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话短说:中医大白话1

合集下载

老中医幽默句子

老中医幽默句子

老中医幽默句子1. 老中医最怕看见的两个字是“网红”。

2. 老中医说:中药治百疾,中饭养胃口。

3. 老中医最疼爱的宠物是温度计。

4. 老中医说:不用打针,病人躺下,针自己找上门。

5. 老中医说:中药三分草,七分心机。

6. 老中医说:中草药不发财,健康才是真富贵。

7. 老中医说:来看病不是来玩,你病我心痛,但痛归痛,还是给钱。

8. 老中医说:中药都是天然的,别担心里面有病毒,最多就是有几只小蜘蛛。

9. 老中医说:中药煎匆忙,水一眼瞬间,草都喊:“慢一点!”10. 老中医说:中药煎好,颜色黑如炭,喝完后香喷喷,上面还有味也慢。

11. 老中医说:中药熬制时,不要远行,患处疼痛,开门就会咬人。

12. 老中医说:中药味道苦,像人生一滩泥,忍受与希望共存,才能康复摆脱病。

13. 老中医说:相比西医治疗,中医最大的优势是可以让你忍受更多的苦。

14. 老中医说:中医最可靠的治疗方法就是时间。

15. 老中医说:看病有风险,中药更是这样,所以看中医最好带保险。

16. 老中医说:病人的病情告诉我,我可以给出一个中医的诊断;病人告诉我他们的个人习惯,我就可以给他们一个看病的建议。

17. 老中医说:中医最神奇的地方是,你告诉我你哪里不舒服,我回答你:你喝点水就好了。

18. 老中医说:中医中最伟大的发明就是针灸,能够让人一辈子不敢打针。

19. 老中医说: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可以治疗无法治疗的疾病,比如富豪的穷病。

20. 老中医说:中药是免费的,看中医是要收费的。

21. 老中医对病人说:你这个病没有问题,不用担心,我还是先给你开些中药。

22. 老中医说:中医药不仅能治病,还能长寿,反正病死了就是长寿了。

23. 老中医说:中医的经验就是:治伤口先烫火,烫火治了伤口,这叫治疗顺序很重要。

24. 老中医说:中药是个好东西,它有缺点,比如口感差,但不能因为它的长相不好就否定它的食用价值。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范文(3篇)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范文(3篇)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范文(3篇)第1篇: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一、医学源流【原文】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

【语译】中医学开始有文字记载,相传起源于岐伯和黄帝。

后人托名黄帝和岐伯写成《灵枢》和《素问》二书,特别是《素问》的内容更为详细。

【注释】岐黄:指岐伯和黄帝。

黄帝是古代的帝王,约生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

岐伯是黄帝的臣子,同时也是指导黄帝研究医学的老师。

灵枢:又名《灵枢经》、《黄帝内经灵枢经》,为《内经》的组成部分。

原书共9卷81篇,又名《针经》,别称《九卷》。

隋唐之际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包括《九灵》、《九墟》和《灵枢》。

宋代以后,原本及传本大多散失,现存《灵枢》传本系南宋史崧据其家藏9卷本重新编校,改为24卷。

本书与《素问》所论述的内容相近,尤详于经络、针灸而略于运气学说。

在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方面则与《素问》内容互有补充,是我国战国时期医学理论,特别是针灸学的重要文献,素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素问:又名《黄帝内经素问》。

为《内经》组成部份。

原书9卷,共81篇。

唐.王冰注释此书时改为24卷,并补入七篇大论,但仍缺刺法论、本病论二篇。

经北宋林亿等校注后,成为今存《素问》传本的依据。

本书包括人体生理、解剖(脏象、经络)、病因、病理、诊断、治疗、预防、养生,以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内容。

较系统地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医学成就。

特别是用朴素辨证的指导思想,综括了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为历代医家所遵循。

【原文】难经出,更洋洋!【语译】自从《难经》这部书出现以后,中医学的内容更为丰富了。

【注释】难经:据史书记载,相传为春秋战国时名医扁鹊(姓秦名越人,约生于公元前5世纪)所作。

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

本书以问答释难的方式编纂而成。

论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兼析症证。

其中1-22难论脉,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62-68难论穴道,69-81难论针法。

全书内容简要,辨析亦颇精微。

中医术语解释大全

中医术语解释大全

中医术语解释大全1. 五心烦热:指两手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

2. 流注:是毒邪流走不定,注无定处而发生于较深部组织的一类化脓性病症。

多发于肌肉深处,结成或漫肿,单发或多发,日久成脓。

多患于气血虚弱者。

3. 肺金:传统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用五行的属性分别脏腑器官的特性,称肺属金。

4. 中风:指脑血管意外等疾患。

病可因阴精亏损,或暴怒伤肝,使肝阳偏亢,肝风内动;“类中风”是指类似于中风的症状。

5. 痰火:指无形之火与有形之痰煎熬胶结贮积于肺的病症。

6. 君主之官:君主,指心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的意思。

7. 虚喘:是肺肾之虚,尤以肾不纳气为主。

8. 厥:即厥症。

泛指突然晕倒。

9. 荣、已:营气、卫气。

10. 肝痿:又称筋痿。

11. 气逆:指气上逆而不顺。

12. 三焦:分上焦,中焦和下焦。

上焦一般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内,中焦指膈下,脐部的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下焦指脐以下的部位,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从生理角度上讲,还包括肝,故下焦往往肝肾并提。

13. 真火:指肾阳。

14. 血为营,气为已:营指营气,是血中之气,卫指卫气,起卫外作用,固表作用。

15. 龙雷之火:指肾火,肝火。

心肾之火。

龙火,指肾火;雷火,指心火。

16. 相火:和“君火”(心火)相对而言,一般指肝肾的相火。

17. 神:神气,传统中医有心藏神的说法。

18. 肝气:指肝脏的精气。

19. 肝血:指肝脏所藏的血。

肝血与肝阴不能截然分开。

20. 肾火:肾是阴脏,内藏水火(即真阴,真阳),水火必须保持相对平衡。

21.心火:广义泛指心的功能活动,狭义指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

22.肾气:肾精化生之气,指肾脏的功能活动,如生长,发育及性机能的活动。

23.肾水:指肾脏的阴液也称肾阴。

24.先天:人身生命,发育生殖的本源,与后天相对而言。

25.后天;指脾胃。

人体的出生后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要靠脾胃之气吸收水谷精微以滋养供给。

中医常见话术

中医常见话术

中医常见话术在中医诊疗过程中,中医师经常会使用一些特定的话术来询问病情、解释疾病原因以及指导治疗方案。

这些常见的中医话术旨在表达清晰、简洁,使患者易于理解,并提供准确的诊疗信息。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话术。

首先,中医师在询问病情时通常会使用以下几个常见话术:1. "身体怎么样?":这是中医师常见的开场白,用于了解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

2. "您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通过询问症状,中医师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所患疾病的特点,为后续诊疗提供参考。

3. "这个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询问病情的起病时间,有助于中医师了解病情的演变过程,从而进行更准确的辨证论治。

4. "这个症状有没有加重或缓解?":通过探询症状的变化情况,中医师可以了解病情的进展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其次,中医师在解释疾病原因时会使用以下几个常见话术:1. "中医讲究阴阳平衡,您的病是由于阴阳失调引起的。

":中医强调人体内阴阳平衡的重要性,通过这一话术可以让患者了解到自身健康问题与阴阳失调有关。

2. "您的病属于气虚/血瘀/湿热等情况。

":中医师根据病情和症状,往往会将患者的病症归类于气血阴阳等方面,从而解释疾病的原因。

3. "你的生活习惯/饮食不当/情绪波动等因素可能导致了你的疾病。

":中医师通过指出患者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或者环境因素来解释疾病的原因,以便患者意识到改变这些因素的重要性。

最后,中医师在指导治疗方案时会使用以下几个常见话术:1. "你需要调理气血阴阳平衡,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来治疗。

":中医治疗强调调整体内阴阳平衡,因此中医师会根据具体情况建议患者采用中药、针灸或推拿等方式进行治疗。

2. "你需要改善饮食习惯/锻炼身体/保持情绪稳定等来加强体质。

":中医强调养生的重要性,因此中医师会建议患者改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增加运动等来增强体质。

中医白话 Word 文档

中医白话 Word 文档

中医122句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5、痢无补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8、疹是太阴风热。

9、癍是阳明火毒。

10、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11、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2、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3、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4、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5、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16、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8、亢则害,承乃制。

19、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20、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1、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22、上焦如羽,非轻不举.23、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4、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2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6、通邪三法汗、吐、下。

27、寒淫于内,治宜甘热。

28、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2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30、导龙入海,引火归渊(源)。

31、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2、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33、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34、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35、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36、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37、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3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9、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40、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41、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4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3、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44、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45、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46、湿热毒火,首见肝经。

47、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48、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49、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八。

50、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51、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到血直须凉血散血。

52、内热曰烦,外热曰燥。

医古文-医话四则

医古文-医话四则

04
医话四:针灸与推拿
针灸的原理与技巧
原理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节气血、 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技巧
掌握正确的穴位定位、选择适当的针 具、控制刺激强度和留针时间,以及 根据不同疾病选择相应的穴位组合。
推拿的原理与方法
原理
推拿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 以调节气血、舒缓肌肉紧张和促进气 血流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运动养生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 锦等,以促进气血流通、强身健体。
精神调养
保持心情愉悦、心态平和,通过调节情志来 达到养生的效果。
针灸、推拿
通过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调理身体机能、 舒缓疼痛。
中医养生的历史与现状
历史渊源
中医养生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悠久,可追溯至上古时期,历代名 医均有关于养生的论述和经验。
古代医家的治疗方法
扁鹊
擅长针灸、按摩、药物外治等多种疗法,尤其擅长用 针灸治疗疑难杂症。
张仲景
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提出方证对应的治疗原则,善 于运用经方治疗疾病。
李时中
提倡综合治疗,注重药物治疗与饮食调理相结合,同 时强调心理调适。
02
医话二:中医与养生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顺应自然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环境息息相 关,养生应顺应四季变化、昼
03
02
木本类中药
多用于舒筋活血、止痛等,如桂枝、 桑枝等。
矿物类中药
多用于收敛固涩、止血等,如石膏、 龙骨等。
04
方剂的组成与作用
单方
由单一药物组成,针对性强,药效专一,如 黄连解毒汤。
内服方
通过口服方式给药,作用于全身,如六味地 黄丸。

经典的中医临床一句话

经典的中医临床一句话

1) 止咳常用麻黄(寒热皆可用炙麻黄,热证可配银花、前胡、黄芩、鱼腥草甚至石膏、栀子等)缩尿益智桑蛸(个人感觉比金樱子芡实好用,水陆二仙胜在平和)疏肝莫忘麦芽(我治疗乳癖习用生麦芽、丝瓜络)闭经还须归芍(行气活血当然重要,补血调血是治病求本)崩漏海蛸茜草(二药皆有化瘀之功,可使离经之血归于常道)辨证前提记牢(以上只是个人经验,辨证虽非万能,却是中医之精髓,时刻不能忘记)2)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3) 疗伤必备三七,不须强分内外---无论内伤、外伤,只要涉及到器质性损伤病变,都可用三七,包括自身免疫造成的损伤。

同时配合引经归经药使用。

4) 久病必瘀---十年前,我院一名老中医给自己老慢支开中药方的时候,用了丹参和当归,我当时不解,问及老医生的时候,他就说了这四个字,很受用。

其实,现在在临床上遇到一些长时间的疑难病症的时候,我就会尝试去观察患者有无血瘀的征象,如果有,用活血的中药或放血疗法,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5) 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

6)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7) 久病入络。

8) 百病挟痰。

9)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10) 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11) 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12)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13)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14)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15) 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16)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7)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18) 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19) 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20) 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21)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22) 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23) 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24) 上下交损,当治其中.25) 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

——[唐] 孙思邈26)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医学三字经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学著作,它以简洁明了的方式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今天,我们用白话的方式来讲解医学三字经,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知识。

第一句话:医者仁心。

医者,就是医生的意思,仁心就是指医生应该有一颗慈悲之心,关心病人的健康和病痛。

医生不仅要治疗疾病,更要关注病人的身心健康。

第二句话:尺寸定病。

尺寸就是指医生通过观察、问诊和望诊等方法来确定病情和疾病的特点。

只有准确地了解病情,才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第三句话:气血两虚。

气和血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两个概念。

气是人体的生命能量,血是营养物质的载体。

气血两虚指的是气和血的不足,常常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第四句话:阴阳失调。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阴阳失调指的是阴阳的相对比例失调,会导致身体功能紊乱,出现各种疾病。

第五句话:寒热错杂。

寒热是中医理论中描述疾病性质的两个重要术语。

寒症是指体内寒气过重,热症是指体内热气过盛。

寒热错杂指的是寒症和热症同时存在,疾病表现多样。

第六句话:虚实难辨。

虚实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虚是指体质虚弱,实是指体质过于旺盛。

虚实难辨指的是有些疾病虚实表现相似,需要通过综合分析才能准确判断。

第七句话:五脏六腑。

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是人体重要的器官。

六腑指的是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

五脏六腑的功能协调与否,关系着人体的健康。

第八句话:经络气血。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人体经脉的概念,气血是经络中运行的重要物质。

经络气血的畅通与否,决定了人体的机能是否正常。

第九句话:寒凉热燥。

寒凉和热燥是中医理论中描述环境因素的两个重要术语。

寒凉指的是寒冷潮湿的环境,热燥指的是炎热干燥的环境。

不同的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健康有不同的影响。

第十句话:病因病机。

病因是中医理论中描述疾病原因的概念,病机是描述疾病发展过程的概念。

了解病因和病机,有助于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中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中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中医学三字经白话解医学源流第一: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伤寒着,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李唐后,有千金,外台继,重医林,后作者,渐浸淫,红紫色,郑卫音,迨东垣,重脾胃,温燥行,升清气,虽未醇,亦足贵,若河间,专主火,遵之经,断自我,一二方,奇而妥,丹溪出,罕与俦,阴宜补,阳勿浮,杂病法,四字求,若子和,主攻破,中病良,勿太过,四大家,声名噪,必读书,错名号,明以后,须酌量,详而备,王肯堂,薛氏按,说骑墙,士材说,守其常,景岳出,着新方,石顽续,温补乡,献可论,合二张,诊脉法,濒湖昂,数子着,各一长,揆诸古,亦荒唐,长沙室,尚徬徨,惟韵伯,能宪章,徐尤着,本喻昌,大作者,推钱唐,取法上,得慈航。

中风第二: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回气脱,参附功,顾其名,思其义,若舍风,非其治,火气痰,三子备,不为中,名为类,合而言,小家伎,瘖喎邪,昏仆地,急救先,柔润次,填窍方,宗金匮。

虚痨第三:虚痨病,从何起,七情伤,上损是,归脾汤,二阳旨,下损由,房帏弥,伤元阳,亏肾水,肾水亏,六味拟,元阳伤,八味使,各医书,伎止此,甘药调,回生理,建中汤,金匮轨,薯蓣丸,风气弭,蟅虫丸,干血以,二神方,能起死。

咳嗽第四:气上呛,咳嗽生,肺最重,胃非轻,肺如钟,撞则鸣,风寒入,外撞鸣,痨损积,内撞鸣,谁治外,六安行,谁治内,虚痨程,挟水气,小龙平,兼郁火,小柴清,姜细味,一齐烹,长沙法,细而精。

疟疾第五:疟为病,属少阳,寒与热,若回翔,日一发,亦无伤,三日作,势猖狂,治之法,小柴方,热偏盛,加清凉,寒偏重,加桂姜,邪气盛,去参良,常山入,力倍强,大虚者,独参汤,单寒牡,理中匡,单热瘅,白虎详,法外法,辨微茫,消阴翳,制阳光,太仆注,慎勿忘。

痢疾第六:湿热伤,赤白痢,热胜湿,赤痢渍,湿胜热,白痢坠,调行箴,须切记,芍药汤,热盛饵,平胃加,寒湿试,热不休,死不治,痢门方,皆所忌,桂葛投,鼓邪出,外疏通,内畅遂,嘉言书,独得闷,寓意存,补金匮。

中医文言文翻译白话版

中医文言文翻译白话版

夫医者,乃国之宝也。

古之圣人,皆以养生为本,故其道深奥,非一日之功。

是以,医者须博学多才,明理识病,方能济世救人。

然中医之道,尤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为宗,考其源流,历久弥新。

【翻译白话版】医生啊,是国家宝贵的财富。

古代的圣人,都将养生作为根本,因此他们的医道深不可测,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掌握的。

所以,医生必须博学多才,明白道理,认识疾病,才能救世救人。

然而,中医的学问,特别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作为根本,追溯其起源和传承,历经久远,却更加新鲜。

【原文】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

人生而有疾,无不与阴阳失衡有关。

故医者,必先调其阴阳,使之归于平和,而后方可论及病之所在。

【翻译白话版】阴阳,是天地运行的规律,是世间万物的总纲。

人生而有疾病,无不与阴阳失衡有关。

所以,医生必须首先调整患者的阴阳平衡,使之恢复到平和的状态,然后才能讨论疾病的具体位置。

【原文】五行者,木火土金水也,相生相克,循环不息。

脏腑者,心肝脾肺肾也,各司其职,相互协调。

经络者,如沟渠,通贯全身,运行气血。

故医者,当察其五行之盛衰,脏腑之强弱,经络之通塞,以定治法。

【翻译白话版】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它们相互滋生,相互克制,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脏腑,包括心、肝、脾、肺、肾,各自担负着不同的职责,相互协调。

经络,如同沟渠,贯穿全身,运行气血。

因此,医生应当观察五行的盛衰,脏腑的强弱,经络的通畅与否,从而确定治疗方法。

【原文】夫脉者,血气之宗也。

诊脉者,察其阴阳之盛衰,脏腑之虚实,经络之通塞,以断病之所在。

故脉诊,为医之本,不可不精。

【翻译白话版】脉象,是血气的根本。

诊脉的人,通过观察脉象的阴阳盛衰,脏腑的虚实,经络的通畅与否,来判断疾病的位置。

所以,脉诊是医生的基石,不可不精通。

【原文】夫药者,草木之精华也。

药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各有其用。

故医者,必先明药性,而后方敢投药。

【翻译白话版】药物,是草木的精华。

药物有四气五味,有上升、下降、浮沉等特性,各有其用途。

大白话说中医第八十一期祛邪小方好帮手,清通肠道便秘走

大白话说中医第八十一期祛邪小方好帮手,清通肠道便秘走

大白话说中医第八十一期祛邪小方好帮手,清通肠道便秘走展开全文追先贤之遗志,继古医之传承很多听众朋友都是因为各种身体疑问才会去听我们的《大白话说中医》这个节目的,郭老师当年初识中医时,也有很多疑问。

郭老师1989年从陕西中医药大学毕业。

当时学习中医,是从基础开始的。

所以,郭老师就选择了黄元御这位宗师,决心学习他的医学理论。

包括他所著的十一本医书和两本关于周易和道德经的书籍。

就是郭老师经常在节目中讲到的五行健脾散或者七味早餐糊,以及和刘大夫一起合作筛选出的十六例祛邪小方。

因此,郭老师的中医基础,包括中医理论、疾病、调理方式等,都源于黄元御的思想核心:脾胃为五脏之母,是元气之源。

所以,郭老师始终将健脾养胃作为治病基础,放在首位。

治病先调脾胃,其次,根据元气状态的差异,用对应的祛邪小方做以调整,病自然就能好。

而其中,祛邪小方的数量自然相对较多。

这些方子都是郭老师多年经验积累,并在这之上,对一些历史流传下来的方子进行的精选与总结。

中药药性千变万化,组方因此难上加难。

郭老师年轻的时候,不是没想过自己创个能够超越古人的方子。

但是刘大夫及时的给郭老师提了个醒:一个组方少则五六味药材,多则十几味,可能你在组方过程中选择的都是没有问题的药,但是组在一起,成千上万种变化,你能够担保它们药性绝对不相冲,对人体没有伤害吗?郭老师接受了刘大夫的建议,蓦然从自己不切实际的想法中回过神来,自己就连黄元御的中医思想还没有完全吃透,就别想着开方超越古人了。

刘大夫性格是比较沉稳的,而郭老师做事比较爽利。

合作后,二人各有分工。

大家都知道中医流传的历史很久远,因此,流传下来的古方也数不胜数。

大家可以想想,西医才发展了多少年,而以我们节目常讲到的五行健脾散而言,已经都上千年的历史了。

因此,从这一点上看,这些经典名方,在最重要的安全性上,远胜于西药。

但是,也有人疑惑,为什么现在很多经典名方不好用呢?就好像你用劣质的材料去盖房子、造汽车一样,肯定安全与寿命没办法保证。

中医六句话经典总结

中医六句话经典总结

中医六句话经典总结1. 中医讲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就好比一个国家,要是国防力量强大,外敌就很难入侵。

我有个朋友,身体倍儿棒,每天坚持锻炼、饮食规律,正气充足,周围人都感冒了,他就像个没事儿人似的。

哼,这就是正气足的好处!2. “不通则痛,痛则不通”,这可是中医的金句。

你想啊,身体里的气血就像河流里的水,河道堵住了,水流就不畅,那不就泛滥成灾了嘛。

我邻居大叔,老是腰酸背痛的,中医一瞧,说是经络不通。

经过一段时间的推拿按摩,气血一通,嘿,疼痛就减轻了好多呢。

3. 中医说“有诸内,必形诸外”。

这就像一个苹果,要是里面烂了,外面肯定能看出来点端倪。

我有次见一个人的脸色蜡黄,中医看一眼就说他脾胃不好,结果一检查,还真是。

哎呀,中医的眼力真是厉害得很呐!4. “风为百病之长”。

风啊,就像一个调皮捣蛋的小鬼,带着各种病邪到处乱窜。

比如说春天的时候,风特别大,好多人就容易生病。

我表妹一到春天就感冒咳嗽,中医就说是风邪入侵,调理的时候就着重祛风,你还别说,效果真不错呢。

5. “肾为先天之本”。

这肾就像是一个人的根基啊,如果根基不稳,那整个人都容易出问题。

我爷爷年纪大了,老是觉得腰酸腿软,没什么精神。

中医就说他是肾气虚了,给他开了些补肾的方子,吃了一段时间后,爷爷感觉自己又有活力了,像年轻了好几岁似的,哈哈。

6. “脾为后天之本”。

脾就像是一个大仓库,负责把吃进去的东西转化成身体需要的能量。

要是这个仓库管理员不称职了,身体就缺乏营养了。

我同学以前胃口特别差,人瘦得像根竹竿。

看了中医后,说是脾虚,调理了一段时间脾胃,现在能吃能喝的,身体也慢慢壮实起来了。

7. “肝主疏泄”。

肝就像一个情绪的调节开关,如果这个开关坏了,人就容易生气、郁闷。

我同事老是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中医说他肝郁气滞。

喝了一段时间疏肝理气的药茶后,他脾气都变好了很多,不再像个炮仗似的一点就着了。

8. “肺主气司呼吸”。

肺就像是一个风箱,一呼一吸间维持着生命的运转。

一句话评论中医和西医的句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一句话评论中医和西医的句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一句话评论中医和西医的句子1.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取长补短方显医学之美。

2.中医讲究调理阴阳,西医重视精准诊断,各有侧重。

3.中医注重整体调理,西医更强调手术治疗。

4.中医看重预防保健,西医更专注于疾病治疗。

5.中医强调治未病,西医注重治已病。

6.中医强调食疗调理,西医更侧重药物疗法。

7.中医倡导调整生活方式,西医更常规使用药物。

8.中医看重体质调理,西医更专注器官疾病治疗。

9.中医强调气血调和,西医更注重解剖生理。

10.中医通过脉搏诊断,西医通过实验检查。

11.中医讲究四季调理,西医侧重症状治疗。

12.中医讲究自然界规律,西医更侧重医学知识。

13.中医强调平衡身体功能,西医强调物质病因。

14.中医强调内外调和,西医更强调内脏功能。

15.中医强调五行调养,西医更强调药物疗效。

16.中医提倡望闻问切,西医更看重实验数据。

17.中医诊断看气色,西医更注重临床检查。

18.中医强调整体观,西医更强调细节分析。

19.中医强调阳光滋补,西医更注重手术治疗。

20. 中医与西医各有侧重点,合作互补才是最佳治疗之道。

21.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西医更注重解剖学和病理学。

22.中医倡导平衡治疗,西医推崇病因治疗。

23.中医强调预防和调理,西医强调药物和手术。

24.中医强调患者的整体情况,西医则侧重症状和病理。

25.中医注重调节气血阴阳,西医重视解决具体病因。

26.中医看病如闻不见,西医看病如见不闻。

27.中医治未病,西医治已病。

28.中医强调治本,西医更关注解决表面症状。

29.中医治病强调因势利导,西医则更直接。

30.中医讲究整体调理,西医偏向局部治疗。

31.中医治疗要顺治,西医则要对症下药。

32.中医注重气质调理,西医更侧重器官治疗。

33.中医择时用药,西医强调规律用药。

34.中医用药讲究草本配伍,西医侧重分子结构。

35.中医强调生活作息,西医更看重疾病根源。

36.中医倡导平和养生,西医强调着力治疗。

37.中医以调养为主,西医则以手术治疗为主。

中医术语 白话

中医术语 白话

中医术语白话
中医,作为中国独特的传统医学体系,拥有一套丰富而深奥的术语。

这些术语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可能会显得晦涩难懂。

下面,我将尝试将这些中医术语用更加白话的方式解释,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中医的智慧。

阴阳:阴阳是中医最基本的哲学概念。

简单来说,阴代表冷、暗、静,而阳代表热、明、动。

在人体中,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关键。

如果阴阳失衡,就会导致各种疾病。

五行: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

在中医中,五行被用来描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变化规律。

在人体中,五行与五脏、五腑等器官紧密相关,共同维持着身体的平衡。

气血:气血是中医对人体内两种重要生命物质的统称。

气可以理解为生命能量,它流动于全身,维持着身体的正常功能。

血则是身体的营养物质,为各个器官提供养分。

气血充足且运行顺畅,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脏腑:脏腑是中医对人体内部器官的总称。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它们分别负责不同的生理功能。

五腑则包括小肠、大肠、膀胱、胃、胆,它们与五脏相互协作,共同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经络:经络是中医描述身体内气血运行通道的系统。

它们像网络一样遍布全身,连接着各个脏腑和器官。

经络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身体的健康状态。

以上只是中医术语的一些简单解释。

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它,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希望通过这些白话解释,能让大家对中医有更加直观和深入的认识。

中医经典语录380句

中医经典语录380句

中医经典语录380句1、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清·黄元御《素灵微蕴·原胃解》)2、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脾胃》)3、脾胃为水谷之海。

(明·龚信《古今医鉴·泄泻》)。

4、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喘促》)。

5、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6、头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

(《素问·脉要精微论》)7、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仓廪之宫,五味出焉。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素问·灵兰秘典论》)8、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痰饮》)9、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10、肝受血而能视。

(《素问·五藏生成篇》)11、肝体阴而用阳。

(清·唐宗海《血证论·滑氏补肝散》12、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

(《灵枢·五味第五十六》)13、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素问·五藏别论》)14、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素问·五藏别论》)15、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素问·五藏别论》)16、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素问·五藏别论》)17、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

大白话说中医第三十四期血栓移动,危险潜伏

大白话说中医第三十四期血栓移动,危险潜伏

⼤⽩话说中医第三⼗四期⾎栓移动,危险潜伏追先贤之遗志,继古医之传承我们⾎脂是⼀步⼀步的慢慢增⾼的,从最开始的⾎液垃圾出现到形成⾎栓,需要很长的⼀段时间,所以⾎液垃圾是从我们年轻时就开始积累,⼀直到五六⼗岁垃圾过多,我们的⾝体才有了不好的感觉。

对于⼼脑⾎管⽅⾯已经出现症状的⼈来说,分解⾎栓和斑块的⼯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管被堵住是随时有可能发⽣的事情,堵住⼿脚⾎管还好说,只是⼿脚发⿇,如果堵住了⼼脏或者脑部的⾎管,那就⾮常危险了。

肺泡缺氧时间过久,就会萎缩甚⾄坏死,形成肺纤维化,堵到其他器官也⼀样,肝部堵塞会形成肝纤维化,甚⾄是肝硬化。

所以说⾎液垃圾形成后,出现淤堵是必然的。

为了防⽌不必要的意外出现,我们要随时注意⾝体的变化,如果检查中发现了⼀丁点的⾎液垃圾,也要尽早处理,我们之前说的红曲⽶,分解⾎脂⾮常不错,我们就⽤红曲⽶泡⽔⽇常喝,⾮常有效。

(红曲⽶,温⽔冲泡,冲泡四五次之后可以连着⽶和⽔⼀起吃掉)我们现在提倡每年体检,但是很多⼈体检的时候并不会发现⾎栓或者斑块,那么是真的没有吗?这个还真不⼀定,因为这些⼩斑块是被⾎液带着在⾝体⾥流动的,只能说检查的这个瞬间它不在ct或者造影拍摄的这个位置,只能反映局部情况,不代表⾝体的全部。

我们打个⽐⽅,我们凌晨三点在市中⼼马路上拍⼀张照⽚,只有三五辆车,那么我们能说明市中⼼在早晚⾼峰的时候也只有三五辆车吗?当然不能。

斑块和⾎栓也是⼀样的,我们三点体检,检查脑部和⼼脏,斑块可能在腿上,晚上它有可能就回到了⼼脏。

现在很多⼩区会请⼏个年龄在60岁左右的保安在⼩区巡逻看门。

其实这个年龄的⼈刚退休,⾝体也不会特别的差,⼩区也不⼤,巡逻⼯作可以说很轻松,不会过度劳累。

郭⽼师曾经住的⼩区也是如此。

突然有天,其中⼀个⼈给其他的同事说:同事呢也没当会⼉事,就让他⼀个⼈⾛了,结果这个⼈刚⾛到⼤门⼝,都没⾛的出去,⼀⼿抓着胸⼝,⼀⼿扶着栏杆,顺着栏杆就滑下去倒在了地上。

他的同事看见了连忙跑过去,直接打了120,⼗来分钟120就来了,但是在医院进⾏抢救之后,⼈还是宣告死亡。

中医常说的话

中医常说的话

中医常说的话1. 哎呀,小伙子,你这是上火了啊!舌头伸出来我瞧瞧。

嗯,舌苔厚腻,一看就是湿热内蕴。

来,我给你开几副清热祛湿的方子,保管你吃了神清气爽!2. 大妹子,你这是肝郁气滞啊!你看你这脉象,弦细而滑,典型的肝气不舒。

别担心,我给你开几副疏肝理气的汤药,喝了保准心情舒畅,烦恼全消!3. 老大爷,您这是阳虚体寒啊!您摸摸自己的手,是不是凉飕飕的?来,我教您一招,每天早上用热水泡脚,再配合我开的温阳补气的方子,保证您暖和得像个小火炉!4. 小朋友,你这是脾胃不和啊!看你这小脸蛋儿,黄黄的,一看就是消化不良。

别怕,我给你开几副健脾和胃的药丸,吃了保证你胃口大开,长得白白胖胖的!5. 大哥,你这是肾阳虚啊!腰酸背痛,没精打采的,典型的肾气不足。

别愁,我给你开几副补肾壮阳的汤药,喝了保管你精神抖擞,重振雄风!6. 大姐,你这是气血两虚啊!瞧你这脸色,白得跟张纸似的。

别担心,我给你开几副补气养血的方子,吃了保证你红光满面,容光焕发!7. 小伙子,你这是肺热咳嗽啊!听你这咳嗽声,又干又哑,一听就是肺部有热。

来,我给你开几副清肺止咳的汤药,喝了保管你咳嗽全消,嗓子清亮如初!8. 大妹子,你这是心火旺盛啊!睡不好觉,心慌气短的,都是心火作祟。

别怕,我给你开几副清心安神的方子,吃了保证你睡得香,醒来神清气爽!9. 老奶奶,您这是阴虚火旺啊!您看您这手心,热乎乎的,还总觉得口干舌燥。

来,我给您开几副滋阴降火的汤药,喝了保证您凉爽舒适,精神焕发!10. 小姑娘,你这是肝郁化火啊!看你这眼睛,红红的,还总是心烦意乱。

别担心,我给你开几副疏肝清热的方子,吃了保证你心平气和,眼睛明亮如星!11. 大哥,你这是痰湿困脾啊!看你这肚子,圆滚滚的,一看就是湿气太重。

别愁,我给你开几副化痰祛湿的汤药,喝了保管你身轻如燕,精神百倍!12. 小朋友,你这是外感风寒啊!看你这小鼻子,一抽一抽的,还不停打喷嚏。

别怕,我给你开几副解表祛寒的药丸,吃了保证你鼻子通畅,活蹦乱跳的!。

大白话说中医第一集中医到底从何而来

大白话说中医第一集中医到底从何而来

大白话说中医第一集中医到底从何而来追先贤之遗志,继古医之传承。

中华医学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说起中医的起源,也许首先会想到的是大名鼎鼎的《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叫《素问》,主讲生活中会遇见的一些健康问题,下卷叫《灵枢》,主讲利用经络穴位来治病的一些方法。

上下两卷一共162篇,用词严谨,条理清晰,迄今为止它所表述的理论无人能反驳,讲述的中医理论知识已经是非常丰富和成熟,由此可见,《黄帝内经》虽为现知最早的医书,但一定不是中医的起源。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所有的文明都是一步一步由一个个小问题积累发展起来的,中医也是如此,发现身体不舒服,偶然间误食不知名杂草后症状缓解,这也许就是人类发展史上第一次的“吃药”,久而久之,为了身体健康,便有人去寻找更多的“药”。

这个人,就是神农氏,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主角,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还有两人也因为对中华民族做出了伟大贡献,所以这三个人被大家称作是:三皇。

而中医,就是神农氏为中华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

接下来我们就了解一下“三皇”。

远古时期,人类大多住在山洞里,或者是树上,经常遭受到毒蛇野兽的袭击,睡不安稳还风吹雨淋,很多人因此生病或死亡,人们的生活非常艰苦。

后来有一个人,看到鸟儿在树上筑巢受到了启发,于是在树上搭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房子。

如此一来,少了虫蚁蛇兽的侵袭,还能挡风防雨,人们纷纷效仿学习,大家都很感激他发明了房子,尊他为三皇之一,他就成了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位圣人,有巢氏。

有巢氏之后,人们的住宿条件、生活水平、文明程度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但在食物烹调方面,依旧是生食为主,比如野果、野草的种子、打猎获取的生肉、水里捕来的鱼虾贝壳等,生吃非常容易生病,我们知道,生的东西一般都有细菌病毒。

这个时候,人们迫切需要生火把食物弄熟再吃,但是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生火,在人工取火被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只能从偶尔的雷电等自然火中获取熟食,偶然获得的自然火种难以保存,所以人们还是经常生病。

医说文言文翻译

医说文言文翻译

夫医者,乃悬壶济世之仁人也。

古之医术,源远流长,蕴藏着丰富的医学智慧。

然文言文艰涩难懂,今人鲜有涉猎。

余不揣浅陋,试将《医说》中数段文言文翻译成白话,以飨读者。

《医说》卷一云:“医者,仁术也。

以术救人,不以财害人。

医者,仁心也。

以心医人,不以力夺人。

”此语意谓:医术,乃仁爱之术。

用医术救人,不因财富而害人。

医者,心怀仁爱。

用仁爱之心医人,不因力量而剥夺他人。

翻译:医生,是一种仁爱的事业。

用医术去救助人,不会因为财富而伤害人。

医生,是怀着仁爱之心的人。

用仁爱之心去治疗人,不会因为力量而剥夺他人的权益。

《医说》卷二云:“医者,先知其病,后施其药。

先观其色,后问其声。

先诊其脉,后察其形。

先闻其言,后审其意。

”此语意谓:医生,首先要了解病人的病情,然后才给予药物治疗。

先观察病人的面色,然后询问其声音。

先诊查病人的脉搏,然后观察其形态。

先听取病人的言语,然后审察其意图。

翻译:医生,首先要了解病人的病情,然后才给予药物治疗。

先观察病人的面色,然后询问其声音。

先诊查病人的脉搏,然后观察其形态。

先听取病人的言语,然后审察其意图。

《医说》卷三云:“医者,和也。

和则平,不平则病。

故医者,调和阴阳,使之平。

调和脏腑,使之安。

调和气血,使之顺。

调和营卫,使之固。

”此语意谓:医生,要和谐。

和谐则身体平和,不平和则生病。

因此,医生要调和阴阳,使之平衡。

调和脏腑,使之安宁。

调和气血,使之顺畅。

调和营卫,使之稳固。

翻译:医生,要追求和谐。

和谐则身体平和,不和谐则生病。

因此,医生要调和阴阳,使之平衡。

调和脏腑,使之安宁。

调和气血,使之顺畅。

调和营卫,使之稳固。

《医说》卷四云:“医者,智也。

智则明,不明则误。

故医者,审慎用药,详察病情。

审慎行事,不轻率。

审慎诊断,不草率。

审慎治疗,不马虎。

”此语意谓:医生,要有智慧。

智慧则明了,不明则误诊。

因此,医生要谨慎用药,详细观察病情。

谨慎行事,不轻率。

谨慎诊断,不草率。

谨慎治疗,不马虎。

翻译:医生,要有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为准。
7.船漏水入,体漏风伤。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是也。治之先宜养血,然后驱风。
8.【生闷气的机理】人一动气,气就要行动,但动了气,没有地方暴发,这动的气就停在肚子里无处去,但总要找出口吧?所以生气,要发泄出来,不然积在体内都是病。把正常的气调动了出来,而又找不到具体要它们做什么,这就是闷在里面的气。现在人肝脾不调,多半是爱生闷气造成的。
3.胃萎缩:胃有些缩小,胃疼,吃不下饭。
断:肝气郁在那里。
5.很多人劳动了一天又累又饿,吃什么都香,气血打开了,胃口也就开了,胃开了嘴巴就有味了,吃东西就香了。所以,咱们很多父母说到公园走,直到把胳膊、腿走开,走开了身体就轻快了,舒服了。吃饭香,放屁也响,大便也舒服。就是上下通气,气血的调和是最关键的。
医话短说:中医大白话1
连载中,简简单单学点中医。
作者:海风居士6下,打嗝,偶尔烧心等,都是同一个病机:气不蒸化、肝气郁滞、久病虚损。气郁在心,就烧心;郁在胃,就胃疼;郁在腹,就气胀。
2.很多胃炎,气郁在肝胃,胃气打不开,人就不爱吃东西,就象一个布袋被折起来了。很多这种病最后胃切除,很可怜。其实慢慢把折起来的袋子打开就好了。
9.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失正常。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10.肌肉硬。很紧的硬责之于肝,凡是硬和劲的都是肝。很脆呢责之于肺和脾。还有骨头骨质疏松责之于肾。要是人身体特别好,真精内敛,骨密度特别高,当当的,铁骨铮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