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次定律优质课教案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bf9bc91f18583d04864594b.png)
G 教学设计一、1、复习引入课堂,2、实验导入新课二、1、介绍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主要器材并让学生思考:(1) 、灵敏电流计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用灵敏电流计而不用安培表?答:灵敏电流计——(把灵敏电流计与干电池试触,演示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流入方向间的关系)电流从那侧接线柱流入,指针就向那侧偏转,因为灵敏电流计的量程较小,灵敏度较高,能测出螺线管中产生的微弱感应电流。
(2) 、为什么本实验研究的是螺线管中的感应电流,而不是单匝线圈或其它导体中的感应电流?答:因为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所以是螺线管中的感应电流,而螺线管中的电流也就是单匝线圈中的电流。
2、实验内容: 灵研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按照图 敏 螺 所示连接电路,并将磁铁向线圈插入或从 电 线线圈拔出等,分析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 流管因素有关。
计 3、学生探究: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1) 、探究目标:找这两个磁场的方向关系的规律。
(2) 、探究方向:从磁铁和线圈有磁力作用入手。
(3) 、探究手段:分组实验(器材:螺线管,灵敏电流计,条形磁铁,导线) (4) 、探究过程操作 填写内 方 法容N S 磁铁在管上静止不动时 磁铁在管中静止不动时 插入 拔出 插入 拔出 N 在下 S 在下 N 在下 S 在下 原来磁场的方向 向下 向下 向上 向上 向下 向上 向下 向上 原来磁场的磁通量变化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感应磁场的方向 向上 向下 向下 向上 无 无 无 无 原磁场与感应磁相反相同相反相同————————(5)、学生带着问题分组讨论:问题1、请你根据上表中所填写的内容分析一下,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是否总是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问题2、请你仔细分析上表,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究竟如何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并说出你的概括中的关键词语。
问题3、你能从导体和磁体相对运动的角度来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吗?如果能,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并试着从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角度去解释你的结论?学生四人一组相互交流、分析、讨论,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组的结论。
高中物理电磁学楞次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电磁学楞次定律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a7be98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9.png)
高中物理电磁学楞次定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楞次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楞次定律推断感应电流方向。
2.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能够熟练应用楞次定律推断感应电流的方向4.掌握右手定则,并理解右手定则实际上为楞次定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得到的实验现象,再通过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2.通过应用楞次定律推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觉察过程,体验了一次自然规律觉察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并在头脑中进一步加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1.楞次定律的获得及理解。
2.应用楞次定律推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利用右手定则推断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学难点楞次定律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觉察法,讲练结合法教学用具:干电池、灵敏电流表、外标有明确绕向的大线圈、条形磁铁、导线。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演示〕按以下列图将磁铁从线圈中插入和拔出,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①为什么在线圈内有电流?②插入和拔出磁铁时,电流方向一样吗?为什么?③怎样才能推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本节我们就来学习感应电流方向的推断方法。
〔二〕进行新课1、楞次定律教师:让我们一起进行下面的实验。
〔利用CAI课件,屏幕上打出实验内容〕〔实验目的〕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规律。
〔实验步骤〕〔1〕按右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记录下G中流入电流方向与电流表G中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
〔如电流从左接线柱流入,指针向右偏还是向左偏〕〔2〕记下线圈绕向,将线圈和灵敏电流计构成通路。
〔3〕把条形磁铁N极〔或S极〕向下插入线圈中,并从线圈中拔出,每次记下电流表中指针偏转方向,然后依据步骤〔1〕结论,判定出感应电流方向,从而可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楞次定律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小班
![楞次定律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小班](https://img.taocdn.com/s3/m/f0c9f1bf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a.png)
楞次定律教案小班一、教学目标:1. 理解楞次定律的概念和原理;2. 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实例;3. 能够运用楞次定律解决简单电磁感应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楞次定律的概念和原理;2. 楞次定律的应用实例;3. 使用楞次定律解决简单电磁感应问题。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楞次定律的原理;2. 将楞次定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黑板、白板和笔;3. 教学实验装置及相关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楞次定律的概念和原理(20分钟)1. 引入楞次定律的概念(5分钟)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磁场变化时电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等效规律。
通过引入实际应用例子,让学生对楞次定律产生兴趣和认识。
2. 楞次定律的表达式(10分钟)通过黑板上的示意图和公式的推导,向学生解释楞次定律的数学表达式:ε = -dφ/dt其中,ε表示感应电动势,φ表示穿过电路的磁通量,t表示时间,d/dt表示对时间的导数。
3. 楞次定律的原理解释(5分钟)解释楞次定律的原理,即磁场的变化会引起电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这样可以很好地引入下一节的实验。
第二节:楞次定律实验演示(30分钟)1. 实验目的(5分钟)介绍本节实验的目的,即通过实验演示证明楞次定律。
2. 实验装置介绍(5分钟)向学生介绍使用的实验装置,包括线圈、磁铁、电流表等。
3. 实验步骤及观察现象(15分钟)详细介绍实验步骤,并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包括当磁铁静止时和当磁铁运动时的电流表指针的示意图。
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5分钟)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通过观察现象来解释楞次定律的应用。
第三节:楞次定律的应用实例(30分钟)1. 实例一:电磁感应的应用(15分钟)通过实例引入电磁感应的应用领域,如发电机、电动机等。
2. 实例二:感应炉的应用(10分钟)通过实例介绍感应炉的工作原理,并让学生思考楞次定律在感应炉中的应用。
3. 学生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解答若干与楞次定律相关的问题。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3篇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697f2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a.png)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3篇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该页是勤劳的编辑帮大家收集整理的《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3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楞次定律,会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懂得物理学习需要细致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习惯,增强对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探索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和楞次定律,进一步认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楞次定律。
难点:会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学过程】按照提出问题——探究实验——归纳总结——实验验证——知识反馈。
1、提出问题我把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从螺线管中拔出时,在这两个过程中电流表的指针偏转的方向是否相同?是否有规律?2、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1)首先指导学生:用一节干电池和灵敏电流计,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与电流流向关系2)再用实验要用的,观察螺线管的饶向3)设计探究实验:用螺线管、条形磁铁和灵敏电流计。
分别将磁铁的N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将磁铁的S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观察指针偏转并在设计的表格中记入3、归纳总结1)学生四人一组相互交流、分析、讨论,根据记入的结果用较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组的结论。
学生的能力很强总结结论有如下几种:1)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2)感应电流在回路中产生的磁通量总是反抗(或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3)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或阻碍)引起它的哪个原因。
2)教师对楞次定律内容及理解作解释物理学家楞次(1804—1865)概括了各种实验结果,在1834年得到结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楞次定律1)准确把握定律中阻碍的含义:①阻碍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吗?不一定!增反减同②阻碍是阻止吗?(否,只是使磁通量的变化慢些)2)那么,怎样理解楞次定律呢?理解(一)谁起阻碍作用——感应磁场;阻碍的是什么——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怎样阻碍——增反减同;阻碍的结果怎样——减缓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理解(二)当磁铁插入线圈时,磁铁的磁极和线圈的磁极是同名相对,还是异名相对?当磁铁从线圈中拔出时,磁铁的磁极和线圈的磁极是同名相对,还是异名相对4、实验验证一般情况下,到这里这节课的内容就结束了,我却在这里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验证实验:用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两个线圈、灵敏电流计来验证探究得到的结论。
楞次定律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大班
![楞次定律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大班](https://img.taocdn.com/s3/m/966397d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91.png)
楞次定律教案大班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能正确描述楞次定律的含义和应用。
2. 掌握使用楞次定律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索能力,提高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楞次定律a. 介绍楞次定律的背景和由来b. 解释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含义c. 提供简单的实例加深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2. 楞次定律的公式a. 讲解楞次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和符号表示b. 举例演示如何根据楞次定律公式解决具体问题c. 引导学生进行类似的练习和思考3. 楞次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a. 分析楞次定律在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中的实际应用b. 探讨楞次定律对电磁感应现象的解释和预测能力c. 鼓励学生寻找并分享其他领域中楞次定律的应用案例三、教学过程1. 导入a. 引入楞次定律的概念和背景,激发学生对电磁现象的兴趣b. 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楞次定律的可能应用2. 理论讲解a. 介绍楞次定律的基本内容,包括公式和实际意义b. 结合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楞次定律的内涵3. 实验演示a. 提供一个简单的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b.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导楞次定律的应用c. 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和进行其他相关实验4. 案例分析a.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楞次定律解决b.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分析和讨论解决方法c. 汇报并讨论各组的解决思路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和改进方法5. 拓展探究a. 鼓励学生主动寻找其他领域中楞次定律的应用b. 学生个人或小组展示和分享自己发现的案例c. 综合讨论和拓展思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楞次定律的普适性和重要性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a.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情况b. 评估学生对楞次定律理论和应用的掌握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a. 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能力b. 评估学生对实验结果和楞次定律应用的理解和解释能力3. 案例解决评估a. 评估学生在解决案例问题时的分析和推理能力b. 评估学生对楞次定律应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楞次定律的定义和公式演示2. 实验装置:用于演示楞次定律的实验装置和材料3. 相关案例:提供不同领域中楞次定律的应用案例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楞次定律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楞次定律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43ab6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2.png)
楞次定律的教案引言: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重要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路中电流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掌握楞次定律对于理解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非常重要。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楞次定律,并通过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会应用楞次定律解决与电流和磁场相关的问题;3. 通过实例和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推导;2. 应用楞次定律解决电流和磁场相关的问题;3. 实例分析和实验探究。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电路中电流和磁场的基本概念,并提出“电流和磁场之间有什么关系?”的问题。
2. 理论讲解:介绍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推导。
解释楞次定律的意义和应用领域,并通过示意图和数学推导帮助学生理解。
3. 实例分析:给出一些具体的电流和磁场问题,让学生应用楞次定律进行分析和解决。
例如,电流通过一段导线产生的磁场方向是怎样的?电磁铁中通电线圈的方向如何决定磁极的方向?4. 实验探究: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楞次定律的正确性。
例如,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观察磁针的偏转情况;通过改变导线长度观察磁场强度的变化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讨论楞次定律的应用场景和意义。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楞次定律在电磁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对现代科技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与同学讨论等。
2. 概念理解:通过课堂讨论、练习以及学生的笔记等多种途径来评价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程度。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楞次定律实际应用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1. PowerPoint或黑板等教具;2. 电流和磁场实验装置、磁针等实验材料;3. 电磁学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六、教学延伸:1. 请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和探究楞次定律在电磁感应中的应用;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楞次定律在电磁场和电磁波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3. 引导学生思考楞次定律与其他电磁学定律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高中物理课《楞次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课《楞次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9ec15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3.png)
高中物理课《楞次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楞次定律的定义和内容;2. 使学生掌握楞次定律的应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楞次定律的定义和内容;2. 楞次定律的应用实例;3. 楞次定律的实验验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楞次定律的定义和内容;2. 楞次定律的应用方法;3. 楞次定律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楞次定律的应用实例;3. 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4. 采用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问题;2. 讲解楞次定律:详细讲解楞次定律的定义、内容和应用实例;3. 进行实验:安排学生进行楞次定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4. 分析与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楞次定律的正确性,并进行小组讨论;5.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楞次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楞次定律的应用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楞次定律的原理、应用实例及实验过程;2.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蹄形磁铁、导体棒等;3. 教学参考书:提供楞次定律的相关知识及拓展内容;4. 网络资源:介绍楞次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楞次定律的定义和内容;2. 第2周:讲解楞次定律的应用实例;3. 第3周:进行楞次定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4. 第4周: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楞次定律的正确性;5. 第5周:总结楞次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课《楞次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课《楞次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a3dbb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66.png)
高中物理课《楞次定律》教案1.1 背景介绍1.1.1 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由俄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楞次于1834年发现。
1.1.2 楞次定律描述了电流产生磁场的规律,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基础。
1.1.3 学习楞次定律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电磁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楞次定律的内容2.1.1 楞次定律指出,电流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总是尽可能地抵消电流所引起的磁通量的变化。
2.1.2 楞次定律可以表述为: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总是和引起它的变化磁通量的方向相反。
2.1.3 楞次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ε = dΦ/dt,其中ε表示感应电动势,Φ表示磁通量,t表示时间。
三、教学内容3.1 楞次定律的实验观察3.1.1 通过实验观察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方向和大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楞次定律。
3.1.2 利用实验设备,改变电流的方向和大小,观察磁场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楞次定律的规律。
3.1.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楞次定律的结论。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4.1.2 学生能够运用楞次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电磁现象。
4.1.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验证楞次定律的正确性。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5.1.1 学生需要理解楞次定律的表述和数学表达式。
5.1.2 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楞次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5.1.3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内容,后续章节将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布置、评价方式以及拓展活动等。
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电流发生器6.1.2 磁铁6.1.3 电流表6.1.4 灵敏电流计6.1.5 示波器6.2.1 笔记本6.2.2 笔6.2.3 实验报告表格七、教学过程7.1.1 复习电磁感应现象7.1.2 提出问题: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电动势是如何产生的?7.1.3 引导学生思考楞次定律与电磁感应的关系7.2 知识点讲解7.2.1 通过示波器展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电流和磁场的关系7.2.2 讲解楞次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和物理意义7.2.3 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得出楞次定律的结论7.3 应用拓展7.3.1 让学生运用楞次定律分析实际问题,如电动机、发电机等7.3.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应用实例和解题思路7.3.3 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八、板书设计8.1 楞次定律的数学表达式8.1.1 ε = dΦ/dt8.1.2 箭头表示电流和磁场的方向关系8.1.3 标注关键词:感应电动势、磁通量、时间8.2 楞次定律的物理意义8.2.1 电流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总是尽可能地抵消电流所引起的磁通量的变化8.2.2 用箭头表示磁力线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关系8.2.3 标注关键词:磁场、电流、抵消九、作业设计9.1 巩固练习9.1.1 请解释楞次定律的含义和数学表达式9.1.2 分析一个电磁现象,运用楞次定律解决问题9.1.3 总结楞次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9.2 拓展思考9.2.1 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楞次定律的应用实例9.2.2 讨论楞次定律与其他电磁定律的区别和联系9.2.3 提出一个关于楞次定律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探究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 教学效果评价10.1.1 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的评估10.1.2 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情况10.1.3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合作能力的培养10.2 教学改进措施10.2.1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改进10.2.2 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辅导10.2.3 对实验设备的更新和维护10.3 拓展延伸活动10.3.1 组织学生参观电磁实验室10.3.2 邀请物理学家或工程师来校讲座10.3.3 组织学生参加电磁相关的竞赛或研究项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环节1.1 知识点讲解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理解其数学表达式和物理意义是重点。
楞次定律的教案
![楞次定律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4f64cd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7.png)
楞次定律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楞次定律教案目标:1. 了解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楞次定律的数学表达方式和应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楞次定律的概念和原理。
2. 楞次定律的数学表达方式和应用方法。
教学难点:1. 将楞次定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楞次定律的相关知识和实验设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铁磁材料、线圈、电源等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实验现象。
2. 提问:你们是否知道电磁感应的原理是什么?是否了解楞次定律?知识讲解:1. 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简单介绍楞次定律的概念和原理。
2. 分析楞次定律的数学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磁通量和感应电动势之间的关系。
实验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组实验来验证楞次定律。
2. 学生使用铁磁材料、线圈和电源等材料,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验证楞次定律的正确性。
讨论与总结: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楞次定律的应用范围和意义。
3. 学生进行小结,归纳楞次定律的关键点。
拓展活动:1.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应用楞次定律的例子,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2. 学生设计一个与楞次定律相关的创意实验,并进行实施和展示。
作业布置: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答几道与楞次定律相关的应用题目。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楞次定律的应用,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教学反思:1.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指导。
2. 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注:以上只是一个简单的教案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根据教案专家的经验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楞次定律》教案(详案)
![《楞次定律》教案(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0c5a51a26925c52cc5bfe5.png)
《楞次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楞次定律,能初步运用楞次定律判决感应电流方向。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观察得到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创造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知识的良好品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深入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2)会用“楞次定律”初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2、难点(1)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2)“阻碍”二字的准确理解三、教具与学具条形磁铁、螺线管、导线若干、检流计、带有铝环的支架以及楞次定律探究实验和表格的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在上节课的电磁感应实验中,我们了解到当闭合线圈内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所得到的感应电流方向是不同的?学生:是的。
教师:感应电流的方向有哪些因素决定呢?遵循什么规律?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思考1.演示实验教师:老师这里有一套仪器,由一个支架、两个铝环和一个铝质横梁组成,铝环A是闭合的,铝环B是有缺口的,大家注意观察,当我把磁铁移向有缺口的铝环时,铝环运动了吗?学生:没有。
教师:当把磁铁移向闭合铝环的时候,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铝环发生转动了。
教师:闭合铝环转动,说明有力在推动它。
可是磁铁没有接触铝环,也不会对铝环产生吸引力,为什么会有力的作用呢?分析一下,磁铁的运动对铝环周围产生了哪些影响?当磁铁靠近闭合铝环时,铝环中的磁通量是不是变化了呢?学生:变化了。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当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闭合铝环中产生什么影响?学生: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教师:根据我们之前对电磁感应的学习,有电流通过闭合线圈时,会在空间中产生什么影响?学生:感应电流会在空间中产生磁场。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4篇)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cd020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7.png)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4篇)楞次定律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电磁感应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学过的电场和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
电磁感应的发现,在科学技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由于它提示了电和磁之间的深刻联系及规律,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充分利用电能的新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了一大步,因此,本章无论是在知识内容上、还是在生活实践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楞次定律作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个基本规律,其作用是众所周知的。
2、教材的特点本章教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多个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
3、教材的线索本章教材抓住“磁通量的变化及变化率”为核心线索贯穿全章,从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大小→方向→应用。
4、教材的结构本章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电磁感应现象(条件);第二单元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大小);第三单元是楞次定律及其应用(方向);第四单元是自感(应用)。
结构非常严谨有序。
5、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出楞次定律.2.能初步理解、应用楞次定律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②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2.通过对楞次定律中所涉及的电磁场,磁通量变化,感应电流磁场等概念的辨析,培养学生掌握概念和规律及方法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的理解能力.3.培养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发明意识等;③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世界是客观的,而人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和世界观。
2.探索性实验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的方法和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6、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楞次定律;教学难点是楞次定律描述及其应用二、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可以用“实验启发式”教学法。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b9de1f7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8.png)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1、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本节分析:本节研究的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以磁场、电流的磁效应等知识为基础,为以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交变电流、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奠定基础,教材先分析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接着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本节教材力图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总结出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所遵守的一般规律。
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讲课必须抓基础,多练习,反复练习,把一些难题果断删除。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解答有关问题2、理解感应电流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3、掌握右手定则,认识右手定则是楞次定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过程与方法1、体验楞次定律的实验研究过程,提高分析、归纳、概括及表述的`能力2、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观察得到的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家对规律的研究过程,学习他们对工作严肃认真,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深入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会用楞次定律初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4、对阻碍的准确理解。
一:探究式教学的主要流程可分为:创设情景、质疑设问→确定主题、制订计划→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信息、探讨结论→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反馈练习、落实效果。
以此为主线组织《楞次定律》的教学案例如下:课题楞次定律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楞次定律。
2、理解楞次定律,并能简单运用。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具体活动创设情景质疑设问创设情景1、如图所示,当导体棒向左或向右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 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2、如图所示,当磁铁向上或向下运动时, 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3、如图所示,当原线圈A向上或向下运动时;电键闭合或断开时;滑线变阻器向左或向右滑动时, 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楞次定律》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75ca31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8.png)
楞次定律(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题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 掌握楞次定律的内容,能够熟练应用
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让学生掌握楞次定律,并能应用楞
次定律解决与感应电流方向有关的
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课前 干电池、灵敏电流表、电
题
学生得出结论:当 N 极插入时,
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
要求学生完成学案上的练习(5
分钟)
公布答案
引导让学生概括本节的内容
第 8 页 共 11 页
课 2 分 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学案上的练习
堂 钟 完成书本课后练习题第 1、2、3、
小
4、5 题。
结
布
置
作
1.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具
业
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
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
为了更好地理解楞次定律中“阻 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感应电流
碍”的含义,我们通过下面的实 的磁场“反抗”原磁通量的增加;
验来理解:
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
课后练习 6:演示 N 极插入和拔 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感应电
出时铝环的运动情况。
流的磁场“补偿”原磁通量的减
题目:如图 A、
第 1 页 共 11 页
1.复习提问:
引
为什么在线圈
入 3 分 内有电流?在
新 钟 插入和拔出磁铁时,穿过闭合线
课
圈的磁通量发生改变,闭合线圈
中就有了感应电流。
2.插入和拔出磁铁时,线圈中感
应电流方向一样吗?我们发现灵
楞次定律教案范例
![楞次定律教案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5be8980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f.png)
楞次定律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楞次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内容;2.能够运用楞次定律解决简单的电磁感应问题;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楞次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内容。
三、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螺线管、导线、磁铁等。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实验器材,介绍电磁感应的实验现象,并引出楞次定律的研究内容。
2.概念解释:讲解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电磁感应、磁通量、电动势的概念。
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来验证楞次定律的正确性,例如将导线连接电池和电灯泡,在导线的中间放入一个磁铁,当磁铁靠近或离开导线时,观察电灯泡的亮度变化,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4.形象解释:通过PPT或视频展示楞次定律的形象解释,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楞次定律的意义和作用。
5.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给每个小组一道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要求学生互相讨论、合作解答,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答题。
6.展示和讲解:将学生的答题结果进行展示,并对各小组的答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
7.拓展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楞次定律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例如通过变换磁铁的运动方式、改变线圈的形状等,观察不同情况下感应电动势的变化,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以及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通过小组练习题的答案,评估学生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仍然不够清晰,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巩固基本概念,增加练习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更多的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楞次定律的实际应用。
省优质课 楞次定律教案
![省优质课 楞次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27711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c.png)
省优质课楞次定律教案物理优质课评选案例:《楞次定律》执教者:未知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本节课旨在通过实验探究楞次定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熟练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1.掌握楞次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2.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能够熟练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4.掌握右手定则,并理解右手定则实际上为楞次定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得到的实验现象,再通过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2.通过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本节课的研究中,学生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体验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并在头脑中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楞次定律的获得及理解。
2.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利用右手定则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学难点:楞次定律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探究法、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灵敏电流表、外标有明确绕向的大线圈、条形磁铁、导线。
教学过程:引入:铝环在通电的线圈上方漂浮。
一、复提问: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二、实验设想: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我们可以探究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的关系。
1.实验探究:1)选旧干电池用试触的方法查明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
明确:对电流表而言,电流从哪个接线柱流入,指针向哪边偏转。
2) 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的情况:实线箭头表示原磁场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感应电流磁场方向。
分析:甲图:当把条形磁铁N极插入线圈中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由实验可知,这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反。
乙图:当把条形磁铁N极拔出线圈中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少,由实验可知,这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同。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a80dc4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7.png)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引入课堂复和实验导入新课二、介绍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主要器材并让学生思考在本实验中,我们研究的是螺线管中的感应电流。
在介绍实验器材时,我们让学生思考灵敏电流计的作用和为什么要使用它。
我们演示了将灵敏电流计与干电池试触时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流入方向间的关系。
由于灵敏电流计的量程较小,灵敏度较高,它能测出螺线管中产生的微弱感应电流。
我们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本实验研究的是螺线管中的感应电流,而不是单匝线圈或其他导体中的感应电流。
答案是因为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所以是螺线管中的感应电流,而螺线管中的电流也就是单匝线圈中的电流。
三、实验内容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图敏螺所示的连接电路,并将磁铁向线圈插入或从电管线圈拔出等,分析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找出这两个磁场的方向关系的规律。
我们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每组使用螺线管、灵敏电流计、条形磁铁和导线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四、学生探究过程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表格,分析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是否总是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
他们还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如何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并指出了关键词语。
学生还从导体和磁体相对运动的角度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并试图从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角度去解释他们的结论。
最终,每个小组概括出了本组的结论,师生共同讨论,形成结论。
以上是本次实验的教学设计,通过引入课堂复和实验导入新课,介绍实验器材并让学生思考,实验内容和学生探究过程,最终达到了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目的。
1.当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闭合回路中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其方向可以用楞次定律来判断。
例如,当导体棒ab向右运动时,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增加,感应磁场方向向外,因此感应电流的方向为aèdècèbèa。
2.为了更方便地判断闭合回路中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流方向,可以使用右手定则。
楞次定律--优质精品教案 (22)
![楞次定律--优质精品教案 (22)](https://img.taocdn.com/s3/m/fee3d5b227d3240c8547ef6b.png)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2.理解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反映;3.体验楞次定律实验探究过程,提高分析、归纳、概括及表述的能力;4.感受 学家对规律的研究过程,学习他们对工作严肃认真不怕困难的 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涉及的因素多(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变化、线圈绕向、电流方向等),关系复杂;2.感应电流方向规律比较隐蔽,抽象性与概括性很强,理解上有较大难度。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 学引导,学生分组实验,归纳实验现象,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寻找现象中蕴含的规律,教师通过讲授使学生理解规律并能主动应用。
【教学过程】问题引入:演示一:电磁驱动现象演示师:通过上一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生:1.闭合回路;2.磁通量发生变化。
(板书:感产生I −−→−∆φ)师:那么我们在上节课的演示实验中发现,在条形磁铁插入或者拔出螺线管过程中,电流计的指针一会儿向正接线柱一侧偏转,一会儿向负接线柱一侧偏转,指针的偏转方向不同说明什么问题?生:说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不同。
师:很好,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同学们已经拿到一些实验器材,可以自己动手找一找。
看哪一小组最快找到。
归纳总结:磁场方向以及磁通量变化情况均会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学过程: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及磁通量变化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要想得到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好方法? 生:做实验。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 那么想一想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解决我们的问题呢?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总结发言:分析条形磁铁插入,拔出螺线管的所有情况,分析各个情况中的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与磁通量变化情况,寻找三者始终遵循的规律。
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规律1.实验目的:探究电磁感应中感应电流方向规律2.实验原理:通过研究电磁感应过程中,原磁场方向、原磁通量变化情况及感应电流(磁场)方向,寻找其中的规律。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9edc0950e2524de4187e56.png)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并理解楞次定律的实质,从而能熟练引用楞次定律7.板书设计(一)楞次定律:1、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理解:(1)、“阻碍”不等于相反,不能阻止。
(2)、“阻碍”的表现形式:增反减同、来拒去留。
3、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1)判断回路中原磁场的方向及磁通量的变化情况(2)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磁场的方向;(3)根据感应磁场的方向,利用安培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1.根据楞次定律知感应电流的磁场一定是()A.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B.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反向C.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D.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同2.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铝环套在一根光滑杆上,将一条形磁铁向左插入铝环的过程中两环的运动情况是()A.同时向左运动,间距增大B.同时向左运动,间距不变C.同时向左运动,间距变小D.同时向右运动,间距增大3.如图所示,有一固定的超导圆环,在其右端放一条形磁铁,此时圆环中无电流,当把磁铁向右方移走时,由于电磁感应,在超导圆环中产生了一定的电流.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此电流方向如箭头所示,磁铁移走后,此电流继续维持B.此电流方向与箭头方向相反,磁铁移走后,此电流很快消失C.此电流方向如箭头所示,磁铁移走后,此电流很快消失D.此电流方向与箭头方向相反,磁铁移走后,此电流继续维持4.如图所示,一条形磁铁原来做自由落体运动,当它通过闭合线圈回路时,其运动情况是()A.接近线圈和离开线圈时速度都变小B.接近线圈和离开线圈时加速度都小于gC.接近线圈时做减速运动,离开线圈时做加速运动D.接近线圈时加速度小于g,离开线圈时加速度大于g5. 如图所示,当变阻器R的滑动触头向右滑动时,流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是_______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回放物理史实,可让学生理解了解法拉第和楞次在电磁感应建立过程中的贡献,体会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人:彭金福时间:2009-12-29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3.课件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指针情况指针摆动方向不同,是因为电流
方向不同。
探究一1.提出问题:怎样确定流入电表的电流方向(老师
给予适当的引导)
2.总结:“十”入“一”出,指针右偏
“一”入“十”出,指针左偏
学生探究:电流表的指针偏方向
与电流进入方向间的关系
探究二1.提出问题:感应电流的方向为什么会不同,遵循
什么规律?
2.确定实验方案,探究感应电流与B 和Φ的变化
的关系
3.解决线圈中电流方向的问题
学生猜想:跟什么因素有关:
(1)跟原磁场方向
(2)跟磁通量的变化有关
学生演示实验,完成表格
总结规律1.根据实验表格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提示帮助学生引出中介,当两个物理量之间没有
直接联系时,考虑引入第三者
3.发现“B原——Φ的变化——B感”三者之间的
关系Φ增大时,B原与B感反向
Φ减小时,B原与B感同向
B感反抗Φ的变化
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产生感应电流
阻碍产生
感应电流的磁场
1.学生寻找规律,遇到困难
2.找到“中介”,根据图中还涉及到
什么物理量?(奥斯特告诉我们:
电生磁。
)
找出中介----感应电流的磁场。
3.概括规律:
课题楞次定律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楞次定律的实质
2.会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方法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分析、探索、归纳、总结的素质和能力2.体验物理研究的基本思路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知道自然规律是可认识的,可利用的辨正唯物主义观点
3.学会欣赏楞次定律的简洁美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总结归纳
教材分析
“楞次定律”这一节研究的是判断感应电动势方向的一般规律,它是通过感应电流的方向来表述的。
由于它的内容抽象,涉及到电与磁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因此它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从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入手,质疑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的探究课题,通过探究实验,首先建立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的关系,接着理清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闭合电路原磁通量的变化等各变量间的联系,再互动突破以感应电流的磁场作为中间变量来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从磁通量、力和能量三个角度进一步深化对“阻碍”内涵的理解。
教学重点1.楞次定律的实验设计和归纳2.楞次定律应用步骤的总结与使用
教学难点1.楞次定律的实验归纳与实质分析2.楞次定律应用步骤的总结与使用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置情景导
入1.“电生磁”与“磁生电”自然
界中事物变化的对称性。
2.上节课学过磁生电的条件:
学生回答: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N
G
板书设计:
探究一:电流表的指针偏方向与电流进入方向间的关系:
“十”入“一”出,指针右偏 “一”入“十”出,指针左偏 探究二:感应电流的方向
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 产生 感应电流
阻碍 产生 感应电流的磁场
一、概括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二、解题步骤
1.确定B 原方向
2.判断 磁通量 变化
3.用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
4.由右手螺旋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探究实验表格
N 极插入线圈
S 极插入线圈
N 极拔出线圈
S 极拔出线圈
原磁场的方向 磁通量的变化
感应电流的方向 (电流表偏转)
教学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4.概括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
的变化。
学生细读定律内容,找出关键词。
理解定律实质
一、定律的理解
1.I 感与B 感的关系:右手螺旋定则
2.阻碍的理解:(从实验图、表格中分析)
3.阻碍什么?
2. 从磁通量角度:“增反减同”
从运动角度:“来拒去留” 3.磁通量的变化。
应用
例1. 已知如图,通电直
导线与矩形线圈在同一平面内,当线圈远离导线时,判断线圈中感应电流
的方向,并总结判断感应
电流的步骤。
1.确定B 原方向
2.判断磁通量变化
3.用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
4.感应电流的方向
例 2.如图中,当开关断开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
向
学生训练:
总结解题步骤 1.确定B 原方向 2.判断 磁通量 变化 3.用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4.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