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电磁学楞次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电磁学楞次定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楞次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楞次定律推断感应电流方向。
2.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能够熟练应用楞次定律推断感应电流的方向4.掌握右手定则,并理解右手定则实际上为楞次定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得到的实验现象,再通过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2.通过应用楞次定律推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觉察过程,体验了一次自然规律觉察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并在头脑中进一步加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1.楞次定律的获得及理解。
2.应用楞次定律推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利用右手定则推断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学难点楞次定律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觉察法,讲练结合法教学用具:干电池、灵敏电流表、外标有明确绕向的大线圈、条形磁铁、导线。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演示〕按以下列图将磁铁从线圈中插入和拔出,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①为什么在线圈内有电流?②插入和拔出磁铁时,电流方向一样吗?为什么?③怎样才能推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本节我们就来学习感应电流方向的推断方法。
〔二〕进行新课1、楞次定律教师:让我们一起进行下面的实验。
〔利用CAI课件,屏幕上打出实验内容〕〔实验目的〕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规律。
〔实验步骤〕〔1〕按右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记录下G中流入电流方向与电流表G中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
〔如电流从左接线柱流入,指针向右偏还是向左偏〕〔2〕记下线圈绕向,将线圈和灵敏电流计构成通路。
〔3〕把条形磁铁N极〔或S极〕向下插入线圈中,并从线圈中拔出,每次记下电流表中指针偏转方向,然后依据步骤〔1〕结论,判定出感应电流方向,从而可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教案一、教材分析(一)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密切联系,在电磁学部分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电磁感应不仅是电场和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学习交变电流、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
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一章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材的特点本章教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多个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
由于感应电流的方向涉及到三维空间的多个物理量,通过实验和推理相结合得出比较抽象的楞次定律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教材分别从磁通量的变化、相对运动、能量守恒的角度研究了感应电流的方向所遵循的规律,渗透了电和磁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思想。
(三)教材的线索本章教材抓住“磁通量的变化及变化率”为核心线索贯穿全章,从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大小→方向→应用。
(四)大纲的要求及教学目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层次为:理解并掌握楞次定律。
《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层次为:通过探究,理解楞次定律。
大纲的这种要求既体现了楞次定律在高中物理中的重要地位,也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观察能力、一定的理解力和初步的对感应电流方向进行分析的能力。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得到楞次定律;2.从不同角度(磁通量的变化、相对运动、能量守恒)理解、掌握楞次定律;3.能利用楞次定律正确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了解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过程:猜想—实验探究—归纳总结;2.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总结的素质和能力;3.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2.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观点;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品德;(五)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分析,得出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的规律—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和掌握楞次定律的概念和表达方式;(2)学习楞次定律的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3)掌握楞次定律与其它物理定律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2)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来理解和应用物理定律;(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验报告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注重实践与实验;(3)促进学生对物理定律的理解、尊重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和态度。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实验、观察和分析中感受楞次定律的实际应用;2. 问题导向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1)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关实验器材,展示实验场景;(2)通过引入楞次定律的相关场景,如磁体与导体的交互作用,引发学生对楞次定律的兴趣。
2. 学习与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展开探究;(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提出猜想,并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猜想;(3)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楞次定律的相关内容。
4. 实践与应用(1)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2)学生撰写实验报告,陈述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3)让学生围绕实际问题,运用楞次定律进行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
六、教学手段1. 实验器材:磁体、导体、示教实验箱等;2. 多媒体:PPT、视频等;3. 实验报告的撰写格式要求。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情境学习中的表现;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3. 口头答辩评价:学生对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内容和适用条件;了解对于单个力平衡这一规律的基本方法,并能熟练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力学问题,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题能力。
2.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激发其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掌握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 学习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导入新知识环节,可以通过引用生活中的实例或者科学实验的结果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可以通过用绳子连接两个物体,并向其中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实验来引入楞次定律的概念,向学生展示楞次定律的实际运用。
2. 概念讲解在概念讲解环节,首先向学生讲解楞次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内容,让学生了解楞次定律是一个力学定律,描述的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它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可以结合实例,通过图示或者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楞次定律的表达和应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3. 案例讲解与分析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例子,通过具体的案例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和解题方法。
可以让学生结合楞次定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和求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和训练在练习和训练环节,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激励,引导学生合理思考和分析问题。
5. 拓展延伸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能力,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可以通过实验、调研或者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和实际意义,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能力。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磁感应现象以及电磁感应电动势的产生。
这个定律的掌握对于学习电磁学、电路学等课程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楞次定律》进行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定律的含义和应用。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能够理解和运用楞次定律解决给定问题;3.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2. 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演示;3. 实验探究楞次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铁磁材料在磁场中的磁通量将一个铁磁材料置于磁场中,可以观察到磁针的指向发生变化。
用磁通量Φ表示磁场对铁磁材料的穿透程度。
磁通量和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由磁通量密度B给出,即Φ=BS,其中S为所截面积。
(2)电磁感应现象将一个圆形线圈放在变化的磁场中,就会在线圈中感应出电流。
这个现象被称为电磁感应,其基本原理由楞次定律给出。
(3)楞次定律的表述楞次定律表述为:当一个导体在其内部发生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该导体内部将感应出方向与该磁通量变化方向相对应的电动势。
(1)实验材料和设备:铁芯、线圈、变压器、电阻、电流表、万用表、滑动变阻器等。
(2)实验操作及数据记录① 将线圈与一个可调的直流电源连接,通过调节电压使得电流按照一定的速度变化。
② 在线圈的周围将铁芯固定好,用万用表测量铁芯上磁通量的变化,记录测量值。
③ 将线圈中感应出的电动势与测量到的铁芯上的磁通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
① 将线圈绕在铁芯上,将动态电磁系统上的磁铁缓慢地靠近线圈,记录线圈中感应出的电动势和电流表的读数。
③ 分析和总结电动势与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验证楞次定律的正确性。
四、教学方法1. 归纳法:根据实验数据,归纳总结楞次定律的表述和应用。
2.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并感受电磁感应现象的存在,帮助学生从直观上理解楞次定律的原理。
3. 辅助图像法:使用丰富的图像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楞次定律。
20xx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范文
20xx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范文楞次定律(Lenzs law)是一条电磁学的定律,可以用来判断由电磁感应而产生的电动势的方向。
接下来是为大家整理的20xx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20xx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范文一一、教材分析? 1.教学大纲要求:楞次定律:Ⅱ级,为较高要求层次。
?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样也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分析和处理电磁感应现象问题的两个重要支柱之一。
? 3.教学重点与难点: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根据目标,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 4.教材处理:由于楞次定律的内容较多,可将该部分内容分两节来上,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得出楞次定律,并学会利用楞次定律判断简单的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第二节课主要讲解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楞次定律理解以及右手定则的推导与运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表述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2)会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述“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中的“阻碍”的意义。
(3)会用楞次定律判断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过程体会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论证、验证等科学探究要素。
?(2)通过楞次定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讨论方法,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进展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讨论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楞次对法拉第讨论成果的关注到发现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的介绍,让学生进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磁通量的概念,并会分析磁通量的变化。
?2.已经知道了条形磁铁的磁感线的分布。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3篇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3篇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该页是勤劳的编辑帮大家收集整理的《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3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楞次定律,会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懂得物理学习需要细致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习惯,增强对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探索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和楞次定律,进一步认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楞次定律。
难点:会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学过程】按照提出问题——探究实验——归纳总结——实验验证——知识反馈。
1、提出问题我把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从螺线管中拔出时,在这两个过程中电流表的指针偏转的方向是否相同?是否有规律?2、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1)首先指导学生:用一节干电池和灵敏电流计,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与电流流向关系2)再用实验要用的,观察螺线管的饶向3)设计探究实验:用螺线管、条形磁铁和灵敏电流计。
分别将磁铁的N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将磁铁的S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观察指针偏转并在设计的表格中记入3、归纳总结1)学生四人一组相互交流、分析、讨论,根据记入的结果用较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组的结论。
学生的能力很强总结结论有如下几种:1)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2)感应电流在回路中产生的磁通量总是反抗(或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3)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或阻碍)引起它的哪个原因。
2)教师对楞次定律内容及理解作解释物理学家楞次(1804—1865)概括了各种实验结果,在1834年得到结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楞次定律1)准确把握定律中阻碍的含义:①阻碍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吗?不一定!增反减同②阻碍是阻止吗?(否,只是使磁通量的变化慢些)2)那么,怎样理解楞次定律呢?理解(一)谁起阻碍作用——感应磁场;阻碍的是什么——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怎样阻碍——增反减同;阻碍的结果怎样——减缓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理解(二)当磁铁插入线圈时,磁铁的磁极和线圈的磁极是同名相对,还是异名相对?当磁铁从线圈中拔出时,磁铁的磁极和线圈的磁极是同名相对,还是异名相对4、实验验证一般情况下,到这里这节课的内容就结束了,我却在这里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验证实验:用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两个线圈、灵敏电流计来验证探究得到的结论。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楞次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力的作用对物体运动产生的影响。
在教学中,引入《楞次定律》对学生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楞次定律》的教学设计展开,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演示和课堂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楞次定律》的概念与应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楞次定律》解释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分析力学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态度,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楞次定律》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2. 《楞次定律》在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生活和工程中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3. 讨论式教学法: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出《楞次定律》的概念和生活中的应用。
介绍《楞次定律》的由来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理论教学:讲解《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索《楞次定律》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3. 实验演示:设计与《楞次定律》相关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楞次定律》相关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好奇心。
6.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澄清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答题情况和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高中物理课《楞次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课《楞次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楞次定律的定义和内容;2. 使学生掌握楞次定律的应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楞次定律的定义和内容;2. 楞次定律的应用实例;3. 楞次定律的实验验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楞次定律的定义和内容;2. 楞次定律的应用方法;3. 楞次定律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楞次定律的应用实例;3. 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4. 采用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问题;2. 讲解楞次定律:详细讲解楞次定律的定义、内容和应用实例;3. 进行实验:安排学生进行楞次定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4. 分析与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楞次定律的正确性,并进行小组讨论;5.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楞次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楞次定律的应用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楞次定律的原理、应用实例及实验过程;2.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蹄形磁铁、导体棒等;3. 教学参考书:提供楞次定律的相关知识及拓展内容;4. 网络资源:介绍楞次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楞次定律的定义和内容;2. 第2周:讲解楞次定律的应用实例;3. 第3周:进行楞次定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4. 第4周: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楞次定律的正确性;5. 第5周:总结楞次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方案_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4篇)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方案_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4篇)楞次定律教学设计篇一1、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电磁感应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学过的电场和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
电磁感应的发现,在科学技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由于它提示了电和磁之间的深刻联系及规律,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充分利用电能的新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了一大步,因此,本章无论是在知识内容上、还是在生活实践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楞次定律作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个基本规律,其作用是众所周知的。
2、教材的特点本章教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多个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
3、教材的线索本章教材抓住“磁通量的变化及变化率”为核心线索贯穿全章,从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大小→方向→应用。
4、教材的结构本章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电磁感应现象(条件);第二单元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大小);第三单元是楞次定律及其应用(方向);第四单元是自感(应用)。
结构非常严谨有序。
5、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出楞次定律.2.能初步理解、应用楞次定律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②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2.通过对楞次定律中所涉及的电磁场,磁通量变化,感应电流磁场等概念的辨析,培养学生掌握概念和规律及方法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的理解能力.3.培养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发明意识等;③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世界是客观的,而人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和世界观。
2.探索性实验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的方法和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6、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楞次定律;教学难点是楞次定律描述及其应用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可以用“实验启发式”教学法。
高中物理课《楞次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课《楞次定律》教案1.1 背景介绍1.1.1 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由俄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楞次于1834年发现。
1.1.2 楞次定律描述了电流产生磁场的规律,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基础。
1.1.3 学习楞次定律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电磁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楞次定律的内容2.1.1 楞次定律指出,电流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总是尽可能地抵消电流所引起的磁通量的变化。
2.1.2 楞次定律可以表述为: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总是和引起它的变化磁通量的方向相反。
2.1.3 楞次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ε = dΦ/dt,其中ε表示感应电动势,Φ表示磁通量,t表示时间。
三、教学内容3.1 楞次定律的实验观察3.1.1 通过实验观察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方向和大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楞次定律。
3.1.2 利用实验设备,改变电流的方向和大小,观察磁场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楞次定律的规律。
3.1.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楞次定律的结论。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4.1.2 学生能够运用楞次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电磁现象。
4.1.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验证楞次定律的正确性。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5.1.1 学生需要理解楞次定律的表述和数学表达式。
5.1.2 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楞次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5.1.3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内容,后续章节将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布置、评价方式以及拓展活动等。
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电流发生器6.1.2 磁铁6.1.3 电流表6.1.4 灵敏电流计6.1.5 示波器6.2.1 笔记本6.2.2 笔6.2.3 实验报告表格七、教学过程7.1.1 复习电磁感应现象7.1.2 提出问题: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电动势是如何产生的?7.1.3 引导学生思考楞次定律与电磁感应的关系7.2 知识点讲解7.2.1 通过示波器展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电流和磁场的关系7.2.2 讲解楞次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和物理意义7.2.3 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得出楞次定律的结论7.3 应用拓展7.3.1 让学生运用楞次定律分析实际问题,如电动机、发电机等7.3.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应用实例和解题思路7.3.3 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八、板书设计8.1 楞次定律的数学表达式8.1.1 ε = dΦ/dt8.1.2 箭头表示电流和磁场的方向关系8.1.3 标注关键词:感应电动势、磁通量、时间8.2 楞次定律的物理意义8.2.1 电流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总是尽可能地抵消电流所引起的磁通量的变化8.2.2 用箭头表示磁力线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关系8.2.3 标注关键词:磁场、电流、抵消九、作业设计9.1 巩固练习9.1.1 请解释楞次定律的含义和数学表达式9.1.2 分析一个电磁现象,运用楞次定律解决问题9.1.3 总结楞次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9.2 拓展思考9.2.1 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楞次定律的应用实例9.2.2 讨论楞次定律与其他电磁定律的区别和联系9.2.3 提出一个关于楞次定律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探究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 教学效果评价10.1.1 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的评估10.1.2 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情况10.1.3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合作能力的培养10.2 教学改进措施10.2.1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改进10.2.2 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辅导10.2.3 对实验设备的更新和维护10.3 拓展延伸活动10.3.1 组织学生参观电磁实验室10.3.2 邀请物理学家或工程师来校讲座10.3.3 组织学生参加电磁相关的竞赛或研究项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环节1.1 知识点讲解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理解其数学表达式和物理意义是重点。
《楞次定律》教案(详案)
《楞次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楞次定律,能初步运用楞次定律判决感应电流方向。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观察得到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创造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知识的良好品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深入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2)会用“楞次定律”初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2、难点(1)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2)“阻碍”二字的准确理解三、教具与学具条形磁铁、螺线管、导线若干、检流计、带有铝环的支架以及楞次定律探究实验和表格的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在上节课的电磁感应实验中,我们了解到当闭合线圈内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所得到的感应电流方向是不同的?学生:是的。
教师:感应电流的方向有哪些因素决定呢?遵循什么规律?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思考1.演示实验教师:老师这里有一套仪器,由一个支架、两个铝环和一个铝质横梁组成,铝环A是闭合的,铝环B是有缺口的,大家注意观察,当我把磁铁移向有缺口的铝环时,铝环运动了吗?学生:没有。
教师:当把磁铁移向闭合铝环的时候,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铝环发生转动了。
教师:闭合铝环转动,说明有力在推动它。
可是磁铁没有接触铝环,也不会对铝环产生吸引力,为什么会有力的作用呢?分析一下,磁铁的运动对铝环周围产生了哪些影响?当磁铁靠近闭合铝环时,铝环中的磁通量是不是变化了呢?学生:变化了。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当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闭合铝环中产生什么影响?学生: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教师:根据我们之前对电磁感应的学习,有电流通过闭合线圈时,会在空间中产生什么影响?学生:感应电流会在空间中产生磁场。
楞次定律的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的教学设计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也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教授楞次定律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楞次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楞次定律的物理意义,并能够应用楞次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开始(1)引入: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电动车的运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电动车如何将电能转化为动能。
(2)提问:学生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相似的现象?如何解释这个现象?2.导入(1)回顾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引出楞次定律。
(2)演示:老师通过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和大小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导体中的电流变化情况。
3.讲解(1)概念解释:讲解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如何判断电流的运动方向。
(2)公式推导:推导楞次定律的公式,解释公式中各个参数的物理意义。
4.实验与探究(1)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在不同情况下观察导体受力的方向和大小变化。
(2)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设计的要求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3)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总结出楞次定律的规律。
5.深入讲解(1)应用讲解:讲解楞次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感应电动势、电磁铁的工作原理等。
(2)扩展讲解:引导学生思考楞次定律与电动势、磁感应强度等物理概念之间的关系。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楞次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讨论。
6.提高训练(1)练习题: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楞次定律解决相应的问题。
(2)答疑解惑: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并进行讨论和提高。
7.课堂小结(1)概括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楞次定律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设计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体现。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楞次定律作为本章的第3节内容,与第1节“划时代的发现”、第2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一起,从感应电流的角度来认识电磁感应现象,这是认识电磁感应现象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学习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为后面深入地从感应电动势来认识电磁感应现象打下了基础。
楞次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是涉及的因素多(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变化、线圈绕向、电流方向等)关系复杂;二是规律比较隐蔽,其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
因此学生理解楞次定律有较大的难度,成为本章教学难点。
课程标准要求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楞次定律”。
因此,学习本课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总结规律,培养操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在探究楞次定律后,通过应用楞次定律进行有关判断,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楞次定律,顺利突破这一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细化过程:课程内容标准: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楞次定律。
第一步:分解内容标准,寻找关键词。
行为条件 + 行为动词 + 核心名词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楞次定律第二步:分解关键词,构建概念图。
内容概念体系知识地位楞次定律楞次定律的内容、含义重要感应电流的方向非常重要第三步:根据概念图,分解行为动词,确定行为条件,确定行为程度。
内容概念体系特征行为动词确定行为条件行为程度学生经验楞次定律楞次定律的内容具体说出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准确无前备经验“阻碍变化”的含义抽象阐述分析实验数据准确无前备经验感应电流的方向具体判断运用楞次定律熟练无前备经验综合上述思考,得到以下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准确说出楞次定律的内容。
(2)分析实验数据,准确阐述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变化”的含义。
(3)熟练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正式版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教学背景分析本节教材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2第四章第三节.楞次定律。
内容讲述的是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方向的规律。
教材是在初中磁场知识和对电磁感应简单认识的基础上,利用高中已学过的知识,较为深入的研究磁转化为电的规律,研究电场、磁场的统一性。
这些内容,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材的问题大多数都涉及到三维空间,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极为有益。
实验方法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不是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的罗列或初步总结,而是实验和推理结合起来,得出比较抽象的结论,在这里,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材把磁体的磁现象和电流的磁现象统一起来,对于学生认识物质世界是一个观念上的飞跃。
电磁感应一章的教材渗透了深刻的对立统一思想,学生对电和磁的统一和相互转化的理解,将为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提供有说服力的素材。
另外,教材进一步把能量守恒的观点反映到电磁运动中来,对于学生牢固地树立能量的观点也极为有益。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能力目标::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相符合。
会用楞次定律解答简单的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勇于进取,注重实验和为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
②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勤于动脑的良好实验素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难点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和感应电流所激发的磁场之间的关系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对这一关系的文字描述是这一节课难点。
四.设计教学过程简介1、教法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
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
本课采用演示实验,巧设物理情景引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学生的分组实验,激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再通过例题深化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内容提要:在当前教学导向与课程标准的一再改下,目前高中物理教学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每一种教学模式均有其特点,本文从探究式教学的实际着手,探讨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现行初中物理课本几经变化后形成了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体,学生交流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新教材。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仍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但现实生活中的教学仍以教师主宰课堂为主,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均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有的时候还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策略,同时现行高考制度也是一个“瓶颈”。
但随着改革的进行,这一教学方式必将要实行。
以下本人就结合《楞次定律》略谈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进行探究式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的主要流程可分为:创设情景、质疑设问→确定主题、制订计划→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信息、探讨结论→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反馈练习、落实效果。
以此为主线组织《楞次定律》的教学案例如下:
创设情景质疑设问创设情景
1、如图所示,当导体棒向左或向右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 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2、如图所示,当磁铁向上或向下运动时, 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3、如图所示,当原线圈A向上或向下运动时;电键闭合或断开时;滑线变阻器向左或向右滑动时, 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质疑设问
1、灵敏电流表指针为什么会偏转?指针偏转意味着什么呢?
创设情景质疑设问2、导体向左运动与向右运动(磁铁插入与拔
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与向右滑)时
指针的偏转相同吗?左偏与右偏意味着什
么呢?
3、为何不动的时候电流计的指针不会偏转
呢?
··············
1:此处现象可用
多媒体演示,激起
学生的兴趣。
2:多鼓励学生提
出问题,多动脑是
探究的主体。
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探究活动1:确定电流的方向与电流计指针偏
转的关系。
讨论得到方法:给电流计一个已知方向的电
流,看电流计的指针如何偏转。
实验电路:
结论:电流从“+”进“-”出时指针右偏
电流从“-”进“+”出时指针左偏
探究活动2:学生分组进行探究。
活动目的:四小组分别用下面四图的方式进行
探究,目的是找到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从而找
到电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探究活动1主要是
为后面的探究作
准备。
二:探究式教学中得到的启示
1: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从实践中来的现实
“实践出真知”、“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将思考权、发现权、发言权交给学生,教师只是创设各种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景,提供思考、想象、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发挥和锻炼自己的才能。
2: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人为本的,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达到锻炼人,完善人的最终目的,重视过程“强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自行探索问题,自主解决问题,重视自我发现,自我体验的过程,注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
该模式自始至终将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重视自我发现,自我体验的过程,每一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都有会让学生得到成功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以后学习物理提供动力。
三:探究式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及应注意的问题
1: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比较,高中学生则不是很喜欢表现自己,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学生一开始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与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与猜想不是很多,有的是错误,有的是超出边界的,教师对于提出的问题应特别注意处理。
2:由于高中物理的重点与难点较多,加上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开始实施此教学模式时有很大的难度,教师应将问题想得周到点,多在引导上下功夫。
如本课教学时,本人就遇到,当学生分析讨论完“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无直接关系”时,很多的学生就不知从何下手了,本人此处就及时提醒让学生运用对比,引入磁通量加上学生的预习,还是可以解决的。
3:高中物理教材有很大的难度,有的时候实施时会遇到一节课无法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如何有效地推开此教学模式又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是这一模式的最大难点,如何解决还有待各位同仁进一步探讨。
4:多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课堂效果。
如本节课我就运用了多媒体完成下列工作:展示了引入过程的三个实验、展示了线圈不同接法时的电流情况、处理了不同同学做实验得到的图象,四个组的实验结论综合等。
虽然,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自主探究
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做教学活动的主人,做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能较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加上现在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施实,这一教学模式一定会越来越多地被一线教师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