建设结果,而长期建设规划不够的问题。
(2)尽力解决学校重视“双师型”师资数量增加,其实际作用发挥不力的问题。
(3)尽力解决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双师型”师资实践、培养渠道不畅的问题。
4、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到目前为止,关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概念和内涵的界定、素质结构的分析和评定标准及制度的制定、培养途径和培养模式等方面,在理论深度和具体操作上还比较欠缺。
理性地就如何在高职课改的进程中培养“双师型”教师这个论题展开研究的人很少,两者如何结合也鲜有论述。
本课题的研究将忽略“双师型”教师内涵素质及评定标准的深究,基本遵照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对双师素质教师内涵的界定。
重点关注高职课程改革的进程以及在这一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的研究。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去探讨、总结,并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进行验证,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对策,在实践中深化理论,完善对策,并不断推广。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关键。
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竞争何其激烈,只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用最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武装全体老师,改造全部课程,改革学校管理,较大幅度地提升“双师型”师资队伍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可能在竞争中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课题的研究无疑对我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基本策略理论假设(模型)1.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采用比较研究法初步探讨我国“双师型”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课题可资借鉴的相关研究框架和策略;对本地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素质现状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措施展开调查研究,拟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摸清高职师资的基本现状和学校关于“双师型”教师培养主要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研制基本策略理论假设(模型);采用行动研究法,在一定区域,对所提出建议进行检验、验证;在一定范围内实验、总结、改进、完善、提高;从自下而上的层面,最终形成能提交给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进行高职师资培育以及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建议。
2.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其基本策略理论假设(模型)是:导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的确立和规划的制订队伍形成保障:政府经费分级投入和“双师型”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数质并重落实: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整体推进和有效拉动动力:全体参与考核认定和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评估考核(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
主要把握国内外对于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理论、模式及趋势研究的相关理论、实践成果,尤其是政策和院校两个层面分析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理论、实践研究最新动态。
2.调查研究法。
对本地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素质现状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状况作总体把握,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求解决策略。
3.行动研究法。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介入式实验、验证、研究。
4.经验总结法。
以本校为基础,提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略,并在一定范围内付诸实施,检验其可行性,或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验证,再在此基础上总结、完善、提高、推广。
(四)研究计划二、中期研究情况2.实践成果第一、制定规划,出台激励制度(1)2007.10学校五届二次教代会通过了《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校区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武进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三年发展规划(2007.9-2010.8)》;(2)2007.11学校五届三次教代会通过了《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校区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武进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与认定暂行办法(试行稿)》(3)2007.12学校五届四次教代会又对《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武进学院、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校区分配制度改革及岗位津贴实施方案(修订稿)》进行修订,增加了对双师素质教师考核奖励的条款。
(4)2008.05学校首次召开师资工作大会,张伟贤校长作题为《努力打造优秀团队,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师资工作报告,出台《武进学院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实践暂行规定》、《武进学院“青蓝工程”实施办法(试行)》两个文件,促进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加强师资培养。
第二、加大投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赴德国、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境外培训7人;参加国家、省级各类培训12人(2)到科教城参加实训指导教师培训并获相应证书28人(3)到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获“双师”素质结业证书6人(4)通过江苏省劳动厅组织的技师考核24人,高级技师2人(5)获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证书15人第三、以评估验收促进课程改革、校企合作(1)艺术信息系启动部分专业课程改革,重视项目实践。
唐英、夏世民等参与编写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计算机类案例教学教材:《组网技术案例教程》)机电系以课改带动教材编写,曾锡琴等参与编写新世纪劳动技能与劳动力转移培训教材(机电类项目教学教材:《维修电工快速入门》,《数控车工快速入门》,《钳工基本技能》,《机械加工技能实训》等)(2)全校学生考证考级蔚然成风2007年9月-2008年11月,获得数控、钳工、维修电工中高级证及UGCAD、UGCAM、中级制图员、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秘书四级、外贸会计、二手车评估师、驾驶等技能等级证书和会计从业资格、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导游资格等职业资格证书的同学共有2953人次(3)机电、文经、艺信三系专业实训大大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项目快速启动2007年9月-2008年11月,共有 2194 人次的同学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实训、实习及参观(4)2008年11月,我校三件作品参加常州市职业院校创新大赛作品展览课题组成员曾锡琴(机电系主任)、唐英(艺术信息系副主任)、吴小红(文经管理系财经教研室主任)及张文利、徐玉、殷正国、夏世民等下企业实践研发项目、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实习实训,并在本系进行调查、实验研究,选择相关学校进行调查、比较和实证研究,结合了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比较研究。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认为:从政策层面来看,(1)政府应统筹规划,保障“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经费投入;(2)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形成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培训体系。
从高职院校层面来看,(1)抓住新一轮评估契机,进行“双师型”师资培养培训科学规划;(2)学校创设氛围,整体推进课程改革与职教能力考核,促进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3)建立“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动态管理考核、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4)立足实效,开展多层次的校企合作项目,强化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5)高度重视,加快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育教学团队。
三、问题与打算存在问题:第一,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快建立职教教师资格认证制度,逐步形成‘双师型’师资培养培训体系”这一建议的实现并非课题组所能左右,所以集中研究的重点应该从高职院校层面着手,提出打造“双师型”优秀高职师资团队的方略,其效果可能会受到一些非院校因素的制约。
第二,在策略尝试中形成的基本策略假设模型具体措施、方法,须得到校领导的全力认同、支持,全校上下形成整体氛围,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打算:1.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2.(用全面整体推进课程改革的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调研的数据充分说明)说服校领导能在全校整体推进课程改革,激发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快速成长为“双师型”的内在积极性,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实验、实践研究。
3.增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略的可操作性;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培养策略,不断深入我们的研究,并大力推广我们的研究新成果,为不断提高“双师型”师资数量、质量服务,这也是本课题组所有成员的共同心愿。
(注:令人振奋的是在今年11月20日结束的2008中德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大会上传达了很多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利好政策,相信我国“双师型”师资保障机制的建立时间将会早于我们的预期;因为省校系统的制约,我校课程改革尚未全面推开,近日,常州市职教教科所各位领导对开课的全面指导已大大刺激了分管教学校长的神经,相信我校课改的进程将会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