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在其价值观输出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电影在其价值观输出中的作用
王悦091050064
不论是作为艺术或作为现代传播媒介,电影都具有特定价值观载体的功能,与社会政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由于其本身的价值观载体及表现功能的存在,电影不可能离开社会政治而独立存在和发展。电影不仅是一种大众文化传播媒介或是文化产业,更反映某种特殊的价值观,而这种特殊价值观是通过电影特有的视听造型元素得以表现的。电影又是一种文化产品,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铭文,电影不仅反映并再生产着特定国家、民族、社会的意识形态,而且与大众心理构成一种对应关系,引导着观众的消费并使之潜移默化地接受其价值观。
美国利用好莱坞生产的文化产品,向其他国家的人民传播其生活方式、通俗文化、价值观念甚至思维方式,使别国人民“无意识”地认同和接受美国文化和美国价值观,甚至对本国的文化及价值观发生怀疑和动摇。美国电影早已超越了其表面价值,成为美国输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工具。正如美国学者约翰·耶马在《世界的美国化》一文中所言:“美国的真正‘武器’是好莱坞的电影业、麦迪逊大街的形象设计厂、马特尔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的生产线。一、美国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美国作为现今世界上的霸主,不仅在经济方面,在文化方面的软实力也渗透到地球的各个角落,作为西方社会文化的代表,所谓的“全球化”其实是“西方化”的代名词,通过电影这个媒介,美国的价值取向早已在不经意间影响了我们。
早在设计美国的联邦制度时,其政治领袖之一的麦迪逊就把美国联邦制度的确立视为全世界学习的楷模和全人类的幸福,因此,“历史使命感”在美国存在深厚的社会和历史基础。“美国主导”已经成为其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原则之一,无论是从美国的文化代表之一的美国电影中还是从阿富汗战争,或是作为美国重大对外战略的种种表现中,这已经是一个事实。美国一直标榜自己是“自由和民主的国度”,同时,它也是向世界各国积极输出所谓“自由和民主”的国度。美国的这种理念和行为对美国的政治和国际关系均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通过其所谓的“自由和民主”来发现、选择它的国家利益,这充分说明“自由和民主”是美国价值观念的主体。另外乐观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也是美国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美国电影一向紧随着国家的政治政策,比如在冷战时期推出不少反共的电影。
二、美国电影的意识形态特征分析
以部分电影为例,表明美国电影中美国价值观的体现和渗透。
首先是美国“历史使命感”和“美国主导世界”的价值观念的体现,《独立日》就很明显,影片的故事设定在7月2日,一股神秘的力量突然冲击地球,大批外星飞碟向地球飞来,要在三天内毁灭人类,地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在危急时刻,是美国首先发现其弱点,并主导反攻。这部影片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便是极具“美国精神”的,从外星人人侵,到最后被歼灭,正好在三天里面完成,即7月2日到7月5日,恰好与美国独立日连接在一起,并且在反攻胜利后,播放了飘扬的美国国旗的画面。类似的电影还有《世界大战》、《2012》等。
美国的“自由、民主”和个人英雄主义也在电影中体现得十分明显的,这其实与中国或者东方文化不太相符,中国一向是一个以国家、集体为重的社会,而在西学东渐的几百年中,在西方文化在美国电影中长大的新的一代,已经顺利的
接受了个人英雄的形象。《空军一号》是一部典型的影片,比总统更像总统的麦克·马歇尔将个人英雄主义发挥到了一种极致。再一次将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作了一次应证,而这个思想的基础就是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身为总统,麦克·马歇尔在面临属下及家人性命受到胁迫,国际和平受到威胁,美国的大国形象受到极大考验的三重困境时,只身在一架飞机上成功地解决掉了一帮恐怖主义军人,挽救了国家和自己的幸福。相似的电影还有《蜘蛛侠》、《超人》、《壮志凌云》、《飞越疯人院》、《辛德勒的名单》等等。
以好莱坞为首的美国电影作为美国国家宣传的工具,必将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连,比如冷战时期反映敌视共产主义的电影以《白夜》为其典型。《白夜》以冷战为背景,在美苏两个政治集团和两种文化观念的对立中,将美国描述为一个“自由”世界。它描写了追求艺术和自由的俄国芭蕾舞演员尼古拉·罗德钦科从苏联逃到美国,而为了政治和社会信仰的美国黑人踢踏舞演员雷蒙德·格林伍德则从美国逃到了苏联,结果是尼古拉在雷蒙德的帮助下,通过美国驻苏联大使馆逃到了美国,雷蒙德也被克格勃秘密地作为人质,与一名被捕的苏联间谍进行交换,回到了美国。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叛逃者最终都逃到西方,而不是苏联,他们追求的乌托邦式的艺术和自由只有在美国才能实现,唯一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美国。类似的还有《空军一号》、《红潮浪击》等,特别是后者,以中国核基地为背景。
美国电影的价值观倾向被包装在具有强烈视听效果和震撼力量的表层结构之下,在欣赏大片的时候,这些美国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就渗透到了我们的思想中。
三、美国电影在其价值观传播中的作用
现代世界传播价值观有很多形式和方法,但电影与其他形式和方法相比。是最直观和引人人胜的,最容易跨越文化和国界的壁垒。美国电影在近百年的漫长历程中成功的传播了美国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样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也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的。
在历史上加拿大是第一个电影工业陷入好莱坞控制的国家,20世纪20年代初英国的电影市场也几乎全部被好莱坞所控制,连文化深厚的法国也少不了这些担忧,他们一直以来的“反好莱坞”情结其实就是好莱坞影响力甚大一个有力证实。
全世界每年有许多的电影节,包括柏林电影节、戛纳电影节、东京电影节等等,但是美国把持的奥斯卡奖依然是世界角逐的焦点,但是奥斯卡奖一向偏重美国电影,近几年才有少量的拉美电影和亚洲电影斩获奖项。可是拿到奖项就是一种荣耀么?就不一定是一种向西方世界的献媚么?《功夫熊猫》大卖就值得中国人高兴么?《2012》里少量的中国元素就值得中国人沾沾自喜么?张艺谋成为了“张国际”就值得大家称道么?
相比于西方,中国文化毋庸置疑是处在弱势地位的,渴望认同的心理绵延到方方面面,包括电影,不管是诺贝尔奖还是奥斯卡奖,这些奖项看起来对中国人尤为重要,我们总是太过在乎,而刻意去顺从西方价值取向。在拿下许多奖项的电影里,包括“张国际”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粱》之类的作品,空无内涵的披上西方人感兴趣的写满了中国落后面貌的外衣,而西方社会高姿态的表示迎合。这确实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而以中国为例的国产电影票房和引进的国外电影票房确实又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2009年的金融危机摧毁了很多东西,就在2010年11月3日著名的米高梅公司宣布破产,果然在风暴之下,好莱坞的现状依然骨感,可是即使如此,根据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