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征收程序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流程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558449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1.png)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流程一、立项阶段:1.立项准备:政府部门根据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需求,确定需要征收土地和房屋的范围和计划,制定征收方案。
2.立案:政府部门将征收计划报给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立案审批,并公告征收决定,告知被征收人或单位。
二、征收准备阶段:1.征收范围划定: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立案审批结果,划定征收范围,并对征收范围内的房屋进行初步勘测、测绘。
2.征收调查:征收部门对征收范围内的房屋进行详细调查,了解房屋的所有权、性质、使用状况等信息,并向相关单位、个人发放调查通知书。
3.调查结果通告:征收部门将调查结果以书面形式通告被征收人或单位,告知征收拟征收的房屋和相应的补偿标准,被征收人享有提出异议的权利。
三、征收实施阶段:1.征收决定:征收部门根据调查结果、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作出征收决定,并书面告知被征收人或单位。
被征收人或单位在接到征收决定后,如有异议可提出申诉。
2.发放补偿凭证:征收部门将征收决定通告之日起30日内,向被征收人或单位发放补偿凭证,包括补偿款、搬迁费等。
3.拆迁、搬迁:被征收人或单位按照征收部门的安排,自愿选择搬迁安置地点,并按照规定进行拆迁、搬迁。
4.房屋征收登记:征收部门对征收范围内已实施拆迁的房屋进行登记,确认房屋征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补偿款支付:征收部门在对房屋征收登记确认无误后,按照补偿凭证支付补偿款给被征收人或单位。
四、产权变更阶段:1.土地和房屋产权变更:征收部门将征收范围内的土地和房屋产权,由被征收人或单位变更为国家所有,然后进行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登记。
2.重建或开发:政府根据城市规划和用地规划,对征收的土地和房屋进行重建或开发,实现公益事业的目标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以上就是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流程。
在整个过程中,政府应注重与被征收人或单位的沟通与协商,保障被征收人或单位的合法权益,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补偿。
同时,政府也需要保证征收的公平、公正和透明,确保征收程序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征用土地的法定程序是什么
![征用土地的法定程序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ff7bd0c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a.png)
一、征用土地的法定程序是什么第一步:前置程序1、拟征地告知: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内容,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
在拟征地告知发布后,被征收人不得再在拟征土地上抢栽、抢种。
2、对土地现状进行调查确认: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对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的权属、种类、数量等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应当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地上附着物产权人共同确认。
第二步:征地审批《土地管理法》第45条规定:“征收下列土地的,由国务院批准:(一)基本农田;(二)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的;(三)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
征收前款规定以外的土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
”第三步:征地公告1、公告主体:《土地管理法》第46条规定:“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
《征收土地公告办法》第4条将公告主体进一步明确,即为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
2、公告时间及地点:根据《征收土地公告办法》第3条、第4条的规定,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征用土地方案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应当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村、组内以书面形式公告。
其中,征用乡(镇)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在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进行公告。
此外,相关政府应在收到征用土地方案批准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征用土地公告。
3、公告内容:根据《征收土地公告办法》第5条的规定:征收土地公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征地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批准时间和批准用途;(二)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位置、地类和面积;(三)征地补偿标准和农业人员安置途径;(四)办理征地补偿登记的期限、地点。
第四步:补偿安置1、补偿安置方案的拟定和公告: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5条第3款的规定: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经批准的征收土地方案,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予以公告,听取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
土地征收程序十步骤
![土地征收程序十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05e09a8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1.png)
土地征收程序十步骤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依法依规对土地进行征收,并对土地用途、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权益进行调整的过程。
以下是土地征收的十个步骤。
第一步:征收决策土地征收的第一步是征收决策。
征收决策包括确定征收的土地范围、目的和目标,制定征收方案,并对可能影响的相关政策进行论证和决策。
在这一步骤中,征收决策主体需进行比较详尽的调查研究,并征求相关利益方的意见。
第二步:信息公告和听证征收决策后,征收方需对征收决策结果进行信息公告,并邀请相关利益方参与听证会。
信息公告的目的是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收决策结果,确保透明度和公平性。
听证会则旨在让相关利益方了解征收决策,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第三步:调查评估和估价在征收决策确定后,征收方需要进行土地调查评估和估价工作。
土地调查评估的目的是确定被征地块的基本情况、所有权和权益情况,以及与征收相关的土地利用情况、生态环境等情况。
估价工作则是确定土地的合理补偿金额,包括土地的市场价值、补偿费用等。
第四步:征收告知和协商征收方需对被征地农民进行征收告知,并与被征地农民进行协商。
征收告知的目的是告知被征地农民征收的具体时间、方式和范围,以及征收的理由和目的。
协商则是为了与被征地农民就征收补偿费用、安置和其他相关事项进行协商达成一致,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五步:补偿协议签订在协商达成一致后,征收方与被征地农民签订征收补偿协议。
补偿协议是双方就征收补偿费用、土地安置、转移工作等具体事项进行约定和确认的法律文件。
签订补偿协议是征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对双方权益的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步:征收审批和公示补偿协议签订后,征收方需将补偿协议提交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审批。
审批的目的是验证征收过程是否合规、符合法律法规和规划要求。
征收方还需在政府部门审批后,对征收决策结果、补偿协议内容进行公示,以保障透明度和公平性。
第七步:征收执行和补偿支付征收方在取得审批和完成公示后,开始正式执行征收决策。
土地征收程序的五个基本流程
![土地征收程序的五个基本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e0cd749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61.png)
土地征收程序的五个基本流程土地征收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将用作农田、城市建设等公共利益目的的土地收归国有并进行相应补偿的过程。
土地征收的程序主要包括:项目立项、公告公示、征地告知、合法权益人表决和征收决定、补偿安置。
以下是对这五个基本流程的详细描述。
一、项目立项项目立项是土地征收的起点。
国家或地方政府根据发展规划和公共利益的需要,确定需要征收的土地,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经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审批批准。
在项目立项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土地征收的合法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确保征收的土地能够更好地用于公共利益的实现。
二、公告公示项目立项批准后,征收方需要在媒体和相关地方进行公告公示,公布征收范围、用途、补偿标准、征收程序等内容,以保证信息对相关权益人的通知和知情权利。
公告公示的目的是确保征收程序的透明化和公正性,同时给于合法权益人提出异议和申诉的机会。
三、征地告知征地告知是征收方通知征地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人、合法权益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程序。
征收方需要向合法权益人发出正式通知书,告知征收土地的具体时间、地点和程序,并提供征收所需的文件和材料。
同时,征收方需要向合法权益人介绍相关政策、法规和征收补偿的标准,并做好征收工作的宣传和指导。
四、合法权益人表决和征收决定合法权益人表决是征收程序中的重要环节。
征收方要组织合法权益人进行表决,以确定征地补偿计划、补偿标准和安置方式等。
合法权益人包括土地使用权人、农民、居民等受征收影响的人员。
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表决可能会采用公开表决、无记名表决等形式,确保合法权益人在征收过程中享有 participar图ipation和决策的权利提高决策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征收决定是在合法权益人表决基础上作出的,征收方需要在征地告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项目开发的需要、人民群众的意愿以及公共利益的要求等方面的因素,作出征收决定。
征收决定需要进行批准,并在合法权益人面前向刚给予公布。
五、补偿安置征收决定通过后,征收方需要与合法权益人进行补偿协商和安置安排。
土地征收流程
![土地征收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93e563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8.png)
土地征收流程土地征收是指政府为了国家或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依规对土地实行的收回、征用、征收等行为。
土地征收流程是指在土地征收的整个过程中,从立项、规划、公告、征收、补偿、安置等环节的具体操作步骤和程序。
下面将详细介绍土地征收的流程。
1. 立项阶段:土地征收的第一步是立项阶段。
政府部门会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划,确定土地征收的项目范围和规模。
在这一阶段,政府会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估,确定征收的必要性和合法性。
2. 规划阶段:在立项阶段确定征收项目后,政府会进行详细的规划。
这包括征收用地的位置、面积、用途等方面的规划,同时也会考虑到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制定合理的征收方案。
3. 公告阶段:在规划确定后,政府会通过公告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公布征收项目的相关信息,包括征收范围、征收用途、征收补偿标准等内容。
公告的目的是让受征收影响的人民群众了解征收的具体情况,保障公开透明。
4. 征收阶段:经过公告后,政府会正式启动土地征收程序。
在这一阶段,政府会与受征收影响的农民、村民进行协商,签订征收协议。
同时,政府会对征收范围内的土地进行测绘、界址,做好土地征收准备工作。
5. 补偿安置阶段:在完成征收后,政府会对受征收影响的农民、村民进行合理的补偿和安置。
这包括对土地的补偿、对房屋、树木等附属设施的补偿,以及对受征收人员的安置安居等工作。
6. 监督管理阶段:土地征收流程的最后阶段是监督管理阶段。
政府会对征收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征收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同时,政府也会对征收后的土地进行合理利用,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结:土地征收流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农民、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合作。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流程和程序,才能保障土地征收的合法性和公平性,最大限度地保护受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国家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希望通过不断完善土地征收流程,能够更好地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土地征收程序十步骤(精)
![土地征收程序十步骤(精)](https://img.taocdn.com/s3/m/46edcac550e2524de4187e17.png)
土地征收程序第一步:发布征地通告由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村范围内发布征地通告,告知被征土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征地范围、面积、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安置途径以及征地用途等。
通告后抢栽、抢种的农作物或者抢建的建筑物不列入补偿范围。
第二步:征询村民意见由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会同所在的乡镇政府,就征地通告的内容征询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有不同意见的应记录在案,根据村委会或村民提出的意见分别处理并协调解决。
对补偿标准、安置途径、补偿方式有异议的,应告知被征地相对人有权提出听证申请,并依法组织听证。
国土资源局应将村民对征收土地的意见和听证的材料作为报批的必备材料归档上报。
第三步:地籍调查和地上附着物登记由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会同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实地调查被征土地的四至边界、土地用途、土地面积,地上附着物种类、数量、规格等,并由国土资源局现场填制调查表一式三份,由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和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共同确认无误后签字。
国土资源局应将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签字的材料作为报批的必备材料归档上报。
第四步:拟订“一书四方案”组卷上报审批由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根据征询、听证、调查、登记情况,按照审批机关对报批材料的要求拟订“一书四方案”即:“建设用地说明书,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供应土地方案。
”并组卷向有批准权的机关报批。
第五步:征用土地公告征用土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省或国务院征用土地批准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在被征地所在村进行征用土地公告。
征用土地公告的内容:征地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批准时间和批准用途;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位置、地类和面积;征地补偿标准和农业人员安置途径;办理征地补偿登记的期限、地点。
第六步: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根据省或国务院征用土地批准文件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在征用土地公告之日起45日内以村为单位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予以公告。
小组的集体土地征收程序和流程
![小组的集体土地征收程序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a3af06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1.png)
小组的集体土地征收程序和流程
一、小组集体土地征收的前期准备工作
1. 政府部门需要拟定土地征收规划,明确拟征收土地的位置、面积、用途等基本信息。
2. 对拟征收土地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土地当前的使用情况和地形地貌特征。
制作征收范围图。
3. 统计拟征收土地上的房屋、林木、设施等附着物,并进行评估。
4. 召开小组集体成员会议,公示征收规划,听取小组成员意见。
二、土地征收评估及补偿标准制定
1. 组织专家对拟征收土地进行评估,确定土地出让金。
2. 制定被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包括对集体资产的补偿、对集体成员的安置等。
3. 将评估结果和补偿方案提交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三、土地征收补偿协议签订
1. 政府部门将评估补偿结果告知小组集体和成员。
2. 小组集体和成员对补偿方案无异议的,可以签订土地补偿协议。
3. 小组集体和成员对方案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复评或提出调整建议。
四、土地交接和补偿款支付
1. 在签订补偿协议后,由小组集体组织成员按期将土地交付给征收方。
2. 政府部门按协议向小组集体和成员支付相关补偿款。
3. 办理土地、房屋等权属变更手续。
4. 小组成员完成安置搬迁。
5. 政府部门验收征收土地,以完成征收程序。
六、后续服务
1. 对安置后的小组成员进行走访慰问。
2. 开展培训等扶持工作,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和增加收入。
3. 对小组集体经济进行振兴,帮助发展集体经济。
4. 做好被征地土地的后续规划使用和管理工作。
征收土地的程序有哪些
![征收土地的程序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d6bae45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f.png)
一、征收土地的程序有哪些
1、拟订征用土地方案:由拟征用土地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或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拟订;
2、审查报批:报有批准权限的上级政府批准;
3、由市、县人民政府对经批准的征地方案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村予以公告;
4、征地补偿登记;
5、制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6、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征收土地的主体是谁
现在只有国家机关才有权征收,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
三、征收土地补偿标准规定是什么
关于征收土地补偿标准规定是应按照土地原用途进行补偿,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并安排被征地人群的社会保障费用;如征收的土地是耕地,则补偿费应当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条
征收土地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征收农用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制定公布区片综合地价确定。
制定区片综合地价应当综合考虑土地原用途、土地资源条件、土地产值、土地区位、土地供求关系、人口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三年调整或者重新
公布一次。
征收农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集体土地征收程序和流程
![集体土地征收程序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faa836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48.png)
集体土地征收程序和流程集体土地征收是指国家、集体和农民经济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所占有的土地实施征用的一种行政和法律程序。
其目的是为了国家的公共利益或者农村发展需要,通过对土地进行合理安排和开发利用,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集体土地征收的程序和流程。
一、立项和规划集体土地征收的第一步是立项和规划。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集体土地征收的需求进行调研和评估,确定征收的目的、范围和计划等。
同时,还要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并根据规划和需求确定需要征收的土地面积和范围。
二、征收协议谈判在确定了征收范围和计划后,政府部门会与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征收协议的谈判。
谈判过程中需要充分听取集体经济组织的意见和诉求,并进行合理的协商。
目的是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征收协议,明确征收方式、征收标准、补偿方式和金额等具体内容。
三、公开公告和听证征收协议达成后,政府会进行公开公告,公告征收范围、征收目的和相关政策法规,通知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进行听证和提出异议。
听证会主要是为了让相关方面充分表达意见,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四、征收决定和补偿安置听证会后,政府会根据相关政策和法规对征收进行决定,并公告征收决定的结果。
同时,要制定明确的征收补偿政策和方案,确保给予征收对象合理的补偿,包括经济补偿、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五、土地征收补偿和安置征收决定公告后,政府根据补偿政策和方案进行对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补偿和安置工作。
具体包括对被征地的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进行经济补偿,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同时,要提供就业机会和安置措施,帮助征收对象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经营。
六、征收用地和开发利用完成土地征收和补偿后,政府对征收的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
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对征收的土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可以用于建设公共设施、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和农村旅游等方面。
七、监督和评估征收程序结束后,政府需要加强对土地征收和补偿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及时了解和解决征收和补偿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确保征收目标的实现和征收对象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关于农村土地征收法律程序
![关于农村土地征收法律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9edeac4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0.png)
一、关于农村土地征收法律程序征收农村土地的程序如下:发布拟征地通告;征询村民意见,组织听证;地籍调查和地上附着物登记确认;拟定“一书四方案”并上报审批;征用土地公告;征地补偿登记;拟定补偿安置方案并公告;根据群众意见修改相关方案并公告;落实征地补偿、安置资金;实施补偿安置方案,交付土地。
关于农村土地征收法律二、最新农村宅基地征收补偿政策农村的宅基地和房屋拆迁是分开补偿的,因为农村的宅基地产权是归村集体所有的,村民只享有使用权,在宅基地被征收之后,如果没有其他宅基地,村集体要重新给村民分配宅基地。
而村民在宅基地上所建造的房屋,是属于农民的个人财产,因此房屋补偿是归村民所有的。
(一)宅基地补偿:宅基地补偿标准是由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附着物补偿费结合起来算的。
土地补偿费用是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6到10倍。
土地补偿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货币补偿,就是根据补偿标准,宅基地按每平方米补偿多少计算出你应得的金额,然后折合成人民币进行下发;;另一种是置换补偿,就是在政府规划的安置区域内按低价折换成多少平方米的面积对你进行安置。
(二)房屋拆迁补偿:房屋拆迁是农民非常关注的问题,因为房屋属于农民的个人财产,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
房屋拆迁补偿标准:1、农村草房补偿1900元/平米;2、砖瓦房补偿2400元/平米;3、砖砼结构房屋补偿2800元/平米;4、二层及及以上楼房补偿3300元/平米,另外房屋附属物等给予等价的补偿。
异地安置每户给予2万元的补偿。
计算公式:房屋拆迁补偿=宅基地区位补偿价*宅基地面积被拆迁房屋重置成新价国家规定,今年这4种无证房屋也可以获得全额赔偿:1、建于城市周边的房屋,由于城市的规划发展而需要拆迁的房子,可以获得全额赔偿款。
2、祖上流传下来的房屋,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之间建造的,这些房屋有特殊的历史背景,也可以获得全额补偿。
3、根据房屋建造的时间和当时的政策来决定,只要房子建造时符合当时的政策规定,就能获得赔付。
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程序
![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18ab009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9.png)
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程序1.征收需求确定:政府部门确定对片国有土地上的房屋进行征收,并拟定征收计划。
2.征收告知公告:政府部门发布征收公告,公告房屋征收的目的、范围、流程和相关权益。
3.居民权益保护:政府部门对受征收居民及相关权益进行保护,确保其得到合理的补偿和安置。
4.拆迁安置协商:受征收居民与政府部门进行协商,就补偿标准、安置方式等达成一致。
5.审查登记:政府部门对被征收房屋的产权、规划、评估等进行审查登记。
6.拆迁规划编制:政府部门制定征收区域的拆迁规划,确定拆迁范围、时间等。
7.征收通知:政府部门向受征收居民发放正式的征收通知书,告知征收的具体细节和时间。
8.勘察评估:政府部门对被征收房屋进行勘察和评估,确定补偿的具体金额。
9.补偿协商:政府部门与受征收居民进行补偿金额的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
10.补偿支付:政府部门按照协商结果向受征收居民支付补偿款项。
11.临时安置:政府部门为受征收居民提供临时居住安置,并解决其基本生活需求。
12.房屋腾空:受征收居民将房屋内的家具、物品等进行搬迁。
13.拆迁工程准备:政府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和设备,准备进行拆迁工程。
14.拆迁施工:政府部门对被征收房屋进行拆除,并清理拆迁现场。
15.产权过户:政府部门将征收的房屋产权办理过户手续。
16.土地规划:政府部门制定被征收土地的规划用途和管理措施。
17.土地出让:政府部门将征收后的土地进行出让,确定土地使用权人。
18.用地合同签订:政府部门与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土地使用合同。
19.地税缴纳:土地使用权人按照合同约定缴纳相应的地税。
20.房屋重建:政府部门按照相关规划和标准对征收区域进行房屋重建。
21.安定期:受征收居民在重新安置后,政府部门对其进行关注和帮助,确保其正常生活。
22.相关手续办理:政府部门为受征收居民办理相关购房、就业等手续。
23.监督检查:相关监管部门对整个征收程序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程序的公正和合法性。
集体土地征收程序和流程
![集体土地征收程序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652d64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a.png)
集体土地征收程序和流程集体土地征收程序和流程1. 引言集体土地征收作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涉及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
其程序和流程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对于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和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集体土地征收的程序和流程入手,全面评估这一制度,并探讨其对农民和社会的影响。
2. 集体土地征收程序2.1 通知阶段集体土地征收程序的第一步是征收通知的发放。
政府部门会发布征收通知,并通过多种渠道向农民传达征收意向。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确保通知的即时性和准确性,以便农民能够及时了解政府的决策和征收计划。
2.2 公示阶段征收通知后的公示阶段是确保农民对征收计划有足够了解和表达意见的重要机会。
政府部门会将征收计划公示在相关地方,同时提供征收政策的详细解读和征收补偿等方面的信息。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提供实质性和透明性的信息,以便农民能够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决策。
2.3 协商谈判阶段公示阶段后,政府和农民将进入协商谈判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政府会与农民进行面对面的谈判,就征收的补偿标准、安置方式等进行讨论和协商。
政府应该充分尊重农民的意见和权益,确保公平公正的协商结果。
这一阶段体现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平等和合作的关系。
2.4 征收决定阶段协商谈判阶段后,政府会根据协商结果进行征收决定,并向农民发放征收决定通知书。
这一阶段对于确保征收程序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至关重要。
政府应该依法依规进行决策,并及时向农民提供决定的解释和说明。
2.5 补偿和安置阶段征收决定通知书发放后,政府需要按照约定的补偿标准和安置方式向农民支付相应的补偿费用和提供合适的安置。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确保补偿和安置的公平和合理性,以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
3. 集体土地征收流程3.1 征收计划的制定和审批集体土地征收的第一步是制定征收计划,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
政府部门需要依据法律法规和规划要求,确定征收范围、征收目的和征收标准等。
这一流程的关键是确保征收计划符合规定,并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
《土地征收程序》-支持高清浏览
![《土地征收程序》-支持高清浏览](https://img.taocdn.com/s3/m/d3178c6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12.png)
• 第四步:拟订“一书四方案”组卷上报审 批
由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根据征询、听证、 调查、登记情况,按照审批机关对报批材料 的要求拟订“一书四方案”即:“建设用地 说明书,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 征收土地方案,供应土地方案。”并组卷向 有批准权的机关报批。
• 第五步:征用土地公告
征用土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省或国 务院征用土地批准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在被 征地所在村进行征用土地公告。 征用土地公告的 内容:
• 第二步:征询村民意见
由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会同所在的乡镇政府, 就征地通告的内容征询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 意见,有不同意见的应记录在案,根据村委会或 村民提出的意见分别处理并协调解决。对补偿标 准、安置途径、补偿方式有异议的,应告知被征 地相对人有权提出听证申请,并依法组织听证。 国土资源局应将村民对征收土地的意见和听证的 材料作为报批的必备材料归档上报。
•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内容:
被征用土地的位置、地类、面积; 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种类、数量; 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数量; 土地补偿费的标准、数额、支付对象和支付方式; 安置补助费的标准、数额、支付对象和支付方式; 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和支付方式; 农业人员的具体安置途径;
其他有关征地补偿、安置的具体措施。
• 第三步:地籍调查和地上附着物登记
由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会同被征收土地的 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实地调查被征土地的 四至边界、土地用途、土地面积,地上附 着物种类、数量、规格等,并由国土资源 局现场填制调查表一式三份,由国土资源 局工作人员和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共同确 认无误后签字。国土资源局应将所有权人、 使用权人签字的材料作为报批的必备材料 归档上报。
• 相关问题,值得思索 • 1、获得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土地补偿款,
征收土地法定程序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征收土地法定程序的主要步骤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41f7222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2.png)
征收⼟地法定程序的主要步骤是什么?第⼀步农⽤地转⽤、征⽤⼟地,必须符合⼟地利⽤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地利⽤年度计划。
第⼆步确认该农⽤地可以⽤于建设,再根据建设部门的要求,进⾏和编制建设项⽬可⾏性论证,向建设部门提交⽤地申请,建设部门审查符合的,颁发建设项⽬的《选址意见书》。
第三步⽤地单位持该《选址意见书》。
近年来,在我们⾝边周围,特别是城市的⽼旧⼩区或者是农村地区,经常会听到有⼈的住所被纳⼊什么建设公路、⾼铁、⽕车的地盘从⽽⾯临同时可以领到⼀笔不菲的拆迁款。
那么,征收定程序的主要步骤是什么?今天,⼩编收集资料为您解答。
⼀、根据法律规定,⽬前我国农⽤地转为建设⽤地的程序简单扼要地有以下步骤:第⼀步农⽤地转⽤、征⽤⼟地,必须符合⼟地利⽤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地利⽤年度计划。
因此,⽤地单位在初步选定某农⽤地为建设⽤地后,应⾸先向国⼟资源局、建设部门、规划部门咨询是否符合该农⽤地的各项规划。
第⼆步确认该农⽤地可以⽤于建设,再根据建设部门的要求,进⾏和编制建设项⽬可⾏性论证,向建设部门提交⽤地申请,建设部门审查符合的,颁发建设项⽬的《选址意见书》。
⽤地单位应按规定缴纳选址规费。
第三步⽤地单位持该《选址意见书》向同级国⼟资源局提出⽤地预审申请,由该国⼟资源局核发《建设项⽬⽤地预审报告书》。
第四步⽤地单位凭《建设项⽬⽤地预审报告书》向建设部门、环保局等办理⽴项、规划、环保许可等⼿续,并缴纳各项审批费⽤;第五步⽤地单位再持以上审批⽂件,向原预审的国⼟资源局提出项⽬⽤地的正式申请。
第六步国⼟资源局根据⼟地利⽤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地利⽤年度计划,拟定农⽤地转⽤⽅案、补充耕地⽅案、⽅案和供地⽅案,分不同类型,经各级⼈民政府审批。
第七步由国⼟资源局具体负责对该农⽤地的所有权⼈和使⽤权⼈进⾏征⽤,签订补偿安置协议,按办理征地⼿续。
第⼋步国⼟资源局根据批准的供地⽅案,在征地的补偿、安置补助完成后,向⽤地单位发出批准⽤地⽂件和《建设⽤地批准书》,被征地单位应在规定的期限内交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征收程序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程序一、申请用地建设单位持经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初步设计、年度基本建设计划以及地方政府规定需提交的相应材料、证明和图件,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建设用地,同时填写《建设用地申请表》,并附下列材料:1、建设单位依法设立的有关证明;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或其他有关批准文件;3、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4、初步设计或者其他有关材料;5、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6、占有耕地的,提出补充耕地方案;7、建设项目位于地质灾害地区的,应提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8、提供地价评估报告。
二、受理申请并审查有关文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建设用地的申请、审查、报表工作,对应受理的建设项目,在30日内拟定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土地管理部门审查。
三、审批用地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管理部门,收到上报土地审批文件,按规定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实行土地管理部门内部会审制度审批土地。
四、征地实施经批准的建设用地,由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市州、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五、签发用地证书1、有偿使用土地的,应签订土地使用合同;2、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的,向用地单位签发《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和《建设用地批准书》;3、用地单位持使用土地证书办理土地登记。
六、征地批准后的实施管理建设用地批准后直至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书之前,应进行跟踪和管理,其主要任务是:1、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安置措施;2、督促被征地单位按期移交土地;3、处理征地过程中的各种争议;4、填写征地总结报告。
七、颁发土地使用证用地单位向当地土地管理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经测绘部门测绘,核定用地面积、确地权属界限,地籍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后,由人民政府颁发土地使用证,作为使用土地的凭证。
征地拆迁前期工作一、征地情况调查征地情况调查,是指对拟被征收土地的村、组实地调查。
乡(镇)国土所要负责对拟征收土地的村、组的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年产值、土地面积等进行全面了解。
依据土地登记或者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核查土地权属,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调查)和勘测定界成果核准土地的地类、面积,确保拟征收土地权属明晰,地类面积准确,基本状况详实。
并对各村、组的征地调查情况进行汇总,形成土地分类面积表、征收土地数量及安置农业人口情况表和建设拟征(占)地土地权属情况表,初步测算拟征地项目的补偿标准,提出初步安置方案。
二、征地告知市、县级人民政府在将拟征地依法报上一级政府审批前,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在拟征地所在地的乡(镇)、村、村民小组予以告知3天以上,或者以征地告知书的形式送达给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
征地告知后,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拟征地上抢栽、抢种的青苗(属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需要栽种的除外),抢建或突击装修的地上附着物,以及征地告知前违法违章修建的地上附着物等,征地时不予补偿。
三、征地调查确认征地拆迁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乡(镇)、村、组和用地单位、当地国土所负责人一同进入征地拆迁现场,进行调查测量、实地踏勘、核实权属界址(含重建基地用地)。
1、被征收土地权属凡涉及到两个以上村民小组的,现场采界确权时,必须当时在调查图(界桩图)上划出明确界址线,并分别由各组组长签字认可;2、征地调查时,应准确地确定各村组被征地的土地类别和种植情况;3、踩界确权时,如出现权属纠纷的,应召集有关村、组协商解决。
协商意见不一致时,按地籍管理规定报有关部门确认;4、征地范围内迁坟较多的,需要在电视台和报纸上公告的,应联系公告;5、征地调查时,查看资料要完整,实地踏界要准确;调查中发现与征地方案不一致时要复核相关资料,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6、要搞好征地范围内(含重建基地)水利、水电设施的调查。
征地告知后,应对拟征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建筑物面积、数量等现状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由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地上附着物产权人依法依规共同确认,并在确认书上签字盖章。
被征地的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或地上附着物产权人拒不签字盖章的,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可以采取照像、摄像等方式取证,并将取证结果予以公证,作为实施征地补偿安置的依据。
征地告知书或公告书以及征地调查结果确认书是征地报批的必备材料。
因特殊情况,没有征地调查结果确认书的,当地国土资源部门要附情况说明。
四、征地报批由市、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
征地拆迁工作程序和要求一、项目受理凡征地拆迁项目,用地单位完成征地审批或农用地转用批准程序后,凭市局用地科通知交征地拆迁所受理,并提供项目相关资料。
征地拆迁所根据项目建设要求将项目安排到工作小组,并提出工作、时间要求,指定项目负责人,正式开展工作。
二、拟订《征收土地公告》(一公告)征地方案经依法批准后,被征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征地方案批准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在被征地所在地的乡(镇)、村、组以书面形式公告。
征用土地公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征地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批准时间和批准用途;(二)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位置、地类和面积;(三)征地补偿标准和农业人员安置途径;(四)办理征地补偿登记的期限、地点。
三、张贴和送达《征收土地公告》1、应将公告(大号)、征收土地的审批红线图张贴在被征收土地的现场四周和被征地单位所在地(人口居住集中地),同时将公告(小号)送达到被征地的有关乡(镇)、村、组及当地国土所。
2、张贴和送达公告时,应邀请有关乡(镇)、村、组及当地国土所有关人员参加,并签署送达回执和采取照像、摄像等方式记录当时张贴和送达公告情况。
同时负责向村、组宣传解释有关政策,解答提出的有关问题。
四、征地补偿登记与复核根据征地调查和国土(分)局确权资料及公告内容,征地拆迁项目负责人组织相关乡(镇)、村、组和用地单位、当地国土所负责人一同进入征地拆迁现场,进行征地补偿登记与复核。
(一)被征收土地单位基本情况,土地补偿、青苗补偿、地上附着物补偿的情况以及水利、水电设施补偿的情况(含重建基地用地)的补偿登记和复核。
1、各种补偿登记应有村、组长或所有人签字;2、基本情况登记中,农业人口数以村统计报表为依据,出现较大争议时,以派出所户口为准(扣减近期迁入的空挂户);剩余耕地以村统计报表数为依据核减近期征地数,并在备注栏中说明有关情况。
出现争议时,以费改税时的数据为准;3、各村被征收土地的总面积及地类面积以国土(分)局确权资料为准。
登记中出现差异时,应说明情况,并由村委会写出书面报告,待核实查证按有关规定确认;4、青苗补偿和地上附着物补偿按现状登记确认。
(二)被拆迁的房屋及附属设施调查1、核查每户的户口簿(常住人口)、土地使用证(或建房审批手续),并在房屋及附属设施调查表上详细登记;2、确定房屋结构类别、建房时间,绘制每户的房屋面积计算草图和房屋间的相对位置图,并标明丈量尺寸;3、分类、分规格记录好附属设施的清点丈量情况,对于独立水、电及三相电、门面等其他项目,要登记有关证件编号、名称,并做好相应的核查,有关证件要有复印件;4、对于《常德市征地拆迁管理办法》和有关补偿标准中没有明确规定的项目,应逐户逐项核查,登记在册。
然后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市场情况和使用情况,分户分项提供预算清单;5、调查完毕后,编制拆迁户家庭成员与常住人口基本情况表,初步确定原拆户和分户数量。
重建安置户数以国土(分)局的资格审查公告为准;6、所有调查的数据都必须有被拆迁户的签字。
(三)被拆迁房屋及附属设施的补偿登记与复核项目小组根据现场调查记录,整理、计算、填写地上附着物补偿登记表,复印后发到各拆迁户,请各拆迁户自行清点、核查。
然后逐户上门核对,并由各拆迁户选择安置方式后,签字认可。
补偿登记的内容要准确、真实、完整。
五、编制征地拆迁安置补偿预算方案根据征地补偿登记、房屋及附属设施补偿登记以及水利、水电设施补偿登记资料,按照征地拆迁补偿有关政策测算各村、组、单位及个人的各类补偿,并编制该项目的征地拆迁预算方案和实施方案(含重建基地及重建基地道路、给排水用地等补偿)。
编写征地拆迁补偿预算方案(文字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①征地项目情况概述(包括重建基地用地情况)②被征地单位基本情况概述③征地情况概述(含各组地类情况)④拆迁情况概述(含分户情况和建房安置情况)⑤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依据⑥征地拆迁安置途径⑦征地拆迁直接费用(含征地范围内水利、水电设施补偿及重建基础设施费用)及各部分组成(要求有计算公式)⑧其他情况说明六、签订工作协议(委托协议)审批后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应明确工作方式、总费用、征地拆迁直接费等,然后与用地单位签订委托协议。
七、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二公告)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在征用土地公告之日起45日内以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为单位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予以公告。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本集体经济组织被征用土地的位置、地类、面积,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种类、数量,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数量;(二)土地补偿费的标准、数额、支付对象和支付方式;(三)安置补助费的标准、数额、支付对象和支付方式;(四)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和支付方式;(五)农业人员的具体安置途径;(六)其他有关征地补偿、安置的具体措施。
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根据经批准的征地方案,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在被征地所在地的乡(镇)、村、村民小组公告3天以上,同时告知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对征地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有申请听证的权利。
八、张贴和送达《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1、应将公告(大号)张贴在被征收土地的现场四周和被征地单位所在地(人口居住集中地),同时将公告(小号)送达到被征地的有关乡(镇)、村、组及当地国土所。
2、张贴和送达公告时,应邀请有关乡(镇)、村、组及当地国土所有关人员参加,并签署送达回执和采取照像、摄像等方式记录当时张贴和送达公告情况。
同时负责向村、组宣传解释有关政策,解答提出的有关问题。
九、征求、收集有关村、组和农户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的意见《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张贴后,在该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收集被征地范围内各有关村、组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意见。
有无异议均要求村、组以书面形式反映并签章。
对要求召开听证会的,还应组织召开听证会,并做好笔录。
国土资源部门拟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时,应当听取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