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1)

合集下载

杜甫《登岳阳楼》详细古诗鉴赏

杜甫《登岳阳楼》详细古诗鉴赏

杜甫《登岳阳楼》详细古诗鉴赏《登岳阳楼》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下这首感怀之作。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登岳阳楼》作者: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注解】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临洞庭湖。

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原指天地。

此指日月。

乾坤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登岳阳楼》【韵译】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登岳阳楼》【翻译】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陈与义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陈与义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陈与义
《登岳阳楼二首》是南宋诗人陈与义创作的组诗。

两首诗集登楼、观景、抒情、归途为一体,是不可分的。

第一首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感怀家国,慨叹时势,无限悲痛和忧愁之感。

第二首则是先对景物描写,然后再写归途,这首诗表达了北宋国亡后,作者只能观景排忧之情。

登岳阳楼
其一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其二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白话译文
其一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

我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2]
其二
平湖映着天空的影子,晴空万里,波澜不惊,夕阳下小舟悠悠游过,大雁在空中飞来飞去。

岳阳楼很多人都在看晚秋的景色,看日落君山。

往北边可以看到白色的草,往南边可以看到红色的枫叶。

一路欣赏景色,结果到了巴陵还没有写出来诗。

登岳阳楼1

登岳阳楼1

品诗
1、自主品析
你觉得诗歌的哪一联写得最好?试作 简要赏析。
品诗
2、深入透析:
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②、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品诗
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最传神的两个字是?写出了洞 庭湖怎样的景色特点?
“坼”: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 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 片,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解—— 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 洞庭包容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 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 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 景色特点: 气势磅礴,宏伟奇丽
读诗
1、听读:字音和节奏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读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chè
tì sì
读诗
二二一、二一二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迁移拓展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 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 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赋诗,使岳 阳楼更添一层神秘色彩。
思考
1、颔联的两句诗中,诗 眼分别是哪两个字?试结合 全诗作简要赏析。
唐高宗永徽四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婴任洪 州刺使时所建滕王阁的初期,也只是将此阁作为达 观贵人们上元观灯、春日赏花、夏日纳凉、九重登 高、冬日赏雪、阁中品茶、聚餐饮酒、听琴观画之 场所。滕王阁修成22年之后,即唐上元二年(675 年),著名青年文学家王勃应洪州都督阎伯屿之邀, 登阁赴宴,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秋日登洪州滕王 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滕王阁从此名扬 四海。唐代中丞御史王仲舒再次主持重修滕王阁完 工后,还特邀了大文学家韩愈为此阁写下了古今佳 作《新修滕王阁记》一文;大诗人白居易的《钟陵 饯送》、杜牧的《怀钟陵旧游三首》、朱彝尊的 《登滕王阁》等,至今还都为人们所传诵。

登岳阳楼(杜甫)原文及赏析

登岳阳楼(杜甫)原文及赏析

登岳阳楼(杜甫)原文及赏析登岳阳楼(杜甫)原文及赏析登岳阳楼,滚滚长江东逝水。

天门山前水满天,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何日长江一水间,竟忆此处君可知?登岳阳楼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篇诗。

该诗写了杜甫登上岳阳楼的情景,以及他对长江水和明月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江水和月亮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诗的开篇,以"滚滚长江东逝水"描绘了长江川流不息的景象,形容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失。

接着描绘了天门山矗立在长江之前,水天相连的壮丽景色,以及江畔初见月的奇妙场景,表达了诗人才智的卓越和对自然美的赞叹之情。

接下来,诗人写出江月年年只相似,又不知江月待何人的颦脉之思。

他感叹江月虽然年复一年,却无法预测它会照射在何人的身上,向读者展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人际关系的变迁。

然后,诗人转述了一个扁舟子和明月楼的情节。

他描绘了青枫浦上的愁思景色,表现了惋惜离别的心情。

他询问这个夜晚乘扁舟的是哪个家庭,还有思念之情发生在何处的明月楼。

通过描写这个场景,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了离愁别绪和思乡之情。

最后两句,诗人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作结。

他回忆起登上岳阳楼的美景和深情,却无法回到当时的时光。

他希望能够在长江一水间与思念之地相会,再次重温深情往事。

他以"竟忆此处君可知"来表达对诗中情景和思念之情的期盼。

这首诗以婉约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长江流经岳阳楼的景色,诗人通过描述自然景观,凝聚自己的情感,表达出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主题。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长江和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形象生动,流露出杜甫独特的才情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登岳阳楼阅读教学鉴赏(1)

登岳阳楼阅读教学鉴赏(1)

登岳阳楼阅读教学鉴赏我在杜甫《登高》和《登岳阳楼》的阅读教学中实行了两个方面的尝试:一方面,我以钱钟书先生关于对中国典型文学意境“圆览旁通”的理论为基础,把“登高望远”文学意境设为古典诗词教学的一个主题,以“茫茫登高意”将杜甫这两首“登临”诗联系起来,深化对杜甫博大深沉的思想情怀的理解,从而领会诗人在“登高望远”文学意境中寄托的生命体验。

在中国古典文学意境中,“登高”与“临水”往往有着难以分割的联系,在《登岳阳楼》中,杜甫登高凭轩远眺的是浩瀚无际的洞庭湖水,寄托的是烈士已暮年、天地一孤舟的身世飘泊感。

为了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水平,我指导学生分成几个探究小组,以“登高”与“临水”的联系为切入点,以“悠悠临水情”为主题,结合所读过的古典诗词,各自选择一个角度,探究品味诗人在“临水”情境中寄托的独特情怀。

另一方面,我以余福智教授关于用粤语朗读古典诗词的理论为基础,从“音韵效果的安排更能传达诗人的独特生命体验”的角度领悟杜甫在飘泊江湖、俯仰登临时抒发的悲怆情怀。

我在课堂上引入了对诗歌的粤语朗读。

在《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联中,“落木萧萧”四个字用粤语读特别凄怆:粤语的“萧”音比普通话读音少了a的音素,作为飘零落叶的拟声词,它就更能传达萧瑟的秋意;“落木”两字用粤语读为入声字,传达的又是一种压抑感。

“滚滚”作为长江流水的拟声词,粤语读音比普通话读音更开阔嘹亮,更能传达江水汹涌澎湃的气势。

在杜甫《登岳阳楼》中,“尤”韵本来就宜于抒发悠长的愁绪,第四句的“浮”字只有用粤语诵读方有这种在广阔天地漂泊的意韵;而第三句安排了“坼”这个入声字,撕裂痛感犹在耳边,第七句末的入声字“北”,更好比流水遇上了石头,不由不发出呜咽之声了。

我对《登高》和《登岳阳楼》的阅读教学是基于以下理论背景的:一是钱钟书先生关于“登高望远”、“在水一方”文学母题的理论。

钱钟书先生认为,“登高望远”是中国文学典型意境,也是中国文学千古母题。

杜甫《登岳阳楼》鉴赏《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鉴赏《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鉴赏《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登岳阳楼》是由杜甫所创作的,全诗在历史与现实、国家与个人种种矛盾之中,显得感情更加迭宕,更加深切,更加动人。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登岳阳楼》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译文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登岳阳楼》注释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坼(chè):分裂。

乾坤:指日、月。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凭轩:靠着窗户。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登岳阳楼》鉴赏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译文及赏析

登岳阳楼登岳阳楼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译文】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

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

登楼凭吊古人,我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注释】⑴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

迟,缓慢。

⑵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

横分,这里指瓜分。

⑶徙(xǐ)倚(yǐ):徘徊。

⑷三年多难: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凭危:指登楼。

凭,靠着。

危,指高处。

⑸吊古:哀吊,凭吊。

【创作背景】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当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

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消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其中就有这首《登岳阳楼》。

【鉴赏】《登岳阳楼》是七言律诗。

这首诗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重其事。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

“洞庭之东江水西”,诗人在一句七字之中,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则岳阳楼之所在,如或可见。

而后再写举目所见,为“帘旌不动夕阳迟”。

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

“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地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提示着傍晚的安详。

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不禁引起诗人丰富的遐想。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注释及解析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注释及解析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登岳阳楼[唐]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②,乾坤日夜浮③。

亲朋无一字④,老病有孤舟⑤。

戎马关山北⑥,凭轩涕泗流⑦。

〔注释〕①本篇选自杜甫《杜工部集》。

大约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冬。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是当时岳阳县城的西门楼,下临洞庭湖。

②坼(che彻),分裂。

大致说来,湖在楚之东,吴之南,中由湖水分开,故曰“坼”。

③乾坤,指日月。

《水经注·湘水》:“(洞庭)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

”④字,指书信。

⑤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身患肺病、疟疾、风痹、耳聋等多种疾病,故云。

⑥戎马,指战争。

据史载,大历三年秋冬,吐蕃屡侵陇右、关中一带,京师戒严。

因其地在岳阳西北,故曰“关山北”。

⑦凭轩,倚楼上栏杆。

涕泗(si四),眼泪曰涕,鼻涕曰泗。

涕泗流,犹言老泪纵横。

张载《拟四愁诗》:“登崖远望涕泗流。

”〔解析〕这是诗人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在岳州(今湖南岳阳市)登岳阳城西门楼时写下的一首千古绝唱。

它与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向被奉为岳阳楼题咏之作的双璧,享有后人不敢复题的盛誉。

首联以今昔对举,一上来便点出岳阳胜景在洞庭一湖,登楼是为了观湖;而“昔闻”、“今上”的转接,也隐隐透出一种百闻不如一见、夙愿始偿的快慰与感喟。

洞庭在湖南北部、岳阳西,是我国长江流域著名的大湖。

据《清一统志·岳州府》载,“每夏秋水涨,周围八百余里”。

诗人久慕洞庭盛名,如今登上岳阳城楼,自然要纵目眺望,尽情领略一番。

颔联即就“水”字渲染:出句言东吴南楚在此分界,洞庭地跨古代吴、楚二国(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从地域上言其阔大;对句则说其势浩瀚,日夜涌流,整个日月星辰都似乎飘浮于其中。

它使人自然联想到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的名句,感受到洞庭湖水负载万物、吞吐日月的磅礴气势。

八年级语文上册《登岳阳楼》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登岳阳楼》课件 新人教版

悟情
无限悲
意象:诗人心中的形象。是诗人思想感情
显现的载体。形象可以是人物、景物,也 可以是事物。楼,湖,江。白头,登临望 远,凭危吊古。夕阳,风霜,老木沧波。
意境 是诗人创造的意象组合形成的审美

氛围和境界.
课 件
登岳阳楼
(其一)
陈与义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韵 律 谐 和

和谐悦耳的声音
同韵部的字都可以押韵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
2012年 火山爆发 范彩龄把我 变成烤鸭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shǎng)声高 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 促急收藏.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万里来 游 ⁄还⁄望远 三年多难⁄ 更 ⁄凭危
国破 家亡
独自莫凭栏,无限 江山,别时容易见 时难。 --李煜 《浪淘沙》
白头吊古 风霜里, 老木沧波无限悲。
人老 心痛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赏景
帘旌不动夕阳迟, 寂静 徙倚湖山欲 暮时。 苍凉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律 指诗的节奏。字
数,句式,朗诵或歌 唱时,停顿的次数这 三点都大体整齐。有 一定规律。
登岳阳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代: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标签写景、地名、喜悦译文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

看见大雁南飞引起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

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传杯饮酒。

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注释岳阳:即岳州,以在天岳山之南,故名。

治所在巴陵,即今湖南岳阳市。

下榻:用汉代陈蕃礼徐穉、周璆事,见《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诗注。

行杯:谓传杯饮酒。

回:回荡,摆动。

赏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

在南游岳阳时,写下这首诗。

诗人首先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岳阳,这里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带。

天岳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阳县西南。

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

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

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

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去”。

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山衔好月来”一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登岳阳楼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1)

登岳阳楼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1)

乾坤日夜浮。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
亲朋无一字, 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
老病有孤舟。 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
戎马关山北,
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 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此联叙写个人景况,诗人自离茨州之日
意象: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日月、孤舟 意境: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情感:身世之悲、家国之忧
雄浑阔大的意境 面对洞庭湖,诗人的视野扩大到吴楚乃至于整个宇宙,这样
的境域,如果不是胸中有大丘壑,是写不出来的。这样的气象 雄浑,内涵丰富,远非他人所能及。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 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 章法周密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杜诗从个人的痛苦转想到国家的多难,意境
徒有羡鱼情。 更为开阔,立意更为高远,胸襟更为豁达。
杜甫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他的诗 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偏向,真 实深刻地反应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 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登岳阳楼
杜甫
起句以“昔闻”与“今上”对应,看
昔闻洞庭水, 似平常,却颇有深意。在平淡的叙述东南坼,
“昔”,当指诗人的青年时代,又值
乾坤日夜浮。 “开元盛世”,歌舞升平,诗人既闻洞庭
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如
亲朋无一字, 今山河残破,疮疾满目,而诗人也到暮年,
前一层写登楼和洞庭湖景观,后一层抒发忧国忧民的悲怆情 怀。正是前一层的登楼和壮阔景象为诗人对国家战事和前途的 担忧作好了铺垫。

古今第一五言律诗

古今第一五言律诗

古今第一五言律诗
第1首唐朝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第2首唐朝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第3首唐朝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第4首唐朝王维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第5首唐朝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第6首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第7首唐朝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第8首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陈与义《登岳阳楼》教案(1篇)

陈与义《登岳阳楼》教案(1篇)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教案(1篇)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教案 1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

2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4激发学生灵性,陶冶情操,增加文化积累。

5背诵并默写。

教学重点: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法,点拔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二、指导学生自读诗文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陈与义(1090__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有《简斋集》《无住词》。

《岳阳楼(其一)》定于高宗建炎二年,“靖康之变”发生,宋代诗遭遇到了天崩地裂的大变动。

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天涯沦落。

诗人在他逃难三年之际,登上了名胜岳阳楼。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指导学生注意把握节奏、韵律及感情基调。

3.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4.指名1-2名学生朗读诗文。

其他学生评介。

三、小组合作讨论,再读诗文,回答问题。

多媒体显示1. 首联与颔联是景物描写,对下面诗句的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2.颈联明显是学杜甫《登高》句“万里悲秋常用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但陈与义并不生吞活剥,诗中以“万里”对“三年”,表达出哪些信息?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译:秋风紧,苍天更空远,两岸猿啼凄厉而悲凉; 水中小洲清凌,白沙闪闪,鸥鸟低飞,往复盘桓。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文解释:早就听说洞庭湖的水势浩大,今天终于登上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岳阳城楼。

洞庭湖如此广阔,东南面的吴地和楚地,似乎被割成两国。

洞庭湖的水势浩瀚,整个天与地就如日日夜夜在波涛上漂浮。

望着这浩瀚的景象,想到我的亲友连一点消息也没有,而今年迈多病,栖息在这只孤零零的小舟上。

在关山以北依然战火不断,凭轩远眺,默思着国难家愁,我终于涕泪交流。

译文2: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词语解释: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吴楚:吴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书信。

戎马:军事。

凭:倚。

轩:楼窗。

涕泪:眼泪。

诗文简析: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杜甫携眷夔州出峡,漂泊在江湘一带。

暮冬流寓岳州,登临岳阳楼而有此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实为千古名句。

前人称此二句「尤为雄伟,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以豁达。

」(宋人黄鹤《少陵年谱》)。

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边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具有极为深广的内涵。

表现上擒纵自如,卷舒随意,折转巧妙,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诗的前半赞叹洞庭湖的宏伟壮阔,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同为人们传诵。

后半抒情。

全诗意境浑厚,气势磅礴,虽悲伤却无颓废之感。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1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1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1昔闻洞庭水2,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3,乾坤日夜浮4。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5。

戎马关山北6,凭轩涕泗流7【韵译】: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赏析】:前一层先叙登楼,后写洞庭湖景观,一起一承,章法分明。

起句以“昔闻”与“今上”对应,看似平常,却颇有深意在。

“昔”,当指诗人的青年时代,又值“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残破,疮痍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但诗人只叙事,不说情,把情留给读者自己去品味。

接着就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是诗人心中的画面,仅凭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使人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自然,诗人此刻的心情跟曹操有所不同。

后一层先说个人景况,后说国事艰难,使人担忧,一转一合,显而易见。

“亲朋”两句中,要害是“孤舟”一词。

诗人自离夔州之日起,全家人都生活在船上,实际上已无家可归,所以由写景转入抒情先说个人景况;再说,从洞庭水转换到“孤舟”,脉络也十分清晰。

至于说亲朋“无一字”,显然是无所依托之意。

这又加重了诗人自伤飘泊的感情。

但诗人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事为念,因此,当他站在岳阳楼上“凭轩”远眺时,就联想到当时吐蕃犯边的情况,不禁潸然泪下了。

这个抒情结尾将诗的思想内容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凭轩”二字又巧妙地照应了第二句,以此结束全诗恰到好处。

这首诗可以说是咏岳阳楼的绝唱。

考题: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戎马关山北6,凭轩涕泗流2、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处名句,一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讲究炼字,经常 是“著一字而境界全出”, 品味颔联,其中那两个字 最为精妙?
“坼”字有分裂之意,此处 引申为划分,在本句中写出了 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 将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划分为吴 楚两地的画面,作者通过虚实 结合的手法,生动的写出了洞 庭湖的磅礴气势!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写景如此阔大,自叙 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 异。”
读出节奏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品读情感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写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 (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 深冬时节。当时,诗人处境艰难,身患肺病 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离去世 只有两年。当时吐蕃进攻,京师戒严,战 争频繁,国家处于多事之秋。全家人寄居 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谢谢大家, 下 课!
“不阔则狭处不苦,能 狭则阔境愈空。”——浦 起龙《读杜心解》卷三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思考:杜甫为 何流泪?
课 一楼何奇: 杜少陵五言绝唱,
堂 范希文两字关情, 滕子京百废俱兴,
小 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
结 儒耶? 吏耶? 仙耶? 前不见古人, 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 洞庭湖南极潇湘, 扬子江北通巫峡, 巴陵山西来爽气, 岳州城东道岩疆。 渚者, 流者, 峙者, 镇者, 此中有真意, 问谁领会得来?
欢迎大家!பைடு நூலகம்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南朝)刘勰
一楼何奇: 杜少陵五言绝唱, 范希文两字关情, 滕子京百废俱兴, 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 儒耶? 吏耶? 仙耶? 前不见古人, 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 洞庭湖南极潇湘, 扬子江北通巫峡, 巴陵山西来爽气, 岳州城东道岩疆。 渚者, 流者, 峙者, 镇者, 此中有真意, 问谁领会得来?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 “‘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清·仇兆鳌 《杜诗详注》
❖ “昔闻其名,今临其境,言外见得这也是一件快事”—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
❖ 过去只听说有洞庭水,到迟暮之年才真的上了楼。这是 沉郁之感,不是喜悦之情。——傅庚生《唐诗鉴赏辞典》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清)窦垿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教学目标
1、在多次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 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
2、学习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 法鉴赏诗歌,探究诗中的情感。
3、熟读成诵。
读准字音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清)窦垿
洞庭湖浩瀚壮阔之景与天地共在 杜子美爱国爱民之情同日月齐辉
作业:
结合下列材料,比较《登岳阳楼》与《临 洞庭湖赠张丞相》在意境和主题上的差异。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浩然状语也, 杜“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象过之。
——明·胡应麟 杜作……阔大沉雄,千古绝唱。孟作亦在下 风,无论后人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